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法探究
一年级道德与法制教案案例分析
德与法制教学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小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法律观等方面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更具体地了解学生的思维状态,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材施教,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我教过的一年级班级中,小学生的德与法制意识普遍较低,他们对于伦理道德的认识存在很大的偏差。
一方面,他们缺乏对人际交往中所存在的一些基本伦理问题的认识;另一方面,他们对学校和家庭中的具体行为标准知识覆盖不正确,缺乏明确的科学知识指导。
为了提升小学生的德与法制意识,我在教学中逐渐探索出了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培养学生健康的思维状态养成正确的心态对于小学生的成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我通常会在课前通过小游戏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增加他们接受知识的热情。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时常与学生沟通交流,问他们的看法和观点,以便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避免他们枯燥和消极。
二、科学体系化的课堂建设通过整体的课堂建设,我能够更好地传递知识,建立德和法律意识,加强学生对伦理道德的了解和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将德与法制知识进行科学的分层和编码,更好地生动地传递给小学生,从而让他们学习更加深入和系统。
三、合理运用互动式教学我教学的一大特色就是注重互动式教学,而这种方式也具有非常实用的指导意义。
实现积极的互动,不仅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反馈质量,还能够在生动的互动中增强学生的自我发现和独立思考能力,从而更好的掌握掌握德与法制知识。
小学德与法制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并且对于小学生的人生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培养健康的思维状态,采用科学体系化的课程的建设,以及运用互动式教学,在教学中寓教于乐,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有效途径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有效途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法律意识的重视逐渐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法治,这也使得法治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愈发重要。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是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有效的教学方法和途径对学生的法治意识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有效途径进行探讨。
一、利用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深受学生喜爱的教学方式,它可以使抽象的法律概念具体化,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法律法规。
对于小学生来说,可以以日常生活中的案例为教材,例如交通安全、环境保护、家庭关系等,通过真实案例的讲解和讨论,引导学生认识问题所在,学会用法律的眼光看待问题,培养正确的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
二、开展法治主题班会班会是小学生学习班集体生活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开展法治主题班会,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法治知识的教育。
可以邀请法律工作者、法治宣传员等人员进行法治宣传和知识普及,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法制宣传活动,使他们在参与中学习,在实践中感悟法治的重要性。
三、举办法治知识竞赛通过设置法治知识竞赛,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法治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的法治意识。
在筹备竞赛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认真地学习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提高他们对法治的认识和理解。
而在竞赛中,学生们会因为奖品和荣誉而投入更多的精力,从而更深入地学习和了解法治知识。
四、组织法治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组织学生参加法治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使他们更加直观地感受法治的重要性。
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法院、公安局等执法机构,让他们亲身感受法治的力量,也可以引导学生参与一些法治建设志愿者活动,让他们通过亲身参与和实践,深入理解法治的内涵和价值。
五、制定具体的学校法治教育计划学校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法治教育计划,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例如每学期设立法治教育周,安排相关课程,举办相应的活动等,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
探究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策略
研究探究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的实践策略吴海燕摘要:小学生正处于学习和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是可塑的。
道德与法治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但是,一些学校的德育和法制教育效果并不理想,学生的道德意识相对浅薄,对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以生活化的方式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理解,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在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言行。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小学生;德育教育;实践策略一、生活化教学对于道德与法治的意义道德与法治不同于其他学科,它对学生的生活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品德和行为习惯对每个人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学生也不例外。
在教学活动中,小学德育教师首先要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以现实生活中的事例为指导,采用生活化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将有助于学生了解知识,从而避免传统教学中的“填鸭式”教学所产生的问题,借此改善课堂学习氛围,提高学习效率。
二、目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传统教学模式目前,一些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学模式过于单一,教学方法一成不变,一些小学教师秉持传统教育的教学理念,无法接受生活化教学,他们习惯于按教材死板的教学,只注重知识的灌输,教学内容不够生动。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兴趣不能被激发,学生很难认识到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
(二)缺乏专业的德育教师在一些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任务由其他学科教师承担,学校不重视道德与法治科目的教学。
由于其他学科的教师只接受了本学科的专业培训,没有接受过道德与法治的专业培训,很难对学生进行系统、全面的学科教学。
此外,还有学校在课时设计上,直接删除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课时,将节省的课时给予主科。
在这些外部因素的影响下,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效果受到很大的限制。
(三)学习的内容很难应用实际生活由于小学生年龄相对较小,与社会环境接触少,学生在课堂学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的机会不多,导致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不理想。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方法及评价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方法及评价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使他们能够遵守法律法规,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并形成一系列良好的行为习惯。
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下面将介绍一些教学方法以及评价,以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效果。
1. 情景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是一种将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情景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述生动的故事、情景模拟和角色扮演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道德与法律的概念。
通过让学生置身于具体的情境中,他们可以更深入地思考自己的行为和决策,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2. 合作学习法:合作学习法强调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通过小组活动、团队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在小组内部互相协作,共同解决问题。
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研究和解决与道德与法律有关的问题。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能够培养彼此关心、尊重和包容的品质,积极参与,形成正确的行为准则。
3. 游戏教学法: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的形式来进行教学,使学生在玩中学,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相关的游戏活动,如角色扮演游戏、道德抉择游戏等,让学生通过游戏体验道德与法治原则的重要性和实践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判断力和决策能力。
4. 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法是一种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的教学方法。
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教师可以选取一些道德与法律相关的案例,如偷窃案、欺骗案等,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并让他们思考其中的道德和法律问题。
通过案例分析,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所述仅是一些教学方法的简要介绍,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此外,对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评价也是至关重要的,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评价方法。
“法治学堂”融入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初探
“法治学堂”融入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初探随着社会的发展,法治教育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充分发挥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育功能,有必要在课程教学中融入“法治学堂”教学模式。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探讨。
一、《道德与法治》课程在小学低年级的重要性小学低年级是孩子们接受教育的起点,也是他们性格、思想、品德形成的关键阶段。
在这一阶段,生活中处处都是道德和法治教育的内容,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道德理性和道德行为,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和法治意识,从小培养学生的法治素质。
加强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1. 促进学生对法治的认识在小学低年级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中融入“法治学堂”,可以通过案例分析、法治知识讲解等方式,让学生初步了解法律和法治的基本知识,提高他们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正确、合理地行使自己的权利,遵守法律规定,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
2. 培养学生的法治素质和法治共识在“法治学堂”中,可以通过情景再现、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法治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治共识。
让学生从小学会遵守法律规定,培养自觉遵纪守法的好习惯,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和法治信仰。
3. 增进家校合作,促进家长参与通过“法治学堂”教学模式,可以增进家校合作,让家长也能更多地了解和关心孩子在校的法治教育。
家长的积极参与,对于学生的法治教育至关重要,可以在学校法治教育的基础上,形成家校合力,使学生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领域都能得到全面的法治教育。
1. 制定教学计划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计划,明确“法治学堂”教学模式的实施内容和步骤,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2.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案例、故事、游戏等形式,开展“法治学堂”教学活动,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
小学低学段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
小学低学段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思考在小学低学段阶段,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法治观念的重要途径。
通过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懂得遵纪守法,自觉遵守社会规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如何在小学低学段开展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是一项需要认真思考和不断实践的工作。
一、运用生活化教学法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接受能力有限,因此在进行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尽可能运用生活中的故事、案例和现实生活中的事例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真实生活中感受到道德与法治的意义和重要性。
可以选取真实的案例,让学生分析、讨论,并引导他们总结出相关的法律和道德观念。
这样能够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生活,增加学生的兴趣,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二、强调示范引导小学低学段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模仿期,他们对于周围环境和他人的言行举止有着强烈的模仿欲望。
在进行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注重自己的示范作用。
教师要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言传身教,示范正确的行为和观念。
要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逐步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和行为。
三、注重情感教育在进行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时,要注重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表达情感、处理情感。
教师要注重与学生情感上的交流,引导学生自我认识和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情感修养和法治观念。
可以通过故事、游戏等形式进行情感教育,使学生在情感上有所收获,在行为上有所体验。
这样能够增强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认同感和价值观念。
四、开展实践教育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不仅仅是灌输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进行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时,要积极开展实践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道德和法治的价值。
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法庭、派出所等相关机构,让学生了解法律的力量和社会规范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
五、联系学科知识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不是孤立的,它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进行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时,教师要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效的融合,并且注重跨学科的教学。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加强法治教育的探索
175周刊教材教法|教法研究摘 要:在依法治国的发展背景下,小学阶段的教师应注重从小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使其适应法治社会的发展要求,在法治环境下茁壮成长。
目前法治教育已经渗透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之中,教师应在融合教育趋势下将两者进行有机结合,打造一个具有较强法治教育色彩的道德与法治课堂,让小学生真正形成应有的法治意识,提升个人的法治素养。
关键词:小学教育;道德与法治;法治教育;融合教育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内容实质上蕴含了不少的法治知识,只是法治教育的针对性并不强,导致小学生的法治意识依旧薄弱、法治素养水平低。
教师可将针对性的法治教育融入到道德与法治教学之中,让小学生在这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真正学好法治知识,提升应有的法治素养,同时也可更好地保障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
一、在教学情境模式下加强法治教育生动的教学情境能够增强学生的认知能力,使其对情境中的某些画面进行正确的认知与理解。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若要融入更具针对性的法治教育,则可辅助生动的教学情境展开教学,让小学生能够在增强自身认知的基础上,对法治的概念进行深刻的理解,并树立起应有的法治意识,懂得运用法治知识解决问题。
例如在《心中的110》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放映各种小学生遇到坏人、坏事时的动画视频,如一个人在家时小偷入室、一个人在外时有人想请自己喝饮料或吃糖果、一个人在外突然有人装认识自己要带走自己等等。
这些都是小学生可能会遇到的事情,学生在观看相关动画视频时,很快地就会走进生动的情境中。
教师可让学生一边观看,一边学会辨别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危害到自己安全的事情,有利于唤醒小学生心中的安全意识。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让小学生从法治的角度思考如何保证自己的安全,使其树立起良好的法治意识,要信仰“110”的法治权威,懂得借助110的法治武器保护自己。
二、在主题讨论活动中加强法治教育主题讨论活动是指教师设计合理的讨论主题之后,由学生根据主题内容展开相互间的激烈讨论的教学活动。
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方法探析
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方法探析摘要:小学教育阶段是学生们生活行为习惯、心理道德素质养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对学生们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是非常必要与关键的。
本文主要从运用情境教学法、开展生活化教学、开展教学实践活动三方面入手,简要分析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主要是引导小学生们热爱生活,关心他人,初步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和文明习惯,初步建立法治意识,培养社会责任感。
为此,本文作者立足实际教学经验,主要对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方法进行简要探析如下,供各位同仁参考、交流。
一、运用情境教学法,提升小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小学生们的各方面发育还不成熟,在专注力和自制力方面都比较差,在课堂学习时不能一直保持学习热情。
对此,我们在课堂教学时可以运用情境教学法,利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来吸引小学生们的课堂注意力,激发小学生们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望,进而提升小学生们的课堂学习积极性,提升其学习效率的同时,还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能够顺利进行1。
例如,在二年级教学《团团圆圆过中秋》这一课时,我们主要是引导小学生们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与习俗,知道中秋节是家人团聚的日子。
在这一课的课堂导入中,我们可以给学生们播放歌曲《爷爷给我打月饼》“八月十五月儿明呀,爷爷为我打月饼呀,月饼圆圆甜又香呀,一片月饼一片情呀”,引发学生们对中秋节的回忆。
然后给学生们讲一讲“嫦娥奔月”的故事,讲一讲中秋节的来历(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
还可以在课堂活动环节,带领小学生们用超轻黏土制作月饼,提升小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引导小学生们感受与老师、与同学共庆佳节的快乐,不仅有利于提升小学生们的课堂积极性,使我们的课堂教学顺利进行,还有利于增进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
二、开展生活化教学,提升小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与这一阶段的其他学科相比,教学内容比较贴近生活,而且更具灵活性,所以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我们可以充分发掘生活中的教学案例,为小学生们普及生活中的道德与法治知识,进而更好的激发小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缩减其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距离感与陌生感,提升小学生们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
探究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方法(6篇)
探究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方法(6篇)第1篇: 探究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方法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是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道德理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社会公民道德教育的一门课程,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培养道德情感,指导学生道德行为。
它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的主渠道作用,深化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改革,适应素质教育的新要求成为学校的新课题。
下面就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自主学习法进行探究。
一、创设情景,激发情趣《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过程要注意以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兴趣是推动学生探究知识的催化剂。
自主学习理论也强调培养学生旺盛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进行能动地学习。
然而学生的情感体验更多地带有直觉性、形象性。
因此教师依据教材具体内容,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独具匠心地创设情景,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去点燃其求知欲望,激发其兴趣,将其带入一种好奇、渴盼而急不可耐的境界。
道德与法治课多以图为主、图文并茂。
我们可以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声像画像相配,创建与教学内容吻合的情景,丰富学生的情感经验,加深道德观念的认识。
还可创编相适应的故事、诗歌课本剧,组织学生去诵读、吟唱、去表演,通过学生亲临其境的投入从中获得道德情感体验;教师可通过创设悬念,巧设启发提问引导学生体验情感促其主动参与,还可采用游戏法,如猜谜语、表演小品等活动创设情景,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动用多种感官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提高道德认识水平,获得情感体验,使其真正成为认识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二、自学课文,探求新知,获得情感体验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多边活动,其间师生双方可以平等、和谐、自由地进行思想情感交流。
而学生独立地思考问题,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进行自主性活动是自主学习理论要求的,发挥学生能动性的具体表现,也是学生学习的权利。
探究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方法范文(通用4篇)
探究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方法范文(通用4篇) 道德与法治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两者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目的上有着很强的共同之处,但也存在着不同,究竟什么是道德,什么是法治。
以下是作者为大家收集的探究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方法内容(通用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1篇: 探究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方法【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在我国现代教育领域的发展过程中,道德素质教育越来越受重视。
在以往的教育中,过于偏重文化知识的教学,导致我国青少年的综合素质一直呈下降状态,针对这一现象,教育部门开始着重抓素质教育,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也变得越来越严格。
因此,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老师,要善于根据新课改的要求,积极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促进小学生对道德素质的深刻理解。
本文主要就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教学方法进行相应探究。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活化教学方法综上所述,出于更大程度深化改革新课程目的,促进生活化教学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渗透,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对授课方式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力求更好地提升小学生的素质。
这样不仅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心理与思维全方位发展,让学生的道德素质意识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教学方法策略加以探析,以期进一步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运用生活化导入模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在以往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老师只是一味地重复课本上的文字,学生根本无法融入课堂。
面对这一现象,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将生活融入课堂中,这便要求老师应在潜移默化中将生活中的元素导入到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道德提升,让生活的感悟对小学生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
道德与法治贯穿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其对生活水平的提高至关重要,所以说,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不能脱离生活。
只有很好地将生活化的教学积极引进课堂,才能够满足小学生的心理需求,使他们对道德与法治的学习产生兴趣,才能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发展。
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课中培养学生生活智慧的途径探讨
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课中培养学生生活智慧的途径探讨小学低年级的道德与法治课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法治意识的重要途径。
在这门课程中,教师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生活智慧,引导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本文将探讨在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生活智慧。
一、注重案例教学,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在道德与法治课中,教师可以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具体的案例中体会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引导他们学会用法治的方式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涉及的道德问题和法治问题,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解决方案的提出,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生活智慧。
二、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情感智慧道德与法治课中,教师可以通过情感教育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让他们深刻体会到道德与法治对人生的重要性。
教师可以利用故事、影视作品等载体,让学生通过情感的共鸣和感受,理解其中所蕴含的道德与法治意义,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智慧,让他们在面临问题时,能够理性思考,正确处理情绪,做出正确的选择。
三、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道德与法治课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参与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比如义工活动、社会调研等,让学生亲身感受社会的现实问题,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生活智慧。
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理解并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利益,从而培养出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四、引导学生进行规则游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道德与法治课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些规则游戏,比如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通过遵守游戏规则,学会尊重他人、合作共赢。
通过规则游戏,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让他们在生活中遵守法治,尊重规则,学会合理的思考和处理问题。
五、启发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在道德与法治课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些批判性思维训练,让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能够运用批判性思维,理性分析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经验研讨交流稿
小学道德与法治活动教学法探索一道德与法治教学经验交流稿###市##区##小学###尊敬的各位老师:今天有幸和大家做道德与法治学科的经验交流,我交流的题目是《小学道德与法治活动教学法探索》,希望各位老师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当前,以学生活动为主线的“活动教学法”在小学阶段各个学科都探索、研究,道德与法治学科也不例外。
作为一名道德与法治教师,我也在教学中不断摸索、总结”活动教学法、我对“活动教学法”理解是教师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现实能力水平,按照制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开展一个或多个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动情、明理,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实践的教学过程。
下面结合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谈谈我对“活动教学法”的肤浅研究。
一、“活动教学法”的优势及特征小学道德与法治是一门教育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素养的主阵地。
传统的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教师处于主体地位,更多采用照本宣科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往往直接将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灌输给学生;而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没有经历认知由浅入深、去伪存真的过程,也就没有情感认同。
因此,学生可能会获得比较好的分数,但是教育效果却并不理想。
与传统教学方法不同,活动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教学活动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让学生在活动中质疑、讨论、探究、明理,经历认知提高的过程,从而达到情感上的认同。
我们说,只有情感上认同的思想教育才是稳固的,对学生实践活动才具有指引作用,而这正是传统教学的明显短板。
“活动教学法”立足道德与法治教材和学生实际开展教学活动,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征。
(一)主动性。
“活动教学法”注重创设平等、民主的学习氛围,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尊重,学习主动性得到有效激发;同时“活动教学法”注重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学习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教育,而是在活动中感悟,在感悟中实现情感认同,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有效教学策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责任感、法律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如何有效地开展这一课程教学,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结合教学实践,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一、理论依据道德与法律,既是教育的内涵,也是教育的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遵循发展性原则,把道德和法律结合起来,以情感教育和教育实践为中心。
教育目标应当分为短期和长期目标两个层面。
短期目标是培养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理解,长期目标则是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法律意识,让学生具备维护社会公义、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
在教学中,要注重情感因素的培养,采用以情感为基础的教育方式。
通过对学生情感、心理的理解和关爱,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科学文化观和客观世界观。
二、教学策略1.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一些流行和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并让学生通过案例了解到相关的法律知识和社会道德,提高学生的敏感度和法律意识。
案例教学法最大的优点在于可以将理论知识和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并且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使知识更加贴近生活。
此外,案例教学法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2.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教学法可以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提高他们的思维逻辑能力以及协作和沟通能力。
例如,可以通过模拟法庭的方式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更加生动地认识到法律和相关的社会制度。
游戏教学法的优点在于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增强学习的动力和效果。
通过游戏教学,可以大大提高课程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热情。
3.师生互动式教学法师生互动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采用互动式教学的方法,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进来,使教学形式更加多样化及灵活。
师生互动式教学法的优点在于可以使教学更加生动、翔实,让学生能够有机会在互动中发言,而不是沉默不语,同时会主动的思考解决方案和意见。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有效教学策略与创新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有效教学策略与创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正确法治观念的重要课程之一。
有针对性地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和创新,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有效教学策略和创新,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相关教学工作。
一、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1. 案例分析教学法: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的教学法来引导学生讨论和思考道德问题,例如纪律、友谊、诚实、守信等。
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和感受到道德情感,增强他们的道德素养。
2. 角色扮演教学法: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道德情感。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景,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体验道德选择的难题,培养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和情感认知能力。
3. 游戏教学法:将道德教育与游戏相结合,设计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和感受到道德要求和道德情感。
通过游戏,学生可以轻松愉快地参与到道德教育中,提高他们的道德情感。
二、促进学生法治观念的形成1. 竞赛活动:组织一些有关法治知识的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法制知识的兴趣。
通过竞赛的方式,可以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更加深入地理解法律,形成正确的法治观念。
2. 互动教学法:利用多媒体和互动性强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法治知识。
在课堂上,利用互动式教学的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到课堂中来,积极表达自己的见解和观点,提高法治观念的形成。
3. 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参观法院、公安机关等法治单位,让学生近距离了解法律实施的过程和方式。
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对法治有更深刻的认识,形成正确的法治观念。
三、创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内容1. 社会实践课程:结合社会实践活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育,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体验和感受道德和法治的重要性。
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道德与法治的意义,形成正确的道德和法治观念。
2. 校园文化教育:运用校园文化建设的形式,进行道德与法治教育。
浅谈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浅谈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摘要:义务教育阶段的法治教育是培养青少年群体法治意识、守法行为的重要途径。
但是,新课改的实施给义务阶段的法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循序渐进地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优化策略文章从生活化教学,让学生感知法律的价值和作用;深入研究教材,合理进行教学设计;道德与法治相结合,彰显法治教育的人文情怀;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法治素养等四个方面论述了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生活化教学,让学生感知法律的价值和作用法治是生活中的重要构成要素,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大多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依托生活背景、素材开展教学,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和学习,升华学生的法治意识。
具体而言,教师既可以结合现实生活现象创设问题情境,也可以引入生活案例,使道德与法治真正融入学生的生活,在生活中指导学生的行为实践。
例如,在教学“家人的爱”一课时,首先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提出几个问题:“今天早上,谁为你准备的书包和学习用具?谁为你做的早饭?谁送你上的学?你感觉你的家人好不好?”借助这样的问题引出“家人的爱”这个主题。
然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认识到家人对自己的照顾,为自己付出的辛劳。
并且,教师可在此基础上深化教学内容,围绕“健康、安全的生活”或“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从法理角度讲述家庭关系。
我们要感恩父母,珍惜父母给予的爱,并在适当的时候回报他们。
教师这样结合实际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感知法律的价值和作用,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二、深入研究教材,合理进行教学设计在小学低年段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首先,教师要认真阅读教材,梳理教材内容,找出法治素材,准确进行法治教育定位。
其次,教师要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结合新课改精神和社会主义道德与法治教育目标,确定适当的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三维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从而进行教学设计,以培养学生的法治素养,提高学生的法治意识。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与解析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与解析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和法治观念是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道德与法治教育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还能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一些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方法,并对其进行解析。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方法1.案例讨论法案例讨论法是一种常用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涉及道德和法律问题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并提出自己的判断。
通过参与讨论和辩论,学生能够深入了解道德与法治的原则和价值,并培养他们的判断力和决策能力。
2.角色扮演法通过角色扮演法,学生可以模拟真实情景,体验和理解不同的道德和法律问题。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景,让学生分角色扮演并进行互动。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感受到道德与法治对于人们日常生活的指导作用,并加深对相关概念和原则的理解。
3.游戏教学法游戏教学法是一种活跃、趣味的教学方式,对小学生来说尤其有效。
通过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教师可以在其中融入一些道德和法治的要素。
学生在游戏中能够主动参与、互动,并通过亲身体验来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和理念。
4.综合实践法综合实践法是将道德与法治的学习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一些社区服务、义工活动等实践项目,让他们亲身体验道德与法治的应用。
通过实践,学生能够加深对道德与法治的理解,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法律意识。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解析1.优势:以上介绍的教学方法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都有其独特的优势。
案例讨论法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讨论参与度,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角色扮演法能够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互动能力;游戏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综合实践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2.注意事项:在进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时,还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首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合的教学案例、情景和游戏,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参与。
其次,教师要把握教学的适度度,不要过于理论化或过于实践化,保持教学的综合性和完整性。
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探究
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探究摘要:在农村小学开展《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既可以拓宽他们的眼界,加深他们对社会的了解,又有利于他们日后适应社会,又可以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成为一名有社会责任感,遵纪守法的合格小公民。
因此,在目前的情况下,乡村小学也应重视《道德与法治》这一学科,努力把这一学科建设得更好。
关键字: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策略《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在培养学生品德、价值观、理想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支撑作用。
在进行农村小学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时,教师要对农村地区在教育资源、教学环境、学生心理状态、学生生活方式等方面的特点进行充分的研究,并对这些因素对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所产生的影响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制定出相应的教学方案,帮助农村地区的小学生提高其道德与法治素养。
一、注重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关注在农村学校,老师跟学生一般都不注重这个课程,他们认为这门课程是一个比较可有可无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小学虽然有《道德与法治》,但是却不会在课堂上讲课的原因,在一些乡村小学,这门课都是由其他老师来讲课的,毕竟没有足够的教师来讲课,所以这门课的质量并不高。
这样的话,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觉得这是一门无关紧要的课,不会把它当回事。
要想改变这一状况,还得从教师的示范开始。
一定要让教师知道,这门科是在让学生的道德品格提高的,只有教师足够的关注,认真的上课,严格的要求,才能让学生更加关注。
另外,因为乡村小学的教师数量不足,所以由其它教师担任这一学科的教学工作也就不可避免了。
所以,有必要让担任这门课授课的教师,在业余时间里,对《道德与法治》的授课方式进行一次培训,这样,教师就能掌握这门课的授课方式。
二、灵活运用讲授法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而教学方法又是其中的重点。
以该学科的特征为依据,在选择教学方式的时候,教师应该把重点放在游戏教学、情景教学、体验教学等方面,可以把课堂打造成一个故事演讲、情景剧表演、师生互动游戏、行为能力展演的舞台。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实践性学习的研究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实践性学习的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法治观念的重要环节,但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存在理论脱离实际、缺乏亲身体验等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实践性学习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开展实践性学习,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体验感,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我国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普遍存在着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式呆板、学生参与度不高等问题,导致学生对道德和法治的理解程度不深,行为规范和意识不够强烈。
有必要进行关于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实践性学习的深入研究与探讨,以期提升小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促进其全面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实践性学习的重要性和作用,分析实践性学习对小学生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的影响,探讨实践性学习的具体方法和策略,并通过应用案例展示实践性学习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情况。
通过研究实践性学习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实践情况,旨在为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指导,促进小学生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的全面提升。
通过对实践性学习的研究,不仅可以帮助小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和接受道德与法治知识,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性,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法治观念,为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3 研究意义具体来说,本研究的意义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实践性学习有助于将抽象的道德与法治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行为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对现实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践性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内涵和应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实践性学习可以促进小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发展,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通过参与实际案例分析、模拟法庭审判等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提升综合素养,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式。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听课调研报告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听课调研报告一、亮点1.在“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的要求下,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开课率有所提升,尤其是三到六年级,能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开设道法课程。
2.道法教师虽多为语文教师兼职,但多数教师能够意识到道法课程的重要性,有上好道法课的意愿。
3.教师基本素质较高,课堂上情绪饱满,教学用语规范。
如老师在教授二年级的道法课时,教师上课状态和课堂用语十分契合学生年龄特征。
4.师生互动良好,多数道法课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性高,兴趣浓厚。
如老师在课堂上能够积极和学生进行互动,对于学生的回答做到有效回应;学生思维活跃,课堂参与度高。
5.教师能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收集教学资源,进行备课,课堂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手段达到教学目标。
6.部分教师能对教材进行加工,融入教师智慧。
如老师在讲授《建立良好公共秩序》一课中,能对教材内容深入思考,调整教材顺序,形成自己的课堂流程。
老师在讲授《我们的衣食之源》一课时,通过“模拟插秧”的活动设置,让学生在课堂上体会劳动的辛苦,达到较好教学效果。
二、不足1.受道法课程重视程度影响,道法缺失教学保障,缺乏教研团队建设。
教师在研透教材内容,教学目标设定,教学重难点把握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2. 无视现实差异,照本宣科。
教师容易忽略学情差距,照搬教材,不做加工,不论教材上的内容是否为学生熟悉,只管照本宣科,易造成课堂缺乏创造性,千篇一律。
3.教材把握不准导致课堂问题设置随意性强,不能紧扣教学目标,学生回答流于表面,缺乏深度思考,深入探讨和交流。
4. 忽略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的特征,只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理解和感悟,缺少引领学生在课外生活中继续学习、深入体验。
会造成课堂习得和课外生活“两张皮”,德育目标的落实成为“纸上谈兵”。
三、建议1.用好《教师用书》,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编写思路,把握好教材内容的重点、难点,有效提取教材中的“硬核”信息。
2. 基于教材的同时,创设真实情景,使道法学习“回归生活”,在教材和学生之间找到最佳联结点,促进真实学习,做到手中有教材、眼中有学生。
新课标背景下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如何在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落实法治意识培养
从话题细节中捕捉
法治教育内容的隐性渗透
让学生意识到如果没 有遵守规则,可能要 付出一定的代价,进 一步强化学生的规则 意识、公平意识。
3、了解并遵守班级、学校,公共场所的规则,感受规则公平的 意义和要求,初步树立规则家》 10 《家人的爱》
一下: 13《我想和你们一 起玩》 16《大家一起来 合作》
一下:12《干点家务活》 二下:3《做个“开心果”》
一下: 3《我不拖拉》 15《分享真快乐》 《他是“小气鬼”吗》
法治教育内容的显性呈现
1、认知国家象征及标志。初步建立国家、国籍、公民的概念。 (《国旗法》《国徽法》国旗和国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标志, 每个公民和组织都应当尊重和爱护国旗、国徽)
1、认知国家象征及 标志。初步建立国 家、国籍、公民的 概念。
2、初步建立对家 庭关系的法律认知。
3、了解并遵守班级、 学校,公共场所的规 则,感受规则公平的 意义和要求,初步树 立规则意识。
显性呈现
一上:6《校园里的号令》 二上:3《欢欢喜喜迎国庆》
隐性渗透
一下:2《我们有精神》 《这样真精神》
从话题细节中捕捉
法治教育内容的隐性渗透
妈妈,您休 息我来扫。
表达对家人的关爱,主动帮助家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承担一定的家 庭责任。
法治教育内容的显性呈现
13我想和你们一起玩
16大家一起来合作
3、了解并遵守班级、学校,公共场所的规则,感受规则公平的意
义和要求,初步树立规则意识。(游戏中规则公平,合作分工合理,同时
——如何在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落实法治意识培养
2017年秋季,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正式与我们见面。新 教材更加重视法治教育,被看做是最大的亮点。新课程实施一年多以 来,能感受得到老师们观念的更新,但也发现,很多老师的课堂教学 活动更多偏向于对学生道德行为与习惯的培养上,对学生法治意识的 渗透还不够明晰。课程法治培养目标的落实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 找到更合适的落脚点,更科学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年级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法探究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小学生道德与法制方面的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要。
而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更要积极向上的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
本文就将对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进行分析,找出在小学对低年级学生该如何
进行道德与法制教育,并对相应的教学方法进行深入的探究,充分分析利弊,力
求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法探究
引言:
在往常的学习当中,道德与法治属于一门思想类的课程,较为枯燥。
在这种课程上,学
生经常是坐不住凳子,总是溜号。
一直以来都是老师只顾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只负责听,
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老师倒是道出了许多的知识,可是学生却不能够真正的将知识归为
己用,一堂课下来,老师累得不行,但是学生却又没有参与感。
想要把课堂效率提高,调动
起学生的积极性,那么,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教学方式一定要改革,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游戏化的教学方式和体验式的教学方式就能够有所成效,以下就是对这些教学方式的实
践分析。
一、通过生活化教学帮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道德与法治
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虽然处于思想层面,但是在学生的生活当中也是有接触的。
学生在
生活当中可以感受到道德与法治的痕迹,这样学生会对这门学科更加的理解。
例如,在学习
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校园生活真快乐这一课时,将学生的校园生活与课堂内容切实的联系起来,学生就会更加容易懂得老师想要表达的意思。
首先是从我们的校园开始介绍,在这样一
个大环境下,学生可以把一些事套到自己的身上,毕竟有很多都是在生活当中随处可见的。
然后再从校园里的号令入手,这已经初步涉及到行事规则,在向学生讲及校园这些号令的时候,就已经提到了道德层面,学生应该怎样去做。
再说课间十分钟,在学校的点点滴滴。
这
些事件虽然小,但是将它们串联起来,学生就会发现,原来道德是在生活当中无处不在的。
这些小事件就存在于学生的身边,从这些入手,远比那些大道理要更容易懂。
而且有的时候
大道理讲多了,学生们是会烦的,讲一讲身边的事,学生可能反倒是更加愿意听。
将课堂与
学生所熟知的环境融合在一起,讲的内容也是日常生活当中发生的小事,学生在听这样的课
会更加容易引起情感上的共鸣。
换一句话说,如果为了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水准,就
算是天天给他们讲大政方针,也不会有什么用。
而且我们想要改变学生的原有思想状态,让
学生成为一个有道德,懂法律的人。
那么就要让他们将这些东西可以和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只有联系实际了,他们才能在日常生活当中想到做到。
将课堂教学内容生活化,让学生在课
堂当中的状态更加自然,不抵触课堂上老师的讲课内容,那么听课的效率也自然就更高。
通
过生活化教学,学生会变得更加严于律己,例如在日常生活当中发生了什么有关于道德和法
律的事情,他就能想到在课上学习的东西。
反倒是那些一板一眼向学生讲课的,教出来的学
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内容脱轨,从来都用不上,更没有什么效果可言。
教学的目的就在于要
让学生可以学以致用,尤其是这门思想课,更是要做到能够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去。
二、借助游戏化教学激发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的兴趣
老师可以在平时上课的时候多组织一些游戏类的活动,这样可以调动起学生们在课堂上
的学习积极性。
毕竟小学低年段的学生都算是孩子,孩子们的天性就是爱玩,老师可以对这
一天性抓住并加以利用。
例如,在学习二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我们在公共场所》这一课时,
老师就可以巧妙的设计一些小游戏来让同学们一起参与。
首先可以将同学们分成几个小组,
老师设计一些在日常生活当中的公共场所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交给每一个小组的同学去处理。
这些问题的处理方法要由每一个小组的成员共同讨论,最终得出一个一致的结果。
在讨论的
过程当中,学生会自然而然的用自己的小脑袋思考,发散自己的思维,不仅能够学习到知识,还可以锻炼到自己。
同时,这种小组讨论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养成合作的好习惯,毕竟在小的
时候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可以受益终生的。
最后老师再对学生们讨论出的结果进行分组点评,
指出学生们这些观点的对与错,并告诉他们为什么,学生会对老师的这一番话印象更加深刻,教学效果会比老师直接告诉他们要好的多。
当然,每一个学生所适合的游戏都是不同的,老
师也可以设计一些其他的小游戏。
例如在课上的时候,在班级里面建立起一个小小法庭,有
老师做审判长,其他的同学们都是在法庭下进行辩论的角色。
同学们每个人都争先恐后的回
答老师的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都可以充分的调动起自己的思维,参与到这节课当中来。
如果在课程内容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将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想法分为正反两方进行辩论。
辩
论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们对这个问题更加深入的思考,同时也可以锻炼到学生的口才能力。
如果学生在很小的时候就参与过辩论,那么等到他长大,无论参加什么场合都不会怯场。
而
且对于小学生来讲,学习是需要劳逸结合的,低年段的小学生刚刚由幼儿园升到小学,很多
时候还不适应小学的教学模式,需要一个过渡。
三、进行体验式教学增强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有关感悟
体验式教学相对于前两种教学方式而言,出现时间已经很长了。
人们总是说,真听真看
才能有真感受,这句话对于小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也是成立的。
以往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常
犯的一个错误就是空谈主义,老师只顾着在讲台上讲一堆大道理,讲一堆思想上的问题,从
不想着带领学生去实践,那么学生在日常生活当中,即便是遇到了类似的问题,也不会想到
课上学的那些东西。
像在学习大家排好队这一课的时候,老师就可以让学生们完成一项课后
的作业,这份作业就是实践作业。
学生要在放学之后切实的去感受一下排队的感觉,并拍照
片或者是录视频发送到班级群内。
有人可能会觉得这没有什么意义,但实际上对于学生的影
响是非常大的,因为他们真正的感受了,等到下一次去买东西的时候,就会自然而然的站在
队里。
很多好的习惯都是在一点一滴当中养成的,虽然小,但是不能忽视。
另外,在学习
《家乡物产养育我》这一课的时候,还可以让父母带学生亲自去种植园或者是田地看一看庄稼,蔬菜。
通过这一次实践,学生就可以养成少浪费粮食,甚至是不浪费粮食的好习惯。
如
果没有看见菜农他们是怎样辛勤的劳作,孩子们可能不会懂得如何去珍惜,当他们看见了不
一样的东西,他们的眼界也就发生了变化,心境自然也就不同了。
没有实践,很多事情学生
都不懂,又何谈学习该如何去做。
在实践的过程,当中学生能够更加亲密的与这个社会相接触,他们不仅仅会收获一些处事的态度,还会增添很多的生活经验。
老师对于学生的教学并
不仅仅为了成绩,更多的也是希望学生能做一个更加完善的人,这与教学的目的和初衷是非
常一致的。
但是在实践时也一定要注意,学生的家长和老师一定要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虽
然学生是去社会当中实践体验生活,但是也不要给其他的人造成什么麻烦,否则事件就失去
了它原有的意义,倒变得适得其反。
结束语:
作为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小学生虽小,但是思想道德和法制方面的精神建设仍旧
不可忽视。
对于这些小学生而言,他们的小学低年段时期就是他们的人格养成时期和品德培
养时期,在这个时间段养成了什么样的行为习惯,以后就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因此,教
师一定要注意对于低年段小学生的道德与法制教育。
要注意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
同的教育方式,让他们都能够将自己的学习水平和学习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汪丽霞.基于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习惯养成策略[J].中国德育,2019(04):66-68.
[2]钟梦琪.德育教材中美育元素的探究——以人教版小学低年级德育教材《道德与法治》
为例[J].林区教学,2018(12):16-18.
[3]黄挺高. 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教科书插图的设计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9.
[4]张延庆.对小学低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达成的思考[J].基础教育参考,2019(12):7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