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大道之行也
24大道之行也(学生导学卡)
1、词语积累(音):
与矜分睦长恶
2、找出文中的通假字:
3、找出词类活用的字词:
四、小组研讨,合作学习。
1、大道指什么?大同指什么?大道和大同有什么关系?
2、“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
3、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
4、试着理清全文结构,理清思路。
5、大同社会与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写作背景:
本文是《礼记·礼运》开头部分里的一段话,主旨是阐明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因为孔子是因为生活在变乱纷乘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
预习感知课文
1、检查预习:
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矜寡孤独()男有分()货恶其弃于地也()
2、《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儒家经典之一。
6、如何评价孔子所描绘的“大同”社会?
五、课堂练习巩固,分组翻译句子,解释字词。
班级
姓名
课时
一课时
设计
兼馨
学习方法
学习内容
方法总结
仔细领会目标,明确要求,抓住核心问题,做到有的放矢,每学一课,就要有所得。知其然,还要知所以然。领会透彻。
要养成查找资料和积累资料的好习惯,厚积才能薄发。
了解作者,掌握作者。
认真预习,对写作背景要吃透。这样才能为下步理解和领悟内容和思想做准备。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选自《礼记•礼运》,该书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文章中提出一个著名的关于人类美好社会的构想,并给它定名为“”。请注意理解“”这个关键词,理清课文的层次,然后分析“”社会的基本特征。
3、利用工具书,结合注释,试着翻译课文。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4课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4课《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材分析对《大道之行也》教参要求,背诵全文并明白得孔子的大同思想。
此文是《礼记。
礼运》开头的一段话,主旨在于说明儒家思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大体特点。
孔子生活在事变纷呈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显现一个太平盛世。
尽管他的理想在那时小生产的基础上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两千连年前他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所向往的目标。
学习本课,可尝试比较共产主义社会的终极目标,并让学生有所感受二者的异同点;学习本课可结合21课《桃花源记》表现的思想,比较二者的异同点。
学情分析由于此刻的90后学生对社会体会体验不足、再加上文中所述的理想社会和此刻的生活不同太大,学生明白得和同意都有困难。
对字词的明白得和识记应该问题不大。
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1.积存一些重要的词语。
2.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思,把握“大同”社会的大体特点。
3.背诵并默写全文。
进程和方式目标1.重视朗诵,提高朗诵和背诵能力,力求读得好,诵得快。
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朗诵能力。
3.联系实际,探求未知,慢慢培育学生的探讨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大道之行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学习前人勇于冲破现实羁绊,斗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聪慧,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人类造福,做一个真正的社会人。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诵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最好当堂成诵。
2.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大体特点。
教学难点1.联系《桃花源记》,引导学生试探,《桃花源记》中所刻画的社会生活与文中“大同”社会相较,有无相似的地方?2.联系实际,引导学生试探“孔子的社会理想实现了吗?咱们此刻的社会是不是大同社会”那个问题。
教材分析对《大道之行也》教参要求,背诵全文并明白得孔子的大同思想。
此文是《礼记。
礼运》开头的一段话,主旨在于说明儒家思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大体特点。
孔子生活在事变纷呈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显现一个太平盛世。
24《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1.doc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翻译并背诵课文,掌握相关文言词。
2、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教学重点1、背诵课文。
2、多方面了解孔子的思想。
教学难点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桃花源记》给我们描绘出一幅理想社会的生活图景,早在战国末年《礼记》中也有相类似的理想社会的画卷。
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一篇《大道之行也》。
二、整体把握1、范读课文。
2、学生仿读并思考:大道指什么?大同指什么?理解这两个概念是理解全文的关键。
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大同,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
大道之行也,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
三、研读理解1、自由朗读课文,掌握以下文言实词,疏通文意:⑴大道之行也:施行⑵选贤与能:通“举”⑶讲信修睦:培养⑷故人不独亲其亲:故,所以。
独,单独。
亲,以…为亲⑸矜:guān老而无妻的人⑹皆有所养:供养⑺男有分:fèn 职分,指职业⑻货恶其弃于地也:憎恶⑼不必藏于己:私藏⑽谋闭而不兴:发生⑾盗窃乱贼而不作:乱,指造反。
贼,指害人。
作,兴起⑿故外户而不闭:用门闩插门2、指导学生翻译课文:⑴自主探究理解翻译。
⑵小组合作学习,翻译全文。
⑶全班交流。
3、细读课文,探究讨论:⑴本文阐述的大同社会有哪些基本特征?①“天下为公”政权和社会财富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不属于任何个人。
社会的管理者都应由社会成员选举出来的品德高尚、才能出众的人担当。
社会成员之间相处讲求诚信,崇尚和睦。
②社会关爱它的所有成员。
全社会亲如一家,各年龄段的人都有合适的安排,特别对“矜、寡、孤、独、残疾”这五种身心受损的人实行有效的保障措施,对他们多一份关爱。
③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男子要有稳定的职业,并且能安心的工作;女子婚配及时,有和乐的家庭。
男耕女织自食其力,丰衣足食。
④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所有社会成员都珍惜劳动成果和社会财富,无自私自利之心;人人都以在共同劳动中不出力、少出力为耻,为社会尽心尽力地工作,没有多得多占的念头。
24大道之行也
古代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选自《礼记 礼运》,《礼记》 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 各种礼仪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 篇。礼运,《礼记》篇名,大约是战 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 答问的著作。
读通读顺读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jǔ能, 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 guān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 。 fèn,女有归。货/恶wù其/弃于地也,不 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 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疏 通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 与能,
古代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是
讲信修睦。
培养
品德高 通“举” 尚的人 选举
Hale Waihona Puke 主要内容:总领全文突出大 同社会的根本特征。
主要内容:分写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
以…为亲人 父母 以…为子女 儿女
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
中年人 为社会效力 成长 通鰥老而无夫的人 老而无夫的人 者,皆有所养。 幼而无夫的人 奉养 老而无子的人
特征:人人受到社会关爱
男有分 ,女有归。
职务 女子出嫁
男人都有职务,女子都有归宿
特征:人人安居乐业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人们都憎恶把货物丢在地上的行为, 但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 却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特征: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
4、大同社会和世外桃源的相同之处: 都是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和平世界,人人安居 乐业,人人受到社会关爱,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5、“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与 《桃花源记》意思相同的句子: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出自“故外户而不闭”成语: 夜不闭户 7、本文的结构是: 总分总
大道之行也 学案含答案
24、大道之行也——《礼记》学习目标:1、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3、背诵并默写全文。
学习过程:一、朗读课文,粗知文意1.文学常识(1)选自《礼记》,儒家经典之一。
(2)“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3)“五书”:《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2.字音字形选贤与.能(jǔ)讲信修睦.(mù)矜.(guān)男有分.(fèn)货恶.其弃于地(wù)1.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词句,粗知文意。
不独亲其亲(以……为亲)男有分(职业、职守)货恶其弃于地也(厌恶、憎恨)是故谋闭而不兴(谋:奸邪之心。
闭:杜绝)盗窃乱贼而不作:(乱:造反。
贼:害人。
作:兴起。
)外户而不闭(户:门。
)2.通假字选贤与能(“与”通“举”,选拔。
)矜、寡、孤、独、废疾者(“矜”通“鳏【guān】”,指老而无妻的人。
)二、翻译课文在政治上的最高理想施行的时候,天下就是人们所共有的,(人们)把品德高尚的人、德才兼备的人选举出来,(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的气氛。
所以人们不单单赡养自己的父母,也不只抚养自己的儿女,让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成长,让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社会的供养,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
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再兴起,所以(家家户户的)大门都不用关闭,这所说的就是理想社会。
三、整体感知1、总领全文的语句是什么?照应此句的哪句话?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2、怎样实施“大道”,实现“大同”(“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请找出相关语句,并作讲解。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第五单元24大道之行也(《礼记》)
24.大道之行也学习目标——积累一些重要的词语。
——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比较《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社会生活与文中的“大同"社会。
名师讲析【文学常识与背景知识】1.作者简介《礼记》的作者不止一人,写作时间也有先有后,其中多数篇章可能是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学生们的作品,还兼收先秦的其他典籍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其成书年代及作者历来说法不一。
据《汉书·文艺志》说是七十子后学者所记的,由汉人戴圣传述,故又称《小戴礼记》,以区别于戴德所传的《大戴礼记》。
2.背景资料本文是《礼记·礼运》开头部分里的一段话,主旨是阐明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原文此前还有一段文字记述孔子说这番话的来由,照录如下:昔者仲尼与于蜡宾(参加国君在年终举行的祭典。
蜡,读zhà ),事毕,出游于观(读guān,宫门外两旁的楼台)之上,喟然而叹。
仲尼之叹,盖叹鲁也(意思是鲁国已经丧失了古礼)。
言偃(即子游,孔子的学生)在侧,日:“君子何叹?”孔子日:“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夏、商、周三代的英贤),丘未之逮也(因出生晚,未能赶上),而有志焉。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孔子是因为生活在变乱纷呈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所以有这番言论。
【课文分析】1.文章主题文章通过对理想中的社会特征的描述,阐明了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表达了“天下为公”的思想。
2.文章结构3.对话文本(1)课文内容应该如何理解?课文可分三层:“大道之行也……讲信修睦。
”这一层是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
“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
这一句是总提,以下三句是分述。
“天下为公”,这是说政权(也可以把社会财富包括进来)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而不属于任何个人。
“选贤与能”,这是说社会的管理者应由社会成员选举产生。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4课《大道之行也》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大道之行也教学目的1.背诵课文,积累与本课词语。
2.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教学重难点背诵课文,积累与本课词语。
课时:1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情景激趣《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礼运》。
《礼记》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典章制度和儒家思想的重要著作。
它阐述的思想,包括了社会、政治、伦理、哲学、宗教等各个方面,其中《大学》《中庸》《礼运》等篇有较丰富的哲学思想。
《礼记》一书的编定是西汉礼学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圣。
到唐代被列为“九经”之一,到宋代被列入‘十三经”之中,成为士人必读之书。
《大道之行也》,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其人认为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定能形成一个“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一个“大同”社会。
但在当时的战乱时期下那个愿望是不可能实现的。
探究生趣第一步,泛读课文。
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结合注释,梳理文意,将课下重要注释简化后移到课文相关位置处。
用(一,二,……标出段落层次),用(1,2,……标出段内层次),批注自己的阅读感受,列出不懂之处。
在阅读过程中校正读音,积累词语: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
选贤与(jǔ)能: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
与,通“举”,推举,选举。
讲信修睦(mù):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信:诚信。
修:培养。
亲其亲:第一个亲,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亲人;第二个亲,父母。
不独子其子:第一个子,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子;第二个子,孩子终:终老,终其天年。
有所养:得到供养的地方。
所,……的地方。
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寡,老而无夫的人。
孤,幼而无父的人。
独,老而无子的人。
废疾者,残疾人。
男有分(fèn):男子有职务。
分,职分,指职业、职守,职务。
女有归:意思是女子有归宿。
归,指女子出嫁。
货恶(wù)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意思是,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2014年秋八年级语文上册(人教版)习题讲解:第五单元 24大道之行也
24.大道之行也1.生难字。
与.(j ǔ) 睦.(m ù) 矜.(gu ān) 分.(fèn) 恶.(w ù) 2.重点词语解释。
(1)大道..之行.也(政治上的最高理想;施行) (2)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供养)(3)男有分.(职分,文中指职业、职守) (4)女有归.(女子出嫁) (5)货恶.其弃于地也(憎恶) (6)不必.藏于己(一定) (7)是故谋闭而不兴(谋略,谋划)(8)盗窃乱.贼而不作(造反,害人;兴起) (9)故外户..而不闭(大门) (10)是谓大同..(理想社会;和,平) 3.通假字。
(1)选贤与.能(“与”通“举”,选拔) (2)矜、寡、孤、独、废疾者(“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4.一词多义。
(1)修⎩⎪⎨⎪⎧讲信修睦(培养)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长) (2)闭⎩⎪⎨⎪⎧是故谋闭.而不兴(阻塞)故外户而不闭.(关) (3)道⎩⎪⎨⎪⎧大道.之行也(理想)道.路以行(路) (4)独⎩⎪⎨⎪⎧矜、寡、孤、独.、废疾者(老而无子的人)故人不独.亲其亲(单单) (5)亲⎩⎨⎧故人不独亲.其亲(动词,以……为亲)故人不独亲其亲.(名词,父母)(6)为⎩⎪⎨⎪⎧天下为.公(是)不必为.己(为了) (7)故⎩⎪⎨⎪⎧是故.谋闭而不兴(因为)故.外户而不闭(所以) 5.古今异义。
(1)盗窃乱贼.而不作 贼⎩⎪⎨⎪⎧古义:害人今义:偷东西的人 (2)大道..之行 大道⎩⎪⎨⎪⎧古义:政治上的最高理想今义:大路 (3)女有归.归⎩⎪⎨⎪⎧古义:女子出嫁今义:回归,回来 (4)是故谋闭而不兴.兴⎩⎪⎨⎪⎧古义:产生今义:兴盛 (5)盗窃乱贼而不作.作⎩⎪⎨⎪⎧古义:发生今义:从事某种活动 (6)讲信修.睦 修⎩⎪⎨⎪⎧古义:培养今义:修改 6.词类活用。
(1)故人不独亲.其亲(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亲人) (2)不独子.其子(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子女) (3)选贤与能.(动词用作名词,有才能的人) (4)故外户.而不闭(名词作动词,把门窗合上) 7.重点句子默写。
《大道之行也》原文及译文
《大道之行也》原文及译文《大道之行也》表达的是孔子在战乱非常多的春秋时期,迫切希望有一个太平盛世的出现这一感情的吧?他认为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定能形成一个“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一个“大同”社会.但在当时的战乱时期下那个愿望是不可能实现的!原文大道之行也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jǔ)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注释 1. 选自《礼记·礼运》。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
礼运,《礼记》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大道,指古代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行:施行。
2. 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3. 为:是,表判断。
4.〔选贤与(jǔ)能〕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
与,通“举”,推举,选举。
5.〔讲信修睦(mù)〕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修:培养。
6.〔亲〕意动用法,用如动词,以……为亲,抚养。
下文“子其子”中的第一个“子”也是动词。
7. 子:以.......为子8.〔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矜,老而无妻的人。
矜,通“鳏”。
寡,老而无夫的人。
孤,幼而无父的人。
独,老而无子的人。
废疾,残疾人。
9.〔男有分(fèn)〕男子有职务。
分,职分,指职业、职守。
10.〔女有归〕意思是女子有归宿。
归,指女子出嫁。
11.〔货恶(wù)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意思是,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恶(wù),憎恶。
藏:私藏。
于:在。
货恶:宾语前置。
12.〔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意思是,人们憎恨在公共劳动中不出力的行为,却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十四课《大道之行也》
24课《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学分析《大道之行也》是初中语文八年级第五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这篇文章描述了理想社会,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令人深思。
通过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文言文的能力,学习古人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做一个为人类造福的人。
对于这篇课文,半个世纪以前的中学生差不多能背诵如流,今天的中学生也应如此,必须读得烂熟,才能较好领悟我们先人所追求的这个理想社会的实质,并感知这段文字的美好。
要保证至少读10遍,课堂上时时有琅琅书声,营造浓浓的学习氛围。
教学目标1.翻译并背诵课文,掌握相关文言词2.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最好当堂成诵。
2.教学难点了解孔子“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1.激趣导入:中国历史上只有一个人,他的后裔能够世代享受历朝国务院专门津贴,两千多年从不间断,这个人就是孔子。
得到如此厚重的待遇,并非是孔子拥有多么了不起的文治武功。
孔子一生不得志,没当几年官谈不上什么卓越政绩;虽然也指挥过作战,但都是小仗不足挂齿。
他之所以能够如此彪炳千秋,在于他是,中国千古思想第一人。
朱熹的话来说,叫“天不生孔子,万古如长夜”。
大道之行,大同社会就是孔子的先见,两千多年以来,许多思想家,许多国度就在先哲的指引下,孜孜以求,直到今天,不过我们把理想换了个说法,叫做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2.介绍文章出处:《礼记》及四书五经:本课文是从《礼记》中节选的一段文字,编者以第一句话作为标题,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外搜集全文阅读。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儒家经典著作)五经:《周易》《诗经》《尚书》《礼记》《春秋左传》3.检测课外文言文积累,了解大道之行的由来:昔者仲尼与于蜡宾(参加国君在年终举行的祭典,蜡,读zhà),事毕,出游于观(读guān,宫门外两旁的台楼)之上,喟然而叹,仲尼之叹,盖叹鲁也(意思是鲁国已经丧失了国礼)。
24《大道之行也》八年级上册人教版
四书:《论语》《大学》《孟子》 《中庸》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 周易》《春秋》 (简称:诗、书、礼、易、春秋)
《礼记》简介:
情况和各种礼节制度的记述外,还 包括了孔子及其门人言行的一些小 故事。 《礼记》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 章制度书籍,又是一部重要的仁义 道德教科书。其语言简洁生动,具 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4、男有分,女有归。
男的都有职务,女子都能有归宿。
5、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 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去私藏。 6、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 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7、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 反和害人的事情不会发生。
字词理解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
施行
天下为公,
是
选贤与能,
与(jǔ),通 “举”,选举
讲信修睦。
培养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
因此 以……为亲 以……为子 终其天年,养老送终
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奉 养自己的子女。
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
为社会效力 顺理成长 同“鳏”,老
陶 渊 明 : 世 外 桃 源
“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有田同耕,有 钱同使;无处不保暖,无处不均匀。” ——洪秀全
洪秀全领导了近代史
上最大的农民起义。
马克思
伟大的思想家,他和 思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 主义学说,提出社会主义 和共产主义伟大的理想的 社会形式。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是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的 基本概念。
民 族 、 民 生 、 民 孙 权 中 山 ——
第24课《大道之行也》课件(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
四书:《论语》《大学》《孙子》 《中庸》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 《周易》《春秋》 (简称:诗、书、礼、易、春秋)
孔子生活在变乱 纷乘的春秋末期, 迫切希望出现一个 太平盛世,所以有 这番言论。
课文欣赏:
大道乊行也,天下 / 为公,选贤 / 不能, 讲信 / 修睦。故 / 人丌独亲其亲,丌独 / 子其子,使 / 老有所终,壮 / 有所用, 幼 / 有所长,矜(guān)、寡、孤、 独、废疾者 / 皆有所养,男 /有分,女/ 有归。货恶其 / 弃亍地也,丌必 / 藏亍 己;力恶其 / 丌出亍身也,丌必 / 为己。 是故谋闭 / 而丌兴,盗窃乱贼 / 而丌作, 故 / 外 吾吾子 幼老: ,, 以以 及及 人人 之之 幼老 。;
陶 渊 明 : 世 外 桃 源
“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有田同耕,有钱 同使;无处不保暖,无处不均匀。” ——洪秀全
洪秀全领导了近代史
上最大的农民起义。
马克思
伟大的思想家,他和 思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 主义学说,提出社会主义 和共产主义伟大的理想的 社会形式。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是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的 基本概念。
男的都有职务,女子都能有归宿。
5.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 不一定要自己去私藏。
6.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 私利。
7.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 的事情不会发生
一、直意和意译结合
•
翻译课文
• 独学:自己结合课本上的注释和工具书先 翻译课文,将丌懂的画出来,准备小组其 他成员诶教。 • 对学:将个人丌懂得翻译提交小组讨论, 以小组为单位总结出本小组丌懂的问题, 准备提交全班讨论。 • 群学:以小组为单位提出本小组丌懂的问 题,全班讨论解决。
24《大道之行也》八年级上册人教版审美鉴赏
《大道之行也》审美鉴赏
以天下为己任的理想美
人总是有思想的。
人不仅要安排自己的生活,还要思考人生的意义,确定自己追求的目标,向往未来美好的生活。
这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想法就是理想。
当一个人把个人的理想与社会的发展统一起来,与大多数人的想法统一起来时,就会产生崇高的理想。
孔子就是这样的先驱。
他以“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之世”即我国原始社会末期的社会为蓝本,经过加工提炼而构想出一个理想的社会模式——没有阶级压迫剥削,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的“大同”社会。
他为之而东奔西走,游说诸侯,大声疾呼,还勇开平民教育之先河。
两千多年来,他的这一理想与他为实现理想而不懈努力的精神一直启迪、激励着无数的仁人志士为实现自己的理想,推动社会发展而奉献自己的一生。
古诗文《大道之行也》赏析
古诗文《大道之行也》赏析大道之行也先秦:佚名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译文及注释【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所以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
男子有职务,女子有归宿。
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因此奸邪之谋不会发生,盗窃、造反和害人的事情不发生。
所以大门都不用关上了,这叫做理想社会。
】【注释1.】选自《礼记·礼运》。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
礼运,《礼记》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大道,指古代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行:施行。
2.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3.之行:之,助词取消句子之间的独立性。
行,施行4.为:是,表判断。
5.〔选贤与(jǔ)能〕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
与,通“举”,推举,选举。
6.〔讲信修睦(mù)〕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信:诚信。
修:培养。
7.独:单独。
8.〔亲〕意动用法,用如动词,以……为亲,抚养。
下文“子其子”中的第一个“子”也是动词。
9.亲其亲:第一个亲,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亲人;第二个亲,父母。
10.终:终老,终其天年。
11.养:供养。
12.有所养:得到供养。
13.〔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矜,老而无妻的人。
八上24大道之行也
思考:什么是“大道”,什么是“大 同”? 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大同,指理想社会。 大道之行也,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老百 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
大同社会同陶渊明描绘的那个 “世外桃源”有没有相似之处?你是 如何看待文中所描绘的大同社会的?
有。“世外桃源”的境界是 根据“大同”社会的体制构 想出来的,是艺术地再现 “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
教学目的: 1、整体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 提高诵读能力。 2、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 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 本特征。 3、背诵并默写全文。
齐读课文
• 注意文中的生字、词 • 注意朗读的节奏、感情等 • 边读边勾画不理解的词句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归宿 (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 地上,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人们)憎恶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出 力,却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
因此 造反 害人
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兴起 这 是
全文结构
对“大同”社会的说明。 第一层(第一句话) 第二层(第二至三句话) “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1 .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第三层(第四句话) 总结 “大同” 社会特征。
Hale Waihona Puke 这段文字可以看出, 孔子是因为生活在变乱纷 乘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 出现一个太平盛世,所以 有这番言论。
《礼记》简介: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相传为西 汉戴圣编纂。全书除有关我国古代社会 情况和各种礼节制度的记述外,还包括 了孔子及其门人言行的一些小故事。 《礼记》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 度书籍,又是一部重要的仁义道德教科 书。是孔子以后战国至秦汉之间儒家的 作品,全书保存了先秦时代的重要史料。 其语言也简洁生动,具有一定的文学价 值。
《大道之行也》原文与翻译
《大道之行也》原文与翻译《大道之行也》原文与翻译《大道之行也》表达的是孔子在战乱非常多的春秋时期,迫切希望有一个太平盛世的出现这一感情的吧?他认为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定能形成一个“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一个“大同”社会.但在当时的战乱时期下那个愿望是不可能实现的!原文大道之行也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jǔ)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注释1. 选自《礼记·礼运》。
《礼记》,儒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49篇。
礼运,《礼记》篇名,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大道,指古代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行:施行。
2. 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3. 为:是,表判断。
4.〔选贤与(jǔ)能〕把品德高尚的人、能干的人选拔出来。
与,通“举”,推举,选举。
5.〔讲信修睦(mù)〕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修:培养。
6.〔亲〕意动用法,用如动词,以……为亲,抚养。
下文“子其子”中的第一个“子”也是动词。
7. 子:以.......为子8.〔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矜,老而无妻的人。
矜,通“鳏”。
寡,老而无夫的人。
孤,幼而无父的人。
独,老而无子的人。
废疾,残疾人。
9.〔男有分(fèn)〕男子有职务。
分,职分,指职业、职守。
10.〔女有归〕意思是女子有归宿。
归,指女子出嫁。
11.〔货恶(wù)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意思是,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恶(wù),憎恶。
藏:私藏。
于:在。
货恶:宾语前置。
12.〔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意思是,人们憎恨在公共劳动中不出力的行为,却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 下 为 公
民 族 、 民 生 、 民 孙 权 中 山
——
孙中山
与妻诀别书
1911年4月24日 林觉民
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亦以天下人为念,
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 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林觉民
莫尔
莫尔《乌托邦》的 作者,16世纪英国的大 法官,乌托邦描绘了一 个公社式的社会,它并 不强求一致,但却通过 明显可见的公正制度而 达到全体一致”,财产 公有,人人平等,这是 《乌托邦》的一个基本 观点,正如正义是贯穿 《理想国》的内在精神, 公平则是《乌托邦》的 核心理念,莫尔以公平 的理念构筑乌托邦的社 会制度。
疏通文意,了解课文内容。 理解课文,了解大同社会的实质。 学习本文排比,对偶的表达效果。 能背诵并默写课文。
读准字音
天下为公(wé ) 选贤与能( jǔ ) i 讲信修睦( mù ) 矜( guān) n 男有分( fè ) 货恶其弃于地也(wù ) 编纂( zuǎn ) 门闩(shuān )
译读课文: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
选自《礼记· 礼运》,《礼记》,儒 家经典之一,西汉戴圣对秦汉以前各 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共 49篇。 “礼运”,《礼记》的篇名,大 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 名孔子答问的著作。
写作背景
孔子是因为生活在变乱 纷呈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 出现一个太平盛世,所以有 这番言论。
• • • •
不独子其子:
子,意动词,以……为子。这里用如 动词,可以译为抚育。子,名词,指 子女。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所终,终其天年,养老送终。 所用,为社会效力。 所长,顺利成长。
通假字
选贤与能
与通“举”,推荐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词类活用
意动用法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2)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所以人们都不只以自己的亲人为亲,不只以 自己的儿子为儿子。
(3)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矜、寡、孤、独、残疾者都能得到社会 的供养。
(4)男有分,女有归。
男的都有职务,女子都能有归宿。
(5)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 却不一定要自己去私藏。
课堂练习
• 根据提示回答: 1、“大同社会”的社会制度是公有制,就是课文中 的( )。 2、“大同社会”实行民主选举,即课文所说的 ( )。 3、“大同社会”实行按需分配,即 ( )。 4、“大同社会”是各尽所能,即( )。 5、“大同社会”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天下亲如一 家,即( )。 6、“大同社会”社会安定和平,即( )。
马克思
马克思是一个伟大的 思想家。他和思格斯共同 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 提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伟大的理想的社会形式。 中国共产党党章规定: 党的最终目标,是实行共 产主义的社会制度,认为 资本主义最后必然发展为 共产主义社会。 “各尽所能,按需分 配”是共产主义的社会制 度的基本概念。
课堂小结
大同:指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 阶段。 大道之行也:是指执政者施行大道,则老 百姓便可以生活在安定和平的大同社会。 天下为公:天下是公有的(天下是天下所 有人的天下 )。
2、怎样实施“大道”,实现“大同”?
天下为公;选贤任能;讲信修睦。
3、本文阐述的大同社会有哪些基本特征?
(1)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4、如何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大同”社会是以“五帝之世”的传闻 为依据,经过加工提炼而后构想出来的一 个理想社会的模式,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 以消除现实社会中的黑暗现象和不合理的 地方。因此,它源于“五帝之世”,又高 于“五帝之世”。
5、如何评价孔子所描绘的“大同”社会?
(1)在当时看来:不满现实,向往美好。 (2)在现在来说:激励人们,仍有意义。 (3)能否实现?世外桃源,美好空想。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把有 贤德、有才能的人选出来(给大家办事),(人人) 讲求诚信,崇尚和睦。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 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 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 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 无子的人、残疾人都能得到供养。男子要有职业, 女子要及时婚配。(人们)憎恶财货被抛弃在地上 的现象(而要去收贮它),却不是为了独自享用; (也)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总 要不为私利而劳动。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 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兴兵作乱,(家家户户)都不 用关大门了,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把品德高尚的人、能 干的人选拔出来。与 通“举”选拔、选举
(人人)讲求诚信, 培养和睦(气氛)
3、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
因此 动词,以……为亲 动词,以……为子
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
为社会效力
成长
同“鳏”,老而无妻的人
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课后作业
1、背诵全文。 2、描绘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不少于500字。
研讨与练习答案
一、1、第一层(第一句话)对“大同” 社会的纲领性说明。
第二层(第二至三句话) “大同”社会的 基本特征。1 、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3、货尽其用,人 尽其力。
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 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 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 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 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施行 政权(也可以把社会财富包 括进来)属于社会的全体成 员,而不属于任何个人。
关键词语解释
大道之行也: 施行 选贤与能:通“举” 推荐,选拔 讲信修睦: 培养 皆有所养: 供养 矜: 老而无妻的人 职分,指职业 男有分: 货恶其弃于地也:憎恶
不必藏于己: 私藏 谋闭而不兴:发生 乱,指造反。贼,指 盗窃乱贼而不作: 害人。作,兴起。
故人不独亲其亲: 亲,意动词, 以……为亲。用如动词, 这里可以译为奉养、赡养。 亲,名词, 指父母。
•
本文运用的修辞是排比和对偶,请同学 们在文中找出来读读,说说其表达效果。
背诵指导
可试一试抓重点词句背诵法
大道之行也, ,选 与 ,讲 修 故人 ,____, 使 , , ,矜、 废 疾者皆有所养,男 ,女 。货恶其弃 于地也, ;力恶其不出于身 也, 。是故 谋 , ,故 , 是谓大同。
1、和《桃花源记》比较阅读,找出本 文与《桃花源记》相对应的句子 例:故人不独亲其亲……皆有所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供养 职业、职分 归宿
4、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 定要自己私藏;
5、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不 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6、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 贼而 因此 造反 害人 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 谓大同。 这 是 兴起
译 文
孔 子 : 大 同
幼老孟 吾吾子 幼老 : ,, 以以 及及 人人 之之 幼老 。;
陶 渊 明 世 : 外 桃 源
“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有田同 耕,有钱同使;无处不保暖, 无处不均匀。” ——洪秀全
洪秀全领导了近代史
上最大的农民起义。
康 有 为 : 大 同
康有为
康有为的大同梦
康有为的《大同书》,力主“以新知益旧学” 的他,用一个19世纪末先知先觉者全部的想象力 描绘了一个中国的“大同梦”。 今欲致大同,必去人之私产而后可:凡农工 商之业,必归之公(财产公有,按劳分配,人人 劳动,人人平等)。去级界平民族,去家界为天 民,去种界同人类,破国界合大地(无邦国,无 帝王,人人相亲,天下大同)。
3、和我国2011年3月5日温家宝 总理提出的惠民政策相比哪个更好?
• 温家宝总理提出的惠民政策:老有所养, 病有所医,住有所居。
“大同”是一个儒家的理想的社会, 这个理想社会在小生产的基础上不可能 成为现实,但两千多年以来它一直是许 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所向往的目 标。你知道有哪些历史人物为此而呼吁 过、奋斗过?
亲:以……为亲;子:以……为子
整体感知
第一层(第一句话)对“大同”社会的纲领性说明。
第二层(第二至三句话) “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1、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 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第三层(第四句话)全文的总结语。
课文讲解
1、我们该如何理解大道、大同、大道之行也? 大道: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
第三层(第四句话)全文的总结语。
2、“世外桃源”的境界显然是根据 “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是艺术 地再现“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 二、1、与,通“举”,读jǔ,选拔。 2、分,读 fè n,职分、职业。 3、恶,读wù ,憎恶。 4、鲜,读xiǎn,少。
全文结构:
第一层 :总说——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权力、财物公有化 选举民主化 民俗民风 讲诚信、求和平
第二层:分说
1 .人人都能得到关爱 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 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大同”社会
第三层:结语——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做,外户而不 闭
总之:大同社会是一个平等自由、安定富足的太平盛世
尽管这样的理想社会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 不可能成为现实,但它却成为我国社会思想 史上的一份宝贵财富,两千多年来一直成为 许多思想家和改革家所追求的理想“桃源”。 今天我们更要加强国防建设,以更好地维护 世界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