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吉林省吉林市第五十五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吉林省吉林市第五十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吉林省吉林市第五十五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a69f642e58fafab069dc02c4.png)
2019-2020学年上学期期中高一语文试题(满分:120分)一、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漫江碧透,______________。
(2)指点江山,激扬文字,___________。
(3)她静默地远了,远了,_________________,走尽这雨巷。
(4)_________________,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5)满载一船星辉,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7)复为慷慨羽声,_________________,发尽上指冠。
(8)_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9)_________________,于我如浮云。
(10)_________________,匹夫不可夺志也。
二、古诗文阅读(30分)(一)古代诗歌鉴赏(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2. 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 清代的诗论家陶虞开《说杜》一书中指出,杜集中有不少“以诗为画”的作品。
这首写成于成都草堂的五言律诗,是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
B. 诗的第一句,描绘出初春灿烂阳光的照耀下,浣花溪一带明净绚丽的春景,“丽”字表现了春日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溪水映日的秀丽景色。
C. 第二句诗人以和煦的春风,初放的百花,如茵的芳草,浓郁的芳香来展现明媚的大好春光。
D. 第三句是静态描写,第四句是动态描写,动静相间,相映成趣。
E. 这首诗意境明丽,格调清新。
全诗对仗工整,但又自然流畅,毫不雕琢,是杜诗中别具风格的篇章。
3. 这首诗的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歌后两句简要赏析。
(二)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烛之武退秦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吉林省吉林市第五十五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吉林省吉林市第五十五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be45343ddccda38376bafee.png)
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高一语文(120分钟,120分)一、基础知识(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怅.然账.本膨胀.为虎作伥.B.编辑.通缉.舟楫.长戟.C.喋.血通牒.蝴蝶.谍.报D.迁.移忏.悔歼.灭阡.陌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黯然和霭编辑绯薄B.保袱蹒跚浩劫纷至踏来C.试泪苍茫附和纳萃D.贿赂呻吟焦灼佳肴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美国流行音乐天后惠特尼休斯顿永远离开了我们,但她那宛若天籁般的嗓音至今仍常常浮现在大家的脑海中。
B.10月18日上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隆重开幕。
2280名党的十九大代表、3千多名中外媒体记者以及亿万人民群众,亲身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的到来。
C.中国教育改革大约30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中国的教育改革,最关键的一环是教育观念的转变。
D.安放在法国先贤祠里的伟人们,奉献给世界的不是具有永久欣赏价值的杰出艺术,而且是一种思想和精神。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的人物,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B.孩子意外死亡后,全家人长歌当哭....,沉浸在一片悲痛之中。
C.张成同志在狱中虽然全身被敌人打得遍体鳞伤....,但仍然坚守党的秘密。
D.七月流火....,酷暑难耐,出了多少汗已经不记得了。
5、下列内容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鲁迅,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小说集有《呐喊》《彷徨》《阿Q正传》,杂文集有《二心集》《故事新编》等,毛泽东曾评价他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B.巴金,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巨匠,主要作品有“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散文集《随想录》等。
C.梁实秋,我国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
创作以散文小品著称,风格朴实隽永,有幽默感。
D.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等,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
吉林省吉林市第五十五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试题不分版本
![吉林省吉林市第五十五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试题不分版本](https://img.taocdn.com/s3/m/f41efb09fab069dc51220166.png)
吉林省吉林市第五十五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试题不分版本吉林省吉林市第五十五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试题〔总分值:150分,时间150分钟〕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此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微电影〞大有可为娄雪微电影是指专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有完整筹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时‛放映、‚微周期制作‛和‚微规模投资‛的视频短片。
其内容融合了幽默搞怪、时尚潮流、公益教育、商业定制等元素,可以单独成篇,也可系列成剧。
微电影兴起于草根。
各种参差不齐的小短片,来自于各种相机、DV、。
后来,类似‚天堂鸟影像‛这样的专业机构,使微电影从个人自拍的随性表达,渐渐上升到电影的层次。
近两年,我国各种类型的微电影呈‚井喷式增长。
从电影类型来看,在草根网民的原创作品层出不穷的同时,专业团队为一些品牌量身打造的商业微电影也开始盛行;从制作规模来看,越来越多的专业团队跻身微电影的制作,甚至一些知名导演也参加了微电影的制作行列。
微电影的制作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其品质、风格也得以提升,实现了华美转身。
微电影的影响力也在日渐增强,由其催生的短片大赛、微电影大赛、微电影节等活动雨后春笋般涌现。
微电影的篇幅虽小,却并不影响其主题的深远立意和对现实问题的深刻思考。
一些微电影在实现艺术追求的同时,也主动担负起对社会的责任。
以7.21大雨为背景创作的系列微电影《大雨》的主要人物都是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面对大雨造成的备种困境,他们团结互助、共抗灾难,共同演绎了充满温情与关心,坚守与互助的感人故事。
影片融入纪实的风格,片尾对人物原型的采访,使得微中有内涵,微中有新意。
在传递社会正能量的公益微电影中,《天堂忘记了》镌刻下自闭症少年的心灵界碑;《交易》中的小女孩儿主动找到人贩子,一句‚叔叔,你把我卖了吧!我还差1800块钱给妈妈治病,让观众为之动容;《亲爱的小孩》喊出‚温暖2012,呼吁对于弱势儿童群体的关注一刻都不该停止……这些微电影关注社会事件,从帮扶贫弱、关爱孤儿到保护环境、热爱自然等多个方面,予以理性思考和人文关心,以艺术的力量担当起社会责任,发出正义之声,温暖人心。
吉林省吉林市第五十五中学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1学案:《表达交流 园丁赞歌 学习选取记叙的角度》含答案
![吉林省吉林市第五十五中学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1学案:《表达交流 园丁赞歌 学习选取记叙的角度》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89cac0ef705cc175427093b.png)
《园丁赞歌学习选取记叙的角度》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尊师故事,知道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激发热爱和尊重老师的思想情感。
2.通过采访身边的老师等活动,加深对老师的理解和尊重。
3.通过设计和参与教师节活动,增进师生情感。
4.懂得怎样和老师进行沟通,能正确处理与老师之间的关系.重点难点]重点:认识教师职业的伟大,从而产生对教师的崇敬之情.难点:懂得怎样和老师进行沟通,能正确处理与老师之间的关系.学法指导]1.广泛搜集尊师故事及格言。
2.积极开展采访等活动。
知识链接]1.教师风采①中国第一位全职教师——孔子孔子自“而立"之年即以《诗》、《书》、《礼》、《乐》为教,更以他至伟人格中的一言一行,一动一静而示范为教.是他开了我国历史上私人讲学的先河,将以前学在官府,文化知识是贵族们的专利的现象,移植到民间。
他首先提出“有教无类”的方针,不分贫贱富贵,均可以在他那里受教。
在弟子中,贫如颜回,富如子贡,贵如孟懿子,然绝大多数是平民子弟,有来自卫、齐、陈、吴……等国的,真可谓桃李满天下。
其教学目的,是传他的人道学说。
即克己复礼为仁,变化学生气质,成就人格,提高生命境界,终至成物。
也即造就治国、平天下的栋梁之材。
并采用“因材施教”和启发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耻下问”等风范。
更以他诲人不倦的精神,对学生入如慈母般地关怀备至,如严父般地导以正道,如朋友般地切磋相长,莫不因其才而成就之。
如子羔之愚,曾参之鲁,子张之偏激,子路之粗鄙……均成大器.尤以曾子能得道之全体而任传道之责,成为宗圣。
更有佼佼者分德行:颜回、闵子骞、冉伯牛、仲弓。
语言:宰我、子贡。
政事:冉求、子路。
文学:子游、子夏四科共十人.孔子共有弟子三千。
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
故能将浩瀚的传统文化推广和流传下来。
2025届吉林省吉林市第五十五中学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
![2025届吉林省吉林市第五十五中学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d72fc75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84.png)
2025届吉林省吉林市第五十五中学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列小说,完成各题。
“爹,走吧,你再住在这里,我就不好看相了!“不好看相”是当地方言,就是脸面上不好看、说不过去的意思,儿子指着这间凋敝残破的护林房,耐心劝说着,“咱家在村里盖的楼房也是数一数二的,里面很宽敞,咱们可以互不相碍,你爱怎么着就怎么着,住着很方便很自由的。
”儿子指着的这间护林房可有些年头儿了,当年他从村里被选为林场的护林员,林场专门在大山深处盖起这件小房子,他经常住在那里,栽树绿化,防盗防火,间伐修枝,几十年就下来了。
现在他早已退休,林场也在另一个地方建起了更好的护林房,训练有素的几个年轻护林员也早已上岗,他完全可以搬下来安享晚年。
但是他对这里太有感情了,竟然想一直在林场废弃的这间破旧护林房里继续住下去。
年龄越来越大,体质越来越弱,儿子一直想接他到自己家里住以方便照顾,但是他就是不同意。
他经常会在山里转转,拍拍这棵树干,拉拉那个树枝,和树木花草鸟兽们说说话,脸上就都是满足自得的神情了。
但是父亲一个人居住在深山里,也确实不能让人放心。
这次,儿子做了充分准备,就是打算彻底说服他的,于是继续劝说着:“再说了,咱家一辈子从没占过公家的便宜,人家这个房子是林场的公有财产,你已经退休不是护林员了,还住在这里也不合适啊。
”儿子考虑了几天,觉得这样说会有力度的。
“场长说了,这个房子林场已经不用,作废了……“作废了也是公家财产啊。
”他沉默了,儿子知道父亲已经心动,就继续坚持着。
过了大半天,父亲才又开口:“好吧,我拾掇一下,到时候再搬吧。
”并没有多少东西,也根本没有什么好收拾的,但儿子还是尊重了父亲的要求:“用我帮你吗?……不用啊?……那好,你收拾彻底了,咱们明天来搬。
2021-2022学年吉林省吉林市第五十五中学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
![2021-2022学年吉林省吉林市第五十五中学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4ed78be9b7360b4c2f3f641d.png)
2021-2022学年吉林省吉林市第五十五中学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本试卷满分100 分,考试总用时10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红楼梦》是反映明清之际女性诗歌教育的绝佳典范。
从红楼女子的诗教,我们可以窥探出中国古代诗教在女性身上绽放出的零星光芒。
女性美德的培养是中国古代女子教育永恒不变的主题。
明清时期女子教育观念处于矛盾之中,虽有一些开明之士从“由礼而通诗”的角度肯定女子研习诗文,但只有文化素养较高的家庭认为教女子识文断字有助于“见礼明透”。
红楼女子的诗歌教育正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并体现出对固有女性德性诗歌教育的反击。
红楼女子身份不同,地位悬殊,但唯有在诗词面前,她们有了乐趣,有了美好,有了平等,有了尊严。
红楼女子能接受到包括“诗教”在内的良好教育。
元春入宫前自幼系贾母教养,贾府三春也都有专门的塾师,黛玉在进贾府前也有贾雨村做过她的私塾老师,宝钗读书识字较之其兄竟高过十倍。
同时,贾府的读书环境和读书氛围为她们提供了良好的诗教环境。
此外,家庭戏曲演出的熏陶,也为她们接受诗歌教育提供了方便,尤其是《牡丹亭》《西厢记》等优秀戏曲中的曲词诗句,更能够感染人,形成艺术共鸣。
这些均可见当时富贵人家女子的启蒙教育情况。
在大观园中,诗教更是无处不在。
诗歌是她们的生活方式,也是有趣的学习模式。
大观园中五次结诗社;每逢节日庆祝更是要命题限韵写诗,评出魁首。
这种结社做诗、联诗赛诗活动,是宝玉和女孩子们经常拿来闲遣时光的游戏。
即使是最普通的女孩子香菱也习诗,在黛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导下,几日后便能谈出些体会。
家庭成员之间的学习切磋,实际上就是诗歌创作中面向现实、互相启发、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教育过程,对女子诗教成长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红楼女子因足不出户,其诗词创作往往多是对景物情状的摹写与感慨,如黛玉的《桃花行》《秋窗风雨夕》和宝钗的《咏海棠》《忆菊》。
吉林省吉林市第五十五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
![吉林省吉林市第五十五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https://img.taocdn.com/s3/m/bee16d46caaedd3383c4d389.png)
吉林市五十五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题高一英语第I卷客观卷(选择题共50分)一、阅读理解(每小题2分,共20分)阅读下列短文,从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A、B、C和D)中选出最佳选项ALanguages are always changing. The English of today is very different from the English of 500 yeas ago. In time, some languages become more important and others become less important. Some even die out completely. About 1, 000 years ago English was a little known language.If a language has a large number of speakers, or if it is very old, there may be differences in the way it is spoken in different areas. That is, the language may have several dialects. Chinese is a good example of dialect differences. Chinese has been spoken for thousands of years by many millions of speaker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dialects of Chinese are so great that speakers of Chinese from some parts of China cannot understand each other.There are other kinds of dialects. In some languages we find words or expressions and even grammatical forms which are used only by men and others used by women. What's more, each generation(一代人) uses its own expressions and grandparents and grandchildren may sometimes have difficulty in understanding each other.1. The English of today is quite different from that of 500 years ago because _______.A.people are no longer what they wereB.languages are changing all the timeC.it develops at great speedD.it has many speakers to use it around the world2. Some languages may even die out. “Die out” means ________.A. appear againB. used once moreC. be out of useD. used by some people living far away .3. Why doesn't a grandfather understand his grandson? Because his grandson ______.A.can speak EnglishB.is from the countryC.uses children's languageD.lives in another place4. People of the same country may find it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each other because _______. A.some people are not open enoughB.they don't like to speak to each otherC.they speak in different waysD.they have different opinions5. A language may have many dialects. “Dialects” means ________.A.languages which are different in words, Grammar, etc.B. languages with different pronunciationsC.languages without Grammar rulesD.none of the aboveBHenry found work in a bookstore after he finished middle school. He wouldn’t do anything but wanted to get rich. Mr King thought he was too lazy and was going to send him away. Henry was afraid and had to work hard.It was a cold morning. It was snowing and there was thin ice on the streets. Few people went to buy the books and the young man had nothing to do. He hated to read, so he watched the traffic. Suddenly he saw a bag fall off a truck and it landed by the other side of the street.“It must be full of expensive things, ”Henry said to himself. “I have to get it, or others will ta ke it away. ”He went out of the shop and ran across the street. A driver saw him and began to whistle(鸣笛), buthe didn’t hear it and went on running. The man drove aside, hit a big tree and was hurt in the accident. Two weeks later Henry was taken to court(法庭). A judge asked if he heard the whistle when he was running across the street. He said that something was wrong with his ears and he could hear nothing.“But you’ve heard me this time.”said the judge.“Oh, I’m sorry. Now I can hear with one ear.”“Cov er the ear with your hand and listen to me with your deaf(聋的)one. Well, can you hear me? ”“No, I can’t. sir. ”6. What was Mr. King?A. a driverB. a doctorC. a policemanD. a shopkeeper7. Why did Mr. King want to send Henry away?A. Because Henry was too lazy.B. Because Henry hoped to be rich.C. Because Henry finished middle school.D. Because Henry sold few books.8. The driver was afraid to _______, so he drove aside.A. hit HenryB. hurt himselfC. fall behindD. lose the bag9. 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word“judge”mean in Chinese?A. 裁判B. 律师C. 法官D. 原告10. Why did Henry say that he was deaf?A. He wanted to have a joke with the judge.B. He wanted to get the judge’s helpC. He wanted to find another piece of workD. He didn’t want to pay for the accident.二完型填空(每小题1.5分,共30分)A beautiful girl was shopping with her mother in Blue-sky Market. It was 11 hard outside.Many people all stood there under the awning(遮雨篷).They waited,some patiently(耐心的),others impatiently because of the bad weather.The girl’s 12 was so sweet. "Mom, let’s run through the rain,”she said suddenly.“What?”Mom asked.“Let’s run through the rain!”“No, Honey.We’ll 13 until it slows down a bit,”Mom replied.The child waited about another 14 and repeated, “Mom,let’s run through the rain.”“We’11 get 15 if we do,” Mom said.“No,we won’t , Mom.That’s not what you said this 16 ”the young girl said as she tugged(拽)at her mom’s arm.“This morning ? 17 did 1 say we could run through the rain and not get wet?”“Don’t you 18 ? When you were talking to Daddy 19 his cancer, you said, ‘If God can get us through this, he can get us through 20 !”’The people became __21 .Nothing could be 22 but the rain.Mom thought for a moment about what she would say.“Honey, you are 23 .Let’s run through the rain.” 24 they ran off. People all stood watching, smiling and laughing as they 25 past the cars and through the puddles(水坑).They 26 their shopping bags over their heads .They got wet through,but they were 27 by a few who laughed like children all the 28 to their cars.People can 29 your money and health, but no one can ever take away your memories. So, don’t 30 to make time to make memories every day.11. A. blowing B.snowing C. raining D. shining12. A. sound B.voice C. noise D. language13. A. leave B. go C. run D. wait14. A. second B. minute C. month D. day15. A. wet B.hurt C. lost D. bad16. A. morning B. afternoon C. evening D. night17. A. When B. What C. Why D. How18. A. say B. stop C. ask D. remember19. A. with B.for C. about D. of20. A. something B. anything C. other D. another21. A. surprised B. sad C. silent D. nervous22. A. seen B.smelled C. heard D. known23. A. right B. clever C. stupid D. brave24. A. Because B. While C. Then D. But25. A.walked B.rushed C.jumped D. stepped26. A. held B. brought C. threw D. pushed27. A. watched B.helped C. saved D. followed28. A. time B. way C. direction D. money29. A. take away B. take up C. take off D. take back30. A. try B. hope C. forget D. decide第II卷主观卷,共70分。
吉林省吉林市第五十五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
![吉林省吉林市第五十五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https://img.taocdn.com/s3/m/00e79ceda1c7aa00b52acbbe.png)
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高一历史一、单项选择题1、《礼记》载:“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
”与蓟城建立相关的制度是A.禅让制B.井田制C.分封制D.郡县制2、在中国古代,褒扬官员德行和政绩,往往称其人为“民之父母”,官员亦以“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作为执政的理想境界。
这一现象反映出A.宗族关系已成为执政的基础B.“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C.官员考核主要依据民本思想D.官民之间具有共同政治诉求3、有学者认为:“从政治意义上去考虑问题,始皇这个称号,对秦始皇来说,实在是当之无愧,他的一切具有创始意义,他开始了一个伟大的时代。
”在该学者看来,这个时代因该是A 国家安定,民生改善B 文化繁荣,经济昌盛C 国家统一,中央集权D 国家强盛,疆域辽阔4、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
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
其目的是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 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 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5、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
这一制度是A.郡县制B.察举制C.科举制D.行省制6、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
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
这说明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7、宋朝州县长官都改作“知州”“知县”,这与汉朝的州牧、县令大不相同,“知”是代理、兼任,名义上是以中央官员的身份兼任地方。
这说明宋朝A 中央权力进一步强化B 地方官员的权力扩大C 中央与地方互相制衡D 世家大族控制地方行政8、中国古代吏治腐败时会出现以钱买官的现象。
“三千索,直秘阁,五百贯,擢通判”,就是对这一现象的揭露。
这句话所反映的情况发生在A.秦代 B.汉代 C.唐代 D.宋代9、儒家学说倡导“宽刑慎杀”,强调执法有准、量刑有据。
吉林省吉林市第五十五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吉林省吉林市第五十五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ec79b04279563c1ec4da710f.png)
2015——2016学年上学期期中高一语文测试试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文,完成第1~3题什么是人体生物钟?科学家研究证实,每个人从他诞生之日直至生命终结,体内都存在着多种自然节律,如体力、智力、情绪、血压等的变化,人们将这些自然节律称作生物节律或生命节律。
人体内还存在一种决定人们睡眠和觉醒的生物节律,它根据大脑的指令,以24小时为周期发挥作用。
早在19世纪末,科学家就注意到了生物体具有“生命节律”的现象。
科学家们将体力、情绪与智力盛衰起伏的周期性节奏绘制成三条波浪形的人体生物节律曲线图。
到了20世纪中叶,生物学家又根据生物体存在周期性循环节律活动的事实,创造了“生物钟”一词。
生物钟的位置到底在何处?一般认为,生物钟应该存在于大脑中,但对于其体位置的说法却又各不相同。
有人认为,生物钟的确切位置在下丘脑前端,视交叉上核内,该核通过视网膜感受外界的光与暗,使之和体内的时钟保持同一节奏。
也有人认为,生物钟现象与体内的褪黑素有密切关系,由于褪黑素是松果腺分泌的,因此生物钟也应该位于松果体上。
生物钟是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还是由人体自身内在的因素决定的?长期以来,科学家们一直在争论。
外源说认为,某些复杂的宇宙信息是控制生命节律现象的动因。
美国学者弗兰克·布朗博士认为,人类对广泛的外界信息,如电场变化、地磁变化、重力场变化、宇宙射线、其他行星运动周期、光的变化、月球引力等极为敏感,这些变化的周期性,引起了人的生命节律的周期性。
内源说认为,生命节律是由人体自身内在的因素决定的。
人在恒温和与外界隔绝的地下,也表现出近似于24小时的节律。
长久以来,生物钟的作用机制一直是个谜。
科学家们只知道生物钟可以控制人类睡眠和觉醒的周期、体内激素分泌、新陈代谢速率、体温等多种生理行为,但对生物钟的组成和其通过什么形式完成上述工作一直未能搞清。
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一个科研小组在《细胞杂志》上撰文称,他们发现了人体生物钟是如何发挥作用的:生物钟通过在细胞内部制造蛋白而控制着负责不同功能的基因发挥各自的作用。
吉林省吉林市第五十五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吉林省吉林市第五十五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5c4142ccaeaad1f346933fb1.png)
吉林省吉林市第五十五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选择题(★★) 1 .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蓊郁(wěng)窈窕(yǎo)癸丑(kuǐ)叱咤风云 (zhà)B.愀然(qiǎo)百舸(gě)袅娜 (nuó)一椽破屋 (chuán)C.伶俜(pīng)长篙(hāo)平仄 (zè)前仆后继(pū)D.颤动 (zhàn)婆娑(suō)猗郁(yī)峥嵘岁月 (róng)(★★) 2 . 下列各项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敛裾杂揉踯躅夙兴夜寐B.葳蕤阡陌嗔目不绝如缕C.斑阑垝垣芰荷惠风和畅D.落寞羁鸟侘傺忸怩不安(★) 3 .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失其所与,不知B.便可白公姥C.浩浩乎如冯虚御风D.偭规矩而改错(★) 4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活用情况与所给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侣鱼虾而友麋鹿A.越国以鄙远B.死生亦大矣C.舞幽壑之潜蛟D.火尚足以明也(★) 5 . 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叶叶相交通B.同心而离居C.哽咽不能语D.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6 . 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何厌之有A.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B.而又何羡乎C.客有吹洞箫者D.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7 . 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其声呜呜然B.桑之未落,其叶沃若C.其孰能讥之乎D.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8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国文学史上素来“风骚”并称,“风”指“国风”,代指《诗经》,“骚”指《离骚》,代指楚辞。
《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的源头,《楚辞》则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传统。
B.序是古代文体的一种,大多用以题赠,或作为著作的前言,《兰亭集序》是文人雅士之间互相唱和的赠序。
C.《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它与北朝民歌《木兰辞》在文学史上因其文学价值而被合称为“乐府双璧”。
吉林省吉林市第五十五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吉林省吉林市第五十五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36480811be23482fb4da4cd9.png)
吉林市五十五中学2018-2019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23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题。
汉字蕴含的美学骆冬青传说,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古人对文字的创生充满惊怖和景仰之情,后世“敬惜字纸”的意识中凝聚着华人对“文字”的共通感。
汉字的诞生无从考据,可是,从古人刻画的留痕中,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那种鲜活灵动的精神。
这种精神凝聚在汉字中,凝聚在书法中,凝聚在甲骨、青铜器、竹帛中。
中华民族一项最伟大的创造,无疑是汉字这一文化符号。
身在中国文化浸润之中,却最容易忘记这一点。
这是因为,汉字与西方拼音文字比起来,似乎在文化形态的比较中,已经落了下风。
黑格尔曾断言:“拼音文字自在自为地最具智慧。
”这表达了赤裸裸的西方中心主义,表现了一种傲慢与偏见。
可是,这种观念,却被一些现代中国文人所接受。
这无疑是受一种进化论式的想法所支配,认为文字的发展要经历四个主要阶段,即图画文字、象形文字、表意文字、表音文字。
在这样的序列中,似乎清晰地显示了一种文字所处的文化地位,最晚形成的表音文字自然属于最高级的文字。
那么,汉字处于什么位置?从文字的起源来看,即使是拼音文字,亦需以一定形体作为“符号”来展示“声音”。
也就是说,在根本意义上,形、音的合一,是所有文字必然的归宿。
只不过,西方的拼音文字是以“字母”为基本元素的,“字母”作为表音的基础,生成为“单词”,方才成为西方语言书面表达的意义元素。
汉字则不然。
许慎的《说文解字序》曰:“仓颉之初作书也,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
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①而浸多也。
”这里,着重指出了“象形”的重要性。
“文字”获得了一种哲学意义,作为“物象之本”的“文”和“形声相益”的“字”构成的“汉字”,与“字母”的不同在于,它是以“形声相益”的复合形态出现的,从而具有了一种生态学意义上的“生生不息”的创发性。
吉林省长春市第五十五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吉林省长春市第五十五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345a209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e7.png)
吉林省长春市第五十五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诚”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一个基本价值,融汇于政治、经济、文化、道德、艺术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
孟子说:“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它事矣。
”永嘉学派的叶适说:“是故天诚覆而地诚载,惟人亦然,如是而生,如是而死。
”王夫之说:“诚与道,异名而同实者也。
”在一些哲学家和思想家那里,诚已经具有了自然规律的意义,甚至被幻化为化生万物的精神实体。
我们今天进行诚信文化建设,要善于面对和运用传统文化这个巨大的价值资源和历史现实。
从总体上看,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脉是儒家的社会伦理文化,但它不是孤立存在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诚”是这个文化体系的一个核心价值,具有轴心性。
《礼记》中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具体地说,从社会价值论角度看,我们研究诚信文化建设应该重视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个体价值主体性的涵育。
“正心诚意”,诚信、真诚、诚实是个体人格育成的必备品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离不开诚的品质。
诚是一种目的性价值,而不是工具性价值,是现代人格建设的构成性因素。
诚即良知真心、赤子之心、天地良心。
诚的反面是虚假和欺骗,主体责任的缺失和泯灭。
朱熹说,“诚者,真实无妄之谓,天理之本然也”。
诚的本义是真,可以从真实、真诚和真理三个层面挖掘诚的价值意蕴。
一个高尚、伟大和充满理想的人格一定是以真实、真诚和追求真理为基础和底色的。
我们需要把“三真”熔铸到新时代新型人格的塑造中。
二是价值主体间的融通性。
与传统社会的封闭、稳定、确定、连续不同,现代社会是一个高度开放、流动、变化、断裂和不确定的社会,我们正经历着由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由身份社会向契约社会的深刻转型,传统的诚信价值体系面临着深刻的挑战。
当代诚信文化建设有助于主体间增进可交流性、可合作性、可识别性和可确证性。
没有现代性的诚信体系,人格的稳定性、连续性、可预期性将不复存在,碎片、断裂、虚假的主体人格将使主体之间的交往和社会价值运行无法展开。
语文-高一-吉林省吉林市第五十五中学2017至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语文-高一-吉林省吉林市第五十五中学2017至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https://img.taocdn.com/s3/m/cf4a4d788bd63186bdebbc48.png)
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高一语文(120分钟,120分)一、基础知识(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A.怅.然账.本膨胀.为虎作伥.B.编辑.通缉.舟楫.长戟.C.喋.血通牒.蝴蝶.谍.报D.迁.移忏.悔歼.灭阡.陌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黯然和霭编辑绯薄B.保袱蹒跚浩劫纷至踏来C.试泪苍茫附和纳萃D.贿赂呻吟焦灼佳肴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美国流行音乐天后惠特尼休斯顿永远离开了我们,但她那宛若天籁般的嗓音至今仍常常浮现在大家的脑海中。
B.10月18日上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隆重开幕。
2280名党的十九大代表、3千多名中外媒体记者以及亿万人民群众,亲身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的到来。
C.中国教育改革大约30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中国的教育改革,最关键的一环是教育观念的转变。
D.安放在法国先贤祠里的伟人们,奉献给世界的不是具有永久欣赏价值的杰出艺术,而且是一种思想和精神。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的人物,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B.孩子意外死亡后,全家人长歌当哭....,沉浸在一片悲痛之中。
C.张成同志在狱中虽然全身被敌人打得遍体鳞伤....,但仍然坚守党的秘密。
D.七月流火....,酷暑难耐,出了多少汗已经不记得了。
5、下列内容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鲁迅,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小说集有《呐喊》《彷徨》《阿Q正传》,杂文集有《二心集》《故事新编》等,毛泽东曾评价他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B.巴金,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巨匠,主要作品有“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散文集《随想录》等。
C.梁实秋,我国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
创作以散文小品著称,风格朴实隽永,有幽默感。
D.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等,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
吉林省吉林市第五十五中学2020-2021高一上学期期中试题
![吉林省吉林市第五十五中学2020-2021高一上学期期中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0d17b8e16c175f0e7dd1378f.png)
吉林省吉林市第五十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一、单项选择题(30×2=60分)1、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辉县琉璃阁发掘了一座春秋时期的诸侯墓,出土了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的九鼎.这反映了A 宗法制度的瓦解B 分封制度的崩溃C 等级制度的颠覆D 礼乐制度的破坏2、表2记述出处“秦王(李世民)与薛举大战于泾州,我师败绩。
”《旧唐书·高祖本纪》“薛举寇泾州,太宗(李世民)率众讨之,不利而旋。
”《旧唐书·太宗本纪》“秦王世民为西讨元帅……刘文静(唐朝将领)及薛《新唐书·高祖本纪》举战于泾州,败绩。
"“薛举寇泾州,太宗为西讨元帅,进位雍州牧.七月,《新唐书·太宗本纪》太宗有疾,诸将为举所败。
”表2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 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 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3、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
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的……”。
这反映出贾母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 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 D.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4、《三国志》称秦始皇“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
这是指秦朝实行了A.郡县制 B.分封制C.井田制 D.宗法制5、《史记》载:“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奢……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
”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汉初A.实行察举制度 B.独尊儒家学说C.实行郡国并行制 D.全面推行郡县制6、唐代诗人刘得仁系皇亲国戚,其兄弟为达官显贵,而他“出入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唐宗室子弟李洞屡考不中,竟想去皇陵哭诉。
两人的经历反映了唐代A.科举考试不重考生诗才 B.选官制度阻断贵族入仕C.中央政府剥夺宗室特权 D.科举取士体现公平公正7、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指定专门官吏负责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林市五十五中学2018-2019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23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题。
汉字蕴含的美学骆冬青传说,仓颉造字,“天雨粟,鬼夜哭”,古人对文字的创生充满惊怖和景仰之情,后世“敬惜字纸”的意识中凝聚着华人对“文字”的共通感。
汉字的诞生无从考据,可是,从古人刻画的留痕中,我们依然能够感受到那种鲜活灵动的精神。
这种精神凝聚在汉字中,凝聚在书法中,凝聚在甲骨、青铜器、竹帛中。
中华民族一项最伟大的创造,无疑是汉字这一文化符号。
身在中国文化浸润之中,却最容易忘记这一点。
这是因为,汉字与西方拼音文字比起来,似乎在文化形态的比较中,已经落了下风。
黑格尔曾断言:“拼音文字自在自为地最具智慧。
”这表达了赤裸裸的西方中心主义,表现了一种傲慢与偏见。
可是,这种观念,却被一些现代中国文人所接受。
这无疑是受一种进化论式的想法所支配,认为文字的发展要经历四个主要阶段,即图画文字、象形文字、表意文字、表音文字。
在这样的序列中,似乎清晰地显示了一种文字所处的文化地位,最晚形成的表音文字自然属于最高级的文字。
那么,汉字处于什么位置?从文字的起源来看,即使是拼音文字,亦需以一定形体作为“符号”来展示“声音”。
也就是说,在根本意义上,形、音的合一,是所有文字必然的归宿。
只不过,西方的拼音文字是以“字母”为基本元素的,“字母”作为表音的基础,生成为“单词”,方才成为西方语言书面表达的意义元素。
汉字则不然。
许慎的《说文解字序》曰:“仓颉之初作书也,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
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①而浸多也。
”这里,着重指出了“象形”的重要性。
“文字”获得了一种哲学意义,作为“物象之本”的“文”和“形声相益”的“字”构成的“汉字”,与“字母”的不同在于,它是以“形声相益”的复合形态出现的,从而具有了一种生态学意义上的“生生不息”的创发性。
所以,从图画文字到象形文字,汉字似乎完成了一种飞跃。
但在两者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联,并非是一种单线的进化,“图”进一步形式化,“画”进一步抽象化,从而使“字”逐渐“象形化”“文字化”。
也就是说,汉字,正如公认的,是合形、音、义为一体的文字。
于是人们把汉字说成是表意文字。
从以上提到的关于文字形态的进化论思路来看,从图画、象形、表意、表音这个序列,选择一个恰当位置定义汉字,似乎最佳选择就是表意文字;若从“字母”来说,则西方“文字”表音说似乎可通。
但“字母”与中国“汉字”的地位明显不对等。
“字”对应的是西方的“词”。
而西方的“词”难道不是“表意”的吗?所以,把汉字说成是表意文字是一种概念错置,一种颇为荒唐的指称错乱。
汉字的复杂性,在这样的单线进化论思路中被忽视了。
汉字作为一种合形、音、义为一体的文字,其为人诟病处在“象形”。
可是,正因为“象形”,汉字才具有了独特的审美属性,才衍生了世界上最独特的一种艺术形式,即书法。
汉字是一种具有文化丰富性的符号,把不同模式、不同媒介的信息综合为一;图画、象形、表意、表音,这四种“文字发展阶段”,都智慧地凝结在“汉字”这种独特的符号之中,并且能够自由自在地表达,从而成为一种美学上的奇迹。
汉字美学之提出,正在于汉字独具的文化特质。
在一些人看来的“落后”,却恰恰是汉字伟大的地方。
(选自《文史知识》2015年第4期有删改) [注]①孳乳:繁殖、派生。
1.下列有关汉字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3分)A.现在人们已经无法从文献中准确得知汉字是如何诞生的,不过那些优美的汉字依然能带给我们很多想象和美感。
B.汉字的形、音、义为一体让人们认定汉字是表意文字,形成这个观点是基于文字发展的“图画、象形、表意、表音”四种阶段的观点,却忽略了汉字的复杂性。
C.《说文解字序》认为,汉字是以“文”“字”两种“形声相益”的关系出现的,这种关系与根本意义上也是形音结合的拼音文字相同。
D.汉字被诟病的原因是汉字的象形性,不过汉字的象形性使汉字这种文化符号具有独特审美属性,衍生出世界上独特的书法艺术。
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3分)A.仓颉造字的传说体现了古人对文字创生的复杂情感,古人对写有文字纸张的尊敬、爱惜之情表现了他们对文字本身惊怖、推崇、敬仰的感情。
B.从文字的起源分析,所有文字都需要形体作为“符号”来表示字的读音,不过汉字与拼音文字的区别在于汉字以“形声相益”的形态出现,因此具有了一种生态学意义上的“生生不息”的创发性。
C.汉字独具的文化特质使得汉字蕴含美学,但有些人把汉字的美学当作落后的象征,完全忽略了汉字因为其美学特质才得以长久发展的问题。
D.汉字从图画文字到象形文字是一次重大的飞跃,体现在此时的汉字特点是“图”更加形式化、“画”更加抽象化,这些让文字更加的象形。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A.拼音文字的基本元素是“字母”,然后生成表意的“单词”,这与汉字的“字”功能对等,有些人把汉字的“字”与拼音文字的“字母”对等是错误的。
B.汉字的产生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这种创造的过程现在还保存在甲骨、青铜器、竹帛中,成为中华民族的骄傲。
C.“依类象形,故谓之文”是说仓颉造字时首先是按照事物的特征画出形体,这就是所谓的“文”,这是“物象之本”,是造字的重要方法。
D.汉字能够把不同模式、不同媒介的信息综合为一,是把图画、象形、表意、表音等内容智慧凝结在一起并能够自由自在表达的文化符号。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将消逝的物语:油纸伞李振南每当在春风又绿江南岸的季节,深夜里听那淅淅沥沥、时断时续的春雨时,我的思绪便会穿越时空,抵达江南小镇的小巷和它的油纸伞。
在我的脑海里,油纸伞是江南最美丽也是最遥远的一个梦了。
记得儿时,在滴滴答答的雨帘下,我们撑开油纸伞,一爿爿烟雨葱茏的天地近在眼前,一幅幅充满诗意的田园风光纷至沓来,让人恍然进入梦境。
现在,这个梦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只有在那些发黄的典籍里,还能依稀看到它们的影子,也只有在以假作真的影视画面里,能模糊地见到它们的赝品。
油纸伞,它于何时何地发明,又是哪一个独具慧心的匠人所造,现已无从考证。
但我想,油纸伞的出现,一定是在江南,被潇潇暮雨氤氲着的江南,很容易使人产生创造的灵感。
于是,一把把油纸伞,从江南仄仄的小巷里走出,伞下的人或是明眸皓齿的女子,或是一袭青衫的书生,静静地在雨中沉思、遐想或踟蹰彷徨,那么宁静,那么典雅。
或是两把油纸伞交错磕碰而过,蓦一回首,便擦出了爱的火花,产生了如水的柔情。
正像在《雨巷》里徘徊的诗人,苦苦等待着眼睛里结着愁怨的丁香姑娘。
也正像民间传说中的《白蛇传》里,是油纸伞演绎了许仙、白娘子的一段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
油纸伞走向乡下,肯定是《白蛇传》以后的事了。
这种竹木结构,用纸糊成的雨伞,都无一例外地散发着桐油的漆味,芬芳但又有一丝刺鼻,那黄黄的颜色,温暖着打伞人的心。
记得,小时候乡下农人的家里,多半都是有一把油纸伞的。
现在,我想起来,我家也有一把手柄长长的油纸伞,虽然不知道使用了多少个年头,伞面也已破旧,然而孩提时每每撑开,总会有山水的味道,有亲人的味道,在雨中一路追随陪伴。
我家的油纸伞属于祖传或是母亲陪嫁过来的,我至今仍不得而知。
按照我们这里的乡风,油纸伞是“有子生”的谐音,是吉祥的象征。
所以,过去在闺女出阁时,其父母总要送上一把油纸伞讨个吉利。
我家门角里的这把油纸伞是不是母亲的陪嫁物,我一直没有问过,那时也不懂得问。
过去,乡下的油纸伞,一般是妇女和儿童的用物,成年男人的遮雨工具是箬笠、蓑衣,他们讲究的是实用,不需要诗情画意的伞。
我儿时使用油纸伞都是在上学或放学的路上,又大又笨重的油纸伞,它的重量和宽度早已压过我弱小的肩头,有时候需要用很大的力气才能将它撑开。
在斜风骤雨中,油纸伞和人都晃荡在乡间泥泞的土路上,这时,雨模糊了视线,风吹淡了田园的颜色,雨和伞构成一组天然的乐器,雨在伞背叮叮咚咚地敲打着音乐,此起彼落,使寂寥中的行人有了一份乐曲的慰藉。
油纸伞仅陪我走过童年和少年的时光,从尼龙雨衣出现,它便被搁置在每户人家的墙角、厨背而渐渐地破损、霉变,直到永远地消失。
如今,油纸伞早已被式样繁多的自动伞、折叠伞所取代,它们做工精细,变化无穷,如五彩的花朵在大街上、小巷里、阡陌中次第开放。
虽然我清楚地知道,它们也源于油纸伞的构想,是油纸伞的沿袭,但已缺乏了油纸伞的诗意。
因为它们已没有了木质的温润,油纸的芬芳;没有了其张开时的热烈、坦诚和闭合时的羞涩、含情脉脉,已缺失了一个民族的古典情怀。
所以,当若诗若梦的油纸伞逝去后,我们就再已无缘读到一首像《雨巷》那样令人心澄眼热的诗歌和《白蛇传》那样缠绵悱恻的故事。
(摘自《中国散文家》,有删改)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我”现在依稀能看到油纸伞的影子,是在梦境里,是在发黄的典籍里,是在以假作真的影视画面里。
B.追忆小时候在乡下用过的油纸伞,作者印象深刻的是雨和伞敲打出的音乐。
这样写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
C.文中对于油纸伞是母亲陪嫁物的猜测,是虚实结合的写法,说明家里的这把伞在我的心中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D.文章最后把油纸伞和自动伞、折叠伞做对比,是为了说明即使现代各式各样的伞更精细更美好,而油纸伞所承载的古典情怀和诗意却是永远无法替代的。
5.文中第三段提到《雨巷》和《白蛇传》有什么作用?(5分)6.结合文本,探究油纸伞物语的丰富内涵,并简要分析。
(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44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9题。
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也,姓刘氏。
高祖为人,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及壮,试吏,为泗上亭长。
高祖常徭咸阳,纵观秦皇帝,喟然大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矣!”单父人吕公善沛令,辟仇,从之客,因家焉。
沛中豪杰吏闻令有重客,皆往贺,萧何为主吏,主进,令诸大夫曰:“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
”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谒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
谒入。
吕公大惊,起,迎之门。
吕公者,好相人,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引入坐上坐。
萧何曰:“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
”高祖因狎侮诸客,遂坐上坐,无所诎。
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
竟酒,后。
吕公曰:“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愿季自爱。
臣有息女,愿为箕帚妾。
”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骊山,徒多道亡。
自度比至皆亡之,到丰西泽中亭,止饮,夜皆解纵所送徒,曰:“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矣!”徒中壮士愿从者十余人。
高祖被酒,夜径泽中,令一人行前。
行前者还报曰:“前有大蛇当径,愿还。
”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斩蛇蛇分为两道开行数里醉困卧。
后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妪夜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