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农村的解读
对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有关农村改革几个重大问题的理解农村改革是我国启动改革开放的起点,仍是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重点。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深化农村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对一些长期以来议论较多但始终没有触及的改革有了明确提法,对一些过去虽有涉及但意见并不明确又事关重大的问题有了突破性、开创性的改革意见,在理论和政策上取得了一系列新的重大突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决定》以赋予农民更多权利和利益、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为主线,明确提出了“三个赋予”、“七个允许”、“四个鼓励”、“五个保障”、“六个推进”、“三个建立”、“六个完善健全”、“四个制度改革”、“五个城乡统筹”的农村改革任务和举措。
三个赋予是: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权。
七个允许是:允许农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允许通过试点推进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允许财政项目资金直接投向符合条件的合作社,允许财政补助形成的资产转交合作社持有和管护,允许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允许企业和社会组织在农村兴办各类事业,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
四个鼓励是:鼓励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到农村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鼓励农村发展合作经济,鼓励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建设。
五个保障是:保障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保障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保障农民工同工同酬,保障农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保障金融机构农村存款主要用于农业农村。
六个推进是: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的农业经营方式创新,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进城落户农民完全纳入城镇住房和社会保障体系、在农村参加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规范接入城镇社保体系。
农业农村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3556号建议的答复
农业农村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3556号建议的答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农村部•【公布日期】2018.08.27•【文号】农办议〔2018〕304号•【施行日期】2018.08.2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3556号建议的答复农办议〔2018〕304号李东艳代表: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政策,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建议”收悉。
经商财政部、银保监会,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一)关于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央高度重视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都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作为重要内容。
各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要求,积极培育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一是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政策体系。
2017年,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政策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财政税收、基础设施建设、金融信贷服务、保险支持、营销市场、人才培养引进等方面建立健全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政策体系。
《意见》明确提出,要构建框架完整、措施精准、机制有效的政策支持体系,不断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适应市场能力和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能力,进一步提高农业质量效益、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同时,《意见》强调,要围绕帮助农民、提高农民、富裕农民,把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既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又不忽视普通农户尤其是贫困农户,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普通农户的辐射带动作用,正确处理培育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带动普通农户发展的关系。
二是建立家庭农场动态管理机制。
我部指导各地完善家庭农场认定标准和管理办法,确保所有涉农县(市、区)全覆盖。
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三大体系建设
推动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确保质量安全、农民增收
加强市场建设。农产品市场包括实体市场和虚拟市场两个方面。加强市场建设,要双管齐下,两手都要抓。一是以企业为主体,筹资建设大型专业农产品交易市场(特别是产地市场),配套相应的物流、保鲜、储备、检验检疫设施,制定市场日常管理制度,保证农产品质量;二是在现有各地农产品市场信息平台和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信息网的基础上,建立网上农贸市场、农产品交易市场,减少流通环节,降低销售风险,确保农户丰产增收。
创新信贷模式,优化融资环境。一要扩大抵押物范围,改变当前房屋产权主导的农业信贷抵押物市场。二要合理分担信贷风险。要明确担保人信贷责任,推广联户(3户以上)担保模式,鼓励新型经营主体(主要是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对其社员和农户进行联保。三要建立信用贷款额度弹性机制。四要加强信用体系建设。
要在巩固现有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通过土地流转和科技推广,积极培育以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和家庭农场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多元经营主体共同发展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推动农业规模化、专业化发展,提高生产效益。
加快土地流转。一是建立科学合理的流转机制,确保双方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消除农户对于流转后土地所有权归属问题的顾虑,同时保护承包方合法收益。二是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中介作用,尊重农户意愿,按照“平等、协商、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处理好土地流转中的各种矛盾。三是创新土地流转方式,积极尝试转包、互换、租赁、入股等多种形式的流转方式,使土地顺利流转,逐渐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中。四是根据“按劳分配,谁种田,谁受益”的原则,探索建立承包方补贴制度,激励农户种植热情。通过土地流转,使经营主体获得规模效益是农业经营体系建设的物质前提。
关于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思考
现代农业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这充分表明了中央在深刻分析我国农业发展现状后,将加强农业经营体系建设作为今后推进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当前深化农村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和实现“四化同步”发展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山东省威海市从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入手,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有力地促进了全市现代农业快速发展。
一、威海市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现状威海市积极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大力培育专业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
目前,全市成规模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达到322个,其中,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93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499家,种植养殖业大户1545个。
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和种植养殖大户把先进的经营理念、生产技术等要素引入农业,加快了农业科技进步,推进了生产的专业化、规模化和标准化。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持续壮大,农民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
近年来,威海市注重发挥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市场、带基地、帮农户”的纽带桥梁作用,设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扶持资金,采取多种模式,大力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组织,提高了农民群众抱团闯市场的能力。
目前,全市已注册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1499家,注册资金总额8.9亿元,社员7.24万户,辐射带动17万多农民,促进农民增收5.5亿元。
主要呈现四个特点:第一,辐射范围广,涵盖十几个农业相关领域,涉及全市所有的农业主导产业及特色产业,其中,果品552家、蔬菜155家、畜牧养殖233家、粮油212家、水产养殖93家、药材24家、农机105家、其他125家。
第二,领办主体多元,龙头企业领办占8%,村两委领办占22%,专业大户领办占51%,供销社领办占11%,基层农技服务组织领办占3%,其他占5%。
加大培育力度,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加大培育力度,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近年来,我国农业发展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科技进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农业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简单生产与自给自足,而是向着现代化、市场化、科技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农业发展,我们需要加大培育力度,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一、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经营主体是农业现代化的核心和关键。
目前,我国农业经营主体以农民为主,大量的小农户往往面临着低效益、不能规模经营、缺少资金和技术等诸多困难。
因此,要高度关注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需求,鼓励和支持企业、合作社等不同类型的组织形式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挥其在资金、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加速推进。
二、推进规模经营规模经营是提高农业产业化程度的关键。
在现代农业生产中,规模是提高生产效益的一个重要手段。
要实行优惠政策,鼓励农业企业结合农户和合作社进行规模种植,发挥企业的优势,提高生产效益和土地利用率。
同时,要通过合理规划和充分利用土地等自然资源,推进土地流转和承包,加快农业现代化的步伐。
三、加强现代农业技术的推广和运用科技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
要广泛宣传和推广现代农业科技成果,提升农民科技意识和技术水平。
通过不断改进和优化农业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推动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四、加强农产品营销渠道的建设和优化农产品市场经营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方面。
目前,我国的农产品市场仍存在着规模小、流通不畅、信息不够透明等问题。
要通过加大市场信息的公开和透明度,优化市场经营环境,加快农产品商品化和品牌化进程,提高农业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农业现代化的推进。
总而言之,加大培育力度,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只有不断提高农业经营主体的素质和创新能力,推进规模经营和科技创新,优化农产品市场体系和营销渠道,才能使我国农业更加现代化、市场化、科技化和产业化,实现农业转型升级,不断增强农业的核心竞争力。
申论范文赏析: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申论范文赏析: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想提升申论写作技能,考生们可以先从模拟开场,看看本网搜集的申论范文赏析: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更多资讯请关注本网站更新。
申论范文赏析: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去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坚持把推进农业供应侧构造性改革作为主线,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并要求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消费体系、经营体系。
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旨在通过创新农业经营管理方式进步农业全要素消费率和农业消费力程度,是推进农业供应侧构造性改革的重要任务,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一方面,有利于解决农业小消费与大市场不协调的矛盾,增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需定供”的意识和才能,推动各类农业消费要素有机重组和优化配置,促进农民增加收入,保障农产品有效供应;另一方面,有利于引进现代经营理念、先进科学技术和优质消费要素,进步农业创新力、竞争力、消费效率和比拟效益。
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当前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以家庭经营为根底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加大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培育力度,在农业扶持政策上向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倾斜,支持他们改善消费条件、进步经营才能。
鼓励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标准开展,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农业产业链整合的主体,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更好保护农民利益。
进步龙头企业对农户的辐射带动才能,重点支持“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公司+养殖户+合作化养殖小区”等农业产业化经营形式。
施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支持新型职业农民通过弹性学制参加中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创新培训机制,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龙头企业等主体兴办农业技能培训班。
以放活经营权为指向着力完善土地流转机制。
贯彻落实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政策,衔接落实好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
推进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在依法保护集体土地所有权和农户承包权的同时,依法保护土地经营权。
2022年公考国考申论策论文范文(一)
2022年公考国考申论策论文范文(一)1.背景材料:“实体店是商品流通的重要载体。
很多实体店适应消费需求新变化,增强了商品、服务、业态等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人气重新旺了起来;要加快应用更多新技术,培育形成更多新业态、新模式。
”——摘自人民日报《让实体店人气重新旺起来》。
请结合“给定材料”,联系实际,自选角度,写一篇观点明确,思路清晰的策论文。
要求:(1)观点明确,见解深刻;(2)思路清晰,语言流畅;(3)字数1000—1200字。
激发消费市场活力促进实体店稳就业(参考)实体店是商品生产和消费的重要载体,是经济繁荣、保障就业的关键渠道。
然而近年来,受经济下行和疫情的影响,实体店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为此,让实体店人气重新旺起来,必须要激发消费市场活力,助力实体店健康发展,以稳就业促就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实体店不仅能够促进就业繁荣当地经济,还能提高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数。
但从当前看,实体店经营现状不容乐观,之所以出现频繁关停的现象,是由于实体店受到主流电商平台线上消费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双重冲击,居民外出逛街减少,实体店陷于难消费、守业难的境地;与此同时部分实体店经营者观念落后,发展方式粗放,消费吸引力不足,居民不愿买不想买;此外物价上涨,居民收入增长变缓,出于预防性储蓄,居民大部分趋于理性消费。
为了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实体店的人气旺起来,增强发展动力,促进实体店发挥就业功能作用。
为此,必须着力做好以下工作:一是优化发展环境,释放政策红利保就业。
实体店活起来,是保障就业的重要渠道。
政府部门要持续强化政策支持,优化实体店发展环境,释放政策红利,让实体店能挺得住,过难关。
在资金方面:银行要充分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的作用,出台相关有利实体经济发展的金融服务政策,帮助实体店扩融降本,解决实体店资金周转难的问题。
税务部门要营造线上线下店铺公平竞争的税收环境,减轻实体店的税负担。
市场监管部门要通过优化网点布局,探索有效的商铺转租方式降低商铺租金。
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的建议
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的建议随着我国农村改革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加快构建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是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建设需要在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流通和营销等方面实现全面升级,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本文从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优化农产品流通渠道四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提高农业质量效益提高农业生产质量是推进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建设的关键点之一。
当前,我国农业产品大规模化、精细化生产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但是全面推广的效果尚不明显。
因此,需要加强品种育种、土壤改良、害虫防治等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切实提高农业生产的品质和效益,进一步提升农业竞争力。
二、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农业科技创新对于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建设至关重要。
当前,我国在农业科技领域处于不断增长的阶段,但是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
因此,需要加强农业科技研究机构的创新能力,着重推进高效节能的现代化农业技术研发,并鼓励农民参与并实际应用新技术,帮助他们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三、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加强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的建设需要有符合市场需求和国际标准的高品质农产品。
以品牌农产品建设为核心,依靠科学的生产管理和好的品牌形象来提高质量保障和认知度,增加出口额及国内市场市场份额的占有率,为农民提供不断增加的农业收益和福利。
四、优化农产品流通渠道农产品的供给与需求并不在全年、全地区全部呈现稳定状态,要成就高质量现代化农业生产系统,需要有一个完善的农产品流通渠道来满足市场需求。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推进,新型电商渠道、互联网+、现代物流等新型营销模式和流通渠道日益受到关注和应用,优化农产品流通渠道将成为建设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环节。
总之,加快构建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需要全社会的齐心协力,需政府制定符合规律、有效有力的政策,包括加大资金投入、科技支持和管理人才的培养,产业方还需增强服务能力、开拓新型流通渠道等。
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根据我国当前农业农村发展新形势和同步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要求提出的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的重大任务,也是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必然要求。
一、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农村改革35年来,在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基础上,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粮食产量翻了近一番,各类农产品成倍增加,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农村面貌发生显著变化。
但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的新形势下,农业农村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新的矛盾和挑战。
从农业经营体制的角度看,当前迫切需要回答的两大问题是将来“谁来种地”和“怎么种地”。
一是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经商,使农业面临“谁来种地”的问题日渐突出。
据有关部门统计,2012年底,我国农村有26261万劳动力转向了城镇和非农产业就业,占当年农村从业人员总数的48.76%。
尽管目前在农业中从业的劳动力还有2.7亿多人,但其中毕竟是中老年人和妇女占多数。
因此,必须未雨绸缪,及早考虑如何培养农业接班人的问题。
二是农民纯收入中来自农业的比重正在明显下降,农业(种植业)在相当多的农户那里已经只是收入增长中的“副业”,因此,“怎么种地”的问题已难以回避。
我国人多地少,绝大多数农户承包经营的耕地规模细小且高度分散,生产效率不高,抵御自然风险、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
为了增加收入,多数农户家庭不得不让主要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或就地从事非农产业,农民纯收入中来自农业的比重在不断下降。
据统计,2012年全国农民人均7917元的纯收入中,来自耕地经营(种植业)的比重仅占26.6%(2107元)。
种地,对于相当多数的农户而言,正在变成食之无肉、弃之可惜的“鸡肋”,正越来越成为农民家庭经营结构中的“兼业”。
因此,必须加快探索如何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提高农业效率的有效形式,也就是回答好将来“怎么种地”的问题。
选好突破口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选好突破口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作者:李锋来源:《全球化》 2014年第8期李锋摘要:党中央提出了“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战略构想,并对“以解决好地怎么种为导向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进行了总体部署。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需选好突破口:一是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二是发展农村混合所有制经济;三是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领办人;四是建立现代农业产业组织体系;五是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关键词: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突破口混合所有制作者简介:李锋,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博士。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提出了“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战略构想,2014年中央1号文件围绕“要以解决好地怎么种为导向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进行了总体部署。
我国空间广袤,经济社会和农业发展的区域差异之大,不同政策措施短期影响和长期作用之不同,进一步增加了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复杂性,需要面向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就如何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进行大胆的探索。
一、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重要意义伴随工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的深入发展,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环境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与基础,对建设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
(一)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当前,我国农业已进入改造传统农业、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农业的关键时期,需要加快从依靠大量消耗资源的传统方式,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现代方式上来。
现有的农业经营方式面临诸多挑战,经营规模小、经营方式粗放、劳动力老龄化、组织化程度低、服务体系不健全的问题十分突出。
根据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全国从事农作物种植业的农户平均土地经营规模不足10亩,90%左右的农户养肉牛数量在2头以下、养猪数量在10头以下;全国农业从业人员中,51~60岁占21.3%,60岁以上占11.2%,女性占53.2%。
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等, 积 极稳 妥 地加 以推进 。 要加 大农 业职 业教 育和 技
术 培训力 度 , 培育职 业 农 民, 提高 农 民素质 。 要 大力 发展 农 户 问 的合 作与 联合 。这些 年 , 农
民专业 合作 、 股 份合 作等 合 作经 济迅 速 发展 , 带动 了 千 家万 户走 向大 市场 、 实现 规模经 营 。 要把 发展 多种 形 式 的农 民合 作社 作 为构 建新 型农 业经 营体 系 的重 要任务, 加 大 扶 持 力度 , 加 强 能 力建 设 , 引导规 范 运 行。 构 建新 型农业 经营 体 系 , 离 不开 工 商资 本 的支持
构 建 新
型 农 业 经 营
内 ,广 大 承包 农户 仍将 是 我 国农业 生产 尤 其是种 养 业 的基本 经营 主体 ,要 务必重 视对 小 规模 农户 的扶 持。 随着农村 劳动 力 不断 转移 , 在承包 农 户基础 将
体系, 是 今 年
中 央 一 号 文
会 孕育 出越来 越 多 的种养 专业 户 、家庭 农 场等 规模 经营户。 鼓励 有条 件 的农 户流转 承包 土地 的经 营权 , 发展 多种 形式 的规模 经 营 。 尤其 是 家庭农 场 , 既 能发
和 参 与 。要鼓 励和 引 导工 商资 本 到农村 发 展适 合企
农 业 农 村 发
展 取 得 了 举
世 瞩 目 的 成 就 。这一 体制 具 有 旺 盛 的 生命 力 , 必须 长期 坚持 。但 随着 工 业化 、 城镇 化 快速
业 化经 营 的种 养业 , 重 点投 资发 展种 苗 、 饲料 、 储藏、 保鲜、 加工 、 购 销和“ 四荒 ” 资源 开发 等领 域 、 环节 , 通
关于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探索与思考
(一)规模经营相对较难 扩大规模经营土地必须能够规 范、稳定和集中连片。从安阳实际来 看,一部分农民还存在怕失地的心理。 由于我国种粮补贴发放是归原承包户 所有,农民即使不种地也能享受补贴, 存在“有田的不想种,想种的没田种” 的现象。 (二)经营主体不够规范 从全市范围来看,虽然安阳经营 主体数量多、种类全,但有品牌、实 力强、运作规范的相对较少,向产前、 产中、产后全程生产环节拓展延伸还 不够,农民组织化程度仍然很低,产 业化经营能力仍然较弱,应对生产经 营风险能力仍然不强。 (三)联接机制不够紧密 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农户三 者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够规范和紧 密,尚未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利益共享、 风险共担的联结机制。如大多专业合 作社还停留在形式上,不少社员只想 利益共享,不愿风险共担。 (四)服务保障不够健全 经营主体融资难的问题普遍存 在,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品种和覆盖面 较窄,公共服务还不能完全满足现代 农业生产的需要,从而导致多元化需 求难以满足。 (五)经营管理人才相对不足 由于全市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大 量外流和输转,农业劳动力的季节性、
关于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探索与思考
安阳市农业局 万保永
一、对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 营体系的认识
(一)对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涵义 的认识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是对传统农业 经营方式的创新和发展,既涵盖农产 品生产、加工和销售各环节,又包括 各类生产性服务;既包括各类农业经 营主体,又包括各主体之间的联结机 制。总体来说,就是在坚持农村基本 经营制度的基础上,顺应农业农村发 展形势的变化,通过自发形成或政府 引导,形成的各类农产品生产、加工、 销售和生产性服务主体及其关系的总 和,是各种利益关系下的传统农户与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总称。
承德市农业农村“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建立增收导向新型农业结构
承德市农业农村“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建立增收导向新型农业结构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导向,以农业高质量发展为核心,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努力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三产融合、三生融合之路。
稳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守住417万亩耕地底线,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规范耕地占补平衡。
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强化土壤改良和地力培肥,不断提升耕地基础地力,确保产业产地环境优良、产品质量安全。
实施优质粮食工程,以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粮食生产功能区为重点,加快推进优良品种繁育推广,全面加强种子质量监管,确保粮食作物种子安全有效供给。
全面落实最低收购价、种粮农民补贴政策,积极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健全动物防疫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体系,加强粮食种植面积、土壤墒情、作物长势、灾情虫情等动态监测,及时发布农情预警信息,提升粮食生产管理信息化水平。
坚持党政同责,落实“米袋子”“菜篮子”负责制,完善粮食储备管理体制,保障粮油等重要农产品和肉菜蛋奶果等农副产品供给安全。
到2025年,全市粮食播种总面积保持在400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140万吨以上。
建立增收导向新型农业结构。
以增加农村居民收入为核心,把优化结构、提升品质、提高效益作为关键举措,加快发展设施菌菜、特色果品、道地中药材、清洁畜牧业和休闲农业,打造一批国家现代产业园、特优区、产业强镇、精品示范基地,培育形成一大批规模化、专业化、区域化、集群化、品牌化的现代农业产业基地。
以调优调精为目标,沿水系、沿重点道路,整区域、集中连片开发、重点扶持、规模发展,建设提升百里国家“一号风景大道”生态休闲农业、“京哈高铁”沿线设施菌菜、“皇家御路”设施蔬菜等10条特色产业示范带,建设食用菌、特色果品示范基地、热河道地药材示范基地,推动全市农业由增产导向向提质导向转变。
加快建设现代农业要重点抓好几方面工作
加快建设现代农业要重点抓好几方面工作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解决好十几亿人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是农业发展的首要任务。
要巩固和提升粮食产能,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决保护耕地,大规模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保护提升耕地质量,提高农业良种化、机械化、科技化、信息化水平。
加快划定和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健全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调动地方政府重农抓粮和农民务农种粮的积极性。
二是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三大体系。
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是现代农业的“三大支柱”。
要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促进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农业服务业转型升级和融合发展。
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用现代物质装备武装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服务农业,用现代生产方式改造农业,提升农业科技和装备应用水平,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应用,大力推进农业生产经营机械化和信息化,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业经营集约化、组织化、规模化、社会化、产业化水平,加快农业转型升级。
三是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调整优化农业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和布局结构,促进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销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强化质量兴农,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全程化监管,实施农业品牌战略,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放在突出位置,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当前要以玉米为重点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以生猪和草食畜牧业为重点推进畜牧业结构调整,以保护资源和减量增收为重点推进渔业结构调整,以农产品加工业和农村“双创”为重点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发展特色产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
同时,要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全面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实施农业节水行动,强化湿地保护和修复,推进轮作休耕、草原生态保护和退耕还林还草,加快形成农业绿色生产方式。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政策体系培育新
坚 持落 地见 效 。 明确政 策 实施 主体 , 健全 政
策 执行 评估 机 制 ,发挥 政 府督 查和 社会 舆论 监督 作 用, 形 成齐抓 共促 合 力 , 确 保政 策措施落 到 实处 。
上海 农村 经 济 2 0 1 7年 第 6期
3 5
( 三) 主要 目标
( 六) 引导新 型农 业经 营主 体 多模 式 完善 利 益 分
实党 中央 、 国务 院 决策 部 署 , 紧 紧 围 绕 统 筹推 迷 ‘ 五 位一体” 总体 布局 和协 调推 ‘ 四个 全 面 ” 战 略布局 ,
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 围绕帮助农 民、 提
高农 民 、 富裕 农 民, 加 快培 育 新 型 农 业 经营 主体 , 综 合运 用 多种 政策 工具 , 与 农业 产 业政 策结 合 、 与脱 贫
对 于推 进 农业 供给 侧 结构 性 改革 、 引领 农 业适 度 规 模 经 营发 展 、 带动 农 民就 业增 收 、 增强 农业 农 村发 展
新动 能具 有十分 重要 的意义 。 为加 快构建 政 策体 系 ,
决 定性 作用 和 更好 发挥 政府 作用 。运 用市 场 的办法 推 进 生产 要素 向新 型农 业 经营 主体优 化配 置 ,发 挥
准、 机 制有 效 的政 策支 持体 系 , 不 断提 升 新型 农业 经 营 主 体 适应 市 场 能力 和 带动 农 民增 收 致 富 能 力 , 进
一
步 提 高农业 质量 效益 , 促进 现代 农业 发 展 。
二、 发挥 政 策 对 新 型 农 业
农业:应加速构建农业新型经营体系
农业:应加速构建农业新型经营体系作者:四川省农业厅来源:《四川省情》2014年第02期2013提质增效夯实农业基础政策:推进粮食规模化经营普惠政策有叠加。
兑现落实中央对种粮农民的补贴资金78.5亿元,并通过基层调研和抽样统计,及时调整价格策略,切实维护农民群众特别是种粮大户的种粮利益。
大户政策有创新。
设置不同类区的差异化补贴门槛,提高了政策的针对性和激励作用。
预计2014年全省将有11932户享受补贴,补贴资金6482万元,户均增加1621元,增42.5%。
直补政策有调整。
在全省不同区域选择11个县(市、区)启动种粮农民直接补贴政策完善试点工作。
在兑付的方式上限定由县上通过“一折通”直发而不是县或乡镇发放。
现代农业:推进四川农业提质增效现代农业建设加快推进。
以7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60个省级现代农业重点县建设为重点,主抓万亩亿元示范区(2013年建成800个)、“千斤粮万元钱”和“吨粮五千元”粮经复合基地建设。
2013年全省特色效益农业产值可达3800亿元。
农业设施装备水平不断改善。
新建高标准农田217.6万亩,全省累计达到3483万亩;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3950万千瓦,同比增长7%;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45%;新增机电提水控灌面积34万亩;设施农业面积达到83.58万亩。
农产品安全水平稳步提升。
积极建设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并全力推进标准化生产,“三品一标”农产品累计达到3272个。
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抽检合格率达到98%以上。
体制机制创新取得新进展。
96个县(市、区)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
注册登记3.46万家农民合作社,培育省级示范社830家;家庭农场5513家,30亩以上种粮大户1.2万户。
全省家庭承包耕地流转面积1247.3万亩,占承包耕地面积的21.3%。
农业资源环境保护进一步加强。
全省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18.5万口;新建沼气工程350处、沼气集中供气9000户;美丽乡村创建全面启动,绿色能源示范县建设全面铺开。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必须先加快机耕道建设
闲置和分散的土地集 中 把机耕道真正建设成为农 民致富的康 纳入新农村基本建设范畴和优质粮食 耕种的抛荒、 承包给专业化的种植大户 , 并从 庄 大道 , 使 机耕 道 真 正 成 为农 业 机 械 产业工程 、 优势农产 品基地 、 农业综合 起来 ,
( 2 ) 多渠 道 筹集 建设 资金 。 一是 利 口 、 桥梁 、 涵洞 、 排 水 沟 以及 配 套设 施 引导农 民和民间资本加快土地 流转 , 用各种形式广泛宣传农业机械化和机 与检 验评 定方 法等 。桑植 县对 普 通机
使农 业生产 向集约 化 、 规模 化 、 机械 耕 道 建 设 的重 要 性 , 充 分 调 动农 村 干 耕道路应按此地方标准来规范建设 。 化、 现代化方向迈出了步伐。 但农业基 部建设机耕道 、 维护机耕道的积极性 , 对农机使用不多 的偏僻 村组 , 可先修
很多 , 但忽视了机耕道建设 。同时 , 这 三结合 的方式筹措 资金 , 把机耕道建 立专门机构 , 落实专业人员负责指导
些 建 设 资 金 分散 在 多 个 部 门 , 没有 捆 设落到实处。 绑使用 , 不 利 于新 农 村 建 设 的 整体 规
机耕道 的管护 , 行政村要明确专人负
效发挥。 因此 , 要落实十八届三 中全会 个体私营企业主及外出务工人员 、 在 根据《 农机化促进法》 的规定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加快制
决 定 提 出 的“ 加 快 构建 新 型农 业 经 营 外工作人员无偿捐资投入乡村机耕道 定 机 耕 道 路 管 护 的 地 方 性 政 策 和 规
体系” , 就必须先加快山区农村机耕道 建设 。 三是实行政府扶持引导 , 县财政 定 , 明确管 护义 务责 任 、 违规 处 罚规定
对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动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情况报告的意见和建议
对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动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情况报告的意见和建议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日期】2022.01.21•【分类】审议意见正文对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动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情况报告的意见和建议12月23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审议了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邓小刚受国务院委托作的关于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动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情况的报告,共有18人次发言。
现根据会议发言情况,将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列席人员的主要意见整理如下。
出席人员普遍认为,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动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是深化农村改革的重要任务,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取得积极成效。
大家对国务院的专项工作报告给予充分肯定,认为全国人大农业农村委深入开展调研,全面详实反映工作,实事求是分析问题,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务实中肯的意见建议,希望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认真研究调研报告,切实加强和改进工作。
大家提出,当前和今后很长一个时期,小农户家庭经营仍将是我国农业的主要经营方式,应立足“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农情,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不断拓展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相衔接的有效途径,推进农民农村实现共同富裕。
审议中,大家还提出了一些具体意见和建议。
一、保持发展现代农业的历史耐心有些出席人员提出,从我国国情实际看,推动小农户融入现代农业发展是一个长期渐进的历史过程,其深度、广度、难度不亚于脱贫攻坚,不会一蹴而就,要保持足够的历史耐心,加强顶层设计,明确长期发展目标和任务,持之以恒分阶段稳步扎实推进。
有些出席人员认为,用工业化引领农业现代化、用城镇化消除农村贫困、用减少农民实现富裕农民,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路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到充分而有效 的保护 ,防止任何组 织或个人侵害农
户的土地承包权益 。有了土地承包 经营权登记制度
规模经营 。中央一号文件指 出,当前要抓 紧抓实 土
地 承 包 经 营 权 确 权 登 记 颁 证 工 作 ,扩 大整 省推 进 试 点 范 围 ,总体 上要 确 地 到 户 ,从 严 掌 握 确权 确股 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体制 ,是农村改革最大的制度成果 ,具有很强 的包 容性 、开放性和生命力,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完善
戮 l 照
0 I热点聚焦 l
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 文/ 王 宾
◆
今 年 中央 一 号 文 件 ,围 绕 增 添 农 村 发 展 活 力 ,
建 立 土 地 承 包 经 营 权 登 记 制 度 ,是 稳 定 农 村 土 地 承 包 关 系 的 重要 保 障 。通 过 建 立 健 全 土地 承 包 经 营 权 登 记 制 度 ,可 以 为 农 户提 供 合 法 规 范 的 土 地
流转 出去 。截至2 0 1 4 年6 月底 ,全 国家庭承包经 营
耕地 流转面积 3 . 8 亿 亩 , 占 家 庭 承 包 耕 地 总 面 积 的
2 . 坚持 农 民家 庭 经营 主体 地 位 ,关键 要 稳 定农 村
土地承包关系,维护农户土地承包权利
2 8 . 8 %, ̄ L 2 0 0 8 年高 出近2 0 个 百分点 。必须切实保
对 全 面 深 化 农 村 改革 作 出 了进 一步 部 署 。以解 决 好 “ 地 怎 么种 ” 为导 向 ,引 导 土地 经 营权 有 序 流转 ,
扩大土地承包经营权 确权 登记颁证 试点 ,加快 构建
新 型 农 业 经 营体 系 。 这 是 今 年 中央 一 号 文 件 强 调 的
重 要 方面 。
中国国情 国力 I 薯 ;
护农户承包 土地 的合法权利 ,经营权是否流转 、价
格 如 何 确 定 、形式 如何 选 择 ,应 由承 包 农 户 自主决
如从 事粮 油糖 等大 宗农 产 品生产 ,家庭 农场 、专 业大户等经营主体有 比较优势 ;发展瓜果蔬菜花卉 等特 色农业 ,要懂得 品种选择 、栽培技术和市场营 销 ,以 “ 能人”为核心 的专业合作社可能更有比较 优势 。因此 ,要鼓励 各地结合 实际情况 、发挥各 自
在 工 业 化 、城 镇 化 加 快 发 展 进 程 中 ,随 着 非 农 就 业 机 会 的 增 加 ,越 来越 多 的农 户把 土 地 经 营 权
则需要将绝大 多数 的农 户从 土地上转 移出去 ,这显
然 是 个 漫 长 的过 程 。在 未 来相 当长 时期 内 ,农 民 家
庭 都将 是 我 国最基 本 的农 业经 营 主体 。
前提和基础 。据有关部 门统计 ,截至2 0 1 2 年底 ,我
国仍在耕地 上从事农业生产经营 的农 民家庭 约1 . 9 亿 户 ,他们经营 的耕地面 积 占农村 家庭 承包耕地 总面
积 的9 2 . 5 %。如 果 户均 经 营 土地 面 积达 到 百 亩左 右 ,
3 . 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 ,既要从当地农业劳 动力转移的实际出发 ,更要尊重农 民意愿 ,不能搞 “ 大跃进” ,不能搞强迫命令,不能搞行政瞎指挥
权和 土地 经 营权 之 间的权 利 关系 。
展需要 ,引导农 民家庭 利用市场化手段对生产要素 进行重组 ,以此实现优化土地资源配置 、提 高劳动 生产率的过程 。通过这个过程可 以提 高国家粮食安
全 保 障 水 平 、促 进 农 业 增 效 和 农 民增 收 ,进 而 巩 固 和 完 善 农 村 基 本 经 营 制 度 。 因此 ,坚 持 家庭 经 营 的 基 础 性 地 位 ,是 加 快 构 建 新 型 农 业 经 营体 系 的必 然
作 保 障 ,农 户对 土 地 承 包 关 系才 会 有稳 定 的心 理 预
期 ,放心地长期流转承包地 ,积极寻找非农就业机
会 转 移 就 业 ,从 而 促 进 城 镇 化 水 平 提 高和 农 业 适 度
以家庭经营 为主体 引导土地经营权规 范有序流 转
1 . 以家 庭承 包 经营 为基 础 、统 分 结合 的双 层 经营
构 建新 型 农 业 经 营 体 系 ,是 顺 应 农 业 生 产 力发
确地 的范围。各地要按照 中央统一部署 ,在稳步扩 大试点的基础上 ,争取用5 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完成土 地承包经 营权 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妥善解 决农户承 包地块面积不准等问题 。当前 ,维护农民承包经 营 权 ,必须坚持在承包期 内发包方不得调整承包地 的 原则 。特 殊情 况需要进行调整 的 ,应按照 《 农村 土 地承包 法 》规定程 序进行 。要抓紧修订有关法律 , 明确现有土地承包关 系 ,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的具 体实现形式 ,界定农村 土地集体所有权 、农户承包
承包合 同,作为农户流转土地 、调处土地纠纷 、抵
押 担 保 以及 获 取 农 业 补 贴 和征 地 补 偿 的最 重 要 的 法 律 依 据 ,使 土 地 承 包 经 营 权 这项 农 户 的重 要 物 权 得
加快 构 建 以农 户家庭 经 营 为基础 、合作 与联 合 为纽 带 、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
优 势 ,发 展 专 业 大 户 、家 庭 农场 、农 民合 作 社 、产 业化 龙 头 企 业 、社 会化 服 务组 织等 多种 形 式 的新 型
定 ,流转收益应归承包 农户所有 ,让农民成为土地 适度规模经营的积极参与者和真正受益者。 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为抓手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1 . 发 展农业 规模 经营 要 坚持适 度 原 则 ,既 要注 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