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问题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问题分析
作者
作者单位所在城市邮政编码
摘要:随着我国“十二五”规划的提出与实施,收入分配工作成为现阶段的一项重要改革目标,是以增加居民收入为宗旨的劳动生产率与劳动报酬增长率。
一般来说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所占据的比例情况与劳动者切身利益有着直接的联系,还在一定程度上与经济进步及社会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联。
因此,将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例进行提升是非常必要的。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脚步的不断前进,劳动报酬的比重逐渐开始发生下降趋势,为了能够彻底的解决的该问题,本文基于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就宏观角度对我国现阶段的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问题展开深入的探讨,通过对我国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比现状及成因的分析为基础,进一步阐述了劳动报酬比重偏低所带来的一系列消极影响,在各种限制因素的基础上就更新理念、加强人力资源、完善三方利益协调机制、构建工资增长机制以及完善法律法规等多个方面来为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的增长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能够国家经济的稳步增长与社会和谐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劳动报酬;初次分配;比重
【中图分类号】F244.2【文献标示码】A
一、引言
自从改革开放之后,三十年以来,我国社会环境得到显著改善,不同阶层群体经济水平显著上涨,国力显露丰硕,这些均是国际经济发展的体现,同时,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实现共同富裕的良好基础。
但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发展初期阶段,特别是在经济转型时期。
当前市场环境在不断发生变化,我们应树立正确认知,当前社会生产力及经济有待提升,在转型阶段,解决社会不同矛盾迫在眉睫。
收入分配公平是保持社会稳定的主要动力支持,但当前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相关的问题在逐渐凸显出来,在初次收入分配之中,劳动报酬所占比例较低。
通常情况下,劳动报酬由薪金、奖金及与劳动合同或国家规定相关的约定,都能在初次分配中直观地体现出来。
初次分配属于基础分配,也叫基础收入分配,就是每一个生产要素在生产中对产量的贡献的分配,第一次分配后的收益被称为“原始收益”。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初次分配时,居民收入以财产性收入和劳动报酬为主,财产性收入与劳动报酬分别占据总比例的10%、90%。
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所占据的比例能够将劳动者经济收入状况体
现出来。
劳动报酬是居民主要经济收入来源。
初次分配比例偏低已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Panfilov D I,Petrov M I,Rashitov P A(2018)其提出:劳动者的工资应该是劳动者和资本家双方通过工会或者集体的形式来进行商议和决定[1]。
Boudlaie H(2020)世界经济格局的不断变化与更新,促使着劳动者的地位得到显著的提升,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劳动人员所应该得到的报酬需要以时间作为计量单位,从而形成具有基础保障的工资及利润形式相结合的报酬形式,这些都是劳动者所享有的,同时工资制度与分享制度结合构成了目前所现行的报酬制度[2]。
Kalia R(2020)其认为西方国家在展开收入分配的过程中发现人对于生产力发展所作出的贡献是最大的,所以应该在分配中占据主要地位[3]。
Ying X U(2019)其基于原有劳动报酬占比基础上进一步对其演变形式展开了探讨,并提出了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是劳动要素占比的稳定论,通过模型的构建而形成了一个相对著名的卡尔多特征事实;二是劳动报酬占比不稳定[4]。
(二)国内研究现状
王海鸿(2019)其认为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存在比重过低的现象,而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我国现阶段存在贫富差距较大的问题[5]。
想要最大程度提升劳动分配在初次分配中所占据的比例,需要提升对深化分配制度的重视程度,将其作为改革重点。
黄新华(2016)通过分析认为想要真正地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情况就必须要通过政府、劳动者以及企业三方面的共同努力来实现的[6]。
姚丽(2016)其研究劳动报酬下降原因的时候总结出了以下几点:①政府的税收增长较快;①劳动力价格过低;③企业工资议价机制缺失;①市场改革不够彻底;①政府监管存在缺失;①劳动力的谈判力量较低[7]。
吴振华(2016)其就企业的发展方式与生产方式的不断变化是致使初次分配制度发生失衡现象的主要原因[8]。
张慎霞,周国宝,张术环(2015)其认为想要有效地增加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所占据的比例,控制政府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例,这一点至关重要,实现让利于民目标的最大化[9]。
李业晨(2015)其认为制度方面的保护是提高劳动者在收入分配方面议价能力的关键,更是提高劳动者收入份额基本前提[10]。
王晓丹(2015)其认为一味地提高劳动者的最低工资标准并不是提升劳动报酬的最佳手段,而应该算是政府部门干涉劳动市场的一种方式而已[11]。
想要真正的提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则应该消除来自于劳动力市场中的就业歧视行为,真实地实现同工同酬,并以改变高税费政策的方式来优化制度。
三、我国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比现状及成因
(一)我国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比现状
1、以时间顺序分析我国劳动报酬占比
本文通过时间顺序的方式来对不同阶段内的劳动报酬占比发生形式展开深入的了解与分析,从而更加全面地去寻找其变化规律,给后面的原因分析打好基础。
具体如表3-1所示。
表3-1 2010年-2019年我国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构成情况
年份国民生产总值(亿
元)
劳动报酬(亿元)劳动报酬比重(%)
201
410354.1189751.246.24
201
1
483392.8241684.950 201
2
537329.0318241.259.23 201
3
588141.2338941.657.63
201
4
642097.6367841.357.59
201
5
683390.5385975.356.48 201
6
737074.0425628.457.75 201
7
820099.5431126.852.57
201
8
896915.6468852.152.27 201
9
990865501697.250.63
图3-1 我国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通过图表可知,从2010年开始,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与劳动报酬一直呈现出稳定的增长趋势。
从2010年到2014年短短的五年时间里国民生产总值从410354.1亿元增长至642097.6亿元,劳动报酬也由2010年的196714.1亿元增长至189751.2亿元。
虽然说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的总量始终呈现出上升的发展趋势,但是劳动报酬的增长并不意味着劳动报酬的比重也随之增长,由于生产总值与劳动报酬之间的增长率出现失衡现象,因此导致在初次分配过程中,劳动报酬所占比重出现严重下降情况发生[12]。
2、以国际比较分析我国劳动报酬占比
为了能够更加深入地去了解劳动报酬的占比情况,本文进一步选择就国际之间的比较分析来寻找劳动报酬的比重变化规律。
通过与发达国家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我国的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所占据的比重相对较为偏低,具体如表3-2所示。
表3-2 劳动报酬在GDP比重的国际比较
20152016201720182019日本0.650.680.610.590.56
韩国0.870.830.780.760.79
美国0.680.670.690.58.0.61
英国0.680.690.670.670.69
中国0.540.540.520.470.53通过上表可知,日本、韩国、美国、英国在2015年-2019年五年期间其劳动报酬在GDP中的占比情况基本上都维持在57%以上,总体而言相对较为稳定。
韩国在2015年时还曾经达到了87%,同期相比我国的比重仅为54%。
通过对相关资料的调查分析可知,日本、韩国、美国以及英国等发达国家的人均GDP年均收入为20000美元,其劳动报酬在GDP
中的占比为49.3%,与其他国家进行比较,在同一时期,我国的水平值为41%,有待提升。
(二)我国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较低的成因
1、劳资矛盾较为严重
自从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水平显著提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但是缺乏资本这一因素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限制性影响。
国家高度重视资本保障,给予其高度重视,对劳动力市场重视程度不足,导致重视资本、忽视劳动的情况发生,进而致使劳动力及资本市场发展不平衡,劳动报酬偏低是我国劳动力市场失衡的主要原因。
根据相关文献的测算,截止到2016年我国的劳动相对生产率(中国假设为1)不但要比德国(3.22)、新西兰(2.45)等欧等发达国家与新兴经济体要低,同时也比巴西(1.16)等部分中等收入国家偏低。
从相对工资角度来说,2016年我国劳动力相对工资(中国假设为1)仅低于发达国家,高于除越南(1.17)外大部分亚洲国家与中等收入国家[13]。
近几年来,我国劳动争议、劳资纠纷每年约上涨30%。
但是引发劳资冲突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最为显著的一点就是发生劳资博弈后,企业方面会为了自我利益而促使公司收入过多地转向资本,也就是在劳资双方的博弈中,劳资双方地位不对等,公司的收益分配方式以劳资双方为主,雇主占据绝对优势。
另外,相关执法的缺位和法律的缺失也使得劳动者权益得不到保障。
城乡、城市、产业的差别,导致劳动力成本居高不下,劳动力素质不高等问题,公司的收益分配方式以劳资双方为主,雇主占据绝对优势。
另外,相关执法的缺位和法律的缺失也使得劳动者权益得不到保障。
2、市场机制不完善,劳动力市场得不到保护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我国正在经历一个转变,计划经济中市场经济已经完全取代了计划体制的地位。
市场机制作为市场运行的先决条件,同时,是实现资源配置的主要内容。
是一种价值的体现。
如果想要保证市场机制的健全,那么生产要素资源的配置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实现了效率与效益的统一,才能够确保经济的稳步增长。
在此期间,由于市场机制缺乏完善性致使市场循序混乱,劳动力得不到保护,导致工作机会及起点缺失公平。
劳动者无法在同一起点上参与劳动,自然无法获得理想劳动报酬。
与此同时,政府过度干预市场,出现腐败现象,以权谋私,与劳动者进行比较,政府所得报酬高出数倍。
部分企业通过压榨劳动者的方式获取高额利润。
3、初次收入分配制度不健全
初次分配是收入分配的基本内容。
这是国民收入的首次分配,所以其带来的影响在尤为重要的。
但是,当前我国初次分配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追寻问题根源,初次分配收入工作的开展以初次收入分配制度为依据。
因此,导致实际分配过程中存在不足之处的影响因
素是相关制度缺乏合理性,不够完善。
4、政策措施较为滞后,政府职能得不到发挥
从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我国的政府职能也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但是受诸多因素影响,无法彻底取消政府计划经济,致使政府职能管理期间存在不足,对市场良好秩序的形成产生了非常消极的影响。
在产品实际流通期间,假冒伪劣产品、原材料以次充好现象十分普遍。
由此产生大额利益,通过不正当手段产生大量非法收入,使一些企业获得了较高的利润,但劳动者的报酬却没有提高。
刘国光曾说过,权钱交易、假售假,逃税漏税,贪污贿赂腐败现象致使市场现象混乱,其所产生的巨额非法收入,是导致劳动报酬比例偏低的重要原因。
由于政府对市场经济的深度干预,在秩序形成及利益维护方面必然会受到一定的制约。
5、劳动者素质偏低,利益诉求无法有效体现
我国大部分劳动者文化素质较为低下,特别是农民工,未树立正确的利益维护认知,无法保障个人利益。
近年来,劳动力结构性过剩情况表现得十分明显,在交易中,业主经常利用买方的优势降低卖方的价格和劳动条件,此外,劳动者不具备组织能力、不具备工会职位和议价能力,无法与雇主或者是企业进行有效的谈判,个人在与企业协商工资问题时往往处于劣势,屈服于低薪,过多的工时、恶劣的工作环境和不平等待遇,放可生存。
四、我国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偏低的消极影响
(一)居民消费率下降,不利于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基于经济增长的角度而言,能够促进我国经济稳步增长的因素有三种,分别是投资、消费以及出口。
只有这三个方面并驾齐驱才能够确保我国的经济发展可以呈现持续的上升趋势。
基于消费函数理论方面来说,收入的函数就是消费。
而国家经济的增长速度能够直接决定大众消费的增长快慢。
换而言之,就是在已经确定的收入条件之下,社会居民的消费支出情况完全取决于消费倾向。
一般消费倾向越高表明大众的消费意愿越为强烈,同时消费的增长速度也就越快。
对于普通的社会居民而言,工资收入可以说是其全部资金的来源,所以劳动报酬占比偏低则会导致社会居民的工资收入下降,同时其可支配的资金也呈现下降趋势,造成最终的消费倾向与消费水平持续走低。
现阶段,高收入国家的居民消费水平占GDP比重的70%左右;收入水平为中等的国家消费水平占GDP比重的60%左右;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占GDP比重40%左右。
随着消费比率的逐渐下行,我国的经济增长开始依赖于投资以及出口等环节,久而久之造成我国的消费、投资以及出口等方面呈现出较为严重的失衡现象,也间接导致了我国消费水平下降、经济结构转型困难的发展现状。
(二)损害劳动者的积极性,限制经济发展
当劳动者付出了劳动之后其所取得的报酬是无法与其付出的劳动成正比的,基于这样的劳动环境之下,劳动者的积极性就会受到严重的打击,从而无法为企业的发展作出更多的努力与贡献,这样的发展现状不仅对于企业而言有着极大的影响,对于劳动本身而言也是非常不利的。
另外,在初次分配之中,劳动报酬所占据比例较低,导致这一现状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劳动与资本要素之间差距较大。
导致劳资关系过于紧张。
通过相关资料发现我国的劳动关系冲突或者是争议每年都在持续上升,其原因就是劳动者所获取到劳动报酬较低,致使劳动者的利益受到了损害,加之我国是人力资源大国,还有劳动力过剩的问题,但在雇佣关系中,劳动者总是处于劣势,导致劳动者的作用及价值根本得不到充分地发挥。
长时间处于这样的环境下就会导致劳资关系越发紧张,限制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脚步。
(三)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
基于现阶段的实际发展情况而言,我国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例偏低,再加上劳动力和资本要素之间的收入差距比较大,促进劳资关系越来越紧张,在资本不断扩充的同时,这种两极分化的矛盾开始渗透到文化领域当中,导致资产所有者在社会文化中占据着较为强势的地位,致使劳动者所应该拥有的政治权利与经济权利被忽视和剥夺了,给劳动者的内心带来较为严重的被剥夺感,并逐渐产生“拜金”与“炫富”行为。
这样的心理变化是不正常的,如果说当劳动者产生这样的心理变化却没能得到及时的引导和纠正的话就会导致很多非理性的行为发生,甚至引起恶性的群体事件,对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四)国内的投资与需求之间呈现失衡现象
图4-1 居民消费率与GDP中劳动收入份额的关联曲线通过图4-1可知,我国的劳动报酬在居民可支配的收入中所占比重为80%,也就是说劳动报酬基本上就是我国居民的所有可支配收入来源。
近几年来我国的居民消费率基本上没有突破50%,与正常70%的比重相比有着显著的偏低趋势;另外,居民的消费率同劳动报酬
的比重与国民经济总额的比重呈现出正相关的联系。
并自90年代末以来,我国居民消费率的变化与劳动报酬比重的关系一直在上升,但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例却出现了偏低的现象,使得我国劳动者的工资增长更加缓慢。
如果说可供劳动者分配的收入无法得到有效地提高,那么劳动者的消费能力就无法得到提升。
但是当劳动力成本较低时,资本的获利空间就会相应变大,同时投资率会出现一定的上升趋势。
换个角度而言,投资的增长速度过快会导致我国经济发展出现失衡的风险,在很大程度上导致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较大,此外,供需间的不平衡现象不仅会阻碍生产,还会造成经济危机的发生。
五、提高我国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的政策建议
(一)更新理念,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首先,基于国家政府的角度来说,应该树立一个正确的国民收入分配观念,不仅要深入地认识到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比重偏低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就认知上进行改变,还需要意识到“国富与富民”同样重要。
因此,应该从思想观念上进行彻底转变,将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所占据的比例作作为重点,并以分配关系作为基础,对各个利益主体的分配情况进行优化与重新分配。
但是由于其所能够涉及到的方面较多,数额相对较大,一旦初次分配处理不完善的话就会导致再次分配时政府对这些矛盾的处理更加艰难。
因此,在展开初次分配的过程中应该确保政府、劳动者以及企业之间的分配情况是科学合理的,就根本上解决源头问题,促使收入分配可以变得公平合理,让所有的社会居民都能够感受到经济发展所来的成果。
其次,就企业方面而言,应该将摒弃掉利益第一的经营理念,承担起自身所应该肩负的社会责任。
一般来说很多外国企业的做法是拿出公司的一部分股份,按照劳动者的贡献度展开分配,也就是将企业的利润按劳分配,直接将企业的利益与劳动者的业绩挂钩。
我国近年来也在逐渐尝试这种分配模式,我国企业在转变陈旧思想的同时充分地利用新的经营理念来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因为基于企业的角度来说,提高劳动者的报酬并不代表企业的经济负担会加重,反而还会为企业的进步积攒更多的动力。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扩大企业的规模及社会效益,还能够为更多的劳动者提供就业机会。
这样的方法是实现初次分配合理性的重要手段。
(二)加强人力资源投入,提高我国劳动报酬比重
首先,加大在职业培训方面的投入力度,以此来提高我国劳动者所应得的劳动报酬,国家方面应该加大对职业学院的财政拨款力度,从而建立起高水平的专业教师队伍,并且实现普通中学与职业中学之间自由转学的制度,让不同类型学习之间可以互补,从而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的一体化发展,在提高所学知识与工作岗位匹配程度的同时提高劳动报酬。
其次,
形成以企业为导向的订单式教学模式,根据企业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让学生一毕业就能够直接到企业中入职,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还能够以提高劳动报酬的形式来提升其比重。
最后,以职业培训的方式来提高劳动者的专业技能。
对外来的务工人员展开专业的职业培训工作,并通过完善税法的方式来有效减免企业在培训过程中所产生的一些费用,加强劳动者的素质。
另一方面,应该针对农村高中教育实施免费政策。
高中教育免费教育政策的实施可以直接减免贫困家庭的在教育方面的支出,从而就间接角度上提高农村地区家庭的劳动报酬收入,这样的方法是提高劳动报酬比例的重要方法。
除此之外,针对就学人员来说可以通过延缓就业的方式来逐渐缓解我国经济结构转型期间所造成了巨大压力,这样一来既能够满足农村地区的劳动力供给情况,还能够大幅度的提升劳动报酬。
(三)完善三方利益协调机制与工资谈判机制,保证劳动要素的主体分配地位
想要实现提高劳动报酬在我我国初次分配中所占据的比例,就必须要将工会的价值和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实现维护劳动者权益的目标。
因为劳动者工资的增长的背后是劳资双方的激烈博弈。
由于我国的劳动力市场中存在较为严重的劳动力过剩现象,所以很多雇主在交易过程中都处于主导位置,并且不断的压低劳动的价格与条件;并且大部分劳动力的组织能力较弱,缺少工会职能且议价能力较低,致使谈判期间劳动者处于弱势的地位,从而不得不选择一些工作时间较长、工资较低且环节恶劣的工作[14]。
为了能够彻底改变这样的发展环境,已经将成立工会作为未来的工作重点,借助工会来将社会中的劳动者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完全的团体,这样一来再与雇主进行谈判时,劳动者就不会再处于弱势地位当中,而劳动者的议价能力也会因此而得到提升。
政府部门应该将私企内的工会组织资格作为审核与审验的主要内容,并适当赋予工会一定的代表权利和谈判权利,雇主所制定的一切福利待遇都需要同工会进行商讨。
同时可以允许除行业工会、企业工会之外,成立多个工会,并将所有劳动者全部纳入到工作的管辖当中,各个工会之间具备一定的竞争,单位方面也有选择挂靠工会的权利。
另外,优化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就体制上来为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进行保障,这不仅仅是企业实现自主分配与管理的手段,更是确保劳动者报酬合理增长的重要基础。
以保障劳动要素占据主体地位的同时,就根本上转变劳资关系一弱一强的发展格局。
(四)构建工资增长机制,形成最低工资标准
首先,在构建工资增长机制的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劳动者的工资增长标准。
与英国、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相比较而言,我国也应该适当的将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