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地调查论文

合集下载

我国农村土地征用制度改革论文

我国农村土地征用制度改革论文

我国农村土地征用制度改革论文我国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稀缺,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土地被征用作非农建设。

而现行征地制度存在的弊端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改革现行征地制度迫在眉睫。

本文从我国征地制度的源流和现状入手,从法理角度分析了现行征地制度存在的弊端,并提出了完善我国农地征用制度的建议。

一、我国现行土地征用制度改革的必要性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非农建设用地的需求越来越大,在现行制度体制条件下,政府只有通过加大征地规模来保障用地需求。

但是,由于现行土地征地制度本身的设计缺陷,加之地方政府部门在征地过程中的粗放式操作,一方面造成越来越多的失地农民,另一方面由于土地收益分配严重失衡,失地失业农民又失去生产、生活保障,由此引发了大量群体性冲突事件。

要解决征用农民土地引发的矛盾,最终必须逐步推行征地制度改革。

当前,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党中央作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将失地农民问题纳入解决“三农”问题的统一框架下。

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必须“加快征地制度改革步伐,按照缩小征地范围、完善补偿办法、拓展安置途径、规范征地程序的要求,进一步探索改革经验。

完善对被征地农民的合理补偿机制,加强对被征地农民的就业培训,拓宽就业安置渠道,健全对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

”二、我国农地征用制度的现状我国现行的农村土地征用程序一般包括:(一)征地方案的拟定。

需要征地的市县政府拟定有关农村集体土地转为国有土地征地方案。

具体做法是,用地单位向拟定机关所属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报建设项目说明书和有关方案,有关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收到上报的建设项目呈报说明书和有关方案后,认为所报材料齐全、符合法定条件的,在5日内上报本级政府审核。

本级政府审核同意的,征地方案即为拟定。

(二)批准机关的审批。

有关市县政府对其审核同意的征地方案,连同其他有关材料,逐级上报有批准权的政府批准。

有批准权的政府所属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对该材料进行审查后作出决定。

农村土地承包法律政策贯彻执行情况调查与思考论文

农村土地承包法律政策贯彻执行情况调查与思考论文

关于农村土地承包法律政策贯彻执行情况的调查与思考[摘要] 本文作者通过对吉安县近年来农村土地承包法律政策贯彻执行情况的调查,指出了在法律政策贯彻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深入贯彻实施好《农村土地承包法》等法律政策对于长期稳定并不断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进一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保持农村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

对稳定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和保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贯彻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法律政策的主要情况1.广泛宣传,认真落实,维护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2003年3月1日《农村土地承包法》颁布以来,我县采取电视、会议、培训、现场咨询等方式,把《农村土地承包法》及相关政策传达到千家万户,使广大农民熟悉法律并能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履行义务。

我县于1998年开始,在全县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农村土地承包延长30年的工作。

到2010年底全县307个村委会,2742个村小组,8.6万余户农户全面完成合同重新签订及换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工作。

通过开展土地承包期的延长30年工作,使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经营自主权得到了长期的保障。

2.加强监督,引导流转,出台相关配套管理办法我县农业部门加强对农村土地承包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合理流转。

一是2009全县统一制订了规范的土地流转合同。

二是引导流转。

2011年上半年,全县土地流转总面积为2.5851万亩,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4.5%。

三是建立土地流转服务平台。

条件成熟的乡镇都建立农村土地规范化服务中心,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提供信息,做好协调服务,为实现土地规模经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维护土地的农业用途起到积极作用。

四是出台土地流转奖励办法。

吉发[2011]1号文提出落实产业发展奖补政策,使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工作迈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农村土地调研报告

农村土地调研报告

农村土地调研报告
《农村土地调研报告》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的不断增长,农村土地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关注。

为了更好地了解农村土地的现状和问题,我们进行了一次农村土地调研。

首先,我们发现农村土地的流转情况不容乐观。

由于传统的家庭农场模式难以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很多农村土地被迫流转到外部投资者手中,导致一部分农民失去了土地的经营权。

而在一些地方,土地流转的过程中存在非法操作和不公平交易的情况,给农民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其次,农村土地的承包情况也值得关注。

虽然我国实行的是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但在一些地方,承包土地的权益并不得到保障。

一些农民面临土地被“挂证”、被迫转让等问题,导致他们的承包土地权益受到了侵害。

除此之外,农村土地的整治和保护工作也亟待加强。

在一些地方,由于管理不善和资源过度开发,农村土地面临着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农村土地问题是一个综合性、长远性的问题,需要政府、农民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解决。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土地的管理和监督力度,确保农民的土地权益得到保护;农民应增强土地管理意识,积极参与土地规划和保护工作;社会应加强对农村土地问题的宣传和关注,为农村土地问题的解决提供更
多的帮助和支持。

通过这次调研,我们深刻认识到了农村土地问题的严峻性和紧迫性,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农村土地问题一定能够得到有效解决,为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于农村土地流转情况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土地流转情况调查报告

---安徽大学赴肥东暑期实践队中国发展离不开农民的发展--关于农村居民土地流转的意愿与行为选择的调查报告\二零一四年五月十日目录目录 (2)一绪论 (3)二课题背景 (3)三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5)(一)课题研究的目的 (5)(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6)四实践开展思路及方法 (8)(一)我们的实践思路 (8)(二)我们的实践方法 (9)五实践流程 (10)六可行性分析 (11)(一)经济可行性 (11)(二)时间可行性 (12)(三)组织可行性 (12)(四)社会可行性 (13)(五)技术可行性 (13)七.经费预算明细 (14)八预期实践成果 (14)九团队暂行规章 (15)十团队安全应急预案. (16)(一)安全守则: (16)(二)安全应急组织机构 (16)(三)安全应急组织运行原则 (16)(四)具体应急预案 (16)(五)应急措施............................................................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十一采访问卷. (17)一绪论土地流转是指土地产权在不同经济实体之间的流动和转让,即土地所有权或土地使用权在不同经济实体之间的流动和转让。

即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是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是构建现代农业模式,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的客观需要。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不断推进,农村二、三产业加快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农村土地流转趋于加快,规模逐年扩大,呈现出了经营主体多元化、流转形式多样化、利益关系复杂化的发展局面。

农村居民在新的形势下,心态是怎样变化的?他们的行为选择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是家庭收入?家庭人口数?文化素质?还是其他的什么?他们的行为选择又会对国家经济发展和其个人的生活状况造成怎样的影响?关注民生,是当代大学生的责任,如何促进农村土地流转的健康发展,也是值得我们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土地调查情况汇报范文

土地调查情况汇报范文

土地调查情况汇报范文
近期,我们对某地区的土地进行了全面的调查,现将调查情况进行汇报如下:首先,我们对该地区的土地利用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统计。

经过实地勘察
和数据分析,我们发现该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包括农田、林地、草地、水域和建设用地。

其中,农田占地面积较大,主要种植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林地和草地分布较广,水域主要为河流和湖泊,建设用地主要集中在城镇和乡村。

其次,我们对土地的质量和肥力进行了评估。

通过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实验室的
分析,我们发现该地区的土壤属于淤泥土和黄壤,具有较好的肥力和透水性。

但是,部分地区存在土壤酸碱度不平衡、有机质含量较低等问题,需要加强土壤改良和施肥管理。

另外,我们还对土地的利用方式和管理现状进行了调查。

我们发现,该地区的
农业生产主要依靠传统的耕作方式,缺乏科学技术支撑,农业机械化程度较低。

同时,部分农田存在着过度耕种、土地荒漠化等问题,需要引入现代农业技术,加强土地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最后,我们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和规划提出了建议。

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我
们建议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推广科学耕作和农业技术,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实施土地整治和生态恢复工程,提高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益。

综上所述,通过本次土地调查,我们全面了解了该地区土地的利用情况和存在
的问题,为今后的土地资源管理和规划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依据。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重视土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

镇赉县土地资源利用状况调查报告论文

镇赉县土地资源利用状况调查报告论文

镇赉县土地资源利用状况调查报告[摘要] 土地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根本的物质基础,随着农村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土地资源利用状况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关注。

通过对镇赉县土地资源利用现状的详细调查和分析,可以为各级政府掌握吉林西部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提供帮助。

[关键词] 土地资源;利用现状;调查随着社会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和人们不断提高的物质文化需求的需要,土地问题,特别是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状况越来越受到党和国家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有序可持续利用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重中之重。

为更好的、更深入的了解我县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状况,优化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为我县新农村建设提出切实可行且有针对性的建议,我对镇赉县的土地资源利用现状进行了详细的实地考察、分析研究,并总结归纳如下。

调查目的:通过对镇赉县土地资源利用状况的实地调查,以小见大,比较客观地把握农村土地资源使用的现状,找出当前土地使用过程中的弊病,从而为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并提出切实可行且有针对性的建议。

调查时间:2011年10月9日—10月30日调查人员:王艳秋等调查地点:吉林省镇赉县调查方法:实地考察、访谈、查阅资料调查内容:土地资源使用状况(包括土地类别、有效使用情况、土地规划现状等)一、镇赉县土地资源使用状况及特点镇赉县地处吉林省西北部,土壤较为贫瘠。

土壤类型以黑钙土、草甸土、风砂土和栗钙土为主,土壤ph值较高,在吉林省西部具有较为典型的代表性。

幅员面积471869.45 hm2,耕地面积181579.06 hm2,种植作物以玉米、水稻为主,辅以高粱、绿豆、花生,少有大豆种植。

经调查,镇赉县的土地使用情况有以下几个特点:1.耕地面积较大,粗放经营明显镇赉县现有耕地181579.06 hm2,总人口29.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9万人,农业人口人均耕地面积0.96 hm2,随着外出务工人口的逐年增加,人均实际耕地面积也在逐年增多,随之而来的是土地粗放经营带来的单位面积产值不高的问题。

土地调查报告

土地调查报告

土地调查报告一、引言土地作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资源,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土地调查是了解和了解土地的基本信息和特征的重要手段,对于决策制定和土地利用规划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文将对某地土地进行调查分析,并撰写土地调查报告,以供有关部门和决策者参考。

二、调查背景本次调查的目标地区位于某省某市,该地区是农业主导的经济发展地区。

经过初步调查发现,该地区存在土地资源利用不均衡、土壤质量下降、土地沙化扩展等问题。

因此,本次调查旨在全面了解该地区土地资源现状与特征,以便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和保护土地生态环境。

三、调查方法本次土地调查采用了实地考察和文献研究相结合的方式。

首先,我们走访了当地农户和相关部门,了解了土地使用情况、土地所有权归属以及农业耕作方式等信息。

其次,我们还收集了大量的地质、地形和气候等方面的文件资料,为对土地资源进行综合分析提供依据。

四、调查结果1. 土地利用现状通过实地考察和农户访谈,我们了解到该地区农业土地占据了绝大部分,主要用于种植粮食作物和蔬菜等。

此外,一部分土地用于养殖业和果树栽种。

非农业土地主要包括工业用地和居民用地。

2. 土壤质量状况根据采集的土壤样本分析结果,我们发现该地区多数地块土壤养分含量较低,土地酸性较大。

在一些地块上还发现了土壤盐渍化现象。

这些问题表明土壤质量下降,需要采取相应的土壤改良措施。

3. 土地沙化情况通过对地形和植被覆盖分析,我们发现该地区存在土地沙化的问题。

沙化地带面积较大,沙质土壤导致水分的丧失,进而影响到植物的生存和生长。

因此,需要进行沙化土地的治理和植被恢复工作。

五、调查分析根据对土地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措施:1. 加强农业技术指导,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针对土壤质量下降问题,推广有机肥和绿肥等土壤改良技术,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农作物产量。

2. 实施水土保持工程,防止土地沙化。

在沙化地带建设排水沟和护坡,采取植被恢复技术加强保护,减缓沙化的进程。

实地调研耕地情况汇报

实地调研耕地情况汇报

实地调研耕地情况汇报
近期,我们对某地区的耕地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现将调研结果进行汇报。

首先,我们对该地区的耕地进行了全面的实地勘察。

经过实地走访和调查,我们发现该地区的耕地面积较大,土地肥沃,适宜农作物生长。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比如部分地块存在土壤流失和退化的情况,部分地区的排水系统不够完善,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

其次,我们对该地区的耕作方式进行了观察和了解。

我们发现,农民们在耕作过程中普遍采用传统的耕作方式,缺乏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和设备。

这导致了劳动力的浪费和生产效率的低下。

另外,部分农民在施肥和农药使用上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对土地造成了一定的污染。

再者,我们还就该地区的耕地保护情况进行了调查。

我们发现,一些地方政府和农业部门对耕地保护重视不够,导致了一些非农建设对耕地的侵占,以及一些违法的土地开垦行为。

这些都对当地的耕地资源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最后,我们对调研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我们认为,应该加强对
耕地的保护和管理,推广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和设备,提高农民的生产技术水平,增加农业生产的效益。

同时,地方政府和农业部门也应该加大对耕地保护的力度,加强对非法占用耕地的监管和处罚。

综上所述,我们对该地区的耕地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并对调研结果进行了详细的汇报和分析。

希望相关部门和单位能够重视这些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好当地的耕地资源,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课题研究论文:农村宅基地现状分析与对策

课题研究论文:农村宅基地现状分析与对策

105093 农村研究论文农村宅基地现状分析与对策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城镇建设用地需求不断加大和耕地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

与此同时,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农村人口不断下降,但是农村宅基地用地面积却呈现增长的趋势。

农村宅基地的建设因为缺乏统一的规划,往往建设的比较随意,同时因为缺乏耕地保护意识,农村宅基地以一种“摊大饼”的形式发展,造成土地浪费现象严重。

一、农村宅基地的使用现状及原因分析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着建新不拆旧、一户多宅、“空心村”现象,土地闲置、利用效率低下现象普遍。

在当前建设用地供需紧张的情况下,大量闲置的农村宅基地不但浪费资源,而且使城市和农村的发展受限,需要及时对其进行盘活利用,统筹利用资源。

(一)农村土地利用规划滞后、用地方式粗放。

虽然一些先进地区的村庄在乡镇的指导下,按照农村发展要求开展新农村建设试点,取得一定成绩,但是普遍的来说,农村用地的使用还是按照自发随意形式建设比较多,造成农民建宅基地无章可循、布局混乱,而农村内部因为道路进出不方便,农民更愿意到村周围宽阔的地方建设,导致农村建设用地按照一种“摊大饼”的方式扩张,这些建设又往往要占用耕地,而村内宅基地却闲置下来,没有进行改造利用,土地利用率低,土地浪费现象严重。

(二)农村宅基地仍存在的私有化观念,一户多宅现象普遍。

村民习惯于将宅基地作为自己的个人财产来对待,很多祖辈传下来的宅基地自己不居住,也不向村集体主动退回,仍然到到村庄外围新建宽敞的住宅,形成了大量的一户多宅的现象,而宅基地的退出机制在农村还未得到充分的接受和支持,村集体向村民收回多占的宅基地时会受到较大的阻力,一般难以收回。

与此同时,宅基地的隐形交易市场活跃,有些村民将多余的宅基地通过私下交易的形式出售给需要的人来居住,导致原本是只有本村居民才能享受到的无偿使用的宅基地变成了具有价值的个人财产,使宅基地使用局面更加混乱。

(三)农民违法占地、未批先建现象突出。

土地调查报告

土地调查报告

土地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

本次土地调查是针对某地区的土地资源情况进行的全面调查,旨在了解该地区土地的利用状况、土地类型分布、土地质量等情况,为地方政府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和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查方法。

本次土地调查采用了实地调查和遥感影像解译相结合的方法。

首先,通过实地走访,了解了土地的地形地貌、土壤类型、植被覆盖等情况;其次,利用遥感影像解译技术,对土地利用类型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和统计。

三、调查结果。

1. 土地利用类型分布。

经过调查发现,该地区主要以耕地、林地、草地和水域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其中耕地占比最高,其次是林地和草地,水域面积较小。

2. 土地质量情况。

针对耕地进行了土壤质量的调查,结果显示,该地区的土壤质量整体较好,pH 值适宜,富含有机质和养分,适宜农作物生长。

3. 土地利用现状。

调查发现,该地区存在部分土地被随意占用、破坏的情况,部分林地、草地遭受过度开垦和放牧,需要加强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四、建议。

1. 加强土地资源管理。

针对土地被随意占用和破坏的情况,建议地方政府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管理和监测,严格控制土地利用行为,保护好土地资源。

2.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建议农民科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选择适宜的农作物进行种植,合理施肥、灌溉,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3. 加强生态保护。

针对林地、草地的过度开垦和放牧情况,建议加强生态保护,恢复和重建生态系统,保护好自然环境。

五、结论。

本次土地调查全面了解了该地区土地资源的利用状况和质量情况,为地方政府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和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也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希望能够得到重视和采纳,保护好土地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六、致谢。

在本次土地调查中,感谢所有参与调查工作的同事们的辛勤劳动和支持,也感谢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配合和支持,使得本次调查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地籍调查相关问题分析论文

地籍调查相关问题分析论文

地籍调查相关问题分析摘要:地籍是指国家监管的、以土地权属为核心、以地块为基础的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等,并用包括数据、表册、文字和图等各种表现形式表示出来的土地信息系统。

本文通过对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各阶段的描述,初步的阐述了作者的一些认识和工作上的一些经验教训。

关键字:地籍;地籍调查;质量保证;第二次土地调查中图分类号:p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引言地籍调查的目的是核实宗地的权属和确认宗地界址的实地位置,并掌握土地利用状况;通过地籍测量获得宗地界址点的平面位置、宗地形状及其面积的准确数据,为土地登记,核发土地权属证书等工作做好技术上的准备。

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目的是全面查清我省土地利用状况,掌握真实的土地基础数据,为全省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合理利用土地、优化空间布局、促进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数据,2 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2.1 资料收集需要收集的资料主要包括权属调查资料、收集、整理土地权属来源资料,地籍测量资料、数据库与建库资料、控制资料、图件资料和其他相关资料,其中,其他资料包括民政局的行政界线、规划部门的图件资料;铁路、公路、河流等相关部门的资料。

2.2技术路线结合当地已有的工作基础,按照市局的统一布置,统一招标、统一技术路线、统一数据资料,分头组织实施。

2.3 组织试点试点区的调查工作应严格把关,边试点、边总结。

在试点获得一定经验并通过验收后,方可铺开面上的工作。

在试点区的选择上还应遵循以下几点(1) 城镇地籍调查时,选择一个街道或1km左右的调查范围作为试点为宜。

(2) 村庄地籍调查时,选择一个村庄或几个村庄作为试点为宜。

(3) 试点区内地类应比较丰富,能反映当地的用地特点,即代表性要强。

2.4 地籍要素外业调查、勘测外业调查包括权属调查和地类调查,其中权属调查包括宗地权属状况调查和界址调查,外业调查结果的记录须经土地登记申请人的认定。

关于土壤论文

关于土壤论文

关于土壤的论文摘要:土壤耕作制度是农作制度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其是与一个地区的作物种植制度紧密相关的。

在关于洁净问题做些论述。

关键词:土壤,农业,摘培“万物土中生,食以土为本”,土壤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资源,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据统计,2000年世界粮食总产量约为22亿吨,其中我国粮食产量约5亿吨。

这些粮食均是在全球17亿公顷(我国占1.2亿公顷)耕种土壤上生产的。

正是因为这些土壤能提供作物生长的养分和水分,也就是具有土壤“肥力”,才能使粮食获得稳定的产量,才能维系人类的生存和繁衍。

然而,事物总有两面性,一方面,土壤中如果没有充分的养分和水分,没有“肥力”,就不可能使作物正常生长,更谈不上获得稳定的产量,而另一方面,土壤中的养分元素含量,对作物生长讲,经常是供需不平衡的,必须注意调节,特别是人们有意无意地向土壤中加入了不利于作物生长的各种“有害”元素,使土壤及水体发生污染,就会导致农产品品质恶化,影响人体健康。

因此,土壤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类生存质量的好坏。

当前我国农产品质量与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引发农产品质量不良的因素,包括自然与人为两个方面,其中生态环境,即水、土、气、生等方面的污染,是导致农产品品质不良的重要根源。

以往人们关注的是“蓝天、碧水”,认为只要天蓝,水碧,就能保证农业环境及其产品质量安全。

岂不知,除了“蓝天、碧水”外,更重要的是保证土壤质量的安全,只有保证了“净土”、才能保证“洁食”,才能保证人类生命的健康与安全,最终才能保障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相反,如果没有“净土”,土壤中的有害气体将影响大气,土壤中的有毒物质也会影响到水体,致使天不再蓝,水不再碧,即使天蓝、水碧,也会有毒害物质飘在空中,溶在水中,或进入土中。

因此,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而言,“净土、洁食”比“蓝天、碧水”更加重要,都是同等重要的战略性安全问题。

土壤污染是农产品不安全的源头不洁净的土壤是指遭受不良物质污染的土壤。

课题研究论文:基于我国农村土地整治生态景观建设的对策研究

课题研究论文:基于我国农村土地整治生态景观建设的对策研究

64955 农村研究论文基于我国农村土地整治生态景观建设的对策研究一、引言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中国城镇化速度变得越来越快,使得我国农村土地的有效利用成为当前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因此,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人居环境质量整体不够好等的情况下,对我国农村土地整治生态景观建设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是促进我国市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我国农村土地整治生态景观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我国农村土地的使用情况进行相关调查发现,有差不多60%的乡村景观有着很一般的景观风光,有将近80%的乡村道路没有足够的了变化面积,并且,居民点的绿化面积覆盖率也很低,沟路林渠已经遭到严重损坏,导致我国农村土地、河流的生态功能呈现严重退化状态,给我国农村土地整治生态景观建设带来严重影响。

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国家先后实施了多项帮扶政策,如农业基础建设、退耕还林和农村土地整治等,以不断提高农村经济水平、进一步加速城乡一体化建设。

但是,在不断加强新农村建和推进土地整治的过程中,生态景观理论、技术方面没有比较专业的指导,管理人员、工作人员整体水平不高,大大影响我国农村土地整治生态景观建设,并且,部分先富裕起来的村庄开始修建高档住宅房屋,出现与当地文化、特色等不相协调情况,最终给我国农村土地整治生态景观建设带来严重阻碍。

另外,没有对生态系统的循环发展、低于文化保护、风土人情继承等给以高度重视,导致生态多样性遭到严重破坏,地方文化特色严重缺失,最终成为我国农村土地整治生态景观建设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三、我国农村土地整治的目标和任务对我国农村土地整治生态景观建设的整体情况进行分析可知,当前农村土地整治的目标和任务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农村土地的有效整治,可以解决社会、农村经济和环境等多个方面的问题,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加快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二是,通过有序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工作,农业初级生产力可以得到不断提高,对于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有着重要影响;三是,采用合理规划土地权、破碎化田地的方式,农户拥有的土地面积可以得到不断扩大,从而使农户的耕地面积得到不断增多,对于提高土地生产力、农户生产竞争力有着重要影响;四是,在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配置农村土地资源的情况下,农业生产结构得到合理调整,生态系统得到循环发展,对于保护生态多样性、提高农村土地的生态景观价值有着重要影响。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_农村土地调查_数据库建设编制研究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_农村土地调查_数据库建设编制研究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农村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编制研究张淑芬苏博文张寒梅(湖北省地图院,湖北武汉430071)摘要: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以下简称二调)已全面开展,本文对于二调的过程及矢量数据的采集与处理数据,建立二次土地调查数据库做了具体说明,为土地的科学管理和宏观调控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依据。

关键词: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MAPGIS建库1、引言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以下简称二调)作为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目的是全面查清全国土地利用状况,掌握真实的土地基础数据,并对调查成果实行信息化、网络化管理,建立和完善土地调查、统计制度和登记制度,实现土地资源信息的社会化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土地宏观调控及国土资源管理的需要。

开展二调,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加强国土资源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如此重要而繁杂的成果数据,MAPGIS 软件作为机助类软件提高了二调工作效率,图件成果能反映多种利用规划现状信息于一图,不仅使图形信息更直观更有参考价值,还提高数据准确度和精确度,检查功能避免了人工误操作,提高了数据的正确性,统一规范的数据属性,使数据的调用更便捷、更有效,可以说整个二调工作过程从配准套合信息到数据入库和调用,每一环节都有MAPGIS软件的参与。

2、技术依据与路线2.1技术主要依据在此次二调过程中主要的技术依据为:GB/T21010-2007《土地利用现状分类》;TD/T1014-2007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TD/T1016-2007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GB/T13989-1992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与编号;2007年8月颁布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底图生产技术规定;2007年12月颁布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技术规范;2007年12月颁布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建设技术规范和其它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

2.2技术路线此次二调运用航空摄影测量、全球定位(GPS)、全野外数字采集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新技术、新方法,充分利用更新调查成果及国家下发转换后1∶1万正射影像图,按新的土地分类,采用综合调绘法,先进行内业转换和室内预辨,再进行室外补调获得每一块土地的类型、面积、土地权属和分布信息,完成农村土地登记发证,满足建立互联互通的土地调查数据库的需要,并以数据库建设为内业工作核心内容,在数据库的基础上,相继完成数据汇总、图件编制和文字报告的编写等内业工作。

耕地调查工作总结

耕地调查工作总结

耕地调查工作总结
近年来,我国耕地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为了更
好地了解我国耕地资源的情况,我国政府不断加大对耕地调查工作的投入力度,通过对耕地资源的调查和分析,为我国的农业发展和土地资源管理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支持。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参与了耕地调查工作,通过实地走访和数据收集,我
对我国耕地资源的现状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首先,我国耕地资源的总量虽然庞大,但由于城市化和工业化的不断发展,耕地面积逐渐减少,土地资源的利用也面临着一定的压力。

其次,耕地资源的质量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部分地区的土壤退化严重,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面临较大的挑战。

通过对耕地资源的调查工作,我发现了一些问题,也得出了一些结论。

首先,
我国需要加大对耕地资源的保护力度,加强对耕地资源的管理和监测,防止耕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破坏。

其次,我国需要加大对耕地资源的恢复和改良工作,通过科学的耕地管理和土壤改良技术,提高耕地资源的质量和产出能力。

最后,我国需要加强对农民的耕地管理意识和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对耕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意识,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耕地调查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通过对耕地资源的调查和分析,
可以更好地了解我国耕地资源的现状和问题,为我国的农业发展和土地资源管理提供重要的支持和依据。

我相信,在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耕地资源一定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利用,为我国的农业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土地调查中耕地田坎系数的测算

土地调查中耕地田坎系数的测算

本科毕业论文论文题目土地调查中耕地田坎系数的测算——以庆阳市合水、宁县为例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专业土地资源管理毕业届别2009届姓名***指导教师**职称讲师甘肃农业大学教务处制二〇〇九年六月目录1引言 (1)2研究区域概况 (1)2.1“两县”概况 (1)2.2影响田坎系数的主要因素 (2)3“两县”田坎系数的测算方法和步骤 (2)3.1田坎系数的概念及适用范围 (2)3.2“两县”田坎系数的测算方法 (3)3.2.1分区和田坎系数分组 (3)3.2.2按坡度测定田坎系数 (3)3.2.3样方的选定 (4)3.2.4田坎测量 (4)3.2.5田坎系数计算 (5)3.3测算结果与分析 (5)3.3.1测算结果 (5)3.3.2结果分析 (7)4结束语 (9)参考文献 (9)致谢 (11)土地调查中耕地田坎系数的测算———以庆阳市合水、宁县为例***(甘肃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兰州 730070 )摘要以甘肃省庆阳市合水县和宁县第二次土地调查中田坎系数的测算为例,详细介绍了田坎系数的测算方法和步骤,并对“两县”第二次土地调查中耕地田坎系数测算的数据进行了简单的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通过采用新的技术规程和统一的测算标准,利用先进的方法和手段,可以达到田坎系数测算的精度要求,测算的田坎系数能够满足甘肃省第二次土地调查的需要。

关键词土地调查;田坎;田坎系数;测算方法1引言第一轮土地详查至今已历时十多年,这期间全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城镇化、工业化水平稳步提高,大型基础设施和重大建设项目不断上马,农业结构调整量大,从而使土地利用类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在西部大开发的今天,甘肃省内各类用地面积变化巨大。

由于多种原因,历年年度变更不完全到位,造成土地资源特别是耕地资源家底不清,给国土资源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为此2007年3月开始在全国开展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

甘肃省第二次土地调查作为一项重大的省情调查,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查清省内现有的耕地面积,而田坎系数是耕地统计的一个重要系数,原有的耕地田坎系数是否符合现状?是否合理?这在很大程度影响耕地面积的统计结果。

石狮土壤调查报告范文

石狮土壤调查报告范文

石狮土壤调查报告范文一、引言石狮市的土壤质量状况对于农业生产、环境保护以及人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为了全面了解石狮市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营养状况以及污染程度,特展开土壤调查工作。

本报告旨在对石狮市土壤质量进行评估,并提供相关建议以促进土壤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二、方法1.采样点选择根据石狮市土地利用情况,我们在市内设立了50个采样点,包括农田、林地、建设用地和城市绿地等。

这些采样点覆盖了市区内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以确保样本的代表性。

2.采样与分析在每个采样点,我们使用标准土壤钻探设备采集了土壤样品。

采样深度为20厘米,采集样品时避免污染和混杂。

采集后,土壤样品经过干燥、研磨和筛分处理。

然后,我们使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AAS)分析了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使用光谱分析仪测定了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同时采用培养基法测定了土壤中的微生物含量。

三、结果和讨论1.土壤理化性质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石狮市土壤呈现中性或微酸性。

土壤颜色主要为黄褐色到红褐色,土壤质地以砂质壤土和壤土为主,松散度和通透性良好。

此外,土壤含水量较高,有利于作物生长。

2.土壤养分状况通过分析得知,石狮市土壤的氮磷钾含量适中,基本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要。

土壤中有机质含量较高,有助于保持土壤肥力和改善土壤结构。

此外,土壤中的微生物含量也较为丰富,对有机物降解和养分循环起到重要作用。

3.土壤污染状况我们对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除少数点位外,石狮市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在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范围内。

然而,部分土壤样品中镉、铅等重金属超过了环境质量标准限值,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

四、建议1.优化土壤管理措施加强农田土壤的管理,合理施肥、轮作休耕,避免过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减少土壤污染风险。

对于建设用地和城市绿地,加强绿化管理,合理选择植物种类,以提高土壤质量和保护土壤生态系统。

2.加强土壤监测与预警建立土壤监测网络,定期对土壤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土壤污染问题,采取应对措施,避免污染扩散和加重。

农田保护论证报告范文

农田保护论证报告范文

农田保护论证报告范文一、背景农田是国家的重要粮食生产基础,也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支撑。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田资源的持续减少和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已经成为制约国家粮食生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本报告对农田保护的重要性进行论证,提出保护农田资源的必要性和措施。

二、保护农田的重要性1. 维护粮食安全农田是粮食生产的根本,只有保护好农田资源,才能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城市化的加速,农田资源减少导致粮食供应不足,影响国家的粮食安全。

2. 保护生态环境农田资源的保护对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良好的农田生态环境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并且对改善空气、水质和土壤质量具有积极影响。

3.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保护农田资源不仅可以维护粮食安全,还可以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良好的农田资源利用和保护有利于提高农田产量和质量,同时有利于农业的生态化发展和资源循环利用。

三、农田资源保护现状分析1. 农地占有和污染问题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大量农田资源被用于城市建设和工业发展,农地占有现象日益严重。

另外,农田的化肥和农药的过度使用导致了农田土壤的污染,危害了农田资源的持续利用。

2. 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问题农田资源的保护还受到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的威胁。

大量的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严重损害了农田生产力和生态环境,严重制约了农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 农田资源管理不善农田资源管理不善也是影响农田资源保护的重要因素。

一方面是农田资源开发利用的过度,对农田资源造成了严重破坏;另一方面是农田资源利用效益的低下,虽然农田占地面积大,但农田利用效率低下,粮食产量并不高。

四、农田资源保护的措施1. 完善土地保护政策制定和完善土地保护相关政策,加大对农地占用和非农化问题的管理力度,保护农田资源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同时提高土地保护的法律和经济利益,给予农田资源保护更多的政策倾斜。

2. 加强农田污染治理加强对农田化肥和农药的管理,限制农田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推动有机农业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土地流转现状、问题及建议论文10财管(4)朱俊宝 10551148随着第二轮土地承包的完成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确定,农村经济得到了飞跃发展,但是随着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和农村城镇化建设进程的进一步加快,一方面,土地在农民家庭经营中的地位发生了变化,一些农村劳动力自愿摆脱土地的羁绊,或远离家乡热土外出打工,或到农村城镇经商置业,或就近服务于二、三产业,呈现出空前的“退一进二闯三”的职业分化转移趋势;另一方面,农村产业化经营要求农业经营规模化,而土地使用逐步向专业能手集中又是农业规模经营的重要前提。

因此,如何进一步加快与完善土地流转,已成为目前农村工作的重要课题之一。

为此安徽农业大学组织相关人员对全市土地流转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

一、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现状和主要形式截至目前,六安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19216亩,占全市家庭经营面积2.54%,涉及农户4201户,占农户总数的2。

47%。

土地经营权流转形式多样,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转包。

即承包方将部分或全部土地承包经营权以一定期限转绘同一集体经济组织的其他农户从事农业生产经营。

转包后原土地承包关系不变,原承包方继续履行原土地承包合同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接包方按转包时约定的条件对转包方负责。

全市实行转包的土地面积有12960亩,占流转总面积的67.4%。

2.转让。

即承包方有稳定的非农职业或者有稳定的收入来源,经承包方申请和发包方同意,将部分或全部土地承包经营权让渡给其他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农户,由其履行相应土地承包合同的权利和义务。

转让后原土地承包关系自行终止,原承包方承包期内的土地承包经营权部分或全部灭失。

全市实行转让的面积有2354亩,占流转总面积的12。

3%。

3.互换。

即承包方之间为方便耕作或者各自需要,对属于同一集体经济组织的承包地块进行交换同时交换相应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全市实行互换的面积有452亩,占流转总面积的2。

4%。

4.人股。

即实行家庭承包方式的承包方之间为发展农业经济,将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股权,自愿联合从事农业合作生产经营。

其他承包方式的承包方将土地承包经营权量化为股权,入股组成股份公司或者合作社等,从事农业生产经营。

全市实行入股的面积有256亩,占流转总面积的1.3%。

5.出租。

即承包方将部分或全部土地承包经营权以一定期限租赁给他人从事农业生产经营。

出租后原土地承包关系不变,原承包方继续履行原土地承包合同规定的权利和义务。

承租方按出租时约定的条件对承包方负责。

全市实行租赁的面积2203亩,占流转总面积的11.4%。

6.其他形式的流转面积有99l亩,占流转总面积的5.2%。

从流转的组织形式来看,六安市的土地流转基本上是农民自主流转,其匾积18856亩,占总流转面积的98.1%。

并且这种形式的流转一般是没有签定流转合同,只是双方的口头协议。

有组织引导的流转面积很小,仅有360亩,占土地流转面积的l.9%。

二、土地流转的积极作用土地流转是农村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尽管目前尚未有序进行,处于探索阶段,但各种形式的流转已产生了积极作用。

1.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活跃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实行土地转包以来,一些文化程度较高、有一技之长的农民纷纷外出务工经商,面把承包的土地转包他人。

在外务工经商人员有收入,承包了别人土地的务农人员收入也有所增加,活跃了农村经济。

2.促进了土地利用率的提高,使土地荒芜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外出务工人员逐步增加,农村中出现了土地荒芜现象。

实行土地有偿转包.能够减少土地的荒芜,并且使一些荒滩能够得到逐步开发和利用,从而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

3.促进了土地向规模经营方向发展。

土地逐步集中到种植能手经营后,提高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实现了土地、资金、技术和人才的有机结合,资源的有效配置大幅度提高了土地的产出,提升了农业的整体效益。

种植大户为实现自己的利益,通过各种途径广泛联系市场推销自己的产品,并带动周围农户的产品销售,扩大了六安市农产品销售市场,并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经营的规模化。

三、当前农村承包经营权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土地流转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活跃,增加了农民收入,但由于流转形式是在摸索中产生的,又没有统一的规范措施,因此存在的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1.土地流转的程序不规范、手续不完善。

主要表现在:一是大多数农户之间的土地流转,只有口头约定,没有书面合同,即使有书面合同,其内容也不完整,在某些方面不具有法律效力。

有的未经村社集体经济组织审查同意。

二是土地流转有的不按规范签订合同,合同条款、标的不明确,甚至与现行法规相冲突,如租用土地的时间超过了二轮承包期规定的时间等。

有的曲线炒作地皮,实行耕地“农转非”。

三是绝大部分在土地流转时没有通过发包方同意,没有到主管部门登记备案。

目前,还没有一个乡(镇)有比较完整的土地流转合同档案,农村土地流转资料档案缺乏。

2.旧习惯根深蒂固,承包土地流转困难。

在外出务工、经商的农民中,有的对土地的眷恋还很深,把土地看成了“保命田”、“退路田”,这种陈旧的思想观念严重地阻碍着土地的流转。

因外出打工经商等转移的劳动力提供的可流转土地,大多是按照“弃差不弃好、弃低不弃高、弃远不弃近”的原则操作,形成了分散零碎的插花田,造成土地难以流转。

3.流转涉及的农户多、规模小。

全市流转总面积仅1.9万亩,占全市家庭经营面积2.54%,涉及农户420l户,占农户总数的2.47%,难以形成专业大户。

农户间转包多,而租赁、转让等流转形式的少。

全市实行转包的土地面积有12960亩,占流转总面积的67.4%,其收益都相对偏低。

流转给小户的面积多,流转给专业大户的少,难以实现产业化和规模经营。

土地流转期短的多。

流转期长的少,流转期在10年以下的占1.5万亩,占流转面积的78.9%,流转期lO 年以上的仅占0.4万亩,占流转面积的21.1%,易造成短期效益行为,不利于对土地的投入和保护。

4.乡村干部对土地经营权流转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提倡土地流转的宣传多、要求多,真正从政策上、体制上为土地流转创造条件少,农村没有足够的可供转移的土地。

有些干部认为土地承包到户,使用权归农户,流转不流转与干部没关系;有的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只要农民不改变土地用途,不用管等等,缺乏引导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5.存在土地强制流转损坏农民利益的现象。

随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兴起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推进,土地使用权流转从幕后走向前台,并且速度明显加快,但存在不少违背农民意愿,损坏农民利益的问题。

6.土地流转机制不健全。

一是目前的土地流转大多处于自发和无序状态,缺乏必要的引导。

二是土地流转不规范,缺乏契约约束,农户委托集体经济组织缺少农户委托书,统一发包中由于对预期增值认知不清或漠视,造成对农民、集体利益的损坏,甚至剥夺农民承包权,造成不稳定因素。

7.农民缺乏社会保障制约着土地流转。

在农村土地具有社会保障和就业功能,而当前农村社会保障机制尚未形成,决定了农民不能轻易离开土地。

8.土地流转市场化程度低,缺少中介服务机构。

土地流转没有形成完善的市场体系,缺乏一个由上到下网络状的中介服务机构,致使土地供求双方的信息受阻,信息辐射面狭小,土地流动渠道不畅,范围窄。

四、实现土地有序流转的对策建议从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未来经济看,实现土地有序流转,让农民把土地使用权这一主要资本用活用好,发挥土地的最佳效益,确实势在必行。

从目前农村各地土地流转的现状及需求看,要实现土地有序流转,必须采取如下对策:1.从政策上鼓励,从管理上规范。

从目前情况看,主要应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坚持土地承包的稳定与实现土地有序流转有机地统一起来。

在政策上明确规定土地经营权归承包者所有并保持长期稳定,同时允许承包者采取拍卖、转让、转包等多种形式将土地使用权用活用好。

二是要出台一些支持政策,对承包他人土地使用权进行规模经营的种植能手,要在资金、技术、产品销售等方面予以倾斜。

三是要制定一些具体的管理措施,对土地流转的程序、手续由政府有关部门予以登记、认可,并在此基础上与农业支持保护优惠政策挂勾,让土地流转合法、规范。

四是结合小城镇的发展,鼓励部分农民大胆放弃土地,让土地随着经济发展的节拍自然流转。

2.从舆论上引导,从机制上完善。

在舆论引导上,要让基层干部和农民充分认识到实现土地有序流转是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是实现农业产业化、提高土地经营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经,也是政府支持鼓励的,是与土地承包权长期稳定并不矛盾的。

同时要培育一批转包经营的典型,并通过典型引路,让农民看到土地流转的积极作用和前景。

在流转机制上,要把土地使用权作为农民的主要资本,作为农村要素市场中最活跃的部分,建立有政策支持、由乡(镇)政府职能部门牵头管理、农民自愿转受的土地流转机制。

也就是说,只要农民有土地转让,即可通过程序向村民委员会或乡(镇)政府申报,再通过合理手续向受让方转包,或是通过村委会发包,让土地使用权在农村要素市场中活跃起来。

3.以效益为目标,以规模经营和城镇化为动力,推动土地流转。

土地流转的最终目的是让有门路、有种植以外特长的农民主动放弃土地使用权,使种植能手获得更多的土地使用权,实现农民增收,地方政府增收的“双增”目标。

要达到这一目的,首先在农村内部要以农业产业化为目标,用市场—企业一基地一农户这根链条,拉动农业规模经营。

通过规模经营让土地逐步自发地集中到种植能手经营,带动土地流转,提高土地经营效益。

其次,要大力加强农村城镇化建设,让一部分农民到城镇安家落户,发展二、三产业,继而主动放弃原承包土地的经营权。

4.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搞活土地流转。

由于各地情况不一,土地流转的实现形式也不可能一致,要在总结目前各地自发产生的各种土地流转形式的基础上,采取灵活多样的转让形式,把土地流转搞活。

如对成片的荒滩,可采取一次性买断经营权的形式,大胆拍卖。

对农民已承包的土地转让,可根据农民自愿的选择,采取多种形式,按照规定程序予以转让。

对连片抛荒的土地,可打破区域界限,招标招租。

5.加强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制度化建设。

一是考虑到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的差异,因地制宜,灵活掌握;二是明确农民利益不受损害,不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确保农村社会的稳定;三是考虑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严防农村环境遭受破坏。

同时,摸索建立一套完整规范的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流转程序,做到职责明确,手续完备,合同规范。

6. 土地流转必须坚持“自愿、有偿、依法、规范”的基本原则。

首先是群众自愿的原则;再次是依法有序的原则;最后是规范操作的原则。

7.加强政府引导和服务。

第一,适当进行宣传引导。

第二,努力引导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方向。

土地流转的方向应尽量与土地利用规划相一致。

第三,发挥政府的服务职能。

第四,加强对市场机制的培育和监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