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普洱市镇沅二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南省普洱市镇沅二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历史试卷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将第Ⅰ卷的答案涂在答题卡上,第Ⅱ卷的答案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不在指定区域答题的不给分。
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20世纪40年代,美国外交家乔治·凯南认为:“我们对着一个政治力量,它狂热地坚信,它和美国之间不可能有永久性地妥协办法。
如何对付这个力量的问题……是我们有能力解决,不必通过一场全面的军事冲突来解决”。
文中的“政治力量”指的是()
A.英国 B.苏联
C.日本 D.德国
2.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后来有消极作用的有()
①重农抑商②“燔诗书而明法令”③奖励军功④废除井田制⑤实行“连坐法”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⑤
C.①③⑤ D.②③④
3.20世纪40年代,美国外交家乔治·凯南认为:“我们对着一个政治力量,它狂热地坚信,它和美国之间不可能有永久性地妥协办法。
如何对付这个力量的问题……是我们有能力解决,不必通过一场全面的军事冲突来解决”。
文中的“政治力量”指的是()
A.英国 B.苏联
C.日本 D.德国
4.商鞅规定:秦国的士兵只要斩获敌军“甲士”(军官)一个首级,就可以获得一级爵位“公士”、田一顷、宅一处。
斩杀的首级越多,获得的爵位就越高,最高是二十等爵“彻侯”,有封地并可征收租税。
这一规定使秦国()
①军队战斗力大大提高②军功地主大量涌现③宗室贵族势力加强④统治基础得以扩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北魏孝文帝下诏:“(年)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
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这表明()
A.孝文帝禁止年青官员使用鲜卑语
B.孝文帝逼迫官员放弃本民族的旧俗C.在上朝议事时说北方话者免官
D.孝文帝禁止年青官员上朝议事时说鲜卑语
6.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主导因素是()
A.天皇权力至高无上,支持革新力量进行改革
B.倒幕派掌握政权,力行革新,顺应了时代潮流
C.废藩置县,建立近代统一国家,形成统一市场
D.引进西方科学技术,推行“文明开化”政策
7.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阶级矛盾、民族矛盾错综复杂,产生这些矛盾的主要原因在于()A.鲜卑族的落后 B.统治者的腐朽
C.战乱不断 D.汉族的反抗
8.19世纪末,维新变法从一种思潮迅速发展为一场政治运动,其关键是( )
A.维新派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顺应历史潮流
B.维新派争取了光绪皇帝和袁世凯的支持
C.维新派把维新变法与救亡图存结合起来
D.维新派得到了爱国志士和知识分子的拥护
9.早期维新派的思想主张,明显地反映了哪一阶级(阶层)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
A.地主阶级改革派 B.民族资产阶级
C.开明地主阶级 D.农民阶级知识分子
10.“臭名昭彰的‘解放’,实际上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是对农民施行一系列的暴行和一连串的侮辱”,列宁认为“解放”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主要是因为()
A.改革允许农民获得人身自由
B.农民付出的赎金高于当时地价二、三倍
C.解放后的农民还要受到村社的管理
D.农民只获得了贫瘠和耕作不便的土地
11.1981年10月,率先实现与以色列和解的埃及总统萨达特被伊斯兰圣战组织成员枪杀;1995年11月,对中东和平作出很大贡献的以色列总理拉宾被以色列右翼极端分子暗杀。
两位政治家的遭遇主要说明()
A.中东和平进程破灭 B.中东和平进程艰难曲折
C.阿以矛盾不可调和 D.犹太人抵制和平进程
12.下列有关印巴长期冲突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①殖民主义“分而治之”政策的影响②宗教信仰的差异③边界和领土的长期不确定④美苏等大国的插手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3.美苏军备竞赛的重中之重是()
A.核武器 B.海军
C.洲际导弹 D.陆军
14.北魏统一北方,促进了民族融合,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
这表明,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实质上是()
A.封建化的过程 B.农业化的过程
C.工业化的过程 D.汉化的过程
15.下列关于伊朗和伊拉克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国处在海湾地区,是世界上石油生产大国
B.两国都建立了政教合一的政权
C.两国都是穆斯林国家,居民大都是阿拉伯人
D.阿拉伯河是两国惟一的出海口
16.一战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其中正确的表述是()
A.西欧交战国的经济受到重创,但依然没有丧失原有地位
B.英国受到削弱,经济上与美国平起平坐
C.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最大的资本输出国
D.由于宗主国的战争需要,加紧侵略和掠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使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经济雪上加霜
17.“……当我走过你的身边,我愿带走你的笑脸,……希望会有那么一天,再也没有眼泪仇怨,再也没有流血离散……”——《让世界充满爱》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是著名音乐人郭峰为什么而作()。
A. 1986年“国际和平年”
B. 1985年联合国通过《国际和平年宣言》
C.第一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的召开
D. 1985年瑞典反战和平运动
18.“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材料反映了()
①农村生产经营权发生了变化②农民拥护联产承包责任制③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④土地所有制发生了变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明治维新时期,政府大力扶持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其扶持的对象主要是()
A.投资新兴工业的华族和士族
B.资金缺乏的私人企业
C.从事近代交通通信事业的企业
D.与政府关系密切的大资本家
20.普希金在《致西伯利亚的囚徒》中写道:“你们悲惨的工作和思想的崇高意向,决不会那样消亡……沉重的枷锁会掉下,阴暗的牢狱会覆亡,自由会愉快地在门口迎接你们,弟兄们会把利剑送到你们手上。
”以下对普希金的诗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主张废除农奴制,实行君主立宪制
B.指出农奴制的存在是燃起反抗烈焰的根源
C.敲响了农奴制的丧钟
D.说明统治者已不能照旧统治下去了,改革势在必行
21.19世纪末的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是对早期维新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进一步发展”是指()
①要求进行政治改革②形成了完整的思想体系③由社会思潮发展为政治运动④与洋务派划清了界限
A.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
22.18世纪末19世纪初,埃及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
①外国资本主义与埃及民族的矛盾②农民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③农民阶级与马木路克封建统治的矛盾④马木路克统治集团与奥斯曼帝国的矛盾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23.《四国条约》《五国条约》和《九国公约》的共同点之一是()
A.日本在受限制的同时也保持有局部特权或优势
B.维护了美国的利益,抑制了日本势力
C . 华盛顿会议与会各国平等协商的结果
D . 帝国主义列强共国宰割中国
24.彼得一世在法令中规定:沙皇陛下就是专制的君王,服从于他是上帝的旨意。
世界上没有一个人的事他不该管。
沙皇的周围,只能有顾问和圣旨的执行者。
这反映出彼得一世( ) A . 强迫农民服役 B . 强制农奴劳动 C . 加强中央集权 D . 推进西方文明生活方式
25.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胜利完成长征。
吴起镇的得名与古代著名的改革家吴起相关,在吴起镇至今还有吴起的雕像(如下图)。
吴起改革的措施不可能包括( ) A . 强化“世卿世禄制” B . 限制贵族的权力 C . 奖励军功 D . 严禁私门请托
26.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所产生的最重要的影响是( ) A . 消除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矛盾 B . 彻底改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C . 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进程 D . 直接导致了法西斯集团内部的瓦解 27.观察下图,下列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齐桓公与管仲画像砖
A . 齐桓公曾任用管仲为相推行改革
B . 管仲改革顺应了时代的发展潮流
C . 管仲改革帮助齐桓公成就了霸业
D . 管仲改革是一场封建性质的改革
28.“俄国的士兵在1855年和1812年一样英勇作战:但是,(1855年)形势令人绝望地对俄国士兵
不利……总之战争是失败了。
”导致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 . 农奴制导致俄国社会发展落后 B . 俄国尚未开展工业革命 C . 俄孤军作战难以对抗强敌联合 D . 俄国军队装备落后
29.19世纪末,列强在中国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租借地和“势力范围”的实质是( ) A . 列强掠夺中国高峰时的产物 B . 瓜分中国狂潮的主要内容 C . 走向殖民地的过渡形式 D . 中国已被肢解的具体表现 30.梭伦颁布“解负令”的目的在于( ) A . 废除债务奴隶制 B . 促进雅典城邦发展 C . 打破贵族世袭特权 D . 实现公民真正平等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5分)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杜鲁门说:“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安全有关。
”
材料二 下图是反映20世纪60年代初美苏关系的一幅漫画
材料三 尼克松说:“……如果某个核大国威胁我们某个盟国的自由……我们将提供保护,在涉及其他形式的侵略场合,我们将根据条约义务,在被要求时提供军事和经济援助;但我们指望直接遭受威胁的国家承担为本身防务提供人力的主要责任。
”他还说:“过去25年,已经发生了非常巨大的变化。
”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杜鲁门说的“转折点”意味着什么?材料三中尼克松所说的“巨大变化”又是指什么?
(2)材料二展示的漫画反映了哪一事件?画面反映出什么问题?
(3)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三的不同点和本质上的相同点。
32.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2003年11月20日,20万英国民众抗议美国总统布什访英,高喊“布什回家去”“结束对伊占领”“要和平,不要战争”等口号,并合力将高约3.7米的布什手持导弹头的塑像拉倒。
材料二
材料三
请回答:根据文字和图片材料分析,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着哪些严峻的挑战?
3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联合国苏丹特派司令官视察中国维和部队材料二在进入21世纪之际,我们五国共同庄严承诺,将致力于确保联合国更加强大、更加有效、更有效率……与全体会员国一道加强联合国的作用、维护联合国的权威、捍卫《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2000年中、美、俄、英、法首脑声明
材料三2000年9月6日至8日,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围绕“21世纪联合国的作用”进行了深入讨论,虽然在一些问题上存在矛盾,但在维护联合国的地位和权威、加强它在处理国际事务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上,形成了共识。
会议通过的《联合国千年宣言》,把“自由、平等、团结、容忍、尊重大自然和共同承担责任”作为21世纪国际关系中的基本价值观,强调《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是“永不过时和普遍适时的”。
——《世界当代史资料选辑》(2005年)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联合国哪一机构的职能?该机构的主要职权有哪些?
(2)材料二中“五国”在联合国中具有怎样的地位?它们为什么强调“维护联合国的权威”?
(3)材料三认为联合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中的作用“不可替代”,其主要依据有哪些?
(4)结合有关时政知识说明,《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为什么“永不过时和普遍适时”?
3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从法国取道海路回到俄国,皇家禁卫军第一师在奥拉宁鲍姆登陆,听副主教杰尔查文吟咏感恩赞美诗。
祈祷时,警察冷酷无情地殴打着试图移近排列成行的军队的人们。
这给我们留下了回到祖国时第一个令人不快的印象……最后,皇帝亚历山大一世在卫兵队的伴随下出现了,他骑着一匹漂亮的粟色马,手上执一把出鞘的剑,他准备在皇后面前放下这把剑。
我们高兴地看着他。
然而,就在那时,一个农民几乎是在他的马底下穿过了街。
皇帝催马前进,握着出鞘的剑冲向那个正在奔跑的农民。
警察也用棍棒攻击那个农民。
我们都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背过脸去,替我们敬爱的皇帝感到羞愧。
那是我对他的第一次失望;不自觉地,我想起了一只猫,它转变为一个美人,不过,它不能看见一只老鼠而不扑向他。
——A.G.梅朱尔《第一次俄国革命》
材料二文明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我们已为与文明的这场斗争做了什么准备工作了吗?我们不能以我们所有广阔的领土和无数的人口来对付这场斗争。
当我们谈论反对拿
破仑的光荣战役时,我们忘记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滞不前。
我们不是在走向胜利,而是在走向失败,我们唯一得到的一点安慰是,俄国将通过这一经历学到今后对它有用的一课。
——D.M.华莱士《俄国》
请完成:
(1)材料一中,“从法国取道海路回国”的人为什么会产生“不快的印象”和“替皇帝感到羞愧”?为改变这种状况他们采取了什么重大行动?
(2)材料二中,“我们与文明的斗争”指的是什么?什么历史事件验证了材料二的预测?
(3)材料二中,“俄国将通过这一经历学到今后对它有用的一课”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政治目的?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从材料信息,乔治·凯南的电报体现了“冷战”政策,文中的“政治力量”自然是指苏联。
2.【答案】B
【解析】商鞅变法为促进秦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化,作出了非常突出的历史贡献,但是商鞅的变法也有弱点,而且有的弱点越到后来消极影响越大。
本题就是从反向思维角度设计,要求学生分析变法中的弱点。
重农抑商政策会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燔诗书而明法令”会摧残文化,实行“连坐法”导致法律严酷、株连亲族,这些都是消极影响,故答案为B。
3.【答案】B
【解析】在战后这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凯南所说的这个阻碍美国全球战略的力量指的是苏联。
4.【答案】B
【解析】首先理解题干中材料的意思,即商鞅变法实行“军功爵制”,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推断。
“军功爵制”的实施,一方面打破了贵族世袭制,削弱了宗族贵族的力量;另一方面使秦国军功地主大量涌现,成为秦统治阶级的重要支柱,还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使秦国强大起来。
5.【答案】A
【解析】孝文帝下令官员上朝时要讲汉话,但30岁以上的官员一时难改,可仍讲鲜卑话,暂不处罚;30岁以下官员必须严格执行法令,否则要降职。
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A项“天皇权力至高无上”是1889年日本宪法颁布后获得的,C,D两项都是措施,符合题干“主导因素”之意的应是B项。
7.【答案】A
【解析】鲜卑族统一黄河流域后,他们靠落后的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风俗,很难巩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这是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初期产生一系列矛盾的根源,故选A。
8.【答案】C
【解析】19世纪60年代早期维新思想已经产生,经济上主张振兴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政治上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等,但早期维新思想没有付诸行动。
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梁启超等思想家将维新思想与甲午战争后的救亡图存结合起来,迅速将其发展为救亡图存的一场政治运动。
据此本题选C项。
9.【答案】B 【解析】早期维新派强调发展资本主义,变革政治体制,代表的是正在形成的新兴资产阶级利益。
10.【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之所以说“二一九法令”是对农民的掠夺,主要是因为农民为了获得土地,需要向地主付出高额的赎金。
11.【答案】B
【解析】中东问题主要指以色列和埃及、巴勒斯坦等阿拉伯国家因宗教、领土等因素引发的矛盾、冲突,不单指阿以矛盾。
1978年在萨达特总统推动下埃及与以色列签署“戴维营协议”,实现和解,1980年两国建交。
以色列总理拉宾主张以“土地换和平”,积极推动与巴勒斯坦的关系发展,1995年被刺杀,中东和平进程面临严重挑战。
现今在国际社会和有关各方共同努力下,中东和平进程在艰难中前行。
12.【答案】D
【解析】印巴长期冲突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3.【答案】A
【解析】核武器是杀伤力巨大的武器,核武器的数量是在军备竞赛中能否占据主导地位的重要因素。
14.【答案】B
【解析】民族融合是历史上的一个进步现象,它指各民族在经济文化交流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所以在各族融合过程中,少数民族学会了汉族先进的农耕生产方式,开始了定居生活。
民族融合如从社会发展角度看,则是封建化过程。
15.【答案】A
【解析】1979年伊朗建立了政教合一的政权,伊拉克则不是;伊朗的主要居民是波斯人;伊朗西邻波斯湾,南临阿拉伯海,不只是一个出海口。
16.【答案】C
【解析】英国等西欧国家由于战争的影响,在一战后丧失经济霸主地位,不能与美国平起平坐,而是成为美国的债务国,故A、B两项错误;一战使宗主国忙于战争,暂缓了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侵略,从而使其经济有所发展。
17.【答案】A
【解析】1986年5月,为纪念“国际和平年”,郭峰在中国百名歌星演唱会上担任《让世界充满爱》的作曲、制作、指挥工作。
18.【答案】A
【解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的前提是坚持土地集体所有制。
19.【答案】D
【解析】“殖产兴业”政府以极低价格将官办企业出售给大资本家,扶植日本企业。
20.【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从普希金的诗句来看,俄国农奴制出现严重危机,燃起了下层人民群众反抗烈焰,诗句也敲响了农奴制的丧钟,说明旧统治无法进行下去。
A无法从材料中体现。
21.【答案】A
【解析】“进一步”的意思是指既有相同之处又有超越的含义,仅仅相同而没有超越,不能叫“进一步”。
①和④只是两者的相同之处,不是进一步发展的表现。
22.【答案】C
【解析】解答本题,要从埃及面临的政治形势着手进行分析。
当时埃及的统治者是马木路克封建统治集团,农民阶级与他们的矛盾日益激化。
另一方面,英法等国向埃及渗透势力,使埃及出现了民族危机。
所以,①③的叙述与当时埃及的社会实际相符。
23.【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历史问题的整体归纳能力。
A项指《四国条约》和《五国条约》的影响;D项指《九国公约》;C项不符合史实。
归纳三个条约内容和影响可知B项是共同点。
24.【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能力。
题干的核心是指沙皇的专制,D项与材料不符;A、B两项是C 项的具体表现;C项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加强专制,符合题意。
25.【答案】A
【解析】吴起改革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世卿世禄”是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因此,A项符合题意。
26.【答案】C
【解析】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是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的合作,但并没有消除它们之间的矛盾,因此A项是不正确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从一开始就是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因此B项也可排除;直接导致法西斯集团内部瓦解的事件是意大利的投降,因此D项也是不正确的。
27.【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管仲改革是春秋时期一场成功的改革,它顺应了当时的潮流,在齐桓公的支持下,使齐国强大起来,使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所以A,B,C三项正确。
但这次改革是在维护奴隶主利益的前提下,为实现富国强兵,侧重于经济领域的改革。
所以D项说法错误,答案为D。
28.【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俄国1855年在对外战争中失败,主要是由于落后的农奴制度导致俄军经济、军事力量的落后。
29.【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的理解能力。
租借地和“势力范围”既不同于半殖民地,也不同于殖民地,它是介于两者之间的过渡形式。
30.【答案】B
【解析】C项是梭伦确立财产等级制度的目的,D项的内容与梭伦的任何一项改革措施都不相符,C、D项首先可以排除。
A项是解负今的内容,但只是手段,目的是缓和雅典社会尖锐的矛盾,消除社会动荡局面,促进雅典城邦的振兴发展。
31.【答案】(1)转折点:二战后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权地位确立,从战时的美苏同盟关系转变为剑拔弩张的美苏争霸。
巨大变化:日本、欧共体崛起,美国经济、军事实力有所下降,世界霸主地位受到挑战;苏联的军事实力赶上并超过美国。
(2)古巴导弹危机。
美苏争霸,但当时美国处于战略优势。
(3)不同点:材料一表明美国推行全球扩张战略;材料三表明美国坚持全球扩张的政策,但减少直接出兵的方式,同时承认苏联的霸权地位。
本质相同点:都是推行霸权主义。
【解析】第(1)问反映了二战后不同时期美国的全球争霸态势变化: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
第(2)问注意材料时间信息“20世纪60年代初”,判断是古巴导弹危机,当时的战略优势在美国。
第(3)问根据材料信息“我们将提供保护……但我们指望直接遭受威胁的国家承担为本身防务提供人力的主要责任”进行判断,但美国争霸的本质始终未变。
32.【答案】(1)在国际力量对比严重失衡的情况下,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发展,依然是造成世界动荡不安的主要根源。
(2)南北问题更加突出。
发达国家利用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和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中的主导地位,损害发展中国家利益的现象还是很普遍,并非所有国家都能在经济全球化中受惠,贫富悬殊愈来愈大。
(3)影响和平与安全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国际和地区安全形势出现新的紧张因素。
传统安全威胁不仅没有消失,反而有了新的发展,国际军事力量对比失衡加剧,同时,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威胁增多,出现了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的局面。
【解析】
33.【答案】(1)机构:安全理事会。
主要职权:对国际安全问题负有重大责任,有权调查引起国际
争端或摩擦的任何情况,提出解决这些争端的方式或方法,采取强制行动直至使用武力维护和恢复国际和平与安全。
(2)地位: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重大问题上拥有否决权。
原因: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方面的权威性遭到挑战。
(3)联合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具普遍性、最有影响、规模最大和最重要的国际组织;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缓解与制止各种冲突、促进裁军和军备控制、加速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4)反映了各国人民的意愿,符合世界人民的利益;有利于缓和国际关系,遏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利于规范、约束、协调各国行为,反映了国际政治的进步。
【解析】第(1)问中的“机构”可依据材料一中“联合国”“中国维和部队”等信息进行判断,“主要职权”可结合所学知识直接回答;第(2)问中的“地位”可联系材料二中“中、美、俄、英、法”等信息展开思考,“原因”需要结合“冷战”结束后联合国的发展状况进行说明;第(3)问需要结合所学知识,从联合国的重要地位、主要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第(4)问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可联系政治学科的有关知识,从人民意愿、国际关系、政治进步等方面进行归纳。
34.【答案】(1)原因:参加对拿破仑战争的军人对西方社会产生了深刻印象,吸收了当时法国的自由主义思想和激进思想,并深受这些思想的影响,对沙皇的专制统治产生不满。
行动:1825年发动了旨在推翻沙皇专制和废除农奴制度的“十二月党人起义”。
(2)落后的封建农奴制的俄国将与工业高度发达的西欧国家发生冲突。
克里米亚战争。
(3)希望遭受打击的俄国统治者认识到:只有废除农奴制度,尽快实现资本主义工业化,才是俄国的出路。
【解析】战胜拿破仑的俄国军人,接触到法国社会、法国的民主思想对沙皇专制产生了不满情绪,推动了新思潮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