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长春的伪满建筑许多是楔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什么长春的伪满建筑许多是楔形?
长春拍记活动的一点感想
感谢长春的朋友引领到南广场拍长春的老建筑。拍着拍着,突然有一个问题出现了。为什么长春的许多老建筑都建成了楔形。
所谓楔形是指房角不是90度,有点象放大了的楔子。这里的楔形是泛指,或大于90度,或小于90度。实际上,小于90度的说成是楔形更形象。那么,大于90度就不那么形象了,可一时又想不出用什么词概括两种情况合起来一都必须说。只好将就着先这么囫囵在一起。
一般说来,房子是供居住使用的空间,四角都90度的房间,无论对室内还是室外的空间,都是有效可利用面积最大,所以世界上绝大多数的房子都是正方或长方形。
然而长春的建筑却是例外。这是为什么呢?
我感觉,房屋的建筑大概要依这样几种情况在规划设计。1、沿地势设计。如按山的走势、河的走势来设计朝向和形状建造房子,外国的不知道,国内重庆比较典型。2、沿街道的走向决定房子设计。上海原市区和目前残存的老城厢的老房比较明显。3、人为设计,过去的北京如现在的三环以内,同时现在的北京,如国家大剧院及正在建造的CCTV大厦。
人类会造房子的几千年历史,对建筑的渐进的理性认识在不断提高。沿山川建房,是人类与自然环境和协共处的结果,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获取自然的恩赐,这是初级阶段;沿街道建房,是为了取得经营、福利等方面最大的利益,这是中级阶段。人为设计则超越了人类的基本需求,发展成为政治需要,或者也可以说成是艺术需要,达到建筑的高级阶段。
这次拍记活动的区域主要在长春的南广场周边,南广场是核心,走过的几条街道都是以南广场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实际上就是每条与每条街道汇向广场中心时,它们的和,刚好是360度。如果广场周围有8条街道辐射向广场中心,每条道路间则是45度向外发散。按周长公式2,在广场环路外侧建房,按圆周公式(“2派R平方”,不会打数学公式了,也没心思研究怎么打,以下就提一下,不较真儿了)就能算出来这一圈是多少米,如果道路伸展出去,那逆向广场的圆周就比中心大出来许多。具体数字通过三角函数就可以算出来。离广场越远,这两条道路离的就越远。全成了三角楔形。为体现街路的功能,又有是横向或竖向的贯穿形道路分割在楔形之中,这就又形成了更多的楔形。前面说过建房的第二个阶段,是为了最大经济效益。只能建成这类楔形也最合算。谁也不会买来一块楔形的地
块,取直成方形,而丢掉周边的抹斜地块不用。
这一带的街道和房屋都是日伪时期建造的。手头有一份1912年长春市规划图,原来的规划是南北走向横平竖直的。这个规划被日本的侵略而流产,随之伪满洲国在日本的扶持下成立。这一带的开发被日本侵略者重新启动。于是日本人彻底废弃原有规划,重来一套。
1912年(民国元年)长春规划图
规划图的局部
我手头上没有伪满的长春地图,只能从现在的地图上分析。现在保留下来的日伪时期广场,基本都是这种模式。
那么为什么要这样规划呢?长春本是一块平坦的土地,可以随心所欲地充分利用这块空间。我们知道,长春在伪满时期的城市规划是由日本人完成的。他们为什么把本可座北朝南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偏要搞成朝向混乱、房成楔形,不伦不类?也可以把所谓的“兴亚式”建筑风格包括在内,归结起来,是为了给日本的侵略者歌功颂德,把日本的侵略政策留行于世,为久远奴役中国东北制造口实。一句话,就是为了侵略者的政治需要和日本的利益,祸害长春。
日本人怎样把侵略价值理念体现在长春的城市规划中的,请看我从网上搜来的一张图片,日本的什么旗,都是从一个圆心向外扩散。比照长春市的城市规划,可以品味出他们核心价值观的拙劣表达。超越建筑史效益阶段的强行政治表达,只能以牺牲建筑功能利用的价值。完全是侵略者的狼子野心在城市规划上的体现。
满铁附属地主要设计思想:在传统方格网状规划路网基础上,以新火车站(现长春站)广场为中心向东西
两侧建两条斜向道路,斜向道路与网格道路在区域中心形成交叉点,并以此建立两个圆形广场,即东广场
(后该称南广场)和西广场,并以这两个副中心再建两条放射性道路,形成东、南、西、北,以及东南、
西南、东北、西北共8条放射性道路。
这种放射性道路设计理论学习了19世纪中期法国巴黎改建规划,这种道路处理方法活跃了城市道路景观,
增强网格道路的可识别性。
这个我来简单回答一下。长春是以人民大街作为贯穿南北的中轴线,以解放大路连接东西、以人民广场为中心向周围六个方向呈放射状伸展出同心圆并同矩形相结合的形式修建的,这一点借鉴了19世纪法国巴黎的建造模式和英国学者霍华德的花园城市理论。
试想:矩形房屋和街路的规划方式固然能节省土地,有如方形的西瓜更容易排列组合成堆一样,但对于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来说是不是又会造成居住和活动空间的拥挤呢?当初,长春城(应该说是新京城)是按照50万的城市人口规模进行规划建设,风格接近于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从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角度来说,放射性的建城方式更利于限制人口的增长,而这样的街路规划又必然要产生大量的不规则的房屋。
大家可以搜到巴黎或罗马的地图参考一下,以便有个更直观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