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中考总复习资料初中语文基础知识集锦大全

合集下载

人教版初中语文总复习资料大全(中考必备)

人教版初中语文总复习资料大全(中考必备)

初中语文总复习资料第一部分基础知识及阅读一、基本文体知识识记(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常见的表现手法:象征、对比、衬托、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借物喻人、寓理于事、寄情于事、运用典故、先(后)抑后(先)扬、欲扬先抑。

(三)说明文分类:1、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2、科技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四)说明顺序:1、时间顺序2、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3、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由现象到本质等。

(五)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作诠释、下定义、列图表、引用(名言、资料等)两大说明方式: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六)说明文语言特征:准确(科学性)、生动(趣味性)、议论文语言特征:严密记叙文语言特征:生动、形象、准确(七)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追叙)(八)散文的分类:抒情散文和叙事散文(九)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十)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与环境(十一)小说的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十二)描写的方法:1、概括介绍与具体描写;2、肖像(外貌)描写、行为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3、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4、小说中的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十三)议论文分类:立论、驳论(十四)议论文三要素:1、论点:解决“需要证明什么”2、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3、论证:解决“怎样来证明”(十五)议论文结构1、引论:提出问题2、本论:分析问题3、结论:解决问题(十六)论据类型: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十七)常见论证方法:1、最基本的论证方法:摆事实、讲道理2、常用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如引用故事则属于举例论证,如引用名言则属于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常有“同样”“诸如此类”等词语)(十八)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十九)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二十)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二十一)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一、初中语文基础知识1、汉字与拼音:汉字的起源和构造,拼音的发音和拼写规则,形声字、会意字、指事字、假借字等汉字类型。

2、词汇与句子:词汇的分类和意义,句子的构造和类型,复句的种类和关联词的使用。

3、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常见修辞手法的运用。

4、文言文:文言文的语法和词汇,古诗词的欣赏和解读。

二、初中语文阅读理解1、现代文阅读:理解文章的主旨,分析作者的观点,把握文章的要点,理解并分析文本中的形象和象征意义。

2、文言文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语法和词汇,把握文言文的主旨和要点,理解并分析文言文中的形象和象征意义。

3、古诗词阅读:理解古诗词的意境和表现手法,把握古诗词的情感和主题。

三、初中语文写作1、记叙文写作:记叙文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如何构思情节和描写人物。

2、议论文写作:议论文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如何提出观点并进行论证。

3、说明文写作:说明文的写作技巧和方法,如何对事物进行说明和解说我。

4、应用文写作:请假条、通知、申请书等应用文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四、初中语文口语交际1、演讲技巧:如何准备演讲稿,如何进行演讲表达。

2、辩论技巧:如何进行辩论,如何反驳对方的观点。

3、口头表达技巧:如何进行口头表达,如何让自己的表达更加清晰有条理。

五、初中语文文化常识1、中国传统文化:传统节日、习俗、礼仪等传统文化知识。

2、世界文化常识:世界各地的节日、习俗、礼仪等文化常识。

3、文学常识:著名作家、作品及文学流派等文学常识。

第一部分:解题思路&问题建模在自考大学语文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解题思路是至关重要的。

考试中出现的题型多种多样,包括选择题、填空题、阅读理解题、写作题等等,每种题型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解题方法。

因此,我们需要针对不同的题型进行分类复习,掌握其解题思路。

1、选择题:选择题主要考察的是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因此,在复习时要注意对知识点的深入理解和记忆,特别是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和词汇。

九年级语文中考总复习资料(完整版)--

九年级语文中考总复习资料(完整版)--

中考语文复习资料专题一:现代文阅读解题方法归类【知识点储备】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扬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设问、反问、反复、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十一、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十二、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十三、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十四、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十五、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十六、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十七、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十八、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答题技巧】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作铺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6、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三、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初三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初三中考语文复习资料

初三中考语文复习资料初三中考语文复习资料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初三学生来说,备考中考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语文,提高应试能力,下面我将为大家整理一些语文复习资料。

一、诗词鉴赏诗词鉴赏是中考语文的重要内容之一。

同学们可以通过阅读古代诗词,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古诗,如《静夜思》、《登鹳雀楼》等,通过分析诗词的意境、修辞手法等方面,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和意图。

同时,同学们也可以了解一些现代诗歌,如《登高》、《乡愁》等。

通过对现代诗歌的阅读和分析,理解当代诗人的创作主题和风格,增加自己的文学素养。

二、古代文学作品古代文学作品是中考语文的重点内容。

同学们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古代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和分析。

如《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等。

通过阅读这些作品,可以了解古代文学的风格和特点,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同学们还可以选择一些古代散文,如《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

通过分析散文的结构和语言运用,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情感表达。

三、现代文学作品现代文学作品是中考语文的重要内容之一。

同学们可以选择一些现代小说进行阅读和分析。

如《围城》、《活着》、《茶馆》等。

通过阅读这些作品,可以了解现代文学的风格和特点,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同学们还可以选择一些现代散文,如《狂人日记》、《记忆的味道》等。

通过分析散文的结构和语言运用,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情感表达。

四、写作技巧写作是中考语文的重要内容之一。

同学们可以通过多做写作练习,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可以选择一些常见的写作题目,如写人、写景、议论文等,进行练习。

在写作过程中,同学们要注意提炼主题,合理组织文章结构,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表达力和感染力。

五、阅读理解阅读理解是中考语文的重要内容之一。

同学们可以通过多做阅读理解练习,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可以选择一些中考真题进行练习,了解中考的考点和出题方式。

在阅读理解过程中,同学们要注意细节的把握,理解作者的意图和观点,提高自己的推理能力和判断能力。

史上最全的中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归纳

史上最全的中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归纳

史上最全的中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归纳中考语文必考知识点归纳如下:一、词语辨析1.同音词、近义词的辨析:如便、笨、贫等。

2.词语用法:如“便”、“便是”、“便于”等的用法。

3.熟语辨析:如“一无所有”和“全无”之间的区别。

二、诗歌鉴赏与文学常识1.能理解古代诗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2.能理解古代诗词的基本格律,如五言绝句、七言绝句等。

3.了解古代文学作品和文人的基本信息,如《红楼梦》、苏轼等。

三、修辞手法1.了解修辞手法的基本概念和常见的修辞手法,如借代、夸张、拟人等。

2.能根据具体语境理解修辞手法的作用。

四、阅读理解与写作1.能理解文文章节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3.能理解文中引用的典故、名言或自然现象的含义。

4.能根据文中的信息,完成与文中内容相关的问题。

五、写作技巧与修辞手法1.能理解常见的写作技巧,如列举、对比、设问等。

2.能灵活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排比、比喻、拟人等,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六、古代诗词鉴赏1.能理解古代诗词的基本意境和思想感情。

2.能理解古代诗词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3.能根据诗词的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分析诗词的主题。

七、现代散文鉴赏1.能理解现代散文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2.能理解现代散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3.能分析现代散文的感情表达和修辞手法,理解其写作意图。

八、写作技巧与文言文鉴赏1.能运用写作技巧,使文章结构完整、层次清晰。

2.能理解文言文的意境和中心思想。

3.能理解文言文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4.能根据文言文的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分析文言文的主题。

九、文化常识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内容,如封建礼教、儒家思想等。

2.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名人及其代表作品,如孔子、《论语》等。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大全完整版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大全完整版

初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大全完整版初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1.员径八尺(员,通“圆”,圆周)。

2.形似酒尊(尊,通“樽”,酒器)。

3.一时收禽(禽,通“擒”,捉拿,擒拿)。

(二)古今异义1.永远冷静安静(古义:恰当的言语和行为。

意思:慢慢来,淡定。

)。

2.献孝心是不行的(古意:不要去(应推荐)。

含义:没有).3.公车特征拜郎中(古义:特地征召。

今义:事物的特点、征象、标志等。

)(古义:指官职名称;今义:中医医生)。

4.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古义:篆,篆文。

文,通“纹”,花纹。

今义:汉字的一种书体,如大篆、小篆等。

)。

5.覆盖周密无际(古义:四周严密。

今义:周到细致。

)。

6.震动和搅动(古义:搅动,蔓延。

此指清脆响亮。

现代含义:兴奋或受到鼓舞而振作起来。

)。

7.寻其方面(古义:方向。

今义:事情或事物的一面。

)。

8.衡下车,治威严(古义:官吏初到任。

今义:从车上下来。

)。

9.上下肃然(古义:整肃,老实收敛的样子。

今义:十分恭敬的样子,如:肃然起敬。

)。

10.中有都柱(古义:大,音dū。

又如:__惊而坏都舍。

今义:都市;或用作表范围的副词(音dōu)。

)。

11.不好交接俗人(古义:结交;今义:移交和接替)。

(三)词类活用1.时天下承平日久(名词作状语,当时。

)。

2.恒韶山属于文(形容词当动词,擅长,擅长。

)。

3.王广文衡山(形容词作动词,擅长,擅长。

)。

4.妙尽璇机之正(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研究透了;形容词作名词,正确的道理。

)。

5.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奇。

)。

(四)一词多义1、公甚至君主政府也不是(名词,指三公。

政府,官办三公。

)。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名词,古代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之一。

此指鲁庄公。

)。

周公在盖州被捕(名词,对长者或贵族的尊称。

)。

你可以打电话给你丈夫的父亲。

)。

邪曲之害公也(形容词作名词,公正无私的人。

)。

公车特征拜郎中(形容词,公家的。

)。

公然抱茅入竹去(副词,公开。

中考语文复习必背知识点归纳最新版-可打印

中考语文复习必背知识点归纳最新版-可打印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资料一.常用成语1、小心翼翼:谨慎小心丝毫不敢疏忽的样子。

2、擎天撼地:形容力量巨大。

3、肃然起敬:由于受感动而产生恭敬和钦佩之情。

4、忍俊不禁:忍不住笑。

5、可望不可即:只能远远看见而不能接近。

6、繁弦急管:各种各样欢快的音乐声。

7、灯红酒绿:形容繁华热闹的夜生活。

8、具体而微:整个形体都已经具备了,只是比较小而已。

9、得失之患;生怕失去个人利益的忧虑的心情。

10、获益匪浅:得到很多益处。

11、呼朋引伴: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12、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

13、弱肉强食:指动物中弱者被强者吃掉。

14、莽莽榛榛:草木丛生的样子。

15、踉踉跄跄中:走路不稳的样子。

二.古诗词一、注意积累古诗词的背景知识这些背景知识主要包括诗人的生平经历、思想感情、艺术风格等。

掌握了这些内容,我们在鉴赏诗歌时就能对诗歌进行高屋见瓴的分析。

如:李白愤世疾俗的人生、清新飘逸的风格;杜甫忧国忧民的人生、沉郁顿挫的风格;辛弃疾抗金复宋的大业,在气势雄伟的主调之外,也不乏婉转悱恻。

王维诗含蓄生动,白居易诗雅俗共赏,李商隐诗清丽俊逸,李煜词颓靡伤感却又细腻感人,欧阳修词清丽明媚而又语近情深,柳永词缠绵悱恻,苏轼词雄健豪放,李清照词婉约凄切,陆游风格雄浑奔放,明朗流畅。

二、掌握几类常用的赏析术语1、常见的意境:恬静优美、清幽明净、明丽清新、雄浑壮丽、壮阔苍凉、萧瑟凄凉、孤寂冷清、清冷幽静等。

2、常见的表现技巧:(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对比、双关、设问、反问等。

(2)描写手法主要有:托物言志、小中见大、动静结合、虚实相生、联想想像、正侧面结合、比较衬托、乐景写哀、欲扬先抑、象征、渲染、白描、用典等。

(3)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开宗明义、开门见山、画龙点睛)、间接抒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借事抒情)。

(4)语言风格: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语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华美绚丽、委婉含蓄、简练生动、雄浑豪放、沉郁顿挫。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必备知识点总结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必备知识点总结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必备知识点总结一、中国文学之最1.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2.最早的爱国诗人是屈原3.最早的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4.最早的也是最杰出的边塞诗人是盛唐的高适和岑参5.古代最杰出的豪放派词人是北宋的苏轼6.古代最杰出的女词人是宋代的李清照7.古代最著名的爱国词人是南宋的辛弃疾8.古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李白9.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的杜甫10.古代写诗最多的爱国诗人是南宋的陆游11.古代最著名的长篇神话小说是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12.古代最著名的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是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13.古代最早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14.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是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15.古代最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是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16.古代最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17.古代最早的语录体散文是《论语》18.古代最早的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19.古代最早的纪传体通史是《史记》20.古代最杰出的铭文是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21.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是鲁迅22.现代最杰出的长篇小说是茅盾的《子夜》23.现代最有影响的短篇小说集是鲁迅的《呐喊》二、敬称1.称年老的人为丈,丈人;唐以后称岳父为丈人,又称泰山;妻母为丈母,又称泰水。

2.称谓前加“先”表已死,用于敬称地位高的人或年长的人;称已逝的父亲:先考、先父。

称已逝的母亲:先妣、先慈。

3.对品格高尚、智慧超群的人用“圣”表敬称,“孔子”为“圣人”,“孟子”为“亚圣”“杜甫”为“诗圣”,后来“圣”多用于帝王,如“圣上”、“圣驾”4.对于对方或对方亲属的敬称用令、尊、贤5.令:令尊(对方父亲);令堂(对方母亲);令兄(对方哥哥);令郎(对方儿子);令爱(对方女儿)6.尊:用来称与对方有关的人和物。

尊上(对方父母);尊公、尊君、尊府(对方父亲);尊堂(对方母亲);尊亲(对方的亲戚);尊命(对方的吩咐);尊意(对方的意思)7.贤:称平辈或晚辈。

初中语文知识点归纳整理

初中语文知识点归纳整理

初中语文知识点归纳整理一、文学常识1. 古代文学- 诗歌:唐诗、宋词、元曲- 散文:古文观止、诸子百家- 小说:四大名著《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2. 现代文学- 诗歌:新诗、现代诗歌- 散文:现代散文、随笔- 小说:现代小说、网络小说3. 外国文学- 古典文学:莎士比亚戏剧、古希腊悲剧- 近现代文学:欧洲文学、美洲文学二、语言知识1. 词汇- 词语的意义、用法- 成语、俗语、谚语2. 语法- 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 时态: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 语态:主动语态、被动语态- 语气: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3. 修辞- 比喻、拟人、夸张、反问、排比、对偶三、阅读理解1. 文章结构- 引言、正文、结尾- 段落结构:主题句、支撑句、过渡句2. 阅读技巧- 略读、精读、扫读- 推理、判断、总结3. 文章类型- 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四、写作技巧1. 文章构思- 主题明确、材料组织、结构安排2. 写作方法- 描述、叙述、议论、抒情3. 文章修改- 语言表达、逻辑结构、标点符号五、古诗文鉴赏1. 诗歌鉴赏- 诗歌形式:韵律、节奏、对仗- 诗歌内容:意象、情感、哲理2. 文言文阅读- 常见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 - 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六、现代文阅读1. 文章主旨- 把握文章中心思想、作者态度2. 细节理解- 捕捉文章中的关键信息3. 推理判断- 根据文章内容进行逻辑推理七、语言运用1. 口语表达- 语音、语调、语速- 表达清晰、连贯、得体2. 书面表达- 书信、报告、总结- 格式规范、内容完整、逻辑清晰3. 媒体语言- 新闻报道、广告文案、网络语言八、文化知识1. 中国传统文化- 节日、习俗、历史故事- 儒家、道家、佛家思想2. 世界文化- 不同国家的文化特点- 世界文化遗产九、思维品质1. 批判性思维- 分析、评估、反思2. 创造性思维- 想象、联想、创新3. 合作与交流- 团队合作、有效沟通十、学习策略1. 学习方法- 制定学习计划、时间管理- 有效记忆、复习策略2. 学习资源- 利用图书馆、网络资源- 参加学术讲座、研讨会3. 自我评价- 定期自我检测、反思进步以上是对初中语文知识点的一个基本归纳整理,每个部分都包含了重要的子类别和关键点。

中考语文文学常识总汇(最新整理)

中考语文文学常识总汇(最新整理)

中考语文文学常识总汇一、古代部分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主要艺术手法是赋、比、兴。

《关雎》《蒹葭》2.《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曾周游列国,宣扬“仁政”,思想的核心是“仁”,孔子开了中国私塾教育的先河,相传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

3.《孟子》,此书是孟子及其门人弟子所作,儒家经典之一。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人,我国古代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被尊为“亚圣”,和孔子合称“孔孟”。

政治上主张“仁政”“王道”“民贵君轻”,社会思想上主张“性善论”。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4.《墨子》,此书现在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辑录。

墨子,是春秋战国之际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

5.《庄子》,是庄周及其后学的著作集,为道家经典之一。

庄周,战国时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道家代表人物,主张“天人合一”“清静无为”。

6.《左传》,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旧传为春秋时期左秋明所作,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

《曹刿论战》7.《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由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而成。

《唐雎不辱使命》《邹忌讽齐王纳谏》8.《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长达三千年的历史。

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司马迁,字子长,西汉杰出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陈涉世家》9.史书:①编年体:《左传》《资治通鉴》;②纪传体:《史记》及其他二十四史;③国别体:《战国策》《国语》。

中考语文考试必背知识积累大全

中考语文考试必背知识积累大全

中考语文考试必背知识积累大全中考语文考试必背知识积累大全初中语文的知识点比较多,同学们可以归纳总结成系统的知识框架,方便系统的学习和复习。

怎么总结知识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中考语文必背知识积累大全,欢迎大家来阅读。

中考语文基础知识点复习1.小说三要素:A人物B情节C环境2.议论文三要素:A论点B论据C论证3.比喻三要素:A本体B喻体C喻词4.记叙文六要素(五W+H):何时when何地where何人who何因why何过how 何果what5.律诗四条件:A八句四联(首颔颈尾)B偶尾同韵C中联对偶D平声合调6.五种表达方式:A叙述B议论C抒情D说明 E描写7.六种说明文说明方法:A举例子B列数字C打比方(喻)D作比较E分类别F 下定义8.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A总分总结构B总分结构C分总结构9.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A按时间顺序B按空间顺序C按逻辑顺序10.两种基本议论文结构:A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B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11.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A举例法B对比法C 喻证法D E归谬法F12.八种主要修辞方法:A比喻B拟人C排比D夸张E反问G反复F设问H对偶(简记为:喻拟排夸,二反设对)13.四种人物描写方法:A外貌描写B语言描写C动作描写D心理描写(简记为:外语动心)14.七种短语类型: A并列短语B偏正短语C 主谓短语D动宾短语E动补短语F介宾短语G的字短语(按功能划分为七种)A名词性短语B动词性短语C形容词性短语(按词性分三种)15.六种句子成分:A主语B谓语C宾语D补语E定语F状语16.十二词类(性):A名动形B数量代C副介连D助叹拟17.三种记叙方法(顺序):A顺叙B倒叙C插叙18.三种省略号作用:A表引文内容省略B表列举事项省略C表说话中断延长19.四种波折号作用:A表解释说明前文B表后文跳跃转折C表声音中断延长D表时地数起止20.四种引号作用:A表引用实际内容B表讽刺反语C表特定称谓D表着重强调初中语文中考必背知识点1、《在山的那边》选自《长江文艺》,作者王家新。

九年级语文必备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语文必备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语文必备知识点总结一、文学常识1.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历程中国古代文学由古代先秦文学、古代汉唐文学、宋元明清文学三大阶段组成。

在这三个阶段中,古代先秦文学以《诗经》《楚辞》《国风》等为代表,古代汉唐文学以《史记》《汉书》《唐诗》《楚辞》等为代表,宋元明清文学以《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为代表。

2. 世界文学名著世界文学名著有:《罪与罚》《时间的果实》《麦田里的守望者》《雾都孤儿》《红与黑》《悲惨世界》等。

3. 中国古代文学名著中国古代文学名著有:《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

4. 世界知名文学家世界知名文学家有:莎士比亚、居里夫人、司各特、托尔斯泰、儒勒·凡尔纳、契诃夫等。

5. 中国古代文学家中国古代文学家有:李白、杜甫、苏轼、辛弃疾、韩愈、柳宗元、范仲淹等。

二、古代文学常识1. 历史人物与文学作品中国古代历史人物与文学作品有:诸葛亮《诫子书》、司马迁《史记》、孟子《孟子》、韩非子《韩非子》等。

2. 中国古代文学名篇中国古代文学名篇有:《诗经》《楚辞》《国风》《论语》《道德经》等。

3. 古代文学家风采古代文学家风采有:李白豪气干云,杜甫忧国忧民,苏轼豪放不羁等。

4. 古代文学传统与文学运动古代文学传统与文学运动有:诗歌词赋、戏曲散曲、四大名著、白话文学等。

5. 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分为四个时期:先秦、两汉、魏晋、唐宋元。

三、现当代文学常识1. 现代文学发展历程现代文学发展历程分为16-17世纪的宗教改革文学、17世纪左右启蒙主义文学和浪漫主义文学、19世纪逐渐成熟的现实主义文学、20世纪下的新现实主义文学等。

2. 中国现代文学名家及其代表作品中国现代文学名家有:茅盾《子夜》、郁达夫《故都的秋》、巴金《家》、老舍《四世同堂》、鲁迅《狂人日记》等。

3. 世界现当代文学名家及其代表作品世界现当代文学名家有:海明威《老人与海》、毛姆《月亮和六便士》、王尔德《赛瑞拉》、费雯·欧库《雾都孤儿》、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等。

初三语文知识要点汇总

初三语文知识要点汇总

初三语文知识要点汇总初三语文知识要点汇总大全一一、文学常识1、本文出自《孟子?告子上》,作者孟子,名轲,字子舆,被后人称为“亚圣”,战国时期鲁国人,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

他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政治上主张"法先王"。

在孔子的"仁"的学说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的"仁政"学说,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

二、语音箪(dān)蹴(cù)羹(gēng)死亦我所恶(wù)三、通假字1、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2、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3、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4、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5、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与:通“欤”,语气词。

四、一词多义(1)之代词“他”如:呼尔而与之助词“的”如为宫室之美(2)而表顺接“不译”如:蹴尔而与之表转折“却”如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3)于表比较“比”如:所欲有甚于生者表对象“对”如:万钟于我何加焉五、重点词语解释1、故不为苟得也.苟得:苟且取得,本文指:“苟且偷生。

2、鱼我所欲也。

所欲——所字词组(所+动词)是名词性词组,译“……的东西”。

3、如使:假如,假使。

4、贤者能勿丧耳贤者:有道德的人。

勿丧:不丢掉。

丧:丢掉。

5、蹴尔而与之。

蹴:用脚踢。

6、呼尔而与之呼尔:没礼貌的吆喝。

与:给7、不屑: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8、何加:有什么益处。

9、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万钟:形容位高禄厚。

辩通“辨”,辨别。

10、妻妾之奉。

奉:侍奉。

11、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12、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

13、是亦不可以已乎?已:停止、放弃。

14、此之谓失其本心。

本心:天性,天良。

六、特殊句式1、状语后置句(1)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中考最全语文知识点归纳

中考最全语文知识点归纳

中考最全语文知识点归纳中考语文知识点归纳是帮助学生系统复习和掌握语文学科的关键内容。

以下是中考语文知识点的全面总结:一、基础知识1. 字词辨析:掌握常用汉字的读音、笔画、笔顺、结构,以及词语的正确使用。

2. 成语运用:熟悉成语的意义、用法,并能在语境中恰当运用。

3. 反义词与近义词:掌握常见词的反义词和近义词,理解其在不同语境中的差异。

二、古诗文阅读1. 古诗鉴赏:理解古诗的意境、情感和艺术特色,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

2. 文言文阅读:熟悉文言文的句式结构,能够翻译并理解文言文内容。

三、现代文阅读1. 记叙文阅读:理解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

2. 说明文阅读:掌握说明文的逻辑结构,能够概括说明对象的特点。

3. 议论文阅读:理解议论文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能够分析论证的有效性。

四、写作技巧1. 记叙文写作:掌握记叙文的写作结构,能够叙述事件并表达情感。

2. 说明文写作:学会如何条理清晰地介绍事物或现象。

3. 议论文写作:能够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并用合理的论据进行支撑。

五、文学常识1. 文学流派:了解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文学流派及其特点。

2. 文学名著:熟悉一些文学名著的作者、内容和主题思想。

六、阅读理解技巧1. 快速阅读:学会快速浏览文章,抓住文章的主旨大意。

2. 精读技巧:深入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

七、作文素材积累1. 生活观察:注意观察生活中的细节,积累写作素材。

2. 阅读积累:通过广泛阅读,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和思想深度。

结束语中考语文知识点的归纳不仅是对知识的梳理,更是对学习方法的指导。

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这些知识点的归纳,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增强语文考试的应试能力。

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练习和反思,以期在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中考)初中语文知识点归纳

(中考)初中语文知识点归纳

初中语文知识点归纳在初三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初三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对我们是非常有利的。

下面是我整理的初中语文知识点,欢送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语文知识点1写作类型第一局部两种语言类型:口语、书面语。

两种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衬托人物心情,渲染气氛。

社会环境描写――交代时代背景。

议论文的两种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议论文的两种论据形式: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第二局部三种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

小说三要素:人物(根据能否表现小说主题思想确定主要人物)、情节(开端/开展/高潮/结局) 、环境(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议论文结构三局部: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三种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语言运用三原那么:简明、连贯、得体。

第三局部四种文学体裁:小说、诗歌、戏剧、散文。

议论文的四种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比照论证。

句子的四种用途: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慨句。

小说情节四局部:开端、开展、高潮、结局。

记叙的四种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引号的四种用法:①表引用②表挖苦或否认③表特定称谓④表强调或着重指出。

第四局部五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

破折号的五种用法:①表解释②表插说③表声音中断、延续④表话题转换⑤表意思递进。

第五局部六种说明方法:举例子、打比方、作比拟、列数字、分类别、下定义。

六种逻辑顺序:①总←→分②现象←→本质③原因←→ 结果④慨括←→具体⑤局部←→整体⑥主要←→次要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六种人物的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神态描写。

省略号的六种用法:①表内容省略②表语言断续③表因抢白话未说完④表心情矛盾⑤表思维跳跃⑥表思索正在进行六种常用写作手法:象征、比照、衬托(铺垫)、照应(照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

初三语文中考知识点归纳

初三语文中考知识点归纳

一、基础知识1. 字词积累(1)掌握常用汉字的字形、字音、字义,能正确书写。

(2)学会运用同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进行辨析。

(3)积累成语、谚语、俗语等,并能正确运用。

2. 词语辨析(1)理解词语的含义,能正确使用。

(2)学会运用词语进行句子仿写。

3. 语法知识(1)掌握句子成分,能正确划分句子结构。

(2)了解句子类型,如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等。

(3)学会运用各种句式,如主动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等。

4. 标点符号(1)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用法。

(2)学会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二、古诗文阅读1. 实词理解(1)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

(2)学会根据上下文推断词义。

2. 虚词理解(1)掌握常见文言虚词的用法。

(2)学会根据上下文判断虚词的意义。

3. 句子翻译(1)掌握直译和意译的方法。

(2)学会翻译文言文句子。

4. 文言文断句(1)掌握文言文断句的方法。

(2)学会正确断句。

5. 文言文比较阅读(1)学会比较阅读文言文。

(2)了解不同文体的特点。

6. 古诗词鉴赏(1)掌握古诗词的基本知识。

(2)学会鉴赏古诗词。

三、现代文阅读1. 理解文章内容(1)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

(2)学会概括文章主旨。

2. 分析文章结构(1)了解文章的结构特点。

(2)学会分析文章层次。

3. 探究作者情感(1)掌握作者的情感态度。

(2)学会探究作者情感。

4. 鉴赏文章语言(1)了解文章的语言特点。

(2)学会鉴赏文章语言。

四、作文1. 立意(1)学会根据题目和要求确定作文立意。

(2)学会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

2. 结构(1)掌握文章结构的基本要求。

(2)学会安排文章结构。

3. 语言(1)掌握作文语言的基本要求。

(2)学会运用各种修辞手法。

4. 内容(1)学会积累作文素材。

(2)学会合理安排作文内容。

五、综合性学习1. 语文实践活动(1)学会参与语文实践活动。

(2)了解语文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形式。

2. 传统文化知识(1)掌握我国传统文化知识。

【初中语文干货】中考语文总复习资料大全汇编

【初中语文干货】中考语文总复习资料大全汇编

中考语文总复习资料大全汇编目录第一讲语音和汉字 (3)第二讲词语和句子 (17)第三讲语言运用 (32)第四讲文学常识 (54)第五讲背诵默写 (67)第六讲诗词赏析 (80)第七讲综合考查 (99)第八讲其他训练 (107)第九讲文言文阅读 (114)第十讲记叙文阅读 (161)第十一讲说明文阅读 (216)第十二讲议论文阅读 (284)第十三讲学作品阅读 (353)中考语文总复习参考答案 (448)第一讲语音和汉字【考查要点】语音、文字、书写都是重要的语文素养之一。

课标在“识字与写字”中指出:①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

累计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

②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

③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知识疏理】本部分涉及的知识点主要有:①给汉字注音;②根据拼音写出汉字;③多音字辨认;④汉字的音、形、义;⑤给古汉字(文言句子中指定的字)注音;⑥改正错别字;⑦书写等。

【试题特点】语音和汉字题主要着眼于常用汉字的正确认读和书写。

其题型多为客观型选择题,要求选出读音或书写完全正确或有误的一项,其中语音题的出现形式大多为词语中“加点的字”,也有以句子形式出现的。

此外,还有要求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的题。

汉字题还有改正词语或句子中写错的字。

也有少数将音、形、义综合在一起设题的。

【解题导引】例1.(2004·重庆北培实验区)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住宿(xiǔ)衬托(chèn)天伦之乐(lén)B.探究(tān)馈赠(kuì)生机盎然(àng)C.祈祷(dǎo)携带(xié)肃然起敬(sù)D.哺育(pǔ)绽放(zhàn)怡然自得(yí)此题意在考查考生对一些重要的字词读音的掌握情况,解答此类题可用两种简便方法:排除法和直接筛选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三语文中考总复习资料初中语文基础知识集锦大全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集锦大全(2)
1、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归园田居》)
这句话看似平淡,但对“愿无违”强调得很充分,蕴含了不要在那浑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的意思。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过故人庄》)
写山村风光。

由近渐远,景色越来越开阔,写出了一派清幽恬静的气氛。

3、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钱塘湖春行》)
“渐欲”、“才能”两个字眼富于动态,表现出乱花和浅草的勃勃生机。

4。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书湖阴先生壁》)
用拟人手法,将“一水”、“两山”写成富有人情的亲切形象。

“护”、“绕”二字显得极有情致。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游山西村》)
这是动中即景,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的境界,蕴含着生活的哲理,后引申为人在遇到困境时会生出许多希望。

6、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观沧海》)
这几句诗创造了一种宏大的意境,表现了作者吞吐日月的博大胸襟。

7、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次北固山下》)
“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理趣,给人乐观、向上的力量。

8、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
写出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具有一定的生活哲理。

9、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西江月》)
稻花香里说丰年的不是人,而是一片蛙声,这种侧面烘托诗人陶醉在丰收的欢乐之中的写法极为动人。

10、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这是劝慰友人不要为离别而悲伤,而要心胸豁达,坦然对待。

这两句诗语言形象而凝练,饱含深情而富于哲理,一洗以往送别诗黯然消魂的感伤情调,而代之以豁达乐观的感情,给人以莫大的鼓舞和安慰。

11、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
“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使诗意重归于开头那种渺茫的境界。

1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景象壮丽,一改前面伤感低沉的情调,变为慷慨昂扬的气概。

这两句还借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哲理。

13.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泊秦淮》)
表面批评歌女,实际上批评纵情声色、醉生梦死的颓靡世风,批评了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

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也蕴含着对世道的愤慨。

14.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
以未来想象中的欢聚许诺友人,不仅是暂且宽慰自己,也是安慰友人。

于是未来的欢聚反衬今夜的愁苦,而今夜的愁苦又成了重聚中的话题材,增添了重聚的欢乐。

15.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龟虽寿》)
用“老骥”作比喻,表达了诗人为统一全国而继续奋斗的雄心壮志。

后人常用这几句比喻人面对暮年,仍保持一种生命不息、斗争不止、奋发有为的精神境界。

16.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相见欢》)
暗用丝作喻体,却更进一步,翻出新意,形容愁思之纷繁和难解。

17.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观书有感》)
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

人们也用这两句诗赞美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

我们也可从中得到启发,只有思想活跃,以开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

18.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清平乐•村居》)
“亡赖”即“无赖”贬词褒用,表现小儿活泼可爱的情状,充满爱怜之情。

“卧”字使小儿剥莲蓬时的天真、顽皮跃然纸上。

19.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使至塞上》)
“大”状其景观,意境雄浑,视野开阔,“孤”写出了炊烟的孤单、醒目。

“直”使景物变得挺拔坚韧,刚直有力。

“长”视野开阔,“圆”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

20、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月亮本无情,但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赋予月亮以人的感情色彩,将月亮人格化了。

2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春望》)
采用拟人手法,以物之情写人之情,极力渲染了诗人忧国思家的痛苦心情。

22、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登飞来峰》)
不怕浮云遮住了远望的眼光,只是因为身在最高层。

这两句是全诗的精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具有普遍的意义。

23、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论诗》)
国家代代都有有才情的人出现,他们各自的影响也不过只有几百年而已,这实则表达了诗人主张诗歌创作要有时代精神与个人独创,反对泥古不化,盲目崇古守旧。

24、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渡荆门外送别》)
“随”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入”字仿佛江水流碧空,流入荒漠辽阔的原野,流入大海之外,短短十字,画出了一幅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