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膜瘤病理分型及影像学表现

合集下载

[神经影像]“脑膜瘤”的临床表现、MRI特点及鉴别诊断(建议收藏)~~~

[神经影像]“脑膜瘤”的临床表现、MRI特点及鉴别诊断(建议收藏)~~~

[神经影像]“脑膜瘤”的临床表现、MRI特点及鉴别诊断(建议收藏)~~~脑膜瘤【临床表现】脑膜瘤(meningioma)多见于40~60岁成年女性,儿童少见。

临床症状常出现较晚且程度较轻,与肿瘤生长部位有关,最常见症状为颅内压增高。

多为良性,生长缓慢,病程长,易于手术切除,预后良好。

【MRI表现】(1)肿瘤以宽基底与硬脑膜相连,内缘可见有“皮质扣压征”(也称“皮质塌陷征”),肿块与脑组织之间有低信号分界或合并有蛛网膜囊肿形成(图1)。

(2) T1WI等或稍低信号,T2WI及T2 FLAIR上呈等或稍高信号,信号多均匀;DWI上多呈均匀稍高至高信号,沙粒型则呈DWI低信号。

(3)增强扫描肿瘤多呈明显均匀性强化,并可见“脑膜尾征”(图2)。

(4)非典型征象:少数脑膜瘤可以全瘤钙化;囊性脑膜可表现为囊性病灶,增强扫描呈囊壁环形强化(图3);部分患者可以表现为多发脑膜瘤,影像表现与单发脑膜瘤相似(图4)。

图1左顶部脑凸面脑膜瘤A、B.分别为横断面T1WI及T2WI,示左顶部大脑凸面实质性肿块,呈稍长T1、长T2信号,信号较均匀。

肿块边界清楚,内侧缘可见“皮质扣压征”;C.增强扫描矢状面,病灶呈明显均匀强化;D.灌注成像,示肿瘤区呈明显高灌注图2左额镰旁脑膜瘤A.左额镰旁肿块,与周围脑组织之间有低信号分界,与大脑镰宽基底相连,T1WI呈等信号;B.T2WI信号与大脑皮质类似,内部信号均匀;C. DWI呈均匀的稍高信号;D.增强扫描见肿块呈明显均匀强化,邻近大脑镰增厚并见有“脑膜尾”征图3右顶部大脑镰旁囊性脑膜瘤A.T1WI,示右顶部镰旁边界清楚的囊性病灶呈均匀低信号;B.T2WI,呈均匀高信号,周边脑组织受压但未见水肿;C、D.增强扫描冠状面及横断面,病变以宽基底附着于大脑镰上,囊性部分无强化,内上缘见不均匀分隔状轻度强化图4多发脑膜瘤A.额部大脑镰双侧及右侧大脑凸面见多个肿块,T1WI信号与皮质信号类似,边界清楚,见“皮质扣压”征;B.T2WI与皮质信号类似,肿块与脑实质之间有脑脊液信号分隔;C.与A,B不同层面,DWI见多个稍高信号的肿块或结节影;D~F.增强扫描的不同方位,见多发均匀强化的肿块或结节影,边界清楚,部分见典型的“脑膜尾征”【诊断与鉴别诊断】1.诊断依据好发于中年女性,肿瘤体积多较大时才出现症状,广基底与颅骨相贴,信号与脑灰质相似且信号多均匀,多具典型脑外肿瘤特征。

脑膜瘤的MRI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脑膜瘤的MRI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女,37岁,头痛1个月。
三叉神经瘤
• 肿瘤沿三叉神经路径生长,常跨越中、后 颅窝,呈哑铃状,发生于半月节的肿瘤实 性成分较多,发生于颅后窝神经根部肿瘤 体积较大,易发生囊变。可引起病变侧圆 孔或卵圆孔扩大,可伴有同侧咀嚼肌萎缩。
• MRI表现T1WI呈低信号或低等混杂信号, T2WI呈高信号,肿瘤多呈实性,部分囊 变,囊内信号同脑脊液信号,增强扫描实 性肿瘤明显均匀强化,囊性病变呈环形强 化,囊内无强化,常伴桥脑、第四脑室受 压向后移位,Meckel腔扩大。
脑膜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概述
• 多发生在蛛网膜颗粒比较集中之处,小脑 幕、桥小脑角、海棉窦、筛板、鞍结节、 矢状窦旁等部位。
• 好发于42~56岁中年人群,男女比例为1: (2~3)。与乳腺癌有阳性相关性,妊娠期 间发病率高有关。
• 大部分属良性肿瘤,少数间变后偏向恶性。 • 常见的脑膜瘤有脑膜肉瘤、恶性脑膜瘤、
混合型或移行型、砂粒型、血管型、成纤 维型、内皮型。
MRI
• T1WI常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多呈等信号, DWI常呈稍高信号,增强后明显均匀强化。
(1)白质塌陷征:颅外占位推压脑组织,脑白质受 压内移。常作为鉴别颅内外占位的重要征象之一。 (2)包膜:T1WI肿瘤边缘低信号环,肿瘤被移位 的脑脊液信号或血管流空信号包绕,是脑膜瘤特 征性表现。 (3)宽基底征:以宽基底附着于硬脑膜或颅骨,扁 平型脑膜瘤尤为明显。
(4)瘤周水肿:多认为与肿瘤压迫回流静脉或静脉 窦有关。
(5)脑膜尾征:可能是肿瘤浸润和富血管的脑膜瘤 局部炎症反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6)肿瘤脑面重度强化带:可能与脑膜瘤双重供血 有关,即脑动脉在肿瘤包膜下或肿瘤与脑交界处 参与供血,使肿瘤脑面血供比瘤体内更丰富,是 脑膜瘤特有的征象,对不典型脑膜瘤诊断有重要 意义。

脑膜瘤的影像诊断、病理分型及波谱表现

脑膜瘤的影像诊断、病理分型及波谱表现

2020/7/9
脑膜瘤影像剖析
侧脑室内肿瘤

发生于侧脑室的肿瘤小儿占其脑室肿瘤的25%,成人占其脑室肿瘤的50%。
额角区:少见。儿童多为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成人则为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和胶质母细胞瘤,多发
生于20岁左右。其次为中枢神经细胞瘤(多发生于20-40岁)及室管膜下瘤和室管膜下巨细胞瘤伴结节性 硬化,后二者儿童也可发生。另外此区淋巴瘤和生殖细胞瘤成人较小儿常见。大多数额角肿瘤起源于邻 近结构如尾状核头部,透明隔或孟氏孔区。
• 4、可见脑膜尾征。 • 5、患者为中年女性。
鉴别诊断:
• 1、垂体瘤:典型呈“8”字征。 • 2、颅咽管瘤:多为囊性,实性也有,但多向后生长,强化也没有脑
膜瘤如此明显。
病理诊断:鞍结节脑膜瘤
2020/7/9
脑膜瘤影像剖析
天幕脑膜瘤
男性,42岁,头痛、头晕1月,加重伴走路不稳8天。
增强扫描示幕下 病变明显强化, 冠状面(图2)与 小脑幕广基底相 连,可见脑膜尾 征(图2箭头)。
2020/7/9
脑膜瘤影像剖析
MRI表现
(三)部分病变被移位了的脑脊液信号或血管流空信号包绕,似假包膜, 构成了脑膜瘤特征性表现。
2020/7/9
脑膜瘤影像剖析
MRI优点
• MRI优于CT之处是能够提供多方位图像,冠状位适 宜显示中颅窝或大脑半球凸面的脑膜瘤。此外还能 显示脑膜瘤与血管结构的关系。
3、占位性病变周围右侧额叶脑实质见低密度水肿带,脑室 及中线结构移位。
病理诊断:右侧额叶镰旁“囊性脑膜瘤伴瘤内出血”
鉴别诊断:主要和胶质瘤进行鉴别,胶质瘤的总体强化程度不如脑膜瘤, 其病灶密度较低且常不均匀。
2020/7/9

脑膜瘤的影像学诊断 ppt课件

脑膜瘤的影像学诊断  ppt课件

肿 瘤 CT 诊 断
PPT课件
15
PPT课件
16
PPT课件
17
PPT课件
18
PPT课件
19
PPT课件
20
PPT课件
21
PPT课件
22
PPT课件
23
PPT课件
24
PPT课件
25
PPT课件
26
PPT课件
27
PPT课件
28
PPT课件
29
PPT课件
30
PPT课件
31
PPT课件
PPT课件
6
CT表现特点
(1)肿瘤位于脑外,以宽基底与颅骨或硬 脑膜相连 (2)平扫肿瘤呈均匀等密度或略高密度 (3)肿瘤多数呈圆形或卵圆形,边界清 楚,极少数为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
PPT课件
7
(4)肿瘤周围可见低密度水肿及扩大的 蛛网膜下腔 (5)增强扫描肿瘤呈现明显均匀一致性 强化 (6)出现脑外肿瘤的一些征像
PPT课件
54
(7) 脑膜瘤特殊表现形式: 囊性脑膜瘤; 完全钙化或骨化性脑膜瘤; 多发性脑膜瘤(脑膜瘤病); 恶性脑膜瘤;
PPT课件
பைடு நூலகம்
55
脑 膜 瘤
PPT课件 56
脑 膜 瘤
PPT课件 57
脑膜瘤
PPT课件
58
脑 膜 瘤
PPT课件
59
脑膜瘤
PPT课件
60
脑膜瘤
PPT课件
61
诊断要点
(1)中年发病,病程缓慢, (2)形态呈规则圆形或卵圆形,以宽基底 与颅骨内板或硬脑膜相连 (3)T1WI上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呈高 信号,等信号 (4)增强扫描呈现明显均匀一致性强化 (5)脑外肿瘤一些表现特点

脑膜瘤

脑膜瘤

脑膜瘤(meningioma),脑脊膜瘤;硬脑膜肉瘤;durosarcoma ,生长缓慢,病程较长,甚至可达10余年是颅内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肿瘤往往长得很大,而临床症状(特别是颅内压增高症状)还不严重;脑膜瘤在儿童期极少见,仅占儿童期颅内肿瘤的0.4%~4.6%。

纠错编辑摘要目录• 1 概述• 2 分类• 3 发病机制• 4 病因• 5 流行病学•脑膜瘤 - 概述儿童脑膜瘤 X光图脑膜瘤(meningioma),别名:硬脑脊膜肉瘤;脑脊膜瘤;硬脑膜肉瘤;durosarcoma ,生长缓慢,病程较长,甚至可达10余年,是颅内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肿瘤往往长得很大,而临床症状(特别是颅内压增高症状)还不严重;脑膜瘤在儿童期极少见,仅占儿童期颅内肿瘤的0.4%~4.6%。

脑膜瘤(meningioma)来源于埋在上矢状窦两侧的蛛网膜绒毛的细胞(脑膜皮细胞),占颅内所有原发性肿瘤的20%左右。

多为良性,生长缓慢,易于手术切除,此瘤在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中预后最好。

好发部位为上矢状窦两侧、大脑镰、蝶状嵴、嗅沟、小脑桥脑角,枕大孔及脊髓的周围。

肉眼观,为不规则性肿瘤,与硬膜紧密相连,陷入脑表面,但脑内浸润很少,肿块质实,灰白色,呈颗粒状,可见白色钙化砂粒,偶见出血。

镜下特征性图像为脑膜皮细胞呈大小不等同心圆状漩涡状,其中央血管壁常有半透明变性,以至于钙化形成砂粒体。

(脑膜细胞型或融合细胞型—瘤细胞还可为梭形,呈致密交织束结构,有的胞核可呈栅栏状排列,其间可见网状纤维或胶原纤维(漩涡细胞型),有时可见囊性变或向黄*色瘤细胞、骨、软骨细胞分化,但这些组织学类型却与预后无关。

以上所述组织型的脑膜瘤生长缓慢,组织学上也为良性。

与此相反,呈乳头状构造的脑膜瘤呈恶性经过。

有时直接生成恶性脑膜瘤,此时细胞分裂像多,有的出现脑内浸润,有的形态上很象纤维肉瘤。

[1]按其病理学特点分为以下各型:内皮型或纤维型、血管型、砂粒型、混合型或移行性、恶性脑膜瘤、脑膜肉瘤一般将前5种归类于良性脑膜瘤的范畴,以血管型脑膜瘤最常发生恶变,多次复发者亦应考虑恶变可能。

脑膜瘤的影像学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脑膜瘤的影像学表现及其临床意义
Z HANG Ho g o n qin
Q n h i iest Afl tdHoptl maigC ne, iig 8 0 , hn ig a Unvri f i e si gn etr X nn 0 C ia y i a aI 1 1 0
【 sr c】 hsme igo t ca il n ri so eo ecm ntmos nie c fadsaeo ebantm r Ab ta t T i nn i mai r rna a dbani n f h o mo na t u r, cd n eo i s f h ri u o i e t
21 0 2年 1月 第 5 0卷第 3期


述 ・
成 静脉 窦受 侵 , 出现 静 脉窦 栓 塞 , 强 扫 描件 局 部 充盈 缺 损 ; 增
4 %~ 8 0 7 %的脑 膜 瘤伴 有 瘤周 水肿 , 度 瘤周 水肿 是 否 与恶 性 重 有关 仍有 争 议同 有 人认 为恶 性脑 膜瘤 或不 典型脑 膜瘤 常见 重 。 度 瘤 周 水 肿 , 反 没有 瘤 周 水 肿 的情 况 只见 于 良性 脑 膜 瘤 ; 相 但 S t mi h等 为 瘤周 水肿 的程 度 与脑 膜瘤 的病理 类型无 关 。
a d l so s o tp r t e o s r a in n e in ,p so e a i b e v t ,b t t t e a i ,t i n n i ma o a i n i g n i d n s h t r v o u a h s me tme h s me i g o f b sc a d ma i g f i g t a a e n
方位 观 察 血 管 的形 态 、 否 有 分 支 ; 可 显示 颅 内血 管 动脉 是 其 环 6级 以上 分支 , 这样 对 颅 内 动脉 对 肿瘤 的血 供 动脉 分 支能

脑膜 瘤

脑膜  瘤
引起死亡原因:颅内高压或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
颅内感染诊断标准:
(1)高热、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等临床症 状。
(2)脑脊液白细胞>10×106 /L ,外周血白细胞 >10×109/L。
(3)脑脊液中糖定量<2.25mmol/L,蛋白定量>0.45g/L。 (4)脑脊液或颅内引流管头细菌培养阳性。其中满
脑膜瘤的定义
“脑膜瘤”这个概念是由Harvey Cushing于1922年提 出,用于描述中枢神经系统脑膜的良性肿瘤。
脑膜瘤起源于蛛网膜内皮细胞; 占脑肿瘤的10%-15%,是颅内常见肿瘤,发病率仅
次于胶质瘤。
儿童低于0.3/10万,成人为8.4 /10万。
脑膜瘤好发于女性,男与女之比为1:2。
对大多数患者而言,脑膜瘤的最佳治疗方案 是综合治疗。
即先手术切除肿瘤,残余或复发的肿瘤则应 用介入或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控制。
谢谢
颅内感染是颅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为 0·2~27·59%。颅内感染发生的时间以手术后3~7d为最 多。
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是一种严重的医院感染,常与 颅内原发疾病一起加重患者病情,治疗困难,死亡率 高。
是否脑室外引流?引流管留置时间长短?
有脑室外引流管留置,且留置时间>2周者颅内感染 几率明显提高。
降低感染率手段 引流的时间:1周内,最长≤2周。
引流管引出口:不能在原切口处直接引出,因在头皮下潜
行约1~2cm后在原切口旁引出,防止细菌逆行感染。
引流瓶放置高度:适当,避免脑脊液倒流回脑内增加感染
可能。
引流管冲洗:适时可用庆大霉素稀释液冲洗引流管, 不冲
洗脑内段。操作要得当。
拔管时关闭引流管阀门,拔除后及时缝合拔管处头皮。

脑膜瘤检查结果报告单

脑膜瘤检查结果报告单

脑膜瘤检查结果报告单
脑膜瘤检查结果报告单
报告编号:20210205-001
检查日期:2021年2月5日
检查项目:脑膜瘤检查
患者信息:
姓名:张三
性别:男
年龄:45岁
病史:无
检查结果:
根据您的头颅MRI检查结果,以下是我们的分析和解读:
1. 综合分析:
头颅MRI显示右侧颞叶区可疑脑膜瘤病灶。

结合您的症状,提示有可能存在脑膜瘤。

2. 详细分析:
脑膜瘤是一种起源于脑膜的肿瘤,通常是良性的。

本次MRI 检查显示右侧颞叶区有一个可疑病灶,该病灶呈圆形,边界清楚,直径约为2.5厘米。

病灶呈等或稍高信号,T1加权像上
呈略低信号,T2加权像上呈稍高信号。

增强扫描显示病灶未
见明显的强化。

除此之外,脑组织结构正常,未见其他明显异常。

3. 诊断建议:
鉴于您的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检查结果,我们建议您进一步进
行以下检查以明确诊断:
a. 神经内科会诊:请咨询神经内科医生,了解您的症状并进
行详细体格检查。

b. 脑膜瘤活检:由于脑膜瘤的良恶性可能性,建议您进行脑
膜瘤的活检,以明确诊断和确定治疗方案。

4. 注意事项:
a. 请咨询您的主治医生,根据医嘱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b. 如果您的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不适,请及时就医,并告知
医生您的检查结果。

以上是针对您的头颅MRI检查结果的报告。

如果您对报告内
容有任何疑问,请及时联系我们的医务人员。

祝您健康!
医生签名:
日期:2021年2月5日。

脑膜瘤临床诊疗指南

脑膜瘤临床诊疗指南

脑膜瘤临床诊疗指南一、流行病学1.脑膜瘤是指起源于蛛网膜内皮细胞的肿瘤。

大部分为良性。

占颅内肿瘤的15〜24%,椎管内肿瘤22~43%;男女比例约为1:2;幕上较幕下多见,约为8:12.病因一尚不明确:①病毒感染:DNA病毒可能在脑膜瘤发生上起一些作用,但确切因果关系仍有待阐明。

②放射线:可通过直接或间接机制损伤DNA,导致肿瘤发生;③外伤:观点不统一;④遗传因素:22号染色体长臂上抑癌基因的缺失;⑤激素和生长因子受体:存在较大争议。

二、病理分型迄今未统一。

WH0将其分为3级。

I级为良性脑膜瘤, Ⅱ级为不典型胶质瘤,Ⅲ级为恶性(间变性)脑膜瘤。

2000年WHO关于脑膜瘤的分型(根据脑膜瘤复发倾向和侵袭性)三、诊断——临床症状+影像学资料(一)临床表现:病程一般较长,许多患者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头痛、癫痫、精神障碍,部分患者因头外伤或其他原因,经头颅CT 检查偶然发现。

可伴有颅内高压症状及局灶神经功能缺损。

可见于任何颅内部位。

(二)影像学检查(1)X线平片:较少应用:①高颅压表现;②肿瘤钙化,见于砂粒型;③局部颅骨增生或破坏;④板障静脉增粗和增多,脑膜动脉沟增粗,棘孔可扩大。

(2)CT:重要方法:①瘤呈圆形或分叶状或扁平状, 边界清晰;②密度均匀呈等或偏高密度;③增强后密度均匀增高;④瘤内钙化多均匀,但可不规则;⑤局部颅骨可增生或破坏;⑥在肿瘤附近有不增强的低密度带,提示水肿、囊变。

(3)MRI:主要诊断方法:①以硬脑膜为其基底;②T1加权多为高信号,T2加权上,肿瘤呈低至高信号;③在T1和T2加权上常可见肿瘤与脑组织之间一低信号界面,代表受压的蛛网膜或静脉丛;④T2加权可清晰显示瘤周水肿;⑤脑膜尾征:反映该处硬脑膜的通透性增大,并不是肿瘤浸润。

(4)特殊MRI检查方法:①MRV:明确肿瘤和静脉窦的关系;②MRA:明确肿瘤和周围动脉的关系;③MRS:典型表现为丙氨酸峰升高,对于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④DWI:有助于明确瘤周水肿及肿瘤是否侵犯正常脑组织。

脑膜瘤分级标准

脑膜瘤分级标准

脑膜瘤分级标准
脑膜瘤的分级标准主要基于显微镜下肿瘤细胞的外观。

以下是详细的分级标准:
1. 良性脑膜瘤(WHO I级):这是最常见的脑膜瘤类型,占所有脑膜瘤的65%\~80%。

生存期长、生长缓慢、侵袭性低、复发率低、组织分化良好,多数能通过手术完全切除。

2. 非典型脑膜瘤(WHO II级):占所有脑膜瘤的20%\~35%,侵袭性和复发率介于良、恶性脑膜瘤之间,5年复发率达40%。

3. 恶性脑膜瘤(WHO III级):占所有脑膜瘤的<3%,生存期最短,5年复发率达80%。

此外,脑膜瘤的严重程度也取决于其等级和位置。

通常,WHO I级被认为是良性的,而WHO II级和III级被认为是高级别的脑膜瘤。

高级别的脑膜瘤具有局部侵袭性高、复发率高等特点,对化疗不敏感,放射治疗能够延缓肿瘤复发,现有的靶向药物对其治疗有效率也比较低。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果您身体不适,建议立即就医,遵循医生的指导进行科学诊疗。

脑膜瘤病理诊断标准

脑膜瘤病理诊断标准

脑膜瘤病理诊断标准
脑膜瘤的病理诊断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组织学表现:脑膜瘤通常由肿瘤细胞、基质和血管组成。

肿瘤细胞常为肿瘤细胞核,可分为上皮样细胞和间叶样细胞。

上皮样细胞呈柱状或圆形细胞核,胞浆丰富;间叶样细胞呈长梭形或星状细胞核,胞浆较少。

基质一般是松散的胶原纤维和黏多糖物质。

血管则常有增生和破裂。

2. 免疫组织化学:脑膜瘤细胞常表达表皮样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细胞周期相关蛋白(Ki-67),这可以帮助确定肿瘤的分级。

3. 分级:根据肿瘤细胞的核分裂象(mitosis)和细胞增殖指数(Ki-67阳性细胞的百分比),脑膜瘤可分为低分级和高分级。

低分级脑膜瘤(Grade I)生长缓慢,细胞分裂象和细胞增殖指数较低;高分级脑膜瘤(Grade II-III)生长较快,细胞分裂象和细胞增殖指数较高。

4. 分型:根据肿瘤细胞的起源部位和组织学特征,脑膜瘤可分为脉络丛型脑膜瘤、室管膜型脑膜瘤、软膜型脑膜瘤和鞍区型脑膜瘤等。

上述是常见的脑膜瘤病理诊断标准,具体诊断还需结合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幕上脑膜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幕上脑膜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垂体瘤
• 垂体瘤从鞍内向鞍上生长,冠状面见“束腰征”。 • T1等或略低、 T2等稍高信号,密度/信号欠均匀。 • 出血、坏死及囊变较常见。 • 增强明显强化。 • 垂体多不能显示。
小结
• 好发中老年人群,男女比例约1:2。 • 最多见于矢状窦旁、大脑凸面、大脑镰旁。 • 脑外肿瘤征象。 • 等或稍高密度,等T1等或稍长T2。 • 钙化常见; 瘤内或瘤周流空血管;瘤周脑水肿。 • 强化明显、均匀;硬膜尾征。 • 恶性征象:分叶状,浸润性生长,边界不清,囊变坏死常见,ADC
肿瘤周边可有软脑膜血管参与供血,侧脑室内脑膜瘤血供来 自脉络膜动脉。 • 瘤周硬脑膜常有环状反应性增厚。
2007版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病理分型
• I 级(典型的或良性,最常见):脑膜上皮型、纤维型、 血管瘤型、砂粒体型、过渡型、微囊型、淋巴细胞丰富型、 分泌型及化生型。
• II 级(非典型):非典型性、透明细胞型及脊索样型。 • III 级(间变型或恶性,最少见) :间变型、横纹肌样型及
• 瘤内或瘤周流空血管:常包绕、推移大脑中动脉或颈内动 脉,在T1WI、 T2WI呈条状低或无信号。
• 增强扫描:明显均匀强化,硬膜尾征。 • MRS:NAA峰缺乏或明显降低、 Cho峰升高、 Cr峰降低,
可出现丙氨酸峰(Ala)。(脑外肿瘤,不含正常神经元)
恶变征象
• 肿瘤呈分叶状,浸润性生长,边界不清,无包膜。 • 囊变坏死明显。 • ADC呈更低信号。 • 增强扫描强化不均匀。 • 瘤周水肿明显。 • 邻近骨质破坏、吸收。
非典型、恶性类型和肿瘤异质性。
发病机制
• 绝大多数起于蛛网膜帽细胞,少数来源于硬脑膜的成纤维 细胞或附于颅神经、脉络丛的蛛网膜组织。

脑膜瘤病理分级诊断标准

脑膜瘤病理分级诊断标准

脑膜瘤病理分级诊断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脑膜瘤是一种源自脑膜组织的恶性肿瘤。

脑膜瘤病理分级诊断是确定脑膜瘤恶性程度的重要方法,有助于指导治疗策略和预后评估。

目前,国际上广泛应用的是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脑膜瘤病理分级诊断标准,该标准根据肿瘤组织的形态特征和分子生物学特征将脑膜瘤分为不同级别。

根据WHO的分类标准,脑膜瘤可以分为三个级别:1. I级脑膜瘤:多数为良性脑膜瘤,生长缓慢,对周围组织的浸润较少。

通常手术切除后预后良好。

2. II级脑膜瘤:为低度恶性脑膜瘤,生长速度较快,有一定的浸润性。

手术切除后容易复发,可能需要放疗或化疗。

3. III级脑膜瘤:为高度恶性脑膜瘤,生长迅速,浸润性强。

预后较差,常常复发并发展成IV级脑膜瘤。

对于脑膜瘤的病理分级诊断,除了根据组织形态特征来划分病理级别外,分子生物学标记也越来越被重视。

脑膜瘤中有一些与预后相关的特异基因变异,如1p/19q共略、IDH基因突变等,这些基因标记对于预后评估和治疗策略的选择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脑膜瘤病理分级诊断对于指导临床治疗至关重要。

对于I级和II级脑膜瘤,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但对于III级和IV级脑膜瘤,手术切除后通常需要辅助放疗或化疗。

分子生物学标记的检测也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更为精准的依据,有助于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在脑膜瘤的治疗过程中,病理分级诊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准确判断脑膜瘤的恶性程度,医生可以合理选择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患者的痛苦。

临床医生和病理医生需要加强病理分级诊断的学习和实践,提高对脑膜瘤病理特征的识别和判断能力,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服务。

第二篇示例:脑膜瘤是一种常见的颅内肿瘤,多起源于脑膜,由于其位置靠近大脑和脑干,因此治疗起来常常较为困难。

脑膜瘤是一种潜在的致命危险,并且其具有良性和恶性之分。

目前,对于脑膜瘤的病理分级诊断标准已经有了较为明确的规定,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

颅脑常见肿瘤影像诊断及鉴别

颅脑常见肿瘤影像诊断及鉴别

脑膜瘤
概述
MENINGIOMA
占颅内肿瘤的15%~20%左右 来自蛛网膜粒细胞,与硬脑膜相连 多见于成年人,女性发病是男性的2倍 肿瘤大多数居脑实质外 好发部位:依次是矢状窦旁、大脑镰、脑凸
面、嗅沟、鞍结节、蝶骨嵴、桥脑小脑角、小脑幕
临床表现
肿瘤生长缓慢、病程长,颅内压增高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Pilocytic astrocytoma 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 Pleomorphicxanthoastrocytoma 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 astrocytoma Subependymal giant cell
CT表现

Ⅰ、Ⅱ级星形细胞瘤

脑内低密度病灶,类似 水肿 肿瘤边界多清楚 90% 瘤周不出现水肿, 少数有轻度或中度水肿 增强扫描常无明显强化, 少数表现为囊壁和囊内 间隔的轻微强化
Pituicytoma)
.8 .9 .10 下丘脑神经错构瘤 Hypothalamic 鼻神经胶质异位 Nasal glial 浆细胞肉芽肿 Plasma cell neuronal hamartoma heterotopia granuloma
中 枢 神 经 系 统 肿 瘤 病 理 分 类

软骨肉瘤 Chondrosarcoma
.4 癌 Carcinoma
中 枢 神 经 系 统 肿 瘤 病 理 分 类

神经上皮组织肿瘤
颅神经和脊髓神经肿瘤 脑(脊)膜肿瘤 淋巴瘤和造血细胞肿瘤 生殖细胞肿瘤 囊肿和肿瘤样病变 鞍区肿瘤 局部肿瘤的扩延 转移性肿瘤 未分类肿瘤 原发肿瘤: 肺癌、
中 枢 神 经 系 统 肿 瘤 病 理 分 类

脑膜瘤

脑膜瘤


侧脑室非典型脑膜瘤与室管膜瘤

室管膜瘤是一种起源于室管膜细胞的恶性程度较低的肿瘤,好发于第四脑室, 以儿童多见。T1WI肿瘤以等低信号为主,T2 WI以高信号为主,肿瘤内可见 钙化、出血、坏死及囊变,瘤周水肿较轻,增强扫描实性部分明显强化。


鞍区脑膜瘤与海绵状血管瘤

二者临床表现类似,缺乏特异性。后者T 2WI呈明显高信号,较前者信号 要高,增强扫描呈渐进性明显强化。其强化方式有助于二者鉴别。
桥小脑角区非典型脑膜瘤与听神经瘤

听神经瘤是成人桥小脑角区最常见的肿瘤,患者以40 ~ 60岁居多,男性较 多见。临床以耳聋、耳鸣、头痛、眩晕、面部麻木为主要症状。 M RI扫描听神经瘤中心或基底部位于内听道开口处,与听神经相连呈“反逗 号”样改变。T1WI肿瘤呈等或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瘤体增大时肿瘤内 坏死囊变多见。增强扫描肿瘤均匀明显强化,其强化程度低于脑膜瘤。
蛛网膜位于硬脑膜深方,是一层薄而有光泽的半透明的纤维膜,主要 由纤维结缔组织和少量弹力纤维构成,界于硬膜与软膜之间,缺乏血 管和神经。 该膜包绕整个脑,除大脑纵裂和横裂之外,一般不进入脑的沟和裂 。



某些部位蛛网膜的间皮细胞增生,形成许多微 小绒毛状突起,突入硬脑膜窦内,称为蛛网膜绒毛 (arachnoid villi )。 绒毛过度增生形成“菜花状”的小结节,深入 硬脑膜,或穿经硬脑膜孔突入硬脑膜窦内,这些小 结节称为蛛网膜颗粒(arachnoid granulations) 。 蛛网膜颗粒是人类脑脊液回流入血液的主要通 道(脑脊液最后通过蛛网膜粒渗透入静脉窦内)。


中枢神经系统HPC被认为具有一定恶性倾向和侵袭性,易原位复发及远 处转移。

脑膜瘤影像诊断PPT课件

脑膜瘤影像诊断PPT课件

03
脑膜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CT及MRI表现
CT and MRI findings of meningioma
04
脑膜瘤的特殊征象
Special features of meningioma
02
01 PART ONE
脑膜瘤概述
An overview of meningiomas
1.脑膜瘤的起源
脑膜瘤起源于脑膜及脑膜间隙的衍生物,大部分来自 蛛网膜粒帽细胞。
在原发脑肿瘤中,仅次于神经 上皮肿瘤,居于第二位。是典 型的颅内脑外肿瘤。多成人, 多女性,多良,多单。
马天虹,牡丹江红旗医院影像科 04
2.脑膜瘤的发病部位 好发部位:与蛛网膜粒分布一致。 如 矢状窦旁;大脑镰旁;大脑凸面;嗅沟;鞍结节; 蝶骨嵴;小脑幕;小脑桥脑角;斜坡等。
马天虹,牡丹江红旗医院影像科 05
2.脑膜瘤MRI表现 部分肿块被移位了的脑脊液信号或血管流空 信号包绕,似假包膜,构成了脑膜瘤特征性表 现。
马天虹,牡丹江红旗医院影像科 16
04 PART FOUR
脑膜瘤的特殊征象
Special features of meningioma
1.脑膜瘤的特殊征象
广基征
脑 成 外的 浸板 接被薄 , 混脊 假 肿增 润或 处挤、 甚 合假硬广白颅液 包 瘤强 有硬 呈压增 至 表包膜基质骨信 膜 的, 显脑 钝,生 穿 现膜尾征塌改号 征 可脑 著膜 角推。硬 破征征:陷变或 。 靠膜 增紧 。移化 颅::瘤征:血 假 征瘤强密出,骨部脑体:瘤管包象附,相现少,分膜边病附流膜。着叫连“数偶病瘤缘灶着空的处硬,白表尔变有广邻处信存的膜肿质现有被显基近颅号在脑尾瘤挤为成移著与的骨包是膜征与压骨骨位而颅脑骨绕诊受。硬征质及了均骨实质,断肿膜象破融的匀内质变形脑瘤连”坏骨

脑膜瘤病理分型及影像学表现PPT课件

脑膜瘤病理分型及影像学表现PPT课件

可编辑课件PPT
27
异位脑膜瘤
脑膜瘤是中枢常见的肿瘤,异位脑膜瘤少见,主要
可见于头颈部,包括眉间、鼻窦、眶内、口咽、帽状健膜
下、腮腺等。肺原发性脑膜瘤的起源不明确,大多数无临
床症状,常在无意中发现,偶有咳嗽者。发病年龄30-72
岁,肺内病灶为界限清晰的孤立性结节,肿瘤与肺组织界
限清楚,多靠近胸膜,质软,切面张力较大,质地均匀无
可编辑课件PPT
7
CT表现
(一)常表现为边界清楚的肿块,以宽基底与颅骨内板或
硬脑膜相贴。(如病变中心发生于额顶上部,由于CT横
断面扫描的局限性,部分病变似脑内占位,CT冠状面、
矢状面重建及MRI有助于显示病变特征。)
平扫右侧额 叶见等密度 肿块,外侧 与颅板相贴, 周围见大片 水肿,占位 效应明显。 增强后明显 均匀强化, CT值上升约 110Hu。
[手术所见]左颞及颞下窝有肿瘤突出,无明显包膜,质硬, 不活动。咬取浸润骨及肿瘤,分块切取,血供不丰富。肿 瘤自眶外侧壁长入眶内,肿瘤基底部与蝶骨嵴外侧硬膜相 连。
可编辑课件PPT
26
本例患者病变累及广泛,有骨质改变及软组织肿块,发生 于左侧眶骨外侧壁、左侧部分颞骨及额骨,术前未考虑到 脑膜瘤的可能。脑膜瘤因与硬膜紧密粘连,颅骨因肿瘤附 着,可造成骨质增厚、变薄或破坏,少数肿瘤可向颅外生 长。还有少数脑膜瘤呈扁平状或盘状,质软,沿脑表面蔓 延,常侵入颅骨或颅外组织。
3、占位性病变周围右侧额叶脑实质见低密度水 肿带,脑室及中线结构移位。
病理诊断:右侧额叶镰旁“囊性脑膜瘤伴瘤内出血”
鉴别诊断:主要和胶质瘤进行鉴别,胶质瘤的总体强化程度
不如脑膜瘤,其病灶密度较低且常不均匀。
可编辑课件PPT

who脑膜瘤分级标准

who脑膜瘤分级标准

who脑膜瘤分级标准
WHO脑膜瘤(Meningioma)分级标准如下:
1级:良性脑膜瘤(Benign Meningioma)
- 良性脑膜瘤通常是慢性增长的,不具有浸润性生长特点。

肿瘤细胞与周围正常脑组织有很好的分界,瘤包膜清晰,易于手术切除。

2级:无定型脑膜瘤(Atypical Meningioma)
- 无定型脑膜瘤具有一些恶性特征,如增殖指标的升高,细胞的大小和形态异常,或者肿瘤细胞的核分裂多于4/10个高倍视野。

这种类型的脑膜瘤可能具有更高的复发率和生物学侵袭性。

3级:恶性脑膜瘤(Anaplastic Meningioma)
- 恶性脑膜瘤是最具有侵袭性和恶性特征的一种,其细胞增殖指标非常高,肿瘤细胞的大小、形态、核分裂都异常。

恶性脑膜瘤的生物学行为不同于良性或无定型脑膜瘤,并且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和严重的生存预后。

这些分级标准通常是根据组织学特征来分类脑膜瘤,有助于评估瘤的侵袭性和恶性程度,以指导治疗和预后评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女性,55岁,头痛1年。
多发脑膜瘤
平扫示顶部中线大
脑镰处及蝶骨右侧 鞍结节见两个等T1 等T2信号类圆形肿 块影,大小分别为 1.8cm×1.8cm×1. 5cm和 1.8cm×1.8cm×2. 1cm,边界清楚。 增强后病变明显均
匀强化。病理诊断: 多发脑膜瘤
特殊脑膜瘤
女性,58岁,发现左颞部肿物伴间断性疼痛一年 ,加重3个月。患者于一年前无意中发现左颞部一 肿物,约大豆粒大小,局部偶有轻微疼痛,无头 痛,无视力障碍,在当地以炎性肿物对症治疗, 疗效不佳。一年来肿物渐增大,疼痛逐渐加剧, 尤以近3个月为重。查体:左颞部见约 4cm×3cm×1cm肿物,触之边界清楚,质硬,压 痛不明显,无活动。眼睑无水肿,左侧眼球轻度 突出。
脑膜瘤是中枢常见的肿瘤,异位脑膜瘤少见,主要可见于头颈部
,包括眉间、鼻窦、眶内、口咽、帽状健膜下、腮腺等。肺原发性脑
膜瘤的起源不明确,大多数无临床症状,常在无意中发现,偶有咳嗽
者。发病年龄30-72岁,肺内病灶为界限清晰的孤立性结节,肿瘤与
肺组织界限清楚,多靠近胸膜,质软,切面张力较大,质地均匀无出
MRI表现
(三)部分病变被移位了的脑脊液信号或血管流空信号包绕 ,似假包膜,构成了脑膜瘤特征性表现。
MRI优点
MRI优于CT之处是能够提供多方位图像,冠状位适宜显示中颅窝或大 脑半球凸面的脑膜瘤。此外还能显示脑膜瘤与血管结构的关系。
II、影像学特点
纤维型
影像学特点:T2WI示肿瘤中央呈 极低信号,增强扫描轻度强化,周 边呈等信号,明显强化;CT表现
脑膜瘤病理分型及影像学特点
I、病理分型
病理分型
1
纤维型(成纤维型)脑膜瘤
2
脑膜皮型脑膜瘤
3
过渡型(混合型)脑膜瘤
4
沙粒型脑膜瘤
病理分型
5
血管瘤型脑膜瘤
6
微囊型脑膜瘤
7
分泌型脑膜瘤
8
富淋巴-浆细胞型脑膜瘤
病理分型
9
移行型脑膜瘤
10
透明细胞型脑膜瘤
11 12
脊索瘤样型脑膜瘤 非典型脑膜瘤
病理分型
本例患者病变累及广泛,有骨质改变及软组织肿块,发生于左侧眶骨 外侧壁、左侧部分颞骨及额骨,术前未考虑到脑膜瘤的可能。脑膜瘤 因与硬膜紧密粘连,颅骨因肿瘤附着,可造成骨质增厚、变薄或破坏 ,少数肿瘤可向颅外生长。还有少数脑膜瘤呈扁平状或盘状,质软, 沿脑表面蔓延,常侵入颅骨或颅外组织。
异位脑膜瘤
血和坏死,影像学表现符合大体标本的表现,表现为类圆形近软组织
的密度均一、边缘光整的孤立性结节影,无特征性改变,很难和其他
的疾病鉴别,最终诊断依靠病理。肺原发性脑膜瘤为良性,易切除,
预后良好,无复发及转移,但是还有恶性的报道。
谢谢!Thank You!
病理诊断:右侧额叶镰旁“囊性脑膜瘤伴瘤内出血”
鉴别诊断:主要和胶质瘤进行鉴别,胶质瘤的总体强化程度不如脑膜瘤 ,其灶密度较低且常不均匀。
(四)若肿瘤邻近的颅骨C增生T肥表厚现或侵蚀性破坏,则是具有特征意义
的诊断征象。
CT表现
(五)占位效应明显,并可表现脑外肿瘤征象。
①病变与颅板、大脑镰、小脑幕直接接触,基底宽度常大于肿瘤的最 大径。
肿瘤细胞丰富)。
恶性脑膜瘤
女性,45岁,头痛一周,无其它异常症状。
顶叶与大脑 镰紧邻较低 密度占位性 病变,边界 清楚,内密 度不均。
恶性脑膜瘤
极少见,其生长速度较快,具有明显的侵袭性(如肿瘤周围出现明显 水肿而本身无或仅有轻微钙化。平扫和增强显示瘤内明显囊变。增强 扫描肿瘤不增强或轻中度强化,肿瘤边缘不规则,边界不清。)恶性 脑膜瘤瘤周水肿有一特点:即肿瘤最大径与瘤周低密度水肿区最大径 有时不在同一层面,这一点与胶质瘤不同,后者脑水肿与肿瘤的最大 径总是在同一层面。
CT表现
(二)平扫常为均一略高或高密度肿块,钙化常见,常为细小点状、 沙粒状或不规则,罕见整个瘤体钙化(见下图)。增强扫描呈均一明 显强化。边界清楚锐利。少数病例还可显示肿瘤周边有一薄层环状强 化影(见下图),可能是肿瘤包膜所含血管较丰富和包绕肿瘤的静脉 或引流静脉较多所致。
CT表现
(三)囊变者少见,约占3%-5%。
CT表现
(一)常表现为边界清楚的肿块,以宽基底与颅骨内板或硬脑膜相贴 。(如病变中心发生于额顶上部,由于CT横断面扫描的局限性,部分 病变似脑内占位,CT冠状面、矢状面重建及MRI有助于显示病变特征 。)
平扫右侧额 叶见等密度 肿块,外侧 与颅板相贴, 周围见大片 水肿,占位 效应明显。 增强后明显 均匀强化, CT值上升约 110Hu。
13
乳头状瘤型脑膜瘤
14
横纹肌样型脑膜瘤
15
间变性(恶性)脑膜瘤
脑膜瘤影像学表现
[评述]
脑膜瘤起源于蛛网膜细胞丛,与蛛网膜颗粒关系 密切,是典型的脑外肿瘤。多见于中年人,女性 多于男性,好发于矢状窦旁,大脑凸面,蝶骨嵴 ,嗅沟,桥小脑角,大脑镰或天幕。少数发生于 脑室内,多为单发。脑膜瘤常见的病理类型包括 :⑴纤维型:由纤维母细胞和胶原纤维组成。⑵ 内皮型:肿瘤有蛛网膜上皮细胞组成,是最常见的 类型。⑶血管瘤型:瘤内有丰富的血管成分。⑷ 砂粒型:瘤内含有大量砂粒体。⑸混合型:也较 多见,瘤内含有上述四种成分。⑹恶性脑膜瘤: 细胞形态及生长特征具有恶性肿瘤的特点,且可以 发生转移。
征。
MRI表现
(一)通常在T1WI上的信号与邻近脑组织的脑皮质相似,常为等信号 ,而与脑白质比较为低信号。在T2WI上为等信号掩盖。就信号而言, 绝大多数其他颅内肿瘤呈长T1长T2信号,脑膜瘤上述信号特点有一定 特征性。
MRI表现
(二)增强后脑膜瘤有显著而 均匀的增强,脑膜瘤附着处的 脑膜受肿瘤浸润有显著增强, 叫“硬膜鼠尾征”(或“脑膜 尾征”)有特征性。
左侧眶骨外侧壁、 左侧部分颞骨及 额骨骨质增厚, 内密度不均,部 分区域呈溶骨样 改变。左颞及颞 下窝、眼眶内可 见不规则软组织 肿块,突向眼眶 并推压眼肌。
[CT拟诊](1)恶性肿瘤,考虑转移的可能性大(2)骨纤维异常增殖 症
[手术所见]左颞及颞下窝有肿瘤突出,无明显包膜,质硬,不活动。 咬取浸润骨及肿瘤,分块切取,血供不丰富。肿瘤自眶外侧壁长入眶 内,肿瘤基底部与蝶骨嵴外侧硬膜相连。
②大都边界比较清楚,瘤周水肿无或轻。 ③瘤灶邻近的脑实质被挤压,推移出现所谓“白质挤压征”或“白质
塌陷征”。 ④颅板下肿瘤嵌入脑灰质,使灰质下方的脑白质受压变平且与颅板之
间的距离增宽。 ⑤肿瘤附近的沟池增宽,或被填塞。 ⑥可使邻近静脉窦闭塞,CT平扫示静脉窦密度增高,注射造影剂后不
增强。 ⑦部分病变被移位了的脑脊液信号或血管流空信号包绕,形成假包膜
女性,55岁,头昏、头痛2年,加重一月。
诊断依据:1、病变呈类圆形,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内侧低 密度坏死区内见液液平面,密度下高上低,考虑为瘤内出
血所致

2、病灶外缘与脑膜呈广基相贴,骨窗示相连的颅骨骨质较对 侧更厚,且内板边缘明显,较毛躁而不光整锐利;
3、占位性病变周围右侧额叶脑实质见低密度水肿带,脑室及中 线结构移位。
为中心更高密度。
影像学特点
脑膜皮型(内 皮型):
最多见的一种类型,常表现为: 信号均匀,无明显坏死囊变, 增强扫描后明显均匀强化,除 肿瘤位于静脉窦旁外均很少出 现瘤周水肿(静脉窦旁任何类 型的脑膜瘤由于其压迫静脉窦 而致回流障碍均可引起肿瘤周
围水肿)。
影像学特点
血管瘤型
T1WI呈低信号,T2WI呈 高信号,增强扫描显著强 化(主要由于其血管丰富 且扩张,水分含量高以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