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物制备工程》2003A卷标准答案

聚合物制备工程》2003A卷标准答案
聚合物制备工程》2003A卷标准答案

聚合物制备工程》考试试题A卷考试时间:2003年06月20日

考试班级:材001~009

一、填空(25)

1. 常用反应器有釜式反应器、管式反应式、塔式反应器、及螺杆挤出反应器。

2. 常用搅拌器的型式有桨式搅拌器、螺旋推进式搅拌器、锚式搅拌器、

螺带式搅拌器、及涡轮式搅拌器;

各自适合的场合分别是低粘度流体的搅拌分散及聚合、低粘度流体的分散或乳化、高粘度流体的分散或聚合、高粘度流体的分散或聚合、低粘度流体的分散或聚合。

3. 釜式反应釜的除热方式有夹套冷却、夹套与内盘管冷却、回流冷凝冷却、反应物料预冷、反应物料外循环冷却、反应物料闪蒸冷却及7种。

4. 反应器的最基本特征是具有一定的反应容积和具有一定的除热设施。

5. 工程塑料的特征是由材料应具有高的耐热温度和优异的低温抗冲性能体现的。

二、选择题(正确的打√,错误的请本体下改正过来,15分)

1. 玻璃化效应常发生在二烯烃聚合的橡胶制备中( 错)。

玻璃化效应多发生在玻璃化转变温度(Tg)较高的聚合物的制备中,如聚苯乙烯及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制备中。

2. 在二烯烃橡胶生产中常控制转化率小于100%,这是因为要控制产品的凝胶含量和共聚物组成( √);

3. 乳液聚合过程中,分子量的控制更多的是控制聚合温度( 错)。

乳液聚合过程中,聚合物的分子量控制多用分子量调节剂进行控制,尽管温度、乳化剂用量、引发剂用量等均分子量有影响,但都不容易稳定控制。

4. 苯乙烯的本体聚合的主要控制因素是压力控制( 错)。

必要性的本体聚合的主要控制因素是聚合温度,这是因为温度不仅控制引发速度,而且影响体系的粘度、聚合物的分子量及其分布,而且温度过高还会引起聚苯乙烯的分解或交联。

5. 聚酰胺只能作纤维材料用( 错);

聚酰胺除作纤维材料用外,还可通过控制两种单体的长度控制单位质量中的酰胺基团的含量,从而可以将其制成弹性体,另一方面,通过控制其分子量,控制其熔点将其成为可塑性加工的塑料材料。

三、简述题(20分)

1. 目标聚合物采用何种实施方法主要由哪些因素决定。

目标聚合物采用何种聚合实施方法,首先应考虑产品的性能及形态和可能的聚合机理。采用何种聚合机理往往由催化剂(引发剂)的性质所决定。若在满足产品性能的前提下有多种聚合历程,应优先选择投资少、工艺简单的工艺,在催化剂体系决定后,再选择出合理的、具体的实施方法。如丁二烯虽可进行阴离子聚合、配位阴离子聚合及自由基聚合,但若采用自由基聚合,产物凝胶含量非常大,根本不能作为橡胶使用,因此只能从前两个历程进行着手。因此现在有锂系顺丁橡胶和镍系顺丁橡胶,但两种催化剂的性质和产品的性能(高分子的橡胶),其只能用溶液聚合,而不能用本体聚合的实施方法。这两种橡胶的性能又存在差别,前者因凝胶含量极低,常用来最HIPS和电泳漆的原料。还有,苯乙烯可采用阴离子聚合、阳离子聚合及自由基聚合,前两种历程存在操作控制难度高、投资大等,因此均采用控制难度低的自由基聚合,因自由基可以采用四种聚合实施方法,但目前多采用本体聚合或悬浮聚合为主。

2. 丁苯橡胶有哪些品种?各是由何种工艺得到的,并从聚合物的结构区别说明他们的特

性和适用场所。

丁苯橡胶分为乳聚丁苯橡胶和溶聚丁苯橡胶,溶聚丁苯橡胶又可分为嵌段型和无规型两类。

乳聚丁苯橡胶因丁二烯链段不具立体配向性,因此其结晶性相对较差,一般作为胎邦胶或与天然橡胶并用。而无规溶聚丁苯橡胶有立体配向性,具有适当的结晶温度,滚动阻力小,适合作胎面胶。二嵌段型溶聚丁苯橡胶因聚苯乙烯链段可物理结晶,而且结晶温度较高,常作弹性体用,当分子量低时可作热熔粘合剂用。

3. 聚合物后处理工序包括那些内容?其对产品质量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

聚合物的后处理工序包括脱灰、脱挥发份、产品形态处理及添加辅助助剂等四个内容。前两者最为重要。若处理工艺(温度、停留时间及真空度)或设备选择不当,将引起聚合物的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影响产品的质量,重者形成废品。因此聚合物的性能好坏不仅与聚合工艺及聚合设备有关,还与产品的后处理工序的工艺条件和设备有关。举例说明。

4. 简述间歇反应器、平推流反应器和理想反应器的定义、特点是什么,其各自的浓度变

化特征是什么?

间歇反应器:指所有物料一次投料反应的反应器,其特点是所有的物料的停留时间相等,反应器内各微元的物料浓度相等,需辅助时间。

平推流反应器:是一种连续、稳态、无返混的反应器,其特点是,物料浓度的变化与轴向有关,而与径向无关,所有物料的停留时间一致,通常可把管式反应器或多极串联釜式反应器看作平推流反应器。

理想混合反应器:是一种连续稳态、有最大返混的反应器。其特点是反应器出口浓度等于釜内任一微元的浓度。三者的浓度变化是:

C i

C 0

反应物浓度

反应时间

C i

C 0

反应物浓度

反应时间 C i

C 0反应物浓度

反应时间

(a)间歇反应器内物料浓度变化 (b)平推流反应器内物料浓度变化 (c)理想混合反应器内物料浓度变化

5. 丙烯酸酯的乳液聚合与乳聚丁苯橡胶的乳液聚合在聚合速度控制上有何不同,并写出

后者方程。

丙烯酸酯的乳液聚合的聚合速度控制主要靠控制反应器的单体浓度和引发剂浓度,即采用同时滴加单体和引发剂的方法控制聚合速度,从而达到控制聚合热的释放、聚合物的组成等;而丁苯橡胶的乳液聚合的聚合速度控制主要是控制链引发,从而控制聚合速度、进而控制聚合热的释放。后者的反应式如下:

[Fe 2+] +

[Fe 3+]

C -O -O -C CH 3

CH 3

CH 3

CH 3CH 3

CH 3

C· +·OH 2

2+

[Fe 3+] + 2CHO·NaHSO

[Fe 2+] + HCOOH + Na

2SO 4

2(1)(2)(3)[Fe 2+] +

[Fe 3+]

C -O -O -C CH 3

CH 3

CH 3

CH 3

CH 3

CH 3

C· +·OH 2

2+

在这个过程中,[Fe 2+]浓度不变,即引发速度恒定。

四、用流程框图描述PET的两种生产工艺过程,并用文字简述其产品质量的控制方法(20分)

答:PET的两种生产工艺过程分别为直接酯化法(PTA)、酯交换法(DMT),其工艺框图分别简述如下:

直接酯化法(PTA)

酯交换法(DMT)

直接酯化法(PTA):是采用精制对本二甲酸直接与乙二醇反应制备对本二甲酸二乙二醇酯(BHET),再通过BHET的熔融缩聚,脱除乙二醇,制备PET;其中还包括直接酯化反应时的脱水、精制工序,熔融缩聚脱除乙二醇的回收工序;在后期可以加入各种助剂,冷却后制备切片或熔融纺丝。

酯交换法(DMT ):是采用精制对本二甲酸与甲醇反应制备对本二甲酸二甲酯(DMT ),再通过对本二甲酸二甲酯与乙二醇制备对本二甲酸二乙二醇酯(BHET );随后通过BHET 的熔融缩聚,脱除乙二醇,制备PET ;其中还包括酯化反应时的脱水、精制工序,酯交换时的脱除甲醇及其回收工序,熔融缩聚脱除乙二醇的回收工序;在后期可以加入各种助剂,冷却后制备切片或熔融纺丝。 产品控制方法:

1.催化剂,三氧化二锑(或其他锑盐) 2.搅拌,加快传质脱除小分子 3.高真空,脱除小分子

4.充如惰性气体,氮气,防止氧化等副反应 5.原料纯度 6.添加扩链剂 7.采用熔融缩聚

五、计算(20分)(1。使用代数解法;2。使用图解示意)

有一一级反应,在非等温非等体积的三釜串联反应器中进行连续操作,进料的体积流速为500L/h, 三个反应釜的体积依次为2000L ,3000L 和3000L ,三个反应釜反应温度为120℃,180℃和250℃,聚合反应速率方程Rp=KpC A ,Kp 在120℃,180℃及250℃的值分别为1/h,5/h 和10/h ,初始浓度为500mol/L ,试求第三釜的出口浓度C3。 答:

代数解如下:对任一个釜建立衡算方程,如下:

Rp=KpC A =K pi C i

i pi i i C v R V C v ?+?=?-010

第一釜:R 1=K 1C 1 ;101100C v R V C v ?+?=? 所以: C 1=100mol/L

第二釜:R 2=K 2C 2;202210C v R V C v ?+?=? 所以: C 2=3.22mol/L

(100/31)

第三釜:R 3=K 3C 3;303320C v R V C v ?+?=? 所以: C 3=0.0526mol/L (0.053) 图解:三组方程线性作图:

第一组:求C1

R 1=K 1C 1; 01

011

01C V C V R νν+

-

= 所以: C 1=100mol/L

第二组:求C2 R 2=K 2C 2:12

022

02C V C V R νν+

-= 所以: C 1=3.22mol/L

第三组:求C3

R 3=K 3C 3;23

033

03C V C V R νν+

-

= 所以:

C 1=0.0526mol/L

工程测试技术试题及答案

工程测试技术试题及答案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复习总结 一、概念题 1.测试过程中,若所测试的信号不随时间变化或变化非常缓慢,称这种测试称为静态 测试。如果所测试的信号随时间周期变化或变化很快,这种测试称为动态测试。 2.传感器是把被测量转换成易于变换、传输和处理的一种器件或装置。 3.按构成原理分类,电阻应变片、热敏电阻、压电晶片属物性型传感器。 4.按构成原理分类,电容传感器、自感型电感式传感器属结构型传感器。 5.为提高和改善传感器的技术性能,可采取以下技术措施:差动技术、平均技术以及 补偿与修正技术。 6.传感器的定度曲线(或标定曲线)与拟合直线之间的偏离程度称为传感器的线性 度。 7.传感器的灵敏度是指稳态时,输出变化量与输入变化量之间的比值。 8.对于一阶传感器系统,当其时间常数(或τ)越小,其频率响应特性越好。 9.激波管标定系统中,激波管的作用是一种动态标定设备,能产生阶跃压力信号输 出。 10.金属电阻应变片的规格一般以面积(或长×宽)和初始阻值表示。 11.用电阻应变片测量构件的变形,影响电阻应变片电阻变化的因素有:应变片的灵敏 度和初始阻值、被测构件的应变量、以及应变片沿构件的粘贴方向。(因为:△R=KεR,K为灵敏度,R为应变片初始阻值,ε被测构件的应变量) 12.将电阻丝绕成应变片后,由于存在横向效应,其灵敏系数一般会减小。 13.在电桥测量中,由于电桥接法不同,输出电压的灵敏度也不同,全桥接法可以得到 最大灵敏度输出。 14.应变片的温度误差补偿方法通常可分为:桥路补偿法、应变片自补偿法。 15.根据工作原理,变气隙型自感式传感器的灵敏度具有理论上的非线性。 16.电涡流接近开关结构简单,根据其工作原理,不可用来进行类似如玻璃瓶、塑料零 件以及水的液位的检测。 17.在差动式自感传感器中,若采用交流桥路为变换电路,常出现零点残余电压现象, 该现象使传感器灵敏度下降,灵敏阈值增大,非线性误差增大。

聚合物制备工程部分样题一、填空题(10)

“聚合物制备工程”部分样题 一、填空题(10) 1、间歇反应器的设计方程、平推流反应器的设计方程,单级理想混合流反应器的设计方程是。 2、使用了离子型和非离子型乳化剂配方生产的聚合物乳液体系,其聚合温度应高于,低于和。 3、聚氯乙烯工业生产通过控制聚合物分子量,乳液丁苯工业生产通过调节聚合物分子量,聚烯烃工业生产通过调节聚合物分子量。 4、生产丁基橡胶使用的单体为和,丁基橡胶聚合过程的两大特点为和。 5、PET的主要工业技术路线是和,其主要实施方法是和。 二、简答题目(40分) (1)一化工设计院设计聚酯反应器,要求每天反应4800 kg的己二酸,且反应过程严格控制与己二醇等摩尔比反应,在343K下,以硫酸为催化剂的动 力学方程为: 2 A A kC = γ 其中:r A——消耗己二酸反应速度, kmol/l?min;k——反应速度常数,为1.97 l/kmol?min(反应温度70℃);C A——己二酸的瞬时浓度,kmol/l。己二酸分子量为146。己二酸的初始浓度C A0=0.008 kmol/l;每个反应器的有效体积均为0.8m3,采用多级串连理想混合反应器,控制转化率达到85%,需要几个反应器串联才能实现这一控制要求?(8分) (2)采用平推流反应器、单级理想混合反应器、三级串联理想混合反应器分别进行活性阴离子聚合制备聚苯乙烯,请说明三种反应器对产物分子量分布的影响,并解释原因。(8分) (3)简述采用管式和釜式反应器生产低密度聚乙烯(LDPE)的特点及产生差

异的原因。(8分) (4) 溶剂是影响溶液聚合重要因素,请以顺丁橡胶为例,说明如何选择溶剂? (8分) (5) 丙烯腈是在三大合成材料中得到广泛应用的单体之一,请以丙烯腈为单 体之一,写出目前已经实现工业化的至少5种高分子量共聚物的名称、缩写、聚合原理,实施方法(三大合成材料必须每种至少一个实例)。(8分) 三、流程与工艺(30分) (1) 试用流程框图和必要的文字描述低温乳液丁苯橡胶生产工艺,并简述其 控制转化率的原因。(15分) (2) 试用流程框图和必要的文字描述乳液接枝-掺混法制备ABS 的生产工艺 流程,并简述制备ABS 的关键技术。(15分) 四、分析与综合(10分) 某氯碱公司具备氯乙烯单体(VCM )的生产能力,以及较强的聚合物生产能力,以VCM 为基本原料(可以选择合适共聚单体),不同客户提出了各自对聚合物需求,请按照以下需求,选择实施方法,并说明选择的理由。(10分) a) 客户1主要用于塑钢门窗的生产; b) 客户2主要用于透明医用包装材料的生产; c) 客户3主要用于皮革、壁纸等生产; d) 客户4主要用于涂料生产。 “聚合物加工工程”部分样题 一、简要回答下列问题(5分×4-20分) 1. 已知某流体的能量守恒方程为:v dT c q V dt ρτ=-??+?,请说明该流体有何特点?并解释方程中各项的物理意义。 2.用图示方法表示下列流变学物理量。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_期末考试试题A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课程试题A 一、填空题(20分,每空1分) 1.测试技术是测量和实验技术的统称。工程测量可分为静态测量和动态测量。 2.测量结果与被测真值之差称为绝对误差。 3.将电桥接成差动方式习以提高灵敏度,改善非线性,进行温度补偿。 4.为了补偿温度变化给应变测量带来的误差,工作应变片与温度补偿应变片应接在相邻。 5.调幅信号由载波的幅值携带信号的信息,而调频信号则由载波的频率携带信号的信息。 6.绘制周期信号()x t 的单边频谱图,依据的数学表达式是傅式三角级数的各项系数,而双边频谱图的依据数学表达式是傅式复指数级数中的各项级数。 7.信号的有效值又称为均方根值,有效值的平方称为均方值,它描述测试信号的强度(信号的平均功率)。 8.确定性信号可分为周期信号和非周期信号两类,前者频谱特点是离散的,后者频谱特点是连续的。 9.为了求取测试装置本身的动态特性,常用的实验方法是频率响应法和阶跃响应法。 10.连续信号()x t 与0()t t δ-进行卷积其结果是:0()()x t t t δ*-= X(t-t0)。其几何意义是把原函数图像平移至t0的位置处。 二、选择题(20分,每题2分) 1.直流电桥同一桥臂增加应变片数时,电桥灵敏度将(C)。 A .增大 B .减少 C.不变 D.变化不定 2.调制可以看成是调制信号与载波信号(A)。 A 相乘 B .相加 C .相减 D.相除 3.描述周期信号的数学工具是(D)。 A .相关函数 B .拉氏变换 C .傅氏变换 D.傅氏级数 4.下列函数表达式中,(C)是周期信号。 A .5cos100()00t t x t t π?≥?=??

工程测试技术试题及答案

工程测试技术试题及答案

1.

2.对于一阶传感器系统,当其时间常数(或τ) 越小,其频率响应特性越好。 3.激波管标定系统中,激波管的作用是一种动态 标定设备,能产生阶跃压力信号输出。 4.金属电阻应变片的规格一般以面积(或长× 宽)和初始阻值表示。 5.用电阻应变片测量构件的变形,影响电阻应变 片电阻变化的因素有:应变片的灵敏度和初始阻值、被测构件的应变量、以及应变片沿构件的粘贴方向。(因为:△R=KεR,K为灵敏度,R为应变片初始阻值,ε被测构件的应变量) 6.将电阻丝绕成应变片后,由于存在横向效应, 其灵敏系数一般会减小。 7.在电桥测量中,由于电桥接法不同,输出电 压的灵敏度也不同,全桥接法可以得到最大灵敏度输出。 8.应变片的温度误差补偿方法通常可分为:桥 路补偿法、应变片自补偿法。

9.根据工作原理,变气隙型自感式传感器的灵 敏度具有理论上的非线性。 10.电涡流接近开关结构简单,根据其工作原 理,不可用来进行类似如玻璃瓶、塑料零件以及水的液位的检测。 11.在差动式自感传感器中,若采用交流桥路为 变换电路,常出现零点残余电压现象,该现象使传感器灵敏度下降,灵敏阈值增大,非线性误差增大。 12.差动变压器式位移传感器是将被测位移量 的变化转换成线圈互感系数的变化,两个次级线圈要求反向串接。 13.电容传感器的转换电路包括:交流电桥、变 压器电桥、调频电路、运算放大器电路。14.压电式传感器是一种可逆型传感器,即可将 机械能转换为电能。也可反之实现逆向变换。 15.压电传感器中压电晶片的等效电路,可以看 作是一个电荷源与一个电容器的并联。 16.压电传感器测量电路常接电压或电荷放大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差动式变极距式电容传感器的灵敏度是变极距式传感器的____2__倍. 2、信号有多种类型,从分析域上看,经典的分析方法有__时域法_和__频域法_。 3、压电式传感器的转换原理是利用晶体材料的__压电效应____。 4、传感器的静态特性中,输出量的变化量与引起此变化的输入量的变化量之比称为___灵敏度___。 6、信息与信号二者间关系是___信息在信号之中___。 7、当两信号的互相关函数在t 0有峰值,表明其中一个信号和另一个信号时移t 0时,相关程度___最高__。 8、传感器的灵敏度越高,意味着传感器所能感知的___被测量__越小。 9、测试工作的任务主要是要从复杂的信号中提取(有用信号) 10、时域信号的时移,则频谱变化为( 相移 ) 11、 记录磁带快录慢放,放演信号的频谱带宽(变窄,幅值增高) 12、 用二阶系统作测量装置时,为获得较宽的工作频率范围,则系统的阻尼比应(接近1/√2 ) 13、 对二阶系统输入信号x(t)=A1sinw1t+A2sinw2t,则系统稳态输出方程的通式为(A1'sin (w1t+φ'1)+A2'sin (w2t+φ2')) 14、 概率密度函数提供了随机信号(沿幅值域分布)的信息 15、 在测量位移的传感器中,符合非接触测量,而且不受油污等介质影响的是(电涡流式) 16、 只使在fe 1~fe 2间频率的信号通过,应采用(带通)滤波器 17、 在选用振子时,除了使阻尼比接近0.7外,应使被测正弦信号的最高频率fm(≤(0.5-0.6) )振动子的固有频率fn 18、 为使电缆的长度不影响压电式传感器的灵敏度,应选用(电荷)放大器。 19、 当τ→∞时,信号x (t )的自相关函数Rx (τ)呈周期性变化,说明该信号(含有周期成份)。 20、 正弦信号的自相关函数,使原有的相位信息(丢失) 21、 不能用确定的数学公式表达的信号是(随机)信号。 22、 非线性度是表示定度曲线(偏离其拟合直线)的程度。 23、 自相关函数一定是(偶)函数。 24、 为了能从调幅波中很好地恢复出原被测信号,通常用(相敏检波器)做为解调器。 25、 采样时为了不产生频谱混叠,采样频率必须大于信号最高频率的(2 )倍 26、 压电式传感器前置放大器的主要作用是(把传感器的高阻抗输出变换为低阻抗输出)。 27、在电桥测量电路中,由于电桥接法不同,输出的电压灵敏度也不同,___全桥___接法可以获得最大的输出。 28、压电传感器所使用的前置放大器在电路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以下说法错误的是___将传感器的低阻抗输入变成高阻抗输出___。 29、幅值调制装置实质是一个乘法器 30、理想滤波器在通带内的幅频特性为常数 31.变极距型电容传感器的输出与输入,成(非线性)关系。 32.如果窗函数频谱的主瓣峰值相对于左右旁瓣峰值越大,则该窗函数的泄漏误差(越小)。 33.不能用涡流式传感器进行测量的是(非金属材料)。 34.设时域信号x(t)的频谱为X(f),则时域信号(C )的频谱为X(f +f0)。 A . )(0t t x - B. )(0t t x + C. t f j e t x 02)(π- D. t f j e t x 0 2)(π 35.压电式传感器后面的放大器的主要功能为(阻抗变换和信号放大)。 36.一个相邻双臂工作的测力电桥,如果将两工作臂的一个应变片均改为两个应变片串联,则电桥的输 出电压(加大两倍) 二、判断题

聚合物制备工程》2003A卷标准答案

聚合物制备工程》考试试题A卷考试时间:2003年06月20日 考试班级:材001~009 一、填空(25) 1. 常用反应器有釜式反应器、管式反应式、塔式反应器、及螺杆挤出反应器。 2. 常用搅拌器的型式有桨式搅拌器、螺旋推进式搅拌器、锚式搅拌器、 螺带式搅拌器、及涡轮式搅拌器; 各自适合的场合分别是低粘度流体的搅拌分散及聚合、低粘度流体的分散或乳化、高粘度流体的分散或聚合、高粘度流体的分散或聚合、低粘度流体的分散或聚合。 3. 釜式反应釜的除热方式有夹套冷却、夹套与内盘管冷却、回流冷凝冷却、反应物料预冷、反应物料外循环冷却、反应物料闪蒸冷却及7种。 4. 反应器的最基本特征是具有一定的反应容积和具有一定的除热设施。 5. 工程塑料的特征是由材料应具有高的耐热温度和优异的低温抗冲性能体现的。 二、选择题(正确的打√,错误的请本体下改正过来,15分) 1. 玻璃化效应常发生在二烯烃聚合的橡胶制备中( 错)。 玻璃化效应多发生在玻璃化转变温度(Tg)较高的聚合物的制备中,如聚苯乙烯及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制备中。 2. 在二烯烃橡胶生产中常控制转化率小于100%,这是因为要控制产品的凝胶含量和共聚物组成( √); 3. 乳液聚合过程中,分子量的控制更多的是控制聚合温度( 错)。 乳液聚合过程中,聚合物的分子量控制多用分子量调节剂进行控制,尽管温度、乳化剂用量、引发剂用量等均分子量有影响,但都不容易稳定控制。 4. 苯乙烯的本体聚合的主要控制因素是压力控制( 错)。 必要性的本体聚合的主要控制因素是聚合温度,这是因为温度不仅控制引发速度,而且影响体系的粘度、聚合物的分子量及其分布,而且温度过高还会引起聚苯乙烯的分解或交联。 5. 聚酰胺只能作纤维材料用( 错);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制备方法

摘自课本《聚合物基复合材料》,针对的是聚合物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1、溶胶-凝胶法 溶胶-凝胶法是最早用来制备纳米复合材料的方法之一。所谓的溶胶-凝胶工艺过程是将前驱物在一定的有机溶剂中形成均质溶液,均质溶液中的溶质水解形成纳米级粒子并成为溶胶,然后经溶剂挥发或加热等处理使溶胶转化为凝胶。溶胶-凝胶中通常用酸、碱和中性盐来催化前驱物水解和缩合,因其水解和缩合条件温和,因此在制备上显得特别方便。根据聚合物与无机组分的相互作用情况,可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1)直接将可溶性聚合物嵌入到无机网络中把前驱物溶解在形行成的聚合物溶液中,在酸、碱或中性盐的催化作用下,让前驱化合物水解,形成半互穿网络。(2)嵌入的聚合物与无机网络有共价键作用在聚合物侧基或主链末端引入能与无机组分形成共价键的基团,就可赋予其具有可与无机组分进行共价交联的优点,可明显增加产品的弹性模量和极限强度。在良好溶解的情况下,极性聚合物也可与无机物形成较强的物理作用,如氢键。 (3)有机-无机互穿网络在溶胶-凝胶体系中加入交联单体,使交联聚合和前驱物的水解与缩合同步进行,就可形成有机-无机同步互穿网络。用此方法,聚合物具有交联结构,可减少凝胶的收缩,具有较大的均匀性和较小的微区尺寸,一些完全不溶的聚合物可以原位生成均匀地嵌入到无机网络中。 溶胶-凝胶法的特点是可在温和条件下进行,可使两相分散均匀,通过控制前驱物的水解-缩合来调节溶胶-凝胶化过程,从而在反应早期就能控制材料的表面与界面性能,产生结构极其精细的第二相。存在的问题是在凝胶干燥过程中,由于溶剂、小分子、水的挥发可能导致材料内部产生收缩应力,从而会影响材料的力学和机械性能。另外,该法所选聚合物必须是溶解于所用溶剂中的,因而这种方法受到一定限制。 2、层间插入法 层间插入法是利用层状无机物(如粘土、云母等层状金属盐类)的膨胀性、吸附性和离子交换功能,使之作为无机主体,将聚合物(或单体)作为客体插入于无机相的层间,制得聚合物基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层状无机物是一维方向上的纳米材料,其粒子不易团聚且易分散,其层间距离及每层厚度都在纳米尺度范

工程测试技术试题及答案

复习总结 一、概念题 1.测试过程中,若所测试的信号不随时间变化或变化非常缓慢,称这种测试称为 静态测试。如果所测试的信号随时间周期变化或变化很快,这种测试称为动态测试。 2.传感器是把被测量转换成易于变换、传输和处理的一种器件或装置。 3.按构成原理分类,电阻应变片、热敏电阻、压电晶片属物性型传感器。 4.按构成原理分类,电容传感器、自感型电感式传感器属结构型传感器。 5.为提高和改善传感器的技术性能,可采取以下技术措施:差动技术、平均技术 以及补偿与修正技术。 6.传感器的定度曲线(或标定曲线)与拟合直线之间的偏离程度称为传感器的线 性度。 7.传感器的灵敏度是指稳态时,输出变化量与输入变化量之间的比值。 8.对于一阶传感器系统,当其时间常数(或τ)越小,其频率响应特性越好。 9.激波管标定系统中,激波管的作用是一种动态标定设备,能产生阶跃压力信号 输出。 10.金属电阻应变片的规格一般以面积(或长×宽)和初始阻值表示。 11.用电阻应变片测量构件的变形,影响电阻应变片电阻变化的因素有:应变片的 灵敏度和初始阻值、被测构件的应变量、以及应变片沿构件的粘贴方向。(因为:△R=KεR,K为灵敏度,R为应变片初始阻值,ε被测构件的应变量) 12.将电阻丝绕成应变片后,由于存在横向效应,其灵敏系数一般会减小。 13.在电桥测量中,由于电桥接法不同,输出电压的灵敏度也不同,全桥接法可以 得到最大灵敏度输出。 14.应变片的温度误差补偿方法通常可分为:桥路补偿法、应变片自补偿法。 15.根据工作原理,变气隙型自感式传感器的灵敏度具有理论上的非线性。 16.电涡流接近开关结构简单,根据其工作原理,不可用来进行类似如玻璃瓶、塑 料零件以及水的液位的检测。

北化聚合物制备工程答案样本

北京化工大学-第二学期 《聚合物制备工程》期末考试试卷 班基: 姓名: 学号: 分数: 一、填空( 20分) 1.一般而言聚合物的生产过程由单体精制与准备、催化剂体系准备与精制、聚合过程、分离过程、后处理过程、回收过程组成。 2、常见的聚合反应器按照结构分类包括釜式、管式、 塔式、流化床、挤出机、特殊形式的聚合反应器。 3、釜式反应釜的除热方式有夹套冷却、夹套附加内冷管、内冷管、反应物料釜外循环、回流冷凝器、反应物料部分闪蒸、反应介质预冷。 4、悬浮聚合体系由单体、水、 分散剂和引发剂组成。 5、 ESBR采用乳液聚合方法生产, 其聚合机理是自由基聚合 , SSBR采用溶液聚合方法生产, 其聚合机理是阴离子聚合。 6、可采用本体聚合、悬浮聚合、乳液聚合等聚合方法制备聚氯乙烯。 7、中国镍系顺丁橡胶催化剂的主要成分是环烷酸镍、三异丁基铝和三氟化硼乙醚络合物。 8、尼龙66可采用熔融缩聚和固相缩聚方法生产。 9、反应器的基本设计方程是 : ( 反应物流入量) -( 反应物流出量) -( 反

应消失量) -( 反应物累积量) =0。 10、 PET熔融缩聚主要生产工艺是熔融缩聚和固相缩聚。 二、简述题( 20分) 1.写出以下缩写的聚合物中文名称, 并指出其聚合机理和工业实施方法。 PET、 LDPE、 SBS、 GPPS、 CR 答: PET 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缩合聚合, 熔融缩聚/固相缩聚 LDPE 低密度聚乙烯, 自由基聚合, 本体聚合 SBS 聚苯乙烯-b-丁二烯-b-苯乙烯嵌段共聚物, 阴离子聚合, 溶液聚合GPPS 通用聚苯乙烯, 自由基聚合, 本体聚合/悬浮聚合 CR 氯丁橡胶, 自由基聚合, 乳液聚合 2.分离和后处理过程对聚合物性能有何影响? 答: 分离就是指聚合物从聚合介质分开的过程, 不同的聚合实施方法可能采取的分离方法不同。分离过程将脱除绝大部分的残留单体、溶剂, 这些物质不但降低聚合物产品的性能, 而且对于人体有害、污染环境。聚合物后处理工序包括分离、干燥、脱挥、脱灰、加入助剂及形状处理等几方面; 可是树脂与橡胶后处理略有区别, 树脂后处理主要包括脱水、干燥、加入添加剂、直接得到粉状树脂; 或者经过脱水、干燥、加入添加剂、混炼、切粒、混合均化、包装得到颗粒状树脂; 橡胶后处理根据用途也不同, 乳液用于涂料或其它直接使用乳液的场合, 乳液能够直接使用或浓缩后包装、使用; 需要得到固体橡胶时则需要凝聚、脱水、水洗、挤压干燥、压块、包装。在这些后处理工序中, 最关键的十脱灰和干燥工序, 这些工序所使用的设备若不合理, 仍会出现废品。橡胶产品导致凝胶含量高, 塑料树脂导致分子量降低或交联。 3.简述采用管式和釜式反应器生产低密度聚乙烯( LDPE) 的特点及产生差异的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摘要: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以其特有的性能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本文简单的介绍了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描述了其作为一种新材料的性能特点,并详细描述了其发展历史及应用。 关键词:聚合物、复合材料、应用、历史 1、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复合材料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的物理相,包括粘接材料(基体)和粒料纤维或片状材料所组成的一种固体物。 (1) 复合材料的组分材料虽然保持其相对独立性,但复合材料的性能却不是各组分材料性能的简单加和,而是有着重要的改进。(2)复合材料中通常有一相为连续相,称为基体;另一相为分散相,称为增强材料。(3)分散相是以独立的形态分布在整个连续相中,两相之间存在着界面。分散相可以是增强纤维,也可以是颗粒状或弥散的填料。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PMC)是以有机聚合物(主要为热固性树脂、热塑性树脂及橡胶)为基体,连续纤维为增强材料组合而成的。聚合物基体材料虽然强度低,但由于其粘接性能好,能把纤维牢固地粘接起来,同时还能使载荷均匀分布,并传递到纤维上去,并允许纤维承受压缩和剪切载荷。而纤维的高强度、高模量的特性使它成为理想的承载体。纤维和基体之间的良好的结合,各种材料在性能上互相取长补短,产生协同效应,材料的综合性能优于原组成材料而满足各种不同的要求,充分展示各自的优点,并能实现最佳结构设计、具有许多优良特性。 实用PMC通常按两种方式分类。一种以基体性质不同分为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和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另一种按增强剂类型及在复合材料中分布状态分类。如:玻璃纤维增强热固性塑料(俗称玻璃钢)、短切玻璃纤维增强热塑性塑料、碳纤维增强塑料、芳香族聚酰胺纤维增强塑料、碳化硅纤维增强塑料、矿物纤维增强塑料、石墨纤维增强塑料、木质纤维增强塑料等。这些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具有上述共同的特点,同时还有其本身的特殊性能。通常意义上的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一般就是指纤维增强塑料。 而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一般都具有以下特性: 1. 比强度、比模量大。比强度和比模量是度量材料承载能力的一个指标,比强度越高,同一零件的自重越小;比模量越高,零件的刚性越大。复合材料的比强度和比模量都比较大,例如碳纤维和环氧树脂组成的复合材料,其比强度是钢的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第三版)试卷及答案集(优.选)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第三版)试卷集. 一、填空题 1、周期信号的频谱是离散的,而非周期信号的频谱是的。 2、均方值Ψx2表示的是信号的强度,它与均值μx、方差σx2的关系是。 3、测试信号调理电路主要有、、。 4、测试系统的静态特性指标有、、。 5、灵敏度表示系统输出与输入之间的比值,是定度曲线的。 6、传感器按信号变换特性可分为、。 7、当时,可变磁阻式电感传感器的输出和输入成近似线性关系,其灵敏度S趋于。 8、和差特性的主要内容是相临、相反两臂间阻值的变化量符合、的变化,才能使输出有最大值。 9、信号分析的过程主要包括:、。 10、系统动态特性在时域可用来描述,在复数域可用来描述,在频域可用来描述。 11、高输入阻抗测量放大电路具有高的共模抑制比,即对共模信号有抑制作用,对信号有放大作用。 12、动态应变仪上同时设有电阻和电容平衡旋钮,原因是导线间存在。 13、压控振荡器的输出电压是方波信号,其与输入的控制电压成线性关系。 14、调频波的解调又称,其解调电路称为。 15、滤波器的通频带宽和响应时间成关系。 16、滤波器的频率分辨力主要由其决定。 17、对于理想滤波器,滤波器因数λ=。 18、带通滤波器可由低通滤波器(f c2)和高通滤波器(f c1)而成(f c2> f c1)。 19、测试系统的线性度和滞后度是由误差引起的;而重复性误差是 由误差引起的。 二、问答题(共30分) 1、什么是测试?说明测试系统的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作用。(10分) 2、说明电阻丝应变片和半导体应变片的异同点,各有何优点?(10分) 3、选用传感器的原则是什么?(10分) 三、计算题(共55分) 1、已知信号x(t)=e-t (t≥0), (1) 求x(t)的频谱函数X(f),并绘制幅频谱、相频谱。 (2) 求x(t)的自相关函数R x (τ) 。(15分) 2、二阶系统的阻尼比ξ=0.2,求ω=ωn时的幅值误差和相位误差,如果使幅值误差不大于10%,应取多大阻尼比?。(10分) 3、一电容传感器,其圆形极板r = 4mm,工作初始间隙δ0 =0.3mm, (1)工作时如果传感器的工作间隙变化Δδ=±2μm,求电容的变化量。 (2)如果测量电路灵敏度S1=100mv/pF,读数仪表灵敏度S2=5格/mv,在 Δδ=±2μm时,读数仪表的指示值变化多少格? (ε0 = 8.85×10-12 F/m)(8分) 4、已知RC低通滤波器的R=1KΩ,C=1MF,当输入信号μx= 100sin1000t时, 求输出信号μy 。(7分) 5、(1)在下图中写出动态应变仪所包含的各个电路环节。 (2)如被测量x(t) = sinωt,载波y(t)=sin6ωt,画出各环节信号的波形图。 (15分 一、填空题: 1、连续 2、¢x2=H x2+óx2 3、电桥、放大、调制解调电路 4、非线性度、灵敏度、回程误差 5、斜率 6、组合型、一体化型 7、Δó〈〈ó0定位 8、相邻相反相对相同 9、信号分析、信号处理 10、传递函数、频率函数、脉冲响应函数11、差模12、分布电容 13、频率 14、鉴频、鉴频器 15、反比 16、带宽B 17、1 18、串联19、系统、随机 一、问答题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精彩试题

第一章 聚合物合金的概念、合金化技术的特点? 聚合物合金:有两种以上不同的高分子链存在的多组分聚合物体系 合金化技术的特点:1、开发费用低,周期短,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2、易于制得综合性能优良的聚合物材料。3、有利于产品的多品种化和系列化。 热力学相容性和工艺相容性的概念? 热力学相容性:达到分子程度混合的均相共混物,满足热力学相容条件的体系。 工艺相容性:使用过程中不会发生剥离现象具有一定程度相容的共混体系。 如何从热力学角度判断聚合物合金的相容性? 1、共混体系的混合自由能(ΔG M )满足ΔG M =ΔH M -TΔS M <0 2、聚合物间的相互作用参数χ 12 为负值或者小的正值。 3、聚合物分子量越小,且两种聚合物分子量相近。 4、两种聚合物的热膨胀系数相近。 5、两种聚合物的溶度参数相近。 *思考如何从改变聚合物分子链结构入手,改变聚合物间的相容性? 1、通过共聚使分子链引入极性基团。 2、对聚合物分子链化学改性。 3、通过共聚使分子链引入特殊相互作用基团。 4、形成IPN或交联结构。 5、改变分子量。 第二章 *列举影响聚合物合金相态结构连续性的因素,并说明分别是如何影响的? 组分比:含量高的组分易形成连续相; 黏度比:黏度低的组分流动性较好,容易形成连续相; 内聚能密度:内聚能密度大的聚合物,在共混物中不易分散,容易形成分散相;溶剂类型:连续相组分会随溶剂的品种而改变; 聚合工艺:首先合成的聚合物倾向于形成连续性程度大的相。 说明聚合物合金的相容性对形态结构有何影响?

共混体系中聚合物间的工艺相容性越好,它们的分子链越容易相互扩散而达到均匀的混合,两相间的过渡区越宽,相界面越模糊,分散相微区尺寸越小。完全相容的体系,相界面消失,微区也随之消失而成为均相体系。两种聚合物间完全不相容的体系,聚合物之间相互扩散的倾向很小,相界面和明显,界面黏接力很差,甚至发生宏观的分层剥离现象。 什么是嵌段共聚物的微相分离?如何控制嵌段共聚物的微相分离结构? 微相分离:由化学键相连接的不同链段间的相分离 控制溶剂、场诱导、特殊基底控制、嵌段分子量来控制 *简述聚合物合金界面层的特性及其在合金中所起的作用。 特性:1、两种分子链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从相区到界面形成一浓度梯度;2、分子链比各自相区内排列松散,因而密度稍低于两相聚合的平均密度;3、界面层内易聚集更多的表面活性剂、其他添加剂、分子量较低的聚合物分子。 作用:力的传递效应;光学效应;诱导效应。 第三章 简述橡胶增韧塑料的形变机理及形变特点。 形变机理:银纹化和剪切带形变 特点:1、橡胶的存在有利于发生屈服形变;2、力学性能受形变机理影响 简述橡胶增韧塑料形变机理的研究方法及影响形变机理的因素。 定量研究:高精度的蠕变仪同时测定试样在张应力作用下的纵向和横向形变 影响因素:树脂基体;应力和应变速率;温度;橡胶含量;拉伸取向 简述橡胶增韧塑料的增韧机理,并列举实例加以说明。 多重银纹化增韧理论:在橡胶增韧的塑料中,由于橡胶粒子的存在,应力场不再是均匀的,橡胶粒子起着应力集中的作用。(脆性玻璃态高聚物受外力作用发生银纹形变时材料韧性很差) 银纹-剪切带增韧机理:银纹和剪切到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和协同作用。(ABS 拉伸过程中既有发白现象,又有细颈形成) 试比较橡胶增韧塑料和刚性粒子工程塑料的异同点。 1、增韧剂种类不同; 2、增韧的对象不同; 3、增韧剂含量对增韧效果的影响不同; 4、改善聚合物合金性能的效果不同; 5、增韧机理不同; 6、对两相界面黏结强度的要求是相同 第四章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试卷4,有答案

一、 填空题(20分,每空1分) 1.测试技术是测量和实验技术的统称。工程测量可分为 静态测量 和 动态测量 。 2.测量结果与 被测真值 之差称为 测量误差 。 3.将电桥接成差动方式习以提高 灵敏度 ,改善非线性,进行 温度 补偿。 4.为了 补偿 温度变化给应变测量带来的误差,工作应变片与温度补偿应变片应接在 相邻 桥臂上。 5.调幅信号由载波的 幅值携带信号的信息,而调频信号则由载波的 频率 携带信号的信息。 6.绘制周期信号()x t 的单边频谱图,依据的数学表达式是 傅氏三角级数中的各项系数 ,而双边频谱图的依据数学表达式是 傅氏复指数级数中的各项系数 。 7.信号的有效值又称为 均方根值 ,有效值的平方称为 均方值2ψ ,它描述测试信号的强度(信号的平均功率)。 8.确定性信号可分为周期信号和非周期信号两类,前者频谱特点是 离散的 ,后者频谱特点是 连续的 。 9.为了求取测试装置本身的动态特性,常用的实验方法是 频率响应法 和 阶跃响应法 。 10.连续信号()x t 与0()t t δ-进行卷积其结果是:0()()x t t t δ*-= 0()x t t - 。其几何意义是 把原函数图像平移至0t 位置处 。 二、 选择题(20分,每题2分) 1.直流电桥同一桥臂增加应变片数时,电桥灵敏度将(C)。 A .增大 B .减少 C.不变 D.变化不定 2.调制可以看成是调制信号与载波信号(A)。

A 相乘 B .相加 C .相减 D.相除 3.描述周期信号的数学工具是(D)。 A .相关函数 B .拉氏变换 C .傅氏变换 D.傅氏级数 4.下列函数表达式中,(B)是周期信号。 A .5cos100()00 t t x t t π? ≥?=? ?

工程测试技术试题及答案

工程测试技术试题及答 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复习总结 一、概念题 1.测试过程中,若所测试的信号不随时间变化或变化非常缓慢,称这种测试 称为静态测试。如果所测试的信号随时间周期变化或变化很快,这种测试称为动态测试。 2.传感器是把被测量转换成易于变换、传输和处理的一种器件或装置。 3.按构成原理分类,电阻应变片、热敏电阻、压电晶片属物性型传感器。 4.按构成原理分类,电容传感器、自感型电感式传感器属结构型传感器。 5.为提高和改善传感器的技术性能,可采取以下技术措施:差动技术、平均 技术以及补偿与修正技术。 6.传感器的定度曲线(或标定曲线)与拟合直线之间的偏离程度称为传感器 的线性度。 7.传感器的灵敏度是指稳态时,输出变化量与输入变化量之间的比值。 8.对于一阶传感器系统,当其时间常数(或τ)越小,其频率响应特性越好。 9.激波管标定系统中,激波管的作用是一种动态标定设备,能产生阶跃压力 信号输出。 10.金属电阻应变片的规格一般以面积(或长×宽)和初始阻值表示。 11.用电阻应变片测量构件的变形,影响电阻应变片电阻变化的因素有:应变 片的灵敏度和初始阻值、被测构件的应变量、以及应变片沿构件的粘贴方向。(因为:△R=KεR,K为灵敏度,R为应变片初始阻值,ε被测构件的应变量) 12.将电阻丝绕成应变片后,由于存在横向效应,其灵敏系数一般会减小。 13.在电桥测量中,由于电桥接法不同,输出电压的灵敏度也不同,全桥接法 可以得到最大灵敏度输出。 14.应变片的温度误差补偿方法通常可分为:桥路补偿法、应变片自补偿法。 15.根据工作原理,变气隙型自感式传感器的灵敏度具有理论上的非线性。 16.电涡流接近开关结构简单,根据其工作原理,不可用来进行类似如玻璃 瓶、塑料零件以及水的液位的检测。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试卷及答案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试卷 及答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试题1 一、 填空题(20分,每空1分) 1.测试技术是测量和实验技术的统称。工程测量可分为 静态测量 和 动态测量 。 2.测量结果与 被测真值 之差称为 测量误差 。 3.将电桥接成差动方式习以提高 ,改善非线性,进行 补偿。 4.为了 温度变化给应变测量带来的误差,工作应变片与温度补偿应变片应接在 桥臂上。 5.调幅信号由载波的 携带信号的信息,而调频信号则由载波的 携带信号的信息。 6.绘制周期信号()x t 的单边频谱图,依据的数学表达式是 ,而双边频谱图的依据数学表达式是 。 7.信号的有效值又称为 ,有效值的平方称为 ,它描述测试信号的强度(信号的平均功率)。 8.确定性信号可分为周期信号和非周期信号两类,前者频谱特点是 ,后者频谱特点是 。 9.为了求取测试装置本身的动态特性,常用的实验方法是 和 。 10.连续信号()x t 与0()t t δ-进行卷积其结果是: 0()()x t t t δ*-= 。其几何意义 是 。 二、 选择题(20分,每题2分) 1.直流电桥同一桥臂增加应变片数时,电桥灵敏度将( )。

A .增大 B .减少 C.不变 D.变化不定 2.调制可以看成是调制信号与载波信号( )。 A 相乘 B .相加 C .相减 D.相除 3.描述周期信号的数学工具是( )。 A .相关函数 B .拉氏变换 C .傅氏变换 D.傅氏级数 4.下列函数表达式中,( )是周期信号。 A .5cos100()0 t t x t t π? ≥?=? ?

2015聚合物制备工程 复习范围

2015聚合物制备工程复习范围 一、基本概念与简述题 1. 聚合物生产过程的基本内容包括什么?聚合物制备工程的内容主要包括哪些方 面? 2. 举例说明如何选择一种或几种聚合物所采用的不同聚合实施方法,并说明理由。 3. 聚合物工业的原料来源有哪些?哪些属于可再生资源?简述乙烯、丙烯、异丁烯、 异戊二烯、苯乙烯、氯乙烯、丙烯酸酯类单体的制备方法。单体或有机溶剂在储存及运输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4. 反应器的最基本特征是什么?反应器按照操作形式如何分类及其特点? 5. 聚合反应器按照结构特征分类有几种?釜式反应器的结构特征及搅拌附件的安 装;釜式聚合反应器的除热方式及其所适用的场所。 6. 搅拌器有哪些种类?各有何特点?如何选用搅拌器? 7. 挡板、导流桶作用是什么?选择的依据是什么?在实际安装时需要注意哪些问 题? 8. 聚合物生产的分离、后处理包括的内容及其对产品性能的影响? 9. 分离的含义是什么?通常聚合物从聚合介质中分离有几种方法? 10. 写出反应器设计的物料衡算方程。分别写出间歇反应器与理想连续反应器的物料 衡算方程。 11. 间歇反应器、理想混合反应器、平推流反应器的定义及反应物的浓度变化特征? 12. 停留时间分布函数F(t)和停留时间分布密度函数E(t)的概念和联系,测定原理和方 法及其对应的函数关系。 13. 连锁聚合常用的聚合实施方法、特点、及其主要品种 14. 本体聚合的主要工程问题是什么?采取何措施解决之?实施本体聚合的主要反应 器是什么?主要产品及其聚合机理是什么? 15. 溶液聚合的主要品种有哪些?如何选择溶液聚合所用的溶剂? 16. 悬浮聚合的定义、聚合体系组成?悬浮聚合适合哪些产品的生产? 17. 常用悬浮聚合分散剂有哪些种类?其稳定机理是什么? 18. 乳液聚合的定义、聚合体系组成?乳液聚合适合哪些产品的生产? 19. 乳化剂稳定乳液的原理是什么?破乳有哪些方法? 20. 乳化剂的特征参数有哪些?如何选择乳化剂的类型和用量? 21. 凝胶效应、玻璃化效应及其机理? 22. 乳液聚合的机理与特点。 23. 如何控制乳液聚合的反应速率和乳胶粒的直径尺寸? 24. 在乳液聚合中聚合温度和引发剂的选择主要依据是什么?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考试题B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 1. 构成信号x t ()的各频率分量的集合称为 。 2. 在时间信号x t ()幅值不变的条件下,若x(t) X(f),则)kt (x (k>0)。 3. 如果δ函数与某一连续信号f t ()相乘,则其乘积仅在t=0处得到 其余各点 ()t ≠0之乘积均为零。 4. 在平稳随机过程中,若任一单个样本函数的时间平均统计特征等于该过程的集合平均统计特征,这样的平稳随机过程称为 随机过程。 5. 当测量装置的输入x 有一个增量?x ,引起其输出y 发生相应变化?y ,则该装置的绝对灵敏度为S= 。 6. 两个传递函数各为H 1(s)和H 2(s)的环节,其串联后所组成的系统的传递函数H(s)为 。 7. 半导体应变片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半导体材料的 效应。 8. 涡流式传感器的变换原理是利用 在交流磁场中的涡流效应。 9. 设两光栅刻线间的夹角为θ,栅距均为W ,则二者所生成之英尔条纹间的距离B H = 。 10.信号的时域描述是信号时间历程的直接记录,频域描述则反映了信号的 。 二、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入题 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二阶装置的动态特性参数是它的( ) A.时间常数τ B.传递函数H(s) C.固有频率ω0和阻尼比ζ D.功率谱 2.差动变压器式电感传感器是把被测位移量转换成( )的变化装置,通过这一转换从而获得相应的电压输出。 A.线圈自感 B.线圈互感 C.LC 调谐振荡 D.RC 调谐振荡 3.智能传感器具有辨认、识别与判断的功能,它是由( )而成。 A.智能型材料研制 B.传感器与记忆合金组装 C.传感器与机器人组合 D.传感器与计算机组合 4.RC 低通滤波器中,RC 值越大,则( ) A.上截止频率越低 B.下截止频率越低 C.上截止频率越高 D.下截止频率越高 5.周期信号在时域内按时间间隔T s 采样后,其频谱将具有( )特征。 A.周期、离散 B.非周期、离散 C.周期、连续 D.非周期、连续 6.无论二阶系统的阻尼比ζ如何变化,当它所受的激振力频率等于系统固有频率时,该系统的位移与激振力之间的相位差必为( ) A.0? B.90? C.180? D.090??~之间反复变化的值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试题及答案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 一、填空题 1、信号可分为(确定性信号)与(随机信号),确定性信号又分为(周期信号)与(非周期信号)。 2、测量结果与(变量真值)之差称为测量误差。 3、在平稳随机过程中,若任一单个样本函数的时间平均统计特性等于该过程的集合平 均统计特性,则该过程叫(各态历经)。 4、用来定量变量的(仪器)与(技术)统称为标准。 5、测试技术就是(测量)与(试验技术)的统称。 6、测量装置的干扰来自多方面,干扰窜入测量装置主要有(电磁场干扰)、(信道干扰)与 (电源干扰)三种途径。 7、某装置由于后接另一装置而产生的种种现象,称为(负载效应)。 8、传感器就就是(输入量为被测量)的测量变换器。 9、传感器的选用原则一般从灵敏度、(响应特性)、线性范围、(可靠性)、精确度、(测 量方法)与稳定性这些方面来综合考虑。 10、频率调制就是指利用(调制信号)控制(高频载波信号)频率变化的过程。 二、选择题 1、周期信号的每条谱线只出现在基波频率的整倍数上,基波频率就是诸分量频率的(C) A、公倍数 B、平均值 C、公约数 D、最大值 2、描述非周期信号的数学工具就是(D) A、三角函数 B、拉氏变换 C、傅氏级数 D、傅氏变换 3、时域信号x(t)二阶导数的傅里叶变换就是(C) A、1 (j2πf)2X(f) B、1 (2πf)2 X(f) C、(j2πf)2X(f) D、(2πf)2X(f) 4、概率密度函数就是在什么域上描述随机信号的分布规律(C) A、时间域 B、频率域 C、幅值域 D、复数域 5、差动式电感传感器与差动式电容传感器具有(C)的特点。 A、灵敏度提高了一倍,非线性度降低了一倍 B、灵敏度与非线性度都降低了 C、灵敏度提高了一倍,非线性度降低了若干 D、灵敏度提高了若干,非线性度降低了一倍 6、欲进行旋转齿轮的转速测量,宜选用(B)传感器。 A、压电式 B、磁电式 C、电阻式 D、热电式 7、常用于对调幅波解调的装置就是(D) A、乘法器 B、滤波器 C、鉴频器 D、相敏检波器 8、数字信号的特征就是(D) A、时间上连续幅值上离散 B、时间上离散幅值上连续 C、时间上与幅值上都连续 D、时间上与幅值上都离散 9、电荷放大器就是一个(C)放电器。 A、高增益,带电阻反馈的运算 B、低增益,带电容反馈的运算 C、高增益,带电容反馈的运算 D、高增益的电桥 10、基本放大电路分为三种,以下选项中不包括的就是(D) A、反相放大器 B、同相放大器 C、差分放大器 D、电流放大器 三、问答题 1、什么就是测试装置的静态特性?常用哪几个特性参数来描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