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大道之行也》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作品简介:《大道之行也》,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其人认为在大道施行的时候,一定能形成一个“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大同”社会。
尽管在当时的战乱时期下那个愿望是不可能实现的,但那是儒家学者在乱世中一个美好愿景。
作品原文: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作品译文:在政治上的最高理想施行的时候,天下就是人们所共有的,(人们)把品德高尚的人、德才兼备的人选举出来,(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的气氛。
所以人们不单单赡养自己的父母,也不只抚养自己的儿女,让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成长,让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社会的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
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捡起来)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再兴起,所以(家家户户的)大门都不用关闭,这所说的就是理想社会。
字词注释:1. 选自《礼记·礼运》。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
礼运,《礼记》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本文是《礼记·礼运》开头部分的一段话。
大道,指古代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行,施行。
2. 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
3.之行:之,助词取消句子之间的独立性,不译。
行,施行4. 为:是,表判断。
5.选贤与(jǔ)能: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
大道之行也
3.提问:任何想像都是植根于现实土壤的,文中有无当时现实社会的影子?
明确:文章第三层选择了一种特殊的总括方式,拿现实社会跟理想的“大同”社会作对比,从而顺理成章地指出,现实社会中诸多现象如搞阴谋、盗窃财物、作乱等在“大同”社会中将不复存在,代之而兴的将是一个“外户而不闭”的和平、安定的局面。这其中已经折射出现实社会的真实情形:社会变乱纷乘,动荡不安;尔虞我诈,人人自危;盗贼横行,混乱不堪。
问题3.孔子的“大同”社会的理想实现了吗?21世纪的中国社会,是“大同”社会吗?
联系历史知识和现实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深入探究,只要言之成理即可,教师不要随意评判,应以表扬鼓励为主
问题4、文中“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要启发学生透过“桃源”中的生活现象来认识这个社人和孩子生活极其幸福、快乐,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由此还可以推知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同样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二、简介作者及背景
1、学生介绍2、教师补充: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亦称《小戴礼》或《小戴礼记》,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为别于戴德的《大戴礼》,故称《小戴礼》。全书包括《曲礼》《檀弓》《王制》《月令》《礼运》《学记》《乐记》《中庸》《大学》等四十九篇,除有关我国古代社会情况和各种礼节制度的记述外,还包括了孔子及其门人言行的一些小故事,有一定的思想意义,如流传很广的“苛政猛于虎”,就出自《礼记•檀弓》篇。《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儒家学说和当时文物制度的参考书。《礼记》的语言也简洁生动,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礼运,《礼记》中的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科目
语文
年级
大道之行也说课稿范文
大道之行也说课稿范文大道之行也说课稿范文1今日我要汇报的是八班级语文上册,第24课《大道之行也》。
下面,就请允许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等五个方面来说一说我的教学预备状况。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大道之行也》是八班级语文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短小精悍,是一片闻名的文章,曾经影响过众多的历史人物,其中就有孙中山先生。
这篇文章出自于《礼记》,文章的内容可以认为是孔老先生的一番谈话,主要阐述了儒家抱负中的“大同”社会基本特征,表达了“天下为公”的思想。
“大道”虽然体现的是古代政治的'最高抱负,但已成为我国社会思想史上的一份珍贵财宝。
学习本文,有助于激发培育同学分析文言文的力量,学习古人大胆追求抱负的精神和才智,激发同学树立远大抱负,做一个为人类造福的人。
2、教学目标:学问目标,使同学积累一些重要文言词语学问,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宏大构想,把握“大同”的基本特征。
并能背诵默写全文;力量目标,先提高同学朗读和背诵力量,再在整体感知内容基础上,理清文章脉络,真正理解全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与《桃花源记》美妙抱负的对比中,使同学进一步感受古人敢于冲破现实,大胆追求的抱负和才智,激发自己也树立远大抱负,敢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3、教学的重、难点:重点:之一即使同学反复朗读,基本成诵,并领悟文意;之二引导同学能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即概括“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并能联系实际思索:孔子的社会抱负实现了吗?我们这个社会是不是“大同”社会的问题。
二、说教法:1、诵读法:由于文言文教学,要让同学在朗读中理解文章的内容美,观赏语言美,感悟精神美,既然是名篇,理当熟读成诵,本节课同学要读十遍左右。
2、合作探究法与点拨发相结合:对于文章的理解,利用既可质疑一些课文问题,又可设置一些开放性题目,让同学自主思索,争论、沟通,激发思维。
或师生互动,稍作点拨,以加深理解。
3、想象创新法:在学习了古人美妙的抱负之后,激发同学爱好,可以让同学异想天开,谈论自己美妙的愿望,又能丰富同学的想像。
人教版八上语文第24课
文言知识
6.文言句式 判断句 是谓大同(“谓”表示判断) 天下为公(“为”表判断)
作者作品
《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礼运》。《礼记》是中国古 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又是一部重要的仁义道德教 科书,是孔子以后战国至秦汉之间儒家的作品,全书保存了 先秦时代的重要史料,是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 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其语言 简洁生动,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礼记》与《仪礼》 《周礼》合称“三礼”,对中国文化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文言知识 3.一词多义
是故谋闭而不兴(动词,阻塞、杜绝) 闭 故外户而不闭(动词,用门闩插门)
为 天下为公(动词,是) 不必为己(介词,为了)
故 故外户而不闭(连词,所以、因此) 凡物之然也,必有故(缘故、原因)
文言知识
是故谋闭而不兴(动词,发生) 是
水波不兴(动词,起) 是谓大同(动词,叫作) 谓 予谓菊(动词,认为) 修 讲信修睦(培养)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修长)
理解文题
“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行”,施 行。题目的意思是“当大道施行的时候”。以此 为题,不仅揭示了文章内容,而且激发了读者的阅 读兴趣。
文章主旨
文章通过对理想中的社会特征的描述,阐明了儒 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表达了 “天下为公”的思想,为我们描述了一幅宏伟瑰 丽的理想社会的蓝图,同时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八年级语文·上 新课标[人]
大道之行也
——《礼记》
文言知识
1.生字注音
选贤与能( jǔ )
幼有所长( zhǎng )
男有分( fèn )
矜( guān )
恶其弃于地也( wù ) 讲信修睦(mù )
《大道之行也》导学案
前置预习设计年级:八年级科目:语文课题(写清章、节)第五单元第24课柳宗元《大道之行也》(3课时)第一课时一、重点与难点知识预习的详细提示与要求:1、了解作者,积累课文中的重点文言实词和语法知识;2、背诵课文二、重点知识与难点知识练习题(基础题)1、作家作品《大道之行也》,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其人认为在大道施行的时候,一定能形成一个“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大同”社会。
尽管在当时的战乱时期下那个愿望是不可能实现的,但那是儒家学者在乱世中一个美好愿景。
2、初读课文,注意字音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矜.()寡男有分.()货恶.()其弃盗窃.()乱贼.()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是之一。
大约是之际,儒家学者托名的答问的著作。
(2)儒家经典著作是“四书”“五经”。
“四书”是《》,《》,《》,《》。
“五经”是《》,《》,《》,《》,《》。
三、合作交流题1、找出课文中的通假字2、古今异义(1)大道..之行也古:今:(2)男有分,女有归.古:今:(3)盗窃乱贼..而不作古:今:(4)是.谓大同古:今:3、词类活用(1)选贤.与能(2)故人不独亲.其亲(3)不独子.其子(4)使老.有所终(5)壮.有所用(6)幼.有所长四、拓展提高练习题文言句式(1)倒装句: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2)判断句:天下为公第二课时一、重点与难点知识预习的详细提示与要求:1、疏通文意;2、能够根据文章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大同社会的具体内涵;(重点)二、重点知识与难点知识练习题(基础题)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2)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3)力恶不出于身,不必为己。
(4)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三、合作交流题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四、拓展提高练习题说一说,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个什么样的社会?第三课时一、重点与难点知识预习的详细提示与要求:领悟“大同”社会的实质,树立远大的理想。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第五单元24大道之行也(《礼记》)
24.大道之行也学习目标——积累一些重要的词语。
——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比较《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社会生活与文中的“大同"社会。
名师讲析【文学常识与背景知识】1.作者简介《礼记》的作者不止一人,写作时间也有先有后,其中多数篇章可能是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学生们的作品,还兼收先秦的其他典籍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其成书年代及作者历来说法不一。
据《汉书·文艺志》说是七十子后学者所记的,由汉人戴圣传述,故又称《小戴礼记》,以区别于戴德所传的《大戴礼记》。
2.背景资料本文是《礼记·礼运》开头部分里的一段话,主旨是阐明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原文此前还有一段文字记述孔子说这番话的来由,照录如下:昔者仲尼与于蜡宾(参加国君在年终举行的祭典。
蜡,读zhà ),事毕,出游于观(读guān,宫门外两旁的楼台)之上,喟然而叹。
仲尼之叹,盖叹鲁也(意思是鲁国已经丧失了古礼)。
言偃(即子游,孔子的学生)在侧,日:“君子何叹?”孔子日:“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夏、商、周三代的英贤),丘未之逮也(因出生晚,未能赶上),而有志焉。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孔子是因为生活在变乱纷呈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所以有这番言论。
【课文分析】1.文章主题文章通过对理想中的社会特征的描述,阐明了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表达了“天下为公”的思想。
2.文章结构3.对话文本(1)课文内容应该如何理解?课文可分三层:“大道之行也……讲信修睦。
”这一层是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
“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
这一句是总提,以下三句是分述。
“天下为公”,这是说政权(也可以把社会财富包括进来)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而不属于任何个人。
“选贤与能”,这是说社会的管理者应由社会成员选举产生。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第24课《大道之行也》 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第24课《大道之行也》一文教案教学目标1、结合注释,正确疏通和理解文意。
2、理解大同社会是怎么样的社会。
3、比较大同社会与陶渊明的世外桃园,更深掌握大同社会的性质教学步骤一、导入同学们,之前我们学习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桃花源里的人民生活怎么样?(幸福)。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其实在陶渊明之前已经有人对社会提出了构想。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大道之行也》,理解一下2000多年前我国古代贤人关于人类美好社会的构想。
二、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理清课文内容1、默读,疏通字词(1)通假字:与、矜、(2)古今异意:孤独(古:两个词。
孤是幼而无父的人,独是老而无子的人。
今:一个词。
独自一个人,孤单。
)乱:古——造反。
今——杂乱,无秩序。
归:古——女子出嫁。
今——归来,归属。
(3)一词多义:闭、为(二)理解课文1、文章将理想社会称为什么?(大同)2、大同社会有哪些基本特征?如果有一个孤儿生活在大同社会,他的幼年、壮年、老年生活会怎么样?“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A、人人都能受到社会的关爱。
“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说的是每个人都能推己及人,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使全社会亲如一家。
“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意思是对各种年龄段的人群都要作出合适的安排。
又特别提到,对“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要实行生活保障,更充分地体现了社会的关爱。
B、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有分”,就是有稳定的职业,能安心地工作;“有归”,就是男女婚配及时,有和乐的家庭。
古代男耕女织,妇女在家也要从事蚕桑,这样才能丰衣足食。
以上两个方面主要是就物质生活说的。
C、节俭、勤劳。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这是说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不会将它据为己有;“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这是说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全力地工作,却没有“多得”的念头。
八年级上册第24课大道之行也(人教版)
如何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的思想?
“大同”社会是以“五帝之世”的传 说为依据,经过提炼后而构想出来的一个理 想社会模式,孔子的原意是建立一个合理的 社会以消除现实社会中的黑暗现象和不合理 的地方。因此,孔子的大同理想社会源自于 “五帝之世”同时又高于“五帝之世”。
再次朗读课文,试着抓住重点词句背诵。
全文结构:
• 全文可分三层: 第一层(第一句话)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
“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第二层(第二至三句话) 1 .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第三层(第四句话)全文的总结语。
初读课文思考:什么是“大道”, 什么是“大同”?
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
,选 与 修 。故 人 , , 使 , , , 矜 、 、 、 ,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 , 。货恶其弃 于地也, ;力恶其不出于 身也, 。是故 , , 故 ,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 ,讲
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 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 定要自己私藏; 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 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
因此 造反 害人
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兴起 这 叫做
帮你归纳
一、词语积累(音):
与(jǔ)通“举”
矜(guān)通“鳏” (zhǎng)
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 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 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
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十四课《大道之行也》
24课《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学分析《大道之行也》是初中语文八年级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这篇文章描述了理想社会,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令人深思。
通过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文言文的能力,学习古人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做一个为人类造福的人。
对于这篇课文,半个世纪以前的中学生差不多能背诵如流,今天的中学生也应如此,必须读得烂熟,才能较好领悟我们先人所追求的这个理想社会的实质,并感知这段文字的美好。
要保证至少读10遍,课堂上时时有琅琅书声,营造浓浓的学习氛围。
教学目标1.翻译并背诵课文,掌握相关文言词2.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最好当堂成诵。
2.教学难点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1.激趣导入:中国历史上只有一个人,他的后裔能够世代享受历朝国务院专门津贴,两千多年从不间断,这个人就是孔子。
得到如此厚重的待遇,并非是孔子拥有多么了不起的文治武功。
孔子一生不得志,没当几年官谈不上什么卓越政绩;虽然也指挥过作战,但都是小仗不足挂齿。
他之所以能够如此彪炳千秋,在于他是,中国千古思想第一人。
朱熹的话来说,叫“天不生孔子,万古如长夜”。
大道之行,大同社会就是孔子的先见,两千多年以来,许多思想家,许多国度就在先哲的指引下,孜孜以求,直到今天,不过我们把理想换了个说法,叫做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2.介绍文章出处:《礼记》及四书五经:本课文是从《礼记》中节选的一段文字,编者以第一句话作为标题,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外搜集全文阅读。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儒家经典著作)五经:《周易》《诗经》《尚书》《礼记》《春秋左传》3.检测课外文言文积累,了解大道之行的由来:昔者仲尼与于蜡宾(参加国君在年终举行的祭典,蜡,读zhà),事毕,出游于观(读guān,宫门外两旁的台楼)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意思是鲁国已经丧失了国礼)。
八上24《大道》题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第24课《大道之行也》复习导纲一、基础知识1.解释加点的词①大道..之行也②讲信修.睦③男有分.④谋闭而不兴.⑤盗窃乱.贼而不作.⑥是.谓大同..2.翻译句子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②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3.按原文填空①,不必为己。
②本文的,同《孟子》中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意思相同。
二、语段训练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货恶其弃于.地也A.每自比于.管仲、乐毅B.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C.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D.所恶有甚于.死者2.翻译句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3.课文中所提到的“大道”、“大同”各指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和认识?4.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的?(结合文中的语句,试用自己的话来概括。
)三、中考链接(一)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8分)【甲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乙文】。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①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鸡犬相闻。
②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③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⑴选贤与.能,讲信修睦⑵故人不独亲.其亲⑶缘.溪行,忘路之远近⑷停数日,辞去.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4课《大道之行也》说课稿 新人教版
《大道之行也》一.说教材地位:《大道之行也》是初中人教版语文八年级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本单元收录了四篇文言文和一篇诗歌,大多讲述了一种博大的情怀、积极向上的情操。
编者将它安排于此类文章中,同时读者体会其中的不同之处。
这篇文言文是《礼记·礼运》开头部分里的一段话,通过对理想中的社会特征的描述,阐明了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表达了“天下为公”的思想。
表达作者追求的是安定、和平、幸福、平等的生活。
对学生了解儒家经典有很重要的意义。
同时对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也是很好的教材。
二.说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确立:这篇文章的教学对象是初二学生,他们经过一年的文言文学习,已经掌握和积累了一定得字词,有了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能力。
这篇文言文虽内容较艰深,但篇幅较小,层次清晰,仅107个字,所以我将用一课时来完成教学任务。
本课时也是检验学生学习文言文能力最好的文本。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当我们向学生传授新知识的时候,自然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有针对性地确定学习的重点、难点及教学对策。
所以本课的学习把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为重点。
1.知识与能力:积累一些重要的词语;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2.过程与方法:提高朗读和背诵能力,初识吟诵的方法。
联系实际,探求未知,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人类造福,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4.说重点: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最好当堂成诵。
赏析精典的语句。
5说难点:通过知识的迁移来突破学生对“大同”社会这一难点的理解。
联系《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社会生活与文中“大同”社会相比,有无相似之处;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孔子的社会理想实现了吗?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不是大同社会”这个问题。
三、说教法和学法:这篇文章,在教法上,我主要运用点拨、读书指导和探究相结合的方法。
(点拨,有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掌握文章内容;读书指导是对朗读所提出的要求;而对于一些开放性题目,运用探究的方法,则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初中课文文言文系列——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朝代:先秦作者:佚名原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译文及注释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所以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
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
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
所以大门都不用关上了,这叫做理想社会。
注释1. 选自《礼记·礼运》。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
礼运,《礼记》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大道,指古代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行:施行。
2. 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3.之行:之,助词取消句子之间的独立性。
行,施行4. 为:是,表判断。
5.〔选贤与(jǔ)能〕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
与,通“举”,推举,选举。
6.〔讲信修睦(mù)〕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信:诚信。
修:培养。
7. 独:单独。
8.〔亲〕意动用法,用如动词,以……为亲,抚养。
下文“子其子”中的第一个“子”也是动词。
9. 亲其亲:第一个亲,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亲人;第二个亲,父母。
10. 终:终老,终其天年。
11. 养:供养。
12.有所养:得到供养。
13.〔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矜,老而无妻的人。
第24课《大道之行也》课件(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
四书:《论语》《大学》《孙子》 《中庸》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 《周易》《春秋》 (简称:诗、书、礼、易、春秋)
孔子生活在变乱 纷乘的春秋末期, 迫切希望出现一个 太平盛世,所以有 这番言论。
课文欣赏:
大道乊行也,天下 / 为公,选贤 / 不能, 讲信 / 修睦。故 / 人丌独亲其亲,丌独 / 子其子,使 / 老有所终,壮 / 有所用, 幼 / 有所长,矜(guān)、寡、孤、 独、废疾者 / 皆有所养,男 /有分,女/ 有归。货恶其 / 弃亍地也,丌必 / 藏亍 己;力恶其 / 丌出亍身也,丌必 / 为己。 是故谋闭 / 而丌兴,盗窃乱贼 / 而丌作, 故 / 外 吾吾子 幼老: ,, 以以 及及 人人 之之 幼老 。;
陶 渊 明 : 世 外 桃 源
“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有田同耕,有钱 同使;无处不保暖,无处不均匀。” ——洪秀全
洪秀全领导了近代史
上最大的农民起义。
马克思
伟大的思想家,他和 思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 主义学说,提出社会主义 和共产主义伟大的理想的 社会形式。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是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的 基本概念。
男的都有职务,女子都能有归宿。
5.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 不一定要自己去私藏。
6.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 私利。
7.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 的事情不会发生
一、直意和意译结合
•
翻译课文
• 独学:自己结合课本上的注释和工具书先 翻译课文,将丌懂的画出来,准备小组其 他成员诶教。 • 对学:将个人丌懂得翻译提交小组讨论, 以小组为单位总结出本小组丌懂的问题, 准备提交全班讨论。 • 群学:以小组为单位提出本小组丌懂的问 题,全班讨论解决。
【学案】第24课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学案【学习目标】1、背诵课文,掌握相关文言词语。
2、通过合作探究,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3、激情展示,阳光参与。
领悟古人所追求的理想社会的实质,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学习重难点】1、背诵课文,掌握相关文言词语。
2、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使用说明】1、在充分预习,熟读文本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学案。
2、认真限时完成,规范书写;小组合作讨论,答疑解惑。
【自学导航】一、预习点兵1、查阅资料,了解作家作品及相关内容。
(1)《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是之一。
大约是之际,儒家学者托名的答问的著作。
(2)儒家经典著作是“四书”“五经”。
“四书”是《》,《》,《》,《》。
“五经”是《》,《》,《》,《》,《》。
2、给加点字注音。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矜.()寡男有分.()货恶.()其弃盗窃.()乱贼.()陶后鲜.有闻()3、阅读注解,掌握文言词语。
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大道之行.也()(2)讲信修睦.()(3)不独子其子.()(4)男有分.()(5)女有归.()(6)货恶其弃.于地()(7)力恶.不出于身()(8)外户..而不闭()(9)是谓大同..()5、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作解释。
(1)选贤与能通:。
(2) 矜寡孤独通:。
二、整体感知(将文章翻译在下面。
)三、研读与赏析。
1、本文阐述的大同社会主要特征是什么?2、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特征的?3、如何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四、拓展学习1、“大同社会”与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无相似之处?3、说一说,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个什么样的社会?【自主练习】阅读并回答问题。
管宁、华歆(均三国时人)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
管挥锄与瓦石无异,华捉(拾)而掷去之。
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有蓬的华丽车子)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看。
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华歆.()掷.()去轩冕..()(2)解释下列词语:锄菜()片金()同席()废书()(3)翻译句子:①宁读如故。
大道之行也复习
二、默写
• 1、比一比看哪些同学能又快又准确地把这 三首诗默写。 • 《望岳》、《春望》全默写。 • 《石壕吏》: • 吏呼一何怒! ! , 死者长已矣!有孙母未去, 。 • ,如闻泣幽咽。
三、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 1、《望岳》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热情 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 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 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 2、《春望》形象地描述了诗人困居长安时的所见、 所感、抒发了忧国思家的情感,反映了诗人热爱 国家、眷恋亲人的美好情操。 • 3、《石壕吏》这首五言古诗,通过作者亲眼所见 的石壕吏乘夜捉人,连老妇也被抓服役的故事, 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应“安史之乱”引 起的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忧 国忧民的感情
四、课文理解:
• 1、如何理解大道、大同、大道之行、天下 为公。 • 2、本文阐述的大同社会有什么特点?
•
25、杜甫诗三首
复习
复习目标:
• 1、背诵三首诗歌; • 2、默写《望岳》、《春望》全诗,及《石 壕吏》中的名句。 • 3、理解每一首诗的思想内容。
一、背诵全诗
• 1、比一比看哪些同学对杜甫的这三首诗记 得最牢固。(指几名学生背诵。) • 2、全班背诵。
•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 修睦。 •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三、重点词语检测:
• 1.给下列蓝色字注音: 选贤与能( ) 矜寡孤独( ) 男有分 ( ) 2.找出下列句中通假字,并解释。 选贤与能: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 3.词类活用。 • 不独①亲其②亲:①亲: ②亲: • 不独①子其②子:①子: ②子: 4 出自本文的两个成语:
古诗文《大道之行也》赏析
古诗文《大道之行也》赏析大道之行也先秦:佚名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译文及注释【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所以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
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
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
所以大门都不用关上了,这叫做理想社会。
】【注释1.】选自《礼记·礼运》。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
礼运,《礼记》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大道,指古代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行:施行。
2.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3.之行:之,助词取消句子之间的独立性。
行,施行4.为:是,表判断。
5.〔选贤与(jǔ)能〕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
与,通“举”,推举,选举。
6.〔讲信修睦(mù)〕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信:诚信。
修:培养。
7.独:单独。
8.〔亲〕意动用法,用如动词,以……为亲,抚养。
下文“子其子”中的第一个“子”也是动词。
9.亲其亲:第一个亲,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亲人;第二个亲,父母。
10.终:终老,终其天年。
11.养:供养。
12.有所养:得到供养。
13.〔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矜,老而无妻的人。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4课大道之行也学案无解答新版[新人教版]
大道之行也学案导学(说明:四号字)一、背诵课文,把握相关文言词语。
二、通过合作探讨,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3、激情展现,阳光参与。
领会前人所追求的理想社会的实质,培育高贵的道德情操。
先学后教 (说明:四号字)一、查阅资料,了解作家作品及相关内容。
(1)《大道之行也》选自《 》,《礼记》是 之一。
大约是 之际,儒家学者托名 的答问的高作。
(2)儒家经典高作是“四书”“五经”。
“四书”是《 》,《 》,《 》, 《 》。
“五经”是《 》,《 》,《 》,《 》,《 》。
二、给加点字注音。
选贤与.( )能 讲信修睦.( ) 矜.( )寡 男有分.( )货恶.( )其弃 盗窃.( ) 乱贼.( )陶后鲜.有闻( )3、阅读注解,把握文言词语。
4、说明下列加点的词。
(1)大道之行.也( ) (2)讲信修睦.( )(3)不独子其子.( ) (4)男有分.( ) (5)女有归.( ) (6)货恶其弃.于地( )(7)力恶.不出于身( ) (8)外户..而不闭( ) (9)是谓大同..( )五、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作说明。
(1)选贤与能 通 : 。
(2) 矜寡孤独 通 : 。
小组合作一、本文论述的大同社会要紧特点是什么?二、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讲明“大同”社会特点的?3、如何明白得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4、“大同社会”与陶渊明刻画的世外桃源有无相似的地址?五、说一说,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是个什么样的社会?当堂达标1.《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是之一。
大约是之际,儒家学者托名的答问的高作。
2.儒家经典高作是“四书”“五经”。
“四书”是《》,《》,《》,《》。
“五经”是《》,《》,《》,《》,《》。
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作说明。
(1)选贤与能通:。
(2) 矜寡孤独通:。
4.阅读并回答问题。
管宁、华歆(均三 国时人)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
管挥锄与瓦石无异,华捉(拾)而掷去之。
又尝同席念书,有乘轩冕(有蓬的富丽车子)过门者,宁念书如故,歆废书出看。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4课《大道之行》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3)教师X读或选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X读。
(4)全班齐读课文。三、讨论探究
1、提问:“某某”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请找出相关语句,并作讲解。
明确:“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天下为公”是说天下是大家的天下,不属于任何个人;“选贤与能”是说选拔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担任社会职务;“讲信修睦”说的是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良好的关系,讲求诚信,远离欺诈,崇尚和睦,防止争斗。2、总领全文的语句是什么?照应此句的哪句话?
5、作者所描绘的某某社会的景象是什么?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某某。
6、提问:任何想像都是植根于现实土壤的,文中有无当时现实社会的影子?
学生思考,小组之间交流。
明确:文章第三层选择了一种特殊的总括方式,拿现实社会跟理想的“某某”社会作对比,从而顺理成章地指出,现实社会中诸多现象如搞阴谋、盗窃财物、作乱等在“某某”社会中将不复存在,代之而兴的将是一个“外户而不闭”的和平、安定的局面。这其中已经折射出现实社会的真实情形:社会变乱纷乘,动荡不安;尔虞我诈,人人自危;盗贼横行,混乱不堪。
(2)教师分层指导朗读。
第一层:首句“大道之行也”用提顿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内涵;“天下”三句当用分列语气读。
第二层:本层全用排偶句式,共有四组,应读出层次感。有些字有统领作用,如“故人不独……”中的“人”“使老有所终……”中的“使”,这些字后均当作一顿。最后一组谈“货”“力”观念,此两字后亦当作一顿。读至“不必为己”,要作稍长停顿,收住这一层文字。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外户而不闭,是谓某某。
3、提问:怎样实施“大道”,实现“某某”(“某某”社会的根本特征)?请找出相关语句,并作讲解。(与第一小题类似)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24课大道之行也问题解决课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大道之行也》姓名课题课型时间梁彩星《大道之行也》问题解决课学导目标1.背诵全文,疏通文意,积累“与、亲、子、分、归、作、矜、寡、孤”等文言实词。
2.整体感知文意,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3.学习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人类造福,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学导重点方法重难点分析1.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最好当堂成诵。
2.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问题预设1.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2.“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3.你认为“大同”社会会实现吗?我们现在生活的社会是大同社会吗?4. 文中“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什么相似的地方?过程时控学导内容设计情境创设2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大同社会,这节课我们再一次走进《大道之行也》,带着黑板上的问题深入探究。
目标咀嚼板书生成课上生成的问题作为本节课的目标,学生认真研读后做好自学的准备。
自学指导10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主阅读文本,用自己的笔触解决问题。
1.不会的问题可以询问老师,其他组的同学。
2.写出问题的答案、要工整、书写要认真。
3.不会的记录下来,争取小组讨论时解决。
讨论指导8同学们经过自主学习后对问题都有了自己的见解,下面就请带着你的见解进入小组交流环节,明确问题答案和思路,学科长推选展讲人员。
教师参与2-3个小组的交流,指导、点拨。
展讲指导12请同学们看黑板上的问题,勇敢的站起来展讲最拿手的题目。
1.声音洪亮,语言流畅。
2.要有阶梯思路,必要时做好板书的准备,让大家记录下你的答案。
教师行为:1.教师参与活动,鼓励学生。
2.教师进行赏识性评价。
精讲点拨审题答案方法拓展51.文中“大同”社会跟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2.孔子的“大同”社会的理想实现了吗?21世纪的中国社会,是“大同”社会吗?3.请说一段话描绘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
伟大的思想家 他和思格斯共同创立的马 克思主义学说,提出社会主义 和共产主义伟大的理想的社会 形式。 中国共产党章规定:党的 最终目标,是实行共产主义的 社会制度,认为资本主义最后 必然发展为共产主义社会。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是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的基本 概念。
4、如何评价孔子所描绘的“大同” 社会?
(1)在当时看来:不满现实,向往美 好。
(2)在现在来说:激励人们,仍有意 义。
(3)能否实现?世外桃源,美好空想。
讨论:
课文中所描绘的 大同社会到底是一 个怎么样的社会?
大 道 之 行 也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人人受到关爱
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 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 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 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 • 大道之行也: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 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 的大同社会。
2、怎样实施“大道”,实现“大同”?
天下为公;选贤任能;讲信修睦。
3、本文阐述的大同社会有哪些基本特征?
(1)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读准字音
天下为公( wé 选贤与能( ) ) jǔ i 讲信修睦( mù 矜、寡、孤、独 ) guān n wù 男有分( fè 货恶其弃于地也( ) ) 编纂( ) ) zuǎn 门闩( shuān
关键词语解释
大道之行也:施行 通“举” 推荐,选拔 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培养 皆有所养:供养 矜: 老而无妻的人 男有分: 职分,指职业 货恶其弃于地也: 憎恶
不必藏于己: 私藏 谋闭而不兴: 发生 盗窃乱贼而不作:乱,指造反。贼,指
害人。作,兴起。
故人不独亲其亲:
亲,意动词, 以……为亲。用如动词, 这里可以译为奉养、赡养。 亲,名词, 指父母。
不独子其子:
子,意动词,以……为子。这里用如动 词,可以译为抚育。子,名词,指子女。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所终,终其天年,养老送终。 所用,为社会效力。 所长,顺利成长。
谋乱不作
孔 子 : 大 同
幼老孟 吾吾子 幼老: ,, 以以 及及 人人 之之 幼老 。;
陶 渊 明 : 世 外 桃 源
“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有田同 耕,有钱同使;无处不保暖, 无处不均匀。” ——洪秀全
洪秀全领导了近代史
上最大的农民起义。
天 下 民 为 族 公 、 民 生 孙 、 中 民 山 权
——
康 有 为 : 小 康
1911年4月24日 林觉民 仁者老吾老以及 人之老,幼吾幼以及 人之幼。 亦以天下人为念, 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 身之福利,为天下人 谋永福也。
林觉民
“大同”与“小康”
如今国家也提出先要领导人民实现“小康” 水平。 小康"一词,出自《礼记》,据传乃孔子 所言。其中《礼运》篇,描述西周初期的社会 景象,表达了孔子的社会理想。这一篇,孔子 提出了两个相互关联的概念,一个是"大同", 一个是"小康"。比较起来,"大同"理想里说 的是"古人不独亲其亲,不独亲其子","亲" 和"子"而又"不独",因此是全社会都要共同 关心的对象;而"小康",则只是"各亲其亲, 各子其子",以家庭为单位。
《大道之行也 》
——选自《礼记》,儒家经典之一。
选自《礼记•礼运》,该书大约是战 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 问的著作。 文章中提出一个著名的关于人类美 好社会的构想,并给它定名为“大同”。 请注意理解“天下为公”这个关键词理, 清课文的层次,然后分析“大同” 社会 的基本特征。
•听录音,朗读课文 注意把握句子的字 音及结构大道之 行.mp3
词类活用
意动用法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亲:以……为亲;子:以……为子
整体感知
第二层(第二至三句话) “大同”社会的基本特 征。 1、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第一层(第一句话)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
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第三层(第四句话)全文的总结语。
1、大道指什么?大同指什么?
《大道之行》
——《礼记》
• • • •
疏通文意,了解课文内容。 理解课文,了解大同社会的实质。 学习本文排比,对偶的表达效果。 能背诵并默写课文。
孔子
中国古代伟 大的思想家、教
育家,春秋末期
儒家学派的创始
人。
clq
四书:《论语》《大学》《孟子》 《中庸》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 《周易》《春秋》 (简称:诗、书、礼、易、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