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选修一《中外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1-6单元月考试卷
人教版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测试题
人教版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测试题1、打破贵族依据血缘门第的世袭特权垄断政权局面的关键性措施是A、颁布“解负令”B、确立财产等级制度C、恢复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构D、设立公民陪审法庭2、之所以说财产等级制度重新分配了国家的政治权利,依据是A、为后来雅典政治的发展开辟的道路B、新兴工商业奴隶主逐渐跻身于统治阶层的行列C、平民逐渐跻身于统治阶层行列D、贵族阶层被排挤出国家政权之外3、公元前8世纪以后,雅典贵族专权的威胁主要来自于①平民②奴隶③工商业奴隶主④外部城邦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4、商鞅变法中有利于培植封建小农经济的措施是A、相地而衰征B、奖励军功C、废除分封制D、奖励耕织5、关于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的表述,错误..的是A、改革都获得了成功B、都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C、改革进展都很顺利D、都改变了原有的生产关系6、北宋前期统治者认为“富室连田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
”这表明北宋政府A、大力抑制土地兼并B、纵容土地兼并以便于筹集军费C、准备搜刮百姓以抗辽D、减轻人民负担,限制主特权7、王安石说:“保甲之法成,则寇乱息而威势强矣。
”这表明王安石推行保甲法主要是为了A、平息农民的反抗斗争B、打击朝廷的腐败势力C、巩固自己的权势地位D、抵御辽和西夏的进攻8、“以森林民族的原生文化,直接与高度发展的中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民族的飞跃。
”这是对哪次改革的描述?A、大化改新B、1861年改革C、王安石变法D、孝文帝改革9、14~16世纪西欧封建国家的政治状况是①资产阶级兴起要求分享政治权力②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要求建立强有力的国家政权③一些君主得到新兴资产阶级的支持,建立了中央集权统治④天主教会的权力受到挑战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③④10、阿里在抵御了英法殖民侵略的同时,认识到“应向西方寻找发展的钥匙”,具体表现是①创办近代工厂②改革行政制度③实行开放政策④大力发展海军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11、19世纪中叶,俄国进行农奴制改革的原因有①农奴制阻碍工业发展②鼓吹解放农民的言论广泛传播③克里米亚战争俄国战败④国阶级矛盾尖锐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12、下列有关俄国农奴制改革说法不正确的是A、使俄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B、推动了俄国政治变革C、使资本主义制度在俄国确立D、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13、19世纪60年代日俄改革的最大不同点是A、性质不同B、目的不同C、结果不同D、方式不同14、俄国日本均通过自上而下改革方式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从根本是因为俄、日两国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相对落后B、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C、具有浓厚的军事性与封建性D、缺乏传统15、下列国家通过改革摆脱了殖民危机并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是①俄国②日本③中国④埃及A .②④ B.① C.①②④ D.②16、下列国家的改革明显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是①英国的“清教徒”运动②穆罕默德·阿里改革③亚历山大二世改革④戊戌变法A.①②④B.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7、下列改革取得成功的有①梭伦改革②戊戌变法③穆罕默德阿里改革④亨利八世改革A.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④18、下列改革中含有土地所有制变革的是A.商鞅变法 B.管仲改革 C.王安石变法 D.居正改革19、我国的古代改革对推动社会进步起了推动作用,但商鞅因变法而车裂,王安石因变法而革职,居正因变法而死后被抄家。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单元测试试题:单元检测(二)
单元检测(二)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2018·南昌高二检测)“东周时期,王朝软弱无力,封建主相互混战不绝,表面上是个多事的时期。
不过,这也是一个社会经济发生根本变革,从而决定而且永久地决定中国发展进程的时期。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王朝软弱无力”指中央集权制度建立B.“经济变革”指土地私有制逐步代替井田制C.“多事”指“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D.“封建主”指新兴的地主阶级答案 B解析“经济变革”指的是随着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及推广,土地私有制逐步代替了井田制,从而推动了中国社会进程,故选B。
2.吴起在楚国变法时重用有才能的人,赏罚严明;商鞅变法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给予赏赐。
这些措施()A.彻底摧毁了贵族势力B.贵族子弟失去了参政资格C.沉重打击了贵族特权D.导致新兴地主与贵族对立答案 C解析由“重用有才能的人,赏罚严明”“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给予赏赐”可知用人依据才能和军功,故本题选C;其他三项说法错误。
3.(2017·黄山高二检测)公元前594年,鲁国推行“初税亩”,同一年梭伦当选为雅典执政官,也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对这两次改革认识正确的是()A.都推动了两国社会形态的更替B.都打破了贵族垄断仕途的局面C.都有利于新的社会阶层力量的发展D.都促进了中西文明的交流融合答案 C解析“初税亩”客观上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的成长,梭伦改革倾向于发展新兴工商业奴隶主阶层的力量,故C正确。
4.世人对秦国人有着“薄恩礼,好生分”的印象,这与商鞅变法哪一措施有关() A.奖励军功B.奖励耕织C.焚烧诗书D.连坐法和告奸制度答案 D解析秦国实行连坐法和告奸制度,加强了人们的防范心理。
因此,D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5.“商君遗礼谊,弃仁恩,并心于进取。
行之二岁,秦旧俗败。
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
”此现象对秦政权的积极意义在于()A.有利于推动土地私有制以调动劳动积极性B.有利于实行连坐法以加强政府对人民的控制C.有利于增加户口数以提高政府的赋税收入D.有利于刺激士兵斗志以增强军队的战斗力答案 C解析“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的效果是增加户口数,从而达到提高政府赋税收入的目的。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模块测试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模块测试第Ⅰ卷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梭伦王在当选执政官之前,曾经赋诗说:“我注目凝视,悲哀充溢着我的心,这爱奥尼亚最古老的地方,竟至陷于绝境”。
梭论说雅典“陷于绝境”主要是指A.奴隶的反抗斗争 B.奴隶主内部争权夺利斗争C.工商业奴隶主的挑战 D.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斗争2.梭伦的诗歌中写道:“你们这些财物积山、丰衣足食而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静。
”这主要是针对哪些人而言的A.雅典的自由民 B.雅典平民 C.雅典的执政官 D.雅典贵族3.梭伦在诗中曾写道:“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而那些有钱有势的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
”这表明梭伦改革①着眼点在于缓和平民与贵族的矛盾②恰好满足了平民阶层的需求③没有触动贵族利益④过多地扮演了“调停人”的角色A.②③B.①④ C.①②③D.②③④4.公元前8~前6世纪,雅典出现了许多“六一汉”。
这种现象是A.雅典民主政治高度发展的结果 B.贵族对平民实行盘剥的结果C.城邦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D.是雅典经济高度发展的结果5.埃斯庇罗斯,雅典人,靠种地为生,下列哪些行为是他在公元前7世纪有可能发生的①参加公民大会②向贵族借贷,无力归还,沦为奴隶③入选长老会议④参加暴动,反抗贵族的统治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6.之所以梭伦改革一系列发展工商业的措施为雅典贵族政治转变为民主政治奠定了经济基础,依据是①限制了贵族土地财产的扩展②壮大了平民的经济实力③加强了工商业奴隶主的经济实力④提高了工商业奴隶主的政治地位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7.下列对梭伦改革后的雅典公民大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有权决定战争,媾和等国家大事B.有权选举国家公职人员C.成为事实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D.享有最高的司法裁判权8.之所以说财产等级制度重新分配了国家的政治权利,依据是A.为后来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开辟的道路B.新兴工商业奴隶主逐渐跻身于统治阶层的行列C.平民逐渐跻身于统治阶层行列D.贵族阶层被排挤出国家政权之外9.迪奥普斯一家住在梅加腊,公元前588年他想举家迁居雅典并取得公民权,根据当时雅典的政策,他达到目的最便捷的条件是自己有A.栽种葡萄的技术B.选举权和被选举权C.大量的土地D.高超的手工业技术10.梭伦改革的积极作用有①从根本上解决了贵族和平民的矛盾②大大促进了雅典工商业的发展③奠定了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④解除了雅典平民沦为奴隶的威胁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②③D.①②③11.下列关于梭伦改革的措施,说法正确的是①宣布废除债务奴隶制②鼓励发展工商业③按财产决定公民的政治权利④创立五百人议事会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12.公元前5世纪后期,也就是约当中国历史上的战国前期,在地中海希腊半岛独特的地理环境中,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希腊城邦古代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历史选修一重大改革回顾检测题
高二历史自我检测(重大改革回顾模块)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梭伦“按财产估价把人民分成四个等级.……指定以相应的官职……至于列在日佣等级的人,他只允许他们充当民众会和法庭的成员。
”“与四个等级的划分相适应,分配不同的兵役义务:每个等级的公民都有自备武装服兵役的义务,第一二等级充当骑兵……”结合所学知识,下列关于对梭伦改革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雅典人可以按照财产的多寡享受一定的民主权利B.按照财产划分等级,是对从前按照血统和门第划分等级的否定C.体现了公民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思想D.这项改革对氏族贵族是一个打击2.“梭伦允许贵族保留土地——并没有像平民所希望的那样,剥夺贵族的土地把它们重新分给那些无地的人——但是他取消了债务,禁止债务奴隶,解放了那些已经因负债而成为奴隶的人。
”材料体现梭伦改革的特点是A.彻底性B.中庸C.公平性D.民主性3.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和明治维新都是为了实现近代化而进行的,下列属于二者区别的是A. 制定宪法 B. 创办近代工厂 C. 改革传统教育 D.加强中央集权4.造成下图1888~1894年日本工厂数与蒸汽机数量变化的主因是A.甲午战争的取胜 B.1889年宪法的颁布C.“殖产兴业”的政策 D.军事工业的刺激5.漠视个人自由权利,拒绝现代文明民主化原则的日本明治维新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国力因之迅速膨胀,但也正是这些“成功”,把日本一步一步引向1945年的大崩溃。
这说明A.国家发展现代化绝对不能优先发展经济现代化B.国家现代化的前提是必须首先实现政治民主化C.经济现代化的地位不如政治现代化的地位重要D.缺乏政治民主的现代化是一种不完全的现代化6.加尔文学说传播到欧洲许多地区,日内瓦成了宗教改革一个重要的国际中心,被称为“新教的罗马”。
加尔文学说之所以能够在西欧广泛传播,主要是因为()A.他宣传信仰得救,反对天主教的等级观念 B.他否定教皇统治人民的权力C.他的先定论将上帝摆到了到高无上的地位 D.他的学说符合当时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7.梭伦在担任执政官期间,曾立法规定“一个人如果在国内出现党派分裂时不参加任何一方,就要被剥夺选举权”。
历史人教版高中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历史选修1阶段测试题
高二历史三月月考范围专题1——专题7命题:张琼森审题:朱志勇第一部分(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计60分。
)1.早期(公元前7世纪)雅典城邦的贵族政治()A.实质上是君主专制 B.贵族可以任意处死平民C.实质上是少数贵族的集体统治 D.妨碍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2.公元前4世纪一位雄辩家曾说:“德拉古的法律,不是用墨水写的,而是用血写的。
”它是在说明()A.《德拉古法典》是用严刑峻法来维护贵族的利益B.《德拉古法典》的制订过程充满了血腥与斗争C.《德拉古法典》在实施中遭到平民和工商业奴隶主、贵族强烈反对D.《德拉古法典》没有任何进步意义3.梭伦堪称雅典第一个平民领袖,主要是因为()A.建立了集体统治的法制原则B.形式上承认雅典公民的平等权利C.创立了最早的抽签选举法D.开创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完善时代4.商鞅变法中,最能体现中央集权制萌芽的措施是()A.废井田,开阡陌 B.奖励军功 C.废除“世卿世禄制” D.建立县制5.《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族多怨望”。
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A.废井田,开阡陌 B.奖励军功 C.建立县制D.禁止弃农经商6.商鞅变法中“废井田,开阡陌”措施主要适应了哪些阶级或阶层的要求()①新兴地主阶级②自耕农阶级③奴隶主阶级④商人阶层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7.商鞅在秦国变法,“商君虽死,秦法未败”。
造成这一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秦孝公大力支持变法 B.变法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C.变法得到新兴地主阶级的拥护 D.变法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8.商鞅变法得措施中对后世有消极影响的是()①重农抑商②“燔诗书而明法令”③奖励军功④废除井田制⑤实行连坐法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⑤ C.①②③⑤ D.②④⑤9.北魏实行均田制的最大影响是()A.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B.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C.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D.巩固北魏的统治10.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
高中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模块测试(一)
152301.公元前594 年,鲁国推行“初税亩” ,同一年梭伦当选为雅典执政官,也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对这两次改革认识正确的是A.都推动了两国社会形态的更替B.都打破了贵族垄断仕途的局面C.都有利于新的社会阶层力量发展D.都促进了中西文明的交流融合2.梭伦改革确定财产等级制、商鞅变法中奖励军功,其共同的作用是A.强化了君主的权力B.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C.打破了贵族世袭特权D.奠定了民主政治基础3.我国古代变法在性质上一般有以下几种。
其中商鞅变法属于( )A.奴隶社会内部富国强兵的改革B.少数民族学习汉族文化的改革C.改变了社会性质的改革D.封建社会内部的自我调整4.恩格斯说:“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氏族制度遭到了新的失败。
”下列改革中能证明此观点的是①商鞅变法②王安石变法③梭伦改革④俄国农奴制改革A.①④B.②④C.②③D.①③5.史学家钱穆曾评价中国古代某一土地政策:“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准。
”符合此评价的是A.井田制B.土地私有制C.均田制D.方田均税法6.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从社会进程的发展来看,其最主要的表现是A.改变了单一的生活方式B.促进了封建化进程C.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国力D.加速了民族间的融合7.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相似之处有A.改革取士之法B.改变土地所有制C.重视农业生产D. 限制旧贵族权力8.改革推动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
下列变法措施与评价对应准确的是A.AB.BC.CD.D9.下列改革中措施与结果对应正确的一组是A.北魏实行三长制度——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B.王安石推行募役法——抑制了地主土地兼并C. 明治政府殖产兴业——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度D.戊戌变法广开言路——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10.在某些地方,尤其是俄罗斯、中国和日本,改革者们试图通过改革来改变现状,期待能够利用国民高涨的热情建立一个民族国家,并通过它来重新构建社会,提高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影响力。
历史人教版高中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人教版历史选修一第六单元测试卷
人教版历史选修一第六单元测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有40道小题,每题2分,共80分,答案填到答题卷上)1、奥斯曼苏丹统治埃及的政治措施有()①将埃及设立为行省②派遣总督—帕夏③建立近卫军④保留马木路克,并让其担任地方长官。
⑤实行包税制A③④⑤ B ②③④⑤ C ②③④D①②③④2、下列有关奥斯曼帝国在埃及推行的包税制的说法,正确的有()①凡是能够预付土地税的都可以获得包税权②包税人可以随意在包税区内向农民收取地租和各种捐税③包税人实际上成为土地所有者④包税人将包税区的土地租给农民耕种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①②④3、下列有关马木路克在埃及的统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曾一度建立马木路克王朝B 18世纪末实际上掌握了埃及的统治权C 在拿破仑统治埃及时期曾受到扶植D 英国侵入埃及后,得到英国支持,卷土重来4、导致18世纪末埃及衰落的最主要原因是()A 马木路克的统治B 英法殖民者的入侵C 奥斯曼的反动统治D 埃及官员腐朽无能5、18世纪末,法国决定占领埃及,其主要目的在于()A 夺去埃及丰富的自然资源B 推翻马木路克的腐朽统治C 威胁英国最重要的海外殖民地印度D 彻底改变埃及的贫穷落后的状态6、拿破仑殖民统治冲击封建社会结构的措施有()①打击马木路克势力②废除包税制③建立食品厂、弹药厂等工厂④残酷镇压人民的反抗A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7、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英国入侵埃及不同于法国入侵埃及的特点是()A 侵占埃及,建立殖民统治B 往往联合奥斯曼帝国和扶植马木路克势力侵略C 进行科学文化侵略D 镇压人民起义8.18世纪末19世纪初,埃及人民的三次武装起义()①打击了外国侵略者②形成了独立的民族意识③使埃及逐渐走向富强④开启了埃及近代化的进程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②9、18世纪下半期,埃及面临严峻的民族危机是指()A 土耳其入侵B 法国入侵C 英国入侵D 英法等西方国家对埃及的战争10、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必然性是()①埃及面临着英国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侵略的威胁②埃及经济落后、国力衰弱,无力抵抗外来入侵③马木路克反动势力控制着埃及的国计民生,威胁社会的安宁④1805年,阿里被拥立为帕夏,建立了阿里政权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C ①②③D ①②④11、下列不属于阿里改革前埃及存在的外部势力的是()A 土耳其军队B 英国军队C 法国拿破仑的军队D 马木路克12、19世纪初,穆罕默德·阿里进行改革的最主要原因是()A 马木路克的腐朽统治B 英法等欧洲列强的侵略C 内忧外患的局面需要改革来维护统治D 埃及经济十分落后13、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背景有()①马木路克反动势力仍很强大②西方殖民者的入侵③连年战争导致经济落后④军事力量弱小⑤阿里领导埃及人民进行武装起义建立阿里王朝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⑤C ①③④⑤D ①②④⑤14、穆罕默德阿里崛起的最深刻的社会意识因素是()A.在反抗斗争中逐渐形成的独立民族意识B.英法的殖民侵略C.马木路克的暴政D. 奥斯曼帝国的支持15、阿里改革打击宗教长老势力的措施有()①取消包税人的免税地②宗教地产不再享有免税权③没收违规的宗教地产④对宗教地产的证件一律封存A ①②B ②③C ②③④D ①②16、穆罕默德·阿里将没收的包税地的一半分配给王公贵族、政府官吏和地方豪绅,这种做法产生的最重要的影响是()A 加强了中央集权B 消除了割据势力C 扩大了统治基础D 增加了赋税收入17、下列符合阿里土地制度改革内容的是①取消了包税人的免税地②规定宗教地产永久享有免税权③将全部土地分配给其政权的统治基础④确立了土地私有制A.①④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18、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中大大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措施是()A在中央设立咨议会 B 设立专门机构管理农业C 改革土地制度和税收制度D 大力发展军事工业19、穆罕默德·阿里对留学生许下诺言:“谁首先学成,政府将给他们高薪,提拔他们当工长。
高中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综合测试题-新人教版选修一
高中历史选修①——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人教版)综合测试题(一)(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题1.5分,30题,共45分)1.梭伦为打破贵族政权的垄断所采取的措施是( )①规定公民大会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②创立五百人议事会③创立五百人议事会和公民法庭④取消高级职官的财产资格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② D.③④2.中国古代最早改变卿世禄制的是 ( )A.管仲改革 B.魏文侯变法C.吴起改革 D.商鞅变法3.最早动摇井田制,标志土地国有制开始瓦解的措施是 ( )A.“相地而衰征” B.“废沟洫”C.“尽地力” D.“为田开阡陌封疆”4.预示着分封制下封国采邑制废除的是 ( )A.设立县制 B.废除井田制C.实行按军功授爵 D.推行什伍连坐制5.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大大加快了各民族人民融合进程的是 ( )A.推行均田制B.实行三长制C.整顿吏治D.实行汉制和移风易俗6.下面改革中影响最大最彻底的是 ( )A.管仲改革 B.魏文侯变法C.商鞅变法 D.北魏孝文帝改革7.世人对秦国人有着“薄恩礼,好生分”的印象,这与商鞅变法哪一措施有关 ( ) A.奖励军功B.奖励耕种C.焚烧诗书D.什伍连坐和告奸制度8.北宋中期形成积贫积弱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 )A.宋加强中央集权所致B.北方民族的南侵C.对四夏、辽的战争耗费和赔款D.财政人不敷出9.北宋中期,很多废弃的水利工程得以修复,大量的荒地辟成良田。
与这一现象有关的是( )A.推行青苗法 B.实行募役法C.颁行农田水利法 D.推行免役法10.下列改革中含有土地所有制变革的是 ( )A.商鞅变法 B.管仲改革C.王安石变法 D.张居正改革11.我国的古代改革对推动社会进步起了推动作用,但商鞅因变法而车裂,王安石因变法而革职,张居正因变法而死后被抄家。
由此得出的最主要结论是( )A.改革有助于社会进步,但改革者不会有好结果B.改革有风险,改革者应注意保护自己C.改革需要改革者的奉献和牺牲精神D.改革应对反动势力进行彻底镇压1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根本动力是 ( )A.周王室衰微 B.宗法分封制破坏C.生产力提高 D.争霸战争的需要13.北魏孝文帝改革顺应了下列哪一趋势 ( )A.民族的融合 B.分裂走向统一C.中央集权加强 D.经济中心南移’14.战国时期的变法与春秋时期的改革相比,主要的不同点是 ( )A.改革涉及土地制度B.改革涉及赋税制度C.改革涉及军事制度D.改革触及上层建筑15.下列改革属于封建社会内部调整统治政策、富国强兵改革的是 ( )A.管仲改革 B.魏文侯改革C.商鞅变法 D.王安石变法16.德国宗教改革的直接原因是 ( )A.天主教会到德国兜售赎罪券‘B.马丁·路德提出宗教改革的政治主张C.加尔文在瑞士日内瓦进行宗教改革试验D.天主教会对德国的压榨17.以下活动与加尔文有关的是 ( )①主张信仰得救,并把其解释为先定论②主张简化教会组织和宗教仪式,制定严格的道德标准③提出建立民族教会的主张④创立的加尔文宗不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18.16世纪西欧宗教改革的意义有 ( )①沉重打击了欧洲封建统治的支柱天主教会②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③为欧洲走向现代社会创造了条件④促进了各国文化教育的发展A.①②③④ B.①⑨④C.②③④ D.①②③19.彼得一世改革之所以不属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是因为它 ( )A.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B.没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彻底C.仅仅促进了资本主义手工工场的发展D.没有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20.在俄国历史上,对外战争与国内的改革往往有一定的联系。
历史人教版高中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高二下学期周考卷
高一下学期历史测试卷1(选修1)本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计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梭伦改革既是雅典城邦形成的重要环节,也是雅典民主政治的起点。
据此回答1——3题。
1、在梭伦改革前进一步暴露了雅典社会内部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的事件是:A.基伦暴动 B.《德拉古法典》的制定C.萨拉米危机 D.疯诗人事件2、梭伦采取的第一项重大改革措施就是颁布《解负令》,《解负令》的颁布反映了当时雅典城邦A.奴隶对人身自由和权利要求的反映 B.工商业奴隶主与贵族矛盾尖锐C.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结果 D.工商业奴隶主对奴隶的需求3、在经济改革之后,梭伦开始对雅典政治进行改革,把雅典公民分为四个等级,那么他是按照什么标准划分的A.按公民的贵族等级划分 B.按公民的平民身份划分C.按公民的官职高低划分 D.按公民的土地收入多寡划分战国时期,变法革新相继在各国推行,在这些改革浪潮中,以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彻底而持久,对中国历史的影响也最为深远。
据此回答4——6题。
4、支持商鞅变法的秦国国君是A.秦穆公 B.秦献公 C.秦孝公 D.秦王赢政5、商鞅变法中,最能体现中央集权制萌芽的措施是A.废井田,开阡陌 B.奖励军功C.废除“世卿世禄制” D.推广县制6、商鞅在秦国变法,“商君虽死,秦法未败”。
造成这一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秦孝公大力支持变法 B.变法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C.变法得到新兴地主阶级的拥护 D.变法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北魏孝文帝拓拔宏在其祖母冯太后支持下,在经济、政治等方面推行改革。
孝文帝的改革有力地推动了鲜卑族的发展,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据此回答6——10题。
7、下列各项为北魏孝文帝改革奠定基础的是:①北魏统一北方②民族融合③先进文化的吸引④社会矛盾激化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8、北魏孝文帝颁布均田令的主要目的是为了:A.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B.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C.促进北方民族融合 D.恢复和发展经济9、下列关于孝文帝改革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促进了长江流域的统一 B.加速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C.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D.使北方经济得到了恢复与发展10、北魏孝文帝改革后,下列哪一城市成为当时北方最大的商业城市:A.平城 B.洛阳 C.长安 D.建康北宋中期王安石提出了一系列革新方案,创行了新法,给沉闷的宋朝带来了希望和朝气,大大改变了当时积贫积弱、内忧外患的局面。
月考人教版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单元训练第一单元梭伦改革班级____ 姓名_____ 学号_____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公元前7世纪雅典贵族政治面临挑战,其要紧要挟来自于A、奴隶的招架斗争B、奴隶主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C、工商业奴隶主阶级的挑战D、公民内部不同阶级的压力2.公元前7世纪,雅典农人埃斯庇罗斯不可能A.参加公民大会 B.因欠债沦为奴隶C.入选长老会议 D.参加招架贵族的暴动3.致使雅典城邦平民与贵族矛盾日趋尖锐的本源是A.政治上权利的不平等 B.经济上平民处于受剥削地位C.平民易因债务问题沦为奴隶 D.贵族政治擅权与经济压榨4.公元前8~6世纪,雅典的公民不包括A、贵族B、平民C、工商业奴隶主D、债务奴隶5.促使梭伦决心排除社会动荡,振兴雅典城邦进行改革的直接缘故是()A.平民与贵族的矛盾激化B.萨拉米斯岛危机C.“疯诗人事件”唤起了人们的爱国精神D.被授予“仲裁员”和“立法者”的权利6.梭伦的演说词中提到:“我注目凝望,悲伤充溢着我的心,这爱奥尼亚最古老的地址,竟至陷入绝境”,咱们能够从中看出:①梭伦忧国忧民的思想②雅典的阶级矛盾相当尖锐③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失望④雅典的社会危机相当严峻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7.梭伦说:“我给予了一样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利,亦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
”文中的“他们”是指()A.贵族B.平民C.外邦人D.奴隶8.在财产品级制度下的四个品级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是A、财产越多,品级越高,享有的权利多而尽义务少B、财产越少,品级越低,享有的权利少而尽义务多C、财产越少,品级越低,享有的权利少而尽义务少D、财产越多,品级越高,享有的权利少而尽义务多9. 之因此说财产品级制度从头分派了国家的政治权利,依据是A、为后来雅典民主政治的进展开辟的道路。
人教版新课标高二历史上学期11月月考试题(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章)
新课标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历史试题(选修Ⅰ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25题共50分)1.梭伦王在当选执政官之前,曾经赋诗说:“我注目凝视,悲哀充溢着我的心,这爱奥尼亚古老的地方,竟至陷于绝境”。
梭论说雅典“陷于绝境”主要是指()A.奴隶的反抗斗争B.奴隶主内部争权夺利斗争C.工商业奴隶主的挑战D.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斗争2.梭伦经济改革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①债务问题②土地问题③就业问题④海外市场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3.梭伦在诗中曾写道:“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而那些有钱有势的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
”这表明梭伦改革①着眼点在于缓和平民与贵族的矛盾②恰好满足了平民阶层的需求③没有触动贵族利益④过多地扮演了“调停人”的角色A.②③B.①④C.①②③D.②③④4.财产等级制度确立的意义不包括()A.打破了贵族依据血缘门第的世袭特权垄断政权的局面B.为非贵族出身的工商业奴隶主开辟了参政议政的途径C.为下层平民参政议政开辟了道路D.为后来雅典某某政治的发展开辟了道路5.梭伦改革的历史局限有①下层平民没有享有充分的参政议政的权利②确立了雅典的奴隶某某制③氏族制度的残余仍得以存续④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贵族与平民的矛盾()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D.③④6.战国时期各国国君变法的根本动力是()A.生产力迅速发展B.称雄天下的欲望C.阶级斗争十分尖锐D.东周王室日益衰微7.据《汉书·食货志》载:“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领国而雄诸侯。
”其中所说的“本”是指()A.农耕经济B.法家思想C.中央集权D.轻罪重罚8.商鞅变法法令规定:“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事未利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奴)。
”其目的是()A.保护农业阶级的利益B.保持和稳定自耕农经济C.鼓励劳动者积极生产D.巩固和发展土地私有制9.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制度的变革时期,春秋和战国时期改革的不同之处是()A.是否涉及军事方面B.是否涉及经济方面C.是否涉及政治方面 D.是否由新兴地主阶级领导10.世人对秦国人有着“厚恩礼,好生分”的印象,这与商鞅变法哪一措施有关()A.奖励军功B.奖励耕织C.焚烧诗书D.什伍连坐和告奸制度11.下列对孝文帝改革中三长制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打击了贪官污吏B.使地方政权真正掌握在国家手中C.使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得到了土地D.三长直属于中央12.帝曰:“今日之行,诚知不易,但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
高二历史试题 选修一_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高二历史试题命题范围: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Ⅰ卷为选择题,共3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70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选择题:本卷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2010年嘉兴第二次教学测试)下列改革措施中,不是梭伦改革内容的是()A.让债务奴隶重获自由B.为担任公职的公民发放津贴C.组建陪审法庭D.限制第四等级公民的部分政治权利2.《史记•商君列传》载:“商鞅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平斗桶权衡丈尺……居五年,秦人富强。
”该材料涉及到商鞅改革的措施有()①废井田②奖励耕织③废分封,行县制④统一度量衡A.①②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3.商鞅变法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对此评价正确的是()①有利于鼓舞士兵作战的勇气②大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③打击了贵族的特权④提高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地位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③4.“以森林民族的原生文化,直接与高度发展的中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民族的飞跃。
”材料描述的改革是()A.孝文帝改革B.1861年改革C.梭伦改革D.明治维新5.(2010·安徽文综19)列宁说:“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么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
这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这表明农奴制改革()A.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B.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C.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D.阻止了革命在俄国的发生6.(2010无锡吴县一中期终卷)下列关于日本明治维新影响的表述,正确的是()①使日本迅速走上资本主义道路②为日本确立近代天皇制度③使日本摆脱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④使日本逐步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的一员⑤是日本走上近代化之路的重要转折点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7.(2010扬州质量分析卷)一明治元勋说:“最迫急之事,在军务方面……朝廷能在海陆方面稍作准备,主要以朝廷之兵务,开拓朝鲜之釜山浦港。
高二历史选修一《中外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1-6单元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1,梭伦改革前,雅典出现了许多“六一汉”。
这种现象是()A.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B.贵族剥削平民的结果C.海外贸易繁荣的成果D.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2,雅典新兴工商业奴隶主要求分享政治权利的根本原因是()A.工商业者队伍的壮大B.贵族专权局面的出现C.经济实力的日益增强D.平民反抗斗争的强烈3,公元前8~前6世纪,“平原派”获取收入的主要手段是()①放高利贷②收地租③奴役债务奴隶④发展海外贸易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C. ②③④ D. ①②④4,麦加拉占领雅典萨拉米斯岛所产生的直接影响是()A.引发了严重的社会动荡B.打击了海外贸易的发展C.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D.激发了公民的爱国热情5,梭伦改革曾颁布著名的“解负令”,其主要内容不包括()A.可赎回因债务抵押的土地B.禁止以人身为担保的借贷C.一律释放沦为奴隶的公民D.废除平民所欠的全部债务6,梭伦改革颁布“解负令”的主要影响不包括()A.解除了债务奴隶制对平民的威胁B.因欠债为奴的平民重新获得土地C.所有居民成为享有公民权的居民D.贵族失去了扩张势力的物质基础7,梭伦改革后,公民陪审法庭陪审员产生的方式是()A.从各等级民众中抽签产生B.由首席执政官随意指任C.由各等级公民轮流担任D.由各等级公民选举产生8,公元前560年,庇西特拉图建立僭主政治的背景不包括()A.贵族和平民的矛盾日趋激化B.山地派要求进一步推行改革C.平原派继续拥护梭伦的改革D.海岸派希望建立强有力的政府9,梭伦改革带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主要因为()A.改革措施不符合历史潮流B.梭伦对民主政治认识不足C.梭伦改革触犯了贵族利益D.指导思想带有折中色彩10,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得到较大发展的原因不包括()A.铁农具用于生产B.牛耕的逐步推广C.水利工程的兴修D.大量荒地的开垦11,下列有关春秋时期的历史现象,按因果关系排列正确的是()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土地私有制的确立③人身依附关系削弱④社会阶级关系变化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③①②④D.④②①③12,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君在选用人才时普遍实行“任人唯贤,因功受禄”的制度。
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复习考试测验卷资料
高中历史选修《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测验【一】1. 下列最能完整反映梭伦改革特点的是A. 坚决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B. 满足了广大平民阶层的利益C. 试图在中庸、公平、平等的基础上建立和谐社会D. 没有满足各个阶层的利益2.下列关于梭伦改革的措施,说法正确的是①宣布废除债务奴隶制②鼓励发展工商业③按财产决定公民的政治权利④创立五百人议事会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3.梭伦说:“我拿着一只大盾,保护两方,不让任何一方不公正的占据优势。
……我制定法律,无贵无贱,一视同仁。
”这里的双方最准确的表述应为A.山地派与平原派B.奴隶主贵族和平民C.贵族奴隶主和海岸派D.海岸派和平原派5.下列措施有利于打破贵族的世袭特权,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公民政治权力的有①确立财产等级制度②恢复公民大会③设立“四百人会议”④建立公民陪审法庭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二】6.“商鞅虽死,秦法未亡”主要是因为A、变法彻底B、赢得民心C、与时俱进D、仁义致远7. 认为商鞅变法是社会制度根本变革的最主要依据是A.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B. 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C. 废除奴隶主特权,奖励军功D. 废除分封制,建立县制8. 战国时期,各国变法所反映的社会矛盾是A. 奴隶和奴隶主的矛盾B. 农民与地主的矛盾C. 平民和奴隶主的矛盾D. 新兴地主和奴隶主贵族的矛盾9. 商鞅变法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对此评价正确的是①有利于鼓舞士兵作战的勇气②大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②打击了贵族的特权④提高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地位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②④10.商鞅变法,实行严刑峻法和专制政策,主要表现在①“什伍连坐制”②轻罪重刑③焚烧诗书④焚书坑儒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1. 对于秦国而言,商鞅变法所起的决定性历史作用是A.废除旧制度,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B.国力增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C.使法家思想在秦国占统治地位D.加速了秦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发展【三】12. 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具有开创性的是A. 整顿吏治B. 革除旧俗C. 迁都洛阳D. 颁布均田令13.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 恢复和发展经济以稳定统治B. 接受汉族先进文化以促进鲜卑族的封建化C. 促进北方的民族融合,以扩大统治区域D. 巩固鲜卑贵族的统治14. 下列关于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的表述,错误的是A. 改革都获得了成功B. 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C. 改革的进展都很顺利D. 都引起了社会制度的变革15. “以森林民族的原生文化,直接与高度发展的中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民族的飞跃。
【原创精品】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一单元
【原创精品】高中历史人教版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一单元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开展变法运动的深刻根源是A.法家政治改革的影响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C.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D.各国君主为巩固统治支持变法[来源:学,科,网]2.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变法运动与春秋时期的变法运动相比,其最大特点是A.客观上瓦解了井田制B.事实上承认了土地私有C.瓦解了西周所形成的分封制D.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3.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规定不论“公田"“私田”,一律按田亩实数收税。
这一税制改革A.是“重农抑商”政策的具体体现B.加速了土地兼并的进程C.促使土地所有制逐步发生变革D.成就了鲁国的霸主地位4.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胜利完成长征。
吴起镇的得名与古代著名改革家吴起相关,在吴起镇至今还有吴起的雕像。
下列有关吴起变法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改革侧重于政治方面B.与李悝变法侧重点相同C.取得一定成效D.促使楚国成为强国的重要原因5.战国初期,魏国李悝首倡“尽地力之教”,实施平抑米价的平籴法,以免谷贱伤农;同时制定《法经》六篇,以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故以盗法为《法经》首篇。
材料反映的主要社会问题是A.私有制开始确立,盗贼现象普遍B.小农经济脆弱,农民破产沦为盗贼C.商人不满平籴法,转而沦为盗贼D.礼乐制度崩溃6.《容斋随笔》说:“七国虎争天下,莫不招致四方游士。
然六国所用相,皆其宗族及国人。
独秦不然……卒之所以兼天下者,诸人之力也。
”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任用外来人才是秦国统一全国的原因之一B.秦国对人才的待遇高于其他六国C.战国时人才不能自由流动D.秦国只任用外来人才7.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变革的重要时期,其根本性的变化是。
A.社会经济的变化B.统治方式的变化C.社会性质的变化D.思想文化的变化8.“画野分民乱井田,百王礼乐散寒烟”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是A.社会动荡变革B.争霸战争频繁C.思想文化繁荣D.社会生产力的发展9.战国时期各国变法所反映的社会矛盾是。
历史人教版高中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历史选修1单元测试题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专题1——4单元测试题姓名学号班级(考试时间 100 分钟满分100分)本卷考查范围:专题一——专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计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梭伦改革以前,雅典公民分为()A.奴隶主和奴隶B.贵族和平民 C.工商业奴隶主和平民 D.农民和手工业者2.梭伦改革前,雅典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贵族与平民的对立 B.贵族与工商业奴隶主的矛盾C.奴隶主与奴隶的矛盾D.贵族与平民、工商业奴隶主的矛盾3.梭伦改革后三足鼎立的多元社会格局是指()①贵族奴隶主②工商奴隶主③平民④债务奴隶主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③④4.春秋战国时期改革运动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出现C.百家争鸣的出现 D.新兴地主阶级的强烈要求8.战国时期战争连绵不断,但社会经济却得到相当大的发展,其根本原因是( )A .封建制度的确立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B .各诸侯国为争霸注重生产C .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D .农民对土地的依附关系减轻9.下图是秦墓出土的武士斗兽纹铜镜,表现了商鞅变法后秦人形成的 ( )A .法治意识B .重农精神C .娱乐意识D .尚武精神10.商鞅变法的历史功绩不包括( )A .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B .确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C .打击了血缘宗法制度D .促进了经济的繁荣11.《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
”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A .允许工商者入仕为官B .准许土地自由买卖C .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D .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12.郭沫若认为:东周列国社会制度的变革到春秋末年以后才达到质变阶段。
能说明的史实是( )A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B .铁器和牛耕的使用C .战国初,各国纷纷变法,废除奴隶制D .秦朝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3.北魏孝文帝“汉化政策”的采用,反映了当时( )A .鲜卑与汉族之间的相互影响达到新高度B .鲜卑与汉族地主的合作形成了新统治集团C .鲜卑族与汉族之间的矛盾逐渐消失D .强大的民族必然代替落后的民族16.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北方内迁各族最重要的影响是()A.学会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 B.加速向封建生产关系的转化C.生产生活比较稳定 D.学会了汉族的文字和风俗17.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大融合过程,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实际上是少数民族() A.内迁的过程 B.汉化的过程 C.农业化的过程 D.封建化的过程斗争18.下图是北魏时期的画像砖《汉人胡食图》,此图集中表明()A.孝文帝的改革促进了各民族的融合B.汉族被内迁的少数民族同化了C.北魏统治者采取强硬措施要求汉族胡化D.少数民族也有先进的生产力和文化19.造成“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兼并冒伪,习以成俗,重禁莫能止”这一社会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存在和发展B.北宋统治者实行“不抑兼并”的政策C.地主占有土地的手段繁多D.国家财政入不敷出20.下列关于“澶渊之盟”的分析与认识,正确的有()①它是北宋与西夏签订的和议书②它是牺牲人民利益换取和平的产物③是北宋在胜利的情况下签订的和议书④从此,北宋对辽采取被动防御的方针A.①② B.①③④ C.②③ D.③④21.北宋中期,“三冗”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有()①宋初为加强中央集权,增设官僚机构以分化各级官员的权力②形成庞大的军事体系,军费开支增加③对辽和西夏的战争耗费和高额赔款④地主兼并土地,隐瞒田产,逃避税收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22.“朝廷无忧有范君,京师无事有希文(范仲淹字希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州区藉口中学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共6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60分;请将最符合题意的答案填写在后面的答题卡上)1,梭伦改革前,雅典出现了许多“六一汉”。
这种现象是()A.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B.贵族剥削平民的结果C.海外贸易繁荣的成果D.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2,雅典新兴工商业奴隶主要求分享政治权利的根本原因是()A.工商业者队伍的壮大B.贵族专权局面的出现C.经济实力的日益增强D.平民反抗斗争的强烈3,公元前8~前6世纪,“平原派”获取收入的主要手段是()①放高利贷②收地租③奴役债务奴隶④发展海外贸易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4,麦加拉占领雅典萨拉米斯岛所产生的直接影响是()A.引发了严重的社会动荡B.打击了海外贸易的发展C.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D.激发了公民的爱国热情5,梭伦改革曾颁布著名的“解负令”,其主要内容不包括()A.可赎回因债务抵押的土地B.禁止以人身为担保的借贷C.一律释放沦为奴隶的公民D.废除平民所欠的全部债务6,梭伦改革颁布“解负令”的主要影响不包括()A.解除了债务奴隶制对平民的威胁B.因欠债为奴的平民重新获得土地C.所有居民成为享有公民权的居民D.贵族失去了扩张势力的物质基础7,梭伦改革后,公民陪审法庭陪审员产生的方式是()A.从各等级民众中抽签产生B.由首席执政官随意指任C.由各等级公民轮流担任D.由各等级公民选举产生8,公元前560年,庇西特拉图建立僭主政治的背景不包括()A.贵族和平民的矛盾日趋激化B.山地派要求进一步推行改革C.平原派继续拥护梭伦的改革D.海岸派希望建立强有力的政府9,梭伦改革带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主要因为()A.改革措施不符合历史潮流B.梭伦对民主政治认识不足C.梭伦改革触犯了贵族利益D.指导思想带有折中色彩10,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得到较大发展的原因不包括()A.铁农具用于生产B.牛耕的逐步推广C.水利工程的兴修D.大量荒地的开垦11,下列有关春秋时期的历史现象,按因果关系排列正确的是()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②土地私有制的确立③人身依附关系削弱④社会阶级关系变化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③①②④D.④②①③12,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君在选用人才时普遍实行“任人唯贤,因功受禄”的制度。
这说明()A.墨子“尚贤”的主张得以采纳B.新兴地主取得统治地位C.奴隶主贵族竭力维护旧制度D.奴隶制的特权制度趋于瓦解13,春秋时期鲁国实行初税亩制的目的是()A.增加国家赋税收入B.确立贵族土地私有制C.增加地主租税收入D.确立国家土地所有制14,战国时期,各国统治者纷纷进行变法改革的直接动力是()A.生产力的迅速发展B.确立封建专制统治C.争取兼并战争胜利D.阶级斗争异常尖锐15,战国时商鞅变法的历史条件主要有()①秦国是相对落后的国家②秦国国君希望变法图强③秦国贵族赞同变法主张④各国纷纷变法形成潮流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6,商鞅变法在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之一是()A.推出了“尽地力”的农业政策B.实行“相地而衰征”的赋税制度C.推行“平籴法”,稳定粮食价格D.正式承认私人占有土地的合法性17,下列对商鞅变法中“奖励军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把官爵和军功结合起来B.大大提高了军队战斗力C.杜绝了贵族晋爵的机会D.沉重打击了贵族的特权18,秦国广大农民看到商鞅变法的措施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主要是因为()连坐制可以使他们远离刑罚的惩罚②奖励耕织刺激了他们生产的积极性③奖励军功给他们提供了改变社会地位的机会④自耕农的土地所有权得到了国家法律的认可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9,商鞅变法之所以能够成为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并促进了秦国的社会进步,主要原因是()A.创建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B.从根本上确立土地私有制C.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D.强化了基层管理的户籍什伍制20,下列重大历史事件与北魏道武帝没有关系的是()A.重新建立代国B.抗击前秦进攻C.正式即位称帝D.决定迁都平城21,北魏统治者重用崔浩等汉族儒生反映的主要问题是()A.崔浩等人是卖国投敌的汉奸B.北魏统治者利用汉人打汉人C.鲜卑族学习汉族的先进文化D.鲜卑族与汉族已经融为一体22,北魏孝文帝改革迫在眉睫的主要依据有()①豪强地主隐瞒赋税②农民负担极为沉重③汉族与鲜卑族矛盾冲突④农民起义不断发生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23,北魏孝文帝在改革中实行了三长制,它的实行()①取代了宗主督护制②调整了鲜卑族内部的矛盾③巩固了中央集权④增加了国家的赋税收入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4,电视剧《北魏冯太后》讲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政绩卓著的女改革家冯太后充满传奇的一生。
这部电视剧中不可能出现的镜头是()A.冯太后研习儒家经典B.孝文帝聆听冯太后的教诲C.冯太后病逝于洛阳D.冯太后斥责保守派贵族25,北魏孝文帝决定把都城迁到洛阳的主要原因不包括()A.寻求汉族地主阶级的合作B.实现统一全国的宏伟抱负C.回避北方强敌柔然的骚扰D.解决都城粮食供应的困难26,《资治通鉴》再: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
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
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
诸侯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孝文帝提出进行姓氏改革的依据是()A.鲜卑族和汉族有共同的祖先B.鲜卑族和汉族都崇拜黄帝C.鲜卑族和汉族自古以来都生活在黄河流域D.鲜卑族和汉族风俗习惯相同27,龙门石窟与云冈石窟主要是北魏时期开凿的,但两者在风格、服饰、装饰,甚至人物体形面貌等处却有明显不同,主要原因在于()A.两地工匠的雕刻手法不同B.龙门石窟受到汉化政策的影响C.两地的自然环境明显不同D.云冈石窟屈才与少数民族生活28,据《宋史·食货志》载,北宋时“势官富姓,占田无限”,其主要原因是()A.功臣宿将依军功授爵赐田B.对兼并土地采取放任政策C.自耕农大量沦为贫困佃农D.封建皇帝大规模赏赐田地29,朱熹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
”这段话说明宋朝()A.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B.地方政府进一步收回财权C.政治和理学思想紧密结合D.藩镇割据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30,“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白发年迈之人),不识干戈”。
这说明澶渊之盟()A.消弱了北宋的军事力量B.使辽的统治趋向腐朽C.促进了比方畜牧业的发展D.使宋辽维持了长久的和平31,宋仁宗统治时期,范仲淹等人推行庆历新政,其主要措施不包括()A.设置医学、律学等专门学校B.重视地方官吏的保举和选派C.严格官吏的升迁和考核制度D.改革贡举制,下令州县立学32,王安石变法中农田水利法的颁布和实施()①增修了水利工程②保证了农业灌溉③扩大了耕地面积④有利于防洪抗灾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33,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在目的和作用上的相同之处有()①加强对人民的控制②限制了官僚地主的利益③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④减轻了农民人身控制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D.②③34,据载,商人刘乾随叔父在汴京经商致富,成为有名的大商人,但王安石变法却使他的收入直线下降。
在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对他打击最大的是()A.均输法、市易法B.保甲法、农田水利法C.方田均税法、募役法D.青苗法、免役法35,北宋王安石变法时颁布和推行的保甲法明确规定()A.每个农民都是保丁B.同保之人相互监督C.保丁常年集中训练D.每五户组成一保36,下列对王安石变法时进行教育改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废除死记硬背的明经诸科B.教科书的内容为儒家经典C.摒弃了长期实行的科举制D.重视人才的选拔及培养37,北宋时期,王安石变法推行的方田均税法()①取消了农民的赋税负担②迫使豪强地主据实纳税③以农田水利法作为前提④增加了国家的田赋收入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8,北宋司马光向神宗皇帝所进《奏弹王安石表》中说:“臣之于王安石,犹冰炭之不可共器,若寒暑之不可同时。
”这主要是因为变法()A.对科举制和学校制度进行了改革B.用人不当,出现了危害百姓的现象C.改革失败,未使北宋摆脱危机D.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39,北宋王安石变法的最突出效果是()A.政府财政收入大为增加B.积贫积弱局面有所改变C.军事实力明显有所增强D.各地修治许多水利工程40,从公元800年教皇利奥三世为查理曼大帝加冕开始,在中世纪的西欧,国王的加冕典礼必须由教皇主持,这一现象从本质上反映出当时的欧洲()A.王权受到教权的制约B.王权神圣不可侵C.国王相信“君权神授”D.教会主宰精神世界41,中世纪欧洲成立的宗教裁判所又叫“异端”裁判所,存续了500年之久,意大利哲学家布鲁若曾被判为“异端”活活烧死;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曾被罗马宗教法庭判为终身监禁,后获释客死他乡。
对以上史实的正确理解是()A.宗教裁判所专门迫害非天主教徒B.宗教裁判所是天主教会为控制人们思想而设立C.宗教裁判所严重阻碍了欧洲科学文化的发展D.宗教裁判所制造了许多冤案,是一个非法组织42,14---16世纪,基督教神学权威受到的严峻挑战主要来自()A.迅速发展的自然科学B.日益增强的世俗力量C.教会内部的勾心斗角D.逐渐流行的其他宗教43,天主教会之所以在德意志有很大影响力,主要原因是()A.教权高于王权B.资本主义处于萌芽状态C.德意志四分五裂,未能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D.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44,马丁·路德发表的《致德意志的基督教贵族书》等文章()A.揭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B.系统阐发了宗教改革的主张C.标志着人文主义思潮的兴起D.使德国成为宗教改革的源头45,欧洲宗教改革运动时期,马丁·路德强调的“因信称义”学说()①否定了上帝的绝对权威②提倡人们在内心世界中发现宗教③使人获得了灵魂得救的自主权④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6,下列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特别受到各地诸侯欣赏的是()A.世俗统治权应高于并支配教权B.每个信徒都应有权阅读《圣经》C.人人都能与上帝进行直接沟通D.教士应是教徒选举出来的公仆47,1555年,德意志确定了“教随国定”的原则。
这说明()A.新教与旧教之间矛盾消除B.路德教派获得了合法地位C.路德教派取代天主教的地位D.基督教在德国的地位下降48,16世纪,英国国王亨利八世推行宗教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巩固和加强专制王权B.夺取天主教会的财产C.适应资产阶级的需要D.改变天主教会基本礼仪49,在宗教改革时期,用各国文字印刷的《圣经》纷纷问世,这从实质反映出()A.资产阶级力量不断成长壮大B.欧洲的印刷技术在不断发展C.欧洲的民族意识在不断增强D.教会垄断教育的局面被打破50,宗教改革的实质是()A.新教各派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斗争B.天主教会内部各派争权夺利的斗争C.各国君主领导反封建斗争D.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51,奥斯曼帝国在埃及推行的包税制()A.有力地促进了埃及经济的发展B.极大地减轻了埃及农民的负担C.给埃及农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D.使埃及社会保持了长期的稳定52,18世纪中后期,英法等欧洲国家加紧侵略埃及,主要是因为埃及()①战略地位优越②自然资源丰富③综合国力衰弱④局势动荡不定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53,1798年8月,英国海军在亚历山大港附近大败法国舰队,其影响是()A.切断了法军与本土的联系B.素丹恢复了在埃及的统治C.结束了法军对埃及的占领D.英军实现占领埃及的目的54,1805年,穆罕默德·阿里取得了埃及政权,他面临的问题包括()①西方侵略者控制着埃及的大部分国土②埃及人民要求独立自主的呼声日益高涨③奥斯曼素丹随时准备消灭新生的埃及政权④马木路克威胁社会安宁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④55,1809年,穆罕默德·阿里开始采取措施铲除宗教势力,其原因是()A.特权阶层配合英法殖民侵略B.宗教地产享有大量免税特权C.宗教长老阶层威胁阿里政权D.宗教势力支持马木路克统治56,穆罕默德·阿里曾将没收的一半包税地分配给王公贵族、政府官吏和地方豪绅,其最重要的影响()A.加强了中央集权B.消除了割据势力C.扩大了统治基础D.增加了赋税收入57,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在工业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不包括()A.大力发展官办工厂B.重点发展军事工业C.创办近代民用工业D.直接调配工业产品58,穆罕默德·阿里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结果不包括()A. 咨议会掌握了政府实权B.确立了高度的中央集权C.结束了分裂割据的局面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59,为了增强埃及的力量,穆罕默德·阿里大力进行军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