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案设计
《论语》十二章教案-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举例解释:
-文言文阅读理解:针对一词多义的现象,如“学”字在不同的句子中含义不同,通过例句对比,帮助学生理解。
-儒家思想内涵:以故事、案例等形式,生动形象地讲解仁、义、礼、智、信等儒家思想的内涵,使学生更容易理解。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论语》十二章的教学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孔子思想的博大精深以及它与当代学生生活的紧密联系。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发现了一些值得思考的地方。
首先,《论语》中的文言文对学生们来说确实存在一定的难度。在讲授过程中,我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文言文,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道理。但我也意识到,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在日常教学中不断积累和训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论语》十二章中的道德思想、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这些思想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联系实际生活:设计课堂讨论、课后作业等环节,让学生分享自己如何将《论语》中的道理运用到生活中,培养道德品质。
四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论语》十二章。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做出道德选择的情况?”(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论语》中的道德智慧。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仁”和“礼”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古今对比和现实生活中的实例来帮助大家理解。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教案)
但同时,我也注意到,在小组讨论过程中,部分学生显得有些拘谨,不够积极主动。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觉得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增强课堂互动。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论语》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将仁爱之道运用到生活中。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模拟《论语》中的场景,体验儒家思想在实际交往中的应用。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的过程。
此外,对于教学难点和重点的把握,我觉得这次课的处理还算得当。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具体的实践活动,学生们对《论语》中的儒家思想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仍然对难点知识掌握不够牢固,这需要我在课后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巩固。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注意以下改进措施:
1.加强文言文基础知识的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儒家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举例解释:
-教学难点一:在讲解“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这句话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断句,并解释“北辰”、“众星共之”等词汇在文中的含义,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整句话的意思。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案与反思第【1】篇〗《《论语》十二章》教案【教学目标】:1、能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知大意,体验人物。
2、积累文言词语,疏通课文。
3、当堂背诵,积累成语警句。
4、通过朗读揣摩,感受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人格魅力。
5、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态度,学会修身做人。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验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人格魅力。
2、初步学会运用各种方法,疏通课文,理解大意。
【教学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验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人格魅力。
2、当堂背诵,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理解。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2.掌握重点字词的读音、含义,能熟读背诵、默写全文。
3.理解、运用其中关于学习的名言警句,培养学生的文言翻译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学请诊断1.教师导入。
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
“半部《论语》治天下”,它形象的概括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孔子,随着这位“万世师表”一起去探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
2.初读课文,扫清语言障碍。
特别注意加点字的音行、形、义。
人不知而不愠(yùn)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不亦悦乎(yuè)传不习乎 (chuán)知之者不如好之者(hào)3.孔子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
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开创者,被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孔子曾大力宣传“仁”的学说。
在公认论和教育思想方面,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提出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温故而知新”等观点。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说课稿第1篇】《论语十二章》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论语>十二章》,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对象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方面对本课的教学设计进行分析。
一、教材分析《<论语>十二章》是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课文。
它选自于我国儒家经典著作《论语》,在《语文课程标准》一书中明确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文化智慧”是语文教学的总目标之一。
而这一目标的达成主要依靠对文言文的学习。
本课涉及到的《论语》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语录体古藉,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
课文中所选的《<论语>十二章》,着重叙述了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三方面内容。
这三方面内容均归属于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范畴。
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说过:“教育就是养成好习惯”。
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也曾说过:“在语文教学上主要的任务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因此,本文旨在让学生深刻理解语言含义,并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深入养成教育。
二教学对象分析初一学生刚刚入学,在小学时又强调快乐学习,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不够重视,因此学生在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
《<论语>十二章》是学生本学期接触的第二篇古文,由于初一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基础较差,就我们班学生来说,对文言文实词、虚词的掌握较差,实词积累少,因此在阅读中存在一定困难。
所以本文要在熟练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拔钉子”的方法,掌握重点词语,并且注意积累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文言知识。
三、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1、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2、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论语十二章》教案
《〈论语〉十二章》【学习内容】教材:《〈论语〉十二章》【学习目标】1.疏通文意,掌握重点词语和句式。
2.理解文章内容,领悟孔子提倡的修身和为学之道。
3.了解孔子与《论语》的相关知识,积累文言文词语,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4.感受孔子光辉的人格魅力,联系自身实际,体会学习和修身方面的方法和道理。
【学习重点】了解孔子与《论语》的相关知识,积累文言文词语,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学习难点】感受孔子光辉的人格魅力,联系自身实际,体会学习和修身方面的方法和道理。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论语》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上节课我们在诵读中感受到了圣人孔子的思想魅力,这节课我们继续探寻儒家经典的精髓,跟随这位众人敬仰的教育家去领悟儒家所倡导的修身和为学之道。
二、识孔子,圣贤面对面1.走近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他在世时就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更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他的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
孔子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2.知晓《论语》《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全书共20 篇,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东汉将其列为“七经”之一,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三、正字音,朗读知节奏1.读准字音不亦说.(yuè)乎曾.(zēng)子传.(chuán)不习乎一箪.(dān)食逾.(yú)矩三省.(xǐng)殆.(dài)笃.(dǔ)志罔.(wǎng)曲肱.(gōng)愠.(yùn)好.(hào)之者2.找通假字(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2)吾十有.五而至于学(“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3.读准节奏子曰:“学而 / 时习之,不亦 / 说乎?有朋 / 自 / 远方来,不亦 / 乐乎?人 / 不知 / 而不愠,不亦 / 君子乎?”曾子曰:“吾日 / 三省吾身:为人谋 / 而不忠乎?与朋友交 / 而不信乎?传/ 不习乎?”子曰:“知之者 / 不如 / 好之者,好之者 / 不如 / 乐之者。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三维目标1.了解孔子及《论语》的有关知识2.能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
3.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
难点: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
“半部《论语》治天下”,它形象地概括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孔子,随着这位“万世师表”一起去探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
(二)初读课文预习与交流1.作者简介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
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是以“仁的学说”,“因材施教”和“有教无类”的教学理念来教育学生。
他后来被尊称为“圣人”。
孔丘排行老二,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陬邑(zōu yì)人。
孔子是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
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
2.背景链接《论语》是记载孔丘及其一部分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选自《论语译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共20篇。
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所选的十二章语录是孔子及其弟子关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个人修养等方面的经典论述,都是蕴含着精深哲理的名言警句。
(三)精读(一) 文章朗读1.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注意读音和节奏。
【交流点拨】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第【1】篇〗一、教材分析《〈论语〉十二章》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五篇课文。
它选自于我国儒家经典著作《论语》。
《论语》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语录体古藉。
课文中所选的《〈论语〉十二章》,着重叙述了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三方面内容。
其丰富的语言精华和深刻的思想精髓,对于心理发展正处于萌芽状态的初中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
二、学情分析这是升入七年级后第二次学习文言文。
七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活动能力,善于思考并且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只是在对文言文这一语言形式的把握上还略有欠缺,而且学习兴趣较低。
教学时应注重培养学生学古文的兴趣,并要求他们能通过学习,自主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掌握一些浅显的文言文基础知识,打好扎实基础,从而为今后的文言文学习奠定基础。
三、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与技能:了解《论语》和孔子;积累文言词汇和名句,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合作探究法和读写结合法倾吐阅读感悟,使阅读产生现实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
五、教法学法分析1、诵读法。
反复诵读,体会文章内蕴,在读中理解、领悟每一语录的主旨,力争当堂背诵。
2、质疑、合作、探究法。
可就章节的内容提出问题,并共同解决。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组织教学,并形成自己的认识。
3、竞赛与自由表达法。
以竞赛的形式让学生能快速背诵课文,并让学生联系生活畅谈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
4、多媒体辅助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应用多媒体及电子白板等电教化辅助手段,丰富教学手段,扩大教学容量;这样既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热情,又通过直接感知,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符合教育学中的自觉性、直观性原则。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第【1】篇〗【学习目标】一、了解作者孔子及《论语》,全面了解孔子的思想主张。
二、翻译文句,积累重点词语三、理解文意,理解各章主旨【重点难点】重点:目标二难点:目标三、目标一的了解孔子的思想主张。
【课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二、文本探究(一)请概括各章所蕴涵的道理。
1.小组探究,理解各章的主旨。
2.合作交流,概括各章蕴涵的道理。
【明确】1.孔子认为,作为一个君子,为学要修身养性,安贫乐道,要善于抵制物欲,不断向有道之人学习,做事要勤勉,要尽可能地把精力用于追求理想和真理上。
本章议论“什么是好学”,四句话,前两个方面说不要做什么,后两个方面说要做什么,做到这四点就是好学。
凸显了古人以完善道德品质为基点的教育思想。
2.孔子讲了仁与礼、乐的关系,指出礼、乐的核心与根本是仁,没有仁德的人,根本谈不上什么礼、乐的问题。
人而不仁,礼对他有什么用?人而不仁,乐对他有什么用?这里即是说不仁之人,是用不了礼乐的。
3.阐述了孔子执着追求真理的精神,以及为追求真理而献身的牺牲精神。
真理,是每个仁人志士矢志不渝的追求目标,哪怕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4.阐明了孔子关于君子与小人不同的义利观。
小人追求个人利益,而君子亦会追求个人利益,但会先考虑所得是否合于道义,以义为原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
5.自我反省是道德修养的一种方法,经常反省自己,可以去除心中的杂念,理性地看待自己,快速地改掉自己的缺点,完善自己的道德境界。
说明在一个人完善自己的人格和学问,提高道德修养的过程中,自省的重要作用。
6.它高度概括了文与质的合理互补关系和君子的人格模式。
文与质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
只有文、质双修,才能成为合格的君子。
7.曾子认为读书人应该具备刚毅的品格,因为只有具备了这种品格才可以接受重任,才可以不半途而废,才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的愿望。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说课稿(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说课稿(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说课稿第【1】篇〗《论语》十二章说课稿教材分析:《论语》是语录体散文,大多是简短的谈话和问答,是古代儿童有蒙学读物。
文章篇幅短小,内容浅显,适合当代儿童学习。
朗读起来朗朗上口,节奏分明,适合于口传相授。
所选的章节都是孔子思想的精华部分,意义深远,发人深省。
这十则精选语录主要是谈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修身做人的,具有普通的教育意义。
学生情况分析:初一学生刚接触文言文,缺乏古文功底,学习积极性有待提高。
所以,教学时应注重培养学生学古文的兴趣,并要求他们能通过学习,自主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掌握一些浅显的文言文基础知识,打好扎实基础,从而也为今后的文言文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构思:要求学生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弄清实词含义,理解每则语录的意蕴。
在理解基础上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要求读准字音,注重节奏与语气,并在诵读中加以体会其内在含义,加深理解形成自我认识与自我建构,并且要求学生当堂背诵。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完成教学任务,用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不感到枯燥乏味,能顺利地背诵下来。
为更好地理解《论语》蕴含的精华思想,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历畅谈对它的感悟与启示。
【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1.了解孔子和《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2.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3.学会朗读背诵文言文,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
过程和方法目标:1.通过合作探究、体验反思学习经典的原创精神。
2. 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能够正确认识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教学重点】1.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2023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10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10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下内容是壶知道为您带来的10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文原文及教案》,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宿新市徐公店教案篇一【教学过程】一、揭题、释题、了解作者:1、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描写春景的古诗?《咏柳》、《绝句》、《春晓》,这些古诗都从不同侧面、角度向我们展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和美丽。
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有关描写春景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2、介绍诗人: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写的。
他一生为官清廉,为奸相所害,被罢官闲居十五年。
他的诗大量吸收民间语言,描述细腻,形象鲜明,平易自然。
因为他长期居住农村对农村的田园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写自然景物也就更加真切感人,别有风趣。
5、下面光看题目意思:宿:过夜。
新市:地名公: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在新市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作者住在新市徐公店时见到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呢?二、小组自学,初读理解。
要求:1.不理解的字、词划出讨论,初步理解每句诗意。
2.诗中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暮春时节的美丽。
三、导读古诗,感受诗意。
1.指名读,检查读的情况。
2.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字、词提出来,一起讨论、交流。
3.齐读一、二句:a.写了哪几种景物?有什么特点?篱落:篱笆。
疏疏:稀疏。
径:小路。
深:深远理解时调一下: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小路深向远方。
板书:篱笆一径这句诗是作者站在徐公店外,远望到的。
紧接着作者收回视线,从远望到近观,又看到了什么呢?b.齐读第二句,又抓住了什么景物?板书:树头理解:树头:树枝头。
未:没有。
阴:树荫为什么没形成树荫?(因为叶子未长大)。
理解时应补枝头上的花已经落了,但叶子还未长大,还没有形成树荫。
统编版语文初中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论语》十二章教案设计
统编版语文初中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论语》十二章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理解《《论语》十二章的基本内容,掌握文言词汇和句式,提高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深入理解《《论学》的教育理念和人生智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儒家文化的精神内涵,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1. 理解并运用《论语》中的经典语句,理解其深邃的哲理。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从古人的智慧中汲取营养,指导自己的生活。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讲述孔子的生平和《论语》的由来,引导学生进入课程主题。
2. 课文讲解(30分钟)(1) 逐章翻译和解释,让学生理解每一章的基本含义。
(2) 选取几章重点内容,如《 学而时习之”、《 吾日三省吾身”等,深入探讨其背后的教育理念和人生智慧。
(3) 学生自由提问,解答疑惑。
3. 活动实践(15分钟)(1) 分组活动:每组选择一章,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古人对话,加深理解。
(2) 对比讨论:让学生将《《论语》中的观点与现代生活相联系,讨论其现实意义。
4. 拓展延伸(10分钟)展示一些与《论语》相关的名言警句,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学习,拓宽视野。
5. 课堂小结(5分钟)让学生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总结《《论语》的核心思想,强调其在日常生活中的指导作用。
6. 课后作业选择一章《《论语》的内容,写一篇读后感,要求结合自身生活体验,深入思考。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活动中是否积极参与,是否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2. 作业完成情况:通过读后感的质量,评估学生对《论语》的理解程度和思考深度。
3. 课堂小测:课后进行小测,检查学生对《《论语》十二章的基本知识掌握情况。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和作业情况,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需要调整教学策略以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论语》的智慧。
部编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论语》十二章 教案
《论语》十二章教案教学目标:1、节奏分明地朗读并背诵课文;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对照反省自己;。
3、初步了解学习古文的方法和规律,积累文言词汇并正确翻译课文。
教学重点: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理读法。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学习古文的方法和规律,积累文言词汇并正确翻译课文。
教学方法:诵读法。
通过反复诵读,体味文章的大意。
串讲法。
在积累文言词汇上,以老师串讲重点词语为主。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课时:2课时课的类型:文言文精读课新授课课前准备:利用早读、晚读,带领学生朗读课文。
布置学生预习任务:利用手头的工具书,把文章大意弄清楚。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介绍孔子及《论语》,朗读课文并整体感知课文,探究学习课文前六则。
教学过程:一、导入:(问题导入法)有谁知道对中国思想文化影响最大的书,中国两千年来最重要的课本,出成语最多的书是什么?。
(学生对这个问题可能回答不了,那老师就直接揭晓答案,并导入到下一个环节“孔子及《论语》”介绍,如果学生回答了其它的文学著作,那老师就进一步引导强调“这可是两千年来最重要的课本”从时间上加以引导,在引导后如果能回答到《论语》那就顺势引导到下个环节,如果还不能就老师直接揭晓答案。
)明确:《论语》,今天我们来共同探究学习《论语》的一小部分,请大家翻到课文44页。
二、孔子及《论语》的简介结合多媒体图片简单地介绍孔子及《论语》:(在学习课文之前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孔子及《论语》。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时期鲁国人,名丘,字仲尼,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结合图片孔庙、孔林、孔府简单介绍孔子)《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录关于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书籍,共20篇。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
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语文 12《〈论语〉十二章》 教案
12 《论语》十二章1.了解孔子及《论语》的相关知识。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2.朗读课文,直至成诵。
品析语录体散文语言的特点,体会文中倡导的修身和为学之道。
3.感受孔子光辉的人格魅力,联系自身实际,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提高自身修养,学习为人处世之道。
第1课时一、新课导入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
“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形象地概括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孔子,随着这位“万世师表”一起去探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
二、新课教学目标导学一:基础过关见教学PPT课件。
目标导学二:朗读课文,疏通文意1.听课文朗读,注意读音和节奏。
(PPT播放视频)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读音和节奏。
明确: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案设计
《论语》十二章学习目标1.学习重点文言词语,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
能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
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3.学习古人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4、积累成语、格言、警句,能对照反省自己。
重点难点重点: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能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
难点:1.学习重点文言词语,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课前导学:1、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和作品的有关知识,记住知识要点。
孔子:《论语》:2、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新词:1)注音说愠省逾罔殆2)解释重点词语。
时习:愠:信:传:立:天命:耳顺:罔:殆:逾:导入新课:导语: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如《论语》、《老子》、《孟子》、《庄子》、《荀子》等。
特别是《论语》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
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探究学习《〈论语〉十二则》。
知识链接:1、介绍孔子及其《论语》: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
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
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
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十二章》教案
《<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文选自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
课文中所选的《<论语>十二章》,着重叙述了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三方面内容。
这三方面内容均归属于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范畴。
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说过:“教育就是养成好习惯”。
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也曾说过:“在语文教学上主要的任务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因此,本文旨在让学生深刻理解语言含义,并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深入养成教育。
【学情分析】由于初一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基础较差,对文言文实词、虚词的掌握较差,实词积累少,因此在阅读中存在一定困难。
所以本文要在熟练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拔钉子”的方法,掌握重点词语,并且注意积累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文言知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古代大教育家孔子的有关情况及《论语》。
2.积累文言词汇。
3.熟练背诵并正确翻译这篇课文。
过程与方法坚持在独立自主、合作交流,以诵读为主的学习方法中,掌握阅读文言文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累哲理深刻的名言警句,批判吸收儒家哲学思想。
【教学重点】以诵读为主,通过自读、合作、听讲,逐步疏通文意。
【教学难点】解读各章语录,理解文章的大意。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质疑讨论点拨法【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历史,产生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
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这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而且对今天在全民弘扬爱国主义思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仍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
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已成为世界文化宝藏的重要部分,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骄傲。
《论语》,就是这众多文献巨著中的一部,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的有关情况及《论语》,能流利朗读及背诵课文。
2.理解每则语录的内容,体味《论语》的语言风格。
3.把握孔子的教育思想,体会孔子所倡导的“为学之道”。
教学重难点1.积累归纳,理解文中重要实词的意思及有关句子的含义。
2.把握孔子的教育思想,体会孔子所倡导的“为学之道”。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刚刚入学,在小学时又强调快乐学习,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不够重视,因此学生在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
《论语十二章》是学生本学期接触的第二篇古文,由于初一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基础较差,对文言文实词、虚词的掌握较差,实词积累少,因此在阅读中存在一定困难。
所以本文要在熟练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拔钉子”的方法,掌握重点词语。
并且注意积累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文言知识。
课时分配2课时教学设计(设计者:)教学过程设计一、新课导入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
“半部《论语》治天下”,也形象地概括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孔子,随着这位“万世师表”一起去探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
二、读儒家经典1.介绍孔子及《论语》。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被后世尊称为“圣人”。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曾长期聚徒讲学,开私人讲学的风气,传说有弟子三千人,通六艺者72人。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关于孔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全书共二十篇,行文以对话体为主,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
南宋朱熹把《论语》和《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2.轻松听一听:学生听教师朗读课文,听准字音,听清节奏,圈点勾画生字词。
3.大胆读一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3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演讲发言、策划方案、合同协议、心得体会、计划规划、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planning,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1课《论语》十二章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3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探究课堂教学方法——《论语十二章》优秀教案设计
探究课堂教学方法——《论语十二章》优秀教案设计。
一、《论语十二章》教案设计概述《论语十二章》教案设计是以《论语》第十二章节《述而》、《泰伯》、《子罕》、《颜渊》为主要内容的课堂教学活动。
教案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课前导入:导入学生对《论语》的基本认识和思考。
2.深入阅读:有针对性地选择几个重点章节,进行深入阅读和解读。
3.思维启示:通过讨论和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维。
4.课后巩固:对课堂所学进行总结和巩固。
二、教案设计亮点1.支持和激活学生思维教案在引导学生思考方面非常出色,通过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对课堂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这种思维启示的方式很适合现代年轻人的认知方式,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开放和创新。
2.注重课堂的互动性在整个教案设计中,教师并不是唯一的讲解者,而更多是引导者和组织者。
教案中充满了互动性,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参与,让课堂更有活力和趣味性,更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适合课程的特点教案严格按照《论语》第十二章的思想主题,选择了与其相关的关键内容点,这让教案更加符合课程的特点和学习需求。
同时,教案中还对古代文献的语言进行了翻译和解释,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文化和语言背景。
4.多种教学方式的组合教案中不仅包含了传统的课堂讲授和阅读,还涵盖了小组讨论、课堂回答问题等多种教学方式,这种组合非常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
三、教案设计的启示1.关注学生的思想需求做好课程设计,不能只关注课程内容本身,还要关注学生自身的需求和思想背景。
只有这样,才能让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方式和思维习惯。
2.注重课堂互动和趣味性让教学更加活泼有趣,注重互动和参与,可以有效地增加学习的兴趣和吸引力。
这对于带动学生去深入地学习课程非常有帮助。
3.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只有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才能够让不同学生有不同的接收方式。
同时,这种组合,还可以激发各种思维和能力,让教学更加全面和有效。
《论语十二章》教案设计是一种优秀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更好地促进教学进展。
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
(封面)七年级上册语文《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授课学科:授课年级:授课教师:授课时间:XX学校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准确、流利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语句含义,感知课文内容。
2.梳理文章内容类别,感受儒家文化的博大精深。
3.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 教学重点1.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章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
★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播放视频: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三千人齐诵《论语》片段。
2.学生谈感受。
3.生回答,师相机点评。
4.师导入课题(板书课题)二、关于孔子及《论语》有关资料1.检查预习情况(了解孔子和《论语》)2.浏览相关资料(PPT幻灯片)并讲解3.除了孔子以外,很多同学还知道老子、庄子、墨子等古代先哲。
那么“子”是他们的名字吗?结合你们的预习情况,哪位同学知道“子”的含义是什么?4.生回答,师相机点评。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师配乐范读,并对学生提出要求。
2.生自由练读。
3.生代表范读,生互评。
4.抓住通假字加以解释,导入此知识点。
5.由此知识点导入“举一反三”,继而引入《论语》在学习方面的内容。
四、细读课文,理解感悟1.阅读课文, 4人小组讨论,结合课下注释找出哪几章是与学习有关的?同时指导学生试着翻译相关句子。
2.逐句分析,逐字落实。
3.精读课文,探究文章的思想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十二章学习目标1.学习重点文言词语,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
能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
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3.学习古人端正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4、积累成语、格言、警句,能对照反省自己。
重点难点重点: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能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
难点:1.学习重点文言词语,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课前导学:1、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和作品的有关知识,记住知识要点。
孔子:《论语》:2、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新词:1)注音说愠省逾罔殆2)解释重点词语。
时习:愠:信:传:立:天命:耳顺:罔:殆:逾:导入新课:导语: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如《论语》、《老子》、《孟子》、《庄子》、《荀子》等。
特别是《论语》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
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探究学习《〈论语〉十二则》。
知识链接:1、介绍孔子及其《论语》: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
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
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
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宋代朱熹把《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五经”:《诗经》、《尚书》、《礼经》、《易经》、《春秋》。
古时有“六经”之说:诗、书、礼、易、乐、春秋,但是“乐”已失传。
2、孔门弟子简介(1)冉求简介:冉求(前522~?),姓冉名求,字子有,亦称冉有、冉子、有子。
春秋末年鲁国人(今山东曲阜)。
生于鲁昭公二十年,卒年不详。
小孔子29岁。
出身微贱,与仲弓、冉伯牛同宗。
青年时作过鲁季氏家臣,后拜师孔子,并辞官随孔子周游列国。
鲁哀公五年(前490)秋,经公之鲁推荐,回鲁当上季氏家族的总管。
期间曾率鲁军击退齐军的侵犯,立下赫赫战功。
(2)颜回简介:颜回(前521~前481),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
姓颜,名回,字子渊,亦称颜渊后世也称作“颜叔”,“颜生”。
春秋末年鲁国(今山东曲阜)人。
生于鲁昭公二十年(前521),卒亍鲁哀公十四年,比孔子小30岁。
在孔门弟子中,颜回以突出的德行修养而著称。
对于“仰之弥高”的孔门哲理,他坚守先生“不耻下问”的教会,一起毕生精力“研之弥坚”,“欲罢不能”,深得孔子的赞赏。
自汉代起,颜回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有时祭孔时独以颜回配享。
此后历代统治者不断追加谥号:唐太宗尊之为“先师”,唐玄宗尊之为“兖公”,宋真宗加封为“兖国公”,元文宗又尊为“兖国复圣公”。
明嘉靖九年改称“复圣”。
山东曲阜还有“复圣庙”。
(3)子路简介:子路(前542~前480),姓仲名由,字子路,又称季路。
春秋末年鲁国卞(今山东泗水县人)。
生于鲁襄公十一年,卒于鲁哀公十五年,小孔子9岁,是孔子门中年龄较大的弟子。
出身寒微,其性耿直好勇,为人爽直、粗莽。
从师以后先后在鲁、卫两国当官,后随孔子游学于列国。
鲁哀公十一年,(前484),随孔子结束游历回到鲁国,,继续参与一些政治活动。
鲁哀公十五年(前480),卫国发生内乱,子路不顾安危挺身入险,死于乱中,时年63岁。
(4)子游简介:子游(前506~?),姓言,名偃,字子游,亦称言游、叔氏。
春秋末年吴国人。
约生于公元前506年,卒年不详。
小孔子45岁。
和子真、子张、曾子等同年辈,是孔门中的少年弟子。
子游在孔子周游列国后期入学孔门,虽然从师较晚,但能学而又称。
孔门有四科,“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论语·先进》),在文学一科中他占第一位。
自主学习:读注释翻译全文,分组提出疑难语句,供师生当堂解决。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先生,指孔子。
而:表顺承,“然后”之意。
时:按一定时间。
副词。
习:反复练习。
之:代词,它,指学习的内容。
亦:助词,也。
说:“悦”的古字,愉快。
乎:表疑问语气助词,可译作“吗”乐:快乐。
朋:指志同道合的人。
自:介词,从。
人:别人。
知:了解,知道。
而:连词,表转折,可译作“却”。
愠:生气,发怒。
君子: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朋:指的是志同道合的人。
孔子说这句话是有背景的。
《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辞官以后,专力讲学,“弟子弥众(越来越多),至自远方”。
这自然使他感到很快乐。
这句话是孔子对他的弟子说的,所以“朋”翻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学习方法、乐趣与个人修养:学习再学习,学习之乐;与朋友切磋,人生之乐;要自求长进,提高修养.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日:每天。
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三:泛指多次,不是确数。
谋:商量事情。
信:真诚,诚实。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重视品德修养:每天自我反省——是否尽心尽力做事;是否以真诚交友;是否认真复习功课。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而:就学:做学问立:独立做事不惑:通达事理知:懂得天命:自然的规律和命运耳顺: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逾:越过、超过矩:规矩、规范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孔子自述学习和修养过程。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温习,复习。
故、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旧知识、新知识。
而:连词,表顺承。
知:领悟。
可:可以。
以:介词,凭。
后省略“之”,代“温故”句。
为:动词,做。
当。
矣:语气助词,不译。
翻译: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正确的学习方法:复习旧知识,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
“温故”“知新”并非平列的两件事,关键在于要“知新”,这就需要独立思考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则:副词,就、便。
而:连词,表转折。
罔:同“惘”,迷惑。
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有害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与思考相结合,才能有所得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贤:高尚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陋巷:简陋的住所堪:忍受翻译: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贫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
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合作探究:课文里哪些话是谈学习态度的,哪些话是谈学习方法的?练习反馈:填空《论语》是一部______体散文集,是孔子的_______和____________所辑录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
宋儒把《论语》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合称为“四书”。
(语录门人再传弟子中庸孟子大学)孔子,名______,字_______,______家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______,政治上主张_______,鼓励人们________,即“出来做事”。
开______讲学的风气,传说有弟子_______人,身通六艺者_________人。
孔子本人也被历代统治者尊奉为至圣先师。
(丘仲尼儒仁礼治入仕私人三千七十二)二、判断题。
(1)孔子是战国时期的人。
()(2)《论语》是孔子自己编写的书。
()(3)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
()(4)《论语》的“论”读“lùn”。
()(5)“三人行……”,“三”在古代表示多数,不是具体数字。
()课后反思这节课我发言次数:书写情况:不过关的知识:第二课时课前导学: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新词:1)注音箪堪肱笃论2)重点词语川:乐(之者):曲肱:于我如:焉:斯:笃:自主学习:读注释翻译全文,分组提出疑难语句,供师生当堂解决。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合作探究:1、课文里哪些话是谈学习态度的,哪些话是谈学习方法的?2、“而”字是个连词,它的基本用法有两种,顺接和转接。
课文中哪些是表顺接的,哪些是表转接的?3、在新知与旧知、知识与实践的关系上,在学与思、学与问的关系上,孔子是怎么看的?4、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讨论:怎样看待“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第三课时练习反馈:一、填空:1《论语》是记录的一部书,是家经典著作之一,共篇。
孔子,名,字,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
2学与思辩证关系的一句话是3.青岛啤酒节开幕之际,主持人说:“孔子说过__________,___________!”对远道而来的朋友,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欢迎4当别人不理解自己时,我们应该不恼怒,保持应有的风范,正如论语中所说5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6曾子以为治学的人应该重视品德修养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论语》中说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8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9.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三重境界)10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11写出五个在论语出现现在还使用的成语二、根据“而”字的用法归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