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聚糖酶

合集下载

甘露聚糖酶作用原理

甘露聚糖酶作用原理

β-甘露聚糖酶(endo-1,4-β-mannanase)是一种新型的酶制剂,属于一种半纤维素酶类,它除具有一般非淀粉多糖(NSP)酶类的作用——降解NSP,降低肠道粘度,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外;近来很多研究表明,β-甘露聚糖酶还是一种多功能的促生长剂,因为它可以促进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GF-I的分泌,促进蛋白质的合成,提高瘦肉率;同时,它还可消除豆类中富含的β-甘露聚糖对葡萄糖吸收的干扰,极大提高饼粕尤其是豆粕的能量消化率。

实际使用中还可看出,添加了β-甘露聚糖酶后动物的抵抗力及整齐度都有提高。

NSP的其中一种组分是β-甘露聚糖(半乳甘露聚糖),其在豆粕中的含量高于其它常用的饲料原料。

β-甘露聚糖除了消化率低之外,还对家禽具有多方面负面的生理影响。

研究表明,即使是低浓度的β-甘露聚糖也可通过干扰胰岛素分泌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生成而降低从肠道中吸收葡萄糖的速率和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过程(Nunes和Malmlof,1992)。

其它负面影响包括降低氮存留量、脂肪吸收率和氨基酸摄入量以及减少水的吸收而导致排泄物水分过多(Kratzer等,1967)。

-甘露聚糖在畜禽肠道细胞发育不完全,或在应激环境下,会过度刺激免疫反应,造成对生长性能的的伤害,引起不良免疫反应,摄食量下降,生长更加迟缓,造成体重轻的数量增加,群体均匀度变差。

表1 常见原料的β-甘露聚糖含量β-甘露聚糖酶作用特点:◆β-甘露聚糖酶是一种多功能的促生长剂,可以促进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GF-I的分泌,促进蛋白质的合成,提高瘦肉率,促进生长。

◆消除饲料中甘露聚糖对葡萄糖吸收的干扰,极大提高豆粕的能量消化率,能给玉米豆粕型日粮提高100-150kcal/kg的代谢能。

甘露聚糖分解产生的甘露寡糖,可被动物肠道中的有益菌吸收,改善菌群组成,减少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的感染。

减少肉鸡球虫病的危害,提高肉鸡均匀度。

◆降低肠道粘度,促进能量、蛋白、纤维素的消化和吸收。

甘露聚糖酶的酶学性质研究

甘露聚糖酶的酶学性质研究

甘露聚糖酶的酶学性质研究甘露聚糖酶是一种半纤维素水解酶,以内切方式降解β-1,4糖苷键,降解产物的非还原末端为甘露糖,其作用底物包括葡萄甘露聚糖、半乳甘露聚糖及β-甘露聚糖等。

它不仅能够降解肠道粘度,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而且还可消除豆类中富含的β-甘露聚糖对葡萄糖吸收的干扰,极大提高饼粕尤其是豆粕的能量消化率;同时,添加了甘露聚糖酶后动物的抵抗力及整齐度都有提高。

甘露聚糖类物质作为半纤维素的第二大组分,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

它是所有豆科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在其他植物性饲料原料中含量也很高,如豆粕、小麦、菜籽粕、麸皮中半乳甘露聚糖占非淀粉多糖的含量分别为22.7%,11.9%,19.6%和33.7%。

我国猪、鸡的主要日粮是玉米/豆粕型日粮,尽管猪、鸡等单胃动物对玉米的消化率较高,但对豆粕的能量利用率仅为50%~60%。

单胃动物对豆粕能量的利用率如此低的原因可能是豆粕中含有22.7%左右的半纤维素是不能被单胃动物消化的非淀粉多糖。

饲料中添加甘露聚糖酶可以降解甘露聚糖、降低消化道内容物黏度,破坏植物性饲料细胞壁结构,使营养物质能与消化酶充分接触,提高内源酶的活性,改善肠道微生物菌群和提高肠粘膜的完整性等功能。

本文旨在通过对康地恩甘露聚糖酶的酶学性质研究,掌握有关数据,为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1材料与方法1.1 材料与试剂康地恩甘露聚糖酶;甘露聚糖(Sigma公司);3,5—二硝基水杨酸(DNS);甘露糖(Sigma公司)。

1.2 主要实验仪器 722型分光光度计;电子分析天平;可调恒温水浴锅;精密pH计等。

1.3 酶活力测定1.3.1酶活测定方法。

采用还原糖法(DNS)测定。

1.3.2 酶活力单位定义。

在40℃、pH4.5的条件下,每分钟从甘露聚糖(Sigma G0753)溶液中降解释放1 μg还原糖所需要的酶量为一个酶活力单位U。

1.3.3甘露糖标准曲线的绘制。

配制10mg/mL的甘露糖溶液100mL,吸取上述溶液分别配制成浓度为0.10~0.70 mg/mL的甘露糖标准溶液。

甘露聚糖酶的测定方法

甘露聚糖酶的测定方法

甘露聚糖酶活性测定方法一.原理样品中的甘露聚糖酶对底物-半乳甘露聚糖进行水解,用DNS试剂(3,5-二硝基水杨酸)分光光度法测定水解所产生的还原糖量。

二.定义一个甘露聚糖酶活性单位(MNU)被定义为:在测定条件下,1秒钟内从甘露聚糖中产生1 nmoL相应还原糖-甘露糖所需的酶量(1 MNU=1 nkat)。

三.适用范围与安全性本方法适用于来源于木霉属(Trichoderma)的甘露聚糖酶样品的测定。

当检测其它来源的酶活时,本测定方法的直线性需要校正。

本测定方法中的DNS试剂在吸入后,接触皮肤和眼睛,或被误服后,对人体有害。

四.试剂与仪器所有试剂溶液均用去离子水配制。

1. 柠檬酸缓冲液(0.05M,pH5.3)溶解10.5 g柠檬酸(C6H8O7·H2O)于800mL水中,并用1M氢氧化钠调节pH至5.3(消耗约110mL),再用水定容至1000mL。

2. 底物-0.3%称取0.6 g刺槐豆胶(Sigma G-0753),溶于约80℃的柠檬酸缓冲液中,磁力搅拌,加热至沸腾,继续搅拌冷却至室温,加盖缓慢搅拌过夜。

将不溶的沉淀物离心(1000rpm离心10min),并用柠檬酸缓冲液定容至200mL。

将此底物溶液在-20℃下冰冻保存。

临用前,将底物溶液在沸水浴中缓慢溶解至80℃左右后使用。

3. DNS试剂溶解50.0 g3,5-二硝基水杨酸(Sigma D-0550)于4000mL水中,不断磁力搅拌,缓缓加入80.0 g氢氧化钠,使之完全溶解,再继续磁力搅拌,分数次少量加入1500 g四水合酒石酸钾钠,并小心加热,溶液最高温度不超过45℃。

冷却至室温后定容至5000mL。

如果溶液不澄清,用Wheatman 1号滤纸过滤,然后室温保存于棕色瓶中。

4.仪器恒温水浴锅50℃恒温水浴锅100℃试管旋涡磁力搅拌器分光光度计五.测定条件底物半乳甘露聚糖pH 5.3温度50℃ 0.5℃保温时间5min六.样品处理用柠檬酸缓冲液稀释被检样品。

实验十甘露聚糖酶基因工程菌发酵调控

实验十甘露聚糖酶基因工程菌发酵调控

实验十甘露聚糖酶基因工程菌发酵调控原理:β-甘露聚糖酶能从底物LBG(Gum,Locus Bean洋槐豆粉)中水解产生还原糖,还原糖的产生量与酶活性成正比,用DNS显色法测定还原糖的含量,从而计算出酶活力。

酶活力单位(U)的定义:在40℃.pH5.0的酶活力测定条件下,1min催化5mg/mlLBG底物溶液生成1ug 还原糖(以甘露糖表示)所需的酶量定义为一个酶活力单位(U),其中样品的酶活力以U/g(固体酶)或U/ml(液体酶)表示。

一、菌株及培养基1、菌株毕赤酵母基因工程菌株man。

2一级种子培养基:2%葡萄糖,1%酵母粉,2%蛋白胨,pH自然。

3、二级种子培养基:2%葡萄糖,1%酵母粉,2%蛋白胨,pH自然。

4、发酵罐培养基:2%葡萄糖,2.7%玉米浆干粉。

5、补料培养基:50%葡萄糖。

培养基灭菌:葡萄糖与其它培养基分开灭菌,玉米浆干粉121℃灭菌20min,葡萄糖121℃灭菌15min。

发酵过程调节pH:浓氨水二、仪器设备及试剂1、仪器设备电子天枰,高压灭菌锅,5L发酵罐,100L发酵罐,移液枪及枪头(100µL量程和1mL量程),1.5mLEP 管,小型离心机,水浴锅,电热炉,10mL比色管,立式摇床。

2、所需试剂及配制① 1/15 mol/L pH5.0磷酸氢二钠-磷酸二氢钾缓冲液称取二水磷酸氢二钠11.876g,加入蒸馏水溶解,定容至1000mL,混匀。

称取磷酸二氢钾9.078g,加入蒸馏水溶解,定容至1000mL,混匀。

用以上两种溶液按适当比例混匀得pH5.0的PBS缓冲液。

②氢氧化钠溶液(200g/L)称取氢氧化钠20.0g,加水溶解,定容至100mL。

③ DNS试剂称取3.15 g 3,5- 二硝基水杨酸加到500mL单蒸水中,在40℃下水浴。

然后称20g氢氧化钠,溶于100mL 单蒸水中,缓慢将氢氧化钠溶液加到DNS溶液中,一边加入,一边搅拌,直至3,5- 二硝基水杨酸全部溶解。

甘露聚糖酶的测定方法

甘露聚糖酶的测定方法

甘露聚糖酶活性测定方法一.原理样品中的甘露聚糖酶对底物-半乳甘露聚糖进行水解,用DNS试剂(3,5-二硝基水杨酸)分光光度法测定水解所产生的还原糖量。

二.定义一个甘露聚糖酶活性单位(MNU)被定义为:在测定条件下,1秒钟内从甘露聚糖中产生1 nmoL相应还原糖-甘露糖所需的酶量(1 MNU=1 nkat)。

三.适用范围与安全性本方法适用于来源于木霉属(Trichoderma)的甘露聚糖酶样品的测定。

当检测其它来源的酶活时,本测定方法的直线性需要校正。

本测定方法中的DNS试剂在吸入后,接触皮肤和眼睛,或被误服后,对人体有害。

四.试剂与仪器所有试剂溶液均用去离子水配制。

1. 柠檬酸缓冲液(0.05M,pH5.3)溶解10.5 g柠檬酸(C6H8O7·H2O)于800mL水中,并用1M氢氧化钠调节pH至5.3(消耗约110mL),再用水定容至1000mL。

2. 底物-0.3%称取0.6 g刺槐豆胶(Sigma G-0753),溶于约80℃的柠檬酸缓冲液中,磁力搅拌,加热至沸腾,继续搅拌冷却至室温,加盖缓慢搅拌过夜。

将不溶的沉淀物离心(1000rpm离心10min),并用柠檬酸缓冲液定容至200mL。

将此底物溶液在-20℃下冰冻保存。

临用前,将底物溶液在沸水浴中缓慢溶解至80℃左右后使用。

3. DNS试剂溶解50.0 g3,5-二硝基水杨酸(Sigma D-0550)于4000mL水中,不断磁力搅拌,缓缓加入80.0 g氢氧化钠,使之完全溶解,再继续磁力搅拌,分数次少量加入1500 g四水合酒石酸钾钠,并小心加热,溶液最高温度不超过45℃。

冷却至室温后定容至5000mL。

如果溶液不澄清,用Wheatman 1号滤纸过滤,然后室温保存于棕色瓶中。

4.仪器恒温水浴锅50℃恒温水浴锅100℃试管旋涡磁力搅拌器分光光度计五.测定条件底物半乳甘露聚糖pH 5.3温度50℃ 0.5℃保温时间5min六.样品处理用柠檬酸缓冲液稀释被检样品。

甘露聚糖酶研究进展

甘露聚糖酶研究进展

β-甘露聚糖酶研究进展甘露聚糖是由β-1,4-D-吡喃甘露糖连接而成的线状多聚体,是半纤维素的第二大组分,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它是多种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

甘露聚糖在许多植物性饲料原料中含量很高,如豆粕中半乳甘露聚糖占非淀粉多糖含量的22.7%、小麦为11.9%、菜籽粕为19.6%、麸皮为33.7。

研究表明,甘露聚糖影响动物对营养物质的利用,是一种抗营养因子。

β-甘露聚糖酶是水解以β-1,4-D-吡喃甘露糖为主链的甘露寡糖、甘露多糖(甘露聚糖、葡萄甘露聚糖、半乳甘露聚糖)的内切水解酶,在饲料工业中作为一种绿色饲料添加剂,用于消除β-甘露聚糖的抗营养作用。

本文从β-甘露聚糖酶的来源、提纯方法、酶学性质、作用机理及应用等方面,对β-甘露聚糖酶做一简要介绍。

1 β-甘露聚糖酶的来源β-甘露聚糖酶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在动物(如海洋软体动物)、发芽植物的种子中(如长角豆、瓜豆、芦笋、番茄、胡萝卜等)和微生物中均有所发现,其中微生物是β-甘露聚糖酶的主要来源。

细菌、真菌和放线菌中均有多种是产β-甘露聚糖酶的常见类群,如细菌中的芽孢杆菌、假单胞菌、弧菌,真菌中的曲霉、木霉、酵母、青霉、多孔菌、核盘菌,放线菌中的链霉菌等。

对于合成β-甘露聚糖酶的微生物研究较多的是枯草芽孢杆菌、曲霉菌、里氏木霉菌及链霉菌等。

目前,应用于工业生产β-甘露聚糖酶的菌种也多为芽孢杆菌、曲霉、酵母等。

微生物来源的β-甘露聚糖酶具有许多优点,如酶活性高、生产成本低、提取方便,具有pH、温度作用范围广以及底物专一性较高等特点。

不论在工业生产还是理论研究中,微生物来源的β-甘露聚糖酶均已得到了广泛应用。

2 β-甘露聚糖酶的分离纯化及酶学性质2.1 分离纯化目前关于动、植物以及微生物中甘露聚糖酶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对酶的分离、纯化、理化性质、对其降解产物的鉴定以及对应编码基因的克隆表达上。

甘露聚糖酶的纯化对于进行详细的生化及分子生物学研究和测定其氨基酸序列及三维结构都是必需的。

甘露聚糖酶及其应用

甘露聚糖酶及其应用

多糖 , 即纤 维 素 、 半纤 维 素 和木质 素 ( ekr , D ke 等
18 ) 95 。半纤维素是不溶于水 , Sl n rn和 0 N i ,9 5 。根 据 v e l1 8 ) l 这 个定 义 , 半纤 维素 包括 甘露 聚糖 、 聚糖 、 木 半乳
它 的酶 , B一葡 萄糖苷 酶 、 一半乳 糖 苷酶 和 乙 如 酰 甘露 聚糖 酯酶 等 来 水 解 掉 与 甘露 聚糖 主链 多 个位 点相 连 的侧链 糖 基 。半 乳 甘 露 聚糖 结 构 糖 苷键 需要 两种 酶来 水 解 , 内切 B一14一甘 露 即 ,
聚糖 酶 和 一 乳糖 苷 酶 。 半 表 l 主 要的甘 露 聚糖酶 及 其分 类
f r n u ci n n a mf lef cs i a o sf l s s c s t xi ,f o n e d Ma n s s ee tf n t sa d h r u f t n v r u ed u h a e t e o d a d fe . o e i i l n a ei
素在初 生细 胞壁 中含量 丰富 , 也存在 于次 生细胞
壁 中( us 19 ) P l,9 7 。
甘露聚 糖 的主要单 体成分 是 D一甘露 糖 , 为 六 碳糖 。甘 露 聚糖 和异 甘露 聚 糖作 为半 纤 维 素 的组成 成分 , 自然界 中广泛 地分 布在硬 木和 软 在
木 组 织 ( ao C p e等 , 0 0) 豆 科 植 物 的 种 子 20 、 ( a dod等 ,0 3) 豆 类 籽 实 中 。甘 露 聚 糖 H nf r 20 和
wi e pr a n n t r d s e d i au e,man y fo mi r og ns ,mo to i h i h n o—b t i l r m c o r a ims s fwh c st e e d ea—ma n s . n a e Ma n s a aa y e t e h d oy i f ma a n a e c n c tl z h y r lss o nn n,t o uc n o is o prd e ma n b o e,ma n tl u a n n i ,s g r a d a o s l a u to i h mo e u a ih lg s c h rd s Th o sr ci n o n a a l a ma l mo n fh g lc lr we g to io a c a i e . e c n tu to f ma n n, s we l s tes uc h o r e,g n r to o d t n a d a p ia in i n u ty o n o e wa u e e ain c n ii n p lc to n i d sr f ma n s s s mma z d i hi o i r e n t s

甘露聚糖酶活测定

甘露聚糖酶活测定

溶液溶菌酶混合液:2mg/mL溶菌酶、50µg/mL RNase、0.3mol/L蔗糖、25mmol/L Tris-HCI(PH8.0)、25mmol/L EDTA(PH8.0);氨苄青霉素(Ampicillin,Amp)母液:配成50mg/ml水溶液,-20℃保存备用。

甘露糖溶液,c(C6H12O6)为10.0mg/ml:称取无水D-甘露糖1.000g,加水溶解,定容至100ml。

乙酸溶液,c(CH3COOH)为0.1mol/L:吸取冰乙酸0.60ml。

加水溶解,定容至100ml。

乙酸钠溶液,c(CH3COONa)为0.1mol/L:称取三水乙酸钠1.36g。

加水溶解,定容至100ml。

氢氧化钠溶液,c(NaOH)为200g/L:称取氢氧化钠20.0g。

加水溶解,定容至100ml。

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c(CH3COOH—CH3COONa)为0.1mol/L,pH值为5.5:称取三水乙酸钠23.14g,加入冰乙酸1.70ml。

再加水溶解,定容至2000ml。

测定溶液的pH值。

如果pH值偏离5.5,再用乙酸溶液或乙酸钠溶液调节至5.5。

0.5%魔芋精粉底物:称取0.5g魔芋精粉加入80ml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

磁力搅拌,同时缓慢加热,直至魔芋精粉完全溶解(注:在搅拌加热的过程中可以补加适量的缓冲液,但是溶液的总体积不能超过100ml。

)。

然后停止加热,继续搅拌30min,用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定容至100ml,使用前适当摇匀。

4℃避光保存,有效期为3天。

DNS试剂:称取3,5-二硝基水杨酸3.15g,溶于500mL蒸馏水,水浴至45℃,搅拌,然后逐步加入100mL氢氧化钠溶液,同时不断搅拌,直到溶液澄清透明(加入氢氧化钠过程中温度不要超过48℃),再逐步加入酒石酸钾钠91g,苯酚2.5g,亚硫酸钠2.5g,维持45℃,同时补水300mL,不断搅拌直到完全溶解。

冷却后,定容至1000 mL。

甘露聚糖酶液体发酵及酶解反应

甘露聚糖酶液体发酵及酶解反应

甘露聚糖酶液体发酵及酶解反应
甘露聚糖酶是一种能够水解甘露聚糖的酶类,它在液体发酵和
酶解反应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液体发酵过程中,首先需要选择
合适的微生物菌种,例如酵母菌、霉菌或者细菌,然后将这些微生
物菌种接种到含有适量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

培养基的成
分需要根据具体的微生物菌种和发酵条件进行调整,以提供充足的
营养物质和适宜的环境条件来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产酶。

在培养过
程中,需要控制好发酵温度、pH值、氧气供应等参数,以确保微生
物菌种能够高效地产生甘露聚糖酶。

一旦微生物菌种产生了足够的甘露聚糖酶,接下来就是酶解反
应的过程。

在酶解反应中,液体培养物会被加入到含有甘露聚糖的
基质中,甘露聚糖酶会作用于甘露聚糖分子,将其水解成较小的糖
分子,如葡萄糖和果糖。

这些糖分子可以被进一步利用来生产酒精、乳酸、酢酸等有用的化合物,或者用于食品工业中的糖化反应和生
产功能性食品添加剂等。

总的来说,甘露聚糖酶液体发酵及酶解反应涉及到微生物的培养、发酵条件的控制、酶的生产和酶解反应的进行等多个环节,需
要综合考虑微生物菌种的选择、培养基的配方、发酵条件的优化等
因素,以实现高效的甘露聚糖酶生产和应用。

同时,这一过程也需要严格控制卫生条件,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甘露聚糖酶活力的测定

甘露聚糖酶活力的测定

甘露聚糖酶活力的测定一、原理甘露聚糖酶能从底物LBG(Gum, Locus Bean 洋槐豆粉)中水解产生还原糖。

还原糖的产生量与酶活性成正比,用DNS显色法测定还原糖的含量,从而计算出酶活力。

二、酶活力单位(U)的定义在40℃、pH 6.0的酶活力测定条件下,1min催化5mg/mL LBG底物溶液生成1μg还原糖(以甘露糖表示)所需的酶量定义为一个酶活力单位(U),其中样品的酶活力以U/g(固体酶)或U/mL(液体酶)表示。

三、主要仪器3.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3.2 电子天平:感量0.0001g3.3 恒温水浴锅30~60℃可调,精度为0.1℃。

3.4 pH 计:精确至0.013.5 秒表:每小时误差不超过5s。

3.6 离心机:3000-4000g3.7 移液器:1-5mL可调,精度1μL。

四、试剂与溶液配制除特殊说明外,所用的试剂均为分析纯,水均为符合GB/T6682中规定的二级水。

4.1 0.05M pH6.0磷酸氢二钠-柠檬酸缓冲液:称十二水磷酸氢二钠(Na2HPO4·12H2O)45.23g,柠檬酸8.07g,溶于900mL蒸馏水中,用0.2M NaOH溶液或0.2M HCL溶液调至pH6.0,加蒸馏水定容至1.0L,混匀。

4.2 氢氧化钠溶液(200g/L):称取氢氧化钠20.0g,加水溶解,定容至100mL。

4.3 DNS 试剂:称取3,5-二硝基水杨酸3.15g(化学纯),加水500mL,搅拌5s,水浴至45℃。

然后逐步加入100mL氢氧化钠溶液(4.2),同时不断搅拌,直到溶液清澈透明(注意:在加入氢氧化钠过程中,溶液温度不要超过48℃)。

再逐步加入四水酒石酸钾钠91.0g、苯酚2.50g 和无水亚硫酸钠2.50g。

继续45℃水浴加热,同时补加水300mL,不断搅拌,直到加入的物质完全溶解。

停止加热,冷却至室温后,用水定容至1000mL。

用烧结玻璃过滤器过滤。

取滤液,储存在棕色瓶中,避光保存。

―甘露聚糖酶简称β-甘露聚糖酶

―甘露聚糖酶简称β-甘露聚糖酶

β―1,4―甘露聚糖酶简称β-甘露聚糖酶,是一类能够水解含β-1,4-甘露糖苷键的甘露寡糖和甘露多糖(包括甘露聚糖、半乳甘露聚糖、葡萄甘露聚糖和半乳葡萄甘露聚糖)的内切水解酶,属于半纤维素酶类。

产品规格型号酶活剂型包装规格FE406A2000 IU/g粉状20 kg/袋或桶FE406B5000 IU/g粉状20 kg/袋或桶FE406C10000 IU/g粉状20 kg/袋或桶FE406AL2000 IU/ml液体30 kg/桶或200 kg/桶FE406BL5000 IU/ml液体30 kg/桶或200 kg/桶FE406CL10000 IU/ml液体30 kg/桶或200 kg/桶产品特点●采用新型国际专利菌种生产,发酵效率大幅度提高,产品性能优良,使用效果得以保证;●先进的全自动液体深层发酵技术,领先的后处理加工工艺,保障了产品的高纯度、高稳定性和良好的均匀度;●有良好的对高温高湿的耐受能力,在普通的饲料制粒条件下,制粒后的酶活可以保持75%以上,保证了其在颗粒饲料中的使用效果;●良好的耐胃酸性能,并能很好地耐受胃蛋白酶、胰蛋白酶、饲料中的高浓度金属离子及抑制因子。

产品功能●有效降解植物中的抗营养因子——β-甘露聚糖,大大减少了β-甘露聚糖与水分子的相互作用,从而降低肠道内容物的黏度,促进营养物质的高效吸收;●降解β-甘露聚糖产生的甘露寡糖能有效减少病原菌在肠道的定植,显著促进动物肠道内以双歧杆菌为代表的有益菌的增殖,调节动物的免疫反应,保持肠粘膜的完整性,提高动物的健康水平和生产性能;●与纤维素酶、木聚糖酶等一起作用,有效摧毁植物细胞壁结构,促进植物细胞内其它营养物质释放,使营养物质与消化酶充分接触,提高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尤其适用于棕榈粕、椰子粕日粮,显著提高日粮能量利用率,改善棕榈粕、椰子粕等饲料的营养价值。

使用方法以2000 IU/g(ml)的β-甘露聚糖酶计,根据不同的饲料配方或饲料中不同的β-甘露聚糖水平,每吨粉状畜禽配合饲料中添加100~150g,颗粒饲料后喷涂添加100~150ml,若以粉状形式添加后制粒则每吨配合饲料添加120~180g 为宜。

产黄青霉β-甘露聚糖酶的高效表达、性质及应用

产黄青霉β-甘露聚糖酶的高效表达、性质及应用

产黄青霉β-甘露聚糖酶的高效表达、性质及应用甄红敏1,华晓晗1,马俊文2,温永平1,3,李延啸2,*,闫巧娟2,*,江正强1(1.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北京100083;2.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北京100083;3.蒙牛高科乳制品(北京)有限责任公司,北京100101)摘 要:将产黄青霉(Penicillium chrysogenum)来源的β-甘露聚糖酶(Pc Man26A)在毕赤酵母中高效表达,经高密度发酵,发酵液酶活力达25 200 U/mL。

该酶属于GH26家族,与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CBS 513.88来源的β-甘露聚糖酶同源性最高(67.8%),是一个新型β-甘露聚糖酶。

Pc Man26A的最适催化条件为pH 6.0和50 ℃,在pH 4.0~8.0和45 ℃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该酶对魔芋粉具有最高的比活力,为3 581.0 U/mg。

进一步利用该酶水解魔芋粉得到魔芋甘露寡糖,产品得率为86.2%;经分析,其主要组分为聚合度大于4的甘露寡糖。

该β-甘露聚糖酶适用于生产魔芋甘露寡糖,为魔芋甘露寡糖的酶法生产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关键词:产黄青霉;β-甘露聚糖酶;毕赤酵母;魔芋粉;甘露寡糖High-level Expression, Characte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a Novel β-Mannanase from Penicillium chrysogenum ZHEN Hongmin1, HUA Xiaohan1, MA Junwen2, WEN Yongping1,3, LI Yanxiao2,*, YAN Qiaojuan2,*, JIANG Zhengqiang1(1. College of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al Engineering,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China;2. College of Engineering,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China;3. Meng Niu Hi-Tech Dairy (Beijing) Co. Ltd., Beijing 100101, China)Abstract: A cloned β-mannanase (Pc Man26A) gene from Penicillium chrysogenum was successfully expressed in Penicillium chrysogenum. At the end of high cell density fermentation, the enzymatic activity of the fermentation supernatant reached 25 200 U/mL. The enzyme belonged to the glycoside hydrolase family 26 and shared the highest amino acid sequence identity (67.8%) with β-mannanase from Aspergillus niger CBS 513.88. The optimal reaction conditions for Pc Man26A were pH 6.0 and 50 ℃, and it was stable at 45 ℃ and within a broad pH range of 4.0–8.0. The enzyme showed the highest specific activity (3 581.0 U/mg) towards konjac powder. Furthermore, Pc Man26A was used for konjac powder hydrolysis, yielding konjac manno-oligosaccharide with a yield of 86.2%. The main composition of the konjac manno-oligosaccharide was manno-oligosaccharides with degree of polymerization > 4. The recombinant β-mannanase provides a new option for the enzymatic production of konjac manno-oligosaccharide.Keywords: Penicillium chrysogenum; β-mannanase; Pichia pastoris; konjac powder; manno-oligosaccharideDOI:10.7506/spkx1002-6630-20200819-248中图分类号:Q8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6630(2021)08-0098-08引文格式:甄红敏, 华晓晗, 马俊文, 等. 产黄青霉β-甘露聚糖酶的高效表达、性质及应用[J]. 食品科学, 2021, 42(8): 98-105.DOI:10.7506/spkx1002-6630-20200819-248. ZHEN Hongmin, HUA Xiaohan, MA Junwen, et al. High-level expression, characte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a novel β-mannanase from Penicillium chrysogenum[J]. Food Science, 2021, 42(8): 98-105. (in Chinese with English abstract) DOI:10.7506/spkx1002-6630-20200819-248. 收稿日期:2020-08-19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1901627);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8M641539)第一作者简介:甄红敏(1986—)(ORCID: 0000-0003-2233-1639),女,博士后,研究方向为食品生物技术。

甘露聚糖酶是什么

甘露聚糖酶是什么

甘露聚糖酶,固态型产品外观为米白至淡黄色颗粒或粉状,酶活含量为500000U/g;液态型产品外观为淡黄至黄色液体,酶活含量为500000U/mL,为一种多功能的促生长剂,不仅可促进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GF-I的分泌,蛋白质的合成,提高瘦肉率,同时,还能促进生长。

一、主要成分
β-甘露聚糖酶(endo-1,4-β-mannanase)≥180000U/g,同时含有淀粉酶、木聚糖酶、纤维素酶、蛋白酶、果胶酶等。

二、性能特点
1、采用基因工程菌经深层液体发酵而成,活性高于国外产品。

2、适作用pH值范围广(4-7.5),能在动物消化道内较好的发挥作用。

3、耐温性能好,采用先进的后处理工艺能耐受90℃的制粒温度,不用额外的后喷设备,混合均匀。

4、效果出众,实践证明,在含豆粕10%以上日粮中使用β-甘露聚糖酶后,能提高100-150 kcal/kg代谢能(相当于每吨料减少10-15kg油脂,每吨饲料
可节省成本10-15元)。

以上就是有关甘露聚糖酶的一些简单介绍,希望对大家进一步的了解有所帮助。

甘露聚糖酶检测方法

甘露聚糖酶检测方法

甘露聚糖酶活力的测定1.甘露聚糖酶活力单位定义在37℃、pH值为5.5的条件下,每分钟从浓度为3mg/ml的甘露聚糖(Sigma G0753)溶液中降解释放1umol还原糖所需要的酶量为一个酶活力单位u。

2.测定原理甘露聚糖酶能将甘露聚糖降解成寡糖和单糖。

具有还原性末端的寡糖和有还原基团的单糖在沸水浴条件下可以与DNS试剂发生显色反应。

反应液颜色的强度与酶解产生的还原糖量成正比,而还原糖的生成量又与反应液中甘露聚糖酶的活力成正比。

因此,通过分光比色测定反应液颜色的强度,可以计算反应液中甘露聚糖酶的活力。

3.试剂与溶液除特殊说明外,所用的试剂均为分析纯,水均为符合GB/T6682中规定的三级水。

3.1甘露糖溶液,c(C6H12O6)为10.0mg/ml:称取无水D-甘露糖1.000g,加水溶解,定容至100ml。

3.2乙酸溶液,c(CH3COOH)为0.1mol/L:吸取冰乙酸0.60ml。

加水溶解,定容至100ml。

3.3 乙酸钠溶液,c(CH3COONa)为0.1mol/L:称取三水乙酸钠1.36g。

加水溶解,定容至100ml。

3.4 氢氧化钠溶液,c(NaOH)为200g/L:称取氫氧化鈉20.0g。

加水溶解,定容至100ml。

3.5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c(CH3COOH—CH3COONa)为0.1mol/L,pH值为5.5:称取三水乙酸钠23.14g,加入冰乙酸1.70ml。

再加水溶解,定容至2000ml。

测定溶液的pH值。

如果pH值偏离5.5,再用乙酸溶液(3.2)或乙酸钠溶液(3.3)调节至5.5。

3.6甘露聚糖溶液:0.6%(w/v)称取甘露聚糖(Sigma G0753)0.60g,加入80ml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3.5)。

磁力搅拌,同时缓慢加热,直至甘露聚糖完全溶解(注:在搅拌加热的过程中可以补加适量的缓冲液,但是溶液的总体积不能超过100ml。

)。

然后停止加热,继续搅拌30min,用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3.5)定容至100ml。

甘露聚糖酶活性检验方法

甘露聚糖酶活性检验方法

甘露聚糖酶活性检验方法1 原理甘露聚糖酶水解半乳甘露聚糖,应用二硝基水杨酸分光光度计法,测定还原性甘露糖的释放量。

2 活性单位1g固体酶粉(1 ml液体酶)在50℃ PH5.0的条件下,每分钟水解底物产生1μg 甘露糖所需酶液的量定义为一个甘露聚糖活性单位。

3 仪器与设备3.1 分光光度计(应符合GB9721的有关规定)3.2 恒温水浴锅3.3 电热鼓风干燥箱3.4 分析天平(感量0.1mg)3.5 电冰箱3.6 酸度计(精度±0.01pH)3.7 定时钟或秒表4 试剂和溶液(若未特别说明均为分析纯:所用水为蒸馏水或去离子水)4.1 醋酸-醋酸钠缓冲液(PH =5.0)甲液:量去冰醋酸6ml,用水定容至1000ml,配成0.1M醋酸溶液。

乙液:称去8.2g醋酸钠,用水定容至1000ml,配成0.1M醋酸钠溶液。

应用液:取甲液三份,乙液七份混合,用PH计矫正至PH为5.0±0.05低温冷藏备用。

4.2 3,5二硝基水杨酸试剂(DNS)甲液:取酒石酸钠182g,溶于500 ml水中,再称取重蒸苯酚5 g、无水亚硫酸钠5 g溶于其中。

乙液:取氢氧化钠20.8 g溶于260 ml水中,再加入3,5二硝基水杨酸6 g。

将甲液和乙液倒入棕色试剂瓶混合,再加入240 ml水暗处放一周后使用。

4.3 0.5%(W/V)甘露聚糖溶液准确称取甘露聚糖(美国Sigma公司)0.5000g,溶于100ml PH 5.0醋酸-醋酸钠缓冲液中配制称0.5%甘露聚糖底物液置4℃的冰箱中备用。

有效期三天。

4.4 1%(W/V)甘露糖标准储备液甘露糖在80℃±2℃烘箱中烘至恒重,准确称取1.0000g溶解并定溶于100ml容量瓶中,置于4℃冰箱内备用,备用期为三天,必要时加叠氮化钠防腐。

4.4.1 甘露糖应用液分别吸取甘露糖标准储备液,0.00、2.00、4.00、6.00、8.00、10.00ml于50ml容量瓶中,用水定溶于刻度。

甘露聚糖酶个甘露寡糖

甘露聚糖酶个甘露寡糖

甘露聚糖酶个甘露寡糖
甘露聚糖酶是一种能够水解甘露聚糖的酶类,其中甘露寡糖是其水解产物之一。

甘露聚糖是一种多糖,由甘露糖分子组成,广泛存在于植物细胞壁中。

甘露聚糖酶可以将甘露聚糖水解成为甘露寡糖,甘露寡糖是由2-10个甘露糖分子组成的低聚糖。

甘露寡糖在生物体中具有较多的生理活性,如具有抗氧化、抗肿瘤、促进免疫、调节肠道菌群等功能。

因此,甘露寡糖被广泛应用于食品、保健品和医药等领域。

目前,甘露聚糖酶的工业生产已经逐渐成熟,可以通过微生物发酵等方式进行大规模生产。

同时,甘露聚糖酶的应用也在不断扩展,如在酿酒、饲料、制糖等工业中的应用,以及在医药、化妆品等领域的应用。

- 1 -。

_甘露聚糖酶对蛋鸡后期产蛋性能的影响

_甘露聚糖酶对蛋鸡后期产蛋性能的影响

国饲养标准的做法 ,尽管处于产蛋后期 ,但产蛋率 都在 80 %以上 。试验期产蛋率以 Ⅲ组最高 ,接近 于 Ⅰ组 ; Ⅳ组接近于 Ⅱ组 。蛋重 Ⅱ组 、Ⅲ组 、Ⅳ组 均高于 Ⅰ组 。料蛋比以 Ⅲ组为最低 , Ⅰ组 、Ⅱ组 、 Ⅳ组均接近 ,差异不显著 。破蛋率 Ⅱ组 、Ⅲ组 、Ⅳ 组均低于 Ⅰ组 ,并且以 Ⅲ组为最低 。相关分析结 果表明 β, - 甘露聚糖酶在 Ⅲ组添加水平下 ,对蛋 重 、破蛋率及料蛋比的影响均比对产蛋率的影响 规律明显 ,且 Ⅲ组添加水平比较适宜 ,能够很好地 提高饲料利用率 ,提高蛋品质 。 Ⅰ组日粮添加了 杆菌肽锌 ,而 Ⅱ组 、Ⅲ组 、Ⅳ组则没有添加 ,只添加 不同水平的β- 甘露聚糖酶 。试验期间各组均出 现鸡的死亡 ,但差异不显著 。杆菌肽锌为广谱抗 菌药 ,能促进动物生长 ,提高饲料转化率 ,预防疾 病 ,提高蛋鸡免疫能力 。本试验期添加一定水平 的β- 甘露聚糖酶 ,可以获得高于添加杆菌肽锌 产蛋性能及其抗病力 。
成的甘露寡聚糖 。寡糖在控制家禽沙门氏菌的感
染 、改善动物肠道菌群 、提高动物消化功能 、促进
动物生长等方面起作用 ,但添加高剂量甘露寡聚 糖并没有明显的累加效应 。由于本次试验蛋鸡处
于产蛋后期 ,各组产蛋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根据中国蛋鸡饲养标准 ,产蛋率在 80 %以上的营 养需 要 为 : 代 谢 能 11150 MJ / kg , 粗 蛋 白 质 1615 % ,钙 315 % ,总磷 016 %。本试验的日粮由于与 生产厂家结合 ,既考虑到厂方的经济效益 ,又考虑 到试验营养水平 ,故使营养水平采取了略低于中
添加不同水平的β- 甘露聚糖酶 ,对蛋鸡后 期生产性能的影响见表 2 。
表 2 β- 甘露聚糖酶对蛋鸡产蛋后期 生产性能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Q/JCSWW 甘露聚糖酶桂林精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发布前言本标准按GB/T 1.1- 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进行编写。

本产品适用于作饲料添加剂用。

本标准由桂林精成生物科技公司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桂林精成生物科技公司。

本标主要起草人:李志双、王海珍、梁艳本标准于2007年3月10日首次发布。

甘露聚糖酶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饲用甘露聚糖酶的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保质期。

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生产的作饲料添加剂用的甘露聚糖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文通过本标准中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大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601 化学试剂滴定分析用标准溶液的制备GB/T 602 化学试剂杂质测定用标准溶液的制备GB/T 5917 配合饲料粉碎粒度测定法GB/T 6435 饲料水分的检测GB/T 6682 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GB 10648 饲料标签GB 13078 饲料卫生标准GB/T 14699.1 饲料采样方法GB/T 18823 饲料检测结果判定的允许误差NY/T722 饲料用酶制剂通则QB/T1803 工业酶制剂通用试验方法国家质检总局[2005]75号令: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管理办法3 定义3.1 甘露聚糖酶活力单位定义在37℃、pH值为5.5的条件下,每分钟从浓度为3mg/ml的甘露聚糖溶液中降解释放1 mol还原糖所需要的酶量为一个酶活力单位u。

4 要求4.1外观和性状粉酶为浅黄色粉末状;颗粒酶为浅黄色均匀颗粒状。

4.2 水份含量:粉酶≤12.0% ;颗粒酶≤12.0%4.3 粒度: 粉酶:95%以上通过孔径为420μm40目的分析筛;颗粒酶:95%以上通过孔径为420μm 30-80目分析筛。

粗灰分:≤8%4.4 产品成分分析保证值: 见表1表1 产品分析成分分析保证值4.5 卫生指标符合GB 13078和NY/T722的有关规定。

4.6 净含量应符合国家质量监督检疫总局令第75号《定量包装商品计量管理办法》的规定。

5试验方法本标准所用试剂和水,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指分析纯试剂和GB/T6682中规定的三级水,所用试液中的标准溶液,在没有注明其他要求时均要求按GB/T601,GB/T602制备。

5.1 外观的测定取样品置于白色瓷盘中,目测、鼻嗅检查。

5.2粉酶、颗粒酶水分的测定按GB/T 6435-2006 规定进行检测。

5.3 粗灰分的测定按GB/T 6438-1992的规定进行。

5.4 粉酶、颗粒酶粒度的测定按GB/T 5917 规定进行检测。

5.5 卫生指标的测定按GB 13078和NY/T722规定的方法执行。

6 甘露聚糖酶活力的测定6.1 甘露聚糖酶活力单位定义在37℃、pH值为5.5的条件下,每分钟从浓度为3mg/ml的甘露聚糖溶液中降解释放1 g还原糖所需要的酶量为一个酶活力单位u。

6.2 测定原理甘露聚糖酶能将甘露聚糖降解成寡糖和单糖。

具有还原性末端的寡糖和有还原基团的单糖在沸水浴条件下可以与DNS试剂发生显色反应。

反应液颜色的强度与酶解产生的还原糖量成正比,而还原糖的生成量又与反应液中甘露聚糖酶的活力成正比。

因此,通过分光比色测定反应液颜色的强度,可以计算反应液中甘露聚糖酶的活力。

6.3 试剂与溶液:6.3.1甘露糖溶液,c(C6H12O6)为10.0mg/ml:称取无水D-甘露糖1.000g,加水溶解,定容至100ml。

6.3.2乙酸溶液,c(CH3COOH)为0.1mol/L:吸取冰乙酸0.60ml。

加水溶解,定容至100ml。

6.3.3 乙酸钠溶液,c(CH3COONa)为0.1mol/L:称取无水乙酸钠0.82g。

加水溶解,定容至100ml。

6.3.4 氢氧化钠溶液,c(NaOH)为200g/L:称取氫氧化鈉20.0g。

加水溶解,定容至100ml。

6.3.5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c(CH3COOH—CH3COONa)为0.1mol/L,pH值为5.5:称取无水乙酸钠16.4g,加入冰乙酸1.70ml。

再加水溶解,定容至2000ml。

测定溶液的pH值。

如果pH值偏离5.5,再用乙酸溶液(6.3.2)或乙酸钠溶液(6.3.3)调节至5.5。

6.3.6甘露聚糖溶液:0.6%(w/v)称取甘露聚糖(Sigma G0753)0.30g,加入40ml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6.3.5)。

磁力搅拌,同时缓慢加热,直至甘露聚糖完全溶解(注:在搅拌加热的过程中可以补加适量的缓冲液,但是溶液的总体积不能超过50ml。

)。

然后停止加热,继续搅拌至冷却,用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6.3.5)定容至50ml。

甘露聚糖溶液能立即使用,使用前适当摇匀。

4℃避光保存,有效期为3~5天。

6.3.7 DNS试剂称取3,5-二硝基水杨酸3.15g(化学纯),加水500ml,搅拌5s,水浴至45℃。

然后逐步加入100ml氢氧化钠溶液(6.3.4),同时不断搅拌,直到溶液清澈透明(注意:在加入氢氧化钠过程中,溶液温度不要超过48℃。

)。

再逐步加入四水酒石酸钾钠91.0g、苯酚2.50g和无水亚硫酸钠2.50g。

继续45℃水浴加热,同时补加水300ml,不断搅拌,直到加入的物质完全溶解。

停止加热,冷却至室温后,用水定容至1000ml。

用滤纸过滤,取滤液储存在棕色瓶中,避光保存。

室温下存放7天后可以使用,有效期为6个月。

6.4 仪器与设备6.4.1实验室用样品粉碎机或碾钵。

6.4.2分样筛:孔径为0.25mm(60目)。

6.4.3分析天平:感量0.001g。

6.4.4 pH计:精确至0.01。

6.4.5磁力搅拌器:附加热功能。

6.4.6电磁振荡器。

6.4.7 烧结玻璃过滤器:孔径为0.45μm。

6.4.8离心机:3000r/min。

6.4.9恒温水浴锅:温度控制范围在30—60℃之间,精度为0.1℃。

6.4.10秒表:每小时误差不超过5s。

6.4.11分光光度计:能检测350—800nm的吸光度范围。

6.4.12 移掖器;精度为1μl。

6.5 标准曲线的绘制吸取缓冲液(6.3.5)2.0ml,加入DNS试剂(6.3.7)2.5ml,沸水浴加热5min。

用自来水冷却至室温,用水定容至12.5ml,制成标准空白样。

分别吸取甘露糖溶液(6.3.1)1.00、2.00、3.00、4.00、5.00、6.00和7.00ml,分别用缓冲液(6.3.5)定容至100ml,配制成浓度为0.10—0.70mg/ml D-甘露糖标准溶液。

分别吸取上述浓度系列的甘露糖标准溶液各1.00ml(做二个平行),分别加入到刻度试管中,再分别加入1ml水和2.5mlDNS试剂(6.3.7)。

摇匀,沸水浴加热5min。

然后用自来水冷却到室温,再用水定容至12.5ml。

以标准空白样为对照调零,在540nm处测定吸光度OD值。

以甘露糖浓度为Y轴、吸光度OD值为X轴,绘制标准曲线。

每次新配制DNS试剂均需要重新绘制标准曲线。

6.6 试样溶液的制备固体试样应粉碎或充分碾碎,然后过60目筛(孔径为0.25mm)。

称取试样两份,精确至0.001g。

加入100ml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6.3.5)。

磁力搅拌30min,在4℃条件下避光保存24h。

吸取适量上清液,再用缓冲溶液(6.3.5)做二次稀释(稀释后的待测酶液中甘露聚糖酶活力最好能控制在0.04—0.08 u/ml之间)。

液体试样可以直接用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6.3.5)进行稀释、定容(稀释后的酶液中甘露聚糖酶活力最好能控制在0.04—0.08 u/ml之间)。

如果稀释后酶液的pH值偏离5.5,需要用乙酸溶液(6.3.2)或乙酸钠溶液(6.3.3)调节、校正至5.5,然后再用缓冲溶液(6.3.5)做适当定容。

6.7 测定步骤吸取 1.00ml经过适当稀释的酶液(已经过37℃平衡),加入到刻度试管中,再加入2.5mlDNS试剂(6.3.7),摇匀。

然后加入1.0ml甘露聚糖溶液(6.3.6),37℃保温30min,沸水浴加热5min。

用自来水冷却至室温,加水定容至12.5ml,摇匀。

以标准空白样为空白对照,在540nm处测定吸光度A B。

吸取1.0ml经过适当稀释的酶液(已经过37℃平衡),加入到刻度试管中,再加入1.0ml 甘露聚糖溶液(6.3.6)(已经过37℃平衡),摇匀,37℃精确保温30min。

加入2.5mlDNS 试剂(6.3.7),摇匀。

沸水浴加热5min,用自来水冷却至室温,加水定容至12.5ml,摇匀。

以标准空白样为空白对照,在540nm处测定吸光度A E。

6.8试样酶活力的计算[(A E - A B)×K + C O]X D = × 1000 ­­­­­­­­­­­­­­­­­­­­­­­­(1)t·150式(1)中:X D—试样稀释液中的甘露糖聚酶活力,u/ml;A E—酶反应液的吸光度;A B—酶空白样的吸光度;K —标准曲线的斜率;C O—标准曲线的截距;t —酶解反应时间,min;150 —木糖分子量(μg/mol);1000 —转化因子,1mmol = 1000 μmol。

X D值应在0.04—0.08 u/ml之间。

如果不在这个范围内,应重新选择酶液的稀释度,再进行分析测定。

X = X D·D f­­­­­­­­­­­­­­­­­­­­­­­­­(2)式(2)中:X—试样甘露聚糖酶的活力,u/g;D f—试样的总稀释倍数。

酶活力的计算值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6.9 重复性同一样品两个平行测定值的相对误差不超过8.0%,二者的平均值为最终的酶活力测定值(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7检验规测7.1 组批以一次投料生产的产量为一批。

7.2 采样按GB/T 14699.1—2005的规定进行采样。

将采得的样品充分混合均匀按四分法缩分至250g,分装入两个清洁得具塞广口瓶中密封,贴好标签,注明产品名称、批号、采样日期、采样人,一瓶用于检验,另一瓶保存备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