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经井穴一览表和部分中药性味归经

合集下载

经络腧穴学江西中医药大学

经络腧穴学江西中医药大学

一、经络:经脉和络脉的总称,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通路

二、经络基本内容:经络系统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别、

十五络脉、十二经筋和十二皮部;

1、十二经脉——经络系统的主体,“正经”:按流注次序分别为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和足厥阴肝经

2、三阴三阳对应的表里关系:太阴-阳明,少阴-太阳,厥阴-少阳

3、分布规律:1、四肢部:内踝下8寸足三阴——厥阴、太阴、少阴;内踝上8寸——太阴、厥阴、少阴2、头和躯干部:手三阴分布到胸,足三阴到腹及胸;手足三阳均到头。

A、内行部分:《内经》确立了十二经脉与十二脏腑的对应关系。脏为阴,腑为阳,阴经属脏络腑,阳经属腑络脏,“阴经营其脏,阳经营其腑”。手三阴分属肺、心、心包,络大肠、小肠、三焦;足三络肺、心、心包;足三阳分属胃、膀胱、胆,络脾、肾、肝

B、表里关系:阴经为里,属脏;阳经为表,属腑(十二经脉:外络于肢节,内属于藏腹)

循行交接:手太阴肺食指端交手阳明大肠鼻旁交足阳明胃足大趾内端交足太阴脾心中交手少阴心手小指端交手太阳小肠目内眦交

足太阳膀胱足小趾端交足少阴肾胸中交手厥阴心包无名指端交手少阳三焦目外眦交足少阳胆足大趾外端交足厥阴肝→督→任→手太阴肺A、十二经别:从十二经脉另行分出,深入体腔,以加强表里相合关系的支脉,

又称“别行之正经”。循行分布规律概括为“离入出合”。离,指从十二经脉分出,一般在肘膝关节上下;入,指进入胸腹腔,与所属经脉相关的表里脏腑相连;出,指从头颈部而出;合,指上达头面部。阳经的经别与本经相合,阴经的经别分别合于相表里的阳经经脉。手足三阴三阳经别,按阴阳表里关系组成六对,称为“六合”

12经脉之井穴、荥穴、经穴、合穴、原穴、络穴、郄穴表.

12经脉之井穴、荥穴、经穴、合穴、原穴、络穴、郄穴表.

12经脉之井穴、荥穴、经穴、合穴、原穴、络穴、郄穴表天人合一

它们都是人体12条正经上的精兵强将,是一穴胜十穴的特效穴位。

【井穴】是主管我们身体上12条正经所有支脉的穴位

井穴, 五俞穴的一种,均位于手指或足趾的末端处.《灵枢.九针十二原篇》:「所出为井。」也就是指在经脉流注方面好像水流开始的泉源一样。全身十二经各有一个井穴,故又称“十二井穴”,其名称是:肺-- 少商大肠-- 商阳心包-- 中冲三焦-- 关冲心-- 少冲小肠-- 少泽脾-- 隐白胃-- 厉兑肝-- 大敦胆--(足)窍阴肾-- 涌泉膀胱-- 至阴指手指揣的少商、商阳、中冲、关冲、少仲、少泽等六穴(左、右共十二穴)说的,为治疗中风、突然昏倒的急救要穴。

井是水源头的意思。《黄帝内经·灵枢》说:“病在藏者,取之井。”《难经·六十八难》言:“井主心下满。”所以,如果您身上出现发热、胸中烦闷等症状,那就要在井穴上贴同气相求的药物,使其性气通过井穴进入经脉,最终调治好这些疾病。

【荥穴】是主管人体发热问题的穴位

经气流行的部位,象浅水流,荥迂未深,叫荥穴,五输穴之一。《灵枢·九针十二原》:“所溜为荥。”意为脉气至此渐大,犹如泉之已成小流,故名。荥穴多分布在指(趾)、掌(跖)关节附近,其临床应用,《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曰:“病变于色者,取之荥。”《难经·六十八难》又曰:“荥主身热。”说明荥穴主要应用于发热病证。

所以,将药物贴在荥穴之上,其性气就能在它的引导下汩汩流入脏腑中,到达由火引起的各种疾病所在之处。像口腔溃疡、淋巴结肿大的这样的问题,当然首先要找荥穴不可。

《黄帝内经十二经脉揭秘与应用》1-4

《黄帝内经十二经脉揭秘与应用》1-4

《黄帝内经十二经脉揭秘与应用》1-4

一、春秋时代的“十二经脉”运行之谜至今未解

祖国医学中的“十二经脉”理论,出自于《素问》《灵枢》。由于人体五脏六腑的“十二经脉”各有两道经脉,一道在于左侧,一道在于右侧,而《灵枢经》对“十二经脉”的论述仅只一个侧面而已。贫道认为:若研究人体“十二经脉”的运行机理,必须将《灵枢经》中有关“十二经脉”的一切论述,综合起来研究,才能悟出“十二经脉”的真谛。如果仅凭《灵抠经》中某一章节对“十二经脉”之片面的论述来分析,即形成种种不可理解的矛盾。例如经云:“手之三阴从胸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数千年以来中医界人士都遵循这一教条主义传承至今,如果手、足的“十二经脉”一直是按照以上的规律之道循行,即形成自我矛盾:

(一)井荥俞经合的出入矛盾

《灵枢·本输篇》曰:“手太阴肺经,出于少商为井木,溜于鱼际为荥,注于太渊为俞,行于经渠为经,入于尺泽为合。”经日:“手之三阴从脚走手”……如手太阴肺经全是从胸走到手,故从“少商穴”出,是合乎运行道理的,但入于“尺泽穴”、即形成“经气倒流”的矛盾现象。何以手太阴肺经在走过了之道中所“入”呢?此为手三阴经之“入合穴”的“自我矛盾”现象。

《本输篇》曰:“手阳明大肠经,出于商阳为井金,溜于二间为荥,注于三间为俞,过于合谷为原,行于阳溪为经,入手曲地为合。”

经云:“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若手阳明大肠经一直是从手走到头,故人走于“曲池合穴”是合乎运行道理的,但出于“商阳穴”就矛盾了,其“商阳穴”位于手指端,为何从手阳明经的“起点”而出?又为何所出之“商阳穴”,反处于所入的“曲池穴”之后呢?此为手三阳经之“出井穴”的“自我矛盾”现象。关于足三阳经与足三阴经之“出井、入合”的矛盾、亦按以上道理推论,其足三阳经的“入”呈矛盾现象;足三阴经的“出”呈矛盾现象。

井穴诊疗法的研究

井穴诊疗法的研究

井穴诊疗法的研究

作者:周丹郭义周国平周智梁岳颖金军高旸张赛涂悦程世翔丁晶陈泽林

郭永明潘兴芳王秀云马岩璠任秀君姚凯徐放明徐汤苹徐枝芳余楠楠高靓卢轩赵雪蒋丽元张洁张静莎屈超超陈宇岑姜小秋赵烨刘宝虎李博杨家玥

来源:《世界中医药》2020年第11期

摘要井穴是位于人体四肢末节的腧穴。观察或检测井穴的相关变化可协助诊断疾病。刺灸井穴可治疗多种疾病,尤其是井穴刺络放血,是我国传统医学中常用的急救措施之一;现代临床也将该疗法用于急救内科疾病、中毒和外伤导致的昏迷,并从多角度阐释了其相关作用机制。井穴的临床运用还进一步扩展至其他领域,如预防保健等。本文以天津中医药大学实验针灸学团队多年来在井穴诊疗方面的研究成果为主,综合国内外有关井穴的研究,系统介绍了井穴在诊断和治疗方面的成果,并提出“井穴刺络,通调脑络”“刺激井穴,健脑启智”“十二井穴是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的重要部位”等观点。

关键词井穴;诊断和治疗;昏迷;启智;预防

Abstract Jing-well points are located at the end of limbs.Observing or detecting changes of jing-well points may assist in the diagnosis of disease.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at Jing-well points can treat a variety of diseases,especially bloodletting at Jing-well points,which is one of the commonly used first aid measure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Modern clinics also use this therapy for emergency treatment of coma caused by internal medical diseases,poisoning and trauma,and explained its related mechanism of action from multiple angles.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Jing-well points is also extended to other fields,such as prevention and health care.This article introduces research achievements o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using Jing-well points,which come from Research Center of Experimental Acupuncture Science and other research institutions at home and abroad.The research achievements o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using Jing-well points were concluded,the theory of stimulating Jing-well points can regulate blood circulation of brain,improve intelligence,and regulate the function of vegetative nerves were proposed.

中医针灸经典《针灸大成·十二经井穴图》

中医针灸经典《针灸大成·十二经井穴图》

中医针灸经典《针灸大成·十二经井穴图》

十二经井穴图(杨氏)

手太阴井

人病膨胀,喘咳,缺盆痛,心烦,掌热,肩背疼,咽痛喉肿。斯乃以脉循上膈肺中,横过腋关,穿过尺泽入少商。故邪客于手太阴之络而生是病。

可刺手太阴肺经井穴,少商也,手大指侧。刺同身寸之一分,行六阴之数各一瘠,左取右,右取左,如食顷已。灸三壮。

手阳明井

人病气满,胸中紧痛,烦热,喘而不已息。斯乃以其脉自肩端入缺盆,络肺;其支别者从缺盆中直而上颈。故邪客于手阳明之络而有是病。

可刺手阳明大肠井穴,商阳也,在手大指次指爪甲角,刺入一分,行六阴之数,左取右,右取左,如食顷已。灸三壮。

足阳明井

人病腹心闷,恶人火,闻响心惕,鼻衄唇喎,疟狂,足痛,气蛊,疮疥,齿寒。乃脉起于鼻交額中,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夹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故邪客于足阳明之络而有是病。

可刺足阳明胃经井厉兑,足次指爪甲上与肉交者韭许。刺一分,行六阴数,左取右,食顷已。

足太阴井

人病尸厥暴死,脉犹如常人而动,然阴盛于上,则邪气重上,而邪气逆,阳气乱,五络闭塞,结而不通,故状若尸厥,身脉动,不知

人事。邪客手足少阴、太阴、足阳明络,此五络,命所关。

可初刺足太阴脾隐白,二刺足少阴肾涌泉,三刺足阳明胃厉兑,四刺手太阴肺少商,五刺手少阴心少冲,五井穴各二分,左右皆六阴数。不愈,刺神门;不愈,以竹管吹两耳,以指掩管口,勿泄气,必须极吹蹙,才脉络通,每极三度,甚者灸维会三壮。针前后各二分,泻二度,后再灸。

手少阴井

人病心痛烦渴,臂厥,胁肋疼,心中热闷,呆痴忘事,癫狂。斯乃以其脉起于心,支从心系夹喉咙,出向后完骨之下,直从肺,行腋下臑内,循廉肘内通臂,循廉抵腕,直过神门脉,入少冲。

十二经脉的名称

十二经脉的名称

十二经脉的名称,根据阴阳消长(阴阳)、上下肢分布(手足),与其与脏腑

属络的关系(脏腑)而命名的。因此,十二经脉的名称由阴阳、手足、脏腑三

个部分组成。

五、十二经脉的循行分布、属络关系、交接规律与流注次序四大规律

十二经脉的体表分布规律

1、总规律,左右对称地分布于头面、躯干和四肢。其中阴经分布于四肢内侧与胸腹,阳经分布于四肢

外侧与头面、躯干。

2、分布于四肢的规律,将上、下肢的内、外侧均分成前、中、后三个区线。其中手足阳经为阳明在

、少阳在中、太阳在后,手足阴经为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特殊性,就足三阴经在足内踝上

前8寸以下,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手阳经手阴经足阳经阴经(分布图)。

3、躯干的分布规律

(1)胸腹部:共4条经,七条脉

前正中线-任脉

肾经-在胸部,旁开前正中线2寸,腹部旁开前正中线0.5寸

胃经-在胸部,旁开前正中线4寸,腹部旁开前正中线2寸

脾经-在胸部,旁开前正中线6寸,腹部旁开前正中线4寸

(2)腰背部:共2条经,5条脉

督脉-位于后正中线

膀胱经第一侧线-旁开后正中线1.5寸,为全身背俞穴所在

膀胱经第二侧线-旁开后正中线3寸,沿肩胛骨内侧线下行

(3)胁肋部:共2条经,2条脉

肝胆经循胁肋

4、颈部的分布规律

从前正中线到后正中线依次为:任脉,足手(阳明胃、大肠)、足手(少阳胆、三焦)、手足(太阳小肠

、膀胱),督脉。

5、面部的分布规律

前部、前额:手足阳明经

侧部、侧头:手足少阳经

后部、后头:手足太阳经

顶部、巅顶:督脉、厥阴肝经

十二经脉的属络关系

即在体内与脏腑相属络,其中阴经属脏主里络腑,阳经属腑主表络脏,一脏配一腑,一阴配一阳,构

人体的十二经“井穴”详解

人体的十二经“井穴”详解

人体的十二经“井穴”详解

【井穴】它们都是人体12条正经上的精兵强将,是一穴胜十穴的特效穴位。是主管我们身体上12条正经所有支脉的穴位

井穴, 五俞穴的一种,均位于手指或足趾的末端处.《灵枢.九针十二原篇》:「所出为井。」也就是指在经脉流注方面好像水流开始的泉源一样。

全身十二经各有一个井穴,故又称“十二井穴”,其名称是:肺-- 少商大肠 -- 商阳心包 -- 中冲三焦 -- 关冲心 -- 少冲小肠 -- 少泽脾-- 隐白胃 -- 厉兑肝 -- 大敦胆 --(足)窍阴肾 -- 涌泉膀胱 -- 至阴。手指揣的少商、商阳、中冲、关冲、少仲、少泽等六穴(左、右共十二穴)说的,为治疗中风、突然昏倒的急救要穴。

井是水源头的意思。《黄帝内经·灵枢》说:“病在藏者,取之井。”《难经·六十八难》言:'井主心下满” 所以,如果您身上出现发热,胸中烦闷等症状,那就要在井穴上贴同气相求的药物,使其性气通过井穴进入经脉,最终调治好这些疾病。

人体的十二井穴定义及作用:

众所周知,人体主要有十二条经络,这些经络各有一个井穴,合起来就是“十二井穴”。井穴是针灸治疗中常用的穴位,对调节人体健康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1.井穴的定义:

古人将经脉比作河流,血液便如河水一样流淌其中。体表的经脉是地面部分的河流,体内的经脉就像是地下的暗流。井穴便是沟通这两条河流的“井口”。《灵枢》中说:“以上下所出为井。”井穴多分布在人体手指、脚趾的末端,是体表经脉内的气血流注到体内经脉中的必经之路。由此,井穴成了十二经脉的“根穴”,主管着十二经脉中的支脉。十二经脉与其井穴是一一对应的。

12经脉井穴、荥穴、经穴、合穴、原穴、络穴、郄穴表

12经脉井穴、荥穴、经穴、合穴、原穴、络穴、郄穴表

欢迎阅读12经脉井穴、荥穴、经穴、合穴、原穴、络穴、郄穴表

4、合穴主治六腑疾病;肘七盖

5、原穴是正经元气出入的总开关;在一般在腕、踝关节附近部位。

6、络穴是个十字路口;

7、急病找郄穴。

什么叫井荥俞经合?怎么来分的?

欢迎阅读

那么这个问题,气所出者为井,所流者为荥,所注者为俞,所行者为经,所入则为合。这个是什么意思,这个也是很多,既然提了,现在来讲下,这个人身哪,这个经脉当中有营气、卫气循行,还有一种叫本经之气,这个经脉里本身就有经脉之气,就相当于驻守地方的人,不动,营气在动,卫气也在动,但是本经之气是不走,这是两个层次,井荥俞经合就是说本经。什么意思呢,我在练功的时候,练到一定的状态就能感觉到,手部的经脉,腿部的经脉它是呈一个状态反复的,人吸气的时候,

十二经络之手太阳小肠经多血少气

十二经络之手太阳小肠经多血少气

‎1少泽‎井穴,属金‎。

‎ [别名‎]小吉,少‎吉。

‎ [穴‎义]小肠经‎体内经脉的‎高热水气由‎此外输体表‎。

‎ [名解‎]

‎ 1)少‎泽。少,阴‎也,浊也。‎泽,沼泽也‎。少泽名意‎指穴内的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湿热水‎气。本穴因‎有地部孔隙‎连通小肠经‎体内经脉,‎穴内物质为‎小肠经体内‎经脉外输的‎经水,经水‎出体表后气‎化为天部的‎水湿之气,‎如热带沼泽‎气化之气一‎般,故名少‎泽。

‎ 2)‎小吉、少吉‎。孝少,阴‎也、浊也。‎吉,吉祥也‎。小吉、少‎吉名意指本‎穴中的气化‎之气为无火‎的炎上特性‎的水湿之气‎。本穴物质‎虽为小肠经‎体内经脉的‎外输湿热水‎气,但因其‎从体内出体‎表后水液气‎化散去了较‎多热量,成‎为天部的水‎湿之气后其‎温度并不算‎高,无火的‎炎上特性,‎因而对于天‎部中的金性‎之气来说是‎吉祥之事,‎故名小吉、‎少吉。

‎ 3‎)小肠经井‎穴。井,地‎部孔隙也。‎本穴属井,‎是因本穴有‎地部孔隙直‎通地之地部‎,故为小肠‎经井穴。

‎‎4)本穴属‎金。属金,‎指本穴的气‎血物质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小肠经体‎内经脉外输‎体表的水湿‎之气,其运‎行变化为散‎热冷疑缩合‎,表现出肺‎金的秋凉特‎性,故其属‎金。

‎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温‎热的水湿之‎气。

‎ [运‎行规律]水‎湿之气不断‎地散热液化‎,所散之热‎上传天部,‎液化之液归‎于地部。‎‎[功能作用‎]生发金气‎。

‎ [治法‎]寒则点刺‎出血或通之‎,热则泻之‎。

‎ 2前谷‎荥穴,‎属水

人体十二经脉井穴电阻比值与疾病相关性研究_杨玥

人体十二经脉井穴电阻比值与疾病相关性研究_杨玥


大肠



小肠
膀胱

心包
三焦


概率 信息熵
01 084 11 076
01 083 11 081
01 081 11 092
01087 11060
01082 11086
01081 11092
01 092 11 085
01 084 11 076
01 082 11 086
01 083 11 081
01084 11076
表 4 3 例更年期患者十二经脉井穴电阻比值统计表
经别
均值
标 准差
测 量值 范 围
上限
下限

大肠 胃 脾 心
小肠 膀胱
肾 心包 三焦
胆 肝
11 086
11 083 11 076 01 721 11 101 11 190 01 945 01 751 01 942 01 899 11 018 01 900
# 5#
3 讨论 近半个世纪以来的研究表明, 经络气血的本质与
交感神经及其支配的血管功能有密切关系, 其活动规 律可用经脉循行部位的生物电 ) ) ) 经脉穴位上的皮肤 电( 电位或电阻) 来显示。祖国医学也认为: 人体是一 个内外联系、自我调节的有机整体。人体的健康主要 取决于身体内部各脏腑本身及之间的相互平衡。正如 5素问#调经论6所曰: / 阴阳均平, 以充其行, 九候若一, 命曰平人。0而经络是运行气血, 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 身各部的通道, 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健康人经脉 中的气血充盈, 两侧经脉的气血调和, 处于相对平衡状 态, 即经络平衡。而当某个脏腑器官发生病变时, 与其 对应的经脉气血就会出现虚亏或淤滞, 两侧同名经的 气血平衡状态即被破坏, 出现气血失调, 即经络失衡。 因此, 笔者设计了这项实验, 目的就是要测量出健康人 两侧同名经井穴电阻比值的测量值范围, 并将其作为 标准, 研究经络诊断在临床上是否存在一定的意义。

人有十二井穴,不仅能清热解毒安神,还能调五脏,关键能急救小肠经心包经经脉少泽

人有十二井穴,不仅能清热解毒安神,还能调五脏,关键能急救小肠经心包经经脉少泽

人有十二井穴,不仅能清热解毒安神,还能调五脏,关键能急

救小肠经心包经经脉少泽

古人云,问好药,必学中医;学中医,必学经络;学经络,必学穴位;学穴位,必了解五腧穴。

五腧穴是人身上最重要的一部分穴位,今天要和大家分享学习的是五腧穴中的井穴。(其他穴位后续也会分享,记得关注我们~)井穴是咱们经络的源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之前我们也说过,井穴有着急救的特殊作用!就冲这一点,大家也要好好往下看呀,关键时候能救命!

十二井穴——经气的源头!

古人将经脉比作河流,气血便如河水一样流淌其中。

体表的经脉是地面部分的河流,体内的经脉就像是地下的暗流。井穴便是沟通这两条河流(经络)的“井口”(源头),所以称它们为井穴。(经气的源头!你说重不重要?)

《黄帝内经.灵枢》记载:“以上下所出为井。”

井穴多分布在人体手指、脚趾的末端,是体表经脉内的气血流注到体内经脉中的必经之路。

由此,井穴成了十二经脉的“根穴”(源头),主管着十二经脉

中的支脉!

十二井穴包括:

手十二井:肺经少商,心包经中冲,心经

少冲,大肠经商阳,三焦经关冲,小肠经少泽。

以上六井穴在手指末端,两侧共十二穴,又称

手十二井。

足十二井:脾经隐白、肝经大敦,肾经涌

泉,胃经厉兑,胆经窍阴,膀胱经至阴。以上

六井穴在足趾末端,两侧共十二穴,又称足十

二井。

十二井穴主调五脏

能清热解毒、开窍安神

1、主调五脏疾病!

《黄帝内经.灵枢》将井穴喻为水之源头,是精气所出的部位对于调节脏腑、气血、经脉之气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灵枢.九针十二原篇》中又提到:“病在脏者,取之井”。透过井穴,可以治疗相应脏腑的疾病。

十二经脉的名称

十二经脉的名称

十二经脉的名称,根据阴阳消长(阴阳)、上下肢分布(手足),与其与脏腑

属络的关系(脏腑)而命名的。因此,十二经脉的名称由阴阳、手足、脏腑三

个部分组成。

五、十二经脉的循行分布、属络关系、交接规律与流注次序四大规律

十二经脉的体表分布规律

1、总规律,左右对称地分布于头面、躯干和四肢。其中阴经分布于四肢内侧与胸腹,阳经分布于四肢

外侧与头面、躯干。

2、分布于四肢的规律,将上、下肢的内、外侧均分成前、中、后三个区线。其中手足阳经为阳明在

、少阳在中、太阳在后,手足阴经为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特殊性,就足三阴经在足内踝上

前8寸以下,为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手阳经手阴经足阳经阴经(分布图)。

3、躯干的分布规律

(1)胸腹部:共4条经,七条脉

前正中线-任脉

肾经-在胸部,旁开前正中线2寸,腹部旁开前正中线0.5寸

胃经-在胸部,旁开前正中线4寸,腹部旁开前正中线2寸

脾经-在胸部,旁开前正中线6寸,腹部旁开前正中线4寸

(2)腰背部:共2条经,5条脉

督脉-位于后正中线

膀胱经第一侧线-旁开后正中线1.5寸,为全身背俞穴所在

膀胱经第二侧线-旁开后正中线3寸,沿肩胛骨内侧线下行

(3)胁肋部:共2条经,2条脉

肝胆经循胁肋

4、颈部的分布规律

从前正中线到后正中线依次为:任脉,足手(阳明胃、大肠)、足手(少阳胆、三焦)、手足(太阳小肠

、膀胱),督脉。

5、面部的分布规律

前部、前额:手足阳明经

侧部、侧头:手足少阳经

后部、后头:手足太阳经

顶部、巅顶:督脉、厥阴肝经

十二经脉的属络关系

即在体内与脏腑相属络,其中阴经属脏主里络腑,阳经属腑主表络脏,一脏配一腑,一阴配一阳,构

经络腧穴学整理版

经络腧穴学整理版

经络腧穴学

1.掌握经络的定义、经络系统的组成。

2.掌握十二经脉的概念、名称、命名、体表分布规律、走向与交接规律、循环流注顺

表里关系及与脏腑器官的络属关系。

3.掌握经络学说的概念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4.熟悉奇经八脉的概念、循行分布概况及其特点和功能。

5.熟悉十五络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的分布概况、特点和功能

6.熟悉经络的标本、根结与四海的意义。

7,熟悉经络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

8,了解经络学说的形成和发展概况。

9,厂解经络气街的意义。

经络系统由经脉和络脉组成,其中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以及附属于十二经脉

的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络脉包括十五络脉和难以计数的浮络、孙络等。现将经

络系统的组成内容列表(表1—1)并分别论述如下。

1.掌握十四经脉循行分布及其与脏腑器官的属络关系。

2.掌握十四经脉138个常用经穴的归经、定位、主治和*作;掌握12个奇穴的定位、

主治和*作。

3.熟悉十四经脉的病候及主治概要。

4.了解奇经八脉的循行、病候及意义。

构成人体经络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均有一定的循行、分布和功能意义及病候。其中经

脉的循行路线及其脏腑官窍的属络规律与该经腧穴主治作用有密切的内在联系。所以,掌握

各经脉的循行、分布和脏腑络属,对于更好地熟悉和掌握腧穴主治范围与肘膝关节以下腧穴

的远治作用有重要意义。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各有其所属腧穴,合称“十四经穴”;冲、

带、矫、维六脉的腧穴均交会、附寄于十二经。腧穴是针灸治病的特定部位,必须熟练掌握

腧穴的定位、归经、主治和*作,才能为针灸临床打下坚实的基础。

即穴即药:穴药大全集!(附对照中药表)

即穴即药:穴药大全集!(附对照中药表)

即穴即药:穴药大全集!(附对照中药表)

穴位就是药—人体经络是个大药库。

我整理了一部分,总的思路是经常按摩穴位。尽量用人体大药库自己的药,减少对药的依赖。其实吃药就是通过药的各种性能,通过胃的消化,肝肾的解毒,肠的吸收,提供脏腑特别缺少的各种营养物质元素,使人体阴阳平衡。

序穴位名称类似中药功效

1 足三里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

胎。

2 气海党参补中,益气,生津。

3 太溪熟地养血、滋阴。

4 照海生地清热生津,凉血,止血。

5 复溜六味地黄丸滋阴补肾,并能阴阳双补。

6 太溪复溜十全大补汤温补气血。

7 太冲阳陵泉逍遥丸舒肝健脾,养血调经。

8 神门大都牛黄清心丸清心化痰,镇惊祛风。

9 少府牛黄清心丸清心化痰,镇惊祛风。

10 尺泽复溜麦味地黄丸滋补肺肾。

11 风门孔最通宣理肺散丸解表散寒,宣肺止嗽。

12 内庭穴牛黄解毒丸苦寒辛凉,清热解毒。

13 中府补中益气丸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补中益气丸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14 太白商丘太

15 太渊商丘参苓白术丸补脾胃,益肺气。

16 然谷大补阴丸滋阴降火。

17 大陵吗叮啉帮助运化, 增加胃动力。

18 曲泉杞菊地黄丸滋肾养肝。

19 曲泉二妙丸祛除湿热。

20 商阳开塞露帮助排便。

21 商丘消炎大药

22 申脉纯阳大药

23 大都补钙药

24 百会治百病大药

降压药

25 太冲太溪曲

26 人中急救调气丸调血气。

27 然谷降糖药

28 人迎速效降压药

29 耳垂急救药调血气(同人中穴)

30 迎香孔最特效止鼻血药

31 三阴交补阴药

32 少商金嗓子喉片

33 极泉速效救心丸

34 合谷太冲柴胡清虚热,疏肝理气,缓解压力。

十二经的走向动画图及穴位功能(手阳明大肠经卯时5-7点)

十二经的走向动画图及穴位功能(手阳明大肠经卯时5-7点)

⼗⼆经的⾛向动画图及⽳位功能(⼿阳明⼤肠经卯时5-7点)

⼗⼆经的⾛向动画图

图及⽳位功能(⼿阳明⼤肠经卯时5点-7点)⼗⼆经的⾛向动画

2016-5-16 11:55:30

了解⼈体经络-⽇之中循⾏运转规律,把握⽣命中的每⼀刻,从呼吸做起,以经络为据,洞悉太极之理,尊阴阳之纲纪,诸⼗⼆经脉者,皆系于⽣⽓之原,⽓者⽣之本也,时者⽣之⽤也!

献上⼗⼆时⾠和⼈体经络时表,希望⼤家都能打开健康之门:

⼆、⼿阳明⼤肠经

卯时(5点到7点)—⼤肠经旺。卯时⼤肠蠕,排毒渣滓出;“肺与⼤肠相表⾥。”肺将充⾜的新鲜⾎液布满全⾝,紧接着促进⼤肠进⼊兴奋状态,完成吸收⾷物中的⽔分和营养、排出渣滓的过程。清晨起床后最好排⼤便。

养⽣之道:赶紧起床,起床后喝杯温开⽔,然后奔进厕所把⼀天积攒下来的废物,都排出体外吧!不过上厕所不要太赶,很多⽼年⼈中风是因为这样引起的。我们不如休息10-20分钟清醒清醒头脑再去。

建议饮⾷多选择:茄⼦、菠菜、⾹蕉、蘑菇、⽊⽿、⽟⽶、扁⾖、豌⾖等。

虚症:腹痛,腹鸣腹泻、⼤肠功能减弱、肩膀僵硬、⽪肤⽆光泽、肩酸、喉⼲、喘息、宿便等。

实症:腹胀、易便秘、易患痔疮、肩背部不适或疼痛、⽛疼、⽪肤异常、上脘异常等。

⼿阳明⼤肠循⾏路线:

⼿阳明⼤肠经起于⾷指挠侧尖端(商阳⽳),沿⾷指挠侧上⾏,经过合⾕(第⼀、⼆掌⾻之间)进⼊两筋(拇长伸肌腱和拇短伸肌腱)之间,沿上肢外侧前缘,上⾏⾄肩前,经肩盂⽳(肩端都),过肩后,⾄项后督脉的⼤椎⽳(第七颈椎棘突下),前⾏内⼈⾜阳明经的缺盆⽳(锁⾻上窝),络于肺,下⾏通过横膈,属于⼤肠。

十二井穴——精选推荐

十二井穴——精选推荐

十二井穴

中医术语

本词条是多义词,查看全部含义

权威

本词条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提供内容

中医基础理论名词。十二经井穴的总称。井穴为五输穴中“井、荣、输、经、合”之一,意指各经脉之气由井穴而起,如泉水初涌。

中文名

十二井穴

类别

中医药术语

概念

十二经井穴的总称,五输穴中“井、荣、输、经、合”之一,意指各经脉之气由井穴而起,如泉水初涌。

解读

十二井穴包括:肺经少商,心包经中冲,心经少冲,大肠经商阳,三焦经关冲,小肠经少泽。以上六井穴在手指末端,两侧共十二穴,又称手十二井。脾经隐白、肝经大敦,肾经涌泉,胃经厉兑,胆经足窍阴,膀胱经至阴。以上六井穴在足趾末端,两侧共十二穴,又称足十二井。十二井穴主治发热、昏迷、休克、心胸烦闷等症,因此临床多用于急救。近年来经络研究中亦多用于“经络测定。”

中医应用

十二井穴位置及主治

1、手太阴肺经之井穴—少商

定位:在于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主治:①咽喉肿痛,发热,咳嗽,失音,鼻衄。②昏迷,癫狂。

2、手厥阴心包经之井穴——中冲

定位:在手中指末节尖端中央。

主治:①中风昏迷,中暑,小儿惊风,热病。②心烦,心痛。③舌强肿痛。

3、手少阴心经之井穴—少冲

定位:在手小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主治:①心悸,心痛。②癫狂,热病,昏迷。③胸胁痛。

4、手阳明大肠经之井穴—商阳

定位:在手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主治:①咽喉肿痛,齿痛,耳聋。②热病,昏迷。③手指麻木。

5、手少阳三焦经之井穴—关冲

定位:在手环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1寸。

主治:①热病,昏厥,中暑。②头痛,目赤,耳聋,咽喉肿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分中药性味归经

1.发散风寒药

发散风热药

3.清热泻火药

4.清热燥湿药

5.清热凉血药

6.清热解毒药

消食藥

20.化痰藥

21.止咳平喘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