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作业
自然辩证法作业
论题:关于赵淑芳女士看字识笔画的能力,你支持Dr.魏的看法还是梁冬的看法,请给出理由?我觉得魏坤琳的理由只能让我觉得扒鸡大妈确实不适合代表中国队出战,但是他认为这种能力不是才能的观点有点片面,个人觉得梁冬观点更加批判性。
答:山东扒鸡赵大姐看字识笔画这期节目,Dr.魏给出的难度系数分只有一分。
他的理由是:1、用现行的脑力评价标准,这种能力不属于脑力范畴。
这种能力不等于才能。
2、这种看字识笔画的能力有可能损害阅读能力。
3、这种能力没有迁移作用。
我支持Dr.魏的看法。
理由如下:1、最强大脑选出来的选手是代表中国跟欧洲强手PK的,所以要遵循这个宗旨,而那些无谓的感情分只会让我们在世界面前输的脸面尽失。
为了最终让中国赢得比赛,应该以科学的看法打分。
2、每个人都有不同于别人的能力,对于看汉字是笔画这种能力,对于中国人,大多说都有这种能力,你可以把一句语句颠倒乱错的文字以正确的方式读阅出来。
而有些人是把字体析剖成了笔画。
我觉得这可能是印象思维。
中国的象形文字好就好在即便你不会写,但是你看见他就认识它。
山东扒鸡大妈能够看字识笔画,当时,魏坤琳无法判断难度系数分,于是特地带她赴广州中山大学做测试。
但是,测试之后,魏坤琳给出的难度系数分只有一分。
他的理由是:1、用现行的脑力评价标准,这种能力不属于是脑力范畴。
这种能力不等于才能。
2、这种看字识笔画的能力有可能损害阅读能力。
3、这种能力没有迁移作用。
这引起梁冬反对,他认为现在看似没有用的东西,并不代表未来不能够加以利用。
譬如以前我们也不知道石油有什么用,不知道电磁学原理有什么用,而现在,石油作为一种重要资源,电磁学原理制造出了电灯。
艾斯伯格症赵大姐不属于这个症候群,不适合代表中国参加国际比赛。
脑力对应的是人的智力,第二,正常人看得到的文字是他的意思,对我们来说是非常有意义的。
而赵大姐看到的文字是笔划,是没有意义的。
赵淑芳的能力来源不知道是什么?我认为没有用的东西是不是没有用?1分给的很正确,实际上人人都有这个能力,特别是中国人,你可以把一句全完语句颠倒乱错的文字以正确的方式读阅出来。
自然辩证法12道作业题
自然辩证法12道作业题•相关推荐自然辩证法12道作业题1、古代自然观为什么被称为朴素的辩证自然观?1、古代朴素自然观的常见形式古代朴素自然观,以生活中常见的实物作为物质的起源,比如中国的五行说,认为金木水火土是构成各种实物的要素;古希腊的学者认为世界是由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原处物质组成,如泰勒斯认为万物的本源是水,阿那克西曼德认为“无定形”是万物的本源等等。
2、古代朴素自然观的特点①自发性、直观性。
力图从自然界本身来说明自然现象,并把它看成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把朴素的唯物主义和朴素的辩证法自发地结合了起来②整体性和普遍性。
从整体上对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作直观的考察,勾画了自然界的总画面。
③思辨性。
如人的右手、右脚比左手、左脚灵便;但其右耳不如左耳听力好。
④具有朴素辨证法的思想因素;⑤力图从具体的实物寻找世界的本原;但是具有直观性的特点和猜测的成分。
古代希腊和中国等的古代自然观具有朴素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的思想,它坚持从自然界本身的原因说明世界的本原,把自然界看作是不断产生和不断消灭的永恒运动的过程。
肯定了自然界的物质性和统一性,论述了自然事物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辩证统一,这些基本观点,本质上是统一的。
但是由于古代自然科学尚处于萌芽阶段,还没有从哲学母体中分化出来,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还是非常笼统、模糊和粗糙。
因而不可避免地带有历史的局限性——直观性、猜测性、简单性。
朴素性:简单性;不够科学;把自然界的运动看成是一个圆圈式的简单循环,不能深刻地揭示自然界各种运动形式内在联系的过程性/ 猜测性:幼稚的或错误的,甚至带有神秘主义色彩。
因此可以称古代的自然观为朴素辩证自然观2、试论述近代自然观的形成历程及其特点1、近代自然科学产生社会条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15世纪下半叶,随着地理大发现、新航路的开辟和世界贸易的形成,资本主义开始萌芽发展;15世纪中期的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资产阶级的发展,促进了自然科学的产生、发展。
自然辩证法作业
自然辩证法1:简述自然辩证法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的地位与作用。
2:分析自然辩证法的对象、性质、内容和范围,论述自然辩证法的创立和发展。
3:简述古代朴素辩证自然观、近代机械唯物论自然观和辩证唯物论自然观。
姓名:×××学号:×××××××日期:×××1、自然辩证法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的地位与作用。
自然辩证法一方面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普遍原理在自然界中的具体表现和科学技术领域的具体应用,另一方面又是对科学技术及其发展的哲学概括。
自然辩证法带有交叉学科的性质,也就是说,它本身就是一门跨学科研究的综合性范围很广的学科,可以称之为哲学性质的交叉学科。
自然辩证法可以帮助人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科技观和掌握科学方法论。
帮助人们正确地认识自然和人类社会的辩证关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
自然辩证法是人们认识客观自然界的一种重要理论思维形式,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因此,自然辩证法可以成为指导人们正确认识自然和攀登科学技术高峰的一种有效思想武器。
从一定意义上讲,任何科学技术成果的取得,部是自觉或不自觉遵循唯物论利辩证法的结果。
一个科学技术工作者,当他从事一项科学技术研究时总是受某种哲学思想支配的。
问题只在于是受唯物论和辩证法的支配,较快地达到日的,取得成果。
还是受唯心论和形而上学的支配,缓慢地做出成绩。
任何一个科学家在进行科学实验研究的时候,首先必须以客观世界为对象。
这实际上已经包含了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如果不承认客观世界的存在,则一切研究就失去了立足点。
自然辩证法可以提高科学工作者的辩证思维能力和方法意识。
自然辩证法文理交叉,蕴涵着科学文化职能。
学习自然辩证法可以帮助我们扩大知识面,增强科技意识,树立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精神,有助于提高观察、分析社会问题和辨别伪科学的能力。
自然辩证法作业
1.原始的自然崇拜是人类自然观的起源人类右自然观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朦胧的自然意识。
在人类社会的初期,由于生产力极其低下,人几乎只能依靠自然的“给予”才能生存。
人类在自然的基础之上所进行的创造活动极其有限,因此人们匍匐在自然的脚下,对自然界充满了敬畏。
那些能够直接影响人类生存的自然物、自然力、自然现象,被人看成了有人性的、有意志的而其“超人的”实体,从而激起人类对自然的崇拜。
人们把自然看作一种外在的、异己的、不可战胜的力量,形成了一种“泛自然的崇拜”。
这种观念首先作为一种自然产生的意识甚至是潜意识而存在,还没有形成一定的崇拜形式和规范。
而随着原始社会的发展进步,大约在新石器时代的氏族社会中,逐渐形成了原始的自然崇拜和图腾崇拜,出现了较为固定的崇拜对象和简单的崇拜仪式。
比如有的以天、地、日、月、星、山、石、海、湖、河、水、火、风、雨、雷、雪、云、虹、狼、虎、豹等各种天体、动物、植物等作为直接的崇拜对象。
自然崇拜与人的社会存在有着密切关系,人类原始部落群体因其生活环境不同而具有不同的自然崇拜对象及活动形式。
它们表现的非常丰富。
自然宗教的出现是人类自然观的一大进步。
当自然崇拜随着原始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日益复杂化、仪式化、规范化、特殊化,自然崇拜也就向着宗教的方向发展了。
于是,人们通过集体的偶像、献祭、举行崇拜仪式的方式,表达对自然的理解和对人与自然关系认定。
所谓“鬼神”观念、巫师、祭祀、祭司、牺牲等一系列的宗教特征的元素,也随着产生出来。
对自然崇拜的宗教活动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极为重要的活动。
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阶级社会的奴隶制时代,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就反映了这一事实。
2.古代朴素的自然观进入阶级社会以后,由于生产力的进步,出现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脑力劳动作为一种“独立”的形态发展起来,为科学和哲学的建立提供了条件。
从此人类自然观开始以理论形态的形式表现出来,并且分化出与宗教不同的多种多样的认知观念。
自然辩证法参考题目——答案自己搜的哦亲
1结合课堂讲授,谈谈你对自然辩证法的认识或者体会。
2.试述马克思、恩格斯自然观的产生和主要内容。
3.试述生态自然观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4.结合自己的专业,做一个科研选题的案例分析。
5.接所知所感,谈谈你对创造性思维的理解。
6.关于科学发展模式有那些主要观点?如果对它们进行评价。
7.结合具体事例,分析科学技术的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及产生的原因(一个事例就可以)8结合具体事例,试述科技创新的社会伦理问题(一个事例)任选两题,每题1000字左右,最好就1.4两题就答。
1、自然辩证法的认识通过章教授的自然辩证法课程,我对自然辩证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体会。
自然辨证法为我们提供了科学方法训练,对提高能力和开阔视野有很大的帮助。
我大体明白了自然辩证法所研究和揭示的内容:自然界存在和演化的一般规律,即自然界的辩证法;人类通过科学技术实践活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一般规律,即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法;作为一种认识现象和社会现象的科学技术发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即科学技术发展的辩证法。
从这个定义中可以看出自然辩证法可以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启迪,以帮助和促进科学技术的认识和实践,同时自然辩证法不可能也不应该以自己的哲学研究来代替自然科学的实证研究。
最后,我想感谢章汝先教授带给我的这门自然辩证法,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得我的研究生生活更加有意义,对我今后的成长、发展、对我的世界观、价值观均有及其重要的积极影响。
另外在此感谢章教授的“阳光心态妙语200条”及课堂上的精彩讲授。
2、创造性思维创新思维是一个相对性的概念,是相对于常规的思维而言的一种思维方式。
一般认为,创新思维是指在创新过程中发挥作用的一切形式的思维活动的总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源泉。
无论个人或者企业,皆以创新为贵,然而所有的创新都需要创新思维的指导,没有创新思维就没有创新,可见,理解和实践创新思维十分必要。
⏹“创造性思维是指思维的结果具有明显的新颖性和独占性.” 吴明喜,湖北社会科学⏹“创造性思维活动是指相对传统思维而言,一切具有创新性质的思维整体性过程.” 刘卫平,益阳师专学报⏹“创造性思维活动是一种能产生新颖思维结果也即创造性设想.” 庄寿强,发明与革新⏹“创造性思维是一种不断开拓人类知识新领域,开创人类知识新成果的积极的思维活动,是人类思维的最高形.” 陶国福,上海社科院学术季刊⏹“政策分析中的创造性思维是指广义的创造性思维,即相对于以往政策分析中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而言,一切具有创新性质的思维过程都是创造性思维.” 陈振明,政策科学一、创新思维的特征和本质创新思维是一个相对性的概念,是相对于常规的思维而言的一种思维方式。
自然辩证法作业及问卷
自然辩证法作业及问卷课程大作业一在以下题目中任选一题:1 从萨哈罗夫的呼吁谈科学家的社会责任2 从奥本海默的浮沉谈科学和政治的关系3 从李森科事件谈科学和民主的关系4 从万尼瓦尔·布什的建议谈科学和社会的契约关系5 斯诺命题和两种文化的融合6 默顿的科学规范和现实二大作业按论文格式撰写,包括:题名、摘要、关键词、正文和参考文献。
正文部分不少于4000字。
题名、摘要、关键词不需要译成英文。
文末的参考文献必须严格按规范注写。
三大作业须提交纸版和电子版。
纸版论文在最后一次课(第8周)上课时提交。
各专业推选一位同学担任课代表,负责收齐电子版作业,将压缩后的文件夹以学院专业为文件名,四严格遵守学术道德规范。
正文中引用他人的观点、图、表、数据等均须注明出处,并按引用的先后顺序依次标注,出处在文末参考文献中按同样顺序列出,相同的文献使用相同的文献序号。
五纸版作业用A4纸双面打印,左侧装订。
不需独立的封面页。
首页左上角注明学院、专业、姓名和学号。
六如有特殊原因不能按时交作业,必须提前将缓交申请发送到上述电子邮箱,说明情况并告知本专业的课代表。
经同意后,作业可缓两周提交。
七请各位同学协助完成一个小问卷调查,附在电子版作业的后面。
感谢各位协助我们改进“自然辩证法概论”的教学!注:1 安德烈·萨哈罗夫(Andrei Dmitrievich Sakharov ),苏联核物理学家,在苏联研制氢弹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1960年代开始活跃于政坛,反对核武器扩散,呼吁各国停止在地面进行核试验,也参和促成了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在1963年的签署。
1975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2 罗伯特·奥本海默(J. Robert Oppenheimer),美国物理学家,曼哈顿计划的领导者。
3 特罗菲姆·邓尼索维奇·李森科(Trofim Denisovich Lysenko),苏联生物学家。
自然辩证法课后题作业
课后习题:绪论1.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技术具有什么关系?(p5--6)答;自然辩证法在科学技术的具体学科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原理之间,是处于一种中间的位置。
正式由于自然辩证法自身的特殊的位置,与其他哲学相比,它和自然辩证法的关系更值得研究。
自然辩证法与自然科学有一定的区别,但更有紧密的联系,这涉及到学科门类的层次构成问题。
自然辩证法与自然辩证法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2.自然辩证法在现代有哪些发展?(p12—19)答: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自然辩证法的问题和内容又有了新的大发展。
主要表现在一下四个方面:自然观方面,和技术方法论方面,在科学技3.22)答:系。
建国初期:题。
工业化时期:自然辩证法是指定科技政策的理论基础。
研究科学第一章—第五章手写在练习薄上第三章(留题)答:2.如何正确理解直觉、灵感和想象力在创新过程中的意义和作用?(p144)答:灵感在心理学中不过是一种特殊形式表达出来的心理现象,它通常是指突然出现的一种具有创新性认识内容的模糊概念,它之所以令人感到神秘主要是因为它的出现不是事先就意料到的,而是突然到来的.直觉是指问题突然得到了解决,它不是对事物表面的生动直观,而是对事物规律性的一种猜测。
从上述课件,灵感、直觉与顿悟是很难分开的,因为灵感、直觉都是顿悟的心理现象。
都具有偶然性、突发性和深刻性的特征,突然产生于某一随机过程,是对事物规律的掌握。
而科学的思维中的灵感和直觉,不同于宗教的地方在于,尽管他们也带有许多幻想的成分,然而,它的全部内容都是涉及对事实的理解问题。
,是对客观规律的一种把握。
3.思想模型方法在假说的形成过程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答:科学家通过思想模型方法猜想出理论假说,因为现象背后的实体和运动看不见、感觉不到,因为对欲求的因果机制知之甚少,所以猜想只能从人们已经比较熟悉的相似物出发,在思想中摹写或描述研究对象的性质、结构、功能或运行规律,这样猜想出来的摹本,蓝图就是思想模型,虽然是参照物相似物猜想出来的,却是对相关经验定律背后的因果机制的表述;既是已知的相似物的“模型”,又是研究对象的模型。
中国科学院大学2020自然辩证法课程第三节作业
自辩课第三节作业
【第一题】图中哪个是第谷,哪个是开普勒?理由是?
答:我认为图中左边拿三角尺的是开普勒,右边拿望远镜的是第谷。
因为第谷在赫芬岛上工作了20年,在天文学的观测、记录和研究方面都取得了突出成就,观测值比前人工作精确几十倍到上百倍,取得大量精确、宝贵的天文观测资料和数据。
而开普勒作为第谷的徒弟,本人对数学怀有极大的热情。
他继承了第谷的大量天文记录,通过详细的数学分析提出了他自己的行星运动定律,解决了天文学的一个基本问题。
【第二题】请根据本次课所讲,谈谈第谷与开普勒研究风格的异同,或谈谈从第谷与开普勒的人生中受到何种启发?
答:我认为二者虽为师生关系,但是研究风格却有很大不同。
第谷的工作侧重于实际观测,他在赫芬岛工作20年,观测值比前人工作精确几十倍到上百倍,在天文学的观测、记录和研究方面都取得了突出成就。
而开普勒更注重数学分析与计算,根据第谷的观测数据,计算分析提出了行星运动定律。
二位伟大的科学家都生活在动荡的年代,面对的是贫穷、战乱等现实因素,但他们依然保有对科学、真理的不懈追求,这一点是值得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学习的。
自然辩证法作业
自然辩证法作业1、地心学与日心说从公元前4世纪开始,绝大部分希腊的天文学家和哲学家都认为地球是静止地悬在一个携带恒星而转动的更大球体的几何中心的小球,太阳在地球和恒星天球之间广大的空间之中运动,也即“两球宇宙”模型,也是宇宙论的结构框架,从它第一次确立之后,两球框架本身几乎从未被置疑。
差不多两千年来,它支配了全部天文学家和绝大部分哲学家的想象力,从经济方面进行评价,两球宇宙模型正如它一向所是的,是一个非常成功的理论。
地球运动的观念乍看起来很荒谬。
我们的感觉告诉我们所有我们关于运动的知识,而且它们暗示地球没有任何运动。
常识告诉我们:如果地球是运动的,那么空气、云、鸟儿和其他没有系附在地球上面的东西一定会被拉在后面,一个纵跃的人会落到离其起跳点很远的地方,因为当他在空中时地球会在他下面移动。
由于没有见到这些现象,所以地球是静止不动的。
希腊人依靠观察和推理,而这二者都没有为地球运动提供证据。
没有望远镜的帮助或者天文学并无明显关系的那些黑子的数学论证帮助,就不可能为地球是运动的行星这一论点提供有效的证据。
肉眼所得的观察非常适合两球宇宙,而且也没有比它更为自然的解释了,这就是古代人们相信两球宇宙的原因。
为了解释行星复杂运动,伟大的天文学家托勒密设计一个本轮均轮模型,运用数学来对行星运动进行定量计算,但整个定量体系在数学上过于复杂,托勒密《至大论》的大部分内容由三角形、图形、公式和证明组成,充满了冗长的演示性计算以及大量观测数据表。
托勒密和亚里士多德认为,除非被推动,否则一个物体会直奔其天然位置然后在那里静止下来。
这些天然位置以及物体移向它们的路线,完全由一个绝对空间內禀几何性质所决定,在这个空间中无论某位置是否被占据,每一位置和方向都被固定的标记出来。
亚里士多德并没有将天界的威严和神性概念推进多远。
上天的物质和运动都是完美的;所有地上的变化都由一系列推动所导致和控制,这个系列是由对称地包围着地球的诸天球的匀速运动所发动。
自然辩证法作业
A2.对当前人与自然关系如何评价,你认为应如何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生存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基本问题。
它是在人类认识、利用、改造和适应自然的过程中不断演进的,经历了“和谐—不和谐—新的和谐”的十分曲折的过程。
在不断倡导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和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当前,人类在征服自然、利用自然取得巨大成果的同时,对自然均衡状态的破坏也达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
自然资源被无节制地大规模消耗,造成污染物大量排放,自然资源枯竭和生态日益恶化,能源危机、环境污染、水资源短缺、气候变暖、土地荒漠化、大量物种濒临灭绝……这些灾难性后果日益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造成人与自然关系失衡的原因,主要是人类认识自然的水平有限,并受到“人类中心主义”和“功利主义”的影响,自私狭隘地以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地区利益、集体利益以及个人利益代替了人与自然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
人们在实践过程中,往往只注意到眼前自然资源的使用价值,而忽略了自然永存的内在价值,为了满足眼前局部的利益,对自然资源进行掠夺性开采,以至于危及人类的持续发展。
马克思曾说过:“社会是人同自然界完成了本质的统一,才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
不断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人与自然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应该是人类共同的价值取向和最终归宿,也是不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前提和价值追求。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我们应该做到:第一、彻底转变“人是自然主宰”的自然观,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伦理意识,坚持走人与自然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之路。
第二、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努力建设和发展资源节约型社会。
第三、不断深化国际合作,共同解决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
B2.如何认识科学的社会规范及越轨行为?近年来,随着一些学术抄袭、造假事件的出现,科学越轨行为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科学越轨行为一般是指在科研立项,方案实施报道或评议研究结果等过程中伪造或篡改实验数据,科研程序,数据分析,剽窃或抄袭他人的研究成果,歪曲报道科研结果,一稿多投,以及其他违背社会道德规范的不端行为。
自然辩证法作业
自然辩证法概论作业(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2010442023 梅朵)1.你认为自然辩证法概论课应加强或侧重哪些内容的教学?为什么?1)绪论2)自然观3)科学技术方法论4)科学技术社会论答:我认为本课程应该侧重科学技术方法论和科学技术社会观的教学。
自然辩证法的核心部分是自然观,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和改造能力越来越强,那些本来应该是哲学领域才能解决的问题也愈来愈走进了自然科学领域。
曾经是自然观的一些东西,现在也成为了自然科学的基本研究任务。
而由于科学技术在协调人和自然关系中的地位日渐增强,非常有必要对其深入研究。
因此,自然辩证法的核心有必要由自然观向科学技术转向。
它的直接研究对象不应该再是自然界而应该是作为人和自然联系中介的科学技术。
当然,这并不是说对于自然界的总体认识已没有必要,但是,在大学本科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内容也在不断丰富,原属于自然辩证法中的自然观内容,多半已被哲学课吸取,甚至一些我们为之新鲜的内容也是如此,以至于不少人认为哲学课抢了自然辩证法的地盘。
可以看到,教学现实也使以自然观作为重点的自然辩证法教学显得没有必要了。
2.你认为自然辩证法概论课应采用哪些方式或方法教学?为什么?2)启发式2)讨论式3)专题式4)其他(请注明)答:我认为本课程的教学应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在自然辩证法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的方法不少,但这些案例多半是就某一基本观点列举事例,来证明该观点的合理性,这种教学方式虽然也能起到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深度,但该方式仍是以老师为主提出观点和论证,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材的观点或老师的讲授,缺乏自己的思索和发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综合判断能力并未得到有效的提高。
因此,这种教学方法称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案例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方法是真正意义上的案例教学法,就是利用案例作为教学媒介,为学生提供一种借鉴和引伸的范例,这种教学方法最大的长处就在于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师生互动,启发学生进行思维从而自觉地把握所学课程的核心内容。
自然辩证法作业
1.科学技术的门类结构有哪些?具体内容是什么?现代技术的体系结构由门类结构和形态结构组成。
门类结构包括实验技术、基本技术和产业技术。
说到门类结构也必须要提一下形态结构,由经验形态的技术、实体形态的技术和知识形态的技术构成。
门类结构是立体的框架,形态结构的各要素渗透在门类结构相对应的要素之中。
实验技术、基本技术和产业技术都包含经验技能,都是用工具机器,都蕴涵了知识。
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结构的研究表明,科学技术在各自的发展中,不但日益多样化和系统化,而且越来越呈现出科学技术一体化的特征。
2.什么是李约瑟难题?英国著名生物化学家李约瑟,曾因胚胎发育的生化研究而取得巨大成就,后来他又以科技史研究的杰出贡献成为权威,并在其编著的15卷《科学技术史》中正式提出了著名的“李约瑟难题”:“那为什么像伽利略、托里拆利、斯蒂文、牛顿这样的伟大人物都是欧洲人,为什么近代科学和科学革命只产生在欧洲呢?……怎么会产生这样的转变呢?这个问题也会随之烟消云散。
但是,作为一个经典问题,它必然会在学术史上留下厚重的一笔。
本专题搜集了近几年来与此问题相关的论文,希望能够为此问题的求解轨迹勾勒出一个基本概貌。
李约瑟在经过他毕生的钻研后总结说:魏特夫的看法是太过肤浅的并且是欧洲人本位的。
正是因为李约瑟拒绝像他所批评的魏特夫一样用民族性差异做为这个问题的解答,因此陷入了难题。
3.简述汤浅现象。
20世纪50年代,著名科学社会学家贝尔纳在其名著《历史上的科学》中第一次描述了“科学活动的主要区域随时间变化而更迭”的现象。
此后,日本著名科学史学家汤浅光朝通过“科学、技术与文化年表”的形式对相关文献数据加以定量分析,得出“世界科学活动中心转移”的概念,相应的历史现象被称为“汤浅现象”。
“汤浅现象”揭示了世界科技发展的跳跃性和不平衡性,即: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某些科技发展相对落后的国家,在不长的时期内赶上甚至超过科技相对领先的国家,从而成为世界科学活动的中心。
自然辩证法的作业
1、简述自然辩证法在自然科学技术研究中的地位与作用答:科学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是科学认识形成过程的核心。
对于从事科学研究的个人或集体来说,是否善于发现和科学地提出问题,是衡量其科研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
是否存在需要研究的问题以及问题的多少与深浅,是表征一个学科是否具有旺盛的生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也就使科学认识不断的发展。
2、简述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的自然科学基础和自然哲学思想渊源答: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辩证法是在19世纪自然科学发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细胞学说:细胞是动、植物有机体的基本结构单位,也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这样,就论证了整个生物界在结构上的统一性,细胞把生物界的所有物种都联系起来了,生物彼此之间存在着亲缘关系。
这是对生物进化论的一个巨大的支持。
细胞学说的建立有力地推动了生物学的发展,为辩证唯物论提供了重要的自然科学依据。
生物进化论: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和生物进化论的奠基者达尔文,在其巨著《物种起源》中提出了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学说。
由于自然选择的长期作用,分布在不同地区的同一物种就可能出现性状分歧和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是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一块重要理论基石。
能量守恒的意义首要的是建立物质运动变化过程中的某种物理量间的等量关系。
从哲学思想的渊源上说,它依据自然科学发展的成果,对德国古典哲学中的唯心主义辩证法进行了唯物主义的改造。
马克思和恩格斯形成他们的新哲学世界观,始于19 世纪40年代。
他们关于自然辩证法思想的萌芽,也产生于这一时期。
系统地研究、建立和阐明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主要是由恩格斯从19世纪50年代后期起进行的。
马克思在研究政治经济学的过程中,详细地研究了技术史,论述了自然科学和技术在现代生产和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3、分析自然辩证法对象,性质,内容与范围,论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和发展答: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科学,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成果与活动进行哲学概括与总结的产物。
自然辩证法作业
自然辩证法作业1、请思考,什么是科学精神?你所理解的科学精神的养成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科学精神是从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成果中显示出来的科学本身独有的一种精神气质,以及与之相应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
科学价值的核心是科学精神。
默顿提出的科学共同体的四种基本规范或精神气质:①普遍主义(普遍性),②公有主义(公有性),③不谋私利精神,④有条理(有根据)的怀疑精神。
可见,默顿所言的科学精神是指一种非物质的东西,如气质、境界、规范、概念等,可将其概括为:科学共同体行为规范所体现的一种理想的精神气质。
只有理解了科学精神的内涵所包含的东西,抓住了科学精神的实质,才可以养成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的主要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求真务实的精神。
求真务实的精神是指在科学活动中应该坚持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真理和捍卫真理。
第二,有条理的怀疑精神。
任何科学研究都要求逻辑自洽、要求提供经验证据,必然要有理想的怀疑。
有条理的怀疑是指提出的问题是有道理的、有证据的、而不是怀疑一切。
第三,开拓创新精神。
创新是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对于新问题的分析和创造。
由此可见,科学精神的实质就是实事求是、不断创新、与时俱进。
养成科学精神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在科学探索中不怕犯错误、不怕失败,要力求获得符合实际的答案。
在这个过程中,应该将个人得失置于真理的追求之下,不唯书、不唯上,只求真。
2、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眼见为实”要坚持怀疑、坚持理性,反对轻信和盲从。
3、对于尚未提出或未解决的科学问题,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认识结果要有新的经验内容,敢于科学创新。
4、培养科学协作精神、互相尊重、虚心谦让。
现代的科学技术发展呈现出明显的综合性特征,内部分工越来越细,只有互相合作,才能完成一项复杂的任务。
为此,必须做到5C,即是自信(confidence)、创造欲望(creative desire)、竞争意识(competition)、贡献(contribution)、合作(cooperation)。
自然辩证法考试作业
2013级硕士研究生《自然辨证法》课程考试试卷试卷和答题纸装订一起交回。
一、材料论述题(根据其中任意一段材料,撰写2000字左右的论文,题目自拟,要求有题目,摘要,关键词,以及可以有参考文献。
)1.著名作家余秋雨先生曾应邀到上海某监狱为数千名服刑人员举办讲座。
讲座中有交流对话部分,余先生在现场一次次产生迷感,因为对话者的丰富知识和缜密思考,一点也不低于他所指导的博士研究生。
他们的人数如此之多,他们的罪行如此之重,使他不能不得出一个结论:丰富的知识如果失去了正常的精神选择,将是一条极其危险的道路。
(引自:余秋雨著,历史的脸谱,2007年)请结合本段文字以及自身的体会论述硕士研究生开设自然辩证法课程的意义。
2.就SCI本身来说,其索引功能帮助了世界各地的科技人员获取最需要的文献信息,这也是创始人加菲尔德创办SCI的目的所在,即通过文献搜索的办法,方便各地的科技工作者掌握本领域或即将探索领域的研究数据,从而减轻了不必要的劳动,更好地结合现存的数据进行更一步的研究,这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
通过其引文功能,能很快地看到某篇论文是否被他人引用过,引文次数有多少,可以了解某一学科的发展过程。
另外,使用SCI还可以了解到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信息,如:有没有关于某一课题的评论?某一理论有没有被证实,某方面的工作有没有被扩展,某一方法有没有被改善,某一提法是否成立,某一概念是否具有创新性等等。
因此SCI也具有反映科技论文质量和学术水平的功能。
SCI索引对科技工作者查阅最新文献、跟踪国际学术前沿、科研立项以及在具体的课题研究时及时了解国际动态都有很大帮助。
就中国国内而言,将SCI作为科学评价体系,即科技工作者发表论文所在的刊物是否被SCI收录,其影响因子的高低是多少,来决定对学者理论和研究评价的标准是具有积极的意义的。
这些积极意义包括纠正到国内学术界、科学界的裙带之风,门派之风,关系之风,SCI严谨、科学的评价结果,对我国科技工作者是一个重要的鞭策,一方面提高了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视野,不再是“闭门造车”,另一方面,在与国际的接轨中展示了我国改革开放显著的科研成果。
自然辩证法作业
自然辩证法作业2:哲学的作用答:哲学虽然本身没有用,但用它装进万事万物,它就是是度量万事万物的根本规律。
如果从现实生活中理解,可以认为哲学是方法论,是一种认识工具。
哲学是一个可用的公式,不管遇到什么问题,只要你把哲学公式、哲学体系或把哲学常识代入到具体的事件之中,就可以得出一自圆其说的逻辑体系,并得到相对正确的结论,同时能指出其它的理论体系在这些事物上的结论不足之处或谬误之处。
把哲学原理代入到具体学科中,将哲学概念转换成专业概念,哲学原理就能化生为专业理论和具体规律。
哲学是一种用来解答全部世界问题的思考方法。
这种思考方法具有先验性,即当我们面对陌生事物的时候,哲学教你如何认识它、了解它、总体上判断它,进而把握它。
当我们面对熟悉事物的时候,哲学告诉你万物是变化的,两个不时空上的事物属性有差异,你不能用老眼光看问题,要在动态中发现老问题的新特点。
而真正的哲学理论就是建立和寻找这种认识世界的规律,具体的科学规律有无数个,哲学就是澄清它们之间的同一性和特殊性,继而完善并统一各种规律,建立一个最简单的先验模式,用它来认识万事万物,使哲学成为一切科学的最高原则。
如果没有哲学,就没有什么东西能够有力地指导遍及世界的大运动;没有哲学,人们就无法有坚定的信念和赢取胜利的信心;没有哲学,我们对未来世界的憧憬也显得飘忽不定,无所依据。
3:你所从事的专业或进行的项目在科学技术体系中处于什么位置,在实际经济过程中与其关联的技术有哪些,它们之间如何相互关联、相互制约?请举例说明。
答:环境工程在科学技术体系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环境工程的学生主要学习普通化学、工程力学、测量学、工程制图、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外语、污染物监测和分析、工程设计、管理及规划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环境科学技术和给水排水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管理规划方面的基本能力。
现代科学与技术呈现出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发展趋势.即科学的技术化和技术的科学化,使得科学和技术日益一体化。
自然辨证法作业答案
课堂11. 科学理论是DA严格地从用观察和实验得到的经验事实中推导出来的B 客观证明了的C 绝对可靠的D 非A非B非C2. 科学知识的生产CA 要拒绝思辩B要彻底排除科学家的个人意见C 受到个人和社会的影响D 不允许个人偏见存在3. 哲学家罗素的“归纳主义火鸡”表明AA 对归纳原理的逻辑论证无效B 对归纳原理的经验论证无效C 对归纳原理的其他论证无效D 亦A亦B亦C4. 科学中的偶然发现表明CA科学发现是偶然的 B 观察是独立于理论的C 非A非BD 亦A亦B5 如下文字:“如果大量的A在各种各样的条件下被观察到,而且如果所有这些被观察到的A都无例外地具有B性质,那么,所有A都有B性质。
”BA 正确说明了科学理论的产生B 阐述的是归纳原理C 非A非BD 亦A亦B6. “自然辩证法”一词可以指D(自然辩证法是联系辩证唯物主义和自然科学的桥梁)A 辩证唯物主义B 一个现代西方哲学流派C 指导科学实践的一套原则D 非A非B非C7. 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可以掌握一套DA 判断自然科学中的是非的原理B 指导科学实践的原则C 从事科学研究的具体方法D 非A非B非C课堂21. 千万白天鹅都不能证明“天鹅皆白”而一只黑天鹅便可否证之,说明CA 从逻辑上说,证实科学定律和理论很难但证伪却很容易B证实和证伪在逻辑上的不对等 C 亦A亦B D 非A非B2. 如果不管事物如何变化都永远驳不倒某一个理论,那么这个理论BA 就是真理B 就是诡辩C 非A非BD 亦A亦B3. 按照证伪主义的观点,越好的科学理论AA 可证伪度越大(越容易被证伪) B可证伪度越小C 非A非BD 亦A亦B4. 拉卡托斯“研究纲领”概念包括向科学家们指出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的指导方针,其中“不应该做什么的指导方针”的内容包括DA “保护带”B “硬核”C 非A非BD 亦A亦B5. 按照库恩的观点,常规科学就是CA 有很多范式存在的科学B 没有范式存在的科学C 非A非BD 亦A亦B课堂31.如果实在世界是多元的,那么CA 各种不同理论就应该能够完全统一起来B 与自然匹配的科学理论就是唯一的C 与自然匹配的科学理论就不是唯一的D 非A非B非C2. 选出错误项:科学要素在各种古代文明中BA 以分散游离的形式存在B 以结构稳定的形式存在C 以不同的丰富程度存在D 以不同的形式存在3. 文化人类学家怀特把人类文化划分为以下三个亚系统:CA 价值系统、思想意识系统、社会系统B 技术系统、社会系统、价值系统C 技术系统、社会系统、思想意识系统D 技术系统、价值系统、思想意识系统4. 古希腊科学取得了不少对后来的科学发展具有奠基性意义的成就,不能归入古希腊科学奠基性成就的选项是DA古希腊自然哲学 B 欧氏几何学 C 阿基米德力学D非A非B非C5.阿基米德CA 只擅长于理论B 只擅长于试验C 是历史上伟大的数学家D 非A非B非C课堂41.指出错误选项:可以看做十字军东征带来的后果的有CA西欧封建城堡制瓦解 B 重新发现古希腊C 阿拉伯人的科学贡献D 亚里士多德主义在中世纪兴起2. 可视为孕育现代因素出现的是DA中世纪经院哲学中托马斯·阿奎那用严密的逻辑论证上帝的存在B 新教的兴起C 非A非BD 亦A亦B3. 按照课堂讲授的观点,完整意义上的科学应该是DA建立起牛顿力学的科学 B 建立起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科学C 建立起科学方法的科学D各层面聚合形成指数增长模式的科学4. 不可被视为描述后现代社会的用语是DA“后工业社会” B “第三次浪潮”C “全球化社会”D 非A非B非C5. 布鲁尔科学知识社会学强纲领的四条原则包括有AA反身性 B 无私利性 C 一致性 D 明确性课堂51.中国近现代科技发展被划分为启蒙期、形成期和现代发展期三个阶段,其中启蒙期开始的标志性事件是AA利玛窦来到中国B戊戌维新运动C五四运动兴起 D 非A非B非C2. 中国近现代科技发展被划分为三个阶段,其中一个阶段的主要内容是完成了体制模式的转变,这个阶段是BA启蒙期 B 体制形成期 C 现代发展期 D 非A非B非C3. 在中国近现代科技发展的启蒙期、体制形成期、现代发展期三阶段划分中,现代发展期的开始时间是CA 1919年B 1949年C 1956年D 1978年4. 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后期中西外交中的“跪拜礼”事件,说明了DA帝国主义的侵略性 B 帝国主义的野蛮C 亦A亦BD 中华民族当时的封闭愚昧状态5. 洋务运动中科技引进的主要内容在AA器物层面 B 体制层面 C 价值层面 D 亦A亦B亦C课堂六1. “科学”一词在中文里什么时候开始被普遍使用的?CA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代 B 明末清初“西学东渐”时期C 戊戌维新时期D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2. 最早认识到现代文化的根本在于“科学”和“民主”的中国人是DA李大钊B陈独秀 C 毛泽东 D 严复3. 作为一场文化启蒙运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DA批判传统 B 文学革命 C 科学宣传 D 亦A亦B亦C4. 严复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道理把中国人从盲目自大的“夷夏”观念中解放出来,表明了CA进化论是一个伟大的科学成就 B 科学成就的伟大力量C 科学成果容易被歪曲利用D 亦A亦B亦C5. 中国科学启蒙中导致现代社会文化“以破代立”倾向的因素有DA救亡为直接指向的启蒙目的限制 B 启蒙方法的急功近利C 偏离本意的科学含义理解D 亦A亦B亦CFrom: 0互动.ppt1.科学知识是A完全客观的 B 包含个人意见的C没有主观成份的 D 非A非B非C2.根据科学作出的判断A都是正确的 B 都是错误的 C 不一定正确D无关对错3.文化人类学家怀特将整个人类文化系统分为三个亚系统,下面四个选项中有三个是这三个亚系统的名称,请选取余下的一个选项。
自然辩证法作业
自然辩证法作业1、你认为自然辩证法概论应加强或侧重哪些内容的教学?陈诉你的理由。
1)绪论 2)自然观 3)科学技术方法论 4)科学技术社会观答:学生认为自然辩证法概论应加强科学技术方法论和科学技术社会观这两方面内容的教学。
如果学来的知识不去用,那当初根本就没有必要去学。
身为一名工科研究生,学生比较看重一些实际的东西,希望所学的知识能跟实际应用有所关联。
科学技术方法论是人们对自己从事科学技术研究所运用的认识和实践方法的哲学概括。
它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上,对各门科学和技术的研究方法作出概括和总结,从而建立起科学技术方法论的科学体系。
它为学生自身知识系统体系的建立提供了良好的方法。
科学技术方法论又是建立在各门具体科学和技术的研究方法的基础上的,它必须密切关注科学技术研究方法的新进展,并不断的加以概括和总结,从而使自身不断丰富和发展。
它对增加学生自身的科学眼界有很大的帮助。
科学技术社会观是关于科学技术及其发展规律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总看法。
学生是信仰辩证唯物主义,并用它来指导学生的研究生工作。
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社会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根本观点。
学生希望能通过对科学技术社会观的学习,对自身辩证唯物主义修养有所提高,对当今科学技术的前沿方向有大体的把握,能够正确的认识科学技术的本质以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从而增强自己对运用科学技术所带来的不良后果的预见性。
这对以后的工作和更深层次的研究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所以学生认为应该侧重于科学技术方法论和科学技术社会观的教学,但并不意味着自然观就不重要。
要辩证联系的看待自然辩证法概论这门课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科学技术方法论和科学技术社会观这三者是一体的,不可分的。
2、你认为自然辩证法概论应采用哪些方式或方法教学?陈述你的理由。
1)启发式 2)讨论式 3)专题式 4)其他(请说明)答:学生认为自然辩证法概论应采用讨论式加专题式的模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辩证法作业1、自然辩证法的理性是指什么?答: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是一部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文献,它的问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完善起到了垂大作用.虽然这部著作出版以来,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兴趣,但从恩格斯建立《自然辩证法》的实践原则和理性原则两方面一起来探讨恩格斯思想的文章尚不多见.本文企图在这方面做些尝试性的探讨,就教于读者.实践原则是指导恩格斯研究自然辩证法的丛本原则,是他借以通过自然科学的主要成就揭示自然辩证法的基本规律的工具,是他阐发新的辩证自然观必然取代形而上学自然观的主要杠杆和手段.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到处都可以感觉到实践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可以看到实践在认识真理、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所扮演的贡要角色.在《自然辩证法》中,实践并不是被作为一个抽象的干巴巴的概念而使用,而是作为一种能动的活动,作为科学认识的基础和源泉,作为检验科学真理的标准来使用.因而恩格斯在不同篇章,根据内容的不同需要,使用了在意义上同实践一词具有同等作用的一些词汇,如“生产”、“劳动”、,’f牛学实验”、“实践活动”等,突出了实践在自然辩证法中的意义.如恩格斯在论证科学认识的主体一一人的形成过程时,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2、简述自然辩证法在自然科学技术研究中的地位与作用答:科学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是科学认识形成过程的核心。
对于从事科学研究的个人或集体来说,是否善于发现和科学地提出问题,是衡量其科研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
是否存在需要研究的问题以及问题的多少与深浅,是表征一个学科是否具有旺盛的生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也就使科学认识不断的发展。
3、简述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的自然科学基础和自然哲学思想渊源答: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辩证法是在19世纪自然科学发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细胞学说:细胞是动、植物有机体的基本结构单位,也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这样,就论证了整个生物界在结构上的统一性,细胞把生物界的所有物种都联系起来了,生物彼此之间存在着亲缘关系。
这是对生物进化论的一个巨大的支持。
细胞学说的建立有力地推动了生物学的发展,为辩证唯物论提供了重要的自然科学依据。
生物进化论: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和生物进化论的奠基者达尔文,在其巨著《物种起源》中提出了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学说。
由于自然选择的长期作用,分布在不同地区的同一物种就可能出现性状分歧和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是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一块重要理论基石。
能量守恒的意义首要的是建立物质运动变化过程中的某种物理量间的等量关系。
从哲学思想的渊源上说,它依据自然科学发展的成果,对德国古典哲学中的唯心主义辩证法进行了唯物主义的改造。
马克思和恩格斯形成他们的新哲学世界观,始于19 世纪40年代。
他们关于自然辩证法思想的萌芽,也产生于这一时期。
系统地研究、建立和阐明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主要是由恩格斯从19世纪50年代后期起进行的。
马克思在研究政治经济学的过程中,详细地研究了技术史,论述了自然科学和技术在现代生产和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4、分析自然辩证法对象,性质,内容与范围,论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和发展答: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科学,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于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成果与活动进行哲学概括与总结的产物。
自然辩证法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自然辩证法性质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
自然辩证法内容主要以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内容,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方法论是自然辩证法的基石,自然辩证法仍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织部分。
自然辩证法范围是它的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涉及如下广泛的领域:自然界—科学—技术—社会。
自然辩证法的创立和发展:古希腊朴素辩证法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马克思恩格斯科学地总结了当时自然科学的最新成就,继承了古希腊自然观中的辩证法观点,克服了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而上学性质,批判地汲取了德国古典自然哲学思想特别是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5、简述古代朴素辨证法自然观,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答: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基于对比大宇宙与小宇宙,形成万物有灵论的神秘观念。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对象与灵魂相分离,机械自然观的对象是人的实践过程中最简单的机械操作部分相关的自然过程。
所以,是最容易走向实证理论的领域。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指马克思主义对于包括人在内的自然界的总看法。
它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中期的自然科学革命性变革中确立的。
6、分析说明自然界化的自组织机制和发展的无限性答:自然界化的自组织是自然界物质系统自行有序化、组织化和系统化的过程。
是开放性、远离平衡态、非线性相互作用和涨落,是自然界物质系统演化的自组织机制。
自然界的无限发展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认为,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方式,任何物质形态都处于不停顿的运动变化之中,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都是进化和退化、前进运动和后退运动、向上分支和向下分支、偶然性和必然性的统一。
在19世纪,热力学第二定律第一次揭示了物理运动的不可逆性,表明孤立系统的增熵是一个退化过程。
20世纪中叶自然科学判明,自然事物在本质上都是开放系统,都不断地同外界交换物质和能量,形成减熵的进化过程。
因此,自然界总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自然界的相互作用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认为,自然界是各种事物相互作用的整体,也是各种作用过程的集合体。
一切自然事物,小到原子、基本粒子,大到银河系、总星系,复杂到人、生物圈以至于社会圈,都是由各种不同要素组成的系统。
事物作为开放系统,处于内部和外部作用中,并且都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自我组织的能力。
从这个角度看,它们之间的不同仅仅是组织水平高低的问题,通常所谓的“目的性”无非是这种组织性的表现。
不同的物质形态之间,首先是无机物同有机物之间、非生命同生命之间,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并不存在神秘的“隐德莱希”、“活力”等等。
物质结构每一层次的整体功能,也意味着趋向于更高层次的潜在可能性,并且在一定条件下确实会导致新的层次的突现。
7、从生态自然观关于人和自然的关系的基本观点,说明理论及实践层面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要求答: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其行动纲领体现了如下基本原则。
(1)发展原则发展原则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发展的必要性;认为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那种主张必须停止发展以保护环境的观点是不可取的。
第二,发展不纯粹是一个经济现象,发展与经济增长的概念有着明显的区别,发展不等于经济增长。
从最终意义上讲,发展不仅仅包括人民生活的物质和经济方面,还包括其他更广泛的方面;发展是集社会、科技、经济、文化、环境等多项因素于一体的完整现象;可持续发展的最终落脚点是人类社会,即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
第三,发展是人类共同的和普遍的权利,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享有平等的不容剥夺的发展权力。
特别是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发展权力尤为重要。
目前,发展中国家正经历着来自贫穷和生态恶化的双重压力,贫穷导致了生态恶化,生态恶化又加剧了贫穷。
《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中的第五条原则就写道:“所有国家和所有人民应把消除贫困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任务。
”因此,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发展权尤为重要。
只有发展才能为解决生态危机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也才能最终摆脱贫困和愚昧。
(2)可持续性原则可持续发展从人类长远利益出发,追求发展的可持续性,即人类社会世世代代延续不绝的发展。
它不仅要实现当代人自身的发展,而且也要实现未来世代人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绝不是短期行为的发展,不是人类以今天的利益换取明天的利益,吃祖宗的饭,断子孙的路。
它确认人类社会系统之间存在相互制约的关系,把有利于生态资源的持续存在和永续利用,视为重要的基本原则。
正是在这种意义上;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同盟、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在1991年撰写的《保护地球:可持续生存战略》的报告中,把可持续发展界定为:“在不超出地球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的情况下改善人类生活质量。
”(3)共同性原则地球是一个相互依存的整体,只有全世界范围的共同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全球性的“生态危机”;表现了人类所遇到的危机的共同性、安全的共同性和未来的共同性,实施可持续发展需要不同国家超越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差异来采取联合的共同行动。
鼓励和支持各国政府之间为解决全球性问题而开展的各种形式的合作,谴责和制止那些把污染严重的技术和产业输入不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以邻为壑”和"嫁祸于人”的行径,为停止军备竞赛、停止核武器的生产与试验以及干净彻底地销毁一切核武器与大规模杀伤武器而斗争。
(4)公平性原则:可持续发展观确认,人与自然的危机和人与人的矛盾不可分割,只有解决人与人之间的不公平性,才有可能达到人与自然间的协调和谐。
所谓公平,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互利共生,协同发展。
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代际公平,强调当代人在发展与消费的同时,应当承认并努力做到使后代人有同等的发展机会。
当代人的发展不能以损害后代人的发展能力为代价。
这里包含两个基本点:其一,当代人对后代人生存发展的可能性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必须加强对未来人负责的自律意识;其二,可持续发展要求当代人为后代人提供至少和自己从前辈人那里继承下来一样多甚至更多的财富。
当代人不能滥用自己的环境权利,不能因片面追求自身的发展和消费,而剥夺了后代人理应享有的发展与消费的机会。
可持续发展要求今天的人类不应以牺牲今后几代人的幸福而满足其需要。
这一代人要把环境权利和义务有机地统一在一起,在维护自身环境权利的同时,也要维护后代人生存与发展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