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语法作业练习教师版
古代汉语语法练习
古代汉语语法练习题(一)一、指出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说明是何种活用类型1、陡者级.之。
名词做动词筑石阶(《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2、张良曰:“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史记·项羽本纪》)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刘禹锡《陋室铭》》4、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
(《明史·海瑞传》)5、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后汉书·张衡转》)6、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
(刘开《孟涂文集·问说》)7、人不足服矣,事无可疑矣,此唯师.心自用耳。
(同上)8、是.己而非.人,俗之通病。
(同上)9、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之掩户。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10、苟入狱,不问罪之有无,必械.手足,置老监,俾困苦不可忍。
(方苞《狱中杂记》)11、西门豹簪.笔磐.折,向河.立待良久。
(《史记·西门豹治邺》)12、不用,则以纸贴之,每韵为一贴,木格..贮之。
(沈括《梦溪笔谈》)13、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墨子《公输》)14、村南有夫妇守贫者,织纺井臼,佐读获名成,遂宠妾媵,弃其妇,致妇郁郁而死,是芋.视乃妇也。
(周容《春酒堂遗书·芋老人传》)15、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韩愈《马说》)二、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词性,词义)1、既.食,未设备,可击。
(《吴子·料敌第二》)2、日就月将,渐.益堆积。
(李清照《金石录后序》)3、饮食之人无有失也,则口腹岂适.为尺寸之肤哉!(《孟子·告子上》)4、皮之.不存,毛将焉傅?5、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
(《商君书·更法》)6、愿陛下勿.以迁都为念。
(《世说新语·言语》)7、夫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韩非子·说难》)8、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
(《孙子·九地》)9、民勇于.公战。
文言文语法--定语后置--师用版
文言文语法------定语后置----师用版状语后置复习蒙辞以军中多务。
1、车间已经完成了全年的任务。
2、我家忽而遭了一场很大的变故。
3、绿色开花的植物有庞大的根系。
多项定语我特别佩服我们运动队那位新来的高个子的足球教练。
1领属、时间、处所、2指示代词数量词3动词性的4形容词性的5名词性的没有“的”的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并用“者”结句,形成“中心词+后置定语+者”或“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的形式。
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苏轼《石钟山记》)等。
应注意的是,文言文中定语后置只限于表示修饰关系的句子,表领属关系的定语则不后置。
定语后置的五种形式:•1、在后置定语末尾加“者”,构成“中心词+定语+者”的格式。
•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
[他(陈胜)的那些曾经一起给人作雇工耕田的老朋友听到了这个消息]•2、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之”,构成“中心词+之+定语”的格式。
••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3、在中心词后加“之”,在定语后加“者”,构成“中心词+之+定语+者”的格式。
••僧之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之。
•③于是集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而诏之。
•4、直接在定语后加“者”,构成“中心词+定语+者”的格式。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5、古汉语中,数量词作定语,多放在中心词后面。
•①铸以为金人十二。
•②我持白璧一双。
•专项练习1尝遗余核舟一。
2太子及门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而送之。
3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蚓无利爪牙,强筋骨)4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居高庙堂则忧其民,处远江湖则忧其君)5四海之大,有几人欤?(大四海,有几人欤?)6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7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文言句式作业(修改稿)教师用
④苛政猛于虎也。
⑤不求闻达于诸侯。
⑥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⑦冀君实或见恕也。
⑧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A.①②③⑤⑦
B.①④⑤⑥⑧
C.①②③⑥⑧
D.①②③⑦⑧
【答案解析】此题考查的是被动句的用法。其中①句是“为......所”表被动,②句是“于”表被动,③句是“为”表被动,⑥⑧句是无标志被动句。④⑤⑦句不是被动句。故此题的答案为C。
[注]①杨子云,即杨雄,西汉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司马相如,西汉著名文学家;诸葛武侯,即诸葛亮。②颜回,即颜渊;原宪,即子思。二人都是孔子的学生。
A.成都,川蜀之要地
B.此其故何也
C.故非仕有力者,不可以游
D.其气愈充,其语愈壮
【答案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判断句式的辨析。A句属无标志判断句,B句为疑问句,用“也”表判断,C句用否定词“非”表否定判断,只有D句不是判断句,故答案为D。
我的朋友梅圣俞,年轻时凭借长辈的功勋袭补为下级官吏,屡次被推荐考进士,总是被主考官所压制,被困在州县供职有十多年。如今年龄已五十,还要靠别人下聘书,去当人家的僚佐(办事员)。郁积着自己的才能智慧,不能在事业上充分地表现出来。他的家乡在宛陵,幼年时就学习诗歌,从他还是个孩童时起,写出的诗句就已使父老长辈惊异了。等到长大,学习了六经仁义的学问,他写出的文章简洁古朴纯正,他不希求苟且取悦于世人,因此世人只知道他会写诗罢了。然而当时的人不论贤能的愚笨的,谈论诗歌必然会向圣俞请教。圣俞也把自己不得志的情感,喜欢通过诗歌表现出来,因此他平时所写的东西,诗歌特别多。社会上已经知道他的名声,却没有人向朝廷推荐他。从前王文康公曾看到他的诗作,慨叹地说:“二百年没有这样的作品了!”虽然对他了解很深,最终也没有举荐他。假使他有幸能得到朝廷的重用,写出如《诗经》中雅、颂那样的作品,来歌颂大宋的功业恩德,献给宗庙,使他类似于商颂、周颂、鲁颂等作者,难道不是很壮伟的事情吗?可惜他到老也不得志,只能写些困顿者的诗歌,白白地在虫鱼之类的事物上抒发穷苦愁闷的感叹。社会上只喜爱他诗歌的工巧,却不知道他困顿已久将要老死了,这难道不值得叹息吗?
高中文言文语法句子变换练习
高中文言文语法句子变换练习古代文言文是中学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提升语言表达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文言文的语法和句子变换是学习的难点之一。
本文将为读者提供一些高中文言文语法句子变换的练习,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古代文言文的知识点。
一、文言文词语替换1. 将下列现代汉语句子改写成古代文言文:现代汉语:我喜欢读小说。
古代文言文:余乐读小说也。
现代汉语:这个问题很难。
古代文言文:是难之问也。
现代汉语:他很高兴。
古代文言文:彼甚欢也。
2. 将下列句子中的文言文词语还原成现代汉语:古代文言文:乾坤密布,日星蔚蔚。
现代汉语:天空中星辰繁多,日月光辉。
古代文言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现代汉语:美丽的女子,君子追求。
二、动宾结构转换1. 将下列动宾结构改写成以动词为谓语的句子:古代文言文:余将书与友人。
改写:余将书,与友人相赠。
古代文言文:择善而从。
改写:选择善良的人儿,而去追随。
2. 将下列句子的动宾结构转为以“以”字开头的短句:古代文言文:吾爱母亲。
改写:以母亲为爱。
古代文言文:彼教我弹琴。
改写:以彼教我琴技。
三、主谓结构转换1. 将下列文言文句子改为主谓结构,保持意思不变:古代文言文: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改写:有朋友从远方来,难道不是一件快乐的事吗?古代文言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改写:白天山丘尽头,黄河流入大海。
2. 将下列句子的主谓结构转为以“以”字开头的短句:古代文言文:夫人之所以为夫人者,以夫为尊也。
改写:以夫为尊,所以成为夫人。
古代文言文:君子之交淡如水。
改写:以淡如水为特点的是君子之交。
练习完毕之后,读者可以对照答案进行检查,查漏补缺,并进一步拓宽古代文言文的语法知识。
通过这些练习,读者将更好地掌握文言文句子的变换方式,提高古文阅读能力,加深对古代文化的理解。
希望读者能在学习中不断进步,享受学习文言文的过程!。
文言文语法训练
文言文语法训练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具有独特的语法。
掌握文言文的语法规则对于理解古代文献、古代文化有很大的帮助。
本文将通过一系列文言文语法练习,帮助读者巩固文言文的语法知识。
一、句子成分1. 主谓宾结构练习主谓宾结构是文言文句子的基本语法结构。
请给下列句子进行主谓宾结构分析。
(1)夫子饭,诸徒毕至。
分析:主语为"夫子",谓语为"饭",宾语为"诸徒"。
(2)垂拱而治,天下无事。
分析:主语为"天下",谓语为"无事",宾语为"无"。
(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分析:主语为"自己",谓语为"独善其身",宾语为"无"。
2. 主谓补结构练习主谓补结构是文言文句子中常见的语法结构。
请给下列句子进行主谓补结构分析。
(1)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分析:主语为"君子",谓语为"务本",补语为"立"。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分析:主语为"知之者",谓语为"不如",补语为"好之者"。
(3)污者,其余不足以观者也。
分析:主语为"污者",谓语为"不足以观者也",补语为"其余"。
二、句法结构1. 并列句练习并列句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句法结构。
请将下列句子转换为并列句。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转换为并列句:学之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转换为并列句:士不可以不弘毅,士不可以不任重而道远。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转换为并列句:己所不欲,己所勿施于人。
2. 从句练习从句在文言文中充当修饰成分或者补充说明的作用。
请给下列句子划分从句。
古代汉语语法练习题和答案
语法练习题第一节词类的划分(练习题)1判断题: ( 1 ) 副词和代词在古汉语中一般归入虚词。
()(2 ) 实词的活用和词的兼类不是一回事,前者是一种常规性的语法现象,后者是临时改变功能。
()(3)古代汉语以“语法功能”作为划分词类的基本依据和标准;现代汉语划分词类,则不但考虑其“语法功能”,而且考虑其“词汇意义”。
()2 解释名词术语:(1)实词的活用(2)词的兼类3 填空题:(1)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言”的词性①法先王,顺礼义,党学者,然而不好言.、不乐言.,则必非诚士也。
《尚书·无逸》②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论语·公冶长》③彤弓弨兮,受言.藏之。
《诗经·小雅·彤弓》(2)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殆”的词性①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庄子·秋水》②殆..有甚焉。
《孟子·梁惠王上》4 问答题:古代汉语的词类划分和现代汉语的词类划分有什么区别?5 标点并翻译短文。
(1)客有为齐王画者齐王问曰画孰最难者曰犬马最难孰易者曰鬼魅最易夫犬马人所知者旦暮磬于前不可类之故难鬼神无形者不磬于前故易之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2)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臣弑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孟子·梁惠王下》第二节名词的活用与其判断(练习题)1 选择题:(1)《韩非子·难一》:“桓公解管仲之束缚而相之。
”“相”的用法是 ( )(A)名词用作意动 (B)名词用作一般动词(C)名词用作使动(D)动词用作使动(2)在下列四句话中,中加点词是名词的意动用法 ( )(A)《史记·子吴起列传》:“齐威王欲将膑。
”(B)《孟子·尽心下》:“宝珠玉者,殃必与身。
”(C)《史记·项羽本纪》:“增数目项王。
”(D)《史记·项羽本纪》:“纵江东父老怜而忘我,我何面目见之。
“文言文断句题”1-12 教师版
“文言文断句题”专项练1.用“/”给下面文段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余尝为诸子弟言士生于世可以百为唯不可俗俗便不可医也或问不俗之状余曰难言也视其平居无以异于俗人临大节而不可夺此不俗人也。
士之处世,或出或处,或刚或柔,未易以一节尽其蕴,然率以是观之。
(选自黄庭坚《书嵇叔夜诗与侄榎》) 解析:解答本题应首先明白语句大意,然后找名词、动词,看标志,注意句式、叠词的运用等。
解答本题时应注意“言”“也”“曰”“此……也”等标志词。
参考答案:余尝为诸子弟言/士生于世/可以百为/唯不可俗/俗便不可医也/或问不俗之状/余曰/难言也/视其平居无以异于俗人/临大节而不可夺/此不俗人也参考译文:我曾经对众子弟说:“读书人生于世,什么都可以做,只是不能流于庸俗,庸俗就不可救药了。
”有人问不俗的情状是什么样的。
我回答说:“很难说。
看他平时与俗人没什么不同,在生死关头却不改变自己的志向,这种人就称得上是不俗之人。
读书人处世,或出世或入世,或刚强或柔弱,按常规不容易看出他的底蕴,但大致可用这个方法观察他。
”2.用“/”给下面文段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昔禹之治水,凿龙门,决大河,而放之海。
方其功之未成也盖亦有溃冒冲突可畏之患惟能前知其当然事至不惧而徐为之图是以得至于成功。
(节选自苏轼《晁错论》) 解析:断句题需要读懂文段内容,断句时重点做到一看标志词,二看结构。
如本题可根据“盖”“惟”“而”“是以”等标志词断句。
参考答案:方其功之未成也/盖亦有溃冒冲突可畏之患/惟能前知其当然/事至不惧/而徐为之图/是以得至于成功参考译文:古代成就大事业的人,不但要有超出普通世人的才华,也必须要有坚忍不拔的意志。
过去大禹治水,打通龙门,疏通大河,来使河流流进大海。
当他的功业尚未成功的时候,也有溃堤、渗漏等等可怕的灾祸,只有能够预先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事情来了就可以不畏惧,而且能够慢慢地为这件事情谋划,因此能够得到最终的成功。
文言语法作业练习教师版
课堂针对练教师版以下为课后巩固练习题词类活用:1.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2.既东封郑(封,使…成为疆界;东,在东边)3.且贰于楚也4.越国以鄙远(鄙,意动,把…当作边邑;远,远地,形作名)5.烛之武退秦师(使动,使…撤兵)6.共其乏困(乏用—缺少的东西)7.与郑人盟(盟—订(建)立同盟)8.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名词作状语1.进兵北略地2.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3.函封之4.发尽上指冠名词作动词1.樊於期乃前曰又前而为歌曰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左右既前,斩荆轲2.皆白衣冠以送之3.乃朝服,设九宾使动用法1.使使以闻大王2.使毕使于前3.自引而起,绝袖意动用法1.太子迟之2.群臣怪之词类活用A.名词作动词沛公军霸上原义军队,此处义为军队驻扎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原义话语,此处义为告诉沛公欲王关中原义大王、首领,此处义为做王不可不语原义言语,此处义为告诉吾得兄事之原义事情,此处义为侍奉道芷阳原义道路,此处义为取道籍吏民,封府库原义簿籍,此处义为登记范曾数目项王原义为眼睛,此处义为使眼色刑人如恐不胜原义为刑罚,对犯人的体罚,此处义为用刑罚惩处B.名词作状语君为我呼入,我得兄事之像对待兄长那样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像鸟儿张开翅膀那样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在夜里头发上指,目眦尽裂向上道芷阳间行从小路C.形容词作动词素善留侯张良原义为好,此处义为善待、交好D.形容词作名词君安与项伯有故原义为旧的,此处义为老交情E.使动、意动句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以(之)为王项伯杀人,臣活之使(之)活下来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使(百余骑)跟从交戟之士欲止不内使(他)停止下来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使(关中)被攻破1.歌窈窕之章扣舷而歌之(歌,名作动唱)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舞,使……起舞;泣,使……哭泣)3.正襟危坐(正,形作动整理)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南,名作状向南)5.西望夏口,东望武昌(西、东,名作状,向西、向东)6.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下、东:名作动,攻占,向东进军、东下)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渔樵,名作动,打鱼砍柴)8.侣鱼虾而友麋鹿(侣、友:意动用法以……为伴、以……为友)词类活用A.形容词作名词群贤毕至贤士少长咸集年轻人,年长的人B.形容词作动词齐彭殇为妄作看作相等C.名词作动词映带左右环绕一觞一咏喝酒D.数词作动词固知一死生为虚诞看作一样词类活用1、始舍于其址。
文言文阅读之特殊句式(教师版)-2024年高考一轮复习专题精讲精练(新高考专用)
文言文阅读——特殊句式第一部分:基础知识一、判断句判定判断句的方法有二:一是看外在语言标志,“……者……也”“……也”“……者……”,以及副词“皆”“诚”“则”“乃”“必”“非”“本”等。
二是从特征入手,判断句的特征之一就是谓语部分是名词或名词性短语。
如“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破灭之道”就是一个名词性短语,符合判断句的特征。
“是”字在文言文中一般作指示代词“这”讲,偶尔有作判断动词的。
例如“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中的“是”作“这”讲,“也”才是判断标志词;“自言本是京城女”中的“是”,就是一个判断动词。
1.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答案:D(D项①为被动句,②为判断句。
其他三组均为判断句。
)2.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B.秦,虎狼之国C.无恻隐之心,非人也D.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答案:D(D项为一般陈述句,其他三项均为判断句。
)二、被动句判断被动句的方法,主要有三种:(1)从标志词入手,看是否符合被动句的要求。
被动句的标志词主要有以下几类:①“为”“为……所……”或“……为所……”。
②“于”或“受……于……”。
③“见”或“见……于……”。
④“被”字。
(2)从语法入手,看主语是不是受动者。
因为有些被动句没有标志词,但含有被动意,所以单凭标志词判断是不行的,还需要考虑主语是不是谓语的受动者。
(3)巧借“添”“变”二法。
①在动词前或后加上“被”而未改变句子基本意义的,是被动句。
②主谓结构的句子能够变成动宾主动句的,是被动句。
如“函谷举”,可以将其变为“举函谷”。
1.下列各句中,不属于被动句的一项是()A.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B.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C.终必不蒙见察D.夫祸患常积于忽微答案:D(D项为状语后置句。
)2.下列各组句子中,不属于被动句的一组是()答案:D(D项①为状语后置句;②中的“见”字不表被动,而是表示“对我怎么样”。
古代语法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古代语法考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之”字的,其意义为“的”的是:A. 之乎者也B. 之子于归C. 之乎者也,之乎者也D. 之乎者也,不亦乐乎答案:B2.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句话出自:A. 《论语》B. 《孟子》C. 《庄子》D. 《道德经》答案:B二、填空题1. 请填写下列句子中缺失的部分:“________,温故而知新。
”答案:学而时习之2. “________,可以为师矣。
”这句话体现了孔子对学习者的要求。
答案:温故而知新三、简答题1. 请简述“之”字在古代汉语中的几种用法。
答案:在古代汉语中,“之”字主要有以下几种用法:- 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它”或“他”。
- 助词,用于连接主谓结构,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的”。
- 连接词,用于连接两个名词,表示所属关系。
- 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疑问或感叹。
2. 解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含义,并举例说明。
答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意指不因外界事物的变化而感到快乐,也不因个人遭遇而感到悲伤。
这句话体现了一种超脱物欲和个人得失的境界。
例如,一个人在面对财富和地位的变化时,能够保持内心的平和,不被外界的得失所影响。
四、论述题1. 论述《论语》中孔子关于“仁”的思想。
答案:《论语》中孔子关于“仁”的思想是儒家思想的核心。
孔子认为“仁”是人的最高德行,它包含了爱人、尊重人、帮助人等多重含义。
孔子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要求人们在对待他人时,应以自己不希望被对待的方式为标准。
此外,孔子还提倡“仁者爱人”,认为仁者应当具有广泛的爱心,不仅爱亲人,也要爱朋友,甚至爱陌生人。
孔子的“仁”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翻译题1. 将下列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答案:当三个人一起行走时,其中一定有我可以学习的人。
六、综合分析题1. 分析《诗经》中的“风”、“雅”、“颂”三种诗体的特点及其在古代文学中的地位。
高中语文现代语法和文言文系列学案 3病句综合练习加强练习一教师版
病句综合练习加强练习一1、下列语句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我国棉花的生产,过去不能自给。
B.我觉得这个答复,和对这个问题的调查处理,都表现出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
C.解放前,爸爸和哥哥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
D.我们并不完全否认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而是说这希望是非常渺茫的。
2、下列语句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十月十一日,抱着向航空系学习的想法,我们的黑板报也出版了。
B.会员家属除凭发出的入场券外,并须有家属徽章,二者缺一即不能入场。
C.可见对工人阶级的关心负责的态度到何等的薄弱程度。
D.最近又发动了全面的质量大检查运动,要在这个运动中完成建立与加强技术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
3、下列语句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交通研究所研制的能净化低标号柴油废气的过滤器,为环保作出了贡献。
B.为贯彻实施《教师法》,万寿县于三八节前夕已报销了所有拖欠教师的医疗费。
C.木材加工厂的厂长汇报了他们如何引进先进技术,积极改进本厂设备,发动职工努力学习新设备的使用方法,从而推出了一系列新产品。
D.商店公然出售盗版软件,对这种践踏出版法的行为,我们必须严厉打击。
4、下列语句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清明前后,部队派了800多人次,参加郊区的植树劳动。
B.一个好的比喻,或为形似,或为神似,或为形神兼似,总是离不开相似这一根本特点。
C.通过开展“城乡清洁工程”活动,使我市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变。
D.这种新药,使用起来十分方便,而且效果很长,可在体内维持12小时。
5、下列语句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完善国债市场,主要是在国债的发行规模、期限、方式、利率、无纸化程度等方面进行改革,实现全国国债市场联网。
B.珍惜、保护和利用好水资源成了眼下的当务之急。
C.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是由于资源、能源的流失和浪费。
D.这种将企业各方的权利义务用合同、章程等方式加以明确,对于职工行使民主权利无疑是一种基本保障。
高中文言文语法详解及习题
高中文言文语法详解及习题
一、文言文语法详解
文言文是我们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文言文的语法
对于深入理解和阅读古代文献有着重要的意义。
下面我们将对一些
常见的文言文语法进行详细解释。
1. 假设语气
在文言文中,假设语气用来表示一种假设、推测或猜测的态度。
常见的假设语气词有「或」、「若」、「使」等。
例如:
「或有其人」:或许有这个人。
「若有所思」:仿佛有所思考。
2. 状语从句
状语从句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一种句子结构,用来修饰主句的时间、地点、原因等方面。
常见的状语从句有「所以」、「以」等。
例如:
「所以不得已而去」:因此只好离开。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用对方的方法来对付对方。
3. 虚词
在文言文中,虚词是指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仅用于句子结构的需要。
常见的虚词有「之」、「而」、「乎」等。
例如:
「春草之杂于千家,秋菊之媚于孤傲」:春天的草遍布千家万户,秋天的菊花媚态十分高傲。
「其学而时之」:要研究并经常练。
二、题
1. 下列句子中的假设语气词是:「或」
「或有其人」
2. 下列句子中的状语从句是:「所以不得已而去」
「因此只好离开」
3. 下列句子中的虚词是:「乎」
「学乎文者文以载道」
以上是对高中文言文语法的详解及习题。
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文言文。
文言文语法练习题
文言文语法练习题题目:文言文语法练习题文章:吾乃某某,欲为尔等述说一番文言文语法练习题。
吾将依次讲解诸多语法要点,使尔等能够更加熟练运用之。
首先当言句子成分。
句子之构成,有主语、谓语、宾语等,各有其特定之位置。
主语常位于句首,谓语则紧随其后,宾语则常位于谓语之后。
如“吾家有一狗”,主语为“吾家”,谓语为“有”,宾语为“一狗”。
而若是将宾语提前,则变为“一狗吾家有”,此乃倒装句。
此外,句子中还有状语、补语等成分,其位置亦有讲究。
其次当言动词。
动词乃句子之核心,能够表示动作或状态。
动词分为及物动词与不及物动词。
及物动词需搭配宾语,而不及物动词则无需。
动词还有时态、语态之分,需根据具体语境进行变化。
如“吾欲读书”,其中“欲”为不及物动词,“读书”为宾语。
若变为被动语态,则为“书欲被吾读”。
第三当言名词。
名词乃表示人、事、物之名称,亦可作主语、宾语等。
名词有单数与复数之分,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变化。
如“一只鸟飞过”,其中“鸟”为单数名词。
若是有多只鸟,则应改为“几只鸟飞过”。
第四当言形容词。
形容词乃用来描述名词性质之词语,能够修饰名词。
形容词有肯定、否定、比较等形式。
如“美丽的花朵”,其中“美丽”为形容词。
若是要表示否定,则应改为“不美丽的花朵”。
若要进行比较,则可用“更”、“较”等词语进行修饰。
继而当言副词。
副词乃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之词语,能够表示时间、地点、方式等。
副词可分为时间副词、地点副词、方式副词等。
如“他快速地跑过来”,其中“快速地”为副词。
最后当言连词。
连词乃连接词语、短语或句子之词语,能够表示递进、转折、因果等关系。
连词有并列连词、递进连词、转折连词等。
如“他喜欢吃苹果,也喜欢吃橙子”,其中“也”为并列连词。
吾今已详细讲解文言文语法练习题之要点,尔等可依此进行练习,使尔文言文之水平日益提高。
愿尔等能够勤加练习,不断进步,使文言文之魅力得以传承。
高三语文文言文实词推断练习(教师版)
高三语文文言文实词推断练习(教师版)文言文实词推断练习运用文言文实词推断方法解释下列加点字:一、对称推断法1.外被项籍之灾,内离牧竖之祸。
遭遇.2.无父何怙,无母何恃依靠.3.讲章句,课文字而已。
学习.4.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选拔.5.通五经,贯六艺贯通.6.谷则异室,死则同穴活着.7.戎狄是膺,荆舒是惩讨伐、打击.二、语境推断法 1.梅以欹为美,正则无景倾斜.2.天保中,郡县大水、人灾,绝食者千余家。
断了粮食..3.优孟,故楚之乐人也。
长八尺,多辩,常以谈笑讽谏。
辩才.4.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
左,乃陷大泽中。
以故汉追及之。
欺骗.5.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顽皮..6.村人苦猴群盗食田粮,晨必发火器惊之。
公问故,令获一猴来,剃其毛,画面为大眼诸丑怪状。
明晨俟群猴来,纵之去,皆惊走,后不复至。
.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解释是否正确明晨俟群猴来,纵之去纵:腾跃错放开三、语法推断法1.将军身披坚执锐,讨伐暴秦,功盖寰宇!坚硬的盔甲锐利的兵器..2.鸣鹤在阴,其子和之应合.3.鄂侯争之急,辨之疾,故脯鄂侯做肉干为这件事(同纣王)争辩的很厉害,所以(纣王).就把鄂侯杀了,把尸体做成肉干。
4.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使死者复生使白骨生肉....5.时侃子瞻为散吏,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嫁给.四、联想推断法(一)、根据成语推断以下加点字的含义1.若贷而不诛,则天下大义不明,大法不立矣严惩不贷.2.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短兵相接.3.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屡试不爽.4.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敝帚自珍.5.臣所陈虽小,可以喻大。
家喻户晓.6.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前倨后恭.....3.魏明帝于阁上见而奇之..4.阮籍与浑为友。
戎年十五,随浑在郎舍。
戎少籍二十岁,而籍与之交。
籍每适浑,俄顷辄去,过.视戎,良久然后出。
5.我,孙叔敖子也。
父且死时,属我贫困往见优孟。
.五、字形推断法1.宰臣上炙而发绕之烤肉(宰臣奉上烤肉,上面绕着头发).2.抚军亦厚赉成名奖赏.3.刑天舞干戚兵器...4.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石阶.5.天台生困暑,夜卧帷中,童子持翣(hà)飏于前扇子扇风..补充:“禾”与五谷有关;“贝”与金钱有关;“皿”与器具有关;“宀”与房舍有关;“穴与洞穴有关;“冖”与笼罩有关;“礻”与礼祀有关;“舟”与船舶有关;“言”与说话有关;“忄”与思想有关;“月”与肉有关;“酉”与酒有关;“米”与食物有关;“系”与捆绑有关;“纟”与织物有关;“革”与皮革有关;“歹”与死亡有关;“角”与容器有关。
2023《史记》课文文言文挖空练习教师版
2023《史记》课文文言文挖空练习教师版
简介
本练教师版是为了帮助学生练阅读《史记》中的文言文而设计的。
通过挖空的方式,让学生填写正确的词语来理解和熟悉文言文的用法和意义。
练内容
本练教师版包含了《史记》中的若干篇章,每篇章都会有一些句子被挖空。
教师可以根据课程进度和学生的能力选择适合的篇章进行练。
使用方法
1. 教师可以将练材料发放给学生,要求学生使用文言文词典等工具填写挖空处的正确词语。
2. 学生可以根据上下文的语境以及已学的文言文知识来推断正确的词语填入挖空处。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和语感。
3. 教师可以组织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填写的答案并解释选择的理由。
这样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教学目标
通过本练教师版的使用,旨在帮助学生达到以下教学目标:
1. 掌握文言文的基本词汇和语法。
2.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技巧。
3.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兴趣和了解。
注意事项
1. 教师在布置练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能力选择适当的篇章和难度。
2. 教师应提供词典等工具供学生参考,但在使用工具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使用,避免依赖过度。
3.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填写情况进行评分和反馈,帮助学生发现和纠正错误。
结束语
通过使用本练习教师版,相信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史记》中的文言文,提高对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祝愿学生们在学习中取得好成绩!。
古代语法考试题及答案
古代语法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被动语态的是:A. 他被老师表扬了。
B. 他表扬了老师。
C. 老师表扬了他。
D. 他表扬老师。
答案:A2. “虽然”和“但是”不能同时出现在一个句子中,因为:A. 它们是反义词。
B. 它们是连词。
C. 它们是副词。
D. 它们是语气词。
答案:B3. “之”字在古代汉语中通常用作:A. 代词B. 助词C. 动词D. 形容词答案:B4.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句话中,“之”字的用法是:A. 指示代词B. 助词,相当于“的”C. 动词,表示“去”D. 形容词,表示“远”答案:B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以”字表示目的的是:A.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B. 以德报怨,何如?C. 以吾之矛,陷子之盾。
D. 以吾之盾,陷子之矛。
答案:B6.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句话中,“以”字的用法是:A. 表示原因B. 表示目的C. 表示方法D. 表示条件答案:B7. “此地无银三百两”这句话中,“此”字的用法是:A. 指示代词B. 疑问代词C. 疑问副词D. 指示副词答案:A8. “吾日三省吾身”这句话中,“日”字的用法是:A. 名词,表示“日子”B. 名词,表示“太阳”C. 副词,表示“每天”D. 动词,表示“日晒”答案:C9. “温故而知新”这句话中,“故”字的用法是:A. 形容词,表示“旧的”B. 动词,表示“回忆”C. 名词,表示“故事”D. 副词,表示“故意”答案:A10.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为”字表示“是”的是:A.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
B.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C. 为天下谷,常德乃足。
D. 为无为,事无事。
答案: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句话中,“规”指的是_________,而“矩”指的是_________。
答案:圆规;直角尺2.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出自《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
文言文特殊句式练习题-(教师用)
文言文特殊句式练习题(教师用)一.根据要求完成以下习题:[答案]B1、“乃”表示判断的一项是A、今君乃亡赵走燕B、嬴乃夷门抱关者C、旬乃还第D、而陋者乃斧斤考击而求之2、“是”表判断的一项是[答案]DA是天下之大贼也B是胜之舍人也C是吾剑之所从坠D不知木兰是女郎3、“则”表示判断的一项是[答案]CA、如此则荆吴之势强B、故木受绳则直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D、位卑则足羞4、“即”表示判断的一项是[答案]AA、梁父即楚将项燕B、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C、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D、若即若离二、请翻译下列判断句,并指出它的形式。
5.灭六国者,六国也。
[答案]灭亡六国的是六国自己。
形式:……者,……也。
6、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答案]现在别人是刀和砧板,我们是鱼和肉。
形式:用“为”表示判断。
7、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答案]这就是岳阳楼雄伟的景象。
形式:用“则”表示肯定判断。
8、环滁皆山也。
[答案]环绕滁州的都是山。
形式:用“皆”表示判断。
9、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答案]这不是曹孟德被周郎围困的地方吗?形式:用“非”表示否定判断。
10、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答案]AA败秦师于崤B恐为操所先C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D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11 A同舍生皆被绮绣B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C盖当蓼州周公之被逮D受制于人[答案]A12翻译下列句子,并指出被动的标志。
1、子急去,勿留!且为楚所得。
(2004上海高考题)[答案]您赶快离开,不要留下来!(否则),您会被楚国抓住。
13阅读下面句子,找出句式不同的一句是(D)A.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B.不拘于时,学于余C.青出于蓝而胜于蓝D.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14从句式看将以下各句分类正确的一项是(A)。
1.甚矣,汝之不惠2.请其矢,盛以锦囊3.一夫作难而七庙隳4.梁,吾仇也5.身死国灭,为天下笑6.其势弱于秦7.痛哉斯言8.其两股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9.何以谓之文也A.1、7/2、6/3、5/4/8/9B.1、4/2、3/5、6/7/8/9C.1、2/3、4/5、8/6/7/9D.1/2、3、4/6/7/8/915、下面的句子句式两两相同的是A和C,B和D。
古代汉语练习——语法
古代汉语练习——语法语法练习[练习一]一、请说明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要求:(1)说明活用词原有的词性;(2)说明是哪一类活用;(3)说明活用后所表示的意义。
1.故明君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土:。
(曹操《论吏士行能令》)2.五日平明,良往,久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史记·留侯世家》)3.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不辱使命》)4.此其人之勤劳,必千万于天下之人。
(《原君》)5.是子报仇之时也,而子何故乃肯逃我?(《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6.夫以曾参之贤与其母信之也,三人疑之,其母惧焉。
(《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 7.其被轰击者,则断壁危楼,或黔其庐,或赭其垣。
(《观巴黎油画记》)8.故王不如东苏子,秦必疑齐而不信苏子矣。
(《史记·苏秦列传》)9.孔子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
进于中国则中国之。
韩愈(《原道》) 10.古之用兵者,非利土壤之广,而贪金玉之略。
(《淮南子·兵略》)11、当此三行者,而衣弗友,人君弗臣。
(《淮南子·汜论训》)12.人貌荣名,岂有既乎?(《史记·游侠列传》)二、请指出下列句中活用为一般动词的名词、形容词,并说明其活用的语法条件。
1、子股肱鲁国,社稷之事,子实制之。
(《国语·鲁语》)2、鼷鼠深穴乎神丘之下以避熏凿之患。
(《庄子·应帝王》)3.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之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
(《史记·秦始皇本纪》)4、夫以人言善我,必以人言罪我。
(《韩非子·说林上》)三、请说明下列句中用作状语的名词、动词或动词性词组的意义。
1.不如魏其灌夫日夜招聚天下豪杰壮士,与论议,腹诽而心谤。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2.臣子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
至於智伯,国土遇我,我故国士报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针对练教师版以下为课后巩固练习题词类活用:1.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2.既东封郑(封,使…成为疆界;东,在东边)3.且贰于楚也4.越国以鄙远(鄙,意动,把…当作边邑;远,远地,形作名)5.烛之武退秦师(使动,使…撤兵)6.共其乏困(乏用—缺少的东西)7.与郑人盟(盟—订(建)立同盟)8.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名词作状语1.进兵北略地2.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3.函封之4.发尽上指冠名词作动词1.樊於期乃前曰又前而为歌曰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左右既前,斩荆轲2.皆白衣冠以送之3.乃朝服,设九宾使动用法1.使使以闻大王2.使毕使于前3.自引而起,绝袖意动用法1.太子迟之2.群臣怪之词类活用A.名词作动词沛公军霸上原义军队,此处义为军队驻扎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原义话语,此处义为告诉沛公欲王关中原义大王、首领,此处义为做王不可不语原义言语,此处义为告诉吾得兄事之原义事情,此处义为侍奉道芷阳原义道路,此处义为取道籍吏民,封府库原义簿籍,此处义为登记范曾数目项王原义为眼睛,此处义为使眼色刑人如恐不胜原义为刑罚,对犯人的体罚,此处义为用刑罚惩处B.名词作状语君为我呼入,我得兄事之像对待兄长那样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像鸟儿张开翅膀那样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在夜里头发上指,目眦尽裂向上道芷阳间行从小路C.形容词作动词素善留侯张良原义为好,此处义为善待、交好D.形容词作名词君安与项伯有故原义为旧的,此处义为老交情E.使动、意动句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以(之)为王项伯杀人,臣活之使(之)活下来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使(百余骑)跟从交戟之士欲止不内使(他)停止下来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使(关中)被攻破1.歌窈窕之章扣舷而歌之(歌,名作动唱)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舞,使……起舞;泣,使……哭泣)3.正襟危坐(正,形作动整理)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南,名作状向南)5.西望夏口,东望武昌(西、东,名作状,向西、向东)6.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下、东:名作动,攻占,向东进军、东下)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渔樵,名作动,打鱼砍柴)8.侣鱼虾而友麋鹿(侣、友:意动用法以……为伴、以……为友)词类活用A.形容词作名词群贤毕至贤士少长咸集年轻人,年长的人B.形容词作动词齐彭殇为妄作看作相等C.名词作动词映带左右环绕一觞一咏喝酒D.数词作动词固知一死生为虚诞看作一样词类活用1、始舍于其址。
舍: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
2、名之曰褒禅。
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
3、有泉侧出。
侧:名词作状语,在一侧。
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深: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
5、好游者亦不能穷也。
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穷尽,走到头。
6、而其见愈奇。
见: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
7、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至: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
8、火尚足以明也。
明: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
9、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极:形容词作动词,尽情享受。
10、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险远:形容词用作名词,险远的地方。
11、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谬: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弄错,使……错。
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
名:名词作动词,说明白。
词类活用1.鞿羁:余虽好修姱(kuā)以鞿(jī)羁兮(名作动,约束)2.淫:谣诼谓余以善淫(动作名,淫荡的事)3.群:鸷鸟之不群兮(名作动,合群)4.死:伏清白以死直兮(为动用法,为……而死)5.屈、抑:屈心而抑志兮(使动,使……受委屈,使……受压抑)6.步:步余马于兰皋兮(使动,使……步行)7.高:高余冠之岌岌兮(使动,使……加高)8.长:长余佩之陆离(使动,使……加长)特殊句式:1.(介词结构后置)A.以其无礼于晋B.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C.佚之狐言于郑伯2.(省略句)A.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B.(晋惠公)许君焦、瑕C.敢以(之)烦执事D.夜缒(烛之武)而出E.(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3.夫晋,何厌之有(“之”作宾语前置的标志)判断句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3. 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省略句1.秦王购之( 以) 金千斤2.欲与( 之) 俱3.见燕使者(于)咸阳宫4. 而(群臣)卒惶急无以击轲被动句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2.燕国见陵之耻除矣介宾短语后置1.常痛于骨髓2.给贡职如郡县3.燕王拜送于庭定语后置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2.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固定用法1.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有以”,意为:有用来……的办法)2.然则将军之仇报(既然这样,那么)3. 荆轲有所待(有……的)4.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复音虚词“所以”常引出表原因、手段等的分句,译为:……的原因。
)5.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6.以故荆轲逐秦王(因此)1.判断句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此亡秦之续耳。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亚父者,范增也。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2.倒装句具告以事(介词结构后置)长于臣(介词结构后置)得复见将军于此(介词结构后置)籍何以至此(宾语前置)客何为者(宾语前置)大王来何操(宾语前置)沛公安在(宾语前置)3.被动句若属皆且为所虏(“为所”表示)吾属今为之虏矣(“为”表示)4.省略句为击破沛公军(省介词宾语“之”吾)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省略状语“于其”)六、固定结构1.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无所……,……无所……”,“……没有被……,……没有被……”其中“无所”还可以换作“有所”。
)2.孰与君少长(“……孰与……”,表选择问的句式,可译作“与……比,哪一个……”) 3.何辞为(“何……为”,表反问的句式,可译作“为什么……呢”,“为”是语气词。
)特殊句式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宾短语后置)2.徘徊于斗牛之间(介宾短语后置)3.何为其然也(宾语前置)4.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动句)6.而又何羡乎(宾语前置)7.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8.是造物之无尽藏也。
(判断句)9.渺渺兮予怀(主谓倒装)固定用法“何其”,译作“多么”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多么衰落啊!)固定句式1、其孰能讥之乎?(难道……吗?)2、何可胜道也哉!(哪里……呢!)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这就是……的缘故。
)(二)状语后置文言文中介词结构往往放在动词后面,表示地点,时间,比较等意义。
如:1、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于天地……”作状语修饰限定动词“观”,“对天地……”2、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于其址”作状语修饰限定动词“舍”,“在……”3、请辞于军“于军”作状语限定动词“辞”的对象,“向军队”4、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于星火”表示“比星火……”5、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划线“于蓝”表示“比蓝……”表比较6、皆断头注槊上,植(于)市门外“(于)市门外”表示“在市门外……”7、具告以事“以事”表示“把事情……”(三)定语后置文言文中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语之后。
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利”“强”作为中心语“爪牙”“筋骨”的定语,后置。
求人可使报秦者。
(想找个可以出使去回复秦国的人)“可使报秦”作为中心语“人”的宾语,后置。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数量词“一双”作为“白璧”的定语,后置。
固定句式1、其孰能讥之乎?(难道……吗?)2、何可胜道也哉!(哪里……呢!)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这就是……的缘故。
)(二)状语后置文言文中介词结构往往放在动词后面,表示地点,时间,比较等意义。
如:1、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于天地……”作状语修饰限定动词“观”,“对天地……”2、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于其址”作状语修饰限定动词“舍”,“在……”3、请辞于军“于军”作状语限定动词“辞”的对象,“向军队”4、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于星火”表示“比星火……”5、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划线“于蓝”表示“比蓝……”表比较6、皆断头注槊上,植(于)市门外“(于)市门外”表示“在市门外……”7、具告以事“以事”表示“把事情……”句式1.不吾知其亦已兮(宾语前置)2.唯昭质其犹未兮(固定句式)3.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定语后置)4.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被动句)5.虽体解吾犹未变亏(被动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