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浙江循环经济发展研究 鲍健强 (浙江工业大学)

合集下载

全十大基层优秀宣讲员优秀宣讲团队

全十大基层优秀宣讲员优秀宣讲团队

全省“十大基层优异宣讲员”、优异宣讲团队和优异宣讲员名单一、十大基层优异宣讲员(10名)斯国新杭州市委党校萧山区分校党委书记、常务副校长、研究员赵永焕余姚市委宣传部正局级调研员林可夫正泰集团党委书记、温州市两新协会会长施小荣梁涌长兴县委党校副校长绍兴文理学院法学院院长孔贡清磐安县委党校副校长刘石平衢州市民政局党委书记、局长张春晓女舟山市委党校副教授、市党建理论研究所所长潘深河原台州市黄岩区北洋镇退休干部吴永德庆元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二、优异宣讲团队(50个)杭州市5个西湖区“美丽•美满•首善”宣讲团上城区南星街道“老大哥宣讲队”拱墅区长征桥社区“调和生活宣讲团”萧山区“红色讲坛”宣讲团队临安市“新农民喜悦宣讲团”宁波市5个宁波市党员教育宣讲团江东区委宣传部微型党课宣讲团余姚市“乡土百人宣讲团”宁海县委讲师团北仑区“蒲公英”宣讲团温州市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宣讲团温州市5个鹿城区“村居百忙官”宣讲团瑞安市委讲师团洞头县委讲师团苍南县委讲师团长兴县虹星桥镇“水韵虹溪”宣讲团吴兴区大学生村官宣讲团德清县新市镇“古镇新文化”志愿者服务宣讲队安吉县委“赢在执行”宣讲团嘉兴市委党校“红色讲坛”秀洲区“德行秀洲”文明宣讲团嘉善县“百姓课堂”讲师总团桐乡市形势政策宣讲团绍兴市4个绍兴市委兼职讲师团绍兴县党的形势政策报告团诸暨市外来流动党员宣讲团嵊州市委形势政策宣讲团婺城区退教协会宣讲团嘉兴市4个湖州市4个金华市4个金东区塘雅镇作风建设宣讲团磐安县司法局“1+1+1”法律宣讲团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宣讲团衢州市4个衢江区创业宣讲团龙游县直机关党课宣讲团常山县柚都讲师团开化县形势政策教育兼职讲师团普陀区业余讲师团岱山县校园法制辅导团嵊泗县业余讲师团台州市椒江区百姓宣讲团天台县乡土宣讲团仙居县“草根讲师”宣讲团三门县白搭宣讲团龙泉市村官宣讲团莲都区市民义务宣讲团遂昌县委理论宣讲团浙江中医药大学形势与政策讲师团浙江工商大学“五当代”报告讲师团舟山市3个台州市4个丽水市3个省属高校3个中国计量学院形势与政策教育讲师团省属企业2个浙江物产集团公司宣讲团巨化集团公司战略宣讲团三、优异宣讲员(100名)杭州市11名高国舫杭州市委党校政治学与统战教研部主任、教授周旭霞女杭州市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鲍倩女下城区天水街道灯芯巷社区鲍大妈聊天室首席主持人沈宾江干区丁桥镇后珠苑社区退休教师阮有祥杭州市西湖社区学院副院长吴春龙杭州高新区(滨江)党委组织部党员电教中心主任陈志敏杭州市委党校余杭区分校退休干部胡洪明富阳市委党校讲师方清爱淳安县委党校副校长徐永茂桐庐县委宣传部理论教育科负责人陶为民建德市委党校教研室主任、高级讲师宁波市10名詹荣胜市发改委党工委委员、副主任潘家森余姚市黄家埠镇横塘村义务宣讲员王静女江东区明楼街道教育助理姚昱象山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陈国平慈溪市委党校教育科长、高级讲师徐祖平奉化市溪口镇党校教员鲍素萍女鄞州区委党校教研室主任、高级讲师杨志镇海区委宣传部理论科科长王维周海曙区南门街道万安社区义务宣讲员赵云程江北区洪塘街道姚江社区退休干部、高级工程师温州市10名方立明卢达张延文董云贵李利群章明陈式海温敏洪周荣薛圣洋湖州市6名肖德润王金法曹益春胡桂荣祝冬李锦松嘉兴市9名任军温州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温州市社科联副主席龙湾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社科联主席瓯海区人大常委会原正局级调研员乐清市委党校副校长、经济学高级讲师女永嘉县纪委副书记文成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平阳县直机关工委书记、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泰顺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社科联主席苍南县委宣传部理论党教科科长湖州市图书馆退休干部吴兴区织里镇政府退休干部德清县武康镇党委副书记女长兴县龙山新区管委会党委委员安吉县委宣传部党教理论科长南浔区练市镇镇委党校专职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嘉兴市科技局知识产权局局长卿瑜女嘉兴市委党校讲师高福弟张伯明周其明沈晓明嘉善县委党校副校长平湖市委宣传部市讲师总团秘书长海盐县秦山街道讲师总团副团长、街道党校专职副校长海宁市委党校副校长杨国萍吴亚萍杨开颜绍兴市8名王辉马志军杨宏翔朱建锋项雅平郑江赵强金华市8名俞献民毛园芳周青梅王跃良张丽英杜丽青女桐乡市委宣传部理论科科长女南湖区南湖街道桂苑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秀洲区油车港镇党校教师、区关工委宣讲团团长诸暨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嵊州市委党校副校长女绍兴市委党校校委委员、科研处处长、教授诸暨市王家井镇党委委员女上虞市委党校教务科副科长、高级讲师嵊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新昌县委党校科研室副主任、高级讲师越城区蕺山街道龙洲花园社区党委书记、主任义乌市发改委调研员女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公共教学部主任女金东区委组织部部务会议成员、区直机关工委书记兰溪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东阳市委宣传部综合调研科副科长(主持工作)女永康市委党校高级讲师张国平浦江县委党校常务副校长钟新康武义县委党校高级讲师徐国庆衢州市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衢州市直机关工委组宣处处长衢州市7名周立耕方培林陈剑明毛明华赵豪清舟山市6名汪涛周才定董凯云徐世君陈宝芬刘芬台州市9名朱纪元林楚德黄军勇王中南管耀阳衢州职业技术学院社科部主任柯城区农业局副局长衢江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文联主席江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常山县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原普陀区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定海区原金塘中学校长女嵊泗县洋山镇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女定海区虎山社区解放街道党工委委员、虎山社区党委书记女岱山县委党校高级讲师女嵊泗县委党校教务科长、讲师台州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台州市第一中学党委书记、常务副校长温岭市委党校教育科科长仙居县委老干部局局长女台州市黄岩区委宣传部理论科科长路桥区金清镇联中村书记助理、村团支部书记杨优芳女临海市委党校党委委员、高级讲师潘应利玉环县发展和改革局综合科科长张一冰三门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委兼职理论讲师团团长何阳宁景宁县委党校办公室主任、高级讲师颜梦杰龙泉市西街街道办事处新茶村村长助理丽水市9名唐颖中遂昌县委党校、县电大教研处主任、高级讲师楼国强松阳县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张宇明云和县委党校原教务主任、高级讲师丁益东缙云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叶昌用庆元县委宣传部党教理论科负责人陈谢景宁县农村工作办公室(扶贫办)副主任朱荣欢青田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吕学峰中国美术学院社会科学部思政教研室主任、副教授鲍健强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王来法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李勇华浙江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主持工作副院长任冰公安海警学院基础部政工教研室副教授省属高校5名省属企业2名詹银才浙江省铁路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张文建杭州钢铁集团公司党委宣传部(党校)教师11/ 11。

浙江工业大学各学院专业硕士生导师

浙江工业大学各学院专业硕士生导师
技术经济及管理
(23人、〇2人)
池仁勇、陈多长、冯勤、龚建立、凌云、马驰、唐根年、汪贵浦、汪少华、吴添祖、余浩、虞晓芬、周伟强、王飞绒、张化尧、李正卫、杨莲芬、吕宏芬、李桢业、董春林、张晓明、卜庆军、周礼、周明华〇、陈前虎〇
药物化学(25人、〇12人)
苏为科、陈仁尔、崔冬梅、李景华、李永曙、王丽丽、王平、谢媛媛、杨根生、俞传明、张兴贤、钟为慧、陈志卫、蒋华江、于海宁、占扎君、赵金浩、杨芳莘、O .I.Lomovky、Dushkin. A .V、李坚军、周涛、朱勍、戚建华、石浩、钱捷〇、施介华〇、王普〇、单伟光〇、钱俊青〇、王鸿〇、饶国武〇、刘迎新〇、颜继忠〇、应国清〇、张文〇、钟光祥〇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
(13人、〇5人)
王普、林陈水、牛泱平、钱捷、王鸿、颜继忠、应国清、欧志敏、金志敏、何军邀、陈蔚青、梅建凤、梅乐和、钱俊青〇、宋必卫〇、李敏〇、于海宁〇张文〇
药理学(7人、〇2人)
宋必卫、李乐、齐敏友、宋英、匡荣、李汉兵、韩峰、牛泱平〇、王平〇
岩土工程(12人)
丁伯阳、丁翠红、胡敏云、卢成原、王国才、潘晓东、王哲、许四法、罗战友、王立峰、夏建中、杨建辉
机械电子工程(32人、〇5人)
张立彬、计时鸣、阮健、袁巨龙、胥芳、杨庆华、戴勇、李伟、沈希、张宪、赵国军、熊四昌、孙建辉、俞浙青、赵文宏、文东辉、裴翔、李胜、杨继隆、姜伟、高红俐、殷建军、宋玉泉、艾青林、蒋建东、邢彤、张利、王忠飞、高峰、洪滔、鲍官军、赵章风、冯定忠〇、张淑佳〇、肖刚〇、欧长劲〇、赵燕伟〇
环境科学(13人、〇8人)
刘维屏、盛光遥、林春绵、陈德全、陈金媛、黄海凤、林坤德、邱宇平、姜理英、金赞芳、李非里、张安平、赵美蓉、陈建孟〇、黄立维〇、潘理黎〇、潘志彦〇、宋爽〇、张国亮〇、周红艺〇、何志桥〇

增强低碳能源价格市场竞争力政策选择研究——基于EPE模型的高碳与低碳能源价格互动机制分析

增强低碳能源价格市场竞争力政策选择研究——基于EPE模型的高碳与低碳能源价格互动机制分析

通 过表 1不 同能源 形 式产 生 CO 数量 的 比较 , 可 以看 出传 统 的化石 能源在 使 用 时, 所产 生 的 C O:
表 1 不同 能源形 式 产生 CO 数 量 的 比较
平密 切相 关。农 业社会 本质 上是 一个低 碳社会 , 太 阳 能不 仅 为 自然 生 态 系 统 循 环 提 供 了 巨 大 的 能 量来 源 , 也 为 人 类 生 存 提 供 了低 碳 能 源 。而 工 业
开发 ,低碳 能源 ( 能 、核 能 、太 阳能 、风 能、生 水 物质 能 等 )开发 成本 和 市场价 格 在近 1 0~2 0年 问
直 处 在 下 降 通 道 之 中, 其 价 格 的 比较 优 势正 在 凸显, 尤其 是 当原油价 格突破 6 0~7 0美元 /桶 时,

p o o e h o c r o n ih c r o n r yp iee u l r m n l ssmo e ( E a ay i d 1 nt e r p s st el w—a b na d hg —a b ne eg rc q ii i a ay i d l EP n l ssmo e)i h u b p p r Bya ay i gt ep icpe f o t p so n r yp iete d l eit re t o p it e ul ru , a e . n l zn h rn ilso w wot e fe e g rc rn i n e s c o ns( q ii im) h y n t b
t e r s a c ft e i t r c i n a d r l v n e b t e o c r o n r y a d h g — a b n e e g rc s i h e e r h o h n e a to n e e a c e we n l w~ a b n e e g n i h c r o n r y p i e t

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研究生课程安排表

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研究生课程安排表

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研究生课程安排表专业:产业经济学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注:1、上课时间从2007年9月17日第一周开始,节假日按学校规定执行。

(研究生院网上选课时间为开学第一周,如选课冲突,请及时与研究生秘书联系)2、考试课程在计划课时外进行考试,考查课程可以在计划课时内的最后一次课进行。

3、已学过《经济学》的学生请选修《经济学原理Ⅰ》1班(王治平,博C204),未学过《经济学》的学生请选上2班(陈多长、博C403)4、日语周一下午6-8节(1班朝晖校区教1304,2班屏峰校区健B105)。

德语周五下午6-8节(朝晖校区教1304)。

5、请在导师指导下制定培养计划,严格按照个人培养计划进行网上选课。

培养计划一旦制订完成,原则上不得修改,如需退选或调整个人培养计划,请到研究生院主页的“研究生培养与学位授予表格”中下载《浙江工业大学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课程学习调整申请表》,经导师签字同意后交学院备案。

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研究生课程安排表专业:国际贸易学2007/2008学年第一学期注:1、上课时间从2007年9月17日第一周开始,节假日按学校规定执行。

(研究生院网上选课时间为开学第一周,如选课冲突,请及时与研究生秘书联系)2、考试课程在计划课时外进行考试,考查课程可以在计划课时内的最后一次课进行。

3、已学过《经济学》的学生请选修《经济学原理Ⅰ》1班(王治平,博C204),未学过《经济学》的学生请选上2班(陈多长、博C403)4、日语周一下午6-8节(1班朝晖校区教1304,2班屏峰校区健B105)。

德语周五下午6-8节(朝晖校区教1304)。

5、请在导师指导下制定培养计划,严格按照个人培养计划进行网上选课。

培养计划一旦制订完成,原则上不得修改,如需退选或调整个人培养计划,请到研究生院主页的“研究生培养与学位授予表格”中下载《浙江工业大学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课程学习调整申请表》,经导师签字同意后交学院备案。

低碳发展,“十二五”之新契机——访浙江工业大学公共与政治管理学院院长鲍健强

低碳发展,“十二五”之新契机——访浙江工业大学公共与政治管理学院院长鲍健强

电 和核 电 占 79 其 他 能 源 品 种 占 78 .%, . %。 一是 大 力 发 展 核 电是 浙 江 能 源 结 构 低 碳 化 的重 要 举 措 ,加快 三 门 核 电 的 建 设 进 度 和 其 它 核 电 基 地 的规 划 和 布 局 , 为 “ 二 五 ” 重 此 十 的 中之 重 。 是 大 力 发 展 可 再 生 能 源 , 二 如水 能 、 能 、 阳 能集 风 太
姿态 ; 另一 方 面 中 以绿 色 、 碳 发 展 的新 理 念 引 导 济 发 展 方 低 式 的转 变 , 明 了 中 目实 现 经 济 丰 会 低碳 转 型 的决 心 、 表 十 低碳 发 展 既 是 时 代 的潮 流 、 史的 潮 流 、 历 人类 的责 任 , 是 也 浙 江 实 现 科 学 发 展 的客 观 要 求 和 生 态 文 明 建 设 的重 要 内 容 。从
明 与 低碳 发 展 领 域 有 何 新 发展 ? 鲍健强 : 众所 周 知 , 碳 发 展 理 念 是 集 生 态 、 保 、 色 、 低 环 绿 可 再生、 可循 环 、 持 续 为 一 体 , 探 索 一 条 低 能 耗 、 排 放 低 污 可 是 低

大 困正面 回庸 了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 ,彰显 巾周勇于担 当的
统电网效率 , 一方面与新能源实现智能化终端对接。 另 第三 , 消费 结 构 的低 碳 化 。 能就 是 减 碳 。 不 仅 仅 是 节 它 业 领 域 的 重 任 , 是 全 社 会 的共 同 责 任 。科 学 研 究 表 明 , 也 每 一个 能 源 消 耗 终 端 都 具 有 几 倍 至 十 几 倍 地 减 少 一 次 能 源 消耗的 “ 大效应 ” “ 放 。 十二 五 ” 问 , 江 应 坚 持 能 源 消 费 期 浙

浙工大考研参考书目

浙工大考研参考书目

厦门大学材料学专业1.《材料科学基础》,胡赓祥,蔡珣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

浙江工业大学2013年硕士研究生初试科目参考书目考试科目名称参考书目考试科目代码101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制考试大纲并命题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制考试大纲并命题199 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201 英语一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制考试大纲并命题204 英语二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制考试大纲并命题301 数学一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制考试大纲并命题302 数学二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制考试大纲并命题303 数学三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制考试大纲并命题337 机械原理(III)《机械原理》(第七版),孙桓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38 生物化学《生物化学》(第三版)王镜岩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341 农业知识综合三《食品分析》(第二版),杨严俊译,轻工业出版社,2003,《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学》(第一版),刁恩杰,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食品标准与法规》(第一版),张水华,轻工业出版社,2010;《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案例版),高永清,科学出版社,2008。

342 农业知识综合四《发展经济学》(第2版),马春文、张东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农业经济学》(第2版),李秉龙、薛兴利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9年。

349 药学综合《有机化学》(第二版)胡宏纹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分析化学》(第五版)华东理工大学四川大学编,高教出版社,2006。

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制考试大纲并命题408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501 专业综合无610 专业基础环境艺术设计研究方向:《现代设计大系之环境艺术设计》,第一版,吴家骅、朱淳主编,上海书画出版社,2003年。

设计理论研究方向:《设计学概论》,第二版,尹定邦主编,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年;《高等教育艺术院校教材•外国艺术设计史》,第一版,邬烈炎、袁熙旸编著,辽宁美术出版社,2008年;《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重点教材•中国设计史》,第一版,高丰著,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8年。

全十大基层优秀宣讲员优秀宣讲团队和优秀宣讲员名

全十大基层优秀宣讲员优秀宣讲团队和优秀宣讲员名

全省“十大基层优秀宣讲员”、优秀宣讲团队和优秀宣讲员名单一、十大基层优秀宣讲员(10名)斯国新杭州市委党校萧山区分校党委书记、常务副校长、研究员赵永焕余姚市委宣传部正局级调研员林可夫正泰集团党委书记、温州市两新协会会长施小荣长兴县委党校副校长梁涌绍兴文理学院法学院院长孔贡清磐安县委党校副校长刘石平衢州市民政局党委书记、局长张春晓女舟山市委党校副教授、市党建理论研究所所长潘深河原台州市黄岩区北洋镇退休干部吴永德庆元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二、优秀宣讲团队(50个)杭州市5个西湖区“美丽•幸福•首善”宣讲团上城区南星街道“老大哥宣讲队”拱墅区长征桥社区“和谐生活宣讲团”萧山区“红色讲坛”宣讲团队临安市“新农民快乐宣讲团”宁波市5个宁波市党员教育宣讲团江东区委宣传部微型党课宣讲团余姚市“乡土百人宣讲团”宁海县委讲师团北仑区“蒲公英”宣讲团温州市5个温州市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宣讲团鹿城区“村居百忙官”宣讲团瑞安市委讲师团洞头县委讲师团苍南县委讲师团湖州市4个长兴县虹星桥镇“水韵虹溪”宣讲团吴兴区大学生村官宣讲团德清县新市镇“古镇新文化”志愿者服务宣讲队安吉县委“赢在执行”宣讲团嘉兴市4个嘉兴市委党校“红色讲坛”秀洲区“德行秀洲”文明宣讲团嘉善县“百姓课堂”讲师总团桐乡市形势政策宣讲团绍兴市4个绍兴市委兼职讲师团绍兴县党的形势政策报告团诸暨市外来流动党员宣讲团嵊州市委形势政策宣讲团金华市4个婺城区退教协会宣讲团金东区塘雅镇作风建设宣讲团磐安县司法局“1+1+1”法律宣讲团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宣讲团衢州市4个衢江区创业宣讲团龙游县直机关党课宣讲团常山县柚都讲师团开化县形势政策教育兼职讲师团舟山市3个普陀区业余讲师团岱山县校园法制辅导团嵊泗县业余讲师团台州市4个台州市椒江区百姓宣讲团天台县乡土宣讲团仙居县“草根讲师”宣讲团三门县白搭宣讲团丽水市3个龙泉市村官宣讲团莲都区市民义务宣讲团遂昌县委理论宣讲团省属高校3个浙江中医药大学形势与政策讲师团浙江工商大学“五当代”报告讲师团中国计量学院形势与政策教育讲师团省属企业2个浙江物产集团公司宣讲团巨化集团公司战略宣讲团三、优秀宣讲员(100名)杭州市11名高国舫杭州市委党校政治学与统战教研部主任、教授周旭霞女杭州市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鲍倩女下城区天水街道灯芯巷社区鲍大妈聊天室首席主持人沈宾江干区丁桥镇后珠苑社区退休教师阮有祥杭州市西湖社区学院副院长吴春龙杭州高新区(滨江)党委组织部党员电教中心主任陈志敏杭州市委党校余杭区分校退休干部胡洪明富阳市委党校讲师方清爱淳安县委党校副校长徐永茂桐庐县委宣传部理论教育科负责人陶为民建德市委党校教研室主任、高级讲师宁波市10名詹荣胜市发改委党工委委员、副主任潘家森余姚市黄家埠镇横塘村义务宣讲员王静女江东区明楼街道教育助理姚昱象山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陈国平慈溪市委党校教育科长、高级讲师徐祖平奉化市溪口镇党校教员鲍素萍女鄞州区委党校教研室主任、高级讲师杨志镇海区委宣传部理论科科长王维周海曙区南门街道万安社区义务宣讲员赵云程江北区洪塘街道姚江社区退休干部、高级工程师温州市10名方立明温州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卢达温州市社科联副主席张延文龙湾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社科联主席董云贵瓯海区人大常委会原正局级调研员李利群乐清市委党校副校长、经济学高级讲师章明女永嘉县纪委副书记陈式海文成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温敏平阳县直机关工委书记、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洪周荣泰顺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社科联主席薛圣洋苍南县委宣传部理论党教科科长湖州市6名肖德润湖州市图书馆退休干部王金法吴兴区织里镇政府退休干部曹益春德清县武康镇党委副书记胡桂荣女长兴县龙山新区管委会党委委员祝冬安吉县委宣传部党教理论科长李锦松南浔区练市镇镇委党校专职副校长、中学高级教师嘉兴市9名任军嘉兴市科技局知识产权局局长卿瑜女嘉兴市委党校讲师高福弟嘉善县委党校副校长张伯明平湖市委宣传部市讲师总团秘书长周其明海盐县秦山街道讲师总团副团长、街道党校专职副校长沈晓明海宁市委党校副校长杨国萍女桐乡市委宣传部理论科科长吴亚萍女南湖区南湖街道桂苑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杨开颜秀洲区油车港镇党校教师、区关工委宣讲团团长绍兴市8名王辉诸暨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马志军嵊州市委党校副校长杨宏翔女绍兴市委党校校委委员、科研处处长、教授朱建锋诸暨市王家井镇党委委员项雅平女上虞市委党校教务科副科长、高级讲师郑江嵊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梁生东新昌县委党校科研室副主任、高级讲师赵强越城区蕺山街道龙洲花园社区党委书记、主任金华市8名俞献民义乌市发改委调研员毛园芳女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公共教学部主任周青梅女金东区委组织部部务会议成员、区直机关工委书记王跃良兰溪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张丽英东阳市委宣传部综合调研科副科长(主持工作)杜丽青女永康市委党校高级讲师张国平浦江县委党校常务副校长钟新康武义县委党校高级讲师衢州市7名徐一平衢州市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徐国庆衢州市直机关工委组宣处处长周立耕衢州职业技术学院社科部主任方培林柯城区农业局副局长陈剑明衢江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区文联主席毛明华江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赵豪清常山县委党校常务副校长舟山市6名汪涛原普陀区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周才定定海区原金塘中学校长董凯云女嵊泗县洋山镇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徐世君女定海区虎山社区解放街道党工委委员、虎山社区党委书记陈宝芬女岱山县委党校高级讲师刘芬女嵊泗县委党校教务科长、讲师台州市9名朱纪元台州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林楚德台州市第一中学党委书记、常务副校长黄军勇温岭市委党校教育科科长王中南仙居县委老干部局局长谢慧敏女台州市黄岩区委宣传部理论科科长管耀阳路桥区金清镇联中村书记助理、村团支部书记杨优芳女临海市委党校党委委员、高级讲师潘应利玉环县发展和改革局综合科科长张一冰三门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委兼职理论讲师团团长丽水市9名何阳宁景宁县委党校办公室主任、高级讲师颜梦杰龙泉市西街街道办事处新茶村村长助理唐颖中遂昌县委党校、县电大教研处主任、高级讲师楼国强松阳县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张宇明云和县委党校原教务主任、高级讲师丁益东缙云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叶昌用庆元县委宣传部党教理论科负责人陈谢景宁县农村工作办公室(扶贫办)副主任朱荣欢青田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省属高校5名吕学峰中国美术学院社会科学部思政教研室主任、副教授鲍健强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王来法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李勇华浙江农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主持工作副院长任冰公安海警学院基础部政工教研室副教授省属企业2名詹银才浙江省铁路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张文建杭州钢铁集团公司党委宣传部(党校)教师。

论发散性思维和收敛性思维的辩证统一

论发散性思维和收敛性思维的辩证统一

论发散性思维和收敛性思维的辩证统一
鲍健强; 黄舒涵; 蒋惠琴
【期刊名称】《《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0(38)2
【摘要】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形式,而收敛性思维是理性思维的一种类型,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前者以辐射、扩散、求异为特征,后者则以集聚、合围、求同为特点。

本文在探讨发散性思维和收敛性思维的概念及其特点的基础上,研究发散性思维和收敛性思维的"张力"与"合力",即两者既相互对立,又互为补充的思维方式,分析了科学研究过程中创新思维与理性思维辩证统一过程的特点和规律。

【总页数】6页(P121-126)
【作者】鲍健强; 黄舒涵; 蒋惠琴
【作者单位】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浙江杭州31002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03
【相关文献】
1.抓住数学之魂,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r——小学数学课上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J], 郁藕琴
2.浅析发散性思维与收敛性思维在日用陶瓷设计中的应用 [J], 宋志岭
3.谈“化学实验教学研究”教学中的发散性思维与收敛性思维 [J], 王锦化;
4.既要散得开又要收得拢——辩论中发散性思维与收敛性思维谈 [J], 凌建英
5.在发散性思维与收敛性思维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评图书馆学研究中的“贝尔纳现象” [J], 三思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浙江工业大学各学院专业硕士生导师

浙江工业大学各学院专业硕士生导师
〇、郑河荣〇、田贤忠〇、张端〇
范菁、蔡家楣、陈志杨、秦绪佳、王卫红、董天阳、
潘翔、简琤峰、江颉、郑河荣、李澎林、范兴刚、马
计算机软 建平、汤颖、陈波、李伟、陈庆章〇、王万良〇、方
件与理论 路平〇、古辉〇、黄德才〇、黄洪〇、刘志〇、肖刚
(16 人、 〇、杨东勇〇、陈胜勇③、刘端阳〇、郝平〇、张美
〇24 人) 玉〇、周德龙〇、梁荣华〇、毛剑飞〇、朱艺华〇、
(27 人、 〇、郝平〇、蔡家楣〇、刘志〇、方路平〇、沈永增
〇38 人) 〇、孙毅〇、王丽萍〇、王万良〇、姚明海〇、颜志
英〇、张敏霞〇、赵新建〇、赵燕伟〇、孟利民〇、
杨东勇〇、俞立〇、乐孜纯〇、杨旭华〇、董红召③、
张美玉③、董天阳〇、简琤峰〇、秦绪佳〇、王卫红
〇、陈志杨〇、黄洪③、潘翔〇、郑河荣〇、马建平
霍超、刘化章、马磊、周春晖、王红、王建
工业催化(20 人、〇 国、张波、郑遗凡、唐浩东、李瑛、许孝良、
4 人) 姚楠、卢晗锋、杨瑞芹、曾翎、刘迎新〇、
裴文〇、宁文生〇、施介华〇
农药学(6 人、〇5 沈德隆、孔小林、来虎钦、魏优昌、谭成侠、
人)
翁建全、李祖光〇、莫卫民〇、丁成荣〇、
李永曙〇、周瑛〇
王德海、冯杰、甘永平、胡军、徐立新、黄
〇、钱俊青〇、王鸿〇、饶国武〇、刘迎新〇、颜继
忠〇、应国清〇、张文〇、钟光祥〇
药剂学(6 单伟光、冯海、熊素彬、钟大放、唐岚、徐敏、牛泱
人、〇3 人) 平〇、杨根生〇、应国清〇
生药学(6 钱俊青、郭辉、李敏、杨胜利、张文、章华伟、颜继
人、〇3 人) 忠〇、应国清〇、林陈水〇
药物分析 施介华、李成平、刘迎新、饶国武、华允芬、王建、
尧、卢志明、杨铁成、陈学东、关卫和、张玮、

浙工大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人员公示

浙工大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人员公示

浙工大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人员公示关于具备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人员及预备人员名单的公示根据《浙江工业大学关于印发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浙工大发2010【16】)文件精神,经各学院推荐,学校推免生遴选工作领导小组审定,以下219名同学具备免试推荐优秀本科毕业生攻读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97名同学具备免试推荐优秀本科毕业生攻读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预备人员资格,100名同学具备免试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攻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资格,83名同学具备免试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攻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预备人员资格,现向全校师生公示。

公示期自9月20日起,至9月27日截止。

对以下结果若有异议,请与学生处联系,联系人:姚老师,电话:88320032,E-mail:xsc@。

二、具备免试推荐优秀本科毕业生攻读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资格预备人员名单:注:1、列入各学院预备名单的学生,在本学院具备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为硕士研究生资格的学生自动放弃其推免资格的情况下,按本学院公示顺序依次进行替补;若研究生复试结束后无人放弃其推免资格,则预备名单自动失效。

2、若出现某学院直保名额空缺,则按2010年全校免试直研人数划分的分配原则,按以下学院排列顺序依次进行递补:学术型顺序为:国际、化材、药、法、政管、建工、机械、计算机、信息、人文、经贸、生环、健行、外语、理、艺术、教科;专业型顺序为:建工、机械、计算机、人文、生环、理、艺术、政管、药、化材、法、信息、经贸、健行、外语、教科、国际三、其他注意事项1、请以上具备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为硕士研究生资格的学生于9月28日上午到学生处(朝晖校区子良楼A区114室或屏峰校区健B400室)领取推荐联系单。

2、志愿填报外校的学生,请于10月15日中午11:00前将外校的预录取通知书交至学生处,外校若需相关材料证明,学生可先请学院审核,学生处将给予盖章确认。

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科学与人文素养

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科学与人文素养

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科学与人文素养摘要:本文主要通过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外籍华裔高锟、李政道——科学研究过程中所具备的素质的分析发现,他们的成功离不开崇高的科学与人文素养。

为培养成功的大学生给予了一些启示。

关键字:诺贝尔奖获得者科学与人文素养大学生启示一、背景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作为为基金创立的。

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和平五个奖项,以基金每年的利息或投资收益授予前一年世界上在这些领域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人。

诺贝尔奖自1901年首次颁发,至今已有近百年,全世界先后有400多位科学家获此“殊荣”。

诺贝尔奖也是世界对这五个研究领域成功者的肯定,不仅仅是对他们研究成果的认可,也是对他们优秀的科学素质的表彰。

在外界看来,他们是获得世界奖项的成功者,接受着诸多人士的赞许和嘉奖,但是只有他们自己清楚荣耀光环背后的汗水和牺牲:成功和失败相伴,也许数次的失败才能换来最后的成功。

他们秉承着作为一位合格的科学研究者的素养和精神,利用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他们所拥有的科学精神和科学与文化素养,在大学生以及科学研究人员的科学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是一个合格的科学研究者必须具备的,也是在科学研究中不断提升自我科学修养不可缺少的。

二、科学与人文素养在进行诺贝尔奖得主的科学与人文素养这个话题之前,需要清楚什么是科学与人文素养。

就字面而言,科学与人文素养分为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两个方面。

科学素养指的是科学研究者要有扎实的相关专业知识。

相对于以所研究的科学领域的专业知识理论为主导的科学素养来说,人文素养则强调以人为中心的文化理念【1】。

人文素养的理念中,有关人的理想、信仰、信念、道德、价值观、审美观、文化品格和创造能力、创新精神等内容更突出【1】。

现如今的知识经济时代,科技人才教育强调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并存,并且人文因素的分量愈来愈重要,它能够指引着知识经济朝着有利于推动人类社会、经济、科技、文化进步的方向不断发展【1】。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总目次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总目次
… …… …… …… …… … ……… …… …… …… …… 毛 卫 民 , 蒋倩 倩 ( 9 6)
刑事推 定 规Βιβλιοθήκη 建构研 究……… …… …… … …… …… …… …… ……… … ……… … 张
曙, 宓明君 ( 1 8)
《 新青年时代》 “ :众声翻译” 中的译者主体性
英语 学 习 中的语 言性别 岐视 现象探 析
中国大学 生就 业 问题 的探 索
— —
从 人力 资本 理论 的视 角 … …… …… … …… …… ……… … ……… …… … 王 建胜 , 旭红 ( 4 吴 3)
浙江经济转型期的设计服务业核心软资源开发策略 ………………………………………… 卢纯福(O 4)
浙 江高 等教 育均衡 发展 的思 考 … …… …… …… … …… …… …… …… …… ……… … ……… 刘 尧 (6 4) 基 于多元 智 能理论 的 大学生 学业评 价模 式 构建 …… … ……… … ……… …… …… …… …… 董 论文 化建 设 与艺术 教育 融合模 式 的建构 …… … …… … ……… …… ……… … ……… …… … 张
r 扫 9 I 二 扣弓- ‘ 二 - 和r j 新词义探究
论附民赔偿影 响量 型之正 当性
— —
…………………………………………… 姜艳 斐, 金京淑(8 ) 15
文化立法 基本原则 的反思 、 评价与 重构 … ……… ………… ……… …… …… ……… ……… 石 东坡(9 ) 1 1 和谐 司法视 角下 的被害人谅解 制度 …… ………… …… ……… ……… … 葛治华 , 才敏 (9 ) 潘 18 … ………… …… ……… … 陈梦然 , 燮元 , ( 1) 吴 等 20

浙江省工业生产过程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完整

浙江省工业生产过程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完整

浙江省工业生产过程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完整(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优质资料,欢迎下载)浙江省工业生产过程温室气体清单编制简报浙江工业大学召开浙江省工业生产过程温室气体清单编制研讨会编者按:11月26日,我国政府正式对外宣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决定到2 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由于国家减排任务将分解各个省,编制各省的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就成了一项基础性的工作。

受浙江省发改委委托,浙江工业大学低碳发展研究团队承担浙江省工业生产过程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工作。

2010年7月15日-16日,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主办的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培训班在广州举行,正式揭开了省域温室气体测算的序幕。

浙工大公管学院吴伟强教授和省内其他学者参加了此次培训。

2010年7月28日,浙工大低碳发展研究团队召开浙江省工业生产过程温室气体清单编制研讨会。

浙江省工业生产过程温室气体清单编制研讨会在浙工大举行(一)专题报告浙江工业大学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吴伟强教授首先介绍了国家发改委组织召开的广州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编制工作会议和专家编制方法培训的基本情况,以及国际国内温室气体清单编制的总体框架。

清单涵盖CO2(二氧化碳)、CH4(甲烷)、N2O(氧化亚氮)、HFCs(氢氟碳化物)、PFCs(全氟化碳)和SF6(六氟化硫) 6种温室气体,涉及能源活动、工业生产过程、农业活动、土地利用变化与林业和城市废弃物处理5大领域,包括化石燃料燃烧、水泥生产、森林碳汇以及废水处理等24个门类,和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息息相关,清单编制工作头绪颇多,任务较重。

然后,吴教授着重介绍了工业生产过程温室气体清单编制的11个门类和排放测算的一般方法(11个门类分别为水泥生产、石灰生产、钢铁生产、电石的生产与使用、己二酸生产与使用、硝酸生产、铝生产、镁生产、电力设备的生产与使用、半导体制造和臭氧层消耗物质替代品生产与使用),在详细讲解一般方法的基础上,就实际测算中可能会碰到的困难(如水平数据的获取、排放因子的确定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双碳”目标下农业生态系统中有机肥施用的若干探讨综述

“双碳”目标下农业生态系统中有机肥施用的若干探讨综述

㊀㊀2023年第64卷第12期2817收稿日期:2023-06-30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U21A20184);浙江省科技重点研发项目(2022C02058);浙江省 三农六方 项目(2021SNLF002)作者简介:周宣杰(2002 ),男,浙江衢州人,主要从事生态系统生态学及双碳产业研究,E-mail:3200100401@㊂通信作者:唐建军,E-mail:chandt@㊂文献著录格式:周宣杰,陈佳杰,陈欣,等. 双碳 目标下农业生态系统中有机肥施用的若干探讨综述[J].浙江农业科学,2023,64(12):2817-2824.DOI:10.16178/j.issn.0528-9017.20230671双碳 目标下农业生态系统中有机肥施用的若干探讨综述周宣杰1,陈佳杰2,陈欣1,唐建军1∗(1.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态学系,浙江杭州㊀310058:2.桐乡市崇福镇农业经济服务中心,浙江桐乡㊀314511)㊀㊀摘㊀要:利用农业生物废弃物等制备生产的有机肥,以资源化循环利用为特色,具有改良土壤环境㊁促进作物生长等作用,符合农业低碳发展的要求,对 碳达峰㊁碳中和 目标的实现发挥重要作用㊂本文基于有机肥对农业废弃物高利用率和能源低耗的特质,以及改善土壤肥力和微生态的能力,综述了有机肥在资源利用与环境友好方面的低碳发展优势,并且分析了有机肥肥效低下㊁制造和储运成本高㊁存在重金属和抗生素潜在污染等问题对发展低碳农业可能存在的影响;同时,基于农田系统碳氮循环分析了有机肥参与碳固存㊁温室气体排放与养分循环的情况,指出有机肥的土壤固碳性能与土壤有机碳输入与分解两个过程的动态平衡有关,而有机肥过量施用会促进CO 2㊁CH 4和N 2O 等温室气体排放㊂作者提出了促进有机肥产业低碳发展助力中国双碳行动的有机肥 四板斧 计划:一是对有机肥产业开展体系性低碳化改造,在其生产源头构建高效率㊁低能耗㊁有机循环㊁低污染的制造模式;二是在田间用肥方面鼓励精准施肥㊁配方施肥提高施肥效率;三是在系统监管层面增加有机肥碳足迹评价;四是采取一系列市场与政府的协同措施以控制农业系统碳排放㊂关键词:养分管理;有机肥;土壤有机碳;碳固存;温室气体排放中图分类号:S14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0528-9017(2023)12-2817-08㊀㊀在全球变暖等环境问题的驱动下,减排温室气体㊁增加碳固存的低碳生产和低碳生活成为当下包括中国在内的国际社会持续关注的热点㊂世界各国纷纷为本国划定了碳中和的时间进程㊂中国政府也向全世界庄严承诺,中国将通过政府㊁企业及个人等一系列的共同努力,争取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即 双碳规划 ㊂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认为,人类活动是增加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㊁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其中农业生产活动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球总量的1/3以上㊂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也指出,人为排放的CH 4有40%来自农粮系统㊂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是我国除能源消耗和工业外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源[1]㊂故如何稳步推进低碳农业的发展,成为当下 双碳 规划中迫在眉睫的重大任务㊂工业时代化学肥料的发明使得人类能够在作物养分管理上突破自然要素的限制,为高产农业带来物质基础,但随之引发了诸多环境问题,如在化肥生产端和储运过程中的耗能排碳,化肥当季利用率低下所导致的养分流失与水体富营养化,以及使用过程中增加的温室气体排放㊂作为 绿色肥料 的有机肥,不仅可以通过种养结合重新利用生产生活过程中的生物质废物进行循环利用,降低生产端的碳排放,还可以通过增加土壤有机质等过程实现土壤固碳,实现土壤与植物间的养分循环,推动农业产业绿色发展及助力 双碳 目标的实现[2]㊂1 有机肥料在发展低碳农业中的作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发展生态低碳农业㊂发展以资源利用集约化㊁化学品投入减量化㊁废弃物资源化㊁产业模式生态化为特征的生态低碳农业,正成为中国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走向[3]㊂农业生产中有机肥的使用,在资源利用与环境友好2818㊀㊀2023年第64卷第12期方面,适应了低碳农业的发展需求㊂1.1㊀提高资源利用,降低生产能耗㊀㊀有机肥料的生产,常以农作物秸秆㊁畜禽粪便等农业有机废弃物为主要原料㊂这些农业废弃物主要来自种植业和畜牧业,数量庞大,我国每年产生秸秆量近9亿t,产生的畜禽粪污达38亿t,但这些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不到60%[4]㊂研究指出,从国家层面上大力发展有机肥能够相应地带动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规范与利用㊂丹麦规定,至少有40%~50%的畜禽粪便需要进入循环利用;法国要求,污水和粪便须经处理后方可作为粪肥施到农田[5]㊂这些措施既能有效缓解农业废弃物污染,并使其得到再次利用,又能为有机肥的生产提供稳定的原料供应,从而兼顾经济效益㊁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6],促进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循环农业的实践㊂发展有机肥产业除了可以 变废为宝 外,还可以降低能耗㊂相比化工领域的化肥生产中每kg化肥需要消耗煤3.44kg㊁天然气2.220m3㊁油1.78kg㊁电1.8kW㊃h的高能耗,有机肥料生产过程中的能耗则要少得多,若采用自动堆肥工艺,涉及的机械设备只有翻抛机㊁鼓风机㊁粉碎机等,生产每吨有机肥料仅消耗柴油0.95L㊁耗电155kW㊃h,其油㊁电的能耗仅占化肥生产的3%和18%[7]㊂因此,有机肥生产过程对于化石能源的依赖程度显著低于化肥,从而能够进行大规模的低碳生产㊂1.2㊀改善土壤生态,保持环境友好㊀㊀有机肥含有丰富的有机质㊁氨基酸㊁蛋白质等有机养分,同时也含有氮㊁磷㊁钾等无机养分[8],长期使用明显增加土壤有机质与营养元素含量㊂季佳鹏等[9]发现,在秸秆归田条件下,以有机肥(畜肥)替代20%化肥施用量,与施加化肥处理相比,土壤有机碳㊁碱解氮㊁有效磷㊁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了13.0%㊁18.5%㊁34.2%和18.5%,而玉米产量连续2a增产5.6%和20.8%㊂大量研究表明,长期施加有机肥对于土壤理化性质会产生显著影响,如中和土壤酸度㊁提高土壤孔隙度和团聚体含量[10]㊁降低土壤容重[11]等,有效改善土壤结构㊂张玉兰等[12]研究指出,土壤有机碳脂肪族碳组分越多,芳构化程度越高,有机碳与无机微粒的结合能力就越强,越有利于土壤团聚体的形成㊂施加有机肥的实验结果证实了这个规律,即长期施加有机肥或与化肥配施有机肥后,土壤团聚颗粒含量和直径显著提升[10]㊂土壤环境与土壤微生物区系之间的关系密切而复杂,学界一直在强化土壤微生物作为印证土壤健康程度生物学指标的重要性㊂随着有机肥对土壤环境的生态修复,土壤微生物的生存环境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微生物生态系统也得以发生有益变化㊂大量研究表明,有机肥较化肥更能增加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13],因为有机肥施用通过改变土壤pH 值㊁养分含量㊁团聚结构㊁酶活性等环境因素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特性[14]㊂已有研究证明,土壤盐分含量常与土壤微生物的α多样性呈负相关关系,而施用牛粪则能改善土壤盐渍化现象;由于土壤盐度的改善,使得土壤细菌的生物多样性增加,从而进一步对土壤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起到改善作用[15]㊂2 有机肥施用在低碳农业发展中的弊端虽然有机肥施用是肥料领域的当前低碳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解决方案,但是由于有效养分含量问题㊁施用成本问题以及施用本身可能诱发的面源污染问题,全面普及推广有机肥在现实层面上仍面临不小的挑战㊂2.1㊀有效养分含量及肥效稳定性问题㊀㊀尽管有机肥含有大量有机质成分,但矿化分解后所含有的养分含量,相较化肥而言,却是较低的㊂以含氮量作对比,有机肥中除了个别饼肥㊁人畜粪外,含氮量一般不超过3%;在通常情况下,多数堆肥的含氮量一般不超过1%,猪㊁羊㊁牛等粪肥含氮量不超过1.5%,而常见的化学氮肥含氮量则基本上在15%以上,商品尿素含氮量一般在45%以上㊂如果有机肥使用量低,则增产效果有限㊂唐继伟等[16]在比较黄淮海小麦主产区化肥和有机肥施用对小麦增产效果时发现,尽管有机肥和化肥施用均对小麦产量具有显著的提升效果,但在低施肥量下,化肥对小麦的增产效果优于有机肥,而只有当施肥量足够高,到达作物养分吸收上限时,有机肥与化肥的增产效果才基本一致㊂一般而言,南方稻田7.5t㊃hm-2稻谷产量水平时,平均氮素施用量为0.2t㊃hm-2左右能基本满足作物生长的氮素需要,可补充收获稻谷而带走的氮素,而有机肥施用量一般要在15~22.5t㊃hm-2㊂由于肥源和生产工艺存在差异,导致有机肥养分含量及肥效往往不稳定,从而使得商品有机肥质量不能保持稳定,生产厂家往往都只能给出一个最低养分阈值㊂这样常使得生产上使用者难以精确把握用量和养分矿化过程,影响肥效㊂2.2㊀储运和施用成本问题㊀㊀我国目前之所以尚无法大面积推广有机肥,另一个关键原因在于它的施用成本(特别是运输和施用的劳动力成本)㊂相较化肥的简单高效而言,施用有机肥明显费工㊁费时,不符合当今农村劳动力紧张的实际需要㊂以满足作物生长所需养分为前提,单位面积有机肥施肥数量要远高于化肥㊂虽然有机肥的来源广泛,也可以直接施用农业废弃物来实现低成本施肥,但未处理的肥料往往无法达到施肥目的且可能造成面源污染,另外腐熟不完全或未腐熟的有机肥施入土壤中会造成作物烧苗烧根㊁种子不发芽㊁增加作物病虫害的发生等危害[17]㊂因此,实际农业使用中的有机肥已经完成了消杀㊁发酵㊁颗粒化等工艺处理[18],但附加的工艺也意味着额外的成本投入,这无疑会增加农业经营者的总成本㊂目前,国内精制的有机肥市场售价大致为每吨800~1200元,有机无机混合肥市场售价大致在每吨900~2300元,针对性地改善土壤性状的专用肥料产品市场售价则可能每吨高达3000元以上[19]㊂虽然有机肥单价低于化肥,但因其投入量大,以满足作物生长需要有效养分为标准,单是有机肥购买成本就高出化肥近4倍[7]㊂和施用化肥相比,有机肥施用数量明显巨大㊂将其转移至田间地头并在田间均匀施肥,十分费工费时费力,南方山区农田机械化程度又非常有限,这无疑会大大增加运输成本和撒施劳动力成本,这些劳动力成本的支出进一步拉大了两个施肥模式投入成本的差距㊂这样一来,虽然有机肥拥有养分全面㊁涵养土壤㊁改善整体肥力等优势,但成本高居不下始终是有机肥进入生产的重要制约因素,在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的当下更是如此㊂此外,我国常见有机肥肥源空间分布不均,像东北㊁华北地区的秸秆产生量大于利用量,秸秆资源密度显著高于全国水平,即出现了秸秆过剩的情况,而我国南方区域的秸秆密度则普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㊂这种肥源空间分布不均的情况也进一步导致不同区域的有机肥施用成本存在差异,也明显阻止了有机肥的应用推广㊂2.3㊀潜在污染问题㊀㊀商品有机肥主要由畜禽粪便和农业生物废弃物转化而成㊂其成分除含有营养元素外,还极有可能含有污染组分[20]㊂随着新型复合功能型饲料中饲料添加剂和抗生素的大量使用,畜禽粪便的成分㊁性质等发生了较大改变,导致由此制备成的有机肥普遍呈现重金属和抗生素残留的特点㊂大量研究表明,有机肥特别是畜肥有重金属含量超标的现象㊂据浙江省2014 2016年对有机肥商品抽查结果显示,不合格产品中,重金属指标不符是主要原因[21]㊂海南省抽检样品近一半商品有机肥存在Pb㊁Cr㊁Cd㊁Cu㊁Zn㊁As㊁Hg7种重金属超标[22]㊂长期大量施用重金属含量超标的有机肥会造成重金属在土壤中的积累,进而转入食物链,引发农产品的安全和环境污染风险㊂夏文建等[23]开展的长期定位试验发现,施用中㊁高量有机肥会显著提高土壤Cr㊁As和Fe有效态含量㊂有机肥替代化肥的施用,使得土壤和果蔬中可食用部分重金属积累显著提高[24]㊂除了引发传统重金属污染风险外,有机肥中可能含有的抗生素,对人类的健康与环境安全同样构成严重的威胁㊂抗生素目前已经作为新型污染物的一种,被我国列入‘重点管控新污染物清单(2023年版)“㊂长期大量施用抗生素的危害主要会加速环境微生物的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s,ARGs)的产生与传播,诱导抗生素抗性细菌(antibiotic-resistant bacteria,ARB)的出现[25-26]㊂ARGs进入土壤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便是有机肥施用㊂之所以有机肥会影响土壤ARGs,主要因为有机肥自身富含营养物质,使得土壤原有ARB得以增殖;而且有机肥含有的抗生素也为土壤细菌提供了选择压,促进ARB形成;加上有机肥中可能自带的ARB迁移至土壤中,从而导致施用土壤的ARGs丰度升高㊂在施用有机肥土壤和畜禽养殖场土壤中普遍检出了多种ARGs和可移动基因片段(mobile genetic elements,MGEs),这些结果国内外均有报道[27]㊂3 有机肥施用介入土壤碳氮循环的过程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的最大碳库,其碳储量约为大气碳库的3.3倍[28]㊂土壤碳库的微小变化可导致大气中CO2浓度的较大波动[29-30]㊂通过农作措施的改进,增加农田土壤碳库容量(即增加碳固存),对于减少碳排放㊁缓解全球气候危机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㊂与周转周期较长的森林生态系统以及较少受到人类活动扰动的湿地生态系统相比,农业生态系统中碳循环周期相对较短㊂据统计,农业仅有10%的碳会长久地保存在各种农产2820㊀㊀2023年第64卷第12期品和土壤中,很多生物质碳会因为生物质的分解很快重新回归大气㊂农业生态系统碳汇潜力巨大,但如何开发是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而配施有机肥提供了一个可以尝试的实践通道㊂有机肥在长时间施用后,会对土壤的养分循环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对土壤保肥与供肥能起到积极作用㊂在不同环境中,有机肥也有可能成为土壤产生温室气体的催化剂㊂因此,需要对其进行长期追踪以防止大量土壤碳㊁氮的流失㊂农业生态系统的碳排放强度和碳固持能力正成为农业 双碳 问题的重要切入点,也正引起农业生态学家的高度关注[31]㊂3.1㊀施用有机肥对土壤碳固存的影响㊀㊀定位试验分析结果指出,有机肥和无机肥的配合施用可提升农田土壤有机碳(SOC)含量[32]㊂研究发现,有机肥的配施对提高SOC含量有显著效果,并进一步实现土壤固碳㊂水稻土长期试验表明,相较于无机肥对SOC含量的有限提升效果, 无机肥+绿肥 或 无机肥+绿肥+猪粪 的配合施肥对提高SOC含量影响非常显著[33]㊂赵永存等[34]利用全国95个水稻土长期施肥和秸秆还田试验㊁102个旱地长期施肥试验以及157个农田保护性耕作试验结果完成的Meta分析表明,氮㊁磷㊁钾配施有机肥的固碳速率可达(0.3ʃ0.04)g㊃kg-1㊃a-1,远高于未施肥或是单施化肥的结果㊂当有机肥施用后,大量有机物料进入土壤耕层,使得土壤有机碳水平整体提高㊂虽然有机肥的固碳优势显著,可以以碳源的形式向土壤输入,但这种土壤固碳实际上是一种输入输出此消彼长的动态过程㊂有机肥中的碳具有自身活跃㊁易于转化的属性,这种类型的有机碳一般被称为营养型有机碳,能够作为土壤生物(尤其是土壤微生物)的营养物质被很快地分解转化,在矿化作用下释放出CO2和矿质养分,从而造成有机肥有机碳的流失[35]㊂当然,土壤中营养型有机碳也会转化为稳定型有机碳,与土壤颗粒紧密结合,难以矿化分解,从而增加土壤中稳定的碳储存(图1)㊂图1㊀有机肥施用对土壤生态系统碳、氮循环的影响㊀㊀SOC含量可视为动态平衡系统中固定和流失两个过程间的平衡枢纽和指示器㊂当输入的有机碳固定量大于流失量,则SOC上升直至平衡,实现固碳效果;反之,则可能导致SOC下降㊂但这并不意味着有机肥施用多多益善,过高有机肥投入量下,极易打破SOC的平衡㊂由于养分充足,使得微生物活性群落水平上升,矿化强度也随之大幅增加,导致大量有机质无法固定而流失,并可能对土壤原先的稳定有机碳造成影响㊂一般在长期施肥条件下,SOC含量会最终趋于稳定,不再因外源碳输入而增加㊂3.2㊀施用有机肥对农田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㊀㊀施用有机肥可提高土壤肥力,增加作物产量,促进土壤固碳㊂但是,不合理的施用也会引起一系列环境问题㊂过量施用有机肥料可导致土壤大量排放CO2㊁CH4和N2O等温室气体[36-37]㊂像一些自身含有大量有机质㊁氮㊁水分的畜禽粪便,其在堆肥和储存期间会损失大量的碳㊁氮,同时还会释放大量碳㊁氮类温室气体[35]㊂CO2是最重要的温室气体㊂大量研究表明,有机肥施用会显著促进土壤排放CO2[38]㊂首先,有机肥的施用增加了SOC含量,尤其是易于转化的营养性有机碳,促进土壤微生物呼吸产生更多的CO2;其次,有机肥的施用可使土壤总孔隙度增加,能促使土壤中CO2的扩散和释放;加之有机肥中的营养物质增强了土壤微生物的活性,进而促进了土壤呼吸,影响了CO2通量[39]㊂CH4的排放主要来自于产甲烷菌的作用㊂这个过程需要厌氧的还原环境㊂在旱地耕作环境中,秸秆还田能够促进土壤呼吸作用,增加CO2的排放,而在水田环境则主要转化为CH4向空气中逸出[40]㊂研究发现,施用作物秸秆㊁畜禽粪便㊁堆肥㊁沼渣等有机肥,稻田的CH4排放量均有增加,但不同有机肥对CH4的影响程度不同,在施用秸秆条件下农田CH4的排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别㊂土壤氮素形态的转化途径有两条:好氧条件下的硝化过程;厌氧环境下的反硝化过程㊂两条途径都会排放温室气体N2O,从而成为了农田系统氮氧化物的主要排放源㊂当有机肥(主要是畜肥)施用在田间时,则会对土壤理化结构以及土壤微生物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温室气体排放㊂Huang等[41]研究发现,有机肥(牛粪)替代化肥情况下,N2O 排放量与仅施用化肥相比,增加了122%~203%,并使得一些反硝化细菌类型丰度降低,并认为这正是由于施用牛粪抑制了土壤反硝化菌群,从而促使N2O排放增加㊂但也有研究显示,在施加像绿肥㊁油菜籽饼等非粪肥型有机肥后,则能够有效降低N2O排放[42]㊂这表明,所施用的有机肥种类对农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影响存在显著差异㊂张楠等[43]也发现,在黑土地固碳培肥过程的不同阶段,不同种类有机肥对N2O排放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而且有机肥的组分特征是其中的关键因素㊂3.3㊀有机肥的养分循环㊀㊀农业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利用对土壤养分涵养与肥力保持起到重要作用㊂张璐等[44]研究发现,经过长达12a的养分循环再利用,耕层土壤有机碳㊁氮含量得到显著提高,土壤肥力状况明显改善㊂农田土壤管理实践中,最理想的养分循环情形应该是农田系统在养分自给自足的内循环条件下实现高产㊂但由于不同的农业经营措施导致归还农田的有机物料数量㊁方式和速率发生改变,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养分循环途径㊂邢力等[45]发现,施用有机粪肥可改进土壤的供肥能力,秸秆直接还田可改进土壤保肥能力㊂以中国为例,20世纪40 50年代,农业经营模式以有机农业为主,养分通过人畜过腹归田,基本实现养分在农田生态系统内部循环再利用;20世纪60 70年代,化肥使用开始兴起,施肥模式以化肥与圈肥相结合为主,农业经营模式变为有机㊁无机结合,农田系统仍能实现养分的循环再利用;进入20世纪80年代,石油农业迅速崛起,化肥开始成为农业生产施肥主品;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期,秸秆还田措施开始实施,中国农业转型成为 化肥+秸秆还田 的现代农业经营模式[45]㊂2010年以后,基于避免秸秆焚烧导致大气污染而推行的秸秆归田政策得到强力推进,向农田投放的有机物料在土壤肥力保持与有机质含量提升方面起到了显著的作用㊂吴晓晨等[46]对不同施肥措施进行元素示踪手段研究发现,实施秸秆归田的措施后,农田系统中氮循环率普遍高于75%,而未实施的组别则在40%以下,而其他的P㊁K元素亦反映出类似的结果㊂4 有机肥助力低碳农业发展的未来展望我国有机肥资源丰富,但有机肥产业整体存在生产企业规模小㊁农户施肥意识不强㊁成本较高和产品质量不一及使用机械化普及程度不够等问题[47]㊂因此,有必要对有机肥产业从整体上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改进㊂(1)严格执行有机肥生产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从有机肥生产源头抓起,实现有机肥生产的规范化㊁循环化和产业化㊂在有机肥产业上,需要通过政府积极参与,整合现有土壤耕地整治㊁环保奖惩等有关资金,加大财政扶持;制定相关政策,加大对有机肥料生产企业的优惠措施,引导有机肥料工厂化[48],推动有机肥市场繁盛㊂同时鼓励企业联合科研机构攻克有机肥生产中存在的痛点问题,并及时对新型技术转化应用,提升有机肥质量与生产效率,从而降低生产流程中尤其是有机肥发酵阶段的能耗㊂目前我国在复合菌剂方面研究进展显著,许多复合菌剂在堆肥过程使用中,腐熟更为彻底,原料中营养物质分解效率更高,同时还兼具制备方法简易㊁成本低廉㊁分散性较好等优点,可以很好适应工业化生产[49-50]㊂在有机物料循环化利用方面,要大力推广农业固废资源化㊂鼓励农户和养殖场合理处理农业废弃物,引导有机肥生产企业充分利用秸秆㊁畜禽粪污为原料㊂同时,为了减少有机肥原料在储运过程中不必要的损失浪费,建议企业采用 就地生产,就地施用 的方法,通过田间就地堆肥或是就近设置堆肥场地低成本实现其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委员会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委员会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委员会
顾 问 Advisors of the Editorial Board
胡坚HUJian 梅新林MEI Xinlin
陈 荣 CHEN Rong 罗卫东 LUO Weidong
主 任 Chairman 陈建孟 CHEN Jianmeng
副主任 Associate Chairman 林汉川 LIN Hanchuan
何智蕴HE Zhiyun 陈 红 CHEN Hong 陈小鸿 CHEN Xiaohong 林汉丿 11 LIN Hanchuan 於建明 YU Jianming 徐 云XU Yiin 程惠芳 CHENG Huifang 虞晓芬YUXiaofen
主编 Editor-in-Chief 陈建孟 CHEN Jianmeng
周必战ZHOUBiyu
编 委Members of the Editorial Board zhong 石东坡SHI Dongpo
王河江 WANG Hejiang 邢乐勤XING Leqin
李昌祖LI Changzu
李剑亮 LI Jianliang
邱飞岳QIU Feiyue 张_青 ZHANG Yiqing 陈煜CHEN Yu 陈衍泰 CHEN Yantai 周必该ZHOU Biyu 宣勇 XUANYbng 常 虹 CHANG Hong 楼荷英LOU Heying
副主编 Associate Editor-in-Chief 石东坡SHI Dongpo
编辑部主任 Chief Reviewing Editor 石东坡SHI Dongpo
汪晓村 WANG Xiaocun
计伟荣JI Weirong 池仁勇 CHI Renyong 肖瑞峰 XIAO Ruifeng 张雷ZHANG Lei 陈 杰 CHEN Jie 陈建孟 CHEN Jianmeng 罗永彬 LUOYongbin 郦解放LI Jiefang 徐维祥 XU Weixiang 谢洪明 XIE Hongming 鲍健强 BAO Jianqiang

浙江大学低碳经济产业发展高级研修班

浙江大学低碳经济产业发展高级研修班

浙江大学低碳经济产业发展高级研修班浙江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的重点大学。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继续教育中心(浙江大学CCE中心)办学十一年来,已成为浙江大学最具规模和权威的企业管理教育培训机构,被浙江大学授予校级继续教育先进集体一等奖。

中心倡导先进的培训理念,整合优质的教育资源,提供最优质的培训课程。

1. 培训目的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挑战日益严峻,以低能耗、低、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模式应运而生,以新能源技术、绿色产业经济为核心的低碳经济已成为当前人类发展的新模式。

杭州市率先提出打造低碳城市的战略目标,提出把杭州建设成低碳经济、低碳建筑、低碳交通、低碳生活、低碳环境、低碳社会“六位一体”的低碳城市。

本课程旨在学习低碳经济的前沿理论,了解国家绿色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借鉴国内外低碳经济和绿色产业发展经验,探索发展低碳经济之路,使政府公务员和企业家在新一轮产业经济转型中把握时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2. 学员对象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企业董事长、总经理等高层管理人员。

3. 颁发证书学员完成课程学习,将颁发“浙江大学-低碳经济产业发展高级研修班”结业证书。

4.师资力量张坤民教授清华大学博导,原国家环保总局局长杨建龙研究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主任研究员夏堃堡教授国家环保总局科技委员会委员、首任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驻华代表处主任魏复盛研究员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研究员,工程院院士,十届全国人大常委沈满洪教授浙江理工大学副校长,浙江理工大学生态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骆仲泱教授浙江大学能源工程学系主任、能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岑可法院士浙江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院长,浙大热能工程研究所所长陈英旭教授浙江大学环资学院原院长博导杨肖娥教授浙江大学国家重点学科植物营养学博导,教育部污染环境修复与生态健康重点实验室主任成少安教授浙江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朱丽萍教授浙江大学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贾生华教授浙江大学社会科学学部副主任,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导,浙江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汪炜教授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浙江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黄杰夫副总裁芝加哥气候交易所副总裁、天津排放权交易所董事长助理周夏飞副教授浙江大学经济学院财政系副主任、副教授,浙江省审计学位理事,及多家企业的财务顾问潘亚岚教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财经学院教授,注册会计师,浙江省着名税务策划师鲍健强教授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陈劲教授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导,浙江大学技术创新与科技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教学安排上课时间:2010年05月15-16日开学,学习期限六个月,每月双休日集中学习两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绿色低碳发展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绿色低碳发展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绿色低碳发展鲍健强【期刊名称】《浙江经济》【年(卷),期】2016(000)007【总页数】2页(P26-27)【作者】鲍健强【作者单位】浙江工业大学【正文语种】中文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导向,以科技创新创业为载体,破解生态环境约束,实现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中之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中国认识、适应、引领经济新常态的客观要求,也是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必然选择,更是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有效途径。

众所周知,供需关系是传统市场经济中的核心问题,但是如何驾驭供需关系,把握市场经济规律对于带有计划经济印迹的中央和地方政府而言始终是一个时代命题,浙江也不例外。

尤其是面对新科技革命的浪潮、全球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的挑战,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模式和机制也悄然变化。

科技创新正在颠覆传统市场经济的供给侧管理模式,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的供给创造新需求、新市场、新消费,传统的“需求(市场)决定供给”转向“创新供给激活消费(市场)”的新阶段。

而随着资源环境对传统市场经济发展模式约束力的不断增强,对市场供给侧提出了绿色低碳发展的强烈要求,它是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因此,尽管本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期望清除制度性障碍、释放改革红利、提供有效供给、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潜在增长率,但有一个大目标是明确的,即要实现中国经济健康、有序、协调、绿色发展。

改革开放近40年,中国经历了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供需关系也由“供不应求”向“供过于求”转变,尤其是众多传统产业出现产能严重过剩。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钢铁产能约12亿吨、煤炭产能约57亿吨、水泥产能约27亿吨,而市场需求钢铁为8.03亿吨、煤炭为41.4亿吨、水泥为23.5亿吨。

这种“供需错位”和“资源错配”,不仅反映出中国经济的“供需关系”中,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脆弱和“失灵”,而且也引发人们担忧传统的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产业过度发展对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损害。

波普尔的证伪主义及其科学方法论意义

波普尔的证伪主义及其科学方法论意义

波普尔的证伪主义及其科学方法论意义现代西方哲学新流派众多,派别林立,主义纷争,更迭频繁。

在科学哲学中,哲学家和科学家围绕认识论的两大问题争论不休,甚至针锋相对。

波普尔在《认识论的两大根本问题》一书中指出:“认识论中的两大问题,其一是法则性的命题如何根据个别观察而被正当化的所谓归纳问题也叫休谟问题,其二是如何划定与伪科学界线的所谓界限设定的问题,也叫康德问题。

”[1]对这两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现代科学哲学中的两大派别即以以波普尔、拉卡托斯为代表的批判理性主义和维特根斯坦、卡尔纳普为代表的逻辑实证主义。

其实关于这两个问题的争论就是经验证伪和经验证实之争。

今天,我们探讨证实主义和证伪主义的科学方法论意义,不仅具有理论价值,也有现实意义。

一、波普尔对逻辑实证主义的归纳法的批判弗兰西斯•培根,被马克思称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2]他主张抛弃演绎法,建立唯一能提供真理的归纳法。

归纳法在历史上是有进步意义的,它给近代科学革命和进步注入了强大的科学动力和科学研究方法的有效工具。

但是,到了20世纪,一些科学家对经验主义为特征的归纳法产生了迷信,思维开始僵化,甚至固守传统,缺乏创新意识。

波普尔证伪主义学说的提出,给科学界带来一阵清风。

波普尔反潮流的新科学观念、天才的逻辑洞见,赢得许多著名的自然科学家的支持和肯定。

如爱因斯坦、梅达华(Peter Medawar)、薛定鄂(Erwin Schroedinger)、波尔、莫纳德(Jacques Monod)和艾克里斯等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因此,波普尔的批判理性主义,成为一个时代的标志。

(一)从归纳法到逻辑实证主义。

归纳主义是指人类在认识过程中取得必然性与普遍性方面,归纳方法是否有效的问题。

它起源于英国,从培根到罗素,后来又被逻辑实证主何乔立 吴伟强 鲍健强(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3)摘 要:卡尔•波普尔(Karl Popper,1902-1994)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哲学家之一,其证伪主义是其整个哲学思想的重要基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约束性指标

“十一五”规划第一次提出了人口资源环境约束性指 标

1、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约束性) 2、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约束性) 3、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预期性) 4、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到60%(预期性) 5、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 (约束性) 6、森林覆盖率达到20% (约束性)

二、循环经济的基本理念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社会对未来经济走向提出了 两大趋势:一是知识经济(Knowledge Economy);二是 循环经济(Recycle Economy)。 1、知识经济(KE)是一种“无重量经济”(无量化经 济)。通过知识流和信息流来整合、优化物质流与能量流, 使之高效化、合理化的经济运行方式,实现智力资源对物 质资源的替代,实现经济活动的知识化。 2、循环经济(RE)是一种“生态化经济”(减量化经 济)。以高效、生态、循环和友好的方式利用自然资源, 以和谐的方式处理人与环境的关系,实现的目标: (1) 资源消耗减量化和利用高效化, (2) 废弃物排放的无害化和资源化, (3) 经济活动的生态化和循环化。
循环经济思想的两个重要来源



1、生态系统的循环。 生态学把“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 分解者(微生物)之间的完成的能量流动和物质交换 的过程”,称之为“循环”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 了太阳能,进入动物的食物链网,草食性动物又为肉 食性动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微生物能把所有的动植废 物分解、消纳,并释放到环境,成为植物生长的养分, 周而复始,循环不息 。 2、经济发展的“宇宙飞船理论”。 地球就像在太空中飞行的宇宙飞船,这艘飞船靠不 断消耗自身有限的资源而生存。如果人们的经济还像 过去那样不合理地开发资源和破坏环境,超过了地球 的超载能力,就会像宇宙飞船那样走向毁灭。
发展循环经济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鲍健强 教授 浙 江 工 业 大 学
发展循环经济,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一、循环经济产生的时代背景 二、循环经济的基本理念和原则 三、国内外循环经济发展的特点 四、发展循环经济的战略意义 五、发展循环经济的途径和方法



一、循环经济产生的时代背景


全球面临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双重压力

1、能源短缺:与人类关系密切的自然资源(能源)中可以连续利用 的时间: 石油----50-60年左右,(油价飙升,有投机成份,也反映资源供 求关系和潜在价值。)
国际原油价格波动高走是基本态势
全球面临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双重压力

天然气-----60-80年, 煤炭--------280-340年(中国煤炭资源最丰富,但是 CO2等温室气体排放最大) 2006年美国CO2排放量占25%(中国占18%) 新概念:低碳经济/低碳城市/低碳产业(新能源) 水资源短缺:中国人均淡水资源的占有量只有2400立 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水资源具有可再生 性,但一旦水污染就不可逆了。 江南水乡-----“水源性缺水,水质性缺水” “水源性缺水”------水资源总量不足, “水质性缺水”------水资源是够的,但水体污染严 重,而不能作为饮用水。

经济增长与资源消耗的弹性系数
资源消耗15%
经济增长10% 资源消耗弹性系数大于1
资源消耗5%
资源消耗弹性系数小于1
中国与发达国家每吨标准煤所实现GDP的比较
日本 国别
GDP/吨标 煤
美元
浙江 1328
德国 4219
法国 4115
英国 3195
美国 2217
中国 845
6623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年度报告》,2005年
日本人多地少,资源匮乏。所以是最 早意识到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性,提出建 立循环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2000年 以来,日本每年出版《循环型社会白皮书》。
一、循环经济产生的时代背景

(一)人类面临着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 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的《增长的极限》报告的划时 代意义在于,第一次明确地告诫人类:我们同舟共济 于一个地球、两个有限性。 (1)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有限的资源是不能满足经济的 无限增长和人类对物质财富无限需要。 (2)环境容量是有限的。自然界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 它难以承载无限的废弃物侵入。
一、循环经济产生的时代背景
为什么如此重视循环经济的发展? 中国经济增长已经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2006年中国 GDP总量占全球5.5%左右. 1.钢材消耗----达到3.88亿吨,接近美国、日本和欧盟 钢铁消耗量的总和,占世界总消费量的35%; 2.水泥消耗----约12.4亿吨,约占世界的54%; 3.能源消耗----为24.6亿吨标准煤,占世界的15%. 4.电力消耗----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二位,仅低于美国。 未来一个时期,中国的产业结构仍然处于重化工主导 的阶段,高能耗、高污染产业仍然具有高需求。 未来10-20年,中国经济增长用什么来支撑?
一、循环经济产生的时代背景

1、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途径和方法:要把节约资源 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 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 化,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 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国家“十一五”规划) 2、发展轨迹: 发展循环经济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 境友好型社会 节能减排(理念、目标、途径) 3、浙江省专门成立了“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 社会”领导小组。浙江省已成为全国循环经济示范试 点区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 作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突出节 能减排和保护环境这一主题,以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 展。 1.中国经济是在矛盾中发展,这矛盾的核心来自于 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制约和瓶颈. 2.中国经济“好”字当头,反映了中央对经济运行 势态的科学把握.中国需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 3.2008年8%的增长率是为地方各级政府调整产业结 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留下空间. 4.如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途径和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