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歌接受述论

合集下载

李白诗歌及其进入中小学教材的论述

李白诗歌及其进入中小学教材的论述

李白诗歌及其进入中小学教材的论述一、中小学课本中关于李白的生平简介: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中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尊称为“诗仙”,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

诗风雄奇豪放。

他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二、中小学课本中李白诗篇全集(人教版):小学阶段:静夜思 (第一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古郎月行 (第二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碧云端。

夜宿山寺(第三册)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独坐敬亭山(第六册)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早发白帝城(第七册)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望庐山瀑布 (第七册)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赠汪伦 (第八册)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第八册)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XX。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望天门山 (第九册)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北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中学阶段: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第十三册)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峨眉山月歌(第十四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春夜洛城闻笛(第十四册)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渡XX送别(第十五册)渡远XX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送友人(第十五册)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行路难(其一)(第十六册)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

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二十一世纪明代李白接受研究评述

二十一世纪明代李白接受研究评述
是全 面考 察元 明人 对唐代 政 治 、 经济、 文化 的总体 评
价, 所 以关 于李 白只 是 一个 小 点 , 很粗略 , 没 有 具 体
深入 到 明代人是 如何 接 受 李 白的人 格 和 诗 格 的 , 只 选取 了少数 几人 的评 价 , 并 且 也 没有 具 体 解 读 和 评
代“ 八股取士” 的 科举 模 式 造 就 了一 代 奴 性 文 人 有 关 J 。2 0 1 0年 张媛 的硕 士论 文 《 元 明 戏 曲小 说 中 的
2 0 1 3年 , 张伟平 发表的《 略论 明代 前期格 调诗 文人形象研究》 在第二章专论李 白形象。作者指出, 学 分化 过程 中的李 白诗 歌美 学观 特征 》, 主要 从 诗 学 明代戏 曲 中李 白具 有 才 华 横 溢 , 蔑 视权贵 , 针 砭 时 的角度 来 阐述 明代对 李 白诗 歌 的 美学 评 价 。作 者 指 弊 , 仗 义 疏财 等特 点 , 并 且分 析 了李 白形 象在 明戏 曲 。这篇 论文 继 承 了前两 篇 对 戏 曲 出, 明代 前期 建 立 了 以格 调 诗 学 为 主 流 的 诗 歌 理 论 中 的演 变及 原 因 J
追 慕李 白成 为 风 尚。宋 代 , 受 当时 儒 家 思 想 和 审美
评 价 J 。该 文主要 从 诗 学 的宏 观 角度 , 对 整 个 唐 诗 在 明代 的接受 作 了 分 析 , 所 以对 李 白这 一个 案 只 简
要 提及 , 零 碎而不 具体 。
2 0 0 6年 , 宁义辉 的硕 士论 文 《 元 明人论 唐 》 对 明 代 的李 白评价 有 所 论及 。该 文 在第 一 章 第 一节 “ 政

明代人方孝孺、 仇俟卿对李 白《 蜀道难》 创作背景 的 辨析, 也论 述 了杨 慎 、 于慎 行 、 陆 容 等人 对 李 杜 之 争 的评 价 , 作 者认 为他 们 都 注 意 到 “ 杜 甫 比较 注 重 李 白, 但 李 白对杜甫 却 比较 冷淡 ” 的态 度 J 。由于该 文

试论李白的人格魅力和诗词风格

试论李白的人格魅力和诗词风格

李白(701年-762年),唐代著名的文学家,被誉为“诗仙”。

他的人格魅力和诗词风格深受后人推崇,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以下是对李白人格魅力和诗词风格的一些论述:人格魅力:1. 豁达奔放:李白个性豁达奔放,不拘一格,崇尚自由。

他在人生态度上秉持豁达的心态,对于困境和挫折常常以豁达的态度看待。

2. 豪放不羁:李白的人生态度和行为举止都显示出一种豪放不羁的个性。

他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对于权势和规矩有一种不拘泥的态度。

3. 浪漫主义情怀:李白追求浪漫,崇尚个性,对大自然和人生充满热爱。

他的诗歌充满了对自由、激情和浪漫的向往,表达了对人生的豁达和乐观。

4. 豪饮豁达:李白以豪饮而著称,这也反映了他豁达奔放的个性。

他在酒中表达豁达、豪放的情感,将生活中的忧愁和困扰抛却。

诗词风格:1. 豪放高远:李白的诗歌风格豪放高远,以奔放、豪迈、高远为主要特点。

他的诗歌描绘了宏伟的山水景色,表达了个人豪情壮志。

2. 抒发自由:李白的诗歌反映了他对自由的追求,强调个性的表达和独立的生活态度。

他的作品中常常出现自由奔放、逍遥自在的形象。

3. 借景抒情:李白善于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通过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色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他常以自然景物作为写景的素材,以此抒发自己的感慨。

4. 豪情壮志:李白的诗歌中充满豪情壮志,表达了对理想和抱负的追求。

他的作品中常常描绘英雄人物,表达对英雄气概的向往。

总体而言,李白的人格魅力体现在他对自由、豁达、豪放的追求,而他的诗词风格体现在豪放高远、抒发自由、借景抒情、豪情壮志等方面。

这使得他的作品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独树一帜,成为文学史上的瑰宝。

论李白对陈子昂诗歌理论及创作实践的接受

论李白对陈子昂诗歌理论及创作实践的接受

论李白对陈子昂诗歌理论及创作实践的接受摘要:唐诗的不同阶段,各有其美,不可相互替代。

唐代诗人丰富的创造性、新鲜的认识感,使唐诗不断圆熟并臻于完美。

社会在变迁,虽然那个美丽宽容而又气势磅礴唐代已经永远的逝去了,然而却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诗歌遗产。

李白对陈子昂诗歌理论及创作实践的继承与发展只是社会变迁在诗歌表现中的一隅,然而这种接受并没有止境,直到今天后人对前人的接受仍不会中断。

在我们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诗歌是这个国度中最绚丽的一朵奇葩,一千多年来一直震撼着中华儿女的心灵,而且必将万古长青。

关键词:李白;陈子昂;相似经历;诗歌理论;接受一、李白与陈子昂相似的经历李白对陈子昂的继承并非偶然,这与他们的家世出身、性格特征、社会经历和思想倾向的相似有关。

首先,陈子昂和李白都是家世显赫,颇有资财;且他们各自也具有一定文化修养。

“李白,字太白,生于唐武后长安元年(710),自称加本陇西,为汉飞将军李广的后代”。

陈子昂,“字伯玉,唐高宗显庆三年(658),出生于四川射洪县”。

陈子昂“世为豪族。

父元敬,瑰玮倜傥。

年二十,以豪侠闻。

属乡人阻饥,一朝散万钟之粟而不求报”。

其次,李白和陈子昂相似的家世无疑对他们的性格的形成有着巨大影响。

他们都纵横任侠,喜欢击剑,放荡不羁。

李白豪迈奔放,纵横潇洒。

在《庐山谣寄庐侍虚舟》中高呼“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即便入仕渐深,他仕途不顺自顾不暇,他的侠义行为,豪迈性格依然存在,总是给人以“仗剑江湖”的侠士形象。

陈子昂“始以豪家子,驰使侠气,至年十七八未知书”。

“子昂初入东,不为人知”他为了引人注意,高价买琴,在酒楼当众击碎“一日之内,声哗溢都”。

“子昂资褊躁,然轻财好施,笃朋友。

”可见陈子昂从小就豪迈不羁。

与他们豪侠相联系他们又喜欢击剑。

宝剑对于李白和陈子昂都具有重要意义。

宝剑寄托了他们以身许国的热忱和破敌立功的壮志。

在他们失意时宝剑也让他们肆意宣泄自己心中的不平与愤懑。

宝剑是让他们在战乱时奋勇杀敌的后盾。

念奴娇登多景楼

念奴娇登多景楼

念奴娇登多景楼范文1:大家好,我是一名学生,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读过的一首古诗《念奴娇·登多景楼》。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所作,他的诗歌既飘逸又豪放,而《念奴娇·登多景楼》则更是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首诗以婉转动人的笔触讲述了作者心中怀念远方的妻子,每当看到黄昏的时候,他就会来到多景楼上,眺望远方,思念着妻子。

诗中用到了许多美丽前景和深刻的描述,尤其是“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句诗,形象地把自然风光描绘得十分美妙,让读者心生向往,想要去亲自一探究竟。

从用词方面来说,作者选用了许多华丽的字眼,比如“竞秀才清福,春风得意马蹄疾”,这样的词句,使整首诗充满了高雅和华丽的气息。

而且整首诗无论从韵律还是节奏都表现出了李白独特的风格,把握稳度,平仄符合,让读者读起来非常顺畅。

总之,作为一首经典的诗歌,《念奴娇•登多景楼》给读者带来了深刻的思考和启迪,也让我们更加珍视和拥抱身边的人和事。

范文2:大家好,我是一名学生,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李白诗歌《念奴娇•登多景楼》的深刻理解。

首先,这首诗的主人公是一位思念远方妻子的男子,他走上多景楼,却独自一人,眺望远方,思念妻子。

这显示出诗人浪漫主义的情怀,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而且诗中还展示了诗人热爱自然和追求自由的精神,比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句描述很清晰地展示了他对自然壮观景色的强烈感受,也表达出了他对人类命运和自身命运的深刻思考。

他希望自己的生命不被束缚和禁锢,能够自由地开拓天地,自在地生活。

从用词方面来说,作者选用了许多华丽的字眼,比如“高风亮节,俗物何足轻”,这样的词句,使整首诗充满了高雅和华丽的气息。

并且从节奏和韵律的处理上来看,李白的诗歌表达了他的独特风格和思想精髓,把握稳度,平仄符合为整首诗带来了更加协调的节奏和声韵,更好地表现出诗人的思路和情感。

综上所述,李白的《念奴娇•登多景楼》是一首充满浪漫和思考的诗,无论是从情感内涵还是用词和文学构造上,都是一首有着深刻含义的诗歌,值得我们深度品读和思考。

二十一世纪关于李白乐府诗研究现状述评

二十一世纪关于李白乐府诗研究现状述评

二十一世纪关于李白乐府诗研究现状述评(中国古典文献学硕士马春晖籍贯:张家川)概述:李白诗歌在唐代诗歌史及整个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重要地位学界是有统一认识的,唐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高潮,李诗是唐诗的颠峰。

对李诗的研究可以说从其产生的时代就开始了,如大诗人杜甫就多次以诗的方式对李诗的某些特点进行评价:“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等。

古人对李白乐府诗歌的研究涉及到了各个方面,后来的研究基本就是在这一范围内,只是比以前更加具体和系统。

关键词:唐代李白乐府诗研究现状述评正文:李白诗歌在唐代诗歌史及整个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重要地位学界是有统一认识的,唐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高潮,李诗是唐诗的颠峰。

尽管各种版本的文学史研究的角度有所不同,但对李诗的地位和总体评价都是相当高的。

对李诗的研究可以说从其产生的时代就开始了,如大诗人杜甫就多次以诗的方式对李诗的某些特点进行评价:“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笔落驚风雨,诗成泣鬼神”、“进来海内为长句,汝与山东李白好”……这种印象式的评价或者说研究方法是有相当代表性的,古人的研究往往是这样,虽然有时很准确,但缺少系统性。

明人在宗唐风气的影响下,对唐诗的研究较前代进步了很多,李诗也就不可避免的成为他们研究的重点。

一些经典的研究专著中都有李诗研究的大量文字,较之以前的印象式研究开始形成纵向的溯源研究,有一些定论往往成为后来研究者论述的支点。

清人的李白研究也是传统的诗话式的评论,比较重要的是清末和民国时期,受西方思潮的冲击,这一时期的研究者在思想上无所拘束,能够从各个角度对李白及其诗歌从一个侧面进行研究,其中影响最大的应该是李白族系的问题。

建国初期的李白研究,最大的话题就是李白的人民性。

这一时期产生的最重要成果就是詹锳先生的一些研究,这些研究涉及李白生平考索、李太白集的版本、李白作品的赏析和辨伪,同时也出版了研究李白的两部极重要的著作:《李白诗文系年》和《李白诗论丛》。

李白将进酒研究综述

李白将进酒研究综述

2011-2012年度下学期现代西方文论课程作平时作业李白诗歌《将进酒》研究综述专业:汉语言文学班级:1002班姓名:陈玲玲学号:26《将进酒》是李白诗歌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重要篇目。

近年来对这首诗的研究与解读视角有很大的拓展,研究方法也越来越多样化。

概括来说近年《将进酒》的研究资料主要是从:主题思想及艺术技巧的探究,字词章句的辨析,创作时地的考证,深层文化的解读及与其他文本的比较等多个方面进行的。

诗歌研究逐渐转向,主要表现在:从感性研究转向理性分析;从客观求证转向深层文化解读;从对能指的关注转向对所指的重视;从学科内研究转向跨学科研究。

这篇综述主要对近年来《将进酒》研究理论进行分类概括,并简要分析其不足之处。

从诗歌的主题思想上来看,一般认为是李白人生理想与人格特点的具体表达。

这个角度大概又有积极与消极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将进酒》是李白铮铮傲骨,万丈豪情的泼墨写意。

表达了对权贵的蔑视与对祖国的热爱,对未来的自信达观的人生态度。

“作为一位具有宏大理想抱负的诗人,要实现自己‘大济苍生’的愿望,却不料遭到无情打击;既热爱生活,又不满于现实中的黑暗。

于是,现实与理想的激烈矛盾,使李白产生了强烈的叛逆精神,进而放达不羁,是权势如粪土”(1),这是一种很普遍变得观点。

李白白生性自由洒脱,年轻时内心也曾怀着为国效力的理想,但他不并不适合官场,而理想也最终破灭。

但李白白毕竟是李白,富贵功名,坎坷挫折于他都是转瞬即逝。

“政治背包袱不得施展,诗人避辨从陈王曹植那里找到了出路,那就是豪饮、挥霍以表豪气,不表现对权贵的蔑视,对现实的狂放。

”(1)多数研究者从感性层面认为这首诗是李白积极人生态度的表达。

另一种消极的观点以为这首诗看似旷达,实则是李白无可言说的愁绪的的宣泄。

是个开头连用两个“君不见”,其实阔达,而悲情尽显。

“诗人登高而赋,以之起兴比物,可谓顺情感物,高堂上明镜前悲哀衰倏至的怅惘之叹,凭借夸张,突出了诗人对生命短暂的悲兮与无奈。

论李白浪漫主义诗风

论李白浪漫主义诗风

李白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具代表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

他的诗风独特,充满了豪放、奔放、激情和幻想,展现了他对自然、人生和自由的热爱和追求。

以下是论述李白浪漫主义诗风的几个方面:
1. 自由放浪的精神:李白的诗歌中常常表现出对自由放浪的向往和追求。

他崇尚自由,不拘束于世俗的束缚,喜欢追随自己的内心和直觉,以及随性而行的生活方式。

他的诗中经常描绘自己漫步山水之间,游荡于自然之中,表达了他对自由的渴望和对束缚的抗拒。

2. 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李白的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他喜欢描绘山水景色、花草树木以及天空星月,将自然界的美景与自己的情感融合在一起。

他通过对自然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生命的热爱。

3. 幻想与超越现实:李白的诗歌中常常出现幻想的元素,他善于运用夸张、想象和超越现实的手法,创造出奇幻的诗境。

他常常描绘自己与仙人、神仙、神话人物等的交往和互动,通过幻想的手法,表达了他对超越现实的渴望和对理想世界的向往。

4. 激情和豪情的表达:李白的诗歌中常常充满了激情和豪情。

他的诗中充满了豪放的气息和激昂的情感,表达了他对人生、爱情、友情和壮志的热情追求。

他的诗歌中常常流露出豪情壮志,以及对英雄和英雄气概的赞美。

总的来说,李白的诗风具有浪漫主义的特点,他以自由放浪、对自然的热爱、幻想与超越现实以及激情和豪情的表达为主要特征,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浪漫主义诗歌的杰出代表之一。

试以具体作品为例,论述李白诗歌的意象特点和语言风格

试以具体作品为例,论述李白诗歌的意象特点和语言风格

试以具体作品为例,论述李白诗歌的意象特点和语言风格李白是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情感和豪放的气息。

他的作品中常常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独具特色的语言风格,让读者陶醉其中,感受到诗歌的美妙。

以李白的代表作《将进酒》为例,我们可以看到其充满了丰富的意象,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等。

这些意象丰富了诗歌的形象,使其更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李白的意象多来自于自然界和人文环境,他常常从自己的生活经验中汲取灵感,创造出具有独特魅力的意象。

李白的语言风格也有其独特之处,他的诗歌常常采用豪放的语言,如“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等。

这些语言风格表现出了李白豁达、潇洒的性格和情感,生动地表现出了他的思想和情感世界。

总之,李白的诗歌充满了意象和语言魅力,他的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替代的重要艺术遗产。

- 1 -。

试以具体作品为例,论述李白诗歌的意象特点和语言风格

试以具体作品为例,论述李白诗歌的意象特点和语言风格

试以具体作品为例,论述李白诗歌的意象特点和语言风格李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以其浪漫主义的情感、奔放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著称于世。

李白的诗歌常常通过鲜活的意象和形象化的语言来传达情感和思想。

本文以李白的《将进酒》为例,论述李白诗歌的意象特点和语言风格。

李白的《将进酒》以豪放的气势和自由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由、热爱生命的追求。

全诗意象丰富,极具感染力,如“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等都是极具生命力的形象。

同时,诗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排比等,使诗歌更加强烈深刻,令人印象深刻。

此外,李白的语言风格也是其诗歌的特点之一。

他的诗歌语言尤其注重音乐性的表现,往往通过押韵、重复和变奏等手法来创造强烈的韵律感。

例如,“欲饮琼浆,长风吹檐雨。

青松翠柏,乱蝉嘶月。

此时无声胜有声,皓腕凝霜雪”等诗句,不仅意象丰富,而且语言优美,令诗歌更加具有艺术感染力。

总之,李白的诗歌以其丰富的意象和形象化的语言风格吸引了无数读者,成为唐诗的代表之一。

他的诗歌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启迪,也是中华文化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

- 1 -。

论李白诗歌的飘逸风格

论李白诗歌的飘逸风格

论李白诗歌的飘逸风格李白(701年-762年)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他创作的诗歌以其独特的飘逸风格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探讨李白诗歌的飘逸风格,并从诗歌语言、主题内容以及意境表现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诗歌语言的飘逸韵律李白的诗歌语言流畅优美,常常采用豪放磅礴的辞藻和鲜明生动的形象描写。

他善于运用象征手法,使抽象的情感表达变得具体而富有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

例如《静夜思》一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通过写出明月光照在床前和须低头思故乡的情景,使读者产生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这种用意象表达情感的手法,给人以诗意的飘逸感。

李白的诗歌中还常常采用排比句和对仗句的修辞手法,使诗句的韵律感更加强烈。

例如《望庐山瀑布》一诗:“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通过日照香炉和瀑布挂前川的描写,给人以热闹繁杂之感;再通过瀑布飞流直下的描写,给人以壮丽景象之感。

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诗歌语言更加飘逸动人。

二、主题内容的超脱远眺李白的诗歌主题内容常常超脱世俗,远眺宇宙。

他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渴望放飞自我,脱离尘世纷纷扰扰的困扰。

例如《登金陵凤凰台》一诗:“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帝王的景仰之情,通过诗人眼中的金陵凤凰台,展示了诗人自我超脱远离尘世的憧憬。

他用凤凰游离和江自流来暗示人世的变迁和虚无。

这种主题内容的超脱远眺,使李白的诗歌充满了浪漫主义的飘逸感。

三、意境表现的超然雅致李白的诗歌意境表现充满了超然雅致之感。

他善于运用自然景物的描写和自然景物与内心情感的结合,塑造了富有意境的诗画形象。

例如《望月怀远》一诗:“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通过描写雨后的空山和明月照在松间的景象,诗人展示了自然的美丽和宁静。

试以具体作品为例,论述李白诗歌的意象特点和语言风格

试以具体作品为例,论述李白诗歌的意象特点和语言风格

试以具体作品为例,论述李白诗歌的意象特点和语言风格李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其诗歌以意象瑰丽、语言华丽著称。

本文试以李白的具体作品为例,分析其意象特点和语言风格。

首先,李白的意象丰富多彩,以山水、鸟兽、花草、人物等自然和人文景物为主要意象。

例如《将进酒》中的“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描绘了骑马的壮烈形象,富有视觉感官;《望庐山瀑布》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则是运用了壮丽的瀑布形象抒发了诗人的豪情壮志。

李白的意象不仅形象明确,而且寓意深刻,往往与诗歌主题紧密相连。

其次,李白的语言风格独具特色,以豪放奔放、雄浑壮美为主要特点。

他的诗歌语言生动形象,借助叠句、对仗、比喻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意境更加深刻。

例如《夜泊牛渚怀古》中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用星月喻为历史沧桑,表达了作者怀旧之情;《早发白帝城》中的“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则是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将自然景观与诗人的内心情感有机融合在一起。

综上所述,李白的诗歌意象丰富多彩,语言风格独具特色,其诗歌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价值,更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 1 -。

李白写实文学思想述论

李白写实文学思想述论

李白写实文学思想述论
李白(701年-762年),自号“青莲居士”。

他一生写诗著名,是盛唐五代时期最重要的诗人,被誉为“诗仙”。

他的文学思想主要
反映实际,追求真实本真,同时又有浓郁的抒情性和及象征性。

李白热衷写实,追求客观真实,从自然物象中发现实际社会,表
现淋漓尽致,且常带有思想深意。

他充满治愈力的散文,勾勒出百花
齐放的盛世时代;他的诗歌,则常常勾画出壮丽的江河和伟大的山川;他的戏剧,描述了民众在百忧莫解的绝境中的挣扎;他的散文,用充
满生活气息的文笔,表现出社会的苦难和人性的空虚。

由此可见,李
白的文学思想及表达手法,在反映客观真实时,又有浓郁的抒情性及
象征性。

李白不仅反映客观真实,而且有强烈的反抗力和斗争精神。

在他
的散文中,表现出他对当时官僚道德败坏、官员搞坯子提拔、封建官
僚体制滥权、政治压迫及社会垄断等问题的谴责与声讨,有如他的一
首诗中所写的“文章填词多不合,老病弱受尽苦恼”,勾画出当时社
会的不平等性。

同时,他也倡导思想的自由,强调自我的尊严、自由
的巍峨,提倡人们勤奋努力,正视困境,穿越困难,充满自信地勇往
直前。

总之,李白深知感受客观真实是文学不可缺少的表达阴和阳,抒
发情操和思想感受。

他的文学思想反映了客观真实,又能唤醒人们的
思想,在浓郁的情调中,表达人的斗争精神,使他的文学丰富而完整,受到了自我反思和想象。

试述李白诗歌的思想,艺术成就

试述李白诗歌的思想,艺术成就

试述李白诗歌的思想艺术成就1、综述李白的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为最高。

其歌行,完全打破诗歌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端,达到了任随性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

李白的绝句自然明快,飘逸潇洒,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无尽的情思。

在盛唐诗人中,王维、孟浩然长于五绝,王昌龄等七绝写得很好,兼长五绝与七绝而且同臻极境的,只有李白一人。

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

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达到了内容与艺术的完美统一。

他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

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中最鲜明的艺术特色。

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

他与杜甫并称为“大李杜”,(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李白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彩、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原因所在。

李白的诗歌对后代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中唐的韩愈、孟郊、李贺,宋代的苏轼、陆游、辛弃疾,明清的高启、杨慎、龚自珍等著名诗人,都受到李白诗歌的巨大影响。

2、风格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奇妙,浪漫主义,立意清晰。

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他性格豪迈,热爱祖国山河,游踪遍及南北各地,写出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

他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快,人们称他为“诗仙”。

3、特征李白的诗歌不仅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精神,而且从形象塑造、素材摄取、到体裁选择和各种艺术手法的运用,无不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艺术特征。

李白成功地在中塑造自我,强烈地表现自我,突出抒情主人公的独特个性,因而他的诗歌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

他喜欢采用雄奇的形象表现自我,在诗中毫不掩饰、也不加节制地抒发感情,表现他的喜怒哀乐。

20世纪李白研究述略

20世纪李白研究述略

20世纪李白研究述略
李白(701-762)是中国最著名的古代诗人,他的诗歌和诗句为中国文学史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也是研究中国文学史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料。

20世纪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重大突破的李白研究,主要从几个方面进行研究,给我们提供了更深入的了解李白。

20世纪早期,李白研究的重点是确定其诗歌的真伪,著名的学者陈秋水在《李白诗歌研究》一书中,对李白的诗歌作了详细的梳理,论述了李白诗歌的真伪和表现手法,形成了20世纪李白学的基础。

在20世纪中叶,李白研究的焦点转移到探讨其诗歌的历史性和深刻的社会意义。

诗人楚辞地位的确认,研究者认为,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把《诗经》《楚辞》作为文学著作发挥创作作用的诗人,也是首先将文学艺术与宗教文化融为一体的诗人,他的诗歌在宗教文化、社会史和文学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和重要意义。

20世纪后期,随着古代诗歌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开始重视李白诗歌中作品中文学、哲理、伦理等思想内容,探讨其作品有关诗性、象征意象、形式结构等方面的文学理论角度。

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李白的作品,揭示其诗歌中隐藏的人文精神,并将其与近代文学作品进行比较研究。

20世纪以来,李白研究的内容也不断扩展,其他文学著作如《李太白集》都受到关注,甚至李白的世界观、思想观点也受到学者研究,进一步深入到李白的精神世界深处,获取更多关于李白精神形象的细节信息。

总之,20世纪以来,李白研究的重心从实物变成理论,从诗歌的古典性变成人文性,研究不仅确立了李白学的学科地位,也为诗人的哲学思想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其学术价值不可忽视。

试以具体作品为例,论述李白诗歌的意象特点和语言风格

试以具体作品为例,论述李白诗歌的意象特点和语言风格

试以具体作品为例,论述李白诗歌的意象特点和语言风格李白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以雄浑激越、豪放奔放、情感深沉而著称,并且能够独树一帜、被不断地推崇和传承。

本文试以李白的两首经典名作《将进酒》和《庐山谣》为例,从意象特点和语言风格两个方面来探讨李白诗歌的独特之处。

一、意象特点意象是指在诗歌中表达情感、抒发思想的形象化符号。

在这方面,李白的作品常常采用自然景观、历史典故、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意象表达自己的情感,使其诗歌更具感染力和可读性。

1.自然景观意象在《将进酒》这首诗中,李白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述来表达自己的豪情壮志,比如他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来比喻自己的人生历程,这种生动的自然景观意象展示了李白的高傲和自信。

2.历史典故意象李白的另一首名作《庐山谣》中,他巧妙地结合了历史典故和自然景观,表达出自己对时代的不满和对自由的渴望。

他用“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来描绘当时人类的忧愁和寂寞,同样的,他还用“遥听楼上猿,时闻弦下箫”来暗示自己的思乡之情和对祖国的眷恋。

3.社会生活意象对于李白而言,他的创作不仅仅是诗歌,更是他对于人生的感悟和对于社会现实的冷眼观察。

在《将进酒》里,他用“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来表达自己的意志力和执着,而在《庐山谣》中他则用“众人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来表现出他对于社会的看法和自己在社会中的独特之处。

二、语言风格语言风格是指诗歌中的语言表达特点,这一方面涉及到李白的用词、句式、韵脚等方面,也是他创作中独具特色的方面。

1.用词李白的语言用词充满了浓郁的文化气息,他常常会引用到汉、唐、宋等诗人的诗句和用语。

在《将进酒》这首诗中,他用了“布衣服,青冥浩荡出风头”的用语,这不仅是在借用李龟年的诗句,同时也是在表达自己的豪放和洒脱。

2.句式李白的句式常常跳脱常规,采用自由韵式和自由格律;而在句式的构造上,他常常采用破格式的语言表达方式,用非常规的语言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李白 论文

李白  论文

毕业论文思路论李白诗歌的特色一、序论1、提出中心论题2、说明写作意图二、本论从李白诗歌的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和比兴手法等方面来论述,并分别举例说明。

(一)现实主义特色(1)对国家的热爱,对现实的批判李白大半生过着流浪生活,游历了全国许多名山大川,写下了大量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优美诗篇,借以表达出他那种酷爱自由、渴望解放的情怀。

曾写下了《行路难》等一系列的著名诗篇。

李白的一生有伟大的抱负,但残酷的现实使他不能让自己的才学报效国家。

胸中积了难以言说的痛苦和愤怒,愤怒出好诗,他所写下的诗被称为“秀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如《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等在诗中就阐述了现实的残酷。

(2)对理想的强烈追求如《将进酒》中“君不见长江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表达了市场诗人蔑视功名利禄,追求自己理想的豪情壮志。

(二)浪漫主义特色杜甫和他是知己,最了解他的诗,杜甫称赞他的诗说:“笔落惊风雨,诗成哭鬼神”。

(1)浪漫主义形成的原因(2)丰富的想象,喷发式的情感李白的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有丰富的想象,李白诗歌中的想象一是丰富,二是奇特。

《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李白的名篇,写的是梦境。

诗人以大胆的想象,描绘了大自然的绮丽风光和绚烂多彩的神仙境界,而这实际是诗人用以同黑暗现实相对立的一个“理想王国”。

诗中写梦醒后对梦境的议论更直接表示了他在现实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斗争精神。

他所创造的艺术境界都具有瑰奇宏廓的特点,令人叹为观止。

(3)大胆地夸张,闪耀迷离的章法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秋浦歌》)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中,“三千丈”、“三千尺”都是极度夸张,(4)形象而生动的比喻也是构成李白诗歌浪漫主义艺术特色的重要因素。

李白的诗歌中,往往通过比喻把抽象的事物化为具体的形象,如用水比喻感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赠汪伦》)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论述李白诗歌的艺术特点

论述李白诗歌的艺术特点

论述李白诗歌的艺术特点
1. 李白的诗歌那真是超级富有想象力啊!就像“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他能把庐山瀑布想象成银河从天上掉落,这是多么奇妙的联想啊!难道你读了不会惊叹吗?
2. 李白的诗歌语言多简洁明快呀!比如说“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简简单单几个字,就把美景描绘得栩栩如生,这语言驾驭能力,谁能不佩服呢?你能说这不是一种魅力吗?
3. 他的诗歌情感那叫一个浓烈!像“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充分表达了他对权贵的不屑,这是何等的豪情啊!你难道不觉得很震撼吗?
4. 李白的诗歌风格那可是变化多端啊!有时豪放如“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有时又很婉约,像“云想衣裳花想容”。

这就好像一个多变的精灵,总是给人带来惊喜,不是吗?
5. 李白的诗歌常常借助各种意象,比如“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中的明月,让诗歌充满了意境,这就像给诗歌插上了翅膀,能带我们飞到他的世界里。

这是不是特别神奇呢?
6. 还有啊,李白的诗歌具有一种永恒的魅力,千百年过去了,他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依旧能打动无数人的心。

这难道不是诗歌的伟大之处吗?总之,李白的诗歌就是一座取之不尽的宝藏,值得我们不断去探索和品味。

《花间集序》研究述论

《花间集序》研究述论

《花间集序》研究述论
《花间集序》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诗,它以一种浪漫主义的态度,描述了花间集合的美景和自然之美。

在这首诗中,李白使用了抒情的语言和豪迈的气势,来描述自己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他写道:“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这句话描述了山间的自然美景如何吸引鸟儿,而潭水的影子却能空虚地触动人类的心灵。

在这首诗的后半部分,李白还使用了许多比喻来表达他对自然的热爱。

他写道:“我来也化作烟波,去也消为风物。

”这句话比喻了李白与自然的密不可分,他的生命与自然同在。

总的来说,《花间集序》是一首充满浪漫情怀的诗,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李白咏月诗研究综述

李白咏月诗研究综述

李白咏月诗研究综述李白(701─762),唐代伟大的诗人,今天仍然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具有影响力的文学家之一。

作为历史上最伟大的唐宋诗人之一,李白受到了世界各地的追捧和赞赏,他的诗歌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赞赏。

其中,他的“咏月诗”也博得了人们的热烈讨论和深刻研究。

本文将聚焦在李白的《咏月诗》的研究上,通过文献资料的分析总结,讨论李白的“咏月诗”中所涉及的文学概念,如月诗的代表性作品、文学效果以及其独特的文学思想等内容。

一、李白的“咏月诗”及其代表性作品李白的“咏月诗”是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类诗歌,其中最著名的咏月诗作品包括《咏月夜上受降王门送别》、《望月怀远》、《望月》、《望月怨》、《望月怨古人》等。

其中《咏月夜上受降王门送别》,是李白咏月诗中最出色的作品,被人们视为“国语诗之宝”,也是朝廷受降时的胜利之诗,内容描绘了夜晚空中弯弯月影、大汉护城河、两军相遇之景,气势宏大非凡,表达了作者朝廷受降时的特殊情绪,十分动人。

另一个着名的咏月诗作品是《望月怀远》,它表现了作者对文学沉思的特殊情感,歌颂了月亮的美丽之美,与李白的精神文化思想息息相关。

二、李白“咏月诗”的文学效果李白的“咏月诗”表达出作者对历史变迁、社会风貌的悲情之情,对文学的思考、对未来的期待,在情感上表现为深厚的理性思考,细致小心的文学创作,从而获得了千古流传的文学效果。

李白的“咏月诗”在文学上具有超越时空、高超技巧、内容丰富及气势宏大的特点,道出了作者深刻的文学思想。

比如李白的《望月怀远》,以月亮表达出作者未来憧憬的心情,对文学创作和未来事业的期待,激励人们勇往直前,象征着文学探索的精神。

三、李白“咏月诗”的文学思想李白的“咏月诗”是他的一部伟大的文学创作,它体现出李白的文学思想。

一方面,李白在咏月诗中表现出强烈的审美情感,以自然美景表达出他的情怀,赞美大自然的美丽,反映出李白的审美情感和宗教信仰;另一方面,李白在诗歌中也表达出他的政治思想,像《夜上受降王门送别》这样的诗,描绘出他对政治变迁的坚守不懈,以及对朝廷受降时的心情,体现了李白的政治思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白诗歌接受述论——唐至清代
首先,界定在诗论家对李白诗歌的评价(如果综合考察历代评论及创作对李白诗歌的接受情况的话,那将浩瀚如海,学生也没有那种能力驾驭)。

其次,以朝代为线索(唐、宋、元、明、清),综述诗论家对李白诗歌的接受、评价,或尊崇或贬抑。

而学生看过的这阶段诗论家对李白诗歌的评价,多关联到杜甫,也就是唐至清的诗论家,多李杜并论。

因此,学生准备在李杜的对比中考察诗论家对李白诗歌的接受。

大概情况如下:
唐:李白在世时,声名远播。

中唐后,李杜起名,及至开始贬抑李诗(元白诗派)。

但同时,韩愈、“小李杜”却持“李杜并崇”观点。

宋:文学史上的抑李扬杜的盛时,主要在宋朝。

王安石和苏辙为代表。

而也有不少宋诗论家是推崇李白,如杨万里、陈亮等。

元:元人学唐,“近太白”,元诗学李。

明:明人宗唐,李杜并举,多推崇李白。

同时,对于李杜,有更深层次的接受:李杜二家,其才本无优劣,但工部体裁缜密,有法可寻;青莲兴会标举,非学可至。

(明胡应麟)清:对李白的接受,尊崇和贬抑并存
第三,在考察历代对李诗的接受情况后,探究历代中贬抑李诗的原因。

1、诗歌批判的主流标准儒家诗学观强调“传道”,而李诗却是感情的喷发,天真自然,不甚符合儒家诗学观。

2、李白本人思想兼包并容,不符合儒家道统理学。

3、与诗歌诗体发展有关。

李诗成就主要在乐府诗上面,但诗歌的发展确实古体诗让位于近体诗。

4、李诗难以被承传。

“李豪放而才由天授,杜混茫而性由学成”。

这就和后世的诗派尊崇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