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尔豪斯音乐史学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戏剧与音乐珠联璧合,审美与历史相得益彰——评卡尔·达尔豪斯《理
笔者将从三个 方面对这个 部分进行论 述,涉及戏 剧中所包含 的终极 命题 、戏剧动作 的内外层 次以及戏剧 的体裁和剧作法 。
“ 没有 比将 瓦格纳 的作 品当作音乐 自传更加错误 的做 法 。 ’ ’ 而这种 。
达 尔 豪 斯 所 反 对 的 做 法 恰 恰 是 在 此 之 前 的 瓦 格 纳 研 究 著 述 的最 主 要
七 部 乐 剧 进 行 了深 度 剖 析 。
一
的 组 织 安 排 、戏 剧 的形 式 原 则 和 体 裁 范 畴 等 方 面 恰 恰 由于 音 乐 的存
在 而在很 多情况下 呈现 出与 话剧全然 不 同的问题 。( 4 )审视 音 乐手
段 的变化和 演进 。在这 里最主要 的是主导动机 这一技法 的发展 。在
达 尔豪斯看 来,主导动机 技法对于 瓦格纳乐剧 而言 ,其最 重要 的功 动机技法的最终确立,甚至是瓦格纳乐剧的最终确立 。
= 作为戏剧的乐剧
能是发挥戏 剧结构力 的作用 ,而 这一作用 的充分实现则标 志着主 导
“ 戏 剧 ”无疑是全 书的 中心 范畴 ,一切 角度和层面 的分析都是
台 呈现 也 看 作 是 戏 剧 的 最 关 键 环 节 。他 曾写 道 :“ 所 谓 戏 剧 , 我 指 的
不 是戏剧性 的诗歌 或文本 ,而是在我们 眼前正在发 生的戏剧 ,其 中 明确说 出的语词和文本都仅仅属于动作而不再属于诗性观念 。 ” ¨
笔者 以为 ,对 每部作 品戏剧 内涵 的阐释是这本 书最为精彩 的论
乐创 作 和 思想理 论则 是其 重 点研 究领 域之 一 。他不 仅为 《 新 格 罗
到戏 剧 的核 心动作 、终 极悖论 、根本立 意、哲学 思想 。( 3 )探 究作
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
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第一章达尔克罗兹的生平概述和教育理论的形成●生平概述:生于奥地利维也纳,国籍是瑞士,奥尔夫的老师●教育理论形成:始于视唱练耳,后探索构建体态律动的理论基础,最后以即兴创造教学的引入为标志,确立了一个完整的新音乐教育体系●音乐中的节奏和力度因素不仅仅依赖于听觉,且依赖于其它感觉,音乐感需要整个身体做出反应。
●通过节奏教育,可以连接身体和心灵●达尔克罗兹教学方法重新创社出古希腊音乐教育,即全面发展的教育理想的典范●教学过程:先聆听音乐,接触音乐各个要素,使之用身体展现出来,又通过内心听觉强调了音乐的艺术性质。
●教学目的:启迪学生对于节奏韵律的直觉训练●通过即兴作曲来培养学生对各种音乐、情绪与思维做出相当轻松的反应;接着逆反这一过程,让学生学会用情感和理性为出发点,再转换为音乐,获得即兴创作音乐的能力●即兴作曲素养要求:●集中注意力与应变能力,同时作用直觉与潜意识●发展创造性●在即兴教学中重视游戏●使身体与精神之间关系更密切。
●达尔克罗兹认为,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完善的人(我们应当思考从学生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入手)●体态律动教学填补了极端专业化音乐教育的空白(对应古希腊音乐教育)●通过发展学生的内心听觉来接触音乐的本质●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实践过程中,最注重集中注意力,其余是智力与敏感性,最后才是身体运动。
●第二章教育思想基本观点●达尔克洛兹认为,音乐的本质在于对情感的反应,人类通过身体将内心情绪转化为音乐,这就是音乐的起源。
音乐教育首先需要通过节奏运动来唤起人的音乐本能,培养学生从小感受力和反应力之间形成一种自由转换的密切联系,达到身心和谐发展。
●音乐与身体关系的哲学思考●音乐教育首先应该是对情感和音乐的体验,通过身体感觉训练敏锐的音乐感(节奏微差、音乐内在美等细腻感受),而不是单纯的技术与理论教授和训练●通过节奏运动使身心和谐发展●节奏运动中,连续性和重复是节奏的基本特征,时间与空间是节奏的两个基本要素。
达尔豪斯音乐史观初步研究
达尔豪斯音乐史观初步研究本文对达尔豪斯在《音乐史学原理》一书中所表达的音乐史观进行了初步研究。
文章主要研究如下问题:一、达尔豪斯音乐史观形成的现实动因与理论背景;二,达尔豪斯音乐史观的问题结构与基本内容;三,达尔豪斯音乐史观的评价问题;在结语部分,文章简要论述了达尔豪斯音乐史观对中国西方音乐史学研究的适切性问题。
文章指出,达尔豪斯音乐史观的形成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的现实动因:一、其时西方史学危机论调频发的学术氛围引发了达尔豪斯对音乐史学价值论基础的关切。
二、其时西方新音乐实践驱使达尔豪斯对音乐历史本体论及认识论问题进行根本性反思。
三、面对自己音乐史研究实践中所碰到的理论难题,达尔豪斯不得不对音乐史学的认识论及方法论问题进行全面的检视及探究。
在指明达尔豪斯音乐史观形成的现实动因之后,文章对达尔豪斯音乐史观形成的理论背景进行了粗略的考察。
在文章的主体部分,笔者在揭示达尔豪斯音乐史观的问题结构的基础上,将达尔豪斯音乐史观的基本内容分为达尔豪斯的音乐历史本体论、达尔豪斯的音乐史学认识论、达尔豪斯的音乐史学方法论等三方面予以解读。
在文章的第四章,笔者从中西方音乐学者对达尔豪斯音乐史观的若干评价出发结合笔者的几个问题与几点思考讨论了关于达尔豪斯音乐史观的评价问题。
在结语部分,笔者将研究达尔豪斯音乐史观的些许心得与中国西方音乐史学研究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做了关联性思考,并试行论证了达尔豪斯音乐史观之于中国西方音乐史学研究的适切性问题。
本文研究的指导思想是:作为研究西方音乐史这一异文化的中国研究者,在研究实践中总会面临如下现实问题:一手资料的缺乏,实地考察及档案工作的受限,中西方学者在历史观、价值观、音乐观等方面存在分殊,等等。
这样,中国研究者所面对的必定都是渗透着西方学者特定的音乐历史观的研究文本。
因此,中国研究者在研究实践中实现对研究文本背后的音乐历史观的深入理解,就有着先在的重要性。
达尔豪斯在《音乐史学原理》一书中所表达的音乐史观是在全面检视及批判即存的西方音乐史观的基础上形成的。
达尔豪斯音乐史学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达尔豪斯音乐史学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德国音乐学家卡尔·达尔豪斯(Carl Dahlhaus,1928-1989)是公认的20世纪下半叶西方音乐学研究的领军人物,也是现当代西方音乐史学研究最具影响力的学者之一,在音乐史学学术范型转变过程中发挥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本论文旨在对其音乐史学研究进行综合性考察,立足史学元理论思考与研究写作实践两个层面,以达尔豪斯的最主要研究领域之一——19世纪音乐史为焦点,力求在理论与实践的比照与互动中,展开对其音乐史学方法论的探索,以实现对其史学研究较为全面的认识和深入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历史地位进行相对公允的评价,获得对于当下音乐史学研究的启示。
达尔豪斯音乐史学的核心要旨是审美与历史的关系,其音乐历史哲学以此为根本问题,其音乐史学研究写作实践以此为中心目标,其音乐史学研究方法则是致力于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
本文认为,达尔豪斯并未真正提出一套立场鲜明、体系完整的音乐史学理论,而是在普通历史哲学的基本框架下,对音乐史学各个维度(涉及历史事实、历史主体、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历史叙事、价值判断等)的基本问题以及与之相关的既有理论进行反思和论证,意在凸显音乐历史自身的特殊性,这在学理反思相当贫乏的音乐史学界不啻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就。
然而,对于达尔豪斯这样一位笔耕不辍的著述者而言,具体音乐史课题的研究和历史写作或许比理论反思有着更为关键和切实的意义,其理论思考更多不是支配实践的决定性原则,而是为实践探索可行之路,提供有效的指引和建议。
其视野宽广、视角多元、态度开放、卷帙浩繁的研究著述最大程度地展现出其独树一帜的学术风格和敏锐深邃的音乐洞见。
达尔豪斯独特的史学方法论是其整体音乐史学研究中最为重要的贡献之一。
本文总结了其方法论中最为突出、最具个性的三个方面:“结构性思维”、多元方法的折衷主义、作品与历史的辩证关系。
其中又以“结构性思维”占据主导,它普遍贯穿于达尔豪斯史学探索的各个层面,直接影响到其学术风格的成型。
西方音乐史学中的观念史研究及其方法——以达尔豪斯的19世纪音乐史研究为例
西方音乐史学中的观念史研究及其方法——以达尔豪斯的19世纪音乐史研究为例摘要:本文结合观念史研究发展脉络和基本理论,力图通过审视达尔豪斯对19世纪音乐史中发挥实质性影响的三种重要思想观念——绝对音乐观念、现实主义、民族主义——的研究,揭示其观念史研究多样化的策略方法,探索观念史的视角和方法在音乐史研究中新的相关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观念史,达尔豪斯,绝对音乐观念,民族主义,现实主义在普通史学领域,对观念的历史研究有着较为悠久的理论渊源和学术传统。
自18世纪晚期和19世纪初以来,将观念看作推动历史发展之精神力量的观点,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历史观。
进入20世纪,英美学界和法国学界分别发展出观念史和心态史的研究,前者以美国学者洛夫乔伊(A. O. Lovejoy, 1873-1962)为旗帜,后者以年鉴学派第一代学者为代表。
20世纪中后期,精神史和观念史逐渐衰落,广受质疑,让位于日益兴起的社会史和经济史。
但大约从80年代开始,在人文学科体系革新的大背景下,精神史和观念史也经过转型,重新引发了学者们的兴趣,观念史的研究方法在包括文学史、艺术史[1]在内的诸多人文学科领域重新得到关注、拓展和应用。
在西方音乐史学中,对思想观念的研究也是一个古老的话题,但传统的观念研究或是呈现为具有哲学史导向的音乐思想史或音乐美学史,或是依附于“时代精神”统摄下的文化史,前者有时因聚焦于抽象思辨而未免与音乐本体和社会语境疏离,后者则早在20世纪中期便因“时代精神”假说广受质疑而逐渐衰落。
在这种情况下,德国音乐学家卡尔·达尔豪斯(Carl Dahlhaus, 1928-1989)以其独树一帜的治史态度和撰史风格以及扎实丰硕的著述成果为观念的历史研究开辟了新的路径,并与“后新音乐学时代”的当今学术走向和趋势密切契合。
本文力图通过审视达尔豪斯对19世纪音乐史中发挥实质性影响(虽然程度不同)的三种重要思想观念——绝对音乐观念、现实主义、民族主义——的研究,探索观念史的视角和方法在当下音乐史研究中新的相关性和有效性。
达尔豪斯音乐史学研究的理论与实践——以19世纪音乐史研究为例
达尔豪斯音乐史学研究的理论与实践——以19世纪音乐史研究为例达尔豪斯音乐史学研究的理论与实践——以19世纪音乐史研究为例音乐史学是一门关于音乐发展和演变的学科,对于了解不同时期音乐形态和风格,以及音乐家的生活和艺术观念具有重要意义。
而达尔豪斯音乐史学研究则是以奥地利音乐学家卡尔·达尔豪斯(Carl Dahlhaus)的研究为基础,主要关注音乐史的理论和方法,以揭示音乐创作、演奏和理论等各个方面的内在关联。
19世纪是音乐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达尔豪斯音乐史研究的一个案例。
在这个时期,音乐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从古典时期逐渐过渡到浪漫主义时代,音乐创作和表演形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因此,19世纪音乐史研究成为了探究音乐史学理论和方法的重要范畴。
达尔豪斯音乐史学研究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历史意识、结构主义和语言学。
历史意识是指通过对历史事件、环境和个人的理解来分析音乐作品的产生和演变过程。
结构主义注重音乐的内在结构和组织形式,强调音乐作品中的元素之间的关联和相互作用。
语言学则认为音乐是一种语言形式,对音乐创作和演奏过程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解读。
这些理论为19世纪音乐史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基础。
在实践方面,达尔豪斯音乐史学研究主要通过对音乐作品的分析和研究来揭示其风格和意义。
19世纪音乐史研究在实践中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音乐创作的风格演变、音乐家和作品之间的关系以及音乐作品的社会背景和意义等。
首先,音乐创作的风格演变是19世纪音乐史研究中的一个核心问题。
在这个时期,音乐从古典主义逐渐过渡到浪漫主义,作曲家们在风格和结构上进行了许多实验。
通过对音乐作品的分析和比较,研究者可以揭示音乐创作的演变轨迹和影响因素。
其次,音乐家和作品之间的关系也是19世纪音乐史研究的重要内容。
音乐史并不仅仅是关于作品本身的研究,还包括对音乐家的生平、创作思想和艺术观念的追踪和分析。
通过深入了解音乐家的背景和作品,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的风格和意义。
卡尔·达尔豪斯音乐结构史研究述评
卡尔 ・ 达尔豪斯音乐结构史研 究述评
胡 敏
[ 摘
要] 2 0世 纪后 半叶西方最有影响的音 乐学者 ,曾任德 国音 乐学学会 主席 的德 国音 乐学家卡 尔 ・
达 尔豪斯( C a d・ D a h l h a u s , 1 9 2 8 -1 9 8 9 ) 所创立 的新 的音 乐史学理论 , 学术界 通常称其 为“ 音 乐结构 史” , 到 目前 为止 , 该理论 已在 国际学术界产 生较 大的影响 。近 2 0年 , 我 国的研 究专 家、 学者 , 对“ 音 乐结构 史” 的
关 注 也 越 来 越 多。 本 文 以为 , 借鉴 卡 尔 ・ 达 尔豪 斯 的 “ 音 乐结 构 史” 理论 , 在 史 学 方 法 及 其 研 究 领 域 必将 是
一
种全新的拓展 。该理论也将会赋 予我 国的传统音 乐史学之研 究以鲜活的学术生命 力。
[ 关键词 卜F尔 ・ 达 尔豪斯 ; 音 乐结构史; 述评
[ 收稿 日期 ] 2 0 1 5 一 o 4 — 2 8 [ 作者 简介 ] 胡 敏( 1 9 8 0 一 ) , 女, 浙江温州人 , 硕士, 温州大学音 乐
1 9 9 0年 , 杨燕迪先生的《 实证 主义及其 衰落 》 一文 , 介 绍 了卡尔 ・ 达尔豪斯的《 音乐 史学原 理》 和主要 的理念 。该 文
指出 , 音乐史 的研究 应注 重艺术 性 与历史 性 的统一 , 注 重 当 下的审美观照和“ 后历史 ” 的美学 阐释 , 并 指出卡尔 ・ 达尔豪 斯 的音 乐史 研 究 方 法是 以 “ 批评为主导” 的“ 新 型( 温州 3 2 5 0 3 5 ) 1 0 6
结构史 , 即结构性 的音乐史 , 运用多种研究 方法 , 综合交叉地
达尔豪斯音乐史学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达尔豪斯音乐史学研究的理论与实践达尔豪斯(Adorno)是20世纪伟大的音乐学家和哲学家之一。
他研究音乐的理论和实践被誉为现代音乐学的里程碑之一,对音乐的发展和演变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首先,达尔豪斯在音乐史学研究中注重理论的分析和探讨。
他认为音乐是一种文化现象,它不仅反映了社会的文化观念和价值观,也反映了社会的政治、经济和科技等方面的发展。
为此,他在音乐史学研究中强调历史和社会背景的重要性,并将其纳入音乐审美分析的范畴中。
其次,达尔豪斯在音乐实践中强调了音乐的自由性和创造性。
他认为音乐表现出来的不仅是旋律和节奏,更是人类情感和意识的表达。
因此,他反对将音乐的创作和演奏过程简单的视为生产过程,并认为音乐的创作和演奏应当具有自由性和创造性,以便更好的表达音乐家的思想和感情。
第三,达尔豪斯对音乐的技巧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他认为音乐技巧的发展与音乐史的发展密不可分,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也推动了音乐的演进。
因此,在音乐实践中,达尔豪斯要求音乐家们不仅要掌握音乐技巧,还要不断地进行技巧的创新和演进,为音乐的发展做出贡献。
最后,达尔豪斯在音乐实践中倡导了音乐家的社会责任和自我批评。
他认为音乐家是社会的一部分,应当承担起社会的责任和义务,反对音乐家只追求经济效益和名利的做法。
此外,他还要求音乐家进行自我批评,不断吸取他人意见,探索更有效的音乐创作之路。
综上所述,达尔豪斯音乐史学研究的理论与实践,重视历史和社会背景,追求音乐的自由性和创造性,注重音乐技巧的演进和创新,倡导音乐家的社会责任和自我批评。
这些理念对音乐史的研究和音乐实践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现代音乐学的发展贡献了不少智慧和启示。
优秀音乐博士论文题目——毕业论文写作攻略
2018年优秀音乐博士论文题目音乐学的总任务就是透过与音乐有关的各种现象来阐明它们的本质及其规律。
如研究音乐与意识形态的关系,有音乐美学、音乐史学、音乐民族学、音乐心理学、音乐教育学等;研究音乐的物质材料的特点的,有音乐声学、律学、乐器学等;研究音乐形态及其构成的,有旋律学、和声学、对位法、曲式学等作曲技术理论;还有从表演方面来考虑的,如表演理论、指挥法等。
本文按照这些向各位博士生提供了部分2016年优秀的音乐博士论文题目。
1、主体间性视野中的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教育2、基督教会学校女子音乐教育研究3、高等学校音乐表演专业学业表现性评价研究4、唐代胡乐入华及审美问题研究5、作曲家个人风格形成及演变机制研究6、施尼特凯室内乐作品中的复风格研究7、传播学视域下佤族木鼓文化源承模式研究8、“原生态”的幻象9、埃德温·戈登音乐教学理论研究10、音乐作品及其权利研究11、民族音乐学多位网视野下的海州五大宫调12、苏轼音乐美学思想的形成与演变13、我国新时期三部严肃歌剧音乐创作研究14、诗性乐教15、生态观视野下的音乐教育16、壮族山歌与人的社会化17、传播学视野下的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研究18、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本土化研究19、贺绿汀与中国现当代音乐教育20、全球化背景下贵州苗族音乐传播研究21、和田维吾尔木卡姆研究22、中国传统音乐的音高元素在现代音乐创作中的继承与创新23、声乐:语言的N种表情24、叶小纲音乐创作中的和声技法研究25、我对金铁霖民族声乐教学理论体系的探索与实践26、原始与现代的邂逅27、六盘山花儿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研究28、唐代涉乐诗研究29、音乐本体研究30、文化视阈中的中国流行音乐研究31、云南壮族“坡芽歌书”符号创生与传承的教育人类学阐释32、方言学视野下的山西民间音乐33、区域-民俗中的陕北音乐文化研究34、沿淮玩灯人-民族音乐学视野中的花鼓灯演艺群体35、两周乐官的文化职能与文学活动36、当代女性主义视野下的中国高师音乐教育37、土家族民歌旋律音调结构研究38、宋词音乐专题研究39、沦陷时期哈尔滨音乐文化研究(1932-1945)40、音乐教学法教材之历史研究(1901-1976)41、中国社会音乐教育钢琴课程之文化阐释与建构42、论中国抗战音乐的伦理价值43、周代乐仪研究44、音乐心理视角下的肖邦第二钢琴奏鸣曲45、音乐存在方式的哲学历史衍变46、文本、隐喻与音乐作品诠释研究47、达尔豪斯音乐史学研究的理论与实践48、卡巴列夫斯基音乐教育思想研究49、民歌《茉莉花》近现代流传史研究50、论社会运动中的歌谣51、课程美学探究52、文化视域中的中美音乐教师教育课程比较研究53、新时期以来军旅歌词创作研究54、民国音乐会与社会生活变迁:1912-194555、三官寨彝族丧葬仪式音乐及教育功能研究56、“广东音乐”文化研究57、蒙古族长调牧歌研究58、中国手风琴音乐艺术发展史研究59、音乐意义的形而上显现并及意向存在的可能性研究60、宋代教坊乐制研究61、唐代宫廷音乐文艺研究62、音乐审美教育的人学研究63、魏晋南北朝音乐文化与歌辞研究64、20世纪上半叶中国音乐思潮研究65、两周编钟音列研究66、二十世纪日本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研究67、扬州清曲音乐稳态特征研究68、利盖蒂结构思维研究69、古琴音乐打谱之理论与实证研究70、卢托斯拉夫斯基成熟时期的创作思维及技法71、黑衣壮民歌的审美人类学研究72、二胡艺术与江南文化73、我国音乐科技学科建设的理论研究74、论西方古典合唱艺术的和谐与崇高美学特征75、二十世纪的中国筝乐艺术76、中国古代琴僧及其琴学贡献77、中国民族唱法音色的声学阐释78、从唐宋词到当代流行歌曲79、20世纪上半叶中国钢琴音乐文化80、中西音乐美学的比较研究81、宋代宫廷音乐制度研究82、唐代宫廷乐器组合研究83、现代性与民族性:侗族歌班的教育人类学考察与分析84、红安革命歌谣研究85、音乐教育哲学的审美范式与实践范式86、音乐在戏曲继替变革中的作用87、二十世纪中国民族管弦乐配器中的音色观念研究88、西方作曲家的社会身份研究89、先秦大型组合编钟研究90、音乐意象加工水平研究91、现代认同与文化表征中的古琴92、作为诠释的音乐表演93、宋代笔记音乐文献史料价值研究94、审美现代性视角下的美国音乐教育研究95、文化视域中的中国当代钢琴教育96、20世纪中国合唱创作思维研究97、后现代音乐及其美学问题研究98、当代中国民族器乐创作对新音响的探索与实践99、柏辽兹与李斯特标题音乐观念比较研究与思考100、舒曼声乐套曲《诗人之恋》的艺术特色及其演唱研究101、舒伯特艺术歌曲的艺术表现和审美内涵102、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方法在少儿钢琴教学中的运用103、音乐疗法及其在大学生心理辅导中的应用研究104、视唱练耳学科的传入及其在上海音乐学院(1966年前)的发展105、论普契尼的歌剧《艺术家的生涯》中咪咪形象的塑造106、当代流行歌曲歌词的修辞策略107、论当下中国流行音乐的新趋势108、论彭丽媛在情景交响歌剧《木兰诗篇》中的表演艺术109、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的演唱特征110、“中国风”流行歌曲的文化研究111、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观与高师视唱练耳课程发展研究112、20世纪二胡音乐创作的历史分期及其艺术特征113、试论我国民族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在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体现114、威尔第和普契尼歌剧演唱风格及演唱技巧的比较与探究115、乌鲁木齐社会音乐教育调查与研究116、我国社会音乐教育现状及对策117、现代流行歌曲歌词中的隐喻和转喻研究118、浅析王志信民族声乐作品的艺术特点119、当代古筝演奏技法的传承与发展120、音乐疗法对大学生社交焦虑的干预研究121、狂欢理论视野下的网络神曲传播研究122、论音乐选秀节目中的音乐123、韩国流行音乐的发展现状研究124、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研究儿童钢琴教学125、符号化政治与社会运动:“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歌曲研究126、声音与叛逆:从亚文化视角探讨网络神曲的特征和意义127、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幼儿钢琴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研究128、音乐对儿童孤独症治疗的影响研究129、国内户外音乐节运营问题研究130、我国民族声乐的传承与发展131、声乐表演艺术的审美体现132、流行歌曲歌词中有关超常搭配的语言变异133、威尔第和普契尼歌剧中女高音咏叹调艺术风格与演唱特色之比较研究134、20世纪20-40年代中国艺术歌曲的发展及其演唱的初步研究135、中国钢琴作品的民族审美底蕴初探136、对李斯特钢琴改编曲的解析137、当代流行歌曲歌词的语言艺术138、20世纪我国合唱音乐的历史发展139、中国钢琴教育民族化问题论略140、20世纪中国钢琴音乐风格之演进141、论古筝艺术的传统与创新142、论王建中钢琴创作的民族特色143、当代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范畴及其主要美学特征144、舒伯特八首钢琴《即兴曲》的研究145、歌唱紧张的心理调控及歌唱心理训练146、浅析歌剧《原野》中“金子”的人物塑造及主要唱段的演唱处理147、对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思考148、中国音乐教育的近代化问题研究149、对中国改编钢琴作品的研究150、课程视野下的奥尔夫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151、中国古典音乐诱发情绪的生理活动研究152、中国数字音乐产业运营研究153、中国传统音乐在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中传承的现状与思考154、国外音乐教育理念引入过程中的我国音乐教育的国际化与本土化问题研究155、上海钢琴考级历史及其钢琴文化产业156、论当代中国摇滚乐反叛性的缺失157、超文本和背景音乐对多媒体学习的影响158、钢琴即兴伴奏和即兴弹奏能力培养及训练159、浅谈高师视唱练耳教学中的节奏训练160、当代流行歌曲歌词的语言文化研究161、大专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改革的思考162、信息技术支持的音乐师范生教学能力培养研究163、梅里亚姆、内特尔音乐人类学理论的比较研究164、地方院校音乐专业教育中的乡土音乐文化传承研究165、“中国风”流行歌曲的教育价值研究166、“声”、“音”、“乐”-先秦文献中的音乐思想考察167、肖邦练习曲的艺术特色和演奏技巧研究168、中国大陆户外音乐节发展现状研究169、论中国传统音乐在学校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170、中国当代流行音乐的发展及文化学研究171、社会转型期中国流行音乐及其文化心理蕴涵172、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173、王建中钢琴改编曲的民族风格和演奏特色研究174、中国歌剧唱腔及演唱民族化研究175、二胡乐曲创作发展脉络及展望176、音乐教育与社会音乐文化的互动研究177、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解析及其演奏处理178、湖北省民间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179、雷默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研究180、中国民歌《茉莉花》南、北地区演唱风格之比较181、山西民歌演唱风格研究182、湖南民歌与湖南花鼓戏的演唱比较研究183、“中国风”流行音乐的价值研究184、“吴碧霞现象”声乐教学理念探究185、黄自艺术歌曲特征及其演唱风格研究186、试论当今中国民族声乐的多元化发展187、中国钢琴音乐作品创作技法初探188、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的应用研究189、改革开放三十年流行音乐发展与价值观变迁190、奥尔夫音乐治疗对孤残儿童的个案研究191、论汉语音韵和语音要素对二胡演奏艺术的影响192、数字音乐网站中的音乐版权问题研究193、摇滚精神与当代青年审美文化194、论谭盾音乐的“中国意味”195、我国佛教音乐元素与流行音乐元素的融合与创新196、试论音乐传承与音乐教育的相互关联与影响197、谈钢琴伴奏中和声理论知识的应用198、当代流行歌词对古诗词的承传199、中国古琴中的音乐治疗思想200、论当代中国民族唱法的演唱趋势201、音乐在特殊教育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02、浪漫时期钢琴演奏技法的演进203、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本科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现状研究204、本土音乐文化在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中的实践与创新205、《19世纪钢琴音乐》翻译及书评206、专业幼儿教师音乐素质培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07、山东省济南市中学音乐教育现状调查研究208、“有效性教学方法”对音乐教育的影响与作用209、电影音乐的艺术功能及其美学价值的实现210、儿童钢琴教学内容与方法的创新研究211、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实施问题的研究212、《汤普森简易钢琴教程》与《巴斯蒂安幼儿钢琴教程》的比较研究213、新课程背景下音乐教学法实施现状调查。
克内普勒《19世纪音乐史》对结构史理论的实践研究
克内普勒《19世纪音乐史》对结构史理论的实践研究摘要:在20世纪中后期,德国音乐学家达尔豪斯创立了“音乐结构史”的音乐史学理论,这是一种认知模式和史学研究方法论,它融合了结构主义和系统音乐学多学科交叉的比较研究。
笔者运用达尔豪斯结构史理论对德国克内普勒的《19世纪音乐史》进行分析研究,拟从:音乐结构史理论描述、《19世纪音乐史》对结构史理论的实践、《19世紀音乐史》撰写方法论的启示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达尔豪斯;音乐结构史;克内普勒;19世纪音乐史一、音乐结构史理解描述(一)结构史与结构主义结构史作为历史编撰的方式,是一种在20世纪中后期影响到欧洲各国学界的历史哲学观念和史学方法,结构史的产生和发展与结构主义思潮有关系,结构主义涉及了多门人文学科领域,如文学、史学、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语言学,经过聚合和整理,构成有组织的稳定统一体,提倡系统分析、共时方法、深层阐释,具有“否定主体、否定历史、否定人文主义”三大特征,对传统史学以历时性的叙述方法持批判态度。
(二)达尔豪斯与音乐结构史(三)音乐结构史与方法论以结构的构建和描述为基础的历史编撰,以共时性的历史结构取代线性历史发展的“持续”链条,以问题导向的分析史学取代传统事件序列的叙述,选择在在一个时间段内,著述者根据对其中音乐事件、音乐现象和音乐作品的观察,提出比较重要议题并结合相关的音乐历史事实,展开对音乐史的理解和诠释。
达尔豪斯明确指出音乐的结构是描绘机制和社会的作用以及确定风格、作曲技术规范和美学观念,它们是音乐史上制约个人和群体行为的“参考系统”。
以音乐作品为研究对象,而音乐社会学、音乐美学、作曲技术分析正是论述音乐史上各部作品的理论,可以最大限度的弥补传统史学只因叙述作品而导致音乐史学理论的匮乏,论述音乐的结构就是以系统音乐学理论来论述作品的实质,这也是音乐结构史编撰的立意所在。
二、《19世纪音乐史》对结构史理论的实践分析(一)共时性的研究对象(二)多元的研究手段三、《19世纪音乐史》在音乐结构史方法论中的启示(一)历史只有通史研究是不够的(二)研究方法与手段对研究结果影响的重要性四、结语本人从而对音乐结构史在音乐史编撰和史学研究中提供的模式和思路得出以下启示:历史只有通史研究是不够的,要通过多元化的研究视角来理解音乐连续发展的时空脚步,以史实为基础,多条线索、多种思维、多种脉络并用。
音乐·历史·哲学——达尔豪斯《音乐史学原理》读书札记
159音乐·历史·哲学——达尔豪斯《音乐史学原理》读书札记王雅楠1 乌兰其其格2(1,2.内蒙古艺术学院音乐学院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0)摘 要:达尔豪斯教授在本书中阐述了一个复杂的课题,即对历史原理的反思。
这些反思是从事音乐历史哲学写作领域的研究者出于在写作19世纪音乐史时所遇到的实际困难。
书中运用大量的哲学辩证色彩来论述音乐及其历史。
是的,德国哲学传统的术语已经闯入了艺术的领地。
本文对《音乐史学原理》进行概述和简要分析。
关键词:音乐史学原理;音乐历史写作;音乐与历史;音乐作品分类号:J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621(2019)04-159-05收稿日期:2019-09-27项目基金:本文系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重点项目“符号与声音:成吉思汗祭祀祭文及其音乐研究”(项目编号: NJSZ18245)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王雅楠(1995-),女,内蒙古乌海市海勃湾区人。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2019级音乐与舞蹈学硕士研究生。
乌兰其其格(1973-),女,蒙古族,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克什克腾旗人。
内蒙古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副教授,博士。
《音乐史学原理》的作者卡尔·达尔豪斯,是20世纪后半叶西方最有影响的德国音乐学家,曾任德国音乐学学会主席。
达尔豪斯在很多音乐领域中均有巨大贡献,如音乐技术理论、音乐史、音乐学方法论与音乐分析等。
他所著的《音乐史学原理》一书,由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中国西方音乐学会会长,中国音乐评论学会副会长杨燕迪教授翻译。
杨燕迪教授曾留学英国,并在美国和德国进行学术研究和实地考察。
到目前为止,约有180万字的学术专著和翻译著作,已正式发表。
内容涉及音乐批评与分析、音乐学方法论、音乐美学、歌剧研究、音乐表演艺术研究、西方音乐史等众多领域。
杨教授曾获得由国家及文化部颁发的多种荣誉称号和奖励。
他认为,德国学者卡尔·达尔豪斯的《音乐史学原理》一书,是对“历史原理的反思,并不涉及音乐历史的基本事实。
提升历史意识求索历史之道——读达尔豪斯《音乐史学原理》笔记
提升历史意识求索历史之道——读达尔豪斯《音乐史学原理》
笔记
高士杰
【期刊名称】《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3(032)004
【摘要】在讨论什么是音乐历史的事实问题时,达尔豪斯指出,应区分音乐的事实与
音乐历史的事实.其意义在于强调史学研究中的历史意识.从而使音乐史学研究不只
局限在对往昔实在可感现象的关注,更应对音乐历史过程自身的结构进行哲学式追问.这对中国语境的西方音乐史尤其值得重视.
【总页数】4页(P76-79)
【作者】高士杰
【作者单位】西安音乐学院,陕西·西安,71006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609.1
【相关文献】
1.音乐史学研究的新思维--对达尔豪斯的《音乐史学原理》的思考 [J], 袁晓萌
2.模仿原则下的巴洛克音乐——读达尔豪斯《历史诠释学》有感 [J], 龙芳
3.音乐·历史·哲学——达尔豪斯《音乐史学原理》读书札记 [J], 王雅楠; 乌兰其其
格
4.音乐·历史·哲学——达尔豪斯《音乐史学原理》读书札记 [J], 王雅楠; 乌兰其其
格
5.激进者达尔豪斯——论达尔豪斯音乐史学研究的历史创新与当下生命 [J], 刘丹霓;杨燕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辞约而旨丰 事近而喻远——浅论达尔豪斯音乐史学观
辞约而旨丰事近而喻远——浅论达尔豪斯音乐史学观
刘媞媞
【期刊名称】《音乐探索》
【年(卷),期】2012(000)003
【摘要】德国音乐学家卡尔·达尔豪斯在著作《音乐史学原理》中提出“以作品史出现的音乐史依赖于艺术的自律性”.文章旨从此命题出发,通过彼此相关的三个部分,即:本事考记篇、说文解字篇、文心雕龙篇,由点及面的将卡尔·达尔豪斯音乐史学之原理作解读.
【总页数】5页(P105-109)
【作者】刘媞媞
【作者单位】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上海2000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601
【相关文献】
1.辞约而旨丰,事近而喻远--重识《法句经序》的翻译诗学观 [J], 华满元;华先发
2.辞约旨丰,事近喻远--修辞学视阈下的《文心雕龙》比喻式批评话语探析 [J], 冯晓玉
3.《西方音乐》中主要史学撰述范式读解--兼论埃格布雷特对达尔豪斯相关音乐史学观的运用 [J], 肖晗
4.音乐史学研究的新思维--对达尔豪斯的《音乐史学原理》的思考 [J], 袁晓萌
5.激进者达尔豪斯——论达尔豪斯音乐史学研究的历史创新与当下生命 [J], 刘丹霓;杨燕迪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读后感
《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读后感体态律动教学方法律动教学是从音乐入手,先让学生去聆听音乐,引导学生通过身体运动去接触到音乐的各个要素。
强调即兴创作是基础音乐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因素,是全面培养音乐家素质的重要环节。
达尔克罗兹体系的实践过程中,第一个要素就是集中注意力,第二个要素是智力,第三个是敏感性,最后才是身体运动。
体态律动教学方法正是以其全部力量去填补了极端专业化音乐教育的一个空白。
达尔克罗兹长期的音乐教学实践探索是达尔克罗兹体系形成的重要环节之一,由此可见音乐教学实践的必要性。
没有经过实践的理论是空洞而苍白无力的,缺乏理论指导的教育实践也是茫然而徒劳的。
音乐教育须将二者结合起来以便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音乐的本质在于对情感的反映。
旋律优美动听(形式美)仅能给予人听觉上的舒适感,而优秀的音乐作品中所蕴涵的情感往往更容易感染人,引起人们情感上的共鸣。
从听好听的音乐提升为感受音乐的美。
音乐教育首先要通过节奏运动唤起人的音乐才能,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敏捷的反应能力,进而获得体验和表现音乐的能力。
这里强调了音乐与身体结合的节奏运动的重要性,是唤起、培养、获得其它音乐能力的基础和先决条件。
音乐教育既不是单纯的技术练习,更不应该是脱离音响的理论知识和规律的传授,它首先应该是对音响运动和情感的体验。
在我看来,“单纯的技术练习”“脱离音响的理论知识和规律的传授”都是现今音乐教育普遍存在的现象。
如:许多学习乐器的学生只是一门心思苦练于技术,对相关的音乐理论知识从不问津,甚至有些对音乐的情感体验也是浑然不知的;而学习理论的就常出现后一种情况。
所幸的是有很多人已意识到此类问题的严重性,并在不断努力改进、完善。
把音乐当作一种“人性化的力量”是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必要手段。
体会:所谓中小学音乐教师知识结构的科学性,就是指其音乐知识结构要有系统性、严密性和准确性。
众所周知,音乐是一门声音的艺术、表情的艺术、时间的艺术。
读《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体会
读《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体会为了提升自己的学科知识素养,用课余休息的时间阅读并学习了《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这本书,这本书不仅有理论知识还有实践案例,使我受益匪浅。
现在我就来浅谈对这本书的读书体会。
达尔克罗兹是瑞士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他的体系为后来20世纪的音乐改革和音乐教育家树立了典范,也影响了奥尔夫和柯达伊教学法的形成,具有创新和先导的意义。
他与柯达伊和奥尔夫并成为世界三大音乐教学法,这三种教学法既可以各成体系又可以互相结合运用。
他出版了视唱练耳教科书《实用音准练习》并以此为起点,开始了对体态律动教学方法的试验和探索,其教育观念因此逐步形成和确立。
达尔克罗兹体系最终确立经历了三个阶段,它始于视唱练耳的教学改革,后来是长时间的方法探索,构建了“体态律动”的理论基础,最后以即兴创作教学的引入为标志,确立了完整的、新的音乐体系。
这里我主要浅谈下对他理论的核心部分“体态律动”的认识。
他认为体态律动不同于韵律体操和舞蹈,它根本上服从于音乐的指导,强调的是音乐。
体态律动打开的就是音乐教育实践的一个新领域。
柏辽兹曾说过:节奏是一块极为广阔的田野,在那上面耕耘的人都大有收获。
达尔克罗兹也认为节奏和力度完全是依赖于运动,并且能够在人体肌肉中找到相对应的东西,他确认身体是节奏体验第一位载体。
体态律动教学法是从音乐入手,先让学生去聆听音乐,引导学生通过身体运动去接触到音乐各个要素。
这样人体变成了一个能够理解音乐要求,解释音乐的部分和整体的一种乐器。
达尔克罗兹的教学目标中还有一项重要的内容,那就是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是全神贯注的集中精神。
培养集中注意力是为了增强身体使身体保持控制,等待大脑发出指令的能力。
因为体态率送教学使命就是创造身体与精神之间更密切的关系,需要培养学习者集中注意、快速反应的能力。
行走是儿童学习节奏的自然起点。
学习节奏基本的练习,先是肌肉放松和呼吸练习,这个过程须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
当“乐圣”摘掉光环——浅谈刘经树《摧毁“乐圣”偶像,探究杰作真谛——评达尔豪斯的史学理论》
当“乐圣”摘掉光环 ——浅谈刘经树《摧毁“乐圣”偶像,探究杰作真谛——评达尔豪斯的史学理论》发布时间:2022-10-21T03:49:10.02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2年第12期作者:杨卓然[导读]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杨卓然中央音乐学院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已经对卡尔·达尔豪斯 (Carl Dahlhous, 1928—1989) 这位德国著名的音乐学家有了初步的了解。
他一生“对西方音乐艺术从历史发展到共时体系、从思想意蕴到形式建构、从细节观察到理论概括、从作家研究到作品剖析进行了全方位的关注和探究”[ [德]卡尔·达尔豪斯:《音乐美学观念史引论》 (杨燕迪译) , 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2006年版。
]。
达尔豪斯的基本音乐思想为“体系即历史”[ [德]卡尔·达尔豪斯:《音乐史学原理》 (杨燕迪译) , 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2006年版。
]的观点把美学和历史结合起来, 探究音乐美学中的历史维度和音乐史中的美学发展。
达尔豪斯一生以对历史、美学的研究为中心, 且主动地将这两方面相互联系在一起。
本周,应小组课上的要求,我研读了刘经树《摧毁“乐圣”偶像,探究杰作真谛——评达尔豪斯的史学理论》这篇文章,由于一段时间以来的学习让我深知,以我目前的程度难以理解达尔豪斯的部分令人深醒的批判性思想观点,并且如同秦旋在《论达尔豪斯的音乐批评观》中所提到的,达尔豪斯文章中的论述都好像只是在“论述”而已,绝大部分在讨论,很少有论断性质的语句,“只有‘体系’性的阐述,而无体系性的论断”[ [苏]卡冈:《卡刚美学教程》 (凌继尧等译) ,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0年版。
],且本文刘经树先生本人也在“摸索、思考”,因此,笔者下文将仅对这篇文章做概括性的总结分析。
本篇文章我大致将其分为五个部分——开篇以及作者划分的“作品与传记”、“崇高的美学与贝多芬交响乐风格”、“关于贝多芬的‘新道路’”、“达尔豪斯治史方法的评价”四部分正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艺
达尔豪斯音乐史学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文/陈博
摘要:达尔豪斯对音乐史学理论的反思、对结构性思维的充分应用,在当代中国依然具有极大的借鉴与启示意义。
本文对达尔豪斯音乐史学研究的理论和实践展开了相关论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达尔豪斯;音乐史学
作为西方音乐学界最有影响力的音乐学家之一,达尔豪斯的影响力似乎总是与争议并行。
西方音乐学界对达尔豪斯学术成果的接受状况普遍呈现出比较复杂的局面,不少经历过“新音乐学”的当代西方学者对达尔豪斯维护审美自律性、聚焦音乐作品并承袭德国学术传统的理论颇为不满,而达尔豪斯自身较为艰涩的行文风格与复杂的辩证思维方式也常常令读者难以领会[1]。
然而纵观整个西方音乐史及达尔豪斯所作出的贡献,不难发现,“新音乐学”中最为重要的特征与主旨,例如对社会文化内涵与历史语境的关注、对多远方法论与跨学科研究的强调、对“主叙事”之外其他方面的关注、对传统历史叙事结构的颠覆等等,其实都在达尔豪斯的音乐史学研究中能找到端倪。
一、达尔豪斯音乐史学研究的理论
纵观达尔豪斯对于音乐史学理论问题的研究就能发现,其并没有提出一套系统的理论方案,而更多的是进行“反思”。
达尔豪斯并没有对旧有的史学问题处理方式采取一味的反对态度,而是在充分认识到理论模型的简单僵化和研究实践的复杂多样化、充分意识到新的治史方式与史学思想所存在的问题及其在音乐始终的有效性程度后,建议对一切模式、流派、方法、角度都一视同仁,并在旧有方式的基础上有意识地采取对应的缓解性措施。
综合而论,达尔豪斯的音乐史学原理主要呈现为对新旧博弈的反思,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2]:
第一,对于审美自律性的态度。
审美自律性存在着其历史局限,这也是达尔豪斯一直强调与反思的重点之一。
审美自律性虽然有局限性,但其在音乐史中的地位与效用并不容忽视。
达尔豪斯认为,不同学者对审美自律性的分歧其实主要来自于研究目的与研究侧重点的差异,对任何一个视角的肯定并不意味着对其他视角合理性的否定。
审美自律性是所有历史学家都必须面对与接受的历史现象与历史事实,并应该将其作为指导历史写作的支配原则。
第二,达尔豪斯认为,作品是音乐史的中心范畴,音乐史学应密切结合作品。
虽然作品这一概念本身就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无法呈现出音乐作为过程的一面,而作品历史也往往无法正确地认识历史发展的动因,但是一味贬低作品地位的音乐史学观点显然是存在缺陷的。
只有将对艺术领域中特定体裁与问题的探讨、社会建制与思想观念等音乐之外因素的审视落实在音乐本身的技术与审美层面,才能够真正与音乐的历史融为一体。
第三,关于音乐史的叙述方式与组织模式,达尔豪斯认为由于音乐史具有自身领域的特殊性,音乐史从未以叙事史的形式出现过,其本质上其实更靠近于结构史。
而叙事史与结构史也并非完全互相排斥,二者实际上也可以形成互补。
在创作音乐史时,需要正视其结构性的内在要求,并在此基础上兼顾事件,用叙事的因素来加以调和补充。
二、达尔豪斯音乐史学研究的实践
相对于达尔豪斯关于音乐史学研究理论的思索,其对于研究和撰述方面的实践,无论是从涉及的维度上还是成果的数量上来看,都相对更丰实,并形成了系统的方法论。
而“结构性思维”可谓是达尔豪斯在音乐史学研究实践中最为独特之处。
首先,在达尔豪斯整个音乐史学研究的过程中,“理念型”的理论模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贯穿其著述结构、分析思路以及史学思想。
相对而言,理念型是一种对社会现实有侧重的片面审视,是都用主观思维将混乱的现实进行有序整合的一种理念建构,其通过对经验资料分析工具的掌握,让研究者通过现实与理念型的比较,对社会现象进行比较客观的考量。
达尔豪斯将理念型引入了对音乐史学的探索与写作中,从而得以清晰地意识到纷繁多样的共存现象,并对历史进程的复杂性有着更为深刻的认识与灵活应对,进而合理组织自身的分析架构,在《19世纪音乐中的现实主义》一书中,理念型就得到了丰富的体现,并形成了一种基础性的结构,构建起对具体作品及作品之间联系的分析。
其次,达尔豪斯往往能够敏锐地洞察到特定体裁与特定时期中存在的主要艺术问题,并将各个作曲家的具体作品与手法看做是其针对共性问题而提出的多种解决方案,进而对每种方案的有效性与理路进行观察和评估,并比较判断。
第三,达尔豪斯善于通过社会建制、审美观念、作曲技术等多维视角的散点透视,对同一研究对象进行观测分析,最终形成扎实深刻的洞见与论述。
例如在《贝多芬及其时代》一书中,达尔豪斯避开了生平加作品的通用写作法,而是从贝多芬的音乐艺术中提炼出多个范畴和问题,从方法论、思想观念、技术要素等多个维度和视角展开了论述,使得作品更富深度与独到之处。
三、结语
达尔豪斯对当时兴起的学术风潮有着清醒的认识,而不是一味的盲从;对于新史学思维对传统史学的批判有着扎实的认知,将其合理地移植到了音乐史领域,并进行了丰富的实践,因而其学术成果在今天仍具有极大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刘丹霓.达尔豪斯音乐史学研究的理论与实践[D].上海音乐学院,2014.
[2]吴思富.达尔豪斯音乐史观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
(作者单位:甘肃中医药大学定西校区)
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