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下册物理教案:机械能及其转化

合集下载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1.4 机械能及其转化 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1.4 机械能及其转化 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1.4 机械能及其转化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11.4节“机械能及其转化”是力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讲述了机械能的概念、分类和转化。

本节内容是对前面学习的动能、势能的巩固和拓展,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能量守恒定律打下基础。

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动能、势能的相关知识,对能量的概念有了初步的理解。

但学生在理解机械能转化时,容易与能量转化混淆,对一些概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进一步理解机械能及其转化的本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机械能的概念,掌握机械能的分类和转化规律。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讨论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让学生通过实例感受机械能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机械能的概念及其分类。

2.机械能的转化规律。

3.实例分析机械能的转化。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讨论。

2.利用实验、图片、实例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机械能及其转化。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验器材,如小车、斜面、弹簧等。

2.收集一些关于机械能转化的生活实例。

3.准备PPT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课件展示一些图片,如跳伞运动员、滚摆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中涉及到哪些物理知识。

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机械能及其转化。

2.呈现(10分钟)讲解机械能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机械能是由动能和势能组成的。

接着讲解势能的分类,如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理解并掌握机械能的分类。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内容包括:小车在斜面上下滑动的机械能转化、弹簧振子的机械能转化等。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1.4《机械能及其转化》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1.4《机械能及其转化》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11.4《机械能及其转化》教案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实践性与理论性相结合的方式,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掌握机械能及其转化的基本概念。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们对物理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机械能的概念,知道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

2. 让孩子们掌握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3.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机械能的概念,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难点:如何让孩子们理解并掌握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实验器材(小车、斜面、球等)。

学具:每人一份实验套件,包括小车、斜面、球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动画,让孩子们了解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机械能。

2. 讲解:详细讲解机械能的概念,以及动能和势能的定义。

3. 实验:让孩子们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4. 讨论:引导孩子们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规律。

5. 练习:布置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孩子们巩固所学知识。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机械能的概念,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难点:如何让孩子们理解并掌握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孩子们积极参与实验,课堂氛围良好。

但部分孩子在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上仍有一定难度,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拓展延伸:鼓励孩子们在生活中观察和思考机械能的转化现象,开展家庭小实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同时,可以结合其他学科,如数学、化学等,让孩子们了解更多的能量形式和转化规律。

本节课通过实践性与理论性相结合的方式,让孩子们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了机械能及其转化的知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每个孩子的学习进度,努力提高他们的兴趣和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需要重点关注。

让孩子们通过有趣动画引入机械能的概念,这个环节非常重要。

《机械能及其转化》教案(通用7篇)

《机械能及其转化》教案(通用7篇)

《机械能及其转化》教案《机械能及其转化》教案(通用7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机械能及其转化》教案(通用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机械能及其转化》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动能、势能的相互转化。

2、能解释一些有关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之间相互转化的简单物理现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动能、势能的相互转化。

【难点】理解动能、势能的相互转化。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1.我们已经学习过关于能量的转化,请问电灯工作的时候,能量是怎么转化的?风力发电机工作的时候,能量是怎么转化的?水利发动机工作的时候,能量是怎么转化的?电动机工作的时候,能量是怎么转化的?学生讨论回答。

2.创设情境老师操作溜溜球,吸引学生注意力,并切入主题。

教师先通过提出一个关于能量转化的问题,引起学生思考,并由所设计的情景,将学生引入学习。

老师提问:为什么溜溜球在松手后能够不停的上下运动呢?这需要大家自己探究。

环节二:建立概念1.想想做做:滚摆实验出示滚摆,并简单介绍滚摆的构造及实验的做法。

事先应在摆轮的侧面某处涂上鲜明的颜色标志,告诉学生观察颜色标志,可以判断摆轮转动的快慢。

如果实验室滚摆数量不够,可让学生自制。

做实验前,应让学生明确要观察的物理现象,着重点放在能量的转化过程。

做实验时,要让学生观察清楚:滚摆下降时,位置越来越低,速度越来越大;滚摆上升时,位置越来越高,速度越来越小。

再引导学生认识势能向动能转化,动能向势能转化的过程。

由于有阻力,滚摆上升的最大高度将逐渐减小。

对此,教学时不要明确指出,以免影响学生对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理解。

老师展示、引导学生复述并分析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下册《机械能及其转化》教案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下册《机械能及其转化》教案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下册《机械能及其转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动能、势能的概念,掌握动能、势能的大小影响因素。

2. 让学生理解机械能的概念,知道机械能等于动能和势能之和。

3. 让学生掌握能量守恒定律在机械能转化过程中的应用。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动能、势能的概念,机械能的计算,能量守恒定律在机械能转化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动能、势能的大小影响因素,能量守恒定律在机械能转化过程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验探究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机械能的概念及其转化。

2. 讲解知识点:讲解动能、势能的概念,阐述动能、势能的大小影响因素。

3. 实验演示:进行动能、势能的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机械能的转化。

4. 练习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五、课后作业:1. 请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动能、势能转化的例子,并说明转化过程。

2.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分析下列实例中机械能的转化过程。

3. 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思考如何提高机械设备的效率。

六、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解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概念,以及它们与物体的高度和形变程度的关系。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转化过程。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动能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动能与其他因素的关系。

2. 讲解重力势能:阐述重力势能的概念,讲解重力势能与物体质量和高度的关系。

3. 讲解弹性势能:阐述弹性势能的概念,讲解弹性势能与物体形变程度的关系。

4.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转化实例,让学生理解转化过程。

5. 练习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八年级物理下册 11.4 机械能及其转化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 11.4 机械能及其转化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机械能及其转化》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2.能通过实验或实例,认识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能解释与机械能转化有关的现象。

3.通过实例认识能量可以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不同形式的能量可以互相转化。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动能和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的过程。

2.通过动手设计实验,勇于探索自然现象和身边的物理道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水能和风能的利用,知道人类如何利用机械能的转化与守恒解决实际问题。

提高运用机械能转化与守恒观点分析力学问题的意识。

2.关心机械能与人们生活的联系,有将机械能应用于生活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本节内容由“机械能及其转化”“水能和风能的利用”两部分构成,教学的重点是动能和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为了能够从能量转化与守恒的观点将动能和势能联系起来,可以让学生分析、讨论生活现象,如荡秋千、跳蹦蹦床、拍皮球等过程中物体高度、速度的变化,进而讨论动能和势能的变化情况,引出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规律。

三、教学策略本节要求学生不仅要知道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而且要了解转化过程中遵从的规律。

教学中,以渗透机械能的转化与守恒思想为前提,加强实验,并利用动画、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从影响物体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大小的因素的角度判断物体的机械能如何变化。

四、教学资源准备多媒体课件、单摆、滚摆、弹簧、小球等。

五、教学过程1、复习旧知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机械能=动能+势能动能:物体由于运动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质量、运动速度)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高度、质量)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弹性势能.(弹性形变大小) 2、新课教学观察图片中能量的相互转化一、动能与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一)单摆动能和重力势能的转化播放视频:单摆的机械能量转化活动:观察小球的摆动 1、摆球向下摆动过程中,重力势能变小,速度变大,摆锤的动能变大,摆锤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2、当摆球过中点向上运动过程中,速度变小,摆球的动能变小,重力势能变大,摆球的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二)、滚摆的动能和重力势能的转化观察滚摆的运动,想想滚摆在运动过程中动能和势能是如何变化的?播放视频:小结:1、滚摆旋转向上运动过程中,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2、滚摆旋转向下运动过程中,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大,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通过以上两个实验可以说明什么?点拨:动能和重力势能可以相互转化问:既然动能与重力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那么动能与弹性势能之间能否相互转化呢?二、动能和弹性势能的转化想一想:弹簧的弹性势能是如何转化为玩具老翁的动能?播放视频:拉开的弓把箭射出去的过程中,弓的弹性势能减小,箭的动能增大,弓的弹性势能转化为箭的动能.追问:上图中又是如何实现弹性势能与其他能量之间的转换的?蹦床中的能量转换:1、运动员从空中下落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2、落在蹦床上使蹦床变形: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3、蹦床把人弹起: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4、人继续上升: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重力势能—动能—弹性势能——动能—重力势能)结论:动能和重力势能可以相互转化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动能和弹性势能可以相互转化机械能守恒定律:(没有能量消耗和补充)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机械能的总和不变. 生活中的机械能转化三、水能和风能的利用水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风的机械能可以用来发电小贴士:机械能跟其他形式的能之间也可以相互转化,比如水的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电能,而在电动机工作时(如电动车的行驶过程),则会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问:你能举出机械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之间转化的例子吗?知识拓展太阳能-机械能转换20世纪初,俄国物理学家实验证明光具有压力. 阳光照射到物体表面上时会产生压强,其值约为9×10-6帕. 20年代,前苏联物理学家提出,利用在宇宙空间中巨大的太阳帆,在阳光的压力作用下可推动宇宙飞船前进,将太阳能直接转换成机械能. 现在太阳帆的设想已经实现. 通常,太阳能转换为机械能,需要通过中间过程进行间接转换.人类已经利用机械能各能量相互转化的原理知识实现了人造卫星绕行星运行的实例.课堂小结:1.机械能的转化: 动能和势能能够相互转化.2.机械能守恒:如果没有摩擦力等阻力,当只有动能和势能互相转化时,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机械能是守恒的.3、机械能可以与其他形式的能实现相互转化.习题巩固B1、分析皮球从手中落下又弹起的过程中的能量的转化.皮球落向地面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撞击地板时, 动能转化为 弹性势能,恢复形变(未离开地面)向上弹起时,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离开地面向上弹跳时,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2、如图,把一金属球用细线悬挂起来,然后将它拉到A 处后放开,小球沿路线A-B-C 来回摆动,①在A C 点,小球的重力势能最大,动能为0 ②在B 点,小球的动能最大③由C 到B 的过程中,小球的速度_增大,动能增大, 重力势能_减小, 重力势能转化成动能.。

八年级物理下册《机械能及其转化》教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机械能及其转化》教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机械能及其转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机械能的概念及其转化过程。

2.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3.能够计算物体的机械能。

4.了解机械能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1.机械能的概念及特点。

2.机械能的转化过程。

3.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4.实例分析:刹车时机械能的转化。

三、教学重点1.机械能的转化过程。

2.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四、教学难点1.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

2.能够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

五、教学准备1.教材及教辅资料。

2.实验器材:弹簧、小车、刻度尺、计时器等。

3.课件及多媒体设备。

六、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1.引入话题:机械能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应用?2.学生展示想法。

第二步:概念讲解(20分钟)1.介绍机械能的概念及特点。

–机械能是指物体具有的由于位置和运动引起的能量。

–机械能由动能和势能两部分组成。

–动能是物体运动时具有的能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相关。

–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与物体的质量和位置高度相关。

2.分析机械能的转化过程。

–举例说明机械能在弹簧振子、滑坡等情况下的转化过程。

第三步:机械能守恒定律(25分钟)1.介绍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概念。

–机械能守恒定律是指在没有外力做功的情况下,一个系统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2.讲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举例说明机械能守恒定律在自由落体、摆动过程中的应用。

第四步:实例分析(30分钟)1.刹车时机械能的转化过程。

–安排学生进行实验:利用小车、弹簧和刻度尺等制作刹车装置,观察和测量小车在不同刹车力下的位移和速度变化。

2.学生合作完成实验报告,包括实验步骤、数据记录和分析、结论等。

第五步:总结(10分钟)1.回顾本节课的内容。

2.强调机械能及其转化的重要性和应用。

3.提醒学生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七、课后作业1.完成实验报告。

2.预习下节课内容。

八、教学评价1.针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评价。

2.进行课堂小测验,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程度。

八年级物理下册《机械能及其转化》教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机械能及其转化》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机械能的概念,掌握动能、势能、机械能的定义及其相互转化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点1. 机械能的概念及其分类。

2. 动能、势能、机械能的相互转化关系。

三、教学难点1. 势能的概念及其分类。

2.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机械能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知识讲解:讲解动能、势能、机械能的定义及其相互转化关系,重点讲解势能的概念及其分类。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明确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6. 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反思:对课堂教学进行总结,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六、教学内容1. 机械能的测量和计算。

2. 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七、教学步骤1.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了解机械能的测量和计算方法。

2. 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计算机械能的大小。

3. 讲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原理及其应用。

4. 分析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

八、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地计算机械能的大小。

2. 学生能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能对机械能的相关知识进行总结和反思。

九、教学拓展1. 介绍其他形式的能量及其转化关系。

2. 探讨机械能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

十、教学反思1.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检查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2. 分析学生的学习状况,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

3. 总结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11.4机械能及转化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11.4机械能及转化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11.4机械能及转化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我深知教学活动的重要性和教育意义。

在设计本节课“机械能及转化”的教学活动时,我力求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让孩子们能够理解机械能的概念以及其转化过程。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实践性与理论性相结合的思路,通过孩子们熟悉的游戏和生活场景,引导他们体验和理解机械能的概念,以及机械能如何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们能够理解机械能的基本概念,掌握机械能转化的基本原理,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能够理解机械能的概念,知道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

2. 让孩子们能够理解机械能是如何转化的,掌握机械能转化的基本原理。

3.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孩子们理解机械能的概念,掌握机械能转化的基本原理。

难点:让孩子们能够运用机械能转化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滑轮组、小车、斜面、钢尺等。

学具:每个孩子准备一张白纸,一支笔。

五、活动过程1. 实践体验:让孩子们通过滑轮组、小车、斜面等教具,亲身体验机械能的转化过程,引导他们观察和记录机械能的变化。

2. 理论讲解:通过图片和实例,讲解机械能的概念,以及机械能是如何转化的。

3. 小组讨论:让孩子们分成小组,讨论机械能转化的原理,并尝试用纸和笔绘制出机械能转化的过程。

4. 解决问题: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孩子们运用所学的机械能转化的知识,解决问题。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孩子们理解机械能的概念,掌握机械能转化的基本原理。

难点:让孩子们能够运用机械能转化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我还计划开展一些拓展延伸活动,如组织孩子们进行机械能转化的小比赛,或者让他们回家后,自己设计一个机械能转化的实验,以此来加深他们对机械能转化的理解和掌握。

总的来说,我希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孩子们能够理解机械能的概念,掌握机械能转化的基本原理,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机械能及其转化教案2

机械能及其转化教案2

机械能及其转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机械能的概念,理解机械能的两种形式:动能和势能。

2. 让学生掌握动能和势能的计算方法,以及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

3. 让学生学会运用能量守恒定律解释生活中的能量转化现象。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机械能的概念及分类2. 动能的计算方法及影响因素3. 势能的计算方法及影响因素4. 能量守恒定律及应用5. 生活中的能量转化现象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机械能的概念、动能和势能的计算方法、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能量守恒定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机械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利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过程。

3.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学会用能量守恒定律解释生活中的能量转化现象。

4.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古代弓箭手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机械能的概念。

2. 讲解机械能的概念:介绍机械能的定义,以及动能和势能的分类。

3. 讲解动能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动能的计算公式,分析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4. 讲解势能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了解势能的计算公式,分析影响势能大小的因素。

5. 讲解能量守恒定律:介绍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能量守恒定律解释生活中的能量转化现象。

6. 课堂练习:布置有关动能、势能和能量守恒定律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8. 布置作业:布置有关机械能及其转化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10. 课后评价:学生对课堂学习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六、教学活动设计1. 活动一:观察和分析物体运动目的: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物体的运动,了解动能的概念。

方法:学生在课堂上观察教师的示范实验,分析物体运动过程中的动能变化。

机械能及其转化--教案

机械能及其转化--教案

机械能及其转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机械能的概念,理解动能和势能的定义。

2. 让学生掌握动能和势能的计算方法。

3. 让学生学会运用动能和势能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机械能的概念2. 动能的定义和计算3. 势能的定义和计算4. 动能和势能的转化5. 机械能守恒定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机械能的概念,动能和势能的定义及计算方法,机械能守恒定律。

2. 教学难点:动能和势能的转化,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机械能的概念及其转化。

2. 利用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动能和势能的计算方法。

3. 采用小组讨论法,探讨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讨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机械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机械能的概念。

2. 讲解机械能的概念,阐述动能和势能的定义。

3. 讲解动能和势能的计算方法,并举例演示。

4. 引导学生通过实例分析,理解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5. 讲解机械能守恒定律,并用实例说明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6.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机械能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动能和势能的定义及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3. 评价学生对动能和势能转化以及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学PPT:展示机械能的概念、动能和势能的定义及计算方法、机械能守恒定律等知识点。

2. 实例分析: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探讨机械能的转化和应用。

3. 作业练习:布置一些有关机械能、动能和势能转化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机械能的概念,讲解动能和势能的定义。

2. 第二课时:讲解动能和势能的计算方法,探讨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3. 第三课时:讲解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第四课时: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九、课后反思:2. 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思考如何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八年级物理下册《机械能及其转化》教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机械能及其转化》教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机械能及其转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机械能的概念,掌握动能和势能的定义及其影响因素。

2. 让学生了解机械能的转化原理,能够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机械能转化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机械能的概念及其分类2. 动能的影响因素及其计算3. 势能的影响因素及其计算4. 机械能的转化原理及实例分析5. 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机械能的概念、动能和势能的计算、机械能的转化原理及应用。

2. 教学难点:机械能转化的判断、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机械能的相关概念和原理。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形象直观地展示机械能的转化过程。

3. 设计动手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机械能的转化现象。

4.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引导学生进入机械能的学习。

2. 讲解机械能的概念:讲解机械能的定义,明确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

3. 讲解动能和势能的影响因素:分析质量、速度、高度等因素对动能和势能的影响。

4. 讲解机械能的转化原理:阐述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关系,举例说明机械能的转化现象。

5. 讲解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释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含义,分析守恒条件下的机械能转化。

6. 巩固知识: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8. 布置作业:设计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机械能及其转化的相关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意识、沟通交流能力等。

七、教学拓展: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企业代表,进行专题讲座或实地考察,加深学生对机械能及其转化的理解。

八年级物理下册《机械能及其转化》教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机械能及其转化》教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机械能及其转化》教案八年级物理下册《机械能及其转化》教案「篇一」一、思路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了:做功可以改变内能,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热机的一般工作原理,热值。

就堂而言,主要由五个活动组成,分两时进行。

第一首先通过弯折铁丝活动从做功能改变物体的内能入手,与上一节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内容相呼应,有助于学生认识这两种改变物体内能方式之间的异同。

接着通过演示点火爆炸说明内能也可以转化为机械能,为下面进行热机的教学进行了铺垫。

然后重点介绍四冲程汽油机的构造和工作过程、能量转化,而对柴油机和蒸气机则让学生阅读“信息库”,这样做既能突出重点又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通过阅读“生活物理社会”——热机的发展历程,展示热机的发展对人类社会明的进程所起的积极作用,使学生了解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第二时通过比较质量相同的酒精、纸片充分燃烧时放热不同,帮助学生建立热值的概念,并指导学生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

通过阅读“化石燃料的燃烧和环境保护”一,让学生认识到燃烧排放物对环境的影响,从而培养自觉的环保意识。

教学中采用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相结合、静态图片与动画实验相结合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变化过程有清楚地认识,以便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二、教学准备教师:四冲程汽油机模型和空气压缩引火仪演示、点火爆炸演示学生:铁丝三、教学流程(第一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一)引入——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先请同学们观察生活中常见的两个情景:铁管靠在高速运转的砂轮上,观察到什么现象?汽车在加油站加油后在公路上行驶(录象)师:同学们有没有想过,被高速飞轮磨下的铁屑为什么会火花四溅?汽车加了汽油或柴油燃料后是怎样使发动机工作的?今天的学习将为你揭开这些谜团学生观看、思考使学生产生凝问,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新教学1、学生活动—研究做功能否改变物体的内能2、演示点火爆炸——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3、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应用——热机4、生活物理社会——热机的发展历程师:同学们手上都有一根铁丝,将铁丝快速反复弯折铁丝七八次,触摸弯折处,你会观察到什么现象?师:铁丝的温度升高,说明铁丝的内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师:同学们再观察一个演示实验——空气压缩引火仪在玻璃筒中放入一小撮干燥的棉絮,用力迅速向下压活塞,注意仔细观察,你看到什么现象?师:棉絮燃烧必须要达到它的着火点,从这个实验中我们可以分析出它的温度和内能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师:在刚才两个实验中,铁丝和棉絮增加的内能从何而?能量是如何转化的?同学们可以讨论一下。

最新八年级物理机械能及其转化教案

最新八年级物理机械能及其转化教案

八年级物理机械能及其转化教案1教学目标:1.理解机械能的概念。

2.知道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和守恒定律。

3.能解释一些能之间转化的物理现象。

重点难点:1、分析能量之间的转化。

教学过程:一、自学检测1.动能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2.重力势能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和所处的高度有关。

3.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4.空中飞行的子弹由于速度很快具有很大的动能,又因为它处于空中,相对于地面子弹又具有重力势能。

二、合作探究教师巡视督促指导(一)、演示滚摆实验1.在摆轮下降的过程中,其重力势能逐渐转化为动能。

滚摆在下落过程中,转动的速度和高度分别是怎样变化的?滚摆的动能和势能又是怎样变化的?释放摆轮时,摆轮在最高点处于静止状态,此时摆轮只具有重力势能,没有动能。

摆轮下降时其高度降低,重力势能减少;摆轮旋转着下降;而且越转越快,其动能越来越大。

2.滚摆在哪个位置具有的动能最大,你是如何判断出动能最大的?在哪个位置具有的重力势能最大?如何判断的?摆轮到最低点时,转动最快,动能最大;其高度最低,重力势能最小。

3.仿照摆轮下降的过程分析,得出摆轮上升过程中的动能和势能的变化情况。

(二)、单摆实验1.将摆绳一端挂在黑板上边,使单摆在黑板前,平行于黑板摆动(不接触黑板),在黑板上记录摆球运动路线中左A、右最高点C和最低点B的位置。

2.分析单摆实验:小球从A摆到B的过程中是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从B点摆到C点的过程中是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小球在B点动能最大,在A(或C)点动能最小,小球在A(或C)点重力势能最大,在B点重力势能最小。

3.(接步骤1)在黑板上记录小球由A到C再摆回到左边的最高点A′点(只让单摆运动一个来回),比较A、A′的位置关系,发现:A、A′几乎在同一高度(或小球几乎能摆回到原来高度,好像“记得”它原来的位置),分析:小球处在A点和A′点时具有的机械能大小有什么关系?(因小球在A、A′时速度为零,没有动能,质量和所处的高度相等,重力势能相等,所以在动能和势能转化的过程中机械能的多少几乎没有变化,即机械能是守恒的)。

八年级下册物理机械能及其转化教案

八年级下册物理机械能及其转化教案

第4节机械能及其转化知识与技能1.知道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

2.理解机械能的转化。

3.能解释动能、重力势能、弹力势能间相互转化的简单物理现象。

4.初步了解机械能守恒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规律。

2.利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释日常生活中某些具体问题。

3.通过观察滚摆、单摆的实验,推导出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关心机械能与人们生活的联系,有将机械能应用于生活的意识。

2.学习建立知识模型的方法,培养科研生活中的思维品质、科学素养和生活习惯。

3.通过了解人类探索物质世界的历程和科学理论成果,培养探索精神、创新思想和促进人类社会与自然世界和谐发展的优良品德。

教学重点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教学难点能解释有关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简单物理现象。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滚摆、单摆等。

一、情景引入多媒体展示:陈峰同学的家到学校本是一条在水平面上的直路,爱动脑筋的陈峰做了这样一个设想:要是将从家到学校的路挖成一个“U”字形,如图所示,只要从家骑上自行车后,不用刹车也不用踩车,等车停下来就可以到达学校了。

陈峰同学的设想到底能不能实现,这节课我们就为同学们揭开此谜。

进而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探究点一:机械能及其转化多媒体展示:(1)我们小时候玩过荡秋千吧,闭上眼睛,那种时高时低的感觉如同在飞,你知道在荡秋千的过程中小孩具有哪些能量?这些能量是怎样变化的?(2)如图所示是小刚在玩弹弓的情境,小刚用形变的橡皮条将“子弹”弹射出去的过程中,具有哪些能量?这些能量是怎样变化的?(3)从以上的两个实例中,你能够发现能量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学生根据上节所学的知识,独立回答课件中两个情境中的物体所具有的能量,然后小组讨论、交流分析出每一个阶段中能量的变化情况和能量变化的规律。

教师把每个小组的观点进行引导总结,利用课件展示答案:(1)把荡秋千的过程转化为如图所示的图片,展开分析:A―→B过程中具有的能量是势能和动能,其中能量的变化是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大;B―→C过程中具有的能量是动能和势能,其中能量的变化是重力势能增大,动能减小。

初二下册物理教案:机械能及其转化

初二下册物理教案:机械能及其转化

初二下册物理教案机械能及其转化机械能及其转化(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通过对滚摆实验的分析,理解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

(2) 通过引导学生举例并解释一些有关动能和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相互转化的简单物理现象,理解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2、过程与方法(1) 培养学生运用能的转化知识分析有关物理现象的转化。

(2) 培养学生从能量观点分析问题的意识。

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阅读“科学世界”人造地球卫星,结合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得出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的结论。

2、难点:组织、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滚摆实验并进行分析、归纳,领会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三)教学准备滚摆,棉线,铁锁,人造卫星挂图。

(四)教学过程1.复习手持粉笔头高高举起。

以此事例提问:被举高的粉笔具不具有能量为什么?2.引入新课学生回答提问后,再引导学生分析粉笔头下落的过程。

首先提出,当粉笔头下落路过某一点时,粉笔头具有什么能量(此时既有重力势能,又有动能)继而让学生比较在该位置和起始位置,粉笔头的重力势能和动能各有什么变化(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加)3.进行新课在粉笔头下落的过程,重力势能和动能都有变化,自然界中动能和势能变化的事例很多,下面我们共同观察滚摆的运动,并思考动能和势能的变化。

实验1:滚摆实验。

图,出示滚摆,并简单介绍滚摆的构造及实验的做法。

事先应在摆轮的侧面某处涂上鲜明的颜色标志,告诉学生观察颜色标志,可以判断摆轮转动的快慢。

引导学生复述并分析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开始释放摆轮时,摆轮在点静止,此时摆轮只有重力势能,没有动能。

摆轮下降时其高度降低,重力势能减少;摆轮旋转着下降;而且越转越快,其动能越来越大。

摆轮到最低点时,转动最快,动能;其高度最低,重力势能最小。

在摆轮下降的过程中,其重力势能逐渐转化为动能。

仿照摆轮下降过程的分析,得出摆轮上升过程中,摆轮的动能逐渐转化为重力势能。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下册《机械能及其转化》教案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下册《机械能及其转化》教案

一、章节:第一章机械能的概念【教学目标】1. 理解机械能的概念,能描述动能和势能的定义。

2. 能够区分动能和势能,并了解它们在实际物体中的表现。

3. 能够运用机械能的概念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教学内容】1. 动能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2. 势能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3. 机械能的守恒定律。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观察运动的物体,引导学生思考物体的运动与能量的关系。

2. 讲解:讲解动能、势能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物体中的动能和势能。

4. 练习:运用机械能的概念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二、章节:第二章动能的计算【教学目标】1. 掌握动能的计算公式及运用。

2. 能够通过已知量计算物体的动能。

3. 能够分析动能的变化情况。

【教学内容】1. 动能的计算公式:E_k = 1/2 m v^2。

2. 动能的运用:通过已知量计算物体的动能。

3. 动能的变化情况分析。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观察物体运动的速度和质量,引导学生思考动能的计算。

2. 讲解:讲解动能的计算公式及其运用。

3. 练习:通过已知量计算物体的动能,分析动能的变化情况。

三、章节:第三章势能的计算【教学目标】1. 掌握势能的计算公式及运用。

2. 能够通过已知量计算物体的势能。

3. 能够分析势能的变化情况。

【教学内容】1. 势能的计算公式:E_p = mgh(重力势能)、E_p = 1/2 k x^2(弹性势能)。

2. 势能的运用:通过已知量计算物体的势能。

3. 势能的变化情况分析。

【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观察物体在高度和弹性形变上的变化,引导学生思考势能的计算。

2. 讲解:讲解势能的计算公式及其运用。

3. 练习:通过已知量计算物体的势能,分析势能的变化情况。

四、章节:第四章机械能的守恒定律【教学目标】1. 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定义及意义。

2. 能够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实际问题。

3. 能够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

【教学内容】1.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定义及表达式:ΔE = 0。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下册《机械能及其转化》教案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下册《机械能及其转化》教案

一、章节:第一章机械能的概念【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机械能的概念,知道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

2. 让学生掌握动能、势能的影响因素。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机械能的概念。

2. 动能、势能的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1. 机械能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滚摆、跳伞等,引导学生思考机械能的概念。

2. 新课导入:讲解机械能的概念,介绍动能和势能。

3. 课堂互动: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4. 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机械能转化现象。

二、章节:第二章动能的计算【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动能的计算公式。

2. 让学生学会运用动能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动能的计算公式。

2. 动能公式的应用。

【教学难点】1. 动能公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例,如滑冰、跑步等,引导学生思考动能的计算。

2. 新课导入:讲解动能的计算公式,介绍公式中的各个物理量。

3. 课堂互动: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动能的计算。

4. 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动能计算问题。

三、章节:第三章势能的计算【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势能的计算公式。

2. 让学生学会运用势能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势能的计算公式。

2. 势能公式的应用。

【教学难点】1. 势能公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例,如抛物线、滑梯等,引导学生思考势能的计算。

2. 新课导入:讲解势能的计算公式,介绍公式中的各个物理量。

3. 课堂互动: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势能的计算。

4. 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势能计算问题。

四、章节:第四章动能与势能的转化【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动能与势能的转化原理。

2. 让学生学会运用动能与势能转化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初二下册物理教案:机械能及其转化

初二下册物理教案:机械能及其转化

初二下册物理教案:机械能及其转化一、知识点概述机械能是物体在运动中具有的能量。

在物理学中,机械能可分为动能和势能。

动能是由物体的运动所具有的能量,它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势能是由物体的位置所具有的能量,它与物体的重量和高度有关。

机械能转化指的是,当机械能转化过程中动能增加时,势能减小;反之,当机械能转化过程中势能增加时,动能减小。

二、教学目标1.掌握机械能的概念和计算公式;2.理解机械能的转化原理;3.能够使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基础应用题目。

三、教学重难点1.机械能的转化原理;2.机械能守恒定律公式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示演示小球在斜面上运动时,动能和势能的转化过程,引出机械能的概念。

2. 讲解1.机械能的概念:机械能是指物体在运动中具有的能量,分为动能和势能。

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公式为$E_k=\\frac{1}{2}mv^2$;势能与物体的重量和高度有关,公式为E p=mgℎ。

2.机械能的转化原理:机械能在转化的过程中,当动能增加时,势能减小;当势能增加时,动能减小。

3.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完全弹性碰撞及无摩擦的条件下,物体的机械能守恒。

即E k1+E p1=E k2+E p2。

其中,E k1和E p1表示碰撞前的动能和势能,E k2和E p2表示碰撞后的动能和势能。

3. 实践通过实践练习,巩固机械能守恒定律公式的应用。

比如,在无摩擦的水平面上,两个小球相撞,求碰撞后两球的速度和动能。

4. 总结通过总结,强调机械能转化原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练习应用题目,提高运用机械能转化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课后练习1.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从10m的高度坠落,求最终达到的速度。

2.用一个小球A与地面做自由落体实验,求球的下落高度为H;然后同样高度从另一个高处向上抛,经过短时间后,竖直上方高度为H/2时,速度为v,求小球的质量和抛出小球的初速度大小。

3.用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在水平光滑面上运动,原有速度为v,然后撞到固定底部弹性物体或墙壁反弹,反弹后速度为-u,则反弹后能量损失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声音形式发散出去的热损失E1,一种是在反弹形变中变为势能损失E2,求碰撞前后和整个反弹过程中这两种能量损失分别为多少。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下册《机械能及其转化》教案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下册《机械能及其转化》教案

一、章节名称:第一章机械能的概念【教学目标】1. 理解机械能的概念,掌握动能和势能的定义。

2. 能够区分不同形式的机械能,并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

【教学内容】1. 机械能的定义:机械能是物体由于其位置或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2.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

3. 势能:物体由于其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4. 机械能的转化:动能和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以及能量守恒定律。

【教学活动】1. 引入讨论:让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机械能转化现象。

2. 讲解示例:通过示例解释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3. 互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不同形式的机械能转化实例。

4. 总结归纳:强调机械能的定义及其转化的原理。

二、章节名称:第二章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教学目标】1. 理解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计算方法。

2. 能够分析实际问题中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变化。

【教学内容】1. 重力势能:物体由于其高度而具有的能量,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有关。

2. 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其形变而具有的能量,与物体的形变程度和弹簧常数有关。

3. 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计算方法:PE = mgh 和PE = 1/2 kx^2。

4. 实际问题分析:通过实例分析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变化。

【教学活动】1. 引入讨论:让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现象。

2. 讲解示例:通过示例解释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3. 互动环节:学生分组讨论并展示实际问题中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变化分析。

4. 总结归纳:强调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定义及其变化规律。

三、章节名称:第三章动能的转化【教学目标】1. 理解动能的转化的概念,掌握动能转化的条件。

2. 能够分析实际问题中动能的转化过程。

【教学内容】1. 动能的转化:物体动能的增加或减少,如物体加速或减速。

2. 动能转化的条件:物体受到外力作用,外力对物体做功。

人教版8下物理教案 机械能及其转化

人教版8下物理教案 机械能及其转化

第4节 机械能及其转化►知识与技能1.理解机械能的概念,理解各种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化,知道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2.了解水能、风能以及人类对它们的开发利用。

3.能用机械能之间的相互转化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过程与方法观察动能和势能之间相互转化的实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心机械能与人们生活的联系,有将机械能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的意识。

●重点对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进行分析。

●难点机械能守恒。

行为提示:1.用双色笔将三维目标中行为动词标出来。

2.解读三维目标,引入新课。

规律总结:判断机械能的转化:1.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的标志是速度减小,所处高度增加;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的标志是所处高度减小,速度增大。

一、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当你在游乐场乘过山车奔驰之际,你是否会想到:过山车为什么不需要引擎来推动就能“翻山越岭”呢? 二、自学互研 生成新知 知识板块一 机械能及其转化 自主阅读教材P 71~72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1.如图所示为麦克斯韦滚摆,当它在最高处时,重力势能__最大__,动能__最小__;当它由上而下滚动时,重力势能__减小__,动能__增大__;当它到达最低处时,重力势能__最小__,动能__最大__;当它由下而上滚动时,重力势能__增大__,动能__减小__。

(第1题图) (第2题图)2.如图所示,运动员射箭时用力将弓拉开,在放开箭的瞬间,弓的__弹性势__能转化为箭的__动__能;箭在空中向上飞行的过程中,箭的__重力势__能增大,__动__能减小。

(选填“动”“重力势”或“弹性势”) 3.用力向下甩溜溜球,手提悬线不动,溜溜球会上下来回运动,它上升的过程中,速度逐渐__减小__,重力势能逐渐__增大__;在下降的过程中,__重力势__能转化为__动__能。

4.如图是人造地球卫星的轨道示意图,人造地球卫星在大气层外环绕地球运行的过程中,它在近地点的动能__大于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它在远地点的动能;它从近地点向远地点运行的过程中,机械能的变化情况是__不变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下册物理教案:机械能及其转化
机械能及其转化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通过对滚摆实验的分析,理解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

(2) 通过引导学生举例并解释一些有关动能和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相互转化的简单物理现象,理解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2、过程与方法
(1) 培养学生运用能的转化知识分析有关物理现象的转化。

(2) 培养学生从能量观点分析问题的意识。

3、情感与价值观
通过阅读“科学世界”人造地球卫星,结合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得出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的结论。

2、难点:组织、指导学生认真观察滚摆实验并进行分析、归纳,领会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三)教学准备
滚摆,棉线,铁锁,人造卫星挂图。

(四)教学过程
1.复习
手持粉笔头高高举起。

以此事例提问:被举高的粉笔具不具有能量?为什么?
2.引入新课
学生回答提问后,再引导学生分析粉笔头下落的过程。

首先提出,当粉笔头下落路过某一点时,粉笔头具有什么能量?(此时既有重力势能,又有动能)继而让学生比较在该位置和起始位置,粉笔头的重力势能和动能各有什么变化?(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加)3.进行新课
在粉笔头下落的过程,重力势能和动能都有变化,自然界中动能和势能变化的事例很多,下面我们共同观察滚摆的运动,并思考动能和势能的变化。

实验1:滚摆实验。

图14.5-1,出示滚摆,并简单介绍滚摆的构造及实验的做法。

事先应在摆轮的侧面某处涂上鲜明的颜色标志,告诉学生观察颜色标志,可以判断摆轮转动的快慢。

引导学生复述并分析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开始释放摆轮时,摆轮在点静止,此时摆轮只有重力势能,没有动能。

摆轮下降时其高度降低,重力势能减少;摆轮旋转着下降;而且越转越快,其动能越来越大。

摆轮到最低点时,转动最快,动能;其高度最低,重力势能最小。

在摆轮下降的过程中,其重力势能逐渐转化为动能。

仿照摆轮下降过程的分析,得出摆轮上升过程中,摆轮的动能逐渐转化为重力势能。

“想想做做”用铁锁做单摆。

此实验摆绳宜长些,摆球宜重些。

能挂在天花板上,使单摆在黑板前,平行于黑板振动,以便在黑板上记录摆球运动路线中左、右点和最低点的位置。

分析单摆实验时,摆球高度的变化比较直观,而判断摆球速度大小的变化比较困难,可以从摆球在点前后运动方向不同,分析摆球运动到点时的速度为零,作为这一难点的突破口。

综述实验,说明动能和重力势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实验2:弹性势能和动能的相互转化。

演示能和弹性势能的转化实验。

实验可分两步做。

首先手持着木球将弹簧片推弯,而后突然释放木球,木球在弹簧片的作用下在水平槽内运动。

让学生分析在此过程中,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第二步实验,让木球从斜槽上端滚下,让学生观察木球碰击弹簧片的过程。

然后,分析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和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的过程。

得出:动能和弹性势能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自然界中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事例很多。

其中有一些比较直观,例如:物体从高处落下、瀑布流水等这些事例也可以让学生列举,说明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有些事例比较复杂,例如:踢出去的足球在空中沿一条曲线(抛物线)运动过程中,动能和势能是如何相互转化的呢?(板画足球轨迹,依图分析)首先我们来分析足球离地面的高度的变化,这是判断足球重力势能变化的依据。

很明显,在上升过程中足球的重力势能增加;在下降过程中重力势能减少。

接着再分析足球的速度。

足球在点时不再上升,说明它向上不能再运动。

所以,
足球在上升过程中,速度逐渐变小;在下降过程中速度又逐渐变大。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到足球在上升阶段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在下降阶段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4.科学世界
1.人造地球卫星在运行过程中,也发生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

人造地球卫星大家并不陌生,然而围绕人造卫星,同学们还有许多的谜没有揭开。

例如:人造卫星为什么能绕地球运转而不落下来?在人造卫星内失重是怎么回事?等等,这些问题还有待于同学们进一步学习,今天我们只讨论卫星运行过程中,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

人造卫星绕地球沿椭圆轨道运行,它的位置离地球有时近、有时远。

(出示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轨道图)现以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为例,它离地球最近时(此处叫近地点)离地面439公里,离地球最远时(此处叫远地点)离地面高度是2384公里,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是114分钟。

它在近地点时,速度,动能;此时离地面最近,重力势能最小。

卫星由近地点向远地点运行时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大,动能向重力势能转化。

直到远地点时,动能最小,重力势能。

卫星由远地点向近地点运行时,重力势能向动能转化。

在卫星运行过程中,不断地有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2.关于人造卫星的知识,学生是非常感兴趣的,鉴于学生的知识基础,难以使学生揭开谜底,往往由此而损伤学生的求知欲。

本节课如有可能,也可通俗地介绍卫星为什么能绕地球运行。

讲法上可用想象推理的方法。

参看图1,水平地抛出一个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它会落回地面,但是抛出的物体速度越快,它飞行的距离越远。

人抛物体,抛出的距离不过几十米,但汽枪子弹能飞行几百米,步枪子弹能飞行几千米,而炮弹能飞行几十公里。

我们可以设想,物体的速度足够大时,它就能永远不落回地面,围绕地球旋转。

这个速度大约是8公里/秒。

如果速度再大些,物体绕地球运行的轨道就由圆形变为椭圆形。

人造卫星就是根据这个道理发射的。

(五)小结
(六)作业
动手动脑学物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