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填空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道德与社会责任
习题
一、填空题
1.在商业道德方面存在五种道德观:功利观、权力观、公平观和综合观。
2.公平观保护了弱势群体的利益。
3.综合观主张把实证和规范两种方法并入到商业道德中去。
4.综合观要求管理者考查各行业和各公司的现有道德准则,以决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5.崇尚道德的管理不仅把遵守道德规范视作组织获取利益的一种手段,更把其视作组织的责任。
6.崇尚道德的管理不仅从组织自身角度更从社会整体角度看问题。
7.崇尚道德的管理不仅把人看做手段,更把人看做目的。
8.人类的道德发展要经历前惯例、惯例和原则三个层次。
9.只受个人利益影响的道德发展层次是前惯例层次。
10.除价值准则外,还有两个个性变量也影响着个人行为,这两个变量是自我强度和控制中心。
11.影响管理者道德行为的因素包括道德发展阶段、个人特性、结构变量、和组织文化,问题强度。
12.受他人期望影响的道德发展层次是惯例层次。
13.受个人用来辨别是非的道德准则影响的道德发展层次是原则层次。
14.最有可能产生高道德标准的组织文化是那种有较强的控制能力以及风险和冲突承受能力的组织文化。
15.在弱组织文化中,管理者可能以亚文化准则作为行为的指南。
16.崇尚道德的管理以组织的价值观为行为导向。
17.道德准则是表明组织的基本价值观和组织期望员工遵守的道德规则的正式文件。
18.为了提升员工的道德修养,不能仅以经济成果来衡量绩效,还要考查行为的道德后果。
19.只履行社会义务的企业只追求那些对其经济目标有利的社会目标。
20.有社会责任的企业受道德力量的驱动,去做对社会有利的事而不去做对社会不利的事。
21.企业的伦理经营意味着企业注重维护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从而要采取行动并付出一定的成本。
22.两种社会责任观分别是古典观和社会经济观。
23.古典观认为,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指利润取向。
24.伦理的功利观认为决策要完全依据其后果或结果做出。
25.功利主义的目标是为尽可能多的人提供尽可能多的利益。
26.伦理的权力观认为决策要在尊重和保护个人基本权利的前提下做出。
27.正式的规章制度可以降低模糊程度,从而促进伦理行为产生。
28.人生的完善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
29.法律不能激发人们追求卓越,它不是榜样行为的准则,甚至不是良好行为的准则。
30.道德发展的前惯例层次包括遵守规则以避免物质惩罚和只有在符合直接利益时才遵守规则两个阶段。
31.道德发展的惯例层次包括做你周围人所期望的事情和通过履行承诺的义务来维持正常秩序两个阶段。
第三章全球化管理
一、填充题
1.如果一个企业的资源转化活动超越了一国国界,即进行商品、劳务、资本、技术等形式的经济资源的跨国传递和转化,那么这个企业就是在开展国际化经营。
2.跨国界的经营活动主要包括国际贸易、特许、劳务输出和_劳务输出,国际间接投资,国际直接投资方式。
3.从历史的发展来看,在国际化经营的初始发展阶段,活动方式主要以_______为主。
4.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_______、_______的不断深化以及_______的不断扩大,各国企业纷纷以主动的姿态开展国际化经营。
5.在国际化经营的高速发展阶段,_______逐渐成为世界经济的核心组织者
和最主要的经济活动主体。
6.在国际化经营的高速发展阶段,_______成为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主导方式。
7.从企业的发展来看,国际化经营是一个从_______到_______的过程。
8.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其国际化过程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9._______通常是一个企业走向世界的最初方式,也是企业尝试国际化经营的初始阶段。
10.卡乌斯基尔曾经指出,企业出口活动的展开是由不规则的行为为起点,然后再逐步走向以_______方式为主的试验性阶段和以_______为主的积极出口阶段。
11.在非股权安排阶段,_______ 、_______ 、_______ 等非股权安排成为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新方式。
12.当企业开始考虑如何通过有关经营方式的选择来达到对海外市场渗透和扩展的目的时,企业处于其国际化过程的_______阶段。
13.在直接投资阶段,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活动不再仅仅以一般_______为目标,它还希望通过生产的国际化,实现全球范围内的_______,并最终实现生产利益和商业利益等综合利益的最大化。
14.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渐进性,如乔纳森和范赫尼所言,既体现了国际化经营中的_______ ,也同时体现了企业_______ 、_______和_______ 以降低“心理距离”的重要性。
15.国际经营所面对的环境的_______和_______往往随着国际化经营的地理范围和目标市场的扩大而愈趋扩大。
16.跨国公司多元化经营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多元化的国际经营可以_______。
17.国际企业管理的一体化的表现之一在于,通过_______来保证公司全球战略的实现。
18.如果企业拥有较强的竞争优势,那么企业内部的张力就会要求它通过_______ 和_______ 来实现这些优势。
19.邓宁指出,_______ 、_______ 和_______,是企业实施国际化经营的基础。
20._______优势是国际化经营的前提。
21.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虽然有着很大的差异,但基本上都是以追求_______为基本前提的。
22.一个国家的_______、有无_______、市场对外来产品的_______,都直接关系着海外经营机会的大小。
23.文化因素与政治因素不同,政治因素一般带有_______,而文化因素则带有_______。
24.霍夫斯泰德把文化因素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四个维度。
25._______是出口进人方式面临的最大问题,_______是出口方式的另外一个缺点。
26.国际直接投资是以_______为目的的国际资本流动。
27._______ 、_______ 和_______ 反映了进入方式的内在特性,是企业在制定进入决策时需要重点考虑的要素。
28.有四种可供选择的全球竞争战略,即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29.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市场扩张的路径通常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邓宁将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分为四个不同的发展阶段: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
31.当一个企业拥有_______ 优势和_______优势时,出口成为国际化经营的主要方式。
32.国际直接投资进入主要包括_______和_______ 、_______ 和_______ 。
33._______主要指企业转变经营内容、方式、地点时的成本水平。
34.风险指在经营过程中_______因素引发的损失的可能性。
35.全球竞争战略根据_______和_______两个维度分为四种模式。
36.衡量市场规模的指标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
37.国际化经营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 。
38.控制程度影响企业国际化经营的_______和_______ 。
问答题
1.在商业道德方面存在哪些观点?它们各自有哪些特点?
2.影响管理者道德行为的因素有哪些?
3.管理者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提升员工的道德修养?
4.支持与反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理由有哪些?
5.企业的社会责任与利润取向的关系如何?
6.简述道德的三个发展层次。
7.与法律相比,伦理有哪些特征?伦理与法律及效益的关系各是怎样?
1.答案要点:(1)功利观:决策要完全依据其后果或结果做出。
功利主义的目标是为尽可能多的人谋求尽可能多的利益。
一方面,功利主义对效率和生产率有促进作用,并符合利润最大化的目
标。
另一方面,它会造成资源配置的扭曲,尤其是在那些受决策影响的人没有参与决策的情况
下;同时,功利主义也会导致一些利益相关者的权利被忽视。
(2)权利观:决策要在尊重和保护个人基本权利(如隐私权、言论自由和游行自由等)的前提下做
出。
权利观积极的一面是它保护了个人的自由和隐私。
但它也有消极的一面(主要是针对组织而
言的):接受这种观点的管理者把对个人权利的保护看得比工作的完成更加重要,从而在组织中
会产生对生产率和效率有不利影响的工作氛围。
(3)公平观:要求管理者公平地实施规则。
按公平原则行事,也会有得有失。
得的是它保护了弱
势群体的利益,失的是它可能不利于培养员工的风险意识和创新精神。
(4)综合观:主张把实证(是什么)和规范(应该是什么)两种方法并入到商业道德中,即要求决策
人在决策时综合考虑实证和规范两方面的因素。
这种道德观综合了两种“契约”:一是适用于社
会公众的一般契约,这种契约规定了做生意的程序;二是适用于特定社团里的成员的特殊契约,
这种契约规定了哪些行为方式是可接受的。
这种商业道德观与其他三种的区别在于它要求管理
者考查各行业和各公司的现有道德准则,以决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2.答案要点:影响管理者道德行为的因素包括道德发展阶段、个人特征、结构变量、组织文化、问题强度。
(1)道德发展阶段:人类的道德发展要经历三个层次,每个层次又分两个阶段。
随着阶段的上升,
个人的道德判断越来越不受外部因素的制约。
道德发展的最低层次是前惯例层次,在这一层次,
个人只有在其利益受到影响的情况下才会做出道德判断;道德发展的中间层次是惯例层次,在
这一层次,道德判断的标准是个人是否维持平常的秩序并满足他人的期望;道德发展的最高层
次是原则层次,在这一层次,个人试图在组织或社会的权威之外建立道德准则。
(2)个人特征:有两个个性变量影响着个人行为。
这两个变量是自我强度和控制中心。
自我强度用来度量一个人的信念强度。
一个人的自我强度越高,克制冲动并遵守其信念的可能性越大。
这就是说,自我强度高的人更加可能做他们认为正确的事。
我们可以推断,对于自
我强度高的管理者,其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会更加一致。
控制中心用来度量人们在多大程度上是自己命运的主宰。
具有内在控制中心的人认为他们控制着自己的命运,而具有外在控制中心的人则认为他们生命中发生什么事是由运气或机会决定
的。
从道德角度看,具有外在控制中心的人不大可能对其行为后果负责,更可能依赖外部力量。
相反,具有内在控制中心的人则更可能对后果负责并依赖自己内在的是非标准来指导行为。
与
具有外在控制中心的管理者相比,具有内在控制中心的管理者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可能更加
一致。
(3)结构变量:组织的结构设计有助于管理者道德行为的产生。
一些结构提供了有力的指导,而
另一些令管理者模糊不已。
模糊程度最低并时刻提醒管理者什么是“道德的”的结构设计有可
能促进道德行为的产生。
正式的规章制度可以降低模糊程度,职务说明书和明文规定的道德准则就是正式指导的例子。
(4)组织文化:组织文化的内容和强度也会影响道德行为。
最有可能产生高道德标准的组织文化
是那种有较强的控制能力以及风险和冲突承受能力的组织文化。
在弱组织文化中,管理者可能以亚文化准则作为行为的指南。
(5)问题强度:行为造成的伤害越大,就有越多的人认为行为是邪恶的,行为发生并造成实际伤
害的可能性越高,行为的后果越早出现,观测者感到行为的受害者与自己挨得越近,行为的后果越集中,问题的强度就越大。
这六个因素决定了道德问题的重要性,道德问题越重要,管理者越有可能采取道德行为。
3.答案要点:招聘高道德素质的员工;确立道德准则;设定工作目标;对员工进行道德教育;对绩效进行全面评估;建立正式的保护机制。
(具体内容略)
4.答案要点:见下表。
5.答案要点:(1)古典观下的社会责任与利润取向:古典观所指的企业社会责任范围是相当狭窄的,企业只需并且只能对股东承担责任。
在持古典观的人看来,如果一个企业最大限度地满足了股东的利益,那它就是尽了最大的社会责任;相反,如果一个企业从事一些社会活动,或为社会利益着想而把资源从企业中转移出去,则它不仅损害了股东的利益(管理者这样做是在慷他人之慨),而且更为严重的是,损害了其他社会群体的利益。
所以,在古典观那里,企业的社会责任指的就是利润取向,企业的唯一目标是追逐利润,使股东的利益达到最大,在这样做的过程中
就自然给社会带来最大的福利。
(2)社会经济观所指称的企业社会责任范围很广,它包括了所有的利益相关者,企业不仅要对股
东负责,还要对其他利益相关者负责。
在多数情况下,企业从事社会责任活动要付出代价,并且很难使成本及时得到补偿,这意味着有关企业要额外支付成本,直接给当期利润造成不利影响。
就是说,对非股东的利益相关者负责通常给股东的利益带来不利的影响(至少从短期看或从静态上看)。
但若我们换一个角度看,事实上,企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一些社会责任活动相当于投资。
虽然短期内这种投资或许牺牲了企业的经营业绩,但从长期看,这种投资由于改善了企业的社会形象和生存环境、吸引了大量优秀人才和减少了政府的管制等,可以使企业的收益增加,并且所增加的收益足以抵补企业当初所额外支付的成本。
从这种意义上讲,企业在利他的同时也在利已。
因此,在古典观下,企业在实现利润目标的过程中就在承担着社会责任,从而在古典观那里社会责任与利润取向是完全一致的;在社会经济观下,我们有充足的理由表明,与不承担社会责任相比,承担社会责任或许会使企业的短期利益受到损害(承担社会责任通常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但换来的却是比所损害的短期利益多得多的长期利益,从而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与其利润取向相容。
6.答案要点:前惯例层次:只受个人利益的影响,决策的依据是本人利益,这种利益是由不同行为方式带来的奖赏和惩罚决定的。
管理层次:受他人期望的影响,包括对法律的遵守,对重要人物期望的反应,以及对他人期望的一般感觉。
原则层次:受个人用来辨别是非的道德准则的影响,这些准则可以与社会的规则或法律一致,也可以与社会的规则或法律不一致。
7.答案要点:伦理是指人与人相处的各种道德准则,而法律是指一整套前后一致的、公开的、被广为接受的、带有强制性的普遍的规则。
伦理与法律相比,具有以下的特征:非强制性、非官方性、普适性和扬善性。
伦理与法律在内容上是相互渗透的。
伦理与法律在作用上是相互补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