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英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墨子》英译本比较研究
薄葬 、 爱 、 兼 非攻 等 , 满 于儒 家 的崇 信 天命 、 不 繁文 缛
礼、 尚乐 厚 葬等思 想 。 他独 树一 帜创立 墨家学 派 , 与儒
1 章意 义 翻译一 篇 文章 , 中之 重 的任 务便 . 文 重
是 充分 理解原 文 的意思 中国古 籍 的翻译 所使用 的 文 字是古 文 . 译古典 古籍则 必须 先 由古文 注释 为现 代 英 白话 文 , 由 白话 文译 为 目的语 , 再 这其 中信 息 的熵化 、
W l od rd 汪译 为 “ nf d tecu t ” el ree ” u ie o nr 。李 译 为 i h y “ enn mv cs e ie re” 据 吴龙辉 注 释 t ieD i e ma di odr 。 h n r n n
的《 墨子 白话 今译 》 我们 了解 到 , 九州 成 ” , “ 的意 思应 为“ 天下 统一 ” 所 以 。 , 沃译 有点不 妥 . 对句 子 的误解 他
《 墨子》 英译本 比较研究
王 菁
摘 要 : 比分 析 《 子 》 有 的 三 个 英 译 本 , 证 了《 子 》 译本 的 文章 意 义 、 章 风格 及 文化 层 面 , 讨 了在 中 国 典籍 对 墨 现 论 墨 英 文 探
英 译 中归化 、 化 翻 译策 略 的应 用 异 关键词 : 子 ; 化 ; 墨 异 归化 ; 译 策略 翻
中 图分 类号 : 1 . H3 59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3 1 9 ( 0 2 0 — 1 4 0 17 — 9 9 2 1 )2 02 - 3
作者简介 : 王菁 , , 海 师 范 大 学 ( 海 2 0 3 ) 国语 学 院硕 士研 究生 。 女 上 上 024 外
《墨子》英译比读及复译说明
上海翻译Shanghai J our nal of T r ansl at or s2013Ⅳo.2《墨子》英译比读及复译说明王宏(苏州大学,江苏苏州215021)[摘要】本文围绕翻译目的、读者需求、文本类型等要素,通过对《墨子》现有译本的比读分析及墨子复译的说明,就典籍英译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以及如何在翻译实践中把握这些原则提出了几点建议。
笔者认为,1.“明白、通畅、简洁”应该成为翻译《墨子》这一类的古籍作品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2.根据读者的需求确定译文的文体风格也应成为典籍英译的一条重要原则。
3.由于对原文的理解不同和裔译目的不同,应该允许对同一原文使用不同的翻译方法。
4.从事典籍翻译时,译者为了保持主题的连贯、上下文的连贯以及译文行文流畅,可以对原文进行适度的添加或删减。
[关键词]墨子;英译比读;墨子复译;读者需求;翻译策略[中图分类号]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358(2013)02-0057-050引言墨子,名翟,生于公元前约468年,卒于公元前约376年,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军事家及科学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墨子的著作在西汉时由刘向整理成书,共七十一篇,但六朝以后有所流失,现存的《墨子》只有五十三篇。
现已出版的《墨子》海外英译本有两种:一是梅译本,二是B uaon W at s on的译本。
梅译本的英文全称是:The E t hi ca l and Pol i t i cal W or ks of M or se,译者梅贻宝(Y.P.M ei)。
该书于1929年由伦敦普氏书店出版。
梅贻宝是将《墨子》译成英语并在西方出版发行的第一人。
他的译文紧扣原文,译笔流畅,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美中不足是,梅先生的译本并非《墨子》的全译本,因为他只译了其中的三十六篇。
《墨子》的另一个英译本也非全译本。
译者华兹生(B urt on W a t s on)为哥伦比亚大学教授,专门从事中国古典哲学和文学的翻译与研究。
从关联理论看生态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以《墨子》英译本为例
Testing and Evaluatio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Research)翻译论坛General Serial No.1102021No.11孙舒怡(1997-),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从关联理论看生态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以《墨子》英译本为例孙舒怡1(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上海200093)摘要:由于认知经验不同,中西文化存在较大差异,这使得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成为典籍外译时的一大难点。
关联理论要求译文能使读者付出有效的推理努力后获得足够的语境效果,即译文达到最佳关联。
以关联翻译理论为指导,通过分析评价Ian Johnston 的《墨子》英译本中生态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可发现获得最佳关联的翻译策略及其局限性。
关键词:关联理论;翻译;文化负载词1.引言生态文化负载词是指带有动物、植物、气候、山河等自然元素的文化负载词。
人们生活在自然中,是自然的一部分。
人的生活和发展离不开自然的滋养,四大文明古国皆发源于河流,其中只有黄河流域的中华文明绵延至今、未曾中断。
中国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与中华文化息息相关,它影响了中华民族的生活方式,也影响了汉字的形成变化,因此在翻译生态文化负载词,特别是山水地域的名称时,要尤其注意其文化内涵。
从这一意义来说,音译似乎是最优解———完全保留、尊重中国文化,但作为对外介绍中国的译本,这为国外读者增添了阅读障碍,反而背离了外译的初衷。
本文将以关联翻译理论为指导,基于Ian Johnston (下称艾乔恩)的《墨子》英译本,分析评价其生态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讨论获得最佳关联的翻译策略,并进一步探讨关联理论指导生态文化负载词翻译的利弊,使典籍外译成为“讲好中国故事”和传播中国文化的有力途径。
2.关联理论与翻译Wilson &Sperber (2002:1)认为,关联理论是对Grice合作原则的发展,Grice 提出话语自身即可引导听话者产生期待、理解说话者的意思。
《墨子》英译概观
篇章的主要原因是 ,前者 的作者身份 尚待考证 ,而后
者则与阐释 墨子思想关系不大 。翻译时,梅贻宝还 比 对 了福尔克的德文译本 ,并在其译本前言中指 出福尔
克 译 文 的 不足 :“ B u t o n c e r t a i n p o i n t s , e s p e c i a l l y i n h i s
析 《 墨子 》英 译 有 代 表 性 的 文 献和 译 本 ,探 索 了 《 墨 子 》 英 译发 展 的脉 络 和 轨 迹 。
关键词 :《 墨子》 ;英译;梅贻宝;华兹生 ;李约瑟;艾文贺 中图分 类号 :H 3 1 5 . 9 文献标识码:A 文 章编号 :1 6 7 2 . 3 1 0 4 ( 2 0 1 3 ) 0 2 — 0 2 3 2 — 0 5
廖 志 阳
( 湖 南师范 大学外 国语 学院,湖南长 沙,4 1 0 0 1 2 )
摘要 :《 墨子》是我国历史上 一部 内容丰富 、文化底蕴深厚的典籍, 其所涵盖的学科 范围广泛 ,是我国乃至世 界历 史上都不可 多得 的文化瑰宝。早在 1 9世纪,《 墨子》就已经成 为西方汉学界研究的对象之一 。1 5 0多年来世界上 产 生了多个 《 墨子》英译本和众多研究其思想 内容 的英文文献和译本 ,在译界产生 了较大的影响。通过梳理和评
墨子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主要哲学家,他所创立 的
墨学在秦汉之前 是和儒家齐名 的显学 。记录其 思想和 观点的 《 墨子》一书涵盖 的学科范 围甚广,在 我国乃 至世界历史上都不 多见 。由于多种原因, 比起 我国其 他经典,如 《 道德经》《 庄子》和 《 论语》等 ,《 墨子》
引起广泛关注 。
和评析不 同时期 《 墨子》英译本及其影响 ,以求教于
从《墨子·兼爱(下)》三种译本分析看典籍英译
子) 英译 全 译 本 》 , 目前 唯 一 的 一 本 《 )是 墨子 》 全译 本 。 以下我 将 以 《 子 ・ 爱 ( ) ( 墨 兼 下 》 节
选) 的三 种译 文 ( 见附 录 ) 行 一 些粗 浅 的分 析 进
年 到 14 9 2年 , 道 德 经 》的英 译 本 就 有 6种 之 《 多。 … ” 据詹 文 锡译 本 《 子 的 道 》 说 ,9 3 老 所 14
a dP li l rso t ”( 墨 子 的 伦 理 及 n o t a Wok fMos 《 ic e
二 、 兼 爱 ( ) 三种 译 文 的 比较 《 下 》
1 文 义层 面上 的 比较 .
翻译作 为一种跨文化 交际 的途 径 , 忠实 地传
达 原文 的意义 和 思想 内容 是最 基 本 的要 求 。获
第3卷 1
第 5期
哈 尔 滨 学 院学 报
J OURNAL OF HARBI UNI N VERS TY I
VO . NO. 1 3l 5
M a 01 v2 0
21 0 0年 5月
[ 文章 编号 ] 04 5 5 (0 0 O 一 O l 一O 10 - 86 2 1 ) 5 17 3
让 更 多人 来 关 注 《 子 》 译 研 究 。 墨 英
[ 键词 ] 墨子》 典籍英译 ; 艾层面 ; 关 《 ; 文 文化 层 面 ; 凤 层 面 文 [ 图分类号 ] 09 中 H 5 [ 献标识码 ] 文 A
Wrig f z” 《 子 选 译》 。沃 森 只选 择 inso i ( 墨 t Mo )
V r o fT eC m lt Wok fMoi ( ( es no h o pee i rso z” 《 墨
中国古典诗歌英译研究历史与现状
中国古典诗歌英译研究历史与现状中国古典诗歌的英译研究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有一批西方学者对中国古典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开始进行翻译和研究工作。
最早的中国古典诗歌英译可以追溯到18世纪,当时西方传教士首次将中国文学带入西方世界。
这些传教士们对中国文化和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通过翻译的方式将中国古典诗歌介绍给了西方读者。
但是真正系统化的中国古典诗歌英译研究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当时一些具有中国通或中国文学研究背景的西方学者开始翻译中国古典诗歌,并将其出版。
最具代表性的学者之一是美国学者郭实,他在1920年代翻译了《全唐诗》(Complete Tang Poems)并将之出版。
20世纪50年代以后,中国古典诗歌英译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这个时期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高潮,西方学者对中国文学的兴趣进一步增加,翻译和研究中国古典诗歌的工作愈发深入。
这一时期最重要的翻译之一是西方学者艾略特(Ezra Pound)的《大雅集》(The Great Yuan Collection),该译本在西方学术界引起了重大影响,并对后来的中国古典诗歌英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升,中国古典诗歌英译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古典诗歌被翻译成英文,并在国际出版市场上流通。
一些中国学者也开始参与到翻译工作中,他们致力于将中国古典诗歌的独特韵味和内涵传达给全球读者。
总体来说,中国古典诗歌的英译研究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在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学术领域。
不论是西方学者还是中国学者,都在不断努力将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传达给全世界。
梅贻宝英译《墨子·卷一》中的文化流失问题
问题 。
三、 文化流 失及 其在梅 译《 墨 子》 中的体 现 无论 是从 翻译理 论上来 说 , 还 是从文 化转移 的
题, 我们 对这 种文化 流 失现 象进行 了分 析 , 并提 中的 文化 流 失 问题 。 . 文章 编号 : 1 0 0 9— 1 7 5 0 ( 2 0 1 3 ) 0 2— 0 1 4 0— 0 3 然而 , 限于译 者 的 主观 意识 形 态 、 译 者对 文 本 的 理
V o 1 . 3 2 N o . 2 2 0 1 3 . 4
梅 贻宝英译 《 墨子 ・ 卷 一》 中的文 匕 流失 问题
武 守信
( 平顶山学院 , 河南 平顶山 4 6 7 0 0 0 )
摘
要: 梅贻宝所译《 墨子》 典籍是西方了解中国墨家思想的重要途径之一, 由于受语言符号、 文化差异 、 意识 形 态等 各 种 因素 的影 响 , 梅译英文版《 墨 子 ・卷 一》 存在文化流失 问
梅贻宝所译墨子典籍是西方了解中国墨家思想的重要途径之一由于受语言符号文化差异意识形态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梅译英文版墨子卷一存在文化流失问题我们对这种文化流失现象进行了分析并提出通过文化补偿或者经典重译两种方式来弥补典籍翻译中的文化流失问题
第3 2卷第 2期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 院学报 ( 社会科学版 ) 2 0 1 3年 4月 J o u r n a l o f Z h e n g z h o u I n s t i t u t e o f A e r o n a u t i c a l I n d u s t r y M a n a g e m e n t (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E d i t i o n )
《墨子》的海外流传及其英译
典 当作是传教事业 的一个 重要 组成 部 分 , 倾注 2 5年 心 血 将《 四书 》 、 《 五经 》 译成英文 , 名为《 中 国经 典 》 ( T h e C h i n e s e C l a s s i c s ) , 分二十八卷 , 于1 8 6 1  ̄1 8 8 6年在 当时 为英属殖 民地 的香港 出版 。在 《 中 国经典 》 第 二 卷《 孟 子》 译 文前 , 用3 O多 页篇 幅讨 论 杨 墨 学说 , 并 选 译《 兼 爱9 1 - 、 中、 下三 篇 附后 。他详 细地 阐述 了基 督博 爱 的 道理 , 并用来 比附墨子 的“ 兼爱” 学说 , 并 断定“ 我 以为真 正存在 的兼 爱和博爱 , 都 会带 给上 帝 的光荣 , 而又促 进 世 界 的和平 。 , , [ L ] 此外 , 理 雅格 在其 早 期作 品《 中 国人 的 天道与鬼神 观》中 , 还介绍 了墨子 的“ 天 志” 和“ 明鬼” 思 想。 1 9世纪末 , 欧洲人 的墨 学研 究 大 多着 眼 于其 宗教 思想 , 他们从 传教士 的立场 出发 , 将 墨 子 的“ 天 志” 、 “ 明 鬼” 等与西 方的基督 教教义 进行 比附分析 , 肯 定 二者有 许多共 同之处 。代 表 性 的研究 如艾 肯 斯 ( T o s e p h E d —
一 一
k i n s )发表在英 国皇家亚洲学会 中国分会 会 刊上 的《 墨 翟 之人格及其 作 品 的评 介 》 , 哈培尔( A n d r e w Ha p p e r ) 的《 中国典 籍 中的上 帝 是否 即圣 经 中的耶 和 华 》 , 以及 达 昧夫人 ( Mi ne .Al e x a n d e r D a r i d ) 的《 墨 子哲 学 与互 惠 主义》 。 进人 2 0 世 纪后 , 欧洲学者对 墨学 的基督 教归化 式 研 究范 式 发 生 转 变 , 学 者 们 开 始 以学 术 观 点 看 待 《 墨 子》 。1 9 2 2 年 德 国汉学家弗尔 克( Al f r e d F o r k e )在柏 林 出版 了《 墨子 》 德 文全 译 本—— 《 社 会 伦理 学家 墨 子 及 其 门生 的哲 学著述 》 ( T i , d e s S o z i a l e t h i k e r s u n d s e i —
墨子海外研究综述
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
,
1 9 78
系统研 究) ) ( 1 9 7 3 年) 、 《 ( 墨经 )的结构 ) ( 1 9 7 8 年) 、 《 ( 墨子 ) 核
心篇章 中反 映的早期 墨家分派》 ( 1 9 8 5 年) 、 《 自私 的权利一 杨 朱学派 、 后 期墨家 》 ( 1 9 8 5 年) 等等 。主要 专著有《 后 期墨 家的 逻辑 、 伦理和科学 》 、 《 论 道者一 中国古代哲学论辩 》 等。 首先在 墨子及墨 家的认识 上 .葛 瑞汉认 为墨 家实 属士 阶层 。 国内研究 一般认为 , 墨子 即墨 翟 . 但“ 墨” 准确地说并 不 就是他 的姓 , 很可 能与其 工匠职 业有关 。葛瑞 汉认 为 , 墨家 实际上 已经是 当时 的士阶层 了 因为 墨子 及其弟 子是具 备 军事才 能的能工 巧匠 .他 们大 多接受 过教 育 以及 技能 的训
‘ 中国经典) ( 第二卷) C h i n e  ̄C l a s s i c s 1 1 < 墨子的伦理政 治论著) Th e Et hi c a l a n d P o [ i t i c a l w or ks o f Mo 0
家. 葛瑞汉对 墨子及 墨家学 派有 深入 的研究 . 可 以说是西 方 墨学研究 的代表 葛瑞汉 有关 墨学研究 的论 文有 : 《 < 墨子 . 小取 ) 的逻辑 》 ( 1 9 6 4 年) 、 《 墨子论辩 的语法 》 ( 1 9 7 1 年) 、 《 后期 墨家论 < 墨子 ・ 大取 )中的伦理 学和逻辑 学》 ( 1 9 7 2 年) 、 《 对墨家光 学方 面的
华兹生
陈荣捷
Wi n S—
B u t r o nW曲哪
‘ 墨子入n)
梅贻宝英译《墨子·卷一》中的文化流失问题
Culture Loss and Relevant Issues in Y. P. Mei's English Version Mo zi of Book I 作者: 武守信
作者机构: 平顶山学院,河南平顶山467000
出版物刊名: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140-142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2期
主题词: 梅贻宝;墨子;文化流失;文化补偿
摘要:梅贻宝所译《墨子》典籍是西方了解中国墨家思想的重要途径之一,由于受语言符号、文化差异、意识形态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梅译英文版《墨子.卷一》存在文化流失问题,我们对这种文化流失现象进行了分析,并提出通过文化补偿或者经典重译两种方式来弥补典籍翻译中的文化流失问题。
近五年中国典籍英译研究概况
近五年中国典籍英译研究概况如果把文化看作一个民族的各项活动:物质的和精神的,那么哲学是思想的、精神的文化。
哲学可以创造文化,代表着文化理想。
(成中英,:58)可见,哲学是民族文化中的核心部分,而承载着哲学文化的典籍,作为经典文本,维系着一个民族得以安生立命的根基。
具体到中国哲学典籍,它主要是指周代,尤其是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元典文本,如后代所称的《五经》、《四书》、《荀子》《老子》、《庄子》、《墨子》、《公孙龙子》等,及汉以后相关的子集,同时也包括魏晋南北朝之后传入中国的佛学典籍。
以儒、释、道三家为主体,兼及其它诸子百家的中国哲学典籍,不仅集中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更是全人类共同的宝贵精神财富。
因此,中国哲学典籍的英译是关乎一个民族哲学文化的传承、交流、发展的大事,是“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文化参与全球文化交流的一个极好途径。
”(汪榕培,王宏,:3),进而言之,中国哲学典籍英译研究可以分为翻译实践、翻译理论和翻译史三个层面,其中,译史研究能够更好地促进中西文化的会通,从而构建“和而不同、相得益彰”的文化多元化的全球文化格局。
中国哲学典籍英译史的研究内容方面是对翻译活动的史实的梳理和描述(翻译了什么?什么没有被翻译?谁在翻译?如何翻译?,另一方面总结不同时期翻译活动的特征与规律,再者则是挖掘翻译史料背后的历史、社会、文化因素(为什么会是这些人在以这种方式翻译这些典籍?翻译的结果又是什么?,最后,以史为鉴,引发对中国哲学典籍英译的原则和方法的思考,但目前国内外,对中国哲学典籍英译的研究多集中在翻译实践和理论构建层面,对中国哲学典籍英译史的研究几近空白,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世界文化多样化的今天,中国哲学典籍英译史的研究工作亟待展开。
目前,国内外对中国哲学典籍的英译研究多集中在翻译实践和翻译理论两个层面,而对中国典籍英译史的研究却鲜有人涉足,甚至还没有一本中国典籍英译史的专著问世,就连相关的学术语言文言化的复古倾向--一个值得关注的语言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浅析“教学学术”视角下大学教师教学责任意识剖析传播学术中的“欧洲中心主义”——亚洲中从ontology的译名之争看哲学术语的翻译原则试论新闻学学术规范研究的依据与路径论析大学教师教学与科研的学术责任中学的学术:一个亟待关注的话题试论学术嬗变中的教育创新环境法学的学术特色与贡献也不绝如缕。
描述视域学视角下的《墨子》三英译本研究
英译 为语料 , 通过对《 墨子》 英译进行历时和共时描述性研 究, 找 出影响其英译的各种 因素 , 以 期总结《 墨子》 英译历史过程的总体特征。
中图分 类号 : H 3 1 5 . 9 文献标 志码 : A
墨子是战 国时期著名 的思 想家、 政治家 、 军事
家、 发 明家 和科学 家 , 墨家 学派 的创始 人 。墨学在 先
关 键词 : 《 墨 子》 英译 本 ; 翻译 策略 ; 描 述翻 译 学 ; 历 时研 究 ; 共 时研 究
摘
一
,
要: 中华典籍是 中国传统文化全 面、 集 中的体现, 《 墨子》 作为 中国文化 典籍的代表作之 在 英语 世 界 的译 介 与传播 已有近 1 0 0年 的历 史。运 用描 述 翻译 学的 方 法 , 选择 《 墨子》 的
与 此形 成 强烈 反 差 的是 , 英 语 世 界 对 墨子 的研
究和译介却非常有限。英国圣公会牧师理雅各是西 方最早关注墨子的学者, 他在《 中国经典》 一书 中, 翻译 了“ 兼 爱” ( 上、 中、 下) 三章 。1 9 2 7年 , 梅 贻宝 根据孙诒让 的《 间诂》 翻译 了《 墨子》 , 1 9 2 9年 出版 了《 墨子 的伦 理 及政 治 著作 》 一 书。 上 个 世 纪 六 十 年代 初期 , 华兹生 ( B u  ̄ o n Wa t s o n ) 选译 了《 墨子 ・ 十论》 的大部分著作 ; 陈荣捷 ( Wi n g . t s i t C h a n ) 在《 中 国哲学资料书》 中全译了《 兼爱 中》 、 《 天志上》 、 《 非 命上》 三篇 , 并 以“ 功利主义 ” 、 “ 非攻” 、 “ 非乐 ” 、 “ 节 葬” 、 “ 尚贤” 、 “ 尚同” 为主题对《 十论》 相关篇 目作 了节选翻译。葛瑞汉( A . C . G r a h a m) 翻译 了《 墨经》
墨子英译研究
墨子英译研究墨子英译研究王宏摘要:墨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现已出版的墨子英译本有两种:一是梅贻宝(Y.P.Mei)的译本,二是伯顿·沃森(Burton Watson)的译本。
《墨子》英译全译本由汪榕培、王宏历时两年半完成.已列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重大出版工程“大中华文库”出版计划,即将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本文通过对墨子全译的说明及墨子现有译本的比读分析,论证《墨子》英译全译本问世的必要性及特点,探讨文本考辨在典籍英译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典籍英译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笔者认为,1.典籍作品的文本考辨事关译文的准确,必须高度重视;2.“明白、通畅、简洁”可接纳为翻译《墨子》一类古籍作品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墨子全译;墨子英译比读;文本考辨;翻译原则一、引言墨子,名翟,生于公元前约468年,卒于公元前约376年,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军事家及科学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在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法家崛起以前,墨家是先秦时期和儒家相对立的最大学派,曾与儒学并列为“世之显学”。
墨子的著作在西汉时由刘向整理成书,共七十一章,但六朝以后有所流失,现存的《墨子》只有五十三章。
现已出版的墨子英译本有两种:一是梅贻宝(Y.P.Mei)的译本(以下简称“梅译本”),二是伯顿·沃森(Burton Watson)的译本(以下简称“沃译本”)。
梅译本的英文全称是:The Ethical an d Pol itic al Works of Motse(《墨子的伦理政治论著》)。
梅贻宝是天津人,192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23年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专门从事墨子研究,1927年获得博士学位。
梅的博士论文题目为Motse,the Neglected Riv al of Confucius(11墨子:一位曾与孔子匹敌而后备受冷落的人》),其译著是他博士论文的副产品。
梅贻宝是将《墨子》译成英语并在西方出版发行的第一人。
翻译规范论视角下《墨子》英译对比研究
翻译规范论视角下《墨子》英译对比研究摘要:本文的目的是探讨《墨子》的英译中翻译规范的应用,比较不同译者对翻译规范的理解和处理,探讨翻译规范在译文质量上的影响。
为此,文章首先定义了翻译规范,概括了英译《墨子》的历史,并分析和研读了英译《墨子》的典籍,指出了郑樵的英译规范如何不同于其他译者的英译规范,从而提出了郑樵的英译《墨子》具有较高文本质量的结论。
本文可为今后译者翻译《墨子》提供参考,也有助于提升有关翻译规范的理解和应用。
关键词:《墨子》;英译;翻译规范;郑樵随着《墨子》入选为大学哲学类教材,关于《墨子》的英译就引起了广泛关注,诸多译者也因此而纷纷进行翻译,其中郑樵的英译《墨子》也取得了较高的认可。
然而,在这些翻译中,翻译规范的实践似乎并不是重点。
今天,翻译规范在英译《墨子》领域却拥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仅能够改善译文的翻译质量,而且有助于更加有效地上译文本的意义和形式,进而提高译文的可读性。
本文将以翻译规范论视角下《墨子》英译对比研究为研究对象,探讨郑樵与其他译者如何理解和应用翻译规范,以及翻译规范在译文质量上的影响。
第一部分为引论部分,旨在介绍《墨子》及其英译历史;第二部分为翻译规范论视角,用于阐述翻译规范的基本概念及各类翻译规范;第三部分为《墨子》英译的对比研究,分析和研读了不同译者的英译典籍,比较郑樵与其他译者在翻译规范上的不同处理;第四部分为结论,概括本文研究结果,并指出郑樵的英译《墨子》具有较高文本质量。
本文以示例英译文献的基础,审视不同译者如何运用翻译规范,以及其所产生的结果,以期能够为今后英译《墨子》提供参考,以便更好地探究翻译规范的理解与应用。
第一部分《墨子》简介及其英译历史《墨子》是中国古典哲学作品,它由墨翟所著,是战国时期新儒家思想的代表作。
在中国古代,《墨子》备受重视,它深受明清时期科举考生及文人的推崇。
《墨子》探讨了许多重要的哲学概念,其中包括道德理想、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及儒学中崇尚礼法、仁义礼智的教义等等。
从深度翻译的视角对比分析《墨子》六部英译本——以“兼爱(上、中、下)”的英译为例
作者: 邓春
作者机构: 重庆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版物刊名: 外语教育研究
页码: 64-71页
年卷期: 2015年 第2期
主题词:�墨子》;深度翻译;英译本;对比分析
摘要:在《墨子》为数不多的英译本中,本文选取6部重要译本(包括3部全译本和3部选译本),从深度翻译的文化视角出发,从宏观(译本的整体成书体例)和微观(哲学术语、文化负载词、修辞手法和特殊句式)两方面对比分析各译本使用深度翻译策略的具体情况,发现各译者在不同程度上采用了序言、导语、文内注释(包括脚注、注解、评述、解释等)、附录及参考文献,甚至一定
的'题外话'等深度翻译策略,以期为以后译者进行典籍的深度翻译提供借鉴。
《墨子》的修辞特点及其英译
《墨子》的修辞特点及其英译郑侠;宋娇【摘要】《墨子》是先秦时期重要的思想典籍。
在文学史上,《墨子》以其突出的逻辑性和语言质朴著称。
拟对《墨子》的修辞特点及其英译进行初步比较分析,以期丰富《墨子》的翻译研究。
%Mozi is the important classics in pre‐Qin period .In literary history ,Mozi is famous for its out‐standing logic and plain language .The paper compares and analyzes the rhetorical features and its transla‐tion of Mozi to enrich the translation study of it .【期刊名称】《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5(000)001【总页数】5页(P104-107,116)【关键词】《墨子》;修辞;英译【作者】郑侠;宋娇【作者单位】河北联合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北唐山 063009;河北联合大学冀唐学院,河北唐山 063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3159《墨子》的修辞特点及其英译郑侠1,宋娇2(河北联合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北唐山063009;河北联合大学冀唐学院,河北唐山063300)关键词:《墨子》;修辞;英译摘要:《墨子》是先秦时期重要的思想典籍。
在文学史上,《墨子》以其突出的逻辑性和语言质朴著称。
拟对《墨子》的修辞特点及其英译进行初步比较分析,以期丰富《墨子》的翻译研究。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708(2015)01-0104-04收稿日期:2014-07-04《墨子》成书大约在战国后期,是墨子及其弟子以及后学的著述总结。
其论述内容广博,涉及政治、哲学、伦理、经济、语言、军事、科技等诸多科学领域,是我国先秦时期思想集大成之作,堪称先秦时期的百科全书。
《墨子》英译本中的文本误释与翻译策略
《墨子》英译本中的文本误释与翻译策略
苗雪梅
【期刊名称】《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3(018)002
【摘要】《墨子》是阐述墨家思想的重要著作,其中政治思想、伦理思想、哲学思想、逻辑思想和军事思想都比较突出.目前,针对《墨子》李译本的研究为数甚少.结合具体实例,从李译本的翻译成果看,李译本中存在文本误释现象,因此,观察造成文本误释现象的主客观原因,探讨译者的翻译策略,正确解读文化差异尤为重要.
【总页数】4页(P60-63)
【作者】苗雪梅
【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四川成都6100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5.9
【相关文献】
1.功能对等视角下政治文本翻译策略r——以《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本为例 [J], 鄢盼盼
2.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外宣文本的翻译策略与技巧——以《十九大报告》英译本为例 [J], 马怡;张泊宁
3.顺应论视角下立法文本汉英翻译策略探究——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北大法宝英译本为例 [J], 胡朝丽;刘治妤
4.顺应论视角下立法文本汉英翻译策略探究——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
北大法宝英译本为例 [J], 胡朝丽;刘治妤
5.法律文本的翻译策略
——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两个英译本的对比研究 [J], 徐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