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经瘤的影像学诊断

合集下载

三叉神经神经鞘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三叉神经神经鞘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 增强扫描多呈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囊变部 分未见增强。
男性,47岁。
男,39岁头痛、头晕伴左面部麻木1月余。
左桥小脑角区神经鞘瘤伴囊性变。
女性,47岁,右侧面部 麻木伴头晕半月。
肿瘤可沿三叉神经分支生长
• 起源于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鞍旁肿块,位于 硬膜内,病灶相对较小,实,完整包膜。
• 根部肿瘤常可同时向三叉神经延伸,呈哑铃状, 骑跨于中后颅窝之间呈哑铃状是三叉神经鞘瘤 典型的形态特征。
病理
• 按Antoni分类法进行病理分类,根据瘤细胞的排列结 构方式分为2型:一是Antoni A型(致密型):瘤细胞密 集排列,呈栅栏状或漩涡状排列;瘤体内尚可见多数 扩张的血管、网状纤维和胶原纤维。二是Antoni B型 (疏松型):瘤细胞稀疏零乱、排列疏松而零乱,细胞内 和细胞间有许多空泡或水样液体,形成微囊或较大的 囊腔。瘤细胞常有不同程度的异型性和脂肪变性、间 质中多有网状纤维或胶原纤维。
鉴别诊断
• 鞍旁脑膜瘤。 • 垂体瘤。 • 软骨类肿瘤。 • 动脉瘤。 • 海绵状血管瘤。
女,54岁,脑膜瘤。
脑膜 瘤,女, 69岁。
男 47岁海绵窦软骨瘤。
男,54岁,海 绵状血管瘤。
男性,54岁,发现左侧面部抽搐4月余。
小结
• 良性病变(境界清楚,推移压迫周围 结构)。
• 位于三叉神经走行区,可跨区生长。 • 囊变,出血常见。 • 实性部分强化明显。
• 上述两型常在同一肿瘤中同时存在。一般来说,瘤体 较小的以Antoni A型为主,瘤体较大时常出现退行性 变,则以Anotoni B型为主。
影像表现
• CT平扫呈等密度和低密度病变,囊变出 血则呈混杂密度,CT骨窗周围骨质吸收 或破坏。

三叉神经解剖及三叉神经痛影像诊断

三叉神经解剖及三叉神经痛影像诊断
三叉神经为混合性脑神经,含一般躯体感 觉和特殊内脏运动两种纤维。
特殊内脏运动纤维起于脑桥三叉神经运动 核,组成三叉神经运动根,由脑桥基底部 与小脑中脚交界处出脑,位于感觉根下内 侧,纤维并入下颌神经,经卵圆孔出颅, 随下颌神经分支分布于咀嚼肌等。运动根 内尚含有来自三叉神经中脑核的纤维,主 要传导咀嚼肌和眼外肌的本体感觉。
MR之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后评价:微血管减压术用以 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主要方式是在血管神经压迫处植入垫片(主要成分 是Teflon棉)。MR能够清晰显示血管与神经之间的垫片结构。对于术 后复发的患者,亦能较好显示垫片脱位表现。因此,MR对于三叉神 经痛微血管减压术后的随访有重要意义。
三叉神经瘤 1)三叉神经瘤是神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鞘瘤的一种,其发病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感觉支在脑桥入口区是神经中枢
和周围神经鞘交换区,血管对神经根的压迫 ,是神经纤维挤压在一起,继而使之发生脱 髓鞘变,从而引起相邻神经纤维之间伪突触 形成,即发生“短路”。轻微的触觉刺激即可 形成一系列的冲动通过“短路”而成为传入冲 动。如此,很快达到一定的“总和”,而引起 一阵剧烈疼痛,直到参与此过程的神经疲惫 为止,经过间歇期(长短各异)后,又重复 上述过程。
三叉神经的任何原发性病变或邻近结构的 病变累及三叉神经引起的症状不外乎三叉 神经痛和相应区域的运动神经功能障碍。 前述三叉神经中的眼神经、上颌神经都是 单纯的感觉神经纤维,下颌神经的感觉支 亦明显较运动根粗大,故感觉神经异常占 了三叉神经病变临床表现的绝大部分。其 中三叉神经痛较为常见的疾病,患者症状 通常表现为三叉神经分布区面部痛性抽搐 。既往把三叉神经痛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两类。其中原发性指不表现有神经系统体
率仅次于听神经瘤。三叉神经瘤中有50%源于 三叉神经半月节;约50%起于中颅窝,其中 25%源于三叉神经根神经节,是硬膜内肿瘤, 另25%牵系中后颅窝,为硬膜外-硬膜内肿瘤 。三叉神经瘤占颅内肿瘤的0.3%,占脑神经 鞘膜瘤的5%-6%。高发年龄为35~60岁,女性 发病率是男性的两倍。

三叉神经瘤的CT诊断

三叉神经瘤的CT诊断

[6] 祁吉,范占明,刘继生.临床磁共振血管成像[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6:1642169.[7] Oelerich M,Len ts chig MG,Zunker P,et al.I n tracran i al vascu l ars tenosis and occl u si on:compari s on of3D ti m e2of2fli ght and3Dphas e2cont rast M rangi ography[J].Neu r o radiol ogy,1998,40:5672 573.[8] Demaerel P,De Ruyter N,Maes F,et al.M agnetic res onance an2gi ograp hy in s u s pected cerebral vascu litis[J].Eu r R adiol,2004,14(6):100521012.[9] Ana eva N I,Boris ov AV,Golikov K V.The comp arat i ve i nfor m ati onvalue of rad i odiagnostic methods i n the detection of stenosi ng l esi ons of t he maj o r art eri es of the head[J].Med Tekh,2000,5:10212.(收稿日期:2007203206)三叉神经瘤的CT诊断朱晓松(江汉油田总医院,湖北潜江433124)[摘 要]目的:探讨CT在三叉神经瘤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三叉神经瘤的CT表现,并复习文献。

结果:跨颅窝型8例,中颅窝型3例,后颅窝型2例。

8例表现为哑铃状,3例表现为类圆形,2例表现为不规则形。

肿瘤呈混杂密度、低密度或稍高密度,均无水肿及钙化。

颅脑各病变MRI表现和诊断描述

颅脑各病变MRI表现和诊断描述

颅内及脊髓各病变MRI表现长T1长T2信号(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A VM(属脑血管畸形):平扫:见毛线团状(或蜂窝状血管流空影),(于T1WI呈低信号(或无信号)且于T2WI上呈高信号)或(长T1长T2信号),无明显占位征象,与血管(大脑前或中或后动脉)关系密切,边界欠清晰,形态欠规则,团块状边缘于FLAIR呈高信号。

MRA:见供血动脉、异常血管团、引流静脉及静脉窦。

椎管内血管畸形:平扫:双侧上颈段脊髓增粗,内部可见排列紊乱异常流空血管团。

由双侧椎动脉颅内、颅外分支供血。

增强扫描:畸形血管团明显强化,清晰显示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

星形细胞瘤Ⅰ、Ⅱ级:平扫:见片状(于T1WI呈低信号(或无信号)且于T2WI上呈高信号)或(长T1长T2信号),(Ⅰ级周边见片状稍长T1稍长T2信号、Ⅱ级周边见片状长T1长T2信号),(Ⅰ级未见明显占位征象;Ⅱ级轻度占位征象,周围组织见稍受压)。

诊断要点:1)肿瘤直接造成的信号强度及占位征象。

2)Ⅰ、Ⅱ级坏死囊变少,占位效应轻,强化程度低。

3)Ⅲ、Ⅳ级信号多不均匀,占位效应重,强化明显。

4)小脑星形细胞瘤,多位于小脑半球,囊肿有瘤,瘤中有囊,坏死囊变多见,占位效应重,强化明显。

(分级主要依据累及范围,形态,钙化、坏死程度,占位效应,主要根据DWI扩散程度)。

少突胶质细胞瘤:平扫:见片状异常信号灶,于T1WI呈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周边见小片状长T1长T2信号,轻度占位效应(Ⅰ级)、占位征象重(Ⅱ级)。

增强扫描:明显强化。

诊断要点:1)多发于幕上半球。

2)钙化少,水肿重,囊变,出血,强化明显。

3)多见于成年人。

鉴别:星形、钙化性脑膜瘤、室管膜瘤、钙化性A VM、海绵状血管瘤、结核球。

室管膜肿瘤:第四脑室多见。

平扫:于第几…..脑室(侧脑室、或脑池、或脑实质)见斑片状异常信号灶,T1WI呈低信号(或等信)T2WI呈高信号(为主),内见多个片状长T1长T2信号区(囊变)。

三叉神经痛影像学评估

三叉神经痛影像学评估

三叉神经痛脑池与美 克尔腔病因- 占位
Axial DWI
Axial CISS
Axial T1+
16例美克尔腔脑膜瘤患者中,有10例以三叉神经痛为主要表现, 较大的病变往往伴有另外的颅神经受损症状。
Delfini R, Innocenzi G, Ciappetta P, Domenicucci M, Cantore G. Meningiomas of meckel's cave. Neurosurgery 1992;31(6):1000-1006
左侧小脑上动脉(白箭) 压迫左侧脑池 段的三叉神经根桥脑端并使之轻度变 形, 并向前走行进入美克尔腔
左侧小脑上动脉(白箭) 紧邻三叉神经脑 池段,没有显示神经的畸形。 美克尔腔显示很清楚
影像报告中应该体 现出什么?
• Is there neurovascular contact?
– If yes, is it proximal or distal? ➢ 是否有神经血管接触?
其它原因导致三叉神经核的包括病毒、 真菌和李斯特菌。
三叉神经脑池段解剖
三叉神经纤维投射到前外侧形 成三叉神经脑池段(黑色箭头), 并向前延伸进入麦克尔腔 (白 色箭头)
冠状重建是有助于评估神经 是否受血管的压迫。 图示为三叉神经脑池段(黑色 箭头)
美克尔腔-解剖
CISS矢状位图像显示美克尔腔层 面:
多发性硬化症(MS)是脑干段三叉神经痛最常见的原因。 多发性硬化患者患有三叉神经痛的风险比一般人群高出20倍左 右。 脱髓鞘病变可以累及三叉神经核,成束的纤维束或伸展进入脑 池段的神经根。 然而,应该注意的是,神经血管接触可能是造成多发性硬化症 患者疼痛的原因,部分多发性硬化患者微血管减压有效。

三叉神经良性肿瘤临床路径(年版)

三叉神经良性肿瘤临床路径(年版)

三叉神经良性肿瘤临床路径(2010 年版)一、三叉神经良性肿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三叉神经良性肿瘤(ICD-10 :D33)。

行开颅三叉神经肿瘤切除术(ICD-9-CM-3 :04.07 )。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 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王忠诚神经外科学》(王忠诚主编,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神经外科学》(赵继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1. 临床表现:(1)三叉神经症状:最多见,多为首发症状, 表现为患侧面部及口腔麻木感、痛觉减退、角膜反射迟钝或消失;,其次出现阵发性疼痛(三叉神经痛),疼痛常局限于三叉神经感觉根分布区,多以单侧牙痛或颜面、下颌、鼻旁疼痛起病,以后可逐渐出现咀嚼肌、颞肌无力或萎缩;(2)临近结构受侵犯表现:包括颅神经、脑干、小脑受压迫产生的症状,如肿瘤位于颅后窝者可逐渐出现复视、周围性面肌麻痹和进行性耳聋,晚期可有小脑症状、颅内压增高和后组颅神经症状;位于颅中窝者可逐渐出现视力障碍、动眼神经麻痹、同侧眼球突出等症状;肿瘤骑跨于颅中、后窝者可引起对侧轻偏瘫及小脑症状;(3)颅内压增高症状:头痛、呕吐等,由肿瘤体积增大引起。

2. 辅助检查:(1)头颅CT:肿瘤呈等密度或低密度卵圆形或哑铃形影像,常骑跨颅中、后窝,骨窗像可显示颅中窝或岩骨骨质破坏吸收;(2)头颅MRI:肿瘤典型征象为骑跨颅中、后窝生长,边界清楚的哑铃形肿物;T1 加权像呈低或等信号,T2 加权像呈高或等信号,注射造影剂后可被强化,少数囊变者环形强化,瘤周一般无水肿。

MRI可显示肿瘤与临近结构如脑干、海绵窦等的关系;(3)颅神经电生理检查。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WHO分类及影像学表现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WHO分类及影像学表现
形细胞瘤,伴局灶坏死,瘤 细胞增殖活跃(MIB1LI36%),核分裂多见(7个 /10HPF),考虑伴有间变特
征的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 (WHOII~III级)。
(胼胝体)伴间变特 征的多形性黄色星形 细胞瘤(WHOⅢ级)。
(左侧额叶)高级别胶质瘤,考虑间变型星形细胞瘤(WHOIII级)
(右额叶)间变型星形细胞瘤(WHOIII级)
小脑发育不良性神经节细胞瘤(WHOI级)
(左颞枕叶)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PNET)伴局灶坏死(WHOⅣ级)。
(直肠)在管状-绒毛 状腺瘤背景之中查见少 量腺癌组织。
(左顶脑膜)镜下见大量淋巴浆细胞浸润,浆细胞呈片状分 布,免疫组化Kappa阳性,Lamdda阴性,疑为浆细胞瘤。
Cho增高,NAA降低
(右额叶)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WHOIII级),周围脑组织部 分呈局灶皮质发育不良样改变。
(右额叶)少突胶质细胞瘤伴局灶间变(WHOⅡ-Ⅲ级)
(左颞枕顶叶)室管膜瘤(WHOⅡ级)伴钙化, 并局灶细胞增殖活跃。
(右枕顶)室管膜瘤(WHOⅡ级),局灶区域细 胞增生活跃伴坏死,核分裂像易见,考虑灶区为间 变型室管膜瘤(WHOⅢ级)。
(右中颅窝)血管周细胞瘤(WHOII级)。
(右桥小脑角区)合体细胞型脑膜瘤(WHOⅠ级)
(左听神经肿瘤) 神经鞘瘤。
(三 叉神 经) 神经 鞘瘤。
(鞍区)垂体腺瘤。
垂体瘤
(鼻腔、蝶窦、鞍区)侵袭性垂体腺瘤。
(鞍区)造釉细胞型颅咽管瘤。
反复四肢抽搐7个月,F,19 Y
“ ” 中枢神经系统瘤的 WHO 分类及影像学表现
脑肿瘤典型病例
M,32Y,头晕、 头痛10余天
8
岁 头 痛 、 呕 吐 一 月

颅脑各病变MRI表现及诊断描述

颅脑各病变MRI表现及诊断描述

颅内及脊髓各病变MRI 表现长 T1 长 T2 信号(T1WI 呈低信号,T2WI 呈高信号)AVM (属脑血管畸形):平扫:见毛线团状(或蜂窝状血管流空影),(于T1WI 呈低信号(或无信号)且于T2WI 上呈高信号)或(长T1 长T2 信号),无明显占位征象,与血管(大脑前或中或后动脉)关系密切,边界欠清晰,形态欠规则,团块状边缘于FLAIR 呈高信号。

MRA :见供血动脉、异常血管团、引流静脉及静脉窦。

椎管内血管畸形:平扫:双侧上颈段脊髓增粗,内部可见排列紊乱异常流空血管团。

由双侧椎动脉颅内、颅外分支供血。

增强扫描:畸形血管团明显强化,清晰显示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

星形细胞瘤I、U级:平扫:见片状(于T1WI 呈低信号(或无信号)且于T2WI 上呈高信号)或(长T1长T2信号),(I级周边见片状稍长T1稍长T2信号、H级周边见片状长T1长T2信号),(I级未见明显占位征象;H级轻度占位征象,周围组织见稍受压)。

诊断要点:1)肿瘤直接造成的信号强度及占位征象。

2)i、n级坏死囊变少,占位效应轻,强化程度低。

3)川、W级信号多不均匀,占位效应重,强化明显。

4)小脑星形细胞瘤,多位于小脑半球,囊肿有瘤,瘤中有囊,坏死囊变多见,占位效应重,强化明显。

(分级主要依据累及范围,形态,钙化、坏死程度,占位效应,主要根据DWI 扩散程度)。

少突胶质细胞瘤:平扫:见片状异常信号灶,于T1WI 呈低信号,T2WI 上呈高信号,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周边见小片状长T1长T2信号,轻度占位效应(I级)、占位征象重(n级)。

增强扫描:明显强化。

诊断要点:1 )多发于幕上半球。

2)钙化少,水肿重,囊变,出血,强化明显。

3)多见于成年人。

鉴别:星形、钙化性脑膜瘤、室管膜瘤、钙化性AVM 、海绵状血管瘤、结核球。

室管膜肿瘤:第四脑室多见。

平扫:于第几…••脑室(侧脑室、或脑池、或脑实质)见斑片状异常信号灶,T1WI 呈低信号(或等信)T2WI 呈高信号(为主),内见多个片状长T1 长T2 信号区(囊变)。

神经鞘瘤(听神经瘤与三叉神经瘤)的影像诊断

神经鞘瘤(听神经瘤与三叉神经瘤)的影像诊断

三叉神经瘤概述
• 占颅内肿瘤的0.2%-1%。 • 起源于三叉神经髓鞘的神经膜细胞:起源于三叉神经半月节,
居颅中窝的硬膜外,生长缓慢,可向海绵窦及眶上裂扩展;起 源于三叉神经根,居颅后窝的硬膜内。 • 可侵犯周围脑神经。 • 约25%的三叉神经瘤可位于颞骨岩部尖端,跨越颅中窝、颅后 窝的硬膜内外。
影像表现-神经鞘瘤
• MRI:T1 低或等信号,T2 混杂高信号,DWI呈等低 信号,以低信号为主(部分可见高信号),增强实质部 分可见强化,伴或不伴有无强化的囊变区。
• CT:平扫低或等密度,密度均匀,较大可发生囊变,少 数可见骨质破坏,增强多样性,囊性肿瘤可呈环状和多 环状强化。
影像表现-听神经瘤
神经鞘瘤(听神经瘤 与三叉神经瘤)的影
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听神经瘤概述
• 是颅内第三常见肿瘤,在发病率上仅次于星形胶质细胞瘤及脑 膜瘤。
• 约占颅内肿瘤的8%-10%,占成人后颅凹肿瘤的40%,占桥小 脑角区肿瘤70%-80%。
• 肿瘤一般起源于听神经前庭支的神经鞘膜的雪旺氏细胞,绝大 多是是起自神经鞘膜。
• 在内听道生长,并引起内听道扩大,因面神经的 池段限制而向后生长。 • 特征性的“冰激凌圆锥”征,也可能有脑膜尾征。
影像表现-三叉Biblioteka 经瘤• 三叉神经瘤常位于内听道前内上方。 • 沿三叉神经走形方向生长,不累及内听道。 • 肿瘤可跨越中、后颅窝,形成颇具特征的哑铃状结构。
谢谢
临床表现
• 听神经瘤:听觉及迷路功能丧失→颞枕部疼痛→小脑功能障碍 →邻近颅神经麻痹,颅内压增高→吞咽困难,小脑危象。
• 三叉神经瘤:面部及口腔麻木感、痛觉减退、角膜放射迟钝或 消失→三叉神经痛,咀嚼肌、颞肌萎缩→突眼、视力障碍;压 迫颞叶产生癫痫、幻嗅→邻近颅神经麻痹,颅内压增高→吞咽 困难,小脑危象。

颅脑常见肿瘤影像诊断及鉴别

颅脑常见肿瘤影像诊断及鉴别

脑膜瘤
概述
MENINGIOMA
占颅内肿瘤的15%~20%左右 来自蛛网膜粒细胞,与硬脑膜相连 多见于成年人,女性发病是男性的2倍 肿瘤大多数居脑实质外 好发部位:依次是矢状窦旁、大脑镰、脑凸
面、嗅沟、鞍结节、蝶骨嵴、桥脑小脑角、小脑幕
临床表现
肿瘤生长缓慢、病程长,颅内压增高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Pilocytic astrocytoma 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 Pleomorphicxanthoastrocytoma 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 astrocytoma Subependymal giant cell
CT表现

Ⅰ、Ⅱ级星形细胞瘤

脑内低密度病灶,类似 水肿 肿瘤边界多清楚 90% 瘤周不出现水肿, 少数有轻度或中度水肿 增强扫描常无明显强化, 少数表现为囊壁和囊内 间隔的轻微强化
Pituicytoma)
.8 .9 .10 下丘脑神经错构瘤 Hypothalamic 鼻神经胶质异位 Nasal glial 浆细胞肉芽肿 Plasma cell neuronal hamartoma heterotopia granuloma
中 枢 神 经 系 统 肿 瘤 病 理 分 类

软骨肉瘤 Chondrosarcoma
.4 癌 Carcinoma
中 枢 神 经 系 统 肿 瘤 病 理 分 类

神经上皮组织肿瘤
颅神经和脊髓神经肿瘤 脑(脊)膜肿瘤 淋巴瘤和造血细胞肿瘤 生殖细胞肿瘤 囊肿和肿瘤样病变 鞍区肿瘤 局部肿瘤的扩延 转移性肿瘤 未分类肿瘤 原发肿瘤: 肺癌、
中 枢 神 经 系 统 肿 瘤 病 理 分 类

三叉神经痛课件PPT课件

三叉神经痛课件PPT课件
推拿治疗
运用推、拿、按、摩等手法,缓解肌肉紧张,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减轻疼痛。
其他非侵入性操作
如拔罐、刮痧等,通过刺激皮肤、肌肉等组织,达到缓解疼痛的 效果。
局部封闭、射频等微创技术
局部封闭
将药物注射到疼痛部位,阻断神经传导,达到止痛效果。常用药物 包括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等。
射频治疗
通过射频电流刺激神经,产生热效应,破坏痛觉神经纤维,达到止 痛目的。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
对神经系统并发症,可使用止痛药或调节神经功能的药物进行治疗。 严重并发症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经验分享
处理方法总结和经验分享
及早发现并处理并发 症是关键,患者应密 切关注自身状况。
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配合医生治疗,有 助于加快康复进程。
与医生保持良好沟通 ,及时反馈病情变化 ,以便医生调整治疗 方案。
CT表现
三叉神经痛患者CT检查可见神经根部增粗、扭曲,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有时 可见骨质破坏累及神经孔。
MRI检查方法及表现
MRI检查方法
采用高场强MRI扫描仪,对三叉神经进行多序列、多方位成像,可准确评估神经 病变的范围和程度。
MRI表现
三叉神经痛患者MRI检查可见神经根部信号异常,呈高信号或等信号,有时可见 神经周围水肿或血管压迫。
位于颞骨岩部尖端的三叉 神经压迹处
周围支分布
额部、面部、口腔及鼻腔 的粘膜、牙齿、脑膜等
生理功能及传导通路
一般躯体感觉纤维
传导头面部痛、温、触等 浅感觉及深感觉
特殊内脏运动纤维
支配咀嚼肌和鼓膜张肌, 主要司咀嚼运动和张口运 动
传导通路
三级神经元传递,最终到 达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 产生感觉
相关神经核团和联系

听神经瘤与三叉神经鞘瘤的影像诊断

听神经瘤与三叉神经鞘瘤的影像诊断
道,肿瘤可跨越中、后颅窝,形成特征性的哑铃状结构

THANKS!

瘤增大,可采取保留听力的手术入路或SRS ➢KoosⅣ级:首选手术治疗,如不能耐受手术或拒绝手术时,可尝试
SRS
处理策略
➢NF2伴单侧或双侧前庭神经鞘瘤 • 建议随访间隔为6-12个月 • 双侧前庭神经鞘瘤可导致强烈的脑干受压,则必须进行外科手术减
压,残留肿瘤可采用SRS治疗 • 贝伐珠单抗在听力和肿瘤生长方面具有确切作用
瘤、脊髓室管膜瘤、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晶状体后囊混浊
分型
按照影像学分型:可分为实性听神经瘤与囊性听神经瘤 ➢实性听神经瘤:影像学表现为实体肿瘤,约占听神经瘤52%-96%(平均80%) ➢囊性听神经瘤:约占4%-48%(平均20%),具有以下特点: • 生长快速(2-6mm/年) • 容易压迫粘连周围颅神经和脑干,产生脑水肿和相关神经症状 • 生物学行为难以预测,其病因目前未明 • 影像学上既可表现为中央型厚壁囊肿,即中央型囊性听神经瘤;也可表现为
穿卵圆孔出颅
分支
额神经、 泪腺神 经、鼻 睫神经
眶下神经、上牙 槽神经,颧神经、
翼腭神经
耳颞神经、颊神 经、舌神经、下 牙槽神经、咀嚼
肌神经
解剖
• Meckel腔:呈半月形或卵圆形,位于颞骨岩尖 部前方、海绵窦后部外下方
• 颅后窝伸向颅中窝后内侧部的硬脑膜隐窝,向 后经腔口与桥小脑角池相通
• Meckel腔内含三叉神经节、神经纤维及脑脊液 • 长轴在横断位朝向前内,冠状位朝向内上,呈
肿瘤经圆孔进入翼腭窝;沿V3导致卵圆孔扩大,肿瘤经卵圆孔延伸 到颅外
影像表现
• 三叉神经鞘瘤常位于内听道前内上方 • 沿三叉神经走行方向生长,不累及内听道,可延伸到颅底孔甚至颅外,造成圆孔

三叉神经鞘瘤

三叉神经鞘瘤

三叉神经鞘瘤概述三叉神经鞘瘤是一种罕见的颅内肿瘤,通常起源于三叉神经周围的鞘内组织。

这种肿瘤多数为良性,但由于其位置靠近脑干和周围重要神经结构,患者可能会出现神经功能受损或其他严重后果。

在临床上,三叉神经鞘瘤的确诊和治疗都是挑战性的一项任务。

病因关于三叉神经鞘瘤的确切病因尚不明确,但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可能与其发生有关。

一些学者认为,某些遗传突变可能增加患三叉神经鞘瘤的风险。

此外,头部和颈部的X射线暴露、化学物质暴露等环境因素也被认为可能与该疾病有关。

临床表现三叉神经鞘瘤的临床表现并不明显,初期可能仅表现为头痛、面部麻木等轻微神经功能障碍。

随着肿瘤的增长,患者可能出现视力受损、面部肌肉无力、听力减退等症状。

当肿瘤侵犯到周围重要结构时,患者还可能出现呕吐、意识障碍等严重后果。

诊断三叉神经鞘瘤的诊断通常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等多方面资料。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MRI和CT等,这些检查可以清晰显示肿瘤的大小、位置和与周围结构的关系。

组织病理学检查可以确定肿瘤的性质和组织来源,帮助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治疗目前,三叉神经鞘瘤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放疗和化疗等方法。

手术是最常见的治疗方式,通过手术可以尽可能完整地切除肿瘤。

但由于肿瘤位置复杂,手术风险较高。

放疗和化疗主要用于肿瘤不能手术切除或复发的患者,能够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结语三叉神经鞘瘤是一种罕见但危险的颅内肿瘤,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带来严重威胁。

目前,虽然治疗方法不断进步,但三叉神经鞘瘤的治疗仍然是一项挑战性的任务,需要多学科联合配合,以期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

这篇文档介绍了三叉神经鞘瘤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旨在为患者和医务人员对该疾病有更全面的了解,以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希望本文对读者有所帮助。

颅内血管因素三叉神经痛的MRI成像特点及诊断意义

颅内血管因素三叉神经痛的MRI成像特点及诊断意义

颅内血管因素三叉神经痛的MRI成像特点及诊断意义
颅内血管因素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 TN)是一种常见的颅内疾病,其主要病理生理基础是颅内血管对三叉神经根部的压迫,导致神经元兴奋性增高,从而引起颞部、颊部和下颌部的剧烈疼痛。

MRI成像是目前诊断和鉴别诊断颅内血管因素三叉神经痛的主要方法之一,其成像特点及诊断意义十分重要。

本文将从MRI成像的角度,系统分析颅内血管因素三叉神经痛的成像特点及诊断意义。

一、MRI成像特点
1.神经损伤(术前或穿刺)造成的局限性病变:MR常见T1WI呈等或低信号, T2WI呈高信号, 如为局限性病变。

病变呈圆形或椭圆形
2.肿瘤造成的均匀或不均匀病变:肿瘤和囊肿引起颅内深部病变。

影像学特点是肿瘤呈圆形和椭圆形
3.血管压迫引起三叉神经根压迫:血管压迫症状的患者多见MRI T1WI和T2WI的低信号血管和相邻的神经根。

MRI诊断有无压迫相对比较容易,但临床上一定要和压迫导致的其他类型的疼痛如颞浅支神经痛和下一叉神经痛区别开。

二、诊断意义
1.迅速明确诊断: MRI可以快速明确颅内血管因素三叉神经痛的病灶位置和病因,有利于为患者制定治疗方案。

2.评估病损范围: 通过MRI可以清晰展现颅内血管对三叉神经根部的压迫情况,评估病变范围,为手术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3.指导治疗选择: 依据MRI成像结果可以明确诊断颅内血管因素三叉神经痛,并进一步指导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如手术治疗或药物治疗。

三叉神经瘤护理查房PPT

三叉神经瘤护理查房PPT

总结与建议
患者病情评估:对患者的病情进行 全面评估,包括疼痛程度、生活质 量等方面。
查房总结
治疗效果: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 评估,包括疼痛缓解程度、生活质 量改善等方面。
护理措施:详细介绍患者接受的护 理措施,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 心理支持等方面。
建议与展望:根据患者病情和治疗效 果,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展望,包括 调整治疗方案、加强心理支持等方面。
术后护理: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 处理并发症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请阐述观点
康复训练: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促进术后恢 复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请阐述观点
术前检查:协助患者完成各项术前检查,确保手 术顺利进行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请阐述观点
术前用药:根据医生要求,为患者提供术前 用药,确保手术安全 护理措施及效果评估
健康教育指导内容
疾病知识:向家属介绍三叉神经瘤的病因、症状、治疗方法等 日常生活指导:指导家属如何照顾患者的饮食、休息、运动等 心理支持:鼓励家属给予患者心理上的支持,帮助患者保持积极的心态 随访指导:告知家属随访的重要性,指导家属如何进行随访
家属参与护理计划制定和实施情况
家属沟通:与患者家属进行充分沟通,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期望 健康教育指导:向患者家属提供有关三叉神经瘤的护理知识和技能培训 护理计划制定:与患者和家属共同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护理计划实施:按照护理计划,对患者进行全面、细致的护理服务
护理措施及效果评估
疼痛护理:根据患者疼痛程度,采取相应的疼痛 护理措施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请阐述观点
效果评估:对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进行评估,及时 调整护理方案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正文,请阐述观点
术后护理措施

面肌痉挛与三叉神经痛MR诊断

面肌痉挛与三叉神经痛MR诊断

手术结果 (-) 3
5
8 16
接触和推移病例的敏感性: 88.2%(75/85)
接触和推移病例的特异性: 94.4% (51/54)
可疑接触病例的特异性: 76.2% (16/21)
MRI 表现
接触 REZ 段 推移 REZ 段 三明治样改变
横断面
小动脉接触REZ段
冠状面 斜矢状面
+C
Teflon 海绵
左侧 HFS 8年
术前
术后
与上海公利医院耳鼻咽喉科合作课题
102例单侧面肌痉挛患者行MRTA检查 其中52例患者接受了手术 同时70例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
研究结果
MRTA显示患侧面神经血管接触或压迫的比率(83.33%)明显高于 健侧和正常对照组(13.22%) (p<0.01)
DSA可用于评估血管性病变 CT 对评估骨骼病变很有价值 MRI 是评价血管和神经之间关系的理想成像技术
DSA
CT
MR主要成像序列
I. 神经、血管均呈低信号,脑脊液呈高信号:
三维积极干预稳态序列(three dimensional constructive interference in steady state,3D CISS) 三维T2加权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hree dimensional T2weighted fast spin echo,3D T2W FSE)
手术结果
共52例手术病人 发现面神经无血管接触者16例(30.8%) 面神经有血管接触或压迫者36例(69.2%)
表2 MRTA单一断面与综合分析的比较(对照手术结果)
敏感性
特异性
准确性 Kappa
横断面
97.22%

磁共振三叉神经报告模板

磁共振三叉神经报告模板

磁共振三叉神经报告模板
患者信息
患者姓名:
患者性别:
患者年龄:
送检医院:
病史
患者主诉:
病程:
体检:
辅助检查:
磁共振检查
磁共振扫描序列:
扫描部位:
扫描方向:
扫描范围:
扫描时间:
影像学表现
1.三叉神经:
三叉神经肿瘤表现为体积增大,形态改变。

如病灶位于三叉神经根部,可导致三叉神经根部增粗。

如病灶位于三叉神经皮质内,则可见到病灶周围低信号环形区域,可能是由于肿瘤周围水肿所致。

2.颅底骨质:
颅底骨质破坏表现为边界清晰、界面模糊、强磁性信号等特点。

诊断
结合临床症状及磁共振影像学结果,考虑患者病变可能为三叉神经瘤。

建议
进一步检查以明确病因,并进行相应治疗。

建议定期随访。

MR3D-CISS序列对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的诊断价值

MR3D-CISS序列对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的诊断价值

作者单位:410007长沙,湖南省脑科医院放射科(张伟、罗晓、刘涛);神经外科(黄红星) 中枢神经放射学MR3D-CISS序列对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的诊断价值张伟,黄红星,罗晓,刘涛【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三维稳态构成干扰序列(3D-CISS)对于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的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经临床诊断为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MR3D-CISS图像,并与手术结果对照。

结果31例中,术前MR3D-CISS序列诊断三叉神经脑池段血管接触及受压29例,阳性率为93.5%,手术探查结果30例发现责任血管,3D-CISS序列显示与手术探查符合率达96.67%。

结论3D-CISS序列能较清楚显示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的责任血管及三叉神经受压情况,对于明确病因诊断及决定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是目前三叉神经痛术前了解责任血管理想的检查方法。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三维稳态构成干扰序列三叉神经痛The Value of MR3D CISS Sequence in Diagnosis ofTrigeminal Neuralgia Caused by Vascular CompressionZHANG Wei,HUANG Hongxing,LUO Xiao,et al.Department of Radiology,Brain Hospital of Hunan Province,Changsha410007,P.R.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value of MRI three-dimensional CISS sequence in diagnosis of trigeminal neural-gia caused by vascular compression.Materials and Methods Thirty one patients with trigeminal neuralgia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The3D-CISS MR images were compared with the surgical results.Results Preoperative MR3D-CISS im-ages showed29cases(29/31)of trigeminal nerve compression with the positive rate of93.5%.3D-CISS images had high coincidence with surgical findings.Conclusion3D-CISS images can clearly show the trigeminal nerve and the vessel compression,which is important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MR3D-CISS sequence is an ideal preoperative examination for trigeminal neuralgia caused by vascular compression.【Key words】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3D-constructive interference steady state Trigeminal neuralgia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是临床常见疾病,据国内统计,三叉神经痛的发病率为182/ 100000[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叉神经瘤的影像学诊断
黄文冲,汤间仪
广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影像科(广东广州510800)
【摘要】目的探讨三叉神经瘤的影像学特征及分型,以提高其诊断准确率。

方法收集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三叉神经瘤患者,结合完整的临床资料,对三叉神经瘤的CT及MRI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9例三叉神经瘤中,中颅窝型1例,后颅窝型2例,中后颅窝型5例,眼眶型1例;肿瘤呈类圆形(4例)、哑铃型(5例)生长,伴囊变(8例),邻近骨质吸收或破坏(6例),增强扫描肿瘤不均匀明显强化。

结论结合完整的临床资料、三叉神经瘤的影像学特点及其分型,多能作出准确诊断,同时为临床治疗方案设计及外科手术入路的选择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三叉神经瘤;磁共振成像;X线计算机
三叉神经瘤是少见的颅内肿瘤,影像学的准确定性及定位对其临床治疗方案设计及手术路径选择至关重要。

本研究收集了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三叉神经瘤,结合了完整的临床资料,对三叉神经瘤的CT及MRI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影像学对三叉神经瘤的定位、定性诊断的准确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材料搜集2006年1月至2016年6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颅内三叉神经瘤,其中男4例,女5例,年龄40 82岁,平均(59ʃ1.7)岁,病程3周至3.5年。

主要症状表现为头痛头晕、耳鸣、听力下降、面部麻木及麻痹、视力下降、复视、视力下降等。

1.2检查方法
1.2.1CT检查采用西门子Siemens64排螺旋CT扫描仪,扫描参数为120kV、200mA,层厚4.8 mm,增强对比剂为碘海醇50 100mL,采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高压团注,进行横断面、冠状位、矢状位成像。

1.2.2MRI检查采用Philips1.5T磁共振扫描仪,头线圈,扫描序列:T1WI、T2WI、FLAIR、STIR,均行横断面、冠状位、矢状面成像,增强扫描造影剂选用钆喷酸葡胺,经肘静脉团注15 30mL。

2结果
本组9例三叉神经瘤中,病变发生在右侧3例,左侧6例,其中1例位于中颅窝,2例位于后颅窝,5例位于中后颅窝,1例位于眼眶内;肿瘤呈类圆形(4例)或哑铃型(5例)生长于颅底,瘤体完全实性者1例,囊变者8例,所有病变未见明显钙化,瘤周水肿不明显,临近骨质吸收或破坏(6例),都累及岩尖骨,瘤体较大者累及海绵窦段,Meckl氏腔扩大,脑干、颞叶、小脑半球受压移位,增强扫描瘤体不均匀强化,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囊变区无强化。

见图1。

A:左侧跨中后颅窝哑铃状肿块,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B:左侧跨中后颅窝肿块增强后明显强化,Meckel腔扩大,岩尖骨质吸收;C:右侧桥小脑角区类圆形肿块,肿块与三叉神经根相连;D:左侧桥小脑角区片状低密度水肿;E:左侧岩尖骨、斜坡、蝶骨见骨质破坏;F:MRI示左侧桥小脑角区哑铃状肿块,T1WI呈低信号;G:左侧桥小脑角区肿块T2WI呈高信号,局部信号减低;H:左侧桥小脑角区肿块增强后不均匀明显强化,瘤周见水肿及少量出血
图1三叉神经瘤的MRI显像
3讨论
三叉神经是最粗大的混合神经,含有一般躯体
感觉和特殊内脏运动两种纤维,以躯体感觉神经为
主[1]。

躯体感觉神经的细胞体位于三叉神经节内,
神经节位颅中窝颞骨岩部尖端前面的三叉神经压迹
处,为硬脑膜形成的Meckel腔包裹。

三叉神经细胞DOI:10.13820/ki.gdyx.2017.s2.036
的周围突组成三叉神经的三大支:眼支(第1支)、上颌支(第2支)以及下颌支(第3支)。

眼支、上颌支均穿过海绵窦外侧壁,眼支经眶上裂入眼眶,上颌支经圆孔出颅,下颌支经卵圆孔出颅进入到颞下窝。

正因为三叉神经以上颅内解剖学特点,决定了三叉神经瘤的生长径路及形态学特征,从而为影像学诊断提供了重要价值。

三叉神经瘤是少见的颅内肿瘤,其发病率约占颅内肿瘤的0.07% 0.28%,占颅神经鞘瘤的0.8% 8.0%,仅次于听神经瘤[2]。

三叉神经好发年龄20 60岁,本组病例基本为中老年,男女比例无明显差异。

按病理类型,三叉神经瘤分为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分别起源于鞘膜的雪旺细胞和神经纤维,前者居多。

三叉神经瘤可发生在脑桥起始处至颅外末梢部分的任何节段,引起相应临床症状:如三叉神经痛、头痛头晕、面部麻木或疼痛、面部感觉减退、复视、视力下降、角膜反射减退、耳鸣、听力下降、颞肌或咀嚼肌萎缩、锥体束征、共济失调等。

三叉神经瘤分型多样:Jefferson[3]的三分法将颅内三叉神经瘤分为中颅窝型、后颅窝型和骑跨型,但并未包括颅内外沟通型的三叉神经瘤。

Yoshidak 等[4]将三叉神经瘤进行细化分型,共6型:中颅窝型(M型)、后颅窝型(P型)、中后颅窝型(MP型)、中颅窝颅内外沟通型(ME型)、中后颅窝颅内外沟通型(MEP型)和颅外型(E型)。

该分型虽较前者全面,但对三叉神经各分支发生的肿瘤不够细致。

胡可明等[5]综合上述两者,不仅综合了三叉神经瘤的好发部位、沿神经经路生长,还考虑到临床手术经路的关系,将三叉神经瘤分6型。

A型:中颅窝型;B 型:后颅窝型;C型:中后颅窝型;D型:颞下窝型;E 型:翼腭窝型;F型;眼眶型。

本组采用胡可明等的分型方法,中颅窝型1例,后颅窝型2例,中后颅窝型5例,眼眶型1例,但由于病例数量有限,并未包含颞下窝型和翼腭窝型。

胡可明等[5]的分型更全面,比较符合肿瘤起源、走形和发展的解剖关系及病理变化,根据肿瘤分型制定相应的手术路径,进行微创手术,减少手术创伤及并发症。

本研究也参考了胡可明等[5]的分型制定了相应的手术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手术效果。

由于三叉神经瘤的发生部位、生长方式以及病理学变化,其影像学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1)中颅骨窝型肿瘤位于鞍旁,邻近岩尖部,常沿鞍内生长,Meckel腔扩大,伴脑膜尾征,肿瘤若向前生长,岩尖骨吸收,海绵窦段受累,海绵窦、颞叶受压推移。

后颅窝型肿瘤大多位于小脑桥脑角区,肿瘤与三叉神经根相连,神经根增粗[6];同时由于瘤体位于硬膜内,其生长不受硬膜限制,呈膨胀性生长,常并发囊变、坏死。

中后颅窝型具有典型的形态学特征,肿瘤沿三叉神经径路生长,骑跨中、后颅窝,由于受硬脑膜限制,呈现出典型的“哑铃状”生长。

瘤体亦可发生囊变、坏死,常伴岩尖骨、颅底骨质吸收或破坏,并可侵犯周围组织,从而致Ⅲ、Ⅳ、Ⅵ脑神经受损。

颞下窝型、翼腭窝型肿瘤向颅中窝或向颞下窝、翼腭窝生长,伴圆孔、卵圆孔扩大。

眼眶型瘤体位于眼眶与上直肌之间,肿瘤向颅中窝、眼眶生长,眶上裂增宽。

(2)肿瘤多呈实性,瘤体发生囊变、坏死呈囊实性,多有完整包膜,边界清晰,部分肿瘤内可有点状钙化。

肿瘤T1WI呈低、等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信号不均匀,瘤周无或轻度水肿;由于肿瘤血供丰富,增强扫描呈不均匀明显强化,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囊变区无强化。

CT对于显示瘤内钙化、周围骨质吸收或破坏具有优势作用。

根据三叉神经瘤的生长路径、形态特征及影像学表现,同时结合临床病史,诊断不难。

但对于不典型的三叉神经瘤,需与以下几种病变相鉴别[7]:(1)听神经瘤:其信号与三叉神经瘤类似,但位置多偏后、偏低,以内听道为中心生长,多伴内听道扩大,呈“荸荠征”,肿瘤多不跨颅窝生长,亦较少突破中颅窝进入颞下窝。

(2)脑膜瘤:肿瘤多圆形或类圆形,以宽基底与硬脑膜相连,呈等T1、等或稍高T2,信号多均匀,增强扫描均匀强化,见“脑膜尾征”,邻近骨质见增厚。

(3)胆脂瘤:肿瘤多无固定形态,葡行生长,具有“喜钻孔”的生长特性,弥散受限,D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

(4)海绵状血管瘤:眼眶型三叉神经瘤需与海绵状血管瘤鉴别,肿瘤呈略长或等T1,明显长T2高信号,钙化少见,同时具有点到面的“渐进性强化”的特点。

综上所述,结合完整的临床资料,三叉神经瘤生长径路方式、CT、MRI等影像学特点及其分型,多能作出准确诊断,同时为临床治疗方案设计及外科手术入路的选择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参考文献
[1]柏树令,应大君.系统解剖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21-385.
[2]Ostehus DR,Van Loveren HR,FriedmanRA.Trigeminal schwannoma[J].Am J Otol,1999,20(4):551-552.
[3]Jefferson G.The trigeminal neurinomas with some remarks on ma-lignant in vasion of the gasserian ganglion[J].Clin Neurosng,
1953,1:11-54.
[4]Yoshida K,Kawase T.Trigeminal neurinomas extending into mul-triple fossae:surgical methods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J
Neurosurg,1999,91(2):202-211.
[5]胡可明,罗秋红,苏凯,等.三叉神经鞘瘤影像学特点和分型与手术入路的关系[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22(12):
2011-2015.
[6]缪飞,沈天真,凌华威,等.脑神经肿瘤MRI的表现及特征[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00,6(6):367-371.[7]罗莉丽,王成林,刘元健,等.桥小脑角肿瘤的MRI诊断[J].中国CT和MRI杂志,2005,1(3):14-17.
(收稿日期:2017-01-04编辑:林培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