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必修1 第一章 第二节 第1课时教案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化学第一章第二节第一课时电解质的电离教案必修第一册

新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化学第一章第二节第一课时电解质的电离教案必修第一册

[明确学习目标] 1.了解电解质的概念。

2.了解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及导电的条件。

3.会写电离方程式。

学生自主学习电解质1.电解质:在错误!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错误!化合物。

错误!酸、错误!碱、盐都是电解质,水也是电解质。

2.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

如乙醇、蔗糖等。

电解质的电离1.概念:电解质错误!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形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例如,氯化钠固体中含有钠离子和氯离子,但不能自由移动,将氯化钠溶于水中,在水分子作用下,钠离子和氯离子脱离氯化钠晶体表面,进入水中,形成自由移动的水合钠离子和水合氯离子,这时氯化钠发生了电离。

同样,在受热熔化时,氯化钠也能产生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氯离子,发生电离。

2.表示方法——电离方程式(1)H2SO4:错误!H2SO4===2H++SO错误!。

(2)Ba(OH)2:错误!Ba(OH)2===Ba2++2OH—。

(3)(NH4)2SO4:错误!(NH4)2SO4===2NH错误!+SO错误!。

3.从电离角度认识酸、碱、盐4.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原因电解质错误!阴、阳离子错误!定向移动―→导电1.不是电解质的物质一定是非电解质吗?提示:不是电解质的物质不一定是非电解质。

因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一定是化合物,只能说化合物中不是电解质就一定是非电解质;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KHSO4在水溶液中电离出H+,是否为酸类?提示:不是,酸在电离时阳离子全部为H+,而KHSO4电离时阳离子为K+和H+。

3.电解质一定能导电吗?提示:不一定,电解质只有发生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才能导电。

4.导电的一定是电解质吗?提示:不一定,如Cu、石墨能导电,它们是单质;NaCl水溶液能导电,它是混合物。

课堂互动探究知识点一正确地理解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1.电解质概念的理解(1)研究对象——化合物电解质是化合物,不是单质,也不是混合物。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教案
●教版必修一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太阳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2.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讨论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了解太阳辐射对地球在不同方面的重要 影响。 2.分析图片形成直观认识,提高学习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辩证观点。
●教学重点
1.太阳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2.太阳活动(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
●教学难点
太阳活动(黑子和耀斑)对地球的影响。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太阳在宇宙中是银河系中一颗普通的恒星,它与其他的恒星一样是
一颗巨大的炽热的气体星球,主要成分是氢和氦,表面温度约为6000 K,它能自己发光、发热,把能量射向宇宙空间,也射向了我们生存的 地球。 一、为地球提供能量: 1.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只有二十二亿分 之一到达地球) 2.能量来源:核聚变反应 4H→He 3.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地球上生物的生长发育离不 开太阳 (2)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 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3)作为工业主要能源的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 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4)太阳辐射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 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4.太阳能的优点:储量大、无污染、可再生 [活动]P9:强调坐标曲线图的读图方法与过程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 1.太阳活动:太阳大气经常发生大规模的运动 2.太阳的大气结构与活动类型:
(1)光球层:5000千米厚、温度6000K,亮度最大、黑子(平均周期11 年、太阳活动标志) (2)色球层:厚度加大,温度升高,亮度变小,呈玫瑰色的大气、耀 斑(周期与黑子相同,体现了太阳活动的整体性,是太阳活动最剧烈的 标志) (3)日冕层:厚度最大,温度最高,亮度最小,太阳风 [活动]P11:强化坐标曲线图的读图过程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干扰地球上无线电短波通信,甚至出现短暂的中断 (2)扰乱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3)产生极光(两极地区的夜晚) (4)影响自然灾害的发生(如地震、水旱灾害等)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一节课教案优秀5篇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一节课教案优秀5篇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一节课教案优秀5篇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一节课教案优秀5篇生物由非细胞生物、原核生物及真核生物组成,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让课堂更有效率,这里我整理了一些教案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第一节课教案【篇1】一、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的学生,经过两年的生物学学习,学生已经储备了很多生物学知识,具有一定的生物学基础。

本节课主要讲述酶在生物新陈代谢中的重要作用及其生理特性,教材对酶的本质和特性作了重点介绍。

本章本节课内容是高二生物教材的重难点内容。

自然界中的一切生命现象皆与酶的活动有关。

在本章节中通过探索验证酶的特性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研究精神。

首先,在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对酶的发展历程、特性、作用等都已经知道并理解。

这些都与接下来的酶的特性紧密相关。

也一定程度上反馈了上节课的上课质量和学生的掌握情况。

并且为接下来的教学作为指导。

其次,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比如说加酶洗衣粉,学生都可能接触过,那么他们就会有很多问题出现了:加酶洗衣粉添加了什么类型的酶呢?酶在洗衣粉里是怎样工作的?在使用加酶洗衣粉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等等的问题。

这样,一方面学生会形成无意注意,一定程度上提高学习欲望,学习效果也大大提高。

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从这方面下手,收集资料,增大信息量,活跃课堂气氛。

再者,酶的生产应用的引入,一定程度上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让学生觉得生物对他们来说,不是只是抽象的某某技术,某某发现,某某科学家等等,而是贴近日常生活的,很常见的东西,他们会有这样的想法:“如果我掌握了这个,那我是不是就相当于令人羡慕的科学家了呢?”这样,也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欲望。

也为以后的择业多一个选择。

二、教学内容分析:1、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在这节课中,我打算先回顾上节课所学习的内容:酶的本质,作用。

然后问大家一个问题:“生活中你遇到酶了吗?”其次,给大家展示几张酶的在生活中应用的图片,看大家反应,并尝试总结。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教案(附说课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一章第二节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教案(附说课教案)
3、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
过程

方法
初步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逻辑推理和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通过对概念的透彻理解,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物质的量及其单位。
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的由来
教学方法
A.23 B.23g C.23mol D.23g/mol
8、在下列物质中,其物质的量为0.2mol的是[ ]
A.2.2g CO2B.3.6g H2O C.3.2g O2D.49g H2SO4
9、计算题
1.计算下列各物质的物质的量
(1)11gCO2
(2)56g CO
(3)250g BaCl2
10、计算下列物质的摩尔质量。
(3)1 molH2SO4中含有个H2SO4分子,个硫酸根离子。
(4)1 mol HCl溶于水,水中存在的溶质粒子是什么?它们的物质的量各是多少?
(5)1个水分子中有个电子,1molH2O中呢?
讲述:使用摩尔表示物质的量时,应用化学式指明粒子的种类,而不使用该粒子的中文名称。
[讨论]通过上述练习能否总结出物质的量(n),粒子数目(N)、阿伏加德罗常数(NA)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
学生进入情境,思考问题。
学生看表格,并从中理解物质的量和其他物理量一样
学生学习理解
学生活动
让学生对物质的量有初步的认识
通过比较的方法认识物质的量
设计意图
强调:1、物质的量表示物质所含微粒的多少,这四个字是一个整体,不得简化或增添任何字,物质的量实际上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一章走近细胞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1)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生物第一章走近细胞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1)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其次,我在小组讨论环节发现,有些学生参与度不高,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采用更多互动式教学活动,如小组竞赛、角色扮演等,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我也会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鼓励,让他们在小组讨论中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此外,我在随堂测试中发现,有些学生对细胞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掌握得不够扎实。为了加强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增加更多的练习和复习环节,让学生通过不断的练习来巩固和提高。同时,我也会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发现和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七、内容逻辑关系
1.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概念及其关系:
① 重点知识点:细胞的多样性是指细胞在形态、结构、功能等方面的差异;细胞的统一性是指所有细胞都有共有的基本特征,如细胞膜、细胞质、DNA等。
② 关键词:多样性、统一性、细胞膜、细胞质、DNA。
③ 板书设计:在黑板上画出一个细胞的简图,旁边列出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特点,用不同颜色标注,以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2)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以线粒体为例,解释其结构与能量供应功能的关系;以内质网为例,解释其结构与蛋白质合成和加工功能的关系。
2. 教学难点举例:
(1)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内涵:通过对比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如细胞核的存在、细胞器的种类等,使学生深入理解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2)细胞结构的复杂性与功能的理解:以细胞膜为例,解释其结构的复杂性(如磷脂双分子层、蛋白质等)与功能(如物质运输、信号传递等)的关系。
九.教学反思与改进
在上一节课中,我教授了“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通过课堂表现、小组讨论成果展示、随堂测试以及作业完成情况,我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了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并制定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必修一第一章第2节教案

必修一第一章第2节教案

【必修一】第一章第2节时间和位移【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简述时刻和时间间隔(时间),能够在具体的问题中辨别时刻和时间隔(了解)。

2.说出位移和路程,对比位移和路程,能够在具体的问题中识别路程和位移,能够分析和计算路程和位移(理解)。

3.质点矢量和标量的含义并能够识别常见矢量和标量(了解)。

4.能够在直线运动中确定坐标系,并利用各点的位置计算位移(理解)。

过程和方法1.通过阅读教材,总结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体会自主学习的过程。

【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时刻和时间间隔1.阅读教材第12页,找出描述时刻和时间间隔的语句。

2.读出如图所示两个时钟对应的时刻,并确定时间间隔。

3.时刻和时间间隔可以在时间轴上表示出来。

时间轴上的每一点都表示一个不同的时刻,时间轴上一段线段表示的是一段时间间隔。

在学校实验室里常用停表,电磁打点计时器或频闪照相的方法测量时间。

4.平时说的时间有时候指时刻,有时候指时间,要注意结合上下文确定具体的含义。

了解常见的关于时间和时刻的表述。

例1下列说法中指的是时间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指的是时刻的有________________。

A.第5秒内 B.第6秒初 C.前2秒内 D.3秒末 E.最后一秒内 F.第三个2秒G.第五个1秒的时间中点。

课堂训练1.关于时间和时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在5s时就是指物体在5s末时,指的是时刻。

B.物体在5s时就是指物体在5s初时,指的是时刻。

C.物体在5s内就是指物体在4s末到5s末的这1s时间。

D.物体在第5s内就是指物体在4s末到5s末的这1s的时间。

二.路程和位移1.阅读教材第13页,找出并复述路程和位移的概念。

2.对照下图确定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的路线,并比较每次运动的异同点。

A E3.指出上图中的位移。

例2中学的垒球场的内场是一个边长为16.77m 的正方形,在它的四个角分别设本垒和一、二、三垒.一位球员击球后,由本垒经一垒、一垒二垒跑到三垒.他运动的路程是多大?位移是多大?位移的方向如何?例3如图所示一个圆形上面有ABCDEF ,若果大圆的半径为R 小圆的半径为R/2,确定延大圆弧从A 到F 的路程和位移;确定延ABCDE 圆弧和延ACE 直线由A 到E 的路程和位移。

第1章第2节第1课时 电解质的电离 教案 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1章第2节第1课时 电解质的电离 教案 高一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电解质的电离》教材教案教学目标目标与素养1.通过探究“几组物质的导电性”的实验来形成概念,以此使学生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在水溶液中存在的状态和行为,进一步认识物质能在水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实质,为后面学习离子反应的本质做铺垫,培养了学生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化学核心素养。

2.通过合作讨论,让学生从电离的特征也就是微观的角度来认识酸、碱和盐。

3.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化学核心素养。

情境与问题1.通过日常生活中湿手操作带电设备引发的触电事故引出本课时要探究的电解质问题。

2.通过分组实验中的讨论与探究认识电解质导电的本质原因。

3.通过实验设计对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强弱进行进一步的探究。

过程与方法分组实验,合作交流,有效作业。

重点难点重点1.电解质、电离的概念。

2.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难点1.基本概念的理解。

2.实验方案的设计。

案例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电解质的电离》的多媒体课件。

2.学生分组实验的实验用品:烧杯、玻璃棒、导电装置、天平等。

氯化钠固体、硝酸钾固体、蒸馏水等。

学生准备1.课前预习。

2.学习实验记录单的填写方法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小明湿手触碰电源发生触电事故。

师:生活常识告诉我们,湿手操作正在通电的电器时容易发生触电事故。

这是为什么呢?二、新课教学师:我们先来探究一下下面几组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学生实验1:在三个烧杯中分别加入干燥的氯化钠固体、硝酸钾固体和蒸馏水,按照教科书图1-9连接实验装置,将石墨电极依次插入烧杯中,分别接通电源,观察并记录现象。

学生实验2:将上述烧杯中的固体少许,分别加入另外两个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用玻璃杯搅拌,使固体全溶解形成溶液,将石墨电极依次放入两种溶液中,分别接通电源,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分组讨论]干燥的氯化钠固体、硝酸钾固体不导电;但是氯化钠溶液、硝酸钾溶液能导电。

[多媒体展示]熔融的氯化钠导电的视频。

人教|必修1|第一章-第1课时质点-课堂教学设计(完整教案)

人教|必修1|第一章-第1课时质点-课堂教学设计(完整教案)
物理学中,用来物体的的点叫质点。
2、提问:
(1)研究地球绕太阳的公转能否把地球视为一个点呢?播放太阳系运行的模拟动画。
(2)一列沿京沪铁路运动的火车,若研究它从上海到北京的运动能否把它简化为一个点?播放火车运行模拟动画。
(3)研究地球上各处的季节变化时,能否把它视为质点呢?播放地球公转和四季变化的模拟动画。
播放地月系运行模拟动画,演示乒乓球发球情况,跳水运动员跳水,火车从北京到广州的时间
首先我们看一下第一个问题:物体和质点。通过鸽子的问题,小组讨论一下,如何解决位置变化问题。讨论时间为1.5分钟。
观看信息窗,了解神州5号的体长,从而引出质点这个概念。让学生看多媒体:播放“神舟”5号运行时在指挥部荧光屏上的显示为一个小小的光点。
提问:如果我们以广场上旗杆作为坐标原点,x=5m,x=-10m表示什么意思?正负号表示什么意思?
2、如果你在学校里从前校门到后校门,对于这种平面运动,要描述你的位置或位置的变化,应该建立怎样的坐标系?如果我们要研究“神舟”5号这种三维运行呢?
1、对,同学们,我们可以选择大家所熟悉的标志作为参考,说明你的位置。那么能否借助数学方法呢?一般说来,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用坐标值来表示物体的位置。同学们做提问,讨论你们做出的结果。正负号是表示与正方向相同还是相反。
提问2:要求学生展开自己的现象,不一定按照提问2这些例子,自己结合身边或看到的实际例子说出来,一起讨论研究,让学生当课堂主人。
在这也可以提前让学生在家搜集这方面的材料。
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讨论物体看作质点的条件。完成学案中的3.
小组合作并把讨论得出的结论各抒己见。从而得出能看作质点的条件:在对所研究的问题,无影响或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可以看作质点。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 第二节 第一课时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1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  第二节  第一课时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1

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一课时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课标要求]1.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2.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并能运用N A 进行计算。

3.了解摩尔质量的含义。

1.物质的量的概念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符号:n 。

[特别提醒] “物质的量”是一个专有名词,不能说成“物质量”或“物质的质量”。

2.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简称摩,符号:mol 。

(1)标准:1 mol 粒子集体所含的粒子数与0.012_kg 12C 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相同,约为6.02×1023。

(2)计量对象:分子、原子、离子、电子、质子、中子等所有微观粒子及它们的特定组合。

[特别提醒] 使用摩尔作单位时,必须指明微粒的名称,如1 mol H,1 mol H 2,而不能表示为1 mol 氢。

3.阿伏加德罗常数1.物质的量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的物理量,其符号为n ,单位为摩尔。

2.阿伏加德罗常数表示1 mol 任何粒子的粒子数,符号为N A ,单位为“mol -1”,约为6.02×1023 mol -1。

3.摩尔质量是指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在以“g·mol -1”为单位时,其数值等于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

4.物质的粒子数、质量与物质的量的关系:n =N N A =mM。

物质的量(1)概念:1 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符号为N A。

(2)近似值:6.02×1023。

(3)单位:mol-1。

(4)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与粒子数之间的关系:n=NN A。

4.摩尔质量(1)概念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符号为M,单位是g/mol(或g·mol-1)。

(2)物质的摩尔质量以g/mol(或g·mol-1)为单位时,在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1课件 第1章 第2节 第1课时

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1课件 第1章 第2节 第1课时
对于给定的物质,其摩尔质量是固定不变的。如无论在 什么条件下,O2的摩尔质量都是32 g·mol-1。
(6)由摩尔质量的概念,得到公式:n=Mm。
第一章 第二节 第1课时
4.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辨析
摩尔质量(M)
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分子质量
概 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 一个原子的质量与12C的 化学式中各元
【答案】 1.5 mol 49 1 2 1.204×1024 2.408×1024
第一章 第二节 第1课时
●活学巧练 2.(1)8.4 g N2与9.6 g某物质Rx所含原子数相同,且分子 数 之 比 为 3 2 , 则 R 的 相 对 原 子 质 量 是 ________ , x 值 是 ________。 (2)4.5 g H2O与________g H2SO4所含的分子数相等,它们 所 含 氧 原 子 数 之 比 是 ________ , 其 中 氢 原 子 数 之 比 是 ________。
第一章 第二节 第1课时
新情境·激趣入题
第一章 第二节 第1课时
你知道一滴水中有多少个水分子吗?一滴水中大约含有 1.7万亿亿个水分子,如果一个个去数,即使分秒不停,一个 人穷其一生也无法完成这项工作。那么怎样才能既科学又方 便地知道一定量水中含有多少个水分子呢?
第一章 第二节 第1课时
“曹冲称象”的故事大家早已熟知。曹冲称象的具体做 法就是采用化大为小的方法通过创造性思维来解决的。曹冲 当时还不如同学们大。你能不能运用曹冲的创造性思维想出 一个办法确定一杯水中的水分子数目?显然,对于微观粒子 我们不能用肉眼观察,这里需要一个“桥梁”,需要一个物 理量把宏观的质量、体积和微观粒子数联系起来,这个物理 量就是“物质的量”。那么物质的量又是怎样计量物质所含 微粒数目的多少呢?让我们一起学习这个新的物理量吧!学 完本课内容,你将明了于心。

必修教材1第一章第2课时教案:时间和位移

必修教材1第一章第2课时教案:时间和位移

§1-2 时间和位移教学内容:时间和位移教学目标:1、知道时间和时刻、距离、路程和位移等的概念,弄清它们的联系与区别;2、理解矢量与标量及其关系以及运算,学会用平面坐标系描述位移等;3、分析和解答有关这些概念的练习题;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自学辅导法、启发式教学法教学难点:位移的理解。

教学过程:引入:一、时刻与时间间隔 1、时间与时刻:时间对应坐标轴上的一段,时刻对应坐标轴上的一点。

注意:一段时间对应无数个时刻。

2、练习: (1)请判断下列说法的正确性A .“刚才最后一响是北京时间6点整”;B .列车出发的时间是8点;C .一节课的时间为45分钟;D .一秒末、10秒初、第5秒内、3秒、月末等讲的是时刻。

请理解:第一秒末、第二秒初、第3秒内、第4秒结束,前3秒、前12秒等(2)请同学举出日常生活中关于时间和时刻的例子,并说明意义比如:时间:上半年、下半年、第一个月、第一季度、年终、时刻:刚才、他走的时候、二、矢量与标量1、矢量:既有大小又方向的物理量。

位移、速度、加速度等。

2、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

质量、体积、重量、密度、高度等3、矢量与标量的运算矢量与标量的运算遵循不同的运算规则三、路程和位移例:如图所示,一个人从北京出发经不同的途径到上海:汽车、火车、轮船、飞机、隧道等,则这些不同途径中相同的量有?不同的量有?→要精确地描述位置的变化(包括方向和距离大小),怎么办?→位移的概念1、位移:物体位置的变化叫位移。

位移是从初位置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

2、理解:①位移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一段时间一个时刻②位移的大小:初、末位置间的距离;位移的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③单位:国际单位是米,其它单位:cm, mm, km,光年等3、路程:物体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叫路程。

路程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4、路程与位移的关系: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大小与路程相等。

练习:教材P 13“思考与讨论”四、直线运动的位置与位移1、位置的变化∆x=x 2-x 1(末-初) (举例说明:年初10万,年终20年,那么一年来变化了多少或增加了多少?若年初10万,年终5万呢)2、学生讨论:x 1=20m, x 2=50m, x 3=-40m, 则A →B :∆x 1= B →A :∆x 2=C →B :∆x 3= A →C :∆x 4=◆说明:负号说明什么意义负号表示方向,即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这里表示沿着×轴负方向。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教案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教案

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课题:第一章第二节主讲人:课时:11-2 时间和位移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时间和时刻的区别和联系.理解位移的概念,了解路程与位移的区别,知道标量和矢量,能用数轴或一维直线坐标表示时刻和时间、位置和位移.知道时刻与位置、时间与位移的对应关系.2.过程与方法目标会用坐标表示时刻与时间、位置和位移及相关方向,会用矢量表示和计算质点位移,用标量表示路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通过时间位移的学习,要让学生了解生活与物理的关系,同时学会用科学的思维看待事实.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2.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生活中的时间与时刻.2.理解位移的概念,会用有向线段表示位移.三,教学方法探究、讲授、讨论、练习四,教具课本和三维五,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描述运动的几个概念,大家想一下是哪几个概念?生:质点、参考系、坐标系.师:大家想一下,如果仅用这几个概念,能不能全面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生:不能.师:那么要准确、全面地描述物体的运动,我们还需要用到哪些物理概念? 物体的任何机械运动都伴随着物体在空间中位置的改变,你们用什么来量度物体位置的改变呢? 宇宙万物都在时间和空间中存在和运动.我们每天按时上课、下课、用餐,休息。

从幼儿园,小学,中学,经历一年又一年,我们在时间的长河里成长.对于时间这个名词,我们并不陌生,你能准确说出时间的含义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课题。

二,新课:1.时刻:时刻是指某一瞬时,在时间轴上为一个点。

2.时间:是时间间隔的简称,指一段持续的时间间隔。

两个时刻的间隔表示一段时间。

例1.学习了时间与时刻,甲,乙,丙和丁发表了如下一些说法,正确的是( A )A. 甲说,下午2点上课,2点是我们上课的时刻B.乙说,下午2点上课,2点是我们上课的时间C.丙说,下午2点上课,2点45分下课,上课的时刻是45分钟D.丁说,2点45分下课,2点45分是我们下课的时间例2.下列叙述中哪些表示时刻哪些表示时间?并在时间轴上找到1.前3s2.第3s内3.第3s初4.第3s末3.位移:从物体运动的起点指向运动的终点的有向线段.位移是表示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国际单位为米(m).4.路程:路程是质点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例3.下列关于位移和路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D )A.位移和路程的大小总相等,但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

新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第二节《离子反应》教学设计(第1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新教材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第二节《离子反应》教学设计(第1课时教案)

第二节离子反应教学设计第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电解质和电离的概念,能用电离方程式表达常见、典型的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并从电离理论的角度认识酸、碱、盐。

2.通过酸、碱、盐的本质探究,感悟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3.体验从更深的层面研究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意义。

【重点难点】电解质、电离以及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准备】1.对全班学生进行分组。

2.每组学生分配一套溶液导电装置,一组试剂和药品。

【教材分析】本节课着重介绍教材上“酸、碱、盐在水中的电离”。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而深刻的理解电解质的电离,是本节的关键。

【设计意图】高一新生的程度参差不齐,化学基础差别较大,而本节的概念又比较抽象,所以本节教学设计中的起点比较低,适当增加了实验和电脑动画以使微观离子的活动变得直观。

新课程标准的核心是要学生参与到知识学习的整个过程中来,亲历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过程,这也是本节教学设计的目的。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组织小组讨论交流及分享等。

【教学过程】【教学后记】1.教学中多次采用分类的方法,既复习了上节课内容,又不断向学生灌输学习化学的方法。

2.电解质概念虽然抽象,但以实验为基础,从实验得结论就显得很自然,整个学习过程使学生主动参与进来,教师不是告诉学生概念,而是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师负责使其准确而科学。

整个学习过程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3.根据课标,在具体的教学中不能穿旧鞋走老路,强弱电解质的概念不必现在向学生讲。

4.学生对电离方程式书写掌握很好,课后调查结果表明:初中化学教师未执行新课标要求,仍然按旧教材讲授,已经对电离方程式的书写作了介绍。

第二节离子反应教学设计第2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BaCl2溶液与Na2SO4溶液的反应现象,认识离子反应的本质。

2.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3.会书写离子方程式并能进行正误判断。

4.理解离子方程式的意义。

5.掌握一些常见离子能否共存的判断方法。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教案第一章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教案第一章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教学设计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经常需要知道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你还记得初中是怎样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吗?【教师提出问题】运动员在比赛中的不同时段,运动的快慢一样吗?二.讲授新课:(1)速度【教师提问】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可以有哪些方法?什么是速度?为什么用速度就可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表示速度的单位有哪些?它是矢量还是标量?]【教师引导】物理学中用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的时间的比值(比值定义法)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这就是速度(velocity),通常用字母v表示。

如果在△t时间内物体的位移是△x,它的速度就是:1008/12.5xv m st∆===∆(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2)单位:国际单位:m/s(或m·s-1)。

常用单位还有:km/h(或km·h-1)、cm/s(或cm·s-1)(3)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4)速度有大小和方向,是矢量,v的方向是学生思考讨论根据老师的引导阅读课本思考讨论交流学生记忆并掌握速度的定义、单位、物理意义、 v的方向了解常见的物体下落的现象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内的平均速度。

(3)数据处理①在图中选取纸带上一点为起始点0,后面每 5 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分别用数字1,2,3,…标出这些计数点;②测量各计数点到起始点0 的距离x,记录在表 1 中;③计算两相邻计数点间的位移Δx,同时记录对应的时间Δt;④根据Δx 和Δt 计算纸带在相邻计数点间的平均速度v。

位置1 2 3 4 …Δx/ m 0.0320.0920.1550.217Δt/s0.1 0.1 0.1 0.1v/(m·s-1)0.32 0.92 1.55 2.17测量瞬时速度(1)某点瞬时速度的测量:利用v=Δx/Δt,其中Δx为包含待测点的较近的一段距离.学生测量并计算平均速度理解计算瞬时速度的思想掌握利用纸带计算平均速度的方法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1)建立坐标系:以时间 t 为横轴,速度 v 为纵轴 (2)描点(3)用平滑的曲线连起来速度—时间图像或 v-t 图像三.课堂练习:1、以下对速度的定义式xt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v 与运动的位移x 成正比,与运动时间t 成反比 B.速度v 的大小与运动的位移x 和时间t 都无关 C.此速度定义式适用于任何运动 D.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及方向的物理量答案:B CD 2、下列所说的速度中,哪个是平均速度( ) A. 百米赛跑的运动员以9.5m/s 的速度冲过终点线B. 返回地面的太空舱以8m/s 的速度落入太平洋C. 由于堵车,在隧道内的车速仅为1.2m/sD. 子弹以800m/s 的速度撞击在墙上 答案:C 3、下列关于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说法中正确学生动手画出速度—时间图像学生练习掌握画速度—时间图像的方法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巩固本节知识的是( )A.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在相同时间间隔里的平均速度是相同的B.瞬时速度就是运动的物体在一段较短的时间内的平均速度C.平均速度就是初末时刻瞬时速度的平均值D.某物体在某段时间里的瞬时速度都为零,则该物体在这段时间内静止学生练习巩固本节知识答案:D4、短跑运动员在100 m的比赛中,测得他在5 s末的速度是8.7 m/s,10 s末到达终点时的速度为10.3 m/s,此运动员在这100 m中的平均速度是()A. m/sB. 9.5 m/sC. 9 m/sD. 10.3 m/s答案:A5、如图所示为某物体的s—t图像,在第1s内物体的速度是————,从第2s至第3s内物体的速度是————,物体返回时的速度是————,4s内通过的路程是————,位移是————,4s内物体的平均速度是——————。

(完整版)人教版必修一生物教案

(完整版)人教版必修一生物教案

人教版必修一生物教案篇一:高一生物必修一人教版全套教案新课程高中生物必修1全套教案第1章走近细胞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第2章组成细胞的分子第1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第2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一一蛋白质第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一一核酸第4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第5节细胞中的无机物第3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第1节细胞膜一一系统的边界第2节细胞器一一系统内的分工合作第3节细胞核一一系统的控制中心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第2 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2节细胞的能量“通货” 一一ATP第3节ATP的主要来源一一细胞呼吸第4节能量之源一一光和光合作用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第1节细胞的增殖第2节细胞的分化第3节细胞的衰老与凋亡第4节细胞的癌变探索生物大分子的奥秘一、教学目标:【知识】:初步了解分子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了解合成牛胰岛素事件。

【技能】;培养分析分析资料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了解是首个人工合成有生物活性的有机物的国家,增强学生的民族白豪感;初步了解分子生物学的成果,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目标;阅读访谈,学习科学家们实事求是、艰苦钻研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对高中生物的兴趣是本课的重点。

三、教学用具:ppt幻灯片四、教学准备五、教学过程:(一)以概述〈〈细胞与分子》模块作为引入。

师:比较初中阶段所学习的生物知识特点,大家拿到课本可能会想,初中的时候不是已经学过细胞了吗?为什么高中还要再学呢?初中的生物知识着重让学生了解生物学的大概情况,而且因为学生没有相关的化学知识和足够的空间想象能力,所以很多知识在初中阶段是没有办法说明白的。

就拿细胞结构来说吧,初中的时候,老师只能让学生知道动物细胞是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至于细胞为什么是有生命的,细胞是怎么样生活的,都没有办法说得清楚。

只有在同学们在初三、高一学习了化学的基础知识后我们才可以对生命进一步的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第1课时)
导入新课:
同学们都知道化学反应的本质,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的过程;对于分子、原子以及其他粒子我们都知道他们很小很小(若生成一滴水水大约含有1.7×108个水分子),为了把这样庞大数字简单化,今天我们引入新的概念,相信本节课学完之后,同学们会对微观粒子有一个新的认识
〘教师发言〙请同学们认真阅读并思考教材第11页中部
〘教师提问〙哪位学生看懂的请举手?(若有举手的,给与表扬)
〘教师过渡〙若没有看懂不要紧,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
〘教师发言〙为了更理性的了解粒子的数目,在化学上我们引入了一个新的物理量…物质的量
〖教师板书〗
一、物质的量 n
1、概念:表示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
(粒子可以是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等等)
2、单位:摩尔 mol (说明该单位为国际基本单位,见课本11页资料卡片)
3、粒子数目:在化学上我们通过计算可知,1 mol 任何物质中所含有的粒子数目与.0.012Kg 的12C 原子
所拥有的原子总数相等(0.012Kg/1.993×10-26g ≈6.02×1023)
【举例】 1 mol 碳含有约 6.02×1023 个碳原子
1mol H 2O 中含有的约 6.02×1023 个水分子
4、1 mol 任何粒子中都含有6.02×1023 个粒子,可以认为是一个它是一个定数,是一个常数
二、阿伏加德罗常数 NA
1、概念:每1 mol 任何粒子中含有6.02×1023 个粒子
2、单位:每摩尔 / mol mol -1
〘教师举例〙(1)5molO 2中大约有多少个氧分子?
n(O 2) ×N A =5mol ×6.02×1023mol -1=3.01×1024
(2)0.5mol H 2O 中含有多少个H 2O ?
n(H 2O) ×N A =0.5mol ×6.02×1023mol -1=3.01×1023
〘请学生作答〙(1 molH 2O 分子中氢原子、 氧原子的粒子数分别为多少?
三、粒子总数 N
【教师过渡】请同学们思考,物质的量 n ,阿伏加德罗常数 NA ,粒子总数 N ,三者之间的关系
【举例】 0.5 mol O 2中含有的氧原子数目是多少?
2 mol H 2SO 4分子中氢原子的数目是多少?
〘请学生作答〙 0.5molNa 2SO 4含有 mol Na+; mol SO 42-;
0.1molNH 4+
中含有 mol N ,含有 mol H. 1.204 × 1024个H 2O 分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
1 mol Na 2CO 3中约含有______mol Na+、______mol CO 32-离子,离子的
总数为________个。

0.3 mol H 2O 含有相同氢原子数的是( )
A. 0.3 mol HNO 3
B. 3.612 × 10 23个 HNO 3分子
C. 0.2 mol H 3PO 4
D. 0.1 mol NH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