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调查-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调查与研究
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调研[整理]
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调研新形势下,不同文化相互激荡,宗教对大学生的影响也日趋复杂,特别是近年来有些在校大学生以不同形式参与宗教活动,表明了大学生宗教信仰与宗教观问题已不容忽视。
我们对我校大学生宗教信仰进行了调查。
一、大学生信教的原因1、环境因素的影响。
这里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因素与民族、家庭环境因素。
首先是社会环境的急剧变化引起人们的信仰危机以至于向宗教靠拢。
这些年社会政治风云变幻莫测,思想理论界某些导向一度混乱,国际共运遭受严重挫折,处于低潮时期;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与道德、经济与政治、经济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似乎日趋尖锐,难以解决,如道德良心的沦丧,丑恶现象的卷土重来,权钱交易,腐败现象屡屡发生,战争恐怖活动此起彼伏,环境污染,气候异常,物种灭绝等等,一句话,人们的生存环境日趋恶化。
这一切现象,哲学、社会科学似乎解释不了,自然科学也无能为力,有些恶果看起来甚至是由科学的发展直接引起的。
这就使得思想活跃、敏感的大学生深感迷惑,一部分人产生严重的信仰危机,转而祈求万能的神拯救世界,保佑自己。
其次是民族、家庭因素的影响。
有些大学生本身就是少数民族,整个民族都信教,他也就信了;有些家庭祖辈或父母笃信某种宗教,大学生从小受其熏陶、感染,自然而然地信了教。
2、内在心理的需要。
很多大学生认为,教堂、寺院是人际联络思想感情的好场所,“佛”、“主”是人们倾诉隐私的最佳对象;信教能弥补、治愈心灵的创伤,能使寂寞无聊的心绪找到寄托之所,能起鼓舞作用,给人以力量、信心。
如一学生写道:我妈生病多年,看医生、吃药,效果一直不好。
信教后,认识了很多教友,大家一起祈祷,做弥撒,互相关心,相互爱护。
不久我妈心情舒畅多了,病也好多了。
在这里,宗教成了最高明的“心理医生”。
3、宗教道德与文化的独特魅力的吸引。
特别是追求至善的宗教道德,是它最迷惑人、吸引人的地方之一。
三大宗教几乎都包括了这么一些道德诫律、规范:不偷盗、不奸淫、不凶杀、不贪财、不抢劫、不诬陷、不妄语、平等爱人、惩恶扬善。
大学生对于宗教信仰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对于宗教信仰的调查报告篇一:大学生对宗教的态度调查报告大学生对宗教的态度调查报告近年来,中国的各种宗教都以不同形式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其中基督教的信仰人数发展快。
其中大学生所占的比列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在我们这次抽样调查的50份问卷中,有宗教信仰的占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宗教发展很快,大学生中也出现了宗教信徒。
大学生的信仰问题是一个有着重大现实意义的社会问题。
近年来,理论界和学术界开始关注、研究大学生的信教问题。
学者们在全国各地的高校中开展了实证调查,发表了一系列的文章。
其中基督教在中国发展传播的历史和现状,是中国基督教史和中西文化交流史的重大课题,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西方国家的文化交流日趋密切,并尊重宪法赋予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基督教在中国呈现迅速发展的趋势,尤其在当代青年中传播甚广。
这种现象己经引起国际社会和我国教育、文化和宗教部门的极大关注。
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现状在此次问卷调查中,我们组主要对于我校以及其他非艺术类同学做的一次调查。
调查显示:信基督教的同学占8%;其余同学中大部分同学认为对宗教没有太多的了解,谈不上信仰不信仰的问题;而96%的同学都理解身边有宗教信仰者;对于宗教的传播宣传,30%的同学认为应该,但要适度;62%的同学认为无所谓,听听也可以;还有8%的同学坚决反对。
从影响上来说,佛教和基督教在大学生中的影响较大。
要说明的是,虽然有些同学选择信仰佛教,但他们对佛教的教义并不十分清楚,平时也没有佛教的饮食习俗,更没有经常到寺庙去烧香拜佛。
之所以选择信仰佛教,是因为佛教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同学们对佛教比较熟悉。
相反,信仰基督教的同学虽然从比例上看没有佛教高,但参与基督教活动的人数却相对较多。
大学生信仰宗教的原因1.社会和家庭原因。
任何宗教本质上都是支配人间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幻想的反映。
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社会或自然异己力量,这是社会主义时期宗教存在的主要根源。
大学生宗教信仰情况调查报告[最终版]
大学生宗教信仰情况调查报告[最终版]第一篇:大学生宗教信仰情况调查报告[最终版]大学生宗教信仰调查报告——福建农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为什么不分种族、民族、地域、历史阶段、社会发展程度都会有宗教信仰呢?这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但无疑,宗教信仰可以看作是全人类所具有的普遍特征。
信仰是人类的一种本能天赋,是人类对于宇宙天地命运历史的整体超越性的意识,是统摄其他一切意识形式的最高意识形式,是人类对人自身存在整体性的反思。
信仰也是人类高层次的精神追求,它把一种理想主义的价值倾向化为坚定的信念,支配人的思想和行为,同样信仰是文化的灵魂,是道德的支柱它可以使人安身立命,也可以使民族有新的精神方向,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
而当前我国正处在一个社会的转型期,新旧社会制度体系的交替必然出现激烈的社会变迁而产生一定问题,信仰方面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诸如人们行为的失范、异化、思想的空虚等问题。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并将其作为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重要内容。
高等学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场所,应当在推进社会主义民主进程方面做出贡献。
认真研究大学生群体的宗教信仰问题,有助于更好地完成培养人的根本任务,也有利于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建设,对于我国实现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鉴于此,2007年8月31日,我食品科学学院组织部分学生进行了大学生宗教信仰情况调查。
在调查中,我们采用填空式的答题形式,在我院的187名学生中进行了调查,回收率高达100%。
现将问卷调查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信仰佛教: 36(人)占19.25% 信仰基督教: 5(人)占2.67% 信仰天主教: 2(人)占1.07% 信仰道教: 1(人)占0.53% 无任何信仰:143(人)占76.5% 从以上调查的结果,我们不难发现:在我们不断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过程中,在大学生中还是有不少信仰宗教者已经存在,且发展趋势不容忽视。
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调查分析及其引导教育机制研究
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调查分析及其引导教育机制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探讨了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
同时结合调查结果,提出了针对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引导教育机制研究,并探讨了相应的教育策略。
研究发现,大学生宗教信仰受到社会文化、家庭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存在着个体差异。
对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引导教育需要从多方面入手,如加强宗教知识普及、加强家庭、学校、社会的合作与配合等方面。
通过本研究的结论可以看出,针对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引导教育机制有望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宗教信仰水平,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在未来的研究中,应进一步完善大学生宗教信仰引导教育机制,以适应社会发展和人群需求的变化。
【关键词】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调查、变化趋势、影响因素、引导教育、机制研究、策略探讨、结论、问题、展望未来。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调查分析及其引导教育机制研究引言大学生作为社会未来的栋梁之才,其宗教信仰状况对于社会和国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大学生群体中宗教信仰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日益凸显,如何正确引导大学生宗教信仰,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多为零散报道,缺乏系统的调查和分析,因此有必要深入了解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真实情况,为开展有效的引导教育提供依据。
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体之一,其宗教信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风气和文化氛围。
对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进行科学分析和研究,将有助于了解当前社会宗教信仰的特点和趋势,为社会管理和教育部门提供参考和借鉴。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的深入调查和分析,探讨引导教育机制,促进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健康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通过对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的调查和分析,深入探讨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特点、变化趋势以及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的引导教育机制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目的包括:一是了解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现状和特点,揭示其信仰行为和信仰动机,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基础数据;二是分析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变化趋势,探讨其发展规律,为未来教育引导提供参考依据;三是探讨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影响因素,包括家庭背景、社会环境、个人性格等因素,为制定有效的引导措施提供依据;四是研究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引导教育机制,探讨如何在大学教育中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宗教信仰,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五是提出针对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引导教育策略,为实践中的引导工作提供操作性建议。
关于大学生信仰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信仰调查报告当前社会上,对大学生宗教信仰的讨论日益增多。
在这个多元、开放的时代,大学生信仰更加多样化,从传统的文化信仰、宗教信仰到科学信仰、理性信仰等种类繁多,其中不乏有些人选择不相信任何信仰。
为了更准确地了解大学生信仰的情况,本研究采取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式,旨在寻找大学生信仰走向的规律,以及了解不同信仰对于大学生们的影响。
一、大学生信仰的现状1.信仰种类多样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信仰的种类繁多。
其中,佛教信仰最为突出,占比达到了42.9%;其次是基督教信仰,占比为32.1%;伊斯兰教信仰占比3.3%;此外,还有一部分信奉中国传统文化信仰、亚洲宗教等其他信仰,加起来占比为21.7%。
2.信仰倾向向“精神自由”方向转化在对于信仰的态度方面,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信仰倾向向“精神自由”方向转化,不再去过于看重原始宗教或者思想体系,而更多地追求内心的寻找与发掘,并寻找一种能够给自己带来信仰层面的满足感。
3.信仰实际状况再现80%的大学生在确认了信仰方向后,都会勇于承认自己的信仰,而33.7%的大学生表示信仰对于自己的生活有显著的影响,尤其是在心灵方面。
此外,还有一些被问及是否会在毕业后改变信仰的大学生,他们表示无论自己信仰方向是否变化,都不会尽可能的顺从对方。
1.信仰给大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支撑在日常生活中,有三分之一的大学生表示信仰给予了他们精神上的支撑,使他们能够勇敢地从挫折中爬起来,同时也给了他们希望与力量,许多大学生称信仰是他们心灵的绿洲,为他们提供了一份稳定与宁静。
约四分之一的大学生认为信仰能够帮助自己更好地行动,系统地树立自己的内在道德观,并为之付出行动承诺。
3.信仰的强制力或许不如以往相比于以往,由于社会文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人们在信仰上的选择更加自由甚至相对更开放。
有部分受访的大学生表示,自己有时会出现在信仰系统内无法完全满足自己的情况。
1.信仰以个人需求为导向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致力于将信仰从旧有的、相对固化的体系中解放出来,让它成为自己在人生道路中的一个灵感来源。
大学生信仰调查报告
大学生信仰调查报告1. 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大学生信仰的多样化和变化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信仰作为一个人对生命的根本追求和对世界的根本理解,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态度、行为和价值取向。
了解大学生的信仰状态和变化趋势,对于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提高人文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本次调查旨在全面了解大学生的信仰状态,为高校提供指导性的参考。
2. 调查目标和方法2.1 目标群体本次调查的目标群体为在校大学生,覆盖不同学历、专业和地域的学生,以求全面了解大学生的信仰情况。
2.2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设计了一份包含开放性问题和选择题的问卷。
问卷涵盖了信仰的定义和重要性、信仰来源、信仰类型等方面。
为保证数据的可靠性,采取了随机抽样的方式,共抽取了500名大学生作为样本,并保证了问卷的匿名性。
3. 调查结果经过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我们得到了以下关于大学生信仰的调查结果。
3.1 信仰的定义和重要性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大学生对信仰的定义有了一定的认识。
他们认为信仰是一种对超越自我的追寻和对生命意义的追问。
对于信仰的重要性,大部分大学生表示认同。
他们认为信仰可以给予他们精神上的支持和力量,使他们更加坚定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3.2 信仰来源调查显示,大学生的信仰来源多样化。
家庭教育是最主要的信仰来源之一,占比超过60%。
此外,社会环境、教育背景、同伴影响等也对大学生的信仰起到了一定的影响。
3.3 信仰类型根据调查结果,大学生的信仰类型也呈现出多样性。
其中,宗教信仰、理性信仰和人文信仰成为大学生中较为主流的信仰类型。
大部分大学生表示他们有一个或多个信仰类型,其中宗教信仰占比最高。
3.4 信仰的稳定性和变化趋势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信仰存在一定的变化趋势。
在大学期间,很多大学生会经历信仰的困惑和重新审视,导致信仰变化或转变。
此外,大学生的信仰也受到社会环境、人际交往等因素的影响,呈现出一定的稳定性和变化性。
新时代意识形态下大学生宗教信仰呈现特点的调查及研究
新时代意识形态下大学生宗教信仰呈现特点的调查及研究引言在新时代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人们对于宗教信仰的态度也在发生着改变。
特别是大学生这一群体,他们作为新时代的主力军,其宗教信仰呈现出了一些独特的特点。
本文将通过对大学生宗教信仰进行调查和研究,探讨新时代意识形态下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为深入了解和把握新时代大学生的宗教信仰状况提供参考。
一、调查方法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查。
问卷调查主要是通过设计一份涵盖宗教信仰相关内容的问卷,对大学生进行无记名调查;访谈法则是通过一对一的交谈方式,深入了解大学生对宗教信仰的真实想法和态度。
二、调查结果分析1. 宗教信仰程度在调查中,大部分大学生表示自己信仰宗教,但信仰程度并不高。
有的大学生表示只是习惯性地参加宗教活动,对宗教信仰并无特别深刻的体验和认同感。
2. 宗教信仰类型在宗教信仰类型上,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佛教和基督教的信仰较为普遍,这可能与大学生自身的思想认知和大环境下的宗教传播有一定关系。
3. 宗教信仰动机在宗教信仰动机上,大学生表示最主要的原因是寻找心灵慰藉和情感依托。
一些大学生表示宗教信仰对于缓解心理压力和迷茫有积极作用。
4. 宗教信仰态度大部分大学生对宗教保持着开放和包容的态度,他们认为宗教信仰是一种个人选择,不应该被强制、歧视或排斥。
三、影响因素分析1. 家庭和社会环境家庭和社会环境对大学生宗教信仰具有一定的影响。
在家庭和社会环境中受到宗教教育和影响的大学生更容易接受和信仰某种宗教。
2. 心理和情感需求大学生处于求知和自我实现的成长阶段,心理和情感上的需求是选择宗教信仰的重要动机之一。
宗教信仰对心理压力和思想迷茫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四、探讨与建议1. 倡导开放包容的宗教文化针对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特点,在新时代下需要倡导开放包容的宗教文化,让大学生自由选择宗教信仰的权利得以保障。
2. 引导宗教信仰健康发展大学是年轻人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需要引导大学生在宗教信仰方面实现健康发展,不偏激,理性对待。
高校学生宗教信仰状况调查研究
高校学生宗教信仰状况调查研究一、研究背景宗教信仰一直是人类社会中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文化现象,它深刻影响着个体的精神世界和行为方式。
在当代高校学生中,宗教信仰的情况也备受关注。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变革,高校学生的宗教信仰状况是否有所改变,成为了一项重要的社会研究课题。
我们对高校学生的宗教信仰状况展开调查研究,旨在全面了解高校学生的宗教信仰情况,为深入推动高校宗教文化建设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二、研究对象我们将主要关注高校学生的宗教信仰状况,调查对象包括各类高校的在校学生,包括大学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等。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取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展开。
我们将设计一份涉及宗教信仰的问卷,包括学生的宗教信仰情况、宗教参与活动情况、宗教信仰对个人生活的影响等方面的问题,以全面了解高校学生的宗教信仰情况。
我们将对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高校学生开展深度访谈,从中深入挖掘高校学生的宗教信仰状况,以提供更加具体和丰富的信息。
四、研究内容1. 高校学生的宗教信仰情况通过问卷调查了解高校学生对宗教信仰的认同程度、信仰对象、信仰变化等情况,包括信教学生和不信教学生的比例情况。
2. 宗教参与活动情况了解高校学生在校内外宗教组织或宗教活动的参与程度和方式,以及对宗教团体的态度和看法。
3. 宗教信仰对个人生活的影响探讨宗教信仰对高校学生的生活方式、人际关系、学习工作等方面的影响,包括宗教信仰对学习生活是否产生积极影响,以及如何平衡宗教信仰和学业生活等问题。
4. 宗教信仰与社会责任感研究宗教信仰对高校学生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度的影响,探讨宗教信仰是否能够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
五、研究意义本研究将有助于全面了解当代高校学生的宗教信仰状况,为相关部门和全社会提供参考数据。
一方面,通过了解高校学生的宗教信仰状况,可以更好地指导学校开展宗教文化教育和活动,培养学生的宗教包容意识和宗教情怀;也可以为社会了解高校学生的宗教信仰状况提供可靠的依据,促进社会对宗教多元化和包容性的理解和建设。
大学生宗教信仰调查-调研背景与意义
二、调研背景与意义(一)总体背景宗教是人类具有悠久历史的社会现象,也是当今世界大多数人的精神信仰。
改革开放以来,祖国的形式大好,综合国力大大提高,使广大青年学生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党的领导充满了信心,对国家的前途充满了希望。
这是大学生信仰主流的环境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转型,宗教信仰已成为人们多元化的信仰选择之一,社会范围内出现了引人关注的“宗教升温”现象。
大学生是时代的寒暑表,“宗教升温”自然在他们中间得到了反映。
一方面,由于改革开放后世界文化方面的交流特别是西方文化价值观的传入,使得大学生信仰也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
另一方面由于国家宗教信仰政策的落实,大学生接触到越来越多的宗教方面的知识和实践活动,尤其是不少学生的家庭成员、亲戚朋友中有信教群众,使得大学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后备军,是祖国的栋梁,深受各界人士的关注与重视。
他们是否有信仰,信仰什么,不仅关系到个人成长成才的方向,也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
不断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度重视并审慎处理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调研主要以问卷调查为主,以各大高校学生为对象,通过网上发问的形式,就大学生对宗教文化印象的理解进行调查。
宗教的文化、宗教的社会功能、关于宗教与政治的调查,也是我们的调研内容。
(二)调查意义在当代的大学生中,宗教已不再是一个讳莫如深的字眼了。
他们中的绝大多数虽然远不至于信仰某种具体的宗教,但宗教中的思想精华对他们却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他们不仅有兴趣研读宗教故事、宗教典籍,而且已经在日常生活中自觉不自觉地践履着一些以宗教文化为底蕴的流行时尚。
近年来大学校园里出现了一批“望教者”、“宗教文化追随者”。
他们或是出于对某种文化的兴趣,或是受到身边教徒的感染,或多或少地接触到了一些宗教的观念和思想,对宗教的距离感消失了,神秘感、好奇感产生了。
大学生宗教信仰调查
调查体会
通过这次调查,我更深刻的了解了宗教信仰,认识到 高校需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与党的宗教政策,宗教知识的 介绍,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精神,引导大学生理性关注宗教 促进其身心的全面发展。依法加强对大学生宗教事务的管 理。
禅 谢谢观看
调查分析
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可以发现,在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中宗教都是 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存在,虽然信教学生的比重极少,但对其的态度 都是较为积极,鼓励宗教与社会与时俱进共同发展。 可见当代大学生对宗教已经形成 了较为客观科学的认识,不全盘否 定,也不无条件接受,而是批判性 的接受这一文化形态,全面审视宗 教。 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我 们认识事物,以及我们的世界观人 生观行程方面产生的积极作用。
调查统计
从图表可以看出占一半以 上同学认为不能公开传教, 只有不到15%的同学认为可 以还有一大部分认为无所谓
从图上看出81%的同学基 本理解,10%的同学非常理 解只有7%的同学持不理解 态度,还有2%无所谓。
调查统计
从图上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学认为共产党员可以有宗教信 仰,说明同学们思想的开放性。
大学生宗教信仰
宗教是一种与特定的时代相联系。具有多种表现形式 和复杂内涵的社会精神现象和文化现象。在宗教世俗化, 现代化进程中,宗教对当代社会的印象日渐突出,信徒的 组成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 宗教在各个方面的广泛影响必然会反映到到学生的思 想中。当代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逐渐形成 的重要时期。在对于宗教的认识上,呈现多元化的态势, 了解宗教信仰对大学生的影响具有重大意义。
调查统计
从调查统计表可以看出,40.40%的大学生认为宗教是一 个组织,48.10%的大学生认为它是一种历史文化现象, 11.50%的大学生没有概念,对宗教很模糊。
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及对策研究
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及对策研究【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了高校大学生的宗教信仰状况及对策。
首先调查了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现状,分析了影响宗教信仰的因素。
探讨了针对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对策,并研究了宗教信仰与心理健康、社会和谐的关系。
结论部分提出了针对宗教信仰的对策建议,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研究背景指出了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的重要性,研究目的在于深入了解大学生宗教信仰及其影响,研究意义在于为提升大学生的宗教信仰和心理健康提供参考。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关注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为促进大学生的宗教信仰和心理健康提供有效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研究、调查、因素分析、对策、心理健康、社会和谐、建议、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中国社会的变迁,人们的宗教信仰也发生了一系列改变。
在传统的封建社会中,宗教信仰是人们生活的重要支撑,然而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大学生开始对传统的宗教信仰产生怀疑,他们更倾向于理性思考和现代科学知识。
但与此新兴宗教和异质文化的传入也对大学生的宗教信仰产生了影响,使得大学生的宗教信仰更加多元化和复杂化。
深入了解和探讨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分析其现状及对社会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对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进行调查和研究,有助于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宗教信仰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高校宗教教育和精神文化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政策建议。
的明确,有助于引导和促进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健康发展,推动社会和谐进步。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通过对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及影响因素的深入调查和分析,旨在探讨当前大学生在宗教信仰方面的现状,了解他们对宗教的认知和态度,探讨影响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各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对策提供依据。
通过研究大学生宗教信仰与心理健康、社会和谐的关系,探讨宗教信仰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其在促进心理健康和社会和谐方面的作用,为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促进社会和谐作出贡献。
高校学生宗教信仰状况调查研究
高校学生宗教信仰状况调查研究宗教信仰在高校学生群体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力。
在这个阶段,年轻人正在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对生命意义的认知,宗教信仰往往扮演了导航和指引的角色。
对高校学生宗教信仰状况进行调查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他们的信仰背景、信仰需求和信仰满意度,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心灵关怀和精神支持。
在进行调查研究时,我们首先需要设计一个问卷,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个人背景信息:包括性别、年龄、所属学院、专业等。
这些个人背景信息有助于我们分析不同群体之间的信仰差异。
2. 宗教信仰:询问学生是否有宗教信仰,如果有,他们所信仰的宗教是什么。
对于没有宗教信仰的学生,我们可以追问原因,以了解他们背离宗教的原因。
3. 信仰活动参与情况:询问学生是否定期参与宗教活动,比如礼拜、祷告、佛诵等等。
了解学生对宗教活动的参与情况,可以揭示他们对宗教的接纳程度和信仰的强度。
4. 宗教需求和互动情况:探索学生在信仰方面的需求和追求,是否有宗教导师、关注群体等等。
还可以询问学生是否与其他信仰者进行过讨论或互动,以了解他们在大学期间的宗教交流情况。
5. 宗教满意度:询问学生对自己的宗教信仰的满意度,他们是否感到信仰给他们带来了力量和支持。
这有助于我们评估宗教信仰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通过这些问卷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到高校学生宗教信仰状况的整体情况和特点。
我们还可以进行不同维度的数据分析,如性别、专业等,以探究宗教信仰在不同群体中的变化和差异。
在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进一步讨论宗教信仰与学业成绩、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关联性,以及宗教信仰对高校学生个体发展的影响。
研究的意义在于,宗教信仰是每个人内心深处的一部分,了解高校学生的宗教信仰状况有助于提供针对性的心灵关怀服务和精神支持,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通过此项研究,我们还可以深入挖掘宗教信仰在高校学生身心健康中的作用机制,为学校提供更好的管理和教育策略。
高校学生宗教信仰状况的调查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学生的信仰背景和需求,还可以为学校提供更好的心理健康服务和学生发展支持。
宗教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宗教社会实践调研报告一、研究背景宗教在人类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世界各国的社会中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宗教社会实践作为一种社会学研究方法,旨在深入了解宗教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以及宗教在社会生活中的实践活动。
本次调研将着重探讨宗教社会实践在当代社会中的发展和变化,并对不同宗教团体的社会实践进行深入的调查和研究,以期为理解宗教对社会的影响提供更多的实证数据和分析。
二、研究目的1. 深入了解不同宗教团体在社会实践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他们对社会生活的影响;2. 探讨宗教在当代社会中的发展和变化趋势,分析宗教社会实践的新特点和发展方向;3. 通过实地调查和分析,为宗教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支持。
三、调研方法1. 实地调研:选择不同地区的宗教团体进行实地走访和调查,了解他们的日常实践活动;2. 问卷调查:设计问卷调查表,通过线上或线下的方式对宗教信徒进行调查,了解他们的宗教信仰和实践习俗;3. 参与观察:作为观察者参与宗教团体的实践活动,近距离感受宗教对信徒生活的影响;4. 文献研究:对宗教社会实践的相关文献进行综合研究和分析,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
四、调研内容1. 宗教团体的社会实践活动:研究不同宗教团体在社会实践中的具体活动,如教育、慈善、医疗等;2. 宗教信徒的生活影响:了解宗教对信徒日常生活的影响,如婚姻家庭、职业选择、价值观念等;3. 宗教在社会和国家发展中的作用:分析宗教在社会和国家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探讨宗教政策对社会稳定的影响;4. 宗教社会实践的新特点和趋势:探讨宗教社会实践的新变化和发展趋势,了解当代宗教团体的发展动向。
五、调研结果1. 宗教团体的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多彩,涉及教育、慈善、医疗等多个领域,对社会生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2. 宗教对信徒生活的影响深远,包括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生活方式等方面;3. 宗教在社会和国家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社会稳定和国家意识形态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4. 当代宗教社会实践呈现出多元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宗教团体参与到国际事务和国际合作中。
大学生宗教信仰调查
大学生对我国宗教政策的看法
在关于“入党是否可以信教”的调查中, 多数大学生对宗教和宗教政策无知或一知 半解,存在认知误区。有20.8%的大学生认 为信教也可以入党, 40.3%的学生认为入党 可以同时信教, 9.9%的学生认为入党以后可 以信教,仅有26.8%的大学生认为入党不可 以信教。一些大学生只知道我们党和政府 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却不知道这一 政策不适用于共产党员。
的行为不能轻易地否定或简单地认为是“非无产阶级思想 泛滥”、“有神论泛滥”,从而对大学生中这种并非危害
社会的行为硬抹上政治色彩而加以指责。我们应该清楚地 认识到,虽然不少大学生去宗教场所对宗教感兴趣,但并不 说明他们就信仰宗教,这也间接证实了信仰与行为间的非 绝对一致性。
问卷调查:
1 宗教有没有好处?
结果分析
在对未来宗教发展的看法中,问题“宗教是否是 一种永恒的存在?”,选“从来就有的,与人类社会 共生”的87人,占被调查总数的12.7%;选“是社会 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的415人,占60.8%; 选 “与人类社会未来共存”的79人,占11.6%; 选 “未来社会宗教消亡”的93人, 占13.6%。
大学生宗教信仰调查
什么是宗教?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 化现象,属于社会意识形态。主要特点为,相信 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实体, 该神秘统摄万物而拥有绝对权威、主宰自然进化、 决定人世命运,从而使人对该一神秘产生敬畏及 崇拜,并从而引申出信仰认知及仪式活动。
宗教有着各种各样的定义,多数定义试图在很多极 端的解释和无意义表述中找到平衡。有人认为应 用形式和理论去定义它,也有人更强调经验、感 性、直觉、伦理的因素。
结果分析
在问题“您相信冥冥中的命运吗?”的调查中,选“信” 的123人,占被调查总人数的18.1%;选“不信”的205人,占 30.2%;选“有些信”的316人,占46.5%; 选其他的29人,占 4.3%。
高校学生宗教信仰状况调查研究
高校学生宗教信仰状况调查研究近年来,宗教信仰在中国逐渐受到关注。
尤其是在高校学生中,宗教信仰的状况备受关注,也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究竟中国高校学生的宗教信仰状况如何?本文将针对这一问题展开调查研究。
一、调查背景本次调查研究的对象是在校高校学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
中国是一个多元宗教的国家,涵盖了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众多宗教。
由于历史和地域局限性,不同地区的宗教信仰状况存在巨大的差异。
因此,本调查研究侧重于东部地区的高校学生宗教信仰状况进行探究。
二、研究方法本调查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覆盖了多个高校的学生群体。
问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个人基本资料,如性别、年龄、地区等;2. 宗教信仰情况,包括宗教信仰宣言、是否参加宗教活动、宗教观念来源等;3. 宗教信仰影响,包括宗教信仰对生活、学习、社会交往等方面的影响;4. 宗教信仰态度,包括对宗教信仰的认可程度、是否支持宗教信仰自由等。
问卷设计时,采用了多项选择题和开放式问题,旨在了解高校学生在宗教信仰方面的真实想法和情况。
三、调查结果1. 个人基本资料本次调查研究的样本共计500名高校学生,其中男性占45%,女性占55%。
年龄分布相对较为均衡,主要集中在18-23岁的年轻人群体中。
地域方面,以东部大城市为主,约95%的受访者来自东部地区。
2. 宗教信仰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参与调查的高校学生中,有16%的人信奉某种宗教信仰。
其中,佛教信仰占比最大,大约为44%;基督教信仰占比次之,占约22%;道教信仰和伊斯兰教信仰的比例均为17%左右。
在宗教信仰宣言方面,大部分宗教信仰者表示曾经宣誓坚持信教,但也有一些人表示未曾宣誓。
在参加宗教活动方面,有60%的宗教信仰者表示会经常参加宗教活动,如祈福、礼佛、礼拜等。
在宗教观念来源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家庭、朋友和网络对于高校学生的宗教信仰影响最为显著,其中家庭占比最高,达到48%。
关于宗教信仰对生活、学习、社会交往等方面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信仰者和非信仰者有较大的差异。
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及对策研究
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及对策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及对策研究的背景十分复杂多样。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和发展,宗教信仰对大学生的影响逐渐显现出来。
在今天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大学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诱惑和困惑,而宗教信仰往往是他们心灵的寄托和支撑。
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和开放包容的趋势,大学生对宗教信仰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
有的大学生对传统宗教抱有坚定的信仰,有的则更倾向于个人信仰或新兴宗教。
这种多元化的宗教信仰需求,也给高校的宗教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研究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及对策,对于了解大学生心理状态、促进宗教多元化教育、构建开放包容的宗教氛围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深入研究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现状和影响因素,以及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和建议,可以更好地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宗教观念,促进他们的心灵成长和心灵健康发展。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深入了解高校大学生的宗教信仰状况,分析影响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因素,探讨针对大学生宗教信仰的有效对策,以及提出加强宗教多元化教育和打造开放包容的宗教氛围的建议。
通过对高校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的研究,旨在为学校和社会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促进大学生宗教信仰健康发展,推动宗教多元化和社会和谐共存的目标。
通过此研究,我们也希望引起人们对大学生宗教信仰问题的重视,加深对宗教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影响的认识,以促进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研究和探讨。
1.3 研究意义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和未来的建设者,其宗教信仰状况无疑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大学生作为青年群体,他们的宗教信仰状况不仅关系到他们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也反映了社会整体的宗教信仰状况。
了解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社会宗教发展的趋势和变化,从而为宗教政策的制定和社会稳定的维护提供参考依据。
大学生宗教信仰状况的研究能够揭示当代大学生在宗教信仰方面的需求和困惑,有助于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和情感需求。
新时代意识形态下大学生宗教信仰呈现特点的调查及研究
新时代意识形态下大学生宗教信仰呈现特点的调查及研究引言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人们的价值观念和信仰体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这个特殊的大环境下,大学生的宗教信仰及其呈现的特点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通过对新时代意识形态下大学生宗教信仰的调查及研究,试图了解和分析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现状及其呈现出的特点,以期为加强大学生宗教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一、研究内容及意义二、调查方法与数据来源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中国某一所知名大学的大学生进行了调查。
问卷的设计主要围绕大学生的宗教信仰情况、宗教信仰的影响因素以及宗教信仰的呈现特点等方面展开,共分为开放式问题和封闭式问题。
通过对问卷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了相关的研究结论。
三、调查结果及分析1. 大学生宗教信仰情况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大学生宗教信仰的情况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大部分受访者表示自己持有宗教信仰,其中以佛教信仰和基督教信仰比较为主流。
而相对来说,其他宗教信仰的比例较低。
调查还显示出了一部分大学生持无宗教信仰的态度。
可以看出,大学生宗教信仰的情况在当代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
2. 宗教信仰的影响因素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家庭背景、社会环境、个人体验等。
通过问卷调查可以得出结论,大部分受访者表示自己的宗教信仰是在家庭的影响下形成的。
而在大学期间,社会环境、个人体验等因素也会对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形成了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3. 宗教信仰的呈现特点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呈现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信仰情感的内化与外化。
大部分受访者表示自己的信仰情感比较内化,内心深处对宗教信仰抱有坚定的信念。
但一些受访者也表示通过外在的行为或活动来表达对宗教信仰的态度。
二是对宗教信仰理性的思考。
一部分受访者表示对宗教信仰并不盲从,而是以一种理性的态度来对待宗教信仰。
新时代意识形态下大学生宗教信仰呈现特点的调查及研究
新时代意识形态下大学生宗教信仰呈现特点的调查及研究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地更新和改变。
特别是在大学生群体中,他们作为新时代的一代人,他们的意识形态和宗教信仰也受到了新的挑战和影响。
本文旨在通过对大学生宗教信仰的调查及研究,来探讨新时代下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特点,为我们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宗教信仰情况提供一些参考和研究。
一、调查方法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对大学生宗教信仰进行调查。
首先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不同学院、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大学生进行了调查,获取了一定数量的样本数据。
而后又通过访谈的形式对一部分大学生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和交流。
通过这两种调查方式,我们尽可能全面地了解和探讨了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特点。
二、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分布情况在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分布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在受访的大学生中,有近四分之一的学生表示自己是虔诚的信徒,他们会定期参加宗教活动,如做礼拜、读经等。
另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表示自己是一些传统宗教的信徒,但他们对宗教的参与程度并不高。
还有大约三分之一的学生表示自己是无宗教信仰的,他们对宗教比较冷淡或者根本不关心。
少数学生表示自己是宗教的追求者,他们对宗教持有一种探索的态度。
三、大学生宗教信仰的特点1. 多元化在新时代的思潮下,大学生宗教信仰呈现出了多元化的特点。
不同宗教的信仰者在大学校园中都能找到自己的群体,形成了一个包容和多元的宗教社区。
这意味着不同宗教信仰者之间相互尊重和包容,形成了一个多元文化共存的局面。
2. 趋向个性化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大学生宗教信仰呈现出趋向个性化的特点。
即便是信仰同一宗教的学生,他们的宗教信仰观念和实践方式也可能有所不同。
一些学生更注重宗教仪式和活动,而另一些学生更注重宗教思想和精神追求。
这种趋向个性化的宗教信仰方式反映了当代大学生对宗教的理解和追求。
3. 理性思考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大学生宗教信仰呈现出了更加理性和思辨的特点。
关于大学生宗教信仰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宗教信仰的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宗教信仰作为一种与特定时代相联系的文化信仰。
其表现形式和复杂内涵呈现出多元化。
在现代化进程中,它的影响渗透于社会的各个层面,而大学生作为社会中接受能力最强的群体,势必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有人说信仰对于大学生来说是尤为重要的,因为这是支撑他们积极向上的精神支柱,是他们对自身灵魂的肯定。
而宗教信仰作为信仰的一种,在相互地交流中涉及了来自不同文化的冲击和碰撞,直接影响着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而备受关注。
二、调查目的鉴于宗教信仰对于当代大学生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影响,笔者决定对大学生的宗教信仰这一个具有这重大现实意义的社会问题进行一次调查。
旨在了解当代大学生对宗教信仰的认识及其态度,加深大学生对自己的人生追求和信仰的整体认识和思考;并分析宗教信仰产生的原因,传播途径和对大学生的影响,研究宗教信仰在大学生群体中的认可程度,通过调查现实中大学生信仰形成的路径,探索针对大学生信仰教育的有效策略,并提出积极建议。
三、调查对象西南政法大学渝北校区全体在校学生。
四、调查方法1、上网查阅相关报道,文献;2、了解发放调查问卷,统计分析在校学生的相关情况;3、随机采访在校学生,了解其想法,并如实记录分析。
五、调查时间2012年11月25日——2012年12月05日六、调查内容及分析(具体题目及选项统计数据—百分比见附录)(一)调查概况:1、本次调查问卷的发放方式,采取男女各100人随机派发的方式,发出200份调查问卷,实际收回187份;2、由于地域原因限制,其中百分之九十的同学为汉族,少数民族较少;3、由于高校环境限制,参加本次调查的绝大多数为共青团员,当然也涵盖了少数的党员和群众;4、本次调查从2009级至2012级各个年级的学生都有涉及,不过主要集中在本科生部。
(二)关于调查内容的分析:1、关于当代大学生对宗教的思考:从调查问卷的第5)—7)题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几个信息,当代大学生中有很大一部分人对宗教有过一些思考,但极少会有人认真地去思考关于宗教的意义,性质,与我们的联系等深层次的问题;在被调查者中,大部分人都能够客观的去认识宗教存在的合理性,却仍然有极少的同学有失偏颇,将宗教信仰与荒诞的迷信相混淆,认为宗教就是迷信的代言人;被调查者的主流观点认为宗教与科学是互通有无,没有矛盾的,它们是可以相互并存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都学院(成都大学)
社会实践研究报告
项目名称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调查与研究
负责人姓名赵小龙
学号201210114104
所在学院班级工业制造学院2012级测控技术与仪器
指导教师唐红秀
实施过程成绩(由学生所在学院考核)
成都学院(成都大学)
2013年09月04日
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调查与研究
前言
近期,新疆和西藏等地的宗教问题引发的各种冲突,甚至是流血冲突,将宗教问题推到了舆论的浪尖上,广大人名群众对此十分关注,都希望能妥善处理这些事件,更有国外一些“政坛和媒体”对此事件的“推波助澜”,使得国际舆论都将目光锁定在中国,如果不处理好这类问题,必将受到国际和国内舆论的强烈谴责!要建设和谐型社会,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则必须将这类问题解决好,让人民放心、安心,因此,对宗教问题的研究需重新踏上征途······当前,国人的信仰问题是大学生们的热议话题,对于这个话题,众说纷纭。
加之之前的宗教问题,难免不会有极少数的“特殊分子”利用大学生对宗教信仰问题不了解的弱点进行一些违法犯罪的活动,葬送学生们的前程······众所周知,当代大学生可以说是中国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对于这样一批人,一定要对其正确地引导,使之对宗教等问题有正确的立场,才能肩负起实现伟大“中国梦”、实现共产主义的历史使命······因此,本小组4人决定对大学生宗教信仰现状展开调查与研究,旨在了解大学生们对宗教这个大问题的看法,得出一些可靠性的结论,对一些想法“偏激”的人,进行正确的引导,同时对大学生们的思想教育积累参考经验。
调查时间:7月5日至9月3日(期间间断)
调查地点:成都、绵阳、内江和德阳的部分高校
调查人:赵小龙胡巧周国顺涂粮源
调查内容:大学生的宗教信仰现状
调查方式:通过问卷调查和口头询问的方式进行调查
一、实践具体内容
二、总体状况及分析
在小组顺便做的一项关于“信仰有无”的调查中,出人意料的结果让小组都
惊呆了——在小组预定调查人数500,有413人没有信仰甚至不知道信仰是什么,占总人数的82.6%;也就是在那500人中,仅有97人有信仰,占总人数的17.4%,更直观地地说,也就是5人中,还不到一人有信仰,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从中可以看出,有一大部分人还不理解宗教或,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对宗教持抵触想法的,而且还有极少数的极端分子完全曲解丑化宗教信仰,仅有一部分人能正确对待宗教问题。
我想,这应该是当下高校教育的一个薄弱环节吧。
三、当前存在的问题
当前,宗教信仰问题以不太乐观的形式体现出来,主要问题如下:
1、宣传教育不够
从环形图中可知,有46.3%的受访者表示不了解宗教,不知其益害。
如果让这个46.3%+其他6.2%=52.5%,也就是说,有将近一半的人不能对宗教信仰做一个评价,这对于一个受高等教育大学生来说,是极其反常的,这背后暴露的是高校和社会对宗教信仰的宣传教育的不足,必须尽快解决。
2、宣传教育不到位,成效不好
17.4%的受访者认为宗教信仰是个祸害,0.5%的受访者认为宗教高于一切,17.4%+0.5%=17.9%。
很明显,将近1/5的受访者对宗教信仰有错误的认识,甚至有人在调查时对我们说“宗教史个坏东西,你看吧,那些藏独分子不是信仰佛教吗,都没有好下场”。
这些充分反映出高校宣传教育不到位,成效不好和社会舆论宣传未能深入人心。
3、社会给予的归属感不够强烈
图中,25.5%的受访者认为信仰宗教,是为了寻找一种心灵的寄托。
退一步想,一个人心灵的寄托、归属不是身边的亲人、朋友、事业家庭、甚至国家,而是一味地在宗教上去寻找,这说明社会还不够温馨、不够和谐,社会所给予的归属感还不够强烈。
其中的诸多因素,繁琐复杂,在此不去深究。
4、受访者思想还不够解放
在调查中,调查人员能明显的觉察到当受访者提及到是做关于宗教信仰的调查时所表现出的瞬间即逝的震惊与惧怕,有的甚至是听到“宗教”二字后果断走开,拒绝调查。
这应该是受访者思想还不够解放,一时还不能接受这等隐晦的话题吧。
四、几点建议
针对以上的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高校思想教育
在高校开设针对宗教信仰认识和教育的课程,引导大家正确对待宗教问题,并定期或不定期去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防患于未然。
2、加强舆论宣传
加强社会舆论宣传,让大学生对宗教有进一步的了解。
特别的,在以传统宣传方式为主要渠道宣传时,可适当加强微博、微信等新生的工具进行宣传。
3、建设相关设施
向相关单位建议,修建一些与宗教有关成列管等设施如清真寺,着重渲染有关宗教的积极意义。
4、加强法制监管
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宗教的监管,司法部门应对不法宗教信徒和打着宗教旗号作恶的暴徒严厉的打击,为大家营造一个纯净的宗教环境。
五、总结体会
此次调查,总体上来说,还是不错的。
尽管过程中还是遇到了许多困难,但我们都一一克服了,去克服困难的过程是难能可贵的。
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受访者不愿接受调查,认为隐私会被侵犯,也有不相信我们是做调查的,这些都是在策划这次实践时没有想到的,也就是说在接触本次调查之前,做的准备工作还不够。
过程中的感受就是,做事真的不容易,以后要好好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不要践踏他人的成果。
实践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就是,调查时小组成员太过分散,特别是回到当地调查时,更是未能将信息及时的反馈给其他人,我觉得以后的社会实践还是尽量避免单独行动或者分散行动,应该尽量地统一集中做社会实践。
2013年9月
成都学院(成都大学)社会实践指导教师评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