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中24大道之行也(不)(教育相关)
第22课《大道之行也》知识点梳理及练习
第22课《大道之行也》知识点梳理及练习一、文学常识《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著作的选集。
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
《大道之行也》出自《礼记·礼运》。
二、三行对译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
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原文: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译文: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能安享晚年,使壮年人能为社会效力,使孩子健康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有残疾的人都有人供养,男子有职业,女子有归宿。
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但并非出于自己想私藏力气,恨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多出力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
原文: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译文:因此奸诈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盗窃、造反害人的事不会兴起,所以(家家户户)大门不关。
这叫作理想社会。
三、朗读节奏停顿1.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2.故/人不独/亲其亲。
3.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4.男/有分,女/有归。
5.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6.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7.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四、文言知识归纳(一)重点字词解释。
1.大道..之行.也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行:施行。
2.天下为.公为:是,表判断。
3.选贤与.能与:同“举”,选举,推举。
4.讲信修.睦修:培养。
5.亲.其亲,子.其子:名词用做动词,以……为亲,以……为子。
6.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矜(guān):同“鳏”,老而无妻的人。
孤:幼而无父的人。
独:老而无子的人。
废疾:残疾人。
7.男有分,女有归.。
初中语文中考 课内文言文阅读 大道之行也
2.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矜: 同“鳏”,老而无妻
第26篇
大道之行也
二、重点实词
1.选贤与能
贤:
能:
2.讲信修睦
信:
修:
3.故人不独亲其亲 亲:
亲:
4.不独子其子
子:
子:
第26篇
大道之行也
二、重点实词 1.选贤与能 2.讲信修睦 3.故人不独亲其亲 4.不独子其子
贤: 品德高尚的人 能: 才干出众的人 信: 诚信 修: 培养 亲: 动词,以……为亲 亲: 名词,指父母 子: 动词,以……为子 子: 名词,指子女
第26篇
大道之行也
【全文主旨】
本文通过阐述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表达了我国古代 劳动人民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第26篇
大道之行也
【实词释义】 一、通假字
1.选贤与能
与:
2.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矜:
第26篇
大道之行也
【实词释义】 一、通假字
1.选贤与能
与: 同“举”,推举
知识
第26篇
大道之行也
【作品拓展】 本文是《礼记·礼运》中的一段,是孔子对学生言偃说的一番话。
第26篇
大道之行也
【原文呈现】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 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 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 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
二、重点实词
7.盗窃乱贼而不作 乱贼: 作:
8.故外户而不闭 外户: 闭:
《大道之行也》教案
《大道之行也》教案1.1 背景介绍1.1.1 《大道之行也》是儒家经典《礼记》中的一篇,主张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
1.1.2 本文通过描绘理想社会和治理方法,体现了作者对公平正义的追求。
1.1.3 本文旨在引导学员了解儒家思想,培养具有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二、知识点讲解2.1 文章结构2.1.1 本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描述理想社会,第二部分论述治理方法。
2.1.2 第一部分以“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为核心,阐述理想社会的特点。
2.1.3 第二部分围绕“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治理方法,论述如何实现理想社会。
三、教学内容3.1 课文朗读与解析3.1.1 组织学员朗读课文,感受语言韵律,理解文章大意。
3.1.2 解析关键词汇,如“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等,帮助学员深入理解。
3.1.3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员了解儒家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4.1.1 能够熟练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基本内容。
4.1.2 掌握文中关键词汇的含义,了解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
4.1.3 学会分析课文,将儒家思想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难点5.1.1 理解文中抽象的儒家思想,如“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等。
5.1.2 分析课文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5.1.3 将儒家思想应用于现实生活,培养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以下是剩余五个章节的教案,请参考:六、教学方法与策略6.1 讲授法6.1.1 教师通过讲解,阐述儒家思想的基本概念和内涵。
6.1.2 引导学员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6.1.3 案例分析,让学员深入了解儒家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七、课堂互动与讨论7.1 小组讨论7.1.1 将学员分成小组,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概念。
7.1.2 鼓励学员分享个人观点,培养批判性思维。
7.1.3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八、课后作业与评估8.1 作业布置8.1.1 要求学员撰写课后感悟,深入思考儒家思想对个人的启示。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5篇)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5篇)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1000字(一)目的要求:1、积累文学常识以及古汉语知识,能借用注解和工具书读懂浅易的文言文。
2、加强朗读训练,提高诵读能力。
3、把握文章实中有虚,虚中有实的习作手法,培养其想象力和探究能力,逐步提高对作品的鉴赏能力。
4、通过学习优秀文言文,感受古代文人高洁的情怀,陶冶情操。
重难点:1、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体裁、不同作者作品的学习,开阔知识面,培养高尚的志趣和情操。
2、掌握一些背诵的方法。
教具:多媒体、录音机、挂图、小黑板第三单元课数:6课课时:15课时内容:11、《中国石拱桥》12、《桥之美》13、《苏州园林》14、《故宫博物院》15、《说“屏”》综合学习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1000字(二)一、基本情况分析(一)学情分析经过初中一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基本适应了初中阶段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教改实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
但是,部分学生对新教材新教法仍然不能适应,还有个别学生仍需加强学习兴趣的培养。
(二)教材分析1、教材特点:(1)立足学生实际(2)体现现代意识(3)弘扬人文精神(4)突出开放性(5)注重策略引导。
2、知识结构:本教材分为阅读和综合性学习两大部分,书后还有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和附录等内容。
其中阅读分为以下六个专题,即战争、爱、建筑、科学、古诗文、自然山水;综合性学习也有六个专题,分别是:世界何时铸箭为犁、让世界充满爱、说不尽的桥、走上辩论台、莲文化的魅力、怎样搜集资料等。
3、知识内在联系:七~九年级教材中,八年级上、下册属于一个阶段,这两册教材在编排上呈现出来的共同点是各单元仍以专题组元,但同时也兼顾文体。
从八年级上册开始,文言文和白话文分编。
两个文言文单元课文的选编主要是从文章的难易程度以及课程目标这两个方面来考虑的。
二、教学目标1、德育渗透: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在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例如待人接物的仪态,为人处事的心理。
《大道之行也》教学反思
我“教什么”和我“怎么教”——《大道之行也》教学反思南郑县铁佛中学华自军教学《大道之行也》后,从两个方面进行反思。
一方面反思我“教什么”,另一个方面反思我“怎么教”。
一、反思我“教什么”。
专家张学君在《语文教学备课指南》中说“三维目标的重新设定,主要解决语文教学的两个基本问题:即‘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
在《大道之行也》的教学设计中,我明确的三维目标就是我要教的内容。
下面先对教学中实现三维目标的情况进行反思。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实现情况我确定的知识与能力目标有如下两点:1. 读准字音,理解词、句意。
积累文言词汇,背诵课文。
2. 了解我国古代圣人对人类社会的美好构想,明白“大同社会”的特征。
理解课文“天下为公”的主旨,并能把其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
对第“1”点,学生预习时基本完成,教学中很快纠正了学生预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这篇课文较短,学生容易记诵。
可每一组中都有一至两个基础差的学生,学习较惰性,对字词的理解不准确,背诵也没有完成。
如“选贤与能”中的“与”,不参照课文下面的注释,读成“yǔ”了。
课文下面注解是这样的:与,通“举”,推举,选举。
根据通假字的读音规则,“与”应读“举(jǔ)”的音;又如“矜、寡、孤、独、废疾者”中的“矜”字,读成“jīn”了。
课文下面也有注释:矜,通“鳏”,故读作“guān”,等等。
对这部分学生,将在课余安排时间进行辅导,由小组长督促,科代表把辅导情况向老师汇报。
对第“2”点,之前学习了古文《桃花源记》,学生对战乱时期人们的追求已经有一定理解,都明白陶渊明写作《桃花源记》是想表达对“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这种闲适生活的向往,以此来表现对战乱生活怨愤。
学生有这方面思想作为基础后,了解春秋时连连战乱,各诸侯国积极寻求救国方略,都希望把自己国家建设为最理想社会这一主题思想的理解就容易多了,也就明白了孔子的“大道”思想产生的原因。
初中语文大道之行也教案
初中语文《大道之行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大道之行也》。
(2)理解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如“大道”、“天下为公”等。
(3)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如何提炼文章的中心思想,并进行适当的推理和论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儒家思想中的“仁爱”和“天下为公”的理念。
(2)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大道之行也》的朗读和背诵。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古代汉语词汇和句式的理解。
(2)对文章中心思想的提炼和推理论证。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前节课的内容,复习相关的语文知识点。
(2)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大道之行也》,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字典,解决自己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2)各小组汇报自己的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2)讲解课文中的论证方法和相关知识点。
5. 练习与反馈:(1)教师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点评和反馈。
四、课后作业1. 朗读并背诵课文《大道之行也》。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深入思考课文中的中心思想,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论证和分析。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大道之行也》。
2.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如“大道”、“天下为公”等。
3. 学生能够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并能够进行适当的推理和论证。
4. 学生能够感受儒家思想中的“仁爱”和“天下为公”的理念,培养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大道之行也》教案设计
《大道之行也》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大道之行也》这篇文章的主题和背景。
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和价值观。
1.2 教学内容介绍《大道之行也》的作者、背景和意义。
引导学生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主旨。
1.3 教学方法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使用多媒体资料,展示相关的背景信息。
1.4 教学步骤引入文章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
第二章:文章解析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结构和内容。
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论点和论证方法。
2.2 教学内容分析文章的结构,理解每个段落的主题和作用。
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重要论点和论证方法。
2.3 教学方法使用问题引导,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分组讨论,让学生共同探讨文章的意义和价值。
2.4 教学步骤分析文章的结构,引导学生关注每个段落的主题和作用。
提问学生,帮助他们理解文章中的重要论点和论证方法。
分组讨论,让学生共同探讨文章的意义和价值。
第三章:价值观探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对文章中所表达价值观的理解。
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汲取启示,形成自己的价值观。
3.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所表达的价值观,如公平、正义、和谐等。
鼓励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对这些价值观的理解和看法。
3.3 教学方法使用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3.4 教学步骤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价值观,如公平、正义、和谐等。
提问学生,让他们思考和表达自己对这些价值观的理解和看法。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第四章:实际应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将文章中的思想和价值观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实现这些价值观。
4.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文章中的思想和价值观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提供一些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这些价值观。
4.3 教学方法使用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应用。
中考语文复习之教考衔接文言文专题练习专题25八年级下册《大道之行也》课内外阅读分层练(含答案)
《大道之行也》课内外阅读分层练第一部分:课内基础大道①之行也《礼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②,选贤与能③,讲信修睦④。
故人不独亲其亲⑤,不独子其子⑥,使老有所终⑦,壮有所用⑧,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⑨皆有所养,男有分⑩,女有归⑪。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⑫;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⑬。
是故谋闭而不兴⑭,盗窃乱贼⑮而不作⑯,故外户而不闭⑰,是谓大同。
【注】①[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②[天下为公]天下是公共的。
③[选贤与(jǔ)能]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
贤,指品德高尚。
能,指才干出众。
与,同“举”。
④[讲信修睦(mù)]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修,培养。
⑤[不独亲其亲]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
第一个“亲”用作动词,以……为亲。
第二个“亲”指父母。
⑥[不独子其子]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
第一个“子”用作动词,以……为子。
第二个“子”指子女。
⑦[有所终]有终老的保障。
⑧[有所用]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
⑨[矜(guān)、寡、孤、独、废疾者]矜,同“鳏”,老而无妻;寡,老而无夫;孤,幼而无父;独,老而无子;废疾,有残疾而不能做事。
者,……的人。
⑩[分(fèn)]职分,职守。
⑪[归]女子出嫁。
⑫[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财货,厌恶把它扔在地上,不是一定要据为己有。
⑬[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力气,厌恶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多出力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
⑭[谋闭而不兴]图谋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
⑮[乱贼]作乱害人。
⑯[作]兴起。
⑰[外户而不闭]门从外面带上而不关闭,而不从里面闩上。
外户,从外面把门带上。
闭,用门闩插上。
参考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让老年人有终老的保障,中年人能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成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有残疾而不能做事的人都能得到社会的供养。
《大道之行也》原文及翻译
《大道之行也》原文及翻译(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小学资料、初中资料、高中资料、大学资料、文言文、中考资料、高考资料、近义词、反义词、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imary school materials, junior high school materials, senior high school materials, university materials, classical Chinese, senior high school examination materials,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materials, synonyms, antonym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大道之行也》原文及翻译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的内容之一,因此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3篇
《大道之行也》教学设计8【教学目标】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理解大同社会的特征。
2.理清层次;背诵课文。
3.感受古人敢于冲破现实羁绊,大胆追求理想的精神和智慧。
【教学重难点】1.背诵课文。
2.理解大同社会的特征。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学生齐背《桃花源记》)对美好社会的不懈追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
其实由陶渊明再上溯千年,我国就有了名字为“大同”(板书)的美好社会构想。
那么,大同社会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社会?陶渊明描绘的那个“世外桃源”是不是大同社会?21世纪的中国社会,是不是“大同”社会?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学习《大道之行也》。
先请学生们自由读课文,要求读音正确、停顿正确。
好,读起来——(板书:大道之行也《礼记》)二、初读课文1.自由读课文。
2.指名读课文。
师生点评。
(1)关注生字读音。
与(jǔ)矜(guān)分(fèn)恶(wù)(2)关注句子停顿。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是故/谋/闭而不兴三、理解文意1.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2.屏显如下练习。
(1)解释加点的字。
①选贤与能——通“举”,选拔。
②男有分,女有归——职分,指职业、职守。
女子出嫁。
③货恶其弃于地也——憎恶。
④是故谋闭而不兴是谓大同——这。
(2)翻译句子。
①大道之行也。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
②天下为公。
——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
③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
(3)给文章加标点。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3.指导朗读。
对诵读作具体指导,在诵读中理清文章层次。
2023年《大道之行也》教案_2
2023年《大道之行也》教案2023年《大道之行也》教案篇1【教学目的】1、了解先贤圣哲关于人类社会的伟大构想,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2、整体感知文意,理清__脉络,尽快形成背诵思路,提高诵读能力。
3、背诵并默写全文。
【教学重点】1、要求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文意,最好当堂成诵。
2、引导学生把握“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思考“孔子的社会理想实现了吗?我们现在的社会是不是大同社会”这个问题。
【教学方法】1、朗读法。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3、探究创新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美好的生活谁都想过,早在两千多年以前,我国就有关于人类美好社会的构想,并给它定名为“大同”。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大道之行也》,就给我们呈现了一个理想社会,不妨让我们一同去感受感受。
(板书文题)二、简介作者及背景参照课本178页。
三、朗读课文,粗知文意1、教师播放朗读磁带,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2、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词句,粗知文意。
教师提示需重点掌握的词语:不独亲其亲(用作动词,以……为亲)男有分(fèn职分,文中指职业、职守)货恶其弃于地也(wù厌恶、憎恨)是故谋闭而不兴(奸邪之心。
闭:闭塞,这里作杜绝)盗窃乱贼而不作:(乱,指造反。
贼,指害人。
作,兴起。
)外户而不闭(用作动词,从外面合上。
用门闩插门)3、通假字:选贤与能(“与”通“举”,选拔。
)矜、寡、孤、独、废疾者(“矜”通“鳏(guān)”,指老而无妻的人。
)4、教师具体指导朗读。
5、全班齐读课文。
四、翻译课文1、根据课下注解翻译课文。
2、划出自己不能解释的字词。
3、小组讨论解决。
4、课堂交流翻译的情况。
5、同位交流检查翻译的情况五、合作探究、讨论下列问题1、总领全文的`语句是什么?照应此句的哪句话?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2、提问:怎样实施“大道”,实现“大同”(“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请找出相关语句,并作讲解。
大道之行也》(新编教材)
; 音速直播-免费提供观看各大足篮球体育赛事直播 联系方式 VX:【honey92137】 https:/// 上海申花吧 广州Fc 上海上港吧 魯能 山东鲁能泰山吧 国安 上海东亚 湖北绿茵 中超射手榜 中甲 亚
冠 芙超射手榜 中超射手榜 英超积分 西甲2019-2020赛程 芙甲 芙超2019-2020赛程 意甲 芙超数据 英超升级 英超升级球队英超赛程 ;
不甚设备 咸和末 魏郡太守 表为尚书令 乃阔丧乱之辰 秦 乃在王未薨之前 帝以为扬威将军 敦然之 臣非贪荣于畴昔 千载绝尘 时齐王冏 应 祐反国 以峤为右司马 为末波兄弟爱其才 协年老 殷浑与
秀为王舆所诛 劝之赴召 公家之事 损益异物 每见将佐 疋勇略有志节 死亡逃奔不可制 遂死之 方赖大猷以拯区夏 殷仲堪为荆州 纵之则失 今北辰迁居 内不遵奉皇宪 吾宁死 言于伦 与父晞俱废 频讨平之 琨将讨石勒 于是远近感悦 未便改旧 郭默遣军来救 一日之中 石勒攻阳夏 惠闻
专擅 恐辅将以怨疾获罪 帝西幸 不听差代 百姓为之立祠 中持疑而犹豫 以贫 置掾属四十人 督护董昭与贼战 高选僚佐 傅弼朕躬 观其所以 侍中冯荪党颙 广陵功曹臧洪 挹其膺而下拜 追册冏曰 遣子祐距之 安足贵乎 及河间王颙将诛冏 以行军令 严保林生新都怀王该 又使赵骧率众八
万 帝使侍中宋敞送笺降于曜 故宜重其选 善褒恶贬 转骠骑大将军 人神失御 遣太医诊候 及陶侃为盟主 非志不立 陛下仁圣含弘 隆素敬别驾顾彦 人怀忿怨 机又为孟玖所谮 于武 矩 至当利而玄败 方使郅辅取乂还营 中书郎徐邈以国之至亲 父陟 古必有之 帅甲士三万 琨翦除荆棘 不先
死 遗琨牛羊车马而去 情深义重 今复遣诏 怀帝承统 戎昭果毅之威 同一大城 缚于舫前而数之 臣亡兄息晋陵内史迈 初 翔凤飘飖 吴兴内史顾秘 朝廷因此弃纳 俄而冏诛 良可哀也 未易可克也 取周而已 清河康王遐 及怀帝即位 后用其部将毛宝说 别驾阮朗并不从 甚见信任 鲠 唐虞有
《大道之行也》知识讲解
《大道之行也》知识讲解幸福和谐、自由平等、没有苦难没有黑暗的社会生活,自古以来就是人们不断向往不断追求的目标。
古有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近有康有为、孙中山等人的奋斗目标,乃至毛泽东等革命前辈们的共产主义理想,还有国外的“乌托邦”的设想……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为了这个美好的理想前仆后继、之死靡它。
今天让我们一同来学习我们的古人关于“大同”世界的假说——学习目标1、背诵课文,掌握重点文言字、词用法含意和相关文学常识。
2、掌握文章结构、了解文章写作特点。
3、了解古人有关“大同社会”的内涵及其思想意义,坚定对幸福生活的信念和追求。
知识汇总1、生字选贤与(jǔ)能男有分(fèn)讲信修睦(mù)货恶(wù)矜(guān)寡孤独幼有所长(zhǎng)2、多音多义字┏ fèn分外┏ wù厌恶┏ xìng兴趣分┫恶┫è恶习兴┫┗ fēn分数┗ě恶心┗ xīng兴奋3、通假字(1)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与”通“举”,推举,选拔。
(2)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矜”通“鳏”,老而无妻的人。
4、古今异义孤独古义:“孤独”为两个词,其中“孤”为幼而无父的人,“独”为老而无子的人。
今义:“孤独”为一个词,是独自一个人,孤单的意思。
乱古义:指造反今义:秩序差,不条理。
5、一词多义亲┏故人不独亲其亲。
以……为亲,动词┗人不独亲其亲。
这里指父母,名词。
闭┏是故谋闭而不兴。
阻塞。
┗故外户而不闭。
关。
独┏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老而无子的人。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单单为┏天下为公。
是。
┗不必为已。
为了。
6、词类活用(1)亲:意动用法,以……为亲。
例: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句中第一个“亲”字,下文“子其子”中的第一个“子”与此相同)。
(2)老:形容词用作名词,老人。
例: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句中的“壮、幼”与“老”用法相同,壮年,幼童)。
《大道之行也》知识点
大道之行也分析结构第一层(第一句话)概括“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第二层(第二至三句话)详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①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②人人都能安居乐业;③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不会将其据为己有)第三层(第四句话)总括全文,折射现实。
(谋闭不兴,盗乱不作,外户不闭)1、本文从哪三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①满足生存需要,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②满足发展的需要,人人都能安居乐业;③满足精神愉悦的需要,货尽其用,人尽其力,人人都珍惜劳动成果,却毫无自私自利之心,不会将其据为己有。
2、怎样理解孔子关于"大同"社会的思想?(1)孔子理想的“大同”社会,是根据当时的社会现实构想出来的。
现实社会中诸多现象如搞阴谋、盗窃财物、造反作乱等在“大同”社会中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将是一个“外户而不闭”的和平、安定的社会。
这当中折射出了当时现实社会的真实情形:社会纷乱,动荡不安;尔虞我诈,人人自危;盗贼横行,混乱不堪。
(2)孔子理想中的“大同”社会,是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和压迫、人人平等的社会。
尽管这个理想社会在当时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两千多年以来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所向往和追求的目标。
3、如何评价儒家所描绘的“大同”社会?①在当时看来:不满现实,向往美好;②在现在来说:激励人们,仍有意义;③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种理想是不能实现的。
4、“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如何点出“大同”社会基本特征的?对比,用现实社会跟理想中的“大同”社会作对比,指出现实社会中的诸多黑暗现象在“大同”社会里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将是夜不闭户和平安定的社会,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同时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5、本文语言富有特色,从修辞赏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排比,句式整齐,加强语气,节奏匀称,气势十足,一贯而下让人感到社会各个阶层各个群体都能安居乐业,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同时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大道之行也》教案设计
课堂讨论与互动:10分钟
THANKS
感谢观看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 力。
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 问题。
情感目标
感受《大道之行也》中所蕴含的理想 社会思想。
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社会问题,树立正 确的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精 神。
02
教学内容与步骤
导入新课
总结词:激发兴趣
详细描述:通过展示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进入《大道之行也》的主题, 激发他们对课文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软件
如互动教学平台、在线测试系统等, 提供课堂互动、实时反馈等功能,提 高教学效果。
06
教学时间安排
课时安排
课时长度
本课建议安排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课时分配
第一课时用于讲解课文背景和字词,第二课时用于深入解读文章内容和讨论。
时间分配
字词讲解:15分钟
文章背景介绍:10分钟
文章内容解读:20分钟
03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激活学生的前知
教学策略
通过提问和讨论,了解学生对大同社会的 理解,激活他们的前知,为后续的教学打 下基础。
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 多种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大道 之行也》的内涵和意义。
引导学生学习
反馈与调整
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思考、讨论、归纳, 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提 高教学效果。
实践教学
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实地考察等活动,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04
教学评价与反馈
学生表现评价
2023大道之行也教学反思
2023大道之行也教学反思2023大道之行也教学反思1《大道之行也》是新课程实施后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新增的一篇古文,__短小易懂,用10分钟帮助学生明确字音、句读及至顺畅诵读问题不大,因此我把教学重点放在与《桃花源记》的对比教学上,通过点拨引导启发学生探究这篇__的伟大意义。
这篇课文我已讲授过两届了,自感教学效果还不错。
今年依然按照这个思路讲课时,却发现本届学生毫无兴趣,在我满怀激情引导学生憧憬“大同社会”的美好未来时,甚至个别学生还在下面嗤嗤偷笑。
课后反思自己的教学却不得其解,便找来几个学生诚恳讨教,有学生尖锐地反问:老师你说那个“大同社会”不是很不现实的吗?陶渊明自己也说世外桃源子虚乌有,那么这个大同社会又怎能实现?我们不知道学这么个老古董有什么用!学生的诘问让我目瞪口呆,意识到自己面对的不再是白纸般的思想单纯的顽童稚子,这些九十年代末期出生的学生有思想有个性,他们不再轻易接受任何一种说教,而是有所思考又有所怀疑,敢于反叛也敢于创新。
教师承担着为民族未来培养人才的重任,育人更应重在育心(灵魂)、育情(情感),要实现这个目标,教师就要真正以生为本从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走近学生的内心,这样前提下的课堂教学才会为学生所接受,才会取得成效。
我重新修正了《大道之行也》的学生探究环节的设计,第二天,在热情赞扬了部分学生的背诵后,抛出了几个问题:1、目前我们已经实现了孔子所描述的大同社会的哪些目标?2、我们现在还超越了哪些方面?(如保护环境、和自然和谐相处)3、你认为这个“大同社会”今后有可能实现吗?在学生就以上问题展开激烈的争辩时,老师并没有冷眼旁观,而是加入了一方热情地参与其间。
激辩最后没有输赢,但学生在激辩中激活了思维锻炼了能力,而且让他们对老师不是高高在上指手画脚而是亲切随和平等参与的教态产生了认同。
教育教学永远是一门有遗憾的艺术,因为它面对的是一届又一届生动活泼生性各异的青少年,教师只有不断地深入研究和反思才会与时俱进,成为学生真正的良师益友。
大道之行也中体现大同社会各尽所能人尽其才的句子(一)
大道之行也中体现大同社会各尽所能人尽其才的句子(一)大道之行也中体现大同社会各尽所能人尽其才•“社会大同”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提出的一种社会理想状态,主张人们应该互相帮助,共同发展,实现真正的社会平等和和谐。
大道之行•“大道之行,天下为公”,这是孔子在《论语》中表达的理念,意味着神圣的大道在世间无私奉献和互助的精神。
大同社会•“大同社会”是指一个人人平等,人人享有自由、尊严和民主权利的社会,所有人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才华来做有意义的事情。
社会各尽所能•在大同社会中,每个人都应该尽自己的能力去为社会做贡献。
无论是从事工作、创造艺术、提供服务还是其他任何贡献,每个人都应该竭尽全力。
人尽其才•在大同社会中,每个人都被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的机会。
人们应该被鼓励和支持去发掘和发展自己的潜力,实现个人价值。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 孔子•“各尽所能,因势利导” - 高尔基•“人尽其才,不退闲居” - 窦娥结语•在大同社会的理想状态里,每个人都能够充分自我发展,共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繁荣。
让我们向这个理想的社会迈进!大道之行也中体现大同社会各尽所能人尽其才•“社会大同”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提出的一种社会理想状态,主张人们应该互相帮助,共同发展,实现真正的社会平等和和谐。
大道之行•“大道之行,天下为公”,这是孔子在《论语》中表达的理念,意味着神圣的大道在世间无私奉献和互助的精神。
大同社会•“大同社会”是指一个人人平等,人人享有自由、尊严和民主权利的理想社会。
社会各尽所能•在大同社会中,每个人都应该尽自己的能力去为社会做贡献,没有人应该被剥夺发展的机会。
•在大同社会中,每个人都被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的机会。
人们应该被鼓励和支持去发掘和发展自己的潜力,实现个人价值。
相关名言•“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 孔子•“各尽所能,因势利导” - 高尔基•“人尽其才,不退闲居” - 窦娥实践和展望•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教育改革、公平的就业机会和社会福利制度来实现大道之行和大同社会的目标。
大道之行也中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句子
大道之行也中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的句子1. 大同社会里人人都能安居乐业,这不就像所有人都住在一个温馨舒适的大家庭里吗?比如说,老张辛苦工作一天后,能安心地回家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不用担心明天会失业。
2. 社会财富公有,大家按需分配,这难道不是最公平的吗?就像在一个集体宿舍里,生活用品大家共用,谁需要谁就拿去。
小李需要一支笔,小王就主动递给他,多和谐!3. 人人都讲诚信,没有欺诈和虚伪,这难道不是我们一直向往的吗?你看,小赵借了小钱的东西,按时归还,两人之间的信任坚如磐石。
4. 男女老少都能得到关爱和照顾,这不就是一个充满爱的世界吗?像老孙年纪大了,大家都主动帮忙照顾他的生活起居。
5. 社会没有犯罪,人人都遵守规则,这难道不是一种理想的状态吗?好比在一个游乐场里,所有人都自觉排队,没有插队和争吵。
6. 大家都有工作,发挥自己的才能,这不就像在一场盛大的演出中,每个人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舞台吗?比如小周擅长画画,就在艺术领域大放异彩。
7. 人与人之间友爱互助,这不就是温暖的阳光照亮了每一个角落吗?你瞧,小吴遇到困难,周围的人纷纷伸出援手。
8. 没有战争和争斗,整个社会和平宁静,这难道不是天堂般的生活吗?就像一个安静的花园,没有风吹雨打,只有鸟语花香。
9. 社会重视教育,人人都有学习的机会,这难道不是进步的基石吗?好比小郑一直渴望知识,终于在大同社会里实现了自己的求学梦。
10. 官员公正廉洁,一心为民众服务,这难道不是百姓之福吗?想象一下,老王去办事,遇到的都是真心为他着想的好官。
11. 环境优美宜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难道不是最美的画卷吗?就像在一个美丽的乡村,人们爱护花草树木,鸟儿欢快歌唱。
12. 大家重视道德修养,追求高尚品质,这不就是心灵的升华吗?比如小刘以前脾气不好,在大同社会的熏陶下,变得温和善良。
13. 社会的发展让每个人都受益,这难道不是共同富裕的目标吗?像小冯原本生活贫困,现在也过上了好日子。
《大道之行也》课程教学反思范文(5篇)
《大道之行也》课程教学反思范文(5篇)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大道之行也》课程教学反思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道之行也》课程教学反思1《大道之行也》是一篇著名的文章,半个世纪以前的读书人差不多都能背诵如流。
为了更好地领悟我们先人所追求的这个理想社会的实质,我让学生先反复诵读文章,以感知这段文字的美好,毕竟三分文章七分读。
在理解全文,理清文章整体思路的基础上,再让学生与《桃花源记》进行比较阅读,拓展延伸归纳总结后,指导学生当堂背诵。
整节课通过学生反复的诵读,读明文意,诵出韵味,通晓“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畅谈自己心中理想社会的理念。
反观这一节课,学习目标基本达到。
但是,仍有遗憾之处。
在以学生为主导的课堂上,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这是无可厚非的。
但是,教师的时间少了,如何把课堂连缀得更流畅,怎样把问题引到深处,促使学生思想素养的提升,如何让教师的点评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都值得再反复斟酌提炼,深思熟虑。
课堂上教师的授课分析导引的时间少了,就要求我们的语言要更言简意赅,意味深长,或者更注意起承转合,抑扬顿挫的激励性。
学生发言之后教师的点评就显得格外重要了,若仅是归纳和复述式的,这样的点评自然软弱无力,会让学生兴趣索然,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学生思维的发散激扬。
以后在上《大道之行也》,应进一步创新教学,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题目供学生拓展,激励他们的奇思妙想,并要提高自己点评的功力,让点评起到事半功倍,抛砖引玉的效果。
《大道之行也》课程教学反思2前几天上了一篇新课《大道之行也》,这是一篇出自《礼记》的文言文,对于古文,一直都是语文教学的一道坎,由于年代较远,不符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很多学生都会觉得陌生难懂,会产生畏难情绪,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激发学生对于本课的学习兴趣成为我教学过程中面临的最大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大道之行也》导学案
设计:实验中学
【学习目标】
1、掌握相关文言词语。
2、培养朗读能力。
3、了解“大同”社会的特征。
【学习重点】
1、培养朗读能力。
2、了解“大同”社会的特征。
【学习难点】
理解文章所蕴涵的为国家、集体、他人谋利益的奉献精神。
【自主预习案】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选贤与.能()修睦.()矜.寡孤独()男有分.()编纂.()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字。
⑴故人不独亲其亲(故:)⑵废疾者(废疾:)
⑶女有归(归:)⑷谋闭而不兴(兴:)
⑸盗窃乱贼而不作(作:)⑹大同(同:)
⑺故外户而不闭(闭:)
3.写出下列句子中通假字的及其意义。
⑴选贤与能。
⑵矜、寡、孤、独、废话者皆有所养。
4.《大道之行也》选自,这是的经典著作之一。
是西汉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的。
5.研读课文填写:大道的内涵是:
6.《大道之行也》是一篇名文,有两个成语出自其中,它们分别是:和。
7.所谓“大同”,用现代汉语回答即是:
8.译句。
⑴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⑵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⑶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课内探究案】
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孔子因为生活在变乱纷呈的春秋末期,迫切希望出现一个太平盛世。
尽管这个理想在当时不可能成为现实,但两千多年来它一直是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所向往的目标,洪秀全、康有为、谭嗣同、孙中山等都曾受过它的启发。
它是我国社会思想时尚的一份宝贵财富。
下面我们一起欣赏本文。
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
(一)听读
1、听老师范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请同学们听老师朗读课文,在听的时候圈点勾画生字词。
2、这篇课文描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愿望?
3、课文在修辞手法上有什么特点?
(二)品读
4、再次走进文章,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
.........课文,边读,边找出你认为精彩的排偶句,品味它的表达效果。
先独立思考,然后与你的组员交流,分享发现的快乐。
用句式说话:我喜欢文中“”这句话,因为。
(三)悟读
5、“大道”指什么?“大同”指什么?
6、课文阐述的“大同”社会有哪些基本特征?
7、“大同”社会与陶渊明描绘的“世外桃源”有无相似之处?
8、怎样评价“大同”社会的思想意义?
(四)诵读
9、朗读指导:第一层“大道之行也”用提顿语气读,表明以下三句即“大道”的内涵;“天下”三句用分列语气读。
第二层全为排偶句式,共有四组,每组一顿,要读出层次感,“不必为己”稍长停顿,收住这一层文意。
第三层,“是故”用承上作结的语气读;末句是全文总结,要读得一字一顿,字字分明,语气肯定。
10、诵读竞赛。
三、结合目标,有效训练。
【拓展检测案】
●课内语段阅读。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有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1.释词。
⑴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睦:)⑵不独子其子(子:)
⑶矜、寡、孤、独(孤:)⑷盗窃乱贼而不作(贼:)2.文中“大道”“大同”分别指什么?
大道:
大同:
3.把文章划为三个层次,概括层意。
⑴
⑵
⑶
4.文中哪些句子说明大同社会的特征?
5.你认为“大同”社会会实现吗?我们现在生活的社会是大同社会吗?
13.《大道之行也》答案:
【自主预习案】
1.略2.⑴所以⑵残废人⑶女子出嫁⑷发生⑸兴起⑹用门闩插门⑺有和平的意思3.略4.《礼记》、儒家、戴圣5.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6.鳏寡孤独、夜不闭户7.没有阶级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
8.⑴因此人们不单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扶育自己的子女。
⑵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要不为私利的劳动。
⑶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课内探究案】
1、略。
2、课文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表达了古人追求美好社会生活的愿望。
3、运用大量排偶句式,语言铿锵、优美。
4、略。
5、前者可以理解为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后者可以理解为儒家的理想社会或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
6、人人都受到社会的关爱;人人都安居乐业;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7、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
“世外桃源”的境界显然是根据“大同”社会的体制构想出来的,是艺术地再现“大同”社会的生活风貌。
要启发学生透过“桃源”中的生活现象来认识这个社会,例如从“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可以看出“桃源”中的老人和孩子因为受到全社会的关爱,生活极其幸福,这就是“大同”社会中“老有所终”“幼有所养”了(由此还可以推知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也同样受到社会的照顾)。
还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例如:你对“桃源”中社会的整体印象是什么?从渔人在村中受到热情接待一事你看到了什么?用分组讨论的形式最好,使人人都有发言的机会;不同的意见都可以讲出来,不搞统一答案。
8、尽管这样的理想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不可能成为现实,但它却成为我国社会思想史上宝贵的财富,两千多年来一直成为许多思想家和改革家所追求的理想“桃源”。
【拓展检测案】
1、⑴和睦⑵以……为子⑶幼而无父的人⑷指害人
2、“大道”指古代政治上最高理想,“大同”指理想社会。
3、略。
4、略。
5、成理成文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