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语策略及认知机制_王燕
谜语中隐喻的构建与解读
谜语中隐喻的构建与解读谜语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语言现象。
隐喻作为一种认知机制,在谜语的构建与解读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以王文斌(2007)的“主体自洽原则”为视角,探解谜语中隐喻的建构与解读。
这一原则主要包括三个认知运作机制:连接、冲洗和合流。
在解读谜语中的隐喻时,谜语中的隐喻需要更加严格的条件才能合流,即在冲洗过程中,谜面中的每一个方面都要在谜底所包含的输入空间中找到相对应的点。
标签:谜语隐喻主体自洽原则一、引言谜语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语言现象。
通过谜语,人们不仅可以享受到推理的乐趣,还可以感受到各民族的语言魅力。
国内外对于谜语的研究都有相当长的历史,众多学者从民俗学、修辞学、语言学等角度对其进行过考察。
近几年,有个别学者从认知语言学角度解析中外谜语,如孙兴锐(2009)从关联理论的角度解析汉语中的谜语,黎畅、王蕙(2010)以概念合成理论为依据对英语智力谜语进行研究,在学术视角方面取得了可喜的突破。
然而,传统理论多集中于对谜语形式及内容的静态描写,而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出发的研究也尚未深刻地剖析谜语中隐喻的构建及解读。
本文以王文斌提出的主体自洽原则及其认知流程模型为视角,探究谜语中隐喻的建构与解读,希望能为谜语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二、谜语的定义及构成考虑到谜语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语言现象,并非我国独有,所以此处宜采用一个相对宽泛的定义:谜语主要是指暗射事物或文字等供人猜测的隐语。
这个定义之所以加上“主要”二字,是因为“图画谜”“实物谜”等谜语的存在,这些谜语的表现形式比较特殊,暂时不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
谜语一般由三部分构成:谜面、谜目和谜底。
其中,谜面是谜语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谜语的已知部分,提供解谜所需的线索;谜目为猜谜者提供了谜底所属的范围;谜底就是谜语的答案。
无论什么种类的谜语,谜面都必须隐匿谜底,这是对谜面的内在规定。
这个规定一旦违反,将直接导致谜语的死亡。
因此,谜面必须隐匿谜底,是对谜面的最低要求。
100首认知科学的谜语
100首认知科学的谜语引言谜语是一种充满智慧和趣味性的语言游戏,能够激发人们的思维和观察力。
在认知科学领域,我们可以运用谜语来探索人类的认知过程和思维方式。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趣且具有启发性的认知科学谜语,并分析其背后的认知学原理。
1. 谜语一:如何看不见?背景这个谜语引发了人们对感知和注意力的思考。
尽管我们能看到周围的事物,却无法看到自己的眼睛。
分析这个谜语涉及到感知和注意力的差异。
大脑对外部刺激的处理方式和对自身感知的方式是不同的。
我们能看到物体,是因为我们的视觉系统将外部刺激转化为神经信号并传递给大脑。
而对于自己的眼睛,我们无法将其视为外部刺激,因此无法直接感知到它们的存在。
2. 谜语二:为什么我们会感觉恶心?背景这个谜语涉及到人类对于恶心感的体验。
当我们看到恶心的事物或闻到恶臭的气味时,我们会感到恶心和想要呕吐。
分析恶心感是身体和大脑的一种防御机制。
当我们看到或闻到有害物质时,大脑会产生恶心感来让我们避开这些物质。
这是人类进化的结果,能够保护我们免受有害物质的伤害。
3. 谜语三:为什么有些人记忆力很好?背景这个谜语引发了人们对记忆力差异的思考。
有些人天生记忆力很好,能够轻松记住大量信息,而其他人则相对困难。
分析记忆力的差异可以归因于个体之间的认知能力和学习策略的不同。
一些人天生记忆力较好,可能与其大脑结构和功能有关。
此外,个体的学习策略也会影响记忆能力。
使用更有效的记忆技巧和学习方法,能够提高记忆力。
结论通过解析这些认知科学谜语,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人类的认知过程。
感知、注意力、记忆等认知能力是人类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研究谜语和谜底的关系,我们能够探索这些认知能力的运作机制。
谜语是一种有趣的媒介,能够激发人们对于认知科学的兴趣,促进对思维和学习的理解。
虽然这只是一部分认知科学谜语,但希望这些例子能够引发更多人对认知科学的研究和思考。
通过探索人类思维的奥秘,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并应用这些知识来改善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004课堂导入环节充分发挥谜语的作用
课堂导入环节充分发挥谜语的作用陈纯森摘要:猜谜语不仅能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导入新课的形式。
无论是使用检索得到的谜语,还是自己创作的谜语,都应该注意谜语与教学内容的关联性。
所用谜语首先应保证内容健康并符合谜语的基本规则。
在此基础上积极追求教育性、趣味性、启发性、知识性和艺术性。
关键词:导入,谜语,运用引言:课堂导入环节如何有效地使用谜语?作者主要从使用的谜面来源途径,以及“直接将课文题目作为谜底”“从课文题目中撷取词语作为谜底”“以课文内容中的关键人或事物作为谜底”等具体案例加以阐述。
正文:一堂课应该像一篇优秀的文章,一开头便能引人入胜;一堂课应该像一支动人的乐曲,一开头就要扣人心弦……俗话说:“好的开头就是成功的一半。
”无庸质疑,导入作为语文课的第一个环节,非常关键,理应引起重视。
语文课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而谜语导入法便是其中重要的一种。
小学生天性活泼,都喜欢猜谜语。
猜谜语不仅能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导入新课的形式。
我们在设计谜语导入方案时,可先定谜底,再根据谜底确定上课要用的谜面。
使用的谜面来源途径通常有:(1)通过书籍查找。
(2)通过网络搜索。
(3)自己创作。
无论是使用检索得到的谜语,还是自己创作的谜语,都应该注意谜语与课文(教学内容)的关联性。
所用谜语首先应保证内容健康,并符合谜语的基本规则。
这是底线。
在此基础上积极追求教育性、趣味性、启发性、知识性以及艺术性。
谜语的质量关乎导入的效果。
老师们期望创设好情境,营造好气氛,调动起情感,激发起兴趣,能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
(一)直接将课文题目作为谜底一位老师在设计一年级上册第9课《影子》的导入方案时,直接以“影子”为谜底,采用谜面:“你停他也停,你走他也走。
和你做朋友,就是不开口。
”谜面以简洁、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孩子们介绍了“影子”和“人”总是形影相随的这一重要特点,孩子们读起它来感觉到亲切上口、活泼俏皮。
心理迷局猜一种心理现象的谜语游戏
心理迷局猜一种心理现象的谜语游戏早在古希腊时期,人们就对心理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试图解开心灵的谜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理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为我们揭示了许多关于人类心理的奥秘。
在心理学的世界中,隐藏着许多令人着迷的迷局。
本文将揭示其中的一种心理迷局,并用谜语的形式展示给读者,带你一同进入心理学的奇妙世界。
谜底一:习得无助这个谜语的谜底是“习得无助”,它源自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的实验。
塞利格曼在实验中发现,在某些情况下,无法改变环境的人会在面对困境时感到无望和无助。
这种现象被称为“习得无助”。
这个谜题提醒我们,当我们面对一连串挫折和失败时,我们可能陷入这个迷局中。
无论是在个人生活中还是职场环境中,当我们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并且开始认为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改变现状时,我们会感到无助和失望。
谜底二:选择偏差这个谜语的谜底是“选择偏差”。
选择偏差是指我们在做决策时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常常偏向于选择符合我们个人信念和期望的选项,而忽视其他更为合理和有利的选择。
这个迷局提醒我们,我们在做决策时常常受到自身的主观偏好和先入为主的影响。
我们可能过分倾向于选择我们熟悉和喜欢的选项,而忽视了其他更为合理和有效的选择。
谜底三:认知失调这个谜语的谜底是“认知失调”。
认知失调是指我们在面对矛盾信息或者与我们原有信念不一致的情况时,会感到内心的不适和紧张。
为了恢复认知的一致性,我们会采取不同的心理防御机制。
这个迷局告诉我们,当我们面临认知失调时,我们会出现一系列的内心冲突。
我们希望保持认知的一致性,但真实的情况可能与我们的期望或信念相悖,这会导致我们内心的不安和紧张。
谜底四:洗劫效应这个谜语的谜底是“洗劫效应”。
洗劫效应是指我们在经历负面情绪或者剧烈经历后,对之后相对较平淡的情感刺激反应较弱。
这种现象可以解释为我们的情感系统对于负面刺激的适应性反应。
这个迷局提醒我们,我们的情感和体验是相对的。
谜语策略及认知机制
不重 . 重别解 . 目 节。谜面与谜 底对应关 系形式有舍指 式和 分指式 。 侍 谜 调
[ 关键词 】 谜语 ; 障喻认知 ; 关联认 知 ; 闻离效果 [ 中囤分 类号 】 Hl [ 文献标识码 】 A
作为一种言语类型 , 谜语是各民族感受语 言魅力满足好奇天性 的文字游戏。谜语带着欢 快 的心情 、 发散 的联想抒发对事物的观感体验
和见识 , 以垂 询 的姿 态 寻 找 和 等待 玩伴 。它 并
既有 守 口如瓶 天机 不 可 泄 露 的骄 傲 与矜 持 , 又
程 毫无 疑 问成为 谜语游 戏 的快 乐源 泉和 寻找 之
旅, 因此 , 的快 乐也 是一 个 围绕 寻找 而产生 的 它
快 乐 , 一个 历程 的快 乐 。笔 者认 为 , 谜 以快 是 猜 乐 为最 大指归 , 破是 猜谜 游 戏结束 的标 志 , 猜 但 却未 必是 快乐 的标 志 。那 么 , 谜 的快乐 取 决 猜
给人 的隐喻感却发生 了变化 , 当多 的词语尤 相 其 日常用 语 , 人 们 的频 繁 使 用 中磨 损 和销 蚀 在
了 它们 原 初 的 隐 喻 光 芒 , 们 已全 然 感 受不 到 人 其 间喻体 和本 体 的分 野 , 把喻 体 当本 体 了 , 直 宛
如 自动生 成 , 当然 , 语运 作 中 喻 感 丧 失 , 嚼 言 咀
维普资讯
14 0
哈尔滨学 院学 报
20 06拉
似 关联 。
类 语 言 中 大量 词 语 是 通 过 隐 喻 生 成 的 , 它 们 但
例 1高高个 儿一身青 , : 金黄 脸盘喜盈盈 ,
天 天 向着太 阳笑 , 的果 实数 不 清 。( 日葵 ) 结 向
20150502王艳上交区字理析词课题
附件一:溧水区2015年度教育科学规划“个人课题”申报表姓名王艳所在学校实验小学申报级别市区课题名称低年级语文课堂中的字理析词的浅探课题类别小语课题关键词及整体界定字理指汉字的构字依据和组成规律,也就是汉字的构字原理,亦即“六书”。
字理识字依据汉字的构字原理进行析形索义、因义记形的一种识字方法。
字理析词依据字理,析解词语理解词义。
从字理上了解词语的本义,再联系上下文理解和查字典选择适当义项品味它的文中义,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本义、引申义和文中义,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使得词语的理解更深刻和更到位的字理教学。
字理教学字理教学主要是在教学时渗透字理析解让学生感悟汉字文化的内涵,揭示和解析字理,以使学生牢固建立字的形音义之间的联系,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进行识字。
从而自觉地喜爱汉字,提高识字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课题研究的背景在2002年,全国字理教学研究中心理事长黄亢美就有《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手册》一书出版。
提出字理教学就是依据汉字的构字规律进行识字和析词的一种语文教学的学法。
它主要采用“溯源”的方式,也就是简明扼要地阐述汉字产生、演变的大体过程,通过形象感知、加深意义识记的印象。
字理识字已被较多老师认同或接受,但是由于字理识字首先需要老师学习掌握字理,这又难住了不少想运用字理的老师,因此字理教学仍没有进入广大语文教师的课堂。
经过十多年的探索研究,字理教学已经由最初的字理识字—字理析词—字理教学—字理教育。
字理教学就好像农民种庄稼一样先是辛苦地耕种,然后才有喜悦的收获,最后才能品尝甜蜜的果实。
字理识字阶段就如同农民在耕种,这时候是要付出汗水的。
这时候老师先要学习字理,然后才能教学生认识字理、掌握字理。
学生掌握字理以后,就能够运用字理理解词语意思,这时候就是字理析词。
字理析解就如同农民在收获、品尝果实。
一个不愿意付出时间学习字理的老师是不可能有喜悦的收获,是不可能品尝到甜蜜的果实的。
一年级语文教案《谜语》
一年级语文教案《谜语》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谜语。
(2)理解谜语的意思,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3)学会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2)运用图片、实物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谜语。
(3)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和推理的能力,猜出谜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爱好。
(2)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3)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谜语。
(2)理解谜语的意思,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2. 教学难点:(1)猜出谜底,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思维敏捷性。
(2)运用想象和语言表达的能力,解释谜语的意思。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谜语教材、图片、实物等直观教具。
2. 教学环境:教室布置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教学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白板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或实物,引起学生对谜语的兴趣。
(2)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教学谜语:(1)教师朗读谜语,学生跟读。
(2)教师解释谜语的意思,学生理解并思考。
(3)学生猜测谜底,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3. 活动与练习:(1)学生分组,进行小组内的谜语猜谜活动。
(2)学生互相分享自己喜欢的谜语,共同讨论和猜谜。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谜语。
2. 学生能够理解谜语的意思,并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来。
3.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猜谜活动,表现出推理能力和思维敏捷性。
六、教学扩展:1. 引入相关文化:介绍中国的谜语文化,让学生了解谜语在民间的流传和演变。
2. 进行谜语创作:学生尝试自己创作谜语,培养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3. 举办谜语比赛:组织学生进行谜语比赛,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2024年《谜语》教案(通用
2024年《谜语》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通用教材《谜语》第二章第三节,详细内容包括谜语的起源、结构、分类及猜谜技巧。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我国丰富的谜语文化,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谜语的起源、结构、分类,增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2. 培养学生运用谜语猜谜技巧,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激发学生对谜语文化的兴趣,培养他们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谜语的起源、结构、分类及猜谜技巧。
难点:如何运用谜语猜谜技巧,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谜语“猜猜我是谁”的趣味动画,引发学生对谜语的好奇心,进而导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谜语文化讲解(10分钟)介绍谜语的起源、结构、分类,让学生了解我国丰富的谜语文化。
3. 猜谜技巧讲解(10分钟)分析猜谜技巧,如排除法、联想法、类比法等,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这些技巧来猜谜。
4.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创设一个“谜语大会”的情景,让学生分组进行猜谜比赛,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5.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几个典型的谜语,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技巧进行解答。
6. 随堂练习(10分钟)出示一组谜语,让学生独立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7. 小组讨论与分享(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解答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分享猜谜心得。
六、板书设计1. 谜语起源、结构、分类2. 猜谜技巧:排除法、联想法、类比法3. 例题解答步骤七、作业设计(1)天上飞的不是飞机,海里游的不是鱼。
(打一日常用品)(2)红口袋,绿口袋,有人害怕,有人爱。
(打一水果)答案:(1)风筝;(2)辣椒2. 课后思考:谜语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请举例说明。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了谜语的起源、结构、分类及猜谜技巧。
字谜猜猜猜解读字谜锻炼对字的理解能力
字谜猜猜猜解读字谜锻炼对字的理解能力字谜是一种有趣的文字游戏,通过对一些谜面中包含的字进行解读和猜测,来锻炼对字的理解能力。
字谜可以在娱乐和学习中起到很好的作用,能够增加对汉字的认知和理解,并且提高阅读的技巧。
本文将从解读字谜的方法、锻炼对字的理解能力的好处以及字谜在教育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解读字谜的方法解读字谜需要灵活运用对字的知识和理解,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解读字谜的方法。
1. 字音联想法有些字谜的谜底是与一些特定的字音相关的,可以通过联想或者思考与谜底字音相近或者有关的词语来解谜。
例如:谜面是“军心所向”,谜底是“北”,可以通过联想“北方”时常寒冷,军队在北方需要保持军心稳定等来猜出字谜的谜底。
2. 字形分析法对于一些字谜,可以通过分析字形的特点和组成部分来解谜。
例如:谜面是“博学之”,谜底是“文”,可以通过猜测和分析“博学”和“之”字的组成部分,由此猜测出字谜的谜底。
3. 上下文推理法在一些字谜中,通过上下文的提示和推理,可以猜测到字谜的谜底。
例如:谜面是“风雨交加”,谜底是“雨”,可以通过上下文中的“风”来推测风与雨有关联的语境,从而猜测出字谜的谜底。
二、锻炼对字的理解能力的好处解读字谜的过程需要对字的理解和运用,这对于培养和提高对字的认知能力和语言技巧是非常有效的。
1. 增加词汇量在解读字谜的过程中,不同的谜面、谜底所涉及的词汇会很广泛,由此可以增加词汇量,丰富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
2.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解读字谜需要对字谜中的文字进行准确的理解,需要综合考虑上下文和字义等因素,这对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是很有益的。
3. 拓展思维方式字谜往往有多种解读方式,需要灵活运用思维和创造力来解谜。
通过解读字谜可以培养灵活的思维方式,提高问题的解决能力。
三、字谜在教育中的应用字谜不仅可以作为一种娱乐活动,还可以在教育中发挥作用,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有积极的影响。
1. 课堂教学中的辅助工具教师可以利用字谜作为辅助工具,引导学生通过解读字谜来学习字义和字形的知识,提高词汇记忆和理解能力。
字谜群问阅读教学设计优秀
字谜群问阅读教学设计优秀字谜是一种趣味盎然的文化形式,它不仅能够激发人们的思维,还可以帮助人们提高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将字谜融入其中,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兴趣,还能够提升他们的阅读能力。
本文将探讨如何设计一个优秀的字谜群问阅读教学方案。
一、引言字谜是一种文字游戏,常见于古代文化中。
它通过隐晦的线索和巧妙的表述,让人们在思考中逐渐揭示出隐藏在谜底中的字词意义。
在阅读教学中引入字谜元素,能够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提高他们对文字的理解和解读能力。
二、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字谜的定义和特点;2. 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3. 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可以准备一些有趣的字谜题目,并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思考。
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解答,引导他们讨论思路和分析字谜线索。
2. 引导学生理解字谜的特点通过讨论和分析,引导学生总结字谜的特点,例如:谜面的线索通常是隐晦、巧妙的,谜底的答案要符合线索的描述,解谜需要一定的思维逻辑和推理能力等。
3. 学习阅读理解策略在阅读字谜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注意细节、推理和思考,这也是阅读理解的常见策略。
可以通过示范和练习,引导学生掌握良好的阅读理解策略,如提问、预测、推理、归纳等。
4. 分组合作解谜将学生分组,并为每个小组分发一份字谜题目。
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解谜,鼓励他们互相讨论和分享解题思路。
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可以设立一定的奖励机制,鼓励他们争取最快解答出谜底。
5. 总结和分享在小组解谜过程结束后,让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答案和解题思路。
引导学生反思他们在解谜过程中的思维逻辑,分享归纳一些解谜的技巧和策略。
6. 拓展活动为了巩固和拓展学生对字谜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可以进行一些延伸活动,如创作自己的字谜、设计一个字谜竞赛等。
这些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创作和合作能力,同时拓宽他们的词汇和语言运用。
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王燕
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王燕摘要:在小学时期,阅读是语文学科中最关键的因素之一,通过对学生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达到提升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目的。
小学语文教师要清楚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尊重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利用多层次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学会分析阅读文本并自主思考,进一步理解所阅读文本的内涵,日积月累,学生的阅读能力定会得到显著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阅读能力;提高策略小学语文教材由多篇文本及古文古诗组成,文本就是我们常说的课文,当代小学语文教学的工作重心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传统的阅读教学法太过枯燥,目的仅仅是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教师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
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对语文学科教学提出更高要求,要求语文阅读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授课过程要培养学生的阅读敏感度及赏析能力,使学生能够更深层次的理解所阅读文章,这样在阅读教学中就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现阶段,小学阅读教学已发生很大转变,不是单纯的传授语文基础知识,而是重视学生对语文阅读感受,致力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投其所好,使学生产生阅读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教师要树立良好的教学观念,正面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进行观察和思考,以此促进学生对文章的认识和理解。
一旦学生自主产生阅读兴趣,就能积极主动的参与阅读教学,阅读能力会日益提高,教师培养并激发学生的兴趣,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就是说,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前提,兴趣为阅读能力起到了正面的作用。
培养学生阅读兴趣这道难题,是当前语文教学面临的棘手问题,教师根据阅读内容、学生的理解能力、学生的喜好兴趣等设计语文学科阅读的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成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小学生普遍对有趣的、新鲜的事物感到有趣,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前要采用投其所好的办法,激发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学生产生兴趣后会主动积的极参与到阅读中去,主动阅读并分析内容,使学生能更加深刻的理解阅读内容,更容易去体会文章的深层含义,同作者产生思想上的共鸣,这样就会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谜语策略及认知机制
谜语策略及认知机制
王燕
【期刊名称】《哈尔滨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6(027)003
【摘要】谜语是根据人类的认知特点设计的语言游戏.谜面与谜底之间常常通过隐喻认知形成关联.谜底谜面关系的调控是谜语制作的关键.制谜遵循两个策略--关联与间离.其主要技巧是文字不重,倚重别解,谜目调节.谜面与谜底对应关系形式有合指式和分指式.
【总页数】4页(P103-106)
【作者】王燕
【作者单位】哈尔滨学院,人文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1601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
【相关文献】
1.数学抽象的认知机制及其教学策略 [J], 吴增生
2.“谜语猜测”的认知机制及语用关联分析 [J], 陈宏俊;雷秋玥
3.中介语石化之心理认知机制分析及应对策略 [J], 林丹蔚
4.专有名词非范畴化:认知机制与英汉翻译策略 [J], 王聪聪;汪立荣
5.基于认知机制的学术英语阅读策略与教学活动设计 [J], 王鹏;郝春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酿得百花成蜜后——小学低年级课外阅读指导策略
酿得百花成蜜后——小学低年级课外阅读指导策略王燕【期刊名称】《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年(卷),期】2015(000)001【总页数】2页(P80-81)【作者】王燕【作者单位】江苏扬州市邗江区公道中心小学【正文语种】中文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多年来,我一直从事小学起始年级的语文教学。
现在,就来谈谈对小学低年级课外阅读的一些思考。
语言大师吕叔湘先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两个迫切问题》中说的一句话一定会引起很多普通人的共鸣:“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们的经验,异口同声地说得益于看课外书。
”因为课外阅读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他们的知识,使他们具备了较广阔的知识背景和认知能力。
当新的学习内容呈现在面前时,他们就会比别的学生学得好、学得快。
由于学生把广泛阅读中积累的大量词汇和写作方法迁移到自己的写作中,就容易取得较为满意的成绩。
此外,课外经常阅读书报的学生还具有较新的知识和观念。
然而,社会和家长、教师的一些落后观念(如认为读课外书浪费时间)或急功近利的思想在程度上抑制着学生的阅读空间;而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更决定了其容易为市场上的动画快餐所诱引,这就使学生的课外阅读成为一种泡影。
小学低年级学生在课外阅读活动面前,可谓是困难重重,坎坷不断。
首先是识字关。
刚进入小学,开始时连拼音都不认识、不熟悉,怎么进行课外阅读呀?后来拼音学完能够简单慢速拼读的情况下,想要阅读丰富多彩的课外书籍还是跌跌碰碰,难以理解文字蕴涵的意义。
其次是书源关。
根据对多个任教班级的调查了解,大部分学生没有一本像样的儿童读物。
有的学生拥有一两本劣质的小摊上一元一本的小画书也不错了。
近年来情况有所好转,但也只是少数有先见之明的家长能做到这一点。
所以,发动家长为学生购买合适的童书也是开展课外阅读的当务之急。
最后是家长的意识关。
在我们农村小学还有不少家长对课外阅读、亲子阅读是一点概念也没有。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谜语运用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谜语运用在当今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越来越重视创新教学模式和运用多元化教学策略,这样不仅可以帮助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而且还能够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谜语作为一种富有情趣的文字游戏,如果能够合理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那么将可以起到丰富语文课堂,活跃教学氛围,以及锻炼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多重效果。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谜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谜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谜语本身富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特别符合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
教师将谜语引入到语文教学中,能够刺激小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在积极思考和探究的过程中掌握语文知识,并享受成功解答谜题的快乐。
比如在学习动物类生字词时,教师可以运用谜语来导入新课:“先写一点再写反文,古人藏头露中身。
”当学生听到谜面后,马上展开积极的联想和思考。
有学生猜出是“埋”字后,教师给予鼓励和肯定,学生的积极性会更高,注意力更加集中,从而更加热爱学习语文知识。
二、谜语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小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也具有一定的抽象性。
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谜语作为一种文字游戏,需要学生运用联想、分析、推理等多种思维方式来解答。
比如在学习成语时,教师可以用谜语来帮助学生理解成语的内涵和用法。
如:“画时圆,写时方,冬时短,夏时长”的谜底是“昼夜长短”,通过这样的谜语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自己编谜语来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
如学习《乌鸦喝水》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问题:“为什么乌鸦会选择向瓶子里丢石子呢?”这样的思考过程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谜语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谜语是一种文字游戏,需要学生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如在学习《乌鸦与狐狸》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乌鸦的三次反应的原因和过程。
学生在思考和表达的过程中会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谜语猜测”的认知机制及语用关联分析
Analysis of the Cognitive Mechanism and the
Pragmatic Relevance of Guessing Riddles 作者: 陈宏俊 雷秋玥
作者机构: 大连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辽宁大连116024
出版物刊名: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131-136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4期
主题词: 汉语谜语 关联理论 概念整合理论 认知机制
摘要:猜谜既是一种交际活动,又是一种认知活动。
从语用角度出发,设谜和猜谜这两个过程正是一种语言交际过程,猜谜者能够成功猜测出谜底是建立在谜语的谜面、谜目与谜底的关联的基础之上。
从认知角度出发,猜谜者通过概念整合网络找到谜面、谜目与谜底的关联,从而猜测出谜底。
文章以汉语谜语为语料,以关联理论和概念整合理论为理论基础,用概念整合网络来解释谜语中的关联,探究谜语猜测的认知机制。
研究认为,在猜谜的过程中,猜谜者通过输入空间之间的跨空间映射和谜目提示找到谜面、谜目与谜底的隐含关联,再通过整合空间和头脑中的相关知识结构,推导出层创结构,最终猜测出谜底,完成明示推理行为。
《谜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谜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概述谜语在中华文化中一直有着重要的地位。
谜语的种类繁多,纷繁复杂。
通过谜语,可以培养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对语言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本次的教学内容为《谜语》第二课时,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与经验一些字谜,引导学生破解谜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启发学生的思维方式,鼓励学生敢于思考,大胆尝试。
教学目标•了解什么是字谜•学习字谜破解的方法•提高学生对于语言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教学步骤1. 课前准备在上课之前老师可以先为学生准备一些字谜,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图片。
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来准备合适的字谜,既要不太简单,又不要太难。
可以准备一些实际的实物(如锅、线、扇等物)或图片,以吸引学生参与。
2. 引入学生对于字谜有没有什么认识呢?请同学们举手回答。
不管你们知道与不知道,今天老师会教给你们破解字谜的方法。
请你们集中注意力,认真听取下文课程。
3. 文字谜的学习首先,老师先给学生介绍什么是文字谜。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老师可以给学生讲一个形象生动的故事。
然后老师可以提供一些字谜给学生,让学生尝试破解。
老师还可以将破解过程中需要注意的要点进行梳理,以便学生更好的理解。
4. 实物谜的学习老师可以通过提供实物或图片,让学生尝试破解实物谜。
同样,老师需要梳理破解过程中的关键点,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破解实物谜的方法。
5. 团队合作老师可以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小组活动。
首先,老师可以让学生自由组成小组。
然后,在设定一定的规则下,由小组完成一个具有一定难度的字谜破解任务。
并且奖励给解谜时间最短,解谜成功率最高的小组。
6. 总结教学结束前,老师可以与学生一起进行反思和总结。
针对本次课程教学主要内容,问学生有何心得、经验、收获和新思考?最后,总结一下全课的几个重要点,并留下作业。
作业布置请学生回到家中自行准备一个字谜,交到老师手上,老师会在下次上课时进行交流与破解。
汉语谜语理解的认知解读:概念整合分析法的开题报告
汉语谜语理解的认知解读:概念整合分析法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及目的汉语谜语作为汉语语言的一种独特体裁,是民间文化传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遗产。
汉语谜语既有娱乐性,又有教育性,在语言学、文化学、心理学等领域有很广泛的研究价值。
许多学者都对汉语谜语进行了深入研究,但是目前尚未有一个系统、全面的认知解读模型。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汉语谜语理解的认知过程,构建一个概念整合分析的解读模型,以期为汉语谜语研究和汉语教学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参考。
二、研究内容及方法本研究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究:1. 汉语谜语的基本特征、类型和演变历程2. 汉语谜语理解的认知过程及其影响因素3. 构建基于概念整合分析法的汉语谜语理解模型4. 应用模型对实例进行剖析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研究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探究。
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搜集和整理,掌握汉语谜语的基本情况及历史演变情况,结合案例分析法,说明汉语谜语理解的认知过程,分析与之相关的因素及各个阶段的“整合”机制。
实验研究则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实验操作两种方式,以量化和检验理论模型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三、研究意义及预期结果本研究旨在探讨汉语谜语理解的认知过程,构建一个基于概念整合分析法的解读模型,从而深入挖掘汉语谜语所蕴含的语言、文化和心理学意义。
一方面,对于语言学、文化学、心理学等领域的学者来说,本研究可以提供一个认知解读的参考,为相关研究提供理论指导;另一方面,对于汉语教学来说,本研究可以探求汉语教学中的新思路,丰富汉语文化素材和语言教学手段。
预期结果是构建了一个系统且可行的理论模型,更深入地挖掘汉语谜语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教育价值。
“趣”字当头有效识字
“趣”字当头有效识字
王燕
【期刊名称】《网络科技时代》
【年(卷),期】2008(000)018
【摘要】兴趣是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是一个人力求接触和认识某种事物的原始意向,是影响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学生一旦对识字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总页数】2页(P71,105)
【作者】王燕
【作者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外国语学校小学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U211.5
【相关文献】
1.“趣”字当头,“实”字开路--一年级拼音教学例谈
2."趣"字当头,"实"字开路——一年级拼音教学例谈
3.《西游记》整本书阅读"趣"字当头
——饶道庆访谈录4.《西游记》整本书阅读“趣”字当头——饶道庆访谈录5."趣"字当头,打造生动历史课堂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基金项目 ]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 十五 规划项目 , 项目编号 : 15B- 130 。 [ 作者简介 ] 王 燕 ( 1962- ) , 女 , 哈尔滨人 , 文学硕士 , 副教授 , 主要从事语言理论及应用研究 。
104 似关联。
哈尔滨学院 学报
2006 年
类语言中大量词语是通过隐喻生成的, 但它们 给人的隐喻感却发生了变化, 相当多的词语尤 其日常用语 , 在人们的频繁使用中磨损和销蚀 了它们原初的隐喻光芒, 人们已全然感受不到 其间喻体和本体的分野 , 直把喻体当本体了, 宛 如自动生成, 当然, 言语运作中喻感丧失 , 咀嚼 隐喻的欣喜和发现也随之消逝。所以 , 认知上 避免 自动化 , 制造 陌生化 , 是快乐的法宝 , 它与人的喜新厌旧天性吻合。 谜语制作中如 何避免自 动化制造 陌生化 呢 ? 文学创作中的陌生化可以体现在题材主题 人物情节结构诸方面 , 但归根到底语言是其终 端呈现。谜语作为言语产品 , 由语言建构 , 其中 亦有形象。谜面形象与谜底形象的距离即关联 度是掌控猜谜强度的机关, 而二者不仅要关联 同时还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为了区分这两种相 反的意向和力量, 我们把谜语制作中有意摆脱 自动化认知倾向的意图和方法叫间离。需要说 明的是 , 间离是在关联的大前提下进行的 , 即关 联中的间离。因为没有关联, 谜语的谜面和谜 底无法建立联系 ; 而没有间离, 谜面谜底近乎重 合 , 无需去猜。 上则谜语 向日葵 的谜面形象 , 数量上是 多个形象对一个形象 , 而更大的不同是以拟人 化的生命形象对应无生命形象 , 彼此形状上虽 然相关联, 但神态情意却是人为赋予的, 二者因 此拉开了距离, 这就是间离。 凡隐喻都既关联又间离 , 因为喻体和本体 间相似却不相等。这也恰恰是谜语制作多用隐 喻方法的原因。换句话说, 谜语游戏恰好迎合 人类的隐喻思维嗜好, 因此 , 它是人类共有的游 戏类型也就不奇怪了。猜谜也正是传授和演练 隐喻思维的最好的校场。可以看到 , 在为儿童 设计的一些谜语中 , 隐喻更呈现出强烈的拟人 化倾向, 人类在这寓教于乐的游戏里代代相传 地习得了隐喻的思维范式。隐喻思维的发达也 孕育了文学的种子 , 文学是人类隐喻思维高度 发展的产物和标志。隐喻使人符号化 , 其极至 就是语言 , 语言的再次隐喻构成文学。文学是 个大谜语, 一个个隐喻的形象充斥其中, 它既与 生活关联又与生活间离, 像谜语一样需要猜射 破解。有多少优秀作品, 人们藉此找到自己人 生的谜底; 也有一些作品结着隐喻的谜团 , 成了
四、 谜目调节与认知结构
如上文提到的, 谜目可以对 足够 的认知 努力强度加以调控 , 比如例 2 一则谜语做了型 状的描述 : 不 点儿 带有词语自身 的模糊性 , 浑身净眼儿 是比喻的形象, 眼儿 字面义应 是通透的小孔, 而相似和间离的喻体与本体语 境使 眼儿 显现为 小 的凹陷、 小 坑儿 之义。 为控制猜谜的劳动强度 , 谜目可作如下伸缩: 工 具 , 缝补 + 工具, 手工+ 缝补工具, 家用 + 手工 缝补工具, 传统+ 家用手工缝补工具 , 谜底 即顶针。语境假设因谜目而盈缩 , 认知努力也 因此变化。同理例 3, 不大 的型状, 净把儿 的形象 把儿 一般指可握杆状物 , 谜底是 苍耳 , 浑身净把儿 指其全身是刺儿。索寻猜 解的乐趣就在对字眼儿的咀嚼琢磨之中。 谜语的谜目同样要根据猜谜人的认知语境 百科知识 、 生活经验来确定和调节。 例 4: 麻 屋 子 红 帐 子, 里 面 住 着白 胖 子。
一、 谜语的游戏本质
娱乐是一切游戏的本质, 毫无例外 , 作为一 种游戏 , 谜语当然同样以快乐为目的。与其他 众多的游戏不同 , 谜语以语言为手段和表现主 体, 用语言来游戏。 谜语游戏与寻宝游戏的原理相仿 : 寻宝以 寻到 宝藏 为终结, 以人的寻找行为为游戏主 体, 寻找的快乐成为游戏的快乐, 而因为寻找是 包含找到 宝藏 的一系列行为的过程, 因此, 快 乐也就蕴涵在寻找过程中 , 于是, 这个游戏的快 乐又是过程的快乐。 谜语呢? 谜底如宝藏, 发现谜底的猜谜过
第 27 卷 第 3 期 2006 年 3 月
哈尔滨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ARBIN UNIVERSITY
Vol. 27 No. 3 Mar. 2006
[ 文章编号 ] 1004 5856( 2006) 03 0103 04
谜语策略及认知机制
王 燕
150080) ( 哈尔滨学院 人文学院 , 黑龙江 哈尔滨
例 1: 高高个 儿一身青, 金黄脸盘喜盈盈 , 天天向着太阳笑 , 结的果实数不清。( 向日葵 ) 谜面即喻体 : 身高肤色 高高个儿一身 青 A, 神态面容 性 金黄脸盘喜盈盈 B, 行为习 结的 天天向着太阳笑 C, 结局后果
果实数不清 D。 其形式特点为合指式 : A+ B+ C+ D+ + N 目标物 X 从关联的意向出 发, 谜面 的多个形象 ( A、 B、 C、 D) 一齐指向谜底, 即多个谜面形象彼此相 关首尾呼应与一个谜底形象 ( X) 构成关联 , 每 个谜面形象都是对谜底形象的一个 侧面地描 述, 形成格式塔的认知模式。 合指效应 从各 个侧面如几个盲人摸象 , 最终烘托整合出谜底 的整体轮廓。 从人的认知规律看, 两个物体之间相似度 越高就越容易因其相似从而产生关联联想, 这 就是人的隐喻思维, 呈现为语言即喻体与本体。 当然 , 二者的关联程度不仅取决于它们的相似 度, 同时, 甚至更主要地要由我们对它们的认知 熟悉度定夺。二者的联系越为我们熟悉 , 其关 联度就越高, 就越容易唤起人的隐喻联想。如 果关联度很高的喻体和本体被设计成谜面和谜 底, 人们也就很容易猜到谜底。Sperber and Wil son 的关联论认为 , 人类一切活动都遵循着关联 的原则。同样谜语游戏也遵循了关联原则 , 毫 无疑问 , 谜面是根据与谜底相关联的原理而设 计的, 一般是从多个角度与谜底相关联。如果 超出关联的辖域 , 也就超越了人的认知范围, 猜 谜赖以建立的基础也就轰毁。可见, 谜语是离 不开关联这个基点的, 人类的猜谜游戏以及一 切认知活动正是在此维度上方得以成立。 但猜谜并非关联度越高越好猜就越有趣越 快乐。关联论发现, 人的认知总遵循最大关联 原则 , 即付出最小的认知努力获取最大的认知 语境效果。当喻体和本体、 谜面与谜底之间频 繁地连在一起而为人们熟悉, 隐喻的魅力就丧 失殆尽, 不再唤起人们的隐喻联想 , 人的认识省 时省力自动生成即自动化 , 比喻不再生动新鲜 , 谜语便逗引不起好奇。猜的强度时度的疲软 , 使猜谜变得索然无味。因此, 在一定程度上, 关 联度与易猜度成正比, 却与快乐度成反比。人
程毫无疑问成为谜语游戏的快乐源泉和寻找之 旅 , 因此 , 它的快乐也是一个围绕寻找而产生的 快乐, 是一个历程的快乐。笔者认为 , 猜谜以快 乐为最大指归, 猜破是猜谜游戏结束的标志, 但 却未必是快乐的标志。那么, 猜谜的快乐取决 于什么呢? 寻宝游戏中, 藏宝 以控制寻宝的 时间与难度来控制快乐。谜语的快乐来自猜谜 时间与猜谜的难度, 那么, 时间与难度就成为谜 语的快乐指数。显然, 一猜即中和屡猜不中, 二 者都不谙快乐要义。如何恰到好处 , 难易相宜 长短适中? 这里需要策略。谜面作为猜的对象 物 , 它是快乐的 渊薮, 也是 谜语制作成 功的关 键。
[ 收稿日期 ] 2005- 10- 27
二、 制谜策略及认知机制
谜语游戏遵循了人类认知规律, 体现为两 个制谜策略 : 关联和间离。 谜语由谜面和谜底两部分构成。以物谜为 例 , 因为物具备形象, 可绘形绘状绘声绘色 , 因 此谜语制作大量采用隐喻手段 , 即以他物喻指 目标物即谜底, 喻体与谜底目标物之间形成相
打一家庭用品) 例 3: 不大不大 , 浑身净 把儿。 ( 谜目 打一植物种子) 谜目是在谜面 之外限定 猜想范围 的指挥 棒 , 作为关联提示 , 它可以根据猜谜人和游戏进 程即游戏语境而灵活调整提示 , 像话语关联理 论提到的 明示信息 。在双方实战游戏中我们 知道, 出谜人会视猜谜人的反应利用谜目明示 或误导来加快和放缓猜谜的进程 , 改变猜谜的 强度和速度。猜谜人在谜目及其进一步的明示 信息指引下, 作 语境关联假设 , 追求 最佳关 联 即谜底。谜语制作的最高境界或评价标准 即谜面与谜底构成 最佳关联 , 而不是 最大关 联 。关联论指出 : 最大关联 指付出最少认知 努力获得最大语境效果, 最佳关联 指付出足 够的认知努力获取最大语境效果。 足够 的认 知努力即谜语制作的强度时度, 从语境效果看 , 最佳关联有时就是最大关联, 但最大关联却常 常不是最佳关联。由于最大关联倾向于努力的 最少付出的认知经济省力原则 从另一个角 度 , 笔者认为也可叫它 惰性原则 , 因此 , 也就 偏离了快乐原则。相比之下, 最佳关联倒是在 谜语的关联和 间离驱动下所达到的最佳境界 付出足够的努力获得最大效果。
[摘
要 ] 谜语是根据人类的认知特点设计的语言游戏 。 谜面与谜底之间常常通过隐 喻认知形 成关 关联与间离 。 其主 要技巧是 文字
联 。谜底谜面 关系的调控是谜语制作的关键 。 制谜遵循两个策略 [ 关键词 ] 谜语 ; 隐喻认知 ; 关联认知 ; 间离效果 [ 中图分类号 ] H1 [ 文献标识 码] A
第3期
王
燕 : 谜 语策略及认知机制
105
勘不破的谜。 从间离的维度 , 谜面所提供的几个喻体形 象极大丰富了目标形象, 溢出目标物之外。外 溢带来的游离与飘逸, 使谜面与谜底拉开朦胧 的距离 , 制造了间离的 效果, 可以 拓展想象 空 间, 提升索解难度。而猜谜的快乐很大程度在 于体验和玩味谜面形象 , 是在谜面形象与假想 的未确定的目标形象之间犹豫徘徊琢磨不定。 揣摩思忖中可能有几个准谜底形象扑朔闪回 , 以关联作导引, 从形象的间离中厘出廓清排除 , 聚焦谜底。魅惑与快乐皆源于此。
三、 制谜技巧
为追求最大趣味制造间离效果 , 谜面形象 与谜底形象之间的相似度要进行控制 , 在谜语 制作的操作中 , 必须遵循在关联中疏离和在疏 离中关联的相吸相拒的弹性原则。 我们研究发现 , 这个原则在谜语制作中有 严格的体现: 其一, 谜面谜底的文字不可重复出现。否 则就犯了制谜的大忌。 其二, 必须运用字义别解。即故意对字词 进行曲解 , 利用汉字一字多义的特点, 将谜面和 谜底上的字、 词不照原义解释 , 而是引出它的歧 义, 构成别种解释, 将经过别解处理过的谜底和 谜面意思吻合。 这两个要求均出于间离的策略考虑 : 谜面 谜底文字重复 , 或者采用字面意义或其中心常 用义势必导致关联度过高。文字重复 , 直接带 来同音同义联想 , 造成谜面谜底间的最短的认 知距离, 省时省力 , 达成 最大关联 , 产生认知 的自动化。使用中心义, 也会直捣谜底 , 走了猜 谜捷径, 曲折太少情节过简, 几个回合就结束战 斗, 智慧不得施展, 快乐无从谈起。而别字形和 别字义即别解是 制谜的看家法 宝。一个 别 字, 别出了间距, 别出了风致 , 别出了一个谜语 世界。 其三 , 谜语为控制猜想范围即关联域, 在谜 面之后总有个谜目 , 来圈定猜想圈儿。这是一 个重要技巧, 充满灵活性和临场应变能力。似 乎快乐和制造快乐的游戏其机制都基于人类的 身心需求及其适应力。谜语要找到这个度。 例 2: 不点儿不点儿 , 浑身净眼儿。 ( 谜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