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呕 吐 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医内科学呕吐
18
[诊断要点]
先兆症状+诱因+其他病史。 ❖ 恶心欲吐; ❖ 异常气味、饮食、六淫、情志等; ❖ 服用化学药物、误食毒物、久病不愈。
2020/11/3
19
1.胃镜、上消化道钡餐透视; 2.腹部透视及腹部B超; 3.头部CT或MRI; 4.妊娠试验; 5.电解质。
2020/11/3
20
[鉴别诊断]
胃气上逆
2020/11/3
15
❖ 三、病因病机小结 1.基本病机: 胃失和降,胃气上逆。 2.病位:主要在胃,与肝、脾关系密切。 3.病理因素 外邪、食滞、痰饮、肝气等邪气犯胃 --- 实 脾胃阳虚或胃阴亏损,胃失温养或濡养 ---虚 4.病机转化:虚实寒热转化。
2020/11/3
16
[诊断要点]
呕吐与反胃的鉴别
病因病机
症状特点
反胃 脾胃虚寒,胃中 无火,难于腐熟 食入不化
呕吐 邪气干扰,胃虚 失和,胃气上逆
2020/11/3
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谷 不化,吐后转舒
实证:食入即吐,或不食亦 吐,并无规律 虚证:时吐时止,或干呕恶
21
心,但多吐出当日之食
呕吐与噎嗝的鉴别
病 主症 位
病病 程情
缓慢 较长
2020/11/3
呕吐 多, 呕吐 物多 酸腐 臭味
呕而 无力 , 酸臭 不甚
伴有 表证
伴有 疲乏 无力 等症
脉实 有力
脉弱 无力
病情轻, 易治愈
病情重, 反复发作 较为难治
23
2.辨呕吐物
饮食停滞----呕吐物酸腐量多,气味难闻。 胆热犯胃----呕吐苦水、黄水。 肝热犯胃----呕吐酸水、绿水。 痰饮中阻----呕吐浊痰涎沫。 胃阴不足----泛吐黏液量少。
中医内科学呕吐
避免滥用药物
避免滥用止吐药物,以免产生依 赖性和副作用。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避免过度饮酒、吸烟等不 良习惯,以及避免接触刺 激性气味。
保健方法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保持良好 的心态。
适当运动
适当进行运动,增强身体免疫力。
按摩保健
可以通过按摩中脘、足三里等穴位, 缓解呕吐症状。
注意事项
及时就医
如果呕吐症状持续不减或者伴有 其他症状,应及时就医。
注意饮食卫生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物中毒等 引起的呕吐。
饮食调整
01
02
03
清淡易消化食物
呕吐后胃部不适,宜选择 清淡易消化食物,如稀饭、 面条等。
少量多餐
避免一次进食过多,可采 取少量多餐的方式,逐步 恢复胃部功能。
补充水分
呕吐可能导致脱水,应保 证充足的水分摄入。
其他治疗方法
静脉输液
对于严重呕吐、无法进食的患者,可通过静 脉输液补充营养和水分。
纠正电解质紊乱
鉴别诊断
需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如急 性胃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 疡等。
02
中医对呕吐的认识
病因病机
情志失调
情绪波动、精神紧张等导致肝气 犯胃,引侵袭人体,影 响脾胃功能,引发呕吐。
01
02
饮食不节
饮食不规律或暴饮暴食导致脾胃 功能受损,引发呕吐。
03
04
脾胃虚弱
脾胃功能不足,不能正常运化水 谷,导致呕吐。
辨证论治
实证呕吐
以祛邪为主,根据不同病因采用不同 的治疗方法,如和胃降逆、疏肝理气 、消食导滞等。
虚证呕吐
以扶正为主,采用健脾和胃、益气养 血等治疗方法。
中医内科学之呕吐ppt课件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生姜、半夏 和胃降逆
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
茯苓、桂枝、 白术、甘草 温脾化饮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护。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概述]
❖ 一、 定义(病机+临床表现) 病机:胃失和降,气机上逆; 临床表现:胃中之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种病证
。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病因病机
发病病 程
主症
兼症
脉象
病情及预后
实 感受外邪 证 情志失调
饮食停滞
急骤 较短
虚 脾胃虚寒 证 胃阴不足
缓慢 较长
呕吐 多, 呕吐 物多 酸腐 臭味
呕而 无力 , 酸臭 不甚
伴有 表证
伴有 疲乏 无力 等症
脉实 有力
脉弱 无力
病情轻, 易治愈
病情重, 反复发作 较为难治
为了规范事业单位聘用关系,建立和 完善适 应社会 主义市 场经济 体制的 事业单 位工作 人员聘 用制度 ,保障 用人单 位和职 工的合 法权益
4.肝气犯胃证 主证:呕吐吞酸,嗳气频繁; 兼证:胸胁胀痛,每因情志不遂发作或加重; 舌脉:舌质红,苔薄腻,脉弦。 证机概要:肝气不疏,横逆犯胃,胃失和降。 治法:疏肝理气,和胃降逆。 代表方:四七汤加减。
中医内科学呕吐.优秀精选PPT
证治分类
虚证 2.脾胃阳虚证 症状:食多即吐,恶寒喜温,肢冷便溏 证机概要:脾胃虚寒,运化失职 治法:温中健脾,和胃降逆 代表方:理中汤加减
证治分类
虚证 3.胃阴不足证 症状:干呕,饥而不欲食,口燥咽干 证机概要:胃阴不足,胃失濡润 治法:滋养胃阴,降逆止呕 代表方:麦门冬汤加减
预防调护
起居有常,生活有节,避风寒暑湿秽浊之气 避免精神刺激 饮食调理 少量频服
内伤 饮食
情志 不调
禀赋 不足
胃胃 气失 上和 逆降
病因——外邪犯胃
秽浊之气
外感六淫
寒邪
胃失和降
病因——情志失调
肝气犯胃 食停难化 食随气逆
恼怒伤肝
忧思伤脾
脾胃素虚
肝失疏泄
脾失健运
气恼逆食
病因——病后体虚
病后虚弱
脾胃虚弱
食滞胃中
耗伤中气
胃虚不受水谷 脾虚不化精微
病机
胃失和降,胃气上逆
实证
外邪、食滞、痰饮 肝郁
小结
胃失和降,气逆于上的病证 辨证关键在虚实 治疗:和胃降逆为原则
临证备要
半夏(生半夏)、生姜止呕主药 大黄甘草汤——食入即吐 针灸治疗 呕吐日久应补液 辨明发病原因,不可见吐止吐(中毒、尿毒症)
证治分类
实证 2.食滞内停证 症状:呕吐酸腐,脘腹胀满,嗳气厌食 证机概要:食积内停,气机受阻,浊气上逆 治法:消食化滞,和胃降逆 代表方:保和丸加减
证治分类
实证
难以腐熟,朝食暮吐,暮食朝吐。 故痛而呕也”
3证症.痰机状饮概:内要呕阻:吐证痰清饮水内痰停涎,,中头阳眩不心振悸,,胃舌气白上腻逆,脉滑 症《治治胃“治治久有健症《症证 和症治证症代燥状素法法失法法病物运状金状机胃状法机状表湿: 问 : : 和 : : 正 有 脾 : 匮 : 概降 : : 概 : 方所干·疏疏降温疏虚声胃食要食要 逆呕消要食:举胜呕邪肝,中肝,谓、多略欲: 吐食:多小痛,,解理气化理呕之益即》不胃 ,化脾即半论民饥表气逆饮气吐吐气吐振阴 嗳滞胃吐夏大》病而,,于,,无,养,,不 气,虚,汤半“喜寒不化和上和和力无阴恶食足 ,和寒恶合夏呕气欲浊胃,胃胃,物寒入, 胸胃,寒苓汤,客食和降迫降降常有喜难胃胁降运喜桂,呕于,中逆使逆逆伴声温化失 胀逆化温术小有肠口胃精谓,,濡 痛失,甘半苦胃燥中神之肢脉润 职肢汤夏”,咽之萎呕冷虚冷加汤厥干物靡便便减,逆从,溏溏生上口倦姜出中怠半,吐,夏出面汤的色,一萎半种黄夏病,泻证脉心弱汤无,力小等柴症胡。汤,吴茱萸汤
呕吐课件
中医内科学 3.3.呕吐
相关检查
• 胃镜、上消化道钡餐造影; • 腹部透视、B超; • 肾功能; • 头部CT、核磁共振; • 电解质; • 妊娠试验。
中医内科学 3.3.呕吐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治疗原则 •证治分类
中医内科学
3.3.呕吐
辨证要点
(一)辨虚实 (二)实证当辨外感内伤 (三)虚证呕吐当辨阳虚阴虚
(三)后世医家续有充实发展
中医内科学
3.3.呕吐
《素问 · 举痛论》:“寒气客于肠胃, 厥逆上出,故痛而呕也。” 《素问· 至真要大论》:“诸呕吐 酸……皆属于热。” “少阳之胜,热客于胃,呕酸善饥。” “燥湿所胜,民病喜呕,呕有苦。”
中医内科学
3.3.呕吐
1.治疗方剂: 大、小半夏汤、生姜半夏汤、吴茱萸 汤、半夏泻心汤、小柴胡汤等。 2.不能见吐止吐:
证治分类(二)
证型 主症 症 次症 状 舌脉 病机 痰饮内阻证 呕吐清水痰涎,量多 肝气犯胃证 呕吐吞酸,嗳气频繁
脘闷不食,头眩心悸
苔白腻,脉滑 痰饮内停,中阳 不振,胃气上逆
胸胁胀痛
舌红,苔薄腻,脉弦 肝气不舒,横逆 犯胃,胃失和降
治法 例方
温中化饮,和胃降逆 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
疏肝理气,和胃降逆 四七汤
中医内科学 3.3.呕吐
(一)以呕吐为主症的一类疾病
(二)其它疾病合并呕吐者,可参考本篇内容
辨治
(三)颅脑病变引起颅内压增高所致的呕吐,
不属本篇讨论范围。
中医内科学
3.3.呕吐
【病因病机】
病因
(一)外邪犯胃 (二)饮食不当 (三)情志失调 (四)病后体虚
中医内科学
3.3.呕吐
相关检查
• 胃镜、上消化道钡餐造影; • 腹部透视、B超; • 肾功能; • 头部CT、核磁共振; • 电解质; • 妊娠试验。
中医内科学 3.3.呕吐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治疗原则 •证治分类
中医内科学
3.3.呕吐
辨证要点
(一)辨虚实 (二)实证当辨外感内伤 (三)虚证呕吐当辨阳虚阴虚
(三)后世医家续有充实发展
中医内科学
3.3.呕吐
《素问 · 举痛论》:“寒气客于肠胃, 厥逆上出,故痛而呕也。” 《素问· 至真要大论》:“诸呕吐 酸……皆属于热。” “少阳之胜,热客于胃,呕酸善饥。” “燥湿所胜,民病喜呕,呕有苦。”
中医内科学
3.3.呕吐
1.治疗方剂: 大、小半夏汤、生姜半夏汤、吴茱萸 汤、半夏泻心汤、小柴胡汤等。 2.不能见吐止吐:
证治分类(二)
证型 主症 症 次症 状 舌脉 病机 痰饮内阻证 呕吐清水痰涎,量多 肝气犯胃证 呕吐吞酸,嗳气频繁
脘闷不食,头眩心悸
苔白腻,脉滑 痰饮内停,中阳 不振,胃气上逆
胸胁胀痛
舌红,苔薄腻,脉弦 肝气不舒,横逆 犯胃,胃失和降
治法 例方
温中化饮,和胃降逆 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
疏肝理气,和胃降逆 四七汤
中医内科学 3.3.呕吐
(一)以呕吐为主症的一类疾病
(二)其它疾病合并呕吐者,可参考本篇内容
辨治
(三)颅脑病变引起颅内压增高所致的呕吐,
不属本篇讨论范围。
中医内科学
3.3.呕吐
【病因病机】
病因
(一)外邪犯胃 (二)饮食不当 (三)情志失调 (四)病后体虚
中医内科学
3.3.呕吐
中医内科学呕吐课件
•19
[鉴别诊断]
呕吐与反胃的鉴别
病因病机
症状特点
反胃 脾 胃 虚 寒 , 胃 中 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谷不 无 火 , 难 于 腐 熟 化,吐后转舒 食入不化
呕吐 邪气干扰,胃虚 实证:食入即吐,或不食亦吐,
失和,胃气上逆 并无规律
虚证:时吐时止,或干呕恶心
,但多吐•中医出内科当学呕日吐 之食
•2
有物有声谓之呕, 有物无声谓之吐, 无物有声谓之干呕, 无声无物谓之呕心。
•中医内科学呕吐
•3
二、讨论范围
脾胃肠病、肝炎、胰腺炎、胆囊炎、肾功能 不全等,以呕吐为主要表现时,参照本节辨 证。
•中医内科学呕吐
•4
脾胃肠病证
v 急性胃炎、神经性呕吐、胃黏膜脱垂、贲门 痉挛、幽门痉挛、幽门梗阻、十二指肠壅积 症、不全性或某些慢性肠梗阻。
、隐白。 v 针法:先针主穴,中等强度刺激手法,宜留针。如
食滞呕吐加针公孙、足三里;痰多刺丰隆;肝逆犯 胃刺肝俞、脾俞、阳陵泉。 v 灸法:脾胃虚寒宜灸隐白、脾俞。 v 内关,补则温中和胃,泻则调气畅中:中脘能通降 胃腑之气;肝俞、脾俞、阳陵泉平肝和胃;艾灸隐 白、脾俞能健脾温胃,和中止呕。
•中医内科学呕吐
•中医内科学呕吐
•17
[诊断要点]
先兆症状+诱因+其他病史。 v 恶心欲吐; v 异常气味、饮食、六淫、情志等; v 服用化学药物、误食毒物、久病不愈。
•中医内科学呕吐
•18
1.胃镜、上消化道钡餐透视; 2.腹部透视及腹部B超; 3.头部CT或MRI; 4.妊娠试验; 5.电解质。
•中医内科学呕吐
•47
谢谢
•中医内科学呕吐
•48
中医内科学----呕-吐
中医内科学
病名:呕吐的病名最早见于《内经》
病机: 《素问·举痛论》曰:“寒气客于肠胃,厥逆上出, 故痛而呕也。” 《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呕吐酸,……皆属 于 热。”,“少阳之胜,热客于胃,呕酸善饥。”“燥 湿所胜,民病喜呕,呕有苦。”
治疗:《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篇说:“夫呕家 有痈脓,不可治呕,脓尽自愈。”
中医内科学
(二)、治疗原则 治以和胃降逆为原则。 偏于邪实者,治宜祛邪为主,分别采用解表、消食、化痰、解郁等法。 偏于正虚者,治宜扶正为主,分别采用健运脾胃、益气养阴等法。虚实兼夹者当审其标本缓急主次而治之。
中医内科学
(三)、证治分类 1、实证
(1).外邪犯胃证
中医内科学
破故纸、炒白术、菟丝子各9克 吴茱萸、煨肉蔻各 4.5克 干姜、炙甘草各3克 明党参15克 生姜6克 服5剂。 4月29日:半个月来又先后吐水三次,但均未挟有食物。其他症状与上次相同。连进温中收效不显者,因益火之力不足之故,与桂附理中加味。 制川乌、炒白木、补骨脂、煮半夏各9克 白晒参、煨肉蔻,干姜、炙甘草各6克 肉桂1.2克(研冲) 方中川乌同干姜、炙草先煎,一小时后入其它各药。 每三日服一剂,连服10剂,诸症基本消失。随访三个月,症状基本控制。
伤胃滞脾食滞不化痰饮停积
情志失调
肝逆犯脾脾失健运
病后体虚
脾陷胃逆胃阴不足
胃气壅阻和降失司(实)
无力和降不得润降(虚)
气逆于上
呕吐
二、病机
中医内科学
三、病因病机小结 1、病变脏腑 病变脏腑主要在胃,还与肝、脾有密切的关系。 2、病机关键 呕吐的发病机理总为胃失和降,胃气上逆。 3、病理因素 外邪、食滞、痰饮、肝气等邪气犯胃 ----- 实 脾胃气阴亏虚,运化失常,不能和降 ------虚 4、病性及转归 暴病呕吐一般多属邪实,治疗较易,预后良好; 虚证或虚实夹杂者,病程较长,且易反复发作,较为难治 ; 久病、大病之中,出现呕吐,食不能入,面色咣白,肢厥不 回,脉微细欲绝,为阴损及阳,脾胃之气衰败,真阳欲脱之危证 。
中医课件-呕吐
中成藥:保濟丸、木香檳榔丸、枳實導滯丸、 沉香化滯丸。
肝氣犯胃 症狀:
主症:嘔吐吞酸,噯氣頻繁。
兼症:胸脅脹痛,舌質紅,苔薄膩,脈弦。 舌象:舌邊紅,苔薄白 。 脈象:弦 。
肝氣犯胃
治法:
疏肝理氣,和胃止嘔。
代表方
半夏厚樸湯合左金丸
蘇葉、厚樸、 行氣開鬱
半夏、生薑、茯苓、 大棗、 黃連 、吳茱萸
病機
1.基本病機
發生嘔吐的基本病機在於胃失和降, 胃氣上逆。
病機
2.病位
主要在胃,與肝脾有關,亦可涉及膽腑。胃居中 焦,主受納腐熟水穀,其氣以降為順。外邪、飲 食、情志、臟腑失和,幹於胃腑,導致胃失和降, 均可發為嘔吐,所以嘔吐病位在胃。除胃以外, 尚與肝脾相關,胃氣之和降,有賴於脾氣的升清 運化以及肝氣的疏泄條達,若脾失健運,則胃氣 失和,升降失職;肝失疏泄,則氣機逆亂,胃失 和降,均可致嘔。另外,膽與肝相表裏,膽氣亦 主降,膽腑的功能正常,對脾的運化及胃的和降 均有很重要的調節作用,因此,若膽氣上逆,亦 可導致胃氣上逆而發生嘔吐。
概念
嘔吐系因胃失和降,胃氣上逆,而 出現以胃內容物經口吐出為主要臨床表 現的病證。
一般以有物有聲謂之嘔,有物無聲 謂之吐,無物有聲謂之幹嘔。嘔與吐常 同時發生,很難截然分開,故並稱為嘔 吐。幹嘔與兩者雖有區別,但在辨證論 治上大致相同。
範圍
嘔吐是臨床上的常見症狀,可以出現於多種 疾病中,尤其是胃腸疾病。現代醫學的急性胃 炎、神經性嘔吐、心源性嘔吐、胃粘膜脫垂症、 賁門痙攣、幽門痙攣、幽門梗阻、十二指腸壅 積症、腸梗阻、肝炎、胰腺炎、膽囊炎、尿毒 癥、顱腦疾病以及一些急性傳染病等,當以嘔 吐為主要表現時,可參考本節辨證論治。
謝謝
主症: 嘔吐酸腐,脘腹脹滿,噯氣厭食。 兼症:大便或溏或結。 舌象:舌苦厚膩,脈滑實。 脈象:脈滑實。
肝氣犯胃 症狀:
主症:嘔吐吞酸,噯氣頻繁。
兼症:胸脅脹痛,舌質紅,苔薄膩,脈弦。 舌象:舌邊紅,苔薄白 。 脈象:弦 。
肝氣犯胃
治法:
疏肝理氣,和胃止嘔。
代表方
半夏厚樸湯合左金丸
蘇葉、厚樸、 行氣開鬱
半夏、生薑、茯苓、 大棗、 黃連 、吳茱萸
病機
1.基本病機
發生嘔吐的基本病機在於胃失和降, 胃氣上逆。
病機
2.病位
主要在胃,與肝脾有關,亦可涉及膽腑。胃居中 焦,主受納腐熟水穀,其氣以降為順。外邪、飲 食、情志、臟腑失和,幹於胃腑,導致胃失和降, 均可發為嘔吐,所以嘔吐病位在胃。除胃以外, 尚與肝脾相關,胃氣之和降,有賴於脾氣的升清 運化以及肝氣的疏泄條達,若脾失健運,則胃氣 失和,升降失職;肝失疏泄,則氣機逆亂,胃失 和降,均可致嘔。另外,膽與肝相表裏,膽氣亦 主降,膽腑的功能正常,對脾的運化及胃的和降 均有很重要的調節作用,因此,若膽氣上逆,亦 可導致胃氣上逆而發生嘔吐。
概念
嘔吐系因胃失和降,胃氣上逆,而 出現以胃內容物經口吐出為主要臨床表 現的病證。
一般以有物有聲謂之嘔,有物無聲 謂之吐,無物有聲謂之幹嘔。嘔與吐常 同時發生,很難截然分開,故並稱為嘔 吐。幹嘔與兩者雖有區別,但在辨證論 治上大致相同。
範圍
嘔吐是臨床上的常見症狀,可以出現於多種 疾病中,尤其是胃腸疾病。現代醫學的急性胃 炎、神經性嘔吐、心源性嘔吐、胃粘膜脫垂症、 賁門痙攣、幽門痙攣、幽門梗阻、十二指腸壅 積症、腸梗阻、肝炎、胰腺炎、膽囊炎、尿毒 癥、顱腦疾病以及一些急性傳染病等,當以嘔 吐為主要表現時,可參考本節辨證論治。
謝謝
主症: 嘔吐酸腐,脘腹脹滿,噯氣厭食。 兼症:大便或溏或結。 舌象:舌苦厚膩,脈滑實。 脈象:脈滑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11/16 中医内科学 4 Nhomakorabea 病因病机
2018/11/16
中医内科学
5
呕吐病因是多方面的,外感六淫、内伤饮食、 情志不调、禀赋不足均可影响于胃,使胃失和 降,胃气上逆,发生呕吐。 一、病因 1.外邪犯胃 感受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或 秽浊之气,侵犯胃腑,胃失和降之常,水谷随 逆气上出,发生呕吐。由于季节的不同,感受 的病邪亦会不同,但一般以受寒者居多。
呕 吐
2018/11/16
中医内科学
1
呕吐是指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迫使胃中 之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种病证。一般以有物 有声谓之呕,有物无声谓之吐,无物有声 谓之干呕,临床呕与吐常同时发生,故合 称为呕吐。
2018/11/16
中医内科学
2
呕吐的病名最早见于《内经》,并对其发生的原因论述甚详。如《素问· 举痛论》 曰:“寒气客于肠胃,厥逆上出,故痛而呕也。”《素问· 至真要大论》曰:“诸呕 吐酸,……皆属于热。”“少阳之胜,热客于胃,呕酸善饥。”“燥湿所胜,民病 喜呕,呕有苦。”说明外感六淫之邪,均可引起呕吐,且因感邪之异,而有呕酸、 呕苦之别。汉·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对呕吐的脉证治疗阐述详尽,制定了行之 有效的方剂,如小半夏汤、大半夏汤、生姜半夏汤、吴茱萸汤、半夏泻心汤、小柴 胡汤等,并且认识到呕吐有时是人体排出胃中有害物质的保护性反应。治疗不应止 呕,当因势利导,驱邪外出。如《金匮要略·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渤篇说:“夫呕家有 痈脓,不可治呕,脓尽自愈。”隋· 巢元方《诸病源候论· 呕吐候》指出:“呕吐之 病者,由脾胃有邪,谷气不治所为也,胃受邪,气逆则呕。”说明呕吐的发生是由 于胃气上逆所致。如唐·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卷十六· 呕吐哕逆》篇指出:“凡呕 者,多食生姜,此是呕家圣药。”刘元素《素问玄机原病式· 热类· 喘呕》指出: “凡呕吐者,火性上炎也,无问表里,通宜凉膈散。”《丹溪心法· 呕吐》曰:“胃 中有热,膈上有痰者,二陈汤加炒山栀、黄连、生姜。有久病呕者,胃虚不纳谷也, 用人参、黄芪、白术、香附之类。大抵呕吐以半夏、橘皮、生姜为主。”龚廷贤 《寿世保元· 呕吐》则认为: “有外感寒邪者,有内伤饮食者,有气逆者,三者皆 从藿香正气散加减治之;有胃热者,清胃保中汤;有胃寒者,附子理中汤;有呕哕 痰涎者,加减二陈汤;有水寒停胃者,茯苓半夏汤;有久病胃虚者,比和饮。医者 宜审而治之也。’’告诫医者在治疗呕吐时,应根据不同的病因及证型,使用不同 方药。
暴病呕吐一般多属邪实,治疗较易,预后良好。 惟痰饮与肝气犯胃之呕吐,每易复发。久病呕 吐,多属正虚,故虚证或虚实夹杂者,病程较 长,且易反复发作,较为难治。若呕吐不止, 饮食难进,易变生它证,预后不良。如久病、 大病之中,出现呕吐,食不能人,面色咣白, 肢厥不回,脉微细欲绝,此为阴损及阳,脾胃 之气衰败,真阳欲脱之危证。正如《中藏经· 脏 腑虚实寒热》所说:“病内外俱虚,卧不得安, 身冷,脉细微,呕而不入食者,死。”
2018/11/16 中医内科学 6
2.饮食不节 饮食过量,暴饮暴食,多食生冷、醇酒辛辣、甘肥 及不洁之食物,皆可伤胃滞脾,每易引起食滞不化,胃 气不降,上逆而为呕吐。 3.情志失调 恼怒伤肝,肝失条达,横逆犯胃,胃气上逆;忧思伤 脾,脾失健运,食停难化,胃失和降,均可发生呕吐。 亦可因脾胃素虚,运化无力,水谷易于停留,偶因气恼, 食随气逆,导致呕吐。 4.病后体虚 脾胃素虚,或病后虚弱,劳倦过度,耗伤中气,胃 虚不能盛受水谷,脾虚不能化生精微,食滞胃中,上逆 成呕。
2018/11/16 中医内科学 13
病证鉴别
2018/11/16
中医内科学
14
1.呕吐与反胃 呕吐与反胃,同属胃部的病变,其病机都是 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而且都有呕吐的临床表 现。但反胃系脾胃虚寒,胃中无火,难以腐熟 食人之谷物,以朝食暮吐,暮食朝吐,终至完 谷尽吐出而始感舒畅。呕吐是以有声有物为特 征,因胃气上逆所致,有感受外邪、饮食不节、 情志失调和胃虚失和的不同,临诊之时,是不 难分辨的。
中医内科学 7
2018/11/16
病机
2018/11/16
中医内科学
8
呕吐的发病机理总为胃失和降,胃气上 逆。其病理表现不外虚实两类,实证因外 邪、食滞、痰饮、肝气等邪气犯胃,以致 胃气痞塞,升降失调,气逆作呕;虚证为 脾胃气阴亏虚,运化失常,不能和降。其 中又有阳虚、阴虚之别。一般初病多实。 若呕吐日久,损伤脾胃,脾胃虚弱,可由 实转虚。亦有脾胃素虚,复因饮食所伤, 而出现虚实夹杂之证。 2018/11/16 9 中医内科学
中医内科学 11
2018/11/16
诊查要点
2018/11/16
中医内科学
12
一、诊断依据 1.初起呕吐量多,吐出物多有酸腐气味,久 病呕吐,时作时止,吐出物不多,酸臭气味不 甚。 2.新病邪实,呕吐频频,常伴有恶寒、发热、 脉实有力。久病正虚,呕吐无力,常伴精神萎 靡,倦怠,面色萎黄,脉弱无力等症。 3.本病常有饮食不节,过食生冷,恼怒气郁, 或久病不愈等病史。
病变脏腑主要在胃,还与肝、脾有密切 的关系。若脾阳素虚,水谷不归正化,痰 饮内生,阻碍胃阳,升降失常, 胃气上 逆,则形成痰饮内阻证;肝气郁结,横逆 犯胃, 胃气上逆,则形成肝气犯胃证; 患病日久,伤脾失运,致脾气亏虚,纳运 无力,胃虚气逆,则成脾胃气虚证;久则 气虚及阳,致脾胃阳虚证;胃阴不足,胃 失濡降,则为胃阴耗伤证。 2018/11/16 10 中医内科学
中医内科学 15
2018/11/16
2.呕吐与噎膈 呕吐与噎膈,皆有呕吐的症状。然呕 吐之病,进食顺畅,吐无定时。噎膈之病, 进食哽噎不顺或食不得人,或食人即吐, 甚则因噎废食。呕吐大多病情较轻,病程 较短,预后尚好。而噎膈多因内伤所致, 病情深重,病程较长,预后欠佳。
中医内科学 3
2018/11/16
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呕吐可以出现于 西医学的多种疾病之中,如神经性呕吐、 急性胃炎、心源性呕吐、胃黏膜脱垂症、 幽门痉挛、幽门梗阻、贲门痉挛、十二指 肠壅积症等。肠梗阻、急性胰腺炎、急性 胆囊炎、尿毒症、颅脑疾病以及一些急性 传染病早期,当以呕吐为主要表现时,亦 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同时结合辨病处理。
2018/11/16
中医内科学
5
呕吐病因是多方面的,外感六淫、内伤饮食、 情志不调、禀赋不足均可影响于胃,使胃失和 降,胃气上逆,发生呕吐。 一、病因 1.外邪犯胃 感受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或 秽浊之气,侵犯胃腑,胃失和降之常,水谷随 逆气上出,发生呕吐。由于季节的不同,感受 的病邪亦会不同,但一般以受寒者居多。
呕 吐
2018/11/16
中医内科学
1
呕吐是指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迫使胃中 之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种病证。一般以有物 有声谓之呕,有物无声谓之吐,无物有声 谓之干呕,临床呕与吐常同时发生,故合 称为呕吐。
2018/11/16
中医内科学
2
呕吐的病名最早见于《内经》,并对其发生的原因论述甚详。如《素问· 举痛论》 曰:“寒气客于肠胃,厥逆上出,故痛而呕也。”《素问· 至真要大论》曰:“诸呕 吐酸,……皆属于热。”“少阳之胜,热客于胃,呕酸善饥。”“燥湿所胜,民病 喜呕,呕有苦。”说明外感六淫之邪,均可引起呕吐,且因感邪之异,而有呕酸、 呕苦之别。汉·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对呕吐的脉证治疗阐述详尽,制定了行之 有效的方剂,如小半夏汤、大半夏汤、生姜半夏汤、吴茱萸汤、半夏泻心汤、小柴 胡汤等,并且认识到呕吐有时是人体排出胃中有害物质的保护性反应。治疗不应止 呕,当因势利导,驱邪外出。如《金匮要略·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渤篇说:“夫呕家有 痈脓,不可治呕,脓尽自愈。”隋· 巢元方《诸病源候论· 呕吐候》指出:“呕吐之 病者,由脾胃有邪,谷气不治所为也,胃受邪,气逆则呕。”说明呕吐的发生是由 于胃气上逆所致。如唐·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 卷十六· 呕吐哕逆》篇指出:“凡呕 者,多食生姜,此是呕家圣药。”刘元素《素问玄机原病式· 热类· 喘呕》指出: “凡呕吐者,火性上炎也,无问表里,通宜凉膈散。”《丹溪心法· 呕吐》曰:“胃 中有热,膈上有痰者,二陈汤加炒山栀、黄连、生姜。有久病呕者,胃虚不纳谷也, 用人参、黄芪、白术、香附之类。大抵呕吐以半夏、橘皮、生姜为主。”龚廷贤 《寿世保元· 呕吐》则认为: “有外感寒邪者,有内伤饮食者,有气逆者,三者皆 从藿香正气散加减治之;有胃热者,清胃保中汤;有胃寒者,附子理中汤;有呕哕 痰涎者,加减二陈汤;有水寒停胃者,茯苓半夏汤;有久病胃虚者,比和饮。医者 宜审而治之也。’’告诫医者在治疗呕吐时,应根据不同的病因及证型,使用不同 方药。
暴病呕吐一般多属邪实,治疗较易,预后良好。 惟痰饮与肝气犯胃之呕吐,每易复发。久病呕 吐,多属正虚,故虚证或虚实夹杂者,病程较 长,且易反复发作,较为难治。若呕吐不止, 饮食难进,易变生它证,预后不良。如久病、 大病之中,出现呕吐,食不能人,面色咣白, 肢厥不回,脉微细欲绝,此为阴损及阳,脾胃 之气衰败,真阳欲脱之危证。正如《中藏经· 脏 腑虚实寒热》所说:“病内外俱虚,卧不得安, 身冷,脉细微,呕而不入食者,死。”
2018/11/16 中医内科学 6
2.饮食不节 饮食过量,暴饮暴食,多食生冷、醇酒辛辣、甘肥 及不洁之食物,皆可伤胃滞脾,每易引起食滞不化,胃 气不降,上逆而为呕吐。 3.情志失调 恼怒伤肝,肝失条达,横逆犯胃,胃气上逆;忧思伤 脾,脾失健运,食停难化,胃失和降,均可发生呕吐。 亦可因脾胃素虚,运化无力,水谷易于停留,偶因气恼, 食随气逆,导致呕吐。 4.病后体虚 脾胃素虚,或病后虚弱,劳倦过度,耗伤中气,胃 虚不能盛受水谷,脾虚不能化生精微,食滞胃中,上逆 成呕。
2018/11/16 中医内科学 13
病证鉴别
2018/11/16
中医内科学
14
1.呕吐与反胃 呕吐与反胃,同属胃部的病变,其病机都是 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而且都有呕吐的临床表 现。但反胃系脾胃虚寒,胃中无火,难以腐熟 食人之谷物,以朝食暮吐,暮食朝吐,终至完 谷尽吐出而始感舒畅。呕吐是以有声有物为特 征,因胃气上逆所致,有感受外邪、饮食不节、 情志失调和胃虚失和的不同,临诊之时,是不 难分辨的。
中医内科学 7
2018/11/16
病机
2018/11/16
中医内科学
8
呕吐的发病机理总为胃失和降,胃气上 逆。其病理表现不外虚实两类,实证因外 邪、食滞、痰饮、肝气等邪气犯胃,以致 胃气痞塞,升降失调,气逆作呕;虚证为 脾胃气阴亏虚,运化失常,不能和降。其 中又有阳虚、阴虚之别。一般初病多实。 若呕吐日久,损伤脾胃,脾胃虚弱,可由 实转虚。亦有脾胃素虚,复因饮食所伤, 而出现虚实夹杂之证。 2018/11/16 9 中医内科学
中医内科学 11
2018/11/16
诊查要点
2018/11/16
中医内科学
12
一、诊断依据 1.初起呕吐量多,吐出物多有酸腐气味,久 病呕吐,时作时止,吐出物不多,酸臭气味不 甚。 2.新病邪实,呕吐频频,常伴有恶寒、发热、 脉实有力。久病正虚,呕吐无力,常伴精神萎 靡,倦怠,面色萎黄,脉弱无力等症。 3.本病常有饮食不节,过食生冷,恼怒气郁, 或久病不愈等病史。
病变脏腑主要在胃,还与肝、脾有密切 的关系。若脾阳素虚,水谷不归正化,痰 饮内生,阻碍胃阳,升降失常, 胃气上 逆,则形成痰饮内阻证;肝气郁结,横逆 犯胃, 胃气上逆,则形成肝气犯胃证; 患病日久,伤脾失运,致脾气亏虚,纳运 无力,胃虚气逆,则成脾胃气虚证;久则 气虚及阳,致脾胃阳虚证;胃阴不足,胃 失濡降,则为胃阴耗伤证。 2018/11/16 10 中医内科学
中医内科学 15
2018/11/16
2.呕吐与噎膈 呕吐与噎膈,皆有呕吐的症状。然呕 吐之病,进食顺畅,吐无定时。噎膈之病, 进食哽噎不顺或食不得人,或食人即吐, 甚则因噎废食。呕吐大多病情较轻,病程 较短,预后尚好。而噎膈多因内伤所致, 病情深重,病程较长,预后欠佳。
中医内科学 3
2018/11/16
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呕吐可以出现于 西医学的多种疾病之中,如神经性呕吐、 急性胃炎、心源性呕吐、胃黏膜脱垂症、 幽门痉挛、幽门梗阻、贲门痉挛、十二指 肠壅积症等。肠梗阻、急性胰腺炎、急性 胆囊炎、尿毒症、颅脑疾病以及一些急性 传染病早期,当以呕吐为主要表现时,亦 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同时结合辨病处理。