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中华文明探源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课中华文明探源

1.下列有关新石器时代我国早期农业的史实,表达不正确的是()

A.距今一万年前后,黄河和长江流域的一些地区出现了早期农业

B.远古的黄河中下游地区,气候适宜,黄土深厚,易于开垦和耕作

C.长江中下游地区雨量丰沛,适宜种植水稻

D.北方和南方分别形成了稻作农业区和粟作农业区

2.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最能体现该地区原始农耕文化成就的应该是()

A.人工取火B.种植水稻

C.种植粟D.住干栏式房屋

3.促使原始先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因素是()

A.继续过着群居生活

B.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果实

C.自然环境的变化

D.原始农业的产生与发展

4.中国青海省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舞蹈纹彩陶盆,展现了先民的什么情景()

A.创作早期龙的形象B.手拉手跳舞

C.制作陶器D.狩猎生活

5.下列出土文物或遗址、遗迹,标志着我国开始迈进文明时代门槛的有()

①在黄河流域发现了一些距今约5 000年的古城遗址

②在长江下游地区良渚遗址中出土象的征权力的玉器

③在东北辽河流域牛河梁女神庙遗址中出土的规模宏大的祭坛

④在北京人生活过的洞穴里发现的厚厚的灰烬堆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6.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种植的农作物有着明显的差别,其主要原因是()

A.自然环境的差异B.生产方式的差异

C.生活来源的差异D.知识水平的差异

7. “带你走向古老的洪荒神话”,这句旅游景点的宣传标语可能出自()

A.半坡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D.大禹陵景区

8.“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黄河,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国人这样亲切地赞颂黄河的最主要原因是()

A.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

B.黄河灌溉了大批良田,造福了两岸人民

C.我们的祖先全靠黄河的养育

D.中华民族早期的形成和发展全部在黄河流域

9. 近年来,每到夏季,经常有多地出现暴雨天气,如何治水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下列哪一人物最早治理过黄河()

A.禹B.李冰

C.王景D.郦道元

10.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及其建立者分别是()

A.商;尧B.夏;舜

C.商;启D.夏;禹

11. 对于今天我们获取“炎帝发明耒耜,教人农耕,尝遍百草,发明医药”这段历史,最可信的途径是()

A.考古资料B.远古遗址

C.传说故事D.史书记载

12. 在一次关于“中华民族发源地——黄河流域”的演讲竞赛上,小明说出了如下观点,其中不正确的是()

A.适合种植耐旱的粟

B.它是炎帝和黄帝曾经生活过的地方

C.它是半坡原始居民曾经生活过的地方

D.它是河姆渡原始居民曾经生活过的地方

13. 以下关于传说故事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它或多或少包含一定的事实成分,是真正的史实

②它作为一种重要的历史资料,保持了历史的连贯性与丰富多彩

③它对我们了解远古历史起到了桥梁作用

④它对我们了解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有着重要的作用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14.观察图片并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见下图。

材料二:考古学家在黄河流域发现了一些距今约5 000年的古城遗址,城里分布着住宅区、手工业区、墓葬区等;在长江下游地区距今约5 000年左右的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玉器。

(1)材料一中的两幅图说明距今约5 000年前,半坡居民已经开始从事什么产业?这些产业的产生都离不开什么自然条件?

(2)材料二中的考古发现表明这一时期的文明成就与半坡、河姆渡时期相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1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材料二: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

材料三: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传说时代哪种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请举一例说明。

(2)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历史典故?后来禹用什么方法治服了洪水?

(3)结合相关知识,说说你从大禹治水的事迹中学到了哪些精神。

参考答案

1.D 2.C 3.D 4.B 5.A 6.A7.D8.A9.A10.D11.C12.D13.D

14.(1)农业和渔业。这些产业的产生都离不开河流。(2)原始的聚落规模不断扩大,逐渐向城市迈进,同时人们分化为不同的社会阶层。

15. (1)禅让制。尧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禅让给舜,舜禅让给禹。(2)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疏导。(3)示例:先公后私、公而忘私的精神;勤劳勇敢、敢于与大自然斗争的精神;善于动脑、敢于创新的精神;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