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方体的展开图微课案
正方体展开图教案
正方体展开图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正方体展开图的探究过程,理解正方体展开图的概念。
2、学生能够识别正方体的 11 种展开图,并能通过想象和操作进行验证。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掌握正方体展开图的 11 种类型。
(2)能够判断一个平面图形是否能折叠成正方体。
2、难点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理解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操作法四、教学准备1、正方体模型若干。
2、每个学生准备若干个边长相等的正方形纸片。
3、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1、导入(1)展示一个正方体模型,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正方体是由几个面组成的吗?”引导学生回答:“6 个。
”(2)接着问:“如果把这个正方体展开,会得到什么样的平面图形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正方体展开图。
2、探索正方体展开图(1)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正方形纸片,尝试自己动手折叠出一个正方体。
在折叠的过程中,思考:“怎样折叠才能得到一个正方体?”(2)请几位学生上台展示他们的折叠方法,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3)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正方体展开的动画过程,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正方体展开图的形成。
3、认识正方体展开图的类型(1)教师将正方体展开图的 11 种类型展示在黑板上,分别是:“1-4-1 型”6 种、“2-3-1 型”3 种、“2-2-2 型”1 种、“3-3 型”1 种。
(2)逐一讲解每种类型的特点,例如“1-4-1 型”,中间一行是 4 个正方形,上下各有 1 个正方形。
(3)让学生观察、对比这11 种类型,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小组活动(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发放一套印有正方体展开图的卡片。
(2)要求学生判断这些展开图能否折叠成正方体,如果能,动手折叠验证;如果不能,说明理由。
(3)小组讨论交流,记录讨论结果。
5、小组汇报(1)每个小组派代表上台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
正方体的展开图-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正方体的展开图-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正方体的展开图;
2.掌握如何将正方体展开成平面图;
3.理解正方体展开图中的各个部分的含义;
4.能够将平面图还原成正方体。
二、教学内容
1.什么是正方体的展开图;
2.如何将正方体展开成平面图;
3.正方体展开图中各个部分的含义;
4.如何从平面图还原成正方体。
三、教学重点
1.掌握如何将正方体展开成平面图;
2.理解正方体展开图中的各个部分的含义。
四、教学难点
如何从平面图还原成正方体。
五、教学方法
1.讲授法;
2.案例法。
六、教学过程
1.引入:请学生们想象,如果我们要将一个正方体展开成平面图,应该怎么做呢?
2.提出问题:正方体展开图中的各个部分有什么含义?
3.讲解:对于正方体展开图的各个部分,分别进行讲解,并辅以案例,以便学生们更好地理解。
4.案例讲解:选择一张正方体展开图,让学生们根据图中的标注,将图还原成正方体。
5.总结:总结正方体展开图的相关知识点。
七、教学评价
1.学生是否能够将正方体展开成平面图;
2.学生是否理解正方体展开图中的各个部分含义;
3.学生是否能够从平面图还原成正方体。
八、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们掌握了正方体展开图的相关知识点,并且能够从平面图还原成正方体。
然而,在讲解过程中,有些学生对于一些概念理解有一定的困难,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继续解释。
同时,考虑到学生们的认知水平,可以在案例讲解中选取更加简单的正方体展开图,以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
正方体的展开图微课案
情
分
析
“展开与折叠”是《丰富的图形世界》中继“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之后的一个学习内容,学生已经学习了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的有关知识,对立体图形已有一定的认识,学生在小学学过简单立体图形及其侧面展开图。本节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研究过程中充满着大量的操作实践活动,同时,七年级学生具有好奇心、求知欲较强的特点,学生间相互评价、相互提问的积极性高,因此,参与有关展开与折叠的实践探究活动的热情应该是比较高的。
教 学
目 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充分的实践,使学生能将一个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剪开,展开成一个平面图形;
2.过程与方法:通过展开与折叠的实践操作,在经历和体验图形的转换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概念,发展几何直觉,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情感与态度: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在充分经历实践、探索、交流,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活 动
学 习
活 动
一、提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正方体包装盒是怎么制作出来的?进而引出课题,正方体的展开图是什么样子的?
二、展示正方体的几种展开方式
三、化繁为简,先思考无盖的盒子的展开图,学生有这方面经验,进而加上盖子,回归本课知识点。
四、利用平移知识得出正方体的展开图,并剔除重复的部分,得出11中展开图,分析图形的特点,分类总结,利用“鸟”“马”,“梯子”等形象物体帮助学生记忆。同时总结类似古诗的口诀,学科渗透。
课 程
工 具
1.PPT2. photoshop 3. goldwave声音处理软件
4.几何画板5.cusky幻灯片制作软件
课 程
特 色
介 绍
这是一节从需要有实际生活操作经验和想象能力的课,领悟性高,操作性强。本节课的特色具有以下几点:①图文并茂,声色俱全。所有的内容通过图片呈现、文字描述,并配上与教学内容吻合的动画素材,增强可读性;②情景化教学,一直在使用动画展示正方体的展开图,能吸引学生,增强趣味性;③学科渗透,仿用古诗词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④渗透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思想;⑤教师语言幽默,有亲和力;⑥学科性和微课有机结合。
正方体的展开图 优秀教案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1.2(1)展开与折叠(一)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展开与折叠”是《丰富的图形世界》中继“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之后的一个学习内容,学生已经学习了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的有关知识,对立体图形已有一定的认识,在小学学过简单立体图形及其侧面展开图。
本节主要研究正方体的展开图,研究过程中充满着大量的操作实践活动,七年级学生具有好奇心、求知欲较强的特点,通过参与有关展开与折叠的实践探究活动的热情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教学任务分析本节是从正方体纸盒的展开体入手,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不仅要让学生了解正方体的十一种平面展开图,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思考,找出正方体十一种展开图的特征。
通过自己动手操作,经历和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后续章节的学习打下基础。
通过正方体的展开图,使学生了解正方体展开图的基本特征。
同时让学生经历展开与折叠、模型制作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根据以上分析,确定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启发引导,使学生能将一个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剪开,展开成一个平面图形;体会正方体展开图的特征并会判断辨认。
会在展开图中找到相对面。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展开与折叠的实践操作,在经历和体验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转换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概念,发展几何直觉,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情感与态度目标: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让学生在充分经历实践、探索、交流,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4、教学重难点:重点:将一个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展开,展成平面图形;难点: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地将一个正方体展成平面图形,并用语言描述其过程。
课前准备:学生每人制作棱长为10厘米的正方体盒子。
剪纸刀一把。
三、教学过程分析本节课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创设情景,导入课题;第二环节:动手操作、探求新知;第三环节:巩固基础,发展几何直觉;第四环节:拓展提高,检测自我;第五环节: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初中正方体展开图讲解教案
初中正方体展开图讲解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正方体的特征和展开图的定义。
2. 能够剪出正方体的展开图,并通过操作认识正方体的展开图。
3. 能够判断不是所有6个正方形的组合图都能折成正方体。
4. 发展对正方体展开图的识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空间想象力。
教学重难点:1. 通过动手操作认识正方体的展开图。
2. 认识到不是所有6个正方形的组合图都能折成正方体。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纸正方形3. 剪刀4. 正方体展开图示例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复习正方体的特征,引导学生回顾正方体的定义和性质。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正方体是由几个正方形组成的吗?3. 回答:正方体是由6个相同的正方形组成的。
二、探究正方体的展开图(15分钟)1. 展示正方体的展开图示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 提问:同学们,你们观察到正方体的展开图有什么特点吗?3. 回答:正方体的展开图由6个正方形组成,这些正方形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
三、动手操作(15分钟)1. 发给学生纸正方形,剪刀和正方体展开图示例。
2. 引导学生沿着正方体的棱剪开纸正方形,并尝试将其摊平。
3. 提问:同学们,你们剪出的展开图是什么样的?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4. 回答:同学们剪出的展开图可能形状不同,但都是由6个正方形组成的。
四、认识正方体的展开图(15分钟)1. 展示不同的正方体展开图,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
2. 提问:同学们,你们发现不是所有的6个正方形的组合图都能折成正方体吗?3. 回答:是的,有些组合图无法折成正方体。
五、总结和拓展(10分钟)1. 总结正方体展开图的特点和判断方法。
2. 提问:同学们,你们还能想到其他的正方体展开图吗?3. 回答:同学们可以继续尝试创造不同的正方体展开图。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正方体的展开图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动手操作,学生能够剪出正方体的展开图,并认识到不是所有的6个正方形的组合图都能折成正方体。
正方体展开图教案
教案本节课是安排在第二单元“长方体的认识”之后、又在“长方体的表面积”之前的一个学习容,在本章教材的编排顺序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在知识的链条结构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学生不断展开与折叠的操作活动,认识了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从而加深对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特征的认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也为后面学习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等知识作好铺垫。
教材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基础,特别强调动手操作和展开想象相结合的学习方式。
首先通过把长方体、正方体的盒子剪开得到展开图的活动,引导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由于学生沿着不同的棱来剪,因此得到的展开图的形状也可能不同,让学生充分感知长方体和正方体不同的展开图,体会到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探究问题,会有不同的结果;然后,教材安排了判断“哪些图形沿虚线折叠后能围成正方体、长方体”的活动,这个容对学生的空间观念要求比较高,有些学生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者应先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折叠的过程和折叠后的图形来帮助学生建立表象,再通过动手“折一折”活动来验证猜想,让学生在反复的展开和折叠中,体验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过程,感受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建立展开图中的面与长方体或正方体中的面的对应关系,渗透转化和对应的数学思想,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多角度探究问题的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并且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不断体验发现与成功的喜悦。
教材的意图不仅仅是要求学生掌握本节课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探索知识的方法和策略,鼓励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索和研究数学知识,这样做的意义就在于将学生的独立思考、展开想象、自主探索,交流讨论,分析判断等探索活动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不断获得和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学情分析】1.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在第一学段直观地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计算,在这个基础上又进一步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但对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还不能有机地联系起来,因此,在教学中要通过操作和想象,让学生亲身经历和充分体验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建立展开图中的面与长方体、正方体的面的对应关系。
初中正方体展开题型教案
初中正方体展开题型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正方体的特征,能够识别正方体的展开图。
2. 学会将正方体的展开图折叠成实物,增强空间想象力。
3. 培养观察、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正方体的特征。
2. 正方体展开图的识别和折叠。
教学难点:1. 正方体展开图的识别。
2. 正方体展开图的折叠。
教学准备:1. 正方体模型。
2. 剪刀。
3. A4纸。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展示一个正方体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正方体的特征。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正方体展开成一个平面图形?二、探究正方体展开图(15分钟)1. 让学生分组,每组领取一张A4纸和一把剪刀。
2. 要求学生尝试将A4纸剪裁成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
3. 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学生完成展开图后,教师邀请几组学生展示他们的展开图,并解释他们是如何剪裁的。
三、正方体展开图的识别(1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正方体展开图的图片,要求学生判断哪些是正确的正方体展开图。
2. 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如何识别正方体展开图。
3. 教师总结正方体展开图的特征,引导学生学会识别正方体展开图。
四、正方体展开图的折叠(1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个正方体展开图,要求学生尝试将展开图折叠成一个实物。
2. 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 学生完成折叠后,教师邀请几名学生展示他们的实物,并解释他们是如何折叠的。
五、巩固练习(10分钟)1. 教师给出一些正方体展开图的图片,要求学生判断哪些是正确的正方体展开图,并将正确的展开图折叠成实物。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3. 学生展示他们的答案,教师进行点评。
六、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正方体展开图的特征。
2. 学生分享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受。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观察正方体模型,操作剪裁A4纸,识别正方体展开图,折叠实物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正方体的特征和正方体展开图的识别与折叠方法。
正方体展开图教案
正方体展开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正方体的特征,掌握正方体的展开图的画法。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1. 正方体的特征2. 正方体展开图的画法三、教学难点1. 正方体展开图的绘制2. 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四、教学准备1. 正方体模型2. 纸张3. 彩笔4. 投影仪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投影仪展示正方体模型,引导学生观察正方体的特征,如:六个面、十二条棱、八个顶点。
让学生初步认识正方体。
2. 自主学习分发正方体模型给每个学生,让他们触摸、观察正方体的特征。
让学生尝试将正方体展开,画出它的展开图。
3. 合作探究学生在小组内展示自己的展开图,讨论哪种展开方式最为合理。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正方体展开图的特征,如:展开图应包含六个正方形,且无重复的边。
4. 教师讲解教师讲解正方体展开图的画法,示范如何将正方体展开。
重点讲解展开图中各面的位置关系,如:相对面的位置关系,相邻面的位置关系。
5. 练习巩固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题目要求:根据正方体的展开图,还原出正方体的形状。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6.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正方体展开图的知识。
7.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绘制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并写一篇关于正方体展开图的心得体会。
8.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正方体展开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包装盒、建筑模型等。
2. 展示一些特殊的正方体展开图,如“111”型、“222”型等,让学生认识并理解其特点。
七、课堂评价1. 学生自评:是否掌握了正方体的特征和展开图的画法。
2. 同伴评价:评价他人的展开图是否合理,是否符合正方体的特征。
3. 教师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合作意识、成果展示等方面进行评价。
《长方体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优秀教学设计(通用9篇)
《长方体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优秀教学设计(通用9篇)《长方体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优秀教学设计(通用9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长方体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优秀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长方体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不同的展开图,加深对正方体、长方体特点的认识。
2、经历展开与折叠的活动过程,在想象、操作等活动中,初步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3、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一种转化的思想,及研究方法的学习,体会学科的价值。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出示漂亮的大礼品盒,引发学生研究兴趣)想做漂亮的礼品盒么?打算怎样研究?2、提出研究的方法并揭示课题:展开与折叠二、自主探究活动之一1、引发猜想,唤起思考:长方体、正方体展开后会得到什么形状的图形?2、学生动手操作,初步探究;(1)初步感知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
教师提出“展开”的要求:①沿棱剪开,不能剪散②边剪边想,相对的面跑到哪里去了?③把相对的面用相同的符号标出来。
教师巡堂,并与学生一起“展开”长方体和正方体。
(2)初步感知“展开”与“折叠”的关系。
四人小组交流,教师相机(展开活动)提问:“为什么把展开的图形又折叠回去呢?”(3)请学生把长方体、正方体各种不同的形状的展开图展示在黑板上。
3、揭示概念,探究特征:(1)揭示展开图的概念:象这样由立体图形展开后得到的平面图形就叫做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
(2)探究长方体、正方体展开的特征:观察黑板上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感悟:①长方体、正方体展开图各小图形的特点②长方体、正方体展开图的不唯一的特点三、自主探究活动之二1、(出示做一做1)下面哪些图形沿虚线对折后能围成正方体?(1)学生独立思考,进行判断。
正方体展开图教案
正方体展开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正方体的特征,掌握正方体的展开图的形状及名称。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空间想象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正方体的特征2. 正方体展开图的形状及名称3. 正方体展开图的折叠与展开4. 正方体展开图的识别与绘制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方体的特征,正方体展开图的形状及名称,正方体展开图的折叠与展开。
2. 教学难点:正方体展开图的识别与绘制。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正方体的特征和展开图的形状。
2. 采用操作实践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 采用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正方体模型2. 正方体展开图示例3. 剪刀、彩笔等手工操作工具4. 教学课件或黑板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正方体模型,引导学生观察正方体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正方体的特征:讲解正方体的定义、性质及展开图的形状。
3. 展示正方体展开图:展示各种正方体展开图,让学生了解展开图的名称及形状。
4. 动手操作:让学生分组合作,用剪刀和彩笔制作正方体展开图,并进行展示。
5. 讲解正方体展开图的折叠与展开:讲解如何将展开图折叠成正方体,以及如何展开正方体。
六、课堂练习:1. 让学生独立完成正方体展开图的绘制。
2. 让学生根据展开图,还原正方体的形状。
七、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正方体展开图的形状及名称,正方体展开图的折叠与展开方法。
八、课后作业:1. 绘制正方体展开图,并标注名称。
2. 探究正方体展开图的折叠与展开方法,总结规律。
九、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十、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的方式等。
2. 课堂练习:评估学生对正方体展开图的绘制和折叠方法的掌握程度。
社团活动正方体的展开图教案
社团活动正方体的展开图教案教案标题:社团活动——正方体的展开图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正方体的特征和性质。
2. 能够绘制正方体的展开图。
3. 发展学生的团队合作和创造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计算器、黑板、彩色粉笔、正方体模型。
2. 学生准备:纸张、铅笔、彩色笔。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教师出示一个正方体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其特征和性质。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正方体展开成一个平面图形?展开图绘制:1. 教师向学生介绍正方体的展开图,解释其含义和作用。
2. 教师示范如何绘制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并解释每一步的操作。
3. 学生们跟随教师的示范,使用纸张和铅笔绘制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
4. 学生们交流和讨论他们绘制展开图的过程和结果,共同解决遇到的问题。
团队合作: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3-4名学生组成。
2.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新的正方体展开图进行绘制。
3. 学生们在小组内讨论和合作,共同完成正方体展开图的绘制。
4. 学生们展示他们的展开图,并向其他小组解释他们的绘制过程和结果。
拓展活动:1. 学生们尝试绘制其他多面体的展开图,如长方体、正六面体等。
2. 学生们将自己绘制的展开图进行彩色涂饰,使其更加美观。
3. 学生们展示和分享他们的彩色展开图,并讨论彩色涂饰的选择和原因。
总结与评价:1.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正方体展开图的绘制方法和技巧。
2. 学生们互相评价和提供建议,以改进他们的展开图绘制技能。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鼓励他们继续发展他们的团队合作和创造思维能力。
扩展活动:1. 学生们可以利用绘制的展开图进行手工制作,制作一个实际大小的正方体模型。
2. 学生们可以设计一个游戏或解谜题,利用展开图和正方体的性质进行解答。
3. 学生们可以尝试绘制更复杂的多面体展开图,并进行展示和讨论。
注:教案中的步骤和活动可以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适应。
正方体的展开初中教案
正方体的展开初中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正方体的特征,掌握正方体的展开方法。
2.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重点:1. 正方体的特征2. 正方体的展开方法教学难点:1. 正方体展开图的识别2. 正方体展开后的组装教学准备:1. 正方体模型2. 正方体展开图示教片3. 正方体展开图练习纸4. 剪刀5. 胶水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展示正方体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正方体的特征。
2. 学生分享观察结果,教师总结正方体的特征。
二、探究正方体的展开(15分钟)1. 向学生讲解正方体的展开方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尝试将正方体展开。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展开方法,教师总结正方体展开的常见方式。
三、正方体展开图的识别(10分钟)1. 向学生展示正方体展开图示教片,让学生观察并识别不同的正方体展开图。
2. 学生尝试解释不同展开图的特点,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四、正方体展开图的练习(10分钟)1. 学生分组领取正方体展开图练习纸,剪刀和胶水,尝试将正方体展开并组装。
2.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纠正错误。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
2. 教师总结正方体的特征和展开方法,强调正方体展开图的识别和组装技巧。
教学延伸:1. 让学生尝试制作其他立体图形的展开图,如长方体、圆柱体等。
2. 组织学生进行立体图形创意设计比赛,展示自己的作品。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正方体模型,动手展开正方体,识别正方体展开图,并练习正方体的组装,使学生掌握了正方体的特征和展开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合作、交流,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同时,通过教学延伸,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观念。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对正方体的展开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
初中正方形展开图画法教案
初中正方形展开图画法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剪出正方体的展开图,通过操作认识正方体的展开图。
2. 学生尝试将6个正方形的组合图形折成正方体,并逐步认识到:不是所有6个正方形的组合图形都能折成正方体。
3. 学生能够发展对正方体展开图的识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空间想象力。
教学重点:1.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认识正方体的展开图。
2. 学生能够判断不是所有6个正方形的组合图形都能折成正方体。
教学难点:1.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正方体的展开图。
2. 学生能够空间想象力,判断组合图形是否能折成正方体。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纸正方形3. 剪刀4. 正方体展开图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各种形状的立方体,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共同特点。
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立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正方形,6个面的边缘都相连接。
二、探究正方体的展开图(15分钟)1. 教师通过多媒体演示,将一个立方体剪开,得到一个由6个正方形组成的图形。
2. 教师提问:这个图形叫做什么?它有什么特点?3. 学生回答:这个图形叫做立方体的展开图,它由6个相同的正方形组成。
三、动手操作(10分钟)1. 教师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个纸正方体和6个正方形的组合图形。
2. 学生动手剪开纸正方体,将其展开。
3. 学生展示自己的展开图,并与其他同学比较,观察它们之间的差异。
四、判断正方体展开图(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错误的正方体展开图,让学生判断它们是否能折成正方体。
2.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尝试将错误的展开图折成正方体,从而认识到不是所有6个正方形的组合图形都能折成正方体。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明确正方体的展开图的特点和判断方法。
2. 教师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和空间想象力,让学生认识和理解正方体的展开图。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引导他们发现正方体展开图的特点,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认识到不是所有6个正方形的组合图形都能折成正方体。
初中数学正方形展开图教案
初中数学正方形展开图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正方形展开图的概念,掌握正方形展开图的特点和性质。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正方形展开图的概念和特点。
2. 正方形展开图的制作和展示。
教学难点:1. 正方形展开图的性质和规律。
2. 运用正方形展开图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正方形展开图的示例和相关的练习题。
2. 学生准备剪刀、彩纸等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个正方形,引导学生观察正方形的特点。
2. 教师提出问题:“如果将这个正方形展开,它会变成什么样子?”引发学生的思考。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教师介绍正方形展开图的概念,即把一个正方形沿着某个对角线剪开,展开成一个平面图形。
2. 教师讲解正方形展开图的特点和性质,如展开后的图形有几个角、几条边等。
3. 教师展示一些正方形展开图的示例,让学生观察和分析。
三、动手实践(10分钟)1. 教师发放彩纸,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正方形展开图。
2. 学生按照教师的指导,剪开正方形并展开,观察和记录展开图的特点。
3.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发现和体会。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解答,巩固对正方形展开图的理解。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讲解和辅导。
五、总结和拓展(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正方形展开图的特点和性质。
2. 教师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如“正方形展开图可以组成哪些平面图形?”、“正方形展开图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等,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动手实践,让学生掌握了正方形展开图的概念和特点,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也要注重练习和拓展,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第一单元第2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教案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长方体或正方体展开图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即使用纸张制作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并尝试将其折叠成立体图形。
在实践活动环节,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让学生们有了合作的机会,他们能够在讨论中互相启发,共同解决问题。但我注意到,部分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展开图的理解还不够深入,或者是对团队合作不够熟悉。为此,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增加一些小组互动的指导,比如设定明确的讨论目标,鼓励每位同学发表自己的观点,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讨论效果。
-举例:长方体有6个面,其中相对的两个面完全相同;12条棱分为互相平行的3组,每组4条棱的长度相等;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有6个相同的面,12条相等的棱。
b.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认识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方法,能根据展开图判断其对应的立体图形。
-举例:长方体的11种展开图中,学生需要掌握如何识别不同的展开方式,并能够理解每一种展开图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对应关系。
五、教学反思
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这一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了几个值得思考的现象和问题。首先,学生们在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展开图的概念时,普遍表现出较好的兴趣和好奇心。通过提问和实例展示,我发现他们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这为后续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学生在识别和绘制展开图时遇到的困难。有的学生在面对长方体的11种展开图和正方体的7种展开图时,容易混淆和出错。为了帮助学生克服这个难点,我在课堂上增加了更多的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环节,鼓励他们亲自尝试制作和折叠展开图。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每种展开图的特点和折叠方法。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2正方体展开图|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2 正方体展开图|北师大版教案: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2 正方体展开图|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案,主要内容是正方体展开图。
我们会回顾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然后详细讲解正方体展开图的概念和性质。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1. 掌握正方体的特征和展开图的性质。
2. 能够识别各种正方体展开图,并理解其展开过程。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方体展开图的概念和性质。
难点:如何识别不同的正方体展开图,并理解其展开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正方体模型、展开图示例、多媒体教学设备。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拿一个正方体模型给学生展示,然后将其展开,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展开后的图形和原来的正方体有什么关系。
2. 知识点讲解:3. 例题讲解:我会挑选一些典型的例题,让学生直观地看到正方体展开图的运用。
例如,给出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让学生还原出原来的正方体形状。
4. 随堂练习:我会设计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动手操作,尝试识别和展开不同的正方体图形。
这样能够巩固他们对于正方体展开图的理解和记忆。
5. 作业布置:我会布置一些作业,让学生在家里巩固今天所学的知识。
作业包括识别正方体展开图和解答相关题目。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正方体展开图1. 正方体的特征2. 展开图的性质3. 展开过程的理解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识别正方体展开图给出一些正方体展开图的图案,让学生识别出它们原来的正方体形状。
答案:略2. 题目:解答相关题目给出一些与正方体展开图相关的题目,让学生解答。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学生们对于正方体展开图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较好。
他们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很高,通过实践操作和随堂练习,能够较好地识别和展开不同的正方体图形。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2 正方体展开图|北师大版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2 正方体展开图|北师大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并掌握正方体展开图的概念。
2. 能够识别并绘制正方体的展开图。
3. 学会通过正方体展开图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
过程与方法1.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培养学生通过合作与交流进行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团队精神。
3. 培养学生面对问题时的积极态度和解决问题的信心。
教学内容教学重点1. 正方体展开图的概念和特点。
2. 正方体展开图的绘制方法。
3. 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 正方体展开图的识别和绘制。
2. 正方体表面积计算公式的应用。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正方体模型、正方体展开图卡片、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学生用正方体模型、彩色纸张、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导入1. 利用多媒体展示正方体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正方体的特征。
2.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正方体吗?正方体有哪些特征?新课导入1. 介绍正方体展开图的概念,并展示正方体展开图的例子。
2. 引导学生观察正方体展开图的特点,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活动探究1. 分组活动:每组学生尝试将正方体模型展开,并绘制出正方体的展开图。
2. 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绘制展开图的方法和心得,讨论如何准确绘制正方体展开图。
讲解与示范1. 教师讲解正方体展开图的绘制方法和注意事项。
2. 教师示范如何绘制正方体展开图,并强调关键步骤。
实践操作1. 学生独立绘制正方体展开图,教师巡回指导。
2. 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分享绘制展开图的经验和技巧。
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正方体展开图的特点和绘制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在绘制展开图过程中的困惑和收获。
3.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强调需要注意的问题。
板书设计1. 板书正方体展开图2. 板书内容:- 正方体展开图的概念和特点- 正方体展开图的绘制方法- 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作业设计1. 绘制两个不同正方体的展开图。
4.1.1 正方体展图教案
《正方体的展开图》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多姿多彩的图形》中的图形的进一步认识,这节课所要学的是正方体的展开图,为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创造条件。
【学生分析】七年级的学生,从认知的特点来看,爱问好动、求知欲强,想象力丰富,对实际操作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对直观的事物感知较强,是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逐步过渡阶段,他们希望得到充分的展示和表现,因此,在学习法上,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采取让学生自己观察、认真思考,大胆动手操作,进行小组间的讨论和交流,利用课件自主探索等方式,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地学习。
【设计思想】通过动手操作,学生互相讨论将11种展开图展示出来并进行分类,学生还没很强的空间思维,因此利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演示空间图形的动态过程,生动地展现图形间的转化,提高课堂效率,发展学生空间图形的想象力。
【教学目标】1.通过充分的实践、探索、交流,能拼出正方体的展开图,通过拼的过程认识正方体的展开图,理解并不是所有6个正方形的组合图都能拼成成正方形,发展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2.学生在操作、交流合作、师生互动中获得知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提高数学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
让学生充分经历操作实践、探索交流,获得成功的体验,使学生在意志力、自信心和理性思维等方面获得提升和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实践得出所有的正方体展开图。
难点:对正方体展开图的分类。
【教学方法】观察法、操作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
【教学准备】各小组准备不同色的正方形卡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3分钟)。
活动1:验证已知方案情景:元旦节快到了,张小莎同学想给全班同学准备礼物,由于数量太多,她想自己折正方体盒子作为包装礼盒,现在她想到了两种剪裁方案,请同学们思考:问题1:两种方案都能折叠成正方体盒子吗?[学生]:学生动手验证发现方案一不能,方案二可以。
正方体的展开图-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正方体的展开图-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 教学目标•学习正方体的特点,了解正方体的面、棱、顶点等基本术语;•掌握正方体的展开图的绘制方法;•利用正方体展开图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2. 教学重点•正方体的展开图的绘制方法;•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3. 教学难点•正方体展开图的三维到二维的转化。
4. 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第一课时(40分钟)学习内容•正方体的定义及特点;•正方体的面、棱、顶点等基本术语介绍;•从正方体的定义入手,引出正方体展开图的概念。
教学方法•讲授法结合举例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正方体的面、棱、顶点等基本术语的学习;•正方体展开图概念的引入。
第二课时(40分钟)学习内容•学习正方体的展开图的绘制方法;•练习绘制正方体展开图。
教学方法•讲授法结合实践练习。
教学重点和难点•正方体展开图的绘制方法;•正方体展开图的三维到二维的转化。
第三课时(40分钟)学习内容•学习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的方法;•利用正方体展开图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
教学方法•讲授法结合实践练习。
教学重点和难点•正方体展开图的应用;•正方体表面积计算方法。
第四课时(40分钟)学习内容•学习计算正方体的体积的方法;•利用正方体展开图计算正方体的体积。
教学方法•讲授法结合实践练习。
教学重点和难点•正方体展开图的应用;•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
5. 教学评估5.1 考查方式•书面测试。
5.2 考查内容•正方体的定义及特点;•正方体的面、棱、顶点等基本术语;•正方体展开图的概念;•正方体展开图的绘制方法;•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6. 教学反思设计教学本身是一个反思式的过程,教师需要经常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和归纳。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使用了讲授法和实践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让学生掌握正方体展开图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同时,在教学反馈和评估过程中,我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学生们的错误,保证了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
过
程
教 学 活 动
学 习
活 动
一、提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正方体包装盒是怎么制作出来的?进而引出课题,正方体的展开图是什么样子的?
二、展示正方体的几种展开方式
三、化繁为简,先思考无盖的盒子的展开图,学生有这方面经验,进而加上盖子,回归本课知识点。
四、利用平移知识得出正方体的展开图,并剔除重复的部分,得出11中展开图,分析图形的特点,分类总结,利用“鸟”“马”,“梯子”等形象物体帮助学生记忆。同时总结类似古诗的口诀,学科渗透。
“有负数加负数”的教学,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设计方案.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较快地由教师给出法则,用较多的时间(30分钟以上)组织学生练习,以求熟练地掌握法则;另一类是适当加强法则的形成过程,从而在此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归纳能力,相应地适当压缩应用法则的练习,如本节教学。
课后作业
课本对应的练习题。
教 学
目 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充分的实践,使学生能将一个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剪开,展开成一个平面图形;
2.过程与方法:通过展开与折叠的实践操经验。
3.情感与态度: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在充分经历实践、探索、交流,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学
情
分
析
“展开与折叠”是《丰富的图形世界》中继“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之后的一个学习内容,学生已经学习了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的有关知识,对立体图形已有一定的认识,学生在小学学过简单立体图形及其侧面展开图。本节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研究过程中充满着大量的操作实践活动,同时,七年级学生具有好奇心、求知欲较强的特点,学生间相互评价、相互提问的积极性高,因此,参与有关展开与折叠的实践探究活动的热情应该是比较高的。
微课主题
《正方体的展开图》
主题出处
北师大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展开与折叠》
作 者
单 位
教
学
内
容
分
析
本节课从学生周围熟悉的物体入手,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不仅要让学生了解正方体可由平面图形围成,而且立体图形可按不同方式展开成平面图形,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自己动手操作,经历和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后续章节的学习打下基础。所以,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将一个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展开,展成平面图形;难点是如何尽可能多地将一个正方体展成平面图形,并用语言描述其过程。让学生经历展开与折叠、模型制作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了解立体图形可由平面图形围成,立体图形可展开为平面图形。
五、出示练习,巩固并运用新知识。
引导学生思考。
观看微课视频。
学生回顾生活经验,积累数学知识。
理解并掌握正方体的展开图,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
动脑想,巩固新知。
教
学
反
思
本节课是情景化教学的一个很好的实例,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运用于生活的事实。在前面学习了有理数意义的基础上,探索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在法则的应用这一环节我又选配了一些练习,通达到训练四基、提高能力的目的。
课 程
工 具
1.PPT2. photoshop 3. goldwave声音处理软件
4.几何画板5. 录屏软件 Camtasia Studio
6. focusky幻灯片制作软件
课 程
特 色
介 绍
这是一节从需要有实际生活操作经验和想象能力的课,领悟性高,操作性强。本节课的特色具有以下几点:①图文并茂,声色俱全。所有的内容通过图片呈现、文字描述,并配上与教学内容吻合的动画素材,增强可读性;②情景化教学,一直在使用动画展示正方体的展开图,能吸引学生,增强趣味性;③学科渗透,仿用古诗词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④渗透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思想;⑤教师语言幽默,有亲和力;⑥学科性和微课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