关于针对2008年高考文科综合信息

合集下载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 文科综合 WORD版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 文科综合 WORD版

高考注意事项1.进入考场时携带的物品。

考生进入考场,只准携带准考证、二代居民身份证以及2B铅笔、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直尺、圆规、三角板、无封套橡皮、小刀、空白垫纸板、透明笔袋等文具。

严禁携带手机、无线发射和接收设备、电子存储记忆录放设备、手表、涂改液、修正带、助听器、文具盒和其他非考试用品。

考场内不得自行传递文具等物品。

由于标准化考点使用金属探测仪等辅助考务设备,所以提醒考生应考时尽量不要佩戴金属饰品,以免影响入场时间。

2.准确填写、填涂和核对个人信息。

考生在领到答题卡和试卷后,在规定时间内、规定位置处填写姓名、准考证号。

填写错误责任自负;漏填、错填或字迹不清的答题卡为无效卡;故意错填涉嫌违规的,查实后按照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监考员贴好条形码后,考生必须核对所贴条形码与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是否一致,如发现不一致,立即报告监考员要求更正。

3.考场面向考生正前方的墙壁上方悬挂时钟,为考生提供时间参考。

考场时钟的时间指示不作为考试时间信号,考试时间一律以考点统一发出的铃声信号为准。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6页,第Ⅱ卷7至16页,共3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目前,人类已知月球上的能源有A.生物能、风能B.核能、潮汐能C.潮汐能、太阳能D.太阳能、核能电视收视率是指在某个时段收看电视的人(户)数占电视观众总人(户)数的百分比。

2.一般情况下,图1中表示北京地区电视收视率变化的曲线是A.①B.②C.③D.④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

读图2,回答3~5题。

3.如果该图为在气环流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A.E处气温比H处高B.F处气压比G处低C.气流②自西向东运动D.E处的高度可达120千米4.如果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A..环节①参与地表淡水资源的补给B.环节②是陆地自然带形成的基础C.环节③使大洋表面海水的盐度降低D.环节④的运动距离与下垫面无关5.如果该图为世界洋流模式的南半球部分,S线代表纬线,则A.洋流①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B.洋流②为西风漂流C.洋流③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D.洋流④为赤道逆流读图3,回答6、7题。

2008年高考文科综合试题及参考答案(全国卷二)

2008年高考文科综合试题及参考答案(全国卷二)

动的使用者或者服务对象。
联系到广告活动,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认识消费者: 把消费者看作市场营销的对象 把消费者看作消费行为的主体
消费者研究主要解决三方面的问题: 第一,捕捉到现实消费者或潜在消费者。
第二,了解消费者的意愿、需求的消费判断 心理模式模式。 第三,了解消费者与媒体接触的习惯、接收 讯息类型和偏好,创造适当的讯息接触机会,用 适当的方式传递广告讯息,以便达到广告的目标。
4、自我观念与广告策略
由于与消费者自我观念相关程度不同,同一广告中 的不同种类信息,对消费者购买意向的诱发作用也不 尽相同。 由于消费者的自我观念结构及内容存在的差异,也 就影响到从广告中提取(得到)的信息不同,最终导致 不同的说服效果。
二、群体心理
(一)相关群体
(二)家庭 (三)其他群体心理
(4)家庭生命周期对消费行为的影响 · 单身阶段: · 新婚夫妇: · 满巢期I: · 满巢期Ⅱ: · 满巢期III: · 空巢期(I): · 空巢期(II): · 鳏寡就业期: · 鳏寡退休期:
家庭生命周期阶段
1.单身阶段:年轻、不住在家里
2.新婚阶段:年轻、无子女 3.满巢阶段一:最年幼的子女不 到6岁
广告的实际客体(actual object),即通 过一种或几种媒介接触到广告的媒介受众。 广告的目标客体(target object),则是 指广告的诉求对象。也就是根据广告的目标要 求,来确定广告活动的特定诉求对象。
广告的目标客体主要有四种类型:
普通消费者
即为满足个人生活需要而购买商品的消费者大众,由个人和家庭组 成,是广告活动的主要传播对象。
1、庸人 2、士人 3、君子 4、贤人 5、圣人
见小失大,不知所务;小处精明,大处糊涂。 心有所定,计有所守,头脑清醒,做事冷静。 笃行信道,自强不息,崇德尚仁,积极向上。 德不逾贤,行中规绳,很守规矩。 明并日月,化行若行,光明磊落。

2008年高考文综试题及参考答案(全国卷Ⅰ)

2008年高考文综试题及参考答案(全国卷Ⅰ)

教育:就学校教育而言,是指根据社会的需要和个体身心发展的特点,在教育者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受教育者学习的主动性,使其德、智、体、美诸方面(或身心两方面)生动活泼地全面和谐地发展。

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予以规定,要求适龄儿童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保证的,强制、免费和普通的国民基础教育。

学校:是一种古老的、广泛存在的社会组织。

它始于人类知识及其传播的专门化要求,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

学制: 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

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培养目标、入学条件、修业年限、领导体制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由纵向的学校级别和横向的学校类型构成。

学校文化:是指有学校成员在教育、教学、科研、组织和生活的长期活动与发展演变过程中共同创造的、对外具有个性的精神和物质共同体,以及由此体现出来的学校校风和学校精神。

学校管理: 是学校管理者在一定社会环境条件下,遵循教育规律,采取一定的手段和措施,带领和引导师生员工,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资源和条件,有效实现学校工作目标而进行的一种组织活动。

遗传决定论:认为人性个体的的差异是由个体的遗传素质或人的自然素质中的某些特点决定的,这种主张被称之为遗传决定论。

环境决定论:认为真正在儿童的发展中起着绝对影响作用的力量,是儿童生活环境和后天所获得的教育引导。

辐合论:也称为二因素论。

这种儿童发展观肯定先天遗传因素和后天环境两种因素对儿童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二者的作用各不相同,不能互相代替。

儿童发展:是指儿童在其成长过程中,伴随着生理的逐步成熟与社会经验增长的相互影响,其心理和生理能力不断提高和变化的过程。

教育机智:是指一种面对新的突发事件,能够迅速而正确地作出判断,随机应变地采取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以解决问题的能力。

心理相容:是群体成员在心理与行为上的彼此协调一致与谅解。

它是群体人际关系的重要心理成分,是群体团结的心理特征。

教师资格:凡志愿从事教师职业,经过权威机构审定,具备国家规定的教师条件或标准,并取得国家的教师资格证书者,就可以认定他具有“教师资格”。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试题及答案-全国2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试题及答案-全国2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二)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ll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1卷1至8页,第11卷9至15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井交回。

第1卷注意事项:1答第l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图l.完成1~2题图11.①、②、③、④四地段中平均坡度最大的为A①B.②C③D.④2.海拔低于400米的区域面积约为A.0.05 km2 B 0.5km2C.5 km2 D.50km2图2示意某雏形生态工业目区的产业链.箭头表示物、能量流动过程,其中虚线箭头表示副产品或废弃物的流动。

完成3~5题。

3.图中a、b、c分别代表A.电厂、化工厂、盐场 B.盐场、电厂、化工厂C.电厂、盐场、化工厂 D.盐场、化工厂、电厂4.该生态工业园区中A.发电厂的废水、废气与废渣得到有效利用B.制盐的副产品得到利用C.建材厂有效利用了盐场的废弃物D.化工厂的废弃物得到利用5.该生态工业园区可能位于A.晋南 B.粤北 C.冀东 D.闽西图3示意不同纬度四地白昼长度变化。

完成6~8题。

6.若该圈表示上半年a、b两月(a月早于b月).则①、②、③、④四地纬度依次是 A.66.5°N、66°N、40°N、40°SB.66.5°S、66°S、40°S、40°NC.66.5°N、66°N、0°、40°SD.66.5°S、66°S、0°、40°N7.根据图中各地的白昼长度变化可知A.a月内①—④各地的夜长均长于昼长B.b月内①—④各地的昼长均长于夜长C.③地较②地昼夜长短的年变幅大D.③地与④地之间的某一纬度上昼夜长短变化为零8. ①地在a月与b月的平均昼长变化Pa与Pb的关系应符合A.O<Pa/Pb<1 B.Pa/Pb=0 C.Pa/Pb=1 D. Pa/Pb>l图4示意日本本州岛部分地区樱花初放日期。

2008年高考文科综合试题及参考答案(全国卷二)

2008年高考文科综合试题及参考答案(全国卷二)

2008年高考文科综合试题及参考答案(全国卷二)第I卷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23.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在总结20世纪的历史时说,最简单明了的一点,就是到了80年代,保加利亚与厄瓜多尔之间的相似之处,远比其各自与1939年时的本国或对方更为接近。

他强调的是A.走向现代化的国家经济上共同之处增多B.经济全球化使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C.不同国家之间的社会发展水平差距缩小D.各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24.2008年某国生产甲种商品100万件,每件商品的价值量为6元。

如果2009年该国生产甲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甲种商品的价值总量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分别为A.720万元,6元B.720万元,5元C.600万元,5元D.600万元,6元25.2009年4月,国务院决定在上海、广州、深圳、珠海和东莞5市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①将扩大人民币的职能从而使其成为世界货币②使人民币在一些国际贸易中发挥流通手段的职能③有利于中国国内物价保持稳定④有利于降低中国与贸易伙伴国的汇率风险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目前,全国各地纷纷开展“家电下乡”活动,政府对农民购买家电产品给予补贴。

家电下乡受到农民的欢迎。

回答26——27题。

26.“家电下乡”活动的推出有利于①缩小城乡收入差距②拉动国内的消费需求③通过消费带动家电企业的生产④调整农村的产业结构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27.个别地方出现了不法商家借“家电下乡”销售伪劣产品坑害农民的现象,这种不法行为侵害了消费者的①自主选择权②知情权③公平交易权④求偿权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美国科研人员做过这样的实验:将一只青蛙放到沸水中,青蛙触电般立即窜逃出去;又将青蛙放放凉水中,然后用小火慢慢加热,青蛙虽然可以感觉到温度变化,却没有立即跳出去而逐渐丧失逃生能力。

这种现象被称为“青蛙效应”。

回答28——29题。

28.“青蛙效应”说明的关于事物发展状态的哲理是①事物变化发展的实质是引起质变的量变②事物的质变是由渐进的量变引起的③事物的质变就发生在过无形的量变之中④事物的不显著的量变可以向质变转化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9.人可以避免“青蛙效应”在于能居安思危,并因“思所以危”而“安”,其哲学道理是①认识“危”的条件、根源和前景是实现“安”的必要前提②认识“危”的必然性,则可以安之若泰、泰然处之③认识“安”与“危”的依存、贯通关系,顺应和迎接安危转化的趋势④认识“安”与“危”的包含、转化关系,努力实现转危为安和趋安避危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0.中国总理在英国剑桥大学做题为《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的演讲,指出:“我之所以强调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就是因为世界在变,中国也在变”。

2008年高考文综试题及参考答案(全国卷Ⅰ)

2008年高考文综试题及参考答案(全国卷Ⅰ)

关键词: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质量控制点;事故预防目录摘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引言 (1)2.钻孔灌注桩概述 (2)2.1钻孔灌注桩的发展历史 (2)2.2钻孔灌注桩的发展动向 (2)2.3钻孔灌注桩的特点 (4)3.钻孔灌注桩施工 (5)3.1钻孔灌注桩施工准备工作 (5)3.2钻孔灌注桩施工工艺 (5)3.2.1反循环钻孔施工工艺 (6)3.2.2正循环钻孔施工工艺 (6)3.2.3螺旋钻孔施工工艺 (7)3.2.4旋挖钻孔施工工艺 (8)4.钻孔灌注桩施工质量控制点 (9)4.1泥浆的制备 (9)4.2清孔 (9)4.3钢筋笼制作 (10)5.钻孔灌注桩质量事故的原因和预防 (12)5.1坍孔及预防措施 (12)5.2桩底沉渣过厚及预防措施 (12)5.3护筒失效及预防措施 (13)5.4孔斜及预防措施 (13)5.5缩颈、扩径及预防措施 (14)5.6钢筋笼偏位及预防措施 (14)5.7断桩及预防措施 (14)6.结论 (16)参考文献 (17)致谢 (17)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道桥专业毕业论文1.引言随着我国工程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在高层建筑、重型厂房、桥梁、港口等工程中大量采用桩基础,桩基已成为工程中重要的基础形式,在所有桩基类型中,灌注桩应用最为普遍,其中尤以钻孔灌注桩为主。

钻孔灌注桩具有低噪音、小震动、无挤土,对周围环境及邻近建筑影响小,能穿越各种复杂地层和形成较大的单桩承载力,适应各种地质条件和不同规模建筑物等优点。

这种施工方法,可以变水下作业为水上施工,从而大大简化施工,缩短工期,降低工程造价,而且所需设备简单,操作方便。

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钻孔灌注桩的桩长和桩径不断加大,单桩承载力也越来越高,同时,也使单柱单桩的设计成为现实。

2008年山东高考文科综合

2008年山东高考文科综合

备考得失谈
有益的经验:Biblioteka 1.顺利实现高考考查方式的转轨
新课改地理高考承传了以往高考由“知识立意”到“能力 立意”的命题思路,更体现了“新材料、新情景、新问题” 的课改考查新理念。在适应新高考上,我们从基础年级就坚 定不移贯彻新课改精神,从材料选取、习题选择、检测导向、 应考指导上准确把握和实践这一理念。两年来,从教师和学 生对山东文综地理试题的适应和反馈情况来看,我们对高考 考查趋势的把握和应对的策略上是正确的。
综合性、区域性(差异性)是地理科学两个基本特性之一,试题也体 现了学科的综合性这一性质。
七、总体难度适宜(从学生和教师反馈看,地理在政、史、 地中难度最小)。 试题平和新颖,难度适中。 八、注重对主干知识的考查,体现出基础性与多样选择性有 机结合。 主干知识——地理原理、规律的整体把握,以及主要观点 和方法的运用。 多样选择性——选修模块选做试题的出现。 试卷整体:强抓主干,突出重点。
(7)强化双基教学(基本骨干知识是近三、四年省命题的 主要部分) (8)人文地理综合性更强,应注重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 有机结合(人文地理变化快,在教学中应多用案例、多用 比较法,抓住基本原理)。 (9)在教学中不要急于进入综合训练。要培养学生审题的 好习惯。 (10)关注地理科学的现实问题、热点问题、体现可持续发 展,是今后在教学中仍将大力关注的。
进行了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备考改革当前高考改革如火如荼进行高考教科书也从一版本教材一枝独秀进入了多版本教材百花齐放的局面高考命题也相应变化即不再拘泥于某种版本教材的具体表述转为重视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与运用鼓励考生多角度创造性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2008年山东高考文综地理试卷特点
备考得失谈 2009年山东高考文综命题趋势

2008年高考文综试题及参考答案(全国卷Ⅰ)

2008年高考文综试题及参考答案(全国卷Ⅰ)

摘要: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点,敢于实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

看准了就要大胆的试,大胆的闯,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

不冒电风险,办什么事都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万无一失,谁敢说这样的话?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太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

关键词:经济改革、成就、问题、解决路径正文: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1992年恰好属于“90年代初”。

这是一个多事之秋。

当时,在世界范围内,苏联和东欧国家发生了社会制度的演变或国家的解体,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低潮。

“冷战”结束以后,综合国力竞争日趋加剧,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

尽管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但用邓小平同志的话说,这两个问题一个也没有解决。

而且当时我们面临的国际环境非常严峻。

在国内,我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进入第14年,尽管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发展道路上也遇到了许多新的问题……邓小平强调,改革开放的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他说,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事业。

恐怕再有30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在这个制度下的方针、政策,也将更加定型化。

他说,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到底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

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

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邓小平当时就提出了两个事关中国向何处去的大问题,一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包括我们发展战略“三部曲”,正确不正确,二是党的十三大概括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对不对。

当然,邓小平同志都作出了肯定的回答。

但是还要用事实说话。

[高考必看]2008年高考文科综合信息

[高考必看]2008年高考文科综合信息

2008年高考文科综合信息一、关于全国文科综合试题命题近两年参加文科综合试题命题的历史学科执笔者是北京师范大学杨宁一教授、曹大为教授和武汉大学何德坤教授。

学术秘书暂时由杨宁一和刘芄兼任。

全国文科综合试题命题组组长仍是北京师范大学张亚男教授(地理学科)。

(1)杨宁一教授。

世界近现代史专家。

其学术专长是世界近代化问题、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美国史。

(2)曹大为教授。

其研究方向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是岳麓版高中历史新教材主编,中国长城研究会副理事长,其学术专长是先秦史,近两年有多篇有关“明清思想文化史”的研究文章发表。

(3)何德坤教授。

其学术专长是中国古代民族史。

近两年的“少数民族对中华文明的贡献”、“金迁都”试题就是出自其手。

(4)刘芄。

其观点是重视考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把握,突出对重大历史概念的考查,关注考生的历史学科能力,善于从微观的角度去发现历史的大意。

(5)张亚男教授。

根据其地理学科的特点,注重对历史空间概念的考查,考查重点是区域经济。

二、考前预测(一)2008年高考趋势预测(地理)1.08高考试卷仍坚持突出学科特色,立足教材主干知识,进一步强化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应用能力的原则,以适当渗透新课标“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科学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的基本理念,增强学生的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2.以“粮食和农副产品价格上涨”为背景材料,考查农业区位、农业生产类型、我国的农业生产条件、土地、水等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我国主要农作物分布和商品性农业基地建设;以“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的发射,文昌火箭发射场和天津新型火箭生产基地,上海大飞机项目等为背景,考查时间计算、地球运动的意义、工业及高新技术产业布局的区位因素;以京沪高速铁路、杭州湾跨海大桥为背景材料,考查交通建设的区位因素和重要意义;以南方雪灾,奥运火炬传递,成渝地区、长株潭、武汉两型社会改革,天津滨海新区和北京奥运会等为背景材料,考查我国南方地区、西南地区、青藏高原、环渤海地区等国内热点地区的自然、人文地理特征及成因;以胡锦涛主席访日、缅甸飓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地建设、石油价格上涨、伊朗核问题、希腊的奥运圣火采集等为背景材料,考查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东、地中海沿岸地区等世界热点地区的自然、人文地理特征及成因等,隐性考察热点问题。

2008年全国统一高考大纲文科综合

2008年全国统一高考大纲文科综合

2008年全国统一高考大纲--文科综合Ⅰ.考试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一、考核目标与要求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强调对历史、地理、政治各学科知识的整体、综合把握。

测试既反映学科和学科间的联系,又注重多层次、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据此,本大纲拟订了“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考核目标与要求。

其中“考核目标”即综合测试的能力目标,“要求”二、考试范围(一)政治第一部分经济常识1.商品和商品经济(1)商品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含义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的价值量(2)货币货币的产生和本质货币的职能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纸币的产生和发展(3)价值规律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价值规律的作用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国家宏观调控的目标与手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3.企业和经营者(1)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企业及其作用公司是企业的一种重要形式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的兼并与破产(2)企业的经营者国有企业经营者的地位企业经营者的素质4.产业和劳动者(1)三大产业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积极发展第三产业(2)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扩大就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劳动合同制度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5.财政税收和纳税人(1)国民收入的分配与财政国民收入的分配财政收入和支出财政的巨大作用(2)税收与纳税人税收及其基本特征我国税收的性质和作用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6.银行和储蓄者(1)我国的银行银行的产生银行的分类及其职能银行的业务和作用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2)公民的储蓄存款储蓄及其作用债券与商业保险7.商品服务市场和消费者(1)商品服务市场商品服务市场的内容和特点市场交易原则(2)家庭消费与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家庭消费的内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8.当代世界市场和我国的对外贸易(1)当代世界市场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世界性贸易与金融组织经济全球化外汇与汇率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面向世界(2)对外贸易对外贸易的基本含义和主要内容关税我国对外贸易的方式与作用我国对外贸易的基本原则第二部分哲学常识1.唯物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物质自然界、社会的存在及其发展是客观的人们改造自然、变革社会的活动要以承认自然、社会的客观性为前提(2)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不同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着不同的反作用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3)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客观规律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了解国情,立足国情(4)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人们正确认识世界、有效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从实际出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辩证法(1)联系的普遍性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把握因果联系的重要性事物之间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2)运动和发展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和发展的普遍性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要以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有创新精神,与时俱进,学会创造性思维(3)规律规律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认识和利用规律坚持实事求是,按客观规律办事(4)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是正确对待矛盾的前提(5)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6)内因和外因内因和外因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7)量变和质变量变、质变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办事情坚持适度原则(8)事物发展的趋势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新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9)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定矛盾,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问题3.认识论(1)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2)透过现象看本质现象与本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真理是人们对事物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能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分析与综合相结合创造性思维、合理想像在认识中的作用(3)实践实践的基本特征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4.人生观和价值观(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3)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个人和社会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辩证统一关系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发挥集体主义的调节作用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反对极端个人主义,保护个人正当利益在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中应提倡诚信(4)人生价值人生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两个方面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走出人生价值观的误区,反对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5)理想与现实树立崇高理想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6)社会实践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群众利益高于一切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在社会实践中,实现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的统一第三部分政治常识1.我国的国家制度(1)我国的国体国家的性质和职能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我国的国家职能(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义务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一国两制”的含义、内容和意义(3)我国的国家机构国家机构及其组织体系我国国家机构的设置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依法治国(4)我国公民与国家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公民应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统一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的关系2.我国的政党和政党制度(1)政党与政权政党的特征政党和国家政权的关系当代政党制度的类型和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地位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的领导方式(3)加强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3.我国的民族和宗教(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的基本特征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我国的宗教政策宗教的本质和社会作用我国的宗教政策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反对封建迷信4.国际社会和我国的对外政策(1)当代国际社会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主权国家及其权利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国际法的概念和作用(2)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3)我国的对外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第四部分时事政治1.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2007年4月至2008年3月)2.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二)历史第一部分中国古代史一、先秦1.夏、商、西周的更替和制度(1)夏朝的建立;(2)商朝的兴衰;(3)武王伐纣和西周的分封制;(4)国人暴动和西周灭亡;(5)井田制和分封制2.夏、商、西周的社会经济(1)农业和畜牧业;(2)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3)商业交通和城市3.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1)诸侯争霸和兼并战争;(2)民族融合4.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1)农业、手工业、商业和城市;(2)土地所有制的变迁;(3)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和变法5.先秦时期的文化(1)老子和孔子;(2)百家争鸣;(3)文学和艺术;(4)天文和物理;(5)扁鹊二、秦汉1.秦朝建立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1)秦朝的统一;(2)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3)秦末农民战争2.两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制度(1)郡县制与封国制的并存;(2)察举制;(3)编户齐民3.两汉时期边疆各族的发展和民族关系(1)匈奴的兴衰;(2)张骞通西域;(3)西南夷与百越4.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1)与朝鲜的关系;(2)与日本的关系;(3)与西亚、欧洲的往来;(4)丝绸之路5.秦汉时期的文化(1)科学技术;(2)哲学与宗教;(3)史学与文学;(4)雕塑与绘画三、三国、两晋、南北朝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1)江南经济的发展;(2)北方农业的恢复与发展;(3)手工业的发展;(4)商业的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化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1)科学技术;(2)道教与佛教;(3)唯物论思想家;(4)文学和艺术四、隋唐1.隋朝的兴衰与唐朝前期的政局(1)隋朝的建立与统一;(2)两都的兴建和大运河的开凿;(3)隋炀帝的暴政和隋朝的灭亡;(4)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5)武则天的统治;(6)“开元之治”2.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1)三省六部制;(2)科举制;(3)府兵制与募兵制;(4)租庸调制;(5)两税法3.隋唐时期的社会经济(1)农业;(2)手工业;(3)商业和城市与社会生活4.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1)突厥;(2)回纥;(3)靺鞨;(4)南诏;(5)吐蕃5.隋唐时期的对外关系(1)和新罗的交往;(2)和日本的交往;(3)和东南亚、印度半岛各国的交往;(4)和中亚、西亚、欧、非各地的交往6.隋唐时期的文化(1)科学技术;(2)文学和艺术五、五代、辽、宋、夏、金、元1.北宋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1)北宋的建立和分裂局面的结束;(2)中央集权的强化;(3)科举制的发展2.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和改革(1)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2)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3.辽、西夏的建立和宋辽、宋夏的和战(1)契丹的兴起和建国;(2)宋辽的和战;(3)西夏的建立;(4)宋夏的和战4.金的建立和宋金的和战(1)金的建立;(2)辽和北宋的灭亡;(3)南宋初年的抗金斗争;(4)宋金对峙局面的形成5.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1)蒙古的兴起;(2)忽必烈建立元朝和统一全国;(3)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4)行省制度和宣政院的设立(5)元朝的灭亡6.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文化(1)科学技术;(2)理学和史学;(3)文学六、明、清(鸦片战争以前)1.明朝的建立和专制制度的加强(1)明朝的建立和君主专制的加强;(2)《大明律》和特务统治的加强;(3)八股取士;(4)靖难之役和营建北京2.明朝中后期的政局和明末农民战争(1)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危机;(2)明末农民战争3.清朝的建立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1)满洲的兴起和建国;(2)清军入关和统一中国;(3)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军机处;(4)文字狱4.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1)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2)农业;(3)手工业;(4)商业;(5)资本主义萌芽;(6)对外贸易5.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1)和蒙古、新疆地区的关系;(2)和西藏地区的关系;(3)改土归流;(4)台湾府的设置;(5)清朝的疆域6.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和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1)郑和下西洋;(2)戚继光抗倭;(3)葡萄牙殖民者租占澳门;(4)郑成功收复台湾;(5)雅克萨自卫反击战7.明清时期的文化(1)科学技术;(2)进步的思想家;(3)明清小说;(4)类书、丛书的编纂;(5)西学东渐第二部分中国近代、现代史一、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1.鸦片战争(1)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2)英国走私鸦片和中国的禁烟运动;(3)鸦片战争的过程2.鸦片战争的影响(1)《南京条约》及其附件、《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2)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3.第二次鸦片战争(1)英法发动侵略战争;(2)《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3)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4)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4.太平天国运动(1)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2)金田起义和定都天京;(3)《天朝田亩制度》;(4)太平天国的全盛时期;(5)《资政新篇》;(6)天京变乱与重建领导核心;(7)太平天国的防御战;(8)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5.新思想的萌发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1.洋务运动(1)洋务派与顽固派;(2)洋务运动的兴起和发展;(3)洋务运动的效果2.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2)早期的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3.甲午中日战争(1)战争爆发的背景;(2)战争的经过和李鸿章的避战求和政策;(3)《马关条约》及其影响;(4)三国干涉还辽和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4.戊戌变法(1)戊戌变法的背景;(2)康、梁的维新思想;(3)维新派和顽固派的论战;(4)百日维新;(5)戊戌政变;(6)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和教训5.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发展;(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3)《辛丑条约》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清朝的灭亡1.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和革命形势的发展(1)同盟会的成立;(2)同盟会的三民主义纲领;(3)“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4)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2.清朝政治危机的加深和辛亥革命的爆发(1)清政府的“新政”和“预备立宪”;(2)武昌起义和湖北军政府的成立3.中华民国的建立和清朝的灭亡(1)“严守中立”和“南北议和”;(2)南京临时政府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3)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4)辛亥革命的功绩和教训四、北洋军阀的统治1.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和护国运动(1)袁世凯专政与称帝;(2)“二次革命”;(3)“二十一条”;(4)护国运动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背景;(2)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3)无产阶级的壮大五、新文化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新文化运动(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及其兴起;(2)新文化运动的内容2.五四运动(1)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2)五四运动的经过3.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马克思主义的传播;(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3)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4)工人运动的高潮4.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1)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2)北京政变;(3)孙中山北上和国民会议运动;(4)五卅运动;(5)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5.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1)北伐军胜利进军;(2)工农运动的发展;(3)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6.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1)帝国主义的干涉;(2)“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3)“四一二”政变和“七一五”政变;(4)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六、国共两党的十年对峙1.“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1)工农武装起义;(2)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3)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4)土地革命和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建设2.日本大举侵华(1)九一八事变;(2)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3)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3.红军的战略转移(1)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2)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1)华北事变;(2)瓦窑堡会议;(3)“一二〃九”运动和西安事变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1.抗日战争的爆发和国共联合抗日(1)七七事变;(2)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3)抗战初期的正面战场2.日本帝国主义残暴的殖民统治(1)汪精卫集团建立伪政权;(2)野蛮的经济掠夺和奴化教育;(3)日伪的残暴统治和沦陷区人民的反抗斗争3.国民政府的内外政策(1)国民政府的对内政策和皖南事变;(2)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4.共产党坚持抗战和抗日战争的胜利(1)毛泽东的《论持久战》;(2)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3)百团大战和敌后军民的艰苦斗争;(4)抗日根据地的建设和中共七大;(5)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八、人民解放战争1.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和内战的爆发(1)国民党发动内战的阴谋;(2)重庆谈判、《双十协定》和政治协商会议;(3)全面内战的爆发2.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1)解放区的土地改革;(2)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和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3)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原因九、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政权的斗争(1)新中国的诞生及其历史条件;(2)全国领土的基本解放;(3)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及“三反”、“五反”运动2.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1)严峻的经济形势;(2)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措施;(3)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3.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一五”计划的制定;(2)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的完成;(3)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4.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外交成就十、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1)经济建设方针的确定;(2)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扩大化2.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1)“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2)“反右倾”斗争和三年经济困难;(3)七千人大会和十年建设成就3.“文化大革命”的十年(1)“文化大革命”的背景和开始;(2)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覆灭;(3)动乱中的国民经济;(4)20世纪70年代初期对外关系的新成就十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1.伟大的历史转折(1)在徘徊中前进;(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和拨乱反正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发展(1)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2)全方位的对外开放;(3)改革开放的成就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4.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和共同发展5.“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大业(1)“一国两制”的构想;(2)香港、澳门回归和海峡两岸的交流6.新时期对外关系的重大发展第三部分世界近代、现代史一、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1.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活动2.文艺复兴二、欧美资产阶级革命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革命的背景与进程;(2)君主立宪制的形成2.欧洲启蒙运动3.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1)三级会议和革命爆发;(2)从君主立宪派到雅各宾派;(3)拿破仑帝国的兴亡4.美国独立战争和拉丁美洲独立运动(1)英属北美殖民地状况和美国独立运动;(2)美国共和政体的确立;(3)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三、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1.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英国工业革命;(2)工业革命的扩展和影响2.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2)第一国际巴黎公社3.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1)俄国1861年改革;(2)美国内战;3)德意志统一;(4)意大利统一;(5)日本明治维新4.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5.亚洲革命风暴四、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1.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组织的形成2.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垄断阶段过渡3.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运动4.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和列宁主义的诞生4.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和第一次世界大战五、17世纪至20世纪初的自然科学六、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历史意义2.苏维埃政权的巩固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3.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2)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七、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1.“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建立(1)巴黎和会的召开;(2)《凡尔赛和约》的签订和“凡尔赛体系”的建立;(3)国际联盟的成立;(4)华盛顿会议2.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及其影响(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2)美国罗斯福新政;(3)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4)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3.法西斯国家的扩张和反法西斯斗争的开始(1)共产国际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斗争;(2)埃塞俄比亚抗击意大利的侵略;(3)西班牙内战八、第二次世界大战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扩大(1)慕尼黑阴谋;(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西线形势;(3)苏德战争爆发和日军偷袭珍珠港;(4)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2.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和胜利(1)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2)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九、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1.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和两极格局的形成(1)战后初期世界形势和雅尔塔体系的确立;(2)对德国、日本法西斯的处置;(3)两极格局的形成2.战后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3.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1)战后初期的苏联和亚洲人民民主国家;(2)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3)苏联的改革和挫折与东欧的变革;(4)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4.美苏争霸(1)美苏争霸格局的形成;(2)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美苏关系5.亚洲经济的发展(1)东亚和东南亚各国经济的发展;(2)印度经济的发展;(3)西亚国家经济的发展十、世界格局的变化1.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2.世界政治的发展和地区冲突(1)冷战后的国际形势;(2)霸权主义和地区冲突3.世界经济的发展十一、现代科学技术(1)新科学技术革命的兴起与发展;(2)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与影响(三)地理第一部分自然地理和地图1.宇宙中的地球(1)地球是宇宙中的一个天体地球的宇宙环境。

2008年全国新课标地区高考真题(含答案)文综

2008年全国新课标地区高考真题(含答案)文综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其中第II卷第41~44题为选考题,其它题为必考题。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写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5、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涂黑。

第I卷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表1,完成1-2题。

2注:表中数据正值表示正向转化――湿地面积增加,负值表示逆向转化――湿地面积减少。

1.各类湿地面积变化幅度由小到大顺序为A.水库坑塘海涂水田河渠B.河渠水田海涂水库坑塘C.水田河渠水库坑塘海塘D.河渠水库坑塘海涂水田2.与2000年相比,2004年该区域A.物种多样性有所减少 B.水鸟栖息地减少C.生态环境有所改善 D.湿地面积减少图1示意不同纬度三地白昼长度变化。

读图1,完成3~4题。

3.若此图表示南半球三地的白昼变化,则a、b两月分别是A.1月、2月 B、3月、4月 C、6月、7月 D、11月、12月4.在图示月份中A.②地夜长超过10小时 B.三地中①地昼长最长C.三地昼长变化率在a月相等 D.三地中③地昼长变化最大图2示意日本部分地区樱花初放日期。

读图2,完成5-6题。

5.符合纬度地域分异的表现是A.T地与Q地樱花初放日期相近 B.樱花初放日期在Q地晚于R地C.R地与P地樱花初放日期相近 D.樱花初放日期在T地晚于R地图3示意某国部分地区的地形(a)和人口密度(b)。

文科综合2008届高考回顾与(1)

文科综合2008届高考回顾与(1)

文科综合2008届高考回顾与2009届历史学科迎考教学建议湖南省衡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罗彪扬2008年10月30日一、高考命题趋势研究2008年,全国有关历史内容的高考卷共有15套,其中新课标地区用的7套,非新课标地区用的8套。

本文重点就我省所考的全国卷Ⅰ,兼顾全国卷Ⅱ和其他各省高考卷,对2008年文科综合与历史学科的高考命题特点作些分析,供大家参考。

(一)文综卷总体特点1、试卷结构稳中微调。

稳体现在:其一,政、史、地三科占分比例不变,为1:1:1,各100分。

其二,选择题与非选择题两大题型分值比不变,仍为140:160。

微调表现在:其一,去年非选择题地理有两个独立的题,试卷总题号为40个;今年非选择题地理只有一个独立的题,试卷总题号减为39个。

其二,“一拖几”专题式的选择题组减少。

去年,历史、政治都降为只出一个专题式选择题组。

今年,政治学科继续保持一组;历史学科则完全取消了专题式选择题组,各题独立,自由取点,增大了知识考查的覆盖面。

2、继续关注时代发展。

关注时代、关注社会、关注人生是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今年文综高考继续坚持这一思想,考了许多与时代发展相关的热点问题。

全国卷Ⅰ考了产业重心转移、近代化、中国崛起、次贷危机、战争和平、商业诚信、抗灾救灾、中日关系、恢复高考30周年、粮食涨价、民族团结等问题。

全国卷Ⅱ考了生态工业、中日关系、城市化、民主政治、水涨价、个人所得税、个体经济、贸易争端、高效农业、教科书循环使用、食品涨价、党内民主、拉美“左”转、促进开放、社会公平、中美关系等问题。

在对热点的热度上,政治学科是迎热而上,历史学科多采取折射,地理学科则相对自恋,专注科内。

3、学科渗透有所加强。

文综卷这些年基本上是拼盘式,三科虽共一个平台,共一些情景,但基本上还是分科发问,独立作答。

今年,学科渗透略有加强。

其一,有些选择题难辩学科性质,如全国卷Ⅰ、卷Ⅱ的第12题皆难说它是地理学科还是历史学科的。

其二,跨三科主观题的三个单科设问,由原来的各自成块,依次衔接,变为史地两科相互交叉,先一问地理一问历史,再一问地理一问历史。

2008年全国高考文综试卷及答案-全国卷1

2008年全国高考文综试卷及答案-全国卷1

绝密★启用前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8页,第Ⅱ卷9至15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帖好条形码。

请认真核准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本试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张某承包了0.5化顷耕地,种植结构变化如图1。

当地1月平均气温3℃。

完成1-2题。

1.张某承包的耕地可能位于A.珠江三角洲B.太湖平原C.华北平原D.松嫩平原2.导致种植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市场需求B.生产经验C.自然条件D.国家政策下表为我国某城市人口资料。

读下表完成3-4题。

1982年1990年2000年总人口(万人)35 167 7010-14岁(%)35.27 14.63 8.515-64岁(%)58.36 83.15 90.3965岁及以上(%) 6.37 2.22 1.113.该城市自1982年至2000年A.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人口增长迅速B.人口出生率增高,人口老龄化问题得到缓解C.人口出生率大幅度降低,人口死亡率大幅度增高D.人口增长率很高,有大量青壮年人口迁入4.该城市是A.南京B.深圳C.西安D.沈阳产业重心是区城产业产值空间分布的重心。

图2示意中国三次产业重心的经、纬度变化(不含台湾、香港、澳门的统计资料)。

完成5-7题。

5.图中①、②、③线依次代表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B.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C.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D.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6.从产业重心的纬度变化看A.三次产业重心均向北移动 C.第一产业重心移动最快C.第二产业重心移动最快D.第三产业重心移动最快7.自1985年至2003年,产业重心移动的趋势是A.第二产业向东南B.第二产业向东北C.第一产业向东南D.第三产业向东南图3中a是经线,Q点为晨昏线与该经线的交点。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文科综合能力测试2008年5月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共 10 页,满分3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考生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及所有答案均填写在答题纸上。

2.答题要求,见答题卡上的“填涂样例”和“注意事项”。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一.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1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天文辐射是指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

下表是地球不同纬度地区在二分二至日所受到的天文辐射日总量(卡/平方厘米)变化情况表,回答1、2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70°S在6月22日的天文辐射量为0卡/平方厘米的原因是冬季冰川的反射率大B.北极与南极天文辐射量最大值不同,出现这一差异的原因主要是极昼期长短不同C.50°N天文辐射量最小值出现在12月22日的原因是受极地冷高压影响D.春分日,天文辐射量的空间分布规律是从赤道向两极递减2.影响天文辐射量的因素有:①日地距离②冰川的反射率③白昼长短④气压高低⑤太阳高度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⑤C.②③④ D.③④⑤图1是“三月上旬我国某种农作物分布状况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图13.该农作物最有可能是A.水稻 B.甘蔗 C.春小麦 D.冬小麦4.影响该农作物在a、b两地处于不同生长阶段的最主要因素是A .光照B .水分C .热量D .湿度我国云南大理有句歌谣:“大理有三宝,风吹不进屋是第一宝”,大理位于点苍山和洱海之间,夏季吹西南风,冬春季节吹西风即下关风(如图2),下关风风速大,平均为4.2米/秒,最大可达10级,因此这里的房屋座西朝东,成为我国民居建筑中的一道独特风景。

回答5、6题。

5.依据图文所提供的信息,请判断图2中方框内的指向标应为6.这说明自然环境与文化景观的关系是①自然环境影响文化景观的形态和功能 ②自然环境是人类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决定因素③所有文化要素的特征都是自然环境造成的 ④文化景观对自然环境有指示作用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①④中国青年报报道:2007年“好运北京”体育赛事是2008年奥运会的预演和彩排。

2008年高考文科综合大纲解读

2008年高考文科综合大纲解读

青年科学5搭起成功阶梯加分秘诀政治:考点稳定关注时事今年的政治高考大纲较比去年只是在表述上产生了一些细微的变化,整个大纲的内容跟去年相似。

政治是一门具有强烈时代特征的学科,高考政治试题绝不回避热点,必然会反映国家意志。

通过这几年的文综合题大家可以看到,这些热点都是很微观的,一个是人类共同关心和面临的,像资源、环境、气象变化等问题,比如今年抗冰雪灾害的问题,就是大家共同关心的。

还有一个是以现实生活中的重大热点问题、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为切入点的,像可持续发展问题、环境问题、科技问题、重大的国际事件等。

凡能与教材的基础概念、基本原理相结合的时政现象都可作为时政重点、热点考虑,而教材的重点、重要原理与国内外时事政治中的重大事件的结合点、交叉点更是重中之重。

此外答题时要有形成答案提纲的能力,答案的布局要有层次,考生可按“先重点再其他、先观点再材料、先教材再创新”的顺序来组织答案,总之,答案要富有条理性、逻辑性和专业性。

历史:考点删增变化大历史考纲变化很大,增加了夏商周的社会经济、唐朝的府兵制和募兵制、隋唐商业与城市社会生活、万历新政、宋元史学、洋务运动的效果、维新派与顽固派论战、革命派与保皇派论战、清末新政与预备立宪、湖北军政府、孙中山北上与国民会议运动、工农运动的发展、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华北事变与瓦窑堡会议、解放区的土地改革、美国的共和政体、非洲与拉美民族民主运动、亚洲人民民主国家、新科技的发展与特点等内容,其目的在于突出制度、改革、道路探索等主要历史问题。

删掉了古代均田制度、太平天国北伐西征、真理标准讨论、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几个部分,其目的在于放弃一些高、空、大、深的历史问题。

历史教材是按照时间顺序对历史进行叙述的,是一个平面系统。

但高考命题则往往抽取历史线索,挖掘知识联系,古今中外、纵横交错形成立体系统。

因此,备考复习不仅要点线面结合形成知识网络,而且要在此基础上全方位分析历史现象,形成立体的知识体系。

2008年高考文综试题与答案(全国卷)

2008年高考文综试题与答案(全国卷)

2008年高考文综试题及答案-全国1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Ⅰ卷1至8页,第Ⅱ卷9至15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在答题卡上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帖好条形码。

请认真核准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和科目。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在试题卷上....。

.....作答无效3.本试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张某承包了0.5化顷耕地,种植结构变化如图1。

当地1月平均气温3℃。

完成1-2题。

1.张某承包的耕地可能位于A.珠江三角洲B.太湖平原C.华北平原 D.松嫩平原2.导致种植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市场需求 B.生产经验C.自然条件 D.国家政策下表为我国某城市人口资料。

读下表完成3-4题。

3.该城市自1982年至2000年A.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人口增长迅速B.人口出生率增高,人口老龄化问题得到缓解C.人口出生率大幅度降低,人口死亡率大幅度增高D.人口增长率很高,有大量青壮年人口迁入4.该城市是A.南京B.深圳C.西安 D.沈阳产业重心是区城产业产值空间分布的重心。

图2示意中国三次产业重心的经、纬度变化(不含台湾、香港、澳门的统计资料)。

完成5-7题。

5.图中①、②、③线依次代表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B.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C.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D.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6.从产业重心的纬度变化看A.三次产业重心均向北移动 C.第一产业重心移动最快C.第二产业重心移动最快D.第三产业重心移动最快7.自1985年至2003年,产业重心移动的趋势是A.第二产业向东南B.第二产业向东北C.第一产业向东南D.第三产业向东南图3中a是经线,Q点为晨昏线与该经线的交点。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2地理部分)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2地理部分)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2地理部分)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1至8页.第II卷9至5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注意事项:1答第1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卜。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

共14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图1,完成1~2题1.①、②、③、④四地段中平均坡度最大的为A.①B.②C.③D.④2.海拔低于400米的区域面积约为A.0.05 km2B.0.5km2C.5 km2D.50 km2图2示意某雏形生态工业园区的产业健,箭头表示物质、能量流动过程,其中虚线箭头表示副产品或废弃物的流动。

完成3~5题。

3.圈中A.B.C.分别代表A.电厂、化工厂、盐场B.盐场、电厂、化工厂C.电厂、盐场、化工厂D.盐场、化工厂、电厂4.该牛态工业园区中A.发电厂的废水、废气与废渣得到有技利用B.制盐的副产品得到利用C.建材厂有效利用了盐场的废弃物D.化工J的废弃物得到利用5.该生态工业园区可能位于A.晋南B.粤北C.冀东D.闽西图3示意不同纬度四地白昼长度变化。

完成6~8题6.若该图表示上半年a、b两月(a月早于b月),则①、②、③、④四地纬度依次是A.66.5o N、66o N、40o N、40o SB.66.5o S、66o S、40o S,40o NC.66.5o N、66o N、0o、40o SD.66.5o S、66o S、0o、40o N7.根据图中各地的白昼长度变化可知A.a月内①—④各地的夜长均长于昼长B.b月内①—④各地的昼长均长于夜长C.③地较②地昼夜长短的年变幅大D.③地与④地之间的某一纬度上昼夜长短变化为零8.①地在a月与b月的平均昼长变化Pa.与Pb.的关系应符合A.0< Pa/Pb<1 B.Pa / Pb=0 C.Pa / Pb=1 D.Pa/Pb>1图4示意日本本州岛部分地区樱花初放日期。

2008年高考文科综合试题及参考答案(全国卷二)

2008年高考文科综合试题及参考答案(全国卷二)

天和城简介一、武清区域区位武清区地处京津联络线主轴上,距北京市71公里,天津市城区13公里;距天津机场35公里,首都机场490公里;距离规划中首都二机场45公里,天津港71公里。

武清区被京沪、京津、京津塘等多条高速公路包围,区内各高速出口12个,区内任何一点到高速不到10分钟车程。

武清是京津城际高铁重要的一座经停站,该站到天津10分钟,至北京20分钟,可经地铁、城铁实现30分钟进天津主城区、45分钟到达北京中关村。

二、天和城区域交通天和城项目周边环绕着京津高速、京沪高速、津保高速及103国道,这些高速路在天和城均有入口,可实现5分钟到高速。

正在修建的天津外环北延长线与项目主干道--天和路相连接,实现5分钟车程至天津外环。

三、天和城城市规划天和城项目位于武清区新城东南部,规划用地面积11.85平方公里,总建筑规模550万平方米,规划居住人口10万人。

四、天和城定位以创造健康生活方式为目标,通过环境培育提升人居环境品质,以全民休闲运动为核心吸引,打造集商务会议、主题商业、休闲居住、田园风光为一体的具备旅游与城市双功能的京津旅居小镇。

五、天和城功能会议度假中心占地约38公顷,是集会议、休闲、度假等功能为一体的生态型休闲度假村(区)。

其中包括会议中心、滨水度假别墅、生态绿岛、迎宾广场、中央河道、休闲水广场、滨湖漫步公园等。

城市综合服务区占地约38公顷。

按欧式建筑风格打造商业小镇及城市公共服务功能群,实现休闲、娱乐、购物、活动等功能一体化。

其中包括欧式小镇商业街、星级度假酒店、SHOPPINGMALL、生态游乐广场、商业综合体、行政中心、中央水廊、亲水广场、滨湖带状公园等。

水街特色休闲区占地约16公顷,其中包括特色(滨水)酒吧街、特色展览馆、游船码头、喷泉休憩广场、滨湖带状公园等。

滨湖商住区占地约48公顷,是以文化娱乐为主题的大型商业混合社区。

其中包括文化娱乐中心、社区服务中心、高层景观公寓、花园公寓、湖景公寓、游客中心、南湖湾生态公园、观湖亲水平台、滨湖带状公园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R Planning System Integration and Upgrading Research ofA Suzhou Institution2008年高考文科综合信息一、关于全国文科综合试题命题近两年参加文科综合试题命题的历史学科执笔者是北京师范大学杨宁一教授、曹大为教授和武汉大学何德坤教授。

学术秘书暂时由杨宁一和刘芄兼任。

全国文科综合试题命题组组长仍是北京师范大学张亚男教授(地理学科)。

(1)杨宁一教授。

世界近现代史专家。

其学术专长是世界近代化问题、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美国史。

(2)曹大为教授。

其研究方向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是岳麓版高中历史新教材主编,中国长城研究会副理事长,其学术专长是先秦史,近两年有多篇有关“明清思想文化史”的研究文章发表。

(3)何德坤教授。

其学术专长是中国古代民族史。

近两年的“少数民族对中华文明的贡献”、“金迁都”试题就是出自其手。

(4)刘芄。

其观点是重视考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把握,突出对重大历史概念的考查,关注考生的历史学科能力,善于从微观的角度去发现历史的大意。

(5)张亚男教授。

根据其地理学科的特点,注重对历史空间概念的考查,考查重点是区域经济。

二、考前预测(一)2008年高考趋势预测(地理)1.08高考试卷仍坚持突出学科特色,立足教材主干知识,进一步强化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应用能力的原则,以适当渗透新课标“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科学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的基本理念,增强学生的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2.以“粮食和农副产品价格上涨”为背景材料,考查农业区位、农业生产类型、我国的农业生产条件、土地、水等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我国主要农作物分布和商品性农业基地建设;以“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的发射,文昌火箭发射场和天津新型火箭生产基地,上海大飞机项目等为背景,考查时间计算、地球运动的意义、工业及高新技术产业布局的区位因素;以京沪高速铁路、杭州湾跨海大桥为背景材料,考查交通建设的区位因素和重要意义;以南方雪灾,奥运火炬传递,成渝地区、长株潭、武汉两型社会改革,天津滨海新区和北京奥运会等为背景材料,考查我国南方地区、西南地区、青藏高原、环渤海地区等国内热点地区的自然、人文地理特征及成因;以胡锦涛主席访日、缅甸飓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地建设、石油价格上涨、伊朗核问题、希腊的奥运圣火采集等为背景材料,考查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东、地中海沿岸地区等世界热点地区的自然、人文地理特征及成因等,隐性考察热点问题。

3.“5.12汶川特大地震”举世瞩目,很有可能增补为高考试题,应适当关注地震的成因和分类,震级与烈度的关系,地震的危害、地震的预报和防御,全球火山、地震带的分布,地震防护和自救的知识,地质灾害的关联性,我国地质灾害的分布、成因、防御。

新课标省区和自主命题省区,尤其应给予高度重视。

2008年5月20日(二)2008年高考趋势预测(历史)一、山东1.试题难度中等。

2.从高考说明规定的考试范围来看,思想政治学科的必修课程模块为4个,而地理、历史学科的必修课程模块分别是3个,在试卷结构设计上应当对此有所体现。

所以,思想政治的分值约占必考题分值的36%,地理、历史分值比重分别约占必考题的32%。

3.“选做题”继续采取“超量给题,限量做题”的方式。

等值的8道选做题,供考生自行选做3道。

但是,考生对于选做题的自主选择权依然有限。

考生须从三个科目的题目中,确保各选做1道,而不能3道题目全部在某一个学科或某两个学科领域之内进行选择。

按照规定,某一学科的选做题不会跨其他选考模块命题,更不会跨其他两个学科命题。

学科内选考模块是否可以跨必考模块命题,2008年高考说明没有明确的文字表述。

是否跨模块命题,跨的程度有多深,不可能有一定之规,将会由命题者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作为选考内容,2008年山东高考说明中对于选考内容范围的规定,仅仅是针对2008年高考而言的,将来可能会作进一步的调整。

不应简单理解为2008年延续了2007年规定的选考内容,2009年高考也必然还是这些内容。

上述规定对于2008年之外的高考来讲,不具有指导意义。

4.试题会特别强调“新材料、新情境”的创设与运用,体现了“命题不拘泥于某一版本教科书”;背景材料的选择与运用方面,也会体现出非常浓郁的山东地方性特色。

“题型示例”中的一些题目代表了一种命题发展的趋向。

为考生了解高考,为命题者命制试题提供了一个“参考”,但其并非2008年高考试题的模板,切忌对号入座,机械模仿。

二、《大纲》版全国文科综合卷考纲变化大与去年相比,历史大纲版考纲变化很大,新增一批知识点,突出物质文明的考查。

对新增加的这些内容应该用新课标的理念来审视,加强备考的针对性。

1.增加一些经济知识点的考查,侧重物质文明的考查。

在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中,更强调人类文明与经济生活的发展,更关注民生与改革。

如增加了庆历新政、洋务运动等知识点。

2.增加对农民问题的考查,涉及农民改革、农民起义等。

如明末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起义、解放区的土地改革等。

3.增加古代制度创新的考查,强调制度创新。

如府兵制、募兵制、西汉时期的编户齐民、刺史制度等。

4.突出思想方面的改革、论战。

如增加了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等。

5.部分提法有变化。

如世界史部分的“法兰西第一帝国”变为“拿破仑帝国”;删掉了苏联的建立,突出了苏维埃政权的巩固;增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民族解放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在亚洲经济发展中,增加了“泰国、马来西亚的经济发展”。

(三) 2008年江苏高考命题人信息1.杨绪敏1953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历史学教授。

1978年毕业于徐州师范学院中文系,后分别在厦门大学、北京大学历史系进修。

1982年至1985年期间,在华中师大师从著名历史文献学家、博士生导师张舜徽教授读历史文献学硕士生课程。

曾任徐州师范历史系副主任、主任,现任徐州师大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理事、江苏省历史学会理事、徐州市历史学会会长、中国古代史硕士研究生导师。

先后被评为校优秀中青年教师、优秀青年指导教师、校学科带头人。

是普通高中新课程骨干培训者国家级研修班成员,主持徐州师大重点教研项目《高师院校应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对策研究》。

杨绪敏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史、中国史学史等的教学和研究,先后承担本科生《中国历史文选》、《中国史学史》、《中国历史文献学》等课程,担任硕士研究生《中国古代史料学》、《明清学术思想史》、《明清政治制度史》等课程的教学任务,先后主编和参编过《中国历史要籍研究资料辑要》、《中国历史文选》、《中国历史文献学》等教材。

分别获得校第三届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优秀教学质量奖中青年奖等。

先后承担了江苏省教委资助的《史通研究》、《史可法文集校点》、《徐州汉画像石研究》、《两汉文化与徐州旅游》等课题的研究。

出版专著、编著6部,其中专著《中国辨伪学史》获江苏省政府第六届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

《徐州历代名人评选》(合著)获徐州市政府第六届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

先后在《史学史研究》、《江海学刊》、《明史研究》、《史学集刊》、《古籍整理研究》、《江苏社会科学》、《历史文献研究》权威期刊和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主要有《论五劭魏澹修史》、《刘知几史学变通思想及其局限性》、《论谈迁刻苦求实的治史精神》、《史通评唐代修史》、《明清辨伪学的成立及古书辨伪之成就》、《闫若璩与伪古文尚书的定案》等。

其中发表的有关《史通》研究的论文有6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在中国古代史、史学史研究领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2.朱小田1963年9月生,历史学博士,历史与社会学家系教授,担任世界史专业“现代化比较研究”方向硕士生导师,兼任苏州大学社会学院中国社会史方向硕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区域社会史研究、现代化比较研究,涉及文化人类学、社会学和历史学等多种学科交叉。

主要研究成果:著有《在神圣与凡俗之间》、《江南乡镇社会的近代转型》等著作四部,在《社会学研究》、《史学理论研究》、《近代史研究》等国家级重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 40多篇,1999年、2001年和2003年三次获得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01年和2003年分别获得苏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和二等奖。

鉴于其科研与教学方面的表现,曾获得过江苏省跨世纪学科带头人等省厅级荣誉称号等7项,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3.李昌宪1947年10月生,江苏南京人。

1985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获历史学硕士学位。

现任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教授、博士生导师。

长期从事宋代政治制度史、行政区划史的研究,寻本溯源,旁及唐、五代等领域,近年来对辽、夏、金史也有所涉猎。

在治学方法上,推崇朴学的学术传统,重视官制、历史地理和史源学的研究与运用。

任课情况本科:中国古代史硕士:唐宋史料史源学、宋史专题研究、中国古代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合)博士:唐宋史要籍研读、唐宋史专题研究、中国古代史通论(合)科研情况研究方向:以宋代政治史、政治制度史、政区地理为中心,研究上溯至唐、五代,旁及辽、金、西夏史。

主要著作有:《宋代安抚使考》、《司马光评传》、《南明史料八种》、《江苏史纲》、《宋代行政区划史》(含西夏)等。

另有多篇论文发表于《中国史研究》、《文史》、《历史地理》、《北大国学研究》等刊物。

4.姚锦祥1959年生,江苏溧阳人。

1984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同年留校任教。

现任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历史系副教授、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生导师、江苏省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主讲课程《中学历史教育学》、《中学历史课程与教材分析》、《中学历史教学评价》、《中学历史教学研究》《教育伦理学》和《中国近代军事史》等。

主要成果:主持江苏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政史地学科渗透与综合的教学模式》、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项目《历史学科的德育渗透》、江苏省教研室重点项目《中小学社会学科的综合教学模式研究》三项省级课题,和南师大校内青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历史学科的现代教学模式研究》、南师大教改项目《新课程条件下“中学历史教学论”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两项校级课题。

参加国家教育部课题《中国近代军事教育史》和江苏省教育厅有关研究项目4项。

在省级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三十多篇,近二十万字。

其中核心刊物十篇,有多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和其他刊物全文转载。

出版学术专著《历史教材学概论》或编著《历史教育学新编》9部。

其中主编4部,副主编两部,参编4部。

有多篇论文和编著获得学校和省教育厅的嘉奖。

《当前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的三种基本模式》、《文科综合考试条件下历史学科的三轮复习模式》和《历史学科在素质教育中的独特作用及其实施途径》等教学研究论文在我国中学历史教育领域有较大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