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社会学家郑行生认为:“和谐社会就是双赢互利的社会,也就是构成我们社会的各方、参与我们社会发展的各方都能双赢互利,而不是通过牺牲一方来使另一方得益。
通过牺牲一方来使另一方得益,则是与和谐社会背道而驰的,是不可能达到社会和谐的”。
【1】“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分配原则的异化目前,这个收入分配中的差距过大、贫富悬殊严重不公平的主要根源是在GDP分配中劳动者收入偏低,资本所有者的回报偏高的分配格局造成的。
中国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已经出现重大失衡,劳动者利益受到极大的损害,这事造成中国目前经济与社会发展失衡、社会关系紧张、利用冲突加剧的根本原因。
遏制分配不公平、纠正社会不公平现象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社会伦理问题,而且是危及社会稳定的社会问题以及国际证券合法性稳定的政治问题。
所以说,经济发展是硬道理,社会公正也是硬道理【2】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建立科学合理的最低工资制度一个国家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公平与否取决于劳动分配率和每个小时劳动成本(包括工资和福利)。
劳动者分配率是指一国劳动报酬总额占GDP的比重,劳动者的报酬总额占GDP的比重越高,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就越公平。
【4】因此,提高劳动报酬的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建立科学合理的最低工资制度是实现初次分配公平的重要途径。
1、最低工资制度及其在中国的实践最低工资制度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依法签订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用人单位依法应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的制度。
中国的最低工资制度是在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以后逐步建立起来的。
随着企业分配自主权的扩大,中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逐渐突出,部分企业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达到利润最大化的目的,采取了压低劳动者的工资降低人工成本的手段,使部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收到损害,尤其是沿海地区不断发生个体或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侵害职工劳动报酬权益的现象,使劳动者个人及其家庭的生活产生生存危机。
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比重变动分析_张璇
年我国 A 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对劳动份额进行了实证研究, 通 过运用生产函数估计了劳动对产出的贡献发现, 劳动者所得 低于其对产出的贡献, 在企业的初次分配中存在着对劳动者 不公的现象 。 劳动报酬增长速度远远低于资本报酬, 在初次 分配中所占比重逐渐下降 。 由此可知, 国家的政策在初次分 配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其向资本的倾斜是我国劳动报酬占 初次分配比重不断下降的重要原因 。 (二) 劳动力过剩 受市场规律的作用, 职工工资的多少主要取决于劳动力 市场上的供求关系, 供小于求则职工工资上涨, 供大于求则 职工工资回落 。 而现阶段, 我国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劳 动力严重过剩 。 根据 《中国统计年鉴 (2012) 》 , 2011 年我国 15 ̄64 岁 人 口 数 达 到 100283 万 , 同 年 就 业 人 口 数 为 76420 万,就业人数约占劳动力人数的 76.2%,劳动力市场上存在 大量的待就业人口 。这种状况使得劳动者在与企业家的博弈 中处于劣势地位, 企业家很容易压低劳动者的报酬, 进而使 劳动者的劳动所得低于劳动边际生产率 。 根据 《中国统计年 鉴 (2012) 》 , 2011 年 我 国 城 镇 单 位 就 业 人 员 的 平 均 工 资 为 41799 元, 与 2001 年相比增加了 2.86 倍, 而同一时期 GDP 增 加了 3.88 倍, 两者差距很大, 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也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 。由于劳动力过剩导致的职工工资过 低已经成为提高我国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比重的一个重大 难题 。 (三) 产业结构不合理 目前,我国经济的增长很大程度上仍然靠投资的拉动, 而企业家投资的方向主要是第二产业中资本密集型产业, 对 第三产业特别是能够吸纳大量劳动力的劳动密集型中小企 业的投资热情不高 。这一结果导致我国产业结构吸收劳动力 能力不足,且资本处于强势地位,不断侵蚀劳动份额。 2003 ̄2005 年,劳动报酬占初次分配比重大幅度下降的一个 — 房地产行业的兴起, 资本 重要原因就是资本密集型产业 —— 盈利能力很高, 劳动份额则相对地减少 。根据 《中国统计年鉴 (2012) 》 , 2011 年 我 国 GDP 三 次 产 业 的 结 构 为 28.2% 、 47.9% 、 23.9% , 劳 动 力 三 个 产 业 结 构 为 34.8% 、 29.5% 、 35.7% 。 这样的产业结构是不合理的: 第一产业虽然吸纳了较 多的劳动力, 但它在 GDP 中的占比却不高; 第二产业在 GDP
浅谈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浅谈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作者:刘珺来源:《学理论·下》2012年第02期摘要:初次分配是整个收入分配制度的基础。
我国现阶段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
通过分析找寻造成我国劳动报酬比重偏低的因素,从而进行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的探索。
关键词:初次分配;劳动报酬;居民收入中图分类号:D691.9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06-0029-02我国现阶段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转型时期,这个时期各种矛盾不断凸显,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连续多年呈下降趋势,制约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十二五”规划提出收入分配改革的目标,提出两项“两个同步”,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是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居民收入的重要举措,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客观要求。
一、提高劳动报酬的必要性分析劳动报酬是当前我国收入分配格局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也是整个居民收入的主体。
提高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的比重具有深刻的必要性,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就社会发展而言,提高劳动报酬的比重有助于提高劳动者的收入,扩大群众的消费需求,更好实现分配制度的改革,推进社会的发展。
特别是提高中低收入劳动者的劳动报酬,能有效地缩小收入差距,对贫富差距夸大的趋势进行有效地抑制,促进了社会的公平,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基石。
在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中,劳动报酬比例较低,尤其是低收入者的劳动报酬低、增长速度慢,提高劳动报酬的比重,能够充分调动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根据收入决定消费的基本原理,通过提高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的比重,潜在的消费需求能够转变成现实需求,进一步增强经济增长的动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从而可以为和谐社会的发展提供经济力量。
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偏低的影响及对策
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偏低的影响及对策作者:张璐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3年第11期摘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是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居民收入的重要举措,是形成合理分配结构、调动各要素积极性和提升经济增长质量的客观要求。
因此,着重阐述改革开放以来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占比偏低的表现及变化趋势,分析劳动报酬偏低产生的影响,并结合现阶段我国实际,提出提高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比重的措施。
关键词:初次分配;劳动报酬;比重中图分类号:F12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11-0073-02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意义。
这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客观要求,对于建立健全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解决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普通劳动者收入偏低、收入差距过大等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逐年降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常用收入法核算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来解析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基本状况。
按收入法核算的GDP可细分为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四种要素收入。
其中,劳动者报酬是劳动者所得,生产税净额是政府所得,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是企业所得。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总量和结构看,收入分配长期以来向政府、企业倾斜,而作为居民收入主体的劳动报酬增长滞后、比重偏低。
据有关研究,1992—2007年,国民总收入增长了8.44倍,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政府收入增长了9.36倍,企业收入增长了10.36倍,居民收入增长了7.66倍。
从分配结构来看,1992—2007年,政府所得比重从15.53%上升到17.05%,上升了1.52个百分点;企业所得比重从19.06%上升到22.95%,上升了3.89个百分点;居民所得比重从65.41%下降到60%,下降了5.41个百分点[1]。
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八大措施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八大措施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近来,收入分配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面对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一系列难点、焦点问题,作为薪酬问题专家和政府研究机构的官员,苏海南先生对大家普遍关心的薪酬改革问题有着很深的思考。
“党的十七大提出‘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在今年的两会上,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了这一要求。
您是如何理解这一提法的?”苏海南先生认为,“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性。
改革开放以来,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总体看是增长的,正向比还是不错的。
但从总的分配格局来看还存在不少问题。
中央提出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这个策略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因为只有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才能使构建和谐社会有一个更好的利益关系的基础,更好地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那么,政府将采取什么调控政策和具体措施,保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的目标真正实现呢?谈到相应的政策措施,苏所长说:“据我所知会有很多,关于建立工资增长机制的政策建议已经上报。
重点是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工人,私营企业员工,生产一线普通员工,农民工、劳务派遣工、临时工等。
具体说将从八大方面提供政策及措施保障。
”措施一:政府部门负起责任中央政府已经明确提出要着力解决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偏低的问题,这将促进各级政府采取措施,负起责任。
现在有些省市已经把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作为政府的重要任务,将其纳入当地的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有的还组织相关人员如总工会、企业联合会、院校的知名专家,一起研究分析当地和全国收入分配格局及存在的问题,思考相关对策,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措施二:整顿秩序,规范分配行为首先是加大维护劳动者获取劳动报酬权益的工作力度,让劳动者拿到应得的劳动报酬。
对拖欠、克扣工资违法案件进行及时查处。
我国劳动报酬占初次分配比重演变轨迹研究
我国劳动报酬占初次分配比重演变轨迹研究内容摘要:本文结合我国计划经济时期、文革至改革前、改革开放至今三个时期的社会经济背景,对建国以来我国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所占比重的演变轨迹进行分析,并得出相关结论。
关键词:初次分配劳动报酬演变轨迹劳动报酬是劳动者付出体力或脑力劳动所得的代价,体现的是劳动者创造的社会价值。
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直接关系到居民主体收入结构构成,是整个收入分配格局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它的高低可以直接反应劳动者的收入情况,是市场经济体制是否完善的一个重要的标志。
研究新中国成立至今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劳动报酬占初次分配比重的演变轨迹,一方面可以为我国收入分配改革重点的转移提供参考;另一方面研究该比重的演变有助于从现行的制度、经济、社会等层面,探寻该比重变化的深层次原因,避免局限于现在所表现出来的一些不合理的现象,用现象去解释现象。
我国居民劳动报酬占初次分配比重演变轨迹研究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之前,因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不允许非公有制经济和市场配置的存在,所以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的主要形式是由国家统一制定、统一管理的工资收入,故在此特定时期用工资收入占GDP的演变来表示劳动报酬占比的变化情况。
因考虑的是相对变化程度,因此这样的数据替代可以客观表明该比重的演变轨迹。
(一)计划经济时期劳动工资管理体制以及工资总额占比基本情况我国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期于1953年初进入了有计划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时期。
这段时期,劳动工资工作是地方或企业根据中央确定的方针政策,自行处理工资制度、工资形式等问题。
1954年后随着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并逐步形成了以中央集权为主的管理体制,劳动工资工作管理权限渐渐归集于中央,但地方和企业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职工增加计划等问题。
这一时期劳动工资的管理适应了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促进了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从而使得该时期的工资占比呈缓慢上升的态势。
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问题的探讨
2 努 力建 设一视 同仁 的社 会保 障机 制 、
昆 山的社 会保 障体 系建 设 有 这 样 几 个
特点 : 是政 策健全 化 。对所有 企业 务工 人 一 员一 视 同仁 、 行 “ 民待 遇” 包 括 五 个 方 实 国 ,
面社 会保 险待 遇 : 老 、 养 医疗 、 伤 、 工 生育 、 失
际月 平 均 工 资 2 0 0 6年 是 1 4 3 5元 ,0 7年 20 是 19 5 4元 , 长 1 . 1 , 长率 高 于社 会 增 85 % 增 平均 工资增 长 率 。在 徐州 , 以上 年度 国民经 济完 成情 况和 当年度 主要 经济 目标 为依 据 , 按照 江苏 省劳 动和 社 会保 障厅 下 达 的工 资 指导 线范围 , 算选 定 工 资 增 长 的 基 准 线 , 测
含个人 应缴 纳 的社会保 险费 在 内。
1 6
城 镇农 村 , 只要 是企业 务工 人员 都必 须按 照 江苏 省社会 保 险的规 定 , 加城 镇职 工社 会 参 保 险 。三是 待 遇 发 放社 会 化 。只 要 参 加 社 会 保 障体 系 , 有 的待 遇 都 通 过银 行 发 放 , 所 包 括现 有 1 3万 名 外 出务 工 人 员 同样 可 以 . 享 受失 业保 险 。截止 目前 , 山全 市城镇 职 昆 工 养 老保 险参保 数达 到 1 6万 人 , 0 医疗保 险
战略 问题 专 论 参保 数 达 到 1 5万 人 , 年 新 增 数 达 到 1 0 每 7 万 人 , 论是 绝对 数还 是新 增数 都是 江苏 全 不 省 的十 分之 一 , 且城 镇职 工养 老保 险参保 而 的 1 6万 人 中有 6 %是 外 地 人 。在 苏 州 , 0 0 打 破地 域 和户 口限制 , 只要 与该 市用 人单 位 形 成劳 动关 系就 应 “ 险合 一 ” 保 。针 对 五 参 建 筑企业 一 线 从 事施 工 的大 量 外 地 农 民 工 流动性 大 , 工 极 不 稳定 的 情 况 , 州 市 出 用 苏 台《 筑 企 业 农 民 工 参 加 工 伤 保 险 暂 行 办 建 法 》 自今年 2月 1日起 实 施 。农 民工 工 伤 , 保 险缴 费 以建筑 项 目为单位 , 工程 项 目类 按 别 和工程 总造 价 分 别 计 提 。徐 州 市 政 府 出 台《 民工参 加 工伤保 险暂 行办 法》 为农 民 农 , 工 参加 工伤 保 险提供 了制 度保 证 。 3 努力 建设 统筹 城 乡的就 业培训 机 制 、 劳动者 的 劳动 报 酬 与 劳 动 者 的职 业 技 能、 文化 素 养 、 术 等 级 成 正 比例关 系 。 因 技 而, 建设 统 筹 城 乡 的就 业 培 训 机 制 , 力 提 努 高劳 动者 的综合 素质 , 成为提 高 劳动报 酬 就 在 初次 分配 中 比重 的治 本 之 策 。苏 州 市 出 台《 施跨 省份 外来农 村 劳动者 就业 服务 资 实 金 补偿 办法 》 《 、 关于 开展 进城务 工农 村 劳动 者职业 技 能提 升培训 的实 施办 法》 等一 系列 政策 文件 , 明确 规定 外省 市农 民工 在苏州 参 加 培训 , 要获 得 国家 职业 资格 证 书或专 项 只 能力证 书 , 人 都 可 以获 得 一 次 性 定 额 补 每 贴 。标 准 为 初 级 工 8 0元 左 右 , 级 工 0 中 10 2 0元 左右 , 级 工 1 0 高 8 0元 左右 。徐 州 市 制定 出 台了《 一步做 好农 村劳 务输 出培 训 进 工 作 的通知 》 《 来农 村 劳动者 职业 培训 管 、外 理 办法 》 等相 关 配套文 件 。 自 2 0 0 6年 以来 , 共 投入 培训 资金 l4 1 0万元 , 训 农 民工 5 培 . 3 2万 人 。 为此 , 市 成 立 了农 民工 技 能 提 该 升 培训 工作 领导 小组 , 采取 与用 人单 位联 合 培 养 的方 式 , 学 安 排 培 训 内 容 , 心 组 织 科 精 实施 , 并制定 评估 验 收制度 和办 法 。昆 山市 建 立 了城 乡一 体 的职 业 培 训 制 度 , 实 用 对 型 、 能型 、 技 自主创 业 型 的培 训 给 予 培 训 补 贴 。岗前培 训 市 财政 每 年 每 人 给 予 1 0元 0 的培训 补贴 , 农 村 劳 动 力 参 加 学历 培训 、 对 特种 技能 培训 、 自学 或者 考 国家 职业 资格 证
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比重变动分析
万 ,就 业人数 约 占劳 动力 人数 的 7 6 . 2 %,劳动 力市 场上存 在 大 量 的待就业 人 口。这种状 况使 得 劳动者 在与 企业 家 的博弈 中处 于 劣 势地 位 , 企 业 家很 容 易 压低 劳 动 者 的报 酬 , 进 而 使
年底 的调查 , 职工 月 工资 与 当地 最 低工 资 标 准相 比 , 低 于 当
3 、 不 作 为
劳 动者 的 劳动 所得 低 于劳 动边 际生 产 率 。根 据《 中 国统计 年
鉴 ( 2 0 1 2) 》 , 2 0 1 1年 我 国 城 镇 单 位 就 业 人 员 的 平 均 工 资 为 4 1 7 9 9元 , 与 2 0 0 1年相 比增 加 了 2 . 8 6倍 , 而 同一 时期 G D P增 加了3 . 8 8倍 , 两者 差距 很 大 , 劳 动报 酬在 初 次分 配 中的 比重 也 出现 较大 幅度 的下 降 。由于 劳动 力过 剩导致 的职 工工 资过 低 已经 成 为提 高 我 国 初次 分 配 中劳 动报 酬 比重 的 一个 重大
动 力严 重过 剩 。根 据 《 中国统 计年 鉴 ( 2 0 1 2 ) 》 , 2 0 1 1年我 国
1 5 ~ 6 4岁人 口数 达 到 1 0 0 2 8 3万 , 同 年 就 业 人 口 数 为 7 6 4 2 0
视而 不见 , 甚至 充 当他们 的保 护伞 , 漠视 劳动 者权 益 , 劳动者 的劳 动所 得在 企业 收益 中的 比重 也不 断下 降 ; 企业 超 时用工 现象依 然严 重 , 工 资增 长机 制形 同虚 设 。据全 国总 工会 2 0 0 9
( 四) 政府 失位
近年 来 ,我 国各界 人 士在 提高初 次分 配 中劳动 份额 , 缩
八大措施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八大措施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作者:姜学霞来源:《职业》2008年第05期近来,收入分配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面对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一系列难点、焦点问题,作为薪酬问题专家和政府研究机构的官员,苏海南先生对大家普遍关心的薪酬改革问题有着很深的思考。
“党的十七大提出‘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在今年的两会上,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了这一要求。
您是如何理解这一提法的?”苏海南先生认为,“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性。
改革开放以来,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总体看是增长的,正向比还是不错的。
但从总的分配格局来看还存在不少问题。
中央提出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这个策略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因为只有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才能使构建和谐社会有一个更好的利益关系的基础,更好地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那么,政府将采取什么调控政策和具体措施,保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的目标真正实现呢?谈到相应的政策措施,苏所长说:“据我所知会有很多,关于建立工资增长机制的政策建议已经上报。
重点是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工人,私营企业员工,生产一线普通员工,农民工、劳务派遣工、临时工等。
具体说将从八大方面提供政策及措施保障。
”措施一:政府部门负起责任中央政府已经明确提出要着力解决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偏低的问题,这将促进各级政府采取措施,负起责任。
现在有些省市已经把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作为政府的重要任务,将其纳入当地的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有的还组织相关人员如总工会、企业联合会、院校的知名专家,一起研究分析当地和全国收入分配格局及存在的问题,思考相关对策,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措施二:整顿秩序,规范分配行为首先是加大维护劳动者获取劳动报酬权益的工作力度,让劳动者拿到应得的劳动报酬。
对拖欠、克扣工资违法案件进行及时查处。
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报酬占比演变及评价
国 民收 入 占 比 的变 化 趋 势 及 原 因 , 分 析 得 到 了我 国
8 9 2 %。 辉煌 的经济成就也给国家 、 企业和居民的收入 增长提供了坚实的基 础, 1 9 7 8 — 2 0 1 2 年的劳动者报酬 从 1 6 8 4 . 4 1 亿 上升 到 2 6 2 8 6 4 . 0 6亿 ,增 长 了 1 5 5 . 0 6 倍, 年均增长率为 8 1 6 %: 生产税净额从 4 3 1 . 2 5 亿上 升到 7 4 1 3 2 . 8 7亿 ,增长 了 1 7 0 . 9 0倍 。年 均增 长率 为 8 9 9 %; 营业盈余从 9 4 6 . 7 8 亿上升到 1 4 7 9 1 9 . 8 5 亿, 增 长了 1 5 5 . 2 3 倍, 年均增长率为 8 1 7 %。虽然数据揭示
续下 降趋势 , 并得到初次分配 中“ 廉价劳动力 和廉价 资本造 成 了企 业 利 润 和政 府 收 入 的 增加 ”等 基 本 结
论 。 白重 恩 和钱 震 杰 ( 2 0 0 9 ) 的研 究 基 本 赞 同李 扬 等
人的研究结论 . 同时界定 了政府与企业对 居 民部 门
对 劳 动 者 报 酬 持 续 下滑 的 贡 献 度各 占 5 0 %。 推 测 国 民收 入格 局 不 平 衡 的主 因 可能 是 企 业 占 比过 高 。李
和政 府 以“ 转移 支付 ” 手段 承担 中低 收入 组群 的教 育投 入 等政 策 建议 。 关 键 词 :初 次分 配 劳动 者报 酬 营业盈 余 生 产税 净额 劳动者报 酬 占比
中图分类号 : F 2 4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9 — 2 3 8 2 ( 2 0 1 5 ) 0 4 — 0 0 3 9 — 0 6
我国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
我国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原因以及对策分析经过30年的改革,我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
在人们整体收入水平显著提高的同时,也出现了收入差距拉大的现象。
一、我国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一)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比偏低从收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比偏低入法核算的GDP看,在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报酬占比从1995年的51.4%下降到2007年的39.7%。
在此期间,统计口径的调整是其原因之一。
即便考虑这一因素,劳动者报酬占比偏低、下降过快等问题依然比较突出,影响了居民消费的增长。
近年来我国储蓄率持续上升,主要是企业储蓄上升的结果。
企业储蓄率1992年为13.3%,近年超过20%。
对于居民来说一定程度上不是消费相对少了,而是收入水平相对下降了。
从国际比较看,在初次分配中我国劳动者占比明显低于发达国家,而企业盈余则明显高于发达国家。
世界重要经济体的劳动者报酬在GDP中的份额近年一般介于50%到57%之间,比我国2007年39.7%的水平高10~17个百分点。
而这些国家的企业营业盈余介于20%~25%之间,比我国31.3%的水平低6~11个百分点。
(二)收入分配不公平导致收入差距明显偏大城乡间、行业间、人群间收入差距扩大,以及收入分配不公平等问题比较突出,也是我国当前收入分配中老百姓反映最强烈的问题。
198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1.86倍,2007年时达到3.33倍的高位。
这说明,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很大程度上依然反映的是城乡差距问题。
行业间收入差距问题日益突出。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各行业间收入水平最高是最低的1.8倍。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目前电力、电信、金融、保险、烟草等行业职工的平均工资是其他行业职工平均工资的2~3倍,如果再加上工资外收入和职工福利待遇上的差异,实际收入差距可能在5~10倍之间。
除了行业特征和技术密集等合理因素外,当前我国行业间的收入差距很大程度上是垄断因素导致的。
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3重要
1.收入应不应该有差距? 2.什么样的收入差距是我们可以接 受的? 3.收入差距是否应该控制在一定范 围内?
一、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1、收入分配公平的含义
平均 主义
差 距 合 理
差距 悬殊
公平问题实际上就是
如何把“蛋糕”分得合理一些
2、如何调整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
1.制度保证——坚持和完善分配制度 2.重要举措——提高两个比重:
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3.重要举措——再次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 “提低、扩中、调高”
2002年和2006年各种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
70 60
2002年
50
2006年
40 30 20 10 0 居民收入
2002年居民收入、企业收入、 政府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分 别为:62.1%、20%和17.9%
2006年居民收入、企业收入、 政府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分 别为:57.1%、21.5%和21.4%
企业收入
政府收入
2002年和2006年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有何变化?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词解释
初次分配:指在创造国民收入的物质生产部门内部 进行的分配。形成国家、企业和劳动者个人的原始收 入。(主要由企业进行)
再分配:指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基础上,进而在 全社会范围内的分配。(主要由国家进行)
课堂练习与检测: 1、(2008海南)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初次分 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 配更加注重公平”。下列选项中具有缩小收入差 距功能的再分配措施有 ①提高企业最低工资标准 ②个人工薪所得实行超额累进税率 ③扩大财产性收入 ④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 答案:D
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维普资讯
2o 0 8年 第 4期
经 济 众 说
提 葑 酬 初 配 重 高 擐 萑 凌 晌
。 崔 学锋
党 的 十 七 大 报 告 指 出 . 提 高 劳 动 报 酬 在 初 次 分 要 配 中 的 比重 . 一 重 要 论 断 对 于 建 立 健 全 合 理 公 平 的 这 收 入分配格局 、 善人 民生活 、 变经济 发展方式 、 改 转 推 动 科 学 发 展 和促 进 社 会 和谐 等 , 具 有 重 大 意 义 。 都
折 旧和生产税净额 等四部 分构成 。生产税净额是指生
产 税 减 去 生 产 补 贴 后 的余 额 .是 由政 府 支 配 的 收 入 。 此外 , 为简 化 计 算 , 们 可 以 把 折 旧 看 作 是 资 本 报 酬 。 我 于 是 。 民收 入 构 成 的简 单 公 式 就 是 : 民收 入 = 动 国 国 劳 报酬+ 资本 报 酬 + 产 税 净 额 。提 高 劳动 报 酬 在 初 次分 生 配 中 的 比重 。 意 味 者 降 低 资 本 报 酬 和 生 产 税 净 额 的 就
二 、 高 劳 动报 酬 在 初 次 分 配 中 的 比 重 的 重 大 意 提
义
改 革 开 放 以 来 , 国 经 济 发 展 取 得 了 举 世 瞩 目的 我
个 百 分 点 。 这 一 升 一 降 的 对 比说 明 , 高 劳 动 报 酬 的 提
圜
维普资讯
经 济 众 说
党 政 干 部论 坛
比 重 . 于 保 证 按 劳 分 配 的 主 体 地 位 、 持 和 完 善 社 对 坚
会 主 义 初 级 阶 段 基 本 分 配 制 度 而 言 ,不 仅 是 紧 迫 的 .
论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2008论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王柏摘要: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责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关键词:提高;劳动报酬;初次分配;比重作者简介:王柏.中共济南市委党校马列研究所(邮政编码250014)中图分类号:F0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6359(2008)02—0016—02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上作报告时说:。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
什[1】在初次分配中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提法,颇为新颖,且针对性强。
目前的初次分配,既存在国家、集体和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也存在不同企业之间、企业内部的资本所有者、管理者与劳动者以及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关系。
以往在初次分配中更多强调。
效率”,由此产生了一些公平问题,比如容易让一些垄断企业的高收入分配被遮掩。
而在初次分配中同样强调“公平”,则意味着以上诸多利益关系能得到更为妥善的安排,比如垄断部门、行业的不合理利润将得到削减。
这些力求“公平”的调整,有利于从源头上实现收人分配体制的合理化。
一、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被压低的危害在我国,劳动力仍然具有商品属性,雇佣劳动制度仍然存在。
仅流动于城乡之间的农民工就有l亿人,加上其它受雇于各类企业的产业工人和商业服务人员.其数量不下两亿人。
这些人主要靠出卖劳动力为生。
他们能否按劳动力价值获得劳动报酬,是在初次分配中能否争取到公平的底线。
如果工资水平长期被压在劳动力价值以下,就意味着劳动力的再生产不能正常进行,在萎缩中勉强度日,在挣扎中勉强活命。
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所占比重的经济学思考
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所占比重的经济学思考作者:孙亚萍徐晓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08年第02期【摘要】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这无疑是推进合理公平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论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意义。
本文在阐述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偏低的表现基础上,分析了劳动报酬偏低的影响和提高劳动报酬的重大意义,并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提高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比例的建议。
【关键词】初次分配;劳动报酬;比重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内生产总值已经位居世界第四,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
统计资料显示,2006年我国城乡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978年的34倍。
而取得成就的同时,我国收入分配差距出现了拉大趋势,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仍有一定数量。
为了改善收入差距拉大的趋势,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重大举措,其中就包括“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从国民经济宏观角度来看,劳动报酬的比重,就是全体劳动者的报酬在国民收入中的比例。
一、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偏低的现状根据国家统计局于2006年1月9日对GDP历史数据修订结果的公告,显示我国GDP1993年为35334亿元到2004年增长为159878亿元,增加了3.52倍,而同期职工工资总额从4916.2亿元到2004年增长为16900.2亿元,增加了2.44倍,11年来慢了一倍多。
另有数据显示,在我国GDP高速增长的同时,工资总额占GDP的比重一直在下降,1980年、1990年和2000年工资占GDP比重分别为17%、16%和12%,2000年到2003年,这一比重虽略有上升,但依然徘徊在12%-12.5%之间。
与之相对的一个可比数据,美国的工资总额占GDP的比重,近年来一直稳定在50%左右,而我们工资总额占GDP比重仅仅是10%多一点。
数据告诉我们,很显然在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出现了资本收益过分压低劳动报酬的现象,这说明经济增长的成果被劳动者分享的好处很少。
提高薪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提高薪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要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关键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一是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确保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适当提高扶贫标准。
二是提高企业职工工资水平,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
推动企业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完善工资指导线制度,健全并落实最低工资制度。
改革国有企业工资总额管理办法,加强对垄断行业企业工资监管。
三是从今年1月1日起,再连续三年进一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
四是深化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继续做好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工作。
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五是落实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
同时要进一步完善消费政策,拓宽服务消费领域,稳定居民消费预期,扩大即期消费。
我们要用百倍的努力,把就业这项关系民生之本的大事做好。
要认真贯彻执行就业促进法和劳动合同法。
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方针,加强就业和创业培训,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支持创办小型企业。
加快建设城乡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促进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
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
深化退役军人安置制度改革。
完善就业援助制度,落实促进残疾人就业政策,建立帮助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困难的长效机制。
督促各类企业同劳动者依法签订并履行劳动合同。
加强劳动争议处理和劳动保障监察,严厉打击各种非法用工行为。
总理如是说把公务员的隐性收入显性化要增加普通职工工资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保障系主任、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褚福灵总理在报告中提到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是有时代背景的。
我国的工资水平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在不断增长,近十年的统计数据表明,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每年以10%~15%的速度增长,从这个数据来看,我们的工资是在不断增长的,并且增长的速度还不能算慢,但是这个增长在初次分配(指企业单位内部的分配,包括工资和薪金、租金和赁金、利息和利润)中所占的比重还是偏低。
提高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比重的几点思考
作者: 杨俊宏[1]
作者机构: [1]厦门大学计统系,福建厦门361005
出版物刊名: 探索
页码: 104-108页
主题词: 宏观收入分配;初次分配;劳动报酬
摘要:衡量初次分配是否公平的主要指标就是劳动报酬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的大小。
这个比重越高,说明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越公平。
本文从收入法国民经济核算的角度比较了各收入主体在宏观收入分配中收入比重的变化规律,指出我国“强资本而弱劳动”的初次分配格局明显。
文章还分析了劳动报酬偏低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并结合我国实际,从劳动者、企业、政府三大主体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它们在提高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比例方面的作用和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但 在 全 体社 会 成 员 收 入 普 遍 增 加
,
土 地 已 全 面 资本 化
因此 又 可 将 生
。
年代 初 才 得 以 确 立
起初有关 的收
,
出现 了 收人 差 距 扩 大
、
、
收入
近年
产 要 素分 为劳 动 和 资本 两 个形 态
其
入 比例也 大 体符合通 常情况
但却 出
分配不 均
结 构 不 合 理 等 问题
、
成 员 占大 多 数
,
民 经 济发 展 迅 速
经 济总 量 已 跃 居 世
20
生 产要 素可 分 为土 地
。
劳动 和 资
低 于 资 本 收 入 的社 会 成 员 的 平 均 收 入
界第三 位
的 同时
,
城 乡居 民 的 收 入 增 加
多
本三 个形 态
下
,
在 高度 市 场经 济 的体制
,
水平
90
。
我 国的市场经 济体 制在上 世 纪
19 9 2
,
和 发 达 市场经
。
谐 社 会 和 实 现 全 体社 会 成 员 共 同 富裕 的 目标 提 出 严 峻 挑 战
。
权关 系 下 的收入 分 配 制度安 排 来 实现
济 国 家 的水平 有 较 大 差 距
GDP
据统计
,
在经 济 发展 水
虽 然 在 我 国执 政 党 和 政 府 的 政 策 文 件 中
。
按照效
促进 经 济社 会 协 调 发 展
、
以 及进
一
步
如著名 的
率 和公 平关 系 协调 的原 则 内外 历 史 经 验 m 发
义 市场 经 济 的
“
,
应 当从 闰
完善社会 主 义市 场经 济 的 收入 分配 制
工 度 等有 重 要 的理 论 意 义 ; 对 《 资 法》
科布
一
道 格 拉 斯 (C
■ 郭正
就表 明功 能性 分配 方 式 与社 会 主 义市
场 经 济 体制 是 不 矛 盾 的
。
我 国 和 前苏
,
联 等 计 划 经 济 的实 践 也 证 明
否定资
,
模
一
比 重
定程度后
,
,
本 等其他 生 产要 素 的 收 入 合理 性
及 产权 的收益权
、
以
分 配 权 的做法 必 然
,
带来经 济 资源 利. 和 配 置 的低效率 I= }J
专 家 特 稿
革开 放
C
o n
lr
i b u t i 。n
S
。f
E
x
pe
r
ts
鼷
倍
。
30
年来
,
我 固 已 初步建
,
理 论 可 追 溯 到 萨伊
、
马克思
、
克拉克
、
是 如此
。
当然
,
由于 工 资 收 入 的 社 会
所 以 平均 的收 入 水平
立 社 会 主 义市 场经 济体系
,
国
马歇 尔
理论
。
、
凯 恩 斯 和 萨缪 尔 森 等 人 的 分 配
最 终 会 导致 计 划经 济体制 的崩溃
。
但
平 和社 会 财 富积 累到
分
将生 产要 素界 定 为
地
、
:
劳动
,
、
资本
、
土
是
,
按 生 产要 素 贡 献 分 配 的效 率 实现
。 ,
配 的 重 要 性 日 益 突 }十 1
存在 的问题需
技 术 和管理 几 种 类 型
但 其 要 素收
也 是 有 前提 的
。
定 的 价 值取 向
,
来 规 范劳 动要 素 收入
。
及 提 高 政 府 对 _[ 资 的 宏 观 调 控 和 管 理
。
和 资本 投 入 的收 入 比 例关 系
英国
、
在 初 次 分 配 中 的 合 理 比重 范 同
由于
美国
、
法国
、
德 国等 发 达 市场 经 济 同
收入 分 配 具 有
入 分 配 的公 平
对 贯 彻 落实 十 七大 精 神 和 科 学 发 展 观
,
的追 加 投 入 已 使 产 出处 于 边 际 状 态
平 应 当是 规 则 公 平
起点公平
一
过程
、
从 而 全 社 会 生 产 的劳 动 和 资本 的分 配
比例大约分 别 为 2 / 和 l / 3 3
。
公 平 和 结 果 公 平 的有 机 统
—
D
) 生产 函数 中
0 65
.
,
充分考 虑 社会主
”
的劳 动 与资本 的指 数 比 约 为
0 35
.
:
共 同 富裕
日标 所 设
的制 定 和 《 动 法》 修 改 等工 作 劳 的科 学 性 都 有 直 接 的 现 实 意 义
和初 次 分 配 的 经 济 学 范 畴
,
以
,
其经 济学 意 义 反 映 了劳 动投 入
原则
帕累
的 比重
的T 作任 务
。
,
通过
一
按 照 新 古典经 济学 生 产 要 素 的 功 能性 分 配 的理 论 分析
,
托 改进
原 则或
非 帕 累托 改 进 条 件
。
定 的政 策 和 措 施 来 增 加 工 资 为 主 体 的
假定 劳 动要 素
,下 的利益补偿源自原则等要求、分配公
、
劳动报 酬 在 我 同初 次 分 配 中 的 比重
其 首要 前 提 是 分 配 符
,
要及 时解决
。
中 国 共 产 党 十 七大 报 告
因此
入 的统 计 学 和 会 计 学 界 定 中 都 还 有 待 辨
合 的
“
公平
”
的基 本 标 准 平 等交 易
“ ” ”
如 市场 交 易
“
、
提出
“
要 提 高劳动报 酬 在初 次 分 配 中
”
析 与解 决
“
。
自愿
”
、
,
C DP
o
( 18 3 0 8 4 8
亿元 ) 的 比 重 仅 为
国则 达 到
5 0 %左 右
。
10 8 l %
,
而 同期 美
发 展 市 场经 济 以 后
,
我 国在基 本
,
分配 制度上 进 行 了重 大调 整
实行 由
“
单
一
的
“
按 劳分配
”
制度 向
按生产
。
要 素贡献参与分配
”
制 度 的转 变
这
试析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
。
中 : 劳 动 的 收 入 是 T 资 ; 非 劳动 要 素 的 收入 是 利 润
、
现 了劳 动 报 酬 在初 次 分 配 的 比 重 逐 步
来 我 国 普 通 劳 动 者 的 _l:资 绝 对 收 入 提
地 租 和 利息 等
,
。
在现 代 市
下降的态势
。
进入 新世纪后
,
我国的
高 也相 对缓 慢
一
,
的 比值 已 由
年的
63%
和 19 9 5 年 的 6 9 % 急 剧
。
下 降到
2005
年的 4 3%
一
而 同期 发 达 市
一
场经 济 国家 的 同
以上
,
指标
般都在
70%
有 的 国 家如美 国还 高达 亿元
占 当年
.
80 %左
右
。
我 国 职 工 lT 资 总 额
.
200 5
年为
.
19 7 8 9 9
同时 家庭 收入 来 源 单
。
场 经 济体 制 中
以 工 资 为 主 的劳 动报 酬
一
劳 动 报 酬 占国 民 收 入 的 比 重 相 对 资 本
,
缺乏 其他 的收入 来 源
对 构建 和
主要 依 托 劳动 力 市 场 交 易 机 制 和
定产
。
的报 酬 更 是 明 显 偏 小
我 国 的劳 动 收入 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