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教案】新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欧姆定律3等效电路教学设计
九年级物理上册5.3等效电路教案新版教科版20180611372
九年级物理上册5.3等效电路教案新版教科版20180611372第3节等效电路第1课时二、进行新课。
1.知识准备,复习提问。
(1)欧姆定律的内容及表达式。
(2)串联电路电流、电压的特点。
2.实验探究: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
(1)问题:现在我们手中有5Ω和10Ω的电阻,能否组合一下得到15Ω的电阻呢?(2)分析电路的等效电阻。
演示:将两电阻串联接到电压U 的电路两端,电流表示数为I,如教材图5-3-2所示。
用欧姆定律计算出R1与R2串联后的总电阻,用一个电阻值为R的电阻代替R1、R2,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流表示数为I。
显然,对电路中电流而言,该电阻产生的效果跟前面两个电阻产生的效果相同。
让学生回忆合力的知识,几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并将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写在黑板上,以备参考使用,为串、并联电路等效电阻的理论推导作铺垫。
这一部分内容个力共同作用的效果可以用一个力来代替,这个力就是那几个力的合力。
让学生明确只有“等效”才能相互“代替”。
教师小结:两次实验中,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是完全相同的,这说明定值电阻R在电路中产生的效果与电阻R1和R2串联在同一电路中共同产生的效果相同。
在这一基础上,我们称电阻R是两个串联电阻R1和R2的等效电阻或总电阻,同时也可称串联电阻R1和R2是电阻R的等效电阻或分电阻。
电路的等效电阻:几个连接起来的电阻起的作用,可以用一个电阻来代替,这个电阻就是几个电阻的等效电阻。
问:请同学们大胆地进行判断,你认为,实验中R1和R2的等效电阻或称总电阻R的大小是多占用的时间略微多一点,主要让学生明确什么才叫做“等效”,只有“等效”才能相互“代替”,注意与合力进行对比分析,效果会更好一些。
少Ω?请说出判断的依据。
让学生从多角度进行判断分析,教师都不要否认。
教师计算出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
设疑:大家对电阻值R的判断能与实际吻合,这是巧合还是反映了必然的规律呢?下面我们通过研究串联电路电阻的关系来回答这一问题。
九年级物理上册5.3等效电路学案新版教科版【word版】.doc
公式:
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导体的电阻都( )
1、导线要顺时针绕在接线柱上。
2、连接前注意
:不能把电池两端直接连接起来。
自学检查
课后自我评价:。
目标反思
等效电路
3.等效电路
—欧姆定律应用之二
九年级物理第五章3.等效电路授课人:
上课时间: _月_日__班学生姓名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进一步了解串、并联电路的特点,了解等效电阻、电路
2、推导并认识串并联电路中电阻特电
3、让学生体验不同的探究方法。培养学生能运用等效法看问题,运用等效法将问题简化。
自学备注
学法指津
通过认真看书,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进行推导得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串并联电路中电阻特点。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链接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是:、、另外还有。
导体的电阻跟导体的长度有关,粗细相同的同种材料导体,长度越长,电阻。
导体的电阻跟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长度相同的同种材料导体,横截面积越大,电阻。
二、串联电路中电阻特点
而串联电路I=I1=I2,所以R=R1+R2
实验和理性推导都证明: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
2、并联电路中电阻特点
并联导体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所以并联的等效电阻于各并联导体的电阻。
分析:
根据欧姆定律
请推导:
小结:1、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
公式:
串联电路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导体的电阻都( );
1、
串联导体相当于增长了导体的长度,所以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于各串联导体的电阻。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第3节等效电路教案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第3节等效电路教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持以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为导向,充分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下面是我设计的一节幼儿园课程教案。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情景引入、启发式教学和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孩子们了解和掌握等效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等效电路的概念和原理。
难点:如何运用等效电路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路板、灯泡、电阻、开关等。
2. 学具:每个孩子准备一份电路实验套件。
五、活动过程1. 情景引入:讲述一个关于电路的小故事,引导孩子们思考电路的作用和原理。
2. 理论知识讲解:简要介绍等效电路的概念和原理,让孩子们理解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和作用。
3. 动手实践:让孩子们分组进行电路实验,运用所学的知识,连接电路,观察灯泡的亮度变化。
4. 讨论与交流:引导孩子们分享实验心得,讨论等效电路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等效电路的概念和原理。
难点:如何运用等效电路解决实际问题。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希望孩子们能够掌握等效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创新教学方法,为孩子们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情景引入二、理论知识讲解在理论知识讲解环节,我会用简洁明了的语言介绍等效电路的概念和原理。
我会尽量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解释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和作用,以便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三、动手实践动手实践环节是本节课的核心部分。
我会提前准备好电路实验套件,并确保每个孩子都能清晰地理解实验的步骤和目的。
教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第五章 欧姆定律 3. 等效电路》公开课_0
《等效电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了解串、并联电路的特点,了解等效电阻、电路。
探究等效电阻和等效电路,体会转换法及理性探究。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探究的快乐及科学方法的魅力。
【教学重点】
了解串、并联电阻的特点,理解等效电路。
【教学难点】
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的猜想和推导。
【教学过程】
一.(1)复习电流,电压,电阻的物理量及符号.
(2)串联、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规律:
(3)欧姆定律公式及变形
二.1.师:上节课同学们帮老师测出了电阻的阻值都是5Ω,而我却需要10Ω的电阻,怎么办呢?教师引导学生提出替代的方法。
2.介绍等效电路
3.举例计算
4.得出串联电路的规律
5.串联电路中的比例问题推导
6.用同样方法分析并联电路问题
7.练习
【教学反馈】
本节学习的重点是进一步了解串、并联电路的特点,理解等效电路。
让学生体验不同的探究方法。
培养学生能使用等效法看问题,使用等效法将问题简化,突出重点。
教科版九年级5.3等效电路教案
教科版九年级5.3等效电路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教科版九年级科学教材第五章第三节“等效电路”。
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1. 等效电路的概念及其意义;2. 电阻的串并联及其等效电阻的计算;3. 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等效电路的概念,能运用等效电路分析实际电路问题;2. 掌握电阻的串并联及其等效电阻的计算方法;3. 掌握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方法,能运用等效变换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等效电路的概念及其应用,电阻的串并联及其等效电阻的计算,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
难点: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以及等效电路在实际电路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路仿真软件,电阻、电压源、电流源等电子元件。
学具:电路仿真软件,笔记本电脑,学习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个简单的电路图,让学生观察并分析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分布情况。
2. 概念讲解:介绍等效电路的概念,解释等效电路在分析实际电路问题中的重要性。
3. 电阻的串并联:讲解电阻的串并联原理,引导学生通过电路仿真软件进行实践操作,观察并验证串并联电阻的等效电阻计算方法。
4. 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讲解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方法,引导学生通过电路仿真软件进行实践操作,观察并验证等效变换后的电路行为。
5. 例题讲解:选取一道典型例题,讲解如何运用等效电路分析实际电路问题,引导学生跟随步骤进行解题。
6. 随堂练习:布置几道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电路问题,及时巩固所学内容。
7. 板书设计:板书等效电路的定义、电阻的串并联计算公式、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公式等关键知识点。
8. 作业设计:布置一道综合性的作业题,让学生运用等效电路的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电路问题。
六、作业设计V|R1||[ R2 ]||I答案:将电路中的电压源与电流源进行等效变换,即将电压源变换为电流源,电流源的电流等于电压源的电压除以电阻R1和R2的总和。
5-3等效电路教案含教学反思 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三节
5.3 等效电路【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了解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2)了解等效电路的电阻。
2.过程与方法(1)经历等效电阻和等效电路的探究过程,学习等效的物理方法。
(2)推导出串、并联电路等效电阻计算公式。
(3)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探究的快乐及科学方法的魅力。
(2)从已有的科学规律出发,通过数学公式的逻辑推导和图形结合的方法获得新的科学知识。
(3)发展学生对科学的探索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了解串、并联电路电阻的特点,理解等效电路。
2.难点: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的猜想和推导。
【教学资源】1.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四名或五名学生一套仪器(干电池2节、开关、几个不同阻值的电阻、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
2.教师演示器材:镇流器、干电池6节、电阻模型。
3.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套:可供实物投影、课件播放等。
【教学过程】【教学反思】1.本教学设计的过程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很好地把握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教学中按两条线索进行展开:(1)教师教学线索。
围绕本节的中心“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展开,流程如下:(2)学生活动线索。
具体流程如下:2.本节课从学生的角度看,通过触电实验引入新课,结合学生的亲身体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为学生的科学探究作好铺垫。
学生通过“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探究—观察归纳—得出结论”即探究性教学的方法、自主性的学习以及学生间的相互合作,展示和交流实践成果,培养出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的行为习惯。
3.从教师的角度看,今后教学中“过程与方法”的教学设计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整节课始终把学生放在主导地位,教师起到了引导者的作用。
将等效替代法贯穿于实验探究、课堂小结、巩固练习各环节,比较有效地实现了希望中的教学目标。
九年级物理上册 第五章 3等效电路教案 (新版)教科版
3.等效电路学点电路的等效电阻(1)定值电阻R 1和R 2串联后接在电源上,其作用可用一个电阻R 来代替,如图5-3-1所示,则将R 称为R 1和R 2串联后的等效电阻。
思考:问题1:几个连接起来的电阻所起的作用,可以用一个电阻来代替,这个电阻就是那些电阻的 等效电阻 。
问题2:请推证:将两个电阻R 1、R 2串联起来,其等效电阻R 与R 1、R 2的关系为:R =R 1+R 2。
解:设电阻R 1两端的电压为U 1,电阻R 2两端的电压为U 2,电阻R 1、R 2两端的总电压为U ,电阻R 1、R 2的总电阻为R 总,由于电阻R 1、R 2串联,故流过电阻R 1、R 2的电流相等,设为I , 因为I =U R,所以U 1=I 1R 1=IR 1,U 2=I 2R 2=IR 2,U =IR , 因为U = U 1+U 2 ,即IR =I 1R 1+I 2R 2=IR 1+IR 2,所以R = R 1+R 2 。
问题3: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和各分电阻之间的关系: 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 。
表达式: R =R 1+R 2+…+R n 。
若是n 个相同的电阻R 0串联,则等效电阻R 与R 0的关系为: R =nR 0 。
若串联的各分电阻中有一个电阻变大,则等效电阻也 变大 。
(2)“等效替代法”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若如图5-3-3甲所示的两个电阻并联后接入电路中的效果与图乙所示一个电阻接入电路的效果相同,则将R 称为R 1和R 2并联后的等效电阻。
思考:问题1:请你利用并联电路电压、电流的规律及欧姆定律推导出R 与R 1、R 2的关系式。
解:根据欧姆定律可得并联电路中两个电阻上的电流分别为:I 1=U 1R 1 ,I 2=U 2R 2; 电阻R 上的电流为:I =U R。
由并联电路的电流关系I = I 1+I 2 得: U R = U 1R 1+U 2R 2。
又因为并联电路电压的特点是:U =U 1=U 2, 所以1R = 1R 1+1R 2。
教科版九年级上册物理第5章《欧姆定律》教案
第五章欧姆定律第一节欧姆定律【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2.使学生学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
3.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
4.理解欧姆定律,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二、自学互研生成能力知识板块一探究电流跟电阻、电压的关系自主阅读教材P72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731.利用如图所示的器材连成电路,来“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用笔画代替导线将器材连成实验电路(电流表用小量程)。
解:如图所示2.下面是张明同学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关系”时记录的数据:表1R=10Ω电阻R两端的电压/V 1 2 3 4通过电阻R的电流/A 0.1 0.2 0.3 0.4从上表中,你得到的结论是当电阻一定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表2U=10V(电阻R两端的电压)电阻R的阻值/Ω10 20 40 80通过电阻R的电流/A 1 0.5 0.25 0.125从上表中,你得到的结论是当电压一定时,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知识板块二欧姆的研究发现自主阅读教材P74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753.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这个结论叫欧姆定律。
4.计算公式I=U R。
归纳总结:对于欧姆定律的理解要注意:(1)同体性:定律中“通过”的电流。
“两端”的电压及“导体”的电阻都是同一导体或同一段电路上对应的物理量;(2)同时性:定律中的电压、电阻和电流三个量必须是在同一时刻的数值;(3)计算时I、U、R的单位应统一;(4)适用条件:金属导体和溶液导体。
1.对学分享独学1~5题:(1)对子之间检查独学成果,用红笔互相给出评定等级。
(2)对子之间针对独学的内容相互解疑,并标注出对子之间不能解疑的内容。
2.群学小组研讨:(1)小组长先统计本组经对学后仍然存在的疑难问题,并解疑。
(2)针对将要展示的方案内容进行小组内的交流讨论,共同解决组内疑难。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1.欧姆定律优秀教学案例
2.培养学生运用欧姆定律分析解决实际电路问题的能力,如计算电流、电压和电阻等。
3.使学生能够运用串并联电路的特点,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电路现象,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4.培养学生使用电压表、电流表等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操作,熟练掌握实验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分析方法。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结合生活实际,提出一个与学生息息相关的问题:“为什么我们在使用电器时,有时会发现灯泡不亮,而有时却很亮?这中间有什么科学原理呢?”这个问题能够引发学生对电路中电流、电压和电阻关系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接着,我会简要回顾上一章关于电路的基础知识,如电路的组成、串并联电路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在此基础上,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欧姆定律,让学生初步了解欧姆定律的基本概念。
3.结合实际生活,举例说明欧姆定律的应用。
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可以相互交流观点,共同解决问题。我会在各组之间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他们深入探讨欧姆定律的内涵和应用。
(四)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邀请各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分享他们在讨论中解决问题的方法。针对学生的回答,我会进行点评,强调重点知识点,纠正错误理解。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会详细讲解欧姆定律的定义、表达式及其物理意义。首先,解释什么是欧姆定律,即导体中的电流与两端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接着,通过公式I = V/R,让学生了解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针对公式中的各个物理量,我会进行详细讲解,使学生明确它们的定义、单位以及测量方法。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1.欧姆定律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2017年(秋)九年级物理(教科版)教案:第五章欧姆定律3.等效电路
2017年(秋)九年级物理(教科版)教案:第五章欧姆定律3.等效电路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通过引入实际情境,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等效电路的概念和欧姆定律的应用。
活动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等效电路的概念,理解欧姆定律在等效电路中的应用。
2. 能够运用欧姆定律计算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等效电路的概念,欧姆定律在等效电路中的应用。
2. 教学重点:运用欧姆定律计算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路图、电源、电阻、电流表、电压表、开关等。
2. 学具:笔记本、笔、计算器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一个实际电路图,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计算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
2. 讲解:介绍等效电路的概念,解释欧姆定律在等效电路中的应用。
3. 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利用电路图和欧姆定律计算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
4. 讨论: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实验结果,讨论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六、活动重难点1. 活动难点:等效电路的概念,欧姆定律在等效电路中的应用。
2. 活动重点:运用欧姆定律计算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电路问题,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理解等效电路的概念,掌握欧姆定律在等效电路中的应用,并能够运用欧姆定律计算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
同时,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也应该得到提高。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需要特别关注的。
引入环节的设计意图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通过展示一个实际电路图,让学生面临一个问题情境,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第五章《欧姆定律》教案
第1节欧姆定律┃教学过程设计┃二、进行新课。
(一)实验探究:怎样改变电流的大小?提出问题:根据经验,你能猜想出哪些因素能影响电流的大小?怎样改变电流的大小?教师用线路板组成(或多媒体出示)与图5-1-1的电路图相对应的实物图:学生回答情况参考:(1)电压使电路中形成电流,所以电压越大,电流越大。
(2)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所以电阻越大,电流越小。
学生猜想:改变电流方案:(1)改变电池节数,通过改变电压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2)利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阻,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那么如何验证我们的猜想呢?将学生分组验证两种猜想。
(1)把2.5V小灯泡和电流表分别跟一节干电池和两节干电池串联组成电路。
闭合开关,观察先后两次电流表示数及小灯泡的亮度。
分析实验现象,验证猜想(1)是否正确。
(2)把2.5V小灯泡和电流表及滑动变阻器串联在一起组成电路,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观察先后两次电流表示数及小灯泡的亮度。
分析实验现象,验证猜想(2)是否正确。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电路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及导体的电阻有关。
(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1)提出问题: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有什么样的定量关系呢?(2)学生猜想,教师记录于副板书上。
(3)设计实验:①问题:电流可能受电压和电阻两个因素的影响,如果两个因素同时变化(如在改变电压的同时,也改变电阻),能否判断电流变化是谁引起的吗?②确定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在物理学中,一个物理量往往受两个或多个因素影响,为了研究这个量与其中的一个因素的关系,可以固定其他的一些因素,只改变一个,以此进行实验研究,这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③确定实验方案:先让电阻保持不变,改变电压,观察电流教师出示实物图的目的是为了给学生创设实物情境,便于学生思考、探讨问题,找到解决的方法,因此教师不要忽略这一环节。
对于学生回答的其他问题,一般都可以归结到电压或电阻上,对学生的猜想作相应的引导。
九年级物理上册5.3等效电路教案新版教科版
第3节等效电路(4)理性探究:推导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
①教师介绍: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实验是一种重要的、常用的方法,我们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去验证假设,但也可以用理论推导得出结论。
②理论推导:利用教材图5-3-3引导学生根据串联电路的特点和欧姆定律推导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和各串联电阻之间的关系。
参考:下面以两个电阻的串联为例,推导串联电路电阻的关系。
设电阻R 1与R 2串联时,等效电阻或总电阻为R ,画电路图(可参考教材第80页图5-3-3)。
因为: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即 (1)I 1=I 2=I串联电路两端的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之和,即 (2)U =U 1+U 2所以,用(2)式除以(1)式可得(3)U I =U 1I +U 2I由欧姆定律变形后的公式,将(3)式写为(4)式,即(4)R =R 1+R 2实验和理论推导都证明:串联电路中,等效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
理解导体串联起来后的总电阻与各串联导体电阻的关系。
3.拓展分析。
结合教材图5-3-4,根据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进行分析,认识电阻的串联就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从而增大了导体的电阻值,所以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大于各串联导体的电阻。
4.例题:两电阻的阻值分别是R 1=8Ω,R 2=4Ω,串联后接于24V 的电源上,则R 1两端的电压是多少V ?你还能求出电路中哪些物理量?解析:欧姆定律中的电压、电阻和电流三个量是对同一个电阻或同一段电路而言的。
不同导体或不同电路中三者不能混用,应加角码区别。
解:电路的等效电路图如图5-3-1所示:因为两个电阻串联,所以总电阻为: R =R 1+R 2=8Ω+4Ω=12Ω;测电阻的能力,也为学生认识串联电阻奠定基础。
总体解题指导思想——由图可知两个电阻R 1、R 2串联,则整个电路可以分为三部分:R 1一部分,R 2一部分,总电阻一部分;由欧姆定律可知对应每一部分电路都有电流、电压和电阻三个量,所以一共包含9个量,已知3个量,所以可以再求出其他6个量。
2021九年物理上册欧姆定律53等效电路教学设计新版教科版
3. 等效电路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知道电阻串联后等效电阻和分电阻的关系理解电阻串联后电路电阻变化的原因知道电阻并联后等效电阻和分电阻的关系理解电阻并联后电路电阻变化的原因能利用电阻的串联和并联解决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实验探究、讨论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学习的精神教具:电源开关电流表电阻若干个导线重点与难点:电阻串联和并联后等效电阻和分电阻的关系电阻串联和并联后电路电阻变化的原因教学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流关系2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压关系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阻有是什么关系呢?二:进行新课(一)1 实验探究:电阻的串联1)电阻串联后电路的总电阻如何变化呢?2)猜想与假设:由于导体变长了,总电阻可能变大了3)制定计划,设计实验:P85图6-3-14)进行实验,收集证据:5)分析论证,得出初步结论:对数据进行处理,小组讨论,得出初步结论6)交流讨论,得出结论:结论:串联电阻后总电阻比任何分电阻的都要大7)评估:2 等效电阻:几个电阻所起的作用可以用一个电阻来代替,这个电阻就叫那几个电阻的等效电阻。
3 串联电路中等效电阻比分电阻大的原因:串联电阻增加了导体的长度,所以等效电阻变大了4 电阻串联后等效电阻和分电阻的关系的推导U U U 21+=总 ∴R I R I IR 2211+=I I 21I +=总 ∴ R R 21R +=总结论:串联电阻时等效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R R 21R +=总(二)1 实验探究:电阻的并联1)电阻并联后电路的等效电阻如何变化呢?2)猜想与假设:由于导体横截面积了,等效电阻可能变小了3)制定计划,设计实验:将电阻接入电路图 4)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电压电流 总电阻 R R 21并5 对数据进行处理,小组讨论,得出初步结论6)交流讨论,得出结论:结论:并联电阻后等效电阻比任何分电阻的都要小7)评估:3 等效电阻变小的原因:并联电阻增加了导体的横截面积,所以等效电阻变小了4 电阻串联后等效电阻和分电阻的关系的推导I I 21I +=总 R U I =R U R U R U 2211+=∴总总U U 总==21U R R R 21111+=∴总 结论: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分电阻的倒数和 R R R 21111+=总5 例题:用电器甲的电阻为20Ω,用电器乙的电阻为80Ω将它们并联接在16V 的电源上,则此并联电路的总电阻和总电流是多少?已知:R 1 = 20Ω R 2=80Ω U 总=16V求: R 总=? I 总=?解: R R R 21111+=总∴ Ω=Ω+Ω=1618012011U 总 ∴ R 总=16Ω R U I =∴ A V I 11616=Ω=总答:总电阻为16Ω,总电流为16A.6 讨论:例题的其它解法7 等效电路:分析复杂电路时,只考虑整个电路的输入、输出关系,用一个简单的电路来代替复杂电路,使问题得到简化,这个简单电路就叫复杂电路的等效电路。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欧姆定律3等效电路教案新版教科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欧姆定律3等效电路教案新版教科版教学目标思考与讨论:在维修爷爷的收音机时,小聪发现收音机中有一只10欧的电阻坏了,可小聪手笔边只有几只5欧的定值电阻,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合作探究探究点一电路的等效电阻1.实验:测R1和R2(R3)串联的总电阻。
问:实验的方法和原理是什么?答:用伏安法测电阻。
只要用电压表测出R1和R2串联电阻两端的总电压放用电流表测出通过串联电阻的电流,就可以根据欧姆定律逄出R1和R2串联后的总电阻。
要求学生设计一个测两个定值电阻(R1 =5欧、R2 = 10欧)串联总电阻的实验电路。
如课本图5-3-2所示。
进行实验:①按伏安法测电阻的要求进行实验。
②测出R1 (5欧)和R2(10欧)串联后的总电阻R。
③将R1和R3串联,测出串联后的总电阻R′。
将实验结果填在课文中的结论处。
讨论实验数据,得出:R = R1 + R2, R′= R1 + R3。
实验表明: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
2.理论推导串联电路总电阻计算公式。
上述实验结论也可以利用欧姆定律和串联电路的特点,从理论上推导得出。
结合R1、R2的串联电路图(课本图5-3-4)讲解。
理性探究:推导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 I=U/R∴ U=IR U1=I1R1 U2=I2R2又∵串联电路U=U1+U2∴IR=I1R1 +I2R2而串联电路I=I1=I2∴ R=R1+R2实验和理性推导都证明: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
® 如两个电阻串联,则R=R1+R2。
® 几个导体串联相当于增大了导体的长度,所以串联后的总电阻比其中任何一个电阻都大。
如果n个相同的电阻R 1串联,则R=nR13.理论推导并联电路总电阻计算公式。
你对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有怎样的猜想?图示分析: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由图可知:®几个导体并联相当于增大了导体的横截面积,所以并联后的总电阻比其中任何一个电阻都小。
教科初中物理九上《5第五章 欧姆定律》word教案
《欧姆定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欧姆定律,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自己找出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学习科学探究方法。
(2)通过图象处理实验数据,培养学生利用图象分析,研究物理问题的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体验和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形成尊重事实、探究真理的科学态度。
(2)结合欧姆的故事,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1、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的活动探究。
2、欧姆定律的内容和表达式。
【教学难点】探究电路中的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的活动中实验方案的设计及评估【教学器材】每组配:额定电压为1.5V的干电池3节、导线若干、开关(1个),电流表和电压表(各1个),滑动变阻器(1个)、电阻3个(5Ω、10Ω、20Ω)【课前准备】1、观察一些电器上的铬牌。
2、复习电流电压和电阻,进一步熟悉它们的定义、单位和测量工具。
3、上网查找有关欧姆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阶段与时间分配教师引导学生活动说明引入新课活动一改变小灯泡的亮度给你一个小灯泡(额定电压3.8V),三个阻值不同的电阻,干电池3节,开关一个,导线若干,怎样让小灯泡发出不同亮度的光来。
发现并提出问题:灯泡的亮度为什么会改变?(留言版)分组汇报:你是通过什么样的办法改变了灯泡的亮度?(留言版)注意:学生可以在网页的求助站中寻找帮助学生回答:更换电池或改变电路中的电阻。
问:这说明了什么?(留言版)分析各种现象引导学生知道改变电池的电压。
和改变电路中的电阻可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让学生自己动手来发现问题让学生成为发现者而不是观察者电路设计完成活动“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猜想与假设】1电路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有什么关系?2电路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有什么关系?(留言版)【实验设计】怎样来研究电压和电阻对电流的影响?应用什么方法?如何控制变量?(留言版)(要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要控制电阻不变)(要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要控制电压不变)(活动1)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设计电路1:设计电路2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讨论热烈,想出了两种改变电流大小的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在实验中控制变量的意识,教学阶段与时间分配教师引导学生活动说明完成实验“电流与电阻的变化”【操作与记录】1为了更好地完成实验,请学生注意事项;(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断开状态。
2020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5章《欧姆定律》第3节等效电路学案】
3. 等效电路】【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了解串、并联电路的特点,了解等效电阻、课教师自主备电路。
推导并认识串并联电路中电阻特电栏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体验不同的探究方法。
培养学生能运用等上课教师姓名:。
_________效法看问题,运用等效法将问题简化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课时间:_______见】【重点难点预简单运用公式进行重点: 串联和并联电路总电阻的计算公式及教学过程:的计算“等效替代”的关系;难点: 理解串并联电阻和它们的总电阻之间理解利用欧姆定律和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电流关系理论推导总电阻与各个分电阻的数值关系】【知识链接1.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是:、、另外还有。
2.导体的电阻跟导体的长度有关,粗细相同的同种材料导体,长度越长,电阻。
3.导体的电阻跟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长度相同的同种材料导体,横截面积越大,电阻。
【学习流程】■自主学习:等效电阻: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合作探究:一.等效电阻[来[在实验室做实验时,用一个电阻R 来代替 R1=5Ω R2=10Ω电阻的串联,使原来的电路变成图2 所示的样子,并且代替以后不变。
这个代替串联电阻而使电路的状电路的电流和总电压保持态不变的电阻R 称之为电阻R1R2 的总电阻。
R1 和R2 叫 R 的分电阻。
二、串联电路中电阻特点回顾:串联电路特点:( 1 )电流的特点:。
课后反思:( 2 )电压的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利用串联电路特点和欧姆定律进行理论推导。
R U等效= =I 作业布置:公式: R R R L R等效 1 2n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串联电路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导体的电阻都;串联导体相当于增长了导体的,所以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于各串联导体的电阻。
由于在串联电路中:I I 所以根据欧姆定律得:1 2分压定律:串联电路中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与其电阻成比三.并联电路中电阻特点分析推导:根据欧姆定律I U 11 R 1UI I22 R 2UR等效U U U1 2请推导:[ I I I1 2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电阻的之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等效电路
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情景导入
思考与讨论:在维修爷爷的收音机时,小聪发现收音机中有一只10欧的电阻坏了,可小聪手笔边只有几只5欧的定值电阻,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 电路的等效电阻 1.实验:测R 1和R 2(R 3)串联的总电阻。
问:实验的方法和原理是什么?
答:用伏安法测电阻。
只要用电压表测出R 1和R 2串联电阻两端的总电压放用电流表
测出通过串联电阻的电流,就可以根据欧姆定律逄出R1和R2串联后的总电阻。
要求学生设计一个测两个定值电阻(R 1 =5欧、R 2 = 10欧)串联总电阻的实验电路。
如课本图5-3-2所示。
进行实验:
①按伏安法测电阻的要求进行实验。
②测出R 1 (5欧)和R 2(10欧)串联后的总电阻R 。
③将R
1和R
3
串联,测出串联后的总电阻R′。
将实验结果填在课文中的结论处。
讨论实验数据,得出:R = R
1 + R
2
, R′= R
1
+ R
3。
实验表明:串联电路的总电阻,
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
2.理论推导串联电路总电阻计算公式。
上述实验结论也可以利用欧姆定律和串联电路的特点,从理论上推导得出。
结合R
1、R
2
的串联电路图(课本图5-3-4)讲解。
理性探究:推导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
∵ I=U/R
∴ U=IR U1=I1R1 U2=I2R2
又∵串联电路U=U1+U2
∴IR=I1R1 +I2R2
而串联电路I=I1=I2
∴ R=R1+R2
实验和理性推导都证明:
串联电路的等效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
® 如两个电阻串联,则R=R1+R2。
® 几个导体串联相当于增大了导体的长度,所以串联后的总电阻比其中任何一个电阻都大。
如果n个相同的电阻R 1串联,则R=nR1
3.理论推导并联电路总电阻计算公式。
你对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有怎样的猜想?
图示分析: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
由图可知:
® 几个导体并联相当于增大了导体的横截面积,所以并联后的总电阻比其中任何一
个电阻都小。
理性探究:推导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
® ∵I=U/R I1=U1/R1 I2=U2/R2
® 而且并联电路I=I1+I2
∴U/R=U1/R1+U2/R2
又∵并联电路U=U1=U2
∴ 1/R=1/R1+1/R2
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电阻的倒数之和。
® 如两个电阻并联,则 1/R=1/R1+1/R2。
® 如果n个相同的电阻R1并联,则R=R1 / n
探究点二等效电路
用一个简单的电路代替复杂的电路,使问题得到简化。
这个简单的电路就是复杂电路的等效电路。
等效电路
板书设计
3.等效电路
教学反思
串、并联电路中电阻特点的探究是对伏安法测电阻的一个巩固和延伸,对于实验的探究过程,学生基本能够掌握,就是对实验的设计上不能够很好地把握,故探究串联电阻的特点时,可采用换多个定值电阻的方法进行实验探究,总结规律,在并联电路中,
由于电阻之间的定量关系,大纲上没有做要求,故采用滑动变阻器滑片的滑动来获取多组实验数据,使得并联电路中电阻的特点更具有说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