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上课用

合集下载

爱莲说教案(通用5篇)

爱莲说教案(通用5篇)

爱莲说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爱莲说教案(通用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爱莲说教案1教学目标:1、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

2、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和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内容及步骤:一、导入课文。

二、解题,揭示学习目标。

作者借描写莲来抒发感情,并说明道理,这就是托物言志的写法。

1、要理解所托之物的含义;2、要理解作者怎样托物?如何言志?三、自读课文,疏通文意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读通字词。

1、检查自读情况(看小黑板,提问)看清字形,读准字音, 理解字意:周敦颐()可爱者甚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陶后鲜有闻()请同学们齐声把这些词句朗读两遍,注意朗读动作。

2、疏通字词的形、义,并逐句翻译。

(前后左右可以讨论,实在不懂的可以作上记号。

)3、请两位学生翻译课文。

四、研读课文(一)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1、请同学们把文中具体描写莲的语句找出来。

(齐读)2、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莲?(学生讨论,教师引导)3、总结。

4、请同学们把这些语句再齐声朗读一遍,注意把握莲的高洁品格,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二)理解运用“菊”和“牡丹”来正衬和反衬的作用。

1、分析“菊”正衬的作用。

(学生讨论)2、分析“牡丹”反衬的作用。

(学生讨论)3、教师引导学生理解。

3、请同学们齐声把第一节朗读一遍,注意体会作者对这三种花的不同态度。

(三)理解作者如何以物喻人,抒情言志。

1、就表达方式来说,第一段侧重于记叙、描写,提问:那么第二段呢?2、体会作者对三种花的不同生活态度。

3、指导学生朗读,注意(噫、鲜、人的读法)4、小结:这一部分是作者所言之志。

作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做一个隐逸者,更不屑于向世人那样贪慕富贵。

在当时浑浊的世间,志在坚贞不逾的保持正直的操守,做一名君子。

爱莲说教学设计课用

爱莲说教学设计课用
5、请男生齐读这三句,第一、二句读出感叹的语气。第三句要读出嘲讽的语气。
六、总结全文
1、各人所爱不同,周敦颐独爱莲花,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格的描写,鄙弃了追名逐利的社会风气,表达了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采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表达了主题。
2、本文除衬托外,还运用了其它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对偶等。
明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读排比句时,语气应逐渐加强,层层推进,富有气势。)
(6)学生齐声诵读课文,体会诵读指导要求。
四、讲析课文:
(一)分析第一节:
1、世上可爱之花是否只是莲花一种?
(不是。以书中为例,“陶渊明独爱菊”,“世人甚爱牡丹”)
6、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赞美之情读这一节。请一组试着齐背。
(二)分析第二节:
1、作者把品德高尚的人称为什么呢?(君子)
把莲花比作是花之君子,又把菊和牡丹比作什么呢?(隐逸者、富贵者)为何这样比?
因为菊花在百花之后开放,不与百花争艳。牡丹艳丽而华贵,达官贵人都喜欢它。
2、、作者对隐逸者、富贵者,持何种态度?
三、指导顺畅朗读
(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听准字音,注意语气语调,在自己认为难读难写的字下画上横线。
(2)让学生利用工具书、互相交流解决难读难写的字。
(3)让两位学生上黑板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提前写到黑板上,两竖列)
甚蕃(fán)淤(yū)泥濯(zhuó)亵(xiè)鲜(xiǎn)有闻
(4)指导诵读课文
2、“我”为何对莲花情有独钟呢?
(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可亵玩焉
3、根据注解,理解句面意思:
益:更加,越发。精益求精

《爱莲说》上课逐字稿

《爱莲说》上课逐字稿

《爱莲说》上课逐字稿以下是一份《爱莲说》上课逐字稿,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课程名称:《爱莲说》一、导入(2 分钟)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是一篇文言文——《爱莲说》。

这篇文章是宋代哲学家周敦颐所写,通过对莲花的形象和品质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喜爱以及对美好品德的追求。

在学习这篇文章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作者周敦颐。

二、作者介绍(3 分钟)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省道县)人,北宋哲学家,是学术界公认的理学派开山鼻祖。

他的理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著有《周元公集》《爱莲说》《太极图说》《通书》等。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5 分钟)1. 教师范读,提醒学生注意字音和停顿。

2. 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和停顿。

3. 全班齐读,感受文章的韵律和节奏。

四、疏通文意,理解内容(15 分钟)1. 结合注释,小组合作,翻译全文。

2. 教师强调重点字词和句式。

3.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五、深入探究,领悟主旨(15 分钟)1. 作者为什么喜欢莲花?- 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出了莲花的高洁、质朴。

- 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写出了莲花的正直、芳香。

- 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写出了莲花的清高、庄重。

2. 作者通过对莲花的描写,寄予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以莲花自喻,表明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的态度。

- 作者通过对莲花的赞美,歌颂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的美德,表达了作者对君子的敬仰和追求。

六、拓展延伸(5 分钟)1. 请学生谈谈自己喜欢的花,并说明理由。

2. 引导学生从花的品质联想到人的品质,谈谈自己应该如何培养美好的品德。

七、课堂小结(2 分钟)通过学习《爱莲说》,我们不仅了解了莲花的形象和品质,还领悟到了作者对美好品德的追求。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像莲花一样,保持高洁的品质,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八、布置作业(1 分钟)1. 背诵全文。

初中爱莲说的教案

初中爱莲说的教案

初中爱莲说的教案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爱莲说》。

2. 理解文中的生僻字词,掌握文章的大意。

3. 领会作者通过描绘莲花的形象,表达自己高尚品德的生活态度。

4. 学习并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1. 理解作者爱莲的理由及其托物言志的写法。

2. 朗读、翻译并背诵《爱莲说》。

教学难点:1. 写牡丹、菊花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教学准备:1. 《爱莲说》原文。

2. 文言文翻译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关注莲花,提问学生对莲花的了解。

2. 简要介绍莲花的生长环境和特点。

3. 引出《爱莲说》这篇文章,告知学生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朗读《爱莲说》,注意生僻字词的读音。

2. 学生利用翻译工具,尝试翻译《爱莲说》。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讲解《爱莲说》的背景,介绍作者周敦颐。

2. 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重点讲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3. 讲解文中出现的生僻字词,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大意。

4. 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以及对高尚品德的追求。

四、课堂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探讨牡丹、菊花在文中的作用。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撰写一篇关于某种植物的短文。

2. 学生互相交流,分享彼此的写作成果。

六、总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爱莲说》的主题思想。

2. 提醒学生在生活中,要学习莲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保持高尚的道德品质。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莲花池,亲身感受莲花的美丽和高洁。

2. 开展以“莲”为主题的诗歌朗诵比赛,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爱莲说》,使学生了解了莲花的生长环境和特点,领略了作者周敦颐的高尚品德。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课堂讨论,提高了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培养了自己高尚的道德品质。

初中教案语文爱莲说

初中教案语文爱莲说

初中教案语文爱莲说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爱莲说》。

2. 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的含义,掌握莲花的特征。

3. 领会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之情,培养对自然美的欣赏能力。

4.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写作和表达。

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

2. 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 领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

2. 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写作和表达。

教学准备:1. 课文《爱莲说》的文本。

2. 课文译文。

3. 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介绍莲花的特征和美丽,引起学生对莲花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莲花会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赞美。

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爱莲说》。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 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

三、欣赏和赞美(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对莲花的描述,理解作者的赞美之情。

2. 学生分享自己对莲花的赞美之词。

四、朗读和背诵(10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

2. 学生自由背诵课文。

五、写作和表达(10分钟)1. 教师给出一个与莲花相关的主题,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写作和表达。

2. 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互相交流和评价。

六、总结和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赞美之情。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受。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莲花种植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莲花的生长过程。

2. 引导学生进行莲花绘画或手工艺制作,展示学生对莲花的创意表达。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阅读理解、欣赏赞美、朗读背诵和写作表达等环节,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爱莲说》,并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并给予鼓励和肯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同时,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表达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写作和表达,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爱莲说优秀教案8篇

爱莲说优秀教案8篇

爱莲说优秀教案8篇教案的使用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安排教学进度和内容,为了提高学生的理解力,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和撰写教案,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爱莲说优秀教案8篇,感谢您的参阅。

爱莲说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朗读、背诵《爱莲说》,并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3、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重点: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课时: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师:同学们,见过莲花吗生:没有。

师:不要遗憾,此刻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我们一齐来欣赏一组莲花图片:妙笔生花、一枝独秀、独擎烛照红装、世人皆睡我独醒、小荷才露尖尖角、梦、沉鱼落雁。

生:感觉怎样美极了。

师:综观历史,有不少的文人墨客将莲作为描述的对象。

有唐代诗人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宋代杨千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唐代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唐代薛涛――风前一叶压荷蕖。

最喜欢莲花的当数宋代的周敦颐,他写了一篇短文――《爱莲说》,虽然只有119个字,却是千古传诵的名篇板书课题、作者)。

但周敦颐喜欢莲花主要并不是因为它美,他写《爱莲说》的主要目的也不是赞美它的美。

那是为了什么呢请看课文。

二、介绍作者和题目含义。

1、周敦颐(1017—107(3)宋代道洲(此刻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北宋哲学家。

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

周敦颐任职南康郡(今江西星子县)时,曾率属下在府署东侧开辟一四十余丈宽的莲池(后被称为爱莲池)池中建赏莲池,南北曲桥连岸。

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

作者触景生情,写下《爱莲说》,借花述志。

2、题目含义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的范畴,既能够说明,也能够议论,还能够用来记叙、抒情。

含义: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三、朗读课文,理解文意:学习方法指导:文言文学习五步阅读法大声朗读明确字音→仔细阅读理通文意→分析阅读体会形象→讲解阅读品味意境→背诵阅读加深理解1、听读课文录音,注意字音。

爱莲说教案全面版

爱莲说教案全面版

爱莲说教案全面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爱莲说》。

(2)理解《爱莲说》的文意,掌握其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分析莲花的象征意义,了解作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爱莲说》。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爱莲说》。

(2)理解莲花的象征意义,掌握作者的托物言志写作手法。

2. 教学难点:(1)莲花的象征意义。

(2)作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周敦颐及其作品《爱莲说》。

(2)提问:同学们听说过莲花吗?你们对莲花有什么了解?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爱莲说》,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2)学生自学生字词,理解诗词的基本意思。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莲花的象征意义。

(2)分享讨论成果,总结莲花的象征意义。

4. 课堂讲解(1)讲解莲花的象征意义,如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等。

(2)分析作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如以莲花喻人、表达自己的人格追求等。

5. 应用拓展(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如何做到像莲花一样纯洁无瑕。

(2)进行诗词鉴赏,让学生欣赏其他描写莲花的诗词。

四、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爱莲说》。

2. 写一篇关于莲花的小作文,谈谈自己对莲花象征意义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流畅地朗读和背诵《爱莲说》。

2. 学生能够理解莲花的象征意义,并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3. 学生能够欣赏其他描写莲花的诗词,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爱莲说》教学教案

《爱莲说》教学教案

《爱莲说》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爱莲说》。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如“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等。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欣赏能力,提高他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2)引导学生从莲花的品质中汲取人生哲理,培养他们的品德修养。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爱莲说》,感受莲花的美丽和品质。

2. 生词学习:解释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修辞手法分析: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莲花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莲花的美丽和品质。

2. 朗读课文:让学生朗读《爱莲说》,感受莲花的美丽和品质。

3. 生词学习:解释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4. 修辞手法分析: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四、作业布置:1. 让学生回家后背诵《爱莲说》。

2.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莲花的小作文,描述他们对莲花的感受和理解。

五、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朗读、讨论等,评价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背诵和写作能力。

通过学生的反馈和表现,了解他们对莲花的理解和感悟,培养他们的品德修养。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2.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创设互动讨论环节,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七、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莲花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莲花的美丽和品质。

2. 朗读课文:让学生朗读《爱莲说》,感受莲花的美丽和品质。

3. 生词学习:解释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爱莲说》上课用

《爱莲说》上课用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予独爱莲之出
我惟独喜爱莲花从淤 泥里长出来却不受污 淤泥而不 染 , 洗涤 美丽而不庄 染,在清水里洗涤却 濯清涟而不妖, 重 不显得妖媚,荷梗中 长枝蔓 中通外直,不 间贯通、外部挺直, 蔓不枝,香远 不生藤蔓,不长旁枝, 更加 香气远播,越发清香; 益清,亭亭净 笔挺洁净地立在那里, 植,可远观而 可以从远处观赏但是 亲近而不庄重 不能够贴近去玩弄它。 不可亵玩焉。
背 诵
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这是一个反问句。一方面照应上文“予独爱 莲”,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感叹,慨叹 当时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 少。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 作者怎样的感情?
这个感叹句,是作者对那时一些士大夫追求 名利,求取富贵的处世态度的强烈讽刺。
牡丹
花色艳丽,雍 容华贵
为了起衬托作用
4、作者把莲比作君子,那 么“菊”和“牡丹”分别 比作什么人呢?作者对它 们的感情态度又是怎样的 呢? 菊 隐逸者 惜
牡丹
富贵者


正 衬
隐逸

生态环境

托 物 言 志
反 衬 牡丹
君子 爱
体态香气 风度气质
富贵

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 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 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 和正直的品德。

“说”是一种议论文 的文体,可以直接说 明事物或论述道理, 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 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爱莲说》就是说 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字词学习
蕃 淤泥 fá n yū 涟 liá n 亵 xiè 濯 鲜有闻 zhuó xiǎn

(实用)《爱莲说》教案四篇

(实用)《爱莲说》教案四篇

《爱莲说》教案四篇《爱莲说》教案篇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蕃、鲜等词语的意思,理解疏通__的文义。

3、从文中体会品味出作者托莲寄寓的深刻含义。

理解__表达的思想感情。

4、了解文中运用衬托手法的作用和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重点:1、积累词义,理解疏通文义。

2、体会品味托莲寄寓的深刻含义。

理解__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品味托莲寄寓的深刻含义。

教学方法:引导、点拨加练习巩固教学用具:课件、录音机、__的朗读磁带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

幻灯片出示莲花图,师配合图片解说,引导学生由图画说出与图相似的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我国宋代的哲学家周敦颐对莲也可谓是情有独钟,今天我就来学习他写的著名__《爱莲说》。

二、欣赏朗读。

激发朗读欲望,过度下一环节:同学们想不想也读的抑扬顿挫,声情并茂,让别人用欣赏的眼光看着你?文中这几个字词的读音,看你能否读准确。

三、预习检测。

练习朗读。

1、注意读准下列加点词的读音。

可爱者甚蕃不蔓不枝濯清涟而不妖亵玩淤泥隐逸陶后鲜有闻(指名稍差的同学读,订正读音。

)2 、提出朗读要求,练习朗读课文。

朗读要求:把字音读正确的基础上做到声音响亮,口齿清楚,感情充沛,语速适中,停顿得当。

3 、指名朗读,其他同学注意听读,哪里读得好,哪里读得有待改进,读的是否正确,停顿是否合适。

读完后请同学点评发表自己的看法。

4 、齐读课文。

四、理解疏通文义。

1 、老师指导疏通文义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学疏通__的文义。

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老师,问旁边的同学,再不能解决的留到课堂上,师生共同解决。

?自学指导:结合课下注解,用译讲的方法自学,疏通文义。

译讲:①读出句子。

②讲重点词义。

③翻译句子。

(需要加、改、调、省。

)(具体讲解一下)3 、学生自学,老师巡回指导,帮助解疑答难。

4 、质疑,师生共同解疑。

强调__中的疑难点。

疑点:予:我。

七年级语文下册 《爱莲说》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爱莲说》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爱莲说》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爱莲说》。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莲”、“花中君子”等概念。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的美,提高朗读和背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人生,追求高洁的人格。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爱莲说》。

2. 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古汉语词汇和句式。

2. 对课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

2. 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感受莲的美和君子的高洁。

3. 利用合作学习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周敦颐及其作品《爱莲说》。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自然美和人格美。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莲的美。

(2)学生自学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分享学习心得,讨论课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古汉语词汇和句式。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人生,追求高洁的人格。

(2)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6.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练习。

(2)进行课后作业的布置,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朗读和背诵:评估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3. 作业和练习:批改学生的课后作业和课堂练习,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七、课后作业1. 请学生总结《爱莲说》中的修辞手法,并举例说明。

《爱莲说》课堂教案设计

《爱莲说》课堂教案设计

本文将针对《爱莲说》这篇课文进行教案设计,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布置作业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帮助教师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

一、教学内容《爱莲说》是唐代著名文学家白居易所作的一篇散文,文中描绘了主人公白居易对莲花的热爱之情以及对莲花的观察与领悟,同时也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界的热爱和执着追求。

在学习这篇文学作品时,教师可以结合历史背景、作者生平、文学鉴赏等方面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感受这篇经典作品所传达的思想和价值。

二、教学目标1.了解历史背景和作者生平,为深入理解作品做铺垫。

2.理解作者对莲花的热爱之情以及对莲花特点的描述。

3.掌握文中生动形象的描写手法,提高语言表现能力。

4.在学习这篇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关注和热爱之情,增强生态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1.如何准确理解和把握文中描述的莲花特点。

2.如何辨析文学作品中的描写手法,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3.如何从文中的人物形象、语言表现等方面深刻理解作品所传达的人文情感和生态观念。

四、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讲授、讨论、分组和评价等教学方法。

在课堂上,教师要注意突出文学欣赏和人文关怀,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所蕴含的思想和价值,并通过翻阅相关资料、分组讨论和开展作业等形式,帮助学生全面领会这篇经典文学作品带给我们的启示和反思。

五、布置作业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唐代文学和文学家白居易的生平事迹。

2.思考自己身边或者历史上的文学作品,从作品的主题、描写手法和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

3.尝试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眼中的自然风光或者社会现象,从中体现出个人对于自然生态和人文美好的感受与关注。

初中爱莲说教案

初中爱莲说教案

初中爱莲说教案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爱莲说》。

2. 理解文中的生僻字词,翻译课文内容。

3. 领悟作者借莲喻人的写作手法,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 学习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培养高尚的情操。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僻字词。

2. 领悟作者借莲喻人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托物言志和衬托手法。

2. 学习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

教学准备:1. 课文录音带或多媒体课件。

2. 课文译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多媒体课件上的莲花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莲花的特征。

2. 板书课题《爱莲说》,作者周敦颐。

二、朗读课文(5分钟)1. 学生跟读课文录音带,注意朗读节奏和语气。

2. 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僻字词的读音。

三、翻译课文(15分钟)1. 学生对照课文译文,自行翻译课文。

2. 教师选取重点句子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疑问。

四、理解课文(15分钟)1. 学生讲述课文内容,教师补充。

2. 教师引导学生领悟作者借莲喻人的写作手法。

五、探讨课文(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2.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提出要求。

七、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熟读并背诵课文。

2. 运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写一篇关于某种植物的短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莲花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莲花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注意指导学生正确朗读生僻字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翻译课文时,让学生对照译文自行翻译,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理解课文环节,引导学生领悟作者借莲喻人的写作手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在探讨课文环节,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对莲花品格的看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课堂小结环节,让学生总结学习收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提出要求。

爱莲说(授课用)

爱莲说(授课用)

解题:
说:古代一种既可以说明,记述事物, 又可以发表议论的文体。本文就是通 过对莲花的歌咏,阐述爱莲的道理。
宋代著名哲学家。字茂叔,道 州营道人。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 濂溪书堂讲学,世称“濂溪先生”。 他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对宋明的 哲学思想有很大影响。著有《周元 公集》。
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6、文中几次写菊花,牡丹,有何作用?
用文中原句说 出莲花的生长 环境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形象 高洁.庄重
用文中原句 说出莲花的 体态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形象 正直
用文中原句 说出莲花的 芳香.
香远益清
形象 美名远播
用文中原句 说出莲花的 风度气质 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 不可亵玩 焉 形象 清高、独 立

字.词.句.译文理解比赛
比一比.说一说
字词句理解 1.你提我说.
译文 2.你译我评.
古文翻译的方法主要有直译、 意译两种
• 古文直译的具体方法主要有 对译、移位、增补、删除、 保留等。
水陆草木 值得 之花,可爱者 多 甚蕃。晋陶渊 明独爱菊。自 唐代 李唐来,世人 盛爱牡丹。
水上、地上各 种草木的花,值得 爱的很多。晋朝的 陶渊明惟独爱菊。 自唐朝以来,世上 的人们大多很喜爱 牡丹。
要求: 1.读准字音 2.掌握“说”的对象
读准下列字音
蕃( ) 淤( )泥 濯( )涟( ) 亵( )逸( ) 鲜( )
• 蕃(fá n) 淤(yū)泥 • 濯(zhuó )涟(liá n) • 亵(xiè )逸(yì ) • 鲜(xiǎn)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 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 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 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 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课文《爱莲说》教案范文

课文《爱莲说》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课文《爱莲说》教案范文适用年级:八年级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爱莲说》。

2.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技巧。

3. 领会作者通过对莲花的赞美,表达自己高洁品质和淡泊名利的思想感情。

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课文《爱莲说》的朗读和背诵。

2.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3. 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1. 课文中的文言文阅读技巧。

2. 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解析重点词语和句式。

2. 问答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3. 示范法:教师示范朗读和背诵,指导学生正确发音和断句。

教学手段:1. 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图片,帮助学生形象理解。

2. 教案:提供详细的课堂教学步骤和内容。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简介作者和课文背景。

2.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3. 教师讲解课文内容,解析重点词语和句式。

4. 学生跟读课文,模仿语音语调。

5. 课堂练习:填写课文中的空缺部分。

第二课时:1. 学生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重点词语和句式。

2. 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学生讨论:谈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4. 教师示范朗读和背诵,指导学生正确发音和断句。

5. 学生分组朗读和背诵,互相监督和鼓励。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课文《爱莲说》。

2. 完成课后练习:翻译课文中的重点句子。

3. 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对课文《爱莲说》的理解和感悟。

六、教学评价1. 学生的朗读和背诵情况,考察学生对课文《爱莲说》的熟悉程度和掌握情况。

2. 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思考等,考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4. 学生的综合表现,包括课堂纪律、学习态度、合作精神等,考察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品质。

七、教学反思1. 对教学内容的把握程度,是否讲清楚了课文《爱莲说》的主要内容和思想内涵。

《爱莲说》教学教案

《爱莲说》教学教案

《爱莲说》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爱莲说》。

2. 能够理解《爱莲说》的文意,把握文章的结构和内容。

3. 能够分析莲花的象征意义,理解作者借莲表达的思想感情。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爱莲说》。

2. 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文学素养。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 学会关注自然,珍惜美好生活。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爱莲说》是北宋文学家周敦颐创作的一篇散文。

文章以作者对莲花的喜爱为线索,借莲喻人,表达了自己高洁的品格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2.2.1 教学重点:1. 熟读并背诵《爱莲说》。

2.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结构。

3. 分析莲花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2.2 教学难点:1. 莲花的象征意义。

2. 作者借莲表达的思想感情。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古代诗词,谈论对莲花的相关描述。

2. 提问:你们对莲花有什么印象?莲花在古代文学中有什么特殊寓意?3.2 自主学习1. 让学生自主朗读《爱莲说》,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2. 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莲花的喜爱。

3.3 合作探讨1.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莲花的象征意义。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分享。

3.4 情感体验1.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2. 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珍惜美好生活。

3.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莲花的象征意义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四章:作业布置1. 熟读并背诵《爱莲说》。

2. 写一篇关于莲花的小作文,谈谈自己对莲花的理解和感悟。

第五章: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热爱。

教案初中语文爱莲说

教案初中语文爱莲说

教案初中语文爱莲说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背诵《爱莲说》全文。

2. 分析并欣赏作者运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表现莲花的高洁品质。

3. 通过对文章的学习,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高尚品质的追求。

教学重点:1. 理解并背诵《爱莲说》全文。

2. 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教学难点:1. 理解文章中的象征意义。

2. 培养学生对高尚品质的追求。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爱莲说》全文的课件或黑板。

2. 准备相关的背景资料,如莲花的图片、诗词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莲花的图片,让学生对莲花有直观的认识。

2. 提问:你们对莲花有什么了解?莲花在中国文化中有什么特殊的意义?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爱莲说》全文,让学生感受文章的韵律和节奏。

2. 教师逐句讲解文章内容,解释生僻词语的意思。

3. 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象征等。

三、深入分析(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象征意义,如莲花的象征意义。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作者通过对莲花的描写,表达了自己什么样的情感和思想。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讨论莲花的象征意义和作者的情感思想。

2. 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总结莲花的象征意义和作者的情感思想。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莲花的品质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培养自己高尚的品质。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背诵《爱莲说》全文。

2.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莲花象征意义和作者情感思想的短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莲花的图片,让学生对莲花有直观的认识。

通过朗读、讲解、分析、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理解《爱莲说》的内容和象征意义。

通过小组讨论和总结,让学生思考如何将莲花的品质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培养自己高尚的品质。

作业布置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初中语文爱莲说教案

初中语文爱莲说教案

初中语文爱莲说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爱莲的过程和心得,培养学生对自然之美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细心观察、感悟生活、善于表达的能力。

3.通过课文,培养学生珍爱自然、尊重生命、感恩生活的意识。

4.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学习爱莲的过程,理解爱莲的真正含义。

2.培养学生对自然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挖掘课文中的细节,理解诗人的表达意图。

2.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课本《教材》第四册,第十三课《爱莲说》。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思考和感悟)1.分享:请学生回忆一下莲花的特点和形象,让学生简单描述一下他们对莲花的了解。

2.提问:你们觉得莲花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和特点?3.引导学生思考:究竟什么是真正的爱莲?二、学习导读(导入新课内容,帮助学生抓住重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1.呈现题目:《爱莲说》,请学生预测一下课文可能讲述的内容。

2.观看图片:展示一幅描绘莲花的图片,帮助学生对莲花的形象有更加明确的了解。

3.学习识记:请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寻找与莲花相关的信息。

三、详细阅读(细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感受诗人的情感)1.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负责一段课文的解读,并用自己的话简单叙述这段内容。

2.合作交流:每组派代表进行课文段落的互相交流、比较,并将各组思考的重点呈现出来。

四、深入解析(对课文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挖掘课文的深层意义)1.导入问题:通过引导问题,帮助学生思考课文中莲花的象征意义。

a.课文中莲花象征了什么?b.诗人对莲花的情感是怎样的?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感?c.课文中诗人的语言表达手法有哪些?2.学生解读:学生分析每段课文的重点内容,并进行讨论和答辩。

五、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细心观察和生活感悟的能力)1.观察体验:请学生选择一个自然中的事物进行观察,如鸟巢、蜜蜂的蜜窝等,要求仔细观察,然后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

爱莲说(上课用)

爱莲说(上课用)

美好姿质: 美名远播, 仪态端庄, 令人敬重而 不敢轻辱

隐逸者 鲜有闻
正衬 物

君子
同予者何人
反衬 言
牡 丹
富贵者 宜乎众矣


托物言志:借 莲 的 形 象 寄 寓 自 己 不 慕 名 利、 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 情。
归纳总结
《爱莲说》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 全文用了一条线索——爱莲, 两个陪衬形象——菊和牡丹,写了三种类型的人。 莲正是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尚情操的象征。 而牡丹则表现了对攀附权贵,追名逐利 的世风的厌恶和鄙弃。
花 2.中通外直 之 不蔓不枝 君 3.香远溢清 子
4.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陶渊明为什么独爱菊花? 因为菊花不畏严寒,傲霜斗雪, 品格高洁。 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超凡脱俗, 菊花又是花中的隐士, 这符合陶渊明的处世态度。 写菊是为了正面衬托莲的形象。
采 菊 东 篱 下 , 悠 然 见 南 山 。
• • • • •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誓不休。(文天祥)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学习作者托物言志的写法,以“周敦 颐爱莲,因为莲的——我爱——因 为——”句式说一段话,抓住事物特征, 力求说出新意。 说莲
予谓菊,
认为,以为
花之

隐逸者也;
隐居的人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莲,花之君子者也。
品德高尚的人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 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 莲,是花中的君子。
噫!
叹词, 宾语前置的标志, 少 听说 相当于“唉” 不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作者想通过爱莲和爱君子表达自己怎样的 人生追求
1、作者把莲比作君子,那 么“菊”和“牡丹”分别 比作什么人呢?作者对它 们的感情态度又是怎样的 呢?作者为什么先写它们? 菊 隐逸者 惋惜
牡丹
富贵者
厌恶
为了起衬托作用
菊花不畏严寒,傲霜斗雪,品格高
洁, 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超凡脱俗。
莲花——“出淤泥而不染”……。
合作探究:
7、对世人缺少君子之德的慨叹, 对世人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 批判。
你知道哪些咏荷的诗句?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采莲曲
江南可采莲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西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小池》 清水出芙蓉,
天然去雕饰。
——李白
练习:根据提示理解
1、《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 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爱莲说》中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 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练习:根据提示理解
爱莲说
[宋]
周敦颐
《周元公集》 1、《爱莲说》选自 作者是周敦颐 ______, 茂叔 宋 朝,______ 哲学 家。“元公”是 字_______,_____ 谥号 。世称“濂溪先生 他的________ ________”宋代理 《周元公集》 学创始人,著有 _______。 某一事物 说明 2、说,是一种文体,通常借_________, 道理 。 _____
合作探究:
3、象征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 流合污,庄重、质朴、不哗 众取宠的品质。在当今社会, 学习这一品质尤为重要。
合作探究:
4、因为莲具有……的个性特
征。寄寓了作者对君子品德 的追求。
合作探究:
5、表明他洁身自好,不与世 俗同流合污的生活态度。
合作探究:
6、为了突出作者对当时追逐 名利世风的讽刺和批判,深 化文章的主旨。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只可以远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3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对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莲花的喜爱, 像我一样的人有什么人?
4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对牡丹的喜爱,应当是很多人了。
设问导读:
• 1、找出描写莲的语句 • 2、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描写的。 • 3、你认为作者笔下的莲具备君子的哪些品 质?
字词检测:
fá n yū zhuó liá n mà n xiè xiǎn
蕃 淤
独: 只
甚:很 益:更加

涟 蔓


谓: 认为 而不染: 表转折,却
鲜: 少 亵玩焉: 亲近而不
庄重 花之隐逸者也: 结构助词,的
翻译下列句子: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受到沾染,在清水 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
1、找出描写莲的语句 3 、你认为作者笔下的莲具备君子的哪 2、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描 些品质? 写的。
生长环境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高洁、庄重 体态香气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正直、美名远扬 风度气质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志洁行廉、清高
合作探究:
1、作者把莲比作君子,那么“菊”和“牡丹” 分别比作什么人呢?作者对它们的感情态 度又是怎样的呢?作者为什么先写它们?
3、《爱莲说》中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 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 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5、《爱莲说》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 的一句话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正面衬托莲的形象
牡丹本身雍容华贵,是一种富贵的象 征。
世人贪慕富贵,追逐名利。
反面衬托莲的形象。
2、作者想通过爱莲和爱君子表达自己
怎样的人生追求 作者借赞美莲的高尚品质表达自 己洁身自爱,不慕名利的人生追 求。抒发了对追慕富贵的恶浊世 风的鄙弃之情。
合作探究:
3、文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千古 流传的名句,请从象征意义入手谈谈你的认识。 4、文中作者喜爱“莲”的原因是什么? 5、作者以莲自喻,表明了他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6、文末为什么将前文“菊、牡丹、莲”的写作顺 序改为“菊、莲、牡丹”? 7、“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