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合 学讲义一章二章

合集下载

《牙合学》教学大纲

《牙合学》教学大纲

《牙合学》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课程课程性质:必修英文名称:Gnathology总学时:16 讲授学时:16学分:1先修课程: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颌面外科学,牙体牙髓病学适用专业:口腔医学开课单位:医学院一、课程简介《牙合学》是一门基础与临床紧密结合的学科。

它是以咬合为中心阐述咀嚼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形态、功能、功能异常和临床应用等;也是口腔修复学、口腔正畸学、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等临床学科的生物学基础之一。

牙合学理论是口腔医务工作者处理咬合的准则和依据。

国外牙合学已成为一门新兴的独立学科,从生理到病理,从基础到临床,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学科。

是口腔医学生必须学习和掌握的重要理论依据。

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牙合(3学时)教学内容:1.1牙合与颞下颌关节、咀嚼肌的关系1.2牙合的接触特征1.3牙合的分类1.4牙合紊乱1.5牙合的检查教学要求:1. 掌握咬合与颞下颌关节、咀嚼肌的关系。

2. 掌握颞下颌关节与咀嚼肌的关系。

3. 了解咀嚼系统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关系。

4. 掌握静态咬合接触特征。

5. 掌握形态学分类及临床分类。

6. 了解功能分类。

7. 理解检查项目及检查方法。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第二章颞下颌关节及其生物力学(1学时)教学内容:2.1颞下颌关节的功能运动及其生物力学2.2颞下颌关节软骨2.3颞下颌关节盘、盘后组织及其生物力学2.4颞下颌关节囊、关节韧带及其生物力学2.5颞下颌关节的改建教学要求:1. 掌握颞下颌关节的功能运动及其生物力学。

2. 理解关节软骨的结构、成分和代谢。

3. 理解关节盘的形态、组成和结构。

4. 理解关节盘后组织的结构与生物力学。

5. 掌握关节硬、软组织的改建。

6. 了解颞下颌关节的形态改变和关节退行性变。

授课方式:讲授、自学第三章咀嚼肌(1学时)教学内容:3.1咀嚼肌的功能特点3.2牙合、颅面形态与咀嚼肌3.3咀嚼肌的肌电特征及肌电图的临床应用教学要求:1. 了解咀嚼肌纤维构成与分布。

牙合与颌位

牙合与颌位

安氏III类关系(近中牙合,第一磨牙)
上颌第一磨牙的近中颊尖 位于,下颌第一磨牙的颊 沟远中
典型面形为下 颌前突面形
Mesioclusion Class III occlusion relation
上下牙列间存在着覆盖、 覆牙合
覆盖Overjet (the horizontal overlap)
指上颌牙盖过下 颌牙的水平距离
Overjet is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labial incisal edge of the maxillary incisor and the labial surface of the mandibular incisor in the intercuspal position.
上颌6的近中舌尖位于 下颌6的中央窝内
下颌6的远中颊尖位于 上颌6的中央窝内
典型面形
Neutroclusion Class I occlusion relation
安氏II类关系(远中牙合,第一磨牙)
上颌第一磨牙的近中颊尖位 于下颌第一磨牙的颊沟近中
典型面形为下 颌后缩面形
DistoclusionClass II occlusion relation
3. 恒牙期ICO的特征
牙合-乳牙期ICO的特征
(三)面部标志
牙列与面部标志 1.面部三等分
发际 眉间点
鼻底点
颏下点
面部标志
眼外眦 口角
1 面部水平比例
大三停 小三停 侧三停
2 面部垂直比例 五眼
牙列与面部标志
三停
五眼
牙列与面部标志
侧三停
Ricketts美容线
牙列与面部标志 2.眶耳平面(Frankfort plane,1884年):又称面横平 面(颅面分界),眶下缘最低点至外耳道上缘的连线

牙合学(2)

牙合学(2)

《牙合学》第一章一、何谓支持尖与引导尖及其解剖特点是什么?支持尖:下后牙颊尖和上颌后牙舌尖对于咬合高度具有决定意义,通常被称为支持尖。

引导尖:而下后牙舌尖和上后牙颊尖的主要作用,一般被认为是在咀嚼过程中引导下颌运动,因此被称为引导尖。

1、从牙冠的颊舌向测量,支持尖较大,约占颊舌径的55%--60%,有利于咬合力通过牙体长轴。

2、支持尖的外斜面大于引导尖的外斜面,其尖较引导尖圆而短。

引导尖的外斜面不与对颌接触,其尖常较支持尖高且锐。

二、为什么说尖---窝三点接触是最稳定的接触形式?1、颊舌向牙合接触的稳定点(A、B、C接触点):从冠状面观察,牙尖交错位时,上颌颊尖舌斜面与下颌颊尖颊斜面的接触点,命名为A点;上颌舌尖颊斜面与下颌颊尖舌斜面的接触点,命名为B点;上颌舌尖舌斜面与下颌舌尖颊斜面的接触点,命名为C点。

当A、B点接触C点无接触,或B、C点接触A点无接触时,由于接触点上所承受的咬合力方向有明显的夹角,使得整个牙的接触比较稳定,咬合关系比较稳定,而当A、C接触B点无接触时,咬合关系不稳定。

因此B点的接触十分重要。

ABC接触点为颊舌向的稳定点。

2、近远中向牙合接触的稳定点(终止点和平衡点):近远中向牙合接触的稳定点又称为闭合的终止点和平衡点。

上颌牙的远中斜面与下颌牙的近中斜面,在近远中向的接触点叫闭合终止点;上颌牙的近中斜面与下颌牙的远中斜面,在近远中向的接触点叫平衡点。

如果在闭合时,平衡点与闭合终止点同时接触,则闭合的力相等而方向相反,达到稳定;若平衡点先于终止点接触,平衡点则成为闭合的偏移点。

三、试述下颌运动中咬合的接触特点?咀嚼运动咬合期的牙合接触是以ICP为中心的一个动态变化过程,而且接触时间很短每天上下牙平均接触时间仅为17分钟左右。

咬合动态接触的主要特征是有咬合面的引导作用,除尖牙保护牙合者的引导作用外。

其他多个牙的引导,通常在建牙合初期,机体可通过一定的生理性磨耗,来建立这种一致的咬合引导模式。

牙合学 牙合的解剖生理[专家专业]

牙合学 牙合的解剖生理[专家专业]

4
(一)牙列的外形 观察方法:前牙的排列
专家资料
5
基本类型: (另有混合形)
尖圆形
椭圆形
牙列的外形
方圆形
专家资料
6
牙列的外形
关于牙弓的形态,各地的构成比不同
尖圆形
椭圆形 方圆形
一般认为椭圆形、混合形多见。
混合形
专家资料
7
牙列的外形
一般认为,牙列形态、面形与牙形 是一致、协调的,这样较理想。
面形与骨形、肌张力有关
牙列牙合 面是一个曲面
专家资料
18
1) 面部三等分
5. 牙列与面部标志
发际 眉间点 鼻底点 颏下点
专家资料
眼外眦 口角
19
牙列与面部标志
2) 眶耳平面(Frankfort plane) 又称面横平面(颅面分界)
眶下缘最低点
外耳道上缘
当人坐正、头直立 时,此平面与地面 平行。
专家资料
20
牙列与面部标志
牙冠牙合 面的解剖生理
内容 ▪支持尖与引导尖 ▪A、B、C接触点 ▪闭合的中止点和平衡点 ▪沟和嵴的方向
专家资料
24
斜面(inclined surface): 组成牙尖的各面 牙尖的四嵴、四斜面
专家资料
复习
25
(一)支持尖与引导尖
上颌后牙舌尖、下颌后牙颊尖—cenric cuspid
与对颌中央窝接触,有支持颌间距离的作用,称 支持尖(supporting cusp)。具有捣碎食物的作 用又名捣碎尖(stamp cusp) 上颌后牙颊尖和下颌后牙舌尖—nocentric cuspid
专家资料
33
(一)牙合 面接触关系
1. 牙合 面接触的类型 2. 牙尖交错牙合的接触关系 3. 下颌运动中的牙合接触关系

牙合学PPT演示课件

牙合学PPT演示课件
第四章
(Mandibular movement)
1
(Definition)
在神经系统支 配下,肌肉、 颞下颌关节及 牙合相互协同 完成的,执行 和完成口颌系 统的重要功能。
口颌系统主要 有咀嚼、吞咽、 吮吸、言语、 感觉、表情、 摄食等功能, 也参与呼吸功 能。
咀嚼、呼吸是 人类赖以维持 生命的重要功 能,而下颌运 动是完成口腔 功能的重要组 成部分。
由脑干中枢模式发生器产生,皮层高级中枢发动 并调节咀嚼运动的协调性。口周、口内、肌的感觉传 入,反馈调节咀嚼运动。
咀嚼的最终形式是脑干的咀嚼中枢模式发生器
受高级中枢的影响和周围感觉反馈作用的结果
10
三、与下颌运动有关的感受器
(The receptors related to mandibular movement)
伤害性 反射
(Nocuity reflex)
16
17
其他反射类型
• • • • •
逆转牵张反射 下颌卸载反射 水平颌反射 牙周膜反射 肌紧张
18
个体下颌运动型
是指就现在咬合状况而言,危害作用最小、最 适当的下颌运动型,是口颌系统保护性反射的结果
牙合 程序
牙合对神经肌肉功能程序的影响。 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混合型 侧移
为以上侧移类型的复合形态。大 部分正常人具有散布侧移特征, 约20%的正常人具有早期侧移特征
下颌卸 载反射
水平颌 反射
牙周膜 反射
肌紧张
14
闭颌 反射
反射弧由两个神经 元和一个突触组成。
牵张 反射
(Stretch reflex)
下颌姿势 位维持
是依靠肌紧张维持的。
15
伤害性反射又称开颌反射。

《牙合学》教学大纲

《牙合学》教学大纲

《牙合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80303Z8课程名称:《牙合学》(Occlusion)课程性质:选修(考查课)学分:0.5学分总学时:8学时理论学时:8学时实验学时:0学时先修课程:口腔医学基础课和相关口腔专业课适用专业:口腔医学专业五年制参考教材:易新竹《牙合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三版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牙合学的主要内容是以咬合的功能特点为中心,研究咬合的形态与功能及其相互关系、咬合与相关组织结构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它既包括有关临床医学的内容,又包括有关基础医学的内容。

口腔医学生的培养应该让他们对咬合的生理、病理特点及其与咬合形态的关系有非常明确的认识,掌握合学理论,从而正确地治疗咬合,预防咬合相关医源性疾病的发生。

二、课程基本要求:学生通过讲课等环节掌握合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最终能使学生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从事口腔各专业临床工作能够重视咬合问题,解决咬合引起的相关疾病。

教学内容分三级要求:第一级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教师在理论课上讲授,为考查重点;第二级是熟悉内容,教师进行选择性讲授,未讲部分由学生自学;第三级是了解内容,供学有余力的学生自学,教师亦可选择性讲授,但不在考试范围内。

四、考核:1.考核方式:考试2.成绩构成:考勤20%+卷面80%五、课程基本内容:【理论课部分】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牙合(一)目的要求:1.掌握合学的定义及合学研究的内容;2.熟悉合学与其他口腔临床学科之间的关系;3.了解我国合学的研究状况,了解合学的诞生与发展史;4.掌握动态咬合、静态合接触特征;5.熟悉后牙合面承载的特点;6.了解合的分类。

(二)教学时数:2学时(三)教学内容:1.合学的诞生与发展;2.合学的基本观点与研究内容;3.我国合学的研究状况;4.研究及学习合学的基本方法;5.合的功能解剖;6.合的生物力学;7.合的分类;8.颌位;9.合与颞下颌关节、咀嚼肌的关系;10.合的检查。

牙合学专业知识讲座课件

牙合学专业知识讲座课件
二、下颌后退接触位 下颌后退接触位(retruded contact position,RCP) 定义:下颌不偏左,不偏右, 髁状突位于关节窝的最后位,向上有牙的接触。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下颌后退接触位RCP
下颌后退接触位
又称正中关系(centric relation,CR)
下颌后退接触位RCP
2)韧带位 此位受颞下颌韧带水平纤维所限制, 是下颌的后退边缘位,又叫韧带位。
RCP可重复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下颌后退接触位RCP
3)下颌后退边缘位 颞下颌韧带水平纤维所限制
有不适感 下颌不能再向后运动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1)髁状突位于RUM位
下颌后退接触位RCP
最后位 Rear most 最上位 Upper most 最中位 Mid most(不偏左,不偏右)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通过牙的接触, 由牙周、颞下颌关节及咀嚼肌等本体感觉, 逐渐形成个体特定的下颌运动型(开闭口)。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牙尖交错位ICP
下颌的开闭口型,为神经肌肉所记忆,也叫记忆型, 由于反复重复而加强,成为特定的下颌开闭口型。
文档仅供参考,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网站或本人删除。
牙尖交错牙合时下颌骨的位置? 在正中?

现代 牙合 学 第一章

现代 牙合 学 第一章

第一章牙合牙合(occlusion)也称为咬合(articulation),是指上、下牙列间的接触关系。

牙尖交错牙合(intercuspal occlustion,ICO)也称正中牙合(centric occlusion,CO),是指上、下牙合达到其最广泛、最紧密接触时的牙合关系,是许多下颌运动的起始或终止点,常被作为检查、评价咬合以及个体间进行比较的基准,我们可称其为静态咬合(articulation),指在各种咬合运动中上下牙之间的接触关系,例如前伸、后退以及侧向咬合运动中的咬合接触关系。

顾名思义,动态咬合的特点是在咬合运动中上、下牙的接触部位在不断变化,其生理意义是通过咬合面之间的相对滑动运动捣碎或磨细食物。

本章将对静态咬合和动态咬合的接触特征及其功能意义作一系统介绍。

第一节牙尖交错牙合的基本形态特征牙尖交错牙合是上下牙列达到最广泛最紧密接触时的咬合关系。

上、下牙列分别由牙按照一定的顺序、方向、位置排列而成。

牙构成了牙列,进而构成了咬合。

本节主要叙述与牙尖交错牙合有关的牙、牙列及咬合的基本形态特征。

一、牙的基本形态特征与牙尖交错牙合有关的牙基本特征主要是切牙的切缘、舌面、尖牙的牙尖及后牙的牙合面形态特征。

在咀嚼功能中,前牙的主要作用是摄食,后牙的主要作用是嚼碎食物,因此在形态上,前牙牙冠呈楔型,有一个切缘(切牙)或牙尖(尖牙),后牙牙冠则呈立方体形,有一个宽大的牙合面。

牙合面不是平面,而是由许多规则的沟、窝、嵴、尖等凸凹结构构成。

二、牙列的基本形态特征牙并不是垂直地排列在牙槽骨中,而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方向、牙长轴呈一定的倾斜角度排列形成弓形,形成牙列(或称牙弓)。

㈠牙的近远中向倾斜排列规律从牙弓的唇侧或颊侧方向观察,前、后牙具有不同的倾斜表现,这种倾斜称为近远中向倾斜。

一般以牙冠的倾斜方向来表示牙长轴近远中倾斜情况,以牙长轴与垂线冠方交角的大小表示牙近远中倾斜程度的大小。

正常情况下,上颌侧切牙是上前牙中向近中倾斜最大者,上颌尖牙近中倾斜程度介于二者之间;下颌切牙和尖牙的近远中倾斜程度均比较小;上、下颌前磨牙及第一磨牙在近远中方向的倾斜度相对较小,牙长轴较正;上、下颌第二及第三磨牙向近中倾斜的程度依次增大。

牙合学

牙合学

牙合学牙合学课件1合学occlusion殷新民绪论一、合学的定义合学是一门以咬合为研究中心的口颌系统生理学和病理学,是一门从生理到病理、从基础到临床、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基础学科。

合学与口腔修复学、口腔正畸学、正颌外科、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等临床学科均有着密切的联系。

口腔临床医生必须掌握合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并将之作为临床工作中必须遵循的重要准则。

二、合学研究的内容合与颌位颞下颌关节与下颌运动下颌静止及运动中咀嚼肌的活动特点颅颌系统的神经支配及调控机制咬合病的病因及治疗TMD的病因及治疗磨牙症的病因及治疗口腔临床学科中的合学问题三、合学与口腔临床医学的关系合学的诞生始于临床医学的需要,合学中纯基础的研究意义不大,其研究目的多是为临床服务的。

合学与修复合学与正畸、正颌外科合学与牙体修复合学与牙周合的基本理论一、定义:合(occlusion):上下颌牙静止的咬合接触关系。

咬合(articulation):下颌运动中上下颌牙的接触关系。

二、口颌系统stomatognathic system口颌系统是包括口腔颌面部各种组织结构如牙、颞下颌关节、咀嚼肌、神经的总称,是一个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功能整体。

在中枢神经系统统一指挥下,牙、颞下颌关节、咀嚼肌各司其责,共同完成复杂的功能运动。

口颌系统担负着发音、讲话、表情、咀嚼、吞咽等各种重要功能。

三、合的解剖生理牙列:上、下颌牙在牙槽骨内排列成的整体形态,称为牙列或牙弓(tooth arrangement or dental arch)。

1、牙列外形:呈抛物线形分三种形态:椭圆型,方圆型,尖圆型。

正常牙列:要求比较规则、整齐、无间隙、不拥挤,牙量与骨量相协调,每个牙都在合适的位置,无弓外牙,无异常倾斜的牙。

正常牙列的生理意义:牙列与衬托面部丰满度有关牙列为弓形,与舌、唇、颊的运动相协调,对保证咀嚼、发音、讲话及吞咽等功能的正常发挥有重要作用利于咀嚼,各牙齿互相邻接、互相支持,利于分散合力防止食物嵌塞2、牙的倾斜近远中向的倾斜上颌 123倾斜度:2 > 3 > 1下颌123倾斜度:3 > 2 > 1倾斜度:较直上颌78倾斜度:微向远中下颌78倾斜度:仍向近中唇舌向及颊舌向倾斜唇倾约600唇倾约650较直456 较直颊倾舌倾牙齿倾斜的生理意义衬托面部丰满度便于舌的运动构成纵合、横合曲线,为咀嚼运动所必须3、合平面和合曲线合平面(occlusal plane):为一假想平面,实际上是曲面,该平面通过下中切牙近中切角与双侧第二磨牙远中颊尖顶这三个点。

牙合 学

牙合 学

第一章牙合第一节牙合的功能解剖1、牙尖交错牙合的接触特点(1)上学颌牙列中线齐下颌尖牙牙尖位于上合侧切牙及尖牙的舌侧外展隙,上颌第一磨牙近中颊尖与下颌第一磨牙颊沟相对。

支持尖与引导尖的解剖特点:从牙冠的颊舍向测量,支持尖较大,约占颊舌径的55%-60%,有利于咬合力通过牙体长轴。

支持尖的外斜面大于引导尖的外斜面,其尖较引导尖圆而短。

引导尖的外斜面不与对颌牙接触,其尖常较支持尖高且锐。

*牙尖交错牙合时支持尖的功能性外斜面不与对颌牙接触。

引导尖的外斜面是没有作用的(功能上的作用)——保护颊舌功能尖的外斜面是指整个功能尖引导内斜面——上颌前牙舌面前牙的接触特征下颌切牙切缘及唇侧与上颌切牙的舌面和舌脊接触。

后牙的接触特征下颌后牙颊牙合交界线和上颌后牙舌牙合交界线是一条连续的假想线:上下后牙的中央窝相连,则连成一条连续的中央窝线。

上颌的舌牙合交界线(舌尖)与下颌的中央窝线接触,下颌的颊牙合交界线(颊尖)与上颌的中央窝连线。

尖--窝接触形式是最稳定的接触形式。

上颌牙的近中斜面与下颌牙的远中斜面,在近远中向的接触点叫闭合终止点;上颌牙的近中斜面与下颌牙的远中斜面,在近远中向的接触点叫平衡点。

尖--边缘嵴接触(两个以上接触点)牙尖顶--窝或边缘嵴接触(一个接触点)尖--卵圆窝接触:躲在牙体充填物或修复体上。

下颌前伸运动中的牙合接触关系:上前牙接触,后牙不接触。

或上后牙远中斜面与下后牙近中斜面接触。

下颌侧方运动中的牙合接触关系:工作侧接触,尖牙保护牙合的舌窝及切嵴与下颌尖牙的唇面和切嵴接触。

非工作侧接触,是在上颌牙舌尖的内斜面与下颌牙颊尖的内斜面之间接触。

下颌后退运动中的牙合接触关系:正常牙合:没有错牙合的咬合关系。

病理牙合:前伸牙合干扰,侧向牙合干扰,co-cr牙合干扰。

牙合干扰:前伸,侧方,后退,早接触,牙合形态异常适应牙合:功能正常的咬合。

不适应牙合:狭义:个别牙错位,牙列异常。

广义:颅面关系不调,畸形。

颌位:指下颌骨相对于上颌骨或颅骨的位置关系。

牙合学1

牙合学1

3. 发自根管的细小分支。 c
13
讲授: 涂 玲 教授
14
教学目的要求(一)
1. To understand the form of dentition ;
To grasp the physi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dentural form; 2. To be familiar with the degree of inclination and
12
例 题2
下颌第一磨牙开髓时经常会致
髓室穿底,主要原因是
问题 1—3 A.根管 E.副根管 1. 2. 为发自髓室底至根分叉处的管 根管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尖分出的细小分支。 B.管间吻合 C.根管侧枝 D. 根尖分歧
A. 髓窒底距根分叉处约3mm B. C. D. E. 髓窒顶和髓窒底之间相距 不到3mm 髓窒顶最凹处约与颈缘平 齐,髓室高度约1mm 髓窒顶最凹处约与颈缘平 齐 髓窒底在颈缘下3mm 以上都不对。

角(pulp horn)---髓室伸向 牙尖突出成角形的部分,其形 状、位置与牙尖的高度相关。
5
根管口 (root canal orifice)--
为髓室底上髓室与根管
的移行处
根管系统(root canal system)--髓 腔除髓室以外的部分,包括根 管,管间吻合,根管侧支,根 尖分歧,根尖分叉及副根管, 它们共同组成根管系统。
列 dentition
牙列--上下颌牙齿彼此紧密 邻接所构成的形态整体。 上牙列 下牙列
19

列 dentition
A complete adult natural dentition consists of 28~32 teeth , equally divided between the two dental arches because the third molars are missing for various reasons in many individuals, a complete dentition is often defined in clinical studies as comprising 28 teeth

牙科(牙合)与颌位讲义

 牙科(牙合)与颌位讲义

牙科(牙合)与颌位讲义考点分析:1.(牙合)2.颌位一、(牙合)的生长发育(一)建(牙合)的动力平衡及影响因素(牙合)的建立过程中,不断地受到咀嚼压力和周围肌肉压力的作用。

牙列正常位置和正常(牙合)关系有赖于适宜的动力平衡,即作用于牙列的向前力与向后力的平衡,向内力与向外力的平衡。

1.前后的动力平衡1)向前的动力:①颞肌、咬肌、翼内肌收缩所发出的咀嚼力。

②上下颌骨发育中皆有在其后缘增生新骨的倾向。

2)向后的动力:主要来自唇颊肌,如口轮匝肌、提上唇肌、降下唇肌、提口角肌、颧肌、颊肌及颏肌等。

2.内外的动力平衡上、下牙列内侧有舌肌的力量,外侧有唇颊肌的力量,达到内外动力平衡。

这种平衡不仅促进上、下颌骨适当地向前发育,也可促进牙弓向侧方发育。

在内外动力平衡状态适宜时,牙列的宽度发育正常。

3.上下的动力平衡上、下牙列间正常的尖窝嵌合关系,制约着每一牙齿的上下方向位置关系,使之保持稳定。

如牙列发生缺损而未及时修复,则缺损部位的上下动力平衡将遭到破坏,牙齿发生移位(倾斜、过长等),必然对(牙合)接触关系产生影响。

(二)(牙合)的发育阶段及影响因素约在婴儿第6个月时乳牙萌出,开始建(牙合)。

经过乳牙(牙合)→替牙(牙合)→恒牙(牙合)三个发育阶段,直到第三磨牙萌出才完成建(牙合)过程。

正常(牙合)的建立,不仅有赖于牙齿的正常发育、正常萌出及正常功能,还有赖于颌骨及其牙槽骨,以及整个面部和颅部的正常发育。

在生后第一年中,上下颌间没有明确的牙尖交错位(正中位)。

此时下颌以前后向运动为主,侧方运动较少。

1.乳牙(牙合)特点>完整的乳牙(牙合)约在2岁半时建成,并形成稳定的乳牙(牙合)关系。

从2岁半至6岁,皆属乳牙(牙合)时期。

(1)2.5~4岁期间的乳牙(牙合)特征:1)牙排列紧密而无明显间隙;2)切缘及(牙合)面尚无显著磨耗;3)乳牙位置较正;4)覆(牙合)较深,覆盖较小,(牙合)曲线不明显;5)上、下颌第二乳磨牙的远中面彼此相齐,成一垂直平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研究及学习牙合 学的基本方法 综合性非常强的发展中学科 理论与实践结合 发展的观点
五、考试方法 复习题中抽取试题
前言
前言
六、参考书
• 王毓英(1985),《牙合 学》 • 徐樱华(1989),《实用牙合 学》 • 王惠芸(1990),《牙合 学》 • 马绪臣(1998),《颞下颌关节病的基础与临床》 • Jeffrey P.Okeson(1998)
双侧关节看作一个关节,即颅--下颌关节 (cranomandibular joint)时,它和其它关 节的外侧韧带相似。
限制向下、向后运动
颞下颌关节— 关节韧带
作用:只允许髁状突向前滑动,而限制其过度向 后和向下运动。
意义:①当下颌肌肉放松时,下颌可再少许后推 直到韧带被拉紧为止。这时下颌髁状突的位置称 韧带位,又称后退边缘位等。这个位置不受一时 性姿态的影响并可重复地被记录。
1. 上颌骨(maxilla) 可认为上颌骨是颅骨的一部份, 也是口颌系统骨骼组成中静止 不动的部份。
2. 下颌骨(mandible) 颌面部诸骨中唯一能动者。 下颌骨与颅骨没有骨性联结,它 通过肌肉、韧带和其它软组织悬 吊在上颌骨及颅骨上,这保证了 下颌骨在功能运动中的灵活性。
上下颌骨
三、颞下颌关节
颞下颌关节— 关节盘
关节盘韧带
关节盘韧带是由胶原纤维组成,没有伸展性,使关节 盘紧附着于髁状突上,并使关节盘在髁状突上的运动 主要是前后方向,也限制关节盘在髁状突上转动过大, 是盘-突移位的主要限制因素。
4. 关节囊和关节间隙
关节囊薄而松 上前方附于关节结节顶的前方 上后方附着于鳞鼓裂 前内方与翼外肌上头、关节窝的边 缘、关节结节后斜面融合 外侧附于颧弓 内侧止于蝶骨嵴 下方附于髁状突颈
②当下颌作侧方运动时,工作侧髁状突作转动 并后移。由于颞下颌韧带限制其过度向后运动, 髁状突才作代偿性的外侧滑动。这就是造成本 奈特(Bennett)运动的解剖学基础。
四、口颌系统肌群
表情肌、咀嚼肌、颈部肌群和腭咽部肌
口颌系统肌群
咀嚼肌 狭义的咀嚼肌是指咬肌、颞肌、翼内肌和翼外肌 广义的咀嚼肌还包括舌骨上肌群
二、牙合 学研究的内容
• 牙合 与颌位 • 咀嚼肌 • 颞下颌关节 • 疼痛
前言
前言
三、我国牙合 学的研究状况
• 王毓英教授(1985)、徐樱华教授 (1989)、王惠芸教授(1990)出版牙合 学专著
• 2002年中华口腔医学会颞下颌关节病学及 牙合 学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
• 《牙合学》为卫生部统编教材,易新竹教 授主编(2003)
是口腔颌面部的各种组织结构,包括牙、 牙周组织、颌骨、颞下颌关节,附于下颌骨 的肌肉及其神经、血管等,它们是由中枢神 经及周围神经控制的一个功能整体。
概念
口颌系统:功能整体
┌─→ CNS ←─┐


│ 肌肉 │


咬合←──→ TMJ
一、牙和支持组织
牙周韧带可以被认为是天然的“减震器”
二、上下颌骨
Management of 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 and Occlusion
• Major M.Ash and Sigurd Ramfjord(1995), Occlusion
讲座一: 咀嚼系统的功能解剖
(实用牙合 学第四、六章)
概念
咀嚼系统(masticatory system) 口颌系统(stomatognathic system)
3. 关节盘 • 前带(anterior band) • 中间带(intermediate zone) • 后带(posterior band) • 前附着 • 双板区(bilaminar region)
颞下颌关节
颞下颌关节— 关节盘
关节盘韧带 (盘突韧带)
关节盘不仅在前方和后方附着在髁状突上,也 在内外侧附着在髁状突的内外突起上,这种附 着称为关节盘韧带(discal ligaments)。
口颌系统肌群 -- 咀嚼肌
颞肌(temporal muscle)
牙合 学
occlusion
概念
牙合 学是一门以咬合为中心,口颌系 统的生理病理学。
咬合(occlusion)即牙合,指上、下牙 列间的接触关系,包括运动和静止的。
前言
一、牙合 学的发展 • 铰链轴理论(“hinge-axis theory”) • 下颌边缘运动
• 生理牙合 和病理牙合
牙合 是建立在一定颌位关系之下的牙合, 对于有咬合接触的颌位,牙合 与颌位是 同一现象的不同侧重面。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颞下颌关节
关节间隙
关节盘周围与关节囊融合 关节上腔--上腔大而松 关节下腔--下腔小而窄
颞下颌关节
5. 关节韧带 • 颞下颌韧带 • 茎突下颌韧带 • 蝶下颌韧带 •(下颌锤韧带)
颞下颌关节
颞下颌关节— 关节韧带
颞下颌韧带 (temporomandibular ligament)
部分纤维与关节囊融合,是TMJ的外侧韧带
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 ,TMJ) 是人体唯一的双侧联动关节
颞下颌关节组成: • 下颌骨髁状突 • 颞骨关节面 • 关节盘 • 关节囊 • 关节韧带
颞下颌关节
颞下颌关节
颞下颌关节的功能解剖特点: 既稳定又灵活,二者高度协调统一 • 关节盘、关节韧带和强大的肌肉 • 关节窝较髁状突明显大、关节囊松驰
1. 下颌骨髁状突
颞下颌关节— 髁状突
前面观
前斜面较小为功能面,是
关节的负重区,许多关节病最 早破坏此区
后面观
外侧斜面是关节压力集 中处,它的改建活动大于
内侧斜面
颞下颌关节
2. 颞骨关节面 颞骨鳞部的关节面,包括关节窝和关节结节
关节结节后斜面组成关节的功能区,也是关节 负重的主要部位。关节结节后斜面的陡度影响 髁状突向前的运动道。关节窝的后顶很薄,该 区域不能承受较大的力量。
口颌系统肌群 -- 咀嚼肌
咬肌(masseter muscle) 又名嚼肌
浅层起于上颌骨颧突、 颧弓下缘前2/3,行向下 后,止于下颌角咬肌粗 隆和下颌支外面的下半 部。深层起于颧弓深面, 止于下颌支的上部和喙 突。
作用:咬肌收缩提升下颌, 是产生咀嚼活动的主要肌肉。 浅层纤维可使下颌向前;当 下颌向前且用力咬时,深层 纤维稳定髁状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