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发展的战略与路径分析
青岛市城镇化发展现状及路径分析
马红 霞 王志完 ( 青岛 科技大 学 经 济 与管 理学 院 )
摘要 : 近 年来 青 岛市 小 城 镇 建 设取 得 了较 大 的发 展 , 但 仍 然 存在
1 . 3 城镇 化对第 三 产业 的影响。青 岛市城 镇化 水平 与
缺 乏特 色 与优 势 支 柱 产 业 支撑 : 小 城镇 间 的 分工 不 明 显 ; 小 城 镇 产 业 第三 产 业 的发 展水 平 呈 现 正相 关 , 2 0 0 0年至 2 0 1 1年 , 城 规 模较 小 等 问题 。 因此, 推 进 城 镇 化应 从 坚 持 工 业布 局 与城 镇 布 局 相 协调 i 优 化 产 业 的空 间布 局 : 完 善 教育 、 文化 、 卫 生 等基 本 公 共 服 务 等
第三, 小 城镇 产业规 模较 小。与南 方发达地 区相 比, 青 市大 量农 村劳 动力 就地 就 近转移 , 带动 了人 口和生 产 要素 项 目较 少、 经济 薄 弱。2 0 1 0年 , 向城 镇集 聚 ,社会 从 业人 员 的三 次产业 结 构 比例 从 2 0 0 5 岛市小 城镇 产业规模 较小 、 0 0 0万 元左 右 ,而苏 州 年的 2 2 . 2 : 4 1 . 8 : 3 6 . 0调 整 为 2 0 1 1年 的 1 9 . 2 : 4 1 . 2 : 3 9 . 6 。 青 岛市 建制镇 平均 地 方财 政 收入 4 O % 的镇地 方财政 收入超 亿 元 , 青 岛市超 亿 元镇 只有 5 城 乡产业 结构 的优 化调 整 , 带 动 了居 民收入 的提 高和 城市 市 8 苏 州 地 区财 政 收入超 亿 元镇 达 3 O个 , 突破 2 O亿 元 的 综 合竞 争力 的提 升 ,城市 居 民年人 均 可支 配 收入 由 2 0 0 5 个, 年的 1 2 9 2 0元提 高到 2 0 1 2年 的 3 2 1 4 5元 , 农村 年人 均纯 有 3个。 3 青 岛市推 进城镇 化 的路径 收入 由 2 0 0 5年 的 5 8 0 6元 增 长 到 2 0 1 2年 的 1 3 9 9 0元 , 3 . 1坚 持工 业布局 与 城镇 布 局相 协调 , 有效 推进 产 城 分 别增 长 了 1 4 9 %和 1 4 1 %。
浅议欠发达地区城镇化发展路径选择与战略重点——以青海省为例
黄 河沿 岸和 湟水 河沿岸 农业 区呈 带状分 布 ,受 自然 地 科技 通讯 系统 、供 排水 系统以 及污 水处 理系统 、环 境保 护 理 、气候 、人 口、经济和社会 等条件 差异的影响 , 小城镇 的 等。 发展也同经济的发展一样 呈现 出梯次差异 。因而 , 在其发展
2 、提升格尔木市和德令哈市经济竞争力。格尔木市和 和建设过程中既要 以市场推 动为主 ,更需要政府的 引导和 支 德令哈市作为青海大城市的接力棒和资源开发的重心,一方 持 ,同时要以现有城镇 为依托 ,进一步集聚人 口 , 极发展 积 面成为柴达木盆 地资源开发中的发展极 , 动其本区域经济 二 、三产业 ,有选择有 重点地梯次推进 ,逐步培育和 建立起 带
2.万 人 ,城镇 人 口增加 了 3 万 人… 管如此 ,人 口相对 引力的发展模式 。同时,利 用青 藏铁路发展轴线 ,增强与 西 2 9 S 。尽 稠密 区仍然缺乏 中型城市 ,小城镇规模也偏小 ,产业结构层 宁市的联 动发展 ,构建青藏铁路 沿线 城镇 和工矿节点 ,形成 次较低 ,城市体 系出现断层 ,结构优化程度 低 ,导致 城市经 以重点城镇 为节 点的带状布局 。
区域性的外源型大城市 ;另一 方面把格尔木市建成联结藏甘 新川的交通枢纽和青藏高原 资源加 工转换中心 ,把德令哈市
( 一)发展路径——城市群的辐射 带动模式
目前 ,西宁 、海东等东部地 区人 口集聚较高 ,人口城镇 建成高 原绿洲 城 市和 资源加 工基 地 ,形成 以工业 支撑 为优 化 进程 明 显加 快 ,2 一00年 ,东 部 地 区总 人 口增 加 了 势 ,以循 环经济为特点 、以市场推 动为主导 、以优惠政策为 ∞O 2 1
导 为辅 ,有选择 地以特色小城镇 为重点的 中小 城镇 协调和梯 多 ,纯净 原始的生态环境 ,雄 奇独特的 自然景观 ,风格迥 异 (- -)重点任 务
甘肃城镇化存在问题及解决路径
部 的经济欠发达地区 , 依靠本省独特的 河西地区城镇 化高 于全省平均水平 , 并 培育城市经济新的增长点 ; 如何处理好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关 自然地理 、 经济地理和快速发展的社会 集中了全省一半 的城市数量。 、 、 资源开发 、 陇南 定西 平 人 如何使当地经 济发展转移到依靠人 经济 、 政治 、 文化 , 促使 了甘肃城镇化进 庆 阳 、 凉等市人 口基数 大 , 口城镇 系 ;
持 了健 康 、 定的 良好 发展势头 , 稳 并进 慢西快 ” 十分不平衡 的格局。
入 城 化快 速 发 展时 期 。
一
突出, 当前尤其要解决城镇 化过程 中事
( ) 三 城镇体系不健 全。 城镇体 系存 关 全 局 的 战 略性 问题 。 在 的问题 集 中体现在 城市发育 尤其是 ( ) 一 选择适合甘肃省情 的城镇 化
略是城镇化过程中的关键性 问题 。 正确 素 的制约 , 城镇化过程 中也存在着一些 有特 大城市兰州市 的综合职 能较为 突
突 出 的 问题 。
能够保持城市化 出, 它中小城市主要为地方行政 中心 的城镇化道路或战略 , 其
并促 ( 城镇化水平偏低 , 一) 发展速度慢 , 或 资源型城市 , 职能较 单一 , 区域 的 进程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一致 , 对
程 的快速发展 。 2 0 到 09年底 , 甘肃共有 化水 平较低 ; 临夏 、 甘南 因其特殊 的 自 力资源 、 知识 、 技术 与信息等高级 生产
民族条件, 城镇化水平也很低 ; 河东 要素方 面都 是甘肃城镇进 一步发 展面 地级及其 以上城市 1 , 2个 县级 市 4个 , 然 、
中国新型城镇化之路
中国新型城镇化之路一、引言中国新型城镇化是指在经济社会发展的背景下,以人为核心,注重质量和效益提升的城市化进程。
本文档旨在详细介绍中国新型城镇化之路,并对其相关政策措施进行分析。
二、现状与问题1. 城乡差距:目前我国仍存在着明显的城乡差距,在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等方面存在不平衡。
2. 产业结构转变:随着工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劳动力外流,传统农村经济模式已无法满足需求。
3. 地域发展不均衡:东部地区相对较好地实现了快速发展,而中西部及东北地区则面临落后局面。
三、战略目标与路径选择1. 战略目标:a) 实现全民可持续居住条件;b) 探索适应当代生活方式和环境要求的宜居空间形态;c) 构建具有创造性特征并能够推动高质量增长的多元供给体系。
2. 路径选择:a)优先支持小规模县级中心或者乡镇发展,提升其功能和服务能力;b)推动城市群建设,形成以大中小城市为主体的多层次、分工合作的区域经济格局;c)加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促进集约用地。
四、政策措施1. 建立健全新型城镇化规划管理体系:a) 制定并完善国家级与省级新型城镇化总体规划,并落实到各个具体项目上。
b) 加强对县域内重点产业园区及特色小镇等开辟建设的指导和支持。
2. 优化基础设施布局:a) 提高交通运输网络覆盖率,在不同尺度上构建快速便捷的交通系统。
b) 完善水电气供应保障机制,确保资源充足且可持续利用。
3. 改革户籍制度与社会保障政策:a) 推行“一证多址”登记方式,简化人口迁移手续。
b) 打破户籍限制,在公共教育、医疗等方面赋予平等待遇。
4. 发挥金融支撑作用:a)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新型城镇化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
b)创新金融产品,满足不同层次、规模和类型的投资需求。
五、法律名词及注释1. 城市群:指由若干个相互联系密切且在经济上高度依赖于彼此的城市组成,并形成一定区域范围内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综合性地理空间集聚体系。
2. 特色小镇:以特殊产业或者文化为核心,通过整村推进发展,在功能布局、建造风格等方面突出独特魅力并提供优质公共服务设施。
探析城镇化的路径选择
还有很长 的路 要走 。
2 . 有利于农民就近非农化 ,提升进城农民的生活幸福
感 据 分 析 ,2 O 1 2 年 末我 国农 民工总量 为2 . 6 , f Z , 人 ,其
城镇化一定能带来 “ 红利” 吗
国际经验 告诉我们 ,城市化 、工业化 的 目标 和路径
不一样 ,最 后的结果 也必然相去甚远。从 前面的分析可
亩地 ,一个农村 家庭 ( 3 — 4 个人 ) 不 得少于3 0 亩地。 这
1 ,差距悬殊。在这样 的情 况下 ,城镇化率每提 高1 个百
分点 ,意味着 将直 接带 来新增 消 费1 7 4 0 ' 1 7 _ _ , 元 ( 人均 约 1 . 3 4 万元 )。按 国际标 准城市化率到7 0 %才算基本完成
化 ”。 但我们也注 意到 ,在推进 新型城镇化 中 ,还有很 多观念 的禁区和利益 的雷 区亟待破 除。
城 镇化能带来哪些 “ 红利” 目前政界 和学界都 普遍认 为 ,城镇 化是下 一轮我 国 经济发展 的源动力 ,其积极意 义在于 :
国城镇化 率每提高 1 个百分点将至 少会有 1 3 0 0 万 农 民转
探析城镇化 的路径选择
◎ 文/ 唐 晓 腾
2 0 1 3 年 全 国两 会后 ,城 镇 化 引起 了社 会 的广 泛热 议。人们 虽 已达成基 本共识 :城镇 化关键在 “ 人的城镇
少 因文化冲 突带来 的社会 问题 ,提升进城 农民的生活幸 福度。 3 . 有利于形成新的发展极 ,实现城乡一体发展 ( 1) 城镇 化将带来 巨大的投资空 间。按 人均增加4 万元城市基础 设施和住房投 资的国际最低标准计 算 ,我
焦
年消 费支 出达到 1 . 3 万元 以上 的没 有 ,最 高的上海¥ n : I L 京分别 为1 . 2 0 万元和1 . 1 9 万元 ,最低 的西藏 只有0 . 3 0 万 元 ;人均 年消费 支 出接 近1 . 3 万元 的还有 浙江 、江 苏两 省 ,有2 3 个省市 区还不到 1 . 3 万元/ 年 的一半 。基于这一 现状 ,要想通 过城镇化来拉动 内需 ,从 农民现有的收入 水平和 消费水平来看有较 大难度 ,加之城镇 化后农 民的 基 本生活负担还将升高 ,其生 活预 期更不乐观。这就要 求必须着 力促进农 民就近 非农就业 ,改善农 民的收入结 构 ,提 高农 民的收入水平 。在 其基础 上构建合理的城镇 产业体 系,推进城镇产城 融合。
县域城镇化发展的战略优势与路径探析
摘
要: 走新型城镇化 的道路是 十八 大提 出的一项重要发展战略 , 目前我 国城镇化发展 过程 中 出现 的人 口膨胀 、 环
境 恶劣、 交通拥挤 、 就业 岗位稀缺 、 社会秩 序混乱等一 系列的 问题 , 而县域城 镇化发 展在 空 间、 成本 、 资 源及 潜 力等 方面均具有其独特优势 , 应 成为我 国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 。
关键词 : 县域 ; 城镇化 ; 优 势; 路 径 中 图分 类 号 : F 2 9 9 .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4—1 4 7 1 ( 2 0 1 3 ) 0 4— 0 0 4 9— 4 0
An a l y s i s o f t h e S t r a t e g i c Ad v a nt a g e s a n d Pa t hs o f Co u nt r y Ur ba ni z a t i o n
2 0 1 3 年1 1 月
青 岛农业大学学 报( 社会科学版 )
J o u r n a l o f Q i n g d a o A g i r c u l t u r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
业 生产 部 门对发 展 经 济 有着 积极 作 用 , 另 一 方 面 若
( 一) 县域 城镇 化概 念界 定
2 0 1 0年全 世界 城镇 化水 平 已经达 到 5 0 . 9 %, 发
一
、
县域城镇化发展 的优势分析
达 国家 的城镇化率则达到 7 0 %一 8 0 %, 其 中美国的
城镇 化率 则 高达 8 5 %, 基 本 实 现 了城 乡 一 体 化 。 2 0 1 1年我 国城 镇 化 率 首 次 突 破 5 0 %, 2 0 1 2年 我 国 城 镇化 率 为 5 2 . 5 7 %, 虽 然 我 国城 镇 化 有 所 提 高 并 处 在高 速发 展 当 中 , 但 是仍 然 面 临很 多 问题 。据 国 家 统计 局 统 计 , 在最近 l 0年 , 中 国约 有 2亿农 民转 移 到非 农业 生产 部 门 , 一 方 面 农 业 人 口转 移 到非 农
太原市城镇化的发展思路与路径选择
表 l 21 0 0年 度 中 部 省 会 城 市 宏 观 经 济 指 标 对 比
指标 太原 武汉 郑州 长沙 南 昌 合肥 太原 位 次
水 平 。 ( 表 4) 见
表 4 20 0 9年 我 市 7个 重 点 镇 与 外 地 重 点 镇 经 济 社 会 发 展 情 况 对 比
关 于 加 快 全 省 小 城 镇 建 设 的 意 见 》,着 力 推 进 小 城 镇 建 设 , 县均 出台 了加 快发 展 小城 镇 建设 的实施 意 见 市 和配 套 政 策 , 立 了相 应 的组 织 领 导机 构 , 定 了规 成 制
镇 为代 表 的旅 游开 发 型 , 以孟 封 镇 为 代 表 的 农 业 产 业
太 市 化的 展 路与 径 择 原 城镇 发 思 路 选
刘锦春 武颜文
( 太原 市社会 科 学研 究 院 , 山西 太原 0 0 2 ) 304
摘
要:市域城镇化是省委提 出的“ 四化 山西” 战略中最具全局性 、 综合性的一项工作 , 涉及到经
济建设 、 会 管理 、 态建设等 多个 方面 。就 太原 市而 言 , 社 生 城镇 化是 太原 市建设 一 流省 会城 市的 重要
划 和 发 展 目标 。 在 探 索 经 营 城 镇 的 工 作 上 , 得 了 一 取
定 成 效 。 是 城 镇 化 水 平 不 断 提 高 。 0 9年 , 市 城 镇 一 20 我
化 率 为 8 .2 , 远 高 于 全 国 ( 66 ) 省 ( 59 % ) 22 % 远 4 .% 和 4 .9 的 水 平 。二 是 小 城 镇 建 设 初 具 规 模 。目前 , 市 已有 7 我
个 小 城 镇 被 列 为 省 重 点 小 城 镇 , 其 中 清 源 、徐 沟 、 东
战略视角下的城镇化发展路径研究
21 0 0年 中央 一 号 文 件 《 于 加 大 统 筹 城 乡 发 展 力 度 进 一 步 较 注 重 城 市 规模 的 扩大 和建 设 的美 化 。 是 没 有 为农 民 真正 转 为 关 但
夯 实农 业 农 村 发 展 基 础 的若 干 意 见 》 中 明 确 提 出大 力 加 强农 村 市 民提 供 更 多 的机 会 。 随着 “ 央一 号 ” 件 对 “ 中 文 三农 ” 的持 续 关
体 化 新 格 局 。 中央 农 村 工 作 领 导 小 组 办公 室 主 任 陈锡 文 曾 表 转 换 并 举 , 新农 村 建 设 的组 织 中 心 , 是 而且 要 从 城 乡 关 系 的框 架
示 , 革 开放 以 来 , 国 的城 镇 化 存 在 两 个 突 出 问 题 : 是 城 镇 改 中 一
究 方向 : 业管理 , 略管理 。 企 战
和 信 息 化 的快 速 发展 而 进 行 的 , 要 完 成 工 业 化 , 要 适 应 快速 既 又
权 威 性 和震 慑力 。
约 、 负 其 责 的 全 过程 监 督 制 约 机 制 。 各
4加 强 财 政 监 督 机 构 队伍 建 设 。 着 国民 经 济发 展 对 财 政 管 . 随 将 我 国 财政 监 督 体 系 分 为 3个 层 次 : 一 个 层 次 为 全 国人 民代 表 理 工作 要 求 的提 高 .财 政 部 门 必须 面对 大 量 的 检 查 核证 任 务 . 第 因 大 会 , 据 《 法 》 使 预算 监 督 权 , 依 宪 行 审查 预 算 安 排 的 合 法 性 , 施 此 财 政 部 门必 须 建 设 完 善 的财 政 监 督 机 构 和 一 支业 务 素 质 高 、 实 政 宏 观上 的财 政 监 督 ;第 二个 层次 为审 计 部 门及 其 驻 各 地 特 派 办 , 主 要 以事 后 监 督 的 形 式 对 财 政 资金 管 理 、 用 的效 果 及 法 律 规 定 使 治 素 质 强 的 专 门 从 事 监督 检 查 的 队伍 。 是 要加 强 财 政 监 督 机 构 一 的组 织 建 设 , 实 把 政 策 通 、 务 精 、 风硬 的高 素 质 人 才 充 实 到 切 业 作
关于分析比较中国三种城市化路径
分析比较中国三种城市化路径一、关于城市化城市化的学术研究伴随着城市化的历史进程不断推进。
如何来理解城市化概念,不同的学科都从自己的研究视角做出了回答。
人口学关注农村人口与城市人口的比重变化;地理学则强调城市在地域空间上的扩大;经济学则认为城市化应该是农业经济向非农经济的转化过程。
美国社会学家路易斯·沃斯认为,城市化意味着从农村生活方式向城市生活方式发展、质变的全部过程。
前苏联学者斯捷潘年科的观点是一方面要从生产的发展,即从城市化所体现的生产活动的集中过程、交往密切的过程来理解城市化;另一方面从生产关系的发展,即从城市化所体现的特殊的社会关系来理解城市化。
我们从社会学的视角来看城市化,认为城市化的过程从形式上看是城市规模的扩大过程,这种规模扩大包括面积扩大和人口增长两个方面,这一过程还伴随着城市文明和工业文明迅速向周围的扩张渗透。
从实质上来看,城市化是作为城市文明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产生、集聚和扩散的过程。
从城市化的的概念出发,我们将城市化的特点归纳为:一是城市化既是一个结果,也是一个过程,因此,城市化的研究既要注重结果,也要关注过程;二是城市作为人口聚集点,其产生、扩大的过程都将被视为城市化;三是城市的面积扩大与人口的增长是城市化的重要表现,城市文明的扩散和对农村地区的影响也将被视为城市化的重要过程;四是城镇作为小城市模型,城镇化也被认为是城市化的一种特殊形式。
据此,我们将对我国三种城市化路径即农民工外流型、征地吸入型以及乡村工业化型进行比较研究。
二、我国三种城市化路径比较目前,学术界关于我国城市化道路、路径或模式的研究非常多,在城市化道路方面也向来就有小城镇论与大城市论之争。
小城镇论者认为,中国应该走小城镇发展之路,实现农民职业、身份的转换,这种发展道路通过发展乡镇企业,让农民离土不离乡,通过保持原有的地缘关系,降低城市化的成本;而大城市论则认为小城镇道路忽视了大城市发展的规模效益。
当然,也有比较折中的观点则主张中等城市论或多元论的城市化方针。
我国新型城镇化的推进路径研究_张永岳
JO URNAL O 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No.1,2014我国新型城镇化的推进路径研究*张永岳王元华(华东师范大学商学院,上海,200241)摘要:我国的城镇化已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其路径选择是必须被重视的问题。
在借鉴世界主要国家经验的基础上,我国应根据国情探索现阶段新型城镇化的推进路径。
其内涵主要是:因地制宜,以大带小,强化大城市的集聚效应;综合布局,点面结合,促进城市群的形成;逐步推进,产业支撑,以城市为先导梯度推移城镇化;政府引导,市场推动,“上”“下”结合推进城镇化;统筹发展,生态智慧,建立城乡一体的生态智慧城市。
该推进该路径的着力点在于,继续推进工业化,实现农业现代化,加强教育以及公民意识建设,加快土地制度等改革,扫清城镇化进程中的障碍等。
关键词:城镇化;新型城镇化;集聚经济;推进路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镇化取得了巨大成就,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城镇化率自1978年的17.92%上升到了2012年的52.6%,以超过1%的年均速度提升。
城镇化率是连续均衡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整体标志,是产业结构变化等因果链条上的各种事件的综合体现。
我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在促进我国城乡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城镇化水平仍然比较落后,城镇化质量不高,存在着许多问题。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城镇化如何继续往前走,乃是整个社会十分关注的领域,对此,中共“十八大”之后我国明确提出了坚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
那么,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应该选择怎样的路径?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显得尤为紧迫和必要。
有鉴于此,本文共分四部分研究我国新型城镇化的推进路径,首先研究城镇化的相关理论,其次分析典型国家城镇化的路径,再次剖析我国城镇化即新型城镇化的推进路径,最后提出我国新型城镇化推进路径中的着力点。
新型城镇化的科学内涵与战略路径
新型城镇化的科学内涵与战略路径新型城镇化的科学内涵与战略路径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们已经意识到传统城市化模式带来的诸多问题。
因此,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新型城镇化理念被提出,作为未来中国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方向。
本文将探讨新型城镇化的科学内涵与战略路径。
新型城镇化的科学内涵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本、绿色可持续、公平共享的城镇发展模式,主旨在于创造适合人居住和生产的城市环境,推进城市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态和仪式化多重发展。
新型城镇化的科学内涵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人类本质和社会本质应是城镇化发展的基本目标。
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本的,从人类的生存、发展和幸福为出发点,关注人与城市的兼容性,创造适合居住和生产的城市环境,让城市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载体。
二是提出可持续城市发展体系的概念。
新型城镇化强调城市化是一种可持续的、资源节约的、环境友好的发展方式。
重要理念是破解资源瓶颈,保障城市发展的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性。
三是在推进城镇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方面有所创新。
为了提高城市户籍人口的就业机会,结构性改革和升级是城市改革和发展的核心和基础。
因此,新型城镇化要推动城市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引导城市经济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转变,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城市竞争力。
四是关注城乡统筹发展。
新型城镇化旨在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建立长效机制,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扩大小城市和农村的城市化基础设施建设,并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水平。
新型城镇化的战略路径新型城镇化如何实现呢?这需要我们理性分析市场实际需求和政府主导的城市规划和方案。
下面是一些新型城镇化的战略路径:一是推进城市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这意味着我们需要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加快城市化进程,推动城市产业结构升级,调整城市规模和发展速度,提高城市的建设、服务和管理水平,加强绿色经济建设。
二是加强城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新型城镇化强调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城市经济优质发展、促进新型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要加强城市与农村、城市内部之间的协同发展,坚持人与城市相适应、城市与环境和谐统一的发展道路。
新型城镇化2024年新型城镇化规划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人口集聚趋势明显
未来一段时间,我国人口将继续向城市群和中心城市集聚,中小城 市和特色小城镇也将成为人口集聚的重要载体。
智能化和绿色化成为发展重点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环保意识的提高,智能化和绿色化将成为新 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方向。
城乡融合发展加速推进
城乡之间在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融合发展将加速推 进,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典型案例分析与启示
案例分析
选取国内外新型城镇化典型案例进行 深入分析,总结其成功经验及教训。
案例启示
从案例中提炼出对新型城镇化空间布 局优化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有益启示, 为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提供借鉴。
04
CATALOGUE
产业转型升级与就业保障措施
产业转型升级方向及路径选择
加快传统产业升级
培育新兴产业
发展质量和效益。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通过优化城镇布局和形态,促 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乡一体化 。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新型城镇化注重提升城市功能 和公共服务水平,有利于提高 居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新型城镇化强调生态文明理念 ,有利于推动绿色发展和可持
续发展。
02
CATALOGUE
2024年新型城镇化目标
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新型城镇化中应用
1 2
资源节约
在新型城镇化规划中,应注重资源节约利用,推 广节能、节水、节地等绿色建筑和基础设施,提 高资源利用效率。
环境友好
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减少 污染排放,构建环境友好的生产生活方式。
3
社会和谐
关注民生福祉,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城市治 理水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和谐稳定。
《内蒙古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研究》范文
《内蒙古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新型城镇化成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
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内蒙古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
本文旨在研究内蒙古新型城镇化的发展路径,分析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内蒙古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参考。
二、内蒙古新型城镇化发展现状(一)经济发展状况近年来,内蒙古经济发展迅速,尤其是以资源型产业为主的地区。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城镇化的推进也在逐步加速。
然而,经济结构单一、资源依赖性强等问题也制约了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二)人口与城市发展内蒙古地域辽阔,城市数量相对较少,但城市规模差异较大。
随着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
然而,部分地区存在城市发展滞后、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
(三)政策支持与规划国家对内蒙古新型城镇化发展给予了政策支持,并制定了相关规划。
然而,部分地区在政策执行和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和挑战。
三、内蒙古新型城镇化发展路径研究(一)发展模式选择根据内蒙古的地理、经济、文化等特点,应选择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
如依托资源型产业发展的城市应注重产业升级和转型,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草原牧区应注重生态保护与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等。
(二)产业支撑与发展策略产业支撑是新型城镇化的关键。
应加强产业布局优化,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
同时,要培育新兴产业,如新能源、新材料等,为城镇化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此外,要关注服务业的发展,提高服务业的比重和水平。
(三)基础设施建设与民生改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任务。
应完善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提高城市服务水平。
同时,要关注民生改善,如提高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改善居民生活环境。
(四)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内蒙古作为重要的生态屏障区,生态环境保护至关重要。
应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原则,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
吉林省特色城镇化发展路径分析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我们从报告中可以引发出这样一个思考:城镇化的发展要坚持走新型城镇化的道路,新型城镇化要侧重城市群引领,这是城镇化主体形态;新型城镇化强调“新四化”同步,注重城镇化质量;新型城镇化要在核心城市辐射下关注小城镇发展。
我省的城镇化是如何发展的呢?省委九届十次全会审议通过的省委、省政府《关于统筹推进吉林特色城镇化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构建城镇化发展战略格局。
按照“强化中部、构筑支点、区域联动”的思路,形成支撑全省发展的大十字主轴,推动中部城市群发展,构建全省城镇化发展格局。
到2020年,我省城镇人口将达到1850万人,城镇化率达到65%,20万以上人口的县城达到14个。
经过两年多的发展,我省的特色城镇化建设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一、我省特色城镇化科学有序地稳步推进顺利推进长吉一体化。
统筹推进城镇化,大城市是表率和先锋。
《长吉一体化实施方案》和《长吉一体化发展规划》概念设计的编制工作已经完成,长吉两市签署了一体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2011年,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长春兴隆综合保税区。
这是我省唯一的综合保税区,对于推进长吉图开发开放、促进长吉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长春市以长东北开发开放先导区为平台,是做大中心城市、增强辐射功能的突破口,在打造开发开放平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城乡统筹发展、创新投融资体制、创新行政管理体制、政策体系支撑等6个方面,实行先行先试,并进一步加快长春市的“三城、两区”建设,推进“十大”基础设施建设、“十大”交通节点改造、“八大”城市出入口改造、地铁、轻轨、伊通河综合治理等工程,市内交通、供水和电力等城市基础设施保障能力明显提升。
吉林市的基本定位是做大综合性特大城市,开展全面的提质扩容来推进中心城区,加快推进以吉林市主城区为核心,以长吉北线和南线为发展主轴,以十大园区和若干节点镇为支撑的半小时都市经济圈建设。
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问题与实现路径
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问题与实现路径摘要:城镇化发展方式跟原有经济状况和发展模式之间密不可分,进而衍生出了对于城镇化至关重要的土地、优质劳动力和劳动力流转效率以及配套环境效应和整体容量等要素越来越稀缺,并且这种特性已经更加突出和明显。
我国面临的内部与外部共同作用,使得我国必须开始城镇化的转型之路。
转型本质上就是寻觅一条适合我国发展现状的合理路线。
关键词:城镇化;建设;措施分析1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问题因素分析1.1基础设施因素基础设施完善是助力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所在。
体现在基础设施好可以助力投资者进入投资,进而促进就业水平、带动就业种类和规模扩大,最终助力当地经济发展,产生吸引效应,大量劳动力因为对于生活的追求选择去往城镇,这就会促进城镇化进程的加快。
相反,基础设施不足或者缺少必要的基础设施的话,投资人大概率不会选择这样的地区进行投资,高素质人才也大部分不会选择这些地区进行就业帮助,迫使城镇只能更为依赖原有的自身产业,最终进入恶性循环之中,对助力新型城镇化造成极大阻碍。
1.2城乡差异因素城乡差异是实现城乡协调和城乡融合的关键所在,而助力新型城镇化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一大路径,城乡差异问题也是制约新型城镇化进入新发展阶段的一大阻力。
一旦差距越来越大,城镇的吸引力会远远大于农村,而城镇产生的高收入、高消费也会形成推动农村人口进城的一大推力,进而使新型城镇化的速度加快。
2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现路径分析2.1倡导绿色理念,走绿色节俭的新型城镇化之路树立绿色生活理念,从意识、行为、态度、知识到价值观等层面改变城镇居民的生活理念,将绿色发展理念、生态文明思想根植于城镇居民心中,推动引导广大居民自觉建设绿色城镇。
倡导绿色生活方式,牢固树立勤俭节约美德,工作上以绿色服务为先导,提倡远程办公、无纸化学习、大数据引导,从生产、生活等过程实现城镇绿色发展。
提倡绿色消费方式,鼓励适度消费,鼓励绿色衣着消费,杜绝铺张浪费的消费方式,城镇居民消费要与生态环境相适应,减少生态环境压力,不能破坏后代生存空间。
基于产业转移和产业集群的我国城镇化发展路径分析
、
动 因与机 制 :建 国以来我国城镇 化发展的主要动因和 侔用机制演 变
从 一般 发 展 规律 来 看 ,农业 剩 余 是城 镇 化 的 基本 前 提 ,即农 业 生 产 效率 提 高 产 生 的劳 动 、
资本 等剩 余 要素 从 农业 中解 放 出来 ,在 比较 利益 的驱 动 下 ,向城 市转 移或 者在 农村 就 地发 展非 农
平 ,离发 达 国家 城市化率 8 0 %的水平差距 更大 。在 我 国制 造业成 本不断上 升 、国际竞争更 为激烈 的
形势 下,推动 我 国城镇 化快速 发展 的加工 贸易等动 力 因素 逐步 削弱 ,当前 ,应结合 我 国区域发展 不 平衡 的国情现状 ,加快 推动产业 转移 ,减少地 区 间发展 差异 ,实现我 国城镇化水 平 的总体 提升 。
为两种 ,一种 以城镇常住人 口算 ,一种 以城镇 户籍人 口算 。由于我 国采用严 格的城镇 户籍 登记制度 ,常住城镇人
口中城镇户籍 人 口和非城镇 户籍 人 口在社会 福利方面差异 较大 ,城镇化 的效 用也不 同。因此 ,一般把按 常住人 口 计 算的城镇化水 平称为名义 城镇 化水平 ;按 城镇户籍人 口 计 算的城镇化水 平称为实 际城镇 化水平 )。三是综合人 口、地域 、社会 发展等建立 指标 体系评价 。注 :本文 中若 非单独强调 ,所 采用 的城镇 化水 平均为城镇 常住人 I = 1 占 总人 口的比例
作者简 介:陈雪琴 ,女 ,工业 和信息化部 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 1 城镇化水平 的测度有多种方式 :一 是土地城镇化 ,即用 一个 国家或地区的城镇建成区土地利用面积 占区域总面积 来 反映当地 的城镇 化水平 。二是 人 口城镇化 ,即城镇地 区人 口占全地 区总人 口的百分 比 ( 其中城镇地 区人 口又分
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路径
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路径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新型城镇化政策的不断推进,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建设已经成为全国各地共同的目标和努力方向。
在城镇化建设方面,中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优势,因此需要探寻一条适合自己的建设路径。
本文将从经济、环境、社会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路径。
一、经济建设路径1.推动产业转移和城镇化的协调发展:城市是经济的中心和发展的重心,因此需要将产业转移和城镇化进行有机结合。
推进产业向城市转移,为城市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也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
2.强化城市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城市应该成为科技创新和技术创新的主要载体,通过政策的支持和投入,为城市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并增强城市的竞争力。
3.稳定城市的房地产市场:稳定房地产市场,防止房地产泡沫的产生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
应该通过政策的引导和措施的实施,控制房地产市场的投机,规范房地产市场的发展。
二、环境建设路径1.建立绿色城市:绿色城市建设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方向。
通过绿化环境建设、建立废弃物处理设施、减少排放污染等措施,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2.加强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新型城镇化需要建立健全的环境保护体系,并加大环境治理的力度,减少污染和资源浪费。
3.推行资源循环利用:城市的资源循环利用有助于建设一个绿色和可持续的城市,通过材料的回收和再利用,为城市的发展提供动力。
三、社会建设路径1.提高居民的居住水平:城市人口的增长给住房和公共设施带来了压力,需要通过加大投入和政策支持,提高居民的居住水平,让城市成为人民生活的幸福之地。
2.推进健康城市的建设:城市应该成为健康的城市,通过政策的引导和投入,加强城市的医疗设施和卫生保健体系的建设,在提高居民健康水平的同时,增强城市的生命力。
3.倡导公平和包容的城市文化:城市文化是城市重要的软实力,需要推广一种公平、公正、包容和进步的城市文化,呼吁城市民众以和谐和共存的方式共同建设城市。
【论文】中国城镇化发展趋势分析与研究论文报告
【关键字】论文中国城镇化发展趋势分析与研究论文报告“城镇化”是经济发展必然趋势和动力核心提示:当前影响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不确定因素较多,尤其是外需的萎缩对国内经济带来的负效应需要内需来添补。
而从内生发展动力看,城镇化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强劲动力。
加快城镇化建设,对于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增长,优化城乡经济结构、促进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当前影响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不确定因素较多,尤其是外需的萎缩对国内经济带来的负效应需要内需来添补。
而从内生发展动力看,城镇化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强劲动力。
加快城镇化建设,对于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增长,优化城乡经济结构、促进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大大拓展了经济发展和就业空间,促进了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
当前影响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不确定因素较多,尤其是外需的萎缩对国内经济带来的负效应需要内需来添补,而从中国内生发展动力看,城镇化仍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强劲动力。
继续加快城镇化建设,仍将对于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增长,优化城乡经济结构、促进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近几年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已步入快速发展期。
城镇人口从1978年的1.7亿增加到2011年的6.9亿,30多年来增加了5亿人,其中有相当数量是进城的农民工。
城镇人口的比重由1978年的17.9%提高到2011年的51.3%;农村人口比重由82.1%下降到48.7%。
2011年,城镇人口达69079万人,比上年增加2100万人,城镇人口比重达到51.27%,与上年相比,上升1.32个百分点;乡村人口65656万人,减少1456万人。
城镇人口比乡村人口多3423万人。
世界城镇化历史表明,城镇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城镇化率处于30%-70%之间是城镇化中期阶段,发展速度相对较快。
十六大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迅速,2002年至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以平均每年1.35个百分点的速度发展,城镇人口平均每年增长2096万人。
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路径分析
城乡建设与发展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年第31卷第23期(总第499期)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路径分析孙丹青(渤海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锦州 121013)[摘要]进入新时代,国家更加重视新型城镇化工作,为了更好地发展高质量的新型城镇化,各地结合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特点,进行实践探索,但在实践中面临一些挑战,各地需注重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亟待解决的中长期问题,探索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和水平的路径,从而带动经济和社会发展,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向着高质量方向发展。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城镇化建设;新时代[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近年来,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新型城镇化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是现代化的产物,是解决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对于中国解决扩大内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重要的意义。
1 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必要性随着社会工业化、信息化、现代化不断推进,新型城镇化持续稳步前进,成为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一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城乡转型升级的根本要求。
1.1 加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新时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仍然存在着不协调现象,主要表现在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等方面。
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正符合了新时代经济社会的发展。
为了缓解这种不协调现象,新型城镇化向着高质量发展。
新时代新型城镇化建设更加注重整体效能发挥和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是要补足短板,及时采取措施完善,以便能有更大的效能,还要继续保持长板优势,保障其向着高质量方向发展,以确保平衡性、整体性,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难题。
新型城镇化注重人的发展,建设更加宜居宜业的优美环境、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对经济社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可以有效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难题,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新时代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镇化发展的战略与路径分析
一、引言
城镇化是指人们从农村向城市聚集的过程,是现代市场经济体
系发展的必然结果。
城镇化可以促进城乡一体化、推动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我国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快速的城镇化进程,然而在加速推进城镇化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如乡村
人口空心化、城市化扩张成本高等问题。
针对当前形势,本文将
就城镇化战略与路径进行分析。
二、战略分析
1.提倡绿色城镇化
城镇化过程中,环境问题是需要引起重视的,城镇化过程中的
生态破坏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出现严重的环境问题的
城市多数具有快速扩张、工业化和高密度住宅建设等特征。
因此,提倡绿色城镇化对于改善城市环境,减少污染,增强城市竞争力
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落实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是城市化进程中非常核心的一个环节。
只有落实合理
的城市规划,才能在如今城市化进程中避免土地资源浪费、城市
建设不协调等问题。
要想做好城市规划,必须具备强烈的社会责
任感,实现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的平衡。
3.构建人性化城市
构建人性化城市是城镇化的重要内容,这样的城市不仅促进了
人们就业、生活和教育等方面的发展,同时也提高了人们的幸福感。
而人性化城市可以从公共设施、社会保障和文化等方面进行
构建。
三、路径分析
1.城市化与现代农业产业融合
城镇化与农业产业融合可以促进农村现代化建设、扩大农村经
济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同时,支持农民转变为城市居民,
使农村成为人才培养的基地,推动中国农业现代化。
2.城镇化与公共服务深度融合
城镇化进程中,城市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和优化是非常关键的。
这不仅可以提高市民的生活便利性,而且也可以对公共服务人员
的整体素质进行提升。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需要加大对基层公共
服务设施建设的投入,甚至打造智能城市等,全方位为居民营造
良好的生活与工作环境。
3.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合作
城镇化的进程中,各个利益方是紧密联系的。
政府需要制定有
力政策以推进城镇化的进程,企业则需要为城镇化做出贡献,向
各类城市建设和公共服务提供支持,社会组织需要激发市民的草根力量,创造一个数字化的城市生态系统,最终达到城镇化发展的目标。
四、总结
总之,城镇化是一个历史延续和地理空间扩张的进程,对于我国经济和社会的现代化进程至关重要。
大力推进城镇化的同时,我们也应该重视环境保护问题,通过落实城市规划和提倡绿色城镇化等措施,打造人性化城市,领导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的合作来推进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