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名著导读(四)《中庸》导读
名著导读《经典常谈》第七、第八基础练习
《经典常谈》阅读之《四书》基础练习
一、填空
1.五经是《》、《》、《》、《》、《》;
2.四书按照普通的顺序是《》、《》、《》、《》,前二者又简称《》、《》,后二者又简称《》、《》。
3.科举是一种竞争的考试制度,考试的主要科目是,题目都出在“”里,而且是的“四书”里。
4.这四种书原来并不在一起,《》、《》都在《》里,《》、《》是单行的。这些书原来只算是书,朱子原来也只称为“”。
5.但最初用力提倡这几种书的是兄弟。他们说:“《》是的遗书,是初学者的门径。只有从这部书里,还可以知道的程序。
6.他们是很推尊《》的。他们在另一处说:“‘不偏’叫作‘中’,‘不易’叫作‘庸’;‘中’是,‘庸’,是。《》是的书,是子思记下来传给的。书中所述的人生哲理,意味深长;会读书的细加玩赏,自然能心领神悟终身受用不尽。”
7.“六艺”指。大学里教、、、的道理。所教的都切于民生日用,都是实学。《大学》这部书便是古来大学里教学生的方法,规模大,节目详;而所谓“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循序渐进的。程子说是“初学者入德的门径”,就是为此。所以程子举为初学者。
8.《论》、《孟》虽然也切实,却是“”,浅深先后,次序既不分明,抑扬可否,用意也不一样,初学者领会较难。所以程子放在第二步。
9.至于《》,是的心法,初学者领会更难,程子所以另论。
10.但朱子认为,有了《》的提纲挈领,便能领会《》、《》里精微的分别去处;融贯了《》、《》的旨趣,也便能领会《》里的心法。他所以将《中庸》放在第三步,和《大学》、《论》、《孟》合为“四书”,作为初学者的基础教本。
中国名著导读
欲治经学,先通小学。初治《毛 为疏,后载魏、晋诸儒讲义,
诗》、《郑礼》,后与刘文淇、 多涉清玄,于宫室、衣服诸礼
梅植之、包慎言、柳兴恩、陈
阙而不言。宋邢昺又本皇氏,
立相约各注一经,他抓阄分得
别为之疏,依文衍义,益无足
《论语》,于是博采众说,著
取。我朝崇尚实学, 经术昌明,
《论语正义》。另著有《宝应
诸家说《论语》者彬彬可观,
174《词综》清 朱彝尊撰
175《说岳全传》清 钱彩撰 176《儿女英雄传》清 文康撰
177《笔生花》清 邱心如撰 178《饮冰室诗话》清 梁启超撰 179《三侠五义》清 石玉坤撰 180《说唐》清 佚名
181《雷峰塔》清 方成培撰
图经》、《汉石例》、《念楼 集》等。
此书 初创 于道 光八 年 (1828),咸丰五年( 1855)
而于义疏之作,尚未遑也。,, 先君子发策得《论语》,自是
最高的注本,有着鲜明的特色。 首先,旁征博引,择善而从,
摒弃他务,专精致思,依焦氏
小升初语文《名著导读》考点综合全解及专项练习汇总
小升初语文《名著导读》考点综合全解及
专项练习汇总
《名著导读》考点综合全解及练汇总
考点梳理
中国四大古典名著
中国四大古典名著指的是《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这四部古典文学作品。
1.《水浒传》作者:XXX(元末明初)
内容简介:《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是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章回体小说,通过描写108位梁山好汉的反抗斗争,再现了农民起义发生、发展、失败的过程,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矛盾,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残暴和腐朽,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人生向往。
2.《三国演义》作者:XXX(元末明初)
内容简介:《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章回体历史小说。故事高度概括了三国纷争的历史,充分展示了魏、蜀、XXX之间的矛盾关系,揭示了东汉末年社会的动荡和黑暗,谴责了封建统治者的暴虐,表达了人民呼唤明君、呼唤安定,要求和平统一的愿望。
3.《西游记》作者:XXX(明)
内容简介:《西游记》是我国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的经典之作。作者以民间流传的XXX取经的故事为蓝本,叙述了XXX、XXX、XXX、沙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故事,充分展现了他们的个性特征。它为以后神魔小说的形象塑造提供了成功的典范。
4.《红楼梦》作者:XXX、XXX(清)
内容简介:《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我国古典小说中巨大的现实主义作品。它以XXX、史、XXX、XXX家族的兴衰为配景,以XXX、XXX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XXX、宁二府由盛而衰的进程,稀释了整个封建社会的时代内容,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考点点拨
△巧学妙记
备考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名著导读之《经典常谈》
备考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名著导读之《经典常谈》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经典常谈》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商代农业刚起头,游猎和畜牧还是主要的生活方式,那时卜法用牛骨最多。
B.《周易》现在已经变成了儒家经典的第一部;但早期的儒家还没注意这部书。孔子是不讲怪、力、乱、神的。
C.汉代所见的“记”很多,但流传到现在的只有三十八篇《大戴记》和四十九篇《小戴记》。后世所称《礼记》,多半专指《大戴记》说。
D.《春秋》一书起于隐公元年,到哀公十四年止,共二百四十二年;后世称这二百四十二年为春秋时代。
2.下列有关《经典常谈》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科举是一种竞争的考试制度,考试的主要科目是八股文,题目都出在“四书”里,而且是朱注的“四书”里。
B.《左传》《公羊传》《榖梁传》,被称为“春秋三传”。三传之中,公羊、榖梁两家全以叙事为主,左氏却以解经为主。
C.从来礼乐并称,但乐实在是礼的一部分;乐附属于礼,用来补助仪文的不足。乐包括歌和舞,是“人情之所必不免”的。
D.《诗序》有“大序”“小序”。“大序”说明诗的教化作用;这种作用似乎建立在风、雅、颂、赋、比、兴,所谓“六义”上。
3.下列有关《经典常谈》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按庄学说,凡天下之物都无不好,凡天下的意见,都无不对;无所谓物我,无所谓是非。甚至死和生也都是自然的变化,都是可喜的。
B.儒、墨、道各家有一个共通的态度,就是托古立言;他们都假托古圣贤之言以自重。
C.桐城派的开山祖师是方苞,而姚鼐集其大成。他们都是安徽桐城人,当时有“天下文章在桐城”的话,所以称为桐城派。方苞是第一个提倡“义法”的人。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经典常谈》课件(共23张PPT)
还可以根据一定的话题和场景,不拘形 式,主动向朋友、向家人介绍你眼中的某一 部或几部经典,在“说”中加深对经典的理解, 提升阅读的兴趣和成就感。
五、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 哪里不懂画哪里,哪里有想法写哪里,随读随想随记,简单
有效。
学会选择性阅读,读好《经典常 谈》。如作者在序言中所说:“虽不能 教一般人直接亲近经典,却能启发他们 的兴趣,引他们到经典大路上去。”
二、兴趣“引”读 如果你对历史感兴趣,可以先从史记读起。 说起《史记》、《汉书》,真是无人不知,无
人不晓。一是因为这两部书是最早的有系统的 历史,可称为正史的源头;二是因为这两部书都成 了文学的经典。
《史记》共一百三十篇,有十二本纪,记帝王政 迹、列传,但列传占了全书的过半数。司马迁的 史观是以人物为中心的。 《汉书》是一本记录汉朝各项大事的断代史,起 于汉高祖,终于平帝时王莽之诛。记录范围更为 广大,涉及天地、鬼神、人事、政治、道德、艺 术、文章,包罗万象。
比如,你对太极八卦有疑问,不妨去读 一读《<周易>第二》,了解一起典籍的内 容,或许能找到问题的答案。
又比如,你对自己的姓名用字的写法很 好奇,不妨去读一读《<说文解字>第一》, 甚至去看看《说文解字》一书,一定会有 所收获。
四、同学“赛”读 以说促读、以写促读,都是鼓励深入阅
名著导读《经典常谈》知识点整理及练习
名著导读《经典常谈》知识点整理及练习
一、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实秋,后改名自清,字佩弦。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二、内容梗概
全书共13篇,按我国古代经、史、子、集分类法的顺序,并照传统的意见将“小学”书放在最前头,依次介绍了《说文解字》《周易》《史记》《诗经》等经典著作,并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以此展示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十三篇可分两大部分:前九篇谈“小学”和经史,以经典为主,力求点面结合;后四篇论子部和集部,以文体为中心,又做到点线结合。因此,《经典常谈》虽说不是“国学概论”,但只要细读全书,在深入经典文本的同时,又可以获得系统的国学常识。
字(工具)——《《说文解字)第一》
经——《(周易)第二)《(尚书)第三》《(诗经)第四》《三<礼)第五》《(春秋)三传第六(《国语)附)》《四书第七)
史——《《战国策)第八》-《《史记)《汉书)第九》
子——《诸子第十》
集——《辞赋第十一》《诗第十二》《文第十三》
三、作品特点
作者摈弃一味“尊经”“崇古”的旧习,实事求是地审视传统文化。全书不夸奇炫博,不故作高深,读起来明快利落,不蔓不枝;不“板着脸说话”,也不平铺直叙,而是以流利畅达的语言娓娓道来。全书见解精辟,文笔优美,通俗流畅,深入浅出,是读者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经典指南,也是国学人门书。为了给希望读些经典的中学生做个向导,指点阅读门径,让他们面对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不至于茫然无措。
四、分篇简介
《说文解字》第一
1.《说文解字》,简称《说文》,是由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编著的语文工具书著作,是中国最早的系统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语文辞书,也是世界上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经典常谈》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选择性阅读
学习目标
1.梳理全书框架,感知《经典常谈》主要内容。 2.以《经典常谈》为舟,激发经典阅读的兴趣。 3.学习并运用选择性阅读的方法进行有兴趣、 有目的、有方法、有专题的阅读。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 ,原名自华,后 改为自清,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 。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著有诗集《雪朝》,诗文集《踪迹》等。 他的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散 文代表作有《春》《荷塘月色》《绿》等 。
汉代,《易》上升为儒家《六经》之首。
尚书第三
《尚书》是最古的记言的历史。其次发展记事文。 商代甲骨卜辞大部分是些问句,记事的话不多见。 两周金文也还多以记言为主。直到战国时代,记事 文才有了长足的进展。
《尚书》包括虞、夏、商、周四代,大部分是号 令,就是向大众宣布的话,小部分是君臣相告的 话。也有记事的,大都是战国末年人的制作。
《左传》传为鲁国左丘明依《春秋》而作。参考群籍,详述史 事,征引孔子和别的“君子”解经评史的言论,吟味书法,自 成一家言。
四书第七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①《礼记》里的《大学》,本是一篇东西,朱子给分成经一章,传十 章。 ②《中庸》是传授心法的书,是子思记下来传给孟子的,书中人生哲 理意味深长。 ③《论语》是孔子弟子们记述的。这部书不但显示了一个伟大的人格 ——孔子,并且让读者学习许多做学问做人的道理:如“君子”“仁”都是可 以终身应用的。 ④《孟子》据说是孟子本人和弟子公孙丑、万章等共同编定的。书中 说“仁”兼说“义”,分辨“义”“利”甚严;而辩“性善”,影响更大。
中国文化名著导读《论语》专题课件(共66张PPT)
论语的历史启示
我们这个世界的最伟大的智慧似乎都与苦 难(人文智慧)和担忧(科学)相关,而不是 和征服者的得意与自豪相关。
智慧出自这样的哀歌:犹太人,我为你哭 泣;而不是出自这样的雄壮声音:犹太人,我 为你自豪。
解除人的忧虑,很自然地成为了孔子思想 的主题。 “仁者不忧”是儒学的最高人格象征。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 惧。」《子罕篇》28
C。如何将对社会的愤激批判 与有效的社会改造措施结合起来。
中庸之道,时中。
D。如何将先民的生存智慧与人类对于未 来的美好向往调和起来。
三子者出,曾皙後。曾皙曰∶「夫三子者 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 矣!」曰∶「夫子何哂由(子路)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 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按,这一句 话意义不易解)「唯赤非邦也与?」 「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 孰能为之大!(褒词)」
若嫂溺可手援也。今子欲援天下,乃欲使我枉道求合, 则先失其所以援之之具矣。是欲使我以手援天下乎? 此章言直己守道,所以济时;枉道殉人,徒为失己。
今日似更应注意此种重视个体性、灵活性 亦即主动性的儒学方面,而与宋明理学 相区别。 《论语今读》第237页。
『14· 17』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 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 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 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小信也也,自 经於沟渎,而莫之知也!」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经典常谈》课件(共23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章节概要 《周易》第二
战国末期道家、阴阳学说盛行,儒家借卦爻辞发扬儒家 哲学,留存下来的便是《易传》;此外还有《文言》《系辞》 两传;到了汉代,又新发现了《说卦》《序卦》《杂卦》三 种传,后称为《逸易》。
3《尚书》第三 《尚书》包括虞、夏、商、周四代,大部分是号令,就
是向大众宣布的话,小部分是君臣相告的话。也有记事的, 大都是战国末年人制作。
《经典常谈》
——选择性阅读方法指导
导读目标
掌握“选择性阅读”的读书方法。
《经典常谈》从仓颉造字的神话传说、中国汉字最早的起源开讲, 从占卜文的简单记载,到民间传唱的歌谣,到司马迁散文化的《史 记》,再到词藻华丽的汉赋,再到五言、七言古诗,及至唐宋时期的 中华文化大气象。再到韩愈、欧阳修的古文运动,提倡复古自然,文 章潮流再次回到秦汉初期的朴素自然散文形态……朱自清先生以通俗 的语言展示了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实事 求是地审视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
二、兴趣“引”读 本 书 共 计 13 篇 , 不 必 遵 循 图 书
的顺序依序阅读,而是根据自己的 兴趣、爱好,选取自己感兴趣的章 节阅读。
在读某个章节的过程中,会触发 新的兴趣点、关切点,再找相关章 节深入读下去。
如果你对自己的姓氏很感兴趣, 可以先从“说文解字”读起。
如果你喜欢诗词,可以先从“诗 经”开始读起。
《经典常谈》知识梳理-2023年中考一轮复习第二弹:名著导读
名著阅读知识点梳理之
《经典常谈》
一、名著基础知识必备:
作品简介
《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在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
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实秋,后改名自清,字佩弦。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1922年发表长诗《毁灭》,引起当时诗坛广泛注意,继而写《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被誉为“白话美术文的模范”,所作《背影》《荷塘月色》等篇,为中国现代散文早期代表作。
内容梗概
全书共13篇,按我国古代经、史、子、集分类法的顺序介绍了《说文解字》《周易》《史记》等经典著作,并概述了诸子百家、辞赋和历代诗文的情况,以此展示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
主题思想
为了给希望读些经典的中学生做个向导,指点阅读门径,让他们面对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不至于茫然无措。
艺术特色
①内容简洁精辟。不故作高深。
②不仅有高度和深度,更有大众所能接受的广度。
③这是一本写给中学生看的书,所以普及性和通俗性强。
④语言流利畅达,娓娓道来话,常有引人入胜之处。如“他们铺张局势,滔滔不绝,真像背书似的;他们的像天花乱坠,有时夸饰,有时诡曲,不问是非,只图激动人主的心。”(《文第十三》)
文篇重点
《周易》作为儒家经典的第一部,起源于巫术,在战国末期经儒家种种解释下,有了更多伦理和哲学的意味,被奉为儒家经典。而到了汉代,随着儒家的推崇,成为了六经之首。
《尚书》是中国最早的记言历史,背后的古今之争曲折动人。《尚书》几乎失传,幸亏多贤人补注,至今仍有所留。
《诗经》的源头原本只是表达情感的歌谣,“诗言志”其实只是儒家“为我所用”理论下对诗经的一种解读。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经典常谈》课件
附
注
中国书虽有劝人入世的话,也 多是僵尸的乐观;外国书即使是颓唐
和厌世的,但却是活人的颓唐和厌
世。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我以为要少——或者竟不——
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少看中国
书,其结果不过不能作文而已。
但现在的青年最要紧的是
“行”,不是“言”。只要是活人,
不能作文算什么大不了的事呢。
十四年读经的失败
章士钊每周一小时读经运动。
课本不涉及的重点阅读部分
• 2、《周易》 • 3、《尚书》 • 11、《辞赋》——楚辞与汉赋 • 12、《诗歌》——从乐府、古诗到唐诗宋词诗歌史 • 13、文——从爻卦辞到白话文的散文通史
课本没有完全涉及的部分
• 5、《三礼》——《礼仪》《周礼》 • 6、《春秋三传》——《公羊传》《谷梁传》 • 7、《四书》——与《大学》《中庸》的关系 • 9、《汉书》(班固的故事)
名著导读 《经典常谈》
《经典常谈》都谈了些什么?
主 题 分 类 : 小 学 、 经 、 史 、 子 、 集
通过一本书来了解一门学问
点 面 结 合 、 点 线 结 合
由一本书或主题引申出的历史线索
经 典 与 学 问 , 经 典 与 历 史
1、《说文解字》 6、《春秋》三传
10、诸子
2、《周易》
7、四书
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经典常谈》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选择性阅读《经典常谈》教学设计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什么是选择性阅读以及选择性阅读的几种方法。
2.品读名著内容,了解基础知识,析其中感情。
过程与方法
3.理清文章内容特色。
3.针对课文专题做选择性阅读,完成其中一个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通过阅读,体会文章流露的文化自信。
有选择性地阅读《经典常谈》,探究书价值意义。
准确理解作品内涵,针对课文专题做选择性阅读。
一、新课导入,激发兴趣
中国经典,源远流长。与时光作伴,听世纪回响。一起走进经典,一起分享经典,与万物生长的世界分享,乘着经典的翅膀,穿越千古江山,百年悲欢,相遇生命中那些美好的时刻,品味命运跌宕酿造出的情感,让中华文化展现永久魅力,让古经典唱响时代殿堂。
二、阅读指导,明确方法
1.什么是选择性阅读?
选择性阅读是一种理性、目的性很强的阅读方式,它往往和阅读者的兴趣、思想、关注点密不可分。
2. 选择性阅读的方法?
(1)兴趣选择。选择感兴趣的书或感兴趣的内容阅读。
(2)问题选择。阅读时,带着问题读,关注某一个方面的内容。
(3)目的选择。根据不同的读书目的,可以选择不同的阅读内容。如果是为了与课内学习沟通衔接,可关注与课内关联度较高的内容,如果是为了质疑批评,可以关注你认为可以商讨、指瑕的内容。
(4)方法选择。阅读不同的文本,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如实用类文本可以采取“冷读”的方法,阅读时头脑冷静,心平气和;文学作品可以采取“热读”的方法,阅读时调动情感。
三、名著阅读,初步感知
1、作家简介
朱自清(1898—1948),散文家、诗人、古典文学学者。原名自华,后改为自清,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后又从事散文写作,并致力学术研究。抗日战争结束后,积极支持学生运动。1948年8月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上签字,不久因病去世。早期诗作表现对黑暗现实的忧愤和对光明与美的憧憬;散文风格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作为古典文学专家,在诗歌史、诗学史和批评史领域,见识独到,成就卓著。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文艺论著《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等。
《经典长谈》名著导读知识点
初中语文:《经典长谈》名著导读+知识点+习题大合集
【作者简介】
作者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实秋,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1898 年出生于江苏东海,江苏扬州人。朱自清毕业于北京大学,后来到清华大学任教。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他的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称。主要作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文艺论著《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等。
【写作目的】
朱自清在《经典常谈》的序言里说,他写这部书,是为了给希望读些经典的中学生做个向导,指点阅读门径,让他们面对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不至于茫然无措。
【创造背景】
《经典常谈》这部书创作完成于1942年初,此时正值朱自清于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期间。
当时的西南联大师生虽处于抗战的艰苦条件下,却始终坚持着学术自由,追寻着科学真理,英杰辈出,朱自清也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位。回顾20世纪中国学术史,朱自清的老师胡适先生,曾于1923年在北大《国学季刊》的《发刊宣言》中阐述了“整理国故”的理念,提倡以科学的精神保存国粹,系统地研究国学。从内在联系以及这部书的精神内涵分析,《经典常谈》这部作品也传承了“整理国故”的思想。
【内容梗概】
《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在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全书共13篇,内容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赋、诗、文,共十三个专题,以此展示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艺术特色】
国学经典:四大名著导读(简介)
朝代 魏晋南北朝 以前 魏晋南北朝 唐
宋元
明清
发展阶段 小说体裁特点
起源
神话传说
发展
志怪 志人
成熟
唐传奇
继续发展
话本、拟话本、 演义小说
顶峰
长篇章回体小说 独立创作,关注平凡人生的现实主义 小说
《三国演义》 简介
魏
蜀
吴
《三国演义》简介
《三国演义》,全名为《三国 志通俗演义》,中国古代长篇历史 章回小说。作者一般被认为是元末 明初的罗贯中,是四大名著中唯一 一本根据历史事实改编成的小说。 演义以史为据,以儒家思想为本, 强调“忠义”;着重描写战争,讲 述汉末黄巾之乱至魏、蜀汉及吴三 国鼎立,到西晋统一百余年间历史, 刻画了众多英雄人物。
名著导读
国 学
经
典 走进四大名著
来悲鸟 的哀快 话的要 也;死 是人的 善快时 良要候 的死, 。的鸣
时叫 候的 ,声 说音 出是
目 录
自
子三
己
汉军
不
不可
愿
可以
意
以丧
的
丧失
,
失它
不
他的
要
的主
强
志帅
加
向,
给
。一
别
个
人
男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起腐 风烂 雨的 的木 侵头 蚀不 !堪
初中语文八下《经典常谈》名著导读+章节梳理
名著概览
章节梳理
1
《〈说文解字〉第一》
秦以前:战国末期,由于文字统一的需要,进而出现了仓颉造字的传说。秦以后:始皇时,文字统一为小篆,又形成隶书;
汉末时,隶书由椭圆变为扁方,称作“汉隶”;魏晋之际,隶书变为“正书”;晋至唐朝,又称为“隶书”,称“汉隶”为“八分书”;晋代正书简化形成“行书”,晋代也称为“楷书”,宋代又改称为“真书”。
2
《〈周易〉第二》
战国末期道家、阴阳学说盛行,儒家借卦爻辞发扬儒家哲学,留存下来的便是《易传》;此外还有《文言》《系辞》两传;到了汉代,又新发现了《说卦》《序卦》《杂卦》三种传,后称为《逸易》。
3
《〈尚书〉第三》
《尚书》包括虞、夏、商、周四代,大部分是号令,就是向大众宣布的话,小部分是君臣相告的话。也有记事的,大都是战国末年人制作。
4
《〈诗经〉第四》
春秋时通行赋诗;孔子时代,用《诗》讨论做学问做人的道理;孔子以后,“《诗》三百”成为儒家的“六经”之一。
5
《三礼第五》
汉代学者所传习的有三种经和无数的“记”,三种经是《仪礼》《礼古经》《周礼》;“记”是儒家杂述礼制、礼制变迁的历史,或礼述之作。汉代的“记”很多,流传到现在的只有三十八篇《大戴记》和四十九篇《小戴记》。
6
《〈春秋〉三传第六(〈国语〉附)》
三传为《左传》《公羊传》《穀梁传》,三传特别注重《春秋》的劝惩作用。三传解释经文时,常常不顾上下文穿凿附会起来;三传之中,公羊穀梁均以解经为主,左氏却以叙事为主,参考群籍,详述史事。
7
《四书第七》
《四书》按照普通的顺序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是《易》《书》《诗》《礼》《春秋》。《礼记》里的《大学》,本是一篇东西,朱子给分成经一章,传十章,传是解释经的。《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的书,是子思记下来传给孟子的。书中所述的人生哲理,意味深长。《论语》是孔子弟子们记的,能够让读者学习许多做学问做人的道理:如“君子”“仁”“忠恕”,如“时习”“阙疑”“好古”“隅反”
八年级语文下册-《经典常谈》
名著导读——《经典常谈》
【作品简介】
1.《经典常谈》是朱自清在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为中学生撰写的一部介绍我国传统文化经典的著作,是介绍中国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经典的启蒙读物。
2.《经典常谈》可以看作一本精彩的学术散文集,全书见解精辟,文笔优美,深入浅出,是读者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典籍的经典指南,也是国学入门书。
【内容概括】
《经典常谈》全书共13篇,按照历史发展的脉络,梳理了包括《说文解字》《周易》《尚书》《诗经》《三礼》《春秋三传》《四书》《战国策》《史记》《汉书》、诸子、辞赋、诗、文等经典内容,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与历史脉络,展示了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基本面貌。
【主题思想】
为了给希望读些经典的中学生做个向导,指点阅读门径,让他们面对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不至于茫然无措。
【作者简介】
1.本书的作者是朱自清,字佩弦。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主要作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文艺论著《论雅俗共赏》等。我们学过他的《春》《背影》。
【艺术特色】
○1内容简洁精辟,不只注意到学术的高度和深度,更注意到大众所能接受的广度。
○2语言流利畅达,娓娓道来有引人入胜之处。
【章节梳理】
《说文解字》第一
2.最古老的文字是刻在龟腹甲和牛胛骨上的甲骨文,以及铜器上的铭文即金文。
3.战国末期,由于文字统一的需要,进而出现了仓颉造字的传说,这个传说暗示文字起源于夏商之间。
4.相传最古的字书是《史籀篇》,籀(zhóu)文又称大篆。秦始皇时,文字统一为小篆,推出《仓颉篇》,与识字书《史籀篇》齐名。后来为了书写方便又演变成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十八章
子曰:“愚而好自用,賤而好自專, 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烖及其 身者也。”非天子,不議禮,不制度,不 考文。今天下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 雖有其位,苟無其德,不敢作禮樂焉;雖 有其德,苟無其位,亦不敢作禮樂焉。子 曰:“吾説夏禮,杞不足徵也;吾學殷禮, 有宋存焉;吾學周禮,今用之,吾從周。”
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 也。誠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從容中 道,聖人也。誠之者,擇善而固執之者 也。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 篤行之。有弗學,學之弗能弗措也;有 弗問,問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 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 有弗行,行之弗篤弗措也。人一能之己 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 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第十七章
子曰:“舜其大孝也與!德爲聖人, 尊爲天子,富有四海之內。宗廟饗之, 子孫保之。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祿, 必得其名,必得其壽。故天之生物,必 因其材而篤焉。故栽者培之,傾者覆之, 《詩》曰:‘嘉樂君子,憲憲令德!宜 民宜人,受祿於天;保佑命之,自天申 之!’故大德者必受命。”
第十八章
子曰:“無憂者其惟文王乎!以王 季爲父,以武王爲子,父作之,子述之。 武王纘大王、王季、文王之緒。壹戎衣 而有天下,身不失天下之顯名。尊爲天 子,富有四海之內。宗廟饗之,子孫保 之。
第十三章
子曰:“道不遠人,人之爲道而遠 人,不可以爲道。《詩》云:‘伐柯伐 柯,其則不遠。’執柯以伐柯,睨而視 之,猶以爲遠。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 止。忠恕違道不遠,施諸己而不願,亦 勿施於人。
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所求乎 子,以事父未能也;所求乎臣,以事君 未能也;所求乎弟,以事兄未能也;所 求乎朋友,先施之未能也。庸德之行, 庸言之謹,有所不足,不敢不勉,有餘 不敢盡;言顧行,行顧言,君子胡不慥 慥爾!”
《詩》曰:“奏假無言,時靡有 爭。”是故君子不賞而民勸,不怒而民 威於鈇鉞。《詩》曰:“不顯惟德!百 辟其刑之。”是故君子篤恭而天下平。 《詩》曰:“予懷明德,不大聲以色。” 子曰:“聲色之於以化民,未也。” 《詩》曰“德輶如毛”,毛猶有倫。 “上天之載,無聲無臭”,至矣!
天下之達道五,所以行之者三:曰君臣 也,父子也,夫婦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 五者天下之達道也。知、仁、勇三者,天下 之達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或生而知之, 或學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 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強而行之, 及其成功一也。
子曰:“好學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 恥近乎勇。知斯三者,則知所以脩身;知所 以脩身,則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則知 所以治天下國家矣。”
第十四章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願乎其外。素 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 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難,行乎患難, 君子無入而不自得焉。在上位不陵下, 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於人則無怨。 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 命,小人行險以徼幸。子曰:“射有似 乎君子,失諸正鵠,反求諸其身。”
第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故至誠無息。不息則久,久則徵, 徵則悠遠,悠遠則博厚,博厚則高明。 博厚,所以載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 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 天,悠久無疆。如此者,不見而章,不 動而變,無爲而成。天地之道,可一言 而盡也:其爲物不貳,則其生物不測。 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 悠也,久也。
第二十一章
自誠明,謂之性;自明誠,謂之教。 誠則明矣,明則誠矣。
第二十二章
唯天下至誠,爲能盡其性;能盡其 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 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 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 天地參矣。
第二十三章
其次致曲,曲能有誠,誠則形,形 則著,著則明,明則動,動則變,變則 化,唯天下至誠爲能化。
凡爲天下國家有九經,曰:脩身也, 尊賢也,親親也,敬大臣也,體群臣也, 子庶民也,來百工也,柔遠人也,懷諸 侯也。脩身則道立,尊賢則不惑,親親 則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則不眩,體群 臣則士之報禮重,子庶民則百姓勸,來 百工則財用足,柔遠人則四方歸之,懷 諸侯則天下畏之。
齊明盛服,非禮不動,所以脩身也; 去讒遠色,賤貨而貴德,所以勸賢也; 尊其位,重其祿,同其好惡,所以勸親 親也;官盛任使,所以勸大臣也;忠信 重祿,所以勸士也;時使薄斂,所以勸 百姓也;日省月試,既廩稱事,所以勸 百工也;送往迎來,嘉善而矜不能,所 以柔遠人也;繼絕世,舉廢國,治亂持 危,朝聘以時,厚往而薄來,所以懷諸 侯也。
第三十二章
唯天下至誠,爲能經綸天下之大經, 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夫焉有 所倚?肫肫其仁!淵淵其淵!浩浩其天! 苟不固聰明聖知達天德者,其孰能知之?
第三十三章
《詩》曰“衣錦尚絅”,惡其文之著 也。故君子之道,闇然而日章;小人之道, 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厭,簡而 文,溫而理,知遠之近,知風之自,知微 之顯,可與入德矣。《詩》云:“潛雖伏 矣,亦孔之昭!”故君子內省不疚,無惡 於志。君子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見 乎。《詩》云:“相在爾室,尚不愧於屋 漏。”故君子不動而敬,不言而信。
踐其位,行其禮,奏其樂,敬其所 尊,愛其所親,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 存,孝之至也。郊社之禮,所以事上帝 也,宗廟之禮,所以祀乎其先也。明乎 郊社之禮、禘嘗之義,治國其如示諸掌 乎。”
第二十章
哀公問政。子曰:“文武之政,布在方 策。其人存,則其政舉;其人亡,則其政息。 人道敏政,地道敏樹。夫政也者,蒲盧也。 故爲政在人,取人以身,脩身以道,脩道以 仁。仁者人也,親親爲大;義者宜也,尊賢 爲大。親親之殺,尊賢之等,禮所生也。在 下位不獲乎上,民不可得而治矣!故君子不 可以不脩身;思脩身,不可以不事親;思事 親,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 天。”
君子之道,辟如行遠必自邇,辟 如登高必自卑,《詩》曰:“妻子好合, 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樂且耽;宜爾 室家,樂爾妻帑。”子曰:“父母其順 矣乎!”
第十六章
子曰:“鬼神之爲德,其盛矣乎! 視之而弗見,聽之而弗聞,體物而不可 遺。使天下之人齊明盛服,以承祭祀。 洋洋乎!如在其上,如在其左右。《詩》 曰:‘神之格思,不可度思!矧可射 思!’夫微之顯,誠之不可揜如此夫。”
第二章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時中;小人之中 庸也,小人而無忌憚也。”
第五章
子曰:“道其不行矣夫!”
第六章
子曰:“舜其大知也與!舜好問而 好察邇言,隱惡而揚善,執其兩端,用 其中於民,其斯以爲舜乎!”
第七章
子曰:“人皆曰予知,驅而納諸罟 擭陷阱之中,而莫之知辟也。人皆曰予 知,擇乎中庸而不能期月守也。”
第二十七章
大哉聖人之道!洋洋乎!發育萬物, 峻極於天。優優大哉!禮儀三百,威儀三 千。待其人而後行。故曰苟不至德,至道 不凝焉。故君子尊德性而道問學,致廣大 而盡精微,極高明而道中庸。溫故而知新, 敦厚以崇禮。是故居上不驕,爲下不倍, 國有道其言足以興,國無道其默足以容。 《詩》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其此 之謂與!
凡爲天下國家有九經,所以行之者 一也。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言前定 則不跲,事前定則不困,行前定則不疚, 道前定則不窮。在下位不獲乎上,民不 可得而治矣。獲乎上有道:不信乎朋友, 不獲乎上矣。信乎朋友有道:不順乎親, 不信乎朋友矣。順乎親有道:反諸身不 誠,不順乎親矣。誠身有道:不明乎善, 不誠乎身矣。
第八章
子曰:“回之爲人也,擇乎中庸, 得一善,則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
第九章
子曰:“天下國家可均也,爵祿可 辭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第十章
子路問強。子曰:“南方之強與? 北方之強與?抑而強與?寬柔以教,不 報無道,南方之強也,君子居之。衽金 革,死而不厭,北方之強也,而強者居 之。故君子和而不流,強哉矯!中立而 不倚,強哉矯!國有道,不變塞焉,強 哉矯!國無道,至死不變,強哉矯!”
第二十四章
至誠之道,可以前知。國家將興, 必有禎祥;國家將亡,必有妖孽;見乎 蓍龜,動乎四體。禍福將至:善,必先 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誠如神。
第二十五章
誠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誠者物 之終始,不誠無物。是故君子誠之爲貴。 誠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 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 外內之道也,故時措之宜也。
武王末受命,周公成文武之德,追 王大王、王季,上祀先公以天子之禮。 斯禮也,達乎諸侯大夫,及士庶人。父 爲大夫,子爲士,葬以大夫,祭以士。 父爲士,子爲大夫,葬以士,祭以大夫。 期之喪達乎大夫,三年之喪達乎天子, 父母之喪無貴賤一也。”
第十九章
子曰:“武王、周公,其達孝矣乎! 夫孝者:善繼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 春秋脩其祖廟,陳其宗器,設其裳衣, 薦其時食。宗廟之禮,所以序昭穆也; 序爵,所以辨貴賤也;序事,所以辨賢 也;旅酬下爲上,所以逮賤也;燕毛, 所以序齒也。
今夫天,斯昭昭之多,及其無窮也, 日月星辰系焉,萬物覆焉。今夫地,一撮 土之多,及其廣厚。載華嶽而不重,振河 海而不洩,萬物載焉。今夫山,一卷石之 多,及其廣大,草木生之,禽獸居之,寶 藏興焉。今夫水,一勺之多,及其不測, 黿鼉、鮫龍、魚鱉生焉,貨財殖焉ຫໍສະໝຸດ Baidu《詩》 曰:“惟天之命,於穆不已!”蓋曰天之 所以爲天也。“於乎不顯,文王之德之 純!”蓋曰文王之所以爲文也,純亦不已。
第十一章
子曰:“素隱行怪,後世有述焉, 吾弗爲之矣。君子遵道而行,半塗而廢, 吾弗能已矣。君子依乎中庸,遁世不見 知而不悔,唯聖者能之。”
第十二章
君子之道費而隱,夫婦之愚,可以 與知焉,及其至也,雖聖人亦有所不知 焉;夫婦之不肖,可以能行焉,及其至 也,雖聖人亦有所不能焉。天地之大也, 人猶有所憾。故君子語大,天下莫能載 焉;語小,天下莫能破焉。《詩》云: “鳶飛戾天,魚躍於淵。”言其上下察 也。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婦,及其至也, 察乎天地。
第三十章
仲尼祖述堯舜,憲章文武;上律天 時,下襲水土。辟如天地之無不持載, 無不覆幬,辟如四時之錯行,如日月之 代明。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 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 所以爲大也。
第三十一章
唯天下至聖,爲能聰明睿知,足以有 臨也;寬裕溫柔,足以有容也;發強剛毅, 足以有執也;齊莊中正,足以有敬也;文理 密察,足以有别也。溥博淵泉,而時出之。 溥博如天,淵泉如淵。見而民莫不敬,言而 民莫不信,行而民莫不説。是以聲名洋溢乎 中國,施及蠻貊;舟車所至,人力所通;天 之所覆,地之所載,日月所照,霜露所隊; 凡有血氣者,莫不尊親,故曰配天。
第二十九章
王天下有三重焉,其寡過矣乎!上 焉者雖善無徵,無徵不信,不信民弗從; 下焉者雖善不尊,不尊不信,不信民弗 從。故君子之道:本諸身,徵諸庶民, 考諸三王而不繆,建諸天地而不悖,質 諸鬼神而無疑,百世以俟聖人而不惑。 質諸鬼神而無疑,知天也;百世以俟聖 人而不惑,知人也。
是故君子動而世爲天下道,行而世 爲天下法,言而世爲天下則。遠之則有 望,近之則不厭,《詩》曰:“在彼無 惡,在此無射;庶幾夙夜,以永終譽!” 君子未有不如此而蚤有譽於天下者也。
國學名著導讀(四)
《中庸》導讀
第一章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脩道之 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 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 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 君子慎其獨也。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 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 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