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网法》计算土方工程量
土方工程土方工程量方格网法
即假设一个和我们所要求的设计地形完全一样(坡度、坡向、形状、大小完全相同)的 土体,再从这块土体的假定标高,反求其平整标高的位置。
第21页/共42页
立体图中角点1-3最高,设其设计标高为x,则依 给定的坡向、坡度和方格边长,可立即算出其它各角
3 h3 (x 0.7 x 0.7)3 6x 4.2(m)
4 h4 (x 0.3 x 0.6) 4 8x 3.6(m)
H
0
1 48
(6x
6.4
12x
7.4
6x
4.2
8x
3.6)
x 0.675(m)
第23页/共42页
因为:
所以:
H0 H0 H0 20.06m
20.06 x 0.675 x 20.74m
a2
VⅣ
4
h 400 (0.66 0.29 0.11 0) 106m2 4
第31页/共42页
如方格Ⅰ四个角相邻两点为挖方,两点为填方,可用公式(1-23)计算:
V1
20(11.25 12.25) (0.35 8
0.20)
32.3m3
V1
20(8.75
7.75) (0.27 8
第11页/共42页
(二)求平整标高(计划标高)
平整标高概念:对原有高低不平的地面在保证土 方平衡的前提下,挖高垫低使地面成为水平,这个水 平地面的高程即为平整标高。
设平整标V高为HH0,0则:N a2 V
H0 Na2
V
平整前后土体的体积是相等的,设 为平整
前的土方体积则。 V V
第12页/共42页
i=1.5%
方格网法计算场地平整土方量
二.计算场地各个角点的施工高度hn
hn=设计标高Hn-自然地面标高H
挖
设计标高 Hn
自然地面标高 H
填
若hn为正值
则该点为填
方,hn为负
值则为挖。
三.计算“零点”位置,确定零线
零点位置按下式计算:
零点计算示意图
式中:X1、X2——角点至零点的距离(m); h1、h2——相邻两角点的施工高度(m),均用绝对值;
h2
h1
a
h2
h1
h4
a
h3
a
h4
V a2
4
a2
h3
h 4 (h1 h2 h3 h4 )
四.计算方格土方工程量
(2)
b
h1
d h2
(梯形)
b
h2 d
a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h3 c
e
h4
c h3
e h4
V
b
2
c
a
h 4
a 8
(b
c)(h1
h3 )
V
d
2
e
a
h 4
a 8
(d
e)(h2
h4 )
四.计算方格土方工程量
(1)角点一挖(填)三填(挖)
1)
h1
h2
h3 b
h4
(三角形)
h1
h2
h3c
b
h4
V 1 bc h bch3
2
3
6
当b=a=c时,V = a2h3 6
c c
2)三
h1
h2
h3 b
h4
(五角形)
h1
h2
c
h3 b
网格法土方量计算公式
网格法土方量计算公式1、方格四个角点全部为填土式挖方,其土方量:)(443212h h h h a V +++= (注:4321,,,h h h h 为角点填方高度,为绝对值。
)2、方格的相邻两角点为挖方,另两角点为填方。
其挖方部分工程量:)(4322241212h h h h h h a V +++=其填方部分工程量:)(4322341242h h h h h h a V +++=(注:21,h h 为需挖方角点挖方高度,43,h h 为需填方角点填方高度。
皆为绝对值。
)3、方格的三个角点为挖方,另一个角点为填方。
其填方部分工程量:))((643413424h h h h h a V ++=其挖方部分工程量:4432123,2,1)22(6V h h h h a V +-++= (注:321,,h h h 为需挖方角点挖方高度,4h 为需填方角点填方高度。
皆为绝对值。
)4、方格的一个角点为挖方,相对的角点为填方。
另两个角点为零点时(零线为方格的对角线),其挖填方工程量为:h ba V 2=常用方格网计算公式图示计算公式三当时,梯五正注:1、a——方格网的边长(m);2、b、c——零点到一角的边长(m);3、h1,h2,h3,h4——方格网四角点的施工高程(m),用绝对值代入。
4、Σh——填方或挖方施工高程的总和(m),用绝对值代入;5、——挖方或填方体积(m)。
6、本表公式是按各计算图形底面积乘以平均施工高程而得出的。
方格网法计算土方
方格网法常用方格网计算公式横截面计算步骤及方法1.方格网法方格网计算步骤及方法图示计算步骤方法适用范围1.划方格网根据地形图划分方格网,尽量使其与测量或施工坐标网重合,方格一般采用20m×20m~40m×40m,将相应设计标高和自然地面标高分别标注在方格点的右上角和右下角,求出各点的施工高度(挖或填),填在方格网左上角,挖方为(+),填方为(-)。
2.计算零点位置计算确定方格网中两端角点施工高度符号不同的方格边上零点位置,标于方格网上,联接零点,即得填方与挖方区的分界线。
零点的位置按下式计算,见图(a):;式中、——角点至零点的距离 m;、——相邻两角点的高程 m,均用绝对值;a——方格网的边长 m。
零点亦可采用图解法求出,如图(b)用尺在各角上标出相应比例,用尺相接,与方格相交点即为零点位置。
3.计算土方工程量按方格网底面图形和下表体积计算公式,计算每个方格内的挖方或填方量。
4.汇总分别将挖方区和填方区所有方格计算土方量汇总,即得该建筑场地挖方区和填方区的总土方量。
适于地形较平缓或台阶宽度较大的地段采用计算方法较为复杂,但作为平整场地土方量计算,精度较高。
2. 常用方格网计算公式项目图示计算公式一点填方或挖方(三角形)当时,二点填方或挖方(梯形)三点填方或挖方(五角形)四点填方或挖方(正方形)注:1)a——方格网的边长,m;b、c——零点到一角的边长,m;h1,h2,h3,h4——方格网四角点的施工高程,m,用绝对值代入;Σh——填方或挖方施工高程的总和 ,m,用绝对值代入;——挖方或填方体积,m。
2)本表公式是按各计算图形底面积乘以平均施工高程而得出的。
3. 横截面计算步骤及方法图示计算步骤方法适用范围1.划分横截面根据地形图、竖向布置图或现场检测,将要计算的场地划分为若干个横截面; ; ……,使截面尽量垂直等高线或建筑物边长;截面间距可不等,一般取10 m或20 m,但最大不大于100 m.2.划横截面按比例绘制每个横截面的自然地面和设计地面的轮廓线。
方格网法土方计算
11.2.1方格网法土方计算
方格网法土方计算适用于地形变化比较平缓的地形情况,用于计算场地平整的土方量计算较为精确。
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建立地形的坐标方格网,方格网的一边与地形等高线或场地坐标网平行,大小根据地形变化的复杂程序和设计要求的精度确定,边长一般常采用20m ×20m或40m×40m(地形平坦、机械化施工时也可采用100m×100m)。
然后求出方格各个角点的自然标高、设计标高以及施工高程。
计算零点位置,在每相邻的填方点和挖方点之间总存在一个零点,零点的确定方法如下:
说明:
X t:零点据填方角顶的距离;X w:零点据挖方角顶的距离
h t:填方高度;h w:挖方高度;a:方格边长
连接每个方格上的相邻两个零点,根据零线将方格划分的情况,采用相应公式来计算,如表11-2所示。
汇总,分别将填方区、挖方区所有土方汇总,得到填、挖土方总量。
说明:
a:方格边长(m)
h1、h2、h3、h4:方格网角点的施工高度,正值代表填方,负值代表挖方V+、V-:填方(或挖方)的体积(m3)。
网格法土方量计算公式
第 1 页网格法平整场地土方量计算公式:1、方格四个角点全部为填土式挖方,其土方量:)(443212h h h h a V +++= (注:4321,,,h h h h 为角点填方高度,为绝对值。
)2、方格的相邻两角点为挖方,另两角点为填方。
其挖方部分工程量:)(4322241212h h h h h h a V +++=其填方部分工程量:)(4322341242h h h h h h a V +++=(注:21,h h 为需挖方角点挖方高度,43,h h 为需填方角点填方高度。
皆为绝对值。
)3、方格的三个角点为挖方,另一个角点为填方。
其填方部分工程量:))((643413424h h h h h a V ++=其挖方部分工程量:4432123,2,1)22(6V h h h h a V +-++= (注:321,,h h h 为需挖方角点挖方高度,4h 为需填方角点填方高度。
皆为绝对值。
)4、方格的一个角点为挖方,相对的角点为填方。
另两个角点为零点时(零线为方格的对角线),其挖填方工程量为:hba V 2=2. 常用方格网计算公式项目图示计算公式一点填方或挖方(三当时,角形)二点填方或挖方(梯形)三点填方或挖方(五角形)四点填方或挖方(正方形)第2 页注:1)a——方格网的边长,m;b、c——零点到一角的边长,m;h1,h2,h3,h4——方格网四角点的施工高程,m,用绝对值代入;Σh——填方或挖方施工高程的总与,m ,用绝对值代入;——挖方或填方体积,m。
2)本表公式是按各计算图形底面积乘以平均施工高程而得出的。
第3 页。
方格网法计算土方工程量
方格网法计算土方工程量方格网法是一种常用于土方工程量计算的方法。
它通过将工程区域划分成等大的方格,然后通过计算方格中的土方高差来确定土方的开挖或填方量。
方格网法的主要步骤如下:第一步:确定工程区域首先,确定需要计算土方工程量的区域范围。
这个区域可以是整个工程场地,也可以是工程场地的一个部分。
第二步:划分方格根据实际情况,将工程区域划分成等大的方格。
方格的大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通常根据工程的尺寸和要求来选择合适的大小。
第三步:测量高程在每个方格的四个角或者中心点测量地面高程。
可以使用水准仪、全站仪或者GPS等仪器进行测量。
第四步:计算高差计算每个方格的高差。
可以通过将每个方格的最高和最低高程相减来得到高差。
第五步:计算土方量根据每个方格的高差,可以计算出每个方格的土方开挖或填方量。
如果高差为正值,则表示需要填方;如果高差为负值,则表示需要开挖。
第六步:汇总计算将每个方格的土方量累加起来,得到整个工程区域的土方工程量。
方格网法的优点是简单、直观、易于计算。
它不需要复杂的测量和计算,只需测量每个方格的高程,然后根据高差来计算土方量。
此外,方格网法还可以应用于各种不同类型的工程场地,无论是平坦的地势还是复杂的地形,都可以使用方格网法来计算土方工程量。
然而,方格网法也有一些限制。
首先,方格网法假设每个方格内的土方高差是均匀分布的,可能忽略了地势的复杂性。
其次,方格网法适用于土方高差相对较小的情况,如果土方高差差异较大,可能需要其他更精确的方法来计算土方工程量。
总之,方格网法是一种简单、直观且常用的方法,用于计算土方工程量。
通过将工程区域划分成等大的方格,并测量每个方格的高程,可以计算出每个方格的土方量,最后汇总计算出整个工程区域的土方工程量。
然而,在应用方格网法时,需要考虑实际情况,并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格大小和其他计算方法。
方格网计算土方量
方格网计算土方量
在土建工程中,计算土方量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而计算土方量的方法也有很多,其中一种方法就是通过方格网来计算。
方格网计算法通常适用于分块比较规则的场地。
下面将详细介绍如何使用方格网来计算土方量。
步骤一:绘制方格网
首先,需要绘制方格网,即把场地按照一定的比例划分成小块。
具体的比例应该根据场地大小和地形情况来确定。
划分好方块之后,可以用绳子或者直尺来把方块连接起来,形成方格网。
步骤二:测量地形高度
接着,需要在方格网的交点处,即每个小块的四个角落处进行地形高度测量。
可以使用测高仪等工具来进行测量。
在测量时,需要保证精度,以确保计算的土方量准确无误。
步骤三:计算每个小块的体积
有了每个小块的高度数据之后,就可以计算每个小块的体积。
计算公式如下:体积 = 面积 × 平均高度
其中,面积可以通过方格网的尺寸来直接计算,平均高度则是该小块四个角高度的平均值。
步骤四:计算总体积
所有小块体积计算完毕之后,需要把它们加起来,得到场地的总体积。
为了便于计算,可以把各个小块的体积逐个列出来,然后进行累加,最终得到总体积。
步骤五:检查计算结果
计算出总体积之后,需要对结果进行检查。
可以再次对各个小块的高度进行测量,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另外,也需要检查方格网的划分是否准确,以及每个小块的面积是否计算正确。
方格网计算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土方量计算方法,适用于场地比较规则且地形比较平缓的情况。
在进行方格网计算时,需要注意测量高度的精度,以及对结果进行检查。
最新《方格网法》计算土方工程量
最新《方格网法》计算土方工程量《方格网法》是一种常用的土方工程量计算方法,它基于土方工程中的工作量估算原理,能够准确地计算土方工程的数量。
下面将详细介绍最新的《方格网法》计算土方工程量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第一步:确定工程区域和方格网大小在进行土方工程量计算之前,首先需要确定工程的具体区域。
通常,将工程区域划分为一个个较小的网格,以便更精确地进行计算。
方格网的大小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通常考虑到土方工程的复杂程度和区域的大小。
第二步:测量方格网内的地面高程在确定了方格网大小之后,需要在每个方格网内测量地面的高程。
可以使用全站仪或水准仪等测量设备进行测量,将每个方格网内的地面高程记录下来。
根据测量得到的地面高程数据,可以计算每个方格网内的土方工程量。
通常,计算的方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常用的有填土量和挖土量的计算方法。
填土量计算方法:填土量=方格网内土方块体积×(填方高程-地面高程)挖土量计算方法:挖土量=方格网内土方块体积×(地面高程-挖方高程)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选择填方高程为设计高程或者其他需要的高程,挖方高程同理。
将每个方格网内的土方工程量相加,即可得到总的土方工程量。
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进行单位转换,例如将立方米转换为立方米或立方千米。
需要注意的是,方格网法计算土方工程量的精度受到方格大小、测量误差以及地形复杂度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进行计算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方格网大小,尽量减小误差,以获取更准确的土方工程量。
此外,方格网法还可以进行三维土方工程量计算,即在上述步骤的基础上考虑土方的几何形状。
这样可以更准确地计算土方工程量,并适用于复杂的地形情况。
综上所述,最新的《方格网法》计算土方工程量是一种准确、实用的方法。
通过合理选择方格网大小,并根据高程数据进行计算,可以得到准确的土方工程量。
在实际工程中,可以结合其他方法进行综合分析,以获取更全面的土方工程量数据。
最新《方格网法》计算土方工程量
补充:方格网法计算土方工程量在进行土方工程量计算之前,将绘有等高线的现场地形图,分为若干数量的方格(或根据测绘的方格网图),然后按设计高程和自然高程,求出挖填高程,进行土方量的计算。
适用于地形平缓或台阶宽度较大的地段采用。
其计算步骤为:1、方格的划分常用的方法是在1/500的地形图上,以20×20或40×40m 划分成若干个方格,将设计标高和地面标高分别标在方格点的右上角和右下角,将自然地面标高与设计地面标高的差值,即各角点的施工高度(挖或填),填在方格网的左上角,挖方为(+)填方为(-)。
2、计算零点位置:在一个方格网内同时有填方或挖方时,要先算出方格边的零点位置,并标注于方格网上,连按零点就得零线,它是填方区与挖方区的分界线。
零点的位置按下式计算:a h h h ⨯+=2111χ a h h h ⨯+=2122χ 式中1χ、2χ—角点至零点的距离(m )1h 、2h —相邻两角点的施工高度(m )均用绝对值a —方格网的边长(m )在实际工作中,为省略计算,常采用图解法直接求出零点。
方法是用尺在各角上标出相应比例,用尺相连,与方格相交点即为零点位置。
3、计算土方工程量按方格网底面积图形和表7-10所列公式计算每个方格法内的挖方或填方量或用查表法计算。
4、计算土方总量将挖方区(或填方区)所有方格计算土方量汇总,即得到该场地挖方和填方的总土方量。
例:某建筑场地方格网的一部分如图所示,方格边长为20×20m ,试用公式法计算挖填土方总量。
解:(1)划分方格网计算方格各点的施工高度(2)计算零点位置:从图7-3(b )中知,8~13,9~14,14~15三条方格边两端的施工高度符号不同,说明在此方格边上有零点存在。
a h h h ⨯+=2111χ 8-13线)(6.72026.016.016.01m =⨯+=χ 9-14线)(0.112021.026.026.01m =⨯+=χ 14-15线)(2.162005.021.021.01m =⨯+=χ 将各零点标于图上,并将零点线连接起来。
方格网计算土方量原理
方格网计算土方量原理
方格网计算土方量原理即通过在地面上划分方格网,并计算每个方格中的土方体积,进而得出总的土方量。
具体原理可分为以下几步:
1. 划分方格网:首先在待测量区域的地面上进行方格网的划分,通常使用水平标杆和粉笔线等工具,将地面划分为等大的方格。
2. 计算单个方格的土方体积:对每个方格进行土方体积的计算。
土方体积的计算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
土方体积 = 方格面积 ×层高
其中,方格面积为方格的水平投影面积,层高为该方格内土
方堆积的高度,可以通过测量或估算得出。
3. 累加各个方格的土方体积:将所有方格内的土方体积累加起来,得到总的土方体积。
可以通过逐个方格计算土方体积,并将其累加到总体积中的方法来实现。
4. 随机抽查方格:为了验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可以随机抽取部分方格进行测量和计算,然后与计算结果进行对比。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方格网计算土方量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 方格的大小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一般应适当缩小,以
提高计算精度。
- 方格网的划分应在待测量区域的整个范围内进行,确保所有
区域被覆盖。
- 土方体积计算中的方格面积和层高都应该准确测量或者经过合理估算。
- 测量时要确保准确性,避免误差的产生,可选用高精度的测量工具,并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综上所述,方格网计算土方量原理是通过划分方格网,计算每个方格内的土方体积,累加得到总的土方体积。
该方法可以提高土方量计算的准确性和效率。
方格网法计算市政土石方工程量
其中: “+”代表挖深; “-”代表填高。
2
CONCEPTUAL FRAMEWORK
基本概念
2
基本概念
CONCEPTUAL FRAMEWORK
1.概念
方格网计算法:根据测量的方格网按四棱柱法计算挖填土方数量的方法。
以内,底长大于 基坑:底长小于 底宽 3 倍以上; 多用于新建市 政广场或大面 积区域的整平、 维修和改造。
沟槽:底宽 7m
挖、填、找平
厚度在
±30cm以内 的按平整场地
2.方格网计算法的特征
底宽3倍以下且
底面积在
的工程量计算,
以“m2”计 算
(1)除沟槽、基坑以外的土石方工程量 150m2以。 (2)大面积的挖土方工程量 (3)挖、填、找平的厚度超过±30cm
3
PRINCIPLE
方法原理
3
方法原理
PRINCIPLE
三角形相似比定理示意图
5
计算例题
EXAMPLES OF CALCULATION
第三步,将零点连接形成零线
零线就是所有零点的连线,找 到了零线,就找到了整个挖方 和填方的分界线。下图中绘制 出了相应的零线、挖方区和填 方区。
5
计算例题
EXAMPLES OF CALCULATION
第四步,计算挖填土方工程量
5
EXAMPLES OF CALCULATION
计算例题
5
计算例题
EXAMPLES OF CALCULATION
例:根据某工程的地貌方格网测量图,计算该工程的挖填土方工程量
5
计算例题
EXAMPLES OF CALCULATION
解:
第一步,根据方格网测量图计算施工高度
土方工程量计算详解(方格网法)
土方工程量计算详解(方格网法)一、土方量计算方格网法计算场地平整土方量步骤如图1-1所示。
图1-1 方格网法计算场地平整土方量步骤(一)读识方格网图图1-2 方格网法计算土方工程量图(二)确定场地设计标高1.确定场地设计标高需要考虑的因素(1)满足生产工艺和运输的要求。
(2)尽量利用地形,减少挖填方数量。
(3)争取在场区内挖填平衡,降低运输费。
(4)有一定泄水坡度,满足排水要求。
2.初步计算场地设计标高(按挖填平衡)计算的场地设计标高:式中,H1、H2、H3、H4分别为一个方格、两个方格、三个方格、四个方格共用角点的标高(m),如图1-3b所示。
(三)场地各方格角点的施工高度的计算施工高度为场地各方格角点设计地面标高与自然地面标高之差,是以角点设计标高为基准的挖方或填方的施工高度。
各方格角点的施工高度按下式计算:式中,hn为各角点的施工高度,即填挖高度(以“+”为填,“-”为挖)(m);n为方格的角点编号(自然数列1,2,3,…,n);Hn为角点的设计标高(m),若无泄水坡时,即为场地的设计标高(m);H为角点原地面标高(m)。
(四)计算“零点”位置,确定“零线”方格边线一端施工标高为“+”,若另一端为“-”,则沿其边线必然有一处不挖不填的点,即“零点”,如图1-5所示。
零点位置按下式计算:式中,x1、x2为角点至零点的距离(m);h1、h2为相邻两角点的施工高度(均用绝对值)(m);a为方格网的边长(m)。
(五)计算方格土方工程量的计算1.方格的4个角点全为填方或挖方方格的4个角点全为填方或挖方,如图1-7所示。
其计算公式如下:2 . 两个点填方,两个点挖方方格的相邻两个角点为填方,另外两个点为挖方,如图1-8所示。
其计算公式如下:①挖方部分土方量计算公式:②填方部分土方量计算公式:3 . 方格的3个角点为挖方(填方)方格的3个角点为挖方(填方),如图1-9所示。
其计算公式如下:①一个角点部分的土方量:②三个角点部分的土方量:(六)边坡土方量的计算了保证挖方土壁和填方区的稳定和施工安全,场地挖方区和填方区的边沿都需要做成边坡,其平面图如图1-10所示。
方格网法土方量计算及测量
方格网法土方量计算及测量方格网法(Grid Method)是土方工程计算和测量中非常常用的方法之一、它适用于各种复杂地形和不规则土方形状的情况。
下面将详细介绍方格网法的原理及其应用。
方格网法的原理是将土方区域按照一定的尺寸进行网格化划分,然后在网格交叉点上进行土方的高程测量,逐个点进行面积计算,最后通过累加得到总土方量。
该方法的精度较高,并且适用于不同规模的土方工程。
方格网法的具体步骤如下:1.确定测量范围:首先,需要确定需要测量的土方区域的范围,并对其进行界定。
通常可以使用地图或者现场测量工具进行范围的界定。
2.网格划分:将测量范围按照一定的尺寸进行网格划分。
尺寸的选择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一般是根据土方区域的大小和复杂程度来确定。
较小的尺寸可以提高精度,但需要测量的点较多,较大的尺寸可以减少测量点的数量,但精度可能有所降低。
3.测量高程:在网格交叉点上进行土方的高程测量。
可以使用各种测量工具,如水准仪、全站仪等。
测量时要注意测点的准确性和高程的精度。
4.计算面积:通过已测量的高程数据,计算每个网格的面积。
一般情况下,可以使用面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如正方形的面积可以通过边长的平方来计算,其他形状可以使用对应的公式。
5.累加土方量:将每个网格的面积累加起来,得到总土方量。
可以根据需要将土方量进行单位转换,如从平方米转换为立方米或者其他单位。
方格网法的应用非常广泛,尤其在土方工程中被广泛使用。
它可以应用于各种不规则形状的土方区域,如山坡、堤坝等。
同时,方格网法还可以与其他测量方法结合使用,如全站仪、测量软件等,进一步提高测量的精度和效率。
方格网法的优势在于能够快速有效地对复杂土方区域进行测量和计算。
它不需要对整个土方区域进行完整的测量,而是通过网格划分和高程测量,将复杂的土方区域分解为简单的网格,从而减少了测量的工作量和时间。
在使用方格网法时需要注意的问题有:1.网格尺寸的选择:网格尺寸的选择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既要考虑精度的要求,也要考虑测量的效率。
土方工程量计算方格网法
土方工程量计算方格网法土方工程量计算是土方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准确计算土方工程量可以为土方工程施工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保证土方工程的顺利进行。
方格网法是一种常用的土方工程量计算方法,其原理简单,操作方便,下面将详细介绍方格网法的计算步骤和注意事项。
方格网法是一种将土地表面划分为固定大小的网格,然后通过对网格内全填全挖的体积进行计算,得出土方工程量的方法。
该方法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确定网格大小。
网格大小的确定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来说,土方工程量计算的精度要求高时,网格的大小要适当缩小。
而计算的范围较大时,网格的大小可以适当加大。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网格大小可以减少计算量,并提高计算效率。
第二步,划分网格。
将土地表面按照网格大小进行划分,一般情况下,常用的方法是将土地表面划分为正方形或长方形的网格。
划分网格时需要注意网格之间的重叠与缝隙,做到严密贴合,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第三步,测量高程。
在每个网格内需测量地面高程,可以使用测高仪进行测量,获取每个网格内地面的高程数据。
第四步,计算体积。
根据测得的高程数据,对每个网格进行体积计算,包括填方体积和挖方体积。
填方体积表示网格内地面相对基准面升高的土方体积,挖方体积表示网格内地面相对基准面降低的土方体积。
体积的计算需将每个网格的填方体积和挖方体积累加求和,得到整个土方工程的总体积。
需要注意的是,在计算填方和挖方体积时,需确定基准面的高程。
一般来说,基准面的选取应符合工程设计要求,并保持统一方格网法计算土方工程量的优点是计算简便、操作方便,适用于较小的土方工程量计算。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在计算大范围土方工程量时会受到网格大小和形状的影响,可能造成计算误差较大。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结合其他方法并综合考虑,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方格网法是一种简便易行的土方工程量计算方法,适用于较小范围的土方工程量计算。
通过确定网格大小、划分网格、测量高程和计算体积等步骤,可以准确计算土方工程的填方和挖方体积,为土方工程施工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方格网法》计算土方工程量
补充:方格网法计算土方工程量在进行土方工程量计算之前,将绘有等高线的现场地形图,分为若干数量的方格(或根据测绘的方格网图),然后按设计高程和自然高程,求出挖填高程,进行土方量的计算。
适用于地形平缓或台阶宽度较大的地段采用。
其计算步骤为:1、方格的划分常用的方法是在1/500的地形图上,以20×20或40×40m 划分成若干个方格,将设计标高和地面标高分别标在方格点的右上角和右下角,将自然地面标高与设计地面标高的差值,即各角点的施工高度(挖或填),填在方格网的左上角,挖方为(+)填方为(-)。
2、计算零点位置:在一个方格网内同时有填方或挖方时,要先算出方格边的零点位置,并标注于方格网上,连按零点就得零线,它是填方区与挖方区的分界线。
零点的位置按下式计算:a h h h ⨯+=2111χ a h h h ⨯+=2122χ 式中1χ、2χ—角点至零点的距离(m )1h 、2h —相邻两角点的施工高度(m )均用绝对值a —方格网的边长(m )在实际工作中,为省略计算,常采用图解法直接求出零点。
方法是用尺在各角上标出相应比例,用尺相连,与方格相交点即为零点位置。
3、计算土方工程量按方格网底面积图形和表7-10所列公式计算每个方格法内的挖方或填方量或用查表法计算。
4、计算土方总量将挖方区(或填方区)所有方格计算土方量汇总,即得到该场地挖方和填方的总土方量。
例:某建筑场地方格网的一部分如图所示,方格边长为20×20m ,试用公式法计算挖填土方总量。
解: (1)划分方格网计算方格各点的施工高度(2)计算零点位置:从图7-3(b )中知,8~13,9~14,14~15三条方格边两端的施工高度符号不同,说明在此方格边上有零点存在。
a h h h ⨯+=2111χ 8-13线)(6.72026.016.016.01m =⨯+=χ 9-14线)(0.112021.026.026.01m =⨯+=χ 14-15线)(2.162005.021.021.01m =⨯+=χ 将各零点标于图上,并将零点线连接起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补充:方格网法计算土方工程量
在进行土方工程量计算之前,将绘有等高线的现场地形图,分为若干数量的方格(或根据测绘的方格网图),然后按设计高程和自然高程,求出挖填高程,进行土方量的计算。
适用于地形平缓或台阶宽度较大的地段采用。
其计算步骤为:
1、方格的划分
常用的方法是在1/500的地形图上,以20×20或40×40m 划分成若干个方格,将设计标高和地面标高分别标在方格点的右上角和右下角,将自然地面标高与设计地面标高的差值,即各角点的施工高度(挖或填),填在方格网的左上角,挖方为(+)填方为(-)。
2、计算零点位置:
在一个方格网内同时有填方或挖方时,要先算出方格边的零点位置,并标注于方格网上,连按零点就得零线,它是填方区与挖方区的分界线。
零点的位置按下式计算:
a h h h ⨯+=2
111χ a h h h ⨯+=
2122χ 式中1χ、2χ—角点至零点的距离(m )
1h 、2h —相邻两角点的施工高度(m )均用绝对值
a —方格网的边长(m )
在实际工作中,为省略计算,常采用图解法直接求出零点。
方法是用尺在各角上标出相应比例,用尺相连,与方格相交点即为零点位置。
3、计算土方工程量
按方格网底面积图形和表7-10所列公式计算每个方格法内的挖方或填方量或用查表法计算。
4、计算土方总量
将挖方区(或填方区)所有方格计算土方量汇总,即得到该场地挖方和填方的总土方量。
例:某建筑场地方格网的一部分如图所示,方格边长为20×20m ,试用公式法计算挖填土方总量。
解:
(1)划分方格网
计算方格各点的施工高度
(2)计算零点位置:
从图7-3(b )中知,8~13,9~14,14~15三条方格边两端的施工高度符号不同,说明在此方格边上有零点存在。
a h h h ⨯+=
2
111χ 8-13线)(6.72026
.016.016.01
m =⨯+=χ 9-14线)(0.112021
.026.026.01m =⨯+=χ 14-15线)(2.162005.021.021.01m =⨯+=χ 将各零点标于图上,并将零点线连接起来。
(3)计算土方量
方格I :底面为两个三角形
三角形127::)(挖
3267.18206
28.0m V =⨯= 三角形167:)(填3233.2320635.0m V =⨯= 方格Ⅱ Ⅲ Ⅳ Ⅴ底面为正方形:
)(挖3200.73)16.0029.028.0(4
20m V II =+++⨯= )(挖3200.134)31.026.052.025.0(4
20m V IV =+++⨯=
)(挖3200.96)26.016.025.029.0(420m V III =+++⨯=
方格V ,底面为一个三角形,一个梯形: 三角形:)(挖305.416.06
6.720m V =⨯⨯= )(填32
00.192)88.069.0035.0(420m V V =+++⨯=
梯形: )填3(34.92)26.088.0()4.1220(8
20m V =+⨯+⨯= 方格网Ⅶ:底面为两个梯形
)(53.19)26.016.0()0.116.7(8
20m V =+⨯+⨯=挖 )填3(15.25)21.026.0()94.12(8
20m V =+⨯+⨯= 方格网Ⅷ:底面为三角形和五边形
)挖m V (56.40)5
05.031.026.0()292.1620(20=++⨯⨯-= )(10.521.06
92.162m V =⨯⨯=填 (4)土方量汇总:
)(挖
3
81.38556.4053.1905.4134967367.18m V =++++++=∑ )(填
3
92.33710.515.2534.9219233.23m V =++++=∑ 如果地形起伏变化较大地区,或者挖填深度较大又不规则的地区采用横断面法,计算较为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