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解析版)
长沙市第一中学 2024—2025 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语文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因此,人们的认识,不论对于自然界方面,还是对于社会方面,也都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即由浅入深,由片面到更多的方面。
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大家对于社会的历史只能限于片面的了解,这一方面是由于剥削阶级经常歪曲社会的历史,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生产规模的狭小,限制了人们的眼界。
人们能够对于社会历史的发展作全面的历史的了解,把对于社会的认识变成科学,这只是到了伴随巨大生产力——工业而出现近代无产阶级的时候,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
实际的情形是这样的,只有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物质生产过程中,阶级斗争过程中,科学实验过程中),人们达到了思想中所预想的结果时,人们的认识才被证实了。
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
人们经过失败之后,也就从失败取得教训,改正自己的思想使之适合于外界的规律性,人们就能变失败为胜利,所谓“失败者成功之母”,“吃一堑长一智”,就是这个道理。
辨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把实践提到第一的地位,认为人的认识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排斥一切否认实践重要性、使认识离开实践的错误理论。
列宁这样说过:“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但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还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辩证唯物论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一个是它的阶级性,公然申明辩证唯物论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再一个是它的实践性,强调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
判定认识或理论校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
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
高二第一次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第1至12小题,每题2分,共24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自诩.(yǔ) 矜.育(jīn) 洗.马(xǐ) 安然无恙.(yàng)B. 孤僻.(pì)干涸.(gū) 逋.慢(bū) 买椟.还珠(dú)C. 赍.(jī)发迤逦.(lǐ)仓廒.(áo)垂头丧.气(sàng)D. 熟稔.(niǎn) 拔擢.(zhuó) 陨.首(yuǎn) 茕茕孑.立(jié)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刺配酒馔天高地迥B.通霄滑稽没精打彩C.盘恒荟翠战战惊惊D.侥幸陶治闷闷不乐3、下列各项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现在生活刺激他,惊吓他,老是闹得他六神无主....。
B.近年来,由于纸价上涨,各种报纸杂志竞相提价,让学子们确有洛阳纸贵....的感觉。
C.看她紧锁眉头、沉默不语的样子,恐怕有难言之隐....。
D.香港是个现代而时尚的城市,人们常和几个朋友在一起聊天喝咖啡,享受萍水相逢....的浪漫感觉。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现在,我又看到了那阔别多年的乡亲,那我从小就住惯了的山区所特有的石头和茅草搭成的小屋,那崎岖的街道,那熟悉的可爱的乡音。
B.如果某些大国不改变其在处理国际问题时狂妄自大的态度,那么,谁也难以预料这世界是否还会有和平的一天。
C.文艺作品语言的好坏,不在于它用了一大堆华丽的词藻,用了某一行业的术语,而在于它的词语用得是地方。
D.三年来,汶川灾后重建成就显著,其原因是因为社会各方面团结协作的结果。
5、下列填入横线处的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我们要老实说:埋葬别里科夫那样的人,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
______,______,______。
①露出忧郁和谦虚的脸相②我们从墓园回去的时候③谁也不肯露出快活的感情A. ①②③B. ③②①C. ②①③D. ①③②阅读下面文段,完成6—7题。
高二语文试卷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附参考答案)
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A. 匪我愆.(qiān)期盛.(chéng)以锦囊洎.(jì)牧以谗诛尔卜尔筮.(shì)B.以三矢赐.(sì)庄宗无食桑葚.(shèn)身死国灭,为.(wèi)天下笑渐车帷裳.(chánq)C. 修我戈.(ɡē)矛静女其娈.(1uán)洵.(xún)美且异方其系.(xì)燕父子以组D. 帝高阳之苗裔.(yì) 摄.(shè)提贞于孟陬惟庚寅.(yín)吾以降扈江离与辟芷.(zhǐ)2.下列加点词解释全对的一项是()A.六国互丧,率.赂秦耶率:大概匪我愆.(拖延)期B. 抑本.其成败之迹本:本来静女其娈.(修长的样子)C.此三者,吾遗恨.也恨:遗憾修我戈矛..(古代的长柄武器)D.原.庄宗所以得天下原:推究根源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适:贬职3.下列各句加点的词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火尚足以明.也②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③逸豫可以亡.身④且庸人尚羞.之⑤将军身披坚.执锐.⑥是故圣.益圣,愚.益愚⑦素善.留侯张良⑧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⑨函.梁君臣之首A.①⑦/②⑨/③/⑧/④/⑤⑥B.①⑥/②⑨/③/⑦/④⑤/⑧C.①⑦/②⑧/③④/⑨/⑤⑥D.①⑦/②/③④/⑨/⑤⑥/⑧4.下列各组句子中均有“相”,哪一组的意义和用法均不相同( )A. 枝枝相覆盖B. 及时相遣归叶叶相交通相见常日稀C. 会不相从许D. 还必相迎取出郭相扶将誓不相隔卿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 自可断来.信.B.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范文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修葺.(qì)黯.然(àn)迍.迍(dūn)象笏.(hù)B.先妣.(bǐ)渗漉.(lù)矜.持(jīn)玉骢.(cōnɡ)C.闵.凶(mǐn) 金钏.(chuàn) 谂.知(shěn) 跋.涉(bá)D.险衅.(xìn) 乳媪.(ǎo)初晤.(wù)日笃.(dǔ)2.下列成语中字形全正确的一项是()A.天诛地灭投机捣把含辛茹苦B.遗笑大方前仆后继提纲挈领C.等闲视之飞扬跋扈妄费心计D.盛气凌人良莠不齐动辄得咎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⑴政协委员们建议市政府要建立与首都地位、作用相适应的功能齐全的传染病救治中心,以________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⑵大型盆景可以用来________强烈的视觉感而成为室内焦点,在家具较少的客厅里,还可以成为填补空间的重要角色。
⑶像其他国家的大城市一样,这里也是高楼林立,交通拥挤。
大都市的喧嚣________给人以繁华之感,________难免有时会让人感到烦躁。
? A.应付营造即使╱也 B.应对创造即使╱也? C.应付创造尽管╱但 D.应对营造尽管╱但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的晋商大院来遥想他们当A.对曾经纵横中国五百年的晋商,我们今天只能透过那些纸醉金迷....年踏漠北、下南洋的辉煌。
B.光明村委会提出,在旅游淡季积极开展果品销售,将旅游业和果业的开发有效地结合起来,。
这与专家的意见不谋而合....的大学生沉迷在网吧里,从而荒废了学业,浪费了青春,真让C.近年来,一些正值豆蔻年华....人痛惜不已。
,不能打D.写文章首先要言之有物,否则,无论文字如何优美,也只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动读者。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在当今商品经济的时代,当诗歌失却往昔荣耀而逐渐远离我们的时候,读到这样一首清纯明净、催人奋然前行的祖国颂歌,真是难得的精神享受。
第一学期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doc
第一学期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时间120分钟总分120分)第Ⅰ卷(共38分)一、(26分,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愆.期(qiān)赍.赠(jī)殷.岩泉(yīn)菲.薄(fēi)B、苗.裔(yī)脚著.(zhuó) 贾.人(gŭ)长歌当.哭(dàng)C、否.泰(pĭ)银篦.(bì)丘峦.(luán)惩创.(chuāng)D、譬.如朝露(bì)幽咽.(yè)管弦.(xuán)混.沌(hún)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组是:( )A、羁旅皎洁蓼落何时可辍B、嬉戏自缢桀骜接踵而至C、驰聘喋血浸渍糜室劳矣D、卜筮城郭泣涕涟涟忧忧我心3、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B、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C、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D、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记念刘和珍君》)B、“可不是吗?一层秋雨一层凉啦。
”(《故都的秋》)C、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梦游天姥吟留别》)D、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琵琶行》)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暮去朝来颜色..长句,歌以赠之..故 B、因为C、本自无教训..艰.. D、早岁那知世事6、下列句中加点的字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栗.深林兮惊层巅B、熊咆龙吟殷.岩泉C、花自飘零..水自流 D、虎鼓.瑟兮鸾回车7、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A、蒲苇纫如丝B、来吾道夫先路C、恍惊起而长嗟D、列缺霹雳,丘峦崩摧8、下列各句在诗歌中的作用,不属于侧面烘托的一项是()A、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B、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
上期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9分,第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汉文化所以不同于其它民族的文化,中国人所以不同于外国人,中华艺术所以不同于其它艺术,其思想来由仍应追溯到先秦孔学。
不管是好是坏,是批判还是断承,孔子在塑造中国民族性格和文化——心理结构上的历史地位,已是一种难以否认的客观事实。
孔学在世界上成为中国文化的代名词,并非偶然。
孔子所以取得这种历史地位是与他用理性主义精神来重新解释古代原始文化——“礼乐”分不开的。
他把原始文化纳入实践理性的统辖之下。
所谓“实践理性”,就是把理性引导和贯彻在日常现实世间生活、伦常感情和政治观念中,而不作抽象的玄思。
继孔子之后,孟、荀完成了儒学的这条路线。
这条路线的基本特征是:怀疑论或无神论的世界观和对现实生活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它以心理学和伦理学的结合统一为核心和基础。
理性精神是先秦各派的共同倾向,其中,与美学——艺术领域关系更大和影响深远的,除儒学外,要推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
道家作为儒的补充和对立面,在塑造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文化心理结构和艺术理想、审美兴趣上,与儒家一道,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孔子世界观中的怀疑论因素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一方面终于发展为荀子、《易传》的乐观进取的无神论,另方面则演化为庄周的泛神论。
孔子对氏族成员个体人格的尊重,一方面发展为孟子的伟大人格理想,另一方面也演化为庄子的遗世绝俗的独立人格理想。
表面看来,儒、道是离异而对立的,一个入世,一个出世;一个乐观进取,一个消极退避;但实际上它们刚好相互补充而协调。
不但“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经常是后世士大夫的互补人生路途,而且悲歌慷慨与愤世嫉俗,“身在江湖”而“心存魏阙”,也成为中国历代知识分子的常规心理与其艺术意念。
但是,儒、道又毕竟是离异的。
如果说荀子强调的是“性无伪则不能自美”;那么庄子强调的却是“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前者强调艺术的人工制作和外在功利,后者突出的是自然,即美和艺术的独立。
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第一部分:基础知识(共3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峥嵘(zhēng róng)B. 彳亍(chì chù)C. 踯躅(zhí zhú)D. 瞋目(chēng mù)2.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峥嵘岁月,何惧风流B.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C.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夕峥嵘岁月稠D.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3.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这个人说话总是夸大其词,令人难以置信。
B. 这部小说情节曲折,扣人心弦,读起来让人爱不释手。
C. 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小王同学如丧考妣,悲痛欲绝。
D. 小李在学习上遇到一点困难就畏首畏尾,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
4-5. (略,涉及文学常识、文言文实词虚词等)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0分)6. 杜甫,字子美,自号__________,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
7.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__________》、《颂》三部分。
8. “落霞与孤鹜齐飞,__________”是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
9-10. (略,涉及古诗文名句默写)三、简答题(共10分)11. 简述《劝学》中荀子关于学习的重要性的观点。
(4分)12. 分析《师说》中韩愈关于择师标准的论述。
(6分)第二部分:阅读理解(共40分)一、现代文阅读(共20分)(提供一篇现代文阅读材料,如散文、小说节选等,设置4-5道小题,涉及内容理解、语言赏析、主旨概括等)二、文言文阅读(共20分)(提供一篇课外文言文短文,设置4-5道小题,包括实词虚词解释、句子翻译、内容理解、人物形象分析等)第三部分:写作(共30分)四、作文题目:以“梦想与坚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1. 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
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答案语文试卷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同其他林木相比,竹子颇有一些独特之处,如虚心、有节、清拔凌云、不畏霜雪、随处而安等等。
这些特点,很自然地与历史上某些审美趣味、伦理道德意识发生契合,进而被引入社会伦理美学范畴,成为君子贤人等理想人格的化身,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不仅春风得意的封建宠儿常常以竹来互相吹捧或以竹自诩,那些落泊荒野的书生和隐居“南山”、待价而沽的名士,也普遍寓情于竹、引竹自况。
在这种独特的文化氛围中,有关竹子的诗词歌赋层出不穷,画竹成为中国绘画艺术中一个重要门类,封建士大夫在私园、庭院中种竹养竹以助风雅,亦成为普遍风气。
最早赋予竹以人的品格,把它引入社会伦理范畴的,要算《礼记》了。
《礼记•祀器》中说:“……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
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
”魏晋时期政治局势反复无常,文人士子意气消沉,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一批失意文人,为逃避现实,不与当权者合作,遁隐竹林,借竹之高标、清姿佐己之风流,在当时社会引起很大震动,对后代封建文人的行止也产生了莫大影响,可以说,敬竹崇竹、寓情于竹、引竹自况,竹林七贤乃是“始作俑者”。
自此以后,中国的文人士大夫便与竹子结下了不解之缘。
晋室东渡之后,文人士子大量南逃,南方秀丽的山水将他们从对现实的迷惘、懑闷中解脱出来,他们纵情山水、远离尘嚣,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广袤的竹林正是他们托身、浪迹之所,竹子清丽俊逸、挺拔凌云的姿质令风流名士们沉醉痴迷。
一时间,闻有好竹即远涉造访而不通名姓者有之,种竹十顷栖居林中者有之,对竹啸吟终日不辍者亦有之,王徽之、张廌(zhì)、翟庄、袁粲等,是其中风流最著者;王徽之乃至声称:不可一日无此君!这一时期,文人雅士赋竹、赞竹,为竹作谱,蔚成风气,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植物专谱——戴凯之的《竹谱》正是在这种风气下以韵文的形式诞生的。
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高中二年级第一次考试语文试卷1、对课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3分)A、周朴园虽然从侍萍口中知道鲁大海就是自己三十多年前抛弃的儿子,但还是从矿上开除鲁大海了。
鲁大海愤怒揭露周朴园修江桥故意出险,这时周朴园打了鲁大海。
B、窦娥因怕婆婆受不了刑法,屈招自己毒死了张驴儿父亲,面对贪官她只好忍受冤屈,埋怨鬼神。
C、《哈姆莱特》以悲剧剧终。
王后被毒死,在雷欧提斯死前揭露了国王的阴谋后,国王被哈姆莱特刺死。
雷欧提斯和哈姆莱特受剑毒也同归于尽。
D、《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有两处写“偷听”的细节:一是店小二妻子奉命在小酒店有心偷听,二是林冲在山神庙无心偷听,谈话者同是陆谦、富安等人。
但前者写得详细,泼墨如云;后者写得简略,惜墨如金。
1、C A、周萍打了鲁大海。
B、窦娥不只是忍受冤屈,怨恨鬼神。
她指责天地,指责“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
”有控诉有反抗精神。
D、“前者”与“后者”的评价颠倒了。
2、下面是从课文中摘录来的句子,书写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臣以险衅夙遭悯凶门衰祚薄B、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抟扶摇而上C、腹犹裹然今兹捧袂搵英雄泪D、何不委心任去留悟以往之不谏2、B A“悯”应是“闵” C“裹”应是“果” D“以往”应是“已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各题:①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自从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
别的且不说罢,单是学艺上的东西,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以催进“象征主义”,此后是顺便到欧洲传道。
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②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③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三中2024_2025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三中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现代文阅读(21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阅读是永恒的,载体却不断更新。
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一些商家不断推出新的电子书阅读器,努力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
从中国的简帛、埃及的莎草纸、欧洲的羊皮纸到今日的电子墨水屏,人类的阅读载体不断演进,不变的却是人们对阅读的酷爱,对精神世界的守望。
经典作品的魅力,并没有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而消散。
相反,阅读方式和载体的丰富,让人们可以更轻松地接触经典。
近两年,中国互联网界最引人关注的现象之一,就是风起云涌的“学问付费”。
通过缴纳费用,用户可以收听收看包括经典作品在内的各种学问讲座,甚至可以让专家为自己答疑解惑。
诸如《高傲与偏见》《堂吉诃德》《巴黎圣母院》这些被认为“高冷”的文学经典,通过这一方式收获了大批听众。
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开拓出一个巨大的文化和阅读空间。
对中国来说,学问付费的商业模式之所以能够兴起,一个重要的社会基础就在于,经过上世纪90年头末以来的高等教化改革,当代中国社会已经积累了规模浩大的“学问大众”和“文化大众”群体。
他们拥有确定的学问水平和文化水平,有着较强的精神诉求。
这个数量以千万级计算、以45岁以下年轻人为主体的人群,和学问爆炸的移动互联时代正面遭受,产生了核爆级的学问需求,构成了学习型社会的主力军。
满意他们的阅读需求,为他们供应包括经典作品在内的优质学问资源,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刚需。
有了大众的参加,阅读将不仅仅是一项个体的、静穆的思想活动,还将是一项动态的文化生产。
一部作品从诞生到成为经典,就是“经典化”的过程。
这个过程因为有了多数读者的参加和拣选,成为一项大众文化事业,体现出专属于自己民族和时代的精神气质,构成了经典的谱系。
其实,已经进入经典谱系的作品尤其是文学作品,通常也和大众有着密切的关系。
高二第一次月考题及答案
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复习试题Ⅰ卷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3分) A.栈.(zhàn)桥狭隘.(yì) 鹰隼.(sǔn) 绚.(xiàn)丽烂漫B.谂.(shěn)知浸渍.(zì) 镌.(juān)刻悄.(qiǎo)无声息C.剥.(bāo)落栖.(qī)息船坞.(wù) 偃仰啸.(sù)歌D.弥.(mí)补粗糙.(zào) 椽.(yuán)笔外强中干.(gān)2.下列各组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3分) A.红晕.∕晕.车禁.止∕情不自禁.症.结∕对症.下药B.徘徊.∕低徊.着.力∕着.手成春洗.马∕洗.心革面C.挣揣.∕揣.度更.加∕更.相为命强.迫∕差强.人意D.懊丧.∕丧.钟记载.∕三年五载.干.练∕外强中干.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3分) A.槛阱晤面暗然失色矜持作态B.谂知缂丝稍纵即逝湮没无闻C.祟拜蹙眉杯盘狼藉大笔如椽D.掺和铁砧罪孽深重恰如其份4.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3分)A.文身里程碑防患未燃恰如其分B.编辑白芨桨连绵不绝稍纵即逝C.辐员瞭望台熟视无睹稍纵既逝D.盘踞金刚钻其貌不扬举案齐眉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3分)A.现在海南岛有无核荔枝,核就更加蜕化..了。
B.而冬天,大地光秃秃的,它深深埋藏..起自己的斑纹,就像一个人贫穷时收藏起挚爱的梦想。
C.“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之日,就是人类自己灭亡之时”,这种说法虽然太极端,但绝不是耸人听闻....。
D.只要我活下去,我就仍旧只能是许多芸芸众生....中的一员,我依然会被卷入世俗生活的旋涡。
6.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3分)①秋日的天空显得格外________。
②李先生________了这次大会,并做了精彩的发言。
河南省新野县第一高级中学2024_2025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河南省新野县第一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一、现代文阅读(共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本题共3小题,9分)松竹梅与中国文化风骨松、竹、梅是中国人所宠爱的自然事物,也是中国人所推崇的一种人格精神的象征。
这种人格的象征物,既是中国文化精神的体现,也是中国文化的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
中国自古以来便有将自然人化的传统,这个传统,既可能源于古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阅历,又明显与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学的影响有关。
中国古代哲学讲天人合一,物我同一,所以自然事物就简单被人格化。
中国古代文学重托物言志,以物喻人,所以用自然事物作文化和人格的象征,也就成了一种修辞手法。
这种人格化的自然事物,在植物界,最闻名的莫过于松、竹、梅、兰、菊这五种不同科目的植物了,松、竹、梅被称为“岁寒三友”,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已是众所周知的常识。
中国人宠爱松、竹、梅,当然离不开欣赏其外在形象,但更多地却是欣赏其内在品行。
这种品行虽然古人对之有不同的提炼和概括,但如松的枝干如铁、岁寒后凋,竹的中空外直、宁折不弯,梅的凌霜傲雪、玉洁冰清等等,却是自魏晋以来中国人所推崇、所提倡的一种风骨。
这种源于先秦儒者“浩然之气”的风骨,在中国古代曾用来评品人物、鉴赏书画,后来又用于论文,成了一个重要的文学理论范畴,对推动历代诗文革新,起了重要的作用。
由松、竹、梅这些自然事物所体现的风骨,在中国文化传统中之所以显得如此重要,首先是出于中国人遵循天道的主动进取的人生看法,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也。
故古人主见养“浩然之气”,培植一种强旺的内在精神,以应对人生的各种艰难困苦,成就人生的各种事业,这是中国文化讲风骨的精神源头。
与古代不同,现代中国人所讲的风骨,一方面当然有古代文化的精神传承,另一方面,也有现代文明的影响和现代精神的浸润。
这种现代意义上的风骨,往往与人的主体性有关,就个体而言,多表现为个体的人格或特性,就群体而言,则多为一个民族的主体性,即通常所说的民族性格或民族精神。
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全国百强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生产建设兵团第二中学【精品】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在对待自然的态度和方法上,中国传统艺术与西方现代派艺术各有所侧重,不尽相同,这可以从花卉的描绘上做比较。
在中国传统绘画领域里,花卉题材和山水题材占了极大的比重,取得了较高成就,这在世界艺术史上是十分独特的。
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大概与中国文化传统中的看重自然,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处这一人文哲学精神有关。
被称为西方“画圣”的荷兰现代派画家凡·高在西洋美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他的名作《向日葵》被认为是稀世珍宝,画作通体呈黄色,像一团狂热的火焰,反映了画家燃烧的心灵。
它不仅色彩热烈,画中花瓣的线条也呈现出烫灼般的颤抖,的确有一股跳荡的猛烈的心灵之火在烧炙着每一个观画者的感官。
凡·高开辟了以画家的主观心灵为源泉的作画风格,但单以主观心灵的色彩来观照和变化自然对象,导致个体性太强,画家的主观压倒和排挤了自然的客观,画作虽然独特,但缺乏和谐,凡·高的带有病态色彩的精神,更会给他的表现对象带来一定的损害,投合了现代西方富有阶层寻求怪异刺激的欣赏趣味。
反观中国画家的几幅花卉作品,比如齐白石的《牵牛花》,张大千的《荷花图》,虚谷的《松鼠戏竹图》,每幅作品都是形神飞动,气韵盎然,仿佛一首首有形的诗,一曲曲无声的乐,和谐温馨,使我们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勃勃生机,自有一股浩瀚的宇宙清气,一片昂扬的生命节律,流溢心田,舒心无比。
中国画家的这种创作方法是立足于人与自然的契合,把一种人格和理想境界具象化地渗透于特定的对象之中,是一种意象的创造形态,而不是再现的形象形态,是升华了对象自身的根本特征而不是任意以画家的主观来扭曲变形。
在创作的精神上,中国画家总是执着地追求一种以提高和完善人性自身为目的的人文精神,而不像西方现代派画家那样片面张扬独立于自然和社会、以个体为中心的个人主观精神。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高二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高二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 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题。
材料一:从一朵晶莹、素洁的雪花开始,从一声纯净、温暖的童声开始,从一株昂扬、葱绿的春芽开始,2022年北京冬奥会来到了我们身边。
北京冬奧的背后,凝结着无数参与者的心血汗水。
他们之中,有一位用自已独特的方式,为北京冬奥记录着、见证着、歌哭着,她就是长篇纪实文学《中国冬奥》(人民文学出版社2022年1月出版)作者孙晶岩。
孙晶岩从2017年中国申办冬奥成功开始,历时5年,走访国内外多个城市,面对面采访200余位与冬奥会相关的各界人士,全景记录了北京冬奥会从酝酿、中办到筹备充满曲折与挑战的历程。
作品通过丰富真实的事例和人物,立体、生动地书写了京冀两地三大冬奥赛区的建设奇迹,更呈现出新时代的中国续写奥运辉煌的决心与实力,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孙晶岩坚持“报告文学要有宏大视野”的创作理念。
她创作《中国冬奥》的初衷和记录冬奥筹备历程的重点,是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有活力、有实力的中国形象,是希望能真实记录冰雪运动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促进。
正是作者的家国情怀,使整部作品呈现出文学反映时代重大进程的及时性和前瞻性。
通过这本书,我们能感受到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有中国国力的支撑、有冰雪产业的发展、有与世界的融合。
从这部《中国冬奥》中可以看出作家对“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理念的躬身实践。
孙晶岩说:“报告文学是行走的艺术,一定要用脚板子跑出来,要讲究文学性,刻画主人公的精气神,弘扬真善美。
”为创作这部作品,她在大雪纷飞的冬天,凌晨5点就起床赶往建设工地采访:在零下20摄氏度的夜间,与张家口赛区的建设者们一起感受壮观的雪场造雪:坐着绿皮火车,穿过漫长一夜去冰雪基地采访,见到艰苦简陋的训练环境,为教练员、运动员的精神感动落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2007.10.命题人:钟镪波、杨国强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一)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C)A、伎.(jì)俩孝悌.(dì)碑碣.(jiē)噤.(jìn)若寒蝉B、歼.(qiān)灭果脯.(fǔ)回溯.(shù)休戚.(qī)与共C、提.(dī)防哂.(shěn)笑伺.(sì)机悄.(qiǎo)然无声D、趑.(zī)趄刹.(chā)那赝.(yān)品海市蜃.(shèn)楼(A、悌tì碣jié B、歼jiān 溯sù D、刹chà赝yà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B)A、防犯曼延枉费心机人为刀俎,我为鱼肉B、厮打搏杀一切就绪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C、缔造愧叹虎据龙盘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D、消蚀辐射洗耳躬听失之东隅,收之桑榆(A、防犯—防范曼延—蔓延;C、愧叹—喟叹虎据龙盘--虎踞龙盘;D、消蚀—销蚀洗耳躬听--洗耳恭听)3、下列括号里的成语与画线处的熟语不能替换的一项是(C)A、学外语要细水长流,如果像这样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肯定是学不好的。
(一曝十寒)B、我不喜欢这样做,也做不好,你凭什么牛不喝水强按头?(强人所难)C、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巴以问题闹成这样,主要的责任方是以色列,但巴勒斯坦就没有责任了吗?(孤掌难鸣)D、台独分裂势力不顾全中国人民和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在台湾搞所谓的“公投”,其结果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自取其咎)“一个巴掌拍不响”是说事情单方面是闹不起来的,而“孤掌难鸣”是比喻一个人力量单薄,办事困难。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C)A、冲突双方在联合国特使的调解下,经过三天艰苦的谈判,紧张的局势终于得到了缓和。
B、前不久,在美国召开的有27个国家数百位科学家参加的第三届国际固氮学术会议上,这两个模型受到了高度重视,给予很高的评价。
C、不管怎样说,惟我独尊和妄自菲薄都是要不得的,狂妄和自卑貌似两极对立,深层心理却颇为一致。
D、近日国际黄金价格再次出现波动,截至上周末,国际黄金市场的价格上涨最高点已达290美元以上。
(A、前后主语不一致 B、“给予很高的评价”的主语不是“这两个模型”,可将“给予”改成“得到了”。
D、最高点应有上限,“290美元以上”没有上限,可将相关内容修改为“国际黄金市场的价格上涨最高点已突破290美元”。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D)A、历史已不止一次地告诉我们:当社会急遽变化的时候,新的事物不断涌现,旧的关系不断改变,语言受到冲击,随之发生变化,因此,我们一定要密切关注。
B、现在国内有的大学二三年级虽都开有中文选修课,但每学年各只有25学时。
C、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人写诗时旅居巴蜀,这是寄怀妻子的诗篇。
D、辛弃疾的《青玉案》描写的是市民元夕(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观灯的情景。
(A、冒号只管到“发生变化”,将“发生变化”后的逗号改为句号;B、“二三年级”中“二”后加顿号;C、项冒号去掉)(二)下面的两段文字是从钱钟书《谈中国诗》中节录的,阅读后,回答6——7题。
(1)中国诗是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平均不过两三分钟。
比起西洋的中篇诗,中国长诗也只是声韵里的轻鸢剪掠。
当然,一篇诗里不许一字两次押韵的禁律限制了中国诗的篇幅。
可是,假如鞋子形成了脚,脚也形成了鞋子,诗体也许正是诗心的产物。
比着西洋的诗人,中国诗人只能算是樱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块的雕刻者。
(2)一位中国诗人说“言有尽而意开究”,另一位诗人说“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用最精细确定的形式来逗出不可名言、难于凑泊的境界,恰符合魏尔兰论诗的条件:那灰色的歌曲,空泛联接着确切。
6、对上面两段话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B )A、中国诗讲究艺术上的精致,简短的诗也应有悠远的意味。
B、中国诗歌创作以篇幅短小见长,比较深奥难于理解。
C、魏尔兰也主张诗歌应有深远的意境,富有含蓄和暗示性。
D、押韵上的禁律并不是造成中国诗篇幅短的根本原因。
7、对上面两段话的评析和由这两段话引发的联想,不恰当的一项是( D )A、形式与旨越,相依更应相谐,诗歌创作如是,小说、散文何尝不是?B、中国诗与西洋诗在创作思想上确有共识,读钱文可见一斑。
C、中国诗人在精雕细刻中练就了技艺,但会不会束缚才智,让人思度。
D、行文机巧:明扬中国诗歌之长处,暗讥西洋诗歌之短弊。
(三)阅读《中国建筑的特征》节选,完成8——10小题。
这种“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时也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能有多样性的表现。
也如同做文章一样,在文法的拘束性之下,仍可以有许多体裁,有多样性的创作,如文章之有诗、词、歌、赋、论著、散文、小说,等等。
建筑的“文章”也可因不同的命题,有“大文章”或“小品”。
大文章如宫殿、庙宇等等;“小品”如山亭、水榭、一轩、一楼。
文字上有一面横额,一副对子,纯粹作点缀装饰用的。
建筑也有类似的东西,如在路的尽头的一座影壁,或横跨街中心的几座牌楼等等。
它们之所以都是中国建筑,具有共同的中国建筑的“词汇”,遵循着中国建筑的“文法”所组织起来的。
运用这“文法”的规则,为了不同的需要,可以用极不相同的“词汇”构成极不相同的体形,表达极不相同的情感,解决极不相同的问题,创造极不相同的类型。
这种“词汇”和“文法”到底是什么呢?归根说来,它们是从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在长期建筑活动的实践中所累积的经验中提炼出来的,经过千百年的考验,而普遍地受到承认而遵守的规则和惯例。
它是智慧的结晶,是劳动和创造成果的总结。
它不是一人一时的创作,它是整个民族和地方的物质和精神条件下的产物。
8、下列有关“文法”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B)A、“文法”在文中指建筑物上的构件与构件之间,构件和它们的加工处理装饰,个别建筑物和个别建筑物之间的一定的处理方法和相互关系。
B、文章的语法在运用上具有极大的灵活性;中国建筑的“文法”具有一定的拘束性,在“文法”的拘束性,创造的多样性就大大减弱了。
C、“文法”在文中包括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所呈现出来的一定的风格的手法,它为匠师们所遵守,为人民所承认。
D、在世界各建筑体系中,中国建筑大胆地用朱红作为大建筑物屋身的主要颜色,用在柱、门窗和墙壁上,并且用彩绘图案装饰木构架的上部结构,是使用得最大胆的“文法”。
(建筑的文法与文章的文法一样,都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时也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能有多样性的表现)9、下列对“建筑的‘文章’”的内涵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C)A、建筑的“文章”中,有金碧辉煌的宫殿、气势恢宏的庙宇等“鸿篇巨制”。
B、建筑的“文章”中,少不了“山亭、水榭、一轩、一楼”这样的“精致小品”。
C、建筑的“文章”中,有纯粹用作点缀装饰的“一面横额、一副对子”等秀丽文字。
D、建筑的“文章”中,在路的尽头立一座影壁,或建横跨街中心的几座牌楼等等也占有一席之地。
(“一面横额、一副对子”是指喻指建筑中“路的尽头的一座影壁,或横跨街中心的几座牌楼”,它指真正的文章的文字,而非比喻性的建筑的“文章”)10、“这种‘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时也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能有多样性的表现。
”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A、“这种‘文法’”指的是中国建筑发展过程中沿用并发展下来的建筑惯例与审美方式。
B、“一定的拘束性”即建筑发展历史上长期积淀下来的、为人们所遵守的基本思路和传统模式。
C、“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强调了设计与修建过程中建筑师们可以发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D、“多样性的表现”既包括建筑中的“拘束性”和“灵活性”,又包括建筑中的“历史性”和“时代性”。
(属于无中生有,文中并未提及“历史性”和“时代性”)(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1题。
有些传记叫我们读了,只深深赞叹着作者艺术①的高妙,可是对于作品中人物的性格和行动,却不怎样兴起重大的关心。
我们只做了一回人生的旁观者和艺术的鉴赏者。
这种性质的传记,现代并不少。
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分明是属于另一种类的。
它不是没有艺术的威力,而是这种威力在显示了一种真实的人生之后,自己躲藏了起来。
它不要叫自己浮泛在读者的意识上——因为这样会妨碍读者对作品中人物的交感融会。
这正是蒙庄所说的“得鱼忘筌”(注:筌,捕鱼的竹器)的境界,第一流的艺术家要叫读者经由作品直接地去“关心参与”活的人生。
叫人只停留在他们艺术②的戏法前面的不过是那些搔首弄姿的小家罢了。
真正的艺术③应该超越艺术④。
11、问题:对文中四个用序号标出来的“艺术”的含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C)A、四个“艺术”含义完全相同。
B、四个“艺术”含义各不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D、①与③相同,②与④不同。
①②④指的是艺术技巧、艺术形式,③指的是艺术作品。
1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A)德国诗人席勒有篇诗作名叫《大地的瓜分》,写的是希腊神话故事。
其大意是,宙斯对人类说:“把世界领去!”于是,农夫、贵族、商人和国王,纷纷领走了谷物、森林、仓库和权力。
之后,来了一位诗人,但已无任何东西可得。
宙斯问诗人:“当瓜分大地时,你在何处?”诗人说:“我在你身边,。
”①请原谅我的心灵,被你的天光迷住②我的眼睛凝视着你的面庞③竟然忘记了凡尘④我的耳朵倾听着你的天乐之声A、②④①③B、①②④③C、④②③①D、①③②④(注意把握内在的逻辑顺序:先看到和听到,然后心灵才被“迷住”以至忘了凡尘)(五)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3――16题。
梁彦光字修芝,安定乌氏人也。
彦光少有至性,其.父每谓所亲曰:“此儿有风骨,当兴吾宗。
”魏大统末,入太学,略涉经史,有规检,造次..必以礼。
及高祖受禅,以为岐州刺史。
梁彦光字修芝,安定郡乌氏县(今甘肃省泾川县)人。
彦光年轻时就性情纯厚,他的父亲常常对亲近的人说:“这个孩子品格、气概不凡,一定会使我们的宗族兴盛。
”西魏大统末年,彦光进太学学习,泛览了经书和史书,做事有规矩和法度,即使在匆忙之际也严守礼仪。
到了隋高祖接受了北周的禅让登基,任命彦光担任岐州刺吏。
开皇二年,上幸岐州,悦其能。
后数岁,转相州刺史。
彦光前在岐州,其俗颇质,以静镇之,合境大化。
及居相郡,如岐州法。
相郡杂俗,人多变诈,为之作歌,称其不能理化,开皇二年,皇上驾临岐州,很赏识彦光的才能。
几年之后,彦光调任相州刺史。
彦光以前在岐州任刺史时,那儿的民风很质朴,彦光用为政安定的方式来治理,使得一郡的风俗人心都受到了教育感化。
等到到了相州,依然按照治理岐州的方法治理。
相州的民风不纯,民众大多善变而狡诈,他们给彦光编了歌谣,说他不能够以道理来感化教育世俗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