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吉林的巨大变化

合集下载

改革开放与吉林经济发展初探

改革开放与吉林经济发展初探
第 2卷 8
29 月 O 年6 O
第 6期
工 业 技 术 经 济
V第.o 总2 N6 08 . 1 .
18 8 期
改革 开 放 与 吉林 经 济发 展初 探
刘 洋
( 吉林 大学 ,长 春
[ 摘
10 1) 302
要] 改革开放 以来 ,吉林省在产业 经济、科技 经济、民营经济等许 多领 域都取得 了令人 瞩
目的成就 ,农业连续增产 ,汽车、电信 、农产品加 工、医药和生物制药等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不 断迈上
新 台阶 , 民 营经 济 也 取得 了较 大 的发 展 。这 些 成 绩 的 取 得 ,都 得 益 于我 国 改 革 开 放 的 一 系列 经 济 思 想 ,
这 些思想立足 于中国的现 实国情 ,科 学地规划 了中国社会经济发展 的基本战略 问题 ,为吉林的经济腾 飞
基础设施与基础工业 是指在产业 发展 中为其他 产业 的发展提供基本生产 资料和生 产条件 ,而且 是有较 高感
应度的产业 。农业 、原材 料工业 、以电子为 核心 的能源 工业以及交通 、运输 、邮 电业 等 皆可列 入基 础产业 的范 围 。基础产业处于产业 发展链条 的上游地 位 ,是其 他产
打 下 了 坚 实 的基 础 。
[ 关键词) 改革开放 吉林 经济 发展 [ 中图分类号]F2 [ 17 文献标识码]A
改革 开放 3 o年来 ,我们国家从计划经济到社会 主义 个 国民经济的发展。改革 开放 以来 ,吉 林制定 了基 础产 业发展 的指导思 想 ,即 :统筹 规划 ,合理 布局 ,突 出重 点 ,兼顾一般 ,集中力量有计划 地建设 一批重 点骨 干工
年增 长 43 ,年 均 增 长 2.%;电 信 业 务 收 入 达 到 4倍 25 129 0 . 亿元 ,比 17 年增长 3 8 ,年均增长 2 .%。 98 3倍 14 ( )培育农 产品加工 业成 为支柱 产业 。吉林 是一个 3

吉林省白城地区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变化

吉林省白城地区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变化

吉林省白城地区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变化白城市位于吉林省西北部,嫩江平原西部,科尔沁草原东部。

东经121度38秒至124度22分,北纬44度13分57秒至46度18分。

总面积2.6万平方公里,辖镇赉县、通榆县、大安市、洮南市、洮北区、白城经济开发区、大安经济开发区、查干浩特旅游开发区、白城市民营经济开发区九个县(市、区),有汉、蒙、回等多个民族,200多万人口。

东、东南与吉林省松原市的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乾安县接壤;南与吉林省松原市的长岭县毗邻。

西、西北与内蒙古自治区的科尔沁右翼中旗、突泉县、科尔沁右翼前旗相连;北、东北与黑龙江省泰来县、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肇源县隔江相望。

全市南北长230公里,东西宽211公里,总面积25 685平方公里。

地势由西北向东南依次为低山、丘陵、平原、西南略有抬升。

西北部为大兴安岭东麓褶皱地带,分布着丘陵和低山,海拔300-662.6米;东北、东南部为平原,海拔130-140米;西南部广泛分布西北至东南走向的大小沙丘、沙垄,海拔150-180米,是潜化沙漠区。

最高山峰敖牛山,海拔662.6米;最低地区为镇赉县和大安市境内的月亮湖地区,海拔一般为130米左右。

白城市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年均日照时数2919.4小时,年均气温4.9°C,无霜期157天,满足了农作物生长的需要,光热条件优越于全省其他地区。

年均降水量407.9毫米,分布不均,秋冬雨雪少,春季降雨少。

大风日数多,年均8级以上大风24天。

冰雹出现5-9月。

白城市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人均耕地、草原、宜林地、水面、芦苇、光热资源在全省第一多。

现有在册耕地827万亩,占全省在册耕地面积的13.4%;实有耕地1198万亩,居全省第2位。

草原辽阔,可利用草场面积1359万亩,人均8.4亩,正常年景产草40万吨。

现有林地面积754万亩,宜林地面积186万亩,立木蓄积量898立方米,全省1000多万亩人工林大部分集中在这里。

吉林在改革开放中的贡献

吉林在改革开放中的贡献

吉林在改革开放中的贡献吉林在改革开放过程中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发展与产业升级:吉林省利用自身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工业基础,积极推动老工业基地的改造升级,尤其是汽车产业、化工产业和农业现代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比如长春市作为中国重要的汽车生产基地之一,一汽集团等企业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引进新技术、新管理方式,推动了中国汽车行业的现代化进程。

2.对外开放与合作:改革开放以来,吉林省加强对外贸易和国际合作,扩大开放型经济水平,通过吸引外资、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等方式,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同时,积极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提升吉林在国际产业链中的地位。

3.农村改革与乡村振兴:在农村改革方面,吉林积极推进土地制度改革,实施“村村通”计划改善基础设施,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并通过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等多种形式带动乡村经济发展,实现了多个地区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

4.生态建设与绿色发展:面对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增强的挑战,吉林注重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在长白山区等地大力开展森林保护与生态修复工作,探索绿色产业发展模式,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5.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吉林省重视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依托省内高校和科研机构,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培育出一批具有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产业集群,增强了区域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6.民生改善和社会进步:通过深化改革,吉林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提高了居民生活水平,缩小城乡差距,确保了社会和谐稳定。

综上所述,吉林在改革开放中既实现了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又推动了经济社会全面进步,成为我国东三省乃至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

新中国成立以来吉林市取得的成就

新中国成立以来吉林市取得的成就

新中国成立以来吉林市取得的成就吉林市是中国东北地区的一个重要城市,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吉林市在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下面将从吉林市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教育、社会福利等方面介绍吉林市的成就。

一、经济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吉林市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吉林市地处中国东北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区位优势。

在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吉林市加大了对产业的支持力度,促进了工业化进程。

目前,吉林市已经形成了以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为主体的三大经济支柱,特别是汽车、化工、机械、轻纺等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吉林市的经济总量不断增长,城市的面貌也得到了极大改善。

同时,吉林市还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提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基础设施建设吉林市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吉林市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城市道路、桥梁、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和扩建,城市的水、电、气等公用设施日益完善。

特别是交通设施的建设,吉林市大力推动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高速公路、轨道交通、公交系统等不断完善,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同时,吉林市还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城市的互联网、通讯等信息设施完善,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三、文化教育吉林市在文化教育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吉林市加大了对教育、文化事业的投入力度,提高了教育事业的质量和水平。

吉林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多所高校在吉林市设立校区,极大地提升了吉林市的教育水平。

同时,吉林市还注重保护和传承地方文化,加强了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丰富了吉林市的文化内涵。

此外,吉林市还致力于拓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和繁荣,为吉林市的文化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社会福利吉林市在社会福利建设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吉林市加大了对民生工作的投入力度,大力改善城乡居民的生活条件。

吉林概况

吉林概况

吉林概况吉林省简称“吉”,位于中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从公元1653年(清顺治十年)清政府设置宁古塔昂邦章京之始,吉林省建置历经362年。

吉林省在全国的位置主要体现为三个大约2%:面积18.7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1.95%;人口2751.28万人,占全国的2.03%;2014年GDP达到13803.81亿元,占全国的2.16%。

现辖1个副省级市、7个地级市、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长白山管委会,60个县(市、区)。

全省城镇化率54.2%。

省会长春市。

吉林省地处由中国东北地区、朝鲜、韩国、日本、蒙古和俄罗斯东西伯利亚构成的东北亚地理中心位置,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积极支持的图们江地区国际合作开发中居于重要地位,具有发展东北亚区域合作的优越区位条件。

吉林省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商品粮生产基地。

吉林省加工制造业比较发达,汽车、石化、农产品加工为三大支柱产业,医药、光电子信息为优势产业。

吉林省地处享誉世界的“黄金玉米带”,是著名的“黑土地之乡”,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

多年来,吉林省粮食商品率、人均粮食占有量以及人均肉类占有量居全国第1位。

吉林省科技教育、生态环境和重要资源具有相对优势。

全省每万人中拥有科学家、工程师和在校大学生人数均居全国前列。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8%。

吉林省拥有自然保护区44个,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2.96%。

吉林省森林覆盖率达43.8%,东部地区达到70%以上,是国家生态建设试点省。

吉林省矿产资源比较丰富,油页岩、硅灰石、火山渣等矿产储量居全国首位,开发潜力巨大。

地理位置优越吉林省位于东北亚地理中心,中国东北地区腹地。

东西长769.62公里,南北宽606.57公里。

南邻辽宁省,西接内蒙古自治区,北与黑龙江省相连;东与俄罗斯联邦接壤,东南部与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隔江相望。

吉林省地处边境近海,边境线总长1438.7公里,其中,中朝边境线1206公里,中俄边境线232.7公里。

最东端的珲春市最近处距日本海仅15公里,距俄罗斯的波谢特湾仅4公里。

改革开放30年朝阳的变化

改革开放30年朝阳的变化

第一阶段(1978年—1988年),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以来,到1983年全国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天时、地利、人和”条件下,全市农业生产发展迅速。

主要体现在粮食产量有明显提高,畜牧业生产突飞猛进,从根本上解决了人们的吃饱乃至吃好的问题,这十年里全市农村经济步入较快增长的阶段。

1982年-1986年,中央连续五年制定和颁布了关于农村工作的五个“一号”文件,从1983年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继而到延长土地承包期、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收入、进一步深化改革。

中央稳定的农村经济发展政策,给改革初期的我市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呈现“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前所未有局面。

据统计,1978年粮食总产量97.9万吨,首次打破建国以来全市粮食产量记录,到1979年突破100万吨大关,达到106.5万吨。

1988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12.6亿元(产值及增加值绝对数为现价,其增幅用不变价计算,下同),其中:实现农业产值5.8亿元,牧业产值5.2亿元,农业、畜牧业的产值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比重分别为46.0%和41.3%。

第二阶段(1989年-2003年),改革确定了农村市场经济的主体地位,农村改革进入了一个全面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时期。

农村改革的成功和生产效率的提高,把农村改革引向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和改革外部环境的更高层次。

随着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全面确立,农村第二步改革进入了全面探索市场化改革的阶段,改革重心放在改革农产品流通体制、培育农产品市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和促进非农企业发展等重要方面。

因此,第二阶段可以看成是农村改革迈向市场化的阶段。

通过这一时期的改革,市场机制逐渐被引入到农业和农村经济之中,并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向市场经济过渡奠定了基础。

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和同年10月党的十四大召开,推动了全国新一轮的经济高速增长。

介绍家乡吉林发展变化500字

介绍家乡吉林发展变化500字

吉林,位于我国东北地区,是一个历史悠久、风景秀丽的城市。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吉林的发展日新月异,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下面我将从经济、环境、文化等方面介绍家乡吉林的发展变化。

一、经济发展1. 经济结构转型改革开放以来,吉林市不断调整经济结构,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不断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新兴产业如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蓬勃发展,成为支撑吉林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2. 对外开放吉林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加强与国际合作,引进外商投资,拓展对外贸易,加快推进城市国际化进程。

一大批外资企业纷纷落户吉林,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增长。

二、环境改善1. 生态建设吉林市完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加大生态修复力度,推动森林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工程,实现了城市绿化覆盖率的显著提升。

城市的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成为宜居城市的典范。

2. 污染治理吉林市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大力治理工业污染和大气污染,不断提升环境质量。

加强对水资源、土壤等方面的监测和治理,为居民创造了一个清洁、健康的生活环境。

三、文化传承1. 文化保护吉林市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修复了许多历史遗迹和传统建筑,保留了丰富的民俗文化和文化遗产。

吉林市还积极开展文化交流活动,与国内外的各大城市进行文化交流,促进吉林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2. 文化产业发展吉林市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加快了文化产业的发展步伐,涌现了一批优秀的文化创意企业,推动了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发展。

文化产业成为了吉林市的新亮点,为城市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

吉林市在经济、环境、文化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改变,成为了一个蓬勃发展、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市。

我们相信,在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吉林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

经过多年的发展变化,家乡吉林市在经济、环境和文化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下面我们将更加详细地展开吉林发展变化的新内容。

四、城市建设1. 城市规划吉林市加大城市规划建设力度,不断提升城市的宜居性和功能性。

沧桑巨变话“三农”——吉林省农业农村工作综述

沧桑巨变话“三农”——吉林省农业农村工作综述

492019.02 农业信息化>>信息联播ewsletterN沧桑巨变话“三农”40年的改革开放,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

20世纪80年代初,吉林省广大农村与全国农村一样,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突破口,汇入了农业农村改革开放的大潮。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紧紧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加快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主题,突出现代农业三大体系建设,加快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农业农村发展改革各项工作的活力和动力明显增强,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总体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加快吉林振兴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支撑。

现代农业三大体系建设卓有成效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及同年7月在吉林省视察时做出吉林省要“争当现代农业建设排头兵,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重要指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把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实施《吉林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总体规划(2016-2025年)》。

从2016年开始,围绕扎实推进现代农业“三大体系”建设,全省各地、各部门精心施策、整合力量、勇于创新、务实奋斗,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跨越式、突破性进展。

以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重点,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粮食产能稳定,生产结构优化。

2017年全省农作物总播种面积8698万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760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量达744亿斤,连续五年突破700亿斤。

国家商品粮基地的地位更加巩固。

——园艺特产经济步入快速发展期。

2017年,全省设施农业种植面积新增——吉林省农业农村工作综述信息联播ewsletterN50农业信息化 2019.02<<32万亩,累计达146万亩,比2012年增长60.4%;2017年,园艺特产业总产值实现1750亿元,比2012年增长66.7%;园艺特产品加工产值实现900亿元,比2012年增长7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革开放以来吉林的巨大变化
11级英本4班李红11404040414
在家乡生活了二十年,我想对于家乡的变化还是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巨变体现在每年的小小的变化中,渐变到巨变是一个过程,然而这个过程让我的家乡焕然一新。

6月11日,新华社吉林分社党组书记、社长朱海黎率领由分社各部主任和骨干记者共8人组成的新闻采访团,深入我市采访贯彻落实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科学发展、加快振兴的生动实践。

上午,市委书记张晓霈接受了采访团的采访。

他向采访团简要介绍了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全力推进科学发展、加快振兴步伐的举措和成就,介绍了我市“牢牢把握第一要务,努力推动发展上水平;紧紧围绕第一目标,全面改善和保障民生;切实履行第一责任,确保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的具体做法。

采访团对我市在经济建设、社会事业方面取得的成就和城市面貌的巨大变化感触颇深。

朱海黎说:“我曾经在吉林市工作过,后来多次到过吉林市。

但是,这次我的感觉是既熟悉又陌生,这里的变化太大了。

听了市委书记张晓霈的介绍,我更是感到惊喜。

吉林市的经济逆风上行,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环保、文化建设等社会事业亮点频出,‘一下四送’活动务实有效……”朱海黎表示,吉林市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民生改善等方面有太多的经验、做法、典型,具有较强的新闻价值,为他们提供了生动的新闻素材,丰富了他们的新闻实践。

我可爱的家乡吉林的变化体现在方方面面,因为我是个农村的孩子,下面我就根据我的所见所闻来说说我的感受吧。

听爷爷奶奶说,我们家的房子在他们闯关东过来的时候是个很简陋的草房,每次生火做饭都生怕有火星把房子点燃了。

一大家子人住在一个房子里,生活条件可想而知。

爸爸、姑姑们小学去上学,总是吃了上顿没下顿。

村子里每当下雨了,路都泥泞不堪,即使穿着雨靴也一样难走,这样的状况一直延续到我上中学的时候才得到改善。

当然房子变成砖瓦的时候,是在爸爸妈妈结婚的时候,在那之后,家家都有了明显的变化。

生活就一点一点的变的好了起来。

其实最明显的变化就体现在我们的吃穿住上,从价格来看,30年前的大米.面粉一般价格在0.17元,而现在的价格在1.30元左右,上涨了接近8倍。

副食价格就很惊人,蔬菜价格由平均5分钱一斤上涨到平均1.50元一斤,涨幅30倍。

肉食价格,以猪肉为例从0.82元到现在的平均6元,上涨了7倍还多。

牛羊肉的价格至少达到10倍以上,食用油的涨幅大概也有7倍多。

想一想,真的是很吓人啊。

其次谈谈穿吧,现在一套象样的衣服怎么说也得一二百以上吧,30年以前,20元以内就可以解决问题。

所以,衣服的价格相对于那个时代上涨了18倍。

30年前的住的都是土房平房,烧的都是木材和煤炭,对环境污染很大。

再看现在,家家都步入了电气化时代。

都喜欢使用对大气没有污染的燃料。

人们的思想观念在转变,以前,大人们不重视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学与不学一个样。

现在,每家每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走进大学校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尤其是农民,认识到了科技的重要性。

再接着是交通,现在有人骑自行车,有人骑摩托车,有人开私家轿车,当然,也有人爱坐出租车。

这些都不具有代表性,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乘坐公交车,30年前的车票5分钱,现在的车票是1元,整整上涨了20倍。

家乡的变化日新月异,让我们更爱现在的生活,更爱自己的家乡,那么就让我们一起为创建我们的魅力江城而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