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基本知识

合集下载

辐射安全知识

辐射安全知识

辐射安全知识辐射安全是指在辐射环境中保护人体健康的一系列措施和知识。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到各种辐射,包括电磁辐射、核辐射等。

了解辐射安全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正确应对辐射,保护自己和他人的身体健康。

1.了解辐射的来源和类型:辐射有多种来源和类型,包括自然辐射和人造辐射。

自然辐射主要来自地球和宇宙,如地壳中的放射性元素和太阳辐射。

人造辐射则来自于人类活动,如电子设备、医疗设备和核能发电厂等。

不同类型的辐射对人体的影响也不同,因此了解辐射的来源和类型对于辐射安全至关重要。

2.控制辐射的剂量和时间:辐射的剂量和时间是评估辐射危害的重要因素。

减少辐射剂量和接触时间可以降低辐射对人体的危害。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控制辐射的剂量和时间,比如减少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保持距离核设施等。

3.正确使用电子设备:电子设备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长时间接触电子设备会产生电磁辐射。

为了减少电磁辐射对身体的影响,我们应该正确使用电子设备。

比如,保持距离电子设备一定的距离、减少使用手机的时间、使用耳机等。

4.合理使用医疗设备:医疗设备中常常使用到辐射,如X射线、CT扫描等。

在接受医疗检查时,我们应该了解辐射的用途和剂量,遵循医生的建议,并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检查。

同时,医疗设备的操作人员应该接受专业培训,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确保患者的安全。

5.保护核辐射:核辐射是一种高能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较大。

在核能发电厂、核科研单位等核设施周围,应严格控制辐射的泄漏,确保辐射安全。

同时,核设施附近的居民也应该了解辐射的情况,遵循相关的防护措施,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6.加强辐射监测和管理:辐射监测和管理是确保辐射安全的重要环节。

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强对辐射的监测和管理工作,确保环境中的辐射水平在安全范围内。

同时,公众也应关注辐射监测结果,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7.提高辐射安全意识:提高辐射安全意识是保护自己和他人的身体健康的基础。

辐射及其防护基本知识

辐射及其防护基本知识

辐射及其防护基本知识辐射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存在于自然界中,也由人类活动产生。

辐射对人体健康有很大影响,因此有必要了解辐射及其防护基本知识。

一、辐射的类型辐射按其能量和传递方式分类,主要有以下三类:1. 电离辐射:包括α射线、β射线、γ射线和X射线。

2. 非电离辐射:包括紫外线、可见光、红外线和微波辐射。

3. 热辐射:包括红外线、可见光和紫外线。

其中电离辐射对人体的危害最大。

二、辐射的来源辐射的来源有多种,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放射性物质:比如铀、钚和锕等。

2. 医用设备:比如X射线等医用设备的使用。

3. 太阳辐射:太阳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自然辐射源。

4. 核武器和核事故:比如广岛、长崎核爆炸、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和福岛核事故等。

5. 电磁辐射:比如基站、手机等电子设备。

三、辐射对人体的危害辐射对人体有很大的危害,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伤害DNA:电离辐射能够伤害DNA结构,导致基因突变和细胞死亡,甚至使细胞形成癌症。

2. 影响人体免疫系统:辐射会抑制或达到人体的免疫系统。

3. 影响生殖系统:辐射会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人体生殖系统,从而影响人体的生育能力。

4. 皮肤和眼睛的伤害:紫外线和其他电磁波对皮肤和眼睛有明显的伤害。

四、防护措施对于辐射的防护主要有以下几个措施:1. 避免接触放射性物质:一旦接触放射性物质,就会导致永久性的损害。

因此,必须避免接触放射性物质。

2. 限制住宅内辐射污染:避免家中电器数量过多,电磁波扩散过快,增加电器的散热量和通风量。

3. 经常通风:室内空气污染是室内辐射污染的一个主要源头。

4. 遮阳:防止紫外线辐射肌肤的伤害,不仅需要涂抹防晒霜,还需要在户外戴遮阳帽或遮阳衣。

5. 佩戴防护装置:对于从事辐射作业或接触放射性物质的人员,需要佩戴符合标准的防护装置。

结论综上所述,辐射是一种较为复杂的现象,对人类的生命健康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对于辐射的防护,我们必须追求科学的措施,避免对生命造成伤害。

辐射小知识

辐射小知识

辐射小知识
辐射小知识是指关于辐射的一些基本知识和常识。

具体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1. 辐射的定义:辐射是指物质或能量向周围空间传播的过程。

辐射可以分为电磁辐射和粒子辐射两种。

2. 电磁辐射:电磁辐射是指带电粒子在运动过程中发出的电磁波。

常见的电磁辐射包括可见光、无线电波、微波、紫外线、
X射线和γ射线等。

3. 粒子辐射:粒子辐射是指一种物质颗粒(如α粒子、β粒子、中子等)沿直线或曲线路径传播的过程。

4. 辐射对人体的影响:高剂量辐射对人体有害,可能导致不同程度的辐射病变,包括疼痛、生育问题、癌症等。

低剂量辐射的影响仍然存在争议。

5. 辐射防护:辐射防护是通过一系列措施来减少或消除人体受到的辐射剂量。

常见的辐射防护措施包括使用防护服、戴防护面具或眼镜、限制辐射时间和距离等。

6. 辐射检测:辐射检测是用于测量和监测环境中的辐射水平的方法。

常见的辐射检测仪器包括γ射线探测器、X射线检测器
和放射性粒子计数器等。

7. 辐射治疗:辐射治疗是利用放射线来治疗癌症或其他疾病的
方法。

放射治疗可以通过杀死癌细胞或抑制其生长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以上只是辐射小知识的一些基本内容,辐射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涉及的知识还远不止上述内容,深入了解和学习辐射知识需要具备相关科学背景和专业知识。

辐射防护知识普及:辐射来源、防护方法详解

辐射防护知识普及:辐射来源、防护方法详解

辐射防护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健康保护知识,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人们接触到的辐射源越来越多,因此对辐射防护的了解和掌握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辐射的来源以及相关的防护方法,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辐射防护知识。

一、辐射的来源1. 自然辐射:自然界中存在多种辐射源,包括地球本身的辐射、来自太阳的辐射等。

其中,地壳放射性元素的辐射是最主要的自然辐射源之一,如放射性钾、铀和钍等元素的衰变产物会释放出辐射。

2. 人工辐射:人类活动也会产生各种辐射源,例如医疗设备中的X射线、核能设施的辐射、电子设备的电磁辐射等,这些都属于人工辐射。

3. 无线电波辐射:包括手机、微波炉、电视、电台等设备所产生的无线电波辐射,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接触到的辐射源之一。

二、辐射的危害辐射对人体健康可能会造成多种危害,主要包括:1. 细胞损伤:辐射对人体细胞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损伤,长期累积可能导致细胞变异,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2. 生殖系统影响:辐射对生殖细胞的影响可能导致生育能力下降,甚至不孕。

3. 基因突变:辐射可能引起基因突变,导致后代遗传疾病的风险增加。

4. 神经系统影响:长期暴露于辐射中可能导致神经系统功能异常,出现头痛、头晕、失眠等症状。

5. 免疫系统影响:辐射可能对人体免疫系统产生负面影响,增加感染和疾病的风险。

三、辐射防护方法详解1. 自然辐射防护(1)居住环境检测:通过专业机构对居住环境中的放射性气体和土壤进行检测,确保室内外辐射水平处于安全范围。

(2)选择适当住所:尽量选择辐射较低的住所,避免长期暴露在高辐射环境中。

2. 人工辐射防护(1)医疗设备使用:医疗机构应合理控制X射线等医疗设备的辐射剂量,同时患者和医护人员在使用这类设备时应佩戴防护服装。

(2)核辐射防护:核能设施应遵守相关安全规定,确保辐射泄漏的风险最小化,并进行定期检测和监控。

3. 无线电波辐射防护(1)手机使用:减少手机通话时间,尽量使用免提设备或蓝牙耳机,远离信号较弱的区域时避免持续通话。

关于辐射的知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关于辐射的知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关于辐射的知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辐射是指能量或粒子通过空间或物质传播的过程。

它是一个普遍存在于自然界和人造环境中的现象。

辐射可分为非电离辐射和电离辐射两种类型。

非电离辐射是指能量从发射源向周围传播时,无法将电子从原子或分子中移除的辐射。

常见的非电离辐射包括可见光、红外线、微波、无线电波和紫外线等。

电离辐射是指能够从原子或分子中移除电子的辐射。

这种辐射能量较高,具有更大的穿透力。

通常被分为三种类型:阿尔法辐射、贝塔辐射和伽马辐射。

阿尔法辐射由氦离子组成,能量很高,但穿透力较弱,常被一层纸或几厘米的空气阻挡。

贝塔辐射由电子或正电子组成,穿透力较强,可被一层金属或几米的空气阻挡。

伽马辐射是能量最高的一种辐射,穿透力很强,通常需要厚厚的铅板或混凝土来阻挡。

辐射的来源和传播方式多种多样。

自然界中的辐射主要来自太阳辐射、地球自身辐射和宇宙辐射。

人造环境中的辐射主要来自核能设施、医疗机构、无线通信、电力设施和电子产品等。

辐射可以通过空气、水和固体介质传播,其传播方式包括辐射传导、辐射对流和辐射辐射等。

了解辐射的定义和分类对于我们认识辐射的性质和特点至关重要。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辐射的来源和传播方式,以及它对人体的影响,同时还将介绍防护和应对辐射的措施。

通过加深对辐射知识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环境中的辐射,保障自身和他人的健康安全。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文章结构部分旨在介绍本篇长文的整体结构和各个部分的内容概括,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要论点和组织架构。

本篇长文主要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每个部分都有其独特的目的和内容,下面将对它们进行简要概括。

引言部分(Introduction)是文章的开篇,旨在引起读者的兴趣,背景概述辐射的相关问题,并明确文章的目的。

在引言的第一部分,我们将对辐射的概念进行简要定义和分类,以便读者对辐射问题有一个基础的了解。

在第二部分,我们将介绍本篇长文的整体结构和各个部分的内容概括,为读者提供整体把握文章结构和论点分布的参考。

辐射基本知识

辐射基本知识

1、什么是辐射辐射是指以波或粒子的形式向周围空间或物质发射并在其中传播的能量(如声辐射、热辐射、电磁辐射、粒子辐射等)的统称。

例如物体受热向周围发射热量叫做热辐射;受激原子退激时发射的紫外线或X射线叫做原子辐射;不稳定的原子核衰变时发射出的粒子或γ射线叫做原子核辐射,简称核辐射。

辐射可分为非电离辐射和电离辐射两大类。

非电离辐射又称电磁辐射,如无线电波、红外辐射、可见光、微波、紫外线等。

波的频率和能量较低,不足以使原子中的电子游离而产生带电的离子;电离辐射通常又称放射性,如α、β、γ射线有足够的能量使受照射物质的原子电离,会对生物体构成损伤,而有效控制的辐照则可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什么是放射性放射性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自然现象。

世界上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每个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原子核。

大多数物质的原子核是稳定不变的,但有些物质的原子核不稳定,会自发地发生某些变化,这些不稳定的原子核在发生变化的同时会发射出特有的射线,这种物质就是人们常说的放射性。

有的放射性物质在地球诞生时就存在了,如铀、钍、镭等,它们叫做天然放射性物质。

另一方面,人类出于不同的目的制造了一些具有放射性的物质,这些物质叫人工放射性物质。

3、什么是同位素和核素在中子和质子组成的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这一类原子称为同位素。

会发生放射性衰变的同位素称为放射性同位素。

其核内具有一定数目的中子和质子以及特定能态的原子称为核素。

例如氢同位素有三种核素,1H、2H、3H,元素符号的左上角标出原子质量数,它们分别被取名为氢、氘(音刀)、氚(音川),其中,3H具有放射性,称为放射性同位素。

在自然界里,1H、2H、3H天然含量的原子数百分比分别为99.9852%、0.0148%、3H几乎为零。

4、放射线有哪些种类?它们有什么特点?放射线包括α、β、γ及中子。

α射线由高速运行的氦原子核(2个质子和2个中子)组成的,通常也称α粒子,α衰变时大多数粒子能量在4-9MeV 范围。

辐射安全防护知识

辐射安全防护知识

辐射安全防护知识一、辐射的概念和分类辐射是指物质或能量以波动或粒子形式传递的过程。

根据辐射的性质和来源,可以将其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两类。

电离辐射包括阿尔法粒子、贝塔粒子、伽马射线和X射线,具有较高的能量和电离能力;非电离辐射包括可见光、红外线和紫外线等。

二、辐射对人体的危害辐射对人体有一定的危害,长期接触高剂量的辐射可导致癌症、遗传性疾病等严重后果。

此外,辐射还可能引起急性放射病、放射性皮肤损伤、生殖系统损伤等。

三、辐射防护的原则1. 时间原则:尽量减少接触辐射源的时间,特别是在高剂量辐射源附近工作时,尽量缩短工作时间,减少辐射暴露。

2. 距离原则:保持与辐射源的距离,距离越远,辐射强度越低。

在进行辐射工作时,要尽量保持与辐射源的安全距离。

3. 屏蔽原则:合理使用屏蔽材料,如铅和混凝土等,可以减少辐射的穿透。

在进行辐射工作时,要使用适当的屏蔽设备和防护用品。

4. 个人防护原则:佩戴适当的防护用品,如铅背心、铅玻璃眼镜等,减少辐射对身体的伤害。

5. 合理使用辐射设备:使用辐射设备时要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辐射安全。

四、辐射安全防护的具体措施1. 工作场所防护:a. 对于有辐射源的工作场所,应设立明显的警示标志,提醒工作人员注意辐射。

b. 工作场所应保持清洁,定期进行辐射检测,确保辐射水平符合安全标准。

c. 工作人员应接受辐射安全培训,掌握防护知识和操作技能。

2. 个人防护:a. 在接触辐射源时,佩戴适当的防护用品,如防护服、手套、护目镜等。

b. 避免长时间暴露在辐射源旁,尽量减少接触时间。

c.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辐射引起的异常情况。

3. 辐射设备使用:a. 在使用辐射设备之前,要确保设备经过检测和维护,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b. 操作辐射设备时,要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严禁超过安全使用限制。

c. 储存和处理辐射源时,要采取正确的方法和设备,防止辐射泄漏和污染。

五、辐射事故应急处理1. 迅速撤离事故现场,尽量远离辐射源。

辐射安全知识

辐射安全知识

辐射安全知识一、放射性基础知识辐射的定义: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只要温度在绝对温度零度(-273.15℃)以上,都会以电磁波和粒子的形式时刻不停地向外传送热量,这种传送能量的方式被称为辐射。

辐射分为电离辐射与非电离辐射,电离辐射有α、β、γ、Χ射线、中子、宇宙射线,非电离辐射有无线电波、热辐射、可见光、微波。

二、放射源分类及常见的放射源设备按照放射源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潜在危害程度,从高到低分为:Ⅰ、Ⅱ、Ⅲ、Ⅳ、Ⅴ类。

Ⅰ类放射源设备(极高危险源),在没有防护的情况下,接触几分钟到一小时就可致人死亡,常见设备有:远距离放射治疗仪、固定多束远距放射治疗仪(伽马刀)。

Ⅱ类放射源设备(高危险源),在没有防护的情况下,接触几小时至几天可致人死亡,常见设备有:工业伽马照相、高/中剂量率近距放射治疗仪。

Ⅲ类放射源设备(危险源),在没有防护的情况下,接触几小时就可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接触几天至几周也可致人死亡,常见设备有:强源料位计、挖泥机测量仪、核子秤。

Ⅳ类放射源设备(低危险源),基本不会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但对长时间、近距离接触的人可能造成可恢复的、临时性损伤,常见设备有:料位计、厚度计、湿度计、静电消除器。

Ⅴ类放射源设备(极低危险源),不会对人造成永久性损伤,常见设备有:X射线荧光分析仪、电子俘获装置。

三、辐射防护的主要方法辐射防护的主要方法有三种,分为接触时间控制、距离防护、屏蔽防护。

接触时间控制的原理是:尽量减少人体与射线的接触时间,在辐射场所内的人员所受照射的累积剂量与时间成正比,因此,在照射率不变的情况下,缩短照射时间便可减少所接受的剂量,或者人们在限定的时间内工作,就可能使他们收到的射线剂量在最高允许剂量以下,确保人身安全(仅在非常情况下采用此法),从而达到防护目的。

距离防护是外部辐射防护的一种有效方法,采用距离防护的射线基本原理是:辐射强度随距离增大而减小,增加射线源与人体之间的距离便可减少剂量。

辐射基础知识

辐射基础知识

一、放射性基本常识1.1 放射性与射线自然界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物体,大的如宇宙中的星球,小的如肌体的细胞。

都是由各种不同的物质组成的。

物质又是由无数的小颗粒所组成的。

这种小颗粒叫做“原子”,由几个原子还可以组成较复杂的粒子叫分子。

如水,就是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化合成一个水分子。

无穷多的水分子聚在一起。

就是宏观的水。

原子虽然很小,它仍有着复杂的结构。

原子由原子核和一定数量的电子组成。

原子核在中心,带正电。

电子绕着原子核在特定的轨道上运动,带负电。

整个原子的正负电荷相等,是中性的。

原子核内部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简单地讲,原子核是由一定数量的质子和中子组成。

中子数比质子数稍多一些。

两者数目具有一定的比例。

一个原子所包含的质子数目与中子数目之和,称为该原子的质量数。

它也就是原子核的质量数。

简单归纳一下:质子(带正电,数目与电子相等)原子核原子中子(不带电,数目=质量数-原子序数)电子(质量小,带负电,数目与质子相等,称为原子序数)原子的化学性质仅仅取决于核外电子数目,也就是仅仅取决于它的原子序数。

我们把原子序数相同的原子称作元素。

有些原子,尽管它们的原子序数相同,可是中子数目不相同,这些原子的化学性质完全相同。

而原子核有着不同的特性。

例如:11H、21H、31H,它们就是元素氢的三种同位素。

又如:59Co和60Co是元素钴的两种同位素。

235U和238U是元素铀的两种同位素自然界中已发现107种元素,而同位素有4千余种。

原子核里的中子比质子稍多,确切地说,质子数与中子数应有一个合适的比例(如轻核约为1:1,重核约为1:1.5)。

只有这样的原子核才是稳定的,这种同位素就叫做稳定同位素。

如果质子的数目过多或过少,也即中子数目过少或过多。

原子核往往是不稳定的,它能够自发地发生变化,同时放出射线和能量。

这种原子核就叫做放射性原子核。

它组成的原子就叫做放射性同位素,如59Co是稳定同位素,60Co是放射性同位素。

辐射知识

辐射知识

辐射知识辐射定义放射性物质以波或微粒形式发射出的一种能量就叫核辐射,核爆炸和核事故都有核辐射。

核辐射标志辐射主要是α、β、γ三种射线:α射线是氦核,只要用一张纸就能挡住,但吸入体内危害大;β射线是电子流,照射皮肤后烧伤明显。

这两种射线由于穿透力小,影响距离比较近只要辐射源不进入体内,影响不会太大;γ射线的穿透力很强,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

γ辐射和X射线相似,能穿透人体和建筑物,危害距离远。

宇宙、自然界能产生放射性的物质不少但危害都不太大,只有核爆炸或核电站事故泄漏的放射性物质才能大范围地对人员造成伤亡。

电磁波是很常见的辐射,对人体的影响主要由功率(与场强有关)和频率决定。

通讯用的无线电波是频率较低的电磁波,如果按照频率从低到高(波长从长到短)按次序排列,电磁波可以分为:长波、中波、短波、超短波、微波、远红外线、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宇宙射线。

以可见光为界,频率低于(波长长于)可见光的电磁波对人体产生的主要是热效应,频率高于可见光的射线对人体主要产生化学效应。

辐射单位常用辐射单位:核电站物理量老单位新单位换算关系活度居里(Ci)贝克[勒尔](Bq)1Ci=3.7×1010Bq照射量伦琴(R)库仑/千克(C/kg)1R=2.58×10-4C/kg吸收剂量拉德(rad)戈[瑞](Gy)1Gy=100rad剂量当量雷姆(rem)希[沃特](Sv)1Sv=100rem天然辐射天然辐射主要有三种来源:宇宙射线、陆地辐射源和体内放射性物质。

据有关资料统计,天然辐射造成的公众平均年剂量值如下表所列。

照射成分年有效剂量(毫希)正常本底地区照射量升高的地区宇宙射线0.382.0宇生放射性核素0.010.01天然辐射陆地辐射:外照射0.464.3陆地辐射:内照射(氡除外)0.230.6陆地辐射:氡及其衰变物的内照射吸入222Rn1.210吸入220Rn0.070.1食入222Rn0.0050.1总计2.4人工辐射人工辐射源包括放射性诊断和放射性治疗辐射源如x光,核磁共振等、放射性药物、放射性废物、核武器爆炸的落下灰尘以及核反应堆和加速器产生的照射等。

辐射的基本知识

辐射的基本知识

辐射的基本知识
1重点内容
辐射:一切物体,其绝对温度在零度以上时都能发射电磁播,向四周传输能量。

辐射通量:它是指单位时间通过任一表面的辐射能.
辐射通量密度:它是指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的辐射能.
黑体:又叫绝对黑体,物体能全都吸收入射的辐射能,即a=1的物体
2能力
●电磁波的波长与传波速度有以下关系;
入=c/R
式中入是波长c是光速R是振动频度如图各种辐射的波长范围
●斯蒂芬——波尔茈曼定理该定理说明了黑体辐射的所有能量[E,各波长发射的能量之和]与发射体绝对温度(T)的四次方成正比。

●维恩位移定理该定理说明了黑体辐射中能量最强的波长与发射体的绝对温度成反比。

●:辐射能有一部分吸收,一部分反射,一部分透射。

放射科辐射安全知识普及

放射科辐射安全知识普及

放射科辐射安全知识普及放射科辐射安全知识的普及对于保障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放射科是一门关于应用辐射技术进行诊断、治疗和研究的学科,为了确保辐射工作者和患者的安全,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些基本的辐射安全知识。

本文将介绍辐射的定义、辐射的种类、辐射的影响以及一些常见的防护措施。

一、辐射的定义辐射是指物质和能量的传播方式之一,通过波或粒子在空间中传播的过程。

辐射通常包括电磁辐射和粒子辐射两种形式。

其中,电磁辐射包括可见光、无线电波、X射线和γ射线,而粒子辐射则包括α粒子、β粒子和中子等。

二、辐射的种类根据能量和穿透能力的不同,辐射可分为非电离辐射和电离辐射两类。

非电离辐射包括可见光和无线电波等,其能量较低,对人体影响较小;而电离辐射包括X射线和γ射线等,其能量较高,能够与人体组织相互作用,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的风险。

三、辐射的影响1.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辐射对人体的影响可以分为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

短期影响通常表现为急性辐射反应,包括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

而长期影响则与慢性辐射暴露相关,可导致DNA损伤、遗传突变以及患上癌症等。

2. 辐射对环境的影响除了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的风险外,辐射也对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

高剂量的辐射会导致植物死亡、土壤污染以及水体污染等。

辐射的影响可能长时间地存在,并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

四、辐射防护措施为了保护辐射工作者和患者的安全,采取一系列的辐射防护措施非常必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防护措施:1. 使用个人防护装备辐射工作者应根据实际情况佩戴适当的防护设备,如铅衣、铅手套、铅眼镜等,以减少辐射对身体的影响。

工作人员应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穿脱和清洁,避免辐射物质的外泄。

2. 设立辐射控制区域根据辐射剂量的不同,将工作场所划分为不同的辐射控制区域,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加强对辐射区域的辐射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措施。

3. 进行个人剂量监测辐射工作者应定期进行个人剂量监测,以确保辐射剂量在安全范围内。

第二章 辐射

第二章 辐射

第一节 辐射的基本知识
一、辐射的基础知识 (一)辐射的概念 物体以电磁波或粒子流形式向周围传递或交换能量的方 式称为辐射。传递交换的能量称为辐射能。 任何物体在绝对零度以上都具有辐射的本领。
绝对零度:理论上所能达到的最低温度,在此温度下物 体没有内能。把-273.15℃定作热力学温标的零度,即绝 对零度。
0.76微米~3.0微米
3.0微米~6.0微米 6.0微米~15微米 15微米~1000微米 1~10毫米
蓝 青 绿


0.56~0.59微米
0.59~0.62微米
1~10厘米 10厘米~1米

0.62~0.76微米
(三)辐射粒子性
辐射粒子学说认为,电磁辐射是由具有一定质量、能量和动量 的微粒子流组成,每个光量子的能量(EL)与频率或波长的关 系式为: EL= hf = hv / λ
∵日出日没时太阳高度角 hθ = 0° 日出日没方位角公式:
sinδ cosA cos
用本公式能算出一正一负两个值,分别是日出、 日没的方位角。
北半球A的季节变化 除北极外,一年中只有春分日和秋 分日,日出正东日没正西。 夏半年内, 日出东偏北方向,日没西偏北方向;且 愈近夏至日,日出日没方位愈偏北。冬 半年内,日出东偏南方向,日没西偏南 方向;且愈近冬至日,日出日没方位愈 偏南。 南半球相反
(三)昼长
1、昼夜、四季的形成 昼长(可照时数)由纬度和季节决定,相同纬度不同季节 的昼长不同,相同季节不同纬度的昼长也不同。
地球昼夜不停的进行两个基本运动:(1)绕自身轴的运动, 称为自转,自转一周的时间为23h 56’ 04’’,产生了昼夜交 替;(2)绕太阳的运动,称为公转,公转一周的时间为 365d 5h 48’ 46’’,产生了四季轮换。

电磁辐射知识

电磁辐射知识

电磁辐射知识
1.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一定的,每秒传播30万公里即3×108米
2.电场和磁场交互变化一次所占时间为该电磁波的周期,在一个周期内传播的距离便是它的波长,它以米为单位。

3.一秒钟内交互变化的次数,便是该电磁波的频率,频率的单位为赫兹(Hz)。

4.电磁波的波长与频率为倒数比例关系,它们的比例常数是电磁波的传播速度。

可写成波长(米)=3×10 8米/频率(赫兹)=300/频率(兆赫)。

5.电磁波传播时具有方向性,当遇到物体阻挡时,将产生反射,绕射和折射,并有一部分能量被物体吸收而转变为热量等形式。

最后还有一部分辐射穿透阻挡物。

6.电磁辐射的能量大小,称为辐射强度。

通常以功率密度表示,单位为:瓦(毫瓦)/每平方厘米。

也有时以电场强度表示,单位为:伏/米和磁场强度安/米为单位表示。

实际测量中,也有以磁感应强度:高斯(Gs)表示。

7.电磁辐射能量通常以辐射源为中心,以传播距离为半径的球面形分布。

所以辐射强度与距离平方值成反比。

不同性质材料对射频电磁波的作用不同。

导电性强的材料,作用以反射为主。

导磁性强的材料,作用以吸收为主,绝缘体则为穿透性好。

了解它的特性,对我们研究和掌握它,利用和防护电磁辐射将有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什么是辐射辐射是指以波或粒子的形式向周围空间或物质发射并在其中传播的能量(如声辐射、热辐射、电磁辐射、粒子辐射等)的统称。

例如物体受热向周围发射热量叫做热辐射;受激原子退激时发射的紫外线或X射线叫做原子辐射;不稳定的原子核衰变时发射出的粒子或γ射线叫做原子核辐射,简称核辐射。

辐射可分为非电离辐射和电离辐射两大类。

非电离辐射又称电磁辐射,如无线电波、红外辐射、可见光、微波、紫外线等。

波的频率和能量较低,不足以使原子中的电子游离而产生带电的离子;电离辐射通常又称放射性,如α、β、γ射线有足够的能量使受照射物质的原子电离,会对生物体构成损伤,而有效控制的辐照则可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什么是放射性放射性是自然界存在的一种自然现象。

世界上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的,每个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原子核。

大多数物质的原子核是稳定不变的,但有些物质的原子核不稳定,会自发地发生某些变化,这些不稳定的原子核在发生变化的同时会发射出特有的射线,这种物质就是人们常说的放射性。

有的放射性物质在地球诞生时就存在了,如铀、钍、镭等,它们叫做天然放射性物质。

另一方面,人类出于不同的目的制造了一些具有放射性的物质,这些物质叫人工放射性物质。

3、什么是同位素和核素在中子和质子组成的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这一类原子称为同位素。

会发生放射性衰变的同位素称为放射性同位素。

其核内具有一定数目的中子和质子以及特定能态的原子称为核素。

例如氢同位素有三种核素,1H、2H、3H,元素符号的左上角标出原子质量数,它们分别被取名为氢、氘(音刀)、氚(音川),其中,3H具有放射性,称为放射性同位素。

在自然界里,1H、2H、3H天然含量的原子数百分比分别为99.9852%、0.0148%、3H几乎为零。

4、放射线有哪些种类?它们有什么特点?放射线包括α、β、γ及中子。

α射线由高速运行的氦原子核(2个质子和2个中子)组成的,通常也称α粒子,α衰变时大多数粒子能量在4-9MeV 范围。

因α粒子质量重,电离本领大,射程短,一般用普通纸张即可屏蔽住。

β射线是高速运行的电子流,有正负电子之分。

负电子是够稳定的,带有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正电子带有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两种电子的静止质量相同,其质量约为质子质量的1/1846。

β衰变时,粒子的能量一般在几十KeV至几MeV 间。

在物质的射程相对较弱,用有机玻璃或金属铝屏蔽即可起到保护的作用。

中子是原子核组成成份之一,它不带电荷,质量数为1。

比质子略重,自由中子是不稳定的,它可以自发地发生变化,生成质子、电子和反中微子,其半衰期为10.6分钟。

因中子质量轻,而且不带电,只能靠碰撞消耗能量,故多采用含氢类的物质屏蔽。

γ射线和X射线一样,都是电磁波,又称光子,不带任何电荷,静止质量为零。

γ跃迁时,γ能量几KeV至十几MeV,穿透能力较强。

需要较厚的物质才能屏蔽,多采用混凝士墙或铅等物质来进行防护。

5、什么是放射源放射源是指用放射性物质制成的能产生辐射照射的物质或实体。

放射源按其密封状况可分为密封源和非密封源。

密封源是密封在包壳或紧密覆盖层里的放射性物质。

如料位计、探伤机等使用的都是密封源,常用密封源有钴-60、铯-137、铱-192等。

非密封源是指没有包壳的放射性物质,也称开放源或开放型放射源。

医院核医学中使用的放射性示踪剂属于非密封源,如碘-131、碘-125、锝-99m等。

6、如何衡量放射源强度的大小一个放射源强度的大小通常不用体积或质量的大小来衡量,而使用放射性活度来表示,一个放射源在单位时间内发生的衰变的原子核称为它的放射性活度。

1975年召开的国际计量大会规定原子核活度的国际单位是秒的倒数(S-1),叫贝可勒尔,筒称贝可,符号是Bq。

1Bq就是放射性物质在1秒内有1个原子核发生衰变。

历史上曾用居里(Ci)表示放射性活度的大小,它与贝可的关系为1 Ci=3.7*1010Bq.为了衡量物质中放射性的多少,我们用单位质量物质中的放射性活度来衡量,称为活度浓度。

对于固体、其单位为每千克贝克(Bq/kg);对于气体或液体,其单位为每升贝克(Bq/L)或每立方米贝克(Bq/m3)。

与放射源不同,人们周围的水、空气、房屋、土壤与岩石等物质,其中存在天然放射性物质活度浓度都很小,对于这些天然存在于我们周围环境中的放射性,我们称它为天然本底水平。

7、什么是放射性半衰期在放射源使用过程中,常常用半衰期来表示放射性变化的快慢。

所谓半衰期,就是放射性核素衰变掉一半所需要的时间,每经过一半衰期,放射源的活度就只剩原来的一半的。

半衰期越长,表明这个放射活度变化越慢,半衰期越短,表明这个放射活度变化越快。

每种放射性核素都有一个特有的半衰期,其范围从几百万分之一秒到几十亿年。

根据半衰期的长短,我们可以更合理地选用合适的放射源开展工作。

8、放射性对人体健康影响放射性无声、无色、无臭、无味,人体是无法感觉到它们的存在的,只有通过专业仪表才能探测到。

人们利用射线与物质相互作用并把能量消耗在物质中的原理,用仪器测量出某种射线在这个过程中由物质吸收的能量,就可以知道射线辐射场的强弱,也就是讲,物质吸收的能量越多,射线辐射场越强,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就越大。

单位物质吸收的能量称为吸收剂量,单位为戈端(Gy),定义为每千克物质中吸收1焦耳的能量(J/kg)。

物质在单位时间内的吸收剂量称为吸收剂量率,单位为戈端/小时。

通过选用专门仪器,测量各种射线在空气中的吸收剂量或吸收剂量率,就可知道它们的存在与大小,从而判断出它们对我们的影响。

9、物质的放射性能能改变吗?实验发现,用加压、加热、加电磁场、机械运行等物理或化学手段都不能人为地改变放射性核素的衰变规律。

这是因为放射性核素衰变是由原子核内部的运行规律所决定的,它不以的意志为转移。

因此,我们在处理放射性物质时,只能通过合理的使用、保管、贮存等方法来达到安全使用放射线、进行辐射防护保护环境的目的。

10、房屋中有哪些放射性房屋是由各种建筑材料构成的,花岗石、泥土、砖瓦、混凝土和木材等,这些建筑材料都或多或少地含有放射性物质。

其中以花岗石的放射性活度浓度最高,红砖次之,青砖再之,木材最小,而混凝土则随原料而异,房屋内主要表现为室内γ辐射和氡气,另处,宇宙射线会穿过屋顶(即使是多层建筑)射入到我们的室内。

一般情况下,室内的γ辐射剂量水平高于室外,这主要因为室内四周及上下建筑构件对室内空间产生γ辐射;室内的放射性氡气水平要高于室外,这是由于室内常常处于较为密闭的状态,氡气聚集不易扩散的缘故。

11、氡气对人体健康有什么危害据权威部门调查,人类所受到的天然辐射剂量中,约有40%是由氡气引起的。

氡是与地球共生的开然放射性气体。

人们看不见也闻不到。

是铀、镭、钍等衰变的产物。

在含有铀、镭、钍的土壤和岩石、花岗岩、页岩、磷酸盐和沥青铀矿中,人们可以发现高浓度的氡。

在受到某种类型的工业矿物开采(如铀和磷酸盐)污染的土壤中,也会发现较高水平的氡。

氡本身会发生自然衰变并产生具有放射性的子体衰变物。

人们呼吸时,氡的衰变物能够被肺捕捉到,由于这些衰变产物的进一步衰变放出α粒子等射线,这种小的能量“炸弹”能够损坏肺的组织、甚至导至肺癌。

12、如何降低室内的氡氡是一种可以在房基下的土壤和岩石的空隙中自由运行的气体,氡可以通过泥土地板、混凝土地板的裂缝,通过墙、地沟接合面以及空心砖墙中的缝或孔进入房间聚集,当建筑材料中含有较高水平的放射性核素时,例如渗工业废渣的建筑村料或粉煤灰时,建筑材料就有可能成为室内氡气的主要来源。

降低室内氡气的方法主要有自然通见、强制通风、密封裂缝以及采用环保的建筑和装修材料等。

因室外氡浓度较低,经常打开窗户和门进行自然通风,可使室内氡浓度降低90%以上。

在自然通风不理想的情况下,可对室内空气实施强制通风,让新鲜空气不断地吹进住宅,降低氡浓度。

对于地下室等空间,更有必要采取这样的措施,另外,采用涂料或油漆等村料,将氡的主要渗透点阻塞起来,也可以起到有效地降低室内氡的作用。

13、建筑材料中放射性有什么限制规定随着工业技术和综合利用的发展,一些放射性活度浓度较高的建筑被广泛应用。

如国外的磷石膏墙板、赤泥砖和明矾岩混凝土,国内的石煤渣砖、有色治金矿渣砖和某些粉煤灰及高炉重渣等。

由于它们来自矿业废渣,其天然放射性活度浓度比常用的砖瓦要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致使住房内的辐射水平、室内空气中氡浓度相应增高。

我国常用建材代表性活度浓度236Ra为50Bq/kg,232Th为50Bq/kg,40K为500Bq/kg。

现行我国国家标准规定的建筑主体材料中放射性核素限量为①236Ra活度浓度不大于200Bq/kg。

②236Ra活度浓度/370、232Th活度浓度/260,40K活度浓度/4200的和不大于1。

14、对花岗石等装修材料中的放射性有什么限制规定石材中所含的天然放射性核素,因受地质结构、生成年代与生成条件的影响,其含量也各不相同,部分石材中的放射性水平较高。

商业上天然石材分为大理石、花岗石和板石三大类。

大理石主要产自镁质碳酸岩和变质碳酸岩,如大理岩、蛇纹岩等;花岗石主要产自花岗岩和变质花岗石;板石主要产自部分薄层沉积层。

为控制放射性污染水平,保护人体健康,现行国家标准对各类装修材料中的放射性水平作出了规定,其中,A类装修材料(其使用范围不受任何限制)中的放射性核素限量为①236Ra活度浓度不大于200Bq/kg。

②236Ra活度浓度/370、232Th活度浓度/260,40K活度浓度/4200的和不大于1.3。

我国大理石、板石和黑色花岗石基本属于A类装修材料。

红色酸性岩和碱性岩具有较高的放射性活度浓度。

若在住宅内用作装修材料使用,应在购买使用前进行放射性检测,以确定其放射性能是否满足A类装修材料的要求。

15、饮用水中也有放射性吗水中也含有放射性核素,主要是天然放射性核素钾和铀、钍、镭及其子体。

根据上世纪80年代全国天然放射性本底调查的结果,我国各流域江河水中天然放射性核素浓度:铀0.02-42.35mg/L,钍小于0.01-9.07 mg/L, 226镭小于0.5-99.54毫贝可/L.40钾8-7149毫贝可/L。

我国城镇自来水中天然放射性核素浓度均值:铀2.12mg/L,钍小于0.13mg/L, 226镭小于6.86毫贝可/L.40钾91.7.毫贝可/L。

16、什么是核技术利用核技术利用是指密封放射源、非密封放射源和射线装臵在医疗、工业、农业、地质调查、科学研究和教学等领域中的使用。

在这些应用中,主要是利用射线的贯穿本领和对物质原子的电离本领。

我国核技术利用起步于上世纪50年代,并逐步在工业、农业、医疗及科研等领域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运用,推动了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

17、放射源有哪些应用在医学方面:放射源广泛用于医学诊断、治疗和消毒灭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