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2.07高中数学田园式培训案例稿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国培成长案例

高中数学国培成长案例

高中数学国培成长案例案例一:李明的数学成长之路李明是一名高中生,从小就对数学感兴趣。

在中学时期,他的数学成绩一直不太理想,经常得不到理想的分数。

但是他并没有放弃,相反,他积极主动地寻找提高数学成绩的方法。

首先,李明决定利用网络资源来增加自己的数学知识。

他定期浏览数学教学网站和论坛,研究别人的解题方法,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研究中。

他还参加了一些线上数学课程,通过观看视频和练题的方式巩固自己的数学基础。

其次,李明发现自己在数学考试中常常失分的原因是粗心和不认真做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开始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并且严格按照计划执行。

他每天都会划定一定的时间来复数学知识,并重点关注容易出错的知识点。

此外,他还练解析题和选择题,以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

最后,李明在学校的数学竞赛中积极参与,并与其他数学爱好者切磋交流。

通过比赛和交流,他不仅提高了自己的解题能力,还培养了数学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与他人的研究竞争中,他不断进步,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案例二:小红的数学突破之路小红是一名高中生,在刚开始研究数学的时候,她对这门学科感到困惑和无助。

她发现自己在数学考试中总是得分不高,这让她感到非常沮丧。

然而,小红并没有因此放弃,她积极寻找提高数学成绩的方法,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突破。

首先,小红决定找一个数学研究的伙伴。

她邀请了一个数学成绩很好的同学做她的研究伙伴,他们一起研究、讨论问题和互相帮助。

通过与同学的合作和交流,小红不仅学会了新的解题方法,还发现了自己的数学问题所在,并得到了解决。

其次,小红利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开始寻找数学研究的素材和资源。

她阅读了大量的数学参考书和教材,通过反复练和思考,逐渐掌握了数学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同时,她还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数学讲座和竞赛,锻炼自己的解题能力和应试技巧。

最后,小红意识到数学研究需要坚持和持续努力。

她制定了一个详细的研究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执行。

每天她都会划定特定的时间来复数学知识,并定期进行自我评估和反思。

高中数学教学案例【精选4篇】

高中数学教学案例【精选4篇】

高中数学教学案例【精选4篇】高中数学教育案例篇一说来从事高中数学教学已经几年有余了,谈及自己的教学经历和教学方法,自己感想颇多,现在的我比较注意在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全面考虑学生的认知因素,情感因素的彼此交融,彼此协调,从而使自己能够顺利完成教学的目标。

这一举措的实施,使我的教学的效果获得了全面的提升,并且我的课堂也朝气洋溢,充满活力,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变得越来越浓厚。

记得在一次上课时,那时是在讲数列问题,是要求学生把握通过观察法求数列的通项公式,课堂上我出了几道题让学生练习,要求学生通过前几项的规律归纳总结出数列的通项公式,在巡视过程中发现这些题普遍做的不好,即使班上的好学生也冥思苦想,当时我感到很纳闷。

在课后,我做了仔细的思考和调查,发现学生遇到此类不懂的题目时就一筹莫展,真有点盲人摸象的感觉。

就连优等生也感到有些茫然。

但是学生到感到很有兴趣,都能很认真的在思考。

她们都以为此题看似简单解起来为什么却如此之难。

看到学生学习情感和立场,我由衷的感到开心。

我给学生提示:数学题,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应用数学规律题,一类是发明数学规律题。

应用数学规律题,指的是需要学生应用之前学习过的数学规律解释回答的题目。

发明数学规律题,指的是与学生之前学习的数学规律没有什么关系,需要学生先从已知的事物中找出规律,才能够解释回答的题目。

学生所做数学操练,绝大多数属于头类。

找数学规律的题目,题目有关一个或几个变化的量。

所谓找规律,多数情况下,是指变量的变化规律。

于是,捉住了变量,就等于捉住了解决不懂的题目的关键。

通过我的提示,更加激发了她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让同学们汇集我们相关的习题和课外题,因为有些同学们想难为一下老师,也想准确展示一下自己。

于是刻意查询了许多资料,找了许多她们以为的难题,我也调整了我的教学计划,打算用一节课的时间解决这个不懂的题目,并为此做了充实的准备。

又一节课开始了,孩子们都很期待这节课,都挖空心思,彼此争论着,终于解释回答出来,她们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田园式主题背景下开展数学教育的实践和研究

田园式主题背景下开展数学教育的实践和研究

学科教育田园式主题背景下开展数学教育的实践和研究上海市浦东新区大团幼儿园 瞿永红一、问题的提出二期课改中《学习活动》是以主题这种综合活动的形式呈现的。

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很多老师感叹:在主题中怎么找不到原来数学的序了?这是因为:社会、语言、艺术等领域的内容相对较易结合到主题活动中去,而数学学科因其本身的逻辑性、系统性非常强,所以在主题实施中很难结合或融合进去。

我们从本园特色的田园式主题活动出发,在田园式主题背景下,选择幼儿常见并且感兴趣的自然现象和农村生活作为活动内容,将数学活动贯穿于日常活动中,融汇在田园式主题活动之中,让幼儿主动去探索、发现,用数学解决现实中的问题,以体会学数学的乐趣。

如此,数学学习将更有意义,更容易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二、“田园式主题背景下数学活动”内容的研究(一)“田园式主题背景下数学活动”内容的来源1.根据教师兴趣“创造”活动教师的世界就是儿童的视界。

幼儿常常会被教师所产生的浓厚兴趣和热情所感染,从而主动、积极地投入到由教师预设的活动中去。

如:大班田园主题《蔬菜朋友》中的“10元钱买菜”活动,就是在教师的兴趣的推动下,让幼儿在真实买菜过程中学习10的分成以及加减法,获得数学经验。

2.根据幼儿兴趣“移植”活动兴趣是孩子学习的原动力。

所以,教师就要善于发现、分析孩子的兴趣,在他们对某一事物产生兴趣的时候“推”一把,往往能够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发现:“移植”数学内容开展的田园式主题背景下的数学活动是我们老师最惯用的手段。

3.根据田园式主题的特殊性“挖掘”活动开展中班田园式主题活动《柳树姐姐》过程中,刚开始的时候,老师们一筹莫展,认为该主题中除了数数之外似乎就与数学无关了,但是通过对柳树形状、粗细、高低等不同的特点的勘察,老师们挖掘了“认识高低、粗细”的数学活动,开拓了不同的数学活动内容来源方式。

一年来,我们主要形成了以下数学教育活动。

(见下图)田园主题背景下的数学活动年龄阶段田园主题名称数学活动名称小班主题好吃的蔬菜蔬菜冷餐会好玩的泥巴圆圆与方方桔子娃娃桔子娃娃找朋友秋天的桔子中班主题柳树姐姐柳树姐姐有用的大棚蔬果大比拼桃花朵朵开叶子小屋大班主题蔬菜朋友好吃的部位在哪里10元钱买菜农家乐会飞的风筝分南瓜饼家乡的老建筑各种各样的建筑美化家乡的设计师(二)选择田园式主题背景下数学活动内容的原则适宜性原则:主要是指知识点适宜和活动的可操作性。

高中数学教育案例模板范文

高中数学教育案例模板范文

高中数学教育案例模板范文高中数学教育案例是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和同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以下是一篇高中数学教育案例模板范文,旨在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个参考和启示。

一、案例背景1.学科:高中数学2.年级:高一年级3.课题:函数及其性质4.课时:2课时5.教学目标:(1)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性质;(2)学会运用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二、案例描述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和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

2.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函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讲解函数的定义、性质,以及函数图像的识别方法。

(3)巩固:设计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拓展:布置开放性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5)总结: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强调重点、难点。

3.教学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实际操作能力。

三、案例反思1.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大部分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函数的概念和性质,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亮点:(1)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3)注重知识拓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不足:(1)课堂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导致部分学生未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思考;(2)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全面,未能充分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进步。

四、改进措施1.优化课堂时间安排,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和展示;2.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3.完善评价体系,使评价更加全面、客观。

总结:本篇高中数学教育案例模板范文旨在为教师提供一个教学反思和交流的参考。

完整版)高中数学教学案例

完整版)高中数学教学案例

完整版)高中数学教学案例1.实物模型演示通过展示实物模型,让学生直观感知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引导学生进行合情推理,探究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2.合情推理与归纳总结在学生进行实物模型演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合情推理,归纳总结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

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让学生理解判定定理的本质和原理。

三)判定定理的应用1.数学符号语言、文字语言表述判定定理通过数学符号语言和文字语言的表述,让学生掌握直线与平面平行的画法,并能准确使用数学符号语言、文字语言表述判定定理。

2.判定定理的应用通过练题目,让学生掌握判定定理的应用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

四)课堂小结和作业布置在课堂小结中,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重点,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回顾。

在作业布置中,布置相关的练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同时,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

1、直观感知同学们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观察,感知到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具体事例。

比如日光灯与天花板、树立的电线杆与墙面等。

另外,门转动到离开门框的任何位置时,门的边缘线始终与门框所在的平面平行。

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动画演示这一过程。

2、动手实践教师可以取出预先准备好的直角梯形泡沫板进行演示。

当把互相平行的一边放在讲台桌面上并转动,观察另一边与桌面的位置给人以平行的感觉,而当把直角腰放在桌面上并转动,观察另一边与桌面给人的印象就不平行。

另外,教师可以直立讲台,让学生感受到老师与四周墙面平行的感觉。

如果老师向前或后倾斜,则感觉老师与左、右墙面平行;如果老师向左、右倾斜,则感觉老师与前、后墙面平行。

教师也可以用事先准备的木条放在讲台桌上进行演示。

3、探究思考1)上述演示的直线与平面位置关系为何有如此的不同?关键是什么因素起了作用呢?通过观察感知发现直线与平面平行,关键是三个要素:①平面外一条线②平面内一条直线③这两条直线平行。

高中数学国培成长案例

高中数学国培成长案例

高中数学国培成长案例在高中阶段,我曾经遇到一个数学不太好的学生,他叫李明(化名)。

虽然李明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但是在数学上始终无法达到理想的成绩,这给他的学业发展带来了困惑和挫折。

为了帮助他提升数学成绩,老师们采取了一系列的国培措施。

首先,老师们对李明的数学基础进行了全面的检测和分析。

通过这个过程,发现了他数学的薄弱环节,包括数学思维能力不足、基本概念掌握不牢固、解题方法不灵活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老师们制定了详细的培养计划。

除了课堂上的培养,老师们也为李明安排了额外的数学辅导课。

这些辅导课是由高年级的数学优秀学生担任助教,在课后为李明提供一对一的指导。

这样的安排有助于李明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掌握解题的基本思路,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巩固知识。

此外,老师们还鼓励李明参加数学竞赛和数学俱乐部活动。

数学竞赛可以培养他的数学兴趣和提升他的解题能力,而数学俱乐部则是一个与同学交流、互动、合作的平台,通过讨论问题和合作解题,李明能够接触到不同思路和观点,拓宽自己的数学思维和方法。

为了帮助李明建立自信心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老师们还经常与他进行心理辅导。

他们给予他鼓励和认可,告诉他每个人都有进步的潜力,只要努力就能够达到目标。

同时,老师们还指导他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和时间管理,帮助他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经过一段时间的国培措施,李明的数学成绩逐渐有了明显的提高。

他的数学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升,基本概念掌握也更加牢固,解题方法更加灵活。

他开始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数学问题,并且在数学竞赛中也取得了一些成绩。

他逐渐找回对数学的兴趣,并且相信自己可以通过不断努力取得更好的成绩。

让田园生活成为农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乐园 (5)

让田园生活成为农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乐园 (5)

让田园生活成为农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乐园随着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中国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也在逐渐提高。

但是,相比于城市地区,农村地区仍然面临着许多教育方面的困难。

农村地区的小学校园环境单调、师资力量薄弱,这对于孩子们的学习乃至身心健康都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一项针对中国乡村小学的研究表明,只有17%的农村学生能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这让我们意识到了农村数学教育的紧迫性。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让田园生活成为农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乐园,为农村儿童提供一种有趣且实用的学习方法。

一、田园生活如何成为农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乐园1.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农村地区的小学教育资源有限,但是,田园生活本身就是天然的教育资源。

学校可以利用田间地头、果园、菜地等资源,将学校的课程与田园生活融合起来,让学生在玩耍中学习的同时,也能体验到农村生活的魅力。

比如,老师可以利用菜地中的蔬菜、水果等物品,教授学生如何进行简单的计算和统计,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

2.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课程活动由于农村儿童接触外部世界的机会比较有限,教师需要充分利用校园、周围环境,设置生动的课程主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中,教师可以把学生的生活与数学知识融合在一起。

比如,在菜地里向学生介绍各种蔬菜,让学生学习这些蔬菜的名称、产地、口感等信息,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的分类和比较概念,同时也让他们感受到数学课程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3.注重交互和合作农村学生往往缺乏交流的机会,而数学教育需要在交互和合作中实现。

在教学中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能够增强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比如,在进行数学课程活动时,可以通过分组的方式,让学生之间相互合作,互相帮助。

比如,在一个公园中进行数学游戏,学生可以通过共同解决问题,增加彼此间的感情,培养相互帮助、共同合作的精神。

二、以田园生活为例的具体数学教育内容和方式1.数学课程活动在田园生活中开展数学课程活动,能够让学生在目睹自然景色的同时,体验到数学教育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美丽的田园案例

美丽的田园案例
(第二学年)
研讨调整
个人完善
(第三学年)
4、解答问题
(1)树上的小鸟比空中的少几只?11—5=7(只)
(2)淘气列式解决的是什么问题?8+6=
引导学生根据算式中的数字找到相应的动物,再根据加法算式想一想求的是什么。
(3)交流:在提出几个数学问题,并试着解答。
尝试让学生独立提出数学问题,并进行解答,初步发展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业设计Biblioteka 基础题提高题创新题
口算练习
第28页1、2题
根据算式编应用题
教后记实
学生能根据情境图提取数学信息,并能根据给定的信息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课堂教学效果很好。
教案审阅情况:组长签字:领导签字:
练习法、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教师
投影仪、动物图片
学生
练习本




美丽的田园
空中有()只小鸟、树上有()只小鸟、、、、、
树上的小鸟比空中的少几只?
教学过程
研讨调整
个人完善
(第一学年)
研讨调整
个人完善
(第二学年)
研讨调整
个人完善
(第三学年)
一、训练发现
口算:
13-6= 14-8= 17-9=
18-8= 12-6= 14-7=
让学生理解算式的意义,要解决问题必须知道什么。
教学过程
研讨调整
个人完善
(第一学年)
研讨调整
个人完善
(第二学年)
研讨调整
个人完善
(第三学年)
三、训练达标
1、指导完成练一练第1题。
(1)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说说你能题出什么问题?

田园课程设计教案模板

田园课程设计教案模板

田园课程设计教案模板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田园课程中关于植物生长的基本知识,如植物的生命周期、光合作用等。

2. 学生能够了解并描述田园课程中涉及的土壤类型、肥料种类及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3. 学生能够认识并区分常见的田园作物及其特点。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田园知识,独立完成植物种植、浇水、施肥等基本田园管理工作。

2.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植物生长过程,提高观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学生能够合作完成田园课程项目,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培养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尊重,增强环保意识。

2. 学生能够体验田园劳作的艰辛与快乐,培养勤奋、坚韧的品质。

3. 学生能够通过田园课程,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为田园课程,注重实践性和体验性。

针对小学四年级学生,他们在认知、情感和动手能力方面有较好的基础,但对田园知识的了解有限。

教学要求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实践,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植物生长基本知识:讲解植物的生命周期、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基本概念,结合教材相关章节,让学生了解植物生长的奥秘。

2. 土壤与肥料:介绍土壤类型、结构及功能,讲解肥料种类、用途及对植物生长的影响,指导学生如何根据植物需求选择合适的肥料。

3. 常见田园作物:列举并详细介绍田园中常见的作物,如小麦、玉米、豆类等,让学生认识各种作物及其特点。

4. 田园管理实践:教授植物种植、浇水、施肥、除草等基本田园管理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实地操作,提高动手能力。

5. 植物生长观察与记录:指导学生观察植物生长过程,记录关键生长数据,分析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培养观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田园课程项目:设计团队合作项目,如种植一片蔬菜园、养护一片花坛等,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学会协作、沟通和解决问题。

高中数学实践性教学案例(3篇)

高中数学实践性教学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实践性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实践性教学强调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学、理解数学、运用数学,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案例以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模块《函数》为例,探讨如何在实践中开展高中数学教学。

二、案例设计1.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函数的概念、性质和图像;理解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函数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2. 教学内容函数的概念、性质、图像以及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教学方法(1)问题引导法: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函数的性质。

(2)小组合作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展示一组生活中的图片,如温度变化、人口增长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可以用数学模型来描述吗?从而引出函数的概念。

(2)探究函数的性质教师提出问题:如何描述函数的增减性、奇偶性、周期性等性质?学生分组讨论,通过实际问题探究函数的性质。

如:观察一组温度数据,分析函数的增减性;观察一组人口数据,分析函数的周期性等。

(3)函数图像教师引导学生绘制函数图像,并分析图像与函数性质之间的关系。

(4)实践操作教师提出问题:如何利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

如:根据温度变化设计空调制冷方案;根据人口增长设计城市发展规划等。

(5)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

三、案例实施1. 教师准备(1)收集相关实际问题的素材,如温度变化、人口增长等。

(2)设计问题引导法和小组合作法的具体操作步骤。

(3)准备实践操作所需的材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函数的概念、性质和图像。

开发田园课程丰富数学认知

开发田园课程丰富数学认知

开发田园课程丰富数学认知田园课程在近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可和欢迎,其实也包括了数学课程的开展。

当我们提起数学课程时,可能很多人都感到它们缺乏生动的教学方法和实际应用场景,但是田园课程可以丰富数学的认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数学课程变得更有趣味性和实用性。

田园课程中的数学教学可以最大程度地贴近自然和生活,道出科学规律和自然规律中的数学含义,让学生在感性认知前提下得以理解和掌握应用数学公式和计算,使学习效果更加明显。

下面我们结合具体例子来探讨如何利用田园课程丰富数学认知。

首先,我们可以将数学与大自然结合起来。

比如让学生在田间地头进行数学实验,通过实地测量,了解各种农作物生长情况与数学规律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在山区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采集花草植物,用数学知识记录植物的花瓣长短和叶子形状等特征,通过绘画和分析数据,学生可以了解植物的生命特征以及数字统计和图表应用技能。

其次,我们可以将数学与生活融为一体。

例如,引导学生在购买菜市场的过程中进行数学培训,让他们掌握计算盘点和计算价格,学会合理购物等知识;在家庭中,可以鼓励孩子用数学来管理自己的花费和时间,从而提高信息管理能力和财务管理技能。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田园课程推广数学竞赛。

不同于传统的数学竞赛,田园数学竞赛将数学与实际生活和社会问题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数学能力应用到具体场景中,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实际用途。

综上所述,田园课程是一种有益的教学方式,可以丰富数学的认知。

我们应该利用田园课程的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生动的数学教育,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创造能力。

数学高中教学实践案例(3篇)

数学高中教学实践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数学教学面临着诸多挑战。

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高中数学教师关注的焦点。

本案例以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为例,探讨如何在实践中实现这一目标。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集合的概念、性质及运算,掌握函数的概念、性质及表示方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数学建模能力、数学运算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集合的概念、性质及运算,函数的概念、性质及表示方法。

2. 教学难点:集合运算的实际应用,函数性质的灵活运用。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创设情境:教师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班级人数、水果种类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是否可以用数学语言描述。

2. 提出问题:如何用数学语言描述这些现象?如何表示这些现象之间的关系?(二)新课讲授1. 集合的概念:教师通过举例引导学生理解集合的概念,如:自然数集合、实数集合等。

2. 集合的性质:教师通过讲解集合的运算,如:并集、交集、补集等,引导学生掌握集合的性质。

3. 函数的概念:教师通过讲解函数的定义、性质及表示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函数的概念。

4. 函数的性质:教师通过举例说明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等性质,引导学生掌握函数性质的灵活运用。

(三)课堂练习1. 集合运算练习:教师给出一些集合运算的题目,如:求两个集合的并集、交集、补集等,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函数性质练习:教师给出一些函数性质的题目,如: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等,让学生独立完成。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难点。

2. 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提出疑问。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高中数学教研案例

高中数学教研案例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高中数学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为了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数学教研组开展了“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的教研活动。

以下是一篇高中数学教研案例。

二、案例主题本次教研活动主题为“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旨在通过分析课堂教学中的问题,探讨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有效策略。

三、案例描述1. 教学情境本节课教学内容为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三角函数的概念》,由我校数学教研组长张老师执教。

张老师根据教材内容,结合生活实际,创设了以下教学情境:(1)展示生活中的三角图形,如国旗、三角形屋顶等,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的基本知识。

(2)提出问题:如何描述三角形的大小?如何比较两个三角形的大小?2. 教学过程(1)探究新知张老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归纳等方法,探究三角函数的概念。

首先,让学生观察直角三角形中,角度与边长之间的关系,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语言描述这种关系。

(2)合作交流张老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共同完成以下任务:①探究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定义;②比较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值;③归纳总结三角函数的性质。

(3)展示交流各小组汇报交流结果,张老师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点评,并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3. 教学反思(1)优点①注重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②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③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2)不足①课堂时间分配不合理,部分内容讲解不够深入;②对学生合作交流的引导不够,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

四、案例分析1. 核心素养导向本节课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关注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应用意识和创新精神。

张老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究新知、合作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2. 教学方法张老师运用了情境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合作交流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开发田园课程丰富数学认知

开发田园课程丰富数学认知

开发田园课程丰富数学认知田园课程是指在自然环境中开展的课程活动,通过亲近自然、感知环境,让学生在自然中学习,以此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田园课程中,数学教育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能够丰富学生的数学认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本文将从田园课程如何丰富数学认知以及数学教育的实际案例等方面展开论述。

田园课程能丰富数学认知。

传统的数学教育往往将学生束缚在教室里,以书本知识为主要内容进行教学,而田园课程则能让学生在自然环境中感受数学,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实践活动,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在田园课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实地勘察、测量、采集数据等活动,感受自然中的数学规律,这样有助于学生建立数学的直观感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观察能力。

在学校的田园教育中,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到校园中进行植物调查,通过观察、测量不同植物的高度、叶片数量等数据,并进行统计和分析,让学生了解植物生长的规律,培养学生的测量和统计能力。

通过这些实际的活动,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使数学教育更加生动和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从而丰富学生的数学认知。

田园课程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自然环境中开展的数学教育活动,往往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与传统的数学教育相比,田园课程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和参与感,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操作,让学生在自然中感受数学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在农田中进行田间测量、土壤成分分析等活动,既能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又能够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和有趣性,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浓厚兴趣。

有趣的数学教育活动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还能够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愿意主动学习数学,提高学习效果。

田园课程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田园环境中,学生不仅能够学习数学知识,还能够培养数学素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在自然环境中的实践活动,学生能够锻炼自己的观察、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田园工坊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田园工坊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一、课程名称田园工坊实践课程二、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田园文化及乡村发展现状。

2.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在农业、环保、创意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3. 增强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

4.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课程内容1. 田园文化概述- 介绍我国田园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及特点。

- 分析田园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与意义。

2. 乡村发展现状与趋势- 分析我国乡村发展的现状、问题及挑战。

- 探讨乡村发展新趋势,如生态农业、乡村旅游等。

3. 田园工坊实践操作- 了解田园工坊的运作模式及实践项目。

- 学习田园工坊的种植、养殖、加工等基本技能。

- 参与田园工坊的实际操作,如种植蔬菜、养殖家禽、制作农产品等。

4. 创意设计与实践- 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提高学生在农业、环保、创意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 开展田园工坊创意设计比赛,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5. 团队合作与沟通技巧- 通过团队项目实践,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 学习沟通技巧,提升学生在团队中的协作效率。

6. 社会责任与环保意识-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环保意识。

- 开展田园工坊环保实践活动,如垃圾分类、水资源保护等。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田园文化、乡村发展现状等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相关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成功田园工坊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实践操作法:学生在田园工坊中进行实际操作,掌握相关技能。

4. 情景模拟法:通过模拟田园工坊运营场景,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决策能力。

5. 小组讨论法: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五、课程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

2. 小组互评:小组成员相互评价,促进共同进步。

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4. 田园工坊实践成果展示:通过田园工坊实践项目的成果展示,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构建数学模型,提升思维能力——以“农家小院”教学为例

构建数学模型,提升思维能力——以“农家小院”教学为例

构建数学模型,提升思维能力——以“农家小院”教学为例朱琳(泗县泗城第一小学安徽宿州234300)摘要:数学模型思维能够加深学生对数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

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自己探索,在实践活动中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抽象成数学模型,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使学生体会探究的乐趣,培养学生用数学模型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模型掏建数学思錐“农家小院”属于数与代数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对乘除法意义有了初步认知,已经会用2至9的乘法口诀口算表内进行乘除运算后的一节综合性练习课"教材中创设了趣味的农家小院情境,让农家的孩子感到很熟悉很亲切,同样让城里的孩子更多地了解农家的生活,这样设计可以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充满了有趣的数学知识。

观察主题图,寻找数学信息”“农家小学"1W境图一、学情分析通过学习,学生已经对乘除法的意义有了初步体会,已经会用乘法口诀进行乘除法运算。

大部分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做到收集数学信息,根据数学信息提出问题的意识也已经有了初步体现,在某些简单情境下也能够使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但是由于年龄比较小,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二年级学生还难以做到有条理地收集信息。

同时由于归纳总结能力较弱,学生也很难独立地把所学知识构建成数学模型加以运用。

二、教学目标与重难点(一)教学目标通过对学情分析,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1.通过“农家小院”展示的情境图,学会收集信息、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

在加深对乘除法意义的理解的同时归纳解决问题的方法,构建数学模型。

2.在交流思考过程和解决问题方法时,感知生活与数学之间的联系,使他们建立模型思想,初步培养应用数学模型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情境图使学生归纳、总结、抽象出解决问题的数学模型。

教学难点:利用数学模型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游戏激趣,引入主题让学生回顾已学知识后,根据学生年龄待点和已有知识设置闯关游戏,创设农家小院这一情境,切入本节课的主题。

田园数学的实践与探索

田园数学的实践与探索

田园数学的实践与探索田园数学的实践与探索笔者把以农村生活事例为背景,通过数学建构,达到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称为“田园数学”.“田园数学”让农村学生在自己独特的生活圈子里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是培养农村初中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有效途径.正像新课程标准中所说的“数学教学应从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情景,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笔者认为农村学生对田园一往情深,把数学知识与田园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更有利于农村学生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1农具里的数学农民家庭里有各种各样的农具,它们造型不同,用途各异.经过细心观察,可以抽象出蕴涵的数学知识,我们发现农村学生对这些“身边的数学”具有强烈的兴趣,这些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和抽象能力.问题1:利用农药喷雾器杀虫时,如果想使喷洒面积大一些,应采用什么办法?你能用数学知识作出解释吗?这个问题对农村学生来说,情境熟悉,容易想象,在学习《圆锥圆台圆柱》一节知识后,解释应该没有问题.喷雾器喷出的水雾形成一个圆锥体,设边缘相对两根母线夹角为θ,喷头离水稻叶面高为h,图1由此可见,θ一定时,h越大,s也越大.也就是说把喷嘴举高一些喷洒的面积就大.问题2:老农民安装的锄头特别好使,这与安装的角度有关,请调查这个角的度数.这个熟视无睹的问题激发了农村学子探索的欲望,说实在,老农民安装锄头时可从来没有考虑过要装多少角度,只是凭使用时的感觉来调整角度,现在要求学生从这些已经存在的事实中,通过数学统计的手段取得答案.在实际调查中,农村学生表现出了强烈的求知欲望,实践探索能力得到有力地展示.学生运用两种方法获取数据,甲组用直铁丝配合量角器直接去测量木柄与锄头的夹角,记录如下:王才夫53.2°王仁苗54.3°王仁才53.5°王林52.6°童叶军53.0°蒋朝林53.6°杨仁政54.5°卢春芬53.2°储巧红52.2°王强飞53.5°金建绒54.6°胡娇爱54.9°乙组测量老农锄头木柄长(L)和放平时木柄上端离地面的距离(H),如图2,再根据解直角三角形知识进行计算.统计如下:农户HL角度(度)王富云12810353.36王江波130104.553.35王优萍13110553.27杨丹云13310451.44王沫川132104.652.41杨仙菜13110351.83王福翔131.5103.551.90王巧130.9104.152.61潘彩霞129.8103.352.73王子130.8103.8652.54王优婷13310451.44图2学生得到了第一手样本资料,然后应用统计初步和三角函数知识计算,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使用较顺手的锄头,安装角度一般在53°左右.这是一次探索性的实践活动,问题本身的价值暂且撇开不论,对农村学生探索能力的培养,意义是极其深远的.我们还可以对学生提出以下问题:用数学知识进行解释:1.农民伯伯插秧时,为什么先在田埂上拉一根尼龙绳?(七年级)2.秧凳(拔秧时坐的)为什么制成一条腿?(七年级)3.犁、秧拖、脱粒机架等为什么做成三角形形状?(七年级)4.手摇风车(木制扬谷器),瘪谷是沿着轮转的哪个方向飞去的?(九年级)5.请你选择一种农具,作出更加完美的设计,并写出设计步骤.(九年级)2稻田里的数学要提高未来新型农民的素质,现在就必须重视农村学子的学研能力,让他们在年轻的时候学到将来必备的文化知识和解决农村实际问题的能力,用数学的眼光看农业,以敏捷的思维去开拓,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打破传统的观念,采用开放式教育,走出课堂,直接与农业接触,开创农村教育新理念.2.1稻田里的统计学农村中许多问题可用数据说话,以统计学原理帮助决策.为了检测两种水稻的种植品质,可以布置每个学生备好记录簿,记录两种水稻成长历程.怎样检测,如何确定检测项目,如何取得数据?决定这些问题的主权完全是学生,下面是学生讨论的检测项目和步骤:检测地点:宁波市宁海竹林七宝村;检测品种:村民常种的早稻甲和早稻乙项目:1.稻种发芽率(在春播期间,由家长配合);2.分蘖情况(在水稻分蘖期间组织学生到田间实地1 2 下一页田园数学的实践与探索第2页抽测);3.抗病虫害能力(邀请经验丰富的老农科员负责指导,并分组下田对稻田进行随机抽查,记录病害稻株数,比较两种水稻病虫受害情况);4.比较早稻甲和早稻乙的亩产量.5.比较出米率(指定种有早稻甲、早稻乙的农户各十户,各取100斤稻谷轧成米,并记录轧米斤数).有比较就有鉴别,通过以上跟踪分析,可以帮助村民克服选种的盲目性.2.2稻田里的几何学利用《测算面积的近似方法》,可以计算庄稼叶子面积,如图3是上四房一带的水稻叶片,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它可以看作是一个等腰三角形加上一个等腰梯形.不妨设叶子长为4L,最宽处为d,叶子的面积为S;图3水稻叶片则:看似随意生长的稻叶,我们只要量出它的长和宽,叶片面积就可以通过上述公式进行计算.实践说明,庄稼中蕴藏着几何学,大自然孕育了丰富的数学知识.打这以后,许多学生回家后还把庄稼叶子贴在自家马赛克墙上进行面积估算,真可谓学而不厌.有的学生还提出为什么南瓜、芋艿叶子面积大,水稻、麦子叶片小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问题.2.3.稻田里的经济学本地有很多农民,在稻田里建起了大棚,大搞菜篮子经济.在学习《垂径定理》、《解直角三角形》知识后,学生就可以为农民核算大棚所需成本.例如:搭建一个跨度为6米,拱高为2.5米,长为100米左右的弧形大棚(如图4,每米放一根弯料,采用高压聚乙烯棚膜覆盖),按当前的市场价格需要多少成本呢?实践探索:先让学生到周边农业生产资料市场对大棚材料价格作实地调查,调查后得知竹林生产资料商店弧形骨架(采用耐腐的塑料制成)是每根9米,每米1.1元,高压聚乙烯棚膜(规格是宽2米,厚度0.08mm,每卷参考长度170米)每卷270元.(1)首先,计算弧形骨架所需长度,Rt△AOD中(图4),设OA=R,Rup2;=(R—2.5)up2; 3up2;R=3.05图4(2)需弯料根数:101根(3)需塑料薄膜的面积8.5╳100=850平方米(4)所需金额:101╳9╳1.1 850÷2÷170×270=1674.9元.3原野中的数学农村学生生活在得天独厚的乡土气息里,上学、放学均漫步在纯朴的田园风光中,这种优越的自然环境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的最佳空间.教学中应充分发动学生观察自然,接触自然.从大自然中体验数学知识的无处不在,懂得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的道理.3.1小河里的数学放学路上,沫川沿河步行,顺手向河里扔了个石块,随后便出现令她惊奇的景象.沫川疑惑:石头落处为什么会起层层涟漪?随水流下移为什么景象依旧?这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用圆的知识解释,水面受到石块掷击后,激起的波浪就会以相同的速度,从这一点向四周扩散开来,因此,每一瞬间波浪的各点都是处在和被击点同样距离的地方,即各点都处在一个圆上.水在流动的时候,圆形波浪会不会变成一个拉长了的圆形呢?图5如图5中,由于,原来的四边形ABCD现在在新的位置上变成了四边形A&acuteacute;C´D´,这两个四边形是完全相同的.同样,两个圆也是全等的.所以流动的圆形波浪是不会改变原来的形状的.3.2古树中的数学农村的村头和原野中屹立着形态各异的古树,乡村们都不知道它具体有多高.测量这些古树的高度对现代的农村初中学生来说,是施展所学知识和能力的好机会.布置学生准备测角仪器和皮尺,分组测量,例如图6中的千年古树,是位于竹林七圣村头的“浙江大樟王”(现已被列为浙江省一级保护古樟).第一组采用测仰角和距离解直角三角形,第二组采用镜子反射构造相似,第三组采用腕测列比例求解,第四组采用阳光影测得到结果.四组测得的数据是17.8米、18.2米、17.6米、18.3米,平均值为17.975米.(与中国宁海网中介绍的樟树王树高18米相一致)(图6)实践训练:1.请测量竹林七宝村小坛潭(天河支流)对岸的古杉高度(图7);图72.请测量前童古镇旁,被“7.30台风”刮斜的古柏的高度(图8);图83.去竹林福传寺,测量大门(图9)的宽度、竖直高度、半圆拱高;回校后,思考:一尊高3米、宽1.5米的佛像能否竖直抬进去?(图9)以上只是笔者的几点肤浅做法,抛砖引玉矣.数学教学最实惠、最根本的动机是学到有价值的数学,学习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最能够接受的数学是贴近的“身边数学”,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当地的乡土资源,因材施教、因地制宜.越是地方的,便越是世界的,要摒弃整日把农村学子闷在教室里,时时钻在题海中,个个扶上独木桥的做法.从多方位、多角度着手,培养农村学生用数学的意识,通过创造性的数学活动,让应用意识化为信念,伴随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成为终生享用的财富.(范文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田园课程案例设计方案模板

田园课程案例设计方案模板

一、课程名称【课程名称】田园课程二、课程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理念的关注逐渐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向全面素质教育和个性化教育。

田园课程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旨在通过亲近自然、体验生活,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本课程以我国农村地区的田园风光和自然资源为背景,以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为依据,设计一套具有特色的田园课程案例。

三、课程目标1. 培养幼儿对自然、生态、文化的认识和尊重,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

2. 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4. 增强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课程内容1. 田园风光欣赏:带领幼儿参观田园风光,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

2. 田园劳动体验:组织幼儿参与田园劳动,如种植、采摘、养殖等,让幼儿体验劳动的乐趣,培养幼儿的实践能力。

3. 田园文化学习:通过了解田园文化,如民间故事、民俗风情等,让幼儿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幼儿的文化素养。

4. 田园艺术创作:引导幼儿运用自然材料进行艺术创作,如绘画、手工制作等,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五、课程实施1.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体验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学时间:每周安排2课时,每课时40分钟。

3. 教学地点:幼儿园内外的田园环境。

4. 教学资源:教材、教具、多媒体设备、田园环境等。

六、课程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幼儿在田园课程中的参与度、表现和进步,对幼儿进行及时反馈和指导。

2. 成果评价:通过作品展示、口头表达、实践操作等方式,对幼儿在田园课程中的成果进行评价。

3. 教师评价:教师对课程实施情况进行反思,不断优化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

七、课程案例1. 案例一:种植活动活动目标:让幼儿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活动内容:组织幼儿在幼儿园内的菜园里种植蔬菜,从播种、浇水、施肥到收获,让幼儿全程参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2013学年度
高中数学新教师“田园式”培训




2012年12月7日
高中数学2010、2011、2012届在编新教师“田园式”培训
通知
龙城高级中学学校
为了促进新教师的经验交流,促进新教师的专业水平的提升,龙岗区教师进修学校拟定于本学期2012年12月7日上午进行高中数学2010、2011、2012年在编新教师“田园式”培训。

现将培训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培训时间:2012年12月7日上午9:50-11:30(9:40 签到)
培训对象:高中数学2010、2011、2012届在编新教师。

培训地点:龙城高级中学
时间安排:
10:10-10:50 高二数学教学研讨课观摩
11:00—11:45 评课、互动
培训内容:《求曲线的方程》
授课教师:蒋柏林
指导老师:胡宇娟
提前10分钟点名完毕,请勿迟到或缺席。

本次培训算继续教育4学时。

龙岗区教师进修学校
二〇一二年十二月七日
龙岗区高中数学2010、2011、2012年在编新教师“田园式”
培训
记录表
说明:本表可调整大小,根据实际填写信息确定页数。

制表:龙城高中培训基地
培训授课教师风采
培训学员评课记录表
说明:本表可调整大小,根据实际填写信息确定页数。

制表:龙城高中培训基地
培训授课教师自我鉴定
说明:本表可调整大小,根据实际填写信息确定页数。

制表:龙城高中培训基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