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镇化的瓶颈与路径

合集下载

中国城市化水平的影响因素与瓶颈分析

中国城市化水平的影响因素与瓶颈分析

中国城市化水平的影响因素与瓶颈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化水平的影响正在愈发凸显。

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城市人口比重不断增加,城市化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城市发展的方向和节奏。

但由于历史、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差异,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出现了许多瓶颈。

本文将从城市化的影响因素与瓶颈两个角度探究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希望能够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一、城市化的影响因素1.经济因素中国的城市化起点比较晚,直到改革开放后才逐渐起步。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水平也逐步提高。

因为经济的繁荣与城市化进程相互促进,一方面,较高的生产力和生活水平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才及投资,使城市更加繁荣;另一方面,城市化可以促进产业的转移和升级。

城市化的道路并不平坦,失衡发展是常见的现象。

如北京等城市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和科技新城的发展,引进了大批的高端人才和高新技术企业,而一些中西部的城市在此方面的投入相对较少。

所以,经济因素是影响城市化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

2.人口因素人口是城市化的基础,城市的人口密度和人口规模影响着城市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发展。

由于中国的城市化起点较晚,土地人口比例未达到欧美发达国家的水平,这意味着中国在城市化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大量的潜力。

人口对城市化的影响是双向的,一方面是人口从农村向城市的转移;另一方面则是城市人口的质量和数量对城市化进程所带来的冲击。

城市化对人口的安置、就业、文化等都有很大影响,因此在城市化过程中,要注意扶持中小城市,减缓大城市的发展速度,以便于调节城市发展和人口流动的关系。

3.环境因素城市发展与环境密不可分,城市化的质量和速度与环境的质量有很大相关性,环境因素影响了城市化的质量和方向。

由于中国的经济增长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而实现的,所以很多城市都出现了人口爆炸、垃圾污染、空气污染等问题。

这些问题影响了人们的健康和安全,也影响了城市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因此,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应该加强人们的环保知识,加强与国际化接轨,提高环境保护的标准和质量。

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与推进措施

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与推进措施

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与推进措施一、问题的背景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已成为当代中国最重要的发展趋势之一。

然而,城镇化进程中也逐渐暴露出一系列问题。

这些问题涉及居民就业、社会保障、环境污染等方面,如果不加以解决和改善,将对城镇化进程造成较大阻碍。

二、就业问题与解决措施1. 就业压力:随着农村劳动力逐渐流向城市,就业岗位供给不足导致了大量农民工流失问题。

2. 职业培训:推行职业教育培训制度,提高劳动力素质和技能水平,增加就业机会。

3. 创新创业:引导和支持大学生毕业生及其他群体创办自己的企业,促进创新创业。

三、社会保障问题与解决措施1. 城乡差别:农村居民在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方面相对较弱。

2. 统筹城乡:通过实施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平等化社会保障待遇。

3. 建立社会保险体系:完善健全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制度。

四、环境污染问题与解决措施1. 城市拥堵:交通拥堵对居民生活质量带来较大影响。

2. 推广公共交通: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汽车使用量。

3. 绿色发展:倡导可持续发展理念,加强环境治理和资源利用效率。

五、土地资源问题与解决措施1. 土地过度开发:长期以来存在对耕地的过度使用和占用问题。

2. 严格保护耕地:强化土地管理,限制非农业建设用地占用农田。

3. 提高土地收益利用效益:科学规划土地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六、投资不均衡问题与解决措施1. 投资主体局限性:城镇化建设投资过于依赖政府和大型企业。

2. 拓宽融资渠道: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投资,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

3. 引导民间投资:提供优惠政策和法律保障,鼓励民众参与城镇化建设。

七、教育问题与解决措施1. 教育资源不均衡:大城市的教育资源相对较好,而基层地区的教育发展较为滞后。

2. 推行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机制:通过互联网技术,推动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3. 加强农村学校建设:增加投入,改善农村学校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

中国城镇化的瓶颈与路径

中国城镇化的瓶颈与路径

中国城镇化的瓶颈与路径中国城乡一体化建设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宋健坤中国城镇化建设所受关注超乎寻常,目前已经至最高决策层面。

近期,先是(5月23日)传闻李克强总理否决40万亿城镇化草案;之后(6月27日)被动向全国人大汇报四条建议;再后(7月17日)全国政协破例召开专题会议邀请各民主党派座谈;更令人关注的是,7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罕见地明确提出,城镇化的设计要重在“提高中小城市对人口的吸引能力”。

那么中国城镇化发展为何从起步开始就屡遇波折?像战略定位这样的“大设计”又为何夭折于“智库”?必须承认,目前中国城镇化发展的确存在亟待解决的带有全局性的若干原则性问题,这已经成为制约中国城镇化建设发展的瓶颈。

城镇化不能等同于全民城市化中国之所以选用“城镇化”而未按国际惯例使用“城市化”一词,其出发点与落脚点均在于解决占中国人口超过半数的广大农民的归宿问题。

这就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在“镇”字上下功夫,在“镇”字上寻求突破,在“镇”字上最终求得落点。

那种通过在“图上作业”,在全国地图上“圈上几个圈”,再下达指令搞上几个所谓“城市群”,试图以此来“一劳永逸”的解决中国城镇化发展的路径问题,其设计的逻辑起点就存在错误的。

目前,全球各发达国家的城市发展,都在“回归自然”,都在强调走“生态保障型”的设计理念与实现路径,普遍持“反大都市化”理念。

事实上,欧美城市化发展,即便是在二战后经济与人口高速发展阶段,也始终未脱离人性化的轨迹,其城市化发展脉络清晰:村、镇、中小城市、大城市鳞次栉比,相互蝉接,不存在“突兀”的所谓城市群。

尤其是德国的城市化发展充分印证,从设计理念到空间结构布局,真正在实践我们今天正在所提倡的“城镇化”特征。

之所以不能提倡“城市化”,主要原因是其导向易使人们的行为走向大都市化。

而“城镇化”的“镇”,并非是狭义的村镇,而是指广义的非大都市而言,可以将其理解为习近平所言的小城市。

不可否认,迈向大都市化是广大百姓之所欲,但这却不为中国国情能承载,更不应成为科学决策的依据。

中国城市化的瓶颈与问题

中国城市化的瓶颈与问题

中国城市化的瓶颈与问题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也在加速推进。

然而,随之而来的城市化瓶颈与问题也愈发凸显。

本文将从城市人口增长、城市规划建设、城市环境问题等方面探讨中国城市化的瓶颈与问题。

城市人口增长中国的城市化率迅猛增长,到2020年,中国城市化率已经达到了60%。

但是城市人口规模的增长也给城市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城市人口的增长,城市居民的住房、交通、医疗等问题也逐渐浮现。

近年来,城市人口的流动性也越来越高,加剧了城市化带来的问题。

城市规划建设城市规划建设是一个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但是在中国,城市规划建设的质量和水平还有待提升。

城市规划往往存在短期性和专断性,缺乏可持续性,满足了发展的需要,但却也可能破坏了环境和公共利益。

同时,城市规划建设也存在地价飚涨、产权纠纷、环境破坏等问题。

城市环境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环境问题也愈发凸显。

城市空气污染、垃圾处理、水资源匮乏等问题不断出现。

其中,空气污染问题一直以来是城市环境问题的重点,影响了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

解决城市化瓶颈与问题为了解决上述城市化瓶颈与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城市人口管理城市人口管理是解决城市化瓶颈和问题的重要手段。

政府可以采取限制城市人口的流动性、推动城市人口的疏散、鼓励城市居民转移等手段来控制城市人口规模增长。

优化城市规划建设政府和城市规划部门应该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强制执行环境评估和社会评估,同时加强监管,防止城市规划建设中的违规行为和滥用财政资金的问题。

加强城市环境治理城市环境治理是解决城市化瓶颈问题的重要措施。

政府可以采取合理的城市规划、优化交通管理、加强垃圾处理等措施来解决城市环境问题。

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化发展需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政府应该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建设可持续的城市基础设施、增加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结论综上所述,城市化瓶颈和问题是一个城市化过程中必然要面对的难题。

中国城镇化发展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中国城镇化发展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中国城镇化发展的问题与解决方案随着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城市的面貌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然而城市化带来的许多负面影响,如城市贫困、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也开始变得越来越明显。

本文将从城镇化的角度出发,探讨中国城镇化发展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一、问题1. 城市空心化近年来,城市空心化现象越来越严重。

城市中心地区房价过高,大量的外来人口选择在城市外围居住,形成了“城市圈”和“卫星城市”,导致了城市中心地区人口数量的减少和商业的萎缩。

同时,城市化进程对乡村地区资源的吞噬,也加剧了农村地区的贫困。

2. 城市户籍难题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大问题,就是城市户籍难题。

由于户籍系统限制,外来人口和农民工只能以临时居留许可身份在城市定居,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缺乏基本权益。

这种状态长期存在,不仅影响到国家资源的使用,也加剧了城市中人口结构失衡的问题。

3. 城市环境污染过度工业化和城市化,导致了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城市的地下水、空气、土壤等各种环境资源被污染,城市居民面临着健康风险。

而普通居民对于环境保护的认识和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够强烈,导致了难以遏制的城市环境问题。

二、解决方案1. 改善城市基础设施解决城市空心化问题,需要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多措并举,包括开展实行分类异地居住政策、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在原有城区内部修建居民区等措施,以实现城市资源的平衡配置。

2. 改革户籍制度户口制度在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中是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

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改革户口制度,推行不限制户籍的政策,并对外来人口和农村居民提供公共服务配套。

使得城市人口自由流动,遏制城市化发展中的种种问题。

3. 加强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城市化进程不可忽视的重大问题。

改善城市环境,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力度、加大环保投入、进行科学规划和严格限制资源消耗。

通过这些措施,引导公众拥护环保理念,从而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总之,大规模城市化带来了许多深刻的变化。

中国的城镇化进程问题与对策

中国的城镇化进程问题与对策

中国的城镇化进程问题与对策中国是一个拥有庞大人口的国家,城镇化一直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但这一进程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城市规模膨胀问题中国的城市规模呈现出快速膨胀的趋势,这导致了许多城市面临着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一系列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采取以下对策:首先,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合理控制城市规模,并将重点放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建设更为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

其次,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优化城市交通网络,提升城市运行效率,减少交通拥堵。

此外,鼓励绿色出行方式,推广公共交通系统,减少个人汽车使用。

最后,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推动城市绿化和生态建设,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环境质量,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二、农村人口流入城市问题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给城市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带来了巨大压力。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采取以下对策:首先,加强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生活水平,吸引农村居民留在家乡发展。

其次,改革户籍制度,推动农民工市民化,保障他们享有平等的社会权益,促进他们融入城市社会。

最后,加大对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确保城市居民和农民工都能享受到公共服务的平等待遇。

三、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在城镇化进程中,城市和农村之间的发展不平衡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应采取以下对策:首先,加强农村经济发展,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村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此外,加强乡村旅游和农业观光等特色产业的发展,提升农村发展的动力和吸引力。

其次,加大对农村教育和医疗等公共服务的投入,提高农村居民的福利水平,缩小城乡差距。

最后,加强城乡协调发展的政策引导,提升农村地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构建城乡融合发展的政策体系。

总结起来,中国的城镇化进程面临着城市规模膨胀、农村人口流入城市、城乡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摘要】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包括城市规划混乱、农民工市民化困难以及城市资源不均衡分配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提出一些建议,比如加强城市规划管理、改善农民工市民化条件以及促进城市资源均衡发展。

只有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才能更好地推动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实现城市化发展的可持续性。

希望未来能够通过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解决这些问题,为我国城镇化进程带来更多的机遇与挑战。

【关键词】城镇化进程,问题,建议,城市规划,农民工市民化,资源分配,管理,发展。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城镇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转移的过程,是一个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城镇化进程已经持续多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挑战。

在城镇化进程中,我国面临着城市规划混乱、农民工市民化困难、城市资源不均衡分配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城市化进程的顺利推进。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促进城镇化进程更加平稳有序地进行,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城市规划混乱导致城市建设效率低下、环境恶化,农民工难以融入城市社会,城市资源的利用和分配也存在不均衡的现象。

为此,我们需要加强城市规划管理,改善农民工市民化条件,促进城市资源均衡发展,以推动我国城镇化进程取得更大成就。

在下文中,将具体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为城镇化进程的进一步推进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问题提出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城市规划混乱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城市规划的粗放式发展导致了城市布局混乱、城市功能区域划分不清晰,给城市发展带来了隐患。

农民工市民化困难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农民工在城市中的生活条件和社会身份地位往往较低,他们的城市化过程并不顺利。

城市资源不均衡分配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一些大城市资源过度集中,导致资源分配不均衡,边缘化地区发展滞后。

我们需要深刻认识并解决这些问题,推动我国城镇化进程朝着更加健康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我国城市发展转型亟待突破六大瓶颈

我国城市发展转型亟待突破六大瓶颈

我国城市发展转型亟待突破六大瓶颈我国名义城镇化率已达56%,但城镇化质量较低,若以“人的城镇化”标准来考核,则实际城镇化率远低于50%。

超过两亿城镇常住人口多数不能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

许多城市规划建设、功能定位、空间布局与人口规模、环境承载能力不匹配,公共交通、空气治理、防灾减灾能力等达不到现代化要求,房地产库存严重、城镇居民宜居感不高。

特大城市面临人口过剩、资源短缺和盲目“摊大饼”等尖锐问题,而中小城市在转型升级中却遭遇人口流失的困境。

一份被外界视为推进我国“十三五”乃至未来城市发展“时间表”与“路线图”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前天正式发布。

在1978年第一次“全国城市工作会议”下发并奠定我国城市建设与发展基本思路与基调的《关于加强城市建设工作的意见》37年后,中央再次召开城市工作会议、发布重磅文件,凸显出我国城市发展面临亟须转型的现实。

今天,我国城镇化率已超过50%。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5年我国城镇常住人口77116万,占总人口比重为56.1%。

我国已迈入“城市社会”。

在一定程度上,如果说上世纪70年代末发轫于农村的改革实现了生产力的初次解放,那么在城镇化率过半后,城市改革则事关生产力能否获得再次解放。

这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将经济增长维持在合理区间运行已成首要调控目标的今天,意义尤为重大。

正如分析人士所说,今后中央“一号文件”不用再针对“三农问题”了,因为农村问题在中国是个发展短板,而非核心问题。

然而,目前城市的现状远不能支持发展需求。

一方面,尽管名义城镇化率已达56%,但城镇化质量还较低,若以“人的城镇化”标准来考核,则实际城镇化率远低于50%。

超过两亿人的城镇常住人口多数不能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导致其经济行为短期化、功利化,这加速了人口红利的衰减,制约了人力资源的优化;另一方面,许多城市规划建设、功能定位、空间布局与人口规模、环境承载能力不匹配,公共交通、空气治理、防灾减灾能力等达不到现代化要求,导致房地产库存严重、城镇居民宜居感不高等一系列问题,不仅没有带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甚至产生了资源错配。

我国农村城镇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农村城镇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农村城镇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摘要】我国农村城镇化面临着诸多问题,包括城镇化进程缓慢、农村城镇化不平衡、农民迁徙问题以及城乡发展不协调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大城乡统筹发展力度,优化农村土地利用,发展乡村产业,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这些举措可以促进我国农村城镇化进程,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农村城镇化、问题、对策、发展、经济、社会、进程、不平衡、迁徙、协调、城乡统筹、土地利用、乡村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促进。

1. 引言1.1 我国农村城镇化现状我国农村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和城镇化程度的提升。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国农村城镇化也取得了显著成就。

截至目前,我国农村城镇化率已经达到了60%左右,城镇人口占比大幅增加。

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改善,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就业机会也有所提升。

农村城镇化的推进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动力。

我国农村城镇化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城镇化进程不平衡,一些地区发展滞后,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农民收入水平较低。

农民在城镇化过程中遇到就业、居住、教育等方面的困难,导致一些地区出现了“留守老人、儿童”的现象。

我国农村城镇化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1.2 农村城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农村城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随着我国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农民收入逐渐增加,农村消费水平也在提升。

农村城镇化还能带动农村地区的产业升级和转型,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推动农村地区的现代化进程。

在社会方面,农村城镇化可以改善农村就业环境,吸引农民进城务工,减轻农村劳动力过剩的压力,提高农民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

农村城镇化还能促进城乡居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推动社会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

农村城镇化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

我国城镇化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我国城镇化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我国城镇化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一、城镇化存在的问题1. 城市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压力2. 城乡收入差距扩大3. 城市基础设施不足4. 城镇化财政困境5. 城镇化带来的社会问题增多二、问题成因的分析1. 城市人口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口向城市聚集,城市发展迅速,但是城市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比如空气、水等资源环境的恶化。

2. 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城市化带来的收入差距扩大,使得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农村贫富差距,城市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问题突出。

3. 城市基础设施不足: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基础设施发展滞后,垃圾处理、交通拥堵、缺乏公共停车场位等问题严重困扰城市发展。

4. 城镇化财政困境:城市化和财政支出的增长不成比例,财政支出远远不能满足城市发展所需要的支出。

5. 城镇化带来的社会问题增多:增加的城市人口,在保障性住房、医疗、教育、就业等方面,都需要得到足够的关注和改善。

三、案例分析1. 北京雾霾问题:北京是我国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其巨大的城市人口数量对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雾霾天气已经成为了北京的城市病。

2. 农村资源流失问题:城市化进程中,农村资源流失严重。

政府需要注重农村的发展和农民的生活。

3. 城市拥堵问题:城市发展过程中,交通拥堵和停车难成为了城市人民普遍关心的问题,公共交通的不断完善也成为了城市化发展的需要。

4. 城市房价问题:城市房价问题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经济热点问题。

城市化发展需要注重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低收入群体的生活。

5. 用户充电困难问题:电动汽车在城市化中兴起,充电问题成为了用户充的关键因素之一。

以上分析表明,我国城镇化的发展面临的问题是多方面的,需要在多个方面进行治理和改善。

政府和社会各界需要共同努力,促进城市化发展与经济、社会等相关领域的协调相互促进和发展。

10405 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0405 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引言中国城镇化进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但也面临着许多问题。

笔者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中国城镇化进程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首先是城市规划和土地管理问题,其次是城市基础设施问题,最后是城市管理问题。

城市规划和土地管理问题中国目前的城市规划和土地管理存在不少问题。

一是存在大规模滥用土地的情况。

在很多地方,土地被用于建设住房和商业用途,而忽略了农业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等方面。

二是城市规划乱象。

很多城市规划不合理,以低密度的郊区为主,而忽略了城市中心的开发建设。

还有的城市规划缺乏环保考虑,导致了一些城市环境污染问题。

要解决城市规划和土地管理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加强土地保护。

政府可以加大对滥用土地的监管和处罚力度,同时加强对城市用地的规划管理。

二是促进城市智能化。

通过智能化技术,提高土地的利用率,优化城市规划。

三是鼓励民间投资。

鼓励民间资本投入城市建设领域,为城市更新换代提供支持。

城市基础设施问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是当前中国城镇化面临的另一个问题。

城市基础设施的不完善会限制城市的发展。

例如,交通拥堵、供水不足、垃圾处理问题等等。

要解决城市基础设施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要加大政府投资,同时通过PPP等方式吸引民间资本投资。

二是提高基础设施建设质量。

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的质量和效益。

三是鼓励城市智能化。

通过智能化技术,提高城市基础设施的智能化程度,提升城市服务水平和治理能力。

城市管理问题城市管理问题是中国城镇化进程中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城市治理水平的落后,不仅会限制城市的发展,而且也会影响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城市管理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治理不足、交通拥堵等问题。

要解决城市管理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提高城市治理水平。

通过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加强城市管理和社会管理能力。

二是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通过智慧城市建设,提高城市的智能化程度和治理能力。

当前我国城镇化的发展问题及解决措施

当前我国城镇化的发展问题及解决措施

当前我国城镇化的发展问题及解决措施国内外发展环境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我国必须寻找新的经济增长源泉。

加快推进城镇化便是一个很好选择,同时城镇化的发展也具有重大意义。

(1) 我国城镇化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城镇化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对限制城镇化发展的体制和政策进行了改革和调整,城镇化水平也有了明显提高,但与此同时,优先支持工业化的体制格局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一直存在于经济发展过程中。

一、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到2012年,用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衡量,我国经济发展已经处于中上等收入国家水平,但用城镇化率衡量,我国城镇人口占全社会人口比重只有52.6%,还处于中等收入国家水平,很显然,我国的城镇化已经明显滞后于工业化;二、 城镇化的区域差异较为明显,从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的现状来看,由于城镇化发展水平的不平衡(东北地区>东部地区>全国平均>中部地区>西部地区),虽然东部地区在四大地区中无论是工业化率还是非农化率都最高,但城镇化发展与工业化和非农化发展最为协调的地区是东北地区,东部地区则居其次;而中部地区城镇化发展滞后于工业化和非农化发展的现象最明显,甚至超过西部地区;三、城镇规模等级结构基本合理,合理的城镇体系结构要求不同规模等级城镇之间保持合适的比例关系,中间不出现断层也不缺少环节;四、人口流动的促进作用在增强;五、大城市的中心地位得到加强;六、中小城市数量发展出现迟滞;七、小城镇发展仍需引导和扶持等等。

(2) 我国城镇化存在的问题。

1、规划体制不健全,土地制度存在弊端,规划体系不健全主要体现在政府的规划缺乏前瞻性,城镇建设只谈城镇,忽视了农村的发展,不能将城乡建设结合起来,从而导致更严重的城乡分割。

而且,政府的一些政策严重向城镇偏移,子女上学、社会保障、廉租房建设等一系列为农民进城做保障的政策缺失,政府城镇建设规划与农民实际需求不相符,不利于城镇的长远发展。

另外,土地制度的弊端也为城镇化的推进带来了障碍,土地产权不明晰、流转制度不规范制约着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自由流动,而且农民依靠土地所带来的收入相当低,农民物质基础薄弱,很多农民处于亦农亦工的状态,辗转于城市和农村之间,不利于农村人口向城镇人口的快速转变;2、城乡分割严重,二元结构明显。

城镇化出现的问题及措施

城镇化出现的问题及措施

城镇化出现的问题及措施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镇化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

然而,城镇化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亟待解决以促进城镇化进程的可持续发展。

下面将分别探讨城镇化出现的问题及相应的措施。

一、资源环境问题1.1用地紧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用地需求量不断增加,导致土地紧张,影响城镇化进程。

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包括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加强土地资源保护等。

1.2水资源紧缺: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产业发展的壮大,水资源供应压力不断增加。

为解决水资源紧缺问题,可以采取推进水资源优化配置、加强水资源保护和节约利用、推进水资源合理利用等措施。

1.3大气污染:城市化进程中,工业化和汽车尾气排放等大气污染问题愈发严重。

对此,可以强化大气污染治理,推行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加强对污染源的排放监管等。

二、社会问题2.1城乡差距拉大:部分地区农村地区发展滞后,城镇化进程中形成了明显的城乡差距。

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包括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等。

2.2就业压力:城市化进程中快速增长的劳动力供应使就业压力不断加大,尤其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需要解决。

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通过推动新型城镇化,培育和扩大新兴产业,提高农村劳动力技能水平等。

2.3社会治安问题:城市化过程中,城市的人口增加和流动性增强,给社会治安带来了挑战。

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加强社会管理,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社会公共安全设施建设等。

三、环境问题3.1垃圾处理难题:城镇化进程中,废弃物的产生量急剧增加,垃圾处理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加大垃圾资源化利用力度,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提高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水平等。

3.2水污染严重:城市化进程中,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不当导致水环境污染加剧。

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加强水环境保护,推行水污染防治技术和管理手段,完善环境监测体系等。

3.3生态破坏:城市化过程中,大量的土地开发和建设导致生态环境受到破坏。

中国城市化道路的瓶颈与突破

中国城市化道路的瓶颈与突破

中国城市化道路的瓶颈与突破近年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在快速推进,城市人口已经超过6亿,城市化率也从1978年的17.9%上升到了2018年的59.58%。

城市化进程带来了经济增长、文化传承和生活品质提升等诸多好处,但也伴随着许多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城市化道路的瓶颈与突破。

一、城市化道路的瓶颈城市化过程中,城市交通是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

城市交通给城市及其居民带来巨大的压力,交通拥堵、交通事故、空气污染等问题也日益突出。

城市交通的瓶颈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城市交通拥堵城市交通拥堵是城市交通问题中最大的问题之一。

城市交通拥堵不仅会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还会造成环境和资源的浪费,损失巨大。

特别是在交通高峰期,拥堵现象更加突出。

2、城市交通事故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城市道路的交通事故也越来越多。

许多城市中交通事故造成的伤害和财产损失都不可避免出现。

3、城市空气污染城市交通带来的空气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

车辆排放的尾气和PM2.5已经成为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

这种污染不仅会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也会对城市环境和城市经济产生巨大的损失。

二、城市化道路的突破城市化道路的突破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1、城市公共交通发展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至关重要。

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可以有效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问题,避免交通事故和减轻环境污染等问题。

经济实惠的地铁交通、公交车交通和巴士交通等都可以覆盖城市的四面八方,赋予城市大量的活力。

2、智慧交通的应用智慧交通是城市交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智慧交通是指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更好地管理城市交通系统,使得行驶流线更加顺畅、有效,从而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更为便捷、快速的服务。

智慧交通包括交通控制、道路管理、车辆管理等各个方面,可在保证交通高效通达的同时,减少交通拥堵,快速解决事故堵车等问题。

3、绿色交通的推广绿色交通是人们追求健康、低碳、环保、经济、公益的生活方式。

这也是未来的城市化发展的方向。

我国城镇化面临的困境

我国城镇化面临的困境

我国城镇化面临的困境及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新型城镇化的全新部署济南社会科学院石兆宏一、现阶段我国城镇化面临的难题和困境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市场经济及其运行机制的建立,我国的城镇化也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期。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城镇化率以每年超过1个百分点的速度快速提高,到2012年,城镇化率达到52.57%,城镇常住人口已多于农村。

快速推进的城镇化进程,一方面为工业化和城镇现代化打开了新的空间,为农业人口向非农产业转移、农村人口分享城市化文明提供了更多的通道和空间;另一方面,也因为粗放的工业化和城镇化模式,为城镇化积累了许多问题,造成了城镇化的现实困境,主要包括:1、城镇化布局不协调及国土空间利用不合理就一国城镇化的展开而言,城镇化可以被看作是国土空间利用不断调整的过程。

进一步来看,这里的调整也就是土地利用功能的转型,主要包括三种情况:一是不同产业对土地空间利用的调整,具体表现就是第二、三产业用地规模的不断增长和第一产业用地规模的不断萎缩;二是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在空间分布上的调整,主要表现就是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向乡村的延伸,以及对乡村土地利用结构的改变;三是城市和乡村两种生活聚居方式在空间分布上的调整,其直接表现就是建成区规模不断扩大,城市聚居方式向乡村扩展以及对村落聚居模式的替代。

在此,这三个层次的功能转型最终支撑起的就是人口在不同用地空间上的转移——由农业用地空间向非农用地空间的转移,由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低密度分布区向高密度分布区转移,由乡村向城镇转移。

具体到一个城市,上述土地利用类型与结构的转换又表现为两种情形:一是已有建城区的土地利用方式发生改变,或者土地利用效率获得提升。

譬如,对城市原有的老工业区进行“腾笼换业”,建设城市居民区、城市广场或城市绿地,就属于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的转换,这同时也会带来城市功能分区的改变;城市综合体建设、立体化综合交通设施建设则属于对土地的集约化利用,它们在提升土地利用效率的同时,也实现了对城市空间的内涵式拓展;二是市域范围原有的农业用地向非农业用地的转换,这种土地利用的非农化转换通常在促成产业转型的同时,也带来了公共服务配套升级、城镇数量增加或城镇建城区面积扩大等方面的变化。

中国城市化的瓶颈与突破

中国城市化的瓶颈与突破

中国城市化的瓶颈与突破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已经持续了数十年,最终目标是让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70%。

但是,城市化进程也遇到了很多难题,并且逐渐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

如果这一瓶颈不能解决,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将会受到很大的阻碍,也会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城市化进程中的困境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最大的问题是产业结构和发展模式。

由于中国的经济发展建立在低端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上,这习惯导致城市化进程缺乏现代化的产业和高端的服务业,导致了中国城市的竞争力和活力的丧失。

大部分城市失去了自我发展的能力,一旦经济失衡,就会面临衰败和困境。

而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另一大问题是土地资源。

中国的土地资源有限,而城市化进程需要大量的土地资源建造住宅、公共设施、工业区和孵化器等设施。

由于土地资源的极度稀缺,开发商和政府机构会抢夺和垄断土地,这就导致了土地使用不合理和浪费的情况。

一些城市的土地资源已经耗尽,而其他一些城市则面临着缺乏大规模建设土地的困境。

最后是人口的问题。

城市化导致许多人从农村移动到城市,这导致了城市人口爆炸式增长。

然而,这些人口在城市中很难适应生活,城市中的基础设施、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也无法满足需求,这就导致了社会问题的崛起,例如拥堵、高房价等。

二、中国城市化要突破的难点上述三个问题是中国城市化所面临的三大困境。

要解决这些问题,并推进中国城市化的发展,需要下列几个方面的努力。

首先,政府应该鼓励城市经济多元化发展,增强城市的活力和竞争力。

政府应该支持和培育高科技、高端服务业、创新型企业等现代化产业的发展,以促进城市经济的现代化和多元化。

这样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才、资金和资源为城市发展注入活力,使城市成为以人为本的城市。

其次,政府应该优化土地资源的管理和利用。

政府应该保护并管理土地资源,以便保证土地使用的公正和合理。

政府应该同时考虑保护环境和保障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

优化土地资源的管理,可以为城市发展提供必要的土地保障,也可以避免土地资源的滥用和浪费。

实现我国有序城镇化的难点与对策选择

实现我国有序城镇化的难点与对策选择

精品文档供您编辑修改使用专业品质权威编制人: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________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团队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或复制使用后,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全文可编辑,以便您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同时,本团队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资料,如办公资料、职场资料、生活资料、学习资料、课堂资料、阅读资料、知识资料、党建资料、教育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学习、参考、使用不同格式和写法的资料,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office materials, workplace materials, lifestylematerials, learning materials, classroom materials, reading materials, knowledge materials, party building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实现我国有序城镇化的难点与对策选择近年来,中国城镇化进程迅猛进步,城镇化率持续提高,城市规模不息扩大。

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及路径创新

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及路径创新

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及路径创新当前中国城镇化水平还比较低,存在着土地浪费严重、户籍制度障碍、农村富余劳动力无法实现就业、环境遭到破坏等城镇化发展问题,本文针对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提出建议。

标签:新型城镇化;城镇化发展问题;对策建议;路径创新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性1、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城镇化是产业升级与各产业间协调发展的城镇化,避免依靠房地产开发商和投资者挖掘出的城镇化,要摆脱以往工业发达、服务落后、农业原始的发展模式,形成工业、服务业与现代农业共同发展、互为支撑的新型城镇体系,避免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进而影响城镇化建设的质量和城镇化发展的速度。

2、是实现城镇化目标的必由之路现阶段,我国在进行城镇化建设时带有非常重的功利色彩,建设城镇化主要是为了拉动当地的经济发展,而与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建设相差甚远,这与人们追求的城镇化是不同的。

同时,建设者还应清楚地认识到城镇化是一个过程,而不是最终目的,其最终目的是坚持“以人为本”、改善人们的生活,并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使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提高。

这一目的与生态文明的建设理论相吻合,因此,在建设新型城镇化时,要坚持贯彻“以人文本”的生态文明理念,实现方便、居家和低碳的目标,从而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3、是构建科学城镇空间格局的必要手段简单而言,要建立适合人们居住的生活空间和高质量、高效率的生产空间等。

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同时,要以生态文明为基准点,建设科学、合理的城镇空间格局,从而优化城镇空间结构。

二、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1、土地制度还不够健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我国的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已无法满足农业的大规模生产,农村土地流转机制还不够成熟,土地流转中介等相关组织相当匮乏,土地流转法律的制定和实施还有待健全,再加上土地流转纠纷较多,使得原有体制在适应农村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现实需要上略显无力。

城镇化的瓶颈

城镇化的瓶颈

城镇化的瓶颈
炒股的朋友都知道,前两年出了一个新题材,叫“城镇化”。

但纷纷杀入的朋友不是割肉而出,就是在万丈深渊里痛苦煎熬!
城镇化是令人欢欣鼓舞的题材,却存在难以逾越的瓶颈:除江南沿海之外,多数城镇乡村,地处偏远,贫穷落后,毫无招商引资的优势。

也就是说,投资城镇化犹如泥牛入海,有去无回。

国家大量的资金投进去,除了改善乡民生活质量之外,既不产生GDP,也没有像样的财政收入,几乎看不到像样的经济效应。

但城镇化确是惠及乡民的好事,但受国家财力的限制,不可能全面铺开。

应该怎么做呢?给政策与投资相结合,合理规划,乡民自建。

如此,不仅能提高村民生活质量,还能缓解房地产的压力。

1、国家负责七通,达到村村通。

2、建筑规划:
城镇建设乡村行政管理中心、医疗中心、教育中心、餐饮文化生活中心,大型集贸市场、居住中心等,以楼房为主。

农村集中居住,一村最好居住一处,有利于七通。

建有农贸市场、小学、卫生所、养老院等。

楼房不适合村民住宅,华西村整齐划一的居民住宅就是很好的样板。

3、农村的宝贵资源就是田地,第一产业就是乡村的主打方向,不提倡第二产业。

当然,第一产业深加工的除外、有资源优势的除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城镇化的瓶颈与路径
我国城镇化的瓶颈与路径
我国城镇化建设从规模上讲将是亘古未见的,其总投资将超过200万亿元,从建设的时间跨度讲,将超越30年,历经几代人。

我国城镇化建设所受关注超乎寻常,目前已经至最高决策层面。

从多次的政策调整可以看出,我国城镇化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必须承认,目前我国城镇化发展的确存在亟待解决的带有全局性的若干原则性问题,这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城镇化发展的瓶颈。

而要实现我国城镇化的健康发展,这些瓶颈显然需要突破。

城镇化不能等同于全民城市化
我国之所以选用“城镇化”而未按国际惯例使用“城市化”一词,其出发点与落脚点均在于解决占我国人口超过半数的广大农民的归宿问题。

这就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在“镇”字上下功夫,在“镇”字上寻求突破,在“镇”字上最终求得落点。

那种通过在“图上作业”,在全国地图上“圈上几个圈”,再下达指令搞上几个所谓“城市群”,试图以此来“一劳永逸”地解决我国城镇化发展的路径问题,其设计的逻辑起点就存在错误。

目前,全球各发达国家的城市发展,都在“回归自然”,都在强调走“生态保障型”的设计理念与实现路径,普遍持“反大都市化”理念。

事实上,欧美城市化发展,即便是在二战后经济与人口高速发展阶段,也始终未脱离人性化的轨迹,其城市化发展脉络清晰:村、镇、中小城市、大城市鳞次栉比,相互衔接,不存在“突兀”的所谓城市群。

尤其是德国的城市化发展充分印证,从设计理念到空间结构布局,真正在实践我们今天正在提倡的“城镇化”特征。

之所以不能提倡“城市化”,主要原因是其导向易使人们走向大都市化。

而“城镇化”的“镇”,并非是狭义的村镇,而是指广义的非大都市而言,可以将其理解为小城市。

不可否认,迈向大都市化是广大百姓之所愿,却不是我国国情所能承载的,更不应成为科学决策的依据。

我国城市承载力持续下降,以水资源为例,目前我国一个东部的小城镇的水消耗量与中部地区中等城市及西部地区大城市持平。

这说明,东部地区的人口聚集已经接近极限,空间布局如若再以这种超大方式作为逻辑起点去设计、去推动产生新的城市群,甚至到水资源更为缺乏的中部、西部地区去复制若干个城市群,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城镇化”发展不单纯是理念问题、国情问题、理论路径问题,路要一步步走,饭要一口口吃,城镇化发展也要如此。

城镇化必须涉及土地制度改革
我国城镇化中最突出的矛盾集中在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和创新上。

农村土地是集体土地所有制,土地数量固定,但集体数量可以变化,这就使得土地衍生出“分配和再分配”的利益问题。

我国城镇化的下一步发展,最大难点在于对现有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

目前,城镇化在部分地区的运行,事实上已经演变成“赚取土地差价的运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指出,近年来政府从征购价格和土地批租价格间所赚取的差价最低估计为30万亿元人民币。

土地制度如何改革?是将土地从农民手中“赎买”后再全面实施土地资源的市场化配置,还是有条件地将集体土地的“使用权”全面国有化,或者在国有体系下继续实施土地“使用权”的“市场化配置”?管理权的选择方式,是向现有地权拥有方倾斜,还是向索取地权的利益方倾斜,抑或是增加自己的“权利地租效益”?目前看,土地制度无论以何种方式设计,最应坚守的原则底线,是要避免城镇化成为新一波掠夺农民土地的全面运动。

土地问题是聚集我国所有问题的核心。

由其衍生出的地租,就目前农民个体而言,其全部意义包含农民一生生存的全部成本:房屋、生活费用、工作等。

在这轮事关农民生存的土地制度的改革设计中,如果把土地使用权改革作为突破口,在土地进行确权并实施合理补偿之后,对土地使用权进行私有化、家庭化、集约化的改革,同时对土地管理权实施有效改革,调整其谋取地权利益的偏好,那将释放出大量劳动力和产生巨大的农业效益。

城镇化不能再催生第二个四万亿
我国今天城镇化建设,在一些地方已演变为“透支财政”的“大
比拼”。

从世界范围来看,任何国家的城镇化发展都是工业化演进的结果,大量农村廉价劳动力拥入城市,在给企业创造丰厚利润的同时,也增加了政府收入;历史上的城镇化更是工业化财富滚存的结果。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城市,不是通过工业化的财力积累,再经过经年累月的堆积而发展起来的。

奢想依靠透支财政来使城镇化实现“乌鸡一夜变成金凤凰”,显然是“背离逻辑”的。

国际社会普遍看好我国城镇化的原因,在于其对释放投资产生的巨大渴求,这对目前普遍低迷的国际市场具有吸引力;国内省市热衷城镇化的原因,在于其觊觎中央政府可能实施的“第二个四万亿”政策,他们对饱食上一次中央政府的美食仍意犹未尽。

正是这一逻辑的使然,国内建新城、造大城不绝于耳,各地比、学、赶、帮、超之风甚盛。

以提高广大农民生活质量为主题的城镇化发展,其本意是想通过科学有序的建设,一方面拉动消费和投资,实现带动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借助经济发展与财力的增加,实现全国农民生活水平质的飞跃。

但是现实状况是,地方经济发展主要依靠举债来进行。

例如,完善城市交通等公共基础设施,对教育、医疗卫生、养老、低收入群体补贴和失业救济等,都需要耗费大量的财政资金,目前地方政府的财力显然不能承担这巨额开支。

城镇化设计权必须改革
前不久,《人民日报》曾详述当前我国城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一个年财政收入仅4亿元的县,欲打造成“东方迪拜”;一座年财政收入仅50亿元的城市,要投资千亿元造“古城”;西部一座缺水城市竟爆出要挖26个人工湖,最大的达10平方公里;北部一座新造的“大城”,大街上空空荡荡,花费数十亿元建设的人造景点被拆除……时下,在“拉大城市框架,建设××新城”等口号下,从小县城到省会城市,从欠发达地区到沿海发达地区,造“大城”的冲动正加速上演。

文章尖锐指出:“我们究竟需要一条怎样的城镇化道路?”
的确,我国城镇化到了该解决“设计权”这个枢纽性问题的时候了。

仅就“设计权”而言,城镇化的设计触及三方利益:中央、地方
及宏观指导部门。

从战略考虑,我国城镇化的设计权应该分为:战略设计、发展规划、产业指导三个层面。

这三个层面的设计,应该由三个主体来执行:中央政府负责战略设计;地方负责发展规划,宏观指导部门负责产业指导。

这样,各尽其职,各有侧重,避免交叉,互补互益。

对中央政府而言,今后关注的重点,应是国家在国际战略的定位以及国家在战略层面对大区域的掌控,即“战略发展大纲”,而绝非传统意义上的规划设计问题;地方则应专注于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设计,并且要在当地人大的监督之下,按严格程序履行;而像国家发改委这样的宏观指导部门,应将注意力集中在研究国际产业发展的新动态,不断提出新的产业政策指导建议,为地区或行业经济发展提供政策参考依据。

从这个意义上讲,宏观指导部门在未来应起到承上启下作用。

城镇化应法制化
我国经济发展到今天,举世公认是最快的,但必须承认未必是最好的。

这里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指我国经济发展的效率未必是最高的,例如我国在资源利用率上始终处于低效率的区间;其二,是指我国经济发展的决策效率未必是最好的,例如中央在城镇化上重点讲民生、讲内需、讲拉动,地方的城镇化则重点喊土地财政、喊扩权、喊利益重构。

这种矛盾已经反映在经济、金融、财政、行政等各个不同的领域。

因此,必须有法制的概念介入,从设计到决策,再从决策到执行,必须将决策的完整链条都纳入法制化轨道。

为何提出这个问题?因为我国城镇化建设从规模上讲将是亘古
未见的,其总投资将超过200万亿元,从建设的时间跨度讲,将超越30年,历经几代人。

如果政府力图“镌刻自己的烙印”,那么如此长卷到最后,究竟是一幅构思完整的伟大的不朽画卷,还是一幅巨大的“涂鸦”长廊?甚至若无序发展,最终能否完成这项工程都将难料。

城镇化建设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升级版母版。

对城镇化建设的“系统风险控制”应该关注,莫让经济发展因城镇化建设无谓成本的过高
堆砌而最终受到羁绊。

作者系中国城乡一体化建设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最新【精品】范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