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案例 中海油购并优尼科公司

合集下载

中海油并购优尼科失败原因分析报告

中海油并购优尼科失败原因分析报告

中海油并购优尼科失败原因分析目录中海油并购优尼科失败原因分析 (1)摘要 (3)关键词 (3)前言 (3)1.并购三方概况及参与并购的原因 (4)1.1中海油概况 (4)1.2优尼科公司概况 (4)1.3雪佛龙公司概况 (5)2.简要并购过程 (5)3.并购失败原因分析 (6)3.1政策政治阻力 (6)3.2融资方式单一 (7)3.3企业竞购时机不当 (7)3.4缺乏跨国并购经验 (8)3.5政府与国有企业之间关系不透明 (9)4.经验教训 (9)4.1关注东道国的政策,采取多种渠道增强与东道国的沟通 (9)4.2. 融资主体多元化, 灵活选择并购方式 (10)4.3. 必须选择最佳的跨国并购时机 (10)4.4.充分利用舆论媒体赢取国民支持 (11)4.5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民营化的改革 (11)4.6. 政府的鼓励和保护政策 (12)5.总结 (12)参考文献: (13)摘要本文以并购当时中国石油行业发展状况为背景,通过对中海油、优尼科和雪弗龙三方慨况、参与并购原因及过程的分析,总结出中海油并购优尼科失败的原因,并从中得出一些经验教训,为以后我国石油企业在美国的并购活动提供参考。

关键词跨国并购优尼科中海油前言我国石油资源比较丰富,但人均占有资源严重不足。

据2003年BP石油公司的统计,在103个产油国中,我国的石油可采资源总量和剩余可采储量分别居于第11位和第10位。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在真实GDP以平均每年8%~10%增长的背景下,中国石油的消费量以每年7.5%的速度增加,但是中国国的石油供应年增长率仅1.7%[1]。

我国石油企业顺应时代的浪潮,抓住机遇,实现“走出去”与企业自身做大做强协同发展,充分吸取中海油并购优尼科案例中的教训,发挥并购的协同效应,实现资源合理配置,提高资源用率,从而进一步解决目前我国石油供应紧的局面。

中海油并购优尼科便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

1.并购三方概况及参与并购的原因1.1中海油概况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简称中海油,是中国最大的石油公司之一,于1982 年在成立。

中海油跨国并购优尼科失败的教训和启示

中海油跨国并购优尼科失败的教训和启示

摘要跨国并购是并购在概念外延上的拓展,是并购在空间上的跨越国界。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并购几乎成为跨国公司经营活动的常态,跨国并购已成为FDI的主流方式。

本文以中海油跨国并购美国优尼科为主线,深入分析了中海油跨国并购的背景和动因,从跨国并购的过程中获得启示。

并且对中海油跨国并购的失败作了进一步的解析,得出政治和政策障碍,竞购时机不当,缺乏跨国并购经验以及政企间不透明关系正是其竞购失败的原因所在。

文章总结了中海油跨国并购失败的教训,指出必须采取多种渠道增强与目标公司所在国政府的沟通,选择最佳的跨国并购时机,加紧培养跨国并购人才,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民营化的改革来加强企业跨国并购的竞争力,并对其他企业走出国门开展跨国并购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跨国并购中海油优尼科AbstractCross-Border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M&A), which has led to the transnational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from home to abroad are the extension of M&A. At the background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Cross-Border M&A has become the important activity of the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 and main theme of FDI.This thesis, mainly based on the Cross-Border M&A of China National Offshore Oil Corp.(CNOOC) explains the content of this case, meanwhile, it focuses on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in Cross-Border M&A of CNOOC. Referring to a lot of parts, such as incentive of the Cross-Border M&A, target getting, target estimating etc. together with the problems arising during the course of M&A, it tries to explore the causes of the problems, further to find out some revelations of this Cross-Border M&A, and last with the aid of correlative theories to put forward some practical solution to the problems and to give some advice to Chinese Cross-Border M&A.[Key Words] M&A ;CNOOC;Unocal Corporation目录1 中海油跨国并购优尼科的背景和动因 (4)1.1中海油收购优尼科的背景 (4)1.2中海油收购优尼科的动因 (5)2 中海油跨国并购优尼科的过程和结局 (6)3 中海油跨国并购优尼科失败的原因分析 (7)3.1目标企业所在国的政治和政策障碍 (7)3.2企业选择的竞购时机不当 (8)3.3企业缺乏跨国并购经验 (9)4. 中海油跨国并购优尼科失败的教训 (10)4.1做足政治风险评估 (10)4.2选择最佳的跨国并购时机 (11)4.3学习和探索具体的操作经验和技巧 (11)5 对其他企业走出国门开展跨国并购的启示 (12)5.1启示之一: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是一条新路径 (12)5.2启示之二: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是一把双刃剑 (13)参考文献 (15)致谢 (16)中海油跨国并购优尼科失败的教训和启示近年来,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开展跨国并购已成一种趋势。

中海油海外并购案例分析(成功和失败)

中海油海外并购案例分析(成功和失败)
企业并购的相关理论 中海油实行海外并购的原因 中海油海外并购案例分析
针对两个案例给出的对策建议
中国油气公司进行海外并购的启示
跨国并购的主要类型
行业关系
横向跨国并购
纵向跨国并购
混合跨国并购
横向跨国并购是指两 个以上国家生产或销 售相同或相似产品的 企业之间的并购。目 的是扩大世界市场的 份额横向跨国并购是 跨国并购中经常采用 的形式。
世界经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石油安全的真正含义在于在世 世界油气技术突飞猛进,不断取得革命性进步,使勘探生 公司并购也是一些石油公司实现股票上市的一种有效手段。 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石油资源国为促进本国石油工业的 随着国际化程度的提高,石油公司面临的竞争压力促使石 控制目标公司往往是一些石油公司进行并购的另一主要目 界石油经济体系中获得最大的经济自主权。跨国石油公司通过 产成本大幅度下降,在跨国石油公司中科技贡献率已超过60% 。 合并一家已经公开发行股票的公司,不仅可以节省进行股票首 的。要达到控制目的,并非要购买目标公司100% 的股份,只 发展,逐步放宽或解除了对本国石油工业的垄断控制,推出一 油公司必须做出选择,即规模化 ” 。上下游一体化能够进一 各大跨国石油公司的资产重组和结构调整,是着眼于未来 跨国并购,极大地提高了跨国企业母国的国际地位,使其在世 新技术增加了全球油气的探明储量和供应量,通过降低勘探开 次上市的大笔成本,还可以通过增发股票筹集一部分资金用于 要收购比例达到51% 就足以实现控制目的。特别是对于一些股 系列对外开放政策。许多重要的石油生产国为振兴本国石油工 步强化石油公司在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强烈波动中的抗风险能力, 竞争的战略性行动¨ ,通过跨国并购,可以建立遍及全世界的 界经济体系中占据着中心地位。这些跨国公司的强势领域,也 发和加工经营成本,为石油公司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推动 新的生产投资,解决公司所面临的财务困境。中国海洋石油收 东众多且分布较为分散的公司,往往收购10% 业,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积极鼓励引进外资与对外合作, 而并购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便捷有效的手段。 ~20%就足以实 生产和经营网络。 正是这些跨国公司母国的强势领域。通过跨国并购,原来强大 了整个石油行业的革新和进步。新技术这把“双刃剑”一方面 购优尼科公司所看重的除了优尼科拥有的油气田潜能、庞大的 现控制目的。这样的低比例控股方式降低了收购方的成本,也 为外国石油公司资金和技术的介入开辟了新的合作空间。 的跨国企业更为强大,甚至成为该领域的世界霸主,从而控制 为石油业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低成本的压力, 国外市场等因素以外,有助于完成其在美国的借壳上市也是原 减少了由于股市波动而带来的风险。 了该领域,也因而使得其母国在该领域成为世界的枢纽国家, 进一步加剧了竞争。跨国石油公司以其雄厚财力和技术力量, 因之一。 从而获得了在该领域的最大经济自主权,也就获得了最大的经 充分利用地区和技术差异,在世界石油市场购买油气储量,开 济安全。 发新兴市场,促进了石油公司的跨国并购。

透析中海油并购优尼科

透析中海油并购优尼科

生产肇
18 0 6 101. 130 0 1 7 00 6 6 . 3 3 . 5( 0 6 0 , 60 . 19 0 0 5 3 7 . 9 4 , 1 2 9 3 3 8 . 6 3 2 7 8 5 06 . 1 19 6
进 口量 7 5 6 5 . 消 费嚣
】4 5 6 10M. 2 4 9 3 2 7 98 7 2 . 18 . 6 / 9 2 3 . 4 7 . 2 16 】
12 亿吨 , .3 增幅 3 .% , 4 8 对外依存度达到 4 %。 2 并且 ,中石油发展研究部主任严绪朝预测 ,到 2 4 年以后 , 00 我国的原油需求量才将进入稳定阶 段 , 2 2 年之前则是加速增长期 。我 国的石油 而 00
【 稿 日期 ]20 —3 1 收 0 60 —8
世界 上中等规模的国际化勘探开发及生产公 司。
3 .调 整资 源结 构
从储量结构来看 , 中海油现有 2 . 亿桶油当 23
【 第一作者简介 】 许
博(9 2 )女 , 18 一 , 山东聊城 人 , 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 院硕士研 究生 , 主要从事企业管理研究 。
①按美国证券交易 所的规定 , 储撼绝 大部分是不允许 公开的 . 并不 是这 储量没有落实 。 但 比如 , 优尼科在阿塞拜疆 的油 田 , 需要修 建通 过土耳其 到伊 朗港 口的管道 , 管道没投 产之 前, 不允许 登记储 量; 比如天然气 , 就 再 没有销售合 同也不能 登记储 量。天然气市 场全球 总体供大 于求 , 而优尼科公 司的 2 3 / 储量 是天然气 没有市场 , 没有销售 合同 , 就不能登记为储量 。 4 8
谓 “ 为风 暴”的干扰 , 国政 界 的反对 扼 杀 了此 人 美

中海油公司并购案例分析-新 - 副本

中海油公司并购案例分析-新 - 副本
资产已广泛分布于 澳大利亚、东南亚、非洲、里海等 海外地区。此次收购是中国企业成 功完成的最大一笔海外并购。
10
11
12
13
◆ 并购后新的董事会由中海油、尼克森现有的管理团队及加拿 大 籍独立董事组成,尼克森作为中海油的全资子公司,由总公 司副总经理李凡荣任尼克森公司董事长,Kevin Reinhart任首席 执行官,继续负责管理,他在尼克森有18年以上的工作经验。
19
对策分析
20
并购成功原因
1.国际能源环境发生了变化。
2.全球经济疲软显然有利于并购。
3.中海油收购美国优尼科公司的为中海油收购尼克森做了更好的准 备,提供了经验。
4.中国的石油企业“走出去”宏观战略。
21
22
◆ 2013.2.28 中海油收购尼克森交割签字仪式举行现场:
14
15
◆ 并购的风险与机遇
(一)并购存在的风险 1、股东大会批准的风险。中海油与尼克森签署收购协议,还需召开股东特 别大会对该协议进行表决,这意味着该笔交易仍需获得尼克森三分之二的股 东的许可。
2、政策审批风险。完成该交易面临非常多的监管障碍:由于尼克森作为全 球性能源公司,在加拿大及海外多地经营,并于加拿大和美国两地上市,因 此该交易需要美国、加拿大、美国、英国甚至欧盟等多个国家和部门的审批
3、资金风险。关于收购所需资金,中海油方面表示,拟通过现有资金资源 及外部融资等方式提供资金支持。
16
(二)并购带来的机遇
1、丰富资源储备。
截至2011年12月31日,中海油拥有约31.9亿桶油当量的净探明储量, 全年平均日净产量为90.9万桶油当量,据估算中海油当前储量仅够开采9 年。尼克森拥有9亿桶油当量的证实储量及11.22亿桶油当量的概算储量, 此次收购如果完成,中海油将增加30%的石油储量。 2、北海布伦特原油定价权、石油溢价收益。 布伦特原油价格作为全球交易的大多数品级原油的定价指标,对全球 原油价格影响巨大。布伦特基准原油是由四种北海原油构成的一篮子基准: 布伦特(Brent)、福尔蒂斯(Forties)、奥塞贝格(Oseberg)和伊科菲斯克 (Ekofisk)。这四种原油在实物市场上单独交易,其中价格最低的品种决定 一篮子的价格,从而决定布伦特基准原油的价格。按照惯例,Forties原油 价格一般都是最低的,因此其需求量左右着布伦特原油价格。而尼克森运 营的Buzzard油田恰恰是福尔蒂斯原油的最大供应方。

中海油收购尤尼斯失败分析

中海油收购尤尼斯失败分析

中海油并购优尼科失败案例2005年3月,中国三大石油和天然气生产企业之一中海油开始了与年初挂牌出售的美国优尼科公司的高层接触。

优尼科,英文名称为UnocalCorporation,是一家有一百余年历史的老牌石油企业,在美国石油天然气巨头中排位第九,近两年其市值低于同类公司20%左右。

市值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它的主产品天然气市场开拓不够,大量的已探明储量无力开发。

在中海油向优尼科提交了“无约束力报价”后,美国雪佛龙公司提出了180亿美元的报价(包括承担债务)。

由于没有竞争对手,雪佛龙很快与优尼科达成了约束性收购协议。

6月10日,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批准了这个协议。

6月23日中海油宣布以要约价185亿美元收购优尼科石油公司。

这是迄今为止,涉及金额最大的一笔中国企业海外并购。

中海油收购优尼科的理由是,优尼科所拥有的已探明石油天然气资源约70%在亚洲和里海地区。

“优尼科的资源与中海油占有的市场相结合,将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根据国际资本市场的游戏规则,在完成正式交割前任何竞争方都可以再报价。

雪佛龙公司的收购在完成交割前,还需经过反垄断法的审查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审查。

只有在美国证交会批准之后,优尼科董事会才能向其股东正式发函,30天后再由全体股东表决。

在发函前如果收到新的条件更为优厚的收购方案,仍可重议。

7月2日,中海油向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提交通知书,以便于其展开对中海油并购优尼科公司提议的审查。

7月20日,优尼科董事会决定接受雪佛龙公司加价之后的报价,并推荐给股东大会。

中海油对此深表遗憾。

据悉,由于雪佛龙提高了报价,优尼科决定维持原来推荐不变。

同日,中海油认为185亿美元的全现金报价仍然具有竞争力,优于雪佛龙现金加股票的出价,对优尼科股东而言,中海油的出价价值确定,溢价明显。

中海油表示:为了维护股东利益,公司无意提高原报价。

8月2日,中海油撤回并购优尼科报价。

中海油并购失败原因分析(1)目标企业所在国的政治和政策障碍是竞购失败的最主要原因美国、欧盟、日本等西方发达国家,虽然对外资比较开放和自由,但外资并购毕竟不同于本国企业并购,因而这些国家政府对外资并购亦有不同程度的限制,一是对外商投资领域的限制,二是对外商出资比例的限制,三是通过审批制度来规范外资。

中海油并购优尼科事件分析

中海油并购优尼科事件分析

3、石油企业国内垄断,国家为大股东。融资渠道丰 富,资金实力雄厚,使海外收购兼并成为可能。 本次中海油并购资金来源为:中海油自有资金30 余亿美元;高盛、摩根大通提供的过桥贷款30亿美 元;中国工商银行提供的过桥贷款60亿美元;中国 海洋石油总公司提供的长期次级债形式贷款45亿美 元;中海油大股东提供的次级过桥融资25亿美元 。 可见,其自有资金仅30余亿美元,而其他的融资渠 道,或多或少地占了国家大股东的光。
2作为国内能源企业,油价高企会使其利润增加。 但另一方面,作为以能源为生国内众多下游产业, 则会因为承担了高油价而出现利润减少甚至亏损的 情况。不过,这一问题同样可以因为国内能源企业 所掌控的石油资源的增加而得到缓解。由于国内能 源企业是国有控股公司,国家作为企业的大股东, 可以采取制定较国际油价低的国内油价方式,让国 内能源企业以较低的价格向相关企业供油,从而保 持国内经济发展的平衡性。 近两三年以来,中国三大石油公司加快了其步 伐,海外四处寻油。而采用资本运作,通过并购方 式,获得资源和渠道,是一种快捷而有效途径。事 实上,油气作为一种战略资源,并不是很轻易就能 获取的。
2、选择最佳的跨国并购时机
跨国并购往往会引起很大的经济震动和社会震动,因此, 需要采取灵活的策略。在并购目标公司时,可以采取渐 进的方式,先以合资或合作的方式,树立起良好的企业 形象,待该国政治风向偏松时,再考虑并购问题;也可 以先不全资并购,而是控股性并购或接近于控股性并购, 待条件成熟后再进一步并购;还可以利用目标公司所在 国的一家合资企业作为跨国并购的代理者,以避免东道 国政府或当地政府干预。与此同时,中国企业进入目标 公司的所在国之前,对所在国法律环境应该有一个详细 了解。
中海油跨国并购优尼科失败的原因分析

中海油案例中国海外资源并购之路

中海油案例中国海外资源并购之路

120中海油案例中国海外资源并购之路2005-8-23中海油收购优尼科2005年6月,中海油向美国石油公司优尼科提交了185亿美元的收购报价,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于1982年成立,具有在中国对外合作海区内进行石油勘探、开发、生产和销售的专营权,全面负责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业务。

20多年来,公司通过坚持对外合作与自营并举和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原则,使中国海上石油年产量从不足10万吨跃升到2000多万吨(油当量),取得了高速高效发展的成绩。

进入20世纪90年代,总公司启动了下游的石化和化肥项目,并在海外获得了发展。

中国海油连续多年经营效绩显著,2004年,中国海油的产量持续增长,年油气总产量达到3648万吨油当量,比2003年增长312万吨,增幅9%。

全年共实现销售收入709.2亿元人民币,利润242.2亿元人民币,上缴税金120.9亿元人民币,分别比上年度增长32%、62%和80%。

截至2rf04年底,公司总资产增至1532.6亿元人民币,净资产达830.6亿元人民币。

中国海油良好的发展业绩赢得了资本市场的充分肯定,国际权威资信评定机构标准普尔及穆迪分别给予公司BBB+和A2的评级,均等同于中国主权评级,这也是中国公司目前所获得的最高外部权威机构评级。

优尼科石油公司(Unocal Corporation)是一家以上游原油和天然气勘探开发为主的公司,总部设在美国加州,距今已有115年的历史,员工数量为6600人左右。

经过100多年的发展,优尼科目前业务包括北美和国际原油及天然气开采,物探、天然气及管网建设、贸易、采矿,及房地产等业务。

其中上游业务是优尼科公司的主营业务。

目前,优尼科的油气业务主要分布国家和地区:亚洲(泰国、印尼、缅甸、阿塞拜疆的里海和孟加拉),北美(墨西哥湾、美国的德克萨斯州、新墨西哥州、阿拉斯加和加拿大),欧洲(荷兰),非洲(刚果民主共和国)。

截至2004年底,优尼科被证实的储量为18亿桶油当量,其中亚洲储量占56%,美国占26%,加拿大占6%,其他国家与地区为12%,其在全球范围内日油气产量为41.1万桶油当量,其中亚洲占54%,美国占33%,加拿大占7%,其他国家与地区为6%。

中海油收购案例分析(精)

中海油收购案例分析(精)

【案例启示】 企业从事国际营销活动中的政治风险,除了中海油
案例中的涉及主权国家安全和经济安全的法律化政治风 险,还有战争、内乱等引起投资国政治环境的动荡、权 力阶层的更迭、国际恐怖主义的风险等等。因此,企业 在开展跨国营销活动时,要密切考察收集信息,分析企 业所在外国的法律环境和政治环境,对其中潜在的不确 定因素进行评估,衡量这些政治风险对企业经营的影响 程度,及时监控和防范政治风险。
中海油收购案例分析 彭卓
பைடு நூலகம் 【案例分析】 中海油计划收购排名美国第九位的石油公司尤尼科本来只是一个
简单的商业并购项目,全球经济化过程中,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 和跨国公司的形成就是全球化的产物,中国企业要利用全球化的机会, 通过海外并购和直接投资进入跨国公司全球生产体系,从而在国际市 场上寻找更加有利的投资区位和资源优势,这是企业开展国际营销活 动的必然趋势。但是,无论在何类国家投资,企业在海外并购中面临 的首要风险是法律化的政治风险,这种政治风险会直接影响企业能否 在他国顺利从事国际营销活动。
谢谢观赏

中海油并购美国优尼科案的研究

中海油并购美国优尼科案的研究

内容摘要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经济将加速融入全球经济,外资并购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将进一步突显。

美国是全球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之一。

外国投资在大多数领域享受国民待遇。

但对于事关国家安全重大利益的外国投资,则采取较为严格的审查措施,形成了一整套国家安全审查制度。

借鉴美国的相关法律制度,完善我国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审查的法律体系,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部分介绍了中国海洋石油集团公司并购美国优尼科公司案的过程及其失败,指出本案的核心法律焦点是国家安全审查制度。

第二部分研究了美国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审查制度:美国国家安全审查的发展、审查的机构和程序。

然后分析了在中海油并购案中涉及到的美国国家安全法规及其演变。

第三部分探讨了美国制度对构建我国海外并购制度的启示:尊重各国的法制,同时加快制订我国具体规范以引导海外并购;加强海外并购的行政管理(包括对并购主体和并购可行性报告的审批)。

第四部分探究了美国制度对完善我国外资并购制度的借鉴。

根据美国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审查制度和我国目前外资并购中对国家安全审查的缺失,作者从审查的机构、程序及标准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关键词:中海油海外并购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审查AbstractThe United States is one of the countries which attract a great deal of foreign investment for many years and grants most foreign investors National Treatment. The United States has traditionally welcome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and provided foreign investors fair,equitable and nondiscriminatory treatment with few limited exceptions designed to protect national security. After China's entry of WTO, foreign acquisitions of Chinese corporations would take an increasing place in FDI of China. It should be quite important to establish systemic law and regulations on foreign acquisitions to prohibit any foreign Acquisition, merger or takeover of a China's corporation that is determined to threaten the national security of China while maintaining the credibility of our open investment policy and preserving the confidence of foreign investors.The first Part deals with one M&A case,namely the China Sea Petroleum Group’s failure of M&A in America. This part mostly narrates two problems: Firstly the process of the China Sea petroleum group’s failure of M&A in America; secondly analyze the case and make a conclusion. It’s important to build a systemic law and regulations on the national security of China.The second Part deals with the systemic law and regulation on protecting national security in America. Firstly, we talk about why national security is built in American. Secondly,we introduce the content of national security system. Finally, we discuss how The Exon-Florio provision appear and other law or regulation on national security. This Part is foundation of following Parts.The third part discusses on revelation in building our own systemic law from American law. There are two ways: one is to build law to guide investment; the other is to strength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The fourth part deals with the national security law of foreign M&A in China. we introduce some laws about national security of foreignM&A in China and we analyze our weakness in this field and we need to learn from other country. Then, we deals with how to establish our own systemic law and regulations on foreign acquisitions to prohibit any foreign acquisition,merger or takeover of a China’s corporation that is determined to threaten the national security of China. Our systemic law and regulations on national security in foreign investment can learn from these law or procedure in America. This part will give some useful advice in the end.Key words:China Sea petroleum group; Overseas M&A;Foreign M&A; National Security目录引言 (1)一、案情与法律焦点 (2)(一)案情 (2)(二)法律焦点 (3)二、美国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审查制度 (5)(一)起源 (5)(二)审查制度的内容 (6)(三)本案所涉及的制度及其发展 (10)(四)小结 (16)三、美国制度对构建我国海外并购制度的启示 (18)(一)制订具体规范引导海外并购 (18)(二)加强海外并购的行政管理 (19)四、美国制度对完善我国外资并购制度的借鉴 (21)(一)国家安全审查的机构 (22)(二)国家安全审查的程序 (23)(三)国家安全审查的标准 (23)结语 (25)参考文献 (26)引言2005年6月23日,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宣布以185亿美元报价参加优尼科石油公司竞购。

中海油并购优尼科案例研究

中海油并购优尼科案例研究
雪佛龙精心打造“政治门”
分析傅玉成的“想不到”
其他原因
可能的泄密:从初步洽谈(2004年12月26日)到《金融时报》2005年1月7日的首次报道,中间只有10天的 时间。无论是中海油还是优尼科高管泄露了此项信息,都增加了中海油收购的难度;而且,中海油在并购过程中有名为“中海油以贯彻国家的能源战略为己任”的内部讲话视频外泄,成为美国政客手中的把柄。
优尼科的优势
优尼科目前业务包括北美和国际原油及天然气开采,物探、天然气及管网建设、贸易、采矿,及房地产等业务。优尼科公司在美国石油天然气巨头中排位第九,近两年其市值低于同类公司20%左右。市值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它的主产品天然气市场开拓不够,大量的已探明储量无力开发。 什么出资方式? 中海油选择的是全额现金出资方式;雪佛龙公司则为现金加股票的综合出资方式,即给予每股优尼科公司股票27.60美元现金和0.618股雪佛龙公司股票。
香港某证券公司能源分析员认为:
上海源复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认为:
此次收购更多地包含我国能源战略的期待,才不可避免地导致了美国政界的持续介入。因为美国在海外能源战略方面就颇具侵略性,对国内能源领域更是掌控颇严。当中海油的触角从印尼伸到加拿大,现在竟然登陆美国本土,这无异于“与虎谋皮”,政界激烈反对也就不足为奇了。 不过,并购北美石油公司仍然有意义,因为极端的情况下,以目前军事科技的发展现状,国内资产和海外资产的安全度并没有太大差别。
内部沟通不足:2005年3月30日,中海油的独立董事表示对此项收购的质疑,使中海油不得不额外用两到三个月的时间说服独立董事,以至于错过了 “最佳”收购时机,而雪佛龙则趁机发起收购。
如果仅仅从公司收益角度考虑,中海油收购优尼科似乎很难说得通。优尼科现在的年回报率为7.3%,中海油的被期望的股本回报率则为11%。2004年中海油的净现金为50亿元人民币。如果并购成功,则变成净负债1000亿元人民币,净负债与股本的比值高达250%。原来中海油赚100元,只需拿出2元钱还贷款利息,而并购后利息支出将高达25元。 收购很大程度上不是“商业化的决定”,而是出于国家能源战略的“策略性考量”。国家更看重的是石油的战略价值,这跟中国极力争取俄中石油管道“安大线”、增加中亚等地石油供应等一脉相承。也正因为如此,中海油才能得到数量巨大的优惠银行贷款,也才能从母公司得到支援。 实际上保障石油运输线比收购海外石油资产更重要,因为在极端的情况下,海外石油很难回运。建议国家应把海外收购的重点放在更有把握的中亚等地。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失败案例报告二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失败案例报告二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失败案例(二)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失败案例案例1:中海油跨国并购优尼科失败的教训和启示1.1中海油公司简介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China National Offshore Oil Corporation, CNOOC,简称中国海油)是1982年2月15日成立的国家石油公司。

中国海油是中国最大的国家石油公司之一,是中国海上石油和天然气的最大生产者。

注册资本949亿元人民币,总部位于北京,现有员工6.85万人。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负责在中国海域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天然气资源。

公司主要从事油气勘探开发的上游业务、中下游业务、专业技术服务、后勤服务和金融业务。

目前控股或全资拥有一家独立油气勘探生产公司、一家研究中心、一家化学公司、一家油气开发公司、二家专业技术服务公司、五家基地公司、一家财务公司、一家信托投资公司,与壳牌公司合营一家石油化工公司。

近年来,通过改革重组、资本运营、海外并购、上下游一体化等战略的成功实施,企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综合竞争实力不断增强,逐渐树立起精干高效的国际石油公司形象。

2005年全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888.8亿元,利润总额387.7亿元,纳税174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25.3%、60.1%和43.9%。

总资产达到1914.4亿元,净资产1054.7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24.9%、27.0%。

1.2优尼科石油公司简介优尼科(Unocal Corporation)是美国第九大石油公司,在纽约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UCL)。

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优尼科公司在亚洲的印度尼西亚、泰国、孟加拉国等地都有石油和天然气开采资产和项目。

近年来由于经营不善等原因导致连年亏损,并申请破产,挂牌出售。

其在北美洲的墨西哥湾、得克萨斯,以及亚洲的印度尼西亚、泰国、缅甸和孟加拉国等地都有石油和天然气开采资产和项目。

业内人士认为,优尼科连年亏损,并曾经向美国政府申请破产,因此处在一个非卖不可的境地。

中海油并购尤尼科案例分析

中海油并购尤尼科案例分析

中海油并购尤尼科案例分析并购企业一一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以下简称中海油)。

该企业成立于1982年,主要从事我国海洋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目前是我国三大石油公司之一。

目标企业一一尤尼科公司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是美国第九大石油公司,主要以原油和天然气勘探开发为主,其在美国的墨西哥湾和亚洲的印度尼西亚等地都有石油和天然气开采项目。

截止到中海油收购前夕,尤尼科公司的总资产达到131亿美元。

2005年初,尤尼科公司由于经营不善准备挂牌出售,这让一直致力于海外扩张的中海油看到契机。

在尤尼科公司挂牌后的15日,中海油宣布计划以130亿美元对尤尼科进行收购,并向尤尼科提交了“无约束力报价”的收购要约。

然而, 随着全球股市的上涨,尤尼科股价也不断创出新高,中海油内部对这次收购价格产生了分歧,并延长了正式发出收购要约的时间。

随后,美国第一大石油公司一雪佛龙公司宣布以160亿美元收购尤尼科(同时接受其16亿美元的负债)。

由于雪佛龙提高了报价,中海油陷入了非常被动的境地,不得不提高报价,重新发出185亿美元的新收购要约。

7月20日,尤尼科董事会决定接受雪佛龙公司和中海油的要约报价,并推荐给股东大会。

7月30日,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宣布对中海油的收购计划启动国家安全审查程序。

8月4日,中海油正式对外宣布撤回对尤尼科公司的收购要约。

分析:在这次并购中尤尼科公司丧失了更高收购收入的机会,并面临着大量裁员和公司资产分割的后果,但美国政府仍然以能源安全的理由干涉这次收购。

根据美国2005年新颁布的《国家能源法》第125条附加条款规定,“美国能源部必须与国土安全部、国防部协调一致调查收购企业所在国的经济成长、军备扩充、能源需求以及在世界各地争取油源的行动,由此来决定收购企业所在国围绕能源安全的活动是否对美国经济和国家安全造成了负面影响。

”美国能源部、国土安全部、国防部有为期4个月的调查期限,并于调查之后3个星期内作出决定。

该项立法将中海油置于巨大困境之中,一是过长的调查期限,将使中海油失去并购的主动权。

中海油并购尤尼科

中海油并购尤尼科

中海油是1982年成立的中国第三大国家石油公司,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其负责在中国海域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及天然气资源。

中海油是国务院直属特大型企业,注册资本500亿元人民币,是中国海上石油和天然气的最大生产商。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中海油已成长为全球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气勘探与生产企业之一。

尤尼科是美国排名第九的石油公司,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其在美国的德克萨斯州、北美洲的墨西哥湾,以及亚洲的印度尼西亚、泰国、缅甸和孟加拉国等地都有石油和天然气开采资产和项目,公司2005年的市值约为117亿美元。

但是,这样一家老牌公司,由于经营不善,连年亏损,已向美国政府申请破产,因此处在一个非卖不可的境地。

实际上尤尼科早就被国际买家列为并购目标,而尤尼科选择在国际油气价格偏高的时候出手油气资产不失为良机。

2005年4月,美国的另一家大型石油企业雪弗龙公司以165亿美元的价格向尤尼科公司发出并购要约。

由于中海油十分看重尤尼科现有油田的潜能以及庞大的国外市场,并希望以此来完成在美国的“借壳上市”,因此经过慎重调研,并报经中国国务院主管部门批准,于2005年6月23日以高出雪弗龙公司20亿美元的报价发出竞购要约,以期一举夺标。

值得一提的是,在雪弗龙公司总计165亿美元的报价中,25%是现金支付,其余通过增发新股来支付,而中海油的报价为全现金并购,条件明显优于雪弗龙公司。

尽管中海油对于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作了充分的准备,但问题还是比想象的更加复杂。

2005年6月28日,美国财政部长斯诺表示:美国将基于国家安全方面的原因对该交易进行审查。

紧接着,6月30日,美国众议院以333票对92票通过第344号决议,禁止财政部“推荐批准”中海油的交易。

在以398票对15票同时通过的另一个不具约束力的决议中,众议院表达了对该交易可能削弱美国国家安全的忧虑,并要求布什总统对该交易进行审查。

7月1日,中海油主动提议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对该交易进行提前审查,并重申该并购对美国国家安全不构成任何实质性威胁。

中海油竞购优尼科失败的原因及其教训

中海油竞购优尼科失败的原因及其教训
观! " # $
中海油竞购优尼科失败的原因及其教训
单 宝 (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
中国海洋石油公司 ( 简称中海 油)并购美国第九大石油公司—— — 优尼科( 公司案, 一度成为 -./012 ) 人们关注的焦点。这次跨国并购案 虽然已经尘埃落定了,但带给人们 的思考却始终没有停止:中海油并 购优尼科失败的原因是什么?这一 跨国并购有哪些教训及启示?
竞购的加码日趋激烈,雪佛龙使出 浑身解数,甚至不惜冒毁掉商誉之 险而打政治牌, 发动美国 3% 余位国 会议员向布什总统递交公开信, 以 国家安全和能源安全名义,要求政 府对中海油的并购计划进行严格审 查。 雪佛龙打出的政治牌, 紧紧抓住 并且放大了美国人的忧虑。与此不 同的是,中海油的种种努力和友好 姿态却被人误解至深。 在客观上, 一 个经济大国的崛起,显然是现有国 际格局中的既得利益国家所不愿看 到的。
!"#
)( 采取多种渠道增强与目标公
司所在国政府的沟通 这次中海油竞购优尼科失败 的最主要原因是迫于政治压力。首 先必须指出, 美国国会的动作是将 经济政治化, 公然违背了国际贸易 的基本规则。虽然布什政府在处理 此事时非常谨慎, 但从国会投票的 结果看, 以“ 中国威胁论” 为背景的 立场显然占了上风。这必然导致美 国一些防范中国、抑制中国的策 略, 也自然会在中国引起反美的民 族主义情绪。不过, 从中国发展的 立场上看, 中国正在崛起已经不仅 仅是一个是非问题, 而是一个现实 问题。从中国的利益看, 软化这种 立场, 而不是强化这种立场、 或与 之正面冲突, 可能才是和平崛起的 基本战略。 中国企业“ 走出去” 跨国并 购 , 应尽可能采取多种渠道增强与目标 公司所在国政府的沟通。 比如, 外交 渠道、两国的民间友好机构或在目 标公司所在国的有影响力政治人物 牵线搭桥等,取得目标公司所在国 政府的理解和支持,并尽可能在社 会就业方面适应当地政府的要求, 同时争取目标公司的友好合作, 使 当地政府从工业发展及社会发展出 发,给予跨国并购方以宽松的政治 环境。

中海油公司并购案例分析

中海油公司并购案例分析

收购概况: 它在多伦多和纽交所上
• 法律支持
组财行市页西拥规织务业,岩哥有油森它气湾一气结状分做拥,及定资23构 况 析..有还尼储源了全中加在日量。更三球海拿北利的好、经油大海亚深的收油、等海济收准砂墨地常购疲购、备尼软美,克内 环显国在总外提森然优部 境国计,供—中有尼内2中了—海3利科外.海外经成油6于公拥油亿验境部功的并司有油桶。案海环购的油气油例外。为气资当5中净产3量5海探已.。7油明广除万••收可泛中吨政购采分国油策尼中加美储布近当宽克国拿国量于海量松大;
小组成员
• XXX:亮点分析,资料收集 • XXX:案例分析,PPT制作 • XXX:案例分析,查阅资料 • XXX :PPT制作,成果展示
感谢下 载
中海油公司并购案例分析
China National Offshore Oil Cor poration
Contents
经济一自、主世中权界海油并购动因 国际地位
经济一体
通过跨
化二,、石失油败案例分析
国并购,极
安全的真
大地提高了
正三含、义成在功案例分析
跨国企业母
于 石四在 油、世 经启界济示(亮点)与对策分国位析的,国使际其地在
• 至此,这场长达8老个牌月石之油久企、业中碍。国迄今为止涉及金额最多、规模最
大的海外竞购,最终以中海油的主动退出而告终
失败但正确 中海油急流勇退是明智之

“退出竞购对中海油来说是好事。”
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说,“中海油没
有必要为政治因素多花钱,仍可以从其他地方
寻找资源。”
中海油最后放弃收购是认识到提价
体系中获
世界经济体
得最大的
系中占据着
经济自主

中海油收购案始末

中海油收购案始末

• 中海油报的67美元同雪佛龙的63.1美元之 间,虽有4块钱的差价,但这一差价尚不足 以补偿“政治风险”和“时间成本”。 • 中海油在公司内部第二次召开“收购优尼 科项目通报会”。 • 会上,傅成玉带着遗憾地语气说:“从现 在来看,事情的结局基本就这么定了,改 变的可能性估计不大。”
第五阶段:全身而退
第三阶段:卧薪尝胆
4月4日-6月23日
• 3月30日,是按照约定由中海油向优尼科提 交准确报价的最后期限。然而,由于中海 油独立董事的犹疑,这一天召开的决定报 价的董事会不欢而散。 • 4月4日,美国第二大石油公司雪佛龙横刀 夺爱,宣布以25%的现金(65亿美元)、75% 的股票(1.03股雪佛龙股票换1股优尼科股 票)收购优尼科公司。
2月28日-4月4日
• 2005年2月28日,“誓师大会”在中国海洋 石油大厦举行。 • 3月7日,中海油决定向优尼科提出一个每 股59-62美元的报价区间。该报价属于意向 性报价,不具有约束性。 • 中海油这次报价的另一个目的在于“刺探” 优尼科的心理预期价位。
• 3月10日,优尼科董事会接受了中海油的非 约束性报价,允许中海油进行“确认性” 尽职调查。时间为2周半。 • 三天后,也就是3月13日,优尼科高层奔赴 北京进行谈判 。 • 尽职调查结束后,中海油收购项目组最终 确定了优尼科公司的估值范围——51.967.7美元/股。
7月20日-8月2日
• 8月2日,中海油宣布撤回对优尼科的收购 要约。此时,距离8月10日优尼科董事会最 后投票决定“谁是赢家”还有8天的时间。 • 宣布退出当天,中海油股票上涨了5.6%。 事实上,自6月23日开始,到8月10日,仅 仅一个多月的时间,中海油市值就上涨30% 以上,从220亿增长到300亿美元。 • 中海油没有赢得结果,但赢得了过程。

高级财务管理案例

高级财务管理案例

从经营战略上讲,加州联合是有的资产和雪佛龙在亚洲、 从经营战略上讲,加州联合是有的资产和雪佛龙在亚洲、厉害以及墨西 哥湾的 资产犹如 天作之合。雪佛龙在运营表现已经无需证明, 天作之合。雪佛龙在运营表现已经无需证明,并且有能力运用财力和技 术资源来充分挖掘加州联合石油资产的价值, 术资源来充分挖掘加州联合石油资产的价值, 向美国和全球市场提供更多的能源。另外, 向美国和全球市场提供更多的能源。另外,雪佛龙与加州联合时候在企 业文化方面也是水乳交融,我们都深深根植于加州的产油地带。 业文化方面也是水乳交融,我们都深深根植于加州的产油地带。 作为全美最大的海外投资商之一,雪佛龙积极支持自由、 作为全美最大的海外投资商之一,雪佛龙积极支持自由、公开贸易的准 但有必要指出的是,我们认为贸易应该建立在公正和公平的基础上。 则。但有必要指出的是,我们认为贸易应该建立在公正和公平的基础上。 从法律的角度来讲, 从法律的角度来讲,无论是哪个国家提供的政府补贴都不应在竞购贸易 中有立足之地,因为它扭曲了市场的实际情况,让商业企业处于劣势, 中有立足之地,因为它扭曲了市场的实际情况,让商业企业处于劣势, 还导致无法从补贴中受益的企业的投资者利益受损。 还导致无法从补贴中受益的企业的投资者利益受损。
(2)优尼科公司 ) 优尼科是有公司是一家以上游原油和天然气勘探开发为主的公司, 优尼科是有公司是一家以上游原油和天然气勘探开发为主的公司, 总部设在美国加州,距今已有115年的历史,员工数量为 年的历史, 人左右。 总部设在美国加州,距今已有 年的历史 员工数量为6600人左右。 人左右 经过100多年的发展,优尼科目前业务包括北美和国际原油及天然气开 多年的发展, 经过 多年的发展 物探,天然气及管网建设,贸易、采矿以及房地产等。 采,物探,天然气及管网建设,贸易、采矿以及房地产等。 优尼科的油气业务主要分布国家和地区如下: 优尼科的油气业务主要分布国家和地区如下: 亚洲:泰国、印尼、缅甸、阿塞拜疆(里海)和孟加拉; 亚洲:泰国、印尼、缅甸、阿塞拜疆(里海)和孟加拉; 北美洲:墨西哥湾、美国(德克萨斯州、新墨西哥、阿拉斯加) 北美洲:墨西哥湾、美国(德克萨斯州、新墨西哥、阿拉斯加)和 加拿大; 加拿大; 欧洲:荷兰; 欧洲:荷兰; 非洲: 非洲:刚果民主共和国 截至2004年底,优尼科被证实的储量为 亿桶油当量,其中亚洲 年底, 亿桶油当量, 截至 年底 优尼科被证实的储量为18亿桶油当量 储量占56%,美国 储量占 ,美国26%,加拿大 ,其他国家与地区为 ,加拿大6%,其他国家与地区为12%,其在全 , 球范围内日油气产量为41.1万桶油当量,其中亚洲占 万桶油当量, 球范围内日油气产量为 万桶油当量 其中亚洲占54%,美国 ,美国33%, , 加拿大7%,其他国家与地区为6%. 加拿大 ,其他国家与地区为 公司总收入为82.04亿美元,净利润为 亿美元, 亿美元, 公司总收入为 亿美元 净利润为12.08亿美元,公司总资产 亿美元 亿美元. 达131亿美元 亿美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曲折之路: 根据国际资本市场的游戏规则,在完成正式交割前任何竞争方都可以再 报价。只有在美国证交会批准之后,优尼科董事会才能向其股东正式发函, 30天后再由全体股东表决。在发函前如果收到新的条件更为优厚的收购方案, 仍可重议。 中海油宣布收购优尼科的当天,标准普尔考虑到该集团激进的融资规模 超出了当时评级水平的财务比率范围,将中海油及其子公司的评级列入了负 面的信用观察。 中海油报价后的第一天,美国国会能源商业委员会主席致信布什,表示 了对中海油收购优尼科的担忧,称其对美国能源和安全构成明显威胁,要求 政府确保美国能源资产不出售中国。 随后出现的一系列阻碍,让中海油的海外收购之路举步维艰......
并购各方的背景资料
(1)中海油 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是中国海立,2001年2月27日和28日分别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联合交易所挂牌上 市。2001年7月,股票入选恒生指数成分股。中海油集团是中国最大的海上石油和天 然气生产商,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独立油气勘探及生产集团之一。公司主要业务为勘 探,开发,生产和销售海上石油和天然气。 截止2004年12月31日,中海油公司拥有净探明储量约22亿桶油当量,全年平均 日产量达382513桶油当量,集团拥有员工2524名,总资产约为941亿人民币。 (2)优尼科公司 优尼科石油公司是一家以上游原油和天然气勘探开发为主的公司,总部设在美国 加州,距今已有115年历史。优尼科目前业务包括北美和国际原油及天然气开发,物 探,天然气及管网建设,贸易,采矿以及房地产等。其中上游业务是优尼科公司的 主营业务。优尼科公司在美国石油天然气巨头中位居第九,近两年其市值低于同类 公司的20%左右。截止2004年底,公司总收入为82.04美元,净利润为12.08亿美元, 公司总资产达131亿美元。
思考题
第一题: 中海油: 回顾整个竞购过程,中海油此番完全是用美国人的规则在和美国人做生意,整 个竞购过程是严谨的,从分析到估值,再到定价。为确保竞购成功,中海油聘请华 尔街的多家中介携手上阵。前美中商会主席罗伯特·卡普也发表评论认为,中国人 正在学习美国人的方式做事。但临时抱佛脚,仅为一次竞购去传播自己的企业形象, 是无法获得事半功倍的绩效。 我们认为战术上最失缺的是未能够与美国政府取得充分的沟通与合作。 雪佛龙: 本部设在美国加州旧金山的雪佛龙,是世界十大石油公司之一,美国第二大石 油公司,公司的实力不言而喻。雪佛龙并没有采取大动作竞购,只是在贴合美国各 方利益的前提下“推波助澜”,以及优尼科接受其加价之后的报价,将中海油渐渐 逼退。 雪佛龙在声明中强调,中海油的收购是充满变数和高度不确定性的,而自己却 可以再4周内完成交易。再者,雪佛龙提出了至关重要的一点,如果选择与中海油 合作,这起收购案仍然会面临复杂而且前景难料的政府审批。
第八章
案例
中海油购并优尼科公司
组员:刘俊 罗强 严蓉 吴昊阳 钟婷 主讲:王冰川
案例背景
开战在即: 2004年12月26日,中海油董事长傅成玉飞往美国洛杉矶与美国 联合石油公司(即优尼科公司)首席执行官Charles Williamson会晤, 双方就中海油收购优尼科一事,交换了意见,展开初步商谈。由此, 中海油正式踏上优尼科并购之路。 2005年1月7日,英国《金融时报》曝光了“中国公司有史以来金 额最大,最重要的一次海外并购”。国内外媒体开始纷纷跟踪报道。 2005年4月4日,在中海油向优尼科提交了“无约束力报价”后, 美国雪佛龙公司提出了164亿美元的报价以及承担债务16亿美元。由 于没有竞争对手,雪佛龙很快与优尼科达成了约束性收购协议,6月 10日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批准该协议。与此同时,中海油23日宣布以 每股67美元,总价185亿美元要约收购优尼科。
折返回程: 8月1日,机构股东服务公司称,已经认可雪佛龙公司计划以175亿美 元收购优尼科公司,中海油收购一事因此具有高度不确定性。中海油收购 的不确定性来自于美国和中国香港管理机构的相关问题,并且涉及美国国 内政治上的反对。 尽管中海油以每股67美元的价格进行收购,而雪佛龙的报价只有64美 元,但是机构股东服务公司指出,若中海油收购要求有六个月的时间得以 批准,那么3美元的溢价将会下降到1.38美元。机构股东服务公司认为,中 海油需要等待的时间也许会超过六个月,中海油的收购可能会面临更多的 障碍。 8月2日,中海油撤回并购优尼科的报价。
谢谢各位 敬请批评指教。
思考题
第二题: 目标企业所在国的政治和政策障碍,是这次中海油公司并购美国优尼科 公司失败的最主要原因。西方发达国家,虽然对外资比较开放和自由,但外 资并购毕竟不同于本国企业并购,因而这些国家政府对外资并购亦有不同程 度的限制,一是对外商投资领域的限制,二是对外商出资比例的限制,三是 通过审批制度来规范外资。中海油竞购优尼科是中国企业涉及金额最多、影 响最大的海外收购大战,其遇到政治压力不可小视。一桩本来对收购双方双 赢的商业收购案,由于夹杂了大量微妙的政治思维和意识形态而被扭曲。 美国国会担心或反对的理由是:(1)中国对石油的依赖与日俱增,国有控 股的中海油如果收购了优尼科。那么优尼科的石油资源将优先输送给石油饥 渴的中国;(2)中海油有l/3的并购资金来自中国政府的低息或无息贷款,相 当于政府补贴,属不公平竞争;(3)在优尼科拥有的石油勘探、生产和提炼技 术中,有些可用于军事,而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4)中国国有控股的石油公 司在伊朗、苏丹这些地方都很活跃,一旦收购完成,这些可用于军事的技术, 有可能会出口到这些受美国贸易制裁的国家。
除以上,我们认为还有两点:
其一,亚洲油气战略目标推迟实现。从战略布局上看,亚洲是中 海油产业版图上的重要地区。此前,它已从西班牙R ep so1公司、 BP手里收购了在印尼的部分油田。而此次若竞购成功的话,将无疑 使自己在这个地区的竞争优势被较大提升。因为优尼科在泰国、印尼、 孟加拉国等亚洲国家拥有良好的油气区块资源。 其二,竞购时间拖延太长也是弊端。此次中海油发出要约是在优 尼科与雪佛龙达成初步并购协议之后,当下国际油价早已飙升至每桶 60美元的高位。而在大众对石油价格敏感度最高之时,雪佛龙的“忽 悠”很容易让美国议员杀将出来“挡路”。而中海油若赶在雪佛龙4 月行动前后果断出手,美国的政客可能没有时间和舆论环境把这桩商 业收购炒作成政治事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