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教师用书:章末整合提升 (4)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教师用书
贫血。
2.镁是合成叶绿素的主要原料之一,当镁缺少时,叶绿素的合成受到影响,从而影响光合作用。
五、旁栏思考题(课本P36)1.补充碘,预防大脖子病。
2.不同种类的细胞中化合物的种类有差别。
各种化合物的含量也不相同。
六、练习(课本P36)(一)基础题1.C(水是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细胞的含水量一般都在60%以上)2.A(自由水是细胞内的良好溶剂,许多物质溶解在这部分水中)3.D(Pb是重金属,在体内会引起蛋白质的变性,是有害的物质)(二)拓展题:质量分数为0.9%的氯化钠溶液的浓度,正是人体细胞所处液体环境的浓度,所以叫生理盐水。
当人体需要补充盐溶液或输入药物时,应输入生理盐水或用生理盐水作为药物溶剂,以保证人体细胞的生活环境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第二章自我检测(课本P38)一、判断题1.√(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里都能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为细胞所特有) 2.×(能够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能源物质主要有糖类、脂质、蛋白质等,而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不是能源物质)3.×(细胞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4.√(蛋白质在细胞中承担的功能多种多样。
结构蛋白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重要物质,蛋白质还有催化作用、运输作用、传递信息、调节机体生命活动、免疫功能等。
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5.×(核酸包括DNA和RNA两种类型。
DNA主要存在细胞核内,RNA主要存在细胞质中) 6.×(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参与血脂的运输。
胆固醇含量过高才对生物体有害)画概念图完成下面有关蛋白质分子的概念图二、知识迁移自由水,结合水,自由水。
三、技能应用提示:20种氨基酸在形成肽链时可以有不同的序列,这是肽链形式多样的主要原因。
用数学的排列组合方式可以解释,假若一段只有20个氨基酸的肽链,那么由于不同的排列组合可以形成的肽链形式就有2020种之多。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4章免疫调节章末总结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第4章免疫调节章末总结知识网络构建必备知识回顾见学用66页1.免疫系统的组成(1)免疫器官骨髓:造血器官,也是各种免疫细胞的①发生地,是B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胸腺:是T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
扁桃体、淋巴结、脾:内含多种免疫细胞。
(2)免疫细胞:各种白细胞,如②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等。
(3)免疫活性物质:指由③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并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如抗体、溶菌酶、细胞因子。
2.免疫系统的功能(1)免疫防御:指机体排除④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防护作用。
(2)免疫自稳:指机体清除⑤衰老或损伤的细胞,进行自身调节,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功能。
(3)免疫监视:指机体识别和清除⑥突变的细胞,防止⑦肿瘤发生的功能。
3.特异性免疫(1)体液免疫Ⅰ.B细胞的活化需要⑧两个信号的刺激,此外还需要⑨细胞因子的作用,细胞因子能促进B细胞的⑩分裂、分化过程。
Ⅱ.与初次免疫相比,二次免疫反应快、反应强烈,能在抗原侵入但尚未导致机体患病之前就将它们消灭。
初次免疫浆细胞只来自B细胞的分化,二次免疫浆细胞除来自B细胞的分化外,⑪记忆细胞也能增殖分化出更多的浆细胞。
(2)细胞免疫:当某些病原体(如⑫病毒、胞内寄生菌等)进入细胞内部后,就需要细胞免疫发挥作用。
结果:活化后的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并裂解⑬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暴露出病原体,继而被抗体结合或直接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灭。
(3)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协调配合项目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作用对象游离于体液中的抗原被抗原侵入的宿主细胞、自身突变细胞和来自异体的移植组织器官等免疫细主要是B细胞主要是T细胞胞作用方式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死亡联系Ⅰ.体液免疫产生的抗体能消灭细胞外液中的病原体,细胞免疫能裂解被病原体侵入的靶细胞,使病原体失去藏身之所,此时体液免疫又会发挥作用;Ⅱ.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巧妙配合、密切合作,共同完成对机体稳态的调节4.免疫失调(1)过敏反应:⑭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有时会发生引发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免疫反应,这样的免疫反应称为过敏反应。
人教版新课程高中生物必修1全套教案
人教版新课程高中生物必修1全套教案第1章走近细胞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第2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第4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第5节细胞中的无机物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第2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第3节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2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第3节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第4节能量之源——光和光合作用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第1节细胞的增殖第2节细胞的分化第3节细胞的衰老与凋亡第4节细胞的癌变第一章走近细胞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一、教学目标1.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
2.举例说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3.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2.教学难点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三、教学策略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生物圈中的生物尽管多种多样,千姿百态,但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并且有的生物就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即使是没有细胞结构的微小生物──病毒,也必须依赖活细胞生活。
因此,从宏观的生物圈逐级深入到微观的细胞,有利于学生用全局的、系统的观点来认识生物界。
同时,从细胞到生物圈这些生命系统的各个结构层次,是本模块和其他模块将要逐一研究和学习的内容。
本节教学建议用1课时。
本节在教学上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选择SARS病毒作为“问题探讨”的素材,是基于以下两点理由。
(1)SARS病毒给人类的健康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是学生经历过并且相对比较熟悉的一类病毒,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病毒不是一个细胞,不具有细胞的结构,但它不能离开活细胞而独立生活,选择SARS 病毒侵害人体肺部细胞作为“问题探讨”的素材,有助于服务“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的主题。
2019秋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教师用书:章末整合提升 (2)
章末整合提升随细胞体积增大相对表面积相对减小,影响细胞代谢,因此细胞不能无限长大。
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三种: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连续分裂的细胞具有细胞周期,一个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期可以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
分裂间期DNA复制,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倍增,并在纺锤丝牵引下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从而保持了亲子代细胞染色体数目的一致性。
同一细胞的后代经细胞分化而具有不同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但分化后的细胞遗传物质保持不变,因此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全能性,已分化的动物细胞的细胞核也具有全能性。
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有密切关系,细胞衰老的过程是细胞的生理状态和化学反应发生复杂变化的过程,最终反映在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了变化。
细胞凋亡是一个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而细胞坏死是细胞的一种病理性死亡。
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形态结构改变和易扩散、转移的特点。
癌变是在致癌因子作用下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的结果,引起细胞癌变的致癌因子有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和病毒致癌因子三类。
明确细胞的生命历程,形成“细胞的增殖、分化、衰老、凋亡是其正常生命历程”的科学自然观;通过比较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异同,认识生命现象的多样性和统一性;能从结构与功能统一的角度认识有丝分裂过程。
对比分析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构建染色体和DNA数量变化模型。
通过对比分析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凋亡,明确其相互关系。
通过模拟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掌握模拟实验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通过观察有丝分裂实验,掌握显微镜观察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提高实践能力。
形成热爱生命,敬畏生命的观念,参与到社会老龄化、恶性肿瘤的防治等话题的讨论中,积极宣扬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
1.(2016·全国Ⅱ卷)在细胞的生命历程中,会出现分裂、分化等现象。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B )A.细胞的有丝分裂对生物性状的遗传有贡献B.哺乳动物的造血干细胞是未经分化的细胞C.细胞分化是细胞内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D.通过组织培养可将植物叶肉细胞培育成新的植株解析:有丝分裂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实质为DNA的复制)之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因而在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的稳定性。
(完整版)2019秋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教师用书
新课导入导入1:我们学习了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其中主动运输需要能量。
此外,细胞中的其他生命活动也离不开能量,而能量的输入和利用都必须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
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
细胞代谢离不开酶,酶在细胞代谢中究竟起什么作用?本节课先来学习酶的相关知识。
导入2:我们每天都要吃进好多的食物,不知同学们发现了没有,吃进去的比排出来的要多得多,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食物经过了消化过程,其中化学性消化过程是复杂的化学反应的过程,而细胞中的化学反应还要比化学性消化过程复杂得多,这些复杂的化学反应却能高效有序地进行,因其有一种特殊的催化剂进行催化,这种催化剂就是酶,今天我们先来学习酶的作用和本质。
课时1 酶的作用和本质[学习目标] 1.说明酶在代谢中的作用和本质;2.学会控制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
知识点一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对应学生用书第42~43页)阅读教材第78~80页,完成下列填空:1.细胞代谢(1)场所:细胞中。
(2)实质:各种化学反应的总称。
(3)意义:细胞生命活动的基础。
2.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1)实验原理水浴加热、FeCl3溶液中的Fe3+以及肝脏研磨液中的过氧化氢酶均可影响H2O2分解为H2O和O2的速率。
(2)实验过程和现象记录编号步骤1 2 3 4相同处理向4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 mLH2O2溶液,并放在试管架上不同处理不处理放入90 ℃左右的水浴中加热滴入2滴FeCl3溶液滴入2滴肝脏研磨液观察试管内产生的气泡数量试管内卫生香燃烧程度(3)实验结论:酶具有催化作用;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效率更高。
(4)对照实验①含义:除了一个因素以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
②原则:除了要观察的变量外,其他变量都应当始终保持相同且适宜。
[思考与讨论] 实验中为什么要选用新鲜的肝脏并进行充分的研磨? 提示:新鲜肝脏中含有较多的过氧化氢酶,如果肝脏不新鲜,在微生物的作用下,过氧化氢酶可能被分解。
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 4
(一)、免疫器官 1.概念:免疫器官主要由 淋巴组织构成,并借助 于 淋巴循环和 血液循环 相互联系;
淋巴 构成 组织
免疫 器官
中枢免疫器官
骨髓 胸腺
脾 外周免疫器官 淋巴结
血液循环 淋巴循环
相互联系
2.主要免疫器官:
扁桃体
骨髓和胸腺是免疫细胞产生 脾、淋巴结和扁桃体是免疫
并发育成熟的地方,就像部 细胞集中分布的场所,也是
拓展: 抗原
①概念:能引发免疫反应的物质称为抗原。 ②本质:大多数抗原是蛋白质(还有多糖、脂类等)
③分布:既可以游离,也能存在于细菌,病毒等病原体 微生物以及细胞上
③特点:一般具有大分子性、异物性、特异性
大分子性:通常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0000,当其水解为 小分子物质,即丧失抗原性。
免疫 细胞
淋巴 细胞
细胞 功能 吞噬消化、抗原处理和呈递
骨髓 B淋巴细胞 胸腺 T淋巴细胞
辅助性T细胞 细胞毒性T细胞
(效应T细胞)
4.类型 免疫细胞包括各种类型的白___细__胞__,如_淋__巴__细___胞__、
_树__突__状__细___胞__和_巨__噬__细__胞___等;
树突状细胞 巨噬细胞
队的大本营和训练基地。
它们“作战”的战场。
①扁桃体
扁桃体
形态:形状像扁桃
分布:通常指咽腭部的扁桃体,
左右各一个
功能:内部有很多免疫细胞,
具有防御功能
人体内的免疫器官示意图
②淋巴结
淋巴结
形态:呈圆形或豆状,是淋巴细胞 集中的地方 分布:沿淋巴管遍布全身,主要集 中在颈部、腋窝部和腹股沟部等处 功能:能阻止和消灭侵入体内的微 生物
第4章 免疫调节
2019秋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教师用书:章末整合提升 (5)
章末整合提升细胞代谢过程中,能量的获取和利用伴随着复杂的物质变化,物质变化离不开酶的催化,能量转变离不开ATP的合成与分解。
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是RNA。
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且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作用更显著,因此酶具有高效性。
酶还具有专一性,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酶对温度、pH等条件有严格的要求,温度、pH等的变化会影响酶活性进而影响酶促反应速率,此外,酶浓度和底物浓度也会影响酶促反应速率。
ATP是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在细胞中,ATP与ADP的相互转化与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相联系,从而保证细胞各项生命活动的能量供应,这是生物界的共性之一。
生成ATP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所有活细胞都能通过细胞呼吸生成ATP,二是绿色植物、蓝藻等通过光合作用生成ATP。
细胞呼吸是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包括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类型。
有氧呼吸需要氧和线粒体的参与,使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释放出大量能量。
无氧呼吸的不彻底氧化产物酒精或乳酸中仍储存有大量能量。
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捕获光能的色素位于叶绿体内类囊体的薄膜上。
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必须在光下进行,发生在类囊体的薄膜上,暗反应有光无光都可进行,发生在叶绿体的基质中。
通过光合作用,光能先转换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并最终贮存为糖类等有机物中的稳定化学能。
通过分析:酶的功能是由其独特的空间结构决定的,ATP中远离A的高能磷酸键易断裂也易重新形成,线粒体与细胞呼吸的关系,叶绿体与光合作用的功能相适应,认同结构决定功能的观念。
分析细胞呼吸、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的转变伴随着能量的转换,形成物质与能量观。
运用归纳与概括、批判性思维的方法,探讨酶的作用和本质;通过建立温度、pH对酶活性的影响等数学模型,理解其规律和实质。
分析ATP与ADP的相互转化,理解ATP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分析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理解细胞呼吸的实质;分析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过程,区别二者的异同。
【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套教案
高一生物集体备课教案新课程高中生物必修1全套教案第1章走近细胞第1节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胞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第2节细胞中的无机物第4节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第5节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第1节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第2节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合作第3节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1节被动运输第2节主动运输和胞吞胞吐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2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第4节能量之源——光和光合作用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第1节细胞的增殖第2节细胞的分化第3节细胞的衰老与死亡第一章走进细胞第1节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胞一、教学目标:【知识】: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上。
说出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情感态度】:认同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
二、教学重难点:细胞是基本的生命系统是重点;说出生命系统的层次是难点三、教学用具:ppt幻灯片四、课前准备:让学生收集关于新型冠状病毒相关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教学内容(一)引入新课(二)分析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三)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难点)小结课后练习教师活动以“病毒是不是生物?”问题引入,简单复习病毒的结构(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核酸核心,但是能复制)。
举引起SAS的冠状病毒为例,提出问题,病毒在细胞外不具备很多生命的基本特征,它是怎么复制的呢?……冠状病毒在那些细胞里面复制呢?小结上面的内容,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在细胞外表现不出生命的特征,说明细胞是生命的基本特征。
(为什么呢?)细胞的任何一部分脱离了细胞就不具有独立生存的能力,大分子物质也不具有生命的特征。
所以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提出问题:细胞能表现出那些生命活动呢?指导学生阅读资料,并开展讨论。
小结:(幻灯片展示提纲)细胞为什么是生命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完整版)2019秋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教师用书
新课导入导入 1: 我们学习了物质跨膜运输方式 , 其中主动运输需要能量。
其他 , 细胞中的其他生命活动也离不开能量 , 而能量的输入和利用都必定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响。
细胞中不时辰刻都进行着好多化学反响 , 统称为细胞代谢。
细胞代谢离不开酶 , 酶在细胞代谢中终归起什么作用 ?本节课先来学习酶的相关知识。
导入 2: 我们每天都要吃进好多的食品 , 不知同学们发现了没有 , 吃进去的比排出来的要多得多 , 这是为什么 ?这是由于食品经过了消化过程,其中化学性消化过程是复杂的化学反响的过程, 而细胞中的化学反响还要比化学性消化过程复杂得多, 这些复杂的化学反响却能高效有序地进行 , 因其有一种特其他催化剂进行催化 , 这种催化剂就是酶 ,今天我们先来学习酶的作用和本质。
课时 1酶的作用和本质[ 学习目标 ] 1. 说明酶在代谢中的作用和本质 ;2. 学会控制变量 , 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 , 设置比较组和重复实验。
知识点一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 对应学生用书第42~43 页)阅读教材第 78~80 页, 完成以下填空 :1.细胞代谢(1)场所 : 细胞中。
(2)本质 : 各种化学反响的总称。
(3)意义 : 细胞生命活动的基础。
2.比较过氧化氢在不一样条件下的分解(1)实验原理水浴加热、FeCl3溶液中的 Fe3+以及肝脏研磨液中的过氧化氢酶均可影响 H2O2分解为 H2O和 O2的速率。
(2)实验过程和现象记录编号 1 2 3 4 步骤同样办理向 4 支试管中分别加入 2 mLHO 溶液, 并放在试管架上2 2放入滴入 2 滴不90 ℃滴入 2 滴肝脏研不一样办理处FeCl3溶左右的水磨液理液浴中加热试管内产生的气泡数量观察试管内卫生香燃烧程度(3)实验结论 : 酶拥有催化作用 ; 同无机催化剂对照 , 酶的催化效率更高。
(4)比较实验①含义 : 除了一个因素以外 , 其他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
②原则: 除了要观察的变量外, 其他变量都应当向来保持同样且合适。
2019秋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教师用书:章末整合提升 (6)
章末整合提升(对应学生用书第6页)除病毒外,生物均由细胞构成,所有生物的生命活动在细胞内或细胞的参与下完成,即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同种生物个体组成种群,所有生物种群构成群落,生物群落及其生活的环境共同构成生态系统,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命系统存在着层次性,各个层次之间层层相依。
细胞具有相似的基本结构,如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等,体现细胞的统一性;同时不同生物的细胞结构又有所差别,如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二者主要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体现细胞的多样性。
细胞学说从细胞水平阐明了动植物都以细胞为基本单位,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生存,其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与此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结构存在差异,二者功能各有不同,由此建立细胞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
生命系统具有不同的层次性,各层次之间层层相依,由此建立生命系统具有层次性观念。
通过比较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归纳细胞的多样性与统一性,这是科学思维方法中归纳与概括的运用。
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这是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也是科学探究的基础。
“发菜”与“发财”谐音。
不要迷信,主动宣传并积极保护发菜,保护生态环境。
1.(2012·北京卷)从生命活动的角度理解,人体的结构层次为( B )A.原子、分子、细胞器、细胞B.细胞、组织、器官、系统C.元素、无机物、有机物、细胞D.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解析:人体属于个体层次,由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组成。
2.(2015·海南卷)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关于细胞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B )A.细菌有核糖体,无叶绿体B.蓝藻无细胞核,也无核糖体C.水绵有细胞核,也有叶绿体D.酵母菌有细胞核,无叶绿体解析: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有核糖体,无叶绿体。
蓝藻属于原核生物,无细胞核,但有核糖体。
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课后习题第4章第3节免疫失调
第3节免疫失调必备知识基础练1.(2021广东珠海高二期末)研究发现猫体内存在的过敏原约有10种,其中最主要的是猫唾液中的F 蛋白。
F蛋白易黏附于墙壁、家具表面,且容易被尘埃颗粒携带。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有F蛋白过敏史的人接触猫会产生免疫反应B.新生儿初次接触F蛋白就会产生过敏反应C.猫舔毛行为会增加人类接触F蛋白的概率D.许多过敏反应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2.(2021广东广雅中学高二期中)下图表示过敏反应发生的机制,组胺的释放会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进而产生过敏症状。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过敏症状的产生是过敏原同时作用于B细胞和肥大细胞的结果B.机体免疫反应过弱会促使组胺等物质的释放,从而引发过敏反应C.过敏反应一般有明显的遗传倾向性,图中的“过敏原”在不同个体中均会引起过敏反应D.发生过敏反应时,由于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强,会使皮肤红肿3.(2022山东济南外国语学校高二期末)往受试者皮肤内注射白喉毒素24~48 h后,如出现局部皮肤红肿,则说明受试者对白喉毒素无免疫力;反之,则说明受试者血清中含有足量的抗白喉毒素抗体。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局部皮肤出现红肿说明受试者对白喉毒素产生了过敏反应B.若受试者注射白喉毒素后皮肤没有红肿,则说明其机体没有发生免疫反应C.抗白喉毒素抗体的产生需要相应抗原的刺激和细胞因子的参与D.若受试者注射白喉毒素后皮肤出现红肿,下次注射一定还会出现红肿4.(2022广东惠州二模)人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CD4+T淋巴细胞,能够直接诱发T淋巴细胞凋亡,致使其相关免疫功能丧失,增加了艾滋病患者感染和肿瘤的发生概率。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生物体内的细胞通过增殖、分化和凋亡等实现自然更新B.细胞凋亡是一种生理性保护机制,只能够清除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C.细胞凋亡过程紊乱会导致组织、器官功能障碍,从而引起相关疾病D.通过检测HIV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凋亡率有助于判断疾病进程5.(2021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二期末)免疫系统的功能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免疫系统疾病多半与不正确的生活方式有关,找出影响健康的因素并努力去克服和避免它,才是防治的根本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章末整合提升
(对应学生用书第41页)
细胞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每时每刻都与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物质进出细胞离不开细胞膜,物质以特定的方式进出细胞。
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被动运输、主动运输和膜泡运输。
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二者都是由高浓度→低浓度,不需要消耗能量,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而协助扩散需要载体蛋白。
主动运输由低浓度→高浓度,需要消耗能量,需载体蛋白协助。
膜泡运输包括胞吐和胞吞,需要消耗能量,借助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的特点。
渗透作用特指水分子的扩散,水分子主要由低浓度一侧扩散至高浓度一侧。
渗透作用需要两个条件,即半透膜和浓度差。
细胞膜和液泡膜及二者之间的细胞质构成原生质层,其相当于半透膜。
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
外界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失水,会发生质壁分离;外界溶液浓度低于细胞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吸水,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细胞膜对进出的物质具有选择性,即细胞膜和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这与成分和结构密切相关。
生物膜结构的流动镶嵌模型认为,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生物膜的基本支架,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于整个磷脂双
分子层,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即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生物膜的结构决定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建立结构与功能适应观。
生物膜结构的探究历程,科学家在实验观察的基础上提出假说,又通过实验来修正假说,运用了假说—演绎的科学思维方法。
利用废旧物品制作生物膜模型,可将抽象问题形象化,体现了模型与建构的科学思维方法。
依据实验目的,提出假说并设计实验方案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条件,并依据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结论。
1.(2017·全国Ⅱ卷)将某种植物的成熟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物质A 溶液中,发现其原生质体(即植物细胞中细胞壁以内的部分)的体积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0~4 h内物质A没有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
B.0~1 h内细胞体积与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量相等
C.2~3 h内物质A溶液的渗透压小于细胞液的渗透压
D.0~1 h内液泡中液体的渗透压大于细胞质基质的渗透压
解析:由图可知,原生质体先失水发生质壁分离,1.5 h后又开始发生质壁分离复原,说明物质A进入细胞;0~1 h内细胞失水,由于原生质层的收缩性大于细胞壁,因此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大于细胞体积的变化;2~3 h原生质体表现吸水,说明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0~1 h 内原生质体表现失水,而水分移动的方向总是由渗透压小的液体移动到渗透压大的液体,因此液泡中液体的渗透压小于细胞质基质的渗透压。
2.(2016·全国Ⅰ卷)离子泵是一种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C )
A.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
B.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是顺着浓度梯度进行的
C.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D.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解析:由题干可知,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过程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属于主动运输,因此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主动运输一般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动物一氧化碳中毒后,机体缺乏氧气而影响有氧呼吸,进而影响能量供应,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3.(2015·全国Ⅱ卷)将三组生理状态相同的某植物幼根分别培养在含有相同培养液的密闭培养瓶中,一段时间后,测定根吸收某一矿质元素离子的量。
培养条件及实验结果见下表: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
A.有氧条件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
B.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与温度的变化无关
C.氮气环境中该植物幼根细胞吸收该离子不消耗ATP
D.与空气相比,氮气环境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
解析:由培养瓶中气体为空气和氮气且温度都为17 ℃的两组实验可知,有氧条件有利于幼根对该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氮气环境不利于
吸收,A项正确,D项错误;由温度为17 ℃和3 ℃且培养瓶中气体都为空气的两组实验可知,幼根对该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与温度有关,B项错误;氮气环境中幼根细胞需消耗无氧呼吸产生的ATP来吸收该矿质元素离子,C项错误。
4.(2014·全国Ⅱ卷)将某植物花冠切成大小和形状相同的细条,分为
a、b、c、d、e和f组(每组的细条数相等),取上述6组细条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相同时间后测量各组花冠细条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
假如蔗糖溶液与花冠细胞之间只有水分交换,则
( D )
A.实验后,a组液泡中的溶质浓度比b组的高
B.浸泡导致f组细胞中液泡的失水量小于b组的
C.a组细胞在蔗糖溶液中失水或吸水所耗ATP大于b组
D.使细条在浸泡前后长度不变的蔗糖浓度介于0.4~0.5 mol·L-1之间
解析:通过图示可以看出,a组和b组实验前长度/实验后长度的比值都小于1,表明细胞吸水导致细条变长。
a组实验前长度/实验后长度的比值小于b组实验前长度/实验后长度的比值,说明b组吸水较少,因此实验后b组液泡中的溶质浓度比a组高,A错误;根据柱形图分析可知,f组细胞失水,而b组细胞吸水,因此浸泡导致f组细胞中液泡的失水量大于b组细胞的,B错误;水分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不消耗能量,C错误;根据柱形图可知,蔗糖浓度为0.4 mol·L-1的c 组细胞吸水,而蔗糖浓度为0.5 mol·L-1的d组细胞失水,所以使细条在浸泡前后长度不变的蔗糖溶液浓度介于0.4~0.5 mol·L-1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