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2《梅岭三章》学生版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课《梅岭三章》说课稿(学生版)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课《梅岭三章》说课稿(学生版)一. 教材分析《梅岭三章》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的第二课,是我国著名诗人毛泽东同志在1930年创作的一首诗。
这首诗以梅岭为背景,描绘了梅岭的美丽景色和者的英勇斗争精神。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的激情和豪情。
本诗的教学,旨在让学生感受梅岭的美丽景色,理解诗中所蕴含的精神,体会诗人对事业的热爱和忠诚。
同时,通过学习本诗,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和诗歌鉴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诗歌阅读和鉴赏能力,他们对于诗歌的语言、形式和意境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这首诗的背景和创作意图,可能还不够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会重点介绍诗的背景和创作意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的内容和意境。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梅岭三章》,理解诗中的词语和意象,了解诗的背景和创作意图。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和诗歌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梅岭的美丽景色,理解诗中所蕴含的精神,体会诗人对事业的热爱和忠诚。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诗中的词语和意象,诗的背景和创作意图。
2.难点:理解诗中所蕴含的精神,体会诗人对事业的热爱和忠诚。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阅读理解、讨论、朗读和背诵等多种教学方法。
同时,我还将使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的内容和意境。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梅岭的图片,引导学生想象梅岭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阅读理解:让学生朗读诗歌,然后讨论诗中的词语和意象,理解诗的内容和意境。
3.背景介绍:介绍诗的背景和创作意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的内容和意境。
4.诗歌鉴赏:让学生讨论诗的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和诗歌鉴赏能力。
5.朗读和背诵:让学生朗读和背诵诗歌,感受梅岭的美丽景色,理解诗中所蕴含的精神。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课《梅岭三章》导学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二课《梅岭三章》导学案《梅岭三章》导学案一、导入引导1. 回顾上节课内容,了解梅岭的历史背景。
2.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解释“梅岭三章”是什么故事,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二、整体阅读1. 阅读课文,了解故事的大致情节,并注意故事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2. 分小组讨论,总结每章的内容,准备做读书笔记。
三、详细阅读1. 第一章:读懂文中的“他”的真正身份,以及他为什么愿意卖掉亲人留给他的梅岭。
2. 第二章:分析文中的人物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了解他们是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的。
3. 第三章:理解文中的梅岭,并描绘出梅岭的美丽景色。
四、品味语言1. 分析故事中的描写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体会这些描写对情节推进和人物性格塑造的影响。
2. 反思文章中的精彩句子,思考它们背后的意义和作用。
3. 分组讨论,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解释自己的理解。
五、延伸思考1. 讨论故事中的主题是什么,以及这个主题对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2. 探讨文中的文化内涵,如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的敬畏和人与自然的和谐观念等。
3. 思考故事有哪些地方可以改写,以及如何将它与当下的社会生活联系起来。
六、达标检测1. 合作完成一份与故事相关的练习,以检测学生对故事的理解程度。
2. 分组讨论,制作一份PPT,展示每个人对故事的理解和看法。
3. 老师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建议,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和创造力。
七、总结回顾1. 学生进行个人总结,回答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收获,为下一次学习做好准备。
2. 教师进行全局总结,历数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导学案设计理念:通过导入引导、整体阅读、详细阅读、品味语言、延伸思考、达标检测和总结回顾等多种方式,旨在引导学生全方位地理解和体验《梅岭三章》这个故事。
通过讨论、思考和展示,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化素养,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鉴赏和运用能力。
六、达标检测1. 为了检测学生对《梅岭三章》的理解程度,我们可以设计一份相关的练习。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2 《梅岭三章》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2 《梅岭三章》教案一. 教材分析《梅岭三章》是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描绘了梅岭的美丽景色和作者对梅岭的喜爱之情。
本节课文内容丰富,文字优美,寓意深刻,旨在让学生感受自然之美,领悟人生哲理。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对于景物描写和抒情表达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是,对于如何把握文章的主旨,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如何运用修辞手法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把握文章的结构和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课文的描写手法,学会如何描绘自然景色,表达自己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梅岭的美丽景色,领悟人生哲理,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结构和主题。
2.教学难点:如何理解作者通过描绘梅岭景色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驱动法和小组合作法。
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朗读录音、相关背景资料、教学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语境。
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和课文背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韵律美。
学生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的大意。
教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
3.操练(10分钟)教师分析课文的描写手法,引导学生学会如何描绘自然景色,表达自己的情感。
学生进行课堂练习,运用所学手法进行景物描写。
4.巩固(5分钟)教师选取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学生通过讨论,总结课文的主旨和写作意图。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2.梅岭三章【学案】
《梅岭三章》学案
课题:梅岭三章
学习目标:
学习方法:反复诵读、自主感知、交流探究。
导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目标明确,行动才更有效哦。
)
二、课前热身(借助工具书完成这些基础知识,一定要掌握)
三、课堂探究(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熟读精思的你一定能理解此诗,
掌握得很好。
)
诵读古诗,朗读展示(一定要有感情哦,比一比,看谁读的最好。
)四、展示讲解(相信自己的能力,展示自己的风采,你也是一位很棒
的老师!)
五、巩固提升(一显身手的时候到了,让我们一起勇往直前!)
课后反思:(只有会反思的人,才能在学海中越行越远)。
《梅岭三章》精品导学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共3篇
《梅岭三章》精品导学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共3篇《梅岭三章》精品导学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1《梅岭三章》精品导学案(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梅岭三章》是中国当代文学大师鲁迅的重要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这个小说的主题是对当时中国的农民及其生存现实的现实主义描写。
通过一个简短而震撼人心的故事,鲁迅把当时中国的农民描述得栩栩如生,富有细节和深层次的意义,而且他的主题仍然与今天的人们息息相关。
本文将给大家介绍一份《梅岭三章》精品导学案。
一、导学目标1.了解《梅岭三章》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2.理解鲁迅的写作风格和文化导向。
3.学会阅读文学作品,了解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
二、导学步骤1.课文预习首先,学生需要预习《梅岭三章》。
预习过程中,学生应当准确理解文章内容的主题和叙述方式,对细节和修辞手法做出分析。
还应注意字词的使用和文化背景的涵义。
2.阅读理解阅读理解是学生掌握文章内容的关键,这也是本节课的需要重点学习的部分。
学生应根据文章结构和主题分析文章的主要论点,并且总结故事的发展过程以及人物形象的描写。
同时,学生也要注意小说中运用到的重要修辞手法,例如比喻,隐喻,象征等等。
3.文化导向由于鲁迅所处时代的弊端和社会现实的限制,他的作品有着强烈的文化导向,彰显了一种强烈的反抗气质。
学生可以通过作品来体验那个时代的风尚和文化。
4.写作风格鲁迅的写作风格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风格。
他在文章中着重描写人物的真实性和生动性,同时更注重对现实问题的批判性探讨。
学生应当理解现实的意义,并且探究文字背后文化的启示。
5.拓展思考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从小说中的细节找到大量的启示,并且引发进一步的思考。
关于社会和文化领域的思考可以引导学生去理解作品背后隐藏的文化信息和作者的生活背景,也可以与当代的情况进行对比,从而拓展思考的广度和深度。
三、导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收益:1.理解《梅岭三章》的主要内容;2.了解鲁迅的写作风格和文化导向;3.学会阅读文学作品;4.加深对现实主义文学特点的认识;5.拓宽对现实问题的认识;6.提高对文化信息的理解能力。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2018部编版)教案:2 梅岭三章-精选教育文档
2*梅岭三章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体会这三首诗的主要内容以及诗歌所饱含的为革命献身的大无畏精神。
2.品析凝练、含蓄的诗句,学习多种修辞手法的表达运用。
3.学习构思新颖、想象奇特的写作特点。
过程与方法1.领会诗中富有表现力的词句。
2.理解诗中把现实、想象和理想结合起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体会这三首诗的主要内容以及诗歌所饱含的为革命献身的大无畏精神。
2.学习本诗比喻、引用、借代的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1.理解诗中把现实、想象和理想结合起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
2.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
在这二万五千里的征程中,留下的除了战士们英勇战斗的身影,还有许多感人至深的诗篇。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陈毅元帅当年在梅岭写下的“绝命诗”——《梅岭三章》。
二、自主预习1.作者介绍陈毅(1901—1972),名世俊,字仲弘。
四川乐至人。
他是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诗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始人和领导者之一。
1972年于北京逝世。
1977年其遗作专集《陈毅诗词选集》出版。
2.背景资料1934年10月,江西中央苏区的主力红军出发长征,那时,陈毅同志身负重伤,被留在江西担负军事指挥,并主持政府工作。
1935年春,陈毅同志在敌人重点围攻下从中央苏区突围,转移到赣南地区进行游击战争,坚持了将近三个年头。
这三年游击战争,是他们在革命斗争中所经历的最艰苦最苦难的阶段。
1936年冬天,陈毅同志在梅山被敌人包围。
陈毅同志带着伤病伏在密密的草丛中20多天。
考虑到难以脱身,便写了三首诗藏在衣袋里。
部编九年级下册2《梅岭三章》导学案附答案
2*《梅岭三章》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体会这三首诗的主要内容以及诗歌所饱含的为革命献身的大无畏精神。
2.品析诗歌凝练、含蓄的词句,学习多种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3.学习构思新颖、想象奇特的写作特点。
【学习重点】理解体会这三首诗的主要内容以及诗歌所饱含的为革命献身的大无畏精神。
【学习难点】学习构思新颖、想象奇特的写作特点。
第一课时【导学过程】一、导入1934年10月,江西中央苏区的主力红军开始长征,那时,陈毅同志身负重伤,被留在江西担负军事指挥,并主持政府工作。
1935年春,在敌人重点围攻下,陈毅同志率部队从中央苏区突围,转移到赣南地区进行游击战争,坚持了将近三个年头。
这三年游击战争,是他们在革命斗争中所经历的最艰苦最困难的阶段。
1936年冬天,陈毅同志在梅山被敌人包围,带着伤病隐伏在密密的草丛中20多天。
考虑到难以脱身,便写了三首诗藏在衣袋里。
不久,敌人一无所获,便悻悻而去。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梅岭三章》便是陈毅同志当时写的“绝命诗”。
二、自主学习1.朗读课文,圈画诗中的生字词。
旌.旗(jīnɡ)阎.罗(yán)血雨腥.风(xīnɡ)fēnɡ(烽)烟jié(捷)报取义成rén(仁)2.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
虑不得脱:估计不能脱险。
旋围解:不久围困解除了。
旋,不久、随即。
意如何:心里想些什么呢?捷报飞来当纸钱:希望幸存的同志们用胜利的消息来祭奠和安慰我。
取义成仁:为了成全仁义,不惜牺牲生命。
这里指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勇于牺牲。
取,选取。
成,成全、实现。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
并尝试划分诗的节奏和重音。
【教学提示】教师范读,学生朗读、齐读,读出气势,读出感情,直至熟练背诵,亦可模仿课文录音朗读。
一?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二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
捷报飞来/当纸钱...三投身革命/即为家,。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梅岭三章
2梅岭三章1.理解体会这三首诗的主要内容以及诗歌所饱含的为革命献身的大无畏精神。
2.品析诗的凝练、含蓄的词句,学习多种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3.学习构思新颖、想象奇特的写作特点。
一、导入新课1934年10月,江西中央苏区的主力红军开始长征,那时,陈毅同志身负重伤,被留在江西担负军事指挥,并主持政府工作。
1935年春,陈毅同志率部在敌人重点围攻下从中央苏区突围,转移到赣南地区进行游击战争,坚持了将近三个年头。
这三年游击战争,是他们在革命斗争中所经历的最艰苦最困难的阶段。
1936年冬天,陈毅同志在梅山被敌人包围,带着伤病隐伏在密密的草丛中20多天。
考虑到难以脱身,便写了三首诗藏在衣袋里。
不久,敌人一无所获,便悻悻而去。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梅岭三章》便是陈毅同志当时写的“绝命诗”。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及其精神朗读这三首诗,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
【教学提示】教师范读,学生朗读、齐读,读出气势,读出感情,直至熟练背诵,亦可模仿课文录音朗读。
1.阅读小序。
小序在这首诗歌中有什么作用?明确:交代时间、地点、事件的原因和结果以及当时的环境、背景。
这首“绝命诗”表现了诗人从容、镇定、大义凛然的情怀。
2.学生齐读课文,概括这三首诗的内容。
明确:第一首:回首征程——过去第二首:勉励战友——现在第三首:展望未来——将来3.比较三首诗的内容,并分析其表现的思想感情。
明确:第一首:写自己。
回首征程,将牺牲视作移师新战区,豪情满怀;表现了作者视死如归的气概和誓与反动派血战到底的革命精神。
第二首:给同志。
勉励战友,勉励后死者努力作战,以胜利捷报告慰死者;表现了作者心系革命、切盼人民解放的思想感情。
第三首:望未来。
展望未来,表现了作者乐观坚定的革命信念和甘为信仰牺牲的革命精神。
4.三首诗表现的精神内涵各有侧重,试分析比较。
明确:第一首:革命到底的凛然正气;第二首:视死如归的壮烈豪情;第三首: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
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2《梅岭三章》教案
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2《梅岭三章》教案一. 教材分析《梅岭三章》是九年义务教材语文九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描绘了梅岭的美丽景色和作者对梅岭的深厚感情。
本课通过梅岭的景色描写,展现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同时,课文还通过描写梅岭的人民斗争精神,教育学生要有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坚定信念,勇敢面对困难。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一些描写自然景色和人物精神品质的方法。
但本课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学生通过分析课文,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和表达的情感。
同时,学生需要通过课文学习,了解梅岭的历史背景和革命精神。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掌握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子的用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课文,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和表达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了解梅岭的历史背景和革命精神,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坚定信念,勇敢面对困难的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掌握一些重点词语和句子的用法。
2.难点:分析课文,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和表达的情感,了解梅岭的历史背景和革命精神。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以梅岭的美丽景色和革命精神为主线,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梅岭的景色、历史背景等图片和文字。
2.教案:提前准备详细的教学计划和步骤。
3.课文:提前准备好课文文本,方便学生阅读和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梅岭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欣赏梅岭的美景,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同时,简要介绍梅岭的历史背景,为学生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教师巡视课堂,指导学生阅读,解答学生的疑问。
阅读结束后,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梅岭三章》表格式学案【学生版】
2.体会这三首诗所饱含的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
一、作者、背景简介:
作者:陈毅(1901-1972),字仲弘,四川乐至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1928年随朱德率领南昌起义的部分队伍上井冈山与毛主席会师。红军长征时,留在江西担负军、政工作。“皖南事变”后,担任新四军代理军长。1949年后,担任第一任上海市市长,后又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等职。1972年1月6日因病逝世。
2. 本组诗歌的小序有什么作用?
答:
。
四、研读探究:
第一章:
1.第一句有什么作用?
答:
。
2.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怎样的精神?
答:
。
3.从炼字的角度赏析“招”“斩”好在哪里?
答:
。
4.诗中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答:
。
第二章:
1.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精神?
答:
二、基础知识:
1、课后读读写写:
阎罗捷报血雨腥风取义成仁
2、多音字、形近字注音:
多音字:
血:血液血淋淋创:创业创伤
形近字:
捷报睫毛
俘虏虚伪虑不得脱
3、重点词语解释:
【意如何】。
【旌旗】。
【捷报飞来当纸钱】
。
【取义成仁】
。
【血雨腥风】。
三、自读诗歌,整体感知:
1.朗诵全诗,读出节奏;把握、的情感基调。
。
2.诗中哪些关键词语能体现这种精神?请结合诗歌内容进行分析。
答:
。
第三章:
1.诗中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2.《梅岭三章》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一单元:2.《梅岭三章》这组诗表现了陈毅同志对党和人民的赤诚之心和对于共产主义事业的无限忠诚,以及大无畏英雄主义和革命者的乐观主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老一代革命家的"正气歌"。
下面是本文库为您推荐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2.《梅岭三章》。
教学目的1.体会这三首诗所饱含的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
2.理解诗的凝炼、含蓄的语言以及多种修辞手法。
3.学习构思新颖、想象奇特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体会这三首诗所饱含的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
(2)理解诗的凝炼、含蓄的语言以及多种修辞手法。
难点:学习这三首诗构思新颖、想象奇特的写作特点。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预习1.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旌旗悬当纸钱应有涯即为家遍种2.熟读这三首诗,思考自读提示及课后练习。
二、导人1934年10月,江西中央苏区的主力红军出发长征,那时,陈毅同志身负重伤,被留在江西担负军事指挥,并主持政府工作。
1935年春,陈毅同志率部在敌人重点围攻下从中央苏区突围,转移到赣南地区进行游击战争,坚持了将近三个年头。
这三年游击战争,是他们在革命斗争中所经历的最艰苦最困难的阶段。
1936年冬天,陈毅同志在梅山被敌人包围。
陈毅同志带着伤病伏在密密的草丛中20多天。
考虑到难以脱身,便写了三首诗藏在衣袋里。
不久,敌人一无所获,便悻悻解围而去。
今天,我们学习的《梅岭三章》便是陈毅同志当时写的"绝命1诗"。
1.朗读这三首诗(教师范读,学生朗读、齐读,读出气势,读出感情,直至熟练背诵,亦可模仿课文录音朗读。
)2.请一个学生读小序,谈谈小序对我们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有什么作用讨论并归纳:小序告诉我们这三首诗写作的时间、地点、缘由和写作背景。
使我们更好地理解诗人的革命情怀,及诗人诗以明志的行为,表现了作者革命到底的决心。
3.这三首诗各着重写什么,表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怎样的革命精神试填表说明。
内容概括表现的革命精神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4.提问:第一首诗写作上有什么特色讨论并归纳:首句用设问,总领全篇。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2课《梅岭三章》导学案设计(含答案)
最新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2课《梅岭三章》导学案1.熟读诗文,理解并默写。
2.理解诗中借代、借喻、引用等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3.把握诗中的意象,体会革命者为国献身的崇高精神和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
体会三首诗中革命者为国献身的崇高精神和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
把握诗中的意象,体会革命者为国献身的崇高精神和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
“诵读法”、“质疑-议疑-明疑’,“讨论法”1、我会拼读我会写国门xuán ( ) 当.纸钱( ) 遍.种( )jīng( )旗yán( )罗fēng( )烟2、了解作者:本诗的作者是,字仲弘,省乐至人,中国无产阶级、。
郭沫若曾赠陈毅诗曰“,”。
3、《梅岭三章》的“章”意思是。
诗前小序交代了写诗的、、和,这三首诗是在“ ”的绝境中作为绝命诗而留下来的,“留衣底”是为了,表现了作者。
的精神。
将你在自主学习中的疑惑之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至少两处)(提出质疑的问题,留给老师,同学们一起解决)1.这三首诗在内容上分别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2.从用词和修辞角度赏析诗作。
(1)试分析“断头今日意如何”一句中作者为什么不用“牺牲”“献身”或“杀头”等词语。
3.试找出诗中所用的修辞手法,并举例说明。
1.诗句“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与下面哪一句诗意境相同? ( )A.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B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C.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复多菲)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2.阅读下文,完成文后习题。
岳麓山顶眺望陈毅岳麓山头任我行,三湘眼底绝风神。
西南云气来衡岳, 日夜江声下洞庭。
战争破坏归陈迹,建设峥嵘定太平。
终到山河澄清日,主持华夏是人民。
(1)比较《梅岭三章》和本诗。
体裁: 时代:(2)简要说说该诗三、四句和五、六句各写了什么内容。
三、四句:五、六句:(3)本诗与《梅岭三章》都有一句表达了作者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分别把它们摘录出来。
第2课《梅岭三章》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部编本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课文《梅岭三章》教案执教对象:初中九年级学生课程主题:部编本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课文《梅岭三章》一、教材分析《梅岭三章》是部编本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作者是陈毅。
这三首诗是陈毅同志在被敌人围困于梅岭时创作的一组绝命诗。
诗作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表达了诗人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和坚定信念,展现了诗人在生死关头的豪迈气概和崇高的革命气节。
学习这篇课文,有助于学生了解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和伟大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同时提升学生对现代诗歌的鉴赏能力。
二、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对诗歌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能够初步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和情感表达。
然而,由于《梅岭三章》创作的时代背景较为特殊,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一定距离,学生可能在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体会诗人的革命情怀以及把握诗歌的艺术特色等方面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相关历史背景,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帮助学生走进诗歌情境,感受诗人的情感,提升诗歌鉴赏能力。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陈毅及本诗的创作背景,掌握诗中的生字词。
2.能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三首诗。
3.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法、讲授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2.借助资料分析、意象解读、小组合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诗歌鉴赏水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为革命事业献身的伟大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培养学生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的坚定信念和勇敢无畏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中关键语句的含义,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2.体会诗人在诗中表达的对革命事业的忠诚、坚定信念和豪迈气概。
(二)教学难点1.理解诗歌运用的典故及其作用,深入领会诗歌的文化内涵。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梅岭三章》学生版
《梅岭三章》导学案【学习目标】1.能够感受诗歌韵律,理解诗歌内容。
2.学会品味诗歌语言,把握诗歌意象。
3.能够体会并学习勇往直前、坚定信念等革命精神。
【教学过程】一.背景导入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因“左”倾冒进主义的错误指挥导致失败,红军主力被迫作战略转移。
陈毅因伤留下,担负起领导江西工农红军进行游击战争的重任。
当时赣南游击队在敌人重兵围攻中,斗争万分艰苦。
陈毅和战友们转战在深山密林中,已有两个年头。
由于和陕北中央长期失去联系,大家非常着急。
这时,有个派在敌军内部做兵运工作的陈海叛变投敌,他写信上山谎称中央派人前来联络。
要游击区负责人下山前往县城接关系,妄图诱捕我游击区领导人。
陈毅接到密信,亲自赶往大余城接头,幸遇我基层群众报告陈海叛变,于是立即离开县城。
归途中又遇陈海带领反动军队搜山,只好躲进树丛,避开敌人的搜捕。
敌人听说山上有游击队的重要负责人,便调集了四个营的兵力,将梅山团团围了20多天。
陈毅以伤病之身伏丛莽间,幸得脱险。
《梅岭三章》便是陈毅同志被困梅山,自料难免牺牲的情况下写成的一组带有绝笔性质的诗篇。
二.作者简介【陈毅】(1901—1972),中国共产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诗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
1977年其遗作专集《陈毅诗词选集》出版。
三.整体感知1.朗诵全诗,读出节奏;把握的情感基调。
2. 本组诗歌的小序有什么作用?(一)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3. 第一句有什么作用?4. 本诗后两句有什么表达效果?5. 主要表现了诗人什么精神?6.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族十万斩.阎罗。
(分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二)南国烽烟正十年,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7. 如何理解本诗前两句?8.本诗主要表现了诗人什么精神?9. “捷报飞来当纸钱”中的“飞”能否换成“飘”“传”?为什么?(三)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梅岭三章》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能够感受诗歌韵律,理解诗歌内容.
2.学会品味诗歌语言,把握诗歌意象.
3.能够体会并学习勇往直前、坚定信念等革命精神.
【教学过程】
一.背景导入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因“左”倾冒进主义的错误指挥导致失败,红军主力被迫作战略转移.陈毅因伤留下,担负起领导江西工农红军进行游击战争的重任.当时赣南游击队在敌人重兵围攻中,斗争万分艰苦.陈毅和战友们转战在深山密林中,已有两个年头.
由于和陕北中央长期失去联系,大家非常着急.这时,有个派在敌军内部做兵运工作的陈海叛变投敌,他写信上山谎称中央派人前来联络.要游击区负责人下山前往县城接关系,妄图诱捕我游击区领导人.
陈毅接到密信,亲自赶往大余城接头,幸遇我基层群众报告陈海叛变,于是立即离开县城.归途中又遇陈海带领反动军队搜山,只好躲进树丛,避开敌人的搜捕.敌人听说山上有游击队的重要负责人,便调集了四个营的兵力,将梅山团团围了20多天.陈毅以伤病之身伏丛莽间,幸得脱险.《梅岭三章》便是陈毅同志被困梅山,自料难免牺牲的情况下写成的一组带有绝笔性质的诗篇.
二.作者简介
【陈毅】(1901—1972),中国共产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诗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1977年其遗作专集《陈毅诗词选集》出版.
三.整体感知
1.朗诵全诗,读出节奏;把握的情感基调.
2. 本组诗歌的小序有什么作用?
(一)
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旗十万斩阎罗.
3. 第一句有什么作用?
4. 本诗后两句有什么表达效果?
5. 主要表现了诗人什么精神?
6.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族十万斩.阎罗.(分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二)
南国烽烟正十年,
此头须向国门悬.
后死诸君多努力,
捷报飞来当纸钱.
7. 如何理解本诗前两句?
8.本诗主要表现了诗人什么精神?
9. “捷报飞来当纸钱”中的“飞”能否换成“飘”“传”?为什么?
(三)
投身革命即为家,
血雨腥风应有涯.
取义成仁今日事,
人间遍种自由花.
10. 如何理解诗歌前两句?
11. 最后一句“人间遍种自由花”有什么表达效果?
1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本诗.
13. 概括这组诗的内容.
示例:第一首:回首征程——过去
第二首:
第三首:
【细读感悟】
比较三首诗的内容,并分析其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