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标准-长治卫生学校

合集下载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目录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的性质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三、课程的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总目标与内容二、阶段目标与内容第三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附录附录1 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附录2 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附录3 语法修辞知识要点附录4 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附录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第一部分前言三、课程设计思路3.课程目标九年一贯整体设计。

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与内容”,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4.阶段目标与内容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第一学段为“写话”,第二、第三学段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

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以加强语文课程内部诸多方面的联系,加强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地发展。

5.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部分,对教学、评价、教材编写,以及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提出了实施的原则、方法和策略,也为具体实施留有创造的空间。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内容一、总体目标与内容6.学会汉语拼音。

能说普通话。

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

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

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

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二、阶段目标与内容第四学段(7~9年级)(一)识字与写字1.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

2.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

语文课程标准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第二部分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正确的语言运用能力。

通过语文教学,使学生能够准确、流利、得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2.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语文课程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使他们能够熟练阅读各种文本,包括文学作品、科技类文章、新闻报道等,从中获取信息并理解文本的意义和蕴含的情感和价值。

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使他们能够写出语言正确、逻辑清晰、条理分明的文章,能够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并能够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分析。

4. 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理解能力,使他们对文学作品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能够从中领略到作品中的思想、情感和美感,培养他们对文学的鉴赏能力。

5.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

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分析和判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勇于质疑,并能够提出新的见解和创新的观点。

6.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他们对美的事物有较高的鉴赏能力,能够欣赏各种艺术形式的作品,包括文学作品、音乐、绘画等,通过欣赏美的事物培养学生对美的追求和欣赏能力。

7.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使学生能够与他人合作、协作,互相帮助,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并通过合作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能力。

8. 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国家情感。

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国家情感,使他们能够热爱祖国,了解、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

总而言之,语文课程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国家情感。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doc(全文)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doc(全文)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全文)第一节前言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造就现代化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

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败得失,借鉴各国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

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语文新课程标准(精选5篇)

语文新课程标准(精选5篇)

语文新课程标准(精选5篇)1.语文新课程标准第1篇高中语文新课程实施至今已接近一个学期,作为一线教师,我们已经历了第一模块的教学和学分认定,而今,第二模块的教学也已完成过半,要说这课程实验,可谓喜忧交集,感触良多。

在暑假参加高中语文新课标培训的时候,听了倪文锦教授、方智范教授等人的报告,很振奋,也很受启发,我们深切地感受到此次课改的力度及决心之大,我想:还教师按教育规律和学科规律教学的春天终于来临了。

多少年来,我们不得不“考什么教什么”,教师是考纲和教材的傀儡,而今,我们听到了“过去考什么教什么,考纲权威高于教纲,是不正常的”,“新课标强调用教材而不是讲教材”这样的声音,傀儡终于有了自主权,能不振奋吗?我们听到了“宁愿有所为而做错,也不要冷眼旁观”这样的指示,我们能不跃跃欲试吗?新学年开始,我们投入到新课程实施中,在教材整合、活动单元设计与实施、评价方式改革和学分认定方案等方面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点初步的成效,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教训。

不过,在新课程实施中我们感受更多的是无奈。

我们的阻力和压力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行政对教学的干预太多,给老师的压力太大,使老师不敢大胆尝试。

我们这里是很看重分数的,每一次测验都要全级统计,教师排名、学生排名,科与科之间比较,校长组织召开月考质量分析会,学期中段考、期末考则要把每科每个老师的成绩上报教办。

我们校长说:“改革是难免失败的,但我们是承受不起失败的。

”我们校长说的是实话,我们很理解校长。

在第一模块第一次单元测试中,我们在命题中尝试加大主观表述题的比重,增加选做题和开放题,由于学生不适应题型,测试成绩不理想,校长在质量分析会上点名批评了我们,至今想来,仍心有余悸。

是什么绊住了老师探索的步伐?是什么让学校放不开手脚?二是学生缺少自主读书的时间。

现在学校的课程安排学生基本上是白天上滿8节课,没有自习课;晚上3个钟头晚自习用来做作业,有时作业还做不完,根本没时间进行课外阅读。

长治卫校培养目标

长治卫校培养目标

长治卫校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检验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能力,能在各级医院、血站及防疫等部门从事医学检验及医学类实验室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

学生应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检验、实验诊断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能力,同时比较全面的掌握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毕业后能够从事临床各科医学检验、医学检验教学与科研工作。

长治卫生学校招生专业:护理、助产、口腔修复工艺、眼视光技术、药剂、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

全国“创新杯”语文说课大赛课件一等奖作品:《我爱这土地》

全国“创新杯”语文说课大赛课件一等奖作品:《我爱这土地》
1课时
( 一 ) 导 入 新 课
3′
( 二 ) 作 者 介 绍
3′
( 三 ) 方 法 点 拨
( 四 ) 研 读 赏 析
( 五 ) 课 堂 小 结
5′
( 六 ) 课 Biblioteka 拓 展1′《我爱这土地》
3′ 35′
四、教 学 过 程
(一)导 入 新 课
“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
——郭沫若 “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 地 ……” ——戴望舒
能力目标
通过诵读、品味、联想的方法鉴赏诗歌,培 养学生读诗、品诗的能力。
情感目标
在鉴赏中激发学生的民族情感和爱国热情, 陶冶学生的性情,提高学生的修养。
一、教 材 分 析
教材地位和作用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培养学生读诗、品诗的能力 2.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难点
理解诗歌中多个意象的象征意义
一、教材分析
(二)作 者 介 绍
•创作风格——以深沉、激越、奔放的笔触诅咒 黑暗,讴歌光明,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 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 诗风、并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也 享有声誉 。
•代表作品——诗集《大堰河》、《北方》、 《向太阳》、《归来的歌》等。 《我爱这土地》 艾青(1910年~1996年) 选自《北方》
2012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 “创新杯”语文教学设计和说课大赛
山西省·长治卫生学校 语文组 田亚磊
一、教材分析
说 课 流 程
二、学情分析 三、教学策略 四、教学过程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我爱这土地》
一、教 材 分 析
教材地位和作用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高教版中等职业学校 国家规划新教材语文 (基础模块)下册 第五单元现代诗歌的 第一篇 教材目标:强调语文教 学与生活相结合,与就 业相结合,提高新时期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语 文学科素养。

《我爱这土地》

《我爱这土地》

课 绍 拨 析结 展
1课时
3′ 3′ 3′ 35′ 5′ 1′
《我爱这土地》
四、教 学 过 程
(二)作 者 介 绍
•生平经历——艾青本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中 国现当代著名诗人。1928年入杭州国立西湖艺 术学院绘画系。1929年到巴黎勤工俭学,在学 习绘画的同时,接触欧洲现代派诗歌。1932年 初回国,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 事革命文艺活动,不久被捕,在狱中写了不少 诗,其中的《大堰河——我的保姆》发表后引 起轰动,一举成名。
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 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 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 这首慷慨激昂的诗。
四、教 学 过 程
(四)研 读 赏 析
2.分析意象,悟情境之悲壮激昂
教学难点
(3)结合写作背景,试着分析诗歌中 的意象分别象征着什么?
充分发挥你们的联想和想象,用心 体会。
教师启发
小组交流
师生整合
答案共享
教材地位和作用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知识目标
1、能正确划分诗的节奏、重音,饱含深情地 朗诵诗歌
2、理解诗歌的意象,领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 想感情。
能力目标
通过诵读、品味、联想的方法鉴赏诗歌,培 养学生读诗、品诗的能力。
情感目标
在鉴赏中激发学生的民族情感和爱国热情,陶 冶学生的性情,提高学生的修养。
一、教 材 分 析
和那来自林 间的无比温 柔的黎明
象与情合 情由境生
四、教 学 过 程
(四)研 读 赏 析
3.探讨主旨,议情感之真挚深沉 —— 教学重点 8′
教师总结 明确主题
全 班
艾青抒发了在那个苦难的年代里,
交 华夏儿女“爱土地”“爱祖国”的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0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0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0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01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教育应该以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交流能力、理解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目标,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为基本使命。

课程总体要求指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修养、思维品质和实践能力,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

课程核心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文技能、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等,这些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基本要素。

课程目标方面,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要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和技能,具备基本的语言文字应用和交际能力。

同时,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价值观和道德品质,提高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这些目标是对学生未来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提高国家整体素质的重要保障。

课程内容方面,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了语文教育的内涵和学科体系。

包括了阅读与写作、语言运用、口语表达、听力与理解、文学欣赏和语文常识等方面的内容。

这些内容既考虑了学科知识的综合性和丰富性,也注重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学业水平要求和评价标准方面,标准明确了学生语文学习的要求和标准。

学业水平要求是对学生在不同学段的学习目标和要求的具体描述,评价标准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标准和方法。

这些要求和标准的制定是为了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得到科学、全面、准确的评价,也是为了指导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

教学进度、教材选择和教学方法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实施的重要环节。

教学进度要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学习特点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教材选择要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和社会需求进行合理选择,教学方法要运用多种手段和策略,促进学生多维度的发展。

总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01是对中小学生语文学习目标、内容和要求的重要规范。

它为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也为教师教学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这一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语文课程标准2001版

语文课程标准2001版

语文课程标准2001版
语文课程标准2001版是中国教育部发布的一项重要文件,它对我国语文教育
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该标准紧密围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展开,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首先,语文课程标准2001版明确了语文教育的基本任务和指导思想。

它强调
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提出了“全面发展、注重实践、注重能力、注重创新”的指导思想。

这一思想为语文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其次,语文课程标准2001版明确了语文教育的总体目标和基本要求。

它要求
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既要注重知识的获取,又要注重能力的培养。

这一要求体现了语文教育的本质特征,也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再次,语文课程标准2001版明确了语文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它要求语文教学
要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这些要求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具体的指导,也为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最后,语文课程标准2001版提出了语文教学的评价标准和方法。

它要求语文
教学的评价要注重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的实际表现,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这些要求为语文教学的评价提供了具体的标准和方法,也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保障。

总之,语文课程标准2001版是我国语文教育的重要文件,它对语文教育的改
革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它的重要意义,积极贯彻落实,努力提高语文教育的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提高做出更大的贡献。

卫生职业学院《大学语文》课程教材编写建议

卫生职业学院《大学语文》课程教材编写建议

课例研究新教师教学“语文教材特别是语文教科书是所有书籍中最有意义最富价值的一种,我们急需的是充满教育吸引力的语文教材特别是语文教科书。

”编订一本有利于高职学生身心发展的语文教材,为他们的专业课学习奠定基础,使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科学的思维方式,提高高职学生对未来的就业和适应社会的能力。

一、《大学语文》教材编写原则的拟定(一)落实职业教育办学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是职业教育的办学方针。

教材的编写应以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作为语文教学的依据,以实用人才必备的语文素养为标准,对教学目标进行完善,为学生在今后的生活、工作中正确运用语文奠定一定的基础。

(二)坚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指导思想“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要注意对学生的语文能力进行培养,注重口语交际和应用文写作等能力训练,体现高职语文课程“务实、实用”的教学思想。

(三)切合语文教学实际情况和实际需要教材要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在编写原则上要注意:避免和高中学过的知识相重复,要组织新的和学生所学专业相匹配的内容去吸引学生,按照高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大学语文》教材知识系统的编写“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的根本目的不在“知”,不在了解知识的本身而在掌握这些知识去指导实践,有效地提高听说读写能力。

因此,语文教课书中的知识系统,都必须同语文实践密切结合,避免单纯的概念诠释和抽象的逻辑推理,避免把知识讲“死”。

(一)重视知识系统的应用性认知心理学家把知识分为两类,一类是陈述性知识、一类是程序性知识。

在高等语文教材的编排中,还应注重程序性知识的编写。

力求内容的科学性也要注意实践的可操作性。

(二)重视知识的多科性知识不应该只涉及语言类和文学类的知识,还应该包括历史、现实、未来以及和所学专业相关的学科知识,尽可能的充实和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三)通过教材编写让学生学会和知识对话学习者的个体才应该是中心。

山西省高等职业教育语文课程建设与改革方案(试行)

山西省高等职业教育语文课程建设与改革方案(试行)

山西省高等职业教育语文课程建设与改革方案(试行) 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公布日期】2009.06.20•【字号】•【施行日期】2009.06.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山西省高等职业教育语文课程建设与改革方案(试行)(二○○九年六月二十日)根据《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的精神和教育部《关于转发〈高等学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研讨会纪要〉的通知》(教高司函[2007]38号)的有关要求,结合我省高职院校语文课程(以下简称“高职语文”)教学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加强高职语文课程建设的重要意义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

要确保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在加强技能培养的同时,还必须高度重视高职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创新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等,以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

高职语文课程在传授民族语言艺术、传播民族优秀文化、培养民族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调查发现,目前我省高职院校学生的日常文字应用能力较差,汉语应用水平亟待提高;不少高职院校过于强调学生专业技能的培训,片面重视专业技能课程建设,忽视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文字表达沟通能力的培养,严重影响人才培养质量。

为了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提高高职学生语文能力和人文道德素养,各高等职业院校在学校课程建设中要高度重视高职语文教育,将高职语文列入必修课或必选课。

要大力加强高职语文课程建设,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努力提高高职学生的母语综合应用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增强民族文化自豪感。

二、高职语文课程的性质和任务高职语文是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人文素质和道德情操而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它是一门集工具性、人文性、思想教育性于一体的综合性基础课程。

语文学科课程标准学习计划

语文学科课程标准学习计划

语文学科课程标准学习计划第一部分:学习目标语文学科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阅读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审辨能力,以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世界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因此,根据《课程标准》中的要求,我们制定了以下的学习目标:1. 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水平,使学生能够用准确、规范、得体的语言文字进行思想表达和交流。

2.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习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信息、感悟人生、陶冶情操。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使学生能够欣赏和理解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感受文学的魅力。

4. 提高学生的审辨能力,增强学生对信息的辨别和批判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5. 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世界文化的理解和感悟,使学生具备文化自信和国际视野。

第二部分:学习内容1. 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培养(1) 初中课程主要包括修辞手法、作文技巧、词语搭配、篇章结构等方面的学习,学生还需要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和常见错误的纠正。

(2) 阅读鲁迅、郁达夫等作家的作品,学习他们的辞藻运用和语言风格,了解文言文的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

(3) 通过课外阅读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让学生能够写出规范、得体的文章。

2. 阅读能力的培养(1) 通过课文阅读、课外阅读和答题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2) 学生需要阅读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如诗歌、散文、小说等,了解不同文体的语言风格和表现形式。

(3) 学习阅读策略和阅读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3. 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1) 在课程中学习不同的文学作品,包括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让学生了解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作品特点。

(2) 听取学生的意见,选用他们感兴趣的文学作品,增强学习兴趣。

(3) 学习文学鉴赏的方法和技巧,了解文学作品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教育部护理专业大学语文课程标准

教育部护理专业大学语文课程标准

教育部护理专业大学语文课程标准
一、适用对象
大学护理专业
二、适用专业
护理
三、课程标准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是职业院校学生必修的一门人文素质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

四、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正确认读并书写常用汉字。

(2)能区别常见的同音字、多音多义字和形近字。

(3)正确使用常见词语(包括成语),结合语境辨析词语的意义和褒贬色
彩。

(4)了解词语和句子的基本结构,理解重要词语和句子在文章中的含义和作用,能辨析并改正常见语病。

(5)能辨析常见的修辞手法,理解其表达作用。

(6)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7)了解教材中所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及文体常识。

(8)掌握常用文书及专业文书的格式与书写要求
(二)技能目标
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

(三)素质目标
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

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作者:佚名文章来源:会员上传第一部分前言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

为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教育科学理论(调换词序)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败得失,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应为提高学生道德品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山西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完整版)

山西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完整版)

山西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完整版)山西初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初中语文教学大纲(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1.识字与写字(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其中2500个会写。

(2)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3)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2.阅读(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默读有一定速度,边读边思考。

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3)能凭借语感,正确地理解词语的含义、体会课文中重点词句的表情义和蕴含的感情,能用把握主要内容,体会其中蕴涵的感情。

(4)在诵读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内涵,思索疑点。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5)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6)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3.写作(1)能写简单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和常用的应用文。

(2)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4.口语交际(1)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表达自己观点,态度自然、清晰,有一定的语调基础,能用常见的表情态、体态语交流。

(2)与人交谈能尊重、理解对方。

在讨论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时,做到态度平和、尊重对方观点、倾听别人的意见,有中心、有条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

5.综合性学习(1)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能提出研究的问题,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活动中能积极分工合作、设计方案及解决问题。

(2)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大事,就各自感兴趣的题目进行研究,并成果展示与交流。

初步掌握查找资料、选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学会上网。

陕西初中语文教学大纲新版陕西初中语文教学大纲(2023年版)对语文课程性质做了如下表述: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该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因此,应注重语文的实践性。

学生应具备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

2001语文课程标准

2001语文课程标准

2001语文课程标准2001年语文课程标准是我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指导文件,它对语文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为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2001年语文课程标准的出台,标志着我国语文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2001年语文课程标准明确了语文教学的总体目标,即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这一目标的提出,使得语文教学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识字、识文、识句等基础知识的传授,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感的培养。

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其次,2001年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内容进行了全面的调整和优化。

在语文教学的内容设置上,强调了语文教学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注重了语文知识、语言能力、文学鉴赏等方面的有机结合。

同时,还对语文教学的具体内容进行了科学的划分和安排,使得语文教学更加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这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得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

再次,2001年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语文教学的方法上,提倡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注重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同时,还强调了语文教学的多样性和灵活性,鼓励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的特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最后,2001年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评价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语文教学的评价上,强调了以能力为核心,以素养为重点的评价理念,注重了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的全面评价。

同时,还提倡了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和方法,注重了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的全面评价。

这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综上所述,2001年语文课程标准的出台,对于推进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明确的指导,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升提供了重要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编码:GGJC01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授课单位:语文教研组适用专业:口腔修复工艺技术、眼视光专业学时:130学时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温煜,其中课程内容及教学设计执笔者:温煜、宋红欣、刘春雷、王向萍、田亚磊、申宏众、杨明清、曹瑞英、孙兴锐2014.12一、课程定位语文是人类活动的重要交际工具,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语文课程是卫校三年制口腔修复工艺技术、眼视光专业学生必修的文化基础课程。

它是学好许多课程的工具课;它是学生形成学习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学会人际交往的基础课;它是提高人文素质、培养健康人格、完善职业素养、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和综合职业能力的综合课。

对学生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起着奠基的作用。

二、课程设计思路1.本课程一要“培养学生基本科学文化素养”,二要“服务学生专业学习及技能”,三要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的整体功能定位。

三个模块是一个整体而又各有侧重,这种既立足整体又有相对独立性的教学有利于形成鲜明的职教特色。

2.课程目标、内容及教学设计、评价意见,以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职业素质及道德规范的基本形成为核心,按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来设计。

3.课程内容从“阅读与欣赏”、”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等方面提出要求,并以就业为导向,强化职业技能方面的内容。

4.实施建议部分,对教材编写、教学建议、评价意见、保障措施提出实施原则、方法和策略,同时为具体实施留有创造的空间。

三、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需要与专业课同步进行,可以启发学生知道语文课对培养专业素养及专业技能、医德医风等所起的不可或缺、举足轻重的作用。

其他无论是文化课还是基础课、专业课,语文课所起的的工具性作用同样重要和必要。

先修课程名称德育体育同步课程名称相关专业课四、课程目标1.总目标(1)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努力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和人类优秀文化的养分。

进一步端正学习态度,树立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学习热情,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健全的人格,正确的价值观。

培养社会责任感。

(2)掌握专业学习和终身发展所必备的语言基础知识,正确理解和运用规范语言,具有适应现代社会就业的基本能力。

(3)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耐心、严谨、精益求精的精神,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2.分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识1掌握3500个常用汉字的识字量,书写正确、规范;2了解与教材有关的文学常识;③能流利地朗诵诗歌,具备基本的诗歌鉴赏能力;④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解释和用法;能力阅读能力——能比较熟练地品读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能阅读浅显的文言文。

能根据职业岗位的特点与需求选择阅读内容,养成边读边想的阅读习惯,有一定阅读速度;具有一定的欣赏能力、审美能力和评析水平。

(2)过程与方法①重视学习过程,懂得语文学习须经历循序渐进、日积月累、反复训练的过程。

②了解自身的学习优势和不足,关注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与进步,体验成功的快乐。

③积极参与师生教学互动、重视课堂内外结合,提高学习效率,增加语言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探求切实有效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培养爱国主义热情,提高审美情趣,具有丰富健康的情感。

2医疗卫生行业的“职业素质“比”专业技能“更实用;”职业精神“比”专业理论“更重要。

所以具备耐心、严谨、精益求精的精神至关重要。

五、课程内容及教学设计(以语文校本教材(上册)第一单元为例)上册第一单元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目标(知识、技能、态度)评价方式与方法考核依据权重达成目标课时阅读与欣赏《我的母亲》1.学生能够把握母亲这一人物形象,能够到位地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能够分析作者的语言特色。

2.能够初步掌握整体感知的阅读方法。

3.学习感受、珍惜亲情,学会感恩,学习具备为人父母、为人子女的基本素质。

(一)准备阶段提前阅读、查阅资料(二)实施阶段1.课堂阅读(速读-精读),反复阅读个别段落。

2.师生互动(讲解、提问)3.情境设置(小组)4.角色感受(三)评估反馈阶段实施过程中评估目标1.学生自评2.小组互评3.教师评定4.作业、笔记查阅20%30%40%10%A、B、C、D或优、良、中、差3《合欢树》1.通过反复诵读,能够到位地理解文中表现的母子深情,能够分析母亲的形象和作者的情感。

2.通过对“合欢树”成长经历的分析,能够理解“合欢树”在文中体现的丰富情感内涵和意义。

3.能够从作者的独特经历、思想情感等角度,理解作者博大的爱心和悲悯的情怀。

4.能够感受作者不落俗套、独特的语言魅力。

(一)准备阶段提前阅读、查阅资料(二)实施阶段1.反复阅读,揣摩作者情感2.设置场景,感知人物形象3.小组讨论(三)评估反馈阶段实施过程中评估目标1.小组互评2.学生自评3.教师评定4.作业、随堂笔记查阅30%10%40%20%A、B、C、D或优、良、中、差2《卖白菜》1.能够把握故事情节,理解人物形象。

2.能够体会文中坚强而又诚信的母亲形象,自觉体会自己父母的艰辛,学会感恩,学会诚信。

4.通过了解莫言其人,培养精益求精的精神。

(一)准备阶段提前阅读、查阅资料(二)实施阶段1.阅读(反复揣摩语言)2.师生互动(讲解、提问)3.小组讨论①感受莫言②与《我的母亲》对比(三)评估反馈阶段①小组代表发言②展示查阅资料1.小组互评2.学生自评3.教师评定4.作业、笔记查阅20%20%40%20%A、B、C、D或优、良、中、差课程内容课程评价目标(知识、技能、态度)评价方式与方法考核依据权重达成目标课时《好雪片片》1.培养学生从标题着眼整体感知课文关键信息能力。

2.掌握运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3.学会发现身边美的能力,学会关爱身边的每一个人。

(一)准备阶段提前阅读、查阅资料(二)实施阶段1.课堂阅读2.口头复述3.角色感受4.小组讨论(三)评估反馈阶段实施过程中评估目标1.小组互评2.学生自评3.教师评定4.作业、笔记查阅20%20%40%20%A、B、C、D或优、良、中、差六、实施建议1.教材选用教材选用:《语文》校本教材,2014年10月。

2.教学建议(1)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教师要充分利用规定的教学时数,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有计划、求实效地组织教学,并使学生在课堂内“学得”的同时,还能到更广阔的阅读天地中,以及通过多种渠道的各种语言实践活动“习得”,从而学有所得,学有所长。

(2)语文教学要重视价值取向。

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开掘思想教育的内涵,对学生加强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教育,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增强社会责任感,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人文素养,塑造健全的人格。

(3)要努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学生的专业实际出发,培养学生学习自觉性。

要精心备课,设计“问题”,引发学生的求知欲。

要从学生学习的实际出发,让学生获得跨越障碍、解决疑惑、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成功感。

要引导学生突破书本和课堂的局限,拓展学习渠道,重视课外阅读,在读写实践中丰富文化底蕴、增强职业素养。

(4)要努力改进教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教师要摒弃繁琐的分析,指导学生学会阅读,读懂文本。

文本是阅读的基础,学生是阅读的主体。

要让学生在整体阅读的过程中感受语句含义,体会课文内容,并为他们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

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应结合课文阅读和写作评讲,而不应脱离阅读和写作孤立地讲解与训练。

要改变教师一讲到底、包办代替的满堂灌做法,应重视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发问,激励学生敢于发表见解和勇于质疑、解疑,进而发展思维能力,健全思维品质。

3.课程教学资源的使用与建设应充分、有效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编制课件时,要以认知学习理论为设计的指导思想,在容量和时间上留有一定余地,更好地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上的辅助作用,提高实效。

要指导学生运用媒体、网络等现代技术收集、处理和运用信息,扩大视野,丰富思想,并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合作交流,使现代信息技术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4.学习场地、设施要求学校要为语文教学配备必要的有关口语表达的音像视听设备和互联网等设备。

教师要利用、开发教学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教学途径和手段,利用现有的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等为学生创造学习条件,拓展学生的阅读场地,多渠道提供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实践场地(包括校外场地)。

5.教师要求(1)语文教师必须加强理论学习和专业知识学习,转变观念,扩大视野,更新知识。

每学年要有一定的阅读量、记诵量和写作量,在教学实践中注重积累,不断提高学识水平和理论修养。

(2)语文教师应具有独立地、创造性地驾驭和处理教材的能力。

教师要在学习领会“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认真阅读和深入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特点,并有独到的体验和发现。

应根据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和不同学生的实际,确定恰当的教学目标,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设计。

教师也应努力熟悉学生所学专业的相关知识,以使教学更贴近专业实际。

(3)语文教师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较强的调控课堂的能力。

要具有良好的师德、师风和师貌,在学生面前树立自己的良好形象。

在教学过程中,语言应规范、正确、得体,板书应清楚、端正、合理,资料的运用应恰当、有度、有效,提问要得当、精要、有启发性;应随时捕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到发现和存在的问题,热情鼓励和及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与学生进行平等的讨论与交流;要根据教学实际,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信心,激发兴趣,学会学习,形成探究问题的意识。

教师要努力展现自己的智慧和人格魅力,以感染和影响学生。

(4)语文教师要认真批阅学生的作业。

作业批改不仅要发现并指出学生所存在的问题,也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解决学生的学习困难,还要发现学生的创新之处,并以作业展示、思路介绍、课堂讨论等形式组织学生交流。

作文的批改要有针对性,注重实效,有条件的可采用面批的办法。

评语应多肯定与鼓励,对存在的问题应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并经过自己的思考来加以弥补。

要重视作文评讲,创设条件让学生交流作文体会,引发学生探讨提高表达能力的方法和途径,进而激发和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

(5)语文教师要努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恰当运用并讲究实效。

要指导学生在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过程中,扩大阅读视野,积累有用素材,提高思辨能力。

七、评价意见评价应以课程的目标和要求为依据,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进行综合设计。

应结合学分制的实行,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

评价可采用观察、课堂提问、练习、写作、问卷调查、面谈、座谈、典型案例分析、考查、考试等多种途径和方式。

评价包括日常性、阶段性、总结性三种,应以日常性为主,可通过小型、分散、多样及随堂形式,给学生以展示才能的机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