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水与北京城景观生态环境建设
北京生态文明建设例子
北京生态文明建设例子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时至今日,这已经成为了举国上下的共识。
北京作为首都,事关形象、地位突出,标杆示范效应明显,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上毫不含糊。
一直以来,北京真抓实干,出实力、见真章,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聚力生态文化、生态经济、目标责任、生态文明制度、生态安全五大体系建设,用实际行动守护好祖国的绿水青山。
说起北京改善生态环境的成绩,相信许多人会首先想到治理雾霾,当然还有个比较官方的说法是空气重污染防治。
前些年,老百姓关于雾霾遮天蔽日的记忆可谓印象深刻,只要出门,看到的都是灰蒙蒙一片。
包括某些专家在内,对治霾能否成功抱有疑虑,认为西方国家治霾曾经花费几十上百年时间,因此北京就算采取措施也不可能在短期内见效。
但事实表明,北京通过迅速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在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科学论证的基础上,通过反复借鉴比较吸收治霾成功经验,高效统筹部署、强力调度落实,打出了一套有力的防治“组合拳”,在几年内就取得了治霾的阶段性成果。
2019年,全市PM2.5年均浓度首次跑进“4”字头;2020年再接再厉,前8个月,全市PM2.5平均浓度降至41微克/立方米,累计优良天数170天,同比增加20天。
与之相呼应,越来越多的蓝天白云照片在市民的朋友圈里刷屏,大家对此纷纷点赞。
再举个例子,关于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
北京不像国内许多大城市一样临水而建,这恐怕也算是首都的一个特点。
在老皇城根居民心中,永定河就是北京的“母亲河”。
然而,永定河历史上曾经决口81次、漫溢59次、改道14次;至本世纪初,永定河依然面临着河道长期干涸断流、河床裸露、土壤沙化诸多问题,生态功能严重退化。
近年来,北京不断加大永定河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力度,城市管理者多次开展实地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建议,下定决心要把永定河治理好。
比如,制定实施市级层面的总体方案,对相关工作进行全方位设计;建立完善包括河长制在内的一系列机制制度,切实提升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增加河道蓄水、生态补水,精心织补湖泊、溪流、湿地和亲水景观,耐心恢复周边植被。
北京城市园林绿地使用再生水灌溉指导书
北京城市园林绿地使用再生水灌溉指导书前言为了更好地贯彻《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2004年10月1日起实施)和《北京市节约用水实施办法》(2005年5月1日起实施),提高再生水利用率,保证再生水安全地应用于城市园林绿化行业,促进经济建设和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指导书。
本指导书由北京市园林局和北京市水务局联合发布,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所和北京京城中水有限责任公司负责起草和技术解释。
1范围本指导书规定了北京地区使用再生水灌溉城市园林绿地的水质要求、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
本指导书适用于作为园林绿地灌溉用水的再生水。
本指导书不包括园林景观环境用水,园林景观环境用水水质要求执行《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 18921-2002)。
其他非饮用水水源(如收集的雨水、河湖水等)用于灌溉城市园林绿地时,可参考本指导书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指导书的引用而成为本指导书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指导书,然而,鼓励根据本指导书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指导书。
GB/T 5084-1992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T 5750-1985生活饮用水检测方法GB/T 7488-1987水质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的测定稀释与接种法GB/T 7494-1987水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测定亚甲蓝分光光度法GB/T 11893-1989水质总磷的测定钼酸铵分光光度法GB/T 11898-1989水质游离氯和总氯的测定N,N-二乙基-1,4-苯二胺分光光度法GB/T 12997-1991水质采样方案设计技术规定GB/T 12998-1991水质采样技术指导GB/T 12999-1991水质采样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GB/T 18920-2002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杂用水水质GB/T 18921-2002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 50335-2003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DB11/T 213-2003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标准CJJ/T 91-2002园林基本术语标准条文说明3术语本指导书采用下列术语。
生态环境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和战略目标
生态环境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和战略目标(一)生态环境建设的指导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和市委八届六次全会为指导,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中心,以北京市生态环境规划为依据,以科技为先导,以法律法规为保障,遵循自然和经济规律,坚持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治理与防护相结合,紧紧围绕水土流失、风沙危害、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等重点问题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动员和组织全社会力量分区推进,促进我区生态、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为构筑首都第三道绿色生态屏障做出贡献。
(二)生态环境建设遵循的原则1、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注重资源的优化配置、利用、节约和保护,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同步增长。
2、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
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处理好全局与局部、长远与当前、北京与房山以及不同建设部门间的关系,优先安排生态环境脆弱区的水资源保护、天然林保护和防风固沙等重点生态环境建设工程。
3、坚持生态环境建设的系统原则。
在系统论的指导下,从永定河流域生态环境整治的大局出发,以生态环境建设区划为基础,以重点工程为骨干,通过实施重点整治工程,建立山区水源涵养及水土保持、平原治沙与生态农业和城市绿化美化相协调的生态环境体系,实现全区生态环境的整体优化。
4、突出科技创新的原则。
从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的“三高”原则出发,瞄准国内外生态环境建设的先进水平,充分利用首都的人才优势,加强房山区的国内国际交流,借鉴国内外生态环境整治的先进经验,以科技创新为先导,建设生态环境整治的精品示范工程。
5、景观生态多样性原则。
针对房山区自然环境优美、旅游景点众多的特点,生态环境建设应遵循景观生态多样性的原则,不仅要体现生态功能,而且要构建合理的景观空间格局。
6、治理、建设、保护并重的原则。
以保护水资源、森林资源和农田环境为目标,以造林绿化、建设绿色屏障为核心,生物、工程、农业措施相结合,治理、建设、保护并重,在重点治理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的基础上,全面整治房山区的生态环境,从而实现全区生态环境的根本好转。
中水利用
一、开源措施(一)中水回用所谓中水,主要是指城市污水或生活污水经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杂用水,其水质介于上水与下水之间,是水资源有效利用的一种形式。
有效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必须采取开源与节流并举。
资源的有限性迫使我们必须节约用水,即必须充分提高水利用效率,注重保护环境和生态平衡科学,合理的利用一切可回收再利用的水资源。
城市建筑中水资源化与回用技术将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城市居民生活供水的紧张程度。
事实上,大量城市污水混合排放,使相当一部分有回用收价值的中水白白浪费且又增加了污水处理厂的负担。
因此,研究实施城市中水回用技术对于我国解决水资源短缺意义十分重大。
1. 国内外中水回用概况国际上,美国、南非、印度、日本、以色列、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早已开发污水经处理后回用的工作。
早在1926年,美国亚利桑那州的Crand Canyon 国家公园将处理过的废水回用于冲厕所、草地喷水、冷却水和锅炉给水。
1960年,科罗拉多州修建了一套中水回用系统,提供高尔夫球场、公园、高速公路等的景观用水。
美国在1975年的中水利用量,占总取水量的38。
7% ,并以每年4%~5%增。
1977年,佛罗里达州建成一套200km 长的中水系统,为公园、高尔夫球场、校园、住宅区草地、冷却塔提供水源。
目前,哥伦比亚城有1/ 3经生物处理的城市污水,回用作为城市杂用水;加利福尼亚州约有200余座中水工程,城市污水回用中水量占污水总量的31%。
南非温得和克市已建成处理能力为450m3/d的污水回用作中水的系统。
印度孟买已建成7座处理能力为150~250m3/d的中水工程,用于补充空调冷却用水。
英国需用淡水量以每年2。
5%的比例增长,其给水量的1/ 3 不得不取自含有污水处理后排放河流的河段。
前联邦德国在20世纪70年代时的地面水污染较为严重,所取河滩渗滤水和人工地下水都是地面水经过不同处理后,再经渗滤和回灌地下的。
景观水系建设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的审 美价值 和 艺术价 值。生活在 田园水 临 的城市是 人们 不 断 的 向往 和 追 求 , 因此 , 观 水 系 的建 设还 具 有 审美 的 艺 景
术价 值 。 2 景观 水 系建设 中存在 的 问题 关 键 词 : 观 水 系 功 能 问题 应 对 景 2 1 景观 水 系建 设与 城市 的 其 它水 系相 脱 离 现代 城 . 人 类 的 生 活 是 从 水 源 开 始 的 , 古 代 人 找 水 源 而居 是 古 市的景观水 系布局往往 只是片状 的水 域 , 这些景观水 系没有 代 人 类生活 的显著特 征。在 我 国五 千年来 的悠 久文化 历史 中, 传统 的观 念认 为水是 有灵性 的东 西 , 古代 的人 们认 为 它 和 城市中主要防洪河流相连 接 ,甚至 是景观水 系布 置单~ , 设计 机 构 不 合 理 , 有 能够 与 现 代 化 城 市 建 设 相 吻合 。 景 观 没 是 智 慧、 美德 的象征 。在人 类历 史发 展 的长河 中 , 文化是 水 它更应该 挑起蓄 积 淀下来 的我 国古代 文学 的重 要组成 部 分。 进入 到现 代社 水系建设不应该单纯 只是追求 审美和 享受 , 水和 防洪 的重担。 一的景观水 系建设也难 以形成有效的景 单 会 ,伴 随着我 国社会 经济 的迅 猛发展 ,城市 建 设的不 断扩 景观水 系的独 自设置常 常会 成为死水 , 果不及时净化 , 如 展, 城市规 模越 来越 大 , 资 源是人 类生活 不可 或缺 的最重 观 。 水 水质 会变质。 景观水 系建设与城市 中的其 它水 系相脱 离是其 要 的资 源 ,景观 水 系 的建 设是 现代城 市建 设 中最 重要 的 内 容。 无论是 自然 形成 的水 系还 是人 工铸 成 的水 系对经济 、 社 原 有的涵养水源和排泄 防洪 的功 能没有发挥 出来。 22 景观 水 系建 设 与 园林 建 设相 脱 离 景 观水 系建 设 . 会和 生态都 具有越 来越 重要 的价值 。在社 会 经济和 生态功 然 景 能 方面 , 观水 系 的建 设 可 以吸 纳储水 、 泄 防洪 , 为城 应 该 配 置相 应 的 园林 建 设 才更 具 有 审 美价 值 , 而 , 观 景 排 能
北京城市绿化建设中的几个生态学问题
京建设成为山川秀美、空 气清新 、环境优美、生态 境建设中应注意几个生态问题。 良好,人与 自 然和 谐、经济社会全面 谰、可持续
发展的生态城市。 l 北 京隶 属暖 温 带 半湿 润 气 候 区 , 西 北部 有太 行
尺 度 与绿色 生态 网 络
山 、燕 山环 抱 , 东南 部 是 潮 白 河 、永 定 河 冲积 形 成 生 态 学 强 调 尺 度 ,其 研 究 对 象 尺 度 从 小到 大 依 的 大平 原 , 总面 积 16 .8万 k ,6 %的面 积 是 山区 , 次为个体、种群、群落.生态 系 、景观、区域、全 m。 2 统 市 区五环 内 的面 积 为 6 2.k 。在 1 0 以前 ,北 球 ,井 形 成 对 应 的 生态 学 研 究 分 支 ,对 不 同 尺 度对 5 2 m 0 0年 京 的 植 被 覆 盖 率 是 非 常 高 的 ,明 清 以后 .随 着人 口 象 ,研 究 内 容 与 方 法 不 同 ,北 京 城 市 绿 化 建 设是 在 的快速增加 ,原生植被逐渐砍伐殆尽,环境 资源E 市域范围内进行,包括市区、近郊平原和远郊山区, l 益 破碎 化 ,建 国后 虽 加 强 了绿 化 工 作 ,植 被 覆 盖率 可 与 生 态 学 尺 度 相 对 应 分 为 下 列 几 个 层次 。 有 所提 高 ,但 由于 北 京 山区 多 是 石 质 山 地 .植 物 生 1 1 . 个体 长 十 分 困 难 , 森 林蓄 积量 却 不 高 ;平 原 地 区 虽 建 起 行 道 树 、孤 植 树 较完整的农田防护林网,但少见成片森林 在城区 摊 大 饼 发 展 模 式 , 绿地 率 一 直不 高 ,近 些 年 由于 各 级 政 府 重 视 才 形 成 快 速 发 展 局面 。如 北 京 市 统 计 局
优秀景观案例分析
奥运会后:这片公园将向公众开放, 成为市民百姓的休闲乐土,为北京留 下一份真贵的奥运遗产-------公园对改 善北京生态环境、完善北部城市功能、 提升城市品质并加快北京向国际化大 都市迈进的步伐起到重要作用,是现 代意义上的自然与文化遗产。
自我感悟:
在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园林山水设计中,充 分体现了中国自然式山水的造园技法。山势 大气、平缓,由北向西,由高到低,与整个 西山的走势相呼应。这不仅符合传统造山做 水、山北水南、山水融为一体的做法,更与 颐和园、北海在风景与文韵上遥相呼应,形 成了一个新的大型的北京山水园林系统。绿 色奥运绿色北京在这个设计中完完全全体现。
设计说明:与历届奥运会奥林匹克公 园选址不同的是,北京城市的传统 中轴线将贯穿整个奥林匹克公园。 北京城被称为人类历史上城市规划 与建设的杰作。天坛、天安门广场、 紫禁城、景山,贯穿了北京城中轴 线的始终,气势磅礴,形成了城市 建造史上最伟大的轴线。中国历史 上的大规模城市规划多采用规则式 棋盘状布局,体现了对秩序的追求; 而城市的园林部分多采用自然式空 间格局,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表达了对自然的尊重。北京奥林匹 克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在满足奥运会 场馆功能基础上,给予北京城中轴 线新的延伸――北部森林公园,将使 这条举世无双的城市轴线完美地消 融在自然山林之中。
(1)自然过程的保护和恢复:长达2公里 的永宁江水岸恢复了自然形态,沿岸湿地 系统得到了恢复并完善;形成了一条内河 湿地系统,对流域的防洪滞洪起到积极作 用; (
2)生物过程的保护和促进:保留滨水带的 芦苇、菖莆等种群,大量应用乡土物种进 行河堤的防护,在滨江地带形成了多样化 的生境系统。整个公园的绿地面积达到 75%,初步形成了物种丰富多样的生物群 落。
北京市城市河道生态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北 京 市城 市 河 道 生态 治 理 存在 的 问题 及对 策
蒋庆 云 王 素梅
摘
姜 思 华
要 : 对 北 京 市 城 市 河道 治理 中存 在 的 问题 , 出在 明 确 生 态 河道 建设 目标 的基 础 上 , 针 提 以生 态 治 河 理 念 为 指 导 , 复 恢
自然 河 道 的 生 态 系统 , 边坡 进 行 生 态 防护 和 绿 化 , 复 和 营造 良好 的都 市 型 河道 景 观 , 善 河道 水 体 水 质 , 期 满 足 水 对 恢 改 以 安全和人们对 水的各种 需求 , 恢复 水域 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 实现人水和谐 。
1 1 河道 治 理 现 状 .
较好 的治理效 果。但 由于缺少对河 流的全面认识 , 河道 治理侧重
于景观效 果 , 人工雕 琢痕迹 明显 , 未能 建立起健 康 的河道 生态 系
河道水体未能实 现还清 , 今后 在城 市河道生 态建设 中有 待提 2 0世纪 8 O年代 , 为阻止河 道水体 的渗漏 和水草 疯长 阻碍供 统 , 从生态角度 和流 域角度对河道 进行治 水, 同时也 防止河流冲刷 , 北京开始 使用 “ 河道衬 砌” 治理城 市河 高对河道治理 的认 知水平 ,
第3 7卷 第 1 4期
・
2 4 ・ 2 0 1 1年 5 月 0
山 西 建 筑
SHANXI ARCHI TECTURE
V0. 7 No 1 】3 . 4 Ma 2 1 v. 01
・
水 利 工 程
・
文章 编 号 i0 9 6 2 ( 0 )4 0 0 —2 0 — 85 2 1 1 —24 0 1 1
通过采取 生态护岸 、 流 、 推 生物 接触 氧化 、 微生 物制 剂 、 生物 直接关 系到河道生态建设 的成效 。在 北京城市河 道生态建设 时 , 缺乏 明确 的河道生 态建 设 目标 , 要根据 水源供 给情况 不 同, 需 确 浮床、 恢复沉水植物 、 生物操 纵等技 术 , 先后治 理 了北护城 河 、 菖
北京海绵城市建设分析
北京海绵城市建设分析——宏观与中观部分1宏观规划1.1规划目标《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明确指出实施海绵城市建设分区管控策略,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加大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比重,降低城市内涝风险,改善城市综合生态环境。
到2020年20%以上的城市建成区实现降雨70%就地消纳和利用,到2035年扩大到80%以上的城市建成区。
同时,规划指出要严格控制城市开发边界,增加绿色空间,改善环境品质。
主要通过环境整治和腾退集中建设区外的低效集体建设用地,建设城镇组团间的连片绿色生态空间。
调整农业结构,更加注重农业生态功能,提高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加强平原地区农田林网、河湖湿地的生态恢复,构建滨河森林公园体系以及郊野公园环,为市民提供宜人的绿色休闲空间。
图1 北京市海绵城市规划格局1.2规划指标《北京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的规划目的是将海绵城市理念贯彻到城市规划及建设全过程,实现城市水安全保障、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修复、水资源优化配置、水文化发展的综合目标,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该规划提出了北京市海绵城市规划指标体系,同时根据各区特点,提出了不同分区海绵城市指标要求,北京市海绵城市规划指标表及海淀区海绵城市规划指标要求详见下表。
表1 北京市海绵城市规划指标表表2 海淀区海绵城市规划指标表1.3功能分区该规划将全市划分为地表水源保护区、海绵生态缓冲区、海绵城市建设提升区,自然本底保护区与水系功能改善区五大海绵城市建设分区,其中,海淀区主要位于海绵生态缓冲区、海绵城市建设提升区、自然本底保护区,局部位于水系功能改善区。
图2 北京市海绵城市功能分区2中观规划2.1功能分区《海淀区海绵城市专项规划》以“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为重要指导理念,构建“西山源、双核心、六连廊、多点连片”的海绵城市规划格局。
全区划分为地表水源保护区、自然本底保护区、海绵生态缓冲区、水系功能改善区及城市建设提升区,并制定海绵城市的分区管控策略。
山水城人和谐共生:北京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建设新图景
102 2022.2摘要: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建设已初具规模:山水综合治理的生态效果初现;遗产梳理与保护力度不断加强,区域建设发力点逐渐形成;课题项目研究积极展开,为政府决策做出参考;宣传展示科普教育铺开,资源利用逐渐拓展。
但在整体管理、区域建设、遗产保护、生态文化价值研究等方面仍存在不足。
未来,建议从历史、现实与未来考量,抓住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生态、文化两个核心要素,围绕“山、水、城、人”相互促进关系展开,从基础研究、管理机制、推动方式和目标效益等方面入手,探索人与生态、城市和谐发展之路,实现与其他两个文化带的差异化发展,共同支撑全国文化中心建设。
关键词: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山水城人;和谐共生中图分类号:C91-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138(2022)02-0102-06山水城人和谐共生:北京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建设新图景文/王新迎基金项目:首都师范大学文化研究院一般研究项目“十三五时期北京三个文化带建设成就及未来发展研究”(ICS-2021-B)作者简介:王新迎,首都博物馆副研究馆员,历史学博士,北京市,100045。
西山永定河对于北京城市起源、北京历史文化形成和发展乃至弘扬、传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更寄托了人文情怀。
“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建设是北京市“十三五”建设的内容之一,也是推进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梳理审视文化带建设的过往、展望文化带建设的未来,对于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未来城市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 北京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建设的提出北京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建设的形成历经二十余年,这一过程也反映出北京市对生态、文化建设的重视逐步加强。
早在20世纪90年代,吴良镛先生就提出了建设“西北郊历史公园”的设想,将圆明园及其以西文物分布密集的山地建设成为国家级的公园。
2004年的北京市总体规划根据吴良镛先生的设想,在北京西山规划了“国家历史公园”,但并未施行。
[1]后来提出的建设“西山文化带”“西山国家森林公园”等,都是在吴良镛先生“西北郊历史公园”基础上的发展,其范围大体相似,但内容各有侧重。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水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意见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水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2.09.03•【字号】京政发〔2022〕29号•【施行日期】2022.09.0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污染防治正文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水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意见京政发〔2022〕29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水是生态之基,是生态系统中最活跃、影响最广泛的要素。
良好的水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进一步增强水生态保护修复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推动用生态办法解决生态问题,促进河湖生态环境复苏,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助力新时代首都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要求,立足北京自然资源禀赋、山水格局和发展阶段,遵循水的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规律,从生态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加强规划引领,强化空间管控,探索机制创新,科学系统推进水生态保护修复,更加注重生物多样性保护,不断提升水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提供更加坚实的水安全和生态安全保障。
(二)主要原则保护优先、尊重自然。
注重保持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以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充分发挥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自我修复功能,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低碳节约,促进人水和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规划引领、顶层设计。
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流域水生态保护修复规划和水生态空间管控规划,并加强与相关规划衔接,充分发挥规划的战略引领和刚性约束作用。
流域统筹、系统治理。
北京环境问题的研究与解决方案
北京环境问题的研究与解决方案近年来,北京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大气污染、水源污染、垃圾处理不当等问题频频发生。
这不仅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品质,更直接威胁到了公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针对这些问题,我国政府和各方力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改善北京的环境质量。
一、大气污染治理方案北京市大力推进大气污染治理。
从2013年到2019年,北京市先后投入了800余亿人民币用于大气污染治理,成效显著。
其中最为重要的措施是限制车辆排放和管控沙尘天气。
限制车辆排放是北京治理大气污染的重要手段。
北京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限制机动车污染排放,比如实行尾气检测、加大罚款力度、鼓励使用“新能源汽车”等。
同时,通过实时监测大气污染情况,根据不同情况对污染源进行分类治理。
管控沙尘天气也是治理大气污染的有效手段。
每年春季,北京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面对沙尘暴天气,比如封闭固定建筑工地和停止城市建设施工等。
此外,北京市政府还努力推动环保产业发展,加强污染源治理,对污染者进行法律惩处。
二、水源污染治理方案北京市还积极开展水源污染治理。
中水回用、黑臭水体整治和生态水环境建设等都是关键举措。
中水回用是提高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手段。
北京市制定了中水利用的政策和标准,对新建工业用、城镇供水等项目进行中水利用管理。
二次供水的使用成为市民取水的重要来源。
黑臭水体整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北京市占用着千年的运河优质水源,如何去除其中的黑臭水体,大力整治,是北京市必须面对的生态治理问题。
自2018年起,北京市开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用于黑臭水体的整治,涉及的面积达到了92.8公里。
三、垃圾处理方案垃圾处理是环境治理的另一个难点。
北京市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加强对垃圾的处理管理。
建设了现代化垃圾中转站、焚烧和填埋场,并对城市垃圾进行分类,进行科学的垃圾处理流程。
此外,北京市开展了一系列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市民垃圾分类和垃圾减量的意识。
总之,北京的环境治理工作是全国环保治理的一面旗帜。
中国古代都城北京城的建设模式
一、我国古代都城的历史我国古代都城的建设模式是我国古代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古代都城的建设模式受到了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特点。
其中,北京城作为我国古代都城的代表之一,其建设模式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对于研究我国古代都城的建设模式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二、北京城的建设模式1. 历史沿革北京城,又称燕京、京师,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古都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积淀。
北京城的建设始于辽代金国,成型于元明清三代,经过了数百年的沧桑变迁,形成了独特的建设模式。
2. 地理环境北京城地处华北平原,地势平坦,气候温和,交通便利,资源丰富。
这种地理环境为北京城的建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3. 规划布局北京城的规划布局呈现出“九九”字格局,主要有内城和外城两部分组成。
内城以紫禁城为中心,外城则以内城为中心向四周延伸。
城市规划紧凑有序,体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理念和权力结构。
4. 城墙建设北京城的城墙采用了传统的夯土城墙结构,城墙高大坚固,为城市的安全和防御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城墙的建设模式对于我国其他古代城市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5. 宫殿庙宇作为我国古代都城的代表之一,北京城内的宫殿庙宇建设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具有浓厚的宫廷文化特色。
6. 街巷坊市北京城的街巷坊市密布,大街小巷纵横交错,商贸繁荣,为城市的发展和繁荣注入了活力和动力。
7. 文化遗产作为我国古代都城的典型代表,北京城所留下的丰富的文化遗产,如紫禁城、天坛、圆明园等,为世人所瞩目,成为我国乃至世界的宝贵文化财富。
三、北京城的建设模式对现代城市规划的启示北京城作为我国古代都城的典型代表,其建设模式对于现代城市规划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在当代城市规划建设中,应当继承和发扬北京城的建设模式,努力构建宜居、宜业、宜游、宜学的现代都市。
1. 城市规划布局借鉴北京城的规划布局,现代城市规划应该注重中心城区的布局和建设,形成紧凑有序、功能齐全的城市中心。
北京城市园林绿地使用再生水灌溉指导手册
北京城市园林绿地使用再生水灌溉指导书前言为了更好地贯彻《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办法》(2004年10月1日起实施)和《北京市节约用水实施办法》(2005年5月1日起实施),提高再生水利用率,保证再生水安全地应用于城市园林绿化行业,促进经济建设和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指导书。
本指导书由北京市园林局和北京市水务局联合发布,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所和北京京城中水有限责任公司负责起草和技术解释。
1 范围本指导书规定了北京地区使用再生水灌溉城市园林绿地的水质要求、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
本指导书适用于作为园林绿地灌溉用水的再生水。
本指导书不包括园林景观环境用水,园林景观环境用水水质要求执行《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 18921-2002)。
其他非饮用水水源(如收集的雨水、河湖水等)用于灌溉城市园林绿地时,可参考本指导书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指导书的引用而成为本指导书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指导书,然而,鼓励根据本指导书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指导书。
GB/T 5084-1992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T 5750-1985 生活饮用水检测方法GB/T 7488-1987 水质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的测定稀释与接种法GB/T 7494-1987 水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测定亚甲蓝分光光度法GB/T 11893-1989 水质总磷的测定钼酸铵分光光度法GB/T 11898-1989 水质游离氯和总氯的测定 N,N-二乙基-1,4-苯二胺分光光度法GB/T 12997-1991 水质采样方案设计技术规定GB/T 12998-1991 水质采样技术指导GB/T 12999-1991 水质采样样品的保存和管理技术规定GB/T 18920-2002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杂用水水质GB/T 18921-2002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GB/T 50335-2003 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DB11/T 213-2003 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标准CJJ/T 91-2002 园林基本术语标准条文说明3 术语本指导书采用下列术语。
我国跨流域调水工程的环境影响问题
2021.44我国跨流域调水工程的环境影响问题王先达 王峻峰规划与治理我国一些跨流域调水工程由于规模较小,涉及地区范围不大,环境影响问题不突出,建设时间较早,社会的关注度也不高,如:(1)东(江)深(圳)引水工程(从东江下游左岸建梯级泵站逐级抽水到深圳水库向香港和深圳供水。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建设,目的是向香港供水。
随着香港用水量增加和向深圳市供水,又扩建了几次)。
(2)引黄济青工程(从黄河打渔张灌区引水口引黄河水,通过4级泵站扬水输送到青岛市。
设计年引水量1.1亿m 3,1989年建成)。
(3)引滦入津工程(在滦河上修建潘家口和大黑汀2座调蓄水库,从大黑汀水库下游建引滦入津输水渠,途中用于桥水库调蓄,再送水到天津。
设计年平均引水量10亿m 3,建于1981—1983年)。
(4)引黄济冀工程(从黄河位山引水,经过聊城、临清送水到河北省邢台、衡水和沧州市。
设计年引水量5亿m 3,1995年建成)。
而南水北调工程(包括东、中、西三条引水线)由于工程规模大、跨越水系多,其环境影响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一、南水北调工程环境评价工作简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的环境评价工作处于起步阶段。
八九十年代,由于发生水污染逐渐加重等环境问题,环境保护工作被提到议事日程。
进入二十一世纪,全国上下普遍重视环境保护问题。
与此对应,南水北调前期工作过程中对环境影响的评价也逐步地更加重视、更加完善。
1952—1961年,南水北调工程研究初期,对环境影响问题研究得比较少。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起,由于华北地区(尤其是天津市和河北省黑龙港运东地区)发生严重旱情,出现了水资源危机,建设南水北调工程列入了议事日程。
1973年成立了水电部南水北调规划组,并于1976年3月完成了第一个东线工程规划——《南水北调近期工程规划报告(初稿)》。
在编制报告期间,对一部分环境问题作了初步调查研究。
1980年,水利部组织了中线(丹江口水库-北京段)工程查勘。
未来两年北京将投入71.5亿元进行生态建设
顷、 山育林 l. 封 27万公 顷、 工种 草 08 人. .
万 公 顷 、完 成 生 态 移 民 O7万 人 。该 工 .
程 总投资 约 1 0亿 元 ,实施后 可将 全市 林木覆 盖率提高 09个百分 点 、水土流 . 失治理率提高 9个 百分点。 关停 废 弃矿 山植 被恢 复工 程 将在 房 山 、门头 沟 、昌平 、密 云等 1 O个 区 县 ,对 10 10处 、O2 .9万公 顷 关停废 弃 的矿 山采 取 工程 、生物 等 措施 进 行治 理 。该 工程 总投 资约 l 亿 元 ,实施后 5 7 % 的山 区关 停废 弃矿 山将得 到 初步 0
i e n x e r 3 h 1 t e t wo y a s t
未来 两 年北 京 将 以保 障重 点 水库 和 上 游水 源河 道 水质 为 中心 ,全 面治
理 地 表 水 源 区 周 边环 境 。
重要 地表 水 源 区生 态 建设 工 程涉 及 密 云 怀 柔 、官厅 水 库 周边及 上游 l 5条主 要水 源河 道 两侧 的 3 2个 乡镇 、 2 0个村 ,主要 建设 内容包括 新建集 中 5
维普资讯
区县经 济 A E O O i RAE N M ̄  ̄
防沙
全 市 防 沙治 沙 工作 将 按 照 山 区 涵 养 、 平 原 治理 的原 则 重 点建
设 3项 工 程 。
京津 风 沙源 治理 工 程计 划 完成 人
基于环境改善的城市公园选址——以房山区多建绿色公园为例
城市公园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城市居民提供了多种生态服务和社会服务,如改善气候、净化空气、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景观、增加居民休闲娱乐空间等。
因此,城市公园的选址对于城市的生态保护和环境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公园面临着土地资源紧缺、功能需求多样化等挑战,城市公园选址应充分考虑城市的整体规划、生态系统的协调性、居民的满意度等因素,以实现城市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公园选址一直备受关注。
早期,城市公园选址侧重考虑土地利用现状、城市公平和可达性等因素[1-3],这些因素主要从城市公园的空间分布和服务范围角度出发,旨在保证城市公园的建设可行性和分布相对的公平性,满足城市居民基本需求。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城市公园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不仅关注城市公园的建设可行性和分布相对的公平性,还关注城市公园的功能和效益。
因此,选择城市公园位置会考虑更多因素,如生态保护[4-6]、娱乐休闲[7-8]、社区服务[9]、文化教育[10]、城市防灾功能[11-12]等。
从城市公园的功能和效益角度出发,提升城市公园的综合价值,满足城市居民多元需求。
尽管城市公园的生态保护功能已经得到充分重视,但从城市整体环境改善出发研究公园选址相对较少。
公园含有大量绿地,可减轻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缓解洪涝灾害,对于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和抵御自然灾害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目前的城市公园选址研究多数是从单个公园角度进行,缺乏城市公园选址对区域环境影响和贡献的分析和评价。
本研究以北京市为例,探讨在北京市西南地区(房山区)建设公园对大气污染区域传输、水污染防治和城市防洪等环境保护方面的潜在积极影响。
1房山区基本状况房山区位于北京城西南,南部和西部分别与河北涿州市和涞水市、易县毗邻,处于我国燕山下降带西山拗褶区一部分。
区域内地形错综复杂,从西北向东南分别是中山、低山、丘陵、冈台地和冲积平原,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大陆性气候区,西部山区年均降水量674.9mm,平原地区年均降水量670.4mm。
加快城市生态环境用水工程建设的必要性
加快城市生态环境用水工程建设的必要性水作为基础性、战略性的自然资源,在流域和区域的开发利用过程中,受人口增长、城镇化进度以及流域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等因素影响,形成了与流域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和城镇化特点相适应的用水结构,在不断的以科技进步为支撑的前提下,不断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着流域和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然而,由于传统的水资源管理和用水供需管理方式的影响,特别是我国持续很久的城市与农林二元经济结构的深刻影响,导致我国普遍存在的用水结构中生态环境用水量严重缺失,也严重影响了城镇发展的进程和市容品位的提高,也从根本上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并相应的降低了城镇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品位。
因此,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
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
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这一论断是我国今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
结合我省实际,为了全面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任务和目标,其中的重要措施是加快城市生态环境用水工程建设。
一、城市生态环境用水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城市生态环境用水是生态环境需水量的一部分,而且是比重较大的部分。
关于生态环境用水量的概念比较广泛,河北工程大学水电学院石萍论述比较符合我国的实际。
她的归纳性论述是:生态环境需水量是指实现可持续发展原则的生态环境建设目标,退化生态系统重建,天然生态环境系统的维持,人工生态环境系统的建设对天然降水和径流性水资源的需求,这种生态环境用水的需求是多元的,它包括水量、水质、水温、水深、流速等许多影响生物生存的水生态因素在内的综合体。
其中水量的需求由三部分组成:静态储水量、动态消耗量、动态流动量。
本文所指的城市生态环境用水量是《中国水资源公报》中所统计的生态环境用水量,主要包括人为措施供给城镇环境用水和部分河湖、湿地用水。
北京护城河的唯美散文
北京护城河的唯美散文北京护城河是中国古代城市建设中常见的一种防御设施,同时也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它不仅为北京城提供了安全防护,也为城市增添了一抹唯美的景色。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北京护城河的唯美之处吧。
一、外观唯美北京护城河宽阔而清澈,河水清澈见底,倒映着碧绿的垂柳和蔚蓝的天空。
春天,河边的樱花绽放,芳香扑鼻,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夏天,河水清凉宜人,很多人选择在河边散步、钓鱼或者划船,享受清凉的夏日时光。
秋天,河边的枫叶红得如火,落叶在水面上飘荡,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
冬天,河水结冰,可以看到滑冰者在上面尽情嬉戏,给这片土地增添了一抹欢乐的气息。
二、历史文化北京护城河作为北京城的一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
它是北京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见证了北京城的兴衰历程。
沿着护城河边,可以看到众多的历史建筑,如故宫、天安门等,它们与护城河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北京城的独特风貌。
同时,护城河也是北京城市规划的重要参考,它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三、生态环境北京护城河不仅是一道城市的屏障,也是一片绿色生态环境。
河水清澈透明,水中富含丰富的鱼类和水生植物资源。
河岸边的垂柳和杨柳郁郁葱葱,为这片土地增添了一抹绿意。
河边的草坪和花坛,种满了各种美丽的花卉,吸引了许多鸟类和昆虫。
在这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构建了一个美丽的生态环境。
四、文化活动北京护城河也是举办各种文化活动的场所。
每年的端午节,护城河边都会举行龙舟比赛,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观看。
此外,还有各种音乐会、艺术展览等活动在护城河边举行,为市民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选择。
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增加了城市的文化氛围。
五、城市景观北京护城河作为北京城的一道景观线,为城市增添了一抹独特的风景。
沿着护城河边,可以看到众多的文化遗址和历史建筑,如凡尔赛饭店、国子监等,它们都是北京城市建设的重要代表。
而且,河边的建筑风格多样,有古典的宫殿式建筑,也有现代的摩天大楼,给人一种美轮美奂的感觉。
生态环境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和战略目标
(一)生态环境建设的指导思想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和市委八届六次全会为指导,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中心,以北京市生态环境规划为依据,以科技为先导,以法律法规为保障,遵循自然和经济规律,坚持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治理与防护相结合,紧紧围绕水土流失、风沙危害、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等重点问题统一规划,分类指导,动员和组织全社会力量分区推进,促进我区生态、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为构筑首都第三道绿色生态屏障做出贡献。
(二)生态环境建设遵循的原则1、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注重资源的优化配置、利用、节约和保护,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同步增长。
2、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
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处理好全局与局部、长远与当前、北京与房山以及不同建设部门间的关系,优先安排生态环境脆弱区的水资源保护、天然林保护和防风固沙等重点生态环境建设工程。
3、坚持生态环境建设的系统原则。
在系统论的指导下,从永定河流域生态环境整治的大局出发,以生态环境建设区划为基础,以重点工程为骨干,通过实施重点整治工程,建立山区水源涵养及水土保持、平原治沙与生态农业和城市绿化美化相协调的生态环境体系,实现全区生态环境的整体优化。
4、突出科技创新的原则。
从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的“三高”原则出发,瞄准国内外生态环境建设的先进水平,充分利用首都的人才优势,加强房山区的国内国际交流,借鉴国内外生态环境整治的先进经验,以科技创新为先导,建设生态环境整治的精品示范工程。
5、景观生态多样性原则。
针对房山区自然环境优美、旅游景点众多的特点,生态环境建设应遵循景观生态多样性的原则,不仅要体现生态功能,而且要构建合理的景观空间格局。
6、治理、建设、保护并重的原则。
以保护水资源、森林资源和农田环境为目标,以造林绿化、建设绿色屏障为核心,生物、工程、农业措施相结合,治理、建设、保护并重,在重点治理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的基础上,全面整治房山区的生态环境,从而实现全区生态环境的根本好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湿地、中水与北京城景观生态环境建设-探索北京中水利用问题刘 婴 谷 郑 耀 泉 王 舒湿地原是土壤被水淹没后形成的具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草地、河流、湖泊、稻田和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都属湿地。
湿地可以为周围地区调节小气候,降温加湿;湿地植被增添景观,保持水土,形成植物、动物、微生物共存的乐土,可对污染物质进行吸收,代谢,分解起到降解环境污染的作用,被称为“地球之肾”与森林,海洋共同形成地球三大生态体系。
风水宝地,培育起帝王之都北京曾是河流,水系众多的“风水宝地”,境内有大小河流200余条,泉水出露的湖泊遍布城区,历史上北京湿地面积占到总面积的15%,造就了最佳的人居环境。
从1153年金代开始,在莲花池、青年湖一带建立金中都城。
元朝焚毁了金中都,都城北移到什刹海,环绕着前海、后海、西海三海的大片湿地,所造就的深厚自然空间,为造就元大都提供了以生物多样性为特征的最佳人居环境。
元大都以积水潭东侧为中轴线筑城。
为解决都城水源与槽运,修建了从西北引白浮泉、玉泉山水入大都的引水工程,又疏通大都至通州的运河(通惠河)作槽运。
这样使后海的北岸成为京杭大运河的“北方终点码头”,是元大都城内最繁华的商业区。
到明清两代在元大都城廓基础上向南扩伸,什刹海的舟楫之便衰落了,最后终止了槽运。
明、清两代的皇宫移向前三海,即:北海、中海,南海。
而玉泉山的玉泉一直是金、元、明、清的城市供水的源泉。
湖泊湿地系统伴随着几代帝王的兴旺与白浮泉衰落。
湿地的自然属性在人类的智慧雕塑下,留下了座座古典园林,北海公园是大型皇家御苑,历经辽,金,元,明,清五代变迁而不衰,保留了最珍贵的文化艺术瑰宝。
莲花池公园是北京的摇篮,金中都之所在地,“先有莲花池,后有北京城”。
京西的“三山五园”,即圆明园,畅春园(今海淀公园),静宜园(香山),静明园(玉泉山)和清漪园(万寿山颐和园)等造就了丰厚的人文景观生态环境。
北京市拥851年历史,保持着湿地生态系统的平衡,成为世界著名的古都。
湿地衰减,京城遭遇水危机湿地,是水与土的共载体,被水淹没的土地,通过土壤毛细管浸润作用源源不断的流向地下,补充地下水;而湿地水面蒸发向天空,调节湿度,参与大气水分的循环。
但水、土、劳力是经济发展的基本资源,“风水宝地”难满足飞速经济发展的需要,湿地的生存受到威胁。
北京的湿地由占总量15%,降至3%,仅存5万公顷,其中天然湿地为3.5万公顷,生态平衡被破坏,而新的平衡未建立,水危机相继而来。
上世纪五十年代后,北京进入经济大发展时期,为满足对水资源的需要兴建大中型水库84座,密布在北京市五大河流的上游,如潮白河上的密云水库,永定河上的官厅水库,被称为北京的两盆“清水”,但是清水不清,官厅水库遭污染,曾由山西调水补充密云水库淡化水质,和一系列治理措施。
密云水库在严格的保护下,水质良好,但水量不足,原设计43.75亿方的总库容,近十年来蓄水量甚少,即使2004年京城大雨,库容只达7.5亿方,难满足供水需求。
原来丰富的地下水,大量的提取后亮出“红色警示”,玉泉山的玉泉群干枯,众多水系消失,地下水大幅下降成漏斗。
北京2010年靠“南水北调”维持,2008年奥运期间由河北调水的紧急方案。
水,水成为北京生存的最大危机。
北京在经济迅速发展,用水量剧增的同时,所生产的污水又祸害成灾,经过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中水,如同“待嫁”的闺女急着找“婆家”。
据排水集团中水公司公布日供水能力为17万m3,年达到6200多万m3,但目前实际每天应用中水只有2万m3,其能力发挥仅为10%,其制约因素主要是中水管网在待建之中,未成规模,使用范围狭小。
其中中水主管主南二环段,从2002年开始试验中水喷灌草坪,其公园有龙须沟建成以龙为特征的龙潭公园,利用烧城墙砖取土的坑塘,集水建成湖,建亭36处的陶然亭公园。
利用南菜园浇菜水坑建成以红楼文化为中心的大观园等,用中水喷灌后没有不良反应。
这些利用坑塘建造的人工湿地,付以文化的内涵,形成了新的园林文化。
目前正在探索中水用于灌溉,冲厕所,补充湖水,以获得新的景观生态效果的尝试。
湿地修复,重塑京城景观生态景观湿地中的碎石,淤泥构成的土壤,具有沉淀,过滤功能,再与生活在湿地中的植物,动物,微生物共同纳污降垢,净化水质,形成利用人工湿地污水生态处理新技术工程。
温榆河是北京五大河流唯一发源于北京境内的河流,昔日碧波荡漾,清澈见底,随着城市的建设和工业的发展,大量的污水排入温榆河,到1999年底,流域内计有排污口793个,年排污量占全市总量的1/3,使温榆河变成一条污水河。
到2001年启动“温榆河绿色走廊”工程,其中为改善温榆河水质,已关鸟瞰温榆河闭近百家污染企业,并建立了小汤山,昌平镇等五家污水处理厂和115家单位的污水处理设备,到2007年污水处理率达100%。
要求还温榆河水于清澈,为此于温榆河沿岸计划建设总面积为6300亩湿地群,通过湿地植物、微生物对有机物进行沉淀,吸收达到降解的目的。
目前半壁店街湿地已初见效果,荷花,睡莲,芦苇,蒲草等水生植物已定植在120亩的湿地中,波光粼粼的水面吸引了众多的水鸟在此筑巢定居,温榆河湿地正在复苏。
官厅水库水质属微污染水体,达不到饮用水标准,由中德技术合作在水库入口处建立“黑土洼人工湿地生物处理工程”,中德双方虽各设不同的试验田,工程结构略有不同,但沉淀,过滤,曝气后进入湿地的处理同在湿地中种植水生植物,水面养水葫芦,在库滨生植物与陆生植物的过渡带,植物群落设计按照从水生到水陆两生,再到陆生进行搭配,收到良好的效果。
在北京市区内已建成的大观园,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等,均采用中水注入人工湿地,待建的奥林匹克公园水域面积达百余公顷,其水源主要由清河,北小河中水处理厂供给。
还有一部分水面在奥运期间采用湖泊水。
中水将重塑北京景观生态环境! 湿地保护,让人与自然更和谐湿地占地球陆地面积的6.4%,大约3/4的人口居住在临近湿地或以前是湿地的地方,这是人类最佳的居住环境,也是生物最好的繁衍生息之地。
保护湿地,就是保护生命的物种,人类生存的家园。
顺义汉石桥湿地原是水库,因上游水量减少,逐渐变成半干涸的苇子塘,生长大片的芦苇、树木,有几十种野生鸟类在此栖息;青蛙,小动物,昆虫鸣声阵阵,似乎在诉说他们的忧伤,因为两年前这里差一点成为高尔夫球场和娱乐城。
如今没有稳定的水源补给,加之干旱,使得湿地覆盖率减少,湿地在衰退。
这是距北京城区最近,保护的最好的自然湿地,其未来也不容乐观。
延庆的妫河,黑白河流域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处是泉水涌流泥炭地,沼泽地等,湿地资源非常丰富,但是随着经济发展对水和土地资源的大量开发,湿地在退化和缩减,功能明显下降。
为了加快湿地恢复,二十一世纪开始,延庆正以为妫水野鸭湖核心在退耕还湖,还草5000余亩,五棵松一带退耕还林5000亩,妫水河下游河道整治退耕还林约6000亩等一系列湿地建设与保护工作。
但是北京湿地的保护最根本的是保证稳定的水源供应。
淡水资源被经济建设所占用后其排放的污水经处理成中水,再为湿地提供稳定水源,建设新的湿地景观系统,虽然前期已经做过探索性的试验,效果良好,但存在的问题更需认真的解决。
一、湿地在首都绿化中的位置:《关于北京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报告》中人均绿地将达到15米2,全市林木覆盖率达50%以上。
在这绿色生态建设中没有湿地的建设指标,缺少水的参与,绿色难以维持。
北京湿地已降至3%,低于全球6%的比例,如何让湿地在现代化建设中更辉煌,更好地起“城市之肾”的作用,就应在城市建设中增加湿地水面的指标要求。
二、污水处理与中水利用都应有指标:《报告》中提出,市区污水处理率达90%,中水利用没有指标,中水没有充分利用不能形成良性循环,中水不能再次参与生态环境系统,不能成为湿地稳定的水源,就难以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没有生物多样性的城市,难以保持现代化一流的城市。
三、严格地控制中水资源,分类制定水质标准:北京的中水水质差异大,不稳定。
大观园湖泊注入中水后,鱼类死亡,青蛙绝迹,治理“水华”困难;非典期间停止使用中水,也给用户带来心理压力。
中水既然已作为水的商品,应有分类标准,规定其使用范围。
四、在绿地规划中同时安排人工湿地比例:绿地景观生态环境,缺少水面不成其景观。
绿地缺水难以维系生命。
人工湿地如绿地中镶嵌的“宝石”,需要建设净化中水的一系列设施,应有完善的设计,精心施工,还需经常监测水质,以建立环境安全系统。
五、开展人工湿地净化中水的使用,示范工程:根据不同中水属性,自然条件和人文差异,设计不同的处理模式,观察记录使用效果,使用户按照自身的条件选择不同的中水处理方式,由点到面逐步推广。
六、建立有效利用中水的水价政策和激励机制。
总之,北京旧有的以湖泊,泉水的自然湿地景观生态系统,因飞速发展的经济对水、土资源的需求,破坏了生态平衡造成了水的危机。
通过节水,调水,中水利用的综合措施将建立起北京新的景观生态环境的平衡。
其中人工湿地将将起着纳污吐新,连接水循环链,保持景观优美,维持生物多样性与优良人居环境的重要作用。
人工湿地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经济,技术,观念,风俗,文化等多项因素,慎重处理,在探索中逐步建立起北京现代景观生态平衡,使近千年的古都永葆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